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日照市委党校(精选8篇)
杨军、刘星泰同志在全市
“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杨军同志的讲话
(2015年7月16日)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重大举措。7月7 日,姜异康书记在青岛召开了沿海五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下步工作作出部署,强调东部沿海地区要率先发展,在全省发挥更
大作用,明确提出了“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见到新成效,在主导产业、特色经济培育发展上见到新成效,在优化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上见到新成效,在全面 加强党的建设上见到新成效”的要求。
这次动员大会,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部署及姜异康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稳增长促发展进行动员。“突破园区、聚
力招引”,是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新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新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求创新、转型升级促发展”活
动,稳增长、转调创的重要抓手,也是全市发展的头等大事。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的实施意见》,星泰同志还要对“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工作作专门部署。各级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紧紧围绕“突破园区、聚力招引”转观念、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以园
区带动全局,努力为全市发展打开通道、培植后劲。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正视困难、抢抓机遇,着力增强稳增长促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抢抓“蓝红金”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着力稳增长、转调创、强蓝区、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成功承办中国—中亚合作
论坛等重大活动,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但也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面临的困难增多。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加大。预计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 比增长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1%,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纵向比,我市经济增速处于建市以来的最低点;横向比,增速明
显低于青烟威及连云港,甚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相同大环境下,省内和周边城市仍保持较快发展,质量效益也比我市高,虽有外部因素的冲击,但更重要的
是主观上危机感不强,主动应对不够有力,手段办法不多,倾注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增长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凸显。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发
展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青日连铁路、日照机场、鲁南快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现代威亚、派沃泰等产业项目的推进建设,正深刻改变日照的
发展格局。但是“跳出日照看日照”,对照先进地区看,我市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仍属沿海“后发展”甚至“欠发达”。产业发展的总
量小、结构偏重、链条较短,发展方式粗放,竞争力不够强、抗风险能力弱,受市场需求低迷、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大宗商品贸易严重下滑,贸易融资风险直接波
及实体经济,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差距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尤其是今年以来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阵痛期”,缺乏拉动经济增长大项
目的支撑和创新驱动机制,加上旱情持续加剧,加大了下步稳增长的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正视困难,正视差距,振奋精神,用心实干。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保持头脑清醒,认真查找经济下行背后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主观方面的差距。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关键。对应对经济下 行,同志们很上心、很着急,但也有不少同志思想认识有偏差,工作准备不足,形势把握不准,甚至阻碍发展。突出表现为:有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的
意识不牢,对“不唯GDP论英雄”片面理解,简单认为不唯GDP就是不要GDP,认为“新常态”就是放慢发展速度,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不强;有 的以“八项规定”、“新常态”等为借口不作为、慢作为,认为“功成不必在我责任也不必在我”,缺乏敢于担当精神,畏难不发愁,出工不出力,对矛盾不触及、问题不解决,为“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平庸懒散,自我原谅、自我减压;有的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干事创业的闯劲不足,不敢第一个
“吃螃蟹”,每项工作都要看上级有没有文件,上面没说的不敢干,别的地方干了的还要看一看,领导要求的也要等一等,群众急盼的更是杳无音讯,在抢抓机遇、争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上总是“慢半拍”;有的发展境界、工作标准不高,存在“本领恐慌”,习惯用传统思维抓发展,用新政策、新办法破解难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无法摆脱传统发展的路径依
赖,不善于在新形势下抓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面对挑战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等等。不干事总有理由,不作为总有借口,这决不 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长此以往,就会亦步亦趋、落后于人,差距越拉越大。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抓稳增长、转调创,抓突破园区、聚力招 引。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鼓足精气神勇往直前,靠实干苦干变危机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经济下行,让我们深切认识到: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切,没有总量就没有抗风
险能力,没有质量效益就没有实力,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速度就没有进步。发展仍是我市当前和今后第一位的任务。新常态不是放弃增长速度,让经济“自
由落体”。如果对经济下行听之任之,全面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等都会失去支撑,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日照就会被淘汰。应对困难要有信
心,赢得机遇要靠实干。“等”,只会丧失机遇;“靠”,就会希望破灭;“要”,要不来根本出路。面对“蓝红金”、“一带一路”战略,中央、省出台的重大政
策措施和经济下行形成的倒逼机制,如果我们不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则一切归零。我们必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一 切力量向发展聚焦,一切政策向发展倾斜,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能发展多快就多快;必须保持思想定力、战略定力、工作定力,坚持
“四大战略”、“双轮驱动”不动摇,深入推进“解放思想求创新、转型升级促发展”活动,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凝聚思想共识,破除发展障碍,举力“突破园区、聚力招引”,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园区为主战场,聚力强产业促升级增后劲
园
区是集聚产业、招引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助推器。突破园区,突破的是产业,是体制和机制,是发展瓶颈;聚力招引,招引的是项目,是科
技,是人才。抓园区抓招商,就是抓产业抓发展,就是抓第一要务。我们必须立足日照资源禀赋优势,遵循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国家级、省级园区为平台,把做
大做强临港产业、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和主体来抓,把调优存量和做大增量有机结合,用优质增量带动转型升级。对“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工作,7月 14日市委常委会已提出抓好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的落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抓好大项目招引,抓好发展软硬环境建设,抓好园区班子、人才队伍与考核激励。我再强调三点。
一是必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姜书记在座谈会上举了火力发电的例子。火力发电一直是传统产业的
代表,但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改进,达到了新的标准新的功用,成为超超临界高端高质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样,钢铁属于重工业,但日钢集团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和产业链延伸,建设了世界第二条、国内第一条带钢连铸连轧(ESP)生产线和技术领先的大型 H型钢生产线,智能化高、占地少,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和能
耗、水耗、成本降低的效果。工业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最能吸引人才和技术,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地区整体创新水平。随着进入“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的新时代,我市工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浪潮。必须牢记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筋骨”,坚持抓工业不动摇,突 出调高、调优、调强的取向,注重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术创新,推动临港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要严格坚持安全、环保标准,坚持淘汰落后、不安 全、污染环境的产业和企业。
二是必须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经济突破园区。港口是日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是集聚临港产业最重要的依托,没有港口就没有日照。
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是把港口、海洋优势和蓝色经济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有多大的港口,就应当有多大的临港产业。当前,我市临港产业发展框架虽基本搭
起,但关联性不强、产业链不长,没真正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冶金、浆纸有“龙头”但没“龙身”,汽车产业有“龙身”但没有整车制造这样的“龙头”,石化有
“油头”但缺精细深加工,主导产业的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和下游自建营销网络的能力弱。要在园区建设中坚持抓龙
头带整体,抓大不放小,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壮大临港产业集群。
三是必须突出区县在突破园区、聚力招引中的主体作用。县域经济是全市发展的短板,县域强则全市强。“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实质是给各区县放权加油、传
导压力、压实责任,使各区县竞相发展。各区县要承担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把“突破园区、聚力招引”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落实政
策措施,加大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招商力度,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要强化“抓发展就要抓产业抓园区抓招商”的理念,把项目争
引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严把项目准入关,摒弃“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做法,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产业发展档次。要立足自身实际,增创新的优势,科学谋划和制
定“十三五”规划,唱好拿手戏,打好主动仗,推进县域经济与蓝色经济全面对接,促进涉海产业、项目向县域和园区布局,尽快提升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决打赢稳增长促发展攻坚战
稳增长促发展是当前全市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在前段落实“五抓”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硬招、出实招、出新招,着力破难题、深挖潜、求实效,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以大项目为抓手扩大投资。项目就是生产力,既是当前稳增长的动力,也决定着明天的总量和结构。要对投资430.8亿元的100个市级大项目,进一步强化领导包保责任制,加强调度和推动,按照“前期促开工、建设促竣工、投产促增效”的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在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中, 以“强化理论、锻炼党性、扩大教育、提高素质”为原则, 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谋服务为重心, 以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工作需求为准则,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创新实施多种教学方式, 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党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为梧州培养忠诚于党的事业、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为推进梧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以课程模块式教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教学工作坚持以“党性教育是关键, 理论教育是根本, 知识教育是基础, 能力提升是重点”为标准, 精心设计了“党性分析与党性锻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公共管理、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等教学模块, 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若干教学专题。通过教学, 不断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理论水平、领导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1.开展现场教学, 联系实际学理论,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梧州市委党校从创新教学方式、延伸培训课堂方面着手, 近年来先后在该市建立了以加强党性锻炼和革命传统教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多个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一方面, 该校在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资源基础上, 让“广西特委旧址”、“夏郢镇多贤村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新课堂, 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 教师联系实际教, 学员联系实际学。学员们通过了解革命历史, 把继承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使自身的党性得到锻炼, 思想得到升华, 精神得到激励。另一方面, 该校依托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工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教学平台, 组织学员入园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听取园区工作人员对园区的规划、现状、远景的介绍, 帮助学员进一步领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学员们结合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由点及面, 对当前梧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拓展第二课堂, 推行现场教学, 使学员们在特定的真实情景中亲身体验、交流研讨, 在参与、思考的动态形式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2.开展异地培训, 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中共梧州市委党校根据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 在每年的主体班教学中大力推行异地培训, 注重把干部教育培训与推进梧州发展实际相结合, 把加强党性锻炼、弘扬革命精神和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创新发展作为异地培训的重要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按班次、分主题、有目的组织学员到区外各省、市党校开展异地培训。近年来, 分别组织了处级班、中青班学员赴贵州省的贵阳、遵义, 陕西省的西安、延安以及江西省的南昌、井冈山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及到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学习, 增强综合素质, 提升领导能力;组织乡镇 (街道) 党委书记班学员赴苏州、杭州等地学习现代工业园区发展经验;组织乡镇长 (街道办主任) 班学员赴四川成都进行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开展异地培训, 学员们进一步提高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增强了用开拓精神、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推动梧州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在浙江嘉兴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开展现场教学时, 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与镇村干部进行座谈等方式, 了解了当地“两分两换” (征地与拆迁分开, 承包田与宅基地分开;农村住宅换城镇房产, 土地承包权换社会保障) 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具体做法, 启发了学员探索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推动梧州跨越发展的新思路。
3.加强校际合作, 增进学员学习交流。中共梧州市委党校抓住“粤桂合作, 党建先行”的有利时机,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 全面加强与相邻的广东省肇庆、云浮两市党校的战略合作, 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和提高干部培训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 年11 月15 日和2013 年6月18 日,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先后与肇庆、云浮市委党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就干部培训、教学管理、科研资政、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多层面的交流合作。此后, 肇庆市委党校组织了2013 年秋季中青班、处级班学员来梧开展异地培训,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也组织了第17期、第19 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和2013 年秋季科级干部培训班前往肇庆、云浮市委党校开展异地培训。通过交流学习, 使学员们对两省 (区) 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增长了见闻、开拓了视野、得到了启发。
4.开发利用学员资源, 探索学员自我教育新方式。学员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2013 年以开设学员讲坛的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共梧州市委党校从2013 年第19 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开始, 在主体班中开设学员讲坛, 每个班次举办3 次左右。学员讲坛是学员思想和工作经验交流的新平台, 以“人人参与, 主旨鲜明, 兼容并包, 重在实践”为原则, 做到精心组织, 统筹安排。学员讲坛在班主任指导和协调下进行, 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从主题的选定, 主发言人的产生, 到讲坛的主持, 均由学员做主。从实际操作看, 学员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都希望安排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员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学员的主题发言精彩纷呈, 同时, 每次发言完毕还进行互动, 对主题进行深化, 讲坛气氛轻松活跃。从效果看,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的学员讲坛办得非常成功, 既充分展现了学员的才能, 又弥补了党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缺憾, 促进教学相长;既使全体学员得到新思想、新启发、新经验, 又使主发言学员获得锻炼的机会;既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又促进了党校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1.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员充分参与, 增进教学的互动, 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员转变, 变由教师单一灌输式地教为教师引导学员思考、研讨问题, 不断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研讨、交流、答疑等互动环节。在课堂上, 学员们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敏感问题先进行分组讨论和集中交流, 再由任课教师做引导, 让学员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学员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提高了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收到了互动共享、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近年来,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半数以上教学专题采用了研讨式教学方法, 采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专题, 教师也尽量增加研讨或与学员互动的环节, 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就是由教师对本地或外地发生的典型案例, 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理, 形成教学案例, 教师以教学案例为中心, 组织学员开展研讨。案例式教学重在培养学员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中共梧州市委党校进行案例式教学采用的典型案例有“梧州六堡中学围墙坍塌事件”、“藤县太平镇群体事件”、“梧州三冲地质灾害整治”、“梧州市爱心超市联盟”、“梧州市社会管理创新”、“梧州市工业园区建设”等。
3.情景模拟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 学员通过模拟某一事件中的某一角色, 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求学员在模拟的环境在代表模拟的角色处理各种问题, 模拟结束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指出模拟得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情景模拟课, 学员分别扮演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等不同角色参加新闻发布会。学员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 但大多是第一次体验这样一种经历, 参与的积极性极高。这种身临其境的角色体验, 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4.科研成果进课堂。党校工作, 教学是中心, 科研是基础。“教学出题目, 科研做文章, 成果进课堂”, 没有一流的科研, 就没有一流的教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 使讲授的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书本与生活的对接, 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学专题的实用性和说服力。一直以来,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共广西梧州市委、梧州市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 以及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不断加大调研力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 对此类专题优先安排在主体班授课。此类专题有:《梧州市基层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研究》、《梧州市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研究》、《梧州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研究》等,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烟台市委党校课题组.市 (地) 级党校教学规律探析[N].学习时报, 2007.11.27 (14)
[2]马先权.以创新精神推进党校教学改革[OL].2010年8月7日]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8/07/content_1206872.htm
[3]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组 (艾新强, 曾志东) .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培训实效[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 第22卷第6期:89-92.
[4]党校教育规律研究课题组.党校教育规律探索[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
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三届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明确作出关于“设立党校”的决定,要求通过创办党校以“造成能够办党的能够做成负责任的工作的人才”。以李大钊为书记的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这一决定,率先在北京成立了中共第一所专业化党校,简称“中共北方区委党校”。
成立于1924年年底的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由李大钊负总责。为了党的需要,李大钊陆续辞去了几个大学的教授职位,专任党的工作。他和中共北方区委的其他负责同志赵世炎、陈乔年等一起,领导了整个北方——东到东北三省,西到陕西省北部,南到直隶、山西,北到内蒙古的广大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北方地区的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党员和团员人数也大大增加。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迫切需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使其更加适应迅速发展的革命新形势,更好地担负革命工作的任务。李大钊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积极筹备党校建立工作。
就在中共北方区委成立不久,共产党员陈为人奉党中央之命,从上海来到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协助李大钊开展北方区的工人运动。李大钊交给陈为人一个新的任务——筹办中共北方区委党校。1925年10月,陈为人经过反复考察,最终选定北京大学三院二楼的一间大教室作为中共北方区委党校“秘密校址”。
李大钊对中共北方区委党校的开办倾注了很多心血。他和北方区委其他负责同志一起,认真分析北方区委所辖各地委的情况,根据工作需要,规定党校学员条件,确定各地委选派学员的名额,并提请中共中央同意,请从苏联回国不久的共产党员罗亦农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校长,主持党校工作。经过周密准备,中共北方区委党校于1925年底开学,学员是来自北京以及北方各省的党、团员骨干,先后参加党校培训的达二百多人。
中共北方区委党校虽然只开办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对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等,都曾为学员讲课。他们分别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内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形势、世界革命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况等。他们的讲授,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与当时工农革命运动的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员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据党史文献记载,中共北方区委党校的“最后一次党课”,是李大钊主讲的《土地与农民》。这也是对学员们影响很深的一课。在“大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成为事关革命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李大钊抓住这个关键性问题,在授课中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中国革命的至关重要性,并提出必须依靠贫雇农组织农民协会,开展革命斗争。李大钊的这一课,使学员们加深了对农民与土地问题的认识,消除了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坚定了开展工农革命运动的信心和决心。
设置与分工
1、党小组:
组长:王文顺成员:祁秀英 张鹏
2、校长分工:
王文顺校长负责全盘工作,主要分管党小组、办公室、教学科研、财务、后勤、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党校发展等项工作。祁克明副校长分管教工学习、普法、治安保卫、纪检、教工考勤、工会、卫生、联系点等项工作,并协助校长搞好全盘工作;由组织员祁秀英协助。
窦文忠副校长分管教学、科研、培训班、教务处、职称考评聘、师资培训等项工作,并协助校长搞好全盘工作。
3、校委会:
由王文顺(校长)、祁克明(副校长)、窦文忠(副校长)、祁秀英(组织员)、尹始海(教务主任)、马旭(副教务主任)、张鹏(办公室主任)七人组成。
4、办公室:
主任:张鹏;王东平、张淑琴协助工作。
5、教务处:
主任:尹始海;副主任:马旭;吴文兰(资料室)、王生荣(图书室)、张勃(电教室)协助工作。
6、工会:
主席:祁克明成员:张淑琴 徐秀英
7、妇女小组:
组长:张淑琴
8、教研组:
组长:马旭
9、总务处:
总负责:王文顺会计:张学奇 徐秀英
保管:吴文兰 司机:秦怀录值班员:穆新龙
10、纪检廉政小组:
组长:祁克明成员:吴文兰王生荣
11、普法小组:
组长:祁克明成员:祁秀英 张鹏
12、治保小组:
组长:祁克明成员:张鹏 马旭 张勃 穆新龙
13、计生小组:
组长:王文顺成员:祁秀英 张淑琴
二OO五年九月二十日
市委党校党员干部廉洁
自律制度
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切实加强我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勤政廉洁和依法从政,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反腐倡廉的伟大意义,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
二、自觉遵守中央、省、州和市委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从严要求自己,做到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三、坚持校务公开制度,人员岗位变动和财务等较大事项须经会议研究,并定期公示,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
四、不能以任何借口搞公款吃喝、游山玩水和购买礼品等消费。原则上不搞工作招待,更不能超标准接待。
五、带头实践“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勤
奋工作,不讲排场,不搞特殊。
六、外出讲课辅导等公务活动中,不得向对方提出招待要求,不索要礼品。
七、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并自觉检查廉洁自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OO五年九月二十日
市委党校教学人员及
专业方向
王文顺:文化程度大学专科毕业,校长,职称讲师,主讲专业:政治理论、科技教育、党政管理、时事政治。
窦文忠:文化程度党校本科毕业,副校长,职称讲师,主讲专业:政治理论、党建党史、行政管理、国情国策。
尹始海:文化程度大学本科毕业,教务主任,职称讲师,主讲专业:政治理论、经济管理、法学理论、市场经济。
马旭:文化程度党校本科毕业,副教务主任,职称助理讲师,主讲专业: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法律法规。
张学奇:文化程度大学专科毕业、职称助理讲师,主讲专业:党史党建、行政管理、市场经济、国情国策,兼任会计工作。
王东平:文化程度大学本科毕业,职称初级,主讲专业:党建
理论、行政管理、美学理论。
王 奎:文化程度大学专科毕业,职称初级,主讲专业:党史党建、行政管理。
张 勃:文化程度大学本科毕业,职称初级,主讲专业:农业基础理论、基层党建。
2011-09-04 07:25:00 来源: 评论:0 点击:40 三次产业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动态比较 徐月 经济师 2011/08 2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孙元峰 重庆与世界 2011/11 3 论旅游开...1 三次产业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动态比较 徐月 经济师 2011/08 2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孙元峰 重庆与世界 2011/11 论旅游开发与文化选择——以泰州为例 张树俊 旅游研究 2011/02 4 论思维变革与远离平衡态 张树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5 科学推进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张树俊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6 一种新的模式:以创业促就业 张树俊 蚌埠党校学报 2010/04 论胡瑗的以德化民与他的中正之德 张树俊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8 泰州文化的品质、形态与性格特征分析 张树俊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9 论城市文化的延续与集聚 张树俊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10 郑板桥的诗歌与他的人才观 张树俊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03 11 论人与自然的交处原则 张华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12 浅谈“眉批管理”与效率循环 张树俊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11/01 13 论冯久玲的发展观 张树俊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学派风格的比较研究 张树俊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论韩贞的知行观及其王学渊源 张树俊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1/01 16 论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 张树俊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9/04 17 简论郑板桥的自由观 张树俊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形式选择——以泰州为例 张树俊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试论王艮的修道思想 张树俊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20 韩贞教育特色概论 张树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论韩贞的率性主张与他的心性妙用 张树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22 浅析王艮的斗争策略 张树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23 论王艮的平等与和谐 张树俊 陇东学院学报 2011/03 24 简论胡瑗的安民之道 张树俊 河西学院学报 2011/03 论王艮的顺自然与致中和 张树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0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江苏泰州为例 王红梅 西部财会 2011/04 2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王红梅 海南金融 2011/05 28 民营企业家族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叶帆 中外企业家 2011/05 苏沪两地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性比较 徐月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7 30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叶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2 31 从河横经验谈生态农业旅游 张树俊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02 32 论全民创业与创业资源管理 张华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33 浅谈效率循环与激励技巧 张树俊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34 论幼儿教育中的激励、激发与激将 张树俊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35 韩贞的人生理想及其圣贤追求 张树俊 安康学院学报 2011/02
王襞的“身本”论及其对王艮思想的改造 张树俊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7 论文化小康与民生文化建设 张树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郑板桥的人文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重新审视 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郑板桥的奇论怪理与他的思维之妙 张树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40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民本思想的比较研究 张树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试论韩贞的出而有节及其处为一等 张树俊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42 关于知识型企业建设的思考 张树俊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3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叶帆 科技和产业 2011/03
论文化古迹的修缮、复制与旅游——以泰州为例 张树俊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论文化旅游与文化建设 张树俊 红河学院学报 2011/01
论幼儿分享局限与分享教育 张树俊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47 论教育场与教育环境的调控 张树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4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叶帆 学理论 2011/08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绩效评估的动因分析 蔡新燕 大连干部学刊 2011/03 50 行政文化视阈下政府执行力提升分析 蔡新燕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1 51 论韩贞的知行观及其王学渊源 张树俊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52 韩贞道德思想概论 张树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简论王艮平民思想的哲学基础 张树俊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54 韩贞的观书养心与勤学惜阴 张树俊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55 王栋出而经世思想概论 张树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略论胡瑗理学产生的时代环境 张树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57 论郑燮的生活之师及其师法自然——以郑板桥的诗文为例 张树俊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论幼教中的安抚、批评与惩罚 张树俊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59 论王艮的护道精神及其对后学的影响 张树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60 论旅游文化开发与文化研究力点——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张树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01
郑板桥的闲适之情与他的止足之欲 张树俊 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62近年企业文化的网络研究视觉 张树俊 陇东学院学报 2011/01
郑板桥的官场之困与他的退隐之思 张树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1 64 论安定书院的演化与教育理念的转换 张树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65 胡瑗教育思想简评 张树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66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及其对策 叶帆 科技创业月刊 2011/01 67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讨 叶帆 学理论 2010/36
论幼儿的心理误区及其引导 张树俊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69 简论毛泽东的干部学习评估思想 张树俊 重庆与世界 2010/13 70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叶帆 中外企业家 2010/19 71 胡瑗的理学背景分析 张树俊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0/04 72 论王艮的道学思想与他的辨证之“道” 张树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2 73 论郑板桥的精勤读书与他的读有特识 张树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74 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思考——以江苏泰州为例 王红梅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0/06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思考——以江苏泰州为例 王红梅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76 韩贞学习思想概论 张树俊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6 77 试论教育的场效应 张树俊 柳州师专学报 2010/06
论科学激励与奖励艺术 张树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79 论旅游景点设计与文化要求 张树俊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80 简论胡瑗的天下为公 张树俊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郑板桥的不着粉饰与他的简易之道 张树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8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探讨 叶帆 科技和产业 2010/12
论韩贞对泰州学派保身思想的认识与误解 张树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简论王艮的主体观 张树俊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论文化产业滞后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张树俊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6 86 简论旅游业中的文化开发与文化安排 张树俊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0/03 87 论智慧与创业思维 张树俊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2
论农业发展中的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 张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0 89 简论郑板桥的天道循环观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90 郑板桥的为人以善与他的仁和之政 张树俊 重庆与世界 2010/11 91 韩贞自然观及其历史渊源探析 张树俊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92 再论胡瑗的大中之道 张树俊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论王襞的适当中节与他的中和功夫 张树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94 论企业的领导效率和执行力 张树俊 管理学刊 2010/05
郑板桥的各适其性与他的自由之求 张树俊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96 郑板桥的访古之好与他的文化之护 张树俊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97 简论郑板桥的重农思想 张树俊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98 简论郑板桥的率真观 张树俊 当代社科视野 2010/11 99 以自主创新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 陈筠 学理论 2010/24
郑板桥的大悲世界与他的剧终之平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101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叶帆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0 102 论企业文化的管理 张树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论管理中的情感激发与调控 张树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104 对创业选择的评估要素分析 张华 梧州学院学报 2010/04 105 郑燮的“切用之说”与“主子文章” 张树俊 滨州学院学报 2010/04
论胡瑗的改过迁善与他的修身思想 张树俊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107 论胡瑗学致诸善与博学慎思之教益 张树俊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08 108 增强企业竞争力重在提升企业文化 张树俊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109 我国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悖论及其消解 蔡新燕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04 110 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史考 张树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111 论胡瑗的安不忘战与其军事思想 张树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112 论王襞的易简之道与他的日用之学 张树俊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113 简析王栋的诚意观 张树俊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114 简论王艮的德治思想 张树俊 毕节学院学报 2010/06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陈筠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2
韩贞的反对陈言与他的当下理会——兼论泰州王学的理论创新 张树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论文化的社区个性与文化融合 张树俊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2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理论创新风格的比较研究 张树俊 淄博师专学报 2010/02 119 论王襞的鄙修于野与他的社会实践 张树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120 巧妙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 张树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121 韩贞的扁舟林聚与他的教育艺术 张树俊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122 论王襞的佛道情结 张树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3
我国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悖论及其消解 蔡新燕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03 124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陈筠 科技和产业 2010/05 125 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弊端及其对策 叶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0 126 女性就业与就业环境建设 张树俊 管理学刊 2010/02
论城河景区布局与景点设计 张树俊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 128 论王襞的以诗言志与他的表意风格 张树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129 论郑板桥的求仕之路与他的经世之志 张树俊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130 论王襞的悠然养心与他的辩证之欲 张树俊 河西学院学报 2010/03
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本土化构建——基于制度移植的框架 蔡新燕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简论韩贞的孝悌观 张树俊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2
移植与嬗变: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 蔡新燕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02 134 论产业开拓与创业的项目选择 张树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35 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模式 陈筠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3 136 论企业再造与企业的合作选择 张树俊 梧州学院学报 2010/01 137 论政府促进全民创业 张树俊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38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其绩效 蔡新燕 重庆社会科学 2010/02
韩贞的爱及万民与他的为民请命 张树俊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40 论王襞的佛道情结与他的心理取向 张树俊 滁州学院学报 2010/01 141 论民间文化价值取向与提升 张树俊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42 论韩贞的弃佛从儒与他的哑禅之修 张树俊 新余高专学报 2010/02 143 论韩贞的佛道之缘及其禅学特征 张树俊 莆田学院学报 2010/01 144 论社会变革中的适应问题 张树俊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 145 论诚信经营与企业立德 张树俊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46 河横经验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张树俊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147 论经济发展与人类健康 张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注重特色 科学推进 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姜堰市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华 小城镇建设 2010/01
论胡瑗的四种精神与他的人格魅力 张树俊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150 韩贞的反己正己与他的自我搜错 张树俊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51 胡瑗的理学创新 张树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52 浅论个体目标系统的建构与统整 张树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53 论韩贞的江鱼化龙与他的圣愚平等 张树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54 韩贞的不落名利与他的私不入道 张树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1 155 韩贞的学教人生与他的历史贡献 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156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障碍及其对策 叶帆 科技和产业 2010/02 157 关于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功能分析 孙静 黑河学刊 2010/02
158 论企业文化功能与人本文化建设 张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159 韩贞的教育理想与他的化民为任 张树俊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1
160 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思考——以泰州为例 王红梅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01 161 韩贞的教育理想与他的化民为任 张树俊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162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树俊 嘉兴学院学报 2010/01 163 当前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叶帆 学理论 2010/02 164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王红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11 165 论胡瑗的赏罚分明与他的至公至平张树俊 毕节学院学报 2009/12 166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王红梅 兵团党校学报 2009/06 167 论科学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全程优化 张树俊 菏泽学院学报 2009/06
168 我国社区参与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泰州市莲花社区为例 孙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8
169 论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张树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170 韩贞的持诗而教与他的发诗为道 张树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 171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的工业化之路 张树俊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6 172 胡瑗的协作共进思想及其相交学说 张树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11
173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渊源的比较研究 张树俊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174 论胡瑗的出而不隐与他的动不离道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175 着力提高当代领导干部信息素养 叶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1 176 论结构调整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树俊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08 177 论胡瑗的献教精神 张树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178 论学校的文化传播与文化选择 张树俊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5 179 论胡瑗的保密思想 张树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180 论地方文化开发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张树俊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05 181 王襞的学术贡献及其历史地位的重新审视 张树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9/03 182 全程优化与农业的科学发展 张树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183 六十年,中国老百姓的心理突破 张树俊 梧州学院学报 2009/04 18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营企业信用 陈筠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2
185 论科学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全程优化 张树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186 胡瑗的为人师表与榜样教育 张树俊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187 论王襞的重民义举与他的仁政思想 张树俊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188 论胡瑗的天人合一与他的自然观 张树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3 189 论中原文化南进与泰州文化的发展变化 张树俊 学习论坛 2009/06 190 试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 徐燕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3
191 论胡瑗的社会评价与他的历史贡献 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192 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 吕华培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193 王襞人本思想论略 张树俊 莆田学院学报 2009/01
194 论王襞的格物正己与修身立本 张树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6 195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须打破家族式管理 陈筠 管理观察 2009/17 196 论王襞的不犯妙手与他的自然之道 张树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197 论王襞的通变神应与他的主心学说 张树俊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198 论王襞的不世奇逢与他的王学贡献 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199 论小康本质及小康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 张树俊 红河学院学报 2009/01 200 论王襞的反躬自求与他的反身而修 张树俊 柳州师专学报 2009/01 201 论王襞的思想渊源及其对王学的贡献 张树俊 毕节学院学报 2009/01 202 文化反腐的博弈困境与破解 张洪 实事求是 2009/01
203 论小康本质及其小康文化建设的战略思维 张树俊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204 王襞的“良知不容己”观点与他的主心学说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05 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的现状、缺陷及完善 陆彩鸣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8/06 206 中国行政问责制建设的现状、缺陷及完善 陆彩鸣 中国发展 2008/04 207 王栋仁爱思想论略 张树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208 论区域文化的研究定位及其重点选择 张树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209 论王襞的流行之体及其无倚之乐 张树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06
210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王红梅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04
211 论王襞的良知活泼与他的率性之说 张树俊 宜春学院学报 2008/05 212 浅析上江文化对泰州的影响 张树俊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13 论区域文化价值及其研究取向 张树俊 绥化学院学报 2008/06
214 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快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徐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9
215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王红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09 216 论王襞的圣愚同体及其平等思想 张树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4 217 论王襞的感应自神与他的内学思想 张树俊 新余高专学报 2008/05 218 新发展观语境下农村文化建设论析 孙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10 219 差异性思维对科学决策的影响 孙元峰 前沿 2008/09 220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 张树俊 中国德育 2008/10
221 谈江南文化对泰州历史文化的影响 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222 试论王栋实学致用的经世观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23 王栋“主意”思想论略 张树俊 莆田学院学报 2008/04
224 理论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之首务 张树俊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04 225 王栋良知思想论略 张树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226 王栋学习观评析 张树俊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227 充分兑现人口红利的途径与措施 王红梅 晋阳学刊 2008/03 228 略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科学技术进步 叶帆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1
229 农村“一事一议”:历史形成、制度缺陷及完善路径 徐小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230 略论地方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协调原则 张树俊 唯实 2008/05 231 生产力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孙元峰 前沿 2008/05 232 王栋良知观论略 张树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233 民营经济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叶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2 234 浅析王栋的理欲观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35 电子党务:党建创新的战略平台 叶帆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236 充分兑现人口红利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王红梅 西北人口 2008/01
237 充分兑现人口红利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王红梅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7/06 238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难题及破解——基于江苏泰州市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分析 徐小军 唯实 2007/12
239 民营经济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陈筠 企业活力 2007/12 240 简论胡瑗的“大中之道” 张树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241 试析王栋的文学观 张树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242 以创新型城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叶帆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7/05 243 论中国人口红利的兑现 王红梅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7/05
244 充分兑现人口红利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王红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07/10 245 认真落实《物权法》,开创和谐拆迁新局面 孙静 职业圈 2007/15 246 女性教育——人口和谐之“族” 张洪 职业圈 2007/13
247 充分兑现人口红利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王红梅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7/04 248 以创新型城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叶帆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S1 249 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选择 徐小军 前沿 2007/05 250 建设创新型城市 构建和谐社会 叶帆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 25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民营经济重要作用 叶帆 发展 2007/06 252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叶帆 沈阳干部学刊 2007/02 253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型农民培育 徐小军 求实 2007/04
254 和谐江苏: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的必然选择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255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 叶帆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7/01 256 王艮理论创新的特色分析 张树俊 学习论坛 2007/01
257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 叶帆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6/04 258 创业型经济:改变经济增长逻辑的经济形态 景云祥 学术交流 2006/10 259 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选择 徐小军 新疆农垦经济 2006/12 260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宏观举措 叶帆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6/04 261 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 叶帆 中国发展 2006/03 262 试析民间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孙静 中国农业教育 2006/04 263 构建和谐社会中信访作用的基本定位及实现途径 景云祥 兰州学刊 2006/07 264 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 叶帆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7 265 王艮关于道德教育功能的基本观念 张树俊 理论界 2006/07
266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叶帆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267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叶帆 福州党校学报 2006/02
268 重构对人民负责的关系——学习《公务员法》的体会 景云祥 党政论坛 2006/06 269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袁华胜 唯实 2006/05
270 城市治理中市场精神与公共精神的协调 景云祥 前沿 2006/04
271 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 叶帆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6/01 272 全民创业:概念框架、核心要素及生成路径 景云祥 江汉论坛 2006/03 273 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 叶帆 实事求是 2006/02 274 论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孙元峰 前沿 2006/03
275 中小龙头企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徐小军 农场经济管理 2006/02
276 构建和谐社会: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唯实 2006/01 277 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 叶帆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6/01 278 我国产业集群生成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 陈雄 学术探索 2005/06
279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中小龙头企业发展困境与出路 徐小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80 和谐社会的构建支点:循环经济 叶帆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5/02 281 中小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困境与出路 徐小军 唯实 2005/11 28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 叶帆 科技管理研究 2005/10
283 长效机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个系统视角 徐小军 江汉论坛 2005/11 284 和谐社会的构建支点:循环经济 叶帆 上海企业 2005/08 285 再谈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徐小军 前沿 2005/10
286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叶帆 华东经济管理 2005/09 287 论信息化与西部地区发展 叶帆 社科纵横 2005/04
288 保持先进性是党持久执政的必然要求 孙元峰 前沿 2005/09
289 试析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 徐小军 农村经济 2005/08 290 电子政务的价值取向:以民为本 叶帆 行政与法 2005/07 291 论信息化与西部地区发展 叶帆 兰州学刊 2005/04 292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问题浅析 徐小军 岭南学刊 2005/04 293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倾向及其防治 徐小军 理论前沿 2005/14 294 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 叶帆 实事求是 2005/03 295 论信息化与西部地区发展 叶帆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5/02 296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倾向及其防治 徐小军 求实 2005/06 297 加快泰州绿色农业体系建设步伐 许筱蕾 江苏农村经济 2005/05 298 以民为本: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 叶帆 福州党校学报 2005/02 29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 叶帆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5/02 300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科技观 叶帆 科学管理研究 2005/02 301 以电子党务促进党建创新 叶帆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5/02
302 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 叶帆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5/02 303 论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和对策 叶帆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04 304 鼓励全民创业中政府作用的发挥及政府能力建设 景云祥 行政与法 2005/02 305 东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对策 叶帆 行政论坛 2005/01 306 以电子党务促进党建创新 叶帆 沈阳干部学刊 2005/01
307 回应挑战: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中国的对策选择 景云祥 甘肃社会科学 2005/01 308 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叶帆 行政与法 2004/12 309 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探讨 徐小军 求实 2004/12 310 科学发展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叶帆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4/06 311 城市个性的缺失与追求 徐小军 学术探索 2004/11 312 多管齐下 冲破大学毕业生就业瓶颈 张洪 前沿 2004/11 313 责任政府建立中绩效考评机制的完善 景云祥 前沿 2004/11 314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刘凤翔 前沿 2004/11
315 事业单位改革的心理阻力及其对策研究 张洪 甘肃社会科学 2004/05
316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须打破家族式管理 叶帆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317 先进政治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 黄林华 唯实 2004/Z1 318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史锋 唯实 2004/Z1
319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兼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民营经济的认识 徐小军 前沿 2004/10
320 以民为本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黄林华 江南论坛 2004/07
321 东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对策 叶帆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04
322 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叶帆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4/05
323 先进生产力的理论与实现途径 孙元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324 在西部大开发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叶帆 前沿 2004/08 325 当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及其启示 叶帆 唯实 2004/07
326 试析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问题及对策 叶帆 中国发展 2004/02 327 试析科技与社会互动的现实表现及启示 叶帆 科学.经济.社会 2004/02 32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 王秀华 理论月刊 2004/02 329 加强劳动者职业安全感及对策思考 丁国和 唯实 2004/05
330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学习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汤国安 唯实 2004/04
331 试析我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技术创新 叶帆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05 332 西部大开发需跨越“数字鸿沟” 叶帆 前沿 2004/04
333 试析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问题及对策 叶帆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4/03
334 技术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红梅 前沿 2004/02 33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与职能走向 徐小军 江汉论坛 2004/03 336 浅谈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支持 徐小军 前沿 2004/01
337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徐小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1
338 公共行政的价值基础 景云祥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339 主动接轨大上海 张树俊 现代经济探讨 2003/12
340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实现法制现代化 王元仁 行政与法 2003/03 341 出版应关注审美文化建设 梁爱民 新闻出版交流 2003/04
342 江苏跨江联动开发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导向价值 易耀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343 超越“法治主义” 景云祥 唯实 2003/Z1
344 科学技术与管理转化为生产力的差异 孙元峰 唯实 2003/02
345 泰州融入长江三角洲“增长极”:必须提高内生发展能力 景云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346 西部大开发需跨越“数字鸿沟” 叶帆 实事求是 2003/06
347 试析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战略创新 叶帆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02 348 浅谈诚信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刘凤翔 前沿 2003/12
349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叶帆 前沿 2003/04 350 经营城市中公共产品性质及供给方式的转变 景云祥 前沿 2003/02 351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叶帆 兰州学刊 2003/02
352 加入WTO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叶帆 晋阳学刊 2003/01
2016上海事业单位招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
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公告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是市属事业单位,归口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管理,承担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社会工作党委、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体育局、市红十字会等十大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教师: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
招聘党史党建、心理学、教育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法律等相关专业教师共4名;招聘团队心理培训师1名。
二、招聘对象条件(一)中共党员,身体健康;(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具有胜任岗位要求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博士应届毕业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历、讲师职称者,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历、正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50周岁以下。应聘者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潜质,近三年在省部级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每篇5000字以上)者优先录用。
(五)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党校干部教育和科研者优先录用。
(六)其他条件: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
三、招聘办法(一)报名
本次招聘采取邮寄及电子报名方式,请将报名表(见附件:教师招聘报名表)、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专业技术职称复印件、科研成果材料等复印件邮寄至上海市凯旋路112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办公室收,邮编200042,同时将相关材料发送至招聘专用邮箱swdxdsfxrs@126.com,报名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额满即止。
(二)资格审查
学校将对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审查与筛选,通过资格审查和筛选的对象,学校向其发出面试通知。
(三)面试和试讲
学校将安排应聘者面试,面试通过者获得一次45分钟专业课试讲机会。学校将组成专家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最后综合面试与试讲情况确定拟聘人员名单。
(四)体检
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试行)》规定,学校安排拟聘人员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五)考察
由学校组织考察政审,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以及教学科研情况。
(六)拟聘人员的确定和公示
根据面试和试讲、体检、考察结果,将拟聘人员名单在“21世纪人才网”和本校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无异议,报市委党校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公示如有异议、经调查核实,不符合录用条件者,将取消聘用资格。
四、相关待遇和其他事项
应聘者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本市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奚老师 专用邮箱:swdxdsfxrs@126.com 联系电话:监督电话:、附件:报名表
更多公告信息动态请关注:上海事业单位招聘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
1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1.1 Y市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Y市委党校创建于1938 年,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兼办了行政学院、厂长经理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一校三院”的办学格局,承担了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任务。
2013 年,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11.3 公顷,总建筑面积60 220 平方米,主要包括学员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楼、综合办公用房、学员餐厅、报告厅、后勤用房及其他设施。在会务接待方面,拥有容纳600 余人的报告厅1 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 个、各类教室20 个、客房床位620 个,餐厅可容纳1 000 人就餐。
1.2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Y市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新模式。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党校后勤由提供服务向监督管理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向利润管理转变,党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
1.2.1 科学分析评估
在新校建设进入后期阶段,为保证新党校的正常运行,Y市委党校提早开始进行确定适应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管理方法的工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的建设思路。
在借鉴省内外党校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Y市委党校坚持了四大评估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会议和培训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校的特殊性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进行基础性评估;三是坚持新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评估;四是根据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
1.2.2 明确管理范围
通过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对委托经营范围、委托期限、管理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承包经营费用、产权及其处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经营项目:主要为餐饮、住宿、会议和培训等,乙方在确保满足甲方提报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对外经营。
二是成立一个机构: 成立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各自授权代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5 人组成,党校方面代表3 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经营项目、制度规范、重大维修项目等,必须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8 项,其中规定,甲方审核批准乙方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建方案;有权随时对乙方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等等。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13 项,其中规定,乙方具体负责合同约定的经营管理工作,遵纪守法;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转租甲方资产,不得以甲方资产作为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债务抵押;严格规范管理,保证委托经营区域的运营,等等。
1.2.3 党校成立对接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校后勤部门对委托经营的监督和管理,Y市委党校整合后勤资源,理顺职能机构,抽调相关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办公室,隶属党校行政处,直接对行政处长、分管校长负责。监管办公室下设财务、餐饮、住宿、物业等对口岗位,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其中,财务监管进驻公司财务部,负责审核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并对接保障市财政局、审计局的国有资产核查审计工作;餐饮、住宿监管负责统计教职员工就餐、学员就餐住宿明细,确定标准、天数,按季度定期结算餐费和住宿费;物业监管负责审核结算基本营运费用支出以及协调其他物业服务管理事项。
1.2.4 完善管理制度
Y市委党校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理顺委托经营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同时,校监管办先后出台了《委托经营监督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坚持巡查制度,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协调会。后勤服务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合同办事,确保了党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1.3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在委托经营的两年多时间里,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党校的后勤服务模式,既不同于一般党政机关,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又基本无成例可循,一切工作都是在监管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3.1 委托经营机制有待理顺
依据委托经营合同规定,受托方在保障党校干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对外进行商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对内的党校服务保障与对外的商业经营实际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商业接待量过大导致党校学员的食宿服务质量下降,承接商务会议与党校教学工作安排在时间、场地上产生冲突,等等。
1.3.2 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Y市委党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1.3.3 后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党校后勤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对市场化的后勤服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不适应,出现了党校对委托经营方的监督管理断层和真空。
2 党校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1 坚持以我为主,维护党校核心利益
党校后勤保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中心,即通过受托经营方的专业化管理,提升后勤管理层次和服务质量,进而将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上来,最终为学员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的校园环境。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党校与委托经营方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党校作为委托经营方,必须把更高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委托经营的首要标准,把更高的学员、教职工满意度作为考核委托经营的重要标志。因此,党校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体作用,明确后勤改革中的核心定位。
2.2 创新共建思路,践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
推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党校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场经济模式,而要以服务党校工作大局为主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
对于党校后勤服务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项目,应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加强合作与监管,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理顺党校与外包服务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终形成“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行使日常管理权、经营权;党校负责监督管理,拥有资产产权、收益权”的共建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党校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2.3 切实加强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委托经营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后勤服务优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受托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党校公益性的宗旨并不完全契合。因此,党校可以授权受托经营方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培训计划外的闲置资源开展对外经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合同双方的互利共赢,但根本前提是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一,选择有资质、懂经营、会管理、有实力的委托经营方,党校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特别要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第二,受托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在双方协商的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第三,党校必须切实维护自身权利,严格履行涉及质量监管、成本监管和节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责任。
2.4 完善服务模式,优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机制
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有了好的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效能。
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必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进一步优化党校后勤资源配置,精简监管层级机构,打造高效有力的后勤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住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权、控制权和决策权,真正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实现后勤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关键在于理顺运行机制,后勤部门的职能要逐渐实现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即从服务为主到服务、监管并重再到监管为主的三步转变。进一步提升后勤核心治理能力,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对受托方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工作重心向国有资产监管、服务项目招标、服务质量评估等宏观层面的转移,为党校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5 强化人才战略,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软实力
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关键靠人,队伍建设始终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对党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党校必须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软实力。
第一,充分发挥“党校姓党”这一政治优势,培育党校后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意识,进一步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新的理论精神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党建推动后勤工作不断发展。
第二,狠抓后勤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一方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走进来,通过专业理论的讲授完善后勤人员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后勤人员走出去,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总结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前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
第三,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挖掘党校内部优势资源与招聘社会专业人才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拓宽选拔任用渠道,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走上管理岗位,激励后勤人员在党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摘要: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是党校后勤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委托经营作为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管理服务的创新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Y市委党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委托经营的新路子,实现了后勤保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张榕明在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她首先对培训班开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的校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她说,这个培训班是在“十一五”规划即将全面完成和“十二五”规划即将制定的前夕,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公布前夕举办的,意义重大。同时,5月6日正值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93周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正是用这种实际行动来缅怀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张榕明指出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二是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转变职能,为职业学校提供宏观指导和政策保障;三是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四是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张榕明认为,即将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她与参训学员一起分享了自己学习《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心得:一是纲要中明确了加大教育投入;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三是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力度;四是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规划;五是调动行业企业激情,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六是明确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制度。如果实现了上述目标,我们将会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张榕明说,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既是一个职业教育家,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群众的期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为职业教育奉献一生。她鼓励校长们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更好地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培养一支宏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大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榕明在讲话中还着重强调了学习和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她指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职教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和宝贵财富,其思想精髓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二是定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性发展、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为世界及国家的发展服务;三是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原则是平民教育。他的职教思想不仅是我国早期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也适用于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和参训的学员们一道,继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实践、探索,共同迎接职业教育发展更美好的明天。
李书磊代表中共中央党校对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为确保培训班的圆满举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共中央党校的同志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次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邀请了各个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授课。相信这次培训班,对于帮助各位参训校长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增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带领职业院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林蕙青代表教育部作了讲话,她希望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层次高、社会影响大的教育团体,要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她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契机。参训校长要通过学习,明确发展思路,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本期高职院校校长培训班,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为在全国造就一批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校长队伍,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教育家型校长示范作用而与中共中央党校共同举办的高层级培训。培训班将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入探讨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推进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路与措施。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推荐阅读:
中共武汉市委关于09-12
中共唐山市委文件09-26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11-21
中共白山市委组织部01-11
中共唐山市委政法委06-04
中共峨眉山市委宣传部09-28
中共市委直属机关党委2011年工作要点05-30
中共洛宁县委党校2010年工作计划06-05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问责暂行办法doc06-10
日照日记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