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亚历山大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识字: 温暖、希望、勇敢、宝贝、大熊、食物、厨房、楼梯、眼睛、尾巴。
2、能够在他人指导下正确地朗读文本。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识字: 温暖、希望、勇敢、宝贝、大熊、食物、厨房、楼梯、眼睛、尾巴。
2、能够在他人指导下正确地朗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本《小老鼠亚历山大》,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它的文本。
二、范读:首先请你伸出食指,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指着文本上的字。3分钟
三、自由读:下面你喜欢哪个段落自己试着读读,还是用食指着文本上的字,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者你的伙伴。一会我们请你在我们大家面前读好吗?开始。5分钟
四、下面谁愿意读第一个段落?读完后将生词划出,后面依次。10分钟
五、读生词:
1、老师把刚才那些生字宝宝都放进了屏幕上,请你跟我来读一读。2分钟
2、指读:老师指到哪个就读到哪个看谁反应快啊?2分钟
3、指名读:
1.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将歌曲中的节奏型进行改换。
3.体验创编节奏型并进行演唱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以“看路牌”导入,练习休止符。
1.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郊外玩玩吧。咦,这里有路牌,看看上面有什么?
2.重点练习节奏型×× 0│×× 0│×××│×-│(跟着乐曲《小老鼠打电话》的旋律练习)
二、借助图示,初步学习歌曲。
1.由“孤单的小老鼠”引出歌曲。
师:瞧,小老鼠的家就住在这里,咦,看看小老鼠怎么了?
师:对,小老鼠没有朋友玩,觉得很孤单,它想打个电话给朋友。听!
2.老师范唱歌曲。
师:刚才歌曲里唱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重点练习电话号码的节奏×× ○│×× ○│×××│×─│)
3.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句唱起来有些困难?(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提供帮助)
三、联系生活,尝试用手机号替换。
师:在生活中,除了使用座机打电话,人们更多的是使用什么打电话?(手机)师:你知道什么手机号码?你能把它编到歌曲里吗?
(幼儿尝试按节奏唱11位手机号)师:哎,怎么不好唱了?
出示座机号和手机号进行比较。
54 32678 313 770376089师:座机号的是几位数?手机号呢?怎么样把11位的手机号编到歌曲里?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集体跟练)师:我们把她的节奏编到歌曲里唱一唱。
师:你还知道什么手机号?(幼儿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编到歌里唱一唱)
四、自由猜想,引发下一次活动。
师:听,这次小老鼠又打电话了。猜一猜这次是谁接的电话。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 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 (低音,强)1 55|1-|1 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学说叠词形容词“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可操作大图画书一本,小图书幼儿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猜测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扮演一个小动物,这个小动物有尖尖的脑袋,还有一根长尾巴。你们知道是什么小动物吗?(小老鼠)我是老鼠妈妈,那你们就是„„(妈妈和宝宝互相打招呼)
二、游戏情境,学念儿歌 1.欣赏学念儿歌第一段。
1)第一遍倾听:妈妈肚子饿了,我们来做好吃的,做好吃的要用到什么?(出示平底锅)今天妈妈就用这个平底锅来做饼干,看看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边念边表演儿歌)你听到什么了?
2)第二遍倾听:再听听看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再次边念边表演儿歌)这下听得更仔细了对不对?你听到了什么?
3)幼儿跟念一遍:这下你们都会做了,那跟着妈妈做做看。(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边表演,出示做出的饼干)。饼干有没有做出来,快闻闻看香不香,是什么味的?
2.启发引导学念儿歌第二段。
1).引导幼儿理解会用词语“香香的”:你们知道这么美妙的香味,传出去,被谁闻到了呢?(小狗)小狗说小老鼠我也很想吃,给我也做一块香香的饼干好不好?那我们一起来做,(教师边念边表演)讨论饼干的味道。
2)引导幼儿理解会用词语“脆脆的”结果被谁知道了?(小羊)小羊说小老鼠我也很想吃,给我也做一块脆脆的饼干好不好?什么叫脆脆的?(会发出嘎嘣嘎嘣,嗤嗤的声音)那我们就给小羊做一块脆脆的饼干好不好?(请幼儿自己
念)有没有做出来?是什么?小羊饼干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脆脆的)
3)引导幼儿理解会用“甜甜的”这次谁来了?(小猪)我最喜欢做甜甜的饼干,小老鼠来做一次。(演示教具)(没做出来,念得快一点。)做出来的是什么饼干,尝尝看甜不甜?
三、体验游戏,学念儿歌
1.幼儿人手一只锅子,体验游戏:这下,小动物们都想吃饼干,请每个小老鼠都来帮帮忙。强调注意锅子的柄才可以拿。(分发锅子)我们一起来,跟着妈妈一起来。(请幼儿操作完整念儿歌)你做出来的是什么饼干?最后一句可以改成你饼干。
2.交换巩固儿歌:现在找旁边的小老鼠换一下锅子,看看会做出什么饼干。轻轻地把锅子放到椅子下面。
四、联系实际,实现儿歌
1.用真正的锅子做饼干:还要继续做饼干,想不想?这是什么(出示真正锅子)这次我们用真正的锅子做饼干,谁来做呢?(小朋友)真的做得出饼干吗?我们一起来做做看(引导幼儿念儿歌)
2.品尝饼干:真的有饼干呢,现在宝宝尝尝看,到底香不香、脆不脆、甜不甜。今天宝宝有没有学会做饼干?回去也给爸爸妈妈们做饼干吧!
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吱吱,吱吱,爬“管子”喽,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钻“地洞”喽,原来是大肥猪的大鼻孔呀!
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自己扮演“鼠妈妈”,孩子们则扮演“小老鼠。我将诗歌中小老鼠旅行要去的五个地方分别以图片的形式来呈现在活动室的五块墙上,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吱吱、吱吱”地旅行着,来到旅行地点“绳子”处,我请他们观察图片,看看小老鼠在做什么?到什么地方旅行了?由于考虑到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地想象,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布置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将图片右边部分的整体图片给遮住的,他们只能看到“牛尾巴”这个局部。
在许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揭开了神秘的另一半图片,和孩子们边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边带领他们念着诗歌中的句子“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由于有了第一张图片的经验后,聪明的孩子们在接下来几张图片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了,他们会运用“吱吱、吱吱……”和“原来是……”这两个句型了。“山峰、管子、树林、地洞”在他们眼里又成了蘑菇、滑梯等各个旅行地点。
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小老鼠,在活动室里边走动边学习。虽然在整个活动中有个别孩子会在某个环节中表现得有些兴奋,但在我的提示下,他们还是能做一只守纪律的“小老鼠”的。
活动地点:步云中心幼儿园 活动时间:2015.05.07 班级:中班 执教:李丽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记忆歌词。
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有节奏的说唱打电话的对话。
3、感知歌曲诙谐的风格,体验歌唱的乐趣。活动准备:
物质:图谱、猫的头饰、音乐《小老鼠打电话》、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出小老鼠,激发幼儿兴趣。
1.猜谜: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吃油。是谁呀?
2.继续猜想:今天,小老鼠自己一个人在家玩,真没意思,小朋友猜一猜小老鼠会做什么?
3.出示小老鼠打电话的图片,引出歌曲。
师:瞧,小老鼠想打电话,他是怎么打电话的?我们一起听首歌就知道啦。
二、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欣赏歌曲。1.播放歌曲。
2.提问:这首歌好听吗?你记得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3.结合图谱再次欣赏歌曲。
三、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1.提问:小老鼠为什么要打电话? 它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学习打电话的对白。
师:电话打出去了,小老鼠会说什么呢? 接电话的朋友又会怎么回答呢?一起来听听。3.幼儿模仿打电话
4.小结:小老鼠打电话真有礼貌,我们平时打电话也应该这样先说“喂,你好”今天小朋友扮演有礼貌的小老鼠,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四、引导幼儿学习第二段歌曲。1.情境表演。
师:小老鼠在家等了一会儿,朋友终于来啦。(听开门“吱”———“喵”——-“嘭”的声音)
师:会是谁呢?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吱”——“嘭”是什么声音?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2.集体模仿开门、猫叫、关门的场景,表现老鼠失望、害怕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用动作和声音来模仿老鼠给猫开门的场景吧。3.播放音乐,结合图谱学习歌词:朋友怎么会是他?原来号码打错了。
师:小朋友听一听,小老鼠的朋友怎么会是猫呢?
4.小结:哎呀,原来是号码打错了,真是只粗心的小老鼠。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心,不能和小老鼠一样粗心大意。
五、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幼儿完整欣赏歌曲。2.结合图片,师幼一起演唱歌曲。
六、活动延伸。
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赵丽菊
教学目的:
1.和老师一起观察、阅读绘本PPT,读懂绘本,参与互动,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学会阅读绘本要图文结合,展开想象。
3.激励学生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心无旁骛地享受阅读 教学准备: 1.绘本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
二、认识绘本 1. 封面、环衬、扉页。2. 不但要读文,而且要读图。
三、共读绘本
1.小老鼠的魔法书到底有哪些魔力呢?
共读,交流(小老鼠的魔法书可大可小,要什么有什么,故事读不完,会飞)2.共读拓展
(1)魔法书能让人要什么有什么,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一本魔法书,你会要些什么?
(2)如果你也有一本魔法书,你还想赋予它什么魔法?(3)最后一页,小老鼠在在心无旁骛的阅读,让你想到什么?
四、得到启示
1.我们人人都有一本魔法书,只有你认字,只要你爱阅读。2.每个人都要当这只“可爱的小老鼠”,爱阅读。
1、 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2、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鼠和猫的布绒玩具。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老鼠的布绒玩具。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来了一只猫,你猜小老鼠怎么了?
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
2、学习儿歌。
教师边操作布绒玩教具,边完整念儿歌一遍。
猫来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样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教师再次完整念一遍儿歌,其中在“猫来了”这句话后,幼儿加念“喵”,以增强幼儿参与性,满足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双手做道具和角色进行无声表演,如一只手做灯台,一只手扮老鼠(见附文),请幼儿尝试配念儿歌。
请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感。
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表演吗?
3、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表演小老鼠滚下来的动作?(如慢慢蹲下来,双手在胸前做环绕滚动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3、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鸡蛋图片、字卡: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小图书16份、订书机、蛋糕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这个鸡蛋怎么样?(学习词:圆溜溜)鸡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鸡蛋被谁发现了呢?
二、通过观察、讲述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
(一)看到这么大一个鸡蛋小老鼠心里怎么样,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能搬回家呢?可他们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能将鸡蛋弄回家。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2、出示图
(二)小老鼠没能将鸡蛋搬回家,他们到底怎么办的呢?(看着图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好吃的呢?幼儿猜想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好吗做蛋糕光有鸡蛋行吗?还要加点什么呢?(一起学一学小老鼠做蛋糕:敲破鸡蛋壳,加入面粉、牛奶、白糖,揉呀揉,捏呀捏,还要放在烤箱里烤一烤,忙了好半天,蛋糕终于做好啦!出示蛋糕模型。(闻闻看,香不香。学习词:香喷喷)
这么漂亮的香喷喷的蛋糕,小老鼠们会跟谁一起吃呢?(幼儿想象)
3、出示图
(三)他们请来了谁?大家吃得怎么样?教师小结:小老鼠做了蛋糕知道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蛋糕吃完了,蛋壳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象)
4、出示图
(四)小动物们用蛋壳做了什么?蛋壳车怎么啦?他们脸上怎么样?(学习词:笑哈哈)图上还有谁,它会说些什么?
师幼共同讲述第四幅图。
三、学习制作图书,师生共同看图书完整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揭题:小老鼠做蛋糕)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书,怎么做呢?
3、我们看着制作的大图书,一起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讲一遍,好吗?
四、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老鼠活泼快乐,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而且还是友爱善良的,有了好东西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3、现在老师也要学习小老鼠,把我做的小图书和你们一起分享,也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2、理解象声词,咯吱咯吱,吸溜吸溜。
【重点难点】
愿意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小老鼠在果园里干什么,并对画面进行想象。
【活动过程】
一、熟悉故事中主角。
逐个出示小老鼠,通过提问引发孩子们仔细观察三只小老鼠的特征,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
(价值分析:在选择小老鼠的时候,我故意选择了三只特征明显不同的小老鼠,通过提问引发孩子仔细观察三只小老鼠的不同特征并进行表述和区分,为后面的理解故事做铺垫。)
二、边欣赏故事边提问。
讲述故事的开头。
提问:他们来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baidu幼儿教育)的呀?
小熊听到了果园里发出了声音,什么声音我们仔细听?(咯吱咯吱,吸溜吸溜)
小老鼠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西西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动动和歪歪)
西西喜欢吃苹果,所以用苹果做了一件服装,那东东和歪歪呢,他们会用什么做自己的服装?(尝试用动作表现)
(价值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果园的画面让孩子根据画面的特征来猜猜小老鼠来到了什么地方?并猜猜里面是什么水果?通过外音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小老鼠在吃什么东西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并进行模仿。)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录音。
2、提问:如果是你,你喜欢用什么水果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呢?为什么呀?
(价值分析:因为第二个环节是边欣赏故事边理解的,孩子对故事的感受是断断续续不完整的,所以通过“完整欣赏”让孩子对故事有个完整、连贯的印象,同时通过最后一个提问让孩子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水果?)
【活动反思】
【小老鼠亚历山大教案】推荐阅读: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历史教案10-31
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06-28
小老鼠过河教案06-29
小老鼠搬家小班体育教案09-29
小老鼠进城优质课教案10-24
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落叶10-11
打喷嚏的小老鼠 教案05-31
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大象教案06-02
教案:《小老鼠分果果》教学设计06-10
托班音乐《小老鼠和钟》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