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技能(精选8篇)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内容设计
板书内容构成直接影响板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板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对每堂课的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设计技巧和学生的适应程度而定,难以作统一的规定。因为即使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板书内容来。
内容构成
板书一般可分为系统性板书和辅助性板书两种类型。系统性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如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辅助性板书是根据教学需要,将一些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或重要的时间、地点及其他需强调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一侧。系统性板书一般写在黑板重要位置上,相对保持时间长些,辅助性板书往往边写边擦。系统性板书内容的构成形式,有内容式板书、强调式板书、设问式板书、序列式板书四种。
1、内容式板书 内容式板书是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板书。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是板书内容构成的基本形式。
2、强调式板书 强调式板书是以发挥某种强调作用的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可根据需要,灵活机动地突出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种思想,增强针对性,以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主要板书手段。
3、设问式板书 设问式板书是用问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板书。这种板书,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在课题的难点或重点下边引而不发地划上一个或几个问号,并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导学生预习时注意阅读和思考。
4、序列式板书 序列式板书是按文章情节发展的序列构设板书内容的板书。这种板书,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故事的轮廓,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
设计方法
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内容再现法 内容再现法是浓缩、再现原文内容的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逻辑追踪法 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推论法 是层层推理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论证过程。
4、思路展开法 是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假设进一步扩展课文思路的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
注意问题
1、深挖教材,把握重点 板书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师的板书设计,应在十分准确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要力求向更深层次奋力挖掘,使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设计应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应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能引导学生思路发展的内容,如必要的标题、问题的衔接和核心点。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内容。
能引学生产生联想、便于记忆的内容,如对课业结构的提炼等。
总之,备课时应十分注意把握重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难点,突出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板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2、掌握情况,有的放矢 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板书,必须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然,设计出的板书就不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勉强使用也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3、讲写结合,相得益彰 板书内容设计必须与讲解紧密结合。课堂的板书只是条条框框,它与教师的讲解是纲与目的关系。因此板书的内容不可能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应与讲述内容统盘考虑,对写哪些内容,什么时机写,写在什么位置都应作周密合理地安排,使板书与讲解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4、主辅相随,紧密结合 系统性板书与辅助性板书应紧密结合。系统性板书是板书的主体,辅助性板书为系统性板书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语言准确,启发性强 教师板书的语言要确切、精当、言简意明、一目了然,给人以凝炼之感,能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6、内容完整,条理系统 有些板书虽是在授课过程中不规则地间隔出现的,但最后要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板书造型
造型,是对一堂课的板书内容进行的布局安排。造型好的板书,不仅可以使板书美观、和谐,产生一种整体感,而且还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板术的思想内容。常见的板书造型,有对称型、偏正型、自由型三种。
对称型
对称型是指上下或左右内容文字对称、不偏正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方法常用于以对比或类比的课文,它的特点在于能够通过两方面内容的比较,使人或物各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突现出来,从而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单轴对称 以一条有形或无形的横线或竖线为对称轴,使板书的内容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
2、双轴对称 以横竖两条成垂直的线条为对称轴,使板书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的内容都相互对称。
3、综合对称 综合对称造型是将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符号排列得处处对称。一般用于板书内容较多的课文。这种对称形式是将板书中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示意符号排列得疏密合理而对称,能给人一种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处处对称的美感。
4、字数对称 字数相等的板书造型。
5、字距对称 用调整字距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
6、外框对称 用加外框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偏正型
偏正型是指非对称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安排依课文内容自然成型,显得生动活泼,有自然天成之美,能给人以明显的印象,并便于设计和记录。常见的有张翼型、雁行型、阶梯型、折线型四种。
1、张翼型 犹如飞鸟张开一对翅膀一样形状的板书造型。它的特点在于能条理清楚地综合概括课文内容,或文章结构、或课文重点。
2、雁行型 犹如鸿雁飞翔时排着的行列一样板书造型。
3、阶梯型 为了表现课文一层深过一层的内容,把词句单独提出来,排列得像阶梯一样的板书造型。
4、折线型 即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顺次首尾相连的若干直线段所组成的线,来体现板书内容的一种造型样式。
自由型
自由型系指板书造型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活泼。常见的有辐射型和波浪型两种。这里不再过多的叙述。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进行揣摩、学习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板书好手。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之知识讲解训练(案例分析)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 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植物识别技能教学的总体设计可以包括以下4个分设计:植物识别技能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条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原则、考核方法设计等。教学内容设计是整个植物识别技能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条件设计是整个设计的保证;教学过程设计是实施;考核方法设计是整个设计的检验。
1 教学内容设计
植物识别技能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掌握某种植物的名称, 应当包括以下6个方面:植物分类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各大门、亚门、纲、亚纲和常见科的特征;常见植物种、品种所属科、属名称;常见植物种、品种的主要特征;常见植物种的生长习性、分布和应用规律;植物识别的数量 (包括常见植物、非常见植物) 。以上6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
植物识别技能教学既可以是由一门课程来承担, 如《园艺植物识别与应用》, 也可以是由多门课程来分别承担, 如《植物及植物生理》、《园林树木》、《花卉学》。因专业不同, 涉及植物的种类或侧重点应当有所区别, 如农学、植保专业应侧重于大田植物、杂草和最常见园艺植物的识别;而园艺类专业则涉及到常用的园林树木、花卉、果树、蔬菜和杂草的识别;园林专业应侧重于园林树木、花卉的识别。如果是多门课程来承担, 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设制相关的课程, 或在相关的课程中安排相应的植物识别内容。
关于植物识别种类的数量, 在教学中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这种规定应当根据教学所在地域、学生将来可能工作的地区和具体专业方向而确定。不同地区植物种类数量相差比较大, 常见植物所涉及的种和数量差异也比较大。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些调查, 把大部分学生可能工作地区的常见植物种类包括在其中。不同专业涉及的植物种类差异也比较大, 园艺类专业涉及的植物种类最多。以长江下游地区的江、浙、沪地区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园艺类专业应当识别的植物种类不能少于500种 (包括常见植物品种) , 最好达到1000种。其中约有250种是最常见的, 生产上应用得很普遍, 代表性很强的植物种类, 应当是教学的重点。各专业制定具体教学计划时要兼顾素质教育和专业方向;考核时要明确规定重点掌握的植物和非重点掌握的植物以及掌握要求;对重点掌握植物的教、学要求要高些, 对非重点掌握的植物不能忽视。确定了植物识别技能教学设计的内容之后, 需要对其教学条件进行设计。
2 教学条件设计
2.1 拥有一个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园
种类丰富的植物园能让学生很方便地观察到特征典型、真实感强的植物, 是最有教学价值的植物识别教学条件。比较理想的植物教学园应具备以下2点: (1) 植物种类数量达到1000个以上 (包括常见品种) , 涉及植物种类具有常见性、代表性。 (2) 按照门纲科属关系排列并挂牌。这样理想的条件很少有学校具备, 但学校及周边的地域常常具有比较丰富的植物资源, 如公园、校园、绿地、居民新村、主干道路等, 是教学的好场所, 可以列出植物种植相对稳定的地点, 供学生实地观察。校园植物园是最好的教学条件, 校园绿化配置植物时要尽可能考虑园艺类专业的教学需要, 做到种类多、排列有规律、应用规范, 以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 可以营造学校教学特色和人文特色。因四季变化、植物生长规律的差异, 植物典型特征出现的时间很分散, 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校园植物园无疑是最理想的。
2.2 一个比较大的植物标本室
植物标本的形式有多种:干制标本、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和植物图片标本。其中, 干制标本、蜡叶标本的制作成本高、保存困难 (易变色) , 浸制标本易腐烂、变色、污染环境, 但它们的实物感比较强;植物图片直观、易认、好布置、没有污染、成本低, 而实物感不够强、收集难、拍摄要求高。可以根据具体植物选择适当地标本形式, 充分表达植物的典型特征。标本室植物最好以自然分类顺序排列, 附上简明的文字说明, 再配备几套大型的工具书, 可方便地开展植物分类、检索、鉴别活动。学校植物标本室应当以生产上应用的植物为主, 突出地区和专业特色。植物标本室可以随时呈现种类多、特征典型的植物, 是其它形式无法相比的, 所以是植物识别教学效率比较高的教学条件。
2.3 一本植物种类比较多的图册
去公园、绿地费时多, 去标本室受开放时间限制, 不可能经常去、随便去。如果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本介绍植物种类比较多、图文结合、携带方便的图册, 学生学习起来就很方便了。看到不认识的植物时查阅图册, 进行简单的鉴别, 而且还随时可以复习。图册的制作要求要高些, 图片要清晰, 植物主要特征体现很充分, 文字简明扼要、编排科学、速查方便。图册中植物种类有限、呈现单调、实物感不够好图册少, 学生难以拥有。可以把重点掌握的植物编成图文结合的教材, 以便强化重点植物的教学。一本好的图册是提高植物识别教学效率最高的工具。
教学植物园的优势是实物感强, 弱势是植物分布范围大, 典型特征的出现不集中 (如开花期分散) , 好植物园很少, 影响教学效率;植物标本室种类多, 教学效率高, 难建设;植物图册好的少、实物感不够, 难以拥有, 但教学效率高、学习方便。3个条件各有优势, 也各有弱势, 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这3个条件的过程, 才能建设比较理想的教学条件。
3 教学过程设计原则
3.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学相结合
植物识别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但少不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如植物分类基本知识、植物应用知识, 各门、纲、亚纲、科、属、种的特征等。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是很重要的, 而学习前人的经验, 总结自己学习的体会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识别效率。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学习理论, 通过理论教学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率。
3.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教学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 必须严格执行, 这是教学的主要环节, 但植物识别仅靠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要引导学生用较多的课外时间, 不断提高植物识别能力。可以通过实验室开放、班级课外活动、相关的技能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别能力。精心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与考核相结合
考核既是检验老师教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考核要求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要明确要求掌握的植物种类、数量、具体内容和考核方式等, 让学生好准备。要有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科学的考核方法, 使考核既能较好地反映教学目标, 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标本教学与现场教学、图片教学相结合
现场教学最直观, 是培养学生感性认识的最好方式。但是现场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为在较短的教学周期内, 很难在一个小范围区域内找到种类很多、典型特征丰富的植物, 而标本教学、图片教学可以比较好地做到。然而, 标本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现场教学, 3种形式相结合才是比较科学的。
3.5 常见植物与非常见植物的识别相结合
学生对大多数常见植物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易开展教学。再扩展到同属、同科或特征相似的, 应用有关的、有联系的其它植物就比较好教学了。因此, 加强常见植物相关知识的教学很重要, 特别是代表性比较强的植物,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非常见植物。
3.6 科属种特征相结合
通常只讲解科、种的特征, 很少讲解属的特征。有些科内包括的植物种类是比较多的, 同一科内不同属植物之间的形态特征有的很相似, 而有的相差很远, 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混乱。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按照科、属、种的逻辑关系将常见科、常见属和所属常见, 较常见种植物的特征用简明的文字归纳起来, 给学生查阅, 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植物, 而是亲缘关系有远有近的一群群植物, 提到一个会联想到一群、多群密切相关的许多植物。抓住植物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尤其有利于植物种类比较多的大科植物识别教学。
3.7 识别与应用相结合
识别植物的主要目的不是识别本身, 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服务。在进行植物识别教学时, 简单地介绍一些植物的应用方式可以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 香樟、大叶女贞、二球悬铃木等是常见的行道树;雪松、银杏等是很好看的独赏树;葡萄、梨树、枇杷等是本地区常见的果树;百合、郁金香、现代月季等是很重要的插花材料;大白菜、花菜、萝卜、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大宗蔬菜等等,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动力, 提高学习效率。
3.8 项目化与非项目化教学方式相结合
本课程完全项目化教学很困难、也没必要, 实践性教学部分可以开展项目化教学。比如以具体的植物园、公园、绿地等植物分布, 应用比较集中的场所为教学情境, 在课堂常规 (非项目化教学) 教学基础上开展项目化教学, 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3.9 识别与植物文化相结合
在进行植物识别教学时, 可以简单介绍与植物有关的文化。比如, 广玉兰的花语是“自然之爱”;水杉也是孑遗植物、“活化石”, 60年前才被发现;古树名木的价值。空心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是外来入侵物种, 危害很大,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考核方法设计
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有效检验的手段, 对引导教师教、学生学的促进作用很大。常用的考核方式常见有3种:一种叫口试考核法, 是将植物全株或局部布置出来, 对学生逐个进行识别考核, 要求学生说出植物的科、种名称。第2种叫笔试考核法, 是给出植物名称, 要求写出其科、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也可以出分析题、问答题。第3种叫综合考核法, 设计项目化教学, 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这3种考核方法各有优势, 口试法直接接触植物, 出题与答题直接, 随意性强, 成绩真实感强, 而每次考核准备、考核过程的工作量比较大;笔试法考核易出题, 识别能力难体现;综合考核法组织难度大, 考核全面, 兼顾素质考核, 考核结果很合理。这3种方法应当结合使用, 口试考核法主要用于考核一般了解的植物种类;笔试考核法主要用于考核常见的、代表性强的、比较重要的植物种类, 以及分析题;综合考核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重点考核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能力。出题方法有随机选择、统一要求、随机选择与统一要求相结合3种, 可以视具体情况确定。为了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效率, 可以开发多媒体考核系统软件, 从出题、阅卷、成绩统计等方面做到科学、准确、快速。
[关键词]综合技能教学 磨课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35
一、课例背景
近期,笔者执教了一节市级示范课,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2 Robots 中The robot exhibition 综合技能板块。本文将对此次授课的磨课过程的四个教学片段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探讨如何优化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案例对比
1.导入环节
〔教学片段1〕师生对话,导入本节课话题。教师以Free talk活动进行热身,复习有关机器人的词组。
〔教学片段2〕互动猜测,导入本节课话题。课前播放机器人大跳动感舞蹈Nobody暖场,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机器人展览”的兴趣。进而课上过渡到自由谈论机器人的功能。以一系列机器人图片缓慢出现、消失,帮助学生回忆思考,并以一分钟限时抢答的形式导出“机器人的功能”。
〔对比与分析〕在教学片段1中,笔者试图通过师生对话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对机器人功能的相关语言储备,但单一的对话形式很难激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学片段2中,课前的机器人劲歌热舞充分感染着每个人,学生们兴趣高涨。
2.文本处理
〔教学片段3〕
(1)Read the poster and judge.(Part A1)
在复习机器人相关功能后,邀请学生一起参加机器人展览。鼓励学生快速浏览一张机器人展览海报后判断正误。在核对答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意见。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教授和巩固生词copy。
(2)Read and try to finish Part A2.
学生自主朗读海报,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A2部分。对于不能填出的空格,学生听听力材料完成。以师生问答的方式核对答案。
(3)Help Daniel finish the email to Simon.(Part A3)
学生理解文本后,帮助Daniel完成一封电子邮件。鼓励学生同桌互对答案。最后,学生站立自由朗读文本,发现疑难问题,及时提问解决。
(4)Listen and answer a question.(Part B)What can the robot do?
Daniel 和 Simon 正在谈论机器人展览。这个日本产的机器人能做什么事?大家一起听录音发现答案。
〔教学片段4〕
(1)Read and try to remember as much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机器人的诸多功能激发了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喜爱。教师随即邀请学生一起参加机器人展览,了解和认识更多机器人。然后限时一分钟速记一张有关机器人展的海报,鼓励学生快速浏览判断正误。而后,在核对答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意见。在创设图片情境的方式中教授和巩固生词copy。
(2)Read and try to finish Part A2.
情境1:Daniel也对机器人展览感兴趣。学生自主朗读海报,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帮助他完成A2部分。以师生问答的方式核对答案。注意对学生听力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即:听前预测,听中速记,听后检查核对。对于难以听清的空格,设置小喇叭单独听,反复听。
(3)Help Daniel finish the email to Simon.(Part A3)
情境2:Simon也对机器人感兴趣。帮助Daniel完成一封写给Simon的邀请邮件。鼓励学生同桌互对答案。对有问题的空格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出示答案共同核对。最后,学生站立自由朗读文本,发现疑难问题,及时提问解决。
(4) Listen and answer a question.(Part B)
情境3:Daniel 和 Simon 参观完机器人展览回来后谈论一个日本产的机器人。大家一起听录音发现答案。 核对答案之后,教师让学生跟读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然后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行反馈。
〔对比与分析〕在教学片段3中,首先,教师过多关注教学任务的处理和完成,通过多个琐碎的、脱离文本语境的情境操练文本,干扰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其次,教师缺乏对学生听力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听起来稍显困难,并且输出不能及时反馈,匆忙完成教学环节。
在教学片段4中,对文本的处理较为扎实,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将零碎的知识串连起来,从而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限时速记和完成各项任务的进度条、听力方法技巧指导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答题的效率。
三、教后反思
教师应深入分析和把握文本特征,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将文本学习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磨课,教师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真正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竞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了强化我校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素质,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快速提升,适应现代化教育模式、教育改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竞赛活动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成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领导组,负责竞赛活动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处理活动中的相关事宜,领导组人员如下: 组 长: 白显解(中心完小校长)
副组长:王国锋(教学副校长)李健良(中心完小教研员)成员:杨杏菊(教科主任)
卢文光(教务主任)
张进敏(数学组组长)
吴思静(语文组组长)
各组参赛教师
活动主题: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三、实施原则
1.针对课改,提高课堂效率,响应高效课堂。2.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坚持针对性。
3.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发挥学生自主性。
4.分类指导,弥补不足,促进发展
四、活动方式
1、参赛分为语数组进行, 音乐归语文组、体育归数学组进行比赛。
2、参赛人员为自愿报名方式
3、参赛方式:抽签方式进行
4、参赛内容:小学1---6年级教材任意选择
5、奖项设置:此次竞赛本着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主,每个小组特设一等奖(300元)1名,二等奖(200元)二名,其余为三等奖(100元)。
6、竞赛内容由课堂教学(40)分钟组成。各教师自由选择时长为40分钟的教学内容,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每个组由7名评委组成,评委在选手讲完后现场打分,分值合计60分。各选手的得分计算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5位评委的平均分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
7、竞赛时间为语文组2016年4月20日、数学组2016年4月21日
8、比赛地点:曲水镇中心完小实验室
五、具体分工
1、参赛教师名单
语文组:杨梅
李冬华
白琴
彭晓丽
李云仙
苏榆原 吴思静 数学组:李健良
张进敏
朱永海
那莹
2、评委
语文组:杨杏菊、李冬梅、张巧良、彭秀红、明德小学三名评委(共7名)
数学组:卢文光(曲水中心完小教务主任)、何姣用(中心完小副校长)、王国锋(中心完小教学副校长)、李春林(中心完小政教主任)明德小学三名评委(共7名)
3、各评委需在8:00前进教室,不能迟到,无故不能缺席、如有特殊事情需经校务处批准(语文组评委需在7:20之前到教室)。
4、参赛教师需准备8份教案,其中7份交由评委,1份交教科处存档。
5、参赛教师需提前10分钟到场进行PPT等调试工作。
6、语数组老师需做好调课及听评课记录工作,各组材料由组长收齐后交教科处。
7、竞赛筹备组负责后勤保障、计分等工作。具体为: 后勤保障:张巧良、方爱春(参赛教师及评委组伙食安排)奖状打印:李健良
8、本次竞赛活动实行考勤制度,每位参赛、听课教师需签到,每节课一次。
9、本活动解释权归教科处,有疑问、意见及其他未尽事宜由学校解释安排。
经费预算:语文组:300+600+300=1200
数学组:300+200+200=700
合计:1200+700=1900元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不断强化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素质培训与训练,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快速提升,是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为促进全乡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我乡教师的整体教学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乡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乡的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用有效机制,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锐意进取,锤炼内功,促进全乡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员,立足岗位,注重实践,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通过以训导练,以练促学,以赛代评,学用结合,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按照基础教育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师德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为重点,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总体目标,坚持教、研、训、学、用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4.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促进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竞赛活动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成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领导组,负责竞赛活动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处理活动中的相关事宜,领导组人员如下:
组 长:王宝民 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李晓林 中心校教导主任
成 员:王廷春 王振成 丁飞 李振华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教导处,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 任:李晓林
成 员:王一健 石兴田 杨志强 郝日忠
三、实施原则
1.服务教师,注重实效性。
坚持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因地制宜,按需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采取适当的培训模式,努力促进片区之间、校际之间教师继续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注重实效性为原则,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教师满意的教育。
2.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坚持针对性。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紧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分学科研修,同伴互助,开展讲、学、练、评、改、考等研训活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发挥自主性。
建立以校本研训为主、本地集中培训和远程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采取专业引领、问题指导、岗位研修的方法,突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的过程;有效整合教育教学培训、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等优质资源,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合力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4.分类指导,强化管理,促进发展。
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分类分层开展教育培训和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强化继续教育管理,促进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构建教师自觉学习和教学技能、业务素质提高的有效机制,激活教师的教学教研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使全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整体业务素质上一个新台阶。
五、竞赛对象与内容
竞赛活动的参加对象是全乡中小学在编在岗的任课教师及在教学岗位的行政、后勤服务人员。按县安排,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持续开展三个周期。从 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为第一个活动周期,主要内容有:组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组织开展全员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优秀试卷命制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优秀课改教学案例设计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优秀课件制作竞赛活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组织进行教师教学成绩考核评价;组织参加学科知识竞赛考试。以上“一学一训一卷一案一件一课一绩一试”即为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
六、实施细则与方案
(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1.结合校本研训,推荐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供教师学习。教师要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每学期要有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至少撰写一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字数在1500字以上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或教育叙事。
学校审查合格者计灵活性学时10学时。
2.以教研组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读书活动。乡内学校要制定好全校教师读书活动计划,安排好时间和内容;教研组要对教师的读书学习定期进行督查,结果要记录在案。各片区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读书交流会或报告会。
3.中心校及时遴选优秀读书心得、教育叙事等在叙永教育网“师训教研”栏目“竞赛活动”专栏交流,每学期上报交流不少于5篇。
(二)全员业务培训
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每学年一次的以教材分析、教学意见和建议(落实教学具体内容)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全员培训活动。
按考试成绩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分别计规范性学时30、20和10学时。
(三)优秀试卷命制竞赛
每个教师每学年至少命制试卷一份,命制的试卷性质是“用于学校阶段形成性检测考试或重要的随堂检测”。每次命题宜组成有2~3人参加的命题组,个人先独自命制一份试卷,做好答案,然后命题组共同在一起研讨,最后形成用于检测的试卷,交学校审查后由学校统一报送县竞赛活动办公室。
按照县教育局评出的优秀、合格和不合格试卷,分别按15、10和3学时每份计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学时。
(四)优秀教学创新案例设计竞赛
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教案)至少要普查二次,并不定期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结果要记录、评价和及时反馈,以督促教师重视备课环节。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优秀教学创新案例设计竞赛活动,设计的案例必须在统一安排的规定时间内集中组织教师完成并且是教师本人原创,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课改精神。竞赛结果要予以公示,优秀者作为参加县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的推荐人选。同时,将优秀教学创新案例选送到叙永教育网“师训教研”栏目的“竞赛活动”专栏上交流,小学每年级分语文、数学、科学学科不少于1篇,中学各年级中考学科不少于1篇。
按照竞赛结果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分别按10、8、3学时每份计入教师继续教育灵活性学时。
(五)优秀课件制作竞赛
鼓励在岗在职教师全员参加,男50岁(1960年9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女45岁(1965年9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在岗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分为单机版、网络版和幻灯片课件(单机版课件是指以Macromedia Authorware、方正奥斯等软件开发的,并且只能在单机上运行的教学软件;网络课件是指以Microsoft FrontPage等软件开发的,且能够在网络上浏览的教学软件;幻灯片课件是指以Microsoft 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的,主要以幻灯片形式演示的教学软件),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实验,幻灯片课件必须是完整的一组(五张以上)。所有多媒体课件必须是教师本人原创。
学校公示竞赛结果。竞赛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并分别按15、10、4学时每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灵活性学时。
学校将所有教师制作的课件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分别刻录制作成一个光盘,上交县“竞赛活动”办公室审查和评比,优秀课件在叙永教育网“师训教研”栏目的“竞赛活动”专栏展示。
(六)全员课堂教学展示与竞赛
1.参加教学工作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由各片区每学期负责组织一次。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组织教师撰写一篇教学设计(教案),要求结构完整,设计合理,体现课改精神;二是进行课堂教学(亦可用说课,模拟上课形式)评价。
2.参加教学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活动(可分期分批进行)。要求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各教研组对教师公开教学要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评课要作详细记录。学校要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结果和教师公开教学活动情况予以公示,优秀者作为参加乡、县级优质课竞赛的推荐人选。
学校公示竞赛结果。竞赛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并分别按15、10、4学时每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灵活性学时。
(七)教师教学成绩考核与展示
各校在开展好竞赛活动其他工作的同时,要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考核与展示。考核与展示可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第二学期期末市或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质量检测成绩必须予以考核与展示,统一检测和考试的科目以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巩固率和发展性目标完成情况五项指标(不得排名次)作为教师教学成绩分析评价的依据,其余学科由学校制定适当的评价方案。
所有教学人员(包括上有课的行政领导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教学成绩均要予以公示。
(八)教师教材教法考试
1.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年龄在52周岁(1958年9月1日前出生)以上的男教师、47周岁(1963年9月1日前出生)以上的女教师本人提出申请、经教育局审批同意后可不参加教师学科知识竞赛考试。
2.竞赛内容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学科;初中教师考所教学科初中知识,竞赛考试水平为中考水平;学科知识约占70%,课标、教材教法内容约占30%。计算机教师考本学科高中知识,体育、美术、音乐教师采取撰写教案的方法。
小学:设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个学科进行考试,跨学科任教的教师可选择一个学科参考,竞赛考试水平为:小学毕业水平内容占70%,初中毕业水平内容占30%。
根据考试成绩优秀、及格和不及格分别记规范性学时30、20、10学时。
七、考核评价
联校将组织开展竞赛活动的过程考核和专项活动考核小结,每周期(3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并将过程考核结果和表彰结果纳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并作为学校、部门、教师评先、评优及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片区学校要成立考核组,对教师参加各项竞赛活动认真进行考核,形成对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及校内奖惩的重要依据。竞赛活动中“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成绩不及格(应考而未考者视为不及格)和无故不参加其它各项竞赛活动者,当年考核不得评优、晋级,不得参加县论文竞赛和新课程优质课竞赛,也不得参加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时间:2013-07-11 16:34:34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对上述定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方面是教什么和学什么,回答的是“我去哪里”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叫目标设计),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教和如何学,回答的是“我如何去那里”的问题,解决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它们都属于达成目标的各个要素);第三个方面是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回答的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的问题,即教学的评价,解决的是教学效果问题。(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一般来说,从现代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问题来看,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课程(学科)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面。
课程教学设计,亦称为学科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一般需要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共同研究完成,如学校的学科教研组。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也就是教案,一般由任课教师完成。(三)教学设计的过程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习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阐述、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设计。各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 1.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设计过程应该比较全面地分析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风格及认知与发展特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起点水平及学习动机等。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内容主要应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展示的程序和方式等。3.教学目标阐述
教学目标阐述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分析,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标准等要素的确定与阐述等。
4.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
现代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分析,教与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应用等。5.教学媒体运用
教学媒体运用内容主要包括∶多种教学媒体特性与效果功能的分析,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与方式的确定等。6.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评价设计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学活动信息反馈方式与渠道的分析,教学效果检测内容、检测方式的确定,制定总结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策略等。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教学设计应注重调控和教学评价,不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改程序。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优化效果并提高教学绩效。(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教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能够通过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使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人格、语言魅力以及表现出来对课堂的游刃有余都给人一种艺术般的享受。要掌握这门艺术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却不是几年内所能达到的,尤其是青年教师,而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途径。
(三)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看,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就业岗位以生产一线的操作工和一般性技术工作岗位为主,机械专业学习《机械制图》需达到的目标为“正确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就以往的教学实践,机械类高职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国家标准意识不清,难以理解和完成比较复杂的投影关系,空间想象力的建立过程较长,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单元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程的单元设计开始。所谓课程单元就是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课。教师的备课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写的。学生的学习客观上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单元设计就是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规划,其目的是综合教学系统内的资源,实施最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单元设计属于课堂应用层面,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单元教学设计
我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教学单元设计评比活动,下面是笔者以《机械制图》中《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一章节为例进行的单元设计:
(一)课程概述
以教具、多媒体课件为载体设计单元项目,组织系统的教学项目,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设计教学情景,建立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情境创设
课程载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机械图样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归纳总结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
2. 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样的作用并掌握图样的概念。
3. 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4. 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制并标注相关尺寸。
技能目标:
1.知道图样的作用、图样的概念。
2.具有按制图标准选用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及图线等能力。
3.会使用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
4.具有绘制常见几何图形的能力。
5. 具有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的光滑连接的能力。
6. 对平面图形进行分析、具有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具有尺寸标注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查找资料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内容与过程设计
任务:a.认识机械图样。b.线形练习。
教学内容:图样的作用、图样的概念、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用法。
能力要求:知道图样的作用、图样的概念、具有按制图标准选用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及图线等能力。会使用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知识体系教学法,即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并结合例题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结果。新的职教理念要求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往教师总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树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而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并不完全相同,两者的转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参与和体验,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单元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六步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以六步教学法为例:
六步教学法分为:a.资讯:布置任务。b.决策:针对任务讨论解决方法。c.计划:教师针对任务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查找资料。d.实施: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e.检查:布置实训任务学生练习。f.评估:针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估、讲解。
教学过程举例:
任务:a.认识机械图样,教学情境为机械零件图样。
教学过程:
1. 布置任务:掌握图样的概念。
2.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提出问题:工程中以何种载体作为交流的工具?这种载体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吗?这种载体应具有哪些内容和信息?什么样的图可以称为图样?
(学生查资料,思考。)
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对回答的情况归纳总结,得出图样的作用和概念。
任务:b.线形练习。
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掌握制图标准中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等制图规定,掌握尺规绘图的工具和仪器用法。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提出问题:图样中图纸的形式与大小是随便选择的吗?图样中图的大小与零件大小有何关系?图中的字体可以随便选择吗?图样中线条的形式和粗细是随便选择的吗?你从图样的线条使用情况中可以总结出哪些规律?
(学生查资料,思考。)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教师对回答的情况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5. 布置练习任务,学生练习。
6. 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辅导。
(六)单元考核与评价方案
单元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即每个单元结束都安排一次小测验。
评价方案:问题的回答、平时练习、作业占30%,小测验占70%。
四、结语
《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普遍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以上以《机械制图》课程中《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一章节为例进行的单元教学设计,是笔者在制图课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尚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7.
[3]郭平.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8.
“任务单”导学,是指以“任务单”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任务单”是对“学案”“教学案”“导学案”“活动单”的继承与发展,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任务驱动的教改特色,更强调职校课堂教学的“职业活动”特征和“单”的作用。
“任务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任务”,任务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任务”是“任务单导学”的主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的主要途径。二是“任务单”,“任务单”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指针和引擎,是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真实记录。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指导、管理促进、引导评价、点拨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指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领导、引导、教导多重含义,达到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规范行为等效果。
“任务单”导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任务单的研制、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教学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这些方面彼此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单”是“任务单导学”模式的关键技术,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方式,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分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单导学”模式的有效载体,以“组”促“活”,以“评”促“动”。教学模型的设计与执行具体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多年的车工技能教学实践中,我对“任务单导学”模式在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任务情境,明确任务内容及要求,再通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展评、任务反思、任务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岗位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任务单”导学较好地解决了教师与学生、教室与车间、作业与产品、教学与科研、服务与创收等诸方面的关系,营造出活力、高效课堂的机制,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展示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
现以“车削圆锥”为例,介绍我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车削圆锥”是车工工艺与操作技能综合起来的理实一体化训练项目。在生产和教学中,最常用的圆锥加工方法是转动小滑板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广,不受锥度和圆锥角的影响,但需完全靠手动控制,因此车削圆锥零件的精度和效率受个人技术影响很大,本项目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圆锥车削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学会圆锥的尺寸控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简单归纳为:会计算、会加工、会检测和控制尺寸、会进行质量分析,同时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执行6S管理规范,安全文明操作,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时以任务为载体、以目标为引导、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为一体。突出加工工艺分析、检测和控制尺寸、质量评价三个重点环节的学习,借助课件助学突破检测和控制尺寸这一教学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任务签发、明确分工
以六人为单位组建虚拟的机械加工制造公司,模拟加工企业的生产化运作模式。
客户(老师):制定并签发任务书,和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探讨,明确质量和工期要求,对生产情况跟踪管理,参与技术难题的攻关,协助企业经理组织指导生产等。
经理(组长):从老师处接受任务,安排员工生产,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向老师请教。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监督生产过程,提出好的意见和想法。
员工(组员):按图纸加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对零件进行检测,直接对零件质量负责。此外还应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在每个组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实习锻炼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检测、去辅导、去汇报、去答辩等,这里既有“兵”教“兵”,又有竞争机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既深化了认知目标,又为能力目标做了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职业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高涨。
二、任务分析、制订计划
承接任务后,各加工企业开始着手收集资料、进行工艺分析、研讨技术难题的破解办法、制定生产方案。经客户确认后,公司员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在此环节,客户应引导各企业分析对比各自编制的加工工艺,修改完善工艺方案,组织破解技术难题,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同时对各单位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记载。
三、任务实施、强化管理
由组长安排,围绕订单的相关要求,制定加工工艺、组织生产加工、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等。
这是本项目教学的重点环节,组员通过任务实际操作进行尝试性练习,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此阶段,客户应注意加强对生产情况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予以记载,作为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的原始资料,并提醒质检员注意,由质检员会同经理协商解决。
四、任务展评、信息反馈
依据考核评价细则从质量、速度、规范、态度几方面,进行组内的自评和互评,各组按指标推选出先进个人、优秀作品参加全班展评。在此基础上,结合过程考评记载,进行全班综合考评,评出班级的先进个人、优秀作品、先进管理者和优秀学习团队,最后对订单的履约情况按相关条款考评记载,以供下一次实训订单签发时参考。安排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职业情感。
五、任务反思、点拨提升
各组安排代表汇报加工情况、在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共同探讨预防及改进的措施。交流以汇报、提问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教师对讨论后仍不清之处予以点拨。
最后对该阶段参与的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点评时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对于确实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和小组,多鼓励,换一个尺度去衡量,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习动机。
六、任务延伸、拓展迁移
布置课后任务:总结圆锥零件加工的工艺步骤、加工技巧,完成任务单;据图分析其他带有圆锥面零件的工艺。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我体会到“任务单”导学模式应用于实训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答疑解难、操作指导、展示评价、点拨提升、拓展迁移来组织、调控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启发、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讲得不多,但创设的情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任务单”导学把教学过程有机地划分成若干环节,促使学生自学、讨论、实践、展示、评价、反思、提升,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通过师生、生生多边的信息交流,不断地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还训练和培养了探索精神、协作精神、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过程模拟企业化运作,学以致用,比学赶帮,学生的质量和管理意识大为增强。同时由于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大大减少,学生练习时间相应增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4.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营造出学生健康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将传统的竞争型目标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变学习竞争的“输赢”关系为“双赢”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三贴近”教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打开了学生服务社会、成就人生的大门。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技能】推荐阅读:
1课堂基本教学技能05-27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07-06
顶岗实习总结之课堂教学技能07-06
小学课堂管理技能12-16
英语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试题库06-16
无生课堂教学设计06-21
做好课堂教学设计11-29
课堂教学比武方案12-12
课堂教学设计表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