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变变变教案(推荐10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3.通过树叶的设计与制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各种树叶 2.粘贴画范例(小金鱼、小乌龟)3.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观察树叶。1.出示叶子
老师:这是什么?幼儿:叶子。你们都知道它有哪些用处吗?(自由表达)教室小结:对了,这是树叶。树叶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净化了空气,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树叶不仅有上面的作用,它还能作画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树叶作的画呀?幼儿:想。
二、欣赏树叶画作品
“小树叶很神奇,看看它做出来的叶子画是什么样子?
出示示范画:
1.出示范画(金鱼)
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
我们看看还拼成了什么?
出示范画(乌龟)
他是用同等大小的叶子拼成的吗?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树叶除了可以拼贴小金鱼和小乌龟,还可以拼成什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积极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树叶,我们刚才认识了一下它。”
“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来看看。”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让孩子知道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双面胶、彩笔等粘贴添画(提醒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经除了用剪子修剪树叶的外形,还可以用手撕出来。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老师的树叶拼贴画做完了,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副自己树叶拼贴画?”幼儿:想。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播放轻柔的音乐。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
四、分享作品。
颜色变变变(中班科学)
辉县市市直第一幼儿园
董温敬 二O一六年九月
中班科学:颜色变变变
辉县市市直第一幼儿园 董温敬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并能在活动中对不同的色彩产生好奇和兴趣。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资源: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记录单。2.教师资源: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物,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看,这是一瓶无色透明的水,当我念出咒语,它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宝贝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2.师:哇!水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想试试吗?
(二)探索激趣,解读秘密。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的瓶子,我们一起来摇动瓶子,看看你们的水宝宝会不会变色。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教师鼓励幼儿用力摇)
2.师:你们变出颜色来了吗?好奇怪哦!为什么有的能变出来,有的却变不出来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是的,这个秘密就在瓶盖里。瓶盖里有颜料水宝宝才会变出颜色来。
3.师:现在,请没有变出颜色的小朋友在你们的瓶盖上涂上颜料,再来玩一玩这个魔术吧!
(三)动手操作,探索颜色变化。
1.师:我们知道了水宝宝变色的秘密,你们知道吗,水宝宝跟它的好朋友换换帽子可以变出更厉害的魔术呢!(教师示范黄蓝两色混合)
颜色可真神奇,黄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魔法师,变出更漂亮的颜色来呢?
2.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并记录下来,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摇晃瓶子,完成记录单。
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了什么颜色?
(四)提升经验,结束活动
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替换歌词创编歌曲,并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2、观察橙子的细节部分,根据它的不同形状展开想象。
3、愿意表达自己发现的喜悦和得意。
活动准备:课件,笔、纸人手一份、相关图片、音乐、橙子。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出示橙子。今天我把自己变成一名魔术师,我要给大家变魔术。你们知道我要用什么变魔术吗?
2、用橙子变出橙子的横切面图。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
二、橙子变魔术。
1、一个橙子变魔术。大家边念咒语边变“橙子,橙子变变变!”橙子变成一台电风扇。
提问:谁在吹电风扇?电风扇是怎样转的?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我把橙子变成了电风扇,我很得意,我要开心的唱起来啦。
我的橙子变成电风扇,变成电风扇,哎呀呼呼转。我的橙子变成电风扇,变成电风扇,哎呀好凉快!
幼儿随音乐再唱一遍歌曲。
2、两个橙子变魔术。
橙子变成一辆自行车。提问:自行车给谁骑的?骑了去干什么?车轮怎么转的,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创编歌词,并找出规律,只要替换每一句歌的最后三个字就可以了。
一起唱一遍歌曲。
3、三个橙子变魔术。
这次橙子又会变成什么?橙子变出伞。引导幼儿创编歌词,随音乐将歌词唱出来。
三、提供幼儿一个竖切面的橙子,引导幼儿大胆添画。
1、橙子又变成了什么?它又可以变成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一个橙子请你们想一想,用笔画一画。
3、幼儿大胆想象在橙子上添画。
四、将幼儿作品展在黑板上。
1、幼儿介绍自己把橙子变成了什么?
超级变变变设计思路:自从看了《西游记》,孩子们就对孙悟空那变幻莫测的72变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好奇,对于孙悟空这项“神气”的本领,他们真是羡慕极了;同时他们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可以变吗?我可以变成什么呢?”“我会变大象的,你看!”(双手握拳,垂下,左右摆动作大象状,其他教案-超级变变变。)“我会变小鸟的,我可以飞的很高很高呢!”(张开双臂并上下摆动。)“我能变成一棵大树!”(张开双臂,站立不动。)小狗、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大树,孩子们各显神通,变的倒还挺有模有样的。“我和你们变的都不一样的,我变的最棒了!我可以用手变成一座山的,你们看,”这时帆帆很骄傲的站了起来,用一只手把另一只手上的皮肤提了起来,“一座山!我是在‘超级变变变’里面看到的。”“对,里面的人都很会变的。”这下子,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仿佛找到了知音,开始侃侃而谈;没看过的人也露出了羡慕+向往的目光„„“好吧,下次我们一起来看‘超级变变变’的录象吧!”“YH!老师的话引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欢呼。于是,超级变变变的主题就此产生了„„一:综合活动:超级变变变二:活动目标:幼儿能借用身体和辅助材料大胆想象,并愿意表达表现。三:活动准备:
1、各种辅助材料
2、幼儿和家长超级变变变的记录
3、超级变变变的录象四:活动过程:
1、经验回忆,作品欣赏,明确超级变变变要求(1)经验回忆A:提问:这几天,我们在和家里的人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瞧,我们还把我们变的东西记录下来了!来,介绍一下,你们变了什么?怎么变的?(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变成一个大西瓜;我和妈妈躺在地上并连在一起,我把头歪过来变成一根吸管;我蹲着,妈妈半蹲,站在我的后面,两只手往前伸,我们变成一把小椅子;我和妈妈、奶奶用手做成花的样子,爷爷和爸爸站在旁边变成小草;妈妈站着,我蹲在妈妈的下面,我们变成火箭,妈妈开始倒数,数到0的时候,我这个小火箭就发射了„„)B:略小结小结:我们能用自己的身体配合着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幼儿教案《其他教案-超级变变变》(2)作品欣赏A:第一遍欣赏提问:他们用身上的什么部位变成了什么?(用手变成熊猫的眼睛;用脚变成大鸟的头颈;用脚变成鳄鱼的嘴巴;用手变成马的尾巴„„)B:第二遍欣赏提问:除了各个部位会变,他们还用什么办法使人家一看就知道他们变了什么动物?(3)总结除了用身体,我们还可以借用各种材料,或者发出各种声音来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能把圈儿想象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
2、练习钻、爬、跳、跑等基本动作,尝试合作游戏。
教学准备:
塑料圈儿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自由玩圈
1、幼儿自由玩圈,可独立玩或多人玩。
2、教师观察幼儿活动,鼓励幼儿将圈当作替代物体进行游戏。如当幼儿将圈当作汽车方向盘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并鼓励其再想出其他玩法。对一些不会玩圈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一些暗示和启发。
二、我的圈儿会变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玩圈时把圈儿变成了什么,并玩给大家看。如:用圈儿做山洞,钻进钻出;用圈儿做陀螺,放在地上转动;用圈儿做乌龟壳,扮乌龟在地上爬;把两个圈套在手臂上做小鸟翅膀,等等。
2、想一想圈儿还能变成什么?
三、让圈儿一起变
1、引导幼儿尝试合作玩圈儿,将圈儿想象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如:几个圈合在一起做小河,练习跳跃;部分幼儿手持圈儿垂直排列成隧道,其他幼儿钻玩,等等。
教学内容:
1、观察颜料溶解在水里的现象
2、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会变成新的颜色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2、在操作中能自己观察,乐于探索。教学准备:
透明水瓶若干,水粉,颜色的图片(红,黄,蓝,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魔术师的帽子,魔法棒 教学过程:手指谣:小花园,黑猫警长
1、(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今天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看,这是什么?(水),那老师要问了,水是什么颜色的?(透明)好,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晃动瓶子,使水与瓶盖上的颜料充分接触,使水变颜色。
2、这个魔术好玩儿吗?那你们想不想玩儿?好,现在所有小朋友都变成魔术师,请你和我一起变魔术,请小朋友拿起桌子上的水瓶,和老师一起说,一起做(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同时晃动瓶子,让每一个孩子的瓶子都变颜色。
3、请问,你们的水变颜色了吗?(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请你举手回答,(我的水变成了红色…)拿出颜色图片,贴在黑板上,现在,请小朋友送水宝宝回家,什么颜色的水宝宝回什么颜色的家,(桌子上有三个颜色的框),按照颜色放好水瓶。
4、好奇怪啊,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和老师再次一起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老师同时晃动有颜料和没有颜料的瓶子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一瓶变颜色,一瓶没变颜色)
小班美术:报纸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学习折报纸、撕报纸等各种动手技能,发展精细动作。
2、体验游戏的快乐,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大报纸,活动场地的垫子准备 活动重点:
体验游戏的快乐,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活动难点:
学习折报纸、撕报纸等动手技能。活动过程:
一、出示报纸,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样非常神奇的宝贝,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2、出示报纸
你相信么?让我们一起变一变吧!”
二、以故事形式进行游戏,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组织家长帮助幼儿一起操作。
1、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报纸。
师:“现在每个宝宝都有了一张报纸,那我们一起和报纸做游戏吧。呀!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呀,要是有顶帽子就好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顶帽子来遮太阳吧!(今天下雨了,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顶帽子挡挡雨吧!)
2、师示范,幼儿与家长一起跟做。A变帽子
a正面叠一个角,反面叠一个角,注意要叠得整齐,把两面多出来的边向上折。b师:“瞧!一顶打帽子做好了,试试戴在你的头顶上吧!)c头部运动,比比谁的帽子戴得最牢?
播放2“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点头,往左转、往右转,360度转个圈。
B变面包
a“玩了那么久宝宝一定饿了吧,我们给宝宝做块面包吧。看!这是什么?(正方形)对!是一块正方形的饼干,请你也来变一块正方形的面包好么?
b我们来涂点果酱让面包的味道更好吧!(拿起小刷子做涂果酱状)
教师:“你们可别小看了这张报纸,这可是一张神奇的报纸,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呢?c不能光顾着自己吃,你来喂爸爸妈妈吃点好么? C变三明治
a教师边示范边指导:“有的宝宝说我不喜欢吃正方形的面包,没关系,我们做个三明治吧!三明治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我们都好想吃啊。你喜欢在三明治里面放些什么呢?
b哇!三明治做好了,闻闻,香吗?(香)我们一起吃吧!给爸爸妈妈吃吃,给李老师吃吃,哇!真好吃呀!
D变船
a教师拍拍肚子:“我们都吃的饱饱的了,我们在去玩玩吧,哇!姚江可真美啊,上面有许多船呢,我们想不想去游船呀?我们一起来变艘小船吧!
b(师示范幼儿与家长跟做)
把手伸到三角形内部,撑开三角形,压扁成正方形。拉开正方形,压扁成船状,打开整理形状。
c瞧!我们的小船做好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船去吧。
d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宝宝带着爸爸妈妈离开位置到中间游船。鼓励宝宝主动带着爸爸妈妈一起玩。也组织带着孩子游船。
e教师:哇!我们游船游累了,坐在小船上休息一会吧!(请家长带着孩子坐到位子上)E变救身衣
a教师故作紧张:“呀!不好了,船撞到尖尖的角了。这边破了(撕到一边的纸),另一边也破了(撕掉另一边的纸),中间也破了(撕掉中间的角)。呀!这可怎么办啊?没关系,没关系,船上一定有救生圈、救生衣,我们打开看看,不要紧张,慢慢打开。把救生衣戴上。我们一起游上岸吧!
b(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大胆的离开位置去游泳,并能和同伴快快乐乐的一起玩游戏。C鳄鱼来了,我们一起游上岸吧!
三、延伸活动
1、给予表扬,师:“今天我们宝宝可真能干呀!我们给宝宝拍拍手吧!宝宝喜欢这个游戏吗?谁能告诉我,你认为报纸还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师小结:“宝宝说得可真不错,报纸的游戏可多了。原来一样很普通的东西也能做好多好玩的游戏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还有没有好玩的报纸游戏好么?
小三班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在一幅幅画里,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
2、找图形。
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请幼儿欣赏。提问:你能找出这幅画里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将它们找出来了,我们请图形宝宝们出来吧!(请幼儿以呼唤的方式请出各种图形,教师一一出示。)
2)师:图形宝宝们被你们找出来后,还不甘心,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它们想请你们一起来想想,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形象外,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教师请幼儿先相互讨论,然后再举手告诉大家。
4、区域活动。
1)游戏区域1: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2)游戏区域2:找图形
提供图案画1——4幅,幼儿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3:图形添画
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幼儿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
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选择多个区域活动。
5、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设计意图: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它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图形很感兴趣,大班幼儿已掌握各种图形的基本形态特征。经常发现幼儿根据看到的图形自发进行创作游戏。《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创意添画美术活动,本活动主要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创造力,以互相合作的绘画形式,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图形,感受不同图形的基本形态特点。
2、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一个或多个图形进行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画面,培养合作意识。
3、愿意与同伴分享创作的成果,体验创作的乐趣。重点:启发幼儿的想象了,培养创造性思维。难点:以互相合作的绘画形式,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
2、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每三人一组)
3、记号笔、油画棒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图形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瞧!这是谁? 它看起来像什么?(幼儿说,教师现场绘画)
二、百变,激发幼儿想象力。
1、出示梯形
你们看这是谁?你最想把它变成什么{正放}(房子、汽车。。。)请你们看看小房子一个人待在这儿孤单吗?你们想让谁来陪陪它?小朋友真厉害!如果这样放呢?{反放}你们想把它变成什么?(船、宝剑。。。)
教师引导幼儿丰富想象内容
2、出示4个圆形
请看这上有什么?你愿意它们变成什么?如果是这样呢?你愿意它们变成什么?(横竖摆放)
教师引导幼儿丰富想象内容
3、出示形状不同的图形若干(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小朋友看他们是谁?跟之前我们看到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前看到是一样的图形,现在是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
你最想把他们变成什么?如果是这样呢?你希望他们变成什么?(不同位置摆放)
三、幼儿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绘画。
今天,我们画画方式跟以前有点不同,今天老师请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画一幅画。请你们找你的好朋友,跟你一起画。明白吗?
2、添画时要注意什么?
小朋友,在和好朋友一起画画时,你们需要注意什么?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请小朋友找你的好朋友,找到了,请开始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体验成就感。
我们小画家的作品完成了,谁愿意来说说说,你们画的是什么?
毛线变变变
宜宾县第一幼儿园
王春莲
活动目标:
1、对毛线图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儿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继续学习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毛线图两张,各种颜色的毛线绳人手一份。
2、相机。活动过程:
(一)看毛线图谈话。
1、出示已弯曲好的毛线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出示毛线)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毛线可神奇了可以变成许多的东西。你们看,图上的毛线多有趣呀,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做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毛线图,变换毛线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毛线像什么?竖着看毛线像什么?倒过来看毛线像什么?” 幼:横看毛线像山峰、波浪……竖看毛线像小路、蛇……
师:真的很像。如果你能好听的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横看毛线像高高的山峰、起伏的波浪……竖看毛线像弯曲的小路、行进的蛇、上升的烟、侧面的人脸……倒看毛线像骆驼的背、奶牛的乳头……
师:说得真好!
(二)分散玩毛线游戏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作,形成毛线图,要求边玩边想象。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毛线图编成一段话。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毛线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毛线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
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毛线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三、教师小结,结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叶子变变变教案】推荐阅读:
《图形变变变》教案09-11
木耳变变变教案10-27
蔬果变变变教案01-19
幼儿园中班教案《树叶变变变》01-13
橙子变变变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10-31
《叶子片片》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