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专业选择数据(通用10篇)
去澳大利亚留学选择传媒专业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学校呢?近几年,留学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专业也多种多样。那么选择传媒专业的澳大利亚留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学校呢?传媒,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学习传媒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几个方面选择你的课程:大众传媒、新闻、营销广告、媒体发布和创作表演。澳洲大多数大学都设有传媒课程,像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麦考瑞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由西安外国语大学资深留学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个大学。详情请咨询http://
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大学侧重于新闻、出版和一些相关的纸质传媒。包括传统新闻、网络新闻、新闻写作等,学术性很强。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报社、杂志社、从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和出版社等。
悉尼大学
悉尼大学传媒课程包括新闻、网络、电视、广播、数字、广告等。无传媒相关背景也可以申请。
莫纳什大学
莫纳什大学的强项专业之一就是传媒专业。培养大众传媒,公共关系和企业通讯方面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企业、政府等行业任职。
麦考瑞大学
课程设置偏向写作和编辑,有国际沟通学和新闻写作的双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编辑、公关等。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专业领域广泛。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新闻、编辑、摄影、音效处理、网络设计、广告设计、互动游戏设计等。西安外国语大学设有这方面的本科预科,学生们可以参考一下。
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新闻、影视、媒体等行业也在飞速发展,对传媒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传媒行业的各种人才在中国都变的越来越抢手。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第一, 高校扩招背景下,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激增, 从2008年的559万人增至2014年的727万人,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求紧张。《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 “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 “本科生收入下降, 男女同工不同酬。”【1】【2】第二, 高校跟风扩招, “导致学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 专业结构性失业多,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3】第三, 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大学生起薪水平和就业稳定性不高。
随着改革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 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逐渐形成, 大学生工资逐步由要素贡献决定。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指出, 教育年限与工资正相关;工作经验越丰富, 劳动者工资水平越高;在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提升劳动者工资;晋升到更高职位, 则工资水平越高;行业隔离、企业隔离、职业隔离引起行业工资差异、企业工资差异和职业工资差异。【4】【5】【6】【7】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 工作经验、在职培训、晋升等市场因素对起薪的影响较小, 而在校人力资本投资、专业选择及学校等前市场因素对起薪影响较大。【8】【9】
基于此, 本文利用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 实证分析在校人力资本投资和专业选择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 试图找出在校人力资本投资和专业选择与大学生起薪之间的关系, 为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一定指导。
二、变量定义与描述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为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某师范大学 (以下简称S高校) 上报数据。就业信息数据由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填报, 包括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政治面貌、所在学院、专业、派遣性质、接收单位、就业单位类型、就业行业、就业职业以及薪酬等信息。
基于本研究目的, 剥离了数据中工作经验、在职培训、晋升等市场因素及学校因素, 重点考察前市场因素中的在校人力资本投资和专业选择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此外, 现有文献多用教育年限表征劳动者人力资本, 然教育年限相同的劳动者, 其人力资本也存在差异, 使用学分绩点 (GPA) 、获奖情况及政治面貌等微观数据更能多角度全面表征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差异。故此, 本文只选取本科毕业生, 剔除升学读研及未找到工作的样本, 进一步去除数据缺失样本, 最终得到样本23446个。
(一)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为对数月工资收入, 月工资为高校就业方案中学生填报的工资数据。解释变量由政治面貌、获奖情况、学分绩点3个人力资本特征变量和2个专业特征变量组成, 包括: (1) 政治面貌。设为虚拟变量, 党员为1, 非党员为0。高校学生党员一般整体实力和综合素质较强, 预期党员对起薪的影响为正。 (2) 学分绩点 (GPA) 。GPA可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预期GPA与起薪正相关。 (3) 获奖情况。根据大学生在校最高获奖层次赋值, 层次越高则数值越高。世界级奖项赋值为4, 国家级奖项赋值为3, 省级奖项赋值为2, 校级奖项赋值为1, 院级奖项赋值为0。预期获奖层次对起薪产生正向影响。 (4) 师范专业。设为虚拟变量, 师范专业为1, 非师范专业为0。 (5) 专业选择。根据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和S高校实际开设, 本文专业分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类 (S高校未开设医学、农学、哲学三个学科门类) 。设为虚拟变量, 以样本数最多的理学为参照组。
控制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和市场特征变量。 (1) 性别。设为虚拟变量, 男生为1, 女生为0。 (2) 民族。设为虚拟变量, 汉族为1, 其他为0。 (3) 家庭经济状况。设为虚拟变量, 非困难生为1, 困难生为0。困难生由S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认定, 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导出。 (4) 就业地点。设为虚拟变量, 珠三角地区就业为1, 其他为0。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 (10区) 、深圳 (6区) 、珠海 (3区) 、佛山 (5区) 、江门 (3区) 、中山、东莞、惠州 (2区) 、肇庆 (2区) 、增城、从化、鹤山、台山、开平、恩平、四会、高要、惠东和博罗。 (5) 就业行业。借鉴王美艳 (2005) 的方法, 分为4大类:第一类行业包括农、采掘、建筑、贸易、餐饮;第二类行业包括制造、地质、水利、教育、文化广播、社会服务;第三类行业包括党政机关、卫生、房地产;第四类行业包括交通邮政、电信、电力煤炭水生产、金融、保险、科学研究。设为虚拟变量, 以样本数最多的第二类行业为参照组。 (6) 就业企业。参照My COS分类方法, 将大学生就业企业类型分为国有企业、科研教育事业、党政机构、外资/合资/独资、私营/个体、非政府/非盈利6大类。设为虚拟变量, 以样本数最多的科研教育事业作为参照组。 (7) 就业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 第一大类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为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为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为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为军人, 第八大类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对于大学生而言, 刚毕业不可能从事第一大类职业。除去第一大类和第八大类职业, 并将第五、第六大类处理合并为生产人员, 最终职业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服务人员、生产人员和军人5大类 (S高校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 。设为虚拟变量, 以样本数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参照组。
(二) 基本特征
1. 大学生起薪分布
(1) 平均起薪逐年提高, 女男起薪比逐年下降。2009年至2013年, 大学生总体平均起薪分别为2271元、2523元、2969元、3324元和3505元, 年增长率分别为11%、18%、12%和5.4%, 逐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总体平均月工资较2009年增长了54%。分性别来看, 男女平均起薪也呈现逐年提高趋势, 且男生平均起薪年增长率均高于女生。5年男生平均起薪分别为2295元、2587元、3046元、3498元和3690元, 起薪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2.7%、17.7%、14.8%和5.5%;女生平均起薪分别为2255元、2473元、2906元、3241元和3407元, 起薪的年增长率分别为9.7%、17.5%、11.5%和5.1%。5年女男起薪比分别为98%、96%、95%、93%和92%,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逐年扩大。
(2) 最高起薪逐年提高, 且5年最高起薪均为男生获得。2009年至2013年, 大学生最高起薪和男生最高起薪分别为8600元、10000元、10000元、10600元和12000元, 女生最高起薪则分别为8000元、8000元、8000元、9000元和10000元, 女生最高工资仅为男生最高工资的93%、80%、80%、85%和83%。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的天花板效应更为明显。
(3) 最低起薪保持稳定。5年大学生最低起薪均为1000元, 且男女最低起薪一样。
2. 大学生特征分布
(1)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性别方面, 女生样本约占三分之二, 男生样本约占三分之一。从民族来看, 样本大部分为汉族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占比不到2%。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逐年提高, 从2009年的28.44%提高到2013年的45.47% (见表1) 。
(2) 人力资本特征分布。从政治面貌看, 5年里党员大学生占比保持在20%左右, 有80%的大学生都未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获奖情况方面, 80%的大学生最高获奖层次仅为校级和院级, 20%的大学生最高获奖层次是省级及以上。最高获奖层次占比最少的依次是世界级、省级和国家级。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行的“国家三金”政策提高了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指标, 因此最高获奖层次为国家级的学生占比高于省级;GPA方面, 大学生平均GPA保持在3.0以上, 并呈现逐年提高趋势。2013年平均GPA较2009年提高了8.3%。
(3) 专业选择分布。5年来, 师范生占比高于比非师范生, 并且师范生比例逐年下降。2009年师范生占比为58.01%, 2013年师范生占比为53.76%, 比2009年下降了4.25百分点。按照教育部专业分类标准, 大学生专业选择基本稳定, 最多选择的是理学, 然后依次是文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笼统来看, 选择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多于理工类, 文史类学生占比约60%, 理工类学生占比约40%。
(4) 就业特征分布。就业地点方面, 各年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的大学生保持在77%左右, 23%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地区就业, 并且其他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占比近年有所提高;就业行业方面, 大学生选择的行业类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类行业、第四类行业、第三类行业和第一类行业;企业类型方面, 大学生选择的企业类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科研教育事业、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外资/合资/独资、党政机构和非政府/非盈利组织;职业方面, 大学生职业选择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上。从5年平均数据来看, 63.27%的大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22.82%的大学生成为办事人员、10.99%的大学生成为服务人员、1.54%的大学生成为生产人员, 1.38%的大学生成为军人。
三、模型设计与计量结果
根据Mincer工资决定方程, 本文设定计量模型为: (1)
其中, j代表时间, 为影响大学生工资决定的12个因素组成的解释变量向量, 为对数工资, 为系数向量, 为随机误差项。通过最小二乘法, (1) 式值将被估计。根据表2的OLS回归结果, 我们得到几点发现:
(一) 人力资本变量与大学生起薪正相关
1. 党员比非党员起薪高
5年回归结果显示, 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 党员起薪水平显著高于非党员。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指出, 随着人力资本投资增加, 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增加, 劳动者工资回报得以提高。高校学生党员一般整体实力和综合素质较强, 多经过学生干部岗位锻炼, 是一个标杆。学生干部岗位锻炼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土壤, 学生所学的关于组织、管理、沟通、演讲的技能在担任干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 组织管理中频繁出现的难题和挑战开拓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干中学”、“学中干”而形成的“学干互促”的循环能够加快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积累, 增强就业竞争力, 提高就业机会和质量。
2. 获奖层次越高起薪越高
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数据回归结果显示, 高层次的获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起薪水平。2013年回归结果显示, 获奖层次与大学生起薪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总体来说, “以赛养情, 以赛促能”的培养方式直接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积累与提高, 同时获奖结果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到劳动力市场, 获奖的学生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这种信号”降低用人单位筛选优质人才的交易成本, 提高了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质量。
3. GPA越高起薪越高
5年回归结果显示, 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 GPA与大学生起薪显著正相关。同时还发现,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GPA回报率相对稳定在2%上, 而2012年和2013年GPA回报率则增加到6.9%, GPA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作用随年份逐渐加深。
4. 三个人力资本特征变量对大学生起薪影响程度存在时间差异
2009年和2010年, 政治面貌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程度超过获奖情况和GDP;2011年, 三个人力资本特征变量的回报率基本一致, 保持在2%左右;2012年和2013年, GPA回报率高于政治面貌和获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在大学生毕业规模连年创新高的背景下, 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在主营业务上的表现。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更加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获得高的起薪。
(二) 大学生起薪在专业间存在差异
1. 师范专业比非师范专业起薪高
5年回归结果显示, 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 师范生起薪水平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可能的解释是, 样本学校为师范类院校, 师范专业作为老牌专业, 其发展水平整体强于非师范专业, 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有素, 劳动力市场上需求相对稳定, 学校就业推荐有力。与非师范专业相比, 师范专业学生的资产专用性较强, 替代性较低, 因而起薪水平高于非师范生。
2. 专业回报存在差异
与理学相比, OLS回归结果显示如下, 一是工学专业回报显著高于理学, 且两者差距逐年扩大。二是文学专业回报显著低于理学, 且两者差距逐年缩小, 分别为7.97%、5.17%、4.7%、3.82%和1.38%。三是除2010年外, 经济学专业回报显著低于理学, 艺术学专业回报显著高于理学, 艺术学与理学专业回报差距逐年扩大, 分别为2.26%、11.1%、13.1%和19.6%。四是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历史学专业回报显著高于理学。五是2009年和2013年, 法学专业回报显著高出理学20.8%和5.22%;2010年和2012年, 法学专业回报显著低出理学9.49%和4.02%。六是2010年、2012年和2013年, 管理学专业回报低于理学6.79%、9.51%和4.08%。七是2010年, 教育学专业回报低于理学10.1%;2013年, 教育学专业回报高于理学3.42%, 其他年份影响不显著。
可见, 理学、文学专业回报并不是最高的, 但是大学生依然集中在理学和文学专业 (前两位) , 这说明收入并不是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唯一决定因素, 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也是影响专业选择的重要原因。【8】
(三) 控制变量影响大学生起薪
1. 大学生存在性别工资差异
性别变量系数显著为正, 表明男大学生起薪高于女大学生。同时还发现, 随着年份增加, 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呈扩大趋势。2009年, 男女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为2.57%;2010年, 男女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为4.92%;2013年, 男女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达5.14%。歧视理论很好解释了在控制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市场特征后性别工资差异依然存在的现象, 性别歧视加大了性别工资差异。
2. 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起薪起到正向作用
5年回归结果显示, 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 非困难生起薪水平显著高于困难生, 意味着非困难生的就业质量高于困难生。可能的解释是:一般情况下, 经济收入越高的家庭拥有更广的社会关系网络, 非困难生的社会资本高于困难生, 非困难生容易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本找到好单位, 得到高工资。
3. 就业特征变量对大学生起薪有显著影响
首先,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 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的大学生起薪高于其他地方就业的。其次, 大学生起薪存在企业差异。除外资/合资/独资企业外, 其他类型单位工资回报低于科研教育事业单位。具体来看, 私营企业5年的工资回报显著低于科研教育事业单位;除2009年外, 国有企业4年的工资回报显著低于科研教育事业单位;2009年、2011年和2013年非政府/非单位工资回报显著低于科研教育事业单位。再次, 大学生起薪存在行业差异。第二类行业的工资回报高于第一类行业, 低于第三类行业和第四类行业。具体来看, 2009年、2011年和2013年第三类行业的工资回报显著高于第二类行业;2011年至2013年第四类行业工资回报显著高于第二类行业;2010年和2011年第一类行业的工资回报显著低于第二类行业。最后, 大学生起薪存在职业差异。部分年份, 办事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回报显著高于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军人的工资回报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较在统计上不显著。
四、结论与讨论
实证表明, 剥离工作经验、在职培训、晋升等市场因素和学校因素后, 前市场因素中的在校人力资本投资和专业选择影响大学生起薪。党员、获奖层次和GPA与大学生起薪正相关;师范专业比非师范专业起薪高;专业回报存在差异, 专业选择影响大学生起薪。
基于以上结论,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显而易见的。提高大学生起薪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大大学生在校人力资本投资, 优化专业结构和合理选择专业。
首先, 高校要注重学习导向, 加强学风建设,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风是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强学风建设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是保证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是高校在新时期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加强学风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主, 以教师为辅原则。在实施过程, 抓好几个关键点, 一是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为树立良好学风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 树立浓厚的学习氛围, 形成学习内动力;三是改进大学生学习方法, 形成自学探究意识, 为树立良好学风筑路架桥;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
其次, 构建“学干互促”机制和“以赛促能”培养模式。一是建立“学干互促”机制, 以课外科研立项、社会实践为抓手, 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管理、沟通、演讲技能, 通过实践中频繁出现的难题和挑战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利用“干中学”、“以学促干”的循环加快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二是利用或搭建专业比赛平台, 检验大学生学习成果, 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开拓大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 “学干互促”机制和“以赛促能”培养模式对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优良学风也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 培养学生干部, 发展学生党员。一是加强学生干部和党员思想教育。学生干部和党员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甄别性, 不仅在于其优异学习成绩、较强综合素质, 还在于信念坚定、脚踏实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通过“素质班”、“训练营”、“青年领导力发展计划”, 思想武装学生干部, 能力配备学生干部。二是赋予具体工作岗位, 承担岗位权责, 实施在职训练, 培养学生干部的职业习惯, 传授工作技巧和套路,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学生党员, 通过党员“卓越班”建设, 树立党员标杆与榜样示范, 传递党员的“优质人才”信号, 实现党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溢价。
最后, 优化专业结构。一是提高专业设置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能力。根据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化, 定期增减相关专业, 调整专业招生人数, 减少专业结构性矛盾。二是建立健全“转专业”制度。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允许大学生根据市场就业动态和能力特长进行“二次择业”。三是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既要考虑兴趣爱好也要关注就业前景, 做到合理分流, 防止盲目跟从, 随意变换。
摘要:利用S高校2009年至2013年就业统计数据, 基于明瑟工资决定方程, 考察在校人力资本投资和专业选择前市场因素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研究发现, 党员、获奖层次和GPA与大学生起薪正相关;师范专业比非师范专业起薪高;专业选择影响大学生起薪。本文建议, 高校应加强学风建设, 构建“学干互促”机制和“以赛促能”培养模式, 积极发展学生党员, 优化专业结构;大学生专业选择既要考虑兴趣爱好也要关注就业前景。
关键词:人力资本,专业选择,大学生起薪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27-28.
[2]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 2005 (12) :35-44.
[3]翁杰, 周笔彧.基于劳动力市场工资匹配的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9 (03) :32-39, 111.
[4]Becker, G..Industr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J], 2003, 56 (4) :606-621.
[5]Arcidiacono, P.Ability Sorting and the Returns to College Major[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 79 (2) :247-252.
[6]卿石松, 曾湘泉.就业能力、实习经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基于山东省2007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 2002 (6) :102-108.
[7]Sylvie Demurger, Martin Fournier, 李实, 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J].管理世界, 2009 (3) :55-71.
[8]Terner, S&W.Bowen.Choice of Major:The Changing (Unchanging) Gender Gap[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 Review, 1999, 52 (2) :286-313.
保险、精算是近年来相当热门的科目之一。投入精算业的人通常具有财务、数学、统计、保险背景。以往,亚洲地区对保險精算需求较高的地区只有日本、香港、新力n坡等地。这几年由于经济成长、金融国际化,对精算、保险的要求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尤其亚洲人口占世界的一半,因此这方面的要求,成长潜力非常惊人。
一、保险vs精算
精算一般而言应用在投资、保险业、金融业,这些行业都具备一个共同特色:要风险控管、投资管理以及金融商品设计。
保险业,在亚洲绝大多数的地方除了日本、新加坡、香港之外,都处于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随著加入WTO、以及经济高速成长的影响,保险业的成长将来会非常惊人,相对地,人才要求也会大幅提升,保险精算的前景十分看好。
不少人分不清精算与保险的界限,事实上,这两个科目除了基础训练相似外,涵盖的范围有基本的不同。保险主要是介绍相关的法律、保险业的特性以及保险的功能。保险学位的设置,也是为了将来要在保险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经理人做准备。精算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统计等数理概念,著重金融商品的设计,不像保险将重点放在金融商品的管理。
二、课程介绍
(一)精算
精算的课程运用到应用统计、数学、财务的概念
1.应用统计:机率分配(Proba-bility)
2.数学:多变向微积分(Multi-variable Calculus)
3.财务:风险管理、投资管理与时间序列
可能设置精算学位的系所有:
1.商学院的MBA,或保险系:注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投资
2.应用统计系:利用统计的机率分配概念设计保险产品
3.数学系:运用时间序列计算年金
(二)保险
1.MBA:重点放在管理、财务、行销、会计等MBA必修的课程
2.MS in lnsurance:注重保险法规、保险的原理、社会责任与道德问题。
三、申请资格
1.有4年制大学的学历
2.如要报考MBA,有GMAT的成绩,若是要修MS学位,必须考过GRE
3.申请人最好修过相关的数理课程,如商用数学、微积分、机率分配等,并有很强的数理能力。
4.曾经有保险、金融、投资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条件。
四、生涯规划
可以预测的是,亚洲对保险、精算的人才需求会持续攀升。精算人才其实不只是保险业有这个需要,银行、金融、投资与大型企业都会有这项需求,他们都需要有精算背景的经理人,因此这两个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
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日益增长,大家怀揣着梦想去向往的国家继续深造,选择专业便是留学必经之路。那么英国留学怎么选专业呢?下面留学专家跟大家分享一下选择专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国留学怎么选专业:选择适合的,避免跟风
学生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对自己想学的专业没有什么概念,对自己未来要选择的专业也没有方向。对自己本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大多数会选择转专业,转换的方向多为商科,例如管理类、市场营销等,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很多学生都因为别人换了商科专业,所以自己也想换专业,有一些是“感觉”商科将来回国发展前景好、商科好学等,这些感觉不是百分百错误,但是会给学生造成很多误区。赴英国留学是很严肃的事情,我们付出了几十万的资金,一年的机会成本,太多种其他的可能,所以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做具体的了解,全方面的咨询,更层次的思考与评估,这样才能让自己从自身的角度更准确的做出判断。
二、英国留学怎么选专业:不要一味泛泛,精细选择
很多学生在学则专业上非常笼统,不去了解专业课程设置。英国的教育最大优势就是专业细化程度高,针对任何一个学科都有更为细、精、专的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要一味的选择“金融学、贸易学、计算机科学”这样覆盖面非常大的专业,而应该对这些专业下细分的专业有详细的了解。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的同时尽量选择一些细分交叉的专业,通常这样的专业可操作性比较强。
三、英国留学怎么选专业:定好专业再选校
很多学生只把眼光盯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学校,只重视学校的综合排名,同时参考标准只依照英国泰晤士报上的排名,这无疑会让学生最后的选择陷入误区。英国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强势专业,我们拿电子与电力工程来说,最好的学校并非是牛津、剑桥,而是南安普顿大学。在英国一个综合实力并不强的学校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好的专业,而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学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名列前茅。在专业选择很多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一个好的专业,然后再考虑好的院校。
----谈各国的教育学专业申请
1.美国:文科类专业学生留学申请首选专业之一
美国跟教师贴近的专业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初等教育、特殊教育等。总体来说,教育类专业依旧是文科类专业学生留学美国首选的专业之一,比如高中文科学生、大学本科专业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等。
近几年,教育类专业申请人数不断增加,但由于各院校录取人数不多,申请有一定难度。未来,随着来美留学总人数的继续增加,以及国内对教育行业的重视,教育类专业申请人数可能会持续走高。
在美国,教育学类专业的申请对学生无特殊要求,与其他专业大体相同。在硕士专业申请中,除常规要求外,部分专业还要求申请者有工作经验,大多为教学经验。
打算申请教育类专业的学生要做好知识与实践两方面的准备,既要掌握相应教育学原理及教学内容,也要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支教、演讲等活动,这些能为以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做好准备。
学生对教育类专业的选择要慎重。虽然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申请不是很难,但是像教育心理学这类专业申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此外,对教育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以及薪资待遇,学生也要有所了解。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教育类专业或者教育行业,不要盲目申请此类专业。
2.加拿大:幼儿教育专业受热棒
加拿大跟教师相关的专业主要包括教育学、师范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教育评估、英语/法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领导力等。其中教育学、师范教育和英语/法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3个专业国内学生申请比例较高。
幼儿教育近年来正成为赴加学生关注的热点。国内幼儿教育师资的缺口让这一专业毕业生回国后更受欢迎。加拿大多数教育类专业本科阶段对申请人无特别要求,幼儿教育类专业在接受申请时可能会增加面试环节。
研究生阶段对申请人要求的语言成绩偏高,通常会高于雅思7分或其他语言考试同等成绩以上。部分学科要求学生提供相关的教育在职经验,并可能要求学生提供写作样本等辅助申请材料。
加拿大在目前留学目的国中移民政策较为稳定,就业环境较好。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后都可无条件获得3年工作签证。相关数据显示,学生毕业后在1年内找到工作的成功率超过80%。要注意的是,在加拿大从事教师职业,要考取教师执照才可以从业。
求职者在应聘时通常也会被要求提供该执照。总体来说,加拿大教师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让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扩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很多学校希望懂中文、熟悉中国情况的教师加入到其团队中。所以,加拿大教师类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较好。
申请教育类专业的学生要重视语言学习。这类专业的申请对语言成绩和能力要求很高。学生要及早打好基础。教育类专业对学生的兴趣、耐心及专注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对未来就业和发展的规划要清晰,如移民还是回国就业等。
3.英国:教育学专业申请有特殊要求
英国教育类专业主要有教育学、对外英语教学等专业。这些专业的申请要求除平均成绩、雅思、推荐信、个人简历等常规申请材料外,还有特殊要求。
如教育学,以硕士学位类型分类,文学硕士仅要求社科类背景;而教育学硕士则要求教
育专业背景。大部分院校还会明确要求申请人有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
4.澳大利亚:教育专业是移民专业,在当地易就业近几年,澳洲教育类专业的申请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教育专业是澳大利亚的移民专业,当地的教师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中学的技术、自然科学及数学教师比较短缺。
且随着西方国家汉语热的兴起,拥有中英双语教学能力的毕业生有很大竞争力。澳大利亚的教育类专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与教学有关,一类与教育管理有关,两者都与教师相关。与教书有关的专业有幼教、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与教育管理挂钩的专业有学生行为管理、事业发展、教育机构领导与管理等。
与教学有关的教育专业,无论本科还是硕士,对学生的英语要求都非常高,一般要达到雅思7分,甚至个别单项要达到8分。想学这类专业的学生要注意提高英语水平。
如学生已经获得一所大学的学士学位或等同学历,可以通过攻读一个通常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文凭课程而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幼儿教师在澳洲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也是澳洲稀缺的专业人才,每年的需求量都在上涨。教师在澳洲是个非常受尊重的职业,收入稳定,有持续的加薪机会。
所选的专业要为就业做准备,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空间,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二、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专业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这样可以学得比较轻松自如,而且可以如期成功的完成学业。在留学咨询中,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没有特别的兴趣和特长。但经过我和学生的详细沟通,交流和挖掘,还是可以找到学生最终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三、先选专业再考虑院校
在英国,综合排名靠后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的专业,而综合排名很强的学校也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名列前茅。因此,学生应该先选专业再考虑院校,样才能提高申请的成功率。个人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四、切忌盲目选择热门专业
IT、商科等专业虽然目前是热门专业,但申请竞争非常激烈,由于扎堆现象严重,这些专业领域已出现人才饱和现象。我建议学生可以关注教育类、奢侈品管理、会展会议、传媒等专业;选专业不能盲目追捧热门,应该从是否有利于就业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专业,这样可以规避就业风险。
1.高考后留学方式慎重选择
2.英国留学中介排名
3.英国留学读本科的费用
4.去英国留学有哪些专业
5.英国留学中介
6.英国留学优势盘点
7.英国留学中介收费
8.英国留学条件学校推荐
9.英国留学最新资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的学生为广西医科大学2007、2008级七年制学生中将专业导师填报为第一志愿者, 共428名。两个年级在人数, 性别, 供选择的导师数, 导师在各医院、各专业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从2007年开始非直属附院导师可招收七年制学生。纳入研究的导师为可供2007级选择者340人及可供2008级选择者369人, 这些导师均通过研究生学院的审查获得导师资格并愿意招收七年制学生。
1.2 研究方法
通过广西医科大学教务管理部门收集可供2007、2008级填报第一志愿的导师名单以及两个年级填报第一志愿的学生名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以下简称“一附院”) 和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以下简称“肿瘤医院”) 合称直属附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区医院”) 和其他医院 (包括南宁市第一、二人民医院, 柳州市工人医院, 柳州、玉林、梧州、贵港、北海市人民医院) 合称非直属附院。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对率与构成比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导师情况
2.1.1 导师来源情况
两个年级可供选择的导师相比, 各医院分布基本一致 (P>0.05) , 各专业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故在本研究中将两个年级可供选择导师数合并分析。其中一附院占58.67%, 肿瘤医院占15.80%, 区医院占11.85%, 其他医院占13.68%。直属附院占74.47%, 非直属附院占25.53%。
2.1.2 各医院导师被选择情况
各医院导师被选择率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进一步比较显示, 各医院之间两两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区医院的导师被选择率最高。直属附院导师被选择率高于非直属附院,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
注:一附院、区医院、肿瘤医院、其他医院导师被选择率两两比较P<0.05;直属附院与非直属附院比较P<0.05
2.1.3 各专业导师被选择情况
临床科室与非临床科室 (B超+放射+麻醉科) 的导师被选择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分别为60.03%和62.96%;各科室导师被选择率中, 儿科最高, 其他科最低。但通过两两比较的卡方分割检验结果显示, 内科、儿科、放化疗科、B超+放射+麻醉科专业导师被选择率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外科、妇产科、其他科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
注: (1) 放化疗科:放疗科与化疗科, 简称“放化疗科”; (2) 其他科:耳鼻喉科、康复科、急诊科、皮肤科、眼科, 简称“其他科”; (3) 临床科室:除辅助科室 (B超+放射+麻醉) 以外的科室均归入临床科室
2.2 学生选择专业的性别差异
2.2.1 学生性别差异情况
2007级共211人, 男、女生分别为99人、112人;2008级共217人, 男、女生分别为95人、122人。两个年级性别构成比基本一致 (P>0.05) 。故在本研究中将两个年级学生合并分析。其中男生194人, 占总人数的45.33%, 女生234人, 占54.67%。
2.2.2 学生选择专业的性别差异情况
总体上, 所有专业中男生数平均占45.90%, 女生占54.10%。但选择内科、妇产科、B超+放射+麻醉科的女生比例高于平均水平 (P<0.05) , 选择外科的男生比例高于平均水平 (P<0.05, 见表3) 。
3 讨论
3.1 医院类别对导师被选择率的影响
我们发现, 区医院的导师被选择率最高, 为76.19%;其次是一附院, 为67.07%;第三是肿瘤医院, 为49.11%;最后是其他医院, 为30.9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其他医院的导师2007年才开始招七年制学生, 缺少“口碑相传”效应, 学生对这些医院的导师不了解;二是肿瘤医院为专科医院, 供学生选择的学科相对较少;三是七年制学生在一附院、区医院实习人数相对较多, 对两所医院的导师较为了解;四是一附院、肿瘤医院、区医院相比其他医院离学校更近, 学生均在学校住宿, 存在地理方面的优势, 能更快、更多地获得来自学校方面的信息;五是一附院和区医院是区内数一数二的医院, 在培养人才方面, 尤其是培养研究生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是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理想场所。区医院导师被选择率比一附院高的原因可能是:尽管二者均为广西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的医院, 但区医院导师仅84人, 占全部导师数的11.85%, 故导师被选择率较高。本研究未对各医院专业导师的构成进行详细比较, 但总体反映了各医院导师的受欢迎程度。
直属附院导师被选择率比非直属附院高出超过10个百分点,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直属附院与直属附院相比教学意识不强, 非直属附院在申报成为附属医院之前, 医疗工作是其核心, 教学及科研工作比重很小, 而医学院校在为医院带来品牌效应和技术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很难有明显效应。这就从客观上导致部分非直属附院带教教师认为教学是负担和累赘, 出现重医疗轻教学情况。二是缺乏系统性培训,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三是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四是教学基础设施很难满足需求[2]。因此, 要想提高非直属附院导师被选择率, 首先要改变非直属附院领导和导师重医疗轻教学的观念, 其次是加强师资培养和教学设施建设。
3.2 性别差异对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
鉴于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 女生选择专业主要集中在内科系统等诊疗经验占主导地位的学科以及工作强度较小的辅助科室[3];而男生则多集中在外科、内科等临床科室。女生选择辅助科室, 与当前的就业趋势较为相符。相关文献显示:女生在辅助科室 (B超室、胃镜室等) 的就业率明显高于男生[3]。然而, 对于内科等以诊疗经验占主导地位的学科, 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延聘、返聘退休老专家, 引进有工作经历的高年资医务工作者[4], 过多的学生选择内科, 将会使该专业今后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3.3 专业类型对导师被选择率的影响
临床科室与非临床科室导师被选择率基本持平, 非临床科室固然因其工作量较小而受女生欢迎, 但非临床科室绝大多数是临床辅助科室, 没有医生处方权, 使其并不比临床科室更受欢迎。内科导师被选择率稍高于外科。内科、儿科、放化疗科、B超+放射+麻醉科导师被选择率基本持平;外科、妇产科、其他科导师被选择率基本持平。整体说明七年制学生选择专业情况较为均衡。
4 总结和建议
21世纪以来, 高等医学教育迅猛发展, 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招生规模日益扩大, 而就业岗位的需求并未明显增加, 使得研究生学历优势逐渐丧失, 就业状态也由易转难[4]。广西医科大学七年制招生规模从原来的每年30人, 扩大到现在的每年220人左右。作为广西医科大学培养的精英学子, 他们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导师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所以, 对七年制学生选择导师进行正确引导, 对其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
4.1 大力推进非直属附院建设, 为七年制学生培养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1) 转变非直属附院教学观念, 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 定期召开非直属附院院长会议, 通过举办院长、科教科长研讨班等方式, 讨论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
(2) 在教研方面学校和直属附院应对非直属附院给予帮扶, 激发非直属附院教师的带教热情, 提高非直属附院的教研实力。
(3) 加强学校对非直属附院的管理力度,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加大教学督导巡查力度。
4.2 积极引导, 有效干预
(1) 引导学生正视当前形势下性别差异对就业的影响, 女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侧重于B超科、放化疗科、心电图诊断等辅助科室。
(2) 采取措施避免选择专业扎堆现象。例如2008级学生在填报志愿前先预填一次, 并公布预填情况, 继而对专业扎堆现象进行干预。
(3) 总结分析历年七年制毕业生就业情况, 引导七年制学生选择专业导师时有长远规划, 以就业为导向, 从兴趣、就业、专业前景方面进行多方位考虑。
(4) 鼓励学生选择全科医学等基层学科, 面向社区、基层就业。医学毕业生数量剧增, 使城市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但社区、基层医疗单位却人才匮乏, 且随着新农村建设, 基层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对于健康更加关注和重视, 这就为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云, 邓砚, 肖强, 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5) :13.
[2]彭成华.非直属附院持续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 (6) :64.
[3]赵美玉, 李强.性别差异对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就业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1, 40 (12) :64.
三大专业受市场欢迎
据介绍,所谓文科,其实是一种非常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由于不同科目社会需求与热度并不相同,各科海归的就业前景也不尽相同。据目前就业市场来看,文科专业有三大就业方向比较受市场欢迎。
一是管理学专业。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饭店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类人才,因而,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从薪酬来说,这些专业海归的前途都是较有保证的。
二是大众传媒类专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传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些专业的海归,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方面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也比较被看好。不过,相关人士也提醒文科学子们,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内时可能觉得这条路最适合你,但出国后,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思维会转变,也许会变更专业;再者,国内的职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文科学子们应根据个人兴趣、经历及国内的就业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研究生学历受欢迎
现在很多人在求职时发现个人的工作经验与经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文科海归,特别是刚读完本科就回国工作的小海归对此头痛不已,不得不在有“道行”的老手面前败下阵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不管今后的职业规划如何,只要经济允许,都建议文科学子读完研究生再回国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读研之后,社会认同度、工作的起点和本身的专业知识都大大增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而人脉与社会经历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些优势都为其未来回国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文凭的含金量是举世公认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取得俄罗斯文凭就得到了就业的保障。留学俄罗斯给大家带来了独特的经历,不过关键是从这种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国内的就业压力众所周知,洋文凭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竞争力。职场搏杀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过,俄罗斯的留学的.确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留学人员的真正优势在于他们有国内学生所没有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就像在其他问题里面所提到的,大学的学习本质区别于中学时代就在于它不光要求你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丰富你的社会实践,学会与人相处,了解社会的发展,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这样才是所谓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以后事业上有利的臂膀。
此外,从目前就业的实际情况看,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进步,在各领域的不断合作,对于我们留俄学生来说无形中提供了多方面的就业机会,我们相信在留俄期间不断努力还是会给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说留俄学生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所以留俄学生不管是在俄工作还是回自己国家就业,条件都是相当不错的。随着俄中贸易的不断发展,留俄学生的就业优势在不断提高。很多选择回国的人都在中国北部及南方一些大城市找到了就业机会。而选择留在俄罗斯的人则有不少进入了中石油、中石化、华为等中资企业,有些甚至还成为俄罗斯跨国企业的中方代表。
从总体来说至少有四十多所美国大学设有美国艺术管理专业。美国最早的艺术管理专业,据说就设在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ogram in ArtsManagement),但这个项目早已烟消云散了。现在美国仍有几个学校的艺术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但只是很少数。比较好的艺术管理专业往往设在教育学院或艺术学院。小马过河国际教育介绍。
从总体来说,目前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设在教育学院或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系。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艺术与人文系的艺术管理专业、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职业系的视觉艺术管理专业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系的艺术管理与政策专业/方向、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艺术教育系的艺术管理专业/方向。
2)设在艺术学院。
哥大的艺术管理专业1971年创建於艺术学院,1990年转入教育学院。现在的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Yale University)、纽约的布莱特学院(Pratt Institute)、纽约时装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费城德累克赛尔大学(Drexell University)、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
3)设在商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如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4)设在文理学院的艺术史或艺术系等。如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费城的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以上列出的这些学校基本上是美国比较好的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各个专业的详细情况和申请要求,你可以在“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点击各校进入。你需要了解的情况基本都有。我个人觉得,学习艺术管理,最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长经验很有好处。
以上列出的这些学校基本上是比较好的美国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学习艺术管理,最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长经验很有好处。
【留学生专业选择数据】推荐阅读:
中国留学生选择到澳洲留学的原因06-02
美国留学中介选择12-22
选择澳洲留学优势多07-17
美国高中留学院校选择要点07-22
英国留学怎样选择室友10-29
高中学生该怎么去选择澳洲留学09-10
加拿大留学申请要做好选择06-24
加拿大留学私立公立如何选择11-15
新加坡留学中介选择问题的解答06-24
去韩国留学的生活住宿方式选择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