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

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 篇1

测评项目:Ⅱ—25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服务队伍的系统建立

当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的原则是:竞争、效率、利益,而公平、正义等道德

规则渐渐地被一些人所忽视。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需要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的支撑,需要道德准则的规范,需要人与社会的协调。志愿服务活动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时代新风正气,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的有效载体。发挥着改进社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我县由团县委牵头进行了一系列的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工作。有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系统,并且组织志愿者培训;建立志愿者档案盒志愿者服务数据库,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目的和意义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志愿服务活动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体现着一个地方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世界范围各国用来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的平台

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人士广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共同促进和建立一个关怀互助、充满爱心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社会大众爱心和良知的集体表现,是公众参与和回馈社会的一种形式。

3、志愿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对弱势群体关怀的一种有效补充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个人自身的境遇和个体健康状况的差异,会产生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人需要帮助、需要关爱。来自政府或者社会层面的关爱往往是比较宏观的、机械的、简单的,或者说是原则性的,相对于需求来讲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志愿活动往往是比较多方面的、直接的、贴近的、交流互动式的、灵活而长期的,因此,他是在政府和法律法规的所建立的机制之外,服务社会群体,增进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补充。

3、志愿服务是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人在强烈的物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不关心的冷漠环境。志愿服务为群众提供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社交机会,加强交往,增进了解和感情,让人在为社会无偿奉献的同时,学会相互关怀,相互信任,从而形成一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传播了追求、责任和理想,播撒了文明,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

4、志愿服务是提升自我的途径

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 篇2

建筑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主要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而这些操作工人主要是以劳务工的形式出现的。据调查当前建筑施工现场80%的人员来源于农民工。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大量的农民工的参与也影响着建筑业的发展, 这些有组织或没有组织的进城务工农民60%以上在建筑行业或者与建筑相关行业工作, 这中间劳务分包中的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影响最大, 也是最难解决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建筑业的承包模式和农民工的现实问题所造成的, 其中主要是诚信问题, 建筑业诚信问题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其表现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一个是建筑市场上所存在的诚信缺失的问题, 一个是建筑业企业自身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 这两个问题相互有联系, 最主要的诚信问题出现在建设单位 (业主) 与承包商即施工单位、分包单位 (专业分包或者劳务分包单位) 之间, 要分析这些问题, 首先要从分析农民工开始。

1. 劳务分包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中, 现场施工基本都依赖劳务分包队伍来完成。长期以来,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劳务作业队伍的建设, 内部作业层几乎丧失独立发展能力。只有极少部分技术工人仍然留在作业层, 充当领工员带领零散农民工进行劳务作业。与此同时,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很多以一个人为主, 带领一帮人组成一个简单的劳务分包队伍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建筑领域, 他们大多没有资质, 组织内部也没有规章制度, 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缺乏专业技能, 有的是师傅带徒弟, 他们甚至不熟悉施工生产的具体要求和建筑施工规范, 这种情况很难建造优质合格的工程, 他们安全意识差, 有的农民工甚至刚进入工地便发生安全事故。

通过调查发现, 建筑领域的农民工长期超时、超强度劳动, 已经显著危及身体健康,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表明农民工获得的劳动保护不足。之所以超强劳动, 主要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 实际上, 农民工工资的约定不是施工单位直接跟个人约定多少钱一天的, 总包选劳务队伍是找的劳务公司, 但是工资是发给劳务班组的, 再由劳务班组发给农民工, 而且是实施的平面或单项包干, 就是有多少活就按多少钱分包下去, 比如, 砌墙是按照多少钱一块砖, 抹灰是按照平方计算, 扎钢筋是按照吨来计算, 因此每个工人的工资可能不是固定值一天, 当然, 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干, 因此从表面上看, 农民工每天的工资达到100元左右, 甚至更高, 但是每月的工作时间在20天左右, 工资大概在2000~3000元, 如果是计量工资, 可能达到4000~5000元, 但他们是透支了身体, 损害了健康。

2. 劳务分包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劳务分包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差的主因, 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差、危险性大、劳动强度高, 有更多的人选择其他的行业, 这样使建筑业就业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劳务工供需的严重失衡, 造成现场人员不到位、熟练劳务工短缺、文明施工退步、安全隐患频现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到队伍稳定和施工生产的正常开展。现如今市场价与定额价相比, 价格相差很大, 湖北省定额人工价格分为:普工42元/工日, 技工48元/工日, 高级技工60元/工日, 而黄冈市11年10月份人工市场指导价为:木工100~120元/工日, 抹灰工80元/工日, 当然这两种价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但是还是有差距的, 因此施工现场有很多承包商采取计件工资, 如定额量一天的砌体为1000多块砖, 而实际上工人一天的砌筑量达2000~2500块, 而砌一块砖的计件工资为0.1×2000-2500=200-250元 (湖北黄冈地区) 。这种承包方式造成施工人员只讲数量而不讲质量, 实际施工不讲施工工艺, 采用简单的施工方法, 或者省略某些必要的施工工序, 近几年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 有很多与农民工的质量意识差、难管理以及人工成本高有一定的关系。

3. 建立诚信的劳务合作关系, 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1 施工单位的诚信

对于农民工而言, 施工单位的诚信问题主要是欠薪问题, 曾经达到要国家总理亲自讨薪的地步, 可见其严重程度。追根溯源, 欠薪问题不全是施工单位的问题, 也有建设单位的问题, 随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抑制欠薪问题。如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但是这一制度的设立不能给施工单位造成过大的负担, 如果由施工单位来支付, 必定增加施工单位的负担, 最终可能还是转嫁到一线工人, 或者牺牲安全或者质量来弥补了。由于对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和处罚措施的不到位, 造成了建筑行业资质借用问题大量存在, 有的甚至是个人借用资质, 借用资质是违法的, 也是不诚信的行为, 这样造成有的施工单位采取压低价格 (或者低于市场价) 的方式与劳务企业签订合同, 这种不诚信行为, 其后果是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无保障可言。有的施工单位按照市场价与劳务企业签订合同, 施工完成后又以各种理由扣减工程款, 这就是不执行合同的行为。

3.2 劳务分包单位的诚信

有的劳务分包单位为了节约, 采取野蛮、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法, 如在挖土方时采取掏脚, 或者降低措施费用, 笔者经常遇到劳务公司任意变更合同, 随意增加不合理条款, 不及时结算工程款等等背离合同约定的违法违规行为, 这完全就是失去了诚信两个字。一些劳务公司通过贿赂等不正当的手段中标, 然后千方百计地变更单价、增加劳务成本, 甚至还偷工减料, 制造出“豆腐渣”工程, 而劳务公司在对农民工时, 采取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费, 不买保险, 减少生产工具用具的支出等方式节约投资。

3.3 农民工本身也要讲诚信

农民工是主要的一线工人, 施工质量主要来源于他们的水平, 当前, 由于农民工本身的素质不高, 主要是经过培训的时间短, 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 直接由老师傅带徒弟, 这样的结果是质量不高, 安全不保, 大量的浪费, 环保意识差, 他们为了拿更多的钱, 采用施工速度快的施工工艺, 如砌筑方式采用铺灰法而不按照规定采用质量更有保证的“三一”砌砖法, 在砌筑过程中该设拉结筋的不设拉结筋或者不按规定设置等问题, 砌体砌筑后短时间就开始置模板, 钢筋绑扎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等典型问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这些只讲数量不讲质量, 只顾自己的工种, 不讲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等问题都是不诚信的行为。

4. 结语

建立职业化出版队伍的思考与实践 篇3

职业化是社会化分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结果。笔者认为,对职业化的内涵理解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职业意识,对职业忠诚,尽全力做事,并保持态度与行为的一贯性和稳定性;二是职业素养,员工达到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持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三是职业规范,企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与规则,员工尊重这些内部契约,诚实守信;四是团队意识,能自觉地成为企业命运体中的员工,尊重个性和差异,发挥优势和创新精神,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五是客户导向(利他导向),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知道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

出版社如何才能建立职业化队伍呢?下面,将以中国宇航出版社为实证,就出版队伍怎样实现职业化进行一些探讨。

一、培育职业化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员工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开封闭自己的那扇门,将目光转向无限的外部世界,正确地认知自我,理解他人,感知发展的压力,树立职业化观念。2000年年底宇航社中层干部民意测验满意度为23%,这或许和停业整顿中的冲突相关。2001年年底的民意测验则多少有了一些平和,仍可以清楚地看出队伍职业化程度相当低,无力参与现代出版业竞争,但积极的因素是改革成为人心所向。据此,社领导层对民意测验结果反复进行了讲解,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每个人感觉虽然良好,但是队伍并不完全具备出版的职业化能力,这是宇航社长期发展停滞的内因。我们已大大落后于出版业改革进程。只有培育职业化观念,相互尊重,按竞争规则行事,提高能力,才是最好的选择。社领导层决定用三年时间将改革的螺母拧紧,引进骨干力量,设计出版运行流程与制度,建立初步的、有职业能力的出版队伍。

二、构建面向市场的出版平台

出版平台是员工致力于出版实践的舞台,是出版社组织有效出版活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础。应结合出版业的特点、自身的资源、发展的阶段与定位设计出版平台,建立以出版为核心的虚拟企业,快速实现出版功能的提升,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考虑到我国在出版产业链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上的进步。能借用社会资源办的事就让社会上相关企业与个体去分担,逐步解决单位小而全的问题。迅速形成一支出版骨干队伍,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辅助人员占主体的队伍状况。

2.充分注意到本出版社的软肋是规模小、经济能力不强、骨干力量不足。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体制与作风,采用扁平化组织设计,即采取两层管理,上层为社领导层,下层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各部门均以出版项目管理为基础而运行,将全员推向生产与市场一线。领导层集决策与执行于一身,肩负起出版社能力建设的责任,从自身做起推进职业化队伍建设进程。

三、形成产品链条

出版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出版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员工的智力劳动。出版社组织出版活动的规模愈大、质量愈高、市场购买力愈强、影响愈远,出版队伍的成长就会愈快。

宇航社确立了“立足航天、面向市场、育德启智、书载人生”的立社宗旨,在图书产品链上设计了两大板块,一为航天图书,包括航天专著、航天手册、航天教材、航天文化、航天科普等方面;一为大众出版,包括外语学习、经营管理、IT技术、科学教育等细分领域。两大板块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形成宇航社及其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四、推进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出版单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也处于初级阶段。对经营管理者的最基本要求是清楚目前的状况、知晓下一步的要求,制定透明、稳定的激励措施,允许员工进行合理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促使员工对自身的成长有清醒的认识,能理性地予以规划,并与组织的目标日趋融合。

宇航社根据目前的情况制定了清晰的岗位体系,明确了各岗位的上岗要求、考核标准及待遇,让员工比较自由地选择岗位,也给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出版社初步實现了按制度管人管事,人力资源结构也相应得到改善与优化。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领导者的职业化。员工在成长,在职业化,领导者自身的职业化不就更为迫切么?有了领导者的职业化也就必然地拉动全员的职业化,企业发展也就有了基础。

组织建立脱贫攻坚队伍 篇4

“三考两评”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出台《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以“三考两评”机制,即每月考核重点任务,每季度考核干部积分,年底考核工作实绩,村干部接受镇党委评议和党员群众评议,对村社区干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将村(社区)干部补贴的80%划为脱贫攻坚绩效补贴,依据考核评议情况,确定考核等次,差异化发放绩效补贴,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抓脱贫攻坚工作激情。

“严纪铁律”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工作18条铁律》,创新推行第一书记“双印证”考核办法,近年来,共评出优秀等次第一书记40名。扎实推行第一书记云平台在线管理系统,每月实时管理、动态考评第一书记履职和作用发挥情况,助推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场中发挥尖兵作用。

明察暗访促进“四支队伍”履职尽责。常态化开展“四支队伍”(即驻村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和帮扶部门履职尽责检查督导,联合县纪委、脱贫办,抽调16名干部组成4个督导组,对27个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四支队伍”驻村履职和部门帮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今年以来,共对帮扶工作不力的10个镇、36个部门单位进行集体约谈,引导“四支队伍”立足岗位提素质,履职尽责作奉献。

【党委党建范文】二

“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两大核心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部署,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奋力在提高省直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上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立根铸魂 不断推进省直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日前,根据安徽省直工委机关党委有关通知要求,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 (文明办)党支部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警示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专题警示教育有关的重要著作。党支部还通过组织参观《红旗飘飘》珍贵档案展、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强化专题警示教育效果。

持续推进省直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今年以来,省直机关工委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以鲁炜案为镜鉴,认真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深入开展“三查三问”,努力形成常态化解决问题、督查问责的长效机制。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载体和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认真开展环保突出问题督查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作风效能专项督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安徽省直机关工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 “六稳”的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实”字打底,深入开展省直机关“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自觉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责任,全面加强省直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省直机关工委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五个纯粹”,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固本强基 着力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

今年8月,安徽省直机关工委对照省委巡视组对有关省直单位的巡视反馈内容和意见,梳理归纳出涉及机关党建方面的四大类15个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省直机关工委印发通知,要求省直各单位深入对照检查,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持续巩固“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效。

近年来,省直机关工委以提升党的组织力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打造自身建设强、群众工作强“双强”型党支部。推动省直各单位坚持落实机关党建约谈和述职评议制度,形成了“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开展“双联系”(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三结对”(结对共建、结对帮扶、结对服务)、“五个一”共建(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开展一次互访活动、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组织一次慰问帮扶、为共建单位办一件实事)、“百村百区志愿行”、“百名厅局长下基层”、“万名党员进万家”等活动。

推动省直各单位机关党组织从 “管理型”逐渐向“服务型”转变。 127个省直单位与818个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基层厅局长联系点900多个;机关140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或贫困学子结对帮扶。省直及中央驻皖各单位共选派700多名驻村帮扶干部,组成250支扶贫工作队,开展精准帮扶,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榜样引领 创新开展机关文明创建和群团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驱散我们前进中的迷茫。 ”安徽省地矿局青年党员李赟聆听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模范事迹报告会后说,身边人说身边事,让我们深受感动,看到榜样就在身边,平凡而不平庸,更容易让我们把这种正能量融入日常的学习工作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直机关工委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扎实开展机关文明创建和群团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省直机关工委定期组织开展 “青春建功十三五”主题报告会、“青春助力中国梦”主题教育、寻找“最美家庭”、“春蕾计划”等活动;组织青年党团员扎实开展“走基层访一线服务五大发展行动”调研实践,省直机关2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近万名党员干部,携手开展“太阳花爱心助老行动”“百村百区志愿行”等活动……

截至目前,省直单位中有15个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79个荣获省文明单位称号,277个被评为省直文明单位。此外,还催生了一大批“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省直机关十大女杰”“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

“广泛开展机关文明创建和群团活动,能更好地动员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直机关工委将整合力量,组建省直机关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基层,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党委党建范文】三

记者从哈尔滨香坊区政府获悉,近日,全区第二期基层党务干部研修班在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拉开帷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组织了为期5天的学习辅导和实地考察,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使党务干部培训工作实现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长效化,推动新时代党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目前,全区赴上海举办基层党务干部研修班2期,培训党务干部100余人次。

据了解,该区区委把提升党务干部能力作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区委统领全局、组织部门推进实施、基层党组织密切配合”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资源,深化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走出去、学先进”理念,该区区委组织部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培训层级、建班规模、授课内容、考察点位等进行系统安排。同时,全区把党建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为规模化培训党务干部创造了积极的条件,2018年全区财政拨付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66万元。

据介绍,该区还将政治建设融入培训始终,建立了基层党务干部研修班临时党支部,下设5个临时党小组,组织学习红船精神和贯彻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研讨活动,各党小组创新形式,开展了“重温党史、砥砺前行”“观校史、学党史”等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将考察学习融入培训始终,通过对罗店镇党建服务中心大社区党建服务模式、陆家嘴社区“两新”组织党建金领驿站、闵行区古美街道社区组织服务中心等5个点位进行深入考察,结合区情实际,撰写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实践“两新”党建等调查报告5篇。

此外,该区还把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作为学习培训的根本目的,建立治理创新机制,真正使党建品牌“叫得响”。

【党委党建范文】四

抗日战争期间,吉林省通化市曾经见证了众多抗战将领的斗争经历。如今,英雄长眠,硝烟已散,但当年留下的革命文物和战争遗迹,成为这座东北山城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通化的红色印记,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中重现光辉。

走进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兴林镇,一座极具东北特色的纪念馆引人注目。这座“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由当地人刘福个人投资逾千万元兴建的。

刘福是一位抗联后代,他的爷爷曾是抗联的秘密交通员。多年以来,从爷爷、父亲再到自己,一代代的传承,让刘福深感抗联精神的伟大。于是,在外经商多年的刘福2013年回乡建起了这座纪念馆。

如今,这座纪念馆连同兴林镇的河里会议遗址、“白家堡子惨案”遗址等革命遗迹,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率队来到这里参观学习的南京市工商联副巡视员卞文佐说,看到兴林镇的这些遗迹和纪念馆,愈发觉得抗联精神非常伟大,也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我们应该把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努力创新,创造出新的成就。”

如今,兴林镇还借助当地的红色资源,发展出“抗联人家”文化体验、品尝“抗联饭”等项目。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在通化,像兴林镇一样用好红色资源的案例还有不少。被激活的红色资源不仅引来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也激发出当地人奋斗创新的干劲儿。在集安市,寻访抗联密营成为热度很高的体验项目;在辉南县,重走抗联路等项目吸引了很多参与者。

在通化市靖宇陵园,每天都有各界群众前来参观,了解杨靖宇的战斗历程和英勇事迹。作为曾经的讲解员和今天的管理者,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副处长丛薪郦对这几年参观者数量不断增加、来源日益广泛的变化感触颇深。

“来参观的群众年龄段和职业层次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我们讲解员的因人施讲,希望他们到这里都能受到心灵的洗礼,从而更加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丛薪郦说。

在通化市委党校,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络绎不绝。据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项目负责人纪春祥介绍,通化市委党校深入挖掘通化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了“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项目,成立了杨靖宇干部学院,目前已经开发多条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线路,为学员提供学习抗联历史、传承抗联精神有效载体。

据统计,通化市委党校今年已经承接“重走抗联路”各类培训班50多期,参加学员6900多人次。纪春祥表示,目前全国各地学员来到通化,就是踏寻红色土地,寻访抗联足迹、用抗联精神和靖宇精神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成为新时代好党员好干部。为了给学员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他们还设计了“抗联故事会”“抗联课堂剧”等新的授课形式,给学员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如今,通化正在把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让红色资源被更多人知晓并接触。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马会凤说,通化市将把红色资源与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策划推出更多教育体验载体,让越来越多人感知通化的红色血脉。

【党委党建范文】五

“一开始觉得只是走走形式,现在是动真格了。”近日,在浙江绍兴上虞区汤浦镇鹤湖村小公园内,村民梁锡忠盯着电子显示屏,想起村务公开的前后变化,颇有感叹。

今年7月,上虞推行“清廉村社”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列出量化考核标准。计划用3年时间,创成一批规范型清廉村社和干部口碑好、机制执行好、发展业绩好的示范型清廉村社,全区计划打造5条以上的清廉村社示范带。

要想通过考核,先要对照自身短板抓改进。鹤湖村首次以清单形式细化村务公开各事项。公开的不仅有农村建设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就连买一包茶叶、一支圆珠笔也不含糊,一条条列得十分详细。

小越街道倪梁村将村级事务搬上微信,接受村民监督。大家在微信群里都可以看到最关心的信息,包括扶贫领域资金安排落实、低保评审等。得知村里要建设书法名人纪念馆,现居上海的村民倪小樱主动提供6间祖宅,“干部公开公平公正办事,我们看在眼里,放心!”倪小樱说。

据介绍,上虞为规范型清廉村社梳理出5方面15条标准,示范型清廉村社创建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3方面7条标准,门槛更高。

创建成果是否达标谁说了算?今年底,各村社将邀请村社党员和群众代表对所在村社班子及整体清廉满意度进行打分,80分以上才算达标,否则取消创建资格。上虞区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量化考评和群众清廉满意度测评,给基层干部“照镜子”“正衣冠”。

关于建立战勤保障队伍调查报告 篇5

一、**市加强战勤保障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立足实际需要,谋划保障建设。为做好战勤保障中队的建设,****支队根据全国和全省战勤保障会议精神,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专门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建设方案。从全市部队抽调骨干力量投入到战勤保障中队的建设中,并在学习大连、南京等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提出了“在定位上求特色、在落实上求实效、在可学上求实际、在联动上求整合、在实战上求保障”的战勤保障建设思路。2007年10月,支队建成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4960平方米,总投资2600多万元的战勤保障中队,并投入使用。中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全市各县(市、区)建立了半小时的交通圈,保障范围能覆盖全市各县(市、区)。

一是政府部门支持。支队党委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15号文件、财政部300号文件和《**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机遇,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战勤保障建设项目,积极与地方发改委、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联系和过同,争取重视和支持。逐步将战勤保障机构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请政府把战勤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应急保障建设项目中,有力推动了战勤保障建设。

二是制定相关文件。在总队战勤保障会议后,支队根据总队有关建设标准,结合《**市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市消防支队重大火灾事故社会联勤应急保障预案(试行)》和《**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规范化若干规定(试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部队后勤保障装备、场所、队伍和机制的建设。

三是编制保障预案。为提高战勤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支队编制了7大类战勤保障预案,按照每名战勤队员熟练掌握3套以上保障模块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的要求,组织开展一岗多能专业技术训练,支队每年至少组织1次装备厂家技术人员对战勤保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使用、保养、维修培训,并选派部分骨干外出学习,通过采取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比武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战勤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战勤保障能力。

四是组织模拟演练。按照统一编制的操法,结合九大保障功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组专业化训练,定期组织模拟实战演练。2007年以来,支队先后组织了“**市化学灾害事故跨区域灭火救援”等演习,及时掌握了器材补充、油料供应、装备抢修、药剂补给、生活保障等战勤保障能力,检验了部队的战斗力和保障水平。

(二)建立模块功能,形成保障体系。依照总队党委提出的“社会资源联动化、战备物资区域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战勤保障基地化、装备管理网络化”的工作要求,按照“火场需要什么保障,就提供什么保障”的原则,突出以灭火剂储备供应站建设为重点,强化物资保障能力,以特种车辆装备维修中心建设为支撑,强化技术保障能力,以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建设为依托,强化社会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技术保障。

主要满足重大灾害事故现场车辆和重要装备的维修和抢修而设置。设有功能完善的车辆修理所,配置了升降器、平衡机、剥胎机、空压机等检修设备和维修工具,并配套建立机车配件库,储备充足的机车常用零部件。同时配备氧气呼吸器检测仪、空气呼吸器检测仪、水力性能系统检测、防化服性能检则仪、防坠落器材检测、耐压测试仪、泡沫系统性能检测、抢险救援车检测等24种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对多种消防装备及消防车辆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对一般小故障进行维修。配有1台抢修专用车,主要用于对外出执勤或灭火战斗中发生故障的消防车及重要装备进行现场及时抢修,保证消防部队车辆器材装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战时启动装备抢修编队,为作战车辆和器材提供必要保障。

二是加强人才保障。

在装备抢修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主要面向部队中专业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特勤装备小组人员中挑选,并向社会招聘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工人,建立支队级消防特种车辆装备维修中心人员人才库,组成特种车辆装备器材维修技术骨干。并配备了装备检测车、维修工具车等专用车辆,组建3-5个装备维修分队,平时承担全市特种消防车辆装备维修保养任务,战时承担车辆、装备的紧急抢修任务。同时,支队还将装备技术保障关口前移,与有关消防车辆装备生产厂家联合设立了全市消防车辆装备售后服务点,组织厂家技术人员定期巡回基层保养、维修车辆装备器材,有效提高了基层部队车辆装备器材的完好率。从技术骨干年龄结构上实行以老带新,主要是在保留技术骨干的基础上每年从基层挑选一批技术过硬的初级士官补充进来,经过培养成为今后的技术骨干。

三是加强物资保障。

主要包括器材补充、灭火剂补给、移动供气。器材补充模块主要为灾害事故现场急需的各种器材提供保障而设置。建有面积300 平方米的器材库,配有包括防护、侦检、警戒、救生、破拆、堵漏、转输、洗消、照明、排烟等十大类器材共2100多件,配有十一类个人基本防护装备1200多件。灭火剂补给模块主要为了向大型灾害事故提供急需的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和洗消药剂而设置。配备泡沫运输车、器材保障车、充气车、物资运送车,战时根据需要启动灭火剂补给编队,能及时为大型灭火救援现场提供急需的泡沫灭火剂等。呼吸器检测充气模块主要根据目前消防部队气动工具增多、使用量大而设置。设有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的水压检测站、气瓶维修室和空气充气室各1个。严格按照空气呼吸器材维修、保养流程对全市消防部队所有空气呼吸器进行维修、充气、检测、清洗、烘干,并建立了严密规范的工作档案。配备1台移动充气车,随车携带10具空呼气、50只钢瓶,能及时为部队作战提供空气呼吸器钢瓶和现场充装气瓶,为其它气动工具提供气源,满足人员在生化、有毒、有害空间长时作战的用气需要。战时启动移动供气编队保障作战空气呼吸器和各类气动工具用气。

四是加强生活保障。

主要包括初级生活保障和卫生勤务两项任务。初级生活保障主要为两个中队以上参战的较大规模火灾,长时间作战的一线官兵提供生活服务而设置。根据灭火救援现场和季节的需要供应一定数量快食面、榨菜等方便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物品。战时启动生活保障编队,保证一线作战官兵能喝得热、吃的好。卫生勤务保障主要为战时现场提供一般医疗救护而设置。主要是配齐相关的医疗救护物品,同时组织各中队的卫生员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常规医疗救护知识的培训,获得医疗基础资格证书,使常规的伤害在作战一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五是加强联勤保障。

主要包括高级卫生勤务、生活保障、油料供应三项任务。高级卫生保障主要是当参战人员和被救人员受伤时,能够及时的有医务人员在现场抢救,并能够迅速送至医院,医院能够启动预警机制,调集专家进行全力抢救。生活保障主要是在人员多、时间长的情况下提供休息、饮食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设有装备库1个,储备一定数量的棉被、毛巾、蚊帐、雨衣、官兵四季服装、皮鞋等物资,配备火场救护车一辆,该车配有供养系统、换气系统、杀菌系统、担架系统等11个系统,并随车携带各类紧急救助仪器和急救药品,战时负责火灾现场急救,平时担负医护任务,同时根据需要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开通官兵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服务官兵的心理。油料供应这一模块主要根据重特大型火灾的扑救和抢险救援时,车辆多、耗时长,各种消防特种车辆马力大、耗油量大而设置,配备1台油料运输车。配套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油料仓库,储备各类机油、刹车油、润滑油等和100升备用汽油。战时启动油料供应编队,及时向作战现场提供油料保障。

(三)明确任务定位,规范保障机制。

战勤保障中队同**经济开发区消防中队合并建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为全市消防部队完成“急、难、险、重”等恶性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提供勤务保障,同时根据任务的需要完成辖区常规灭火救援等工作。

一是规范训练机制。

战勤保障中队日常主要集中开展勤务实战保障操法的训练,为有效提高战勤队伍的保障能力,根据全市易发生灾害类型特点,编制各类保障预案。按照保障预案,对战勤队员采取集中训练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每名队员必须精通本岗业务,熟悉并掌握保障模块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组专业化训练。对各作战编队统一组织合成训练,定期与基层中队开展实战拉练,强化快速反应和遂行保障能力。

二是规范队伍机制

作为经济开发区消防中队,承担辖区内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日常主要是抓好常规技、战术和装备应用技术的训练,搞好辖区六熟悉工作,制作灭火预案,强化全体官兵的体能训练,形成自身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能力,完成辖区消防保卫任务。战勤保障中队纳入支队正规的执勤备战序列,按照正规划、军事化和程序化原则,依据部队条令条例实施管理,采取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24小时全天候备勤。合同制队员根据自身特点编入不同的作战编队,与现役官兵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对合同制队员实行定期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在待遇方面给于适当奖励;对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依据合同规定予以解聘。

三是规范管理机制

结合当前部队完成灭火作战及社会抢险救援任务战勤保障工作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市消防部队灭火能力估算及调派方案》、《**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中队规范化战勤若干规定》、《**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中队社会联勤保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战勤保障工作的机制,提高了战勤保障工作的实效性。

(四)实行资源共享,发挥保障作用。

支队提请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市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市处置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预案》等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社会联动抢险救援中的职责、权限和义务,依靠灭火救援联动响应制度,实现了社会资源共享。联合了医疗救护、建筑、化工、核生化、环保检测、石油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专家人才库,参与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处置决策,并为专业类灭火救援预案和大型灭火救援演习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咨询。组建了由市重点医院、急救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灭火救援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负责制定灭火救援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调派社会医疗力量,参与现场医疗救护,开通受伤消防官兵和群众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参战官兵和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建立了由消防装备生产企业、汽车维修厂家等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的消防装备技术专家组,主要担负火场装备维护和抢修。同时,与消防装备、灭火药剂生产厂家等单位签定协议,建立了战勤应急保障机制,辖区任何地方发生灾害事故,都能实施灵活机动、运转高效的遂行保障。积极与市政、交通、工程施工和消防装备生产厂家等单位协调,分类整理了吊车、挖土机、铲车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物资信息,保证在第一时间能够联系调动社会抢险救援资源。根据灭火抢险救援和灾害事故处置的需要,与超市、餐饮等行业签订了战勤保障联动协议,战时启动社会联勤保障机制,统一调度,确保生活保障能够遂行灭火抢险救援任务。

二、战勤保障队伍在实战中的作用

(一)完善了后勤保障体制。

传统的消防部队后勤保障体制,以一线官兵为灭火救援主力军,其他岗位官兵为辅的保障体制,这种保障体制已经很不适应现在多样化、复杂化的各类火灾的扑救和灾害事故的救援。因此,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全方位的保障体制。战勤保障中队的建立,在保障模式上实现根本性变化,把保障工作延伸到部队各个层面,更加贴近实战。组建战勤保障中队对于推进后勤保障体制一体化、实现保障的全方位,对于成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处置重大灾害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拓宽了后勤保障功能。

战勤保障针对以往后勤保障只突出平时保障、自我保障和物资保障的做法,进行改革完善。把保障功能向实战延伸,将战时保障、社会保障和技术保障纳入战勤保障之中,实现了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相结合,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物资保障与技术保障相结合,全面拓宽了后勤专业化、社会化和系统化保障功能。

(三)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战勤保障队伍由于它自身成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作战保障模式,使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保障物资按需储备,齐全充足;保障队伍训练有素,专业化素质过硬;保障装备功能先进,贴近实战,成模块编配;保障管理精细正规;保障方式机动灵活,在为部队提供全面保障服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2007年11月6日,**支队联合杭州、湖州等支队,举行了以大型化工厂为对象的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在2008年年初**市57年未遇的抗雪救灾和2008年5月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支队迅速启动战勤保障机制,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大量抢险救援器材装备,为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提升了部队作战能力。

要从根本上提高消防部队战勤保障水平,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的、适应大规模作战需要的、反应迅速的战勤保障队伍。战勤保障水平已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战勤保障为部队快速生成战斗力提供了及时性保障,在第一时间快速调集物资,出动相应编队,为部队作战提供所需的各种保障,确保了消防部队大规模、长时间、跨区域的作战意图,为前方提供全方位的物资、生活、技术和专用装备保障,为部队提供不间断连续性保障。各项工作的运行以服务实战为主线,全部纳入24小时值班备勤轨道,使抢修车辆、器材装备及备用灭火剂时刻处于执勤状态,一旦火场需要,确保“拉得出、供得上、修得好”。

三、战勤保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到,战勤保障中队建立时间不长,在运转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在队伍管理和运转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战勤保障中队建立时间短,在队伍的“建、管、训、用、养”的机制建设方面,支队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不多,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例如在对战勤保障队伍教育训练、日常管理、考核评比、调度指挥等业务指导、业务培训方面;在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在保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方面;日常组织开展战勤保障训练和演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在部门协调和联络制度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战勤保障队伍既是各级公安机关职能部门,也是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的一支应急保障队伍。由于他重点依托社会资源进行保障,所以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各行各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支队战勤保障中队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细致的协调和联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实现同步保障。

(三)在实战中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消防战勤保障队伍在**支队起步比较晚,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灭火救援保障过程中,如何体现战勤保障中队的“造血”功能,如何确保保障内容的“及时、准确、快速、不间断”,等等,还需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升。特别是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在日常的训练和模拟演练,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四、加强战勤保障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消防战勤保障队伍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从支队战勤保障中队建设以及近一年的运行情况看,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战勤保障建设如果离开了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将寸步难行。必须加强请示汇报,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分析当前消防安全形势和趋势,说明建立战勤保障队伍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力争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国务院15号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抢险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坚决克服等、靠和畏难思想,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克服万难的勇气对待此项工作,才能取得工作上的突破。

(二)发挥战勤保障作用必须建立集中统一、信息畅通、运转高效的综合协调指挥平台。

战勤保障工作具有车辆多、物资多、装备多、社会联动单位多的特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为一体的战勤保障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及时将现场需要的各种物资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单位和人员。指挥平台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各联动单位基本情况、各部门各单位任务分工、物资装备、保障途径等基本信息,以及以生化、环保、水、电、气、医疗等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信息库。根据战勤保障中队试点的经验,结合战勤保障班的建设,各县(市、区)消防大队依托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战勤保障机制,建立医疗救护、建筑、化工、核生化、环保检测、石油化工等灾害事故处置的专家人才库,依靠资源共享或社会消防力量发展良好的区域建立装备库,由战勤保障中队统一备案,并根据发生灾情的大小程度,制定不同等级的战勤保障预案,以便有重大险情时及时启动战勤保障方案。

(三)加强战勤保障建设必须建立经费、装备、技术长效保障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认真解决了战勤保障中队建设“瓶颈”问题,才能确保这支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一是经费保障,对中队内的官兵(合同制队员)经费保障上采取“定额包干、实帐实报、定期调整”的办法,由政府出资养队;二是装备保障,根据**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规定,购买车辆装备;三是技术保障,通过“内顶外聘”的方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建立技术骨干人才库。同时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地方专业人才,加强技术骨干队伍,进一步完善以灭火药剂、车辆装备、技术支持为重点的物资和人才的建设。要设置灭火药剂储备供应站,配备具有独立输转装置的翼开式泡沫液运输车,分类建立战勤保障基地或物资储备库,储备一定量的个人防护、救生、防辐射、化学侦检、清障破拆、供水、登高、洗消、排烟、照明等消防装备器材以及帐篷、毛毯、救生衣、风力灭火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做好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物资准备,为完成灭火抢险救援任务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依托地方车辆维修中心、有关消防车辆生产厂家、消防装备生产厂家大力开展人才的培养,定期要求厂家技术人员为基层巡回保养、维修车辆装备和特种器材,并对战勤保障中队技术骨干和基层中队装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提高人才资源优势。对在装备维护和装备革新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通过专项奖励基金等形式,以达到保留和培养技术骨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组织技术骨干定期到基层寻检,保证装备的完好率。

(四)全面提高战勤保障中队实战能力必须加强队伍管理和实战演练工作。

从战勤保障中队的运行看,我们感到只有立足现有条件和本地实际情况,规范队伍管理,才能确保战勤保障中队健康发展,才能提升战斗力。同时,战勤保障中队建立的定期巡查服务和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对各执勤中队车辆装备及专勤器材的维护保养开展巡查服务,及时排除各类故障,并随时为空气呼吸器瓶充气;加油车为执勤车补给油料,既解决了中队频繁动用执勤车辆的弊端,又节省了油料、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此外,围绕“战勤保障先行、确保战时打赢”的要求,支队和战勤保障中队科学编制了化学灾害事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跨地区、突发事件等6大类战勤保障预案,并通过实战演练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部队与社会各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

(五)加强战勤保障建设必须立足实际,走社会资源共享的路子。

根据国务院15号文件要求,公安消防队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还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等18项抢险救援任务。在处置各项类灾害事故中,消防部队每次都作为应急抢险救援第一到场的专业力量。但同时,在政府的职能机构设置上,还设有应急办、地震局等部门,建立专门的战勤保障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消防部队实行现役体制,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条例管理教育队伍,有良好的素养,时刻处于执勤备战状态,而且机动性很强,能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反应,又已装备较好的车辆器材装备,并建立有完备的预案体系建设和技术、战术优势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结合**市“半小时交通圈”的实际,地方党委政府应依托现有消防战勤保障基础,建立一个由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参与战勤保障基地,作为全市性的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性战勤保障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共享。

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 篇6

实施方案

(讨论稿)全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全区新闻宣传工作,扩大汉南对外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壮大新闻宣传队伍力量,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全区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区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全区新闻宣传队伍通讯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制订《汉南区广播影视局新闻宣传通讯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新闻宣传工作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紧扣重发展、重民生、重稳定新闻宣传主题,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新闻宣传阵地

1、汉南电视台

2、《汉南视线》网站

对于好的新闻稿件和视频新闻,区广电局负责向中央、省市电视台、报刊及其他大型网站推荐。

三、通讯员产生

1、新闻宣传队伍除汉南电视台、《汉南视线》网站专职记者或通讯员外,另面向社会聘请特约通讯员。

2、汉南电视台特约通讯员由区直各部门、各单位直接推荐,区广播影视局聘任产生即可。

3、《汉南视线》网站特约通讯员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区区广播影视局审核聘任办法产生。

4、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担任特约通讯员工作的,由所在单位另推荐他人补充。

5、特约通讯员一经聘任即颁发聘书,三、、特约通讯员的职责

1、主动发现和收集本单位、社区新闻事件和信息,及时向汉南电视台、《汉南视线》网站提供采访线索和图片视频资料。

2、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区委、区政府和本单位主要工作成绩、经验和作法,及时将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写成稿件或信息上传到我局台、站。

3、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善于发现、捕捉新鲜事、感人事、新奇事、有趣事,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新闻瞬间。

4、积极参加区广电局组织的通讯员学习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

四、新闻稿件的内容和形式

(一)稿件的具体内容:

1、本单位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重大工作进展情况;

2、本单位执行各项政策的新措施、新办法、新思路、新成效;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新经验、新典型、新气象、新风貌。

4、结合本地实际在各项工作中的新动态、新举措。

5、党建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

6、本地人文地理资源及优势。

(二)稿件形式:消息、通讯、评论、信息及视频新闻、图片新闻。

五、新闻稿件报道要求:

1、新闻稿件、信息所反映内容要真实、准确、新颖、精炼。消息、言论稿件一般不超过1000字,通讯类稿件一般不超过1500字,动态信息一般不超过300字。其它类稿件主题鲜明、语言生动。

2、稿件报道要及时,避免因时效性滞后而导致质量好的稿件未被采用。

3、稿件写作要认真负责,要认真校对核实,不得上报虚假新闻,不得抄袭他人作品,通讯员是稿件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稿件的真实性负责,稿件信息实行报道前领导审阅制,通讯员所写稿件上传前要经单位有关领导审核签字。

4、稿件(图片、视频)撰写人(提供人)为第一原始著作人,我局台站有修改、发布权利,对不适宜稿件和信息也可不使用。稿件信息处理结果汉南电视台将书面告知提供人。

六、奖励办法

1、向汉南电视提供有价值新闻线索,一经记者采访播出按价值给予20-80元奖励;向《汉南视线》网站提供有价值新闻线索,一经记者采访上网按价值给予10-50元奖励;

2、特约通讯员独立完成采写、摄录视频新闻稿件,一经电视台采编播发按一等100元、二等80元、三等60元、四等40元、五等20元给予奖励;特约通讯员独立完成采写、摄像图片、摄录视频新闻稿件,一经《汉南视线》网站采编发布按一等80元、二等50元、三等30元、四等10元、5等5元给予奖励。

3、奖励按月汇总兑现。

4、特约通讯员发稿情况每月将通过《汉南广电简讯》向全区通报。

七、考核评先

1、每年根据各位特约通讯员提供线索和发稿情况进行考核,提供一个有价值线索计0,5分;汉南电视台播发一篇特约通讯员采写稿件一等计10分、二等计8分、三等计6分、四等计4分、五等计2分;《汉南视线》网站发布一条特约通讯员采写稿件一等计5分、二等计4分、三等计3分、四等计2分、五等计1分。全年根据总得分评选最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若干名,最佳通讯员给予500元奖励、优秀通讯员给予300元奖励。

2、设立通讯员“好新闻奖”。通过综合评比,从通讯员发稿推出的好新闻一等奖2篇奖励300元,二等奖4篇奖励200元,三等奖6篇奖励100元。

八、新闻线索、稿件提供途径

1、汉南电视台新闻热线电话:58903661 联系人:郑连洪 *** 电子邮箱:447112735@qq.com

2、《汉南视线》网站新闻热线电话:58903660 联系人:何记军

***

电子邮箱:

3、报送稿件一定注明“新闻稿件”字样,须写明撰稿人、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电话、手机、邮箱等)。

九、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通讯员队伍建设,挑选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人员担任通讯员;要为通讯员提供必要的宣传器材,保证足够的写作时间。

2、通讯员要热爱新闻宣传工作,甘做人梯,乐于奉献,注重自身能力与素质提高;要主动搜集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勤动手、动脑、动腿、力求成长为撰稿的好手、摄影摄像的高手。

3、争取区委宣传部对全区新闻通讯员队伍的领导和支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新闻资源,提升宣传水平,努力为宣传汉南、发展汉南坐贡献。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7

建立以“人本”为核心的管理激励机制

按照“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思路, 引进、用好、留住优秀教师;使现有人员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使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合理流动、正常淘汰。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1.以“为我所用”为导向,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引进激励机制

做好四个转变:一是转变“临时”观念, 强化引才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年度部门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二是转变“排外”观念, 引进优秀人才。改变“新人应该待遇低”的观念, 建立开放型、动态的新人管理办法。三是转变“全才”观念, 强化容才意识。只要是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的人才, 都可以引进。四是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引进人才的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 尤其对于紧缺专业、新建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要以引进为主。目前,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已被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因此, 要加强“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 建立与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要求相匹配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引进机制, 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方式, 进行协议工资管理, 通过实行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等人事管理方式, 实现人才引进的市场化;创新人才引进内容, 倡导智力引进、定向引进, 通过“兼职、讲学、科技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 引用拔尖人才。

2.以“人尽其才”为导向,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使用激励机制

一是要针对学院和部门工作实际, 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二是要落实全员竞争上岗制度, 保证程序公开、公平、公正, 建立“双向选择、能进能出、择优录用、适者聘任”的用人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明确合同管理, 强化责任意识。四是提供适合优秀教职员工的岗位, 完善优秀人才的低职高聘管理办法, 完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管理办法, 实行动态评聘和管理;健全解聘、落聘人员管理办法, 完善人才流动和服务保障体系, 形成竞争有序的人才使用发展态势。

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制度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服务体系。一是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建立“兼职教师库”。二是实施兼职教师“岗前试讲、岗中评价”制度, 对兼职教师进行评价, 优留劣汰。三是开展兼职教师争先创优”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兼职教师教学观摩课活动和“中德名誉员工”评选活动。打造“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优秀教学团队。

3.以“提升能力”为导向,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培训激励机制

按照“德业双馨、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管理并举”的要求, 按照管理人员、专任教师两种类型, 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 使教职员工与岗位实现最佳对接。

实施“三大工程”和“五项计划”, 建设“学历高、业务精、双师型”的专任教师队伍。“三大工程”, 即“313”教学名师培养工程 (用三年时间培养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三名天津市级名师) 、“369”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用三年时间培养六名在天津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九名在学院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11”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用三年时间培养一个市级优秀团队、一个院级优秀团队) 。“五项计划”, 一是实施教师国际化、专业化素质培养计划。二是实施专业课教师获取“双证书”计划。三是实施专业课教师轮岗下企业实践计划。四是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五是实施新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管理人员实施“五项培训计划”, 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服务好的基层管理团队。一是实施管理人员学历再提高计划。二是实施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再培训计划。三是实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普及计划。四是实施管理人员持证上岗计划。五是实施管理团队拓展训练计划。

4.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评价激励机制

坚持以考核促进管理的原则, 建立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 由学生、同行、主管领导、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逐步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以考核个人为重点的考核团队或部门, 注重团队整体业绩的质量评价;逐步改革考核标准, 制定各类管理人员和各级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量化体系, 以考核量为基础重点考核质;逐步改革考核时间, 强化日常考核, 坚持每周有反馈, 每月有总结制度, 建立个人效能月汇报制, 坚持考核的经常化。充分使用考核结果, 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职称评定、晋职、续聘、解聘、收入分配、奖惩的主要依据。

建立以“绩效”为主体的薪酬激励机制

1.建立公平薪酬分配机制

建立以绩效为依据、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 形成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薪酬分配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为基础, 突出绩效工资的激励型的岗位绩效工资系统。

2.建立岗位分级设置管理制度

建立“职务岗位可变”、“收入可变”的动态薪酬分配体系, 形成与职务、聘任制相衔接的, 与工作能力、业绩相对应的动态收入分配制度。

3.建立竞争上岗、以岗定薪的竞争机制

建立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重点岗位倾斜的薪酬分配原则, 拉开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 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在竞争中实现“高水平的人才承担高标准的任务, 享受高标准的待遇, 出高水平的成果”的目标。

4.建立两级薪酬分配和调整绩效工资机制

建立院、系部两级薪酬分配机制, 实施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 将教职工收入与绩效直接挂钩。建立定期或不定期调整绩效工资机制, 提高绩效工作标准, 让教职员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单项奖励机制。完善各项单项奖励制度, 及时奖励贡献突出的人才。

建立以“氛围”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激励机制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是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精神动力, 对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鼓舞教职员工, 以强大的内在力量凝聚、激励教职员工, 以独特浓郁的氛围影响、感召教职员工。

1.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从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 到办公室、教室、实训场所的美化, 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环境建设, 在建设校园环境上, 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 又要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环境。

2.建设具有感召力的校园精神文化

(1) 注重校训、校风、教风的激励作用。将校训、校风、教风内容制作成宣传招牌, 悬挂在校园、教室、办公室的醒目位置, 使精神文化在校园内物化, 激励广大师生积极进取。

(2) 注重理念文化建设。理念是学校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 它使教职工有归属感和使命感。要广泛宣传办学经验、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 使之影响全体教职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教学风格。

(3) 注重校风建设。通过抓标准、抓作风, 培养正气。瞄准一流标准, 挑战更高目标, 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倡导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苦干实干的精神。

(4) 注重媒体的宣传作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中德报等宣传媒介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作用。

3.建设具有吸引力的校园行为文化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组织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卡拉OK大赛等, 丰富校园生活。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的不同需求, 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2) 定期组织各种表彰活动, 发挥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 开展评优表彰活动, 营造“争先创优”和“健康向上”的氛围, 激发教职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3) 实施师德建设工程, 以师德教育讲座和中德系列之星评选活动为载体, 以组织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活动为中心, 使师德建设落在实处。每年举办一次中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每年组织一次校内优秀论文宣讲会;每年组织一次优秀观摩课评选活动, 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每年开展一次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师德教育讲座和表彰大会。

4.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方案

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 篇8

关键词:技能过硬;招聘;学徒;激励评价体系;拜师学艺

当前,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像湛江机电学校这样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无论是基建投资还是设备投资都十分大。我校建有电工电子和数控技术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设备投资一千多万元,设备数量及质量决不亚于一个中型工厂的设备数量及质量。實践证明,技能培养就应该采用民间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形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最佳。如果老师都不会做,老师都没有实际操作技能,那么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只会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首先,积极从工厂企业招聘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把他们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做老师,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宁缺毋滥。被招聘人员必须是行业技术高手,有十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对他们的能力,不仅要看资料,还要进行必要的操作技能考核。另外,还应对应聘人员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查,因为毕竟是在学校做老师,仅仅会做但不会讲,讲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湛江机电学校近年来从社会上共招聘了各类专业教师二十多人,这些老师在学校专业建设、学生技能培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像从原湛江电视机厂招聘来教授电器维修课的曹传群老师,操作技能娴熟,培养了一批家电维修技术精湛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都在单位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招来一个名师,建立了一个品牌专业,培养了一批品牌学生,打响了一个学校的品牌。

其次,立足于校企合作,让专业老师也从学徒工做起,把专业老师培养成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各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纵观这些林林总总的培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培训形式大过实质,大都是把老师们召集到某个学校或培训点,请来专家集中授课,然后统一参加技师、行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这种培训于学习新技术大有裨益,但如果要掌握工厂企业实际生产技术,仅靠此类培训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学到社会所需,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湛江机电学校及时更新对专业老师的任职要求,开展校企合作,完成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培育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对新任教老师,先安排一个学期的见习,见习期间,主要学习教学技巧,熟悉学校实习工厂的设备的操作技术;再安排一个学期,让新老师下到企业单位锻炼,具体培训计划及培训方向根据老师本人的意愿,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工厂的条件来制订。老师要写培训计划,每月作一次培训总结,培训结束,学校会同企业技术人员对新老师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方有教学上岗资格。学校还规定,所有专业老师每年必须定期前往工厂、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通过自身的努力,多位老师的技术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被聘为工厂兼职技术人员,成为新产品技术开发人才。

再次,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促进专业教师共同进步。湛江机电学校建立了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学生反馈、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成绩、同行测评、领导测评、技能考核等方面评价一个老师的专业水平。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电工、电子、普通机加工、数控加工等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参加相应的竞赛项目。

学期结束,综合老师的测评成绩、技能竞赛成绩,来评价一个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而教学水平的高低与下个学期的授课任务安排相挂钩,与老师每节课的课酬相挂钩。学校聘请这些专业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享有一定的待遇。教师的教学效果越好,下个学期安排的教学课时就越多,课时费就越多。相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老师,下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会相应减少,甚至安排他们跟着好老师学习,等教学效果好了之后,再安排教学任务。

最后,专业教学推行项目法、现场一体化教学法,迫使专业教师想方设法拜师学艺。每门专业课都制订了技能实训大纲,详细列出课程必须开设的技能训练项目及考试要求,老师要围绕技能项目组织教学。期末考试时,由科室领导和专业老师组成考评小组,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借以考核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专业课要求在实训室授课,或到企业车间里采用现场一体化形式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上官家桂.让新教师从学徒工做起[N].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2-6.

[2]高振学.借校企合作之力,育优质专业教师[N].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2-1.

上一篇:班级目标主题班会课下一篇: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