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质量管理制度(精选8篇)
一、工程质量计划制度 3
二、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度 3
三、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4
四、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6
五、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 8
六、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8
七、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 10
八、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1
九、材料采购、检验、保管制度 12
十、工程试(检)验控制制度 13
十一、质量技术交底制度 14
十二、工程技术复核制度 15
十三、试块管理制度 17
十四、挂牌制度 18 十五、三检制度 18
十六、样板制度 19
十七、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20
十八、成品保护制度 21
十九、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核定制度 22
二十、不合格品控制 22 二
十一、结构实体功能环境检验制度 24 二
十二、质量例会制度 25 二
十三、见证取样制度 26 质量管理制度
一、工程质量计划制度
为了加强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根据《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一)、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确定。
1、质量目标必须符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质量要求;
2、必须符合公司创优工程的项目。二)、项目部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编制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质量计划目标的确定;
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或质量目标的分解);
3、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1)施工准备阶段;(2)施工阶段;(3)竣工验收阶段;(4)工程保修阶段;(5)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检查验证。三)、质量计划的审批程序。
1、项目部编制质量计划;
2、质量部审核;
3、总监办审批。
二、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度
为规范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行为,更好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有关条款,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将总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除主体工程外)分包,其分包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文件。但是除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单位工程不得层层分包,施工总承包中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包单位自行完成。二)、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必须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三)、总承包单位应监督管理各分包单位认真遵照现行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所承建的检验批、(子)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其验收结果和资料交总包单位。四)、总包单位应组织各分包单位认真学习,了解总包单位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总承包单位有权对违反质量管理制度的分包单位进行处罚。五)、各分包单位应对总承包单位定期召开的质量例会不得无故缺席。为便于质量管理,各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均应考虑交叉施工的配合问题,如出现异议,应由总包单位统筹安排。六)、各分包单位应认真配合总包单位做好成品、半成品保护。如分包单位需在结构上打洞、开槽、补埋铁件一定要经过结构施工总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认可,重要部位要报设计单位认可。预应力结构上不得开槽、凿孔。七)、分包单位应当对施工质量负责,对总承包单位负责,必须服从总包单位质量目标。
三、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项目部质量管理的力度,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杜绝质量事故,提高自身的社会信誉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一)、项目部每年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作如下检查:
1、项目部每季度定期对项目部范围内所有在建项目实行季度检查;
2、项目部对职责范围内的直管项目部实行月度检查及日常检查。二)、公司质量检查的内容
1、质量管理。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计划,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等;
2、施工质量。
3、技术资料。三)、项目部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单”,对质量问题项目部必须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各项目部在整改期限内整改完毕后上报公司质量部门复查。四)、项目部根据整改回复组织落实复查验收。并在整改通知单签署验收意见。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结案。五)、项目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备案,从管理上、施工技术上分析质量问题,为质量整改提供依据。六)、根据项目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技术攻关,提高项目部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七)、质量检查的奖罚: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公司有关奖罚规定执行。
四、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一)、奖励
1、凡取得优质工程奖的工程,工程创优成本列入项目承包成本。同时,按照公司优质工程奖罚制度给予奖励。
2、对项目部的综合质量考核,凡平均得分90分及以上者,一次性奖励项目部3000元。
3、在各级行政主管(上级)部门的质量检查中,因质量优异受到以简报、文件、电视、报刊等形式表彰的单位,视具体情况奖励该责任人300~1000元人民币/人,奖励相关人员1000~3000元人民币。
4、单位(个人)获得各级优秀质量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荣誉,按上级文件明确的奖励额度,对个人的奖励,奖金全额发至获奖者本人;对单位的奖励,由获奖单位(部门)提出分配方案,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二)、处罚
1、凡列入项目部创优计划的工程(以公司文件为准),无正当理由,没有实现创优目标的,按照奖罚对等的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罚款,创优成本不列入项目承包成本。
2、凡是竣工工程被核验为不合格的,按工程量的5‰处罚项目部,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对项目部的综合质量考核,凡平均得分80以下者,每降低5分,处罚该单位1000元。
4、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的有关责任人,将给予有关责任人50~500元经济处罚。
5、在建工程质量检查时,发现违反规范规程,不按标准施工,不按建设主管部门或公司的有关规定施工,粗制滥造,质量低劣,业主反映强烈,将视工程的具体情况给予该工程责任者罚款100~500元人民币/人,给予相关人员罚款500~1000元人民币。
6、在各级行业主管(上级)部门的质量检查中,因质量问题受到以简报、文件、电视、报刊等形式通报批评或曝光的工程,视具体情况给予该工程责任人罚款300~1000元人民币/人。
7、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在保修期内出现因施工质量问题影响使用功能、受到用户投诉的,且没有采取有效保修措施而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关责任人罚款500~1000元/人。
8、发生质量事故,视事故的严重程度予以处罚。
9、出现以上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含无形损失)的,除经济处罚外,还将视严重程度由项目部给予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
10、以上经济处罚,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或项目部质检员)填写“罚款通知单”,经项目部技术经理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收缴的罚款交纳到公司罚款专用帐户,收缴的罚款只能用于与质量有关的奖励,不得挪作他用。
五、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事故的及时报告和顺利调查,维护国家财产和公司信誉,特制订本制度。一)、项目部在发生质量事故后必须第一时间汇报到公司质安部和总监办。二)、项目部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基础上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三)、质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四)、公司质安部、总监办在24小时内进行现场勘察,确定处理方案,由项目部落实实施。五)、项目部整改完毕后报公司质安部验收核定。六)、项目部处理完成后撰写事故处理报告,并报有关部门备案。七)、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由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八)、对待工程质量事故必须严肃认真,一定要查明原因,做到“四不放过”。
六、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分工: 1.一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员编制,预算人员参与编制。2.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经理组织,生产技术部编制,预算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各专业技术员参与编制。
3.特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及公司经理、技术经理参与编制。4.关键技术、重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由技术经理组织,生产技术部编制。二)、一般工程和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汇总形成初稿后,交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接到初稿,应组织编制人员、预算人员及相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各编制人员对初稿修改后定稿。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满足质量、进度的前提下,应进行经济分析比较,努力降低成本,做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内部审核:
1.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批意见报一份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备案。
2.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开工前10日报项目部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并按审批意见修订后实施。
3.关键技术、重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应由技术经理审核,开工前10日报项目部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并按审批意见修订后实施。五)、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外部审核: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企业内部会签审批完毕后,由专业技术员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审批。
2.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出的改进意见,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经理将意见反馈到项目部技术部门,研究修改措施。
3.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评审表按照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表格进行填写。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发放: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项目部内业资料员负责印发,并发至下列有关部门和人员: 1.项目部生产技术部:技术负责人、预算员、各专业人员、并留足合同要求竣工资料的份数。2.所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发放均应做好发放记录。
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更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审批意见执行,不允许擅自改变施工工艺,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时,实施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审批意见执行的,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七、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 1.开工前的控制测量
⑴平面控制桩和高程控制桩的交接管理:
在工程的前期,项目部专业技术员组织测量员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桩位的交接工作,并要求做好交桩成果(如包括交桩管理规定等)的保存工作。⑵控制桩检核复测及引桩测量与保护: 接桩之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及时对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如有问题及时向监理和建设单位提出,请其解决;如果复测结果符合精度和规定要求,作好桩点的保护工作。
⑶建立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在施工开展之前,项目部专职测量员根据所交控制点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加密,并将成果上报给监理公司进行复核。
2.施工期间的平面与高程控制及沉降观测及主体、装饰完工后的观测。⑴一般测量检查,由测量员、专业技术员进行自检和互检。⑵工程项目的重点部位,定位放线的测量检查应在自互检复测的基础上,报监理公司复核审批。
二)测量员负责整理上报测量资料,有效资料交专业技术员负责汇总保管。
三)测量员对测量仪器的完好程度负责,平时要爱护各种测量仪器设备,严格管理,责任到人。
八、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一)、技术资料执行技术负责人领导下的专业技术员负责制度,各专业技术员负责本专业所施工工程的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技术负责人定期组织项目部资料员对各专业技术员的内业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并组织竣工技术资料汇总移交工作。项目部资料员、技术员完成技术资料的检查、和竣工资料的汇总移交工作。二)、技术资料内容应按照工程项目签订合同中所要求的标准执行。三)、在技术资料收集之前应列出单位工程划分计划、资料收集计划及试验和检验计划,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技术经理审批后按计划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应注意资料的规范、标准(包括书写格式、纸张大小等)。四)、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与工程施工紧密联系,对施工试验记录、材料试验记录及施工记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五)、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等),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技术资料,应主动及时地将各类资料上交给单位工程技术员,不得无故拖延或私自留存。六)、技术内业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与施工进度同步,同时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项目部生产技术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技术资料进行检查,确保技术资料的同步、真实和有效。七)、项目竣工验收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生产技术部及有关人员对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完整、系统的资料。八)、单位工程一般要求整理三套完整的竣工资料,如合同有要求应按其要求的份数整理。
九、材料采购、检验、保管制度 一)、项目部材料员应对材料承包方的背景资料及时收集并上报公司施工技术部备案,由公司施工技术部统一发放合格承包方审批名录。二)、材料采购必须在合格承包方名录采购。当施工急需时应经公司施工技术部审批,同意后方可允许在名录外采购。三)、材料进场必须有材料员、仓管员、试验员到场进行检测,做好进货检验会签记录。四)、钢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场应核对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还应分期、分批进行抽样检验(详见材料试验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填写入库单,并应及时做好材料标识和复试工作。不合格材料有材料员与供货方进行交涉,办理退货,调货、索赔等工作事宜。五)、各种材料的领用,发放必须持有施工员签发的材料领用单后,仓库保管员方可发放有关材料。六)、各种材料进场后至使用前均要分类标识,明确监狱状态,表明该批材料是否为待验品、不合格或合格品,以便使用。七)、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不同材料分类堆放,并根据不同性质做好防水、防火、防潮、防热等保护工作。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门仓库,专人保管登记领用。八)、大批量进场的材料应按进库顺序堆放,先进先出,注明进货时间,以免积压损坏过期。
十、工程试(检)验控制制度 一)、项目部按现行国家规范、有关技术标准及公司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出工程试(检)验计划:项目部各职能人员分工明确。二)、实验室应具备相应主管部门审批资质等级,送检范围符合法定受理要求。现场同时接受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做好旁站见证工作。三)、配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及时完成工程各项试(检)验工作。四)、原材料进场,核查进货位及相关的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资料;试件的取样、数量、复试性能必须满足要求,合格后方可进入工程使用。五)、施工试(检)验记录,要求检测项目齐全,各责任主体盖章签字完整,能真需实反映工程质量情况,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处理,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六)、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的检查鲜明齐全,并经监理单位抽查确认。七)、及时收集工程试(检)验的报告单。八)、统计分析现场施工的混凝土、砂浆及原材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十一、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制度
为了使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认真按照图纸施工,执行国家和省、地方法律法规,验收规范及公司企业标准,避免差错和失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由项目部参加图纸会审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有关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二)、由公司参加图纸会审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大型工程,技术复杂工程,先由总监办组织有关科、室向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三)、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及有关职能人员交底时,应结合工程具体操作部位进行细致,全面地交底。除口头交底外,并应有书面签字。四)、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每个工种、每道工序应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记录。五)、各工种班组长接受技术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保证施工意图明确无误的得到执行。六)、未经技术交底的分部分项工程不得任意施工,如发现有违章情况必须立即停工,并给予经济处罚。
十二、工程技术复核制度 一)、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好具体复核内容,确定施工者、复核者,以便明确职责。二)、每次复核必须填好“技术复核表”。填写复核意见并签名。三)、复核项目根据单位工程具体情况确定,但下列项目必须复核:
1、放样、定位(包括桩定位);
2、基槽(坑)标高、深度、尺寸;
3、各层的标高、轴线;
4、模板的轴线、截面尺寸和标高;
5、预制构件;
6、预埋件、预留孔;
7、主要管道、沟的标高和坡度;
8、基础的位置和标高。四)、技术复核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发现不符合要求偏差,应落实更改,再次进行复核,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五)、未经复核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六)、有些技术复核项目可以与检验批质量一道进行,但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应分别填写表格。七)、技术复核工作流程
十三、试块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试块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施工现场试块的取样、制作、养护、送检活动由专人负责。且必须遵守真实、有效的原则,决不弄虚作假。二)、根据建设部建(2000)211号文件,确定试块必须见证和送检的范围。三)、严格按照先行施工规范的规定,编制工程试块的取样、制作、养护、送检计划。四)、试块应采用检测合格的钢模制作。五)、试块的材料取样必须在搅拌或浇筑现场随机取样,制作过程由监理旁证人监督。试件上应注名工程名称、工程部位、制作日期、强度等级、试件编号内容,以免混淆。六)、拆模后试块根据不同用途进行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现场应有标准养护室。试块应注意保管,不得丢失。七)、试块达到预定的养护时间,按当地规定,在相应检测资质等级的工程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委托单应填写正确、字迹清晰,并经监理(建设)单位旁证人员签字。八)、及时取回、保管好试块试验报告单,并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报告试验结果情况。
十四、挂牌制度 一)、对施工现场及仓库堆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应进行分类,做好挂牌标识。标识内容为: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厂家、检验状态。二)、各施工班组应在醒目处悬挂“班组质量目标”,挂牌由施工人员及班组长组织实施。三)、在工人操作地点醒目处书写或粘贴“操作人员质量目标”。内容应为:班组名称、操作人员、质量控制等级。由班组长负责实施。四)、各分项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并对验收合格工程逐个进行标识。十五、三检制度 一)、自检
1、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自检,并经班组长验收后,方准继续进行施工。
2、班组长对所施工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班组每个成员的操作质量,并认真填写自检记录。
3、施工员应督促班组长自检,应为班组创造自检条件(如提供有关表格,协助解决检测工具等)要对班组操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二)、交接检
1、工种间的互检,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组长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交接检查表,经双方签字,方准进入下道工序。
2、分包间交接检,交方应按分包的要求认真办理总包交接检查表、有关资料和进行交接签证等工作,否则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上道工序出成品后应向下道工序办理成品保护手续,而后发生成品损坏,污染,丢失等问题时由做下一道工序的单位承担后果。三)、专检
1、所有分项工程:特殊部位、隐检、预检项目,必须按程序,作为一道工序,提请专检人员进行施工验收。
2、专检人员要核定分项工程时,必须按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控制,严格把关。核验人员在核验评定时会同班组长共同进行。并应达到专检人员预定的单位质量标准(内控质量标准)。
十六、样板制度 一)、凡施工规范及合同目标、内控质量目标和列入公司创优计划的工程项目均必须实行样板制。二)、工程中的路基填方、桥涵、挡土墙、路面等主要工程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项目,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分别做样板,坚持样板开路。三)、做样板时,必须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施工图说明及质量控制目标要求进行施工,对已完成的样板需在班组、施工员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部填报“分项样板验收单”经公司质安部签证后,上报监理公司审批,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十七、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验收是指将被其他分项工程所隐蔽的分部或检验批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验收,坚持隐蔽验收制度是防止质量隐患,保证鲜明质量的重要措施。一)、基坑(槽)、基础:项目部会同质监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查基坑(槽)的土质,基底的处理,回填土料质量,填土的密实性,外形尺寸、标高及各种基础质量。认真做好土壤质量试验,打(试)记录,地基验槽记录等文字资料。二)、钢筋工程:检查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以及除锈、设计认可的代用变更、保护层控制等情况,认真做好钢筋隐检记录(含予应力张拉)。三)、隐蔽工程需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部专业质量员,技术负责人参加验收并办理签字盖章手续,特殊部位验收还应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在隐检中发现不符合要求处,要认真进行处理,未经验收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十八、成品保护制度
为保证建筑产品的完善性,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制定以下制度。一)、项目部在施工前必须编制防护措施 二)、项目部与班组签订成品保护责任制,由班组把责任落实分解到每一作业岗位,同时加强员工的成品保护教育工作,提高岗位工人素质。三)、项目部对已经验收的成品必须进行标识。四)、项目部具体由质检员负责工程的成品保护检查工作。施工班组对前一班组作业完成的成品有责任进行保护。后作业班组不得对前施工班组完成的成品有污染或破坏。前施工班组如对成品保护不当,后施工班组在交接班时,必须共同检验后,告知项目负责人、专业质检员落实进行处理。五)、不同材料的交接处,易碰撞受损部位,必须采用遮挡,隔离的防护措施,确保成品的完整性,对已完成的部位,必须达足够强度后,才能进行上部的施工。六)、对进场的设备,半成品等应指定部位堆放,并有专人负责保护,避免在施工安装前损坏或缺少零部件。七)、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定人负责,无项目施工令,不得进行施工。成品应及时采取护、盖等必要的保护手段,以免人为的破坏。
十九、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核定制度
为认真搞好质量验收评定工作,现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制定本制度: 一)、分项工程质量应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检验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核定结果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二)、分部工程质量应由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公司专职质量员核定。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工程质量应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和质量处组织核定。核定结果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三)、单位工程完工后,工程质量应由公司技术负责人、质安部进行验收,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四)、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二十、不合格品控制 一)、不合格物资的控制
1、不合格物资的标识与隔离按公司相关文件执行。
2、不合格物资的评审与处置:
①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检、材料采购及保管等人员对不合格物资进行评审,提出处理意见,由材料员(保管员)负责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评审结果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必要时,尚应邀请公司生产技术部相关人员参加评审。
②项目材料员(保管员)根据评审处理意见,及时通知原采购人员尽快与供应商取得联系,商定处理办法,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填写在不合格物资处理记录中,并由执行人签字。③不合格物资处理记录由项目材料员负责保存至工程交工,并报公司经营部备案。公司经营部及自行采购的项目部,应及时对不合格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当相同问题多次重复发生或一次发生较严重问题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二)、过程不合格品的控制
1、过程不合格品的标识与隔离按公司相关文件执行。
2、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置:
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由检查人员做出判断,需要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协助。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应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采取的处置措施应与不合格品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①发现一般不合格品时,由检查人向项目部或施工班组下达整改通知单,写明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具体部位,限定整改完成期限,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检查人对整改情况不能亲自验证时指定验证人。项目部或施工班组接到整改通知后,及时安排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自检,并在整改通知单上填写处理情况和自检结果,通知验证人验证,由验证人做好验证记录。②当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情况进行评审,必要时会同设计、监理、业主共同评审。
③出现严重不合格品需进行返工处理时,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处理方案(必要时请公司工程管理部协助),经项目监理批准后组织实施。处理后应重新按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将处理结果填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④发生严重不合格品,或同类一般不合格品重复发生3 次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⑤当不合格品构成质量事故时,项目经理应及时报告公司工程管理部,共同协调处理。三)、不合格品统计
1、项目部应建立不合格品台帐,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分析,确定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不合格品的统计范围包括:①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②尺寸偏差严重超过规范要求;③影响使用功能;④严重影响美观等其他情况。
2、项目部应建立不合格品台帐,每季进行一次统计分析,确定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备案。
二十一、结构实体功能环境检验制度 为健全工程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和环境的主力控制,根据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公路工程的结构安全、事业功能和环境的质量控制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现浇板的厚度、主要构件几何尺寸、砌体工程砌筑砂浆的强度、使用功能和环境等项目。二)、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检验,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并判定合格。三)、基础结构、主体结构验收、竣工验收前必须提前15天通知公司质安部进行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四)、结构实体检验、功能和环境检测按照工程所属地的有关规定通知并接受检测部门的检测。
五、抽检不合格项,项目部必须按照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并将检测结果报公司质安部。复检仍不合格项,按照公司不合格品控制制度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二
十二、质量例会制度 一)、班组质量警示会:每周举行一次,工、班长或质检员,对本周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警示,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二)、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分析会:经理部每半月召开一次技术质量分析会,由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主持召开,工程、技术、质量、材料等相关人员参加。项目经理部质检员对在施工程质量情况进行总结,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发生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继续出现的潜在趋势,做出整改方案措施。质检员做好质量分析会记录。三)、项目部生产技术科技术质安科系统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在项目部月度质量检查后进行,由生产技术科科长主持召开,项目部经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参加。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如实汇报本月技术质量工作开展情况、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下一阶段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上报质量报表;生产技术科科长通报本月项目公司技术质量检查情况,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安排下一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重点。生产技术科做好汇总,并做好本月的质量小结。四)、项目经理部应通过及时收集质量信息,及时识别、发现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过程和工程实物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质量分析,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工程实物质量。二
1 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基本概念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表明, 在实验室中, 最高管理者应该按照预期制定的程序及日程表, 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测、评审, 如果发现有问题, 需要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改进, 从而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具体而言, 管理评审也即是以管理体系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等为基本原则和目标, 客观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业绩, 寻找实际业绩和之前预定的预期目标的差距, 找出其中的问题, 并深入分析原因, 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改进措施。其次, 还需要立足于研究分析结果, 对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以及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 从而找出后期改进的大体方向。
2 管理评审实施的前提条件
为了使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高度管理评审工作。因为只有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评审, 同时给予内部政策支持以及人力、物力支持,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才可以使实验室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同时, 管理体系部门以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实验室管理评审需要的材料信息主要来自于管理体系部门及其关键岗位人员, 管理体系部门及人员在输入管理评审材料时, 一定要保证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这样才可以在管理评审活动中进入深入分析, 解决具体问题。
3 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实施
3.1 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周详的管理评审计划是管理评审活动展开的向导和框架, 管理评审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管理评审活动的实施效果。通常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分为评审时间、目的、内部、成员等。而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评价、总结实验室在过去1年时间内的业绩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是完成、达到、超标还是未完成。同时还要评价在评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 实验室在新1年里的管理、监督状况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2 组织准备。
在正式开始管理评审活动前, 管理体系运行管理部门应向管理层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提交评审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得到审批后应明确管理评审机会内容的责任方, 并且将其送往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审核, 检查评审内容是否存在问题, 以便及时改进、完善, 最后再根据评审内容事前准备好管理评审需要的相关材料,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确保输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3.3 具体实施。
应该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参与人员应包括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每一个部门责任人、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应对近期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根据其汇报的内容, 所有大会参与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分析, 最后质量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出书面总结报告。最后一个环节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出针对性、有效性的总结, 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而管理办公室人员应该将整个大会进行的评审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3.4 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主要是总结管理评审活动,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管理评审基本情况的介绍, 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要求等。对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在办公室人员记录的内容基础上对评审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管理评审报告需要上交给最高管理者审批, 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部门人员一旦收到评审报告, 应该根据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文件, 对各部门以及部门内部加强监督、指导, 及时纠正、改进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 管理评审后续工作。
管理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有效评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 协助相关部门正确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一些不达标项目产生, 因此, 需要做好管理评审活动的后续工作。首先应收集、整理管理评审相关的记录、报告, 妥善存放在办公室内。同时应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报告内容, 尤其是不符合项目, 需要和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督促进行纠正措施, 并且检查是否按期完成不符合项目纠正工作, 评价纠正后的实施效果。
4 提高管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 实验室管理评审活动首先应联系实际, 应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实际情况, 建立和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管理评审活动制度。当然, 管理评审活动需要突出重点, 不需要完全覆盖所有要素, 在实验室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评审计划。同时, 管理评审活动实施过程中, 一定要真实、客观的分析实验室发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有效的改进实验室运行缺陷, 提高评审的实施效果,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1) 管理评审制度是否与单位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相符。 (2) 应定期评价管理评审中的结果, 找出其中的问题,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尽可能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 (3) 对于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应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商讨、协商。 (4) 应加强现有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相关技能。 (5) 应制定中长期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针以及中长期规划。
最后,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改进验证, 也即是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了的纠正措施。
结语
施工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 不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也是公路施工企业获得效益的关键, 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路施工质量监控。确保施工数据准确性, 维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 而管理评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值得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管理评审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的内容, 并且提出了几点提高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效果, 维持长效管理评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路管理;财务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财政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即预算单位使片j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支用的资金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运作,降低政府筹资成本,为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可选择的手段。由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执行,没有改变预算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也没有改变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权限,但资金运作和核算方式发牛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改革趋势下,公路事业单位如何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好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因素,已经成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在公路管理部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公路管理部门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为公路畅通提供养护与路政管理,即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一直以来基层公路管理部门都是下半年安排下一年公路养护计划,经过省市主管部门审核、批复,最终按公路等级由省市公路主管部门批复项目计划,当年以省财政厅和省交通厅联合发文的形式下达工程项目资金。各基层公路管理部门虽独立核算,但年终对省市公路主管部门上报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有利丁加强公路事业单位对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凋度。收入及时收缴财政专户,不再对预算单位的经费实行预拨,当发生支出时,直接由财政账户支付,减少了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变了原先的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操作,加强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紧跟改革步伐,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单位内控制度,不断更新工作方法,确保资金合理、快速地支付。通过宣传和实际操作,使全体十部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工作中给予积极配合,加强业务科室间相互沟通,调整业务流程,增强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对改革的认识度,支持财务工作,更好地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公路管理部门的影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增加了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规范,使得所有资金不再划拨到单位账户,而是以编制用款计划的形式,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均衡原则申请,项目资金按项目实施进度编制,确保工资和规范后补贴及时发放,以及各项公路事业正常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支付工程进度款时都要凭中标通知书、中期计量支付报表、施工合同和驻地监理审核意见等,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给承包单位。虽然减少了中间环节,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一季度在使用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时,同级财政部门还没有计划,白使前期费用无法及时支付,等实际下达计划还需要很长时间,往往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启动工作。公路养护经费属丁生产性资金,在时效性上要求高,特别是水毁抢通经费,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执行,则无法满足应急抢险的要求。另外,南丁公路管理部门细小项目多,项目繁杂,同级财政似乎对这些具体项目的实施范围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审核及操作上必然会费时又费力,对突发情况的应对也就失去了灵活性和机动性。
财务管理是单位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务管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丁人,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适应新形式,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还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这就得善丁从实践中挖掘经验,还要持续地突破自我,寻找工作方法,开发内在的财务管理潜质。同时,加强自身学习,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提高管理能力,把知识融人到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去,积极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担负起各方面、各环节协调、监督、分析等综合性的作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用管理和分析的于段来解决与发现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对预算的执行方面更加细致,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接口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的转换,减少人工录入产生的错误。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财务工作已从单纯的财务核算向综合管理转变,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定期进行业务知识的更新和培训,不断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各基层单位要通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和加强,来支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网络化管理和电算化操作要求。
文成县公务卡制度自2011年推行以来,避免各预算单位从单位预支现金,原先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一律实行公务卡结算,并且附有公务卡强制结算日录。减少了携带现金以及垫付现金的麻烦,在日常业务中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相适应,形成良好的用卡习惯,从源头上降低舞弊行为的发牛。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授权支付,实现单位与个人公务卡间的报销结算等业务。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从单位财务审核到财政支付中心审核,层层把关,把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日前这种资金到位时间长的现象已经给公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规范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切实保障行业发展资金需求,省财政厅和交通运输厅制订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因素法”和“项目法”将资金分配到市县,为全省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各项工作创造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2014年底省财政厅专门针对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资金涉及公路管养经费提前下达2015年專项资金,主要涉及国省道日常管养、小修保养、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港航维护管理、运管行业经费及科技经费等项目。此项资金作为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到地方财政,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纳入2015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和指标安排。这样有利丁对公路管理资金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美的结合。为公路管理部门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公路资金的特殊性和执行政策的具体困难,理顺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良好衔接,比较理想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来管理和核算,探讨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同情和管理模式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1]楼继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本市场,2002(5)
[2]陈云燕财务管理的探索实践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5)
[3]罗富团浅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交通运输部门财务工作的影响科技信息,2009(3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确保公路隧道安全运行,根据《中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实施办法》、《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和《省普通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制度(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结合总段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总段管养的国道、省道的隧道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路隧道养护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原则,加强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以及其他工程设施的养护,努力提高隧道结构及附属设施的安全性。
第四条长大隧道应设置专门的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养护工作,以确保隧道安全运行。
第二章隧道安全管理
第四条隧道安全管理由隧道管养单位全面负责。隧道管养单位要加强隧道安全管理工作,实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控,保障隧道安全畅通。
第五条隧道管养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根据演练成果和隧道管理实际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第六条隧道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应保持外观完整、清晰、醒目,保持位置、高度和角度适当;及时清洗脏污的标志线,清除遮挡标志的障碍;修复破损的标志标牌,及时更换缺失或损坏的交通安全标志。
第七条隧道消防救援管理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并迅速整改。加强对消防与救援设施的日常检查,对消防与救援设施应进行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消防设施的设备完好率应达到100%,救援设施的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8%。
第八条针对隧道内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制定周密的援救计划,每年应进行不少于1次的实地救援及防灾演习,其他各种设施应与消防救援设施紧密配合。
第三章机电设施养护
第九条隧道机电设施养护主要包括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及救援设施、监控设施等的保养维护。
第十条机电设施的养护维修分为日常检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和应急检修。
l、日常检查通过目测对机电设施外观和运行状态进行巡视检查,一般1次/1日;
2、经常性检修是通过目测或使用简单工具,对设施仪表读数、运转状态或损伤情况进行检查,一般1次/1月,对破损零部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3、定期检修是通过检测仪表进行的标定,核对联接及装配状态等机电设施运转情况和性能进行的较全面检查和维修,一般1次/年;
4、分解性检修是指通过对设备分解拆卸而进行的重点检修,一般1次/3年;
5、应急检查是指公路隧道内或相邻处发生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后对机电设施进行的检查,没有固定周期,可配合土建检查一齐进行。第十一条机电设施应按月制定养护计划,认真记录各种设备的检查情况和存在的故障,通过养护维修使设备技术状态达到产品说明书、设计文件或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十二条机电设施养护应配备专门的电工工具、测试仪器、清洁工具、安全防护设备及高空作业设备。对配备的专用工具应定期检查。
第十三条机电设施养护应充分考虑营运车辆、养护人员的安全。当需中断交通时,应与土建的养护作业计划综合考虑。隧道内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时的烟雾浓度不得高于0.0035m-1。
第四章隧道土建结构养护
第十四条隧道土建结构养护主要包括清洁维护、结构检查、保养维修、病害处治。
第十五条清洁维护的工作内容应包括扫除隧道内垃圾、清除结构物脏污、清理疏通排水设施,保持结构物外观的干净整洁。
第十六条结构检查的工作内容应包括发现结构异常情况,系统掌握结构技术状况,判定结构物功能状态,确定相应的养护对策或措施。
结构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专项检查和隧道限界检查。
1、日常检查以目测为主,每月一次,包括排水设施的疏通补修,洞内小型漏水的整治,洞口坍方落石的清理,观测病害现象的变化。
2、定期检查是由隧道管养单位对管区内所有隧道进行每年一次的全面检查,检查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检查内容包括:洞口、洞内各种建筑物的状况;可能产生的病害;洪水前后的状态变化;严寒地区春季冰雪融化后对建筑物的影响等。要做到及早发现建筑物的变异及病害,分析病因,提出治理措施,确定需要整修的工作项目及工程量,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
3、特别检查是由市交通局或总段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个别长大的、构造复杂的和有严重病害的隧道或发生交通事故、起火爆炸、自然灾害后进行的检查。
4、专项检查是根据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的结果,判断需要进一步查明某些病害或破损的详细情况而进行的更为深入的专门检查,一般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检查完成后,应提交专项检查报告。
第十七条保养维修工作主要包括经常性或预防性的保养和轻微破损部分的维修等内容,以恢复和保持结构的良好使用状态。范围
包括洞口、洞身、路面、人行和车行横道、斜(竖)井、风道、排水设施、吊顶和内装、人行道和检修道、防冻保温措施、洞口防雪设施、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十八条病害处治应根据结构检查结果,针对病害产生原因,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方案。
第十九条隧道内养护作业不中断交通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第二十条公路隧道养护维修应积极而慎重地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养护维修达到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第五章隧道技术档案管理
第二十一条隧道管养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隧道的技术档案,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地积累相关技术资料。
第二十二条隧道技术档案主要包括:隧道基础资料表、技术图纸(包括设计图、施工图及其他有关隧道的技术图纸)、隧道衬砌展示图、隧道综合最小限界图、材料试验报告、机电设施的技术文件、隧道大中修工程施工资料、隧道检查报告、历次受损情况及管理资料等。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隧道附属结构物如桥涵、引道、环保设施、房屋设施等的保养维护,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内高路霍林郭勒分公司负责解释。
为了创造一个干净、优美的生活环境,保证大家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特制定本制度,望大家认真执行。
一、所有在此居住的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本制度,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化,凡有违犯者将严肃处理。
二、人人都要讲卫生,不乱扔脏物,不随地吐痰,生活垃圾倒指定地点,保持室内、室外环境清洁、干净、整齐。
三、人人都要按作息时间休息,晚上12点前必须回房休息,12时以后不再开门。
四、人人都要爱护公共财产,不乱画、乱写,保持墙面的干净和公共设施的完整。
五、被褥、床单及生活用品要摆放整齐。
六、人人都要有节约意识。节约用水、用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人人都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八、开展有益的文化误乐活动,严禁在宿舍内汹酒及黄、赌、毒活动。违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九、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每半个月检查一次,对卫生优良的人员和宿舍进行奖励,卫生差的进行处罚。
二、驾驶员必须具有三年以上安全驾龄,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才能驾驶车辆。
三、车辆必须定期进行二级维护,不能有“只交钱不保养”的现象发生,严禁“病车”上路驾驶。
四、严禁超员、超速、酒后开车、开疲劳车、带病行驶。
五、车上必须配备消防设备,正确使用灭火器。
六、严禁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七、单车行车400公里以上必须配备两名驾驶员,每名驾驶员连续驾车不得超过3小时,中途须休息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驾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
八、夜间不得在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路段行驶。
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从制度管理、工地建设、施工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全面推行标准化。
制度是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制度形式,明确界定在施工全过程管理中必须遵循的管理要求,提供科学成熟、简洁高效的管理模式,为最终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1 技术管理制度
1.1 施工图纸核对制度
作业队在收到下发的施工图后,由作业队长负责、技术主管组织作业队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核对。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施工图现场核对的重点内容、核明问题处理方式。
1.2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图纸会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全面学习、熟悉、审核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企业技术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方案交底。
(2)所有技术交底除口头交底外,要有书面交底记录,交底双方应履行签名手续,交底双方留有书面交底。
1.3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专业技术干部,必须要掌握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规定、环保水保政策,依据施工装备、环境作业条件、各项专业技术、习惯施工方法等进行编制。作业指导书必须经过总工程师审批后下发执行。必要时,报上级技术部门审批实施。
1.4 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技术资料由各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定人定岗、实行分级管理。各工点主管技术负责人均应建立技术资料档案袋,以便于系统汇集施工原始资料,处理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编制施工小结和编制竣工文件。各种技术资料做到内容填写正确,字迹工整,目录清晰,存档规范。
2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主要是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制度,质量试验制度,质量检查、申报与签认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2.1 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制度
对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时,材料员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核对所需材料质保书、合格证、外观质量、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检验情况等,并进行标识。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后,材料员按照分类、分级实施管理。
2.2 工程质量试验制度
(1)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设立现场试验室,并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按有关规定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2)凡发往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在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和现行标准进行检验鉴定,不合格又不能降级使用的原材料,严禁用于工程。
2.3 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1)工程实施过程中,梁场应严格遵守施工过程中验收“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三工序”制度(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2)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由作业班组长对工序质量进行自检,经自检合格后需签署工序质量评定表并提交现场质检员。
2.4 成品保护制度
成品保护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成品内容和施工范围,划分责任段,落实责任制,制定详细的成品保护措施,确保成品质量。
3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措施,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必须明确梁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每个工作班的责任人。
3.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
3.3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3)必须落实专项的检查与考核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情况进行监督。
3.4 经常性安全检查制度
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作业队每周应进行一次检查;班组每天进行一次检查。其间还应组织不定期的检查,对重点工序增加检查的力度和次数,并做好检查记录。
3.5 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4 计财管理制度
计财类管理制度由计划合同部、财务部负责,在项目开始之后立即牵头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负责牵头按年、季、月定期检查与落实,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4.1 分包与劳务用工制度
分包队伍在签订工程合同之前,必须接受总包单位的资质审查;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要有专人进行管理,进行施工工序、安全、质量、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做好每道工序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分包队伍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施工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
4.2 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
应按业主对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管理控制。项目进度计划应编制年、季、月、旬、周施工进度计划,并向下层交底,落实控制进度措施具体到执行人、目标、任务、检查办法和考核办法。
4.3 分配与奖励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根据作业队施工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办法,采用经济手段促使各作业队规范施工,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内部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两者利益关系,努力提高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5 综合管理制度
5.1 职业健康、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险制度
(1)宣传、贯彻国家的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2)办理好员工的各项劳动保护事宜,做好员工社会保险的缴纳工作。
5.2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
应建立施工日志填写制度,对施工日志的填写内容、填写要求,施工日志的建立要求、保存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实施,要做到施工日志填写的规范性、统一格式,要确保技术人员更换施工日志时记录的连续性、及时性、翔实性,要建立施工日志领导检查制度,对施工日志的填写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5.3 文明施工制度
(1)必须制定具体的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考核要求。
(2)进场后必须按文明标准化工地要求完成建设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施工。
6 结论
健全完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在管理制度中明确管理目标,提出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程序,落实人员责任,这样施工管理过程中就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明确责任,各负其责。管理制度是管理的依据,标准化的制度必须齐全完善、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内容稳定,体现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为新时期的高速公路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在过去高速公路建设现场经常存在的现象是管理制度不齐全,既有的管理制度有诸多漏洞,现场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简单,管理大多依靠经验。文章根据现代高速公路建设梁场管理的特点,阐述了梁场管理制度标准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速公路,梁场,管理制度,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关于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1(8).
【关键词】公路交通 经济发展 制度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交通运输在社会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分配的各个环节的协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近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交通行业在发展中已取得不错的成绩。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公路交通经济也随之发展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我国政府近年提出了公路和水路重点发展的目标,实现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实现公路和水路的资源紧张问题,改善公路水路运输;二是实现公路水路在经济社会中国的适应性;三是基本实现公路和水路的现代化建设。从这点上来说,可以看出公路现代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关文献指出,交通的发展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等相关因素。本文将结合实际浅析公路交通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
二、相关理论
作为一个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在公路经济的发展中,制度是一种常态,并且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制度可以决定其他生产要素对公路经济的发展,包括生产水平、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因此,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必须基于制度因素才能在公路经济中起到影响作用;其次,在体制和相关制度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其他因素能发挥的余地较少,相关文献将其称为生产要素的制度性边界。此处的边界可以制约生产的效益和产能,也可以决定一个行业长期发展的能力,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两者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三、公路交通制度对公路经济的影响
制度是一個国家或组织未来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在推进中国公路交通经济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时期:首先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并加强了对公路运输行业的管理,将公路运输纳入国家的计划经济范畴。由于这个阶段国家经济建设处于基础恢复时期,因此公路交通增长快,公路交通带来的经济发展也较为明显;其次是“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这个时期国家对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具体的区域投资计划体制下放到各个地区,因此相应的公路建设投资也同时取消,随着而来的是公路建设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投资不够畅通、公路主线建设不完善以及相应的人才流失的前提下,这个阶段的公路经济发展出现低迷现象。有关文献统计表明这个时期的相关经济指标年增长率由原来的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货运经济的年增长率更是下降到3.2%。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国家处于动荡时期,各种交通建设制度也被遗弃,社会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冲击。这个时期的公路交通经济持续低迷;再次是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个时期国家的相关部门要求将公路交通搞通、搞活、搞上去,并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例如“有路大家走车”“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等。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下,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建设的公路交通经济新局面。在中央政府统筹发展规划,各地分层管理,联合建设的制度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相关公路建设制度的完善和制定使得公路建设速度达到建国以来的最快发展速度。其中公路货运经济就增长到27.4%,其他客运量、旅客量年均增长率到达18%以及18.6%;最后,到了现阶段。1985年交通运输部开始对行业建设提出了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的制度建设,并且对具体的公路建设要求提出了综合权衡、监督服务和组织协调的具体实践。到了1995年,国家发布了培育发展道路交通市场的相关制度和意见,提出在新世纪建设一个开放、竞争而有序的道路运输体系。与此同时,各地的交通部门分别对道路的准入以及经营行为规范做了制度上的指导和保障。这个阶段,我国公路建设和相关经济发展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公路交通经济总量也成为社会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到了2002年,中国建设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依托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客运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相关统计表明其平均车日行公里到达700Km,而货运经济也快速增长,成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自建国以来公路交通经济都是基于国家的制度和政策,改革开放到如今公路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本在于国家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制度和方针。相比之下,其他国家或地区公路交通经济的发展,在相关层面上体现的是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方面的欠缺,实际上却是制度和方针的不合理。因此要提高公路交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注重上述其他因素对其影响、注重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及如何利用,更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并通过行业改革找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
四、结束语
公路交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基本动力。公路交通经济的发展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技术、资金、劳动力以及需求等等,而最为根本的在于制度因素。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能够提高公路交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促进技术、资金等其他影响因素的发展。本文浅析了公路经济建设的制度因素相关理论并对建国以来我国道路交通制度在公路交通经济建设中的影响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于春荣.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关系的理论与实质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6)
[2]王敬娟.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运行质量[J].理论界.2007(09)
[3]李欢欢,贾元华,宋广辉.环城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城镇化影响分析[J].综合运输.2005(02)
[4]李晓峰.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研究[J].交通世界. 2005(01).
【公路质量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高速公路现场质量管理10-11
公路工程质量督查办法09-27
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办法07-14
公路建设质量提升年表态发言09-07
某高速公路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教育培训06-27
公路设计公司管理制度09-20
福建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实施细则06-09
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制度06-16
公路管理所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经验体会09-12
高速公路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