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证思路教案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议论文论证思路教案(推荐9篇)

议论文论证思路教案 篇1

孟庄镇中心学校 赵文瑜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论证思路题的考查形式,熟练掌握答题步骤与技巧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议论文论证思路题的答题技巧

2、会准确地表述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本题型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介绍河南省中考近两年对议论文的考查导入

二、解题指导

1、分析失误原因

(1)出示文段(例1),让学生说出其论证思路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点失误原因

①理不清文章的层次 ② 空洞套用术语,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方法指导(1)合理分层

让学生结合文段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

教师归纳分层次的方法:先看首句、尾句是否是文段的中心句和总结句,总结上文的句子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看来、因此、由此可见等;其次要将论证部分再细分,如将使用不同论证方法的论据或不同的事例之间再次分层。(2)概括层意

引导学生归纳层意,强调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要明确指出具体使用了什么样的论据及使用论据的目的(3)正确表述

在各层的层意前要加上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使语言更加有条理(4)总结方法

让学生归纳出做题的步骤,得出答题模式 出示:

方法与步骤

先分层,再概括,说清论证思路的层次。

(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答题模式

首先,提出……的论点 然后,用……论证……论点 最后,得出……结论

三、反馈练习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完成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四、小结

思路决定出路议论文 篇2

杰克嗜酒如命且因杀人罪入狱,但他却有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儿子:大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小儿子成绩斐然,品行优秀。同样的环境为何造就了性格迥异的两人呢?我认为是思路决定出路。

大儿子选择了与她父亲同样的堕落,在他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坑洞。小儿子选择了与他父亲相反的积极,在他的人生画卷上,蘸写了一笔又一笔的辉煌。思路之于人生,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思路编织着人生。

陶渊明厌弃污浊的官场生活,他选择了隐世归野。重回田园,他的生命力美丽绽放。他享受“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恬然,他流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他在青山碧水中雕琢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拂晓,踏朝露,披晨雾,耕田锄草;日暮,放舟楫,荡绿水,漂流青山;夜深,放长歌,啸胸怀,余音袅袅。过的是花的生活,绽放于光天霁月之下,生长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白云高山之上,寄身于佳树芳草;过的是水的生活,快乐地一心奔流;过的是风的生活,随性地四处游走;过的是云的生活,自在地八方漂游。溶溶月,淡淡风,看窗外风停风起,雁来雁往,闻窗前花香弥漫,他抒写着自己内心的一份朴实。他的诗具有农人的淳朴,具有放纵的自由,具有天成的清闲----他的诗流传千古。

思路牵连着未来。

柳永,一位翩翩少年,自小便立下了入仕的决心。可偏偏天意弄人,一首才情横溢的《鹤冲天》硬是给宋徽宗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于是,龙手一挥,柳永的名字永远被剔出了金榜。名落孙山,仕途坎坷,他万年俱灭。他把失神的目光定格在凌乱的宣纸上,一个信念在他脑海中愈发的坚定。他成了一位专业词人。于是,有了缠绵悱恻的《蝶恋花》,有了忧伤悲痛的《雨霖铃》,有了脍炙人口的一首首新词。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逻辑方法 篇3

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逻辑思路不对头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全篇都写着作法”。那么,议论文写作有哪些逻辑思路?又有哪些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逻辑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上。

那么,动笔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让学生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

1.列议论文提纲的方法

(一)引论:①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②用判断句表述中心论点。

(二)本论:用三种方法(并列、递进、对照)之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理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定顺序置于各段之首,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结论:①用什么方法作出结论?

②注意点题、扣题。

例如:议论文《工作即生活》写作提纲

(一)引论(1-4):用先分后总的方法由寒号鸟、水杉、社会精英的命运引出中心论点:人们应当平衡工作与休息的关系。

(二)本论(5-6):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5):奋斗要把握“度”(用因果分析法)

第二层(6):人的生活观也要与时俱进,要全面理解

“适者生存”。(讲道理)

(三)结论(7):总结本论,得出结论:在快乐工作中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快乐工作。

2.议论文本论部分三种提纲模式:

(一)并列式

注:A代表论题

(1)A的内涵(本质属性、内容)是什么

(2)A的外延(范围)是什么

(3)为 什么要有A(或A有什么用)

(4)怎么样才会有A

(二)对照式

(1)分论点对照

(2)分论点内部对照

(三)递进式

(1)按议论步骤递进

(2)按论点内涵递进

例如:《愿景》(天津卷)

(一)并列式

(1)愿景的内涵是什么

①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

②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

③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憧憬

(2)愿景的外延是什么

①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

②愿景是企业家的发展蓝图

③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

(3)为什么要有愿景

①愿景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

②愿景是鼓动人们前进的风帆

③愿景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纽带

(4)怎么样才会有愿景

①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

②实现愿景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

③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的帮助

(二)对照式

(1)分论点对比

对待外来文化(大宅子)的三种态度:

①全盘肯定。大吸剩下的鸦片。孱头

②全盘否定。放火烧掉。混蛋

③占有挑选。新人建设新文化的愿景

(2)分论点内部对比分析

对外来文化怎样占有挑选----建设新文化的愿景:

①对鱼翅,象萝卜白菜一样地吃掉。(取其精华)

②对烟土,送药铺 (半益半害)

③对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毁掉。(留益去害)

④对姨太太,全部遣散 。 (弃其糟粕)

(三)递进式

(1)按议论步骤递进

统一的愿景:

①是什么----祖国统一的愿景

②为什么—-圆炎黄子孙百年来的强国梦

增强互信,瓜熟蒂落。

(2 )按论点内涵由浅入深的递进

“中国制造”的愿景:

①对外加工

②中外合资

③自主创新

3.列提纲的好处

①可以使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②可以使中心突出,不至于偏题;

③可以使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④可以稳定“军心”,尤其是考场作文,有了提纲,不至于手忙脚乱,六神无主。

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

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逻辑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 模式去强化其逻辑思路。议论文的总体逻辑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

总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1.全文结构采用总-----分------总式

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模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如: 人生?美!

有人说,人生是一首曲子,它婉转悠扬,所以它是美的;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它丰富多彩,所以它是美的;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路,它蜿蜒曲折,所以它是美的。但无论人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是优美的旋律,还是深奥的哲理,或者是向前的快感,归根到底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人生是美 的。(总说开头,引起下文三段分说)

人生美在平凡。人的一生不必追求更多的功名利禄,只要活得平凡,淡泊一些,自然能体验人生的各种美好。在平凡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可以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宁静,可以体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失意无奈。平平凡凡才是美。

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从呱呱坠地到有所作为,都在抗争、拼搏着,在儿时,我们努力拼搏,在学习上不懈努力,总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青年时,我们意气风发地工作在各条战线上,那里有我们的汗水和足迹。在拼搏中,在抗争中,我们“鹰击长空”,我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如痴如醉!

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过程往往是伟大的,而结局则有时难免悲哀。人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当初没想到的那般伟大,那般成功,然而到头来却只能面对接受朴素而平凡的“我”,我们不禁悲哀,这时我们只要坦然面对,心中必会多一份欣喜,意识到自己曾经毕竟为此而奋斗过,并没有虚度年华,这时,在人生的坦然中你会抛出一句:“忘记今生无悔!”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人生,我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我们不必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那样,人生如何完美,但我们可以平凡,可以拼搏,可以坦然,可以让人生之曲多一份悠扬,让人生之书多一份激情,让人生之路多一道风景。

人生本是一片空白,只是有了人的种种行为才使得它美丽,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 的一片天地,找到那一份坦然、超脱,你,我,他的人生总是美丽的!

【评析】文章在选用人生是美的这个总论点之下,分成“人生美在平凡;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这样四个分论点来逐层论证,文章条分缕析,读者一目了然。

2.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

并列式(横式结构)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横向思维,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上一篇例文的本论部分就是采用并列式。

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3.本论部分采用递进式。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 我喜爱的一句箴言

我喜爱的箴言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说过的话,她说:“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是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能力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我喜爱这句箴言,是因为这是居里夫人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曾受到爱因斯坦 高度赞扬的伟大科学家,她不是一个凡人;但她又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不像某些“仁人哲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似地高谈阔论些大道理;她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母亲。她理解我们,并不把我们看成无知的青年。她亲切地对我们说:“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非但如此,她的一生不懈地追求,也通过这句话坦白直率地表达出来了。众所周知,她的生活的确不容易。镭发现前不久,她的丈夫因车祸不幸身亡,这对居里夫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她并没有倒下,因为她坚信,她的能力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自信力是她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靠着它,她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乐章。

我喜欢这句箴言,还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刻,她不断给我以信心和力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在黑夜中行路,没有坚强的信念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特别是年轻、思想不成熟的时候。每当我对自己选定的道路,特别是学习上的道路有所怀疑时,我的脑海里便出现居里夫人亲切的面容,她微笑着告诉我:“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便想起居里夫人坎坷而伟大的一生。我想居里夫人读中学时,她会预料到她将来能成为镭的母亲吗?不,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她之所以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是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一股强烈的自信力。这自信力,使她吃苦而不怨苦,受累但不觉累,结果——她成功了。而我呢?我的生活也有坎坷,但是,焉知我辈非鲲鹏?我所缺少的,正是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那种自信力!心灵的窗户,一捅便亮。我相信,我的能力也是要做某种事情的,而且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达到!

居里夫人的这段话,曾给我以力量,所以我异常珍爱它。我不知道将来是否能成就一番事业——人的一生,总是要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的秀丽山水,无论我仰望哪里的灿烂星空,无论我聆听何处的神圣天籁,无论我吸吮何处的甘洁崖泉,只要我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信任,我将永不忘怀激荡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

【评析】作者先提出所喜爱的一句箴言 ,以“我喜爱这句箴言”为标志,然后用“是因为” 、“还因为”领起两个段落,前者从居里夫人失败、挫折乃至成功的过程揭示了自信力的重大作用,后者从我的迷茫、怀疑乃至自信力激起我“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思想变化,说明了自信力的威力。最后用我将永不忘怀激荡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作结,体现了文章层层递进的脉络结构。

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4.本论部分采用对照式。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如: 成功并不很艰难

在巴蜀之地有个很出名的女孩儿——刘亦婷,正当同龄人在象牙塔中苦苦挣扎时,她却潇洒地走出国门,走进哈佛,成为常人眼中的天之骄女。此外,在国内学习时,她参加过《苍天在上》等电视剧、电影的演出,受到观众好评。有人不禁会问:她今日的成功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刘亦婷轻松地回答:我只是和别人一样读书,唯一的原因是在机会来临时我已经准备好了,而且牢牢地抓住了它。

从刘亦婷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成功的淡然。的确,只要准备充分并且把握住机遇,成功并不很艰难。但为什么有人却离成功非常遥远呢?原因往往就是平时慵懒,当机会来临时根本没有能力去把握。

我有一个室友,当我们谈论志愿和考大学时,她就感慨:这些东西就像天方夜潭,好的大学、热门的专业,我想都不敢想。这时室友们就一起开导她、鼓励她。可是认真分析一下,她为什么会这样呢?高一高二时,她一直沉湎于各类书籍。喜欢读书不是件坏事,可她为了看书却放弃了学业,到了高三,脱口就有故事的她却连三本物理书都没有完整地翻过,以致面临高考的选拔,与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的她却有了上述一番无奈的话。

我相信在我们身边,在社会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是沉湎于游戏机、赌博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学习工作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当机会光顾时,自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被别人抓住。自己除了抱怨还能如何呢?

如果准备充分,无论机遇何时到来,你都有能力去和别人竞争。联想电脑公司的总裁在给大学生做演讲时回忆:当年他大学毕业,准备工作一两年后就出国深造,可后来有了联想中的一个职位,一干就是十年,为联想成为国内市场的大哥大做出了贡献,如果不是那个职位,那也就没有现在的他了。他讲话的.结束语是这样的: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机遇,只要你有能力去把握。

难怪西谚云:“命运不会垂青懒惰的人。”无论是走出国门的刘亦婷还是在国内发展的联想总裁,他们都做了自己应该做好的,才没有在机会面前手足无措。

中国即将加入WTO,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也许你就是第二个比尔·盖茨,成功后的你或许也会说:我并没有做什么呀!因为成功本不很艰难。

【评析】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 ,全文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例证鲜活,说服力较强;倒数第二段以“无论是走出国门的刘亦婷还是在国内发展的联想总裁,他们都做了自己应该做好的,才没有在机会面前手足无措”归结上文,使全篇结构严谨,前后贯通。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逻辑思路

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 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是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步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逻辑思路混乱的一种表现。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高二学生议论文写作逻辑思路的重要环节。

首先是要学生掌握段内逻辑层次安排的方法。

(1) 单则材料段内逻辑层次的安排:

述观点+单则材料+议论分析

(述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直是腊梅挺立寒风的傲岸,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定。(叙材料)台州硬汉子方孝儒, 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忠心辅佐惠王;但燕王朱棣兴兵夺取政权,欲法周公而令其起草诏书。孝儒悲恸之声彻殿壁,宁死不屈甘作鬼,愤然提笔一直书,“燕贼篡 位”我何留。(议论分析)哎,冰样的坚贞纯洁,火样的激情四溢,几百年前谱写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烈焰正气歌,至今还在历史的书页里闪耀回响!

(2) 多则材料段内逻辑层次的安排:

述观点+多则材料+议论分析

(述观点)重山重水芳草绿,烈风急雨坠叶香。当宏大的理想为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坦然面对现实,重新确立一个切合生活实际的新目标,是成功者最明智的选择。

(多则材料)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走“秦岭”,柳宗元被贬呐喊“苛政猛于虎”,刘禹锡被贬和唱山歌“竹枝词”,白居易被贬愤吟“浔阳江头”,苏轼被贬高唱“大江东去”。贬官生活宣告了远大理想的破灭,更宣告了社会的冷酷无情。(议论分析)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抛弃昔日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抛弃昔日的远 大理想,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新的定位,在豁达坦然中,走进新的生活,踏踏实实去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成功的光环却成了他们最真切的挚友。

其次是要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含义:“事出有因”。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揭示原因以说明会得到某种结果或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探求事例的根源, 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逻辑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是因为…… 正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关键: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例1:(论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论据)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毛泽东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制定且严格执行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分析)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直接陈述原因)

例2:(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据)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自问自答 )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论据,从事物或现象的反面假设分析,并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

逻辑思路: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

标志性词语:假如……, 那么…… 如果……, 怎能…… 试想、倘若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虚实对比中强调论点。

例3:(论点)有志者事竟成。(论据)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正例反设)

例4:(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论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分析)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力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反例正设)

议论文论证思路教案 篇4

清风吹过心灵,吹去心头的尘埃,睁开求知的眼睛,审视这个多变的世界,我们看到许多默默无闻的人创造出了惊人的神话,把长期的默默无闻和短期的惊人神话上升到哲学的角度时,我们看到了长时间的准备和成功之间的关系。

从理性的角度看,默默的准备和基础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从感性的角度看,默默的准备和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

开默默准备之花,乃有日后成功之果。

巍巍泰山,突兀自有道,以其雄奇状丽赢来了世界各地游客的赞美。孰不知,从洪荒时代开始,泰山就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高度,秀出自己的美丽,笑看它山业已名我自嵬然不动,终于有“登泰山而小天下”后的一鸣惊人。

著名学者钱钟书,从少年时期就开始背诵我国古代的书籍,在清华时就有读遍清华图书馆的决心,再加上后来的出国留学,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以《围城》创造出文学界的名扬海内外。他的惊人“围城”是默默耕耘之果。

泰山的雄伟我们赞赏,钟书的作品我们欣赏,我们在惊赞他们成就的同时是否看到了那成功之后的默默无闻的准备和基础呢?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无闻是为后来我们的成功做铺垫的,因默默的准备而成功的人成物也能飘荡于历史中,成为一棵耀眼的星。

长期默默的准备和成功需要有坚定信念的滋润。

百度公司在一夜之间创造了IT史上的一个神话。细想百度建立之初,当他们把主攻目标定为搜索引擎时,不少的人都嘲笑他们,但他们没有改变计划,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百度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经营网站的小公司,默默的准备加上坚定的信念使百度成功。

当现代社会的发展把默默无闻和成功的关系凝缩成一首诗时,我们就可以因我们的准备而成功。

有些默默无闻/确实可以创造出神话/比如默守地下千年的煤

有些默默无闻/确实可以创造出成功/比如拱开石块坚强的芽

如此无闻/就是成功的孕育/加上坚强的信念/我们必能成功。

议论文复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考题类型。

2、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

3、掌握议论文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

一、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的七大考点 1.寻找论点

2.论据的认识、分析、补写 3.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5.不同的段落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语言赏析

7.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二、议论文基础知识回顾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注意:(1)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的。(2)论题是论证的对象,不等于论点。例如:《论美》、《成功》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中间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3、议论文有两种议论方式 立论、驳论

三、在练中学

(一)、怎样找论点

1.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句子。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3.看文中出现中心论点的信息词以及常出现位置①看标题②看文首③看结尾④归纳文意

结合实例找论点

(二)、怎样把握论据

1.辨别论据的类型(事实、道理)2.补充论据

A.补充的论据必须能够证明中心论点B.要有真实性C.要具有典型性 结合实例补论据

(三)、怎样辨别论证方法 1.判断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证法)

③正反对比论证(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④比喻论证(喻证法)

2、怎样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XXX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YYY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XXX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YYY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XXXXX比作YYYYY,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证明ZZZZZ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XXXX与YYYY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ZZZ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四)、怎样分析结构层次

1、辨别结构类型

①总分②总分总③分总④并列式⑤递进式

2、请你简析*段的论证过程?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的结论(或证明******的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五)、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首开头:(1)引出论点或论题。(2)作为文章的立论论据。(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中过渡: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文末结尾:卒章显志,点明论点,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照应前文,前后呼应;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段首段尾:总领本段,总结全段,是对这一段论述内容的概括;有时也可能是分论点。

(六)、怎样体味推敲语言

⑴严谨性(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性(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七)、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2006年海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试卷《发现自己》

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觉得矛盾吗?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4分)例: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对正确的方向要矢志不移,但不适宜自己时也要敢于放弃。

四、课堂小结 结合考点总结

五、作业

议论文写作教案 篇6

1、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较低。

2、教师的整体作文教学呈现无序性、随意性。

3、高中三年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次序、分阶段地进行,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学会写一篇有思想有力量的议论文。

二、教学方法

“破”“立”体系。

三、教学步骤

1、只破不立

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写夹叙夹议的作文,体现为“详细记叙某件事+最后一段三两句感悟分析”的模式,此模式已根深蒂固。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须能写出一篇规范化的、有一定理论层次与深度的议论文。

在高一初期的议论文训练评改时“只破不立”,即对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只指出“这不好那不好”,就是不告诉学生怎样才好,让学生在被否定中困惑、迷茫,最后急迫地想学习规范的议论文写作方式。以此来彻底改变初中建立起来的所谓议论文写作观念。这大约需要三次写作,即高一开学四五个周的时间。

2、破后才立

有了第一阶段”破”的铺垫,第二阶段给学生”立”起全新的写作模式。

模式化的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写出“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的议论文。包括谋篇布局、论点鲜明、简述论据、重在分析等意识。强调论据要简洁,分析要到位。明确议论文的格式:总分总,即引出论点→论证论点(事例加分析)→联系现实→总结。使文章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言之有序,顺理成章。

3、立后又破

“文无定法”,任何体裁的文章,一旦落入窠臼,就会跃进下品。何况高考作文明确要求“不得套作”,“套作”包含了”结构套作”。在第二阶段,学生确实养成了议论文写作意识之后,就要对“立”起来的新的价值体系再一次”破”——要求学生保留在

第二阶段借助模式作文确立起来的写作意识,但又不准他们在作文中体现出“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的痕迹,而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去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阶段是学生最苦恼的阶段,这时,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淡化,学生要自己去慢慢摸索,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4、破后再立

议论文阅读训练教案 篇7

议论文相关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作者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的主张或观点(要证明什么)。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如何进行证明)。

2、论据的分类: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②道理论据: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等。

4、论证的角度与方法:

角度: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5、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 严密

寻找中心论点方法:

试题演练

(一)拥有爱的源泉

(1)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索取和获得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默默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度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 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2)感恩重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伸手,都行。感恩于亲人,田世国为母捐肾;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倾力相助;感恩于人民。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唯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

(3)感恩重在 ___________。真诚甘泉淌心间,诚意火把暖两人。帮助的人已伸出真诚的手,受助的人若衷心感应,快乐和幸福会同时飞向两个人。他真心报答,坦然而快乐;我接受回报,幸福而满足。感恩的心是真诚的。感恩就像天上的繁星,彼此真诚地照耀着,温暖着,默默守望,相映成辉。

(4)感恩要善于选择时机和方式。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盲目的感恩也许会在你想为别人遮阳时,却遮住了他的视线。要明白,锦上添花当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雨中送伞,夜行送光,将感恩的心化为柔和的雨丝,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无声地滋润他。将感恩的心化为准确的晴雨表,然后高举那把伞,在炎炎夏日里为他阻隔如火骄阳。

(5)感恩要永远感怀于心。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时兴起的感恩只是一种负担,真正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会因时间而淡忘恩情的。感恩不能像诸葛亮那样愚忠,却要像他那样将恩情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记着,曾经有一个人帮我爱我,让我感激涕零。当日子在指尖慢慢滑落时,依然感怀于心。

(6)爱是纯的,心是诚的,感恩是真实的,感动是永恒的,感恩的心便是充实而幸福的。感恩的心是一条悠远的小溪,滋润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让爱和温情在你我心间流淌。(7)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便拥有了爱的源泉。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根据你的理解,分别在(2)(3)这两段话第一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3、阅读第(2)段,将下列材料补充完整。(2分)感恩于亲人,田世国为母捐肾;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倾力相助;感恩于人民,4、第(4)段中引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什么作用?(2分)

(二)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3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3、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4、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

(三)美的断想

线,有曲线和直线之分。曲线很复杂,而直线却是最简明、最理想化的。因此,我曾一度向往直线,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一直前行‛。渐渐地,我发现生活中的直线几乎是没有的,而曲线却是无所不在。后来,我终于明白: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那一条条的曲线,有弯曲,有转折,能引导你的视线作变化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的。曲线的美,在于自然。那皎洁的明月,是由曲线构成的;雄伟的山峰,是由曲线构成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曲线是美丽的。曲线的美,在于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这崎岖不平的人生风景线,才使得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当一个人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坚实的脚印而欣慰。人生的曲线,给人希望,催人奋进,它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奋斗的美。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铺满荆棘的。①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②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③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④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⑤这生命力的本身也是一种美。⑥

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欣喜!谁能说曲线不美呢? 1.写出本文的论点。

2.文中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这里的‚直线‛应如何理解?

3.请用‚‖‛在下列序号中为第十段文字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议论文形象化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学习让议论文说理更形象,表达更生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应当凭借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但它并不排斥具体形象。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议论文质兼美,情理并具,使其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在今后的议论文训练中,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就是用“形象”说话——以具体化的形象代替枯燥的理性抽象,让议论的文字生动起来。

二、欣赏精彩语段,思考为何形象生动 片断1:

秦国很强大,贵族制度很稳固,但那个年轻的卫鞅不满足于陈旧,勇敢地逆入狂流,分田划爵测法徒(徙)木立信,虽至变法将尽已苍苍白发,但被万世敬仰。因为它坚信再完美的现状可以有突破,再合适的制度也能有改进,所以他毅于摒弃旧法。(张芳艺《永远在路上》)(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小结:1)用词丰富、生动、准确

2)句式有变化,整散结合,长短有致。

例如,13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唯愿此心无怨尤》有这样一段:

与庄子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那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他们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生命随心绽放得如此绚烂,光耀千古。当洛阳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那亦是嵇康内心的绝唱,此身虽陨,此 心无怨尤!真名士,自有一派清峻超绝的风流。片断2:

发现此岸的美,并懂得悉心珍惜,此岸的美景才不会因为我们的忽视而白白流失。记得有一位画家整日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事物,游遍全球最终失落而归。归家之时他看到村落尽头的山楂树下,母亲静静伫立着,夕阳洒在她的身上,树上的火风鸟陪伴着她,如同一尊绝美的雕塑。他终于领悟,原来自己拥有的已是最美。(刘明迪《此岸比彼岸更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想象画面:眼中有物,言之有物 片断3:

当我们为自己梦想的生活而拼命学习时,当我们为那耀眼的地方而挑灯夜战时,请不要把目光全部聚焦在彼岸的美好,要看到此岸的温暖,看到夜深归家时头顶的星空,看到每天早上杯中牛奶的热气,看到母亲春风般温柔的笑容。看到所拥有生活的美好,便能够怀着更多的感动与热爱,在人生之路上坚定地微笑而行。(刘明迪《此岸比彼岸更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小结:

1)排比句式,既有气势又显得美观。

2)有生活气息。议论文联系实际要真正接地气,有理有据有生活。不能只是完成那个形式,走走过场。眼前要浮现生活场景、生活细节。

这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会让文章读起来亲切、动人。在联系现实的时候,我们不妨展开联想和想象,加入生活的细节。例如:

那我们,该做什么呢?正值青春,应珍惜大好的时光年华,不要迷失自己;珍惜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情谊,莫待分别后才懊悔;珍惜每分每秒,努力 拼搏,为梦想奋斗,无愧青春!(《勿道当时是寻常》)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这样修改:

我们的眼前是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拥有的是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我们要听到教室里笔尖与纸页摩擦间的沙沙声响,要看到饭后与同学在操场散步、谈心时的美丽夕阳,要嗅到上学路上醉人的花香,要记住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同窗青春的模样。你我习以为常的周围的一切其实皆不寻常,只要你我用心感知生活的美好,珍惜青春的时光。例如: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昆曲、京剧,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厨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明的伟大书写者。

徽州,榨油留下的饼渣,是庄稼最好的肥料;陕北的窑洞前,张世新的儿孙们挂出了自己制作的面;莽山瑶族仍然感恩来自大山的馈赠。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解说词)片断4: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时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他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毕淑敏《造心》)(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小结:比喻论证,形象化说理的杀手锏。只要比喻恰当合理,就能让说理变得更形象。

给一条鱼缸里的鱼装上一双鸟的翅膀,鱼也没法离开鱼缸。而这双鸟的 翅膀,却会成为鱼儿游泳的最大阻力。英语是国际语言,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国际顶尖的技术人才。反而会有一些技术人才因为英语差而被埋没。更何况,即使你的英语成绩很好,也未必会和美国人交谈。(张玉河谈高考英语改革)

英语是个窗,我们可以通过它开阔视野以及少部分人可用它实现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它。但若是将它放在与“门”相等的位置上,这是没有必要的。(王重庆谈高考英语改革)

三、升格训练

美国游泳运动员戴安娜早已多次拿过世界冠军,名誉全球。但她没有就此止步,对前方的梦想让她充满活力,那渴求的心让她年轻依旧。尽管她已年过六旬,她仍在努力训练,想要自己穿越湍急的弗罗里达海峡。那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她人生的“催化剂”,始终保持前进。终于,在万众瞩目下,她艰难地完成了目标,创造了奇迹。相信戴安娜的道路依然清晰明了,她一直在仰望前方的路。(某人《仰望前方的路》)

议论文作文片段练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议论文说理的方法。

2、帮助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难点----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3、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当堂练习、课堂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什么困难?

答:审题不清、立意不准、立意不深/不会举例、例子太少/不会说理/结构混乱/语言不畅

引出课题:议论文写作中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举了很多的例子,却不会说理。一篇文章就成了一个事例一个事例的叠加,纯粹为了凑字数,写满800个字。这就成了印证文,而不是议论文。议论文重在议论,重在说理论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突破议论文写作的难点----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二、病文展示: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思考:这个片段,它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回答: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不足:缺少议论 思考:观点+材料=? 请看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时,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没有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三、方法探讨

思考:如何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呢?(请同学回答)明确:例后:分析点题

下面就来探讨几种例后分析点题的实用技法。

(一)论点:诚实做人

论据: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归来后,面对诸多媒体,他表示在太空中并未看到万里长城。思考:论点确定,例子也有了,光举例不分析肯定是不够的,下面就该这例子分析论证观点,该怎么分析说理呢?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是怎样说理的?

分析: 这似乎是一种遗憾,但其实是美好的真实。假若杨利伟谎称他看到的万里长城是多么雄伟,我们肯定会为此自豪一番,但这难道不是徒有虚名的欣喜么?穿越太空的目光只有归于诚实,才会灿烂。让诚实之花,绽放在生命的每个角落。

假设(看到长城)

结果(自豪、虚名)

点题(应该诚实)

论点:安于现状

论据: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当年战功赫赫封为齐王。而他却不满足,拥兵自傲,索地觅封侯,终被降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被诛杀,族灭三族。分析:倘若韩信也能像张良那样,拒绝刘邦的封赏,而甘居小小留地,又怎会葬送一世英名?身居高位,已属不易,为何不好好珍惜,非要更上一层楼呢?自古圣贤,都是懂得安于现状而谋大计的。

假设(甘居留地)

结果(不葬送英名)

点题(懂得安于现状)

思考:以上例后分析点题有何特点?

 请你概括:_假设分析____法。

方法一:假设分析

含义:引述论据后,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

思路: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标志词:“假如”、“试想”、“如果”、“倘若”等。

当堂练习:

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论据:王羲之九岁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这位同学论点确定,事例也举出来了,我们来帮助他完成分析论证部分。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教师例文参考:

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二)论点:自立自强

论据: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分析: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收获精彩人生。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是怎样说理的?

为什么(感动中国)

是因为(拼搏自强)

点题(自立自强)

论点:近墨者黑 论据:孟母三迁

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丧?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是怎样说理的?

为什么(居墓旁学哭丧)

是因为(环境影响)

点题(近墨者黑)

思考:以上例后分析点题有何特点? 请你概括:______因果分析_____法。

方法二:因果分析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词:“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为什么”等。

当堂练习:

观点:奋斗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

论据: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这位同学论点确定,事例也举出来了,我们来帮助他完成分析论证部分。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教师例文参考:

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三)论点: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保证

论据:2000年奥运会上,44岁“高龄”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也是一流好手,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领先的大好形势下却痛失金牌。

分析: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王义夫有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赢得了金牌;而埃蒙斯却因心理素质不过硬,关键时刻丧失了意志,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可见,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保证。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又是怎样说理的?

一方(有顽强的意志)

另一方(丧失意志)

点题(好心理是成功保证)

思考:以上例后分析点题有何特点? 请你概括:____比较分析_____法。

方法三:比较分析

含义:对所述事例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思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揭示主题 关键:找准事例的相似点或不同点

标志词:“有……没有…… ”;“一方面……另一方面……”

当堂练习:

孙膑与庞涓二人都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智。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结合上面的事例,运用所学方法来论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这一论点。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教师例文参考:

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因其效劳于优劣不同集体。在魏国,庞涓妒贤嫉能,魏王偏听偏信,孙膑在这样的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臣子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可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

课堂拓展练习:根据课堂所学,任用一种分析说理方法修改文段。

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论据: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病文修改展示: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为什么这些人身处寒门还能如此上进?因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四、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探讨了议论文具体分析论证的三种方法,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比喻论证法、引用论证法等等。总之,议论文写作中:

观点+材料=失败作文

观点+材料+分析点题=成功作文

所以记住:

不能没有你---------例后分析论证

上一篇:国电集团文件管理规定下一篇: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