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实验室检查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血液透析的实验室检查(共7篇)

血液透析的实验室检查 篇1

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丧失,出现相应并发症状,所以行相关检查对患者病情了解,如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紊乱情况,甲状旁腺素水平等等,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因尿毒症患者分泌促红素不足,出现肾性贫血,所以定期血常规对了解患者贫血情况有直接意义,指导我们适当调整促红素、铁剂等造血药物。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

2、肾功能、血电解质因尿毒症肾功能丧失出现毒素堆积,电解质紊乱,所以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对了解血透充分性,对血磷、血钙、血钾、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了解,指导我们适当调整透析方案,是否加用降磷药物、补充白蛋白等等。

3、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因肾功能丧失后不能合成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低继发血钙水平低,从而诱发甲状旁腺素分泌,甲状旁腺素水平过高骨代谢异常,出现高转换型骨病,即所说的肾性骨病,常见症状:骨痛,肌无力,骨骼畸形,皮肤瘙痒等,了解PTH水平高低知道我们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调整透析方案等等。

4、乙肝、丙肝、梅毒、HIV等传染病因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是血液感染和血液传播的高危人群,所以定期复查相关传染病指标,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也是我们患者对自己对其他患者负责所要求的。

血液透析的实验室检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尿毒症维持性常规透析患者70例, 男32例, 女38例, 年龄20岁~76岁, 平均年龄48岁。其中肾小球肾炎23例, 糖尿病肾病28例, 高血压肾损害12例, 慢性间质性肾病5例, 狼疮性肾病2例, 全部患者均透析2年以上。同时采集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对照,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1岁~45岁, 平均年龄33岁, 均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与肾相关疾病史。

1.2 方法

70例尿毒症门诊维持性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均用意大利贝尔克公司生产的透析机和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 透析血流量220~250 m L/min, 碳酸氢钠透析液流量500 m L/min, 每周2~3次, 每次4 h, 均采用普通肝素抗凝, 持续6个月。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测量。

1.3 标本采集和观察指标

单次透析开始前5 min和透析结束前5 min分别在透析器前端及透析器后端采血检测BUN、Cr、UA、K+、Na+、Cl-、Ca2+、P、CO2CP、Alb并比较透析前后有无差异。采集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静脉血与尿毒症患者透析前指标进行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配对样本资料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由表1中可以看出尿毒症组患者BUN、Cr、UA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1]463-473, K+、Na+、Cl-、P、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1]371-389, 而Ca2+、CO2CP、Alb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 .由表2可以看出:BUN、Cr、UA、K+、P透析后较透析前明显下降 (P<0.01) , CO2CP透析后回升, 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Na+、Cl-、Ca2+、Alb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说明尿毒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而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清BUN、Cr、UA、K+、P、CO2CP得到明显纠正或改善。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当慢性肾衰竭患者GFR为6~10 m L/min (SEr>707μmol/L) 并有明显尿毒症临床表现, 经治疗不能缓解时, 则应进行透析治疗[2]。目前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作为尿毒症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而被广泛采用, 其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有一定作用。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方向运动,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 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 (人工肾) 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 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 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 管外用水浸泡, 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 白蛋白因分子较大, 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μm~20μm, 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 nm, 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Da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通过, 而分子量大于3.5万Da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因此, 蛋白质、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 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 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消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如能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 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病死率, 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不少患者存活在10年~15年以上。观察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BUN、Cr、UA、K+、Na+、Cl-、Ca2+、P、CO2CP、Alb等10项指标的含量变化, 对于调整透析次数和透析过程中透析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清BUN、Cr、UA、K+、P、CO2CP可以得到纠正或改善。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控制

【中国分类号】 R57.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57-01

血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结果准确、及时、有效的保证。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内容: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培养 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是多学科联合的要求高的技术,形态学检验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如较高的形态学检验水平,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及有关边缘学科的知识[1]。为此,实验室应该建立或健全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充分保证人力和物力,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知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水平。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正规培训,撑握血细胞形态判断标准,具备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建立形态学检验人员评价认可制度。

1.2患者准备:充分撑握骨髓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患者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标本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1.3标本的制备 :(1)血涂片的制备 取全血(或末梢血)10ul左右制成长短、厚薄适宜的血涂片,且头、体、尾要分明,如血滴过大或过小将影响涂片制作的质量,给检验过程中细胞形态的识别带来很大的影响。温度低或湿度大时可将血涂片在空中来回晃动,促使血涂片尽快干燥。此过程切忌用火烘干,否则细胞固缩变形,影响细胞形态质量。(2)骨髓涂片的制备 由临床医生抽取骨髓液0.2~1.0ml(约0.5ml)之间,不宜少于0.2ml,因为抽取量少除难于撑握外,还不易抽取到骨髓小粒和巨核细胞,而达不到细胞学检验的要求;相反,抽取量较大时也易造成骨髓液的稀释而不符合检验要求[2]。将骨髓液置于清洁玻片的一端,使玻片倾斜15度角,让骨髓较稀的部份向下流动,取沉渣的部分制作标准涂片6张备用。如骨髓被外周血稀释,则应重新穿剌,否则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分类比例将会改变,达不到骨髓细胞分析的目的。如温度低或湿度大时同样可将骨髓片在空中来回晃动,促使骨髓涂片尽快干燥。此过程也切忌用火烘干,否则细胞固缩变形,影响细胞质量。(3)因在18~22℃的环境下,粒细胞形态会有变化,故制作涂片一定要及时。(4)严格标本管理 待血片或骨髓片充分干燥后,及时用铅笔在血膜或骨髓的头部注明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B(血片)或M(骨髓)字样,严防患者之间的标本出现差错,产生严重的医疗差错,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必要的前提条件。(5)血片或骨髓片应及时染色,因新鲜血片或骨髓片易着色,标本久置后染色效果欠佳,充分保证标本的染色质量,便于细胞形态的辩认。

1.4、统一标本染色方法 标准提倡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瑞氏或瑞-姬氏标准染色法;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染色;此染色过程可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边观察边染色,染色结果以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核为酒红色,胞浆鲜艳为准,保证标本的染色为最佳状态。这样既可充分保证标本染色的质量,又不至于因染色而造成标本的浪费。

1.5 制定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SOP) 包括采取(骨髓、血液) 样本、制作涂片,瑞-姬染色、各种组化染色,以及其他各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操作标准,给初学者及经验较差者学习上的帮助。在检验过程中要杜绝不合格血涂片或骨髓涂片的产生,做到制片、染色液配制和染色方法的标准化,逐步做到细胞形态辨认上的标准统一。

1.6制定规范的血细胞各系、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标准)和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应严格按照血(骨髓)细胞名称及其形态学标准对细胞进行分类。请参照以下细胞识别方法和要点[3]:

识别细胞要细心,按其结构定类型;核浆兼顾核为主,从外向里细区分。

原始浆纯核细致,成熟质粗无核仁;幼稚细胞难识别,多从成熟找特征。

病理形态多畸变,结合组化再定型,全面综合和分析,切忌片面下结论。

边学边看多实践,全心全意为病人;以上方法与重点,供君参考和遵循。

2.分析中质量控制

2.1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由经验丰富,具有细胞形态识别和判断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按照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检验过程中,要不断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要多人相互讨论、结合组织化学染色和优势成熟细胞综合判断,必要时向专家请教,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实践和临床知识,保证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2.2首先浏览全片,了解血片或骨髓片的大致情况,然后选择血片或骨髓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进行镜检、分类,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2.3特殊病例应该由多人阅片,充分探讨,必要时提请会诊。

2.4在分析出具检验报告时,应全面了解血细胞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切莫盲目性的出具检验报告。

2.5在发出报告前应当有专人复核,严格把关,以提高报告质量。

3.分析后质量控制

3.1积极参加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积极参与省临床中心、卫生部及其他权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多采用质控标本彩色图片指定细胞识别的方式。通过室间质评,实验室将自己的检验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差距,进行改进。有利于参加室间质评的各实验室了解血液病知识和提高检查技术,促进形态学检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彩图上指认各种细胞,颇有"纸上谈兵"的味道,仅靠识别单个细胞容易存在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因概念不清、"细胞名称编码"不确切、答案不标准等直接关系到质评的结果。通过参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骨髓片室间质评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收获:经过质评工作,可以收集到各型病例资料齐全的骨髓涂片,特别是一些少见病种的标本,给检验人员及进修、实习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质控结果及时得到反馈的结果,重新进行镜下阅片,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開展细胞形态学质评工作,能提高检验人员对细胞形态的识别和诊断水平;结合细胞化学、免疫学、遗传学技术和临床病史体征,作出合理的诊断,这就补充了形态学的不足,全面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的室间质评,比单一的血涂片或骨髓涂片的形态质控更为合适[4]。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加强和健全诊断报告审核制度,通过专业进修、讲习班、读片研讨会等解决细胞形态识别问题。

3.2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随时阅片,提高细胞学形态识别能力,了解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担高检验技能。

3.3建立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抽查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定期对工作中平时检验的血片或骨髓片检查结果进行抽查,查看平时的检验结果是否存质量问题,监管大家平时的检验工作,督促大家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3.4建立骨髓细胞形态复核和标本保存制度:(1)骨髓检验申请单和标本应妥善保存,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检验后都应贴上标签,最好在登记结论的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善病案内容,编号保存备案,以备查证和外送会诊。以便查阅患者资料以及在温习旧片中反复观察和推敲,这是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最好途径。(2)严格骨髓细胞形态复核,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 除了了解骨髓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外,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更多的临床体征和检查结果,如脾功能亢进、淋巴结肿大,骨痛和发热等体征对于形态学诊断的参考意义均很大。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应仔细、全面寻查对于该病例有意义的诊断线索,并了解疾病可能引起的血液细胞和骨髓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尽可能降低漏诊、误诊。(4)建立回访制度 加强临床回访,了解检验结果与临床的符合性,以便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断总结,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要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分析前、中、后各个环节质量控制与管理,减少分析误差,积极参与省临检中心、卫生部及其他权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此外,要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确保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伟,许文荣.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J]. 临床检验杂志,2008, 26(1):1

[2] 唐兴洲,朱廷韬,李早荣.骨髓标本质量与骨髓抽取量相关性实验报告[J].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6,21(5):45-47.

[3] 罗军辉.血细胞概论中的口诀歌.2011.10.30.

[4] 张亚飞,张云生.骨髓细胞形态学质控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1):70-71.

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4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专项活动总结

根据陕煤化建设集团关于开展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我项目部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是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的本职工作,要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必须首先抓安全,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预防,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我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建设集团、铜川分公司的指导下,坚持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现将我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设。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抓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的提高。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安全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主要监管人员,只有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抓好施工现场及各施工项目的安全工作。按照上述思路,我项目及时建立健全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实行初犯教育、再犯重罚、隐患检查、事故分析、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认真整改等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各“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各安全管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要将安全生产工作做细做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包括(塔吊司机、电焊工、架子工、电工等)必须持有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的有效证件持证上岗。同时项目部搞好所有进场作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提高了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3、抓好安全技术交底

加强对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位置环境、设备情况、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危险作业部位的检查、各种防护措施的保护等:施工前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性、施工工艺、特点、难度、注意事项等,向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避免出现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4、目标管理和监管体系

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并制定了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对辩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重点监控,落实专人进行监护,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组织人员整改,从而确保了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均在受控状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规定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和一切安全设施。

5、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项目部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了进场教育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试。同时,充分利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操作水平和安全文化素质。增用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进行宣传。通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6、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检查。

我项目部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布置和动员,要求项目部采用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等手段,广泛深入的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活动,深化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活动期间,我项目部施工现场张挂宣传横幅4余条,检查出安全隐患15条,并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检查出的隐患均按照责任区的划分,由安全管理人员复查,隐患均已得到整改。通过检查等各种管理手段,有效的抑制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7、加强对大型机械设备管理,严格控制重大事故发生。为了使机械设备安全为生产服务,按照铜川市安监站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流程,我项目部对大型设备租用、安装资质严格加以审查,对不按程序要求安装的塔机严格加以控制,并要求整改到位。另外,加强对大型机械的报验备案。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安装质量。

8、强化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检修维护保养。

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和效能,减少机电事故,提高机电人员的管理维护和保养操作水平。整治活动开展以来要求各单位机电队长针对本单位所辖设备每天进行巡检,并将巡检情况记录在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设备完好率,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项目部将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欠缺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安全措施费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机械的管理,使我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在新的一年再上一个台阶。

陕煤化建设集团铜川分公司第二项目部

2013年4月16日篇二:2013年安全监督站全年工作总结(4)2013年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考核等措施,公司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明显提高,实现了安全生产。

现将2013年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安全监督站基本情况

安全监督站目前共有员工21人(党员10人)(子女工6人),其中站长兼书记1人,副站长2人,综合资料岗1人,路检路查、gps监控及二线检查2人;3个人工岛占了6个人。平均年龄39岁,最大51岁,最小28岁。有3人存在高血压等不宜长期驻岛人员。

二、2013年各项指标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3年9月份,安全监督站用完成共组情况见下表:

三、2013年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 1)、突出重点,严格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加强施工现场的hse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监督站参加了公司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hse检查。日常管理中,安全监督站及时掌握每一个施工现场情况,做到了对每一项重点施工、直接作业环节的监控、检查到位,并特别抓好了现场检查监督。如遇到搬家吊装作业、活动解卡、酸化、压裂施工都安排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监督上井把关。通过以上监督检查,现场文明施工等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都进行了拍照,对问题和隐患下发了整改通知单,检查结束后与现场员工进行沟通,对隐患问题与以往的事故相结合,使用深刻理解到隐含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各基层单位,按“轻重急缓”的原则,逐一进行解决,做到能现场整改的马上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列出整改计划,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并做到举一反三,反复检查,反复整改,进一步堵塞了管理漏洞。

2、及时剖析通报隐患问题

充分利用阅月度生产会、井控安全例会这个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及

安全信息共享,通报当月监督工作情况及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公布当月监督考核情况;对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深入剖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隐患整改措施和建议,并对下步安全工作的重点提出要求并进行安排部署。

4、加大安全巡查力度

强化日常巡查、月度大检查和节假日专项检查。2013年配合油田公司安全海监处xx次,车辆联合检查xx次,配合安全环保科展xx次月度安全检查、体系内审3次,共查出问题1045个,其中井下内部xxx个。一一进行了消项整改。安全监督站坚持日常巡查,全年(1-9)共巡查xxxx井次,春节期间坚持24小时巡回检查制,国庆节7天共计巡回检查xxx井次,保证井下作业队伍每天每口井至少巡检1次。重点井、关键工序保证加密巡检频次和力度。

5、坚持对重点井、人工岛井实施驻井监督

确保重点井和人工岛井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站坚持现场驻井监督,除了对2号、3号、4号岛施工井实施24小时的监督服务外,对存在风险较大的施工井(带压作业、含硫化氢井、高压井连续油管排液等)也派人驻井监督。今天国庆节期间,施工的np23-p2002井作业时硫化氢浓度最高达到200ppm,为了保证该井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站提前上手,超前谋划,开始作业前就查阅该井前期作业情况,知道上次作业时该井就有硫化氢。9月27日-10月6日安排监督实施24小时住井监管。使此类井施工全过程得到了有效的监控,确保了较大风险井的施工安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抓好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按照公司要求,安全监督站安排了节日干部值班表,并且做到了“双保险”每天至少有2名站长监督值班。切实做到了有施工现场就有领导干部带班。

7、换位思考收获颇多。今年4月份以来,冀东井下作业公司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安全监督实践”活动,xx名一线单位和二线单位干部作为安全监督,走进一线井站进行安全活动实践,通过换位体验,提高对安全监督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下一步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做好基础工作 夯实管理基础。

构建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切实做好夏季十防,冬季八防的监督检查工作。在现场通过与员工交流、对近期的安全事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安全监督站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查找出自身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工作。出台了《井下作业安全监督巡回检查管理规定》,这一管理规定有效提高了,监督质量,规范了监督检查的时间和方式。加大了夜间的监督检查力量。保障了安全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安全生产本身固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永无止境的。通过一系列监督检查、宣传教育、扎实工作,安全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尽管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人违章违纪,冒险蛮干。工作人员在安全措施的落实和周围环境的查找不认真,存在大意和侥幸心里。

2、人员作风不积极,技术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差,处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学习,完善自身所处岗位工作的不足。

3、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做的还很不够好,不够细致,缺乏针对性,有些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仍然很缺乏,安全意识仍很淡薄,侥幸心理、习惯性错误大量存在,员工三违现象仍比较普遍,这都体现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够完善,今后仍需要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

4、安全监督员自身学习足够。掌握的标准不一致,执行标准有待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学习,要给监管人员补充正能量。不能 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水平上。

5、部分干部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不能把安全生产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将生产效益放在第一位,6、施工现场仍然存在一些习惯性违章和低、老、坏现象等。个别员工认为,低老坏现场不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重大事故,不会发生人员伤亡、井喷等事故。往往对此类隐患问题走过程。

四、2014年工作计划

1、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等是安全监督的手和脚。身为一个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做到检查别人的同时自己方可熟悉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

2、重点井、三高油气井、含硫井实施24小时住井监督。通过2013年的np23-p2002、np23-p2009 两口含硫井,24小时住井监督有效的实施的旁站监督,对安全生产环节层层把关,确保的安全工作篇三:安全监督员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监督员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自2012年3月份以“安全员监督员”工作以来,一直以“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员”做为现行本职工作的追求目标。自肩负这个重任后,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在现行岗位上任职来,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在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我非常珍惜这个安全角色,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一年来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充实。现将个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1、以“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员”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思想上围绕爱国爱党,行动上处处想着中队利益积极上进,协助领导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法规宣传及传达,扎实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坚定地履行《安全目标责任书》承诺,确保顺利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管理中敬业爱岗,严谨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对安全意识淡薄、经验不足、怕麻烦、惰性思想作祟的苗头,通过安全活动、安全例会进行分析并扼杀在萌芽状态。同中队干部职工一起学习安全方面技能知识,吸取分析事故案例,总结事故教训,不断增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只要利于中队发展利于安全生产的,自己身先立足。

2、在领导的正确引领下,认真对中队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安全职能监督,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中,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坚决狠抓无证作业,坚决惩治其他安全违规行为,使自己能够掌握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与薄弱环节。

3、通过每日安全巡视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天天能到现场检查安全生产、每月分四次对中队所有辖区进行全面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车辆设备进行检查,落实督促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和保养,使所有设备能健康稳定运行。

4、积极主动牵头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做好“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安全大检查活动,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工作,做好每年的安全月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以严、细、实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上级的表扬。

5、认真履行职责,在落实“安评”工作中严把安全关,组织相关人员切实做好查评工作,不徇私情、严格执行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改善了中队的安全局面。

6、今年的安全工作围绕“安全标准化”这一管理体系,主要从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三大方面开展。刚开始从事安全工作时,工作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在工作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在短时间内熟悉各项业务,我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安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锻炼自己逐渐称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员。

7、多多扎根工作一线,广泛吸取各方经验。在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机会投身到工作一线,因为那里能给与我成长的充足养分。只有真正扎根于工作一线,才能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有更深入地了解,促进我更好的工作;与生产一线的职工多多沟通,广泛吸取各方经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拓展我的工作思路,真正实现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8、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上级、同事、队员的交流比较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出现摩擦。这就要求我摆正态度,积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年轻人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现得心浮气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很可能考虑不够周全,头脑一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努力避免。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同事的关系,积极乐观的帮助有困难的同事。

9、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和综合督查。在全国“安全生产月”到来时,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如:“三违”“三不伤害”等活动,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队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等专项培训。不断对职工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真正使其从“我要安全”向“我能安全”转变。并让职工彻底的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及“全国安全月”的由来等安全知识。

10做好车辆设备管理工作。每天一工作,我都会立即着手对车辆设备检查。近来,上级对设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果设备管理不到位,中队很有可能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所以我们要确保车辆设备完好规范。

11、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做到安全事务心中有数。我在中队积极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并认真开展隐患排查登记工作,切实对治理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为队员配备劳保用品;对生活区和工作区实行每月不定期检查,主要是电气线路的检查,防止发生电气火灾和触电事故发生。认真听取、收集班组的合理化安全建议和意见,向上级切实反映职工的安全心声。

12、依据上级的通知精神,我协助中队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建立了生活区安全巡查制度,并制定、上报了详细的各项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情况。积极组织中队队员参与应急预案演练,在演练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确保真正时刻来临时,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13、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成更进一层的扎实蜕变。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知识的海洋也是浩瀚无边的。我在工作之余,也在不断对自己进行充电。熟读相关安全生产法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多多查阅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真正做一个新时代、新思想、有内涵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血尿实验室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篇5

关键词:血尿实验室检查技术方法来源鉴别方法价值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06-01

血尿(hematuria)通常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含量超常,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的症状,预警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1]。通常有两种情况:眼观呈洗肉水色或有血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此种情况比较严重;另一种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病症较轻,称为镜下血尿。纵观多年临床诊断,血尿实验室检查中以区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价值最为重要。文章通过综合血尿的病变原理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各种检查技术和诊断的方法,定位鉴别血尿的来源,阐明血尿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针对性、指导性价值。

1血尿的病变原理

肾小球性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红细胞进入肾小球囊,红细胞本身有弹性可拉伸,变形,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被破坏的情况下,红细胞便能从基底膜渗出。非肾小球性尿血是肾小球之外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等)出血引起[2]。发生非肾小球性尿血一般伴随着疼痛。实际情况中,也存在混合型尿血(如狼疮性肾炎)。

2血尿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2.1尿沉渣分析仪检查法。AVE-765A(长沙爱威)尿沉渣分析仪运用电阻抗和流式细胞检验技术,检验过程中通过测细胞的前向散射光及荧光强弱和电阻抗强度,自动识别尿液中的畸形红细胞和变异红细胞。方法实用简单,受主观影响小。同时该仪器首次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来实现沉渣各成份的分析,且能识别诸如滴虫,细菌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尿红细胞镜下检查法。①普通光镜:直接使用普通光镜对尿红细胞进行观察,方法简单,常用染色法和直径测量法,方法对操作者主观识别能力要求高,个人能力影响误差率。②相差显微镜:有研究认为,G1细胞是肾性出血的表现,相差显微镜法能较清晰地反映该细胞的独立形态,成为实验室检查方法的首选。该检查法受尿液的酸碱度影响大。③扫描电镜:扫描电镜法在三者中最能反映红细胞的立体形态,但检查费用较高。

2.3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查法。此方法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及尿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进行比较,或是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MCV制成容积分布曲线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果。但是患者血脂低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2.4尿红细胞蛋白免疫组化学染色法。尿红细胞THP(tamm-Horsfall蛋白)化学染色是用的SP法检测尿红细胞THP免疫染色,根据红细胞个数判断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尿血。此法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成本低。

2.5尿红细胞电泳法。通过尿样中红细胞在电泳槽通过一定距离的平均值差别,判断血尿来源,该方法应用较少,特异性、敏感性较低。

3检测结果的鉴别诊断及价值

血尿诊断:“肉眼血尿”顾名思义,通过肉眼观察即能看见,尿液或呈“洗肉色”或含血凝块。其颜色与酸碱度密切相关,尿液颜色较鲜或呈“洗肉色”为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接近浓茶水或烟灰水颜色为酸性尿。镜下血尿是指取离心沉淀尿镜检,观察高倍镜视野下平均红细胞(RBC)个数,收集中段新鲜尿10ml,5min、1500r/min离心沉淀,离心半径8cm。取一滴沉渣镜检,如尿液中红细胞>3个/HP(高倍镜视野high power lens),离心尿红细胞>5个/HP,或12小时Addis计数(尿沉渣计数)>50万个,则为血尿。

3.1红细胞形态鉴别诊断。红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色泽对比和立体感较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及对操作人员有极高要求,操作中将光镜聚光镜放低,能营造更利于观察红细胞形态的暗视野,效果与相差显微镜检查相似。尿液中未经染色的正常红细胞呈双凹盘状,浅黄,直径约7.5μm,常见异性红细胞有: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直径<6.5μm)、大红细胞(直径>8.5μm)、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棘红细胞等。棘红细胞已被许多研究证明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标志[4],该异性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附近有一个或多个芽胞突出,呈口型状、花状。扫描电镜下,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表明突起、多褶皱,变形成面包圈或芽孢状。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呈双凹盘状,无变形。尿沉渣分析仪利用红细胞散射光分布判断血尿来源,如红细胞散射光分布于图像左侧为肾小球性血尿,相反则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3.2定位鉴别诊断。使用尿三杯实验,一次取样分排尿的初、中、末取样三杯,一般如前尿道病变,则血尿在第一杯。后尿道、前列腺、膀胱病变血尿在第三杯,上尿路病变一般在三杯尿样都有相同程度的血尿。

3.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鉴别诊断。该诊断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提供的MCV数据及其分布曲线,鉴别标准为;MCV<72fL呈小细胞分布,为肾小球性血尿,MCV>72fL且呈大细胞分布,则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3.4尿红细胞4.4THP(tamm-Horsfall蛋白)化學染色诊断。有证据表明,肾小球来源的红细胞表明被THP覆盖,检测尿样标本离心10min(2000r/min),取混液风干固定后上色,镜下红细胞个数>50。含THP细胞呈棕黄色,否则不显色。鉴定标准:着色红细胞大于70%为肾小球性血尿,小于30%为非肾小球性血尿,30%~70%为混合性血尿。

3.5血尿伴有比较明显的蛋白尿。出现蛋白尿时可使用尿蛋白电泳区分低相对分子质量、中或高相对分子质量、混合蛋白尿,进而排除在血尿中伴有比较明显的蛋白尿被误诊成清蛋白的可能。如出现红细胞官型,更表明为肾小球性血尿。

参考文献

[1]谢春,叶任高,李幼姬.血尿定位诊断的系列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6,17(2):81-85

血液透析的实验室检查 篇6

1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

1.1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1.2玻片画框法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mm×25.2mm框内,静止3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细胞数(μL)=T×A/20BV。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π高倍视野半径2,V=标本用量(μL)。

1.3自然沉降法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15~30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1.4离心沉淀法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后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

1.5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取一定量(10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入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黏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管型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2.1标本问题尿沉渣镜检通常推荐采用晨尿,原因是晨尿最浓缩、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有形成分的情况。有学者提出采用晨间第2次尿液,即留取早上8~9点钟尿液,避免因标本室温存放时间过长(尿液放置过久变碱性)、细菌生长、蛋白分解、氨升高而使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破坏影响检查结果。采集标本后应在1h之内完成检查,否则可将标本加甲醛并置4℃保存。

2.2染色问题染色时间要恰当,染色时间过久可引起淡染细胞向浓染细胞转化,有碍识别。甲苯胺蓝染色有助于细胞、管型的鉴别,易于观察管型及细胞核的结构,防止漏检;苏丹Ⅲ染色易于识别脂肪变性细胞、脂肪管型等,巴氏染色易于识别各种上皮细胞,但操作复杂,过氧化物酶染色易于区别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有的认为尿沉渣检查不必染色,因为有些染液会引起溶血,或因大量染液而稀释标本。

2.3显微镜检查和结果报告问题显微镜检查应在较弱光线下进行,这样比较容易观察管型(如透明管型)和异形红细胞,所有的显微镜检验结果必须和理化检验结果符合,若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应进行复核。镜下发现红细胞,应进一步作形态分类,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计数时要注意有无其他异常巨大细胞、寄生虫虫卵、细菌、滴虫、粘液丝等,男性标本还要注意有无精子及卵磷脂小体等。

3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液显微镜检查有形成分,可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红细胞增多指示尿路出血,红细胞形态有助于确定出血来自肾小球或下尿路。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管型增多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减退。结晶的特殊形态可以帮助确定胱氨酸尿、高尿酸症、药物结晶等。

3.1镜下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3.2镜下脓尿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3.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分析 篇7

【关键词】 贫血;MCV值;LDH;胆红素;叶酸;B1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88-0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致病主要原因为患者消化系统病变和膳食异常、饮食习惯等所致,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DNH合成障碍。骨髓中粒、红、巨三系列细胞合成受阻,从而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生产减少,经治疗后三系恢复较快。现对我院110例患者情况加以分析,以提高对实验室检查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血液常规采用日本光电6318型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进口试剂,应用希森美康800型全自动生化仪,以LDH-L速率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由上海长征提供生化试剂,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由上海科华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试剂,采用Axyem荧光偏振免疫发光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叶酸、维生素B12含量。

1.2 对象 取我院2000.6——2012.6间收治的共110例患者,血常规检查、骨髓涂片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符合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后有效。

2 病因与诊断依据

2.1 病因 110例,经电子内窥镜检查确诊的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55例

、胃癌切除及术后放化疗15例、口腔溃疡10例、纳差20例、慢性肝、胆疾病15例、慢性肠炎10例。

2.2 外周血象 可表现单纯红系、红系并发粒系或巨核系同时减少,贫血程度:RBC均值:2.5×109/L、HB均值:75g/L、MCV均值:121fL、MCH均值:

30Pg、MCHC均值270g/L,其中轻度贫血6例、中度贫血51例、重度贫血3

例、极重度贫血3例,治疗后轻度贫血35例、中度贫血25例、重度贫血5例、正常45例,MCV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胆红素程度 无黄疸表现43例,黄疸67例,其中隐性黄疸33例,该类患者总胆红素均值28.32mmol/L,直接胆红素均值8.9mmol/L,此类患者LDH均值1701u/L,仅一例LDH不高;显性黄疸34例中,胆红素均值61.5mmol/L,直胆均值23.5mmol/L,LDH均值略有增高,均值1810u/L,均高于正常,LDH与TBil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在对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总胆红素均值20.3mmol/L,超正常值6例,有5例有胆道疾病,1例血液浓缩结果偏高,两类人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4 乳酸脱氢酶水平 110例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LDH均值1310u/L,以高于正常值上限230u/L,为阳性。增高81例,阳性率74%,与100例健康体检人群LDH3%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 76例患者进行检测,34例未测,血清叶酸均值7.6ug/L,维生素均值98ng/L,两者均降低35例,维生素B12降低35例单纯叶酸降低4例,两者均正常2例。在100例健康人群中检测叶酸、B12均在正常值内,以上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周围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但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右移,基底部增宽,但治疗后红细胞直方图会趋于正常化,证明给予叶酸、B12治疗有效。骨髓造血恢复正常,而健康体检组无一例叶酸,B12缺乏现象,说明骨髓对叶酸及B12很敏感;巨幼性红细胞贫血患者血清LDH含量明显增高,胆红素略有偏高,在隐性黄疸时,其升高程度与有关文献基本吻合,而显性黄疸则略高,在我们工作中少数MA患者蔗糖溶血试验呈阳性说明由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脆性增高,红细胞寿命缩短,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病理现象,说明溶血客观存在,而溶血最终导致LDH活性升高和黄疸的出现,但其不同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直方图,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检查可区别。观察发现随着治疗的进行,LDH活性会逐渐降至正常水平。15%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脾脏肿大,可能系慢性溶血所致,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时,红细胞系也可表现巨幼样,但为病态造血,临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故应注意与MDS鉴别诊断,对贫血患者进行以上实验室检查,可明显提高MA的检出率,以防误诊。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5.

上一篇:文物景区工作总结下一篇:体育课教案编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