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历史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精选12篇)

高二历史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1

高二地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明确今天晚上学习的目标,学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睡觉。

学习之前,一定要用笔在纸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如果目标没完成就睡觉会充满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在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电影、玩游戏、打电话和闲聊。

在学习之前上网到处逛逛或看会电影,经常不知不觉中就花很长的时间。不妨自己给自己定下来一个规则:先完成当晚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再上网、看电影或玩游戏。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况,不得不上网,给自己找个定时的软件或者使用手机上的闹钟功能,定下时间,时间到了之后,坚决断线,开始学习。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睡觉的时间又提前了不少。

3.最重要的是开始的15分钟。

这个时间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心猿意马,看东看西自然是不行的。只要专心致志的学习15分钟之后,你就开始步入正轨了,之后的学习都会是一帆风顺,你也会信心大增地继续学习了。

4.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在使用电脑学习时,不要开QQ之类的聊天工具,邮件也不要开,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干扰。手机最好也关掉或改为静音,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当然,刷提分App除外。清理桌面,把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收起来。

5.比较心烦的时候,不要等心情变好,可以试着马上开始学习。

有时候自己情绪受到干扰,经常觉得做题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你会发现,当强迫自己开始工作之后,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当然,如果你遇到状态特别不好比较极端的时候,心情一直静不下来,那你还是睡觉吧,这种时候就是学习估计也学不进去。睡不着的话,可以做做运动,感觉累了就会快速入睡了。

6.晚饭不要吃得过饱,少吃肉多吃素食。

很多童鞋午餐在学校食堂吃,难免吃得不爽,晚上就在家大吃一顿。时间长了不仅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犯困,效率很低,对肠胃也不好。不如试着晚上吃得简单一些,尽量吃得清淡些,也可减少肠胃负担。

7.在晚上学习时多喝水少喝饮料,不要吃糖、喝咖啡或喝茶。

一般晚上学习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对提升学习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效果。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热的、浓度不太高的饮品。糖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最好多喝水。

8.用一个好一点的台灯。

合适的灯光会让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同时充足的光线,也不容易使人犯困。

9.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

学习时间太长会造成疲劳,学到40分钟左右可以偷一会懒,休息几分钟,但最好不要上网、聊天或打开微信,一定记得控制时间,用闹钟定时。

10.实在很困的时候,活动一下。

可以站起来,到处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凉水洗脸,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脸和耳朵,冲个澡。听一些节奏很强的音乐也会有帮助。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计划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第一:学会自主学习

作为中学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管理学习者。就要在学习上能自律,自觉的学习。比如记好笔记,就是自主学习开始。(补充知识:笔记要注意格式、内容,注意以下方面: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环节。)

第二:提高学习效率

讨论:造成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如做事拖拉,无计划,学习习惯不好等)

学习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学习的效率就蕴涵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

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增加,科学的安排时间十分重要。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总体上的规划,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时注意要遵循以下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增强原则。

3.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们刚才一直在谈论关于在校学习的问题。其实学习对我们来说不仅包括通过在校的途径获取知识,还应包括从其他途径掌握知识。我们也要学会一些常用的获得知识的办法。

高二地理十大思考方法

1.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2.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选言排除法

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5.形象思维法

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高二历史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2

一、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要求:

1.以周计划为单元, 周日不在计划之列, 留作调控。

2.越临近考试, 历史学习时间越应适当增加, 可以每15天为一复习阶段调时。第一天预习, 第二天精习, 第三天复习, 这种方法大大优于在一天中三者连续并举。

3.每天要保证有5~10分钟的时间回头复习近来复习过的内容, 逐渐加快回顾速度, 进行“滚雪球”式学习。

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要求:研读目标:知晓了解、归纳、理解、分析、评价等行为动词的操作含义, 细化背景、原因、内容 (过程) 、影响 (结果、作用、意义) 的知识层次。

三、采用实用的学习操作方式

(一) 会看课本

我们每天都要读书, 怎样读才能记得更多的东西, 记牢更多的东西,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对于学习效率, 读书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不起决定作用, 读书是心灵与文字的沟通、交流过程, 是一种理性的活动。怎样读书, 下面有一些好的建议, 你不妨参考一试:

1. 看书要眼到 (注意力) 、口到 (念念有

词) 、心到 (集中精神) 、手到 (划划、圈圈、标标 (1) (2) (3) ……, 原因、目的、性质、内容、结果、作用、……不动笔不看书) 。

2. 注意:

课本中每一目 (或每一自然段) 都有一个“中心”, 抓住“中心”, 并归纳多角度说明这一“中心”的知识点是我们读书的基本任务。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中心包括 (1) 背景; (2) 目的; (3) 建立过程 (有什么特点?) ; (4) 内容 (两个组织及区别) ; (5) 作用。看书应做到条分缕析, 标点划线。先一块一块“雕刻”, 去粗取精, 再组合起来, 回应笔记中的知识体系, 就能点面兼顾了。

3. 看书要做到“全”“细”“准”。例如:

一战时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迎来“春天”的原因

“全”———指各方面原因都能知道: (1) 辛亥革命推动作用; (2)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3) 爱用国货运动; (4) 实业救国思潮; (5) 民族资本家爱国心的驱使; (6) 利润的刺激。

“细”———如: (1) 中具体化还有:a.推翻帝制;b.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c.民国政府采取了发展实业的措施;d.华侨投资;e.实业团体纷纷建立。

“准”———如: (2) 准确掌握是“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欧洲的”“暂时的”“经济的”。

4. 要养成“回忆”的习惯。

看了一课或一单元, 规定自己在某个时间闭目回忆。“短路”了就及时去翻一翻, 再接着去“回放历史”。直至能将课本所归纳的 (或笔记) 内容“刻”在脑中。

5. 学会变换花样学习。

如专门看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比较看容易混淆的历史内容;纵向看某一国家的历史 (在三本书中的体现) , 如英国、美国、俄 (苏) 国。

(二) 会看错题

从每次做错的选择题, 综合题的某一问中, 针对性地具体地反思总结, 从知识掌握角度 (反馈到看书出了什么问题) 、审题技术角度, 写出10条8条, 引以为鉴。

(三) 抓点理线, 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

抓点:在夯实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要点。

理线: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 形成链条, 复习便可“顺藤摸瓜”。

例:《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线 (藤)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辉煌、衰落。

点 (瓜) ———城邦建立、梭伦改革 (内容、影响) 、克利斯提尼改革 (内容、影响) 、伯利克里统治 (表现) 、民主制度的作用和形成条件、民主制度的局限。

(四) 概括综合, 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系统化

概括:把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剪去枝蔓, 拧干水分, 析出学习内容的精华。用点时再舒张开来。

综合:把分布在不同章节、不同课本, 互有联系的知识点混合聚拢,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概括:击匈奴、平南越、订秦律、一币制、一文字、统车轨, 度量衡, 修驰道, 凿灵渠、筑长城、大移民。

综合:“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涉及3节内容, 可分为“中央”———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内容) ;“地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内容) 。

(五) 联系比较, 将历史知识网络化、深刻化

联系:以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历史和分析历史。有横向 (中外) 联系和纵向 (远近) 联系。例:阅读必修 (一) “编者的话”第一段文字, 明确政治 (必修一) 经济 (必修二) 思想文化 (必修三) 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较:揭示同类历史事件的异同, 有效避免知识间的相互混淆, 答题时的张冠李戴。

如美国议会与德国议会的比较, 雅典公民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篇3

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思想,或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步入社会、走向世界所必备的历史眼光、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呢?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关心现实的需求

历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这包括:按照学生的兴趣倾向,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按照学生的情感色彩,强化学生对历史活动的情感;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能力等等。中学生已处于心理上的转化时期。一方面,他们一般地说仍然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兴趣是伴随着快乐、欣喜、满足的肯定性情感体验出来的,而生动、具体的东西容易诱发这样一种情感。另一方面,他们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逻辑能力也在发展着。中学生的兴趣已经不再是限于事物的表象,而是开始对事物背后、其中的本质具有更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上述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比如,在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课时,我提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加以讨论:为什么在清末资产阶级倡导的“实业救国”之路行不通?什么原因促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为什么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和国家没有独立的条件下,我们的民族工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是根本不可能的。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旧中国反动政府的不满,进一步树立了要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2.鼓励学生尝试用现代观念去解决历史问题,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深刻地记忆、理解历史

比如,在讲辛亥革命纲领之前,我提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让你参与制定革命纲领,它的内容应当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由于这个问题满足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研究、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把学生提出的内容与教材提供的内容相对照,想想产生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提出一个既有革命性、又具有明显妥协性的革命纲领的结论,进一步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最后,在借鉴中确认,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历史,探究根源,加深理解

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教师如果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提高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培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的要求,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

比如,在讲“抗日战争”一课时,首先提出当前的时事热点——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在学习完中国抗日战争史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最近日本政府在哪两件事情上激起了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愤怒吗?”由于近来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评论,所以学生几乎是不加思索就答出:日本政府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要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教室里是群情激愤,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时事热点的适当联系,让学生明白抗日战争离我们本不遥远,历史并不是孤立的单纯的知识,它与我们息息相关。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篇4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主要因素。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包括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主要环节,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具体说,它指的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学习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高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一、复述记忆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为了记住这些知识不少同学采用机械记忆方法,一般收效不大。培养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因此,培养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

如:在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只要对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自身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出现“相对稳定”有了充分的记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提高发展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的目的,建立的资本主义的现代经济模式所取得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由此而消失。这些知识的记忆要点是:(1)1929~1933、(2)事件是“《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柯立芝繁荣”,这样将历史知识分解复述记忆,更能使我们记忆犹新。

二、图示记忆

利用图示或提纲,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在课文知识点构成较多的情况下,如果依据各点整理笔记,可能会出现密密麻麻一大串知识要点,反而不易──记清。而纲要图示正好可以补其不足,扬其所长。纲要图示的特点是利用图像结构,概括要点知识。如:《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阐述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以及新兴的非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依据这些相关知识可构建为以下提纲:

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回顾和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分析,能提高我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这种图示是将教材中贮存的大量知识信息,进行精心提炼,加工浓缩,将提出来的知识要点,以单词、短语、符号等信号表现形式,不仅依照知识纵向联系,而且注意知识的横向关系,交错关系。通过科学的编排,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系列直观视觉图像。视觉信息表现知识内容,图像体现整体结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体现信息的流通传导过程。用在教学上,可以改变以语言听觉刺激为主的教学传输形态,转变为以图像视觉刺激为主的传输形态。

显然,绘制和使用纲要图示图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浓缩知识点,表现以单词,短语,数码等信号。浓缩的知识点应该根源于课本,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源。浓缩的过程是知识的精炼过程,知识的再组合过程,不是简单的浓缩,而是本质的东西,知识点之间要反映史实逻辑发展的脉络。

(2)在制作过程中需用最简明的文字或符号按各知识点之间的科学性、逻辑关系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方框图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每一章节的纲要信号图像一棵根、茎、叶具全的大树,既枝叶繁茂,又枝干分明,次要知识以主要知识为核心,自然地和谐地展开,

(3)科学编排:纲要图示要求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繁为简,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把握,并达事半功倍之效果与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时间记忆

高二历史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5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0个提高晚上地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1.明确今天晚上学习的目标,学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睡觉。

学习之前,一定要用笔在纸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如果目标没完成就睡觉会充满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在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电影、玩游戏、打电话和闲聊。

在学习之前上网到处逛逛或看会电影,经常不知不觉中就花很长的时间。不妨自己给自己定下来一个规则:先完成当晚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再上网、看电影或玩游 戏。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况,不得不上网,给自己找个定时的软件或者使用手机上的闹钟功能,定下时间,时间到了之后,坚决断线,开始学习。这样做一段时间, 你会发现自己睡觉的时间又提前了不少。

3.最重要的是开始的15分钟。

这个时间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就心猿意马,看东看西自然是不行的。只要专心致志的学习15分钟之后,你就开始步入正轨了,之后的学习都会是一帆风顺,你也会信心大增地继续学习了。

4.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在使用电脑学习时,不要开QQ之类的聊天工具,邮件也不要开,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干扰。手机最好也关掉或改为静音,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当然,刷提分App除外。清理桌面,把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收起来。

5.比较心烦的时候,不要等心情变好,可以试着马上开始学习。

有时候自己情绪受到干扰,经常觉得做题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你会发现,当强迫自己开始工作之后,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当然,如果你遇到状态特 别不好比较极端的时候,心情一直静不下来,那你还是睡觉吧,这种时候就是学习估计也学不进去。睡不着的话,可以做做运动,感觉累了就会快速入睡了。

6.晚饭不要吃得过饱,少吃肉多吃素食。

很多童鞋午餐在学校食堂吃,难免吃得不爽,晚上就在家大吃一顿。时间长了不仅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犯困,效率很低,对肠胃也不好。不如试着晚上吃得简单一些,尽量吃得清淡些,也可减少肠胃负担。

7. 在晚上学习时多喝水少喝饮料,不要吃糖、喝咖啡或喝茶。

一般晚上学习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对提升学习效率不见得有效,即使有用,也仅能维持短时间效果。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热的、浓度不太高的饮品。糖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最好多喝水。

8.用一个好一点的台灯。

合适的灯光会让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同时充足的光线,也不容易使人犯困。

9.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

学习时间太长会造成疲劳,学到40分钟左右可以偷一会懒,休息几分钟,但最好不要上网、聊天或打开微信,一定记得控制时间,用闹钟定时。

10.实在很困的时候,活动一下。

可以站起来,到处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凉水洗脸,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脸和耳朵,冲个澡。听一些节奏很强的音乐也会有帮助。

★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 高二物理提纲

★ 高二物理练习册答案

★ 高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

★ 高二物理知识点第二章

★ 高二物理教学反思

★ 高二物理老师工作计划

★ 学好高二物理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6

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

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向左转|向右转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七、课堂上的效率

1、做到有备而来: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了解课程内容甚至在预习中产生了问题。有了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存在目的性。有了课前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更加专心,而且能够通过老师讲解或者提问解答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些的课前准备工作,就会让课堂学习充满了效率。

2、多问“为什么”:好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会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也能够辩证的思想来进行学习,通过提问“为什么”,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示。多问“为什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课堂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到自己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3、跟从老师速度:这一点是很多学生都忽视的问题。老师在不同的课程内容授课的速度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学生习惯了老师详细的讲解知识点的慢速授课,一旦老师授课速度加快,就无所适从,课堂学习效率就变得低下。

其实课堂学习的关键点是要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如果发现老师课堂内容跳转速度快于自己的接受速度,从而产生问题,那就把这个节点记下来。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速度衔接上老师的授课速度,产生的问题不妨等在下课后或者放学后找老师解决。

4、做笔记:这一点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重视的课堂学习习惯。但是在这里要提醒一个问题,不要只顾着埋头做笔记,而忽视了老师在课堂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因为老师在课堂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往往含有很深刻的知识内容。所以做笔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专心听讲和老师进行语言、眼神方面的交流。

5、抓头尾:一节课的开始几分钟和结束前几分钟是非常关键的。开始几分钟是一节课内容的启发点,能够跟随老师的导入节点进入课堂学习氛围,那么后面几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有了保证。结束前几分钟往往是老师归纳总结课堂知识点的时间,也是学生最容易走神的时间段。老师的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最后一步的升华,抓住这个时间段,让自己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一次梳理,比回家复习会更有效率。

6、抓重点:一节课的时间是40-45分钟左右,要全程保持高度精神集中,存在很高的难度。所以好学生会懂得在一节课进行自我调节,抓住课堂重点环节,提高学习效率。哪些是课堂重点环节呢?课堂前后几分钟、老师讲解课堂重点知识点(一般老师用了多种教学提示方法的知识点)、课前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老师精讲的题目等。

7、沟通交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与老师互相交流的一种良好方式,可以让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但是在回答问题前,需要认真的思考答案,而不是为回答问题而回答。另外现在的课堂往往增加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这时候学生不要闭口不言,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不同同学之间的意见相碰,就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对大家都有益处。通过这些沟通交流的方式,让被动的听课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才会提高学习效率。

8、学科特点:不同学科听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理科中的数学、物理,老师的讲解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知识联系、解题方向和方法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等等都是需要学生思考的,所以理科课堂更侧重于边听边想。例如文科中的政治、历史,要关注老师提出的事例、事件中折射出来的规律或。

9、课堂延续:很多学生习惯了当老师下课离开教室,就停止自己的学习。其实利用课后几分钟休息的时间,归纳整理这节课的笔记,回想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是最好的复习方式,可以让自己短时记忆尽可能的转变成长时记忆。所以有老师这么说:课后五分钟的静思等于五十分钟家中复习。

10、批判的吸收:这点有很多学生都做不到的,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授课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的适合自身的学习需求,毕竟老师面对的是全班而不是个人。所以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批判的吸收知识”,那是课堂学习的高效率的表现。要实现这样做法,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精度等有一个精确的判断。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

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提高方法小议 篇7

一把好课堂教学第一关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要使历史课充满魅力, 开课就必须打动学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头, 等于成功的一半”。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因此, 教师应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 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 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 并有意识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一节课伊始, 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把好这课堂教学第一关, 也就为打造“磁性”课堂蓄好势。

如何才能把好课堂教学第一关呢?导入一定要做到自然, 紧扣题意, 切中要害;要新颖, 不落俗套, 有趣好奇;要灵活, 形式多样, 方法多变。为达此目的, 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他们兴奋起来, 产生求知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可见, 好的导入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 情感的激发。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中, 千万不可忽视对情境导入艺术的思考,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绚丽多彩, 充满“磁性”, 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 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合作的需要, 学生才会因此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 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 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人格收到尊重, 便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 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伙伴。这样, 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创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还“磁性”课堂真面目, 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们更多的是强调个人钻研, 独立完成, 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和各展所长, 甚至没有不同见解的碰撞与启发。历史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 在这里应该充分地表达和表现自己, 善于理解别人并让别人理解你, 善于帮助别人并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这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也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尊重每一个学生, 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更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思维技巧, 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鼓励众说纷纭, 各抒己见。真正做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平等合作就会构建一种和谐气氛, 和谐的课堂更有吸引力, 更有磁性, 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传递丰富有效的课堂内容

课堂教学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学生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上。因此, 课堂教学的容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面的形成。传递丰富有效的课堂内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拓展学习内容。当代学生知识量相当丰富, 他们已经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在历史课堂上, 拓展一些历史知识, 不仅能够打开学生学习思路,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记忆能力。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主题活动内容, 还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活动中, 思维始终保持积极状态, 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特长,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三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历史学习的步伐迈得更大。同时, 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还能及时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借记忆方法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篇8

内容提要:本文就历史教学中不同的教学记忆方法,有效的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教师从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环节之一。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能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除了上述这种以历史事件导入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等。

其二,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中考中常出现一些题,在上课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1)有哪些内容?这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2)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就会去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是自己在课外学到的知识。使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其三,语言生动化,教具直觀化。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配上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等),去再现一幅幅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去复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才能引起学生心灵上共鸣,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四,指点方法,培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好学、乐学的基础上,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使学生会记、记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1、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2、重复记忆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历史主题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比较记忆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清末的“门户开放”进行比较等等。

4、联想记忆法。将已有的知识,加以改造或联想,赋予新的含义的记忆方法。如《天津条约》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是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是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行”是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是(与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可简化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简化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简化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简化为“馆”。这四项内容可简化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化简后可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5、提炼“核心词”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如: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例3.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高一语文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9

高一语文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2、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早睡早起,可以把晚上的复习时间减少1个小时增加到早晨。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3、学习时要全神贯注。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一下能量,看一看绿化。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4、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5、学习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很郁闷的,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6、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7、注意整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8、分类并适时的做好复习。知识越多也就越不好分开,记忆遗忘的速度会很快,应该分类。把两大类分开就好,一是不易掌握的知识,要想完全掌握就一定要理解和不厌其烦的复习;二是完全靠自己的的记忆而掌握的。

9、定期检查反省。

高一语文基本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知识层次的衔接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有质有量。如每个单元后面设计有“阅读训练”“听说训练”“作文训练”,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教材的课文长,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但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题目,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迁移性强、容量大,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

高中语文在初中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处处要培养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内容一般是知识性较强的语言、字形、文化和文学常识等)。

(2)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解释,是识记的高一级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析解释和归纳整理,比前二者又高一级的层级)。

(4)应用(指的是对语文能力的灵活运用,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层级)。

(5)鉴赏、评析(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可以说这五个层级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二历史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10

一、抓住线索

学习历史就是要抓住时间线索,通过时间线索来把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因素连串起来,从各方面的联系中去分析,就可以有效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注重联系

复习历史要学会抓住特定历史时期各领域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如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分析,有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强记忆。

三、史论结合

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11

一、学习是不能走捷径的,要靠自己的勤学苦练才能进步

1.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你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呢?可以这么说,赶作业的时候学习效率高;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高;为应付课堂老师的提问,在课间十分钟,突击时效率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时的学习任务具体,时间有限,完成任務与否的后果“严重”。因此,这时注意力十分集中,学习效率就高。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可是,对于那些软任务,也就是完成与否老师并不追究的学习任务,如预习、复习等,不少同学就缺乏积极性了,他们很少给自己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规定出完成任务的时间,找出检查的办法,更不考虑这项任务完成的好坏将给学习带来什么后果。由于这样的学习缺乏紧迫感,因此学习效率就低。

2.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地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一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不少同学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是学习后从不“停不来,回头看一看”。比如: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想一想:今天学习了多少内容?掌握得如何?花了多少时间?这样想一下,查一查,就可以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4.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

做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二、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三、勤于对知识的整理和回顾

学习效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要经常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并进行调整。常见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目的、情绪、勤奋程度、专注程度、学习方法、学习基础、身体状况、教师水平、家庭影响、学习环境、集体和社会影响等。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善于“捕捉”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改进,就可以使学习效果不断提高。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 篇12

面对这种情况,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 即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诚然, 小组合作学习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地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 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课前教师仍然要认真备课, 而且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学情学法, 并且认真编写好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的学案练习。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要有预测:我提出的探讨话题, 有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如果有, 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探究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讨论充分?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二是课堂上, 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者, 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要深入到学生之中, 倾听学生的发言, 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和讨论的焦点、难点, 及时与学生交流, 为学生释疑解难, 从而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是学生发言后, 教师要及时予以点评, 褒扬其认识问题的正确、深刻、新颖之处, 矫正其认识问题的不正、粗浅之处, 补充其认识问题的不足、疏漏之处。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如果不认真对待, 就势必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与无序。

其次, 建立机制, 明确分工, 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真正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选择合作探究的话题以后, 安排谁记录、推选谁汇报发言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轮流承担, 这才能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学习中有事可做, 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 尊重别人的意见, 积极参与, 学会思考。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才不会产生自己与集体无关、只不过赶个热闹而已的想法。

第三, 小组合作学习要精心选择时机, 合理安排探讨内容。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 不可滥用。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 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 只适合教师讲解, 或者与学生互动交流就可以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 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 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不但耽误时间, 而且会适得其反, 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 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否则, 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 合作就是一种无谓的劳动。比如,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时, 先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看电影《边城》, 全面了解小说内容, 初步感知小说所创设的情感氛围。早自习让学生通读课文, 积累字词, 识记文学常识。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在此基础上, 我才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话题: (1) 风土人情相映美; (2) 泪流满面说翠翠。这两个话题各有其侧重面:第一个话题, 是让学生了解边城相得益彰的环境美和人性美, 了解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怎样合成翠翠等人生活的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了解这种淳朴不欺的民风和正直朴素、富于关怀的人际关系, 是怎样凸显作者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第二个话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探究翠翠的典型性格, 了解这样一个聪慧温婉、腼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两个话题一出, 学生情绪高昂, 立即分组选题讨论, 老师巡回参与, 气氛十分热烈。随后的全班交流发言, 小组代表的阐述大都很详备, 探究大都很有深度, 大大超出我的预料。本来给的一节课的发言时间, 但因还有很多同学要求发言, 我只好又给了一节课。对于每位发言的同学, 我都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高度的评价。这样直到下课, 不少同学还意犹未尽。

第四, 改变全由教师提出话题的模式,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合作探讨话题。如果每节课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 由学生负责讨论, 学生势必会产生惰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依然不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包办提问, 而是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依据文本, 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合作探究。事实上, 学生讨论由自己提出的讨论话题, 往往比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兴趣更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就能积极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 而这一点也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为此, 笔者的策略是:一.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长期探究、最终有所创造发明的事例, 培养学生的勇于质疑、善于从无疑处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二.建立民主课堂, 创设良好氛围,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提出问题”。课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预习下节课所讲的内容, 并提供前置性学习的思考题, 诱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 主动思考, 积极观察, 善于发现知识的疑难点, 并注上适当的记号, 交由小组商定有必要提交给全班进行研讨的话题。这样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五, 适时适度评价,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长效激励机制。有的老师埋怨学生小组合作积极性差, 其实是忽略了小组合作中的评价。激励性评价是小组合作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发展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更应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 提供及时有效的点拨、点评, 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情况, 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激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激发合作学习的动机。我们知道,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 作为学生更是如此。为此, 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 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 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 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 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建议他们事先作好准备, 发言之前先写在纸上, 准备充分了, 自信心也就增强了, 发言中遇到问题, 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其实, 这一类的学生只要有了一次成功的发言, 并且得到老师的肯定, 必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激励起自信心, 那么下一次他将成为小组发言的积极分子, 从而避免每次代表小组发言的都是那几张老面孔的状况。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体现了个人的智慧, 更是团队合作的智慧结晶。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 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并被老师充分肯定, 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老师在评价小组代表发言时, 一定要连带他所在的小组一起评价赞赏, 并及时奖励优胜小组, 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当然, 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单向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老师还要把评价权、赏识权交给学生。比如这一小组的代表发言, 老师可以叫另一小组的学生评价, 事实上,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比老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什么源于圆滑世故的顾忌。

上一篇:GPS-RTK技术在铁路定测中的应用下一篇:养护员岗位职责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