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共8篇)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1

2010年全省财政总决算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布置会议于2010年11月24日在合肥召开,会议对2009年决算予以总结并对2010年决算工作做了详细布置。

为确保全市2010年财政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2010年财政决算报表编审质量,根据省财政厅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我市2010财政决算报表编报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方案建议:

一、2010年财政总决算工作方案建议:

(一)总体安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依照“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八字方针,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1、编制报表种类。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统一部署编制2010年财政总决算报表。

2、编制依据。2010年财政总决算编制说明。

3、编报方式。2010年财政总决算报表采取统一口径、统一布置、分级编制、统一汇总和上报的工作方式。

4、工作分工。2010年财政总决算报表的编报工作由国库科主办,各业务科室配合,具体分工:**科负责2010年财政总决算报表的统一布置;编制市直总决算报表;审核、汇编全市总决算、分析说明及报送省厅等工作。**科负责上下级结算和与决算 ─ 1─

有关的数据及相关文件汇总工作,包括省财政厅预算指标单复印件及全省尚未下达的省追加预算指标分类、款、项结余等。

(二)工作步骤

2010年财政总决算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决算工作布置及决算准备阶段。2010年财政总决算布置工作由国库科对各业务科室及县、区财政部门进行布置,拟在12月20日一天召开县、区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布置及决算软件培训工作会议。整个12月为各级决算清理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市、县、区完成各自财政总决算并由国库科汇总上报省厅215表。决算报表编制阶段:2011年元月1日至2月11日为市直、县、区各级根据财政部要求和省厅部署,国库科依据《2010年财政总决算编制说明》编制市直2010年财政总决算报表;县、区财政局根据第一阶段的决算工作布置编制财政总决算报表。2月15日县、区各级必须上报215表,市局在2011年2月18日前汇编报送省厅215表。

第三阶段:决算报表审核汇编上报阶段。拟在2011年2月22日至2月25日召开县区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汇编会议,汇总决算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并就2套报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对、调整,形成最终决算,并完成报表分析文字材料。2011年3月5日将汇总的财政总决算报表通过网络报送省厅,并根据省厅通知参加财政决算汇编。此阶段工作拟在2011年3月15日结束。

(三)几项具体要求1、2011年1月5日—10期间各业务科室与国库科进行对账工作。并对照《**市市级预算单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年末有需结转项目提出经局领导批示意见提交国库科进行账务处理,各业务科室对2010年各分管单位预拨指标进行清理,能够形成预算指标的尽快形成预算指标,不能形成预算指标的提出经局领导批示挂账处理依据。

2、请局领导批示,对预算内暂存暂付款进行清理。

3、2011年1月10日前请各业务科室将涉及需与县区结算方面事项的文件提供给预算科,预算科元月25日前办理上下级结算工作完毕。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2

一、全面做好财政总决算相关工作

1.建立健全决算制度

健全财政决算制度, 规范国库管理行为, 是做好财政决算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下发了《湖南省财政总决算工作评比办法》、《湖南省部门决算工作评比办法》、《湖南省省级部门决算批复暂行办法》等文件, 为财政决算评比、批复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二是出台了《湖南省省级财政对下级财政国库资金调度暂行办法》、《湖南省省级国库现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库出借资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规范了国库资金管理;三是制订了《湖南省省级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等文件, 为进一步深化集中支付改革, 规范资金支付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通报了《全省2011年度财政总决算会审问题》和《2011年度市州部门决算会审问题》, 促进市州改进编审质量, 提高决算编审水平。

2.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严格编审要求, 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是提升财政总决算质量的关键。一是省厅业务经办人员经常深入市县、征收部门和重点企业开展调研, 收集和整理各项经济基础数据, 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强化决算编审力度, 严格把好“三关”, 即:电脑审核关, 利用公式进行表内、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人工审核关, 采取与上年报表数对比、与实际发生数对比等多种方式, 逐项进行政策性、合理性审查;会同审核关, 反复与部门决算、社保决算、乡财政决算、农业综合开发决算进行沟通衔接, 会同审核相关数据, 确保一致。三是注重在提高决算分析质量上狠下功夫, 抓住“四个结合”, 即:编报分析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 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与财政决算数据的关系;编报分析与税源变化相结合, 用税源变化揭示财政经济发展的轨迹;编报分析与财政各项改革相结合, 分析财政改革对财政决算数据的影响;编报分析与财政政策结合, 分析财政支出变化与财政政策变化的关系等。四是不断改进分析方法, 采用文字表述和图表说明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剖析, 并就其中重要事项进行单独阐述和说明。

3.狠抓决算基础工作

夯实决算工作基础, 规范内控管理, 是确保财政决算数据真实、准确的根本。一是认真开展定期对账, 严格执行对账制度, 确保账务清晰、准确。二是以会代训。全国决算布置会后, 湖南省财政厅及时召开了决算布置会, 组织各市州及厅内相关业务处室经办人员进行培训, 对财政总决算的具体要求、报表口径和软件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并重点强调了往年编审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三是加强人员配备, 加强了总决算编审力量。四是省本级年初安排了财政总决算专项补助资金, 为财政总决算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1.树立“主动意识”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是财政的核心业务链。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强化决算的主动意识, 把决算工作关口前移, 围绕财政中心, 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决算和预算执行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 在收支管理、资金拨付、会计核算等预算执行工作中, 要充分考虑决算对规范管理的要求, 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为决算打好基础。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决算与预算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建立决算与预算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避免预算、决算“两张皮”的局面。

2.树立“协作意识”

决算工作不是财政国库部门一家的工作, 而是一项财政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一是积极主动协调与国税、地税、人行国库部门及统计部门的关系, 建立了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二是国库、预算、社保等相关处室对报表数据反复核对, 并就统一报表口径及范围等问题进行多次沟通, 确保多方数据准确无误。三是各市州财政局高度重视财政总决算工作, 根据省财政的周密部署, 加强人员配备, 优先挤出资金更新设备, 积极配合省厅开展财政总决算工作。

3.树立“进取意识”

随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推进, 决算工作已不仅仅是年度终了的数据审核汇总上报, 而是涵盖了布置培训、汇总审核、分析利用、决算公开等多环节工作。因此, 各市州、财政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 要把决算工作常态化, 而非一项阶段性工作, 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 分步骤、分项目落实。

三、锐意进取, 开创总决算工作新局面

当前,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狠抓预算执行管理、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均与决算紧密相关, 人大、审计以及社会公众对决算的监督不断加强, 这些都对湖南省决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 提高认识, 完善财政决算工作机制

财政决算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 及时分析决算收支情况, 反映和揭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助推财政制度改革和促进廉政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对决算工作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加大对决算工作人、财、物投入, 协调解决决算工作中的问题。二是督导各级财政部门充分落实财政部的要求, 加强培训力度, 创新培训方式, 确保培训效果。三是通过决算评比, 加强考核力度, 以考核促改革, 挖掘各方改革的动力。四是加大对市县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力度, 督促认真做好对账等基础性工作, 为提高决算数据质量打好基础。

(二) 深度挖掘, 提高决算分析利用水平

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 是财政工作的“大宝库“, 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可以挖掘利用。一是拓宽数据利用广度, 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数据分析利用工作, 比如专题调查研究、数据归纳整理、主题决策参考等。二是创新数据分析角度, 善于从财政国库体制改革、财政热点问题及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中寻找角度。三是挖掘解决问题的深度, 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四是要加强服务决策的力度, 在完成决算工作后, 要及时加工整理决算数据, 汇编数据手册, 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 解放思想, 做好决算公开工作

预决算公开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也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湖南省将根据财政部的要求, 按照预决算公开同步的原则, 科学确定决算公开的内容、主体与程序, 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的协作机制,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并积极引导舆论导向, 把决算公开的工作做实做好。同时, 以决算公开为契机, 改进和完善决算培训、审核等各环节工作, 进一步提高决算管理整体水平。

摘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是财政的核心业务链。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各个环节的问题, 最终都会反映到决算上来。因此必须全面做好财政总决算工作, 牢固树立主动意识、协作意识和进取意识, 围绕财政中心, 创造性开展工作。

关键词:财政,预算,总决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库司, 进一步完善财政总决算报表体系的思考。见:财政部国库司, 2011年预算执行专题调研成果选编,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年11月第1版:469~475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3

2009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2009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已经编成。现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执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完成情况较好。

一、2000年全省财政总决算

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142.5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83.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决算收入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增长10.8%,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7.2%。不可比因素约69.50亿元,主要有:增值税25%部分免抵调不可比增收23.90亿元;受公共投资拉动和房地产市场行情回暖等诸多政策激励,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相关行业税收不可比增收76.20亿元;车辆规费、耕地开垦费和交通违章罚没收入等不可比增收15.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兑现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不可比减收39.40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三项专项收入等因素不可比减收6.80亿元。

2009年全省财政决算支出2653.35亿元,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减少0.41亿元,完成预算的110.3%,增长20.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8%。不可比因素约294.43亿元,主要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82.00亿元;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增加支出62.75亿元;燃油税费改革、铁路投资等增加支出149.68亿元。

2009年全省重点支出完成情况:1,农林水事务236.08亿元,完成预算的126.4%,增长33.1%,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口径调整,石油价格改革对渔业的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由“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科目调整到“农林水事务”科目。2,教育519.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8.7%,增长14.4%。3,科学技术99.30亿元,完成预算的108.5%,增长14.4%。4,文化体育与传媒64.09亿元,完成预算的95.3%,增长0.5%,主要是部分市县大型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5,医疗卫生177.05亿元,完成预算的117.5%,增长23.9%。6,社会保障和就业153.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增长8.2%。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142.51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422.23亿元和各项转移支付补助206.0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82.00亿元,调入资金57.43亿元;减去全省财政决算支出2653.35亿元,上交中央107.80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调出资金以及结转下年支出款项149.03亿元,收支平衡。

二、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

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21.7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8.90亿元,完成预算的101.1%,增长5.8%。决算收入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0%,增长7.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3%。不可比因素约2.66亿元,主要有: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业放贷规模扩大,不可比增收6.20亿元;车辆规费、耕地开垦费和交通违章罚没收入不可比增收8.00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三项专项收入,不可比减收6.64亿元;电力企业发电量下降影响增值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等,不可比减收4.90亿元。

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支出325.78亿元,与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29.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7%。不可比因素约60.20亿元,主要是燃油税费改革增支等因素。

2009年省级重点支出完成情况:1,农林水事务36.98亿元,完成预算的152.5%,增长60.9%,增长较多,主要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口径调整因素,农资综合直补由“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科目调整到“农林水事务”科目。2,教育56.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增长7.9%。3,科学技术20.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8.3%。4,文化体育与传媒12.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增长8.7%。5,医疗卫生24.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增长7.1%。6,社会保障和就业5.83亿元,完成预算的127.0%,增长32.1%,超预算较多,主要是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因素。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21.78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358.68亿元和各项转移支付补助183.44亿元,市县上交430.77亿元,调入资金31.70亿元;减去省级财政决算支出325.78亿元,上交中央84.25亿元,对市县税收返还211.60亿元和转移支付551.69亿元,调出资金5.38亿元以及结转下年支出款项等47.67亿元,收支平衡。

三、2000年预算执行成效

2009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要求,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较好地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时下拨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资金37.44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82亿元,落实省本级财政性资金141.80亿元,支持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三个千亿”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对企业的解困帮扶力度,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减免和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拨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9.98亿元,有效拉动居民消费。安排省级外贸发展资金3.50亿元,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整合和落实省级财政资金,促进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设立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设立5亿元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实施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导服务业加快发

展。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完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财政补助政策,加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开展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762亿元,增长21.7%。全面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免除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稳定企业用工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所有市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均达140元以上。扩大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支持廉租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对景宁县和重点民族乡镇的挟持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283.38亿元,增长28.7%。筹措落实援川建设资金,确保青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实施。

四是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组织管理框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预算费用支出标准体系和设备配置标准,进一步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完善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扎实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改革和公务卡制度改革。组织落实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省级共对41个部门128个项目组织实施绩效自评,并对全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等20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对我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政府采购实际采购合同金额483.40亿元,增长10.4%,节约资金69.71亿元,节约率为12.6%。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省级重点整合工业、服务业、农业、科技、生态环保等五大类专项资金,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小金库”治理工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超过债务预警指标的市县进行通报。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全省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出国经费分别减少5%、24%和20.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仍然不够,预算编制仍需进一步细化;预算执行不够均衡,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进度偏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市县政府性债务超出警戒指标,财政风险不容忽视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措施,尽力加以解决。

针对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省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审计意见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细化公共预算编制,严格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单位支出进度考核、通报和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支出责任制度。改革现行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分配方式,推进省级专项资金分配方式改革。严格预算追加,加快预算资金拨付,建立健全限时下达预算制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立资产、绩效、执行与预算相结合的机制,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充分发挥县乡基层财政实时监管的优势,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扩大部门预算上会单位,在2010年30个上会部门的基础上,2011年除涉密单位外将所有政府序列部门纳入上会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积极推动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公开。加强对地方财政和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指导,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确保预算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加强财政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的结合,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用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深入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和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关于2009年省科技厅、省农业厅部门决算和2010年省林业厅、省环保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2009年全省和省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以及我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详见专题材料。

下面,我汇报今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进展情况。

一、今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至8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880.77亿元,完成预算的82.9%,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4.3%。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国内增值税260.93亿元,完成预算的65.9%,增长2.3%。2,营业税589.70亿元,完成预算的83.0%,增长27.0%。3,企业所得税300.16亿元,完成预算的96.5%,增长33.6%。4,个人所得税108.77亿元,完成预算的85.5%,增长21.8%。5,其他各税508.97亿元,增长40.9%,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97.69亿元,增长28.0%;房产税52.75亿元,增长5.1%;契税152.97亿元,增长57.0%;土地增值税84.77亿元,增长151.2%。

1至8月,全省财政支出1713.97亿元,完成预算的63.5%,增长17.9%。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一般公共服务260.76亿元,完成预算的64.3%,增长12.4%。2,公共安全147.27亿元,完成预算的65.9%,增长16,6%。3,教育362.00亿元,完成预算的66.0%,增长23.3%。4,科学技术57.53亿元,完成预算的53.5%,增长21.5%。5,文化体育与传媒39.19亿元,完成预算的58.2%,增长17.5%。6,农林水事务153.61亿元,完成预算的61.3%,增长16.4%。7,社会保障和就业119.76亿元,完成预算的74.4%,增长38.9%。8,城乡社区事务126.07亿元,完成预算的56.9%,比上年同期下降(以下简

称“下降”)5.8%。主要是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支出下降。9,医疗卫生118.39亿元,完成预算的64.4%,增长27.5%。10,环境保护38.00亿元,完成预算的67.7%,增长19.1%。11,交通运输90.22亿元,完成预算的49.6%,下降6.5%,主要是上年同期铁路路网建设支出增长较多。12,资源商业粮油金融等事务129.85亿元,完成预算的79.2%,增长32.8%。

(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至8月,省级地方财政收入181.29亿元,完成预算的77.1%,增长9.8%。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国内增值税16.69亿元,完成预算的77.0%,增长25.4%。2,营业税78.39亿元,完成预算的80.7%,增长14.4%。3.企业所得税42.82亿元,完成预算的75.5%,增长16.7%。4.个人所得税5.36亿元,完成预算的66.6%,下降12.3%,主要是利息所得税免征因素。5.其他各税6.01亿元,增长12.2%。

1至8月,省级财政支出174.86亿元,完成预算的51.1%,增长11.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一般公共服务12.57亿元,完成预算的40.9%,增长9.0%。2.公共安全23.36亿元,完成预算的62.2%,增长13.7%。3.教育40.86亿元,完成预算的68.0%,增长8.7%。4.科学技术9.04亿元,完成预算的41.7%,增长12.7%。5.文化体育与传媒6.63亿元,完成预算的52.0%,增长10.9%。6.农林水事务26,69亿元,完成预算的68.0%,增长12.5%。7.社会保障和就业3.30亿元,完成预算的53.9%,增长11.8%。8.医疗卫生17.78亿元,完成预算的69.8%,增长16.6%。9.环境保护0.99亿元,完成预算的43.5%,增长14.5%。10.交通运输18.46亿元,完成预算的23.9%,增长6.5%,主要是省级铁路建设资金根据项目进度尚未完全支出。11.资源商业粮油金融等事务11.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7%,增长11.0%。

(三)全省财政预算执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重点保障有力,财政运行总体较好。一是收入恢复性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得益于全省经济总体良好的运行态势及去年的低基数,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实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1至8月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幅达24.3%。1至8月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4.0%,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市县级收入快速增长。省、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8%、27.3%、24.3%,全省11个市本级和58个县(市)中仅20个县(市)收入增幅低于20%,区域间发展较为协调。三是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至8月全省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68.5%,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支出凸显刚性,一些市县财政收支平衡仍然较紧。收入方面,1至8月收入累计增幅比1至7月回落2.4个百分点,8月当月增幅仅为2.8%。随着通胀预期加大、融资环境趋紧,原材料、劳动力及环境成本进一步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趋窄;外需恢复持续性尚待观察;宏观调控政策对内需动力带来新影响;加上去年下半年高基数及新的税收增长点尚待培育,今年后期收入增幄回落态势将更为明显,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支出方面,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计划”、加大“两房”建设力度等民生支出刚性很强;支持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中心镇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援疆援藏工作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将对后期地方基础设施融资带来较大压力。

二、今年以来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坚持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积极发挥财政支撑、保障、引导作用,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达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资金5.20亿元,争取中央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0亿元,重点保障我省中央投资公益类项目地方配套和支持杭黄铁路项目建设。落实省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调整娱乐业营业税税率,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推进工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和政策实施力度,统筹相关部门70%左右的产业类资金,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大科技和人才等投入,积极缓解经济发展要素制约。

(二)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住宿费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各市县新农合(含农民健康体检)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5元以上。支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及时分配下达中央油价补贴资金,确保国家油价补贴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工作,确保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工作平稳进行。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政策,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扶持中心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对口援建青川工作,拨付省级财政援建资金4.10亿元。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深化公共预算改革,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健全政府公共预算体系。加快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省已有54个市、县(市、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对部分列入国家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重点做好省级支农、文化、卫生等专项资金的整合工作。建立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组织开展49个部门的129个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加强财政支出项目审核,上半年完成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审核561.76亿元,净核减不合理资金34.07亿元,审减率6.1%。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按中央要求做好农林、卫生等领域外债项目的债务减免。采取措施落实中央和省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格

控制行政成本。

三、关于后几个月重点工作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严峻。我们将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做好组织收入各项工作,实现收入的均衡入库、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密切关注财政支出情况,改革转移支付管理方式,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年初预算目标顺利完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扶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确保民生等重点支出。同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0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按中央政策要求实现“零”增长。

(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口,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扶持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引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平台建设。落实海洋经济扶持政策,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融资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其他高成长性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船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产品推广,推进节能减排。

(三)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支农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法定增长要求,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医改卫生投入政策,重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全省县乡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中心镇特别是具备发展成小城市功能中心镇的改革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成我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筹措落实援疆、援藏和欠发达地区扶持资金,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四)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三个子”综合预算改革。严格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调配力度,通过预算编制形成资金合力。统一政府性债务管理,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逐步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政府性债务计划组成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

(五)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基础资料库建设,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完善预算公开责任制度,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好省级部门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省级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扎实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成今年新增43个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地方公务卡改革试点,扩大省级公务卡结算范围。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和历年结余清理力度,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认真开展对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清理化解其它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4

乡镇一般预算收支决算录入表

本表反映本年度乡镇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填报所属乡镇年终决算汇总数。

1.“企业所得税退税”的数字应为负数,在数字前加“-”号。2.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

3.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反映乡镇收到上级政府转贷的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

4.“上年结余”应与上年决算的“年终结余”数一致。5.“调入资金”下的“政府性基金调入”应与“乡镇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录入表”中“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数字一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应与“乡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录入表”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数字一致;“预算外调入”应与“乡镇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决算录入表”中“调入一般预算”数字一致。

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资金,反映因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一般预算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调入”应与“乡镇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决算录入表”中“调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数字一致。

7.收入总计=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余+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资金。

8.一般预算支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 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

9.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还本,反映乡镇安排的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

10.一般预算年终结余=收入总计-(一般预算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还本+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出资金)。

11.支出总计=收入总计。

12.本表各项收支、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余、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资金、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还本、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出资金、年终结余,应分别小于等于“一般预算收入决算录入表”、“一般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录入表”、“一般预算转移性收支决算录入表”中的相关项目。

13.县级填列时,地级直属乡、地级直属镇两栏为零。地级直属乡、地级直属镇由地市本级填列(录入20表、21表、22表同)。

14.本表所有指标均为汇总指标。乡镇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录入表

本表反映本年度乡镇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政府性基金收支分类科目,填报所属乡镇年终决算汇总数。1.已取消的原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在本年的清欠补交收入及相应支出,分别列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

2.“上年结余”填列按有关文件规定纳入基金管理部分的上年结余数之和,应与上年决算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减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燃油附加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4项基金结余后的数字一致。

3.收入总计=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

4.年终结余=收入总计-(政府性基金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

5.支出总计=收入总计。

6.本表各项收支、上年结余、调入资金、调出资金、年终结余应分别小于等于“政府性基金收支及结余情况录入表”中的相关项目。

7.本表所有指标均为汇总指标。乡镇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决算录入表

本表反映本年度乡镇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填报所属乡镇年终决算汇总数。

1.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反映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收入,不包括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2.乡镇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反映乡镇各部门和单位按照财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当年缴入财政专户的资金总额。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3.上年结余和年终结余都是指财政专户的结余。预算外上年结余应与上年决算预算外年终结余减长江干线航道养护费结余之后的数字一致。

4.收入总计=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5.乡镇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反映当年从财政专户中拨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数。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

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

6.年终结余=收入总计-(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上解上级支出+政府调剂资金)。

7.支出总计=收入总计。

8.本表各项收支、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上解上级支出、政府调剂资金、年终结余应小于等于“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入决算录入表”、“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支出决算功能分类录入表”、“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转移性收支决算录入表”中的相关项目。

9.本表所有指标均为汇总指标。乡镇基本情况录入表

本表反映本年度乡镇机构、人员等基本情况。

1.“乡镇财政供养人数”应与“基本数字录入表”的口径一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支出在哪一级列支,相应的人数也在哪一级反 映。

2.乡镇财政机构数为财政所数与财税所数之和。

3.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列。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06‟60号),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4.本表所有指标均为汇总指标。

财政安排村级资金收支情况录入表

本表反映财政安排村级资金收支情况。

1.县级安排村级补助收入、乡镇级安排村级补助收入分别填列县级、乡镇级用当年自有财力安排的对村级补助。

2.乡镇财政支出填列用于村级的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经费、计划生育经费、慰问经费、选举经费、党员培训费、征兵经费以及其他支出。其中村干部报酬填列村组干部固定补贴、村组干部误工补贴,退岗村组干部补贴等;其他支出填列审计费、杂工费、招商引资、代账费等费用。

基本数字录入表

本表反映单位年末机构、人员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的类、款科目填列,所有指标均不包括遗属和临时工。

单位人员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开支人员经费的,机构和人员数不得重复填列。机构数应填列在主要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下,人员按实际开支基本工资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填列,其他科目不再重复反映。

1.年末机构个数,填列单位年末独立核算的机构数。2.年末人数,填列单位年末实有人数,年末人数=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经费自理人数。

3.在职人员,填列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编制内、由单位人事部门管理的实有在职人员,包括行政工勤编制人员和事业工勤编制人员。

4.其他人员,填列编制外长聘人员和原按国家劳动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工人,不包括行政工勤编制人员和事业工勤编制人员。

5.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填列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行政运行”、“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用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基本工资的人员,以及在其他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用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基本工资的行政人员。

6.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填列单位在“行政运行”、“行政单位离退休”以外科目用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事业人员。

一般预算财政拨款、补助开支人数具体包括:(1)单位用一般预算

财政拨款、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人员。(2)基本工资全部或部分由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开支的人员。

以下人员不列入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和一般预算财政补 助开支人数统计范围:(1)原未列入一般预算财政拨款(补助)开支人员范围,由于经费管理和拨付方式转变,用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开支的人员。(2)编制部门批准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但实际未由财政部门开支或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在职人员。(3)编制部门批准为经费自理事业编制,通过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解决基本工资的人员。(4)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中用财政拨款开支或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遗属、临时工作人员。(5)民政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财政进行适当补助的人员。

7.经费自理人数,填列单位用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非一般预算财政拨款(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人员。

8.年末学生人数,填列经国家批准按统一计划招收的各类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留学生、中等教育学生、初等教育学生以及干部进修和培训等人数,不包括学前教育(即幼儿园)学生数。其中,干部进修和培训指三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培训,培训人数按年度累计人次计算。

9.本表所有指标均为汇总指标。相关指标录入表

本表反映本年度地方分级次税收收入上划情况,地方政府债券收入、转贷、还本等情况,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等相关指标情况。1.上划中央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数字根据国库中央级报表填列,按照•财政部关于明确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2007]11号)的要求,应剔除在当地中央金 库交纳的进口货物增值税,进口消费品消费税,出口消费品消费税,属于中央的铁路运输、国有邮政、银行、石油、石化企业所得税的部分。

2.上划省税收、上划地市税收具体填报口径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3.地方政府债券,反映本级财政实际使用并承担的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债务,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年初地方政府债券+本年地方政府债券收入+本年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本年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支出-本年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年初地方政府债券应与上年的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一致。

4.本表经济指标均按照各级统计部门提供的当年快报数据填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以当年价计算。

5.单位级次为地市合计、区县合计时,人均耕地面积(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等3项不填列。

全市财政决算工作会议简报 篇5

南开区财政局召开年部门决算会议,部署2016年全区部门决算工作,副局长韩杰、芮雪、彭亮、副调研员王健出席会议,全区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参加了会议。韩杰副局长对2016年度部门决算工作进行了部署并讲话。

韩杰副局长指出,2016年,全局各科室适应新形式新问题,使用新手段新方法,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工资统发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革,强化政府采购监管,不断推进财政工作规范到位。要继续攻坚克难,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政府采购制度,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全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希望各预算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顺利做好年末收尾工作。

会上,财政局相关科室分别布置了2016年度部门决算、统发工资、对账、固投决算、继续教育、会计档案、集中支付3.0系统年末结转等相关工作。统计局相关科室布置了统计报表工作。软件公司工作人员为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详细讲解了网络版和单机版决算软件以及财务平台结账操作等相关问题。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6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财政决算工作今天开始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安排XX财政决算工作并组织大家学习报表;二是要布置XX年财政管理工作思路。管委会、党工委非常重视这次财政决算工作,我代表高新区财政局来主持召开这次会议,首先是对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二是结合会议内容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对XX年决算工作的回顾总结和评价

(一)XX年财政决算数据情况。

XX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21116万元,为年初预算104092万元的116.3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79684万元,为年初预算69287万元的115.0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1694万元,为年初预算9797万元的119.36;上划市级收入为22726万元,为年初预算19612万元的115.88%。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完成73611万元,为年初预算69543万元的105.85%;地税完成46820万元,为年初预算34300万元的136.50%;财政部门完成685万元,为年初预算275.1万元的127.2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1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611万元;地税完成3969万元;财政完成432万元),为年初预算5396万元的129.95%。

XX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6468万元,占年初预算4403万元的146.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累计支出为1562万元;公共安全累计支出为196万元;教育累计支出为1001万元;科学技术累计支出为48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为323万元;医疗卫生累计支出为305万元;环境保护累计支出为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累计支出为2259万元;农林水事务累计支出为251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累计支出为48万元;其他支出累计支出为18万元。

收支执行结果:

XX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1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88万元和上年结余收入108万元,收入总计为683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6468万元,加上原体制上解支出100万元,共为6568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264万元,其中专项结余19万元,净结余245万元。

XX年全区基金预算收入为14718万元,加上上年结余906万元和市级补助收入58万元,基金

收入总计为1568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为5582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0100万元。

(二)XX年财政决算工作的回顾

去年,我区财政局和各预算部门的同志发扬肯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传统,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工作组织更加协调,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使我区财政决算工作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地完成了XX年财政决算编报工作。在这里我代表财政局对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但是,也要看到我区决算编审工作中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如部门决算和总决算准确性方面都有不足,分析的问题还不够深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再鼓干劲,再攀高峰。总结去年我区决算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是做好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基矗近年来,管委会、党工委高度重视我区财政决算工作,每年主要领导在决算期间都要亲自到会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协调相关事宜。我们参加决算的同志们也明确分工,协调配合,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决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决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这是做好财政决算工作的重要基矗

2、改进方法,做好细节工作,是提升财政决算编审质量的关键。一是以夯实日常工作为切入点,把财政决算工作渗透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预算管理和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将支出功能科目、经济科目、预算文号、资金性质等要素进行规范,提高单位会计核算质量,为提高决算编报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以抓好培训为突破口,解决了决算编审中的技术和口径问题。三是审核方式多样化,着力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采用相互交叉审、重点审核和计算机自动审核等方法集中解决发现的问题,提高了审核效率和质量。第四建立联系顺畅、反馈及时的上下级沟通渠道。这是提升财政决算编审质量的关键所在。

3、保证决算数据质量,提高决算分析水平,是提高决算数据质量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财政决算工作的科学化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决算关联数据的审核已不再是难点,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对决算数据的深入分析,应该是当前决算工作的重点。财政部门要加大预算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决算数据真实性的审核,为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7

一、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

(一) 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包括财政总决算草案和部门决算草案两个层次

财政决算草案是每一预算年度结束后,由各级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编制的、 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 反映各级政府或部门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包括财政总决算草案和部门决算草案两个层次,其中:部门决算草案是财政总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政总决算报表中有关预算支出执行结果的明细反映。 相应地,财政总决算草案和部门决算草案都属于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对财政总决算草案进行审计,并发表总体意见, 又要抽取一定比例的部门决算草案进行延伸审计,以验证财政总决算草案的准确性。

(二) 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包括各类报表和财政分析说明两个载体

财政部门编制的财政决算草案主要包括各类报表和财政分析说明书。 各类报表和财政分析说明书构成了财政决算草案的载体,其中:各类报表主要包括主表、附表、补充表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包含数目不等的明细报表。 从财政总决算层次看,财政决算草案的载体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国债余额情况表》、《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 》、《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 等表格及相关说明。 从部门决算层次看,部门决算草案的载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部门概况;二是部门决算表,如《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决算表》、《“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等;三是部门决算情况说明;四是名词解释等。 相应地,这些报表和财政分析说明书构成了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

(三) 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随着财政决算编制工作的推进而不断扩大

政府凭借行政权力获得的收入以及为行使行政职能所支付的一切支出都属于财政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并在决算中体现出来。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 相应地,财政决算草案也应包括公共财政决算、政府性基金决算、国有资本经营决算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在内的政府决算体系。 从理论上说,公共财政决算草案、政府性基金决算草案、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草案均属于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 但从实际情况看, 我国财政决算编制工作尚在建立健全过程之中,一些财政决算还不能如期编制。 同时,全国地区之间财政决算编制工作也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只是编制了公共财政决算和政府性基金决算,缺少国有资本经营决算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 因此,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只能随着财政决算编制工作的推进而不断扩大。

二、 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重点

(一)财政决算草案的真实性

审计财政决算草案的真实性, 主要是检查有无弄虚作假、以估代编造成财政决算信息失真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部分地方,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有限,靠自身的能力很难真正做到收支平衡而发生的虚假决算现象, 即假平衡、真赤字。 具体来说,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内部控制为公共部门的有效运行和治理提供坚实保障,也是提高财政决算草案信息真实性的基础。 2012 年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启动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对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等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作出具体规定,在审计中要关注这些内部控制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2. 要关注预算调整变更情况。 核实决算草案与人大批准预算数的差异,审查预算支出是否按人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金额执行、专项支出是否专款专用、重大预算调整事项的程序是否合规等。 特别要关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调整情况,即被审计单位纠正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后,相应的会计调整是否体现在决算草案中。

3. 要关注财政总决算草案与部门决算草案的衔接情况。目前, 部门决算草案与财政总决算草案之间存在脱离的现象, 一些地方部门决算草案的数字比财政总决算草案数字大,原因之一是部门决算草案包括了一些没有纳入财政总决算草案的部门收入和支出。 审计时要关注部门决算中数据的填报口径是否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要求相一致。

3. 要关注财政决算报表数据上下年度的衔接关系。 在编部门决算表时,“户数核对”和“年初数核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审计时,要在“户数核对”通过的前提下,再进行“年初数核对”, 最后通过软件程序与上一年结算表中的年末结余科目和数额核对。

4. 要关注年底集中支出情况。 新 《预算法 》规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财政平衡转向约束支出,要求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近年来,我国财政年末集中支出问题较为突出, 每年12 月的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比例偏高,形成了“年底突击花钱”现象。 将没有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的支出预算资金划往财政专户,跨年度使用,这只是在数字上完成了预算的执行,不是预算的真实执行。

(二)财政决算草案的完整性

审计财政决算草案的完整性,主要检查财政决算草案是否覆盖所有的政府收支,是否将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上级转移支付等完整地纳入了决算报表,有无分割、肢解、“蚕食”财政资金的现象。 具体来说,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关注全口径预算管理情况。 修订后的 《预算法 》要求所有政府收支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约束,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管理。 当前,我国预算的主要内容为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才初步建立,预算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规范,如债务预算还未建立、一些非税收入还未纳入预算管理等。 预算体系的不完整会带来决算信息的不完整。

2. 要关注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结果。 政府性基金是我国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数额巨大,有“财政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说法。 审计时主要检查政府性基金设立是否合法、征收期限和标准是否合规、是否专款专用等。 特别要关注土地财政租、税、费三部分收入情况,因为土地收入占了政府性基金的绝大多数比例。

3. 要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结果。 2007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正式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相对于其他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起步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如范围不完整、编报不细化等。 审计时既要检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来源,如国有企业上交利润、股权分利、产权转让收入等,又要检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情况,如增加国有资本金支出、专项支出、补充社会保障支出等。

5. 要关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结果。 2010年,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 》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审计时主要检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 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方面,主要检查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等;在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方面,根据险种的不同,分别检查基本养老金支出、医疗补助金支出等;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方面,检查是否专款专用、分账核算,是否按险种分别编制预算等。

(三)财政决算草案的公允性

审计财政决算草案的公允性,主要是检查财政决算草案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反映了财政资金收支过程及结果,相应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等。 具体来说,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关注财政决算草案编制的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确认交易或事项的影响何时记入会计期间的标准,最基本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长期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新《预算法》也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10月公布的 《政府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 》 明确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并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这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标准体系虽然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也存在不能真实反映各级政府财政状况、预算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审计财政决算草案,要充分考虑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对决算信息质量的影响。

2. 关注跨年度预算平衡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对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行了顶层设计。 新《预算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本是为了适应政府支出与公债规模扩大的现实,但也有可能成为调节预算收支的手段。 审计时,要将跨年度预算平衡情况与年度经济社会目标、 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本年收支预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 特别要关注重大差异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调入和调出情况等。

3. 要关注决算草案编制的细化情况。 修订后的 《预算法 》进一步细化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审计收支分类情况,要关注政府收入是否按来源和性质划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等进行管理;政府支出是否按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是否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及其政策目标等。

摘要:文章分析财政决算草案审计的范围包括公共财政决算、政府性基金决算、国有资本经营决算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在内的政府决算体系,建议审计的重点包括财政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公允性等。

关键词:财政决算,审计范围,审计重点

参考文献

[1]翟熙贵.中国审计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冯俏彬,郑朝阳.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基金的使用管理〔J〕.中国财政,2013,(2).

财政总决算工作总结 篇8

9月25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从2017年起将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在平台上集中公开,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

《通知》称,监督检查发现,地方预决算公开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主动公开意识不强,主体责任履行不力,未公开部门预决算的单位较多,已公开的预决算不同程度存在不够细化、时间滞后、公开渠道不规范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预决算编制,提高预决算的完整性、规范性、準确性,切实细化预决算内容,为公开预决算创造良好条件。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在现有公开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改进公开方式,从2017年起将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在平台上集中公开,以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

《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早布置2017年预决算公开工作。对2017年预决算公开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要及早谋划,提前部署。要依法依规公开预决算,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应公开事项,不得少公开、不公开,并将强化监督检查和认真落实追责制度,发现一起、曝光一起、纠正一起。

上一篇:《地道战》观后感想下一篇:大学生两学一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