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计划(共6篇)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XX”发展战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高质高效实施。围绕农民人均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这两个主要目标,抓牢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在三产融合、产业链创建等方面继续深度推进;认真落实《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XX展,以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进一步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二)持续加压农村改革。
一是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步稳有效。继续深入落实“政经分离”,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好项目库,落实好“三变”改革的措施,在创新变、实效变上下功夫,保障农村资源资产有效盘活利用,每个村都有“三变”项目,每个村都有收益。积极开展省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推动全县撂荒土地托管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试点开展土地托管工作。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全面促进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将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三变”改革、乡村振兴示范点片建设等有效衔接,通过全面实施“三乡工程”,促进资本、能人、企业进乡入村,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抓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有效落地和实施,进一步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三是加大培育力度,全面推进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认真抓好示范主体的培育,组织好财政扶持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管理,全方位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省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四是加大监管力度,推进集体财务管理全面规范。开展好对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工作。开展好对农村财务管理的专项培训。认真抓好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账管理工作,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经营。试点开展村民委员会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账管理,将全县所有村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纳入统一的代账管理平台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和规范运营能力。(三)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在全县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公路干线、河流沿线、通景公路、重要支线、重点景区以及可视范围内进行整治;重点围绕X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XX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坚持不整治不建设的原则,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示范片区和示范点整治在2022年第一季度要初见成效。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其他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延伸,做到全县所有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围绕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要求,将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片建设与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力争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点作为我县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片建设范围中的看点亮点来打造,进一步加强组织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思路、创XX展模式。三是加快推进四类房整治。强化审批服务。要求乡镇政府严格落实审查报批一站式服务制度和部门并联审查审核机制,确保农村村民合理的用地建房申请及时受理、依规审批,为农村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强化日常监管。要求乡镇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动态巡查,切实加强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力求做到无死角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宅基地违法违规线索,努力把违法占用土地特别是乱占耕地建住宅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推进产业振兴。
紧盯粮食安全生产不放松,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紧抓产业做强做大,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扩链推进;紧扣融合发展主题,推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全面升级,推动农业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紧跟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创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审议了会议文件, 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 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 迎难而上, 顽强拼搏, 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 再创历史新高, 连续6年增产, 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 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会议指出, 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 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强调,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 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 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 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会议强调,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会议指出,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 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 强调指出, 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 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 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 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 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会议强调, 明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 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 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认真研判“三农”形势,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 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 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 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 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 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 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 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支持农村住房建设,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 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 推动草原生态建设, 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五、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会议强调, 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任务新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 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 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 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振奋精神, 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北、广西、青海等省、自治区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提速。2020年1-9月份农林牧渔生产总值21.4974亿元,同比增长2.2%,位列全市第三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6%,全市并列第三。1-9月份农业生产总值17.4219亿元,同比增加2.1%。
1.春茶产量产值双增。今年全县亩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春茶产量2577.15吨,同比增长4.13%,产值82125.8万元,同比增长12.67%。中国茶市交易量、交易额双升,市场交易稳中有升,截至9月,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12448.44吨,比去年同期12210.96吨增加1.94%,交易总额42.87亿元,比去年同期41.20亿元增加4.08%。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
2.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1.65万亩,同比增长1.30%;
总产量4.65万吨,同比增加1.09%。油菜籽4.3万亩,同比减少0.92%;
产量6340吨,同比减少0.97%。2020年粮食总产量同比略有增产的主要原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政策扶持多种粮食。今年气象条件较好,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
3.水果产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4.9679万亩,同比增长1.56%。今年水果产量33937吨,同比增长3%;
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03%。2020年全县水果发展形势稳中有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去冬今春累计引进新品种5个;
推广果园地布覆盖、控产提质、轮生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节水灌溉、肥药减量等新技术、新设施应用8项。
4.蔬菜产业稳产保供。2020年新昌县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4.4亿元。播种面积与去年持平;
总产量和产值与去年持平。今年蔬菜生长期间气候条件较好,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蔬菜产量小幅增长。
5.中药材、花卉产业保持稳定。2020年中药材总生产面积为14400亩,增0.07%;
总产量1680吨,增5%;
产值6350万元,增1.6%。2020年全县鲜切花面积减为1150亩左右,同比不变;
产量2830万束,增1.6%;
产值1820万元,增2.1%。杨桐、柃木切叶基地面积12000多亩,与去年持平;
产量3650万束,减0.9%;
产值5110万元,减0.5%。
6.蚕桑产业继续萎缩。2020年全县发放蚕种608张,比去年同期减少548张,同比减少47.4%;
生产鲜蚕茧28.1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3.35吨,同比减少45.4%;
蚕农茧款收入89.9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1.29万元,同比减少34.1%。造成今年减养减产减收的原因是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低,蚕农饲养积极性不高;
今年国际茧丝绸市场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大幅波动,茧价下跌;
春蚕、晚秋蚕气候适宜,张产高、茧质较好。
7.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形势稳定。畜牧业因畜产品市场形势影响,截至9月生猪、禽存栏分别为5.02万头、20.0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8.46%,0.65%,兔存栏3.6万只,同比减少0.55%。肉类总产量4895.87吨,同比增加52.6%,禽蛋产量1484.25吨,同比增加0.56%。蜜蜂存栏1.12万箱,同比增加1.82%,全县畜牧业产值27077.303万元,同比增长111.8%。今年新增建成达产光唇鱼苗种繁育企业2家,全县累计14家,新增孵化大棚4座,新增浙江品晟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溪流性鱼类养殖基地2家,扩建原养殖企业2家,全年水产品产量3700吨,总产值1.15亿元。
二、今年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防疫复产保供齐头并进。
1.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一是全面开展人员摸排工作。实行全局人员、退休干部、国有企业人员摸排“全覆盖”,通过电话、钉钉、纸质上报等各种方式建立人员动态摸排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二是开展“百名干部联企服务”活动。对全县79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实驻企服务员,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下沉工作重心,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主导产业复产指导工作。围绕“茶、果、药、菜、粮”等农业主导产业,出台《大力保障农产品供应、全力扶持农业生产补助政策实施细则》文件,印发《新昌县茶叶收购点防疫措施要求》、《茶叶产销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广大农民做好疫情防控,树立信心。成立茶市专班,全力保障新昌中国茶市顺利复业,茶叶产销两旺。
2.全力抓好农业专班。一是保障粮食稳产。在稳定6.1万亩粮食功能区基础上,对2000亩产粮功区进行提标改造,提升产粮能力,现已完成项目进度达100%。完成2019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下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万亩。二是实现生猪保供。出台《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进一步分解并落实任务到乡镇街道。回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土地政策处理工作已完成82%,目前,新昌县味央农业发展公司已经向县林业部门提交了林地审批材料,设施农用地备案正在审批办理中。新昌县华顺生猪养殖场项建立项目主体建设全部完成。
3.统筹谋划乡村振兴。一是牵头实施乡村振兴大会战。制定《2020年乡村振兴大会战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集中财力办大事工作机制。截至12月中旬,炒年糕门店创建、消薄两个指标完成率均达100%,生猪存栏量完成率达100%。二是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出台《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政策》,今年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资金35亿元,包括产业振兴5.25亿元、人才振兴0.96亿元、文化振兴3.39亿元、生态振兴21.73亿元、组织振兴3.573亿元等5大专项。三是开展金融支农惠农。发行“乡村振兴创业卡”,制定《新昌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试行办法》,推行农户普惠贷款县域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共摸排符合条件的可签约户数76029,覆盖率达100%,签约率较年初提升20.56%。
(二)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1.茶业发展有新成就。一是组织各类茶事活动。创新“云节庆”模式,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茶业大会暨第十四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承担完成第十五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大佛龙井连续第十一次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到45.15亿元,位列第五位。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入选浙江省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争取省级茶业项目。组织实施大佛龙井品牌提升“11358”工程,启动建设1条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
开展1次茶园整乡制绿色防控推进活动,推动全县茶园培育管理绿色生态化;
启动建设3个茶叶主题馆;
建成5家大佛龙井茶规范化炒制示范作坊;
组织8场次县级以上茶叶推介活动。申报省级产业建设项目2个,申报省级团队项目5个。持续开展“三馆一街(基地)”建设工作。三是推进茶业提质增效。启动新昌县茶园绿色防控整乡制推进工作,出台《茶园绿色卫士职责和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专员”四级联动的生态茶园管理机制。今年项目安装杀虫灯180盏,发放诱虫色板160000张,完成1506亩茶园的无人机喷药试验,建成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11345亩。完成精准测土配方施肥2730亩。
2.特色小吃发展有声有色。一是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实施炒年糕富民工程,2020年,新开设炒年糕门店103家,累计开设门店397家;
创建特色小吃村3个(澄潭街道梅渚村、东茗乡后岱山村、沙溪镇董村),乡村美食街2个。二是宣传推介势头良好。开展“新昌特色小吃”系列宣传活动5次,制作“三绝七味”宣传折页2000份;
组织参加“浙里来消费·浙味美”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选拔赛;
与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技能大赛总决赛,新昌喜获4金4银5优。拍摄央视2套节目“回家吃饭”端午专题节目——新昌汤包。三是带动增收效应开始显现。2020年,创建连锁店3家以上的有21人,创建10家以上的有4人,分别连创10家、22家、30家、32家。2020年新昌特色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达9.2亿元。
3.生态农业发展稳步向前。一是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整县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7个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山地生态农业大走廊规划已基本完成。完成申报省级“五园一场”1家,其中茶业1家。二是推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梅渚镇水果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2个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新昌县丰岛智能化建设项目、新昌县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其中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在2021年续建,申报省级休闲乡镇1个(东茗乡),省级休闲乡村1个(沙溪镇董村村),省级休闲乡镇(乡村)已下达项目建设计划。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宣传。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开展“天姥乡味”微信平台每周一款栏目,目前已推出37期。“天姥乡味”区域公用品牌1+12款包装设计及打样已基本完成。成功举办2020诗画新昌·天姥文化季新昌中国农民丰收节暨2020浙江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新昌小京生和大佛龙井已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昌县羽林街道添山家庭农场的添姥山牌番茄获得2020浙江精品番茄评选活动金奖。
(三)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印发《新昌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新委办〔2020〕55号),组建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创建工作机制,建立指标、任务、项目“三张清单”,形成集中管理、督查通报、定期会商“三大制度”,落实综合协调、项目推进、动态督导“三项保障”。截至11月底,共完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444个(其中示范县创建推进会视频清单销号18个),销号率88%。二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各类创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小将镇、澄潭街道),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南明街道);
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澄潭街道棠村、儒岙镇上里村、沙溪镇唐家坪村、南明街道班竹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市级特色精品村5个(回山镇回山村、沃洲镇梅林山村、小将镇结溪村、羽林街道芦士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
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5个。三是稳步推进面上项目建设。今年下达2批美丽乡村项目计划,共涉及66个项目(其中65个为一事一议项目),补助资金3309万元。主要完成村休闲场所(景观提升)项目25个,道路硬化20个村,面积60659平方米,公共用房建设(修缮)20个,面积10606平方米,公厕建设(改造)20座。106个村完成美丽村庄“三线”整治。四是有序推进历史文化村项目。3个省级第六批历史文化村(张家店、横板桥、茅洋)项目已全部完成,第七批历史文化重点村上下宅村350万项目稳步推进中,650万项目上宅九架,下宅九架等重要古建筑修缮完成过半,横镜线道路两侧改造进度过半,2个一般村项目已基本完成。
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是抓实组织领导。以“一分两清三化”为抓手,结合省、市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个更加”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整治重点任务6项,下达基础性指标19项,提升性指标4项。二是建立完善机制。建立“全面督查-公示清单-销号管理-约谈管理”的“四效合一”管理考评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现场测评359村次,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105村次。三是创新销号管理。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开展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工作,借助第三方力量和媒体力量激发广大群众自发“找茬比美”,截止目前,已下达问题清单527个,完成销号505个。加强自查自改,全县共完成乱堆乱放整治13864处,拆除空倒破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完成问题公厕整改351座。
3.理顺农村村民建房工作。在拟定《村民建房审批与管理工作相关事项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建房审批管理流程,明确将私人建房审批权限下放到各乡镇(街道。通过加强建房批后监管,保障农民建房及时落地。
(四)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1.推进农村“三资”去现金化管理改革。一是全面推行村务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结算方式,对原先以现金支付为主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等实行村务卡结算,到2020年底基本覆盖到所有村(居)。目前已办理村务卡287张,完成率95%。二是积极推行无现金缴存。村级收入可通过银行服务点缴存、银行转账、手机扫描一码通转账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缴存。已完成办理287张收款码,完成率100%。三是积极推行网上审核。实现村级审批走“线下”,镇级审核走“线上”,规范审批流程,源头把控支出。四是完善银联直付。加强银联直付管理,实施银联直付制度后,逐步停用转账支票,到2020年底已实现无现金支付目标(除特殊资金现金支付外)。目前,12个乡镇(街道)、287个村(社)已全面推选农村“三资”去现化改革,跨入村级财务收支无现金时代。
2.开展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工作。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工作的通知》(绍市农〔2020〕9号)文件精神,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探索全域激活模式,确定东茗乡、澄潭街道为2020年全市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试点乡镇(街道);
我县尚诗堂·天姥山居、山中来信·乡悦云端、生田社、溪西里、花筑·拨云间等5个项目被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优秀项目,其中尚诗堂·天姥山居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最佳实践项目。2020年,全县累计吸收社会资本3.15亿元。激活项目118个,激活闲置农房241多幢9.02万平方米。
3.创新消薄扶贫方式方法。一是创新金融扶贫。对全县低收入农户进行建档立户,拟定《新昌县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创收实施方案》,明确每户贷款最高10万元,依托各乡镇街道成立的“小康投资有限公司”对政府项目定向投资,获取定期收益,实现低收入农户创收(每户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要抓好“五比”工作。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召开了“五比”竞赛活动推进会,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薄弱村创新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五比”竞赛活动的通知》,目前已落实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举措88项,涉及154个村次、692人次。三要抓好项目推进。今年共申报市级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项目20个。启动县高标准消薄计划,筹资5.3亿元建设梅渚邻里中心项目,实施后,可为177个行政村每年各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1—11月我县25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15万元以上,消薄率100%。今年第三季度我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136元,同比增加45.2%。
(五)农业科技力度持续加大。
1.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制定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的通知》,遴选确定了6个农业“五新”推广项目并推进建设,推介发布2020年我县农业主导品种63个,主推技术40项(其中种植业主导品种45个、主推技术25项;
畜牧业主导品种16个,主推技术11项;
渔业主导品种2个,主推技术1项;
综合类主推技术3项)。
2.持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持续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农民教育培训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全县培训农民7000人,其中高素质农民390人,农村实用人才2806人,新开展农业中等学历教育培训80人,农民综合素质培训(普及性培训)1150人。认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14家。
3.强化场(社)经营主体培育。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累计总数达到640家;
新增家庭农场15家,累计总家数达到290家。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加强规范化、示范性建设,量质并举培育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增强经营主体的凝聚力与带动力。目前,全县有县级示范合作社7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
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
(六)农业生产安全体系逐步健全。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积极开展大检测行动,截至目前,完成部级食用农产品监测10批次,省级224批次,市级142批次,县级402批次,开展绿色食品续展、年检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新认证和复查换证工作,上报水产品复查换证产品10个。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70个批次,其中2个肥料产品、1个种子质量不合格。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追溯建设,加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已完成绿色食品续展材料报审产品4个,新申报绿色食品2家。
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压实非洲猪瘟各级防控职责和各项环节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屠宰环节“三清四明两解决”和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等为重点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今年,共新备案车辆29辆,经备案的省外规模养猪场共50家,生猪及猪肉产品调入前共备案168份,企业非洲猪瘟pcr检测结果都呈阴性。
3.全力推进农业公共安全。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到目前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开展“绿剑”春、夏、秋三季集中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443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19家次、农产品生产主体52家次,定屠执法检查22次,渔政执法检查103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9次,印发宣传资料0.12万份,省市县联合执法3次,部门联合检查3次,立案查处案件35起,办结27起,撤案1起,罚没金额4.8836万元,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禁渔期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9起。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常态化进行
1.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了《新昌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新农委〔2020〕11号),1-10月,对分管范围内开展教育及组织督查26次,开展明查暗访44次,谈话提醒2人次。严格执行“签字背书”制度,签字背书33人次。
2.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今年,在抗疫斗争中,我局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人数有76人;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志愿者有15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捐款党员158人、捐款15500元,通过慈善总会等途径党员6人,捐款590元。
3.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党员干部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2020年,规范发展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名,接收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上报服务标兵3名、机关党员先锋岗1个。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昌县分校被命名为绍兴市2020年度“共产党员先锋岗”(绍市机工委通〔2020〕8号)。
4.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完成局属事业单位规范清理,目前,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3家调整为现在的9家,其中撤销0家,整合4家。完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局所属事业单位的人员转隶工作。
5.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建强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强化局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2022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聚焦特色产业提升、园区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增效等重点方面,以“十四五”农业农村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打造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一、聚焦基础提升,做强农业特色产业。
1.调优产业结构。围绕“稳、调、增”发展思路,持续做精茶叶、水稻、枇杷等农业特色产业,做优东、中、西三片农业产业带,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区茶园、水稻、果品、蔬菜(播种)、水产面积基本稳定在*万亩、*万亩、*万亩、*万亩、*万亩左右。2.加大科技支撑。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培育智慧农业生产场景、智慧农业示范村等示范载体。2022年,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市级智慧农业生产场景2个。
3.建强产业基地。持续推进“三高一美”、“菜篮子”基地等项目建设。2022年,计划建成市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区*个、蔬菜基地*个,新增高标准农田*亩、*碧螺春茶集中加工中心*个,*建成蜂旅结合示范基地各1个。
二、聚焦园区建设,做优现代产业体系。
4.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按照“农旅融合、接二连三”发展思路,大力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提高发展质量。2022年,研究出台区级共享农庄创建实施意见,扩面打造共享农庄新业态,计划新增市级共享农庄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完成《*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全力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5.加快园区提升发展。实施农业园区转型升级“661”工程,以*镇市级转型升级农业园区建设为示范,打造引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发展“高地”。2022年,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省(*)*农业星创天地综合服务中心、*长三角智慧农业大数据指挥控制中心及*农业鱼菜共生智慧渔场、管理中心稻谷冷藏库及成品库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完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申报,并力争创成。
三、聚焦绿色生产,发展生态高效农业、6.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出台《*生态岛商品有机肥应用推广实施方案(试行)》。编制《*生态岛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以*生态岛、生态涵养区为核心,打造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引领全区农业绿色发展。202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左右,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废旧农膜回收率达*%,畜禽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治理全覆盖。7.强化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不断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2022年,计划培育“两品一标”10个以上,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2%。
8.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制定全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方案,实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推介,提升“洞庭山碧螺春”“*大米”等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计划培育新增智慧农业品牌1个。
四、聚焦生态宜居,提升农村人居质量。
9.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乡村治理,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研究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2022年,加快完善新一轮整治提升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镇、村评选,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计划新增市区两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村10个。10.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自然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特色民俗等潜力内涵,结合地域、文化、产业等特色,加快打造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2022年,计划启动建设区级美丽乡村(康居村庄)*个,实现规划保留村庄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五、聚焦载体更新,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11.实施集体工业载体更新改造。鼓励低效闲置资产拆旧建新,在招商引资、载体品质、物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水平,提高经营收益。2022年,计划改扩新建厂房、商业载体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镇立项5.05万平方米、*街道立项16万平方米、城南街道在建17万平方米。12.实施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创新开展“金融+”、“保险+”、“企业联盟+”等新帮扶形式,鼓励相对薄弱村发展经营性项目。区级层面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本轮及上一轮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力争到2022年底,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建立稳定的增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超过500万元且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元。
2020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1、抓好党建工作。今年以来,结合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继续与贫困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联学共建。围绕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和委党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强基工程建设,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加强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思想武装,局理论中心组开展集中开展学习11次,开展研讨交流2次,职工学习已开展11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党章党纪党规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2、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市区近年查处的徐贵、钱叶奇以及本系统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整改,在全区农业系统范围内围绕“十查十做”开展以“四对照四检视”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警示教育工作部署会,重点开展好“七个一”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学习。通过召开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学习对照,局党组从政治维护、工作担当作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和工作作风4个方面形成了局党组综合分析报告。召开全区农业系统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全体农业系统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党风廉政警示课,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培训。三是开展分析研讨。局领导班子成员以阜阳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为镜鉴,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从“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开展分析研讨,达到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效果,提升了政治觉悟,提振了干事信心,作风得到了持续改进,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特别是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牵头的8个反馈问题制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目前完成问题整改,同时围绕“两项目两资金”开展了一次产业扶贫专项监督执纪行动。五是开展党内谈心谈话,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与局领导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局领导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和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谈心谈话,二级机构负责人与站所负责人开展一次进行谈心谈话,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领导班子共检视问题5条,领导班子成员9人共检视问题21条,并立即进行整改,长期坚持。
二、强化疫情防控巩固防控成果。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认真抓好中央及省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区委相关会议精神,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组,加强防疫宣传,印发《致全区农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0份,向广大养殖场(户)发放告知书1200份,做好疫情防控督导和排查,开展全区动物疫病排查防控和农村环境整治,开展3次本系统职工、境外人员、高中低风险地区人员等情况排查。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扫除”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粪污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行动,消除潜在的疫情传染源,努力构建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农业企业机制,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企业复产工作。2、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压紧防控工作责任,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工作要求,开展5次本系统职工、境外人员、高中低风险地区人员等情况排查,督促指导做好动物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成果,统筹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三、紧盯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1、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围绕农业产业不优这一短板,围绕“1+6+1”产业定位,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工程,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材、稻渔综合种养、秋浦花鳜以及以西山焦枣、乌沙小花生、阮桥板鸭等特有农产品,制定出台《市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市区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今年已发展茶叶、黄精、稻虾综合种养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3.1万亩,已组建黄精、稻虾、茶叶等产业联盟,已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已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市徐园农庄申报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安排1000万元扶持梅村镇十字村、梅龙街道观前社区等20个重点村发展黑木耳、油茶等产业发展项目,督查项目村加快农业项目实施,督促镇街开展自验收并申请区级验收,目前已完成12个到村项目。全区培育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8个。三是推进产业扶贫攻坚。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中8个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措施29条并全部完成问题整改。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推深做实产业扶贫,发展“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到户奖补、产业抱团发展等项目207个,产业抱团发展资金2351万元已全部拔付到带贫主体;
产业到户奖补项目已完成验收,涉及4418户,发放资金601.33万元,到村产业已验收过半,第二批到户奖补项目正在审批,涉及资金163.05万元。加强产业全过程指导。安排技术指导员定点联系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和贫困户,开展了春季科技服务月活动,培训自种自养贫困户3412人次,对50名带贫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技术保障。全力应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分别成立农业企业和农业工程复工复产工作指导组,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工作,指导218家带贫主体和贫困村产业项目及时复工复产,涉及带动分红贫困户6274户、务工贫困户607户,帮助带贫主体销售蔬菜、禽蛋、茶叶等农产品85.6吨。同时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结合珍溪村实际,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强化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开展好以“六个一”为主题的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局机关32名工作人员联系帮扶梅村镇珍溪村贫困户114户,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五清一改”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打好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攻势”,分镇街每月召开一次人居环境现场调度会,重点推进45个示范村和5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完成22个沿江重点村区级验收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5153次,参加教育4619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全区182个村清理村内沟塘1200多处、农村生活垃圾4万5千多吨、乱搭乱建2800多户、废旧广告牌4900多个、无功能建筑面积13万2千多平方米。完成自然村改厕7965口,占总任务的98%。做好20192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省验收反馈问题补缺补差和软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加快推进2020年24个省级中心村工程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的70%,常态化推进202024个省级中心村“五清”和改厕工作。
3、扎实抓好种植业生产。
基本情况:全区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稻:实施双季稻扩种计划,落实奖补资金120万元,今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5.91万亩,其中:水稻49.8万亩(早稻及再生稻13万亩,中稻30万亩,双晚6.8万亩)、玉米6.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9.41万亩左右。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6.1万吨,其中水稻21.8万吨。油菜:全区油菜种植面积16.5万亩,总产2.7万吨。棉花:今年棉花播种面积1万亩,和去年持平。茶叶:全区现有茶园总面积7.3万亩,建设标准化新茶园3020亩,其中采摘面积6.6万亩,全区茶叶总产量2200吨,农业产值1.8亿元,茶叶精制10700吨,产值3.6亿元,茶旅收入及茶叶门店线上线下销售等产值约3亿元,本茶叶综合产值达8.4亿元。园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4.4万吨,其中专业性菜地面积1.5万亩,大棚蔬菜播种面积0.4万亩。果树生产面积1.1万亩,总产量1.6万吨。食用菌生产500万袋(棒)。
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双季稻生产,全面整合产粮大县奖补贴、稻谷补贴等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加大双季稻生产和“一种两收”再生稻种植支持力度度,引导种植“一种两收”再生稻30175.2亩,设立再生稻生产示范片3000亩,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6.1万吨,其中水稻21.8万吨。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及时排水保苗,调拨水稻种子1.57万公斤,补改种面积6.6万亩,开展受灾田块灾后管理面积58万亩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耕地支持保护补贴5600余万元,稻谷补贴1861万元,农民群众和种粮大户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强化项目带动。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绿色攻关等项目,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基地25万亩,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创建、绿色丰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建立5000亩优质订单水稻示范片2个,千亩核心示范片2个,百亩技术攻关点2个。三是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等,积极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在全区遴选136名技术指导员对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816户科技示范户和272个贫困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在不同农时指导农民开展春耕生产、灾后恢复和秋种秋收。今年以来,全系统共举办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茶叶加工等各类技术培训36期(次),培训人数4820人次,发放资料3.2万份,接受技术咨询1.8万人次,组织现场观摩会6次。今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17个班810人培训任务。四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3期6500余份,发送短信8000余条,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建立3000亩防治示范片2个,农药负增长示范片20个,面积约2万亩,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建立监测点20个。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开展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和效益。全区现有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38个,从业人员1100人、拥有总机械装备2348台,日防控作业能力6.7万亩/日。今年来,实施无人机作业面积112.5万亩次,实施统防统治209万亩次,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1%。五是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生产。继续开展燃汽、生物质颗粒等茶叶加工清洁化能源的推广,全区茶叶加工清洁化能源利用率达40%以上,霄坑等主茶区达60%以上。依托池杨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基地,全区建成首个茶园水肥一体化工程并投入试运营。
4、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
基本情况:总体增幅明显。据统计,全区畜禽饲养量957.1万头(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9%;
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
蛋类总产1.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
养蜂1330箱、蜂蜜产量54吨。生猪:生猪饲养量增幅明显。全区饲养生猪36.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8%;
生猪存栏10.97万头,同比增长18.6%,其中能繁母猪0.8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
出栏生猪25.4万头,同比增长16%。家禽:全区家禽饲养量增幅加快,全区饲养家禽919.4万只,较去年同期增加11.7%;
存栏家禽362.8万只,同比增加5.9%;
出栏家禽556.6万只,同比增长15.9%。羊:全区饲养肉羊1.1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16.4%;
全区出栏肉羊0.5万只,比去年同期下降18%;
存栏羊0.61万只,同比下降14.7%。牛:饲养量略有下降。牛的饲养量为0.4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6%,其中:存栏0.12万头,同比下降2%;
出栏0.14万头,同比下降8.3%。规模养殖户:全区共有畜禽养殖大户645户,比去年同期增加55户;
其中:养牛大户(10头以上)28户、养羊大户(50只以上)22户、养禽大户(500只以上)404户、养猪大户(50头以上)115户、养蜂大户68户。
一是全面恢复生猪产能。出台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全面简化生猪养殖项目用地办理程序,落实生猪养殖用地150亩,先后协助上海慧力、江西正邦、双胞胎集团等生猪养殖集团做好猪场选址等前期工作。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上海慧力棠溪球山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江西正邦棠溪镇东山村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江西正邦梅村镇珍溪村年出栏生猪5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等3个项目已动工建设,双胞胎集团梅街镇桃坡村年出栏肥猪10万头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帮助郑月明养猪场进行改扩建,新增生猪产能3.5万头,协助天酬勤公司获得农业银行500万元贷款、4家生猪养殖场争取贷款贴息16.99万元和引种补贴34.04万元。目前,全区生猪存栏10.97万头,生猪出栏22.75万头,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和81.25%。预计年末生猪存栏达11万头,出栏生猪达29万头,全面完成市下达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二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加强防疫员和物资管理,抓好集中免疫,全区共完成注射口蹄疫疫苗10.97万头次,牛羊0.84万头次,注射禽流感疫苗358.9万只次,注射小反刍兽疫苗0.31万头次。三是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做好动物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共检测鸡血清样品1019份、鸭血清样品210份、猪血清样品265份。实行动物h7n9流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同时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疫情排查,严格规范应急处置,全面推进泔水禁用。今年以来,共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5.8万个次、生猪832.6万头次。加强生猪和猪肉调运监管,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优化全区防控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点,设置杏花村高速路口为指定调运通道。
5、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宣传引导,多渠道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新调整划定畜禽禁限养区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实行清单管理,一场一策。认真组织实施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76.5万元,已申报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的畜禽养殖场58家,已拨付省以上财政资金836万元,目前已完工53家。今年我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1%,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位于全省前列。二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镇街收储中心(点)5个,已验收4个,已建设秸秆“五化”利用企业9家,其中市忠友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的秸秆沼气发电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市天元电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电子标靶荣获2019年省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金奖。今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目前已收储农作物秸秆1.4万吨左右。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做好耕地质量提升保护工作,建成全区主要农区和主要耕作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及预警系统,设立长期耕地质量监测点79个,开展土壤墒情监测48期。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强化减肥增效集成技术和成果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建立水稻减肥增效示范片2.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1.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7.7万亩,肥料利用率达40.2%。全区化肥使用量比去年减少1%。实施农药负增长行动,以长江、升金湖、秋浦河和青通河等沿线为重点,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20个2万亩,全区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6、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9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2019年3.1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任98%。2020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4.11我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2020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50%,2020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已完成投资45%。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四启动一建设”工作要求,2020年灾毁农田修复任务1.55万亩,已全部完成灾毁农田修复任务。
7、加强农业执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一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审定种子备案工作和市场质量抽检,开展了农资经营户农药安全防范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了种子、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规经营农资行为。严格屠宰执法,规范屠宰行业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每月安排4次夜间执法检查,每星期安排2次日常巡查,以生猪屠宰厂和农贸市场为重点,严厉打击城乡结合部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行为,确保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867次、检查农资经营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512家(个)次,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农资投诉3起。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行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发放宣传单9000余份,督查指导共315人次,现场指导251家次,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企业337家,开具合格证21247份,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47.6吨。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民生工程,完成新培育“三品一标”产品实现追溯完成18个,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追溯20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入驻省追溯信息平台3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产品带追溯二维码上市20家,示范推广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15家。检测上传省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数据2833批次,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381批次,区动物监督所88批次,合格率均达99.91%。已采集、送检畜禽产品63份,开展“瘦肉精”抽检32.6份。三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完成产地检疫共检生猪6.8万头、家禽37.5万只;
屠宰检疫生猪3.1万头。以规模生猪饲养场为重点,加强对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强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日常监管。今年来,共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341头、屠宰检疫环节不合格生猪64头。
8、全力推进长江段禁捕退捕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把长江禁捕退捕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如期推进。一是坚持主责主抓,夯实退捕禁捕工作责任。及时将长江禁捕退捕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绩效考核和河湖长制考核。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调度,区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工作例会,累计拨付资金5390余万元,资金配套比达105.5%,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建立区领导包保联系镇街道、区直单位包保联系村和干部包保联系渔民“三包保”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帮扶工作,共安排19个单位163名干部职工全面包保9个镇街16个村292户渔民,要求包保职工干部定期走访,全面宣传退捕安置政策,帮助解决转产就业等问题,稳定退捕渔民思想,不留风险隐患死角。截止目前入户帮联1306人次,解决实际问题4496个。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全面开展建档立卡渔船渔民“回头看”信息采集工作,281户1311人持证渔民,和11户24人无证生计渔民及时录入系统,落实奖补资金3215万元,全面拆解在册渔船281艘、生计型船只51艘和涉渔“三无”船舶284艘。及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6次,举办退捕渔民就业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824个。我区686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转业,转产就业率达100%,292户1335人在册渔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18户符合低保条件全部享受低保,72户无住房的渔民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935.7万元。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加大联合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行政执法力量,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区渔政执法中队)已于11月1日挂牌成立,中队核定编制56名,转隶人员已到岗到位,首批人员招录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完成招聘辅助执法人员24名。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由各镇街道开发公益岗位招录岸上巡护员,目前已落实巡护员105名。在全省率先建成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并投入使用,在秋浦河敏感区域安装5台雷达光电视频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远程监控。同时为4个禁捕联合执法基地配备联网式执法记录仪8台,进一步规范日常执法巡查。我区“三结合”扎牢长江禁捕监管网的经验做法,相继被省政府《政务要情》和人民网宣传报道。四是坚持水岸协同,常态化开展执法巡查工作。成立了长江段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指挥部,组建4个禁捕联合执法基地,每个基地配备执法人员6人,配备巡逻艇1艘,辅助执法艇2-3艘,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已于9月14日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制定执法基地、护渔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等规章制度,开展培训,推进规范执法。针对零星偷捕盗卖行为,结合“三个以案”教育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和常态化巡查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船1827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42起,其中刑事立案28起,没收、放生渔获物240余公斤;
检查农贸市场、商超305家次、水产品经营户562次、餐饮服务单位2665户次,清除含“江鲜”等字样店招、牌匾88块,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0份,办理变更登记20户。五是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区结合工作动员会、部署会和调度会和退捕渔民就业培训做好禁捕退捕政策宣传和解读,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对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首批上岗的36名工作人员、区水产业发展中心组织对24名护渔员进行禁捕退捕政策和业务培训,镇街对105名巡护员均进行了上岗培训。我区“三结合”扎牢长江禁捕监管网的经验做法,相继被省政府《政务要情》、人民网、新华网和学习强国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区新闻中心和宝地等媒体多次报道禁捕退捕工作。
9、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有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确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万亩,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5%。扩大了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在做好茶叶、稻渔(虾)连作、莲藕等16个产业扶贫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基础上,推进肥猪、能繁母猪、中药材、小龙虾等农产品特色保险工作,涉及育肥猪、能繁母猪、中药材、小龙虾等险种。
10、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成立组织等关键步骤,清查账面资产总额8.2亿元,核实资产总额9.6亿元;
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110.87万亩,其中农用地96.45万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53307户、533739人,成立合作联社196个,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是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区具备改革条件的村共189个,占总村数的96.4%。截至目前,189个村基本完成“三变”改革工作,其中:通过与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的村数111个,已产生收益的村数105个。积极推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试点工作,制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办法,对50带头人进行培训。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宅基地检查监管。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根据“一户一宅”原则,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通知》,对今年4月3日以来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进行全面摸排,依法依规查处并抓好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已责停责改21起。组织开展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及清理整治,对全区2013年以来乱占耕地建房情况问题开展全面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11、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成立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各项风险隐患机制,狠抓责任落实,通过对农业农村领域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涉及到主要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农产品区域卖难问题、提高产业扶贫效益、项目实施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领域非法集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员和“老兽医、老农技”群体方面等,积极做好各项风险化解,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12、积极谋划农业重点项目。以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其中中央及省级项目21个,市级储备项目168个,目前已完成项目库建设。同时发挥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用,现已谋划编制了23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40.4亿元,其中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个,总投资9800万元;
产业振兴项目12个,总投资约35亿元;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个,总投资约1.4亿元;
物联网农产品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约2亿元;
其他项目3个,主要是秸杆综合利用、人才培训及农村危房改造,共投资约6450万元。
13、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委具体要求,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中,扎实开展以整治“吃喝风”为重点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始终,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负面清单等制度,探索建立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帮扶责任人联系贫困户制度,对制度执行情况加强日常督察和专项检查,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加强机关和二级机构管理,定期开展机关作风检查,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办事行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坚持抓好党务、文明创建、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双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
二、2021年工作安排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待航,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段禁捕退捕等各项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1、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护,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成果,统筹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和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2、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狠抓水稻、油菜、茶叶、蔬菜和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服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生猪产能,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完成2020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11我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提高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
3、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根据《市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强龙头、建基地、塑品牌”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以茶叶、九华黄精、稻渔综合种养、菜篮子、秋浦花鳜以及西山焦枣、乌沙小花生本地特有农产品等六大产业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区农业特色优质产业总量提高、质量更好、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提升,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大对西山焦枣、霄坑茶叶、秋浦花鳜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2021年计划新发展六大产业生产基地4万亩,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力争2021年全区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超50亿元。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稻虾种养、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4、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地域特色,以点串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方案,健全完善长效管护制度,推进建设24个左右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和100个左右美丽自然村庄,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2.1以上%,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肥料、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6、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生猪屠宰、农机等领域的综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力争2021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0个。加强农村宅基地监管,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查处并进行整改。持续推进长江段禁捕退捕工作,做好渔民安置保障,确保退捕渔民“四有一畅”,“六无四清”等重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
7、继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对已实施“三变”已改革的村,结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对其新上项目和上级拨付资金等,指导进行“三变”改革。对暂不具备“三变”改革条件的的村,适合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三变”改革。
【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06-16
×县农业农村工作思路09-16
农业农村局工作情况汇报07-23
农业农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06-26
区农业农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参考07-24
县农村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交流09-09
某县农业农村工作建国60年成就与变化09-09
农业局2009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0-17
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汇报09-22
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