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设计说明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楼设计说明(通用9篇)

教学楼设计说明 篇1

1.1 建筑物功能

本工程位于某大学学校东区,该项目占地19250m2,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3200m2内,主要满足管理学院和法学院教学及行政办公要求。建筑层数控制在多层,≤8层,建筑密度≤40%,绿地率≥35%。

1.2 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文科楼

2、工程地点:福州市某大学学校东区

3、建设单位:

4、工程规模:该项目占地19250m2,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3200m2内。建筑层数为地上 6层。建筑总高度25.2米;建筑占地面积:12422.0平方米;

5、功能布局:南楼西侧分布80人教室24间,办公区位于南楼东侧,北楼均为120人大教室。

6、建筑等级 二 级;

7、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

8、建筑防火分类:多层建筑,耐火等级 二 级;

9、上部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10、室内标高±0.00米,室外标高-0.45米;

11、计量单位(除注明外):长度为毫米,角度为度,标高为米。

1.2.2恒、活荷载标准值

恒载 活载

1、上人屋面: 3.5kN/m2 5.7kN/m2

2、教室、走廊、卫生间: 3.6kN/m2 2.0kN/m2

3、楼梯: 7.0kN/m2 3.5 kN/m2

4、内墙荷载(含粉刷): 2.6 kN/m2

5、外墙荷载(含粉刷及墙面砖): 3.0 kN/m2

1.3 墙体:

1.3.1 墙体材料及厚度:

1、外墙、内墙均选用加气砼砌块,规格为600*200*250,位置详建施图。砌块应满足榕建[2005]综合42号文件有关规定。砌块构造做法参国标《蒸压加气砼砌块建筑构造》(03J104)。

2、门边墙垛尺寸除图上注明者外均为100。

3、外墙靠花池一侧加抹20厚1:2水泥砂,刷一道1.5水泥基聚合物厚防水涂料;(设花池时采用)。

4、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柱拉结作法详结施,与构造柱拉结详结施。

5、所有墙柱之阳角均做1:2水泥砂护角线高1800,详闽85J1101-3a/12。

6、本工程窗台板做法:当窗洞口宽度≥1000时,窗台处设置现浇或预制钢筋砼窗台板,断面为墙厚×100,配2Φ10纵筋,Φ6@200分布筋。细石C20混凝土浇捣,窗台板两端各伸入砌体不小于250,或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整浇,窗台板下每隔2000设一构造柱200×200,配4Φ12,Φ6@200箍筋;

7、砌块采用专用砂浆砌筑,砌筑砂浆要饱满,防止雨水灌漏渗透;

8、外走廊、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设置防护栏杆或栏板,净高为1.10m;方钢均采用热浸镀锌处理。

9.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高度内不留空;

10.加气砼砌块顶部采用加工小型加气砼砌块斜砌,水泥砂浆填实。

1.3.2 外墙面装修:

外墙装修的选材与色彩详立面图。

外墙装修的具体施工做法如下说明:

1、加强网设置:

A.R、C墙面或填充墙面抹灰打底前,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粘结牢靠;

 在混凝土梁、板、柱和蒸压砂加气砼砌块交接处均加钉200宽通长钢丝网,网材采用镀锌钢丝,网目规格不大于120X20mm,钢丝直径不小于1.0mm。抹灰打底厚度>35mm时,在找平层中应附加一道钢丝网。

 外墙面砖粘贴不采用密缝,缝宽>6mm。

2、外墙面砖面层:  加气砼界面剂

 8厚掺纤维专用抹面砂浆打底  12厚1:3水泥砂浆找平

 水泥浆贴面砖,本色水泥沟缝

3、外墙涂料面层:  加气砼界面剂

 8厚掺纤维专用抹面细砂浆  12厚1:3水泥砂浆找平 2~3厚外墙粗腻子批嵌修补  厚浆型涂料一底二面

4、外走廊和楼梯间内墙面均采用外墙涂料,做法如下:  加气砼界面剂

 8厚掺纤维专用抹面砂浆找平 刮腻子2~3遍

 涂料一底二面,外墙、砼梁、柱面刷界面处理剂结合层,1:3水泥砂浆分层找平(抹灰厚度≤20mm),面层做法同外墙面砖或涂料面层做法。

1.3.3 内墙面装修:

A.除卫生间外,内墙面均为涂料面层  加气砼界面剂  2~3厚内墙粗腻子找平

 600x240x120,刮内墙腻子2~3遍  涂料一底二面

B.卫生间内墙面1800高度以下为瓷砖面层  加气砼界面剂

 6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 水泥浆贴面砖,白色水泥沟缝

 C.卫生间内墙面1800高度以上为涂料面层  加气砼界面剂

 6厚掺纤维专用抹面砂浆找平 刮内墙腻子2~3遍  涂料一底二面

D.内墙面在以下部位应挂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做法参详国标03J104-/40, 玻纤网宽度不小于200mm,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砌块与砼构件交接处  暗埋管线开槽处  暗埋箱体或接线箱等处

1.4 楼地面

1.4.1 地面

教室,办公室,走廊,大厅地面做法: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 30 厚,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分两次抹面找平磨光; 150 厚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素土夯实。

b)卫生间,开水间地面(比走廊地面底 20mm)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2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涂两遍,四周沿墙上翻 150 高; 基层处理剂一遍 20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 C15 豆石混凝土找破 0.5%; 150 厚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素土夯实。

c)楼梯间地面 20 厚花岗岩地面; 30 厚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 150 厚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 素土夯实;

1.4.2 楼面

a)走廊,教室,办公室,大厅楼面做法: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 30 厚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 现浇混凝土楼板,随打随抹光;

b)卫生间,开水间楼面(比走廊地面底 20mm)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2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涂两遍,四周沿墙上翻 150 高; 基层处理剂一遍 20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分两次抹面找平磨光; 现浇混凝土楼板,随打随抹光;

c)楼梯间楼面: 20 厚花岗岩地面; 30 厚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分两次抹面找平磨光; 现浇混凝土楼板,随打随抹光。

1.5 屋面

屋面: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

1、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屋面:

 找平层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分格缝设置及做法详闽93J01-1/2及闽93J01-1/5。

 防水层采用一道1.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 保温隔热层做法:30厚挤塑泡沫聚苯板保温层,保温层上做40厚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Φ4@200双向钢筋网,分格缝设置及做法详闽93J01-4/6及有关说明,不上人屋面一次赶光,2、屋面排水孔、雨水口做法详闽93J01-1/16,1/19 ;

3、雨水管采用PVC 管,除注明外均为100MM,位置详建施图;

4、屋面泛水做法详闽93J01-4/16;

5、出屋面墙体及高低墙交接处,设置一道C20 素混凝土反梁高200;

6、卷材防水层屋面的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小于1%;

7、防水层上设置设备时,设备下部的防水层应做防水附加层,并在其上浇筑C20细石混凝土,厚度大于50mm;

8、屋面防水施工除满足以上各条外,尚应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屋面防水施工有关内容。

1.6 天棚: 1.天棚涂料面层

 界面剂

 刮内墙腻子2~3遍  内墙涂料一底二面

2.外走廊和楼梯间天棚均采用外墙涂料,做法如下:  界面剂

 刮外墙腻子2~3遍

外墙涂料一底二面 1.7 室外工程:

1、建筑周边设明沟,做法详建施图,明沟沟遇踏步、斜坡道时埋设Φ150水泥管相接;

2、花池做法详闽86J901-1/10;面贴瓷砖(内侧贴顶上一块)

3、室外台阶做法详闽86J901-2/7,二遍打凿;

1.8 门窗:

1、门窗型号、数量、洞口尺寸等详见门窗表;

2、用料:

外门、外窗:采用白色塑钢框料,无色透明玻璃;

内门、内窗:采用防盗铁门、塑钢门,无色塑钢框料,无色透明玻璃;

塑钢推拉门窗应采用气密性好、防雨性能好的门窗。

3、塑钢门窗选用系列,应由具有行业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门窗的构造、玻璃的厚度等应根据工程项目的使用要求、国家规范进行设计确定。

4、窗(除有详图外)均安装在墙中,平开门除注明外安装在开启方向的墙侧平,推拉门装墙中;

6、一至六层门窗以及七层外开门窗玻璃均采用安全玻璃。

7、底层全玻门加设防撞标志。

1.9 油漆:

1、木门、门套等木作油漆做法:采用浅灰色平光磁漆待装修时商定;

2、所有外露铁件均采用防锈漆打底,黑色调合漆二度; 3.凡预埋木砖均应满浸防腐油。

2.0 安全防护措施:

1、低窗台外窗加设安全防护栏,做法详建施图;

2、楼梯栏杆做法详闽99SJ403 6/22,防滑条详1/655;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为0.9m(踏步边缘起算),当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扶手高度为1.05m;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为1.1m。

3.临空栏杆安全措施:

 外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设置防护净高不低于1.10m;  上述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大于0.11m;  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留空;  栏杆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2.1 其它:

1、本工程空调机位置详平面图,在外墙上(圈梁底)预埋%%c60 PVC管.外伸50,接%%C32排水立管(排水详水施图)。

公共部分的灯具定货前经设计人员(建筑专业)确认,以满足建筑环境的美化要求;

2、本工程每层所有的管线井洞的周边预留钢筋,在管线安装施工结束后用厚≥40的C20混凝土封闭;

3、所有管道井、排气井等内壁均用砌筑砂浆随捣随抹平,管道井除注明外均用90厚非承重空心砖砌筑;凡有预留洞,预埋件及安装管线设备等,各专业施工队应密切配合,避免疏漏,造成返工,影响质量。请施工单位切实按照各项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4、所有涂料等重要装修材料均应事先做好样板,经设计和建设单位共同选定后方可定货施工;

5、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图纸有不妥之处,请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2.3、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本工程属于夏热冬暖地区(福州)。

2.3.1 设计依据:

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3、其他相关规范。

2.3.2总平面节能设计:

1、总平面中所有教室建筑均为朝南或南偏东,与主导风向一致,以利 于建筑通风。

2、总体布局中因地制宜布置绿化,改善教学区小气候,优化建筑环境,降低室外温度。

3、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未超过规定值(0.40)。

2.3.3 单体建筑节能设计:

外墙:

1、外墙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由于本工程外墙采用加气砼[传热系数K约等于1.0W/(m2· K)],能满足节能要求,外窗:

1、开窗面积已考虑节能要求。

2、外门窗采用塑钢门窗达到节,能要求。

3、外门窗安装中,其门窗框与洞口之间均采用发泡填充剂堵塞,以避免形成冷桥。

教学楼设计说明 篇2

[教材内容]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略读课文。[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 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 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 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 突破重点, 使学生学有所悟, 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 明确目标

1. 揭示课题, 学生读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 什么是“争吵”?

2. 师谈话:

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 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 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现在,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 学生读“阅读提示”, 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 读读课文, 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 他们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2) 把父亲的话画下来, 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 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题目, 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 明确学习目标, 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 感知大意

1. 师谈话:

明白了学习要求,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不要漏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 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 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 突破重点

1. 找出父亲说的话。

(1) 师谈话:接下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 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 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 学生默读课文。

(3) 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 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 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 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 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 学生读课文思考。

(3) 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 从哪里看出来, “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 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 读第5自然段, 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 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 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 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心情。

3. 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 别人打你, 你千万不要还手, 只要防御就是了。”

(1) 师谈话:我后悔, 因为我错了;我矛盾, 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 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 学生读句子。

(3) 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 “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 克莱谛走近我, 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

四、第六自然段, 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 而是悲哀?

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 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 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 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 “我”知道自己错了, 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 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 理解父亲说的:

“既然你错了, 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 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 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起, 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那么, 对待这件事, 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 学生读句子, 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 语调可以层层推进, 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 就像说话一样, 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 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 让孩子听得明白, 从中受到教育。

(4)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5. 回读, 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 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 听着你们的朗读, 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现在, 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 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 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 懂得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 要主动向别人认错, 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 别人打你, 不能还手, 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 你不应该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 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 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 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 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 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 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通过学习, 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 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 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 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 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 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 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 唤起自身的体验, 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 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 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总评]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 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 做到读前有目的, 读后有思考、有检查, 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过程。课上, 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大胆地“放”, 合理地“收”, 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从而学会读书, 学有所得。

教学楼设计说明 篇3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不可缺少的必修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它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即提供最基础的科学理论、技能,引导学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不断提高小语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材的知识结构越是合理,学生就越能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作为一名小语教法教师,我清楚,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决定了,任何一本《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一经出台就已经落伍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认识现有教材理论指导和收录的教学法滞后的特点,了解课改对未来小学教师的素质需求,综合研究学生认知、理解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本着适情删减、补充、更新的原则,重组、整合识字教学重点内容。即:变原来的“过程——内容方法——不同形式教学”为“先研讨内容和方法,再认识整理不同形式,最后统一应用于识字教学的一般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整合学生的识字教学能力,我把“识字教学过程”的训练定为2学时,按照“理论把握——教学设计——实践反思——延伸巩固提高”的整体思路与学生共同学习,以求有效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识字教学在课程中的地位,认识它对未来小学教师能力构成和综合素质形成的影响、作用,将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在掌握识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识字途径的基础上,了解小学不同阶段识字教学的任务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2. 掌握识字教学一般过程的有机构成,明确每个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3. 以随课文识字为例,尝试实践识字教学的一般过程,同时实践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评议反思,培养学生识字教学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4. 延伸学习,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和能力。

依据本节内容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确定教学重点为:识字教学过程的实践训练。

学生在理论设计与实践统一过程中,往往是想得好,做不来,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论设计与实践训练的统一。

三、优化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重视正确把握自己和师范生在学习中的角色定位:自己是引导者、研究者和参研者、实践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师范生(学习者),同时又是大学教师(研究者)、小学教师(实践者)、小学生(扮演者)的角色。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我本着增强理论指导性、实践性和角色锻炼性的原则,优化教学模式,合理施用教法,注重学法指导,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 任务驱动,理论把握,于课前做好学习者和研究者。(课前)

课堂教学向课前延伸,以任务驱动学生学、研的积极性。上课前一到两天,我提供给学生如下参考资料:识字教学录像《自选商场》、文章《浅说识字法》、教案《利用汉字特点学生字》和《用偏旁记字义》,教学实例录像《小蝌蚪找妈妈》,本校实习生教学主要实况记录《小蝌蚪找妈妈》,并鼓励学生自查资料,完成我设计的如下研究任务:1. 小学不同阶段识字教学的任务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例证)2. 识字教学过程各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3. 自行设计《小山羊》一课的识字教学简要的步骤和方法(恰当选用识字教学方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于课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合作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尝试的愿望和勇气,为上课做好准备。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直接行为目的是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自主地成为了学习的研究者。

2. 研讨设计,进一步完善方案,学会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45分)

承袭课前学生的任务学习,研讨学生的教学设计。分三步走。一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的归纳和理解,教师适当小结,以服务于识字教学方案的完善。(10分左右)二是在学生自行设计《小山羊》识字教学教案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说设计(要说明设计的依据和想法)。(20分左右)三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思想的交流,使学生正确认识设计中优势和劣势,并互相合作研讨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情指导学生加(下转60页)(上接95页)以修改。(15分左右)

教是教学的手段,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学中我让学生始终做学习的主体,积累理论,尝试设计并回顾自己的设计过程研讨。在此环节中,第一步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已经积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三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于实践中触及的问题,以求得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法。

3. 尝试实践,评议反思,提供多角色转换平台。(40分)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培养其创造性,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实践,让学生于实践中尝试做小学教师和教学评价者,同时扮演小学生,在不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 延伸学习,巩固学生对识字教学的整体认知,提高其识字教学实践的能力。(布置作业课下完成。5分钟)

教学设计说明 篇4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并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建立1分钟的量感,理解时、分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首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时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性,其次,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拨动钟面等活动,深刻地体会时和分的关系,再次,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容易理解的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并培养学生对1分钟的感知。最后,以生活情景“小明的一天”讲述钟面上几时几分读写的方法。

时间(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2.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3.初步建立1分钟的量感。4.理解1时=60分的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尝试、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2、初步建立1分钟的量感。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自备一个钟或一块表(机械)。【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来猜个谜语?你们能行吗?

生:能。

师: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钟。

师:对了,是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钟学习吧!

(媒体演示)几个漂亮的钟面。

讨论:钟表的相同之处。

二、探究新知:

(一)钟的认识:

1、师: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格小格,(二)拨一拨

1、师:我拨动一下时针和分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分针走一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分叫做1分钟。那分针走2小格呢?5小格呢? 师:我拨钟表你能说出是多少分吗? 师拨动钟表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分针走了几小格表示的时间就是几分钟。

2.师:我拨动一下时针和分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时针有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时针走一大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时叫做1小时。3.师:再观察钟表当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分针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结:1时=60分

(三)体验1分钟长短。

1.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如:读书、做口算题、写字、把脉等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交流:1分钟里你做了些什么?

3.小结: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干这么多事情,让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四)认识钟面时刻

媒体演示《小明的一天》画面

学生尝试读出钟面时刻,并学习表示时间的方法。

1、请你们根据钟面来说一说、写一写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并且通常习惯读作“几时零几分”。

三.智力闯关 第一关:看谁填的准

1.钟面上有()针,()针,()针; 2.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时;

3.分针走()小格的时间是1分。第二关: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我和妈妈坐车到姥姥家要1(); 2.课间休息10分钟(); 3.爸爸每天工作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第三关:火眼金睛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1时=60分

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五.课后作业

课本P21;连一连、画出分针

板书设计: 1时=60分

教学设计的说明 篇5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包括教师学期改进计划、章节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三个教学计划同等重要。

计划是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种意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主体实践活动,科学周密的计划是教学实践活动和盲目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关于学期教学改进计划的说明 1.教学质量目标

包括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是学期教师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层次及学校整体目标,协商制定。

2.教学改进思路和措施

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高低,取决于构成教学活动诸因素是否有效操作。其主要因素有:学生学习动机(解决学习动力问题);知识和能力达成度即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及目标检测;学生课上课后作业训练(解决学会的问题);教学的组织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和学的方法、教和学的工具(解决会学的问题);期中期末年末的质量检测(解决学期教学质量目标达成评价问题)。

上述8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是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整体,教师可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作为实践探索题目,并根据存在问题确定改进措施。

3.教学进度

包括章节或单元占用课时,章节、期中、期末复习检测占用课时,由学校宏观把握,教师微观调控。教学进度应是由慢到快的学习进程的反应,是加速度。

4.期末学校评语

由学校教学处、学科组根据质量监测情况,通过班级比较,结合学期质量目标,明确表述质量目标达成度及存在主要问题,指出改进方向。

三、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1.章节教学目标

章节教学目标相对来说是中程性目标,要求根据课标、考纲、教材的分析理解,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概括表述:(1)知识目标:了解哪些知识,理解哪些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哪些阅读观察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哪些生活情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哪些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的教育;通过哪些反馈评价方式使优、良、困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感并明确章节或单元学习存在的问题(预测性、可调控)。

2.学情分析

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分析,原有知识储备分析,学习资源准备分析。3.教材分析

包括章节或单元知识的整体结构分析、本章节或单元知识在学段知识逻辑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分析。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要依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课标考纲确定重点难点。5.章节或单元目标检测试题

要求教师依据课改及中高考改革趋向,在掌握题型变化及信度难度基础上,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改编或自编检测试题。

四、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1.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具体目标,基本要求是:

(1)以知识能力达成的具体要求为载体,三维教学目标融通表述。其基本格式是,通过什么组织或学习方式及方法使学生在了解理解和运用层面达到什么程度。

(2)了解理解层面:眼看耳听是输入,口说手做是输出,要用口说手做诸类方式来检测。如,可选用“说出、背诵、回忆、复述、下定义、举例说明、解释、阐明、概述、判断、概括、标明、归纳、比较、分类、收集、整理、推断、默写、区别、预测、猜测、选择”等词语表述。

(3)应用层面:①模仿水平,是指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修改等,可选用“模仿、尝试、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词语表述。②独立操作水平,是指学生独立接触学习对象,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可选用“表现、解决、安装、设计、绘制、运用、使用、制定、拟定、试验”等词语表述。③迁移水平,是指 2 学生将已有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可选用“调节、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转换”等词语表述。三种运用水平的关键是使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教师依据教材、课标确定重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难点。3.教学过程(1)环节设置

教学过程首先表现为教学环节设置,一是依据不同的学习理论把一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如传统的五环教学,环节一是复习所学新知识必需的旧知识,研究性学习,环节一是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先后逻辑顺序,把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划分为几个具体内容,如了解背景、感知课文、解决词句、概括情节、分析归纳人物性格、总结特点。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认知规律,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

(2)问题或任务

要求在环节设定之后,把每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高度概括出来,作为特定环节的题目。

(3)时间

每个环节占有的时间,要有预测,要根据重难点分配时间。(4)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采用教学组织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学习工具进行具体操作。

每个环节的问题解决或任务完成,需要教师发挥相应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方式,选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选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进行活动。

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包括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学习工具进行活动。如教师采用讲授式的组织方式和归纳方法进行活动,学生自然就要用听、记的学习方式和归纳方法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对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听、记,就要有明确具体的设计和要求。

4.板书设计

要求板书设计简洁地体现思维训练过程,体现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整体把握。

5.作用训练

课上、课后作业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标明选用的成题数量和训练目的;要求并提倡教师自己组编作业训练题,并写在备课设计的相应栏目中,至少占三分之一;要求教师在作业训练过程中设计一定数量的由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完成的作业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单元中可有一道题)。

6.教学反思

教师感觉最成功或失败的地方,要简洁总结出来,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期结束,教师要根据平时的反思,写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性文章。

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备受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但均在探索之中,希望加强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作为基本要求,其目的是明确教学工作的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研究工作回归到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的研究上来,而不是用来禁锢教师的创造性。

延庆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教学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 篇6

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觉得有几点做法比较成功。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

教学楼设计说明 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掌握2、3、5 的倍数的特征, 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2. 通过画和说思维导图, 经历有关概念整理的过程, 建构知识网络, 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复习整理的能力。

3. 通过参与游戏和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乐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的知识, 并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揭示课题

1.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导入 ( 未等学生入座) 。

师: 请同学们先不要坐下, 我们来玩个游戏, 好吗? 请按老师的要求坐下!

师: 如果你的学号是2 的倍数, 请坐下! 追问: 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 依次让学号是3 和5 的倍数的学生坐下, 追问3、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师: 没坐的同学学号分别是几? 如果让剩下的同学同时坐下, 可以怎么说?

( 1 的倍数请坐下! )

师: 为什么呢? ( 任何自然数都是1 的倍数)

【设计意图】课始, 借助每个学生的学号, 在轻松的游戏中复习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愉快地进入了因数和倍数复习的情境之中。

2. 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 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复习因数和倍数。 (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回顾概念, 梳理知识

过渡: 课前让大家准备的思维导图, 都画好了吗?

下面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知识, 请拿出思维导图。

( 一) 展示思维导图, 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1. 同桌指图互说, 老师巡视, 选优秀作品贴黑板上。

2. 点名学生上台讲说, 同时投影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 既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科学构建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因数和倍数单元, 内容杂, 概念多, 而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尚处于摸索阶段, 因此, 知识网络的构建分两个阶段很有必要, 课前学生画思维导图是初步构建, 第二次则是科学梳理和巩固提升, 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 通过游戏, 回顾概念

游戏:“快乐大转盘”

课件出示大转盘。 ( 转盘中间数字是5, 周围有以下概念: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

②演示并说明游戏要求: 转盘停止后, 用中间的5 和箭头指到的概念造句, 造句时可以加上另外一个数。 ( 如“5和3 的最小公倍数是15。”)

③转动转盘, 游戏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转盘游戏, 既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概念的理解程度, 又可以快速回顾重要知识点, 保证了复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三、抢答比赛, 强化知识

1.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先举手, 后回答; 回答时响亮说出答案; 答对记√, 答错记 × , √多获胜。

2.开始比赛, 老师记录。

(1) 明辨是非。

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③质数 × 质数= 合数 () ; ④91 是倍数, 13 是因数 () 。

⑤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 和3 的倍数, 这个数最小是120。 ()

( 2) 精挑细选。

①把12 分解质因数是 () 。

A.1×2×2×3=12 B.2×2×3=12

C.12=2×2×3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除以它的最大因数, 结果等于 ()

A. 最小倍数B. 最大因数B C. 本身D. 1

3. 统计成绩, 宣布结果。

师: 男 ( 女) 生就是今天的冠军, 祝贺男 ( 女) 生! 女 ( 男) 生就是今天的亚军, 今天的亚军就是明天的冠军, 掌声送给女 ( 男) 生!

【设计意图】“以赛代练”往往事半功倍。简单重复的练习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而一旦引入比赛, 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际应用, 提升能力

1. 出示端午节题目。

端午节, 爱心小队的同学们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他们带了24 个苹果和16 个芒果。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 每份礼物中苹果和芒果各有几个?

巡视指导, 学生口答, 课件校对。

【设计意图】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其实就是复习“最大公因数”的相关知识, 再用学会的数学知识去成功解答, 学以致用, 水到渠成。解答的同时还受到良好的爱心教育。

五、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内容:“破译密码”

师: 老师非常想和同学们做朋友, 想把电话号码留给你们, 我把号码设置成了密码, 你们能破译吗? 以下是老师的电话号码: ABCDEFGHIJK, 提示如下:

A: 只有一个因数。

B:既是3的因数, 又是3的倍数。

C:它的因数有1、2、3、6。

D: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E:2和3的最大公因数。

F:它的最小的倍数是5。

G:1和3的最小公倍数。

H: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I:既是奇数, 又是合数。

J:5的最小因数。

K:5的最小倍数。

师: 同学们知道了老师的号码, 以后可要经常联系啊, 咱们可以聊聊因数, 谈谈倍数,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或者QQ号、微信号设置成密码形式, 和同学们互猜, 既有趣好玩, 又巩固知识。

教学楼设计说明 篇8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6~77页“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2和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的倍数特征与2和5的倍数特征有所不同,2和5的倍数特征主要观察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特征是观察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教材安排了在百数表中圈数和拨数珠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3的倍数特征,但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仍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笔者尝试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数的组成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就学过了,它可以有效快捷地找到通往3的倍数特征的康庄大道,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为新知服务。

教学目标:

1.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等活动,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新知

谈话:前面我们学过2和5的倍数的特征,老师想考考你们, 236是2的倍数吗?是5的倍数吗?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判断236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需看个位上的6?

引导概括:236是由2个百、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即(2×100+3×10+6),因为(2×100+3×10)是2和5的倍数,所以判断236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上的6就行了。

(师小结揭示新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以往学生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之前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常起强烈的负面作用,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观察个位上的数。从表面上看2、3、5的倍数特征是不同的,其实本质上都源于数的组成的知识,即将一个大数分成一个较大数和一个较小数,保证较大数是2、3、5的倍数,如果较小数是2、3、5的倍数则原来大数就是2、3、5的倍数,反之亦然。课始安排复习2和5的倍数特征的形成内因,可以有效地孕育出3的倍数的特征,使3的倍数特征的产生有了生长点。】

二、猜想验证,探索新知

1.初步猜想。

(1)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根据2和5的倍数特征,学生很容易想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0、3、6、9。

(2)用236进行验证,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交流明确: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仅看个位上的数,即使一个数的个位是0、3、6或9,这个数也不一定是3的倍数。

2.再次猜想。

(1)提问:为什么判断2和5的倍数只需看个位上的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启发:能用这个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吗?(学生表示赞同)

谈话: 236=2×100+3×10+6,既然个位上的6是3的倍数,为什么236不是3的倍数呢?

观察交流:因为(2×100+3×10)不是3的倍数。

引导猜想:可能有一个新的组成可以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先请学生独自探索再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探索过程:根据236=2×100+3×10+6,得到236=2×(99+1)+3×(9+1)+6=(2×99+3×9)+(2+3+6)。因为(2×99+3×9)是3的倍数,所以要判断236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2+3+6)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

提问:2、3、6是236的什么?

谈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猜想:要判断3的倍数可能只需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除以3。

【设计说明:波利亚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相互碰撞会产生智慧的火花。猜想、探索得到3的倍数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笔者尝试从源头出发,用数的组成知识作为通往新知大门的敲门砖。有之前复习236的组成作为铺垫,后面猜想、探索得出新的组成“236=(2×99+3×9)+(2+3+6)”就不是无源之水。】

3.举例验证。

引导:要想知道猜想对不对,可以怎么办?(先请学生小组内相互举例验证)

学生交流:如用3172进行验证,3172=3×(999+1)+1×(99+1)+7×(9+1)+2=(3×999+1×99+7×9)+(3+1+7+2)。 (3×999+1×99+7×9)是3的倍数,由于(3+1+7+2)不是3的倍数,所以3172就不是3的倍数,和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4.提炼特征。

提问:你觉得3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提炼总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完善新知。

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 的倍数,结果又会怎样呢?

猜想:可能不是3 的倍数。

师生举例交流,共同小结: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不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设计说明:这是苏教版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也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它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逻辑命题有四种,即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原命题正确则逆否命题正确,但不能保证否命题、逆命题正确。此环节举例说明原命题的否命题正确,则四种命题全部正确,从逻辑上保证3的倍数特征的正确性。】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基本练习: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29 45 51 67 84 96

提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依据是什么?

(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巩固练习: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 57÷3 342÷3 567÷3 8022÷3

读题辨析:有没有余数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如果被除数是3的倍数,算式就没有余数;如果被除数不是3的倍数,算式就有余数。

3.提高练习: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①7□ ② 20□ ③ □12 ④ 3□5

提问:为了使答案不遗漏,□里的数从几开始想起?第③小题□里的数从几开始想起,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提问:观察每题所填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每题□里的数字都相差3。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形式活泼,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在做每道题前的提醒,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在做数学题时自然会提高注意力,从而减少错误的出现。】

四、回顾新知,拓展延伸

1.回顾新知: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探索9的倍数的特征吗?

……

总说明:

教师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汲取数学的养分,从而培养他们的智慧,赋予他们前行的力量。这节课有两个特点: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产生的精彩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领悟知识的精髓本质;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责编 杜 华)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说明 篇9

大家好,下面我对《感受声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本节课《感受声音》是鲁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下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同时本课也属于美术与音乐整合课。本课在设计教学时,目的是让学生去感受声音带来的美感和震撼,利用感受的声音进行美术创作。课堂是教师生命力的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艺术,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审美体验和身心交感的活动场所。本堂课的设计是通过一条主线、四个环节来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整个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带来的震撼与利用感受的声音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绘画创作。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欣赏两首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体会不同的感受。课的第二环节是认识阶段,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感受,同时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声音的联想。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升华阶段,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并用不同的画面进行的表往。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拓展总结阶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对美的延伸,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其他各种资源,将内心对声音的感受及感动的表达方式给以更完美的发挥。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在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仅停留于基础的造型训练中。而这节课结合音乐,通过直观感受声音启发学生有意识的对这些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展开想像,表现最真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从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吸取灵感,用心感受声音带来的美感和震撼。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在欣赏声音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

2、能力目标: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利用感受到的音乐进行创作。用点、线、面和色彩将音乐给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陶冶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热艺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带来的不同的感受。2.掌握运用点、线、面和色彩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3.通过对声音的感受进行美术绘画的创作,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声音的感受。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学生:油画棒、绘画纸。板书设计: 感受声音、点、线、面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

师生进行问好。提高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激情导入

通过聆听两首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学生体会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导入到本节课对感受声音的学习。第三部分:新课教学 1.师生、生生互动

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听到两首音乐后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那首让你感受到欢快愉悦,那首让你感受到杂乱刺耳。2.教师展示,师生互动

聆听世界名曲《卡农》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并展示教师听取音乐《卡农》后,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并通过提问让学生体会教师创作时所使用的线条和色彩。3.线条色彩,表现感受

通过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对声音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体会钢琴曲、电子音、挂风声、下雨声后,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出不同的感受。通过学生对色彩给你什么样感受的讨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四部分:相互关联,知识延伸 1.声音画面,互换关联

通过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点线面和彩色来表现。让学生联想到当看到一幅图片时,产生对声音的联想。感受画面所联想的声音。通过对大自然和城市夜景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看到图片后所能够联想到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在声音与画面的互换关联中,体会声音的感受。并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作品欣赏,分析提升

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对课本中学生作品的欣赏,感受作者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表现出来的绘画。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所采用的各种点线面和色彩,来表现所感受到不同的声音。第五部分:设计创作,有效点评

通过课本学生作品的欣赏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绘画创作的兴趣。师生共同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要求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来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声音。在对学生作品点评中,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采取鼓励性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第六部分:拓展总结,激励学生

上一篇: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下一篇:信息技术操作考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