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共9篇)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1

1形成了清晰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思路

软件测试人才要求掌握的面比较广,培养要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知识掌握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行业基础知识及培养必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第2阶段是技能训练阶段,要求掌握软件测试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程规范;第3阶段则是实训、顶岗实习和实岗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能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2制定了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测试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初级)、数据库开发工程师考试、软件测试工程师考试(初级)等职业资格认证,英语水平达到A或B级,日语水平达到三级,计算机能力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取得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认证(高级)测评证书。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能够看懂基本设计文档,掌握测试基本理论,具备编写测试用例并根据测试用例进行一般测试的能力,能撰写常见测试文档及完成简单测试分析,掌握自动化测试技术,能熟练使用QC、QTP、LR、vbs及类C语言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分析测试结果。在素质教育方面应具备如表1所示的素养。

3建立了紧密的产教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2

一、旅游专业学生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趋于大众化,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空间大,到高职院校求学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在文化成绩,还是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与精英教育年代的大学生就更无法比拟了。如学生因病、事需办理请假手续,结果一张请假条会出现:书写格式不对、错别字多、语句不通、字迹潦草;在学生开班会、座谈会、专题研讨会过程中,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不流畅、思维不敏捷、语速过快、面部通红、心跳加快;学生干部发言稿、工作计划、总结、征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思想汇报等,不会写或书写不规范;学生实习期间遇到外国客人心理就紧张、与之口语交流能力较差,误事又害羞;在校园里学生与教师见面的机会很多,但只有部分学生主动发自内心与老师打招呼等。上述一些情况是各所学校都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一是客观上高考政策决定了高中教育教学围绕“升学率”转,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二是许多高校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取消了大学语课程;三是高校教师中“80后”占有很大比例,其自身也存在素质和能力问题;四是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手段与措施不到位,要求不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落实不够。主观上学生摆脱了紧张的高中三年学习,开始放松、放任自己,在学校除完成规定的集中学习任务外,图书馆、阅览室、自修室基本上见不到他们的身影,网吧、游戏厅身影常现,谈恋爱、多恋爱消耗了大好时光,补考和重修课程不是少数学生。针对上述现象,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如何克服和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旅游专业结合本专业和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岗位和行业,制定并出台了《旅游系“五个一”教育工程》实施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二、“五个一”教育内容与目标

1. 写一手好字:汉字乃是中国的第一国粹

用笔写汉字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是人品、性格、知识、才华、学养、品位、追求的综合流露,还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自身表象的展示。教师通过对学生教育、引导和开设硬笔书法讲座,帮助学生提高对写字重要性的认识、审美能力;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2. 写一篇好文章(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处理事务、沟通关系和其他交际中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章总称。香港陈耀南教授认为,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会写应用文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内容。通过应用文写作教学,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读书和征文活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讲一口标准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促进社会交往。通过团委、学生会及社团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等,学生能提高普通话标准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说一口流利的外语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外语已成为重要的沟通语言,要与世界接轨,流利的口语能力势将成为重要的关键,能流利地说出一口外语会让一个人活得非常自信,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外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外语的口语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学练环境。

5. 掌握一套规范的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通过礼仪课堂教学,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内在修养和文明的行为。

三、“五个一”教育主要途径

1. 写一手好字

(1)开设硬笔书法讲座,提高学生对写字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

(2)晚自习前30分钟作为学生专门练习写字时间,强化正确的写字技能。

(3)开展硬笔书法评比和竞赛活动。一是每月开展一次评展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展示;二是每学期进行一次书法竞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推荐和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市、省、全国书法竞赛。

2. 写一篇好文章(应用文写作)

(1)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能力。

(2)定期开展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文字处理能力。

(3)定期开展读书和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4)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和发表论文。

2.讲一口标准普通话

(1)加强教师普通话教学能力,做学生讲好普通话的导师。

(2)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堂敢发言、多发言,达到会发言。

(3)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创新研讨的形式,以点带面,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标准程度。

(4)定期开展读书(朗读)、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

(5)鼓励学生参加院、市、省大学生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6)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普通话测试,要求我系学生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甲。

3. 说一口流利的外语

(1)加强英语口语教学,适当增加口语教学时数,为学生提高听说能力提供条件。

(2)发挥我系外教的作用,建立“英语角”学习园地,营造口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3)加强旅游系教师自身口语能力的培养,要求30岁以下教师向双语教学过渡,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4)定期开展口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自觉性。

(5)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证,对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6)鼓励学生参加院、市、省英语技能竞赛活动。

(7)引导学生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上,强调用英语来完成,使学生有更多口语交流的机会。

5. 掌握一套规范的礼仪

(1)加强礼仪课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开展礼仪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和文明的行为。

(3)定期组织学生礼仪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礼仪观念和服务技能。

(4)发挥礼仪社团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为学校和企业提供礼宾服务。

四、结论

1. 对学生进行“五个一”教育,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和能力,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学生进行“五个一”教育,不是一项活动,也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才会见效。

3. 从目前学生思想和行为现象看,要保证“五个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考核评比机制。一是将“五个一”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机结合,与学生个人学分直接挂钩;二是与先进班级评比挂钩,与班集体及班主任工作成效挂钩;三是与学生评优、评先、评奖、评贷、组织发展挂钩。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五个一”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实习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 通过对学生实施“五个一”教育工程,旅游系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自身素质和指导教育学生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对深化旅游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对当前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广泛的调研, 得出了学生在基本素质和能力上与专业培养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提出了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4

Abstract: the low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es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Yanta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introduced the many kinds of ways and methods, especiall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t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graduates in our hospital us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y education ways and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qualit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基金項目:本文为2016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编号:16AJY006)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许多高职院校从教学改革入手,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笔者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应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是培养人,重点是培养会做事的人,后续是培养会创造的人。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摇篮,虽成功构建了教育、科技和社会服务公共平台,培养出数计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学生职业素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职业价值取向反映了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当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期望偏高,功利性偏强;职业评价存在盲目性,自我认知欠缺;评价基点倾向于自我,忽视社会需求;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创业热情不足。

2.职业心理素质不良。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会有自卑心理,认为进入高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另一类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认为以后工作已定型,只要学好技术便可,从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提高.这种源于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

3.职业能力素质较弱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其效率的个人所具备的相应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部分。高职学生普遍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计算机能力不足、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等现象在学生中比比皆是。

三、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首先,探索建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了解职业岗位对课程、职业素质的要求,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其次,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教学评价,发挥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有待提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的心理教育认知水平,使他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关心和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心理和情绪方面存在的某些特殊问题。

(三)利用广泛的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自身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标明确地为用人单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让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我们利用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的主要做法如下:

1.将校园学习与企业交流融合在一起

开展各类模拟企业职场的活动,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学术交流,为学生做相关专业的发展与展望报告,讲解企业文化;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人才市场招聘等。

2.职业素质培养中贯穿校企相结合的各环节

在各教学环节中安排相应的校企结合实习时间,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企业岗位培训与校内综合实训相结合

教学中,请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合作确定训练项目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培训.让学生们学习到相应的岗位专业技能,还能提前锻炼他们的工作责任意识、认真负责精神和协调合作精神,树立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校企合作方式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教学新理念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高职教育研究领域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罗涛.素养教育应成为职业教育生命线[N].中国教育报,2009-09-14.15-19.

[2]旷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

[3]赵玲玲.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商教研究,2008(10):64-65

[4]季越江,吕佳.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7):101-105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4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但同时毕业生就业率不高、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缺乏自身特色、生源数量下降质量滑坡等问题接踵而来。李江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培养目标的“实用型”、“技术型”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李德方在研究中指出, 从中国与日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类型、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等方面作一些简明的比较。要考虑到各国国情的不同, 具体分析他国高职院校具体成功的原因, 总结出现阶段适合我们国家目前国情的高职发展之路。

2 中日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差异

日本的职业教育包含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其他高中后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这些学校之中专门学校的成果最为显著, 相关研究也很多。在学校经营、管理、学校组织、专业设置等方面, 日本的专门学校适应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从学生入学、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就业实习、经营财务等诸多方面, 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差异都很大。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注重把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使学生有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实践中去。明显能看出的地方是, 中国高职院校规模大、受国家教育机关影响大, 但相对于欧美诸国来说, 中日两国无论从文化还是教育方针等方面都很接近。相对来说, 中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职和中职两大类, 其中高职院校中, 省属市属等公立院校占大多数比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一直是清一色的公办学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支持以及鼓励社会以多种形式办学以来, 私立学校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日本的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中, 私立学校占有很大比例, 就日本文部科学省2010年的数据来说, 短期大学中公立学校26所, 私立学校369所。私立学校占93.4%。这些学校中, 医疗、教育、英文、日本文学、保育等学科占有很大比例。也有经济学, 以及其他工科专业。

日本的私立学校学生的比例中, 短期大学占8成以上、专修学校等各类学校占近10成。私立学校对于日本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最大。另外, 今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高度信息化社会中, 各类私立学校中需要多种多样的生源, 以此来寻求有一定特色的教育研究的推进。根据每个学校的办学方针为基础, 展开各种各样丰富的教育活动。正因为这样, 私立学校在日本的学校教育发展的质和量两方面, 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虽然日本的私立学校学费较高, 但是入学方式灵活。不仅注重学生的笔试成绩分数, 更注重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考察。可以提交书面的或者实物形式的作品, 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面试中, 学校也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时反应、心理素质、临场素质等方面能力的考察。而这些, 恰恰是未来学生就业中所需要的能力及素质。中国的高考制度, 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但是, 经过笔试的选拔, 职业院校往往只能选择分数不太高的学生, 相对来说, 从这些学生的选拔过程中, 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临场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考察。

3 两者比较

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高中之前, 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 其严谨性和系统性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但进入大学, 特别是高中后的职业教育这阶段还处于探索过程, 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等雷同性很高,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 我们在仿制外国的高职教育体制中也走了一些弯路, 如德国的二元制。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还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或其他类似的方针为主。

而日本的职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及其他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以服务性的高职院校为例, 中国的高职中有631的说法, 即只要学生开口微笑60分, 能够主动询问客人有无困难30分, 其他10分。在面对一些医疗机构的服务人员时就可以感受到我们对于其中前90分的培养很不够好。反观日本的服务业, 特别是护士不仅专业, 而且很少给人对待病人冷冰冰的感觉。这与高职阶段的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

就以笔者的经验和调查得到的结果是, 刚就业之初, 日本的一个高中后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的平均工资大约是年龄乘以600元人民币 (受汇率影响) , 不考虑两国收入差距的话, 收入大约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的85%-90%左右。当然, 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结果会有所差异。在我国中东部, 专科生就业初税后平均工资2500元左右, 硕士生约4000元。而且传统的观念也影响大多数人注重高学历教育, 忽视职业教育。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办学合作中, 以注重合作的方式与经验, 管理与教学领域相互借鉴、合作。而很少有人专门针对中日高职院校教育观念的差异以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从中日高职院校的比较研究中总结出校企合作的经验与教训, 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改进方式。在大数据、物联网时代, 特别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特别重要。

从以上可以看出: (1) 日本的高中后职业教育体系中私立学校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国虽然也允许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共存, 但实际上我国私立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远远低于公办的学校。 (2) 日本高职院校发展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这不仅是学校也是需要全社会努力的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日本职业教育并不比研究型大学地位低, 毕业生的工资差异也不是特别大。包括法律法规、各行业协会以及学生家长思路转变等多方面的努力。 (3) 日本政府对于高中后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作用, 各学校办学形式灵活, 自主性强。而中国高职院校发展中政府起的是主导作用, 参与具体工作比较多, 但也相应制约了高职院校发展的自主性。

4 对于国内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1) 通过对比相关数据和案例, 从日本的高职教育借鉴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以及管理经验等, 这些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和启示。通过对中日教育的初步比较发现, 日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成熟。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资源来说都稍显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分布不均、操作人员素质水平有高有低、缺乏系统性。另外, 通过和企业的沟通和合作, 日本高职院校有着更多的资金和投资来源渠道, 这使得可以有更充裕的资金解决面临的问题, 也可以改变所学教育和技能脱节的现状。 (2) 日本高中后的职业院校不仅注重该专业的教育, 也注重人文及艺术学科课程的开设。更注重事先从上层建筑规划好整体思路, 从具体工作中注重解决细节问题。特别注重多进行实践并与相关教师和学生探讨,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些年提出的5S管理 (目前还有8S的说法) 就证明了这一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从生活自我管理、课堂职业习惯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培养上重视不够, 把职业中的具体实践环境搬入课堂, 将实际企业的案例和项目引入教学计划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学生职业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也要特别注重将企业的实际职业习惯和职业规范引入课堂进行培养, 甚至作为学生考核的标准之一。 (3) 日本高职院校注重从系统的管理的角度将现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整合, 而注重这一点, 也将会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管理信息化和学科课程建设市场化的改造, 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专业对口、解决知识和职业脱离等我们面临的相关问题。

注:文中的日本相关数据来源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资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 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本文通过对日本高职教育的深入分析研究, 结合国内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了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日,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江等.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20 (6) .

[2]秦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的作用——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10 (5) .

[3]李德方.中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1 (1) .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5

关键词:职业能力;秘书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181—02

思考秘书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着眼点和终极目标必须设立在秘书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化之上,由此设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为自身定位,为未来谋划,为自己的发展设计明晰的道路。因此,秘书专业教学的立足点必须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按照教育的本质与规律,秘书专业教学的两大主线应该是:使学生掌握秘书专业知识,明确其科学原理;掌握秘书专业知识运用技能,明确其在秘书岗位上运作的方法。由此出发,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职业兴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之养成以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实践、以秘书实践验证或修正秘书学理论的良性习惯,从而在未来秘书工作岗位上完成事务性与智能性职能,实现主动性与创造性服务,

成为称职有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一、一以贯之的秘书职业岗位意识与身份认同

秘书专业教学之所以要强调学生的秘书职业岗位意识与身份认同,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其一,秘书学作为应用学科,与高中及以前所学语文、数学、政治、理化、史地等基础学科知识差异性明显,甚至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学生很难在观念上认同,而秘书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高中毕业生,他们对社会运作模式知之甚少,可以说毫无概念。因此,初入秘书专业学习,其学习目的性模糊不清,很难将高中所学与秘书专业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更谈不上秘书专业知识的现实应用。所以,必须首先为学生建立秘书职业岗位意识,使其明确秘书的社会角色,秘书岗位的职责任务,并使这种意识常态化、固定化,才能及早、有效地扭转认知的偏差,少走或不走弯路,顺利完成秘书专业学习任务。其二,秘书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秘书专业是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所设的专业,是基于社会职业岗位的定向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早、有效地完成身份认同,才能设身处地地思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主动培养兴趣,完成学习任务,承担角色职能,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秘书专业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首先必须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传递关于秘书的社会角色和岗位含义,为学生理顺社会行政与经济运作关系及秘书工作的社会指向,将学生定位于作为秘书的社会联系坐标,使学生产生身份认同,形成秘书职业岗位意识;其次通过新生进入校内实训室(中心),开展秘书入门实训,形成学生的真实岗位与身份概念,对将处其间的环境产生真实印象;再者,采用新老生联谊座谈等形式开展入门传帮带,亦可产生良好的角色与身份认同效果。最后,在以上各步骤产生效果后,在此后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一概念与意识,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提示学生的主体角度,唤起想象与兴趣,令学生自觉以秘书身份参与学习和实践。

二、以秘书职业需求细分创新秘书专业教学模式

形势的更新发展使秘书职业化成为必然,同时对秘书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构建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一定要瞄准秘书职业岗位需求细分,按照秘书职业化的要求,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1.随着今日秘书岗位工作的主体需求多样性变化和秘书职业需求的更新,秘书工作已越来越显现出职业规范性与内涵的全新定义。综合秘书职业化要求,可概括为三方面内容。一是秘书职业精神,即秘书人员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与敬业态度;二是秘书专业技能,即秘书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三是秘书职业规范,即秘书行业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要培养称职的适应秘书职业化需求的秘书人才,在专业教学中就应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设计与此相应的三大教学模块,即,职业素养模块:相应课程组合如道德操守、就业指导、秘书心理等;专业技能模块:相应的课程组合如秘书写作、秘书实务、会务组织等办文、办事、办会类课程以及外语、电脑、档案管理等;职业规范模块:相应的课程组合如行政法、经济法以及相关程序法等。这种教学模式需根据形势要求不断调整,其终极目标是:培养能说、能写、会管理、会办事、能参谋、会学习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2.“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既是对秘书专业教学成果的检验工具,同时更是对秘书专业教学模式设计的指导书。其内容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与秘书职业需求相符合。因此,秘书专业教学应与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紧密结合,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出高素质秘书人才。

3.学生就业是秘书专业教学模式科学与否的试金石。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秘书岗位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以政务秘书为主的局面因公务员制度实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饱和等原因辉煌不再;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大量的商务秘书岗位。新的秘书性事务机构与职业阶层的发展要求秘书专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内质与技能。因此,秘书专业教学模式设计必须包含秘书人才市场调查这一重要环节。根据目前秘书人才需求现状,秘书专业教学概括地讲应以培养具有多元技能、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的职业秘书人才为着力点。综上考虑,教学模式设计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强调多模块的渗透与融合,并附以“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秘书行业准入证件,从而实现秘书专业学生更好就业,以证明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三、按照秘书职业能力获得最佳路径创新实习实训方案

秘书职业能力,就是从事秘书工作必备的能力。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文字和语言沟通能力,综合协调和协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这种能力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际岗位工作才能获得。为使秘书专业学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早日获得职业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必须把秘书专业理论涉及到的知识点作为实训教学的能力点,开展一系列的实习实训活动,构建秘书实务实训的内容体系。

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相关部门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消化理论知识。所谓“实战”,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并在课内课外实训的基础上,到校内相关部门“顶岗”,比如,做办公室的秘书,院长的秘书等等,参与办文、办会、办事等活动。

实战中,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临时社会角色,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生活,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而自觉地参与秘书岗位实践活动,带着疑问进课堂,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以致用,使所学理论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职业技能。

2.加强合作办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在社会相关组织和机构建立实习基地。不论学生有多精通专业知识,如果不进入实际工作岗位,那么在他们眼里,秘书岗位仿佛永远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早日揭开这层面纱,就要让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工作。请有经验的秘书工作者到学校作报告,通过眼见、耳听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秘书岗位要求,在思想意识上早日进入秘书角色。

3.及时反馈信息,请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建立毕业生联系卡,及时了解已往就业学生的工作状态、工作需求,了解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感到在校学习不足的地方,及时调整实训方案,补足缺欠,使实训更加接近实际工作。邀请在秘书岗位上有一定成绩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未来,建立职业信心,坚定职业信念。

通过实习实训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秘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只要抱持培养称职秘书专业人才的宗旨,在变化的社会需求面前不断加强秘书职业岗位需求细分工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不断更新秘书专业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复合秘书工作能力,适应秘书职业化要求的称职秘书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关于新时期秘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5,(8):31-33.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 社会责任 职业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道德、物质或精神的关怀和义务。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群体组成的整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责任。会计人员的会计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由此决定了会计人员群体在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中有其特殊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和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但现实中的会计人员队伍还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就应该从会计员培养源头——高校抓起,将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1.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从培养职业能力这一方面着手,仅致力于打造一批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忽略了会计专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但是社会责任与职业技能作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有着优秀的职业技能,但是缺失社会责任感,这将致使会计舞弊、徇私造假等丑恶社会现象的出现。而这种现象也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判断和决策失误,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虚假的财务信息也会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危害,同时也会影响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财务会计信息了解企业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1];相反,一个会计人员仅仅只有社会责任感,而缺乏熟练的职业技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会计职业者,也无法胜任会计工作,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无益的。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会计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发展新形势和会计服务市场的变化走向。因此,高校只有做到既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又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打造一批全新的职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并存,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市场竞争和经济管理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2.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2.1会计专业课程中涉及会计道德价值观的课程少

会计专业是个知识体系涵盖范围很广的综合性专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专业学生要学习所有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以往就是存在这方面认识的误区,认为会计人员懂的其他行业知识越多越好,越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于是各高校争相给会计专业设置更多跨专业的学科知识,例如有的高校甚至让初接触会计知识的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高深的建筑类专业的预算、决算知识,而据笔者所知,其相关的知识在建筑类专业学生中也不过是在学了整个专业知识体系后学习的。由此可以想象这样跨专业学习的效果。诚然,掌握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会计专业毕竟有它自己的学科体系和严谨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为了拓宽知识面而本末倒置,应该有所侧重。毕竟,这个社会要求的是专才,而非全才,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只有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触类旁通,由此及他。

据调查,在校会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要等公共课,相对而言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课程就很少了,这样的课程结构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不合理的,更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思想道德教育课主要集中在会计专业学生入门阶段,在后阶段的学习中这方面的教育逐渐减少甚至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

2.2 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顺序安排不合理,没有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程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基本上没有稳定的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课程、课时的安排上习惯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或是年年写教学计划,更改教学计划,或是等到这方面的问题出现之后才去注意它,并改善它。其实,会计专业的学科知识有极大地联系,几乎各个课程都有相关的知识衔接,并且相互影响。所以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会计专业的教学非常重要。而且从各个高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看来,多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对涉及会计社会责任的培养极少。其实,从目前教学环节看来,会计专业学生第一学年的课程涉及专业技能的知识较少,应在这个时候开设相关会计道德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会计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打好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2.3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及实习效果不理想

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的实践与实习不但缺乏深入的专业技能培训,还缺乏社会责任等会计思想道德的联系及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部分高校都为会计专业安排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但是这些实践与实习往往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的模拟操作,大部分都在室内,而且时间也比较短,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少,往往还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实习就已经结束了。即使有所收获也只是一些非常台面上的东西,没有多大的具体操作意义。然而,在实践与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最容易进入会计人员这个职业角色中的,实习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检验的过程,会计实践教学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导的基础上,辅导老师更多的是给予一些基本的技术性知识,缺乏了对学生的职业认识的引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没有将社会责任感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错过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好时机,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反映较多的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处理,而对于职业能力的把握、社会责任感的体会严重不足。

2.4会计专业的学生自身对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能力的认识不足

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热门专业,然而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就导致会计专业学生过于注重职业能力的学习与提高,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加强。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只注重会计职业技能的学习,一味的盲目考证或是考研,缺乏对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会计职业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与了解。可以想象,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如何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又如何谈及主动去认识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与重要性。

3.基于社会责任的高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3.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整体优化课程设置

一个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还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它应该包括各种学科类型和学科门类的科学组合,以及各课程教学顺序,教学课时的合理安排,而且同时要将专业道德素质培养贯穿于其中,在各会计考试中加强诚信教育的考题,但它又还得兼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整个理论教学具有可操作性。甚至可以举行相关的会计专题活动,例如会计专题讲座、会计道德专题辩论、会计知识演讲等,让职业会计人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及职业法制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合理安排师资教学,实施可行的教学方案

可行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会计教育者而言的,它对高校的会计教育者要求不仅是雄厚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还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双师”型人才。从我国高校目前的会计专业教育来看,大部分还是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并不普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案例教学是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很好手段,它能模拟实际的市场环境,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互换,讨论在不同的角色背景下的处理方式和过程,同时明白不同的职业定位有不同的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的教学贯穿于职业教育中,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职业素养人才。同时,高校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应该严格把关,做好教師的定期考核。学校协调好师资力量与招生规模相适应,合理安排教师授课,尽量减少专业课的大班授课,保证教学质量以负责任的态度安排教学,这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3 丰富实践教学,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深化会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方式。而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践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把握实践教学的全過程和教学方向,提高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并将社会责任感深植学生的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有利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其中,也更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

然而仅有会计模拟实验室还不够,高校应加强会计实验基地的建设。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专业认识实习,并不能模拟真实的、复杂的会计环境,学生不能真正融入职业角色,当然也就无法给学到有用地实习经验,也没法反馈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非常重要。实习基地既可以是学校自主建设,也可以是外面的企业集团,财政部门,及会计师实务所等单位。

3.4会计专业学生应自主求索,做好职业规划

会计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培养自己不断求索的精神,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分辨什么是职业道德允许的行为,什么是职业道德不允许的行为[2]。自主地去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提高职业自豪感,增强职业信心,自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了解行业精英,树立自己的榜样,做好职业道路规划。

随着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将面临更多的发展,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高技能复合型会计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将面临更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多元化,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任重道远,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势在必行。

课题项目:南华大学培育课题(2009PP035)。

注:

①本文作者谭丹凤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2007级会计专业学生。

②本文指导教师:雷振华、阳秋林。

参考文献:

[1]蒋红.计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2):97.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7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只注重夯实语言基础,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涉外活动的处理能力。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高职学校设置的英语课程过少且时间只有一年,普遍存在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和教学内容匮乏的缺点,同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但是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多是为了过级考试,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高职英语教学水平难以提升。高职英语在高校中是一门公共课程,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使用一样的教材、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这使英语教学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过级考试逐渐成为评估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准。这种“功利化”的教学,导致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困难重重,学生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高职学校的教学存在严重问题。

(2)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职业性特点不突出

高职学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路。然而,高职英语教材主要以普通英语为主,缺少职业性特点,使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阅读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书籍,这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英语学习与日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导致英语在学生眼中成为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造成了阻碍。

(3)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流程依然是词汇、语法、翻译这些步骤,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应用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高职学校没有及时进行硬件设施更新,使得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发展。

(4)高职教师观念转变滞后

教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学校的教师大多都是“学院派”,缺少行业实践经验;加之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过于繁重,外出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并且也不需要参加行业建设,进而导致教师只顾教书,忽视英语教育的实践学习,使得大部分教师不能接受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

2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状态,英语不仅是国际官方语言,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因此想要与国际更好地接轨,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效率十分必要。提高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能够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高国际地位。

3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根据相关文件,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应注重实践应用方面的学习,据此,笔者尝试建立了3D+X的多维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3D+X教学模式探索

“3D”主要是指分级、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方式,“X”主要是指课外选修或课外教学活动,其具体的模式为:

第一,分级。在学生入学阶段,按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划分A班、B班以及C班,A班是高考中英语成绩较高的学生;B班则是高考中英语成绩较低的学生;艺术类的学生统一分入C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材,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第二,分阶段。将英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英语、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过级考试;在职场英语学习阶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涉及到的英语知识侧重各行业的需要,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行业英语学习阶段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并保证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符合。

第三,分模块。依据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英语教学模块教学。例如:普通英语模块分为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等;行业英语模块分为物流英语、艺术设计英语、营销英语等,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模块教学的方式提升其自身英语实践能力。

(2)英语教学模式考核探索

首先,英语考核模式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理论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实践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课内外活动的参与性及英语的应用情况。

其次,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教学记录袋和学生学习档案袋共同组成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考核学生的情境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观看档案中的学习记录,制定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4结束语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重视英语学习,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67-168.

[2]和兰花.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速读(上旬),2015(8):71-71.

[3]刘燕,佘甲波,刘钰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中旬),2015(1):81-81.

[4]吴寒,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4-36,60.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8

一、针对文秘岗位任职要求,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以课堂讲授内容为主体, 兼及课内、课外在教师指导下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观点和思想、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直接反映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调整文书学教学内容, 适应秘书的岗位需求, 是高职院校文书学教学的关键。多年来, 高职文书学教学一直使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 如王健主编的《文书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普通高等院校推行的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人才模式, 其教材内容更注重知识的全面、系统性, 偏重于理论的讲授, 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其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与普通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如王健主编的《文书学》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现代办公环境中的文件与文件工作。

包括文件的特点与功能、文件的种类与稿本、文件家族的新成员———电子文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文件工作的内容与规则等。

2.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包括掌握公文的文体形式及语体特征, 公文构成要素及书面格式;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能理解各写作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掌握各种常用公文文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3.OA平台上的公文处理。

包括理解OA环境中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理念;掌握收文程序和发文程序的主要处理环节及其办理原则、要求和方法;了解文书立卷的组织工作内容。

在尚无高职文书学专用教材的情况下, 文书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出必要的调整,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秘书人才。授课教师应提高教材的整合能力, 从而形成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线, 具有高职特色的文书学教学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侧重传授应用知识。因此, 在《文书学》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简要介绍第一部分内容是文书学的基础部分, 重点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根据能够撰制、处理各种公文的秘书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重点学习公文格式, 如请示、报告等常用文书的写作, 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

通过上述对文书学教学内容的调整, 学生在了解文件、文件工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能具备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适应文秘岗位需求, 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改革教学模式, 加强能力培养

《文书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教学模式大多沿袭“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法, 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教学效果不理想, 许多学生并没有被教会, 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授的东西。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技术条件下, 高职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 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探讨文秘专业《文书学》突出专业职业技能培训, 将公文构成要素及书面格式, 请示、报告、决定、通知、通报、批复、意见、公函、议案、计划、总结、简报和会议公文等常用文书的写作, 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等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 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任务实施实现理论与实践交融并进, 使学生能够边看边学, 边做边学,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三、创新教学方法, 强化职业能力

在《文书学》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有效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 如采取“案例教学”、“项目引导”和“专题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 另外通过改革作业内容, 安排一定的课程内容作为自学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对提供的案例进行演示、分析和评价。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 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就学生来讲, 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在《文书学》教学中, 绝大部分项目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如公文格式训练:可以提供一份格式错误的公文, 要求学生评判、修改;然后直接或间接提供公文项目要素,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规范格式的公文。

(二) 项目引导法。

项目引导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文书学》教学中, 项目引导法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1. 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 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 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 制订计划:

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 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 确定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

4. 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或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归档应用:

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实践中。

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实践教学内容由部分和整体两类项目构成。整体项目指的是完整的流程性实践教学项目, 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 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 教师说明其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后, 5人一组, 确定组长, 由组长为其他同学分工, 一起进行筹备, 提出任务设想, 同学生一起讨论, 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实训小组中设单位领导1人, 办公室主任1人, 办公室秘书1人, 收发人员1名, 承办部门领导1人, 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 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然后学生按工作步骤组织实施, 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 填写收文登记表、收文处理单、文件传阅单等。完成后,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或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精神。

四、强化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体系

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包含随堂训练、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它是由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单一课程和综合技能实训的实践教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文书学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 应在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比例超过30%。

(一) 加强课内实践。

课内实训结合理论教学, 分公文构成要素及书面格式;请示、报告、决定、通知、通报、批复、意见、公函、议案、计划、总结、简报和会议公文等常用文书的写作要求;收文处理程序、发文处理程序等模块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通过各实践环节, 让学生掌握文秘专业技能。教师可根据教材, 结合范文, 讲清必要知识点, 然后出题目让学生练习。如学习请示可让学生撰写:中文系拟组织10名文秘专业学生到汕尾大哥大集团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 请你代中文系向学院写一份请求拨给专项经费的请示。学习通知可让学生“草拟一份纪念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的通知”。让学生结合实际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

(二) 注重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衔接。

在文秘专业的教学中, 第二学期开设《文书学》, 文书学实践教学不仅要加强课内实践, 而且要加强课外实践,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使文书学的实践活动能继续向课外延伸, 如联系学院文书档案部门, 参观收发文处理的工作状况, 听取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介绍, 参与部门的文书处理工作, 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文书处理工作。另外, 要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单位, 让学生巩固前期培训的技术能力, 深化对文书处理工作的理解, 并且形成独立操作完整的文书处理工作的能力。如第三学期安排一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到院办、教务处、学生处、档案室、组织人事处等部门参与完成各种“办文、办事、办会”任务。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 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 在各个单位做文秘工作, 要求能解决文秘工作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制订好计划,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进一步锻炼与提高文书处理与写作等需重点培养的职业能力。

另外, 还可以成立“秘书事务所”等社团, 加强指导, 承办校内外各种真实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校内校外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够与直接胜任顶岗实习的要求有机衔接, 对于毕业后从事各类企业的文秘工作有直接的帮助。

五、改革考核方式, 推行形成性评价

《文书学》作为文秘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需要不断推进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逐步推行形成性评价。《文书学》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应用, 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基本知识考核大纲中规定应掌握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应用考核学生起草、修改公文的能力和解决文书工作、文书立卷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出勤成绩、期末成绩, 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为平时40%;出勤10%;期末50%, 采用百分制。在考试中采取反映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增加职业素养考核, 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平时成绩任选学生平时作业中8篇文书的成绩的平均分, 让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平时的训练上, 再结合出勤、完成期末考试情况, 最后完成课程的考核。

六、结语

文书学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要取得课程建设的成功, 关键在于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 准确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实践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文书学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主编.文书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1:1-3.

[2]松世勤主编.文书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161-186.

[3]李瑛.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153-154.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实训;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

自高校扩招以来,计算机专业呈现出先热后冷的过山车式的变化,自90年代初国内高校陆续开班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至2002年前后,计算机专业一直是考生青睐和热衷填报的专业,而且在很多高校计算机跟英语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最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也是全校最高的,毕业生就业形式也较好,部分省内高校的毕业生毕业以后都可以进入软件公司、高等院校、企事单位就业。但是自2002年至今的10多年的时间里,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热衷程度和就业情况都一路走下坡路,学生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看法也变了,许多人认为计算机专业现在变成了冷门专业,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缺口较大,自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针对以上的看似供需矛盾的问题,归根到底还在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日益不能满足IT产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传统教育模式亟需改革。面向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的技能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联系实际,一切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论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邀请部分学生代表,企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参与其中,结合各方意见进行论证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地方教育法规和学校教育方针来制定,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中的章节体系,采用项目、模块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激励教学手段、竞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实用型IT人才。立足职业岗位探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立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职业岗位课程群,使得专业课程一目了然。

高校计算机专业尤其要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1)应该在低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和相关课程,重视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生知识面的教育,在二年级应该以开设一些传统的专业课程为主,三年级的课程应该以实践课和企业课程为主。

(2)课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开设体系,自然形成“课程群”,以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与方向。

(3)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而课程的开设应该围绕就业方向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群”即是为各就业方向服务。

(4)应将本专业的重要考试(如软考、等考)明确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中,部分课程的开课应该与这些考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不仅仅能够提高职业能力还能通过这些考试。

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IT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有调查显示,77.6%的企业认为企业人才最需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他们面临的情况仍然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只会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要增加实训,至少要求学生又一年在企业实习,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的比例应大于1:1,并且不能只有形式,要让学生真的动脑、动手去完成任务,这些都是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学校应与企业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多进行“订单式”的教育,这也符合IT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但是,这要求学校更加灵活开展教学,根据企业实时的,急需的实际要求,双方来调整教学计划并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也可以让企业工程师到学校讲课,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和实习等方式开展教学。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激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对在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作品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赛前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再在报名学生中选拔学生參加比赛,赛前组织学生学习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参赛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参加比赛。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要就近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加强已有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习环节,加强实习效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生实习、科研合作、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开创高校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nlc202309012136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师资队伍毫无疑问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近些年,随着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日渐成熟,各高校引进和培养了大批教师,并对教师进行了在岗教师业务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已经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实训教师队伍。但是,这对于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教学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企业项目经历,没有及时把握当前最及时的行业前沿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结构合理、形成梯队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面对这项任务,可以有以下措施。

(1)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并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函授、进修、在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

(2)教研室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相关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国培”,“省培”和“双师”型教师培训等,并要求教师积极到企业顶岗,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对自身进行知识储备。

(3)建设以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术梯队,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考级考试,资格考试等。

(4)积极与周边兄弟院校开展合作,引进高素质的外聘教师到学校任教,并鼓励教师走出去,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5)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比如专业课可以全程多媒体授课、课堂教学多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式,多开设综合性实践,加强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等。

一个学校要想办好,就要突出办学特色,同样一个专业要办好,也要有突出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像以前一样,侧重培养通才型的毕业生,而应该更多转向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才。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适合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路子,把握住社会发展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曉明, 陈平, 张铭.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 2006,(8)

[2]张小川, 刘加玲. 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0)

[3]布瑞琴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能力培养与实现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6)

[4]吉晓娟 吴家培 石玉强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探析 计算机教育 2013,(06)

作者简介:胡育林(1984-5-25),男,汉族,籍贯:皖 望江 ,合肥财经学院工程学院,职称:助教,本科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软件理论。

上一篇:行政助理自荐信个人自传下一篇:尝试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