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精选12篇)
2、立夏见夏,立秋见秋。
3、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4、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5、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6、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7、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8、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9、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10、立夏晴,雨淋淋。
11、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12、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13、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14、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天气特点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 浮萍开始生长, 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 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 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 “杨花落尽子规啼”, 柳絮飞落, 杜鹃夜啼, 牡丹吐蕊, 樱桃红熟, 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 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 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 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 已达20℃至22℃, 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 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 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 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 红苕在谷雨后早栽, 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 增强抗旱能力, 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前, 好种棉”, 又云:“谷雨不种花, 心头像蟹爬”。自古以来, 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 编成谚语, 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 如“谷雨阴沉沉, 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 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 阴雨频繁, 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 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史料记载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 斗指辰, 为谷雨, 三月中, 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 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 天气较暖, 降雨量增加, 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 自雨水后, 土膏脉动, 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 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 自上而下也。”
这时天气温和, 雨水明显增多, 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 古代所谓“雨生百谷”, 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 则往往造成危害, 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 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 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日期计算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 D=0.2422, L=闰年数, 21世纪C=20.1, 20世纪=20.888。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 4月19日是谷雨。
谷雨典故
这谷雨二字为什么用它做节气名, 还得从仓颉造字说起。
开天辟地以后, 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到黄帝时代, 朝中出了个能人仓颉。他立志要使人间摆脱没有汉字的苦难, 辞官外出, 遍访九州, 回到家乡杨武村, 独自一个住在沟里没人处造字。造了三年, 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听到这件事, 大受感动, 决定重奖仓颉。奖啥呢?奖了个金人。
那一天晚上, 仓颉正在甜睡, 忽听有人喊他;“仓颉, 快来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 却见满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这是啥缘故, 急忙坐起来四下里看。这一看不要紧, 却看见地上立着个金人。他心里嘀咕了:这是咋搞的, 哪儿来的这金人?莫非是在做梦?正想着, 东邻西舍的公鸡呜呜啼叫, 不一会天亮了, 金人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他想起梦中听见的喊声, 明白了这金人是天上神仙给自己的奖品。又一想, 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 不配受这样的奖励。于是, 他朝空三拜, 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 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 连抬带推地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 他只说偶然捡的, 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 自己偶然捡的, 不敢占为私有, 特来晋献。黄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 笑着收受了。可是, 过了四五天, 正当黄帝和群臣观赏金人时, 突然飞来一道霞光, 金人不见了。黄帝心里非常难受, 却弄不清金人哪儿去了, 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
却说仓颉正在酣睡, 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 玉帝给你奖的金人你不要, 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 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又说:“好, 我去报告玉帝让他把金人收回去, 给你送些谷子。”听到这儿, 仓颉醒来了, 一看窗外, 只见满天繁星, 知道是在做梦, 也就没有多想, 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 天气晴朗, 万里无云。仓颉正要出门, 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 足足下了半个时辰, 地上积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仓颉既奇怪又高兴, 急忙跑出门去, 只见那谷粒铺遍了整个村子, 铺满了山川平地。乡亲们也十分惊异, 个个人都向家里揽谷子。
这时, 仓颉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 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 便急忙去报告给黄帝。他走到半路, 碰见了黄帝派来的人, 相互说清情况, 又一块去见黄帝。黄帝听了仓颉的一番汇报, 也深感仓颉的功劳是应该大力表彰的。于是, 他把下谷子雨这一天作为一个节日, 叫做谷雨节, 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 感谢上天。从此, 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白水人民都把这一天作为祭祀仓颉的节日。
诗词
前日采茶我不喜, 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 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 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 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 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 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 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 龙团凤饼真无味。
———清·乾隆《采茶歌》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 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 一杯香茗坐其间。
———清·郑板桥《七言诗》
谷雨花枝号鼠姑, 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 可有相同颜色无。
———明·唐寅《牡丹图》
邵平瓜地接吾庐, 谷雨干时手自锄。昨日春风欺不在, 就床吹落读残书。
———唐·曹邺《老圃堂 (一作薛能诗) 》
酒阑横剑歌, 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 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 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 故园荒薜萝。
———唐·许浑《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谷雨洗纤素, 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 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 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 无语倚朱栏。
———唐·王贞白《白牡丹》
旅人游汲汲, 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 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 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 应怜恨不穷。
———唐·孟浩然《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农耕谚语
谷雨时节种谷天, 南坡北洼忙种棉;
水稻插秧好火候, 种瓜点豆种地蛋;
玉米花生早种上, 地瓜栽秧适提前;
闲地芝麻和黍稷, 深栽茄子浅栽烟;
田菁苜蓿沙打旺, 绿肥作物种田间;
棉花出苗快查补, 地头地边无空闲;
小麦要浇孕穗水, 查治火龙和黄疸;
树木栽上细管理, 否则成活难保险;
林木果园早喷药, 花儿过密酌情剪;
马牛猪羊饲喂好, 家禽孵化科学管;
苇藕蒲草继续栽, 亲鱼育肥多产卵;
按照中医的“五行”学说,夏季心阳最旺,需关注心脏保养。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仿心。
立夏之季多进稀食是重要的饮食养生方法。如早、晚食粥,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有醒脾开胃、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功效。
立夏之后是果蔬大量上市的季节,此时可适当吃些新鲜、时令的果蔬,营养又美味,如草莓、樱桃、李子、杏子、杨梅、番茄、青椒等。因天气逐渐炎热,出汗增多,需注意补充水和矿物质,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还要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桃、乌梅、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葱烤鲫鱼
原料:鲫鱼,葱,调味料等。
做法:鲫鱼去鳞、去腮、去内脏,洗净,葱取其中间15厘米长段:锅内放少许油,放入鲫鱼,把鲫鱼煎透,加入备好的葱,再加入黄酒、白糖、味精、蚝油、胡椒粉,烧六七分钟,盘底放葱,把鱼放葱上即可。
功效点评:鲫鱼有健脾、开胃、利水、通乳之功效,而且其所含的蛋白质质优、全面、易吸收。葱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杀菌的作用。
小米粗粮海参
原料:海参,薏仁,青菜,调味料。
做法:薏仁浸透,放蒸锅蒸熟;海参洗净,切片:青菜洗净、切段:锅内放1000毫升水,再加入切好的海参、薏仁,小火煮3分钟;淀粉勾芡,放入青菜段,加盐、味精等调味料即可。
功效点评:海参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因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得名。海参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具有滋阴补肾、壮阳益精、养心润燥等作用。薏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和“生命健康之禾”,有健脾利水、清利湿热之功效。
银耳红豆薏米粥
原料:银耳,红豆,小米,薏仁、白糖。
做法:银耳、红豆、小米,薏仁放入清水浸透;锅中水煮开,放入小米煮8分钟,再放入银耳、红豆、薏仁煮20分钟即可。食用时可适当加入白糖调味。注:500克小米加2500毫升水。
功效点评:银耳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外,还含丰富的天然植物性胶质及银耳多糖,具有润肠、益胃、滋阴、补脑、美容的功效。红豆中的皂角苷具有利尿的作用,而且富含叶酸,有催乳的功效。小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除热解毒之功效。用小米熬的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荠菜黄鱼卷
原料:荠菜,黄鱼,笋末,豆腐皮,猪油,葱、姜、调味料等。
做法:荠菜焯水后切碎待用;黄鱼洗净,去骨取肉,肉切条形:把切好的黄鱼用葱、姜、盐、味精、胡椒粉腌3分钟,再加入荠菜、笋末、猪油一起拌均匀,用豆腐皮把拌好的黄鱼,荠菜包成条形,放入油锅中炸至豆腐皮呈金黄色,再切成2厘米的段。注:包的时候要包紧。
功效点评: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有和脾、清热、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益肾补虚、健脾开胃、益气填精之功效。
枣子八宝刀切
原料:面粉、黑豆,红枣,葡萄干、冰糖。
做法:黑豆用清水浸透,红枣、葡萄干清水洗净,冰糖用水化成冰糖水;面粉中加入冰糖水,和成面团:将面团摊开,把黑豆、红枣、葡萄干均匀放在摊开的面团上,再把面团卷好、醒发,醒好的面团放入蒸箱蒸15分钟后冷却,切1厘米的厚片,再将厚片用油炸成金黄色即可。注:上菜要配炼乳。
立夏时的晴雨、温度高低、是否有雷雨等,有时对以后的天气和收成有预示的.意义。如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农谚。意思是立夏不下雨,就没有收成了。还有谚语:“立夏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同一道理,一般雨后都有蚯蚓,立夏有雨就有好收成。
下面列出一些其他省的谚语:
◆晴雨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粤)。
立夏雨,涨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赣)。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 雷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 温度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 其他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1、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2、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3、把草把料马没饱,草料半槽顶住了。
4、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5、不怕苗子小,就怕虫子咬。
6、没有砖瓦难盖楼,没有草料难喂牛。
7、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8、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9、草细如加料。
10、年驴月马十天看老牛。
11、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12、治虫没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13、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14、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15、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北方立夏谚语2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稠谷稀麦,十有九坏。
立夏前后种络麻。
马骑前,驴骑后,骡子骑当中。
畜是农家宝,全凭饲养好。
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碗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权。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
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北方立夏谚语3
牲口越肥越顶戗。
常喂喂在腿上,现喂喂在嘴上。
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锄板响,庄稼长。
有了水浮莲,养猪不赔钱。
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春争日,夏争时。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长犁、短耙、高吊磙。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北方立夏谚语4
马无夜草不肥。
棉花定了苗,株间快松挠。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毛驴脾气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牛栏要通风,猪圈要软松。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苗荒苗,不结桃。
客守货,船掌舵,喂牛看着牛倒沫。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孙。
熟食焖烂,一天斤半。
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小麦开花,蚂蚱跳打。
北方立夏谚语5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旱涝荒蝗紧相连。
马无夜草不胖,牛不足饮不壮。
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猪菜切得细,如同加白米。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
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杈多株矮心皱肿,玉米得了病毒病。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掌管夏季的天神是祝融。《山海经》上说他:“兽身人面,乘二龙。”祝融曾经打败过共工,杀死了治水不力的鲧。可见他的确神通广大。
每年的立夏,天子都要到南郊七里之外去祭祀祝融,期望他能保佑整个夏季的平安。因为祝融是火神,所以前去祭祀的人们,要乘红车,骑赤马,穿朱衣,甚至腰间挂着的玉都要是红色。
回到朝廷后,天子对三公六卿、文武大臣进行赏赐。其中最令人心怡的礼品,是冰块。掌管冰政的凌官,早已让人打开地窖,取出冬天储藏的冰块,用刀斧切成小块,由天子亲自赐给大臣。
街角处,摆放着一只大木桶,木桶上面竖放着一支铜制的月牙幌子,表明桶里的货色是连夜赶制的。小贩手里握着两只铜盏,正起劲地敲着。大木桶里满是冰块,冰块的中央是一只小口大肚的陶缸,缸里便是酸甜诱人的冰镇青梅汤了。
青梅、樱桃和鲥鱼,是立夏之日必备的三鲜。未熟的梅子比比皆是,而最好的樱桃是在南京玄武湖的樱洲上。康熙南巡,江宁织造曹寅进贡樱桃,康熙舍不得食用,让快马连夜送去北京:“先进皇太后,朕再用。”而鲥鱼,更在扬子江心。因为难得、稀罕,倒成为官宦富商之家的风尚。而寻常百姓,攀比不得,就用梅子、河虾、豌豆替代三鲜了。
其中带壳的豌豆,女孩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豌豆荚形如美目,立夏这天吃了,便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小孩呢,要骑坐在门槛上,吃上一块香糯甜软的豌豆糕。立夏吃了豌豆糕,整个夏天就会不厌食,长身体。吃过豌豆糕,就要称人了。称人的习俗跟三国时那位“扶不起的阿斗”有关。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很少有人在意这习俗的来源。
大人们早在屋前的大槐树上,用麻绳吊起一杆大秤,秤钩上悬挂着一只四脚朝天的长凳。先是称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爬上凳子,双脚悬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减重,如此便会不怕炎热,长寿健康。
称人之后,孩子们就聚到一起,摘下脖子上装在丝袋里的熟鸡蛋,相互撞击争斗。不破为赢,赢的被称为大王。输的便剥了壳,立即将蛋吃了。立夏吃蛋补心。不过,略略长成的女孩可得小心,因为妈妈们一般都会趁她们张口吃蛋之时,一针下去,给她们穿个耳洞,挂上耳坠。因为怕疼而逃跑的,就用五色丝绳系在手上,叫“立夏绳”。美,并且不疰夏。
新嫁的女子,不会来凑这样的热闹。她们正忙着把李子榨汁掺入酒中,据说在立夏这天喝下去,会青春常驻,于是酒又名为“驻色酒”。三两杯之后,个个脸色绯红,于是又相约去村外的荷塘边,吹吹风,顺手折回两根皂荚枝条。
立夏这天,每家都要在门前插上一两枝新鲜的皂荚枝条,压祟。皂荚枝的多刺与皂香,可以吓退作祟的鬼怪。
一场新雨后,荷塘里蛙声一片。岸边皂荚树的刺已很是扎手,旁边的石榴树上,也开出了火苗般的花蕊。不知名的小虫“嘤嘤嗡嗡”,飞来飞去。脚下的泥土也变得松动了,蚯蚓呼之欲出。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出家人护生之日。立夏之后,在外苦修的行脚僧陆续来到寺庙挂单,唯恐不经意间,伤害了草木鱼虫。《礼记》上也说,这个月草木都在继续生长,不要毁房舍,不要兴土木,不要征劳役,不要伐大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2、预测天气变化。
3、在头好,立春在尾暖得早;立春在中,播种在中。
4、立春下,一春下。
5、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6、天变人不变,种田难增产。
7、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8、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9、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10、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11、立春不冷寒。
12、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13、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4、打春冻人不冻水。
1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6、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17、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18、五谷杂粮数米大。
19、立春暖一日,惊蛰冷三天。
20、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1、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2、立春不下是旱年。
23、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
2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25、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6、看天看地种庄稼。
27、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28、春打六九头,农民不用愁。
29、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30、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1、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32、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33、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34、立春寒,阴雨连绵四十天。
35、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36、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37、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38、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39、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
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不寒寒大寒
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大寒小寒,无风自寒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
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
关于立夏的风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鱼、鲚鱼、咸鱼、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斗蛋游戏
立夏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关于立夏的饮食
1.夏饼
夏饼也被称作是麻饼,不同地区做出的夏饼形状不一样,夏饼的主要制作原材料是面粉肉丝和韭菜,混合到一起制作成面饼之后,放入到锅里烙熟。有的地方也会采用白砂糖制作面饼,做好了的面饼,口感香甜,而且外酥里嫩。
2.春卷
北方地区到了各种节气都喜欢做春卷,春卷分为饼和菜两个部分,饼皮一定要做的非常的薄,这样在上面抹上一层油,夹着各种各样的菜吃,特别的好吃。一般来说,人们都会选用豆芽韭菜作为春卷里的蔬菜。
3.面条
到了立夏这一天,北京人都讲究要吃面条,意味着小麦会丰收,而且人们还认为立夏这一天吃面条能够强身健体,接下来的一年都会好运连连。
4.五色饭
农村到了立夏这一天会用红豆,黑豆,黄豆,青豆,绿豆等五种颜色的杂粮熬制成五色饭,也被称作为立夏饭。
5.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浙江宁波农村地区的朋友会用红豆,青豆,黑豆,黄豆,绿豆等多种颜色的豆熬成五色米饭,也被称作为立夏饭。现在人们又发明了新的立夏饭的做法,使用大豆,蚕豆,芥菜,肉酱来制作米饭,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口感也好。
6.黑米饭糕
黑米饭糕也是南方地区一种传统的立夏点心,把乌树叶碾碎了之后和米饭混在一起制作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树叶香气,非常好吃。
7.立夏茶
在江西地区,到了立夏这一天,大家都会去乡间采摘茶叶,之后和邻居一起煮茶水,和大家一起享用,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这一天喝了立夏茶之后,一个夏天都不会犯困。精神抖擞。
8.尝三鲜
立夏尝三鲜的这个习俗也历史非常悠久了。三鲜一般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黄瓜,树三鲜是枇杷,樱桃,杏子,水三鲜是海螺,河豚,鲫鱼。
立夏适合吃什么蔬菜
1.豌豆
立夏这一天一定要吃豌豆饭,人们在这一天吃豌豆是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都能够身体健康,尤其是眼睛要像玩都一样清澈,而且豌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对身体好,尤其是适合夏天的时候吃。
2.笋
立夏这一天有吃脚骨笋的习俗,这个时候的笋味道鲜美,非常的清脆,形状就像是脚骨一样,所以叫做这个名字,人们吃笋是希望新的一年身体强壮。
3.蒜苗
蒜苗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但是立夏时节的蒜苗最为好吃,营养物质也是最丰富的,吃蒜苗能够降低人体血液内的胆固醇含量,还能够保护肝脏。
4.豌豆苗
从谷雨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最适合吃的一种蔬菜就是豌豆苗了,豌豆苗是一种寒性的蔬菜,这个时候天气变暖,人们身体里会有火气,很适合吃豌豆苗,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对身体很有好处。
5.冬瓜
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 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 鲜”。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蛙类动物一般活动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边较为多见。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 可在稻禾下乘凉,抬头还可以吞食飞行于田间的昆虫,食饱后蛙鼓鸣叫,和着树上昆虫、鸟雀的奏鸣;田间湿润的土地上还时有蚯蚓爬过,野草中已见到野生的王瓜 长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大地上的动植物都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全国各地区气温大幅度提高,雨水也 明显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已经结子,将要成熟了。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农作 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立夏三朝遍地锄”,这时锄地既可给土地松土防止水分蒸发,又可以锄掉田中杂草,因此有农谚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 了”。
“立夏种棉花,有柴没疙瘩”,这时已过了种棉的季节。正值棉花小苗期,这时应查苗、补苗、中耕定苗,并要注意及时浇水灌溉。对于小麦这 种主要粮食作物,此时应特别注意田间管理,尤其是注意防止“麦秀寒”的发生。从种植上可以“立夏前后种地瓜”“立夏种稻点芝麻”,因为“到了立夏乱种田” —这时节种植了农作物都会生长,应及时播种宜种农作物。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古人认为,立夏三个月(孟夏、仲夏、季夏)为农事繁忙的季节,故此时节又被称做“三夏”。这时草木繁茂,生长旺盛,夏令季节病较多,往往有身倦肢软、食 少微热的现象,有时还会暑热伤气。这种情况往往是因劳动强度大、气温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时一间,适时补充水 分,保证睡眠,适应夏天“长养”的要求,保护身心健康。
立夏的几种风俗:
一、斗蛋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
立夏这日,人们煮好鸡蛋,有的地方还特地用红茶或核桃壳煮蛋,称“立夏蛋”。将蛋放入用彩线编织的蛋套中,相互馈送。或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孩子们斗蛋为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还有的地方,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二、饮食中的健康寓意
相传,立夏这天的饮食,必吃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吃竹笋拄腿,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吃豌豆拄眼,带壳豌豆形如眼睛,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这些说法,目的都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
三、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一说诸葛亮七擒孟获,以德服人,孟获是心服口服。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看望蜀主一次。因嘱吒之日,正好是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每年立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晋武帝灭蜀掳走阿斗后,孟获依然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并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也就不敢欺侮阿斗。这样,阿斗的日子得以过得清静安乐。
从这一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清静安乐”生活的向往,因立夏秤人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就借此习俗,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吃的食物:
第一、立夏经典食物: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第二、立夏尝三鲜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
第三、五色饭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第四、“七家粥”
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第五、吃软菜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第六、吃虾面
旧时,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把虾掺入面条中煮食,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表达对夏季的祝愿。
第七、吃“光饼”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时节吃什么04-05
立夏节气如何养生11-01
形容立夏节气的文案11-18
立夏节气经典诗句诗词03-11
立夏节气的来历和风俗09-18
立夏节气的民间习俗活动01-15
立夏节气的由来及风俗03-02
立夏节气的由来简介及习俗03-29
立夏节气的由来及注意事项06-26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