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记忆高中作文

2024-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冬天的记忆高中作文(共12篇)

冬天的记忆高中作文 篇1

冬天的记忆(一)

冰儿和玩冰凌是小时候冬天的两大乐趣。

每逢纷纷扬扬的大雪扑落山村之后,小伙伴们便三五成群的选择一个陡坡,用铁锨把其它各处的雪垫到陡坡上,用劲拍实,一条洁白的冰道就铺成了。初修的冰道不滑,小伙伴们便在天黑的时候,浇上些凉水,到明日一早,一条亮亮的冰道就赫然入目了。

伙伴们穿的鞋都极讲究,鞋底儿都是塑料的,非常滑。他们的手里都有一根小木棒,木棒的顶端有一铁钉,这是他们用来减速的“刹车器”。那时我和伙伴们溜冰简直疯了。天黑了也不回家吃饭。爹娘们便一个个来喊。叫了一次两次都恋着不走。有时碰巧了,爹娘们觉得有趣,会站在一边看孩子们穿梭往来地溜冰。有时也很糟糕,爹娘们不慎走上了冰道,一个趔趄仰面朝天,爬也爬不起来,只好屁股坐地一溜儿滑到底方可站起来。爹娘们便在孩子们的哄笑声中拽过自己的孩子,扭耳朵打屁股把孩子赶回家去。这算不错,更有甚者,则是气冲冲地赶回家,提一架筐炉灰撒在冰道上。这并不阻碍伙伴们溜冰。溜一趟之后又是一条锃亮的冰道。这可气坏了那些极特别的父辈们,抡圆了镐头将冰道“修理”的伤痕累累。伙伴们不得不睁大眼睛摄入这天下最坏最坏扼杀天真童趣的行径。好在冬日的雪极多,一条冰道毁了,又一条冰道又修好了,天真的童趣随着冰道永无止境地延伸……

磨破鞋底儿是伙伴们的最大功绩。除了上学之外,溜冰是伙伴的必修课。然而那时的天真童趣极少得到父辈们的呵护,而更多的则是屁股挨揍的`啪啪声和扫帚扑来的旋风。因此伙伴们对父辈们怨恨很多,却都是暂时的。一阵疯狂地溜冰之后,一顿热热的饭后,所有的怨恨便无影无踪。因为溜冰,伙伴们在父辈们的眼中是极没有出息的。直到伙伴们一个个长大,父辈们才用另一种眼光看伙伴们。我的那位穿着凉鞋溜冰被父亲拿着扫帚追打在身后,而念书又是极棒的伙伴如今已颇有出息了。

玩冰凌儿是伙伴们溜冰之外的一种游戏。那时电脑,电视、游戏机离他们很远很远。

儿时的冬天特别冷,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满了长长的冰凌儿。我和伙伴们疯了一般用秫秸把屋檐下的冰凌儿大落,捧在红彤彤的手里,再用红红的舌头舔。晶莹闪烁的冰凌儿在我们的心中融化了。

有时为了一根特别长的冰凌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撕破了粗布棉袄,在凌洌的寒风中,从粗布棉袄里钻出的棉花,像刚盛开的一样白的耀眼。但争吵过后,伙伴们仍和好如初。长长的冰凌儿便成为他们的冰枪冰剑,喊杀在寂寥的冬日。

父辈们从未阻止伙伴们玩冰凌的游戏。每逢大雪落后,村里的大喇叭的声音便生动起来。于是父辈们便扛着扫帚拿着铁锨,成群结对地听支书训话。训话之后是分段扫雪。从村头开始,一直长征到邻村的村头。有时碰巧了邻村的扫雪队伍会在路中间与我村的人相遇,认识的与不认识的人都打招呼。活跃的都是那些青年男女,趁会师的机会寻找爱情的茬儿。所有人都那么亲切。那时的公路和街道很少有泥泞,每逢雪落之后父辈们便重复这个故事并津津乐道。这时候是伙伴们看稀奇的时候,纷纷扔掉手中的冰枪冰剑,尾随在父辈们的身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长的冰凌儿越来越短,玩冰凌儿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他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样单纯,因为电视机,电脑、游戏机离他们很近很近。但溜冰儿和玩冰凌的乐趣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冬天的记忆里。

冬天的记忆(二)

岁末年初,当秋天的枫红被无尽蔚蓝掩盖,冬天来了;当身上一件件衬衫被厚重的外套代替,冬天来了;当名为“冬”的乐章响起,那天地间,是雪,是寒风,是年终开花的圣诞红,都一同演奏出这完美的,沉默的,冬天。

蓝色,在我心目中是属于冬天的颜色。比起夏天,冬天,少了那份热情与活泼,伴随来的是沉默和寂寞,也许在一个人的冬天,静静的听着蓝调音乐,也是一种孤独的浪漫。然而冬天也可以是温馨又欢喜的季节,在圣诞节,是分享的节日,圣诞树下期待的礼物,教堂里悦耳的歌声,人们总是在这个美好的节日表现的欣喜,而伴随唱出来的音符的,是口中呼出的白烟。

寒冬中,美好的事情持续不断,在欢度圣诞节之后,伴随而来的,是从从前的过去,迎向崭新的未来,是一段回忆的结束,也是另一段回忆的开始,在跨越年与年之间的倒数,数尽时会心的愉悦笑容,就算身体是疲惫的、寒冷的,我想,在心中,每个人也是开心的迎向新的一年。

进入冬天,穿上又厚又深蓝的衣服,听着沉默的蓝调,唱着圣诞歌,看着天空飘下片片雪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在这些是得到的快乐,我相信是超越身体的冰冷,更制造出更多值得的回忆。

冬天的记忆高中作文 篇2

一、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

政治的内容是错综复杂的,要想快速地记住知识点,并且能够长久的记忆,不被遗忘,这是非常困难的。经过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记忆政治专业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炼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化繁为简,将复杂的知识点转换为简单的几个字,最后再将复杂的话术填到词汇里,使知识点变得丰满有力。

当关键词确定后,在补充全部内容时,可以利用“关键词必须记,非关键词自己想”的原则,把知识点的基本框架确定为关键词,利用自己日常积累的政治术语、自己所能够理解出的词语来填充,还原原有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一个知识点时,可以首先记忆大的关键词,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两个方面,在记忆第一个知识点时,还可以将其内部细化的知识点记忆为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记忆第二个知识点时,可以将内化的知识点记忆为经济增长、生产调节与升级、新产业出现和生长、创造新的劳动力。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较多字数的知识点简化为简短的词语,在运用知识点时,可以用自己积累的政治词汇将关键词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标准的答案。采用关键词的记忆方式,不仅能够简化背诵政治的难度,还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结构体系进行记忆

结构体系记忆知识点是学习的捷径,尤其是对于政治这种体系较为明显,主线明了,对记忆要求更为严苛的学科,利用结构式的记忆能够使学生记忆得更为持久,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中生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因此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握高考的命题特点。政治是高考中最容易把握命题方向的学科,高考命题中,政治主要考查书本中的主干知识,并且考察的内容都是基础的知识点,因此记住基础知识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能够把握基础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记知识体系,体系的牢记是理解课程逻辑关系的关键。

跨国家体系在每一节、每一大节、每一章、每一本书都是有着清晰的脉络。教师利用体系进行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构建框架体系进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直接构建框架结构,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课程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公民的政治”这一知识点时,要先画一幅结构图,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处理,列出以下结构图:

除此之外,还可以形成知识串、表格的框架形式,使教材知识简单明了,易于掌握。记忆时,可以根据自己整理的知识框架进行叙述,在进行叙述前,需要再次对书本进行研究,确定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关系,然后边想边叙述,将大的知识框架不断的细化,内容逐渐展开,多次反复的练习,最终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通过对比类似的知识点,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将意思相近,或者是完全相反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理解,这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有利于区分彼此。通过这种方式记忆,可以有效地避免张冠李戴,避免混淆知识点,还可以加身对知识点的印象,使记忆更加持久,效果更好。

在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时,一方面可以是老师组织学生,对相似、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了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更有利于应用;另一方面若彼此之间的相似度、相反度难以区分,则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课上进行总结,同样也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利用对比联系法,是对知识点理解、判断、分析的过程,既能学习书本知识,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文化生活》中,关于文化的特点知识点上,经常会出一些选择题,因此需要会区分“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指的是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而深远持久,“深”指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程度而言;“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持久”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特点。通过将这两个点放在一起进行理解记忆,使文化特点印在内心深处,印象深刻,也便于进行区分,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利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上三种学习政治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化繁杂的政治为简单,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双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5期

[2]付维青.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4年17期

[3]勒微.高中政治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我见[J].高考(综合版)2014年05期

[4]范碧儿.如何科学处理高中政治教材[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5期

故乡,关于冬天的记忆 篇3

我一下子跌落进回忆里,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冬天。

风轻云淡,山瘦草枯,所有的农作物都收进了屋,田野显得空旷而寂寥,村口的白杨树伸展着光秃秃的枝干,像是翘首企盼游子归家的老母亲。老农擦拭着闲置的农具,眼里闪现出兴奋满足的光芒。

几只觅食的老洋雀在空旷的田地里欢呼雀跃,引吭高歌,清凌凌的小河水永远不知疲倦的欢笑着流向山外,流向远方,流向梦之尽头。

一下雪,冬天的韵味便愈发的浓了。

故乡每年都下雪,隆冬腊月,大雪将如约而至,直至春暖花开,年年如此。

寒流随着夜幕一起降临,农民们在家围炉而坐,看电视,闲话农事,商议着来年春天的耕种。雪,漫天飞舞的大雪,就在这时悄然的从天而降了,飘飘舞舞,飞飞扬扬,像柳絮,像精灵,像黑夜的眼睛。飞落山巅,降临原野,散落沟壑,悬挂树梢,覆盖屋顶,散布天地间每一个角落。

次日,早起的农夫发出一声惊叹:“哇,下雪了!”多么大的雪啊,远山,田野,屋顶,一夜之间盖上了洁白的厚厚的棉被,到处银装素裹、洁白无暇,房前屋后掉光叶子的漆树变成了玉树银枝,天地间纯白一色。而天空中,梨花瓣似的鹅毛大雪还在纷纷扬扬的飘洒不停,“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农民们的喜悦溢于言表,给圈里的牲口加上食粮,望着漫天飞絮,发出舒心的笑。

雪未停歇,已有顽皮的孩童不顾父母的斥责蹦跳到了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把童真童趣挥发得淋漓尽致。如此一场大雪,是要持续很久的,加上霜冻冰凌,若要融化殆尽,多则个把两月,少则十天半月。这期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期,早晚饭后,把家里的长板凳搬出去,找一个有斜坡的路段,把板凳反过来放在溜滑的冰雪路面,人坐上去,哧溜一声从上面滑下,随即是一阵阵欢笑和吆喝声。几只躲在屋檐下的老洋雀受到惊吓,尖叫着弹到了高大突兀的老树稍顶,抖落树枝上的积雪,簌簌往下坠。

年关将近,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忙着除尘,做豆腐,磨汤圆面,买红糖,购新衣……杀年猪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是冬季最动人的旋律。而杀猪宴上那肥美可口的墩子肉则是我记忆中最鲜明的东西。

大人小孩都翘首企盼的“年”终于姗姗来迟了,除夕当天,村民们煮上美味佳肴,猪头、猪脚、猪尾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用之祭天地敬菩萨,这是故乡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中午祭拜天地菩萨,晚上祭拜祖宗神灵,鞭炮声让整个山村沸腾了起来。年夜饭是团圆饭,全家围桌而坐,连平时不饮酒的母亲都略饮一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父亲则适时的给我们讲起了过去的苦难,讲起他们小时候过的年,情到深处,默然不语,久久沉思。

如今离家多年,回家吃年夜饭便成了我与父母共同的渴望,却因琐事从未如愿过,每年都只剩年迈的二老在乡下过一个牵挂的年。打电话回家,父母都说现在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了,村子里年轻人都全部出门打工去了,留下的老弱病残都把一颗心放在了远方的游子身上了,哪还有心思过年。每次听父母这样说,我总会忍不住怅然流泪。

而关于故乡,故乡的冬天,我只残存着这点支离破碎的记忆,竟也温暖了我日渐冷漠的心。

老家的火塘

冬天来了,台州这地方的天气说变就变,没有一点预兆,似乎一夜之间就掉进了冰窖,昨天还暖阳融融能穿短袖,今早起床就觉得寒气袭人,从头冷到脚,令人瑟瑟发抖,赶忙翻出箱底的保暖内衣和毛衣穿上,还是觉得冷。此时,多么的怀念老家那热腾腾的火塘啊。

老家地处滇东北大药山脚下,属高寒山区。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火塘,即在堂屋的靠门左侧或是右侧地面上,挖出一个一尺多深、一米见方的土坑,四周砌以打磨得平整的条石。火塘上空悬挂着一根钢筋或是铁链,垂着一个铁钩子,用以钩挂锅子来煨水做饭,火塘靠墙里侧堆着柴禾,随时可以添进火塘烧;在火塘周围,摆着长板凳,有客人来了,便坐在板凳上,围着火塘烤火、吹牛,就跟去到城里人家坐沙发上喝茶是一个道理。

秋冬季节,火塘里的火是终日不灭的,噼啪作响的木柴和袅袅的轻烟,使山里的农家陋室充满无限的温暖和生机。小时候,跟姐姐兄长们围坐在火塘边,听父母讲原汁原味的民间传说,在火塘里捂洋芋吃,偶尔的还用手扇着火烟说:“火烟火烟去那边,这边狗屎臭,那边腊肉香……”这些场景记忆犹新。而最难忘的,要算是在火塘里刨苞谷花吃了。每个冬天,大雪封门,一家人就围坐在暖烘烘的火塘边,父亲修补着水鞋,母亲用羊毛抽毛线。火塘里,一个大树根和几根干柴燃得正旺,火苗舔着悬挂火塘上空的铁锅,锅里的一锅干四季豆和蔓菁皮翻滚着,散发出阵阵清香。我们姊妹几个人手一把火钳,把红红的炭火扒开,抓一把干苞谷籽丢进子拇灰里,立刻炸得噼啪作响,柴灰四溅,大家一边伸火钳搅拌着,一边把炸开的苞谷花夹出来,吹吹灰,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哧一声,嚼得喷香,竞相抢食、打闹,父母也在旁边乐得眉开眼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吃过饭,父母也卸下繁杂的家务事,一家人围着火塘,烤着火,听收音机(那时没有电视),摆龙门阵,有时候在火塘上支锅炒一盘瓜子,嗑出无限的欢乐和温馨。洗脚水也是在火塘上煨的,烫呼呼的倒在木盆里,把没有袜子穿而冰冻的双脚伸进去,暖和舒服极了;洗好脚,全都伸在火塘边烘烤,让这柴火的温暖和家庭的和谐逐渐浸淫全身每一个细胞,睡在坚硬而被褥单薄的木床上也能温暖一整夜。

因为有了火塘,使我的童年没有冬天,因为有了火塘,使我对故乡的怀念更加浓郁。

离开故乡八九年了,远离故乡的火塘,远离父母兄长的怀抱,独自在异乡艰苦谋生。打电话回家去,得知随着政府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开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火塘将被回风灶、节能炉等取代,将像石磨一样逐渐淡化出人们的生活,心里不知是悲是喜。

冬天的记忆作文 篇4

弯弯曲曲的小路从田野的尽头、一直绵延远方!

冬晨,薄雾笼罩着满世界碧绿,麦苗就像穿着白纱裙的小姑娘,一夜冬水浸润、小麦便被严寒结上白白的一圈薄冰。小麦厚实粗壮,擅长农事的爷爷每每路过都会自言自语说:“明年一定是个好年景”。

学校旁边有个池塘,冬天雨水少,池塘的水便不再幽深,这一潭死水就会结上厚厚的冰层,大胆的男孩子就会蹑手蹑脚地滑向冰面……

我们也时常会搬起一大块冰,一小块一小块地在冰面上摔碎,抛洒,抛出一道道漂亮弧线,美丽冰花映着童年烂漫的笑脸,还有那个水晶般的梦想、一同在冰的世界里翱翔……

儿时冬天的冷啊,小手通常会红肿,甚至溃烂,脚、手都生出冻疮。白天妈妈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夜晚烛光、映着妈妈做棉鞋地剪影,行行针脚,根根线,行行都写满母爱的暖!

层层花布,层层棉,棉鞋里的冬天似春天!

妈妈的巧手啊!点缀着童年冬天的一抹灿烂!

冬天的记忆作文 篇5

那年的冬天与现在的完全不同,总觉得记忆里的冬天要更冷一些,雪也更大一些,有时候雪都没了小腿儿,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道路上的雪经过来来往往的车子的碾压,稍稍融化,结成了冰。这时我和小伙伴们便在道上打雪仗,哪里顾忌来往的车辆,于是,时常会被大人揪住,挨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之后一个个低着脑袋跟在大人身后往家走。然而,等大人们去忙大人的事情时,我们就又出来继续我们的游戏。

那年的冬天,爸爸妈妈还在家,奶奶也健在,我跟姐姐也放假了。爸经常带着我跟姐姐去湖面上玩儿,一玩儿就是一整天,饭也顾不上吃,回到家时身上满是雪,免不了妈的一顿训。奶奶到了冬天就会给我做一套新的棉衣。从帽子到袜子,一件不落的都翻新一遍,冬天似乎也不是那么地寒冷。

那年的冬天窗外贴着一层霜花,从窗户里往外看,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层白色的“窗帘”。外面的院子里有几只鸭子,一只黑狗以及我亲手栽种的几棵小树。树上的枝条落满了雪,姐姐站在树下拍照,我偷偷跑过去,趁姐姐不注意,一脚踢在树干上,转身就跑,下一秒,我的姐姐变成了雪人。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取消电视的使用权,而那几只鸭子在一旁叫唤,仿佛是在嘲笑我,那只黑狗给了我一个鄙夷的眼神后,就蜷在窝里睡觉了。

那年的冬天,似乎回忆特别多。每当回想起来,我的心中便充盈着快乐。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老了许多,现在他们工作忙,姐姐上大学去了,奶奶也在去年去世了,冬天也不再会有那么厚的雪了。以前在道路上嬉戏的孩子们也已经长大,他们把手插进了口袋,再也不愿去触碰冰冷的雪,湖面上也没有了厚厚的冰,自然了听不到嬉戏的欢笑声……

记忆中的冬天作文 篇6

一、储冬菜

传承了几千年的“秋收冬藏”,让家家户户在初冬的日子显得特别忙碌。“立冬起菜”,萝卜和白菜起回家了,还要把他们藏在菜窖里。记得我家的白菜窖在西墙根向阳的地方,是一个长方形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其实没有砌墙,就是一个大土坑。它长约3米,宽约2米,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高粱秆,再盖许多土,保温效果特别好。里面先用砖头做支架,上面放一层高粱秆,放一层白菜,再放高粱秆,再放白菜……总共放七、八层呢!白菜放在菜窖里,每天要揭开窖口通风,晚上再盖好。萝卜窖是一个圆形的筒状入口,下面分别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掏一个土窑,里面放白萝卜、胡萝卜和苋菜。挖菜窖是父亲的活,他一锹一锹地把土从窖里扔到上面,一会就汗流浃背了。只见他脱掉外衣,露出一件打了补丁的绒衣,一边擦汗一边继续挖着。又过了一会,也许他累了,就蹲下身子,掏出随身的旱烟和纸自制一根卷烟,然后津津有味地吸起来,仿佛那一吸就会把所有的疲劳完全释放。有时,他也会对正在旁边和妹妹们玩土的我喊:“大妞,去给爹倒碗水来!”我于是就乐颠颠地跑回屋里,让奶奶或妈妈倒半碗水,小心翼翼送到菜窖边。看着父亲喝光我倒的水,心里总感觉自己比妹妹们用处大,美滋滋的。萝卜窖的挖法和白菜窖不同,由于下面地方小,土要用柳条筐一次一次地吊上来。两个窖估计要一周左右才能挖好。

菜窖挖好了,然后就是全家总动员——储菜。父亲在下面放菜,奶奶在窖口给父亲递,妈妈用大筐挑,我和二妹往筐里装。两个小妹妹还不会干活,但她们很懂事,这时是不会捣乱的。储存的这些菜就是我们全家一个冬天的维生素来源。

二、发酸菜

“小雪腌菜”,冬菜中的一等品下到菜窖后,剩余的次品就要做成各种腌菜了,有辣萝卜条、咸菜和酸菜。其中发酸菜的场面是最壮观、最有趣味的。找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大家庭里的几个妇女都聚在一起。发酸菜的原料一般都用苋菜,也可以用大白菜或圆白菜,听奶奶说,在困难的时候,他们也用过黑豆叶,但我没见过。那时,家里的分工一般是二大娘在大缸里洗菜,妈妈在笸箩里放个小菜案,负责剁苋菜樱,奶奶拿一个大瓷盆,用擦子把苋菜疙瘩擦成长丝,再让妈妈切成小片。他们三个配合默契,有条不紊,俨然是酸菜作坊里的工人一样。那天爹或二大爷要负责一直挑水,因为洗菜用的水相当多。快到中午我们放学的时分了,妈妈和二大娘便各自回家做饭,吃过午饭,发菜继续进行。经过大半天的辛勤劳作,苋菜疙瘩和绿樱变成了绿白相间的菜屑。

这时,二大娘已经把缸清洗干净,导入菜屑后,加水,同时用擀面杖不停地搅动,然后把水倒掉。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水没有了绿色,变清了,就表示菜已经洗干净了。这时,再把早已准备好的几个柳条筛子拿出来,清洗干净后,就可以把菜屑用笊篱捞进入去沥水。这时,冬天那用绳子也拴不住的夕阳,已经靠近西山了,今天的发酸菜工作也就结束了。

第二天,妈妈先把昨天洗菜的大缸再清洗一次,把它放在屋里,然后把沥了一夜水的菜屑装入大缸,一边装,一边还要用擀面杖戳实,直到离大缸的口一尺来高。这时,奶奶早已找好了几根长长的高粱杆,把他们截成大缸直径长短,一根挨一根的排好,上面压一块大大的石头。最后加水,放入花椒、八角和少量食盐。这时,整个发酸菜活动留结束了,这缸菜是第二年春天吃的,叫凉酸菜。如果菜屑太多,没装完,就把剩下的装入一个小陶罐,放在灶台上,和上面做法一样,只是最后加的是热水。这罐酸菜菜一周左右就可以吃了,就叫热酸菜。

奶奶发的酸菜在巷子里特别有名,又酸又脆。记得有一年,县里工作组派饭到我家(不是谁家都可以派到,选家里干净,妇女做饭利索的人家),那个戴眼镜的干部吃了我家的酸菜,第二回还点名要到我家吃饭呢!

三、打煤糕

如果说发酸菜是家庭作坊式的劳动,那打煤糕就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也是在一个暖和的晴天,上午放学时,老师说一句,下午记得带工具,分组打煤糕!霎时间,教室里便一片欢呼!那时候,学生对成绩没那么看重,我们都以不上课为最大快乐。打煤糕从四年级开始,以班为单位,按人数多少分几个组,男生带铁锹,负责铲煤、铲土、和泥、铲泥;女生两人带一个柳条筐或一个水桶,负责运煤和土,还要抬水。劳动开始了,男生把煤和土分别铲到女生筐里,女生抬到操场的指定位置。煤和土按照2:1的比例和匀,土必须是黏土,棕红色的那种,黄色的、里面有沙土的是坚决不能用的,会使煤糕不能凝在一起。然后男生把和好的煤和土中间铲成凹形,女生把抬来的水倒进去,男生开始用铁锹从四周往中间盖煤和土,要一点一点地盖,一不小心,水就会从某个地方流出,流成一道黑色的河。那时,所有男生就要全力以赴抢着去铲土和煤,堵住缺口,不让它泛滥。待到煤、土、水全部和匀,一个男生就拿上铁锹自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劈那堆泥。每人二十或三十下视年级不同而定。够了数,换另一个男生继续劈,那时我是多么羡慕男生呀!感觉那个的动作帅极了,仿佛他们不是在劈泥而是在改造整个世界。如果哪个男生正好去了厕所,或干别的活去了,我就立即拿上他的铁锹,去劈几下,可又总是会被男生骂,丫头片子,就你那样劈,太阳落山也打不完煤糕。老师为了安全,也不让我们女生随便劈泥,那时,心里真恨自己没转世为男生,也恨老师自己是女生却不向着女生。

我们小组的泥终于和好了,这时,学校的一位男老师已经拿着煤糕模子在操场的指定地方等候了,一个男生用铁锹把和好的泥铲上,运到煤糕模子里,老师手中拿着一把小铲,三下五除就把煤糕抹出了光光的面,真像一块方形的蛋糕。于是,拿起模子,换一个地方,另一个男生立马又铲过来一锹泥,又一块煤糕就抹好了……直到太阳偏西,一大堆泥终于都变成了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煤糕,那横看成行,竖看成列的阵势,仿佛是一队士兵在等待检阅。这时,男生就可以美滋滋地收工回教室了,女生还要负责打扫场地,给男生去煤堆擦铁锹,看着他们趾高气扬的样子,真是恨不得诅咒他们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转世为女生,让他们为我们擦铁锹。

打完煤糕后,隔十天或半个月,当一场东北风吹来了太平洋上的湿气时,天空遮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大幕。这时,老师走进教室,命令一声:“搬煤糕了!”我们便雀跃着飞出教室,排成一行,仿佛一条长龙,从煤糕阵地直到教室。那灰色的煤糕开始在长龙间传递,一块、两块、三块……“咣”一声,小个子女同学大概体力不支了,一块煤糕掉在地下,摔成了几块,还差点砸到她的脚,她蹲下身子,“呜呜”地哭了。老师赶紧过来安慰,“砸到了哪?没有啊,没事,煤糕碎了正好填火呢!你歇会,老师替你。”说着,老师接过了另一个女同学递过来的煤糕,传递继续进行着。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班的煤糕胜利搬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脸被自己抹成了花猫脸,那个的手上满是煤黑,但大家也不去洗,就在刚刚空出的操场跑着、跳着、追逐着。

那边初中的大哥哥们在用小车给低年级的小同学推煤糕,大姐姐们也在搬,他们干劲冲天,让冷风失去了威力,使整个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起来。

四、冷

一操场的列兵终于在全校五个班级同学们的努力下清零了。可一直等到第二天,还没见雪的踪影,第三天,西北风来了,吹散了满天的阴云,太阳出来了,可是冷得厉害,在院子里站一小会,凛冽的寒风吹在人的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吹进棉衣前襟的缝里,仿佛要穿透皮肤。整个人感觉就像要被冻僵似的。那时的孩子可怜,身上只一套棉衣棉裤,里面没有秋衣、秋裤,外面也没有罩服。这套棉衣裤从上身一直穿到过年,洗了接着穿,过年穿的干净一点也就是了,里面自然也就成了寄生虫的繁殖地。棉鞋是妈妈做的大头鞋,可坐在教室里依然挡不住寒气,经常是上半节课,出来跑步,脚发热了回教室继续上课。

我们的学校是天主教的经堂院,教室全是前高后低的大瓦房,黑板前生一个用砖头搭架麦秸和泥的“霸王火”,后面的同学根本就体会不到火的热气。我的右手至今还留着当年冻疮的疤痕,可那时,谁的脚上、手上能没有冻疮呢?听说用茄子苗、辣椒苗、麻雀粪、麻雀脑子洗手能治冻疮,家里就给早早的备好,可到了冬天,还是抵不住冻疮袭击。记得同班有个同学的手肿得像两个红红的馒头,小指根部全化了脓,直往外流黄水,爸爸带他去了很多次医院才治好。那时的冬天,冷就像恶魔一样缠绕着我们,真盼着这漫长冬天能快点过去,迎来一个暖和的春天!

五、吃炒面

如果说冬天还有那么一丝值得怀念,那就是吃炒面了。别提雪,我童年的记忆里,雪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更厉害的好冷。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场雪过后,那呼呼的西北风直刺人骨髓。男生戴上了堵耳朵的棉帽子,家境好点的会买一顶“火车头”帽,如果前面再安一颗红五星,那就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了;女同学用方头巾把头裹紧,可还是冻得清鼻涕直流。雪后,扫雪是必须的,尽管很多同学的手上都有冻疮,可大家谁也没有请假,都在寒风中紧张地劳动着。因为大家明白,偷懒会更冷。放学回到家,看到父母、奶奶都在扫雪,自己又怎么好意思独自抱住火炉取暖呢?真的,在我的记忆中,父母没有陪我们堆过雪人,更不舍得让雪把棉鞋湿透。所以,对雪,我的心中只有敬畏,只有想不见却不能不见的痛。

那时的冬天除了冷,那就是想吃,什么都想吃,做完饭后在灰烬里糊几个红薯、土豆、哪怕是胡萝卜都是我们的美味,而炒面就是我们的最爱了。那时的炒面,不是现在把面条煮熟用鸡蛋或肉丝和豆芽炒熟,是用玉米、黄豆和红枣做原料制成的特色食品。有一天放学,刚进大门,就闻到炒香味,不用问,要做炒面了。进门一看,果然,妈妈在炒玉米,我顾不上烫手,先抓几个塞到口里。一锅接一锅,一共炒十斤玉米,二斤黄豆。然后掺入一些红枣,少许糖精,送到磨坊,最多第二天,就可以吃到入口生香的炒面了。

炒面的吃法三种,最简单的就是抓起来直接送到嘴里,红枣的甜味和黄豆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味蕾。不过,干吃最大的坏处是容易呛着,所以拌着吃才是最惬意的吃法。把炒面放在碗里,导入少量水搅拌,一会一碗香喷喷的炒面就拌好了。拌好的炒面,色泽红润,无论吃多快都不会呛。炒面也可以用温水稀释后煮粥,里面如果放点芝麻,那就更加口舌生香了。

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 篇7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 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 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 以防倾倒过多。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 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 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 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 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 先通气后加热, 实验结束时, 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因此可会意记作, “气体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 (分解反应) “合二为一” (化合反应) 、“取而代之” (置换反应) 、“相互交换” (复分解反应) 。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 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 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 对比联想, 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 (不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 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 可记为:“纸 (织) 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 右侧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 圆月能助燃, 有毒无色味, 还原又可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 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记得快。

留在记忆里的冬天作文 篇8

那次,小五竞选上了我校的图书馆管理员。那天,我们全班同学为她鼓起掌来,我很高兴,也很兴奋一一我可以问她借学校里的书了!可没想到,小五在上课时,声明了学校借书要求:1要携带身份证。2……“全班同学要做好这要求!”小五认真地说。

我十分焦急,咬着手指心想:“怎么办!我没身份证哎!怎么借书看啊!”下课后,我跑到吴小五的桌子前,哀求道:“你能不能把图书馆里的书偷偷的借给我吧!我忘带身份证了!”吴小五坚决的摇摇头:“不可以,虽然你是我的同学,但是也不能例外!”我很愤怒,咬紧牙关,涨红了脸,但也对她无何奈何。

有一次,我看见小五棒着五六本杂志走向图书馆,在每本杂志上都贴着图书馆的标志。“吴小五,你借图书管理员的名义,偷看书!”不是,我……”小五吓得转过身来慌忙解释道。可我已经给小五丢下了一个身影。

第二天,“现在请吴小五同学到微格室!”广播响起。吴小五的身影出现在电视里。她手棒着一个奖状,赫然写着:优秀图书管理员。紧接着,老师响亮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园:“小五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把这些杂志买了回来,并送给我校的图书馆。”看着老师指着的五六本杂志,唉?这……。不是昨天小五拿着的杂志吗?再看看小五因获奖的笑容,我恨不得跑进微格室拥抱她,请求她原谅我。

记忆冬天的诗歌 篇9

盛开的梅,透过朱红的格窗

把满腹的心事收藏,这情深梦浅的季节

只有让时光对峙荒凉

雾霾散去的夜,明月冷艳登场

我被照亮的心扉再次映出你的模样

记忆里那场美丽邂逅,终于决堤成海

在相思的渡口心醉成伤

找出尘封已久的画笔,调出世间最美的六彩

勾一朵莲花占卦我们的前世,

点一瓣红梅为你绽放,扯着纵横聚散的线条

画一个能在你心里独处的地方

竹藏风雨烟云共养

我勾皴擦染书尽山山水水

只想你看到我笑中有泪

那悬腕落款处的篆刻

是守望你的眼波荡漾

我愿我所有的日子

追随在你走过的每一个地方

去拍你拍过的所有风景

去爱你吻过的那只天鹅和喜欢过的姑娘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记忆策略 篇10

1. 记忆的奥秘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把学习与记忆看成信息加工过程,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暂时储存信息,不进行任何加工,如果不予注意,信息很快消逝。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胜编码、视觉编码、语义编码、形象编码、声音编码甚至动作编码。短时记忆又扩展为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工作记忆能力与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例如,阅读理解、言语理解、词汇学习、逻辑推理和复杂学习等联系十分密切。短时记忆是识记效果非常关键的阶段,信息能否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对停留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处理的程度。长时记忆指短时记忆的部分信息经加工或复习,得到永久保存。学习的目标是使学习内容永久保持,以备以后提取。长时记忆具有极大的容量,一般取决于信息的强度(内容的重要性)和频率(内容出现的次数)(北师大,2003:198-199)。人一天的记忆力基本情况是:上午10时为最佳短期记忆,下午3时最佳长期记忆,下午5时记忆最差。就词汇学习而言,要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必须充分利用短时记忆,组织好每个记忆单位的信息,使之向长时记忆转移。

2. 遗忘的规律

但是,进入记忆的词汇被遗忘是不可避免的。遗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德国哲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是匀速的,其总趋势是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到了一段时间后,留在记忆中的内容几乎就不会遗忘了,即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遗忘过程的规律是: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材料,前后间隔短,容易相互干扰而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北师大,2003:202)。

要克服遗忘,学生首先要注意及时复习和巩固,每复习一次,保存的时间就可以延长。一个单词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的语境里出现几次,就能够记得更牢。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单词就会在记忆中淡化,直至遗忘。因此,牢牢把握记忆的每一个环节,解决好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记忆和复习同步进行,才能保证记忆保留长久。

3. 复习的策略

复习的质量取决于复习的方式。训练时,我向学生介绍记忆理论,强调复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同遗忘作斗争,学习下列复习策略。

3.1“先密后疏”

因为遗忘先快后慢,所以学生要及时复习当天新学习的内容,“趁热打铁”;复习的频率先高一些,以后间隔逐渐变大,即,“及时复习与延后复习”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巩固所学单词,使保持效果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复习,例如,晚上识记过的词汇,早上进行复习,可取得较好效果。因此,要注意调整记忆的时间。

“及时复习”并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注意经常性复习,做到“学而时习之”。除了及时复习外,学生还要注意安排间隔复习的时间。间隔时间应先短后长,复习所花的时间则应先长后短。例如,当天上午学习了40—50个单词,最好当天晚上复习20分钟,第二天复习15分钟,第三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复习5分钟。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自己的记忆规律。

3.2 全感官参与

科学实验的结果表明:我们能记住10%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能记住20%通过听获得的信息,能记住30%通过看获得的信息,能记住50%通过听和看获得的信息,能记住70%我们说出的信息,能记住90%我们自己尝试和做涉及到的信息(潘亚玲,2004:9-10)。因此,在记忆词汇时,学生要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在识记时的综合作用,尽量要眼看、口诵、耳听、手写等,使用多种感官参与。在背诵单词时,不仅要注意音、形、义,而且要同时书写。注意采用丰富多彩的练习巩固词汇知识,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巩固记忆,在练习中学会应用。真正做到在做中记忆,在用中记忆,使词汇知识内化。

3.3 分散复习

每次学习的数量不要太多,避免单词之间造成较大干扰,避免身心疲劳。Ebbinghaus的实验结果表明,识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识记材料数量的影响(北师大,2003:202)。材料越多,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诵读的次数就越多。如果我们记忆50个单词花了1小时,那么我们记忆100个单词所花的时间就会超过2小时。学生尤其要注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分散识记一定数量的词汇,并在一定的时间集中复习。所以,平时不复习,考前想突击记住所有单词是行不通的。

一般来说,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个内容,识记的效果好。但时间过分集中,容易发生累积抑制;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而不利于记忆的巩固。从识记与保持的关系看,最初识记词汇时,应该安排较多时间集中练习,并间隔较短时间分散复习;机械识记的词汇材料,采用分散练习,其优越性比较明显;词汇越容易,兴趣越浓,动机越强,越应该集中学习,反之,就应该适当分散。

3.4 信息编码

“被大脑认为重要的、有意义的、与以往信息有密切关联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期记忆”(潘亚玲,2004:5-6)。记忆材料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并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我们需要相应使用精细加工策略、系统化策略和动机参与策略等。精细加工的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复习时,学生要深入理解复习内容,不浮于表面,设法把新词汇和已掌握的词汇联系起来,使词与词之间发生某种关联;形成一个有层次的记忆网络。此外,对复习的内容要化繁为简,化简为繁,对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延伸出丰富的知识信息。

背生词时,用一、二分钟记熟单词,然后阅读课文,做练习训练,快速瞬间。但仅仅瞬间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重复强化,变瞬间记忆为长时记忆。学生应有计划地经常复习英语词汇,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看几个单词。第一遍看的目的是知道词义,标出没记住的词;第二遍只看有标记的词汇。以一个长的时间周期去重复,减少大脑的疲倦,达到巩固的目的。经过访谈,我发现,除了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外,学生很少在课后花时间复习巩固已学词汇知识。为此,我为他们设计了两种竞赛性学习任务:把全班同学分成个比赛组,采用组长负责制,编出10道一个单元的词汇练习题(5道选择题、5道翻译题);运用一个单元中至少10个生词,编写一段文字,形式不拘,可对话、故事、日记、书信等;全班交流,相互评阅,评出最佳测试题和最佳学习小组,制成班级小报,张贴在公布栏。

4. 结语

英语学习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词汇的掌握关系到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无论一个学生语法学得多么好,无论他第二语言的发音掌握得多么成功,如果没有单词来表达广泛的意义,用二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就不可能产生”(Mc Carthy,1990:viii)。英语词汇的记忆策略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好的策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常芳.记忆模式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北师大.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及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冬天的记忆现代散文 篇11

那时的雪比现在下得大,经常早上起来挡风的草门子都推不开。记得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院子里盛不开,家家户户把雪拉到街上,雪堆得很高,从这边看不到那边,太阳出来房檐上的雪边化边冻,垂在房檐上的龙坠有一尺多长,明晃晃的一排,非常壮观。

下大雪时出门是危险的,沟满壕平,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沟,哪里是路,哪里有井,经常听说某某人掉到井里淹死了。不得不出门的人只好在腰里绑上木棍,以防掉到井里。记得上初中时有一同学早上上学掉到了井里,多亏后面的一个同学发现,及时到村里找人才救了上来。

下雪后天特别冷,地冻得半米厚,村里的小池塘都冻到底。大街上房屋后都会冻出一指多宽的裂缝。寒冷的西北风刮得树枝吱吱作响。那时几乎家家的房子都很破,透风撒气,又无取暖条件,水缸里的水会结厚厚的冰,家里最暖和的地方就是炕头上的被窝底下,老人小孩冻得下不了炕。记得有一年,有一家娶亲,大雪把路封了,非常难走,天冷得滴水成冰,路又远,人们又没有暖和衣服,娶亲路上一个喇叭匠被活活冻死了。

因为家里冷,大孩子们很少呆在家里。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架、滑冰、打陀螺、搓泥钱,玩得不亦乐乎,忘记了寒冷,有时还浑身冒汗。最有看点的是滑冰,在池塘的冰面上,或在房后的阴凉处,滑出一道很长的冰道,孩子们便跃跃欲试地开始滑冰了,技术好的还能滑出很多花样,如“回头看花”、“弯腰拾钱”等。技术欠佳的,会摔得鼻青脸肿,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但那时的孩子都很皮实,疼了瘸了很少回家告诉大人们。渴了抓一把雪肯上几口,中午、傍晚大人们做好了饭,再到外面喊孩子们吃饭。寒冷的冬日孩子们就这样度过了。

对于大人来说就没有那样无忧无虑了。多日不晴的大雪天,会把柴火淋湿,无法做饭,出出进进会把鞋子湿透,还要推磨磨面,做好一家人的饭。寒冷无处不在的冬天是很难熬到头的。冬天不下地干活,大人们还要计划着省些口粮,以备农忙时用。多数情况下,靠吃地瓜、胡萝卜、菜豆腐度过的。那时不过阳历年,盼望的节日就是腊八日和春节,因为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喝腊八粥,用高粱面粉做腊八粥,里面放上黄豆,孩子们就会狼吞虎音地喝上几大碗,黄豆粒的诱惑比现在的大肉大鱼都大。

故乡的冬天高中作文 篇12

故乡的冬天高中作文篇一

印象中,家乡的冬天是与别地儿不一样的,它承载着我的童年,它是那片洗清铅华的归宿。

家乡的冬天是温暖的,颇像老舍笔下的济南,四面群山环绕,小镇依山傍水。它不像热带,阳光毒辣辣的,它亦不像北方,干燥而寒风刺骨。家乡冬天的阳光是温暖柔和,像母亲站在在黄纱后,慈爱的抚摸新生儿的脸颊一般。

家乡的冬天是生机勃勃的。青山上,重岩叠嶂中生长的“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松柏,不少土瓦房错落的卧在山坡上,金黄的阳光洒在屋顶上,像一层薄纱迷蒙的笼着;洒在山涧的小溪上,像披着镀金纱衣翩翩起舞的窈窕舞女;倘若洒在小树上,瞧,看样子小树很是满意这件温暖的衣裳呢!若是风心血来潮的伴起奏来,小树就要舒展它婀娜多姿的身躯,与窈窕的舞女一较高下呢!

山中倘若薄雾升起,又是另一番景象。雾还顽皮的很呢,它总是猝不及防蹿出山崖,山顶的石头总是要乘着这雾,蹦出个齐天大圣来。雾也是多情的,月色褪净,它总是在第一缕阳光射穿它的白纱时,挑逗着娇小的花儿,和叶上的露珠依依不舍,来场郎死妾心伤的琼瑶剧。雾更是一个酷酷的魔术师,帷幕一拉,它戴着手套的手一挥,雾气又蔓延而上,没过土壤,没过草地,没过松柏,嚣张的超过亭亭玉立的竹子,最后高傲的说:嘿,这山上我老大。

村落里,冬天亦是美丽的,古朴的高轩上萦绕着欢声笑语。它不会下一场鹅毛般的大雪,留下一片绵延不绝如缕的惊艳。在村里住了多年,我猜测,雪大抵是个温柔而且细腻的女子,而且她钟爱碎花,多年了,下的雪无一不是温柔的小雪,点缀着小路边,小树上,房梁上,像极了一朵朵由最有名的工匠,雕刻出的精致的白花。倘若有幸,一日雪都是纷纷扬扬的下着,或赶巧是傍晚。就能看到更美的一番景色。傍晚的时候,那点儿小雪忽然就害了羞,脸颊上露出点粉的,就像女儿家见到仰慕已久的男子,挽着红袖捂着脸,好不娇羞,用雾的话说:“女儿家的心思,最可爱啦。”哎呀!和雾玩的多了,我咋说话都像他了。

晚上,小村是静谧的,依依杨柳后的黑瓦白砖里,飘着古巷中的小调儿,偶尔还能听到那曲哀凉的《藏花词》。点了灯,倘若雾听话,给我腾块地,那不得不说,小村的夜色极美。“无风水面琉璃滑”的湖面上,白玉柱在散落在上面,散发着淡淡的银光,若是还有“隐隐笙歌处处随”,也许我还能学着诗人吟出首诗呢!

生在这样美好的地方,也是极好的。

故乡的冬天高中作文篇二

雪,是冬天的象征。没了那白色的小精灵,怎么感受到冬天的魅力?可偏偏,家乡温陵的冬天没有那种济南冬天的滋味,不是那种彻彻底底的冬天的严寒,没那么令人深刻。它似乎是有着春天的温柔,也有秋天的不舍,反正到了冬天,还有暖意这个词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叫温陵的原因吧?

到了冬天,我并不怕冷,不是那种刺骨的感觉,还带着对阳光的期待,等待着它的出现。我们不用像北方的人们穿那么厚的衣服,把自己裹成一颗球,一些爱美的女孩子还是穿起了裙子。

在这个冬天的早上,我起来总喜欢吃一碗面线糊,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场景出现,我顾不了那么多,吃下一口,暖暖的,全身上下都发出满足的叹息。

等到我意识到已经吃完的时候,我已经被这种感觉困住好久了,陶醉地走了出去,风吹起我的头发,我才感觉刚才的食品是那么美味和温暖。

如果这时候去洛阳桥的话,去时的交通不用说,到了那里,就会看到正在左顾右盼的烤番薯,金灿灿浑身冒着热气的蒸玉米,沐浴在黑沙中满足的炒板栗。

这时候吃一个烤番薯,是不是有种老北京的感觉?还记得小学学过一篇课文,作者小时候为了买番薯把毽子里的钱拿了出来。

有时候很喜欢这种感觉,好像自己是那个时候的人,在北京老胡同里穿梭的那个齐耳短发大眼睛的小孩子。是不是当一个人离一个时期很远,无法全面地了解,只是突然知道,就会生出这种感觉?吃一个烤番薯的话,才让我有那种冬天的感觉,不,是错觉。

温陵有冬天吗?在我印象中,那么温暖,最冷的不过只是秋天?冬天在哪里?或许被藏起来了吧。

来到书店,这时候,最喜欢的是买一杯奶茶,捧在手心里。这时候是安静的,外面的风缓缓地散步,里面的人静静地欣赏。欣赏着那些作者思想的火花,每一次碰撞都有一个事件。

走着走着,该回家了吧。

晚上,在家里的时候,我喜欢把卧室的灯都打开,坐在床上,盖着被子,看书。

有时候会困,便小憩一会儿。

有时候就这样睡着了,有时候介于半梦半醒之间。

后者,当我的母亲就会悄悄地进来,帮我盖好被子,收好乱放的书,动作轻得仿佛不忍惊起尘埃,停一会儿,她是在看我吗?我不敢睁眼,只是觉得很幸福。母亲逗留了一会儿再悄悄地出去。

温陵的冬天,温暖的冬天。

故乡的冬天高中作文篇三

家乡的冬天犹如写出来的童话,浪漫美丽;家乡的冬天好似美味的雪糕,凉爽消暑;家乡的冬天就像圣诞的礼物,神秘惊喜。——题记

秋天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冬天迈着欢快的脚步走向了我们。一阵风吹过,他就来了,冬天来临了。家乡冬天的太阳总是暖洋洋的,而城市冬天的太阳却并不好。工厂排出的浓烟污染了大气层,太阳的光芒无法照在我的身上,寒冷的我就只好缩着身子,一边祈祷太阳快点出来,一边思念家乡的太阳。家乡冬天的太阳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清晨他便早早舒展了身体,晒得我很暖和,也照散了灰蒙蒙的雾,让我看清楚了前方的路。

倘若我问:“你们喜欢冬天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有许多答案。假如我是梅花的代言人,它们会对我说:“当然喜欢啊,如果没有冬天,我们就无法报告春天的来临,冬天虽然冻僵了我们,但如果没有冬天我们开花就没有意义了,那多没劲呀!所以我们爱冬天。”假如我是小溪的发言稿,它们一定会写到:“冬天多好呀!它让我们结冰,这样就不用一直奔波到大河,可以休息休息,仔细看看沿途的美景,还可以和小鱼一起自由自在地玩耍,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冬天。”假如我是太阳的传话筒,它一定会高声对我说:“夏天太讨厌了,几乎每天都下雨,让我都没地方站了,而且在夏天的时候人们老嫌弃我。还是冬天好,人们都需要我。”

在家乡的冬天,山永远不会有白雪皑皑的情景,以期待的目光看远处的山,映入眼帘的只有翠绿茂密的竹子。傍晚时分,晚霞与远处的山构成了美丽的图画,目不转睛地看着晚霞,它仿佛变成了火红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没有觉得一丝寒冷,会有想去跑上十里的冲动。没想到,一会儿的功夫就从傍晚进入了晚上,唉!一天过去了。不过,你可不用担心在漆黑的夜晚里会寂寞。瞧,星星出来了,一闪一闪的,虽是微弱的光,但却并不平凡。看啊,那远处的北斗星,它就是最不平凡的一颗,它指引着北方。冬天的风并不温柔,它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划伤了我的脸颊。嘿嘿,可别说,它可是能磨练意志的。

上一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下一篇:内部升职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