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2025-0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篇1

这种形式主要是用于游荡性河流的护岸,能够有效地将水流引离堤岸,从而使堤岸边坡能够避免水流的冲刷和侵袭,这种形式主要包括潜坝、顺坝、丁坝以及丁顺坝,它们之间的坝体结构是十分相似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丁坝式,常用于水流缓慢并且河床宽阔的地段,不仅能够阻碍和削弱斜向坡以及延安流对海岸的侵蚀,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调整水流,从而保护海岸。

2.2坡式护岸

这种形式主要是将石块等空冲刷的材料,顺着岸坡和坡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覆盖,从而能够达到消减水流冲蚀对岸坡影响的目的。

在护岸工程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护脚工程,它能够直接的影响到护岸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就必须要对其建筑材料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从而能够在面临水流的冲刷和磨损时,使其有比较强的防御功能。

护脚工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1)抛石护脚:这种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一般是在枯水期的时候使用,是一种依然能够快速施工的坡式护岸技术。

(2)沉枕护脚:由于其具有良好防冲刷性,一般多用于河流枝干多的堤段,还可以带走淤泥等,有着良好的稳定性。

2.3墙式护岸

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堤岸邻水的一侧,修筑竖直的陡坡式的挡墙,在能够满足其稳定性地前提下,有效的减小护岸的断面。

一般是用于河流或者海岸防护,而且其墙基要嵌入到堤岸的护脚里面,才能够满足墙体和堤岸的稳定性和防冲刷性。

另外,一定要注意墙式护岸的清洁,对于一些草、树和杂物等要进行及时的清除。

2.4抛石护岸施工技术

这种形式主要是要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从护脚到岸坡进行逐层抛填的一种方式,并且其抛投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其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先点后线的抛投原则。

这种方式适合用于枯水期的施工,而且在进行其施工之前一定要先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图,这对抛石护岸的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和价值性,同时还要作好精准的测量控制和测量措施,明确抛段的位置,进行抛投实验,另外,还要确定泡透点水流的流速、水深以及块石半径大小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给真正抛投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的施工能够有效的防洪,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就要不断地提高其施工技术的水平,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堤防护岸的整治工作,从而能够使我国的水利工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子文.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18):175+179.

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篇2

长期以来, 水利工程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农林灌溉、水产养殖、蓄水、发电、航运等行业, 还是在抗洪防涝、抗旱减灾、保护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离不开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中的堤防护岸技术是保证堤岸的坚固性能, 提高工程质量、发挥工程正常功能的重要措施。堤防护岸工程重要的功能就是使该堤防附近区域在洪水来临时能够避免洪水造成危害的能力, 规避因洪水造成的溃堤、溃坝、漫顶、绝顶的危情险境, 在确保城乡居民安危的同时, 更好的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堤防填筑技术

堤防填筑技术是决定堤防护岸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做好施工建设, 将堤防填筑技术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才能真正发挥堤防工程的最大效能, 确保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性能, 更好的促进全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2.1 土料的选择。

土料是修筑堤防护岸的基础性用料, 选取土料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堤防护岸的安全性。因此, 要根据堤坝的功能来合理选择。采土前加以实际防渗试验, 做好记录, 对每一份土料的实验数据加以认真分析, 总结对比。首选具有良好防渗特征、防渗性能的土料, 不可采用膨胀土、杂质土、淤泥土等作为筑堤坝的材料, 以防埋下安全隐患。对所选用的土料, 开采时要清除杂质, 尽量保证土料的纯净度, 提高其防渗性能。

2.2 填筑压实。

堤身是堤防工程的主体部分, 填筑堤坝前要将堤基处的杂质、杂物、淤泥、泥炭、腐殖土、杂草树根等全部清净, 堤基处如有井窖、树坑等, 要进行分层回填, 填匀填实并压实。如未彻底清理堤基, 势必会影响堤防的坚固性和安全性。分段填筑时, 每一段都应设立标志, 防止漏压、欠压、过压等不正确的操作。压实是保证堤岸稳定性的必要手段, 认真做好碾压试验, 确定具体碾压参数, 要保证压实后的土体干密度达到具体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比如堤基在冻结后不应有冻胀、冻夹层、浸水、渗水等现象, 保证填筑质量。堤身填筑完毕后, 要进行整坡压实、削坡处理、护堤处理等。

2.3 填筑要求。

要结合本堤防的具体情况进行填筑。不平整的堤基要由低处逐层向上的进行水平分层填筑, 不得在斜坡处进行铺填工作。人工施工的作业面长度在60~80m, 机械分段作业面保持在100 m以上, 各作业面应进行统一铺土和碾压, 界面处要进行搭接以防出现界沟。填筑时要严格控制施工速度, 不可一味的抢工时、赶进度, 造成填压不实, 影响堤防坚固性。同时, 堤身填筑时要注意出现局部“弹簧土”、层间中空、层间光面等问题, 出现问题要立即处理, 以免因“小毛病”导致大隐患。

3 护岸技术

护岸工程分为水面下护脚、水面上护坡两个部分。

3.1 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是指顺着岸坡和坡脚, 在合理范围内盖上能抵御水流冲击的物料的一种方法, 是护脚、护岸项目存在的基础, 此方法使用范围较广, 对河床边界相关条件及水流条件等不会造成巨大影响。护脚工程是决定护岸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护脚工程和护脚材料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防腐性, 并能适应河床的变形, 对于水流的冲刷和推移质的磨损有一定的抵御功效, 还要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 让水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抛石护脚是一种主要的平顺坡式护岸技术, 适合在枯水期进行。抛石需从上游往下游的顺序进行, 先点再线, 从远至近, 自下而上的分层抛投。沉枕护脚法也是一种常用护脚工程形式, 用柳技、芦苇等扎成一定尺寸的梢把。在枕架上堆置石块, 将梢把放到石块上, 再用铅丝捆成枕状。枕体两端装上大块石头, 捆成布袋口状, 以防枕石外漏。为防止最枯水位时沉枕外露, 需将沉枕上段放在常年枯水位下面0.5m。为确保枕体稳固, 应在其上部加抛压枕石。

3.2 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是指顺着堤岸修筑起竖直的陡坡式的挡墙, 在城区河流或海岸防护中用的较多。多在河道狭窄、堤坝外无滩的堤段, 易受到水流冲刷或受地形条件、建筑物等限制的堤段采取此法。墙式防护的土墙有多种, 如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等。墙式护岸法多是在临水一侧直立式修建, 墙基嵌入堤岸护脚, 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浆砌石、混凝土等材料, 以确保墙体、堤岸的稳固性和防冲刷性。

3.3 坝式护岸。

坝式护岸法是指修建顺坝、丁坝的修建。将水流引离堤岸, 防止水流、波浪对堤岸边坡的冲刷。坝式护岸可分为四种, 丁坝、丁顺坝、顺坝、潜坝, 坝体结构基本相同。丁坝护岸采用的较多, 是一种间断性、有重点的护岸方式, 具有调整水流的作用。多用在水流较缓、河床较宽阔的河段。

3.4 铺设土工布。

铺设土工布是堤防护岸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土工织物的规格和铺设, 要根据并符合该工程的设计要求, 土工布之间采用缝接方法, 搭接宽度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铺设土工织物前, 要整平抛石坡面, 清除尖刺物, 减少对土工布的损伤。铺设时不要牵拉过紧, 松紧度要适宜。土工织物以紧贴坡面为最佳。土工织物不宜长时间暴晒, 铺好后应尽快铺设垫层和面层。护面块石必须砌筑紧密, 咬合良好, 对缝隙要经过填充填实, 确保土工织物和护坡的稳固。

4 注意事项

堤防护岸工程是水利工程的基础, 要遵循“护堤先护岸、护岸先护脚”的原则。另外, 修筑堤防护岸过程中, 要时时注意保护好河流、岸边及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水陆交界地方是水生物繁殖的重要地带, 是动物觅食、繁衍后代的重要场所, 也是陆地生物生存活动的重要区域。因此, 在治理河流、修建堤防的同时, 要尊重自然, 保护河流境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合理施工。在保证工程要求和安全性的基础上, 尽量少用硬质不透水材料, 多用渗透性强的多孔混凝土结构和自然材质的柔性结构, 为生物的繁衍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结束语

在省市水利部门及相关部门水利工程人员多年的努力下, 全市水利堤防护岸工程无论是设计水平、材料标准、施工技术、施工水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保障了堤防护岸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金明.浅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 .

[2]宋巧娜, 唐德善, 王瑞娜.防洪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度诊断研究[J].生态经济, 2007 (9) .

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堤防;护岸;填筑;土工布

一、堤防护岸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农林灌溉、水产养殖、蓄水、发电、航运等行业,还是在抗洪防涝、抗旱减灾、保护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离不开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中的堤防护岸技术是保证堤岸的坚固性能,提高工程质量、发挥工程正常功能的重要措施。

堤防护岸工程重要的功能就是使该堤防附近区域在洪水来临时能够避免洪水造成危害的能力,规避因洪水造成的溃堤、溃坝、漫顶、绝顶的危情险境,在确保城乡居民安危的同时,更好的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土料的选择

在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的建设活动当中,土料的抉择与计划十分重要。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水平与质量,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土料的选择应当着重考慮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是防渗透性强,第二是地理位置最近,采取就近方式。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充分把握土料的质量、性能、开采环境以及运输距离等,最终再决定土料的最后方案。

(二)填筑压实

堤身是堤防工程的主体部分,填筑堤坝前要将堤基处的杂质、杂物、淤泥、泥炭、腐殖土、杂草树根等全部清净,堤基处如有井窖、树坑等,要进行分层回填,填匀填实并压实。如未彻底清理堤基,势必会影响堤防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分段填筑时,每一段都应设立标志,防止漏压、欠压、过压等不正确的操作。压实是保证堤岸稳定性的必要手段,认真做好碾压试验,确定具体碾压参数,要保证压实后的土体干密度达到具体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比如堤基在冻结后不应有冻胀、冻夹层、浸水、渗水等现象,保证填筑质量。堤身填筑完毕后,要进行整坡压实、削坡处理、护堤处理等。

(三)填筑要求

要结合本堤防的具体情况进行填筑。不平整的堤基要由低处逐层向上的进行水平分层填筑,不得在斜坡处进行铺填工作。人工施工的作业面长度在 60~80m,机械分段作业面保持在100 m 以上,各作业面应进行统一铺土和碾压,界面处要进行搭接以防出现界沟。填筑时要严格控制施工速度,不可一味的抢工时、赶进度,造成填压不实,影响堤防坚固性。同时,堤身填筑时要注意出现局部“弹簧土”、层间中空、层间光面等问题,出现问题要立即处理,以免因“小毛病”导致大隐患。

三、水利工程护岸施工技术

(一)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是指顺着岸坡和坡脚,在合理范围内盖上能抵御水流冲击的物料的一种方法,是护脚、护岸项目存在的基础,此方法使用范围较广,对河床边界相关条件及水流条件等不会造成巨大影响。护脚工程是决定护岸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护脚工程和护脚材料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防腐性,并能适应河床的变形,对于水流的冲刷和推移质的磨损有一定的抵御功效,还要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让水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1.抛石护脚。

抛石护脚在坡式护岸技术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护岸技术,它主要适用于枯水期。在坡式护岸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的遵循工程护岸施工程序进行施工,还要合理的进行抛石船位置的设计,同时抛石工作一定要从上游开始,依次往下,分层进行。抛石具备石质坚硬,遇水不易破碎或水解,湿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比重不小于2.65t/m3。

2.沉枕护脚。

沉枕护脚具体的施工操作包括: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照要求选取施工材料,根据工程特殊情况设计沉枕护脚。选取好的材料用固定半径的铅丝捆扎沉枕,用较大石块填装枕体,捆扎成布袋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枕石外漏。水利建设中的沉枕基本都是单层设计,结合具体的坡度情况,也可以设置成双层或者是三层的。为了防止在枯水期沉枕露出来,要求水利建设工程将沉枕的上段设置在年枯水水位下0.5米的位置。

(二)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是指顺着堤岸修筑起竖直的陡坡式的挡墙,在城区河流或海岸防护中用的较多。多在河道狭窄、堤坝外无滩的堤段,易受到水流冲刷或受地形条件、

建筑物等限制的堤段采取此法。墙式防护的土墙有多种,如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等。墙式护岸法多是在临水一侧直立式修建,墙基嵌入堤岸护脚,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浆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以确保墙体、堤岸的稳固性和防冲刷性。

(三)土工布

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通常使用针刺无纺土工布,规格100~1500g·m2之间任意选择,同时采用缝接的方法来连接土工布,土工布的宽度不可小于30厘米。在铺设土工织物的时候,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包括抛石坡面必须保证是平整的,凡是尖刺物必须清理干净,同时要保证铺设作业尽可能是在没有大风的天气开展;铺设的时候要将顺卷打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牵拉的松紧要适合,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方便与坡面地形的相关变化相适应同时能紧贴坡面,千万不能穿有硬质带钉的鞋在坡面上进行作业,铺设好土工织物以后,要尽快地进行相关垫面层的设置,同时不能长时间曝晒在阳光下,如有必要可以进行保护层的适当添加。

(四)坝式护岸技术分析

坝式护岸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河坝形式的修建,将过多的水流与堤岸进行隔离,从而起到预防洪水侵蚀或浪涛冲蚀的作用。坝式护岸技术主要应用于河流比较游荡的区域。其中,丁坝是坝式护岸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丁坝主要的作用是调整水流,主要适用于河床较宽、水流较浅的河道。

(五)播种草籽

堤防护岸施工过程中,播草子环节非常重要,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首先要严把选种关,严格控制种子纯度,保证种子发芽率。在进行播种之前,还要积极做好发芽试验,以此确定播种量。此外,选择的草种必须要有正规的质量认定证书。草籽播种方式主要有播撒和草坪喷浆。在播种前几天要将需要播洒的地面浇透水,待地面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播洒过后,要将超过2至3倍的沙土与种子混合在一起,以此来确保播种均匀。最后,采用专门的播种机器来完成横向或者是纵向的后退式播撒,播撒后稍稍进行土壤填压,保证草籽入土1cm上下,同时还要结合施工整体所需要的播种量区分播种,并且将地面划分为小区域,以防漏播。另外,播种以后要保证喷水的及时性,确保水浸透土面8~10cm左右,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覆盖物的设置,防止播撒的草籽被雨水冲刷,进而确保种子不会流失,也能使土壤保持适合草籽发芽的湿度。

四、结语

综上,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堤防护岸建筑整体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礼明. 浅析河道堤防护岸的方法[J]. 四川水泥. 2015(08).

上一篇:工会法参考试题下一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冰熊》说课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