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学设计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1

(冀版实验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物体形象。从这三个角度观察而得的物体的平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

三视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广,造型设计、加(施)工、产品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领域都要用到三视图及其原理。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个体的实践练习中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间观念。三视图和立体图的相互转换难度适中,也很有趣,易于为学生接受。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教学中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知道三视图的作用。

2、能够利用三视图原理进行图形练习。教学重点:三视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练习。教学难点:三视图与三个视角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魔方、小纸盒1个。学具准备:铅笔、小刀、橡皮、绘图工具。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三视图应用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个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是画的哪个物体。由此导入新课《实用三视图》。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播放课件)教学环节一:了解书中知识点

三视图的含义: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总称。

在这一环节,利用手机摄像头模拟人的眼睛对物体进行观察。直观展示观察方法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含义。

教学环节二:三视图转换练习练习1.看图猜图

在这里,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练习2.摆一摆

在这一部分为学生准备了由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依据三视图判断出立体图形并用魔方摆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3.加工厂

给学生一个结构简单的物体三视图,让学生在头脑中组合出立体图形,并用橡皮切割制作出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都想象成加工者,通过三视图加工制造出物体形状。趣味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入下一环节内容。

教学环节三:三视图的应用领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三视图的认识,想一想三视图的应用领域。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

《实用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2

试题:

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下图, 则该棱锥的全面积 (单位:cm2) 为 ( )

(单位:cm)

此题综合性较强, 要解此题首先应画此三棱锥的直观图, 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组合能力。

此为一个三棱锥图, 由俯视图可知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斜边中点, 即一个侧面垂直底面, 底面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作图为:

其中, 侧面ABD垂直底面BCD,

设O为BD中点, 则AO=4, AO⊥面BCD。

把直观图画好, 再要求在直观图中画出三视图, 认真找好相对线段的长度, 就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才能真正的理解和解答此题, 在直观图中画出的三视图为:

△AEF为正视图, △BCD为俯视图, 同样可以画出侧视图。

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 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 (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的简易组合) 的三视图, 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 会用斜二侧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同时画出三视图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确定正规、俯视、侧视的方向, 同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 所画的三视图可能不同。

2. 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是:

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面, 长度和正视图一样, 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面, 高度和正视图一样, 宽度和俯视图一样。

3. 要检验画出的三视图是否

符合“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的基本特征, 特别注意几何体中与投影面垂直或平行的线及面的位置。

谈三视图的教学 篇3

一、正确认识三视图教学的意义

三视图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之一,它与其他“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一样,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且三视图教学中这方面的作用表现为这样的一种特性:让学生逐步适应、并学会三维与二维的空间形式的转换.

三视图是设计者与制作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语言.如设计人员要把他设计的一个螺帽毛坯形状、尺寸要求告诉工人,把螺帽毛坯画成如图1那样的立体图. 此图虽然很有立体感,但仍然无法把螺帽毛坯的底面、侧面是怎样的几何图形、中间的圆孔与整个毛坯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等说清楚. 只有用图2那样的三视图,才能清楚地说明螺帽外形是一个正六棱柱,正中位置有一个上下穿透的圆柱形的孔.也正因为三视图的这种独特功能,使它在人们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也许有人认为三视图的内容太专业化,质疑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的必学内容是否合适?对此我们还需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认识,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升入职业高中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比例已经达45.06∶54.94(2013年数据).三视图这部分内容对升入职业高中的许多学生来说则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把三视图列为初中数学的必学内容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的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认识学习三视图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三视图的积极性.

二、正确解读三视图的概念

在这轮课程改革的初期,不少教材把三视图解释成人们观察物体时,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这种模糊解释给学生画三视图、识读三视图带来许多困难.

用正投影来定义三视图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同样都从同一个方向去观察一个圆柱体,不同的人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而当圆柱体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圆柱体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则是唯一确定的,这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如图3.

同样也只有用物体在正投影面、侧投影面、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并在把三个投影面旋转展平(如图4)后所得的平面图形来定义三视图,才能得到. 使学生理解画三视图的基本法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在这轮课改的初期不少教材连这条画三视图的基本法则都没有给出.

在讲解三视图概念时必须讲清楚以下三点:

(1)每一个视图分别是物体在哪一个投影面上的正投影.

(2)三个视图的相对位置,如图4.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辅读物、甚至是中考题把三个视图画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5),这会对学生正确理解三视图的概念造成负面的影响.

(3)图4中三个视图的相对位置是要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画法法则.

讲视图的概念必然要涉及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对这些关系应采用实验、实例等合情推理的方法使学生认同. 切忌用像立体几何中那样严格的推理方法.例如,我们可以用电线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投射线与投影面的垂直,而不去追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增加一些辨认三视图与视图之间点、线、面之间对应关系的训练,对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案例1  一个几何体和它的三视图如图6.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 几何体中棱B1B2,A1B1在主视图中的正投影分别是           、           .

(2)几何体中棱A2D2在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中的正投影分别是           、            、           .

(3) 几何体中侧面B1C1C2B2在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中的正投影分别是           、            、

.

(4)主视图中矩形PQKJ是几何体中侧面

的正投影,正投影为左视图中矩形的边XS的几何体的面是            .

(5)三视图中与线段SU相等的线段是           .

三、掌握画三视图、识读三视图的关键

正确理解三视图的正投影本质,搞清三个视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画三视图,识读三视图的关键所在.讲解这些关系要着重讲清以下两个方面.

(1)尺寸关系:也就是要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方位关系:方位关系指的是每个视图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物体的哪一个方位.具体的说:主视图的上、下表示物体的上、下,主视图的左、右表示物体的左、右;俯视图的上、下表示物体的后、前,俯视图的左、右表示物体的左、右;左视图的上、下表示物体的上、下,左视图的左、右表示物体的后、前,如图7所示.endprint

案例2   用一个过两条母线的平面截一个圆柱所得几何体如图8.请画出三视图,并在三视图上标出相应尺寸.

分析:画三视图通常先选一个合适的主视方向,选取的依据是如何使主视图、俯视图简明、易画. 本题可选图8中的正视的方向为主视方向,那么俯视图就是和几何体底面相同的一个弓形.由立体图中的尺寸可得这个弓形弦所对的圆心角为120°,这样就很容易画出俯视图.画出俯视图后,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就可依次画出主视图、左视图.

解   所求三视图如图9.

注意:左视图矩形的水平方向的边长应画成和俯视图弓形的高相等.

案例3  由若干个单位立方体垒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0.请描述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尝试画出立体示意图.

解  由主视图、左视图,知这个几何体有三层.由俯视图,知底层有3个小立方体.由主视图、左视图,知这个几何体中间位置靠前有两层,第二层有一个小立方体,右边位置靠后有三层,第二、三层各有一个小立方体,画出立体示意图,如图11.

从上例可以看到,搞清各个视图与实物之间的方位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画三视图、识读三视图的能力,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补画三视图的训练.

案例4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2,请根据已知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可能形状,并按照你的想象补画左视图.

这是一道开放题,它含了画三视图和识读三视图的两方面的训练,它既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画图法则和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且富有趣味.有意思的是教师给出的答案大多如图13,而学生给出的答案有六、七种之多,如图14等.

在三视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案例,让学生感受三视图的魅力.

案例5  一家紧固件进出口公司收到国外一家公司订购球头螺栓的一份订单,订单中附上该螺栓的三视图(这里省略了左视图)如图15,制作的材料是不锈钢,订数为180000枚,该进出口公司接单后考虑到今后托运等环节的需要,要估算一下这批货物的总质量是多少?你能帮助该公司完成立这项任务吗?怎样完成?

分析:根据国外客商所给的图纸,我们可以判断这批螺栓的上部是球被一个平面截得的部分(叫做球缺),可以从网上查出它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3r2+h2)(r表示球缺的底面半径,h表示球缺的高),下部是一个圆柱.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每一个螺栓的体积,再查出所用材料不锈钢的密度约7.8g/cm3,于是就可以算出每个螺栓的质量,继而估计出整批货物的总质量.

三视图教学反思 篇4

一、设计的初衷

《三视图》在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1. 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如何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如何绘制三视图?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什么原理?三视图的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画图步骤有哪些? 怎么选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

2)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3)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成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置的检测问题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

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

反思二: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和真假视图题即可加深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空间,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进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只是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耳目一新的改编诗前后呼应、画龙点睛,使整节课形成一体,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气氛、学习主题再次得到升华!

课件模拟展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抽象的思考过程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并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进行了分层处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对本节课做几点说明:

一、关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的说明 空间想像能力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本课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及多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思维逐步抽象概括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几何体、图片及课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时间、空间中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想像、探讨交流、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得到提升。

二、关于本课整体设计的说明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画法探究―→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4)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想像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5)在教学评价上,本课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努力程度与参与度)。

以上是我依据《三视图》这一节公开课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学设计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开课作为问题课,就此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同时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开课这一载体,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么,我们的教师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会更完善、更有发展。

有了问题,才有可能进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发展。

反思三:三视图教学反思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贫穷落后,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师,以前来过几位老师都没有留下来。这时又来了一位男教师,当他来到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生又脏又乱,不懂得文明礼貌,有门不走,进进出出都跳窗户,个个都好像没有教养。上了几天课后,老师正在教室里备课,嗖地一下从窗户跳进来一位学生,那位老师连忙把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来看,还说着我给你看看手相。说着像模像样地看着,哟,小伙子,你的手相相当好了,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将来会是这个州的州长。那位学生还有些不相信,便问真能吗?能,我不会看错的。小伙子,你现在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啊!从那以后,那个学生果真就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就连走路的样子都变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在一次州长竞选中,选出的州长竟是那个当年被预测为州长的小伙子,当各届人士和一些知名记者问其感受时,他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他的那位老师并不是真会算命,而是为他设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给他以极大的期待和信任。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6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将一个模拟摇奖器带入教室,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CAD绘制三视图基本命令、常用技巧; 2.掌握CAD绘制常见快捷键;

3.能结合练习图样分析绘图要点、流程;

4、能读懂任务图样尺寸逻辑、合理尺寸分析。教具资料

机房、教学控制软件。教学设计

步骤一:引导法 2分钟

教师给出CAD绘制三视图步骤,展示出引导问题,留下探索任务。步骤二:任务驱动法30分钟

6人为一组分工完成绘制任务,合作完成教师留下的探索任务,讨论出最终结果; 步骤三:专家法5分钟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各组传经送宝,各组把疑问写在白板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步骤三:头脑风暴法3分钟

每组派出代表分别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示各自小组和讨论成果,展示完毕后与其他组交互,创造性提出问题或者解决问题老师给出课堂激励。步骤四:总结法5分钟

三视图的形成教学总结 篇6

总结精品课程开展的教学经验,备课小组认为,制定一份合理的.教案,上课时采用“三环节”、“四注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现将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总体设计是关键

本精品课程,共设了4节课,其中2节讲授,设5个知识点;2节精选练习题,要求学生先学后教,通过典型例子来讲。由于制图是实践为主的课,要减少教师讲定义的时间,从实践入手,帮每节课都有实践五环节,都有直观的实物、PPT课件辅助教学。

二、一个好教案,是成功课堂的第一步

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备课时,我们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共设了5个知识点,每节课的导入都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一个一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至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成“三环节”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还要教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我们提出的“三环节”就是将三视图的每个教学课时〈40分钟〉分成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直观演示,引入新课。大概时间是利用上课开始的5分钟。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才能马上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主动求学。我们为此,制作了精美的PPT新课,设置了加林山矿泉水瓶,硬纸板模型或道具。这样引入,具体,深刻,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为下面重点讲授打下基础。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7

1.三 视图的产生

三视图的本质是二维平面图形对三维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及大小精确呈现的一种方法。其产生缘于“把平面图形画到平面上可精确体现其形状和大小, 而把空间图形画到平面上却只能达到直观的立体效果不能精确反应几何体的形状结构和大小”。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了三视图。模拟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教学可使课堂得到很好的开展, 因为知识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能让学生面临问题从内心深处产生需要,便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内部推动力。况且数学知识一旦形成便成了冰冷的逻辑和形式化的符号, 但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却有着惊心动魄而炙热的过程,无处不牵引着我们的思考,人类的创新意识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这一过程正是伟大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把数学当作一种活动、在课堂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和数学化思考问题”的直观体现。在教学中应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关知识的产生过程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化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体现数学作为一种活动的认识。

2.学生认知与数学现实

知识创造者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 模拟创设知识产生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现实。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结构就是被内化的动作,学生对三视图概念的认知常常定位于看的程度, 初中学生根据其认知特点,达到看的程度即可,但高中生应在此基础上内化到用投影描述三视图概念,并认识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应同化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认知结构, 上升到用正投影刻画三视图概念的高度,并能认识到三视图的关系,实现标准作图和读图, 它们都需学生对投影刻画的三视图概念及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决定了教育的任务是顺乎自然地不露痕迹地诱导学生调整和丰富数学知识结构、内化和平衡认知结构且深刻地建立丰富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数学现实。这里的数学现实不仅指数学知识现实,而且包括学生的生活现实。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的产生过程只能是呈现和表征课堂的一种方式,为课堂教学指明设计思路,为数学学习奠定数学化思考的基础,不能过度强调。

3.活 动与探究

知识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在交流、应用、讨论、探究中形成和完善, 所以活动与探究成了很好地学习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瞬间的自我内化和感悟胜过一堂课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内化和感悟需要活动和探究作为载体, 学生积极活动的源泉在于学生内心深处有需要或有矛盾, 那么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是必要的, 当然也需要教师的组织和诱导。

活动和探究式的课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数学化思考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形成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和探究应放到课堂重点知识上,不应该用于对个别试题的处理, 抓住知识的本质是有效实施活动和探究的前提。

4.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文化是人类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精神创造的静态结果和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其中静态结果包括数学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等自身存在形式中真、善、美的客观因素;动态过程包括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次的思想创造因素。静态的结果和动态过程及它们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构成了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这样的描述和分析充分肯定了模拟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教学对数学文化渗透的合理性, 因为认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必定就认识了历史上人类在数学活动中的静态结果和动态过程,对于数学文化的渗透达到了较高的自然境界。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识图和绘图的整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34-04

在职业学校教学中,《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职业学校工科专业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分两段时间开设这两门课:先花大量的课时讲机械制图识图,后用比较少的课时讲CAD的基本绘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其结果是学生识图能力不足,CAD绘图只能抄图;也导致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而另一部分对于CAD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偏科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职业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中高级技能性人才,目标是要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大多数的学生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生产一线操作工,要求是会看图、会画草图,但对一些优秀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搞绘图设计时,就必须掌握绘图技巧才可以做绘图工作。因此,将识图和绘图一起融合在教学中,整合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相关内容,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下面以《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为例,探讨两课程识图和绘图的整合。本次课程设计共3学时,分5个环节。

一、给出任务,激趣导入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指出学习新技能所需具备的先决技能。课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群下载个人实践工作页,了解本次课题任务,复习两圆柱相贯、相切、相交三种情况的画法,并根据要求在课前通过网络、书本等途径学习本节知识,搜寻组合体的图片及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上传至课程学习群作为学习资源。学生之间进行能力互补性分组,五人一组共四组,由组员共同选出组长,有助于以好带差,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导入课题时,直接利用生产实例(图1),通过创设情景,由生产实例引出轴承座的三视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活动,并告知学习目标,让学生具体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达到目标后,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期待。

二、示例演练,探究新知

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的让学生看懂形体(图2),演示画图过程,为学生举一反三提供了范例,并且利用多媒体演示,提高了效率。

以记分册(图3)为导线,以老师提问、学生抢答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述新知识,采用过程性评价,记分册上积分的多少决定第三环节选择模型的先后顺序,以推动课堂在积极良好的氛围中前行。

思考题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各部分的组成关系?

思考题2:轴承座从哪个方向作为主视图最合适?

思考题3:根据图形的尺寸,该模型应选用哪种图纸幅面和比例画图较适合?

学生完成实践工作页上的图纸(图4),准确的补画左视图,体验画图步骤。师生总结归纳组合体的画法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整体后局部,三视图一起画。

三、竞赛探究,温故知新

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依据记分册)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选择模型(图5)进行测绘、画图。四种模型是根据学生搜集的组合体图片进行配置的,以学生的图片作为命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以小组总积分决定选择模型的顺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成就感。

【任务要求】

各小组通过分工协作,最终利用CAD软件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评出本次任务的“最佳员工”和“优胜小组”。

【任务分析】

(1)每组项目经理根据组员的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每组设立测量员、记录员、徒手绘图员、审核员、讲解员各一名,每位组员各完成一份CAD图,组内评选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讲解。

(2)各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任务,图纸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评价的因素,图纸完成后上传至教师机,按先后顺序讲解每组视图的画图过程。

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任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绘图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动脑找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小组活动】

(1)各小组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分析组合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的几何形状,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邻两基本体的组合形式等,确定主视图方向。

(2)各小组选派代表讲解选取主视图的方向和选择依据。

(3)根据组合体的总长、总高、总宽,选择图纸,确定比例绘制草图。

(4)选择合适的量具对模型进行测量并在草图上标注尺寸。

(5)用CAD软件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四、检查评估,课堂反馈

1.展示及讲解作品

各小组组长选派一成员(讲解员)向全班展示本组作品(图6),说明本组作图过程。此外,还可以说明本组成员在绘图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感受等。

2.现场答辩

由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让展示组解释绘制所用的相关技术(CAD)及特点。以展示和答辩的形式来呈现学生的作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作品

根据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各组成员进一步修改各自的作品,并做出总结报告。

4.综合评价

综合教师和每小组的记分册,评选出本次项目的“最佳学员”和“优胜小组”,对个人和团体都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完善实践工作页,将学生课前搜集的组合体图片共享至QQ群,各小组选择一幅图片完成作业,要求一张尺规作图,一张CAD图,尺寸自定。并在下堂课分析画图过程。

提出思考问题。根据同学们完成的图纸能不能把组合体加工出来?是不是还需要标注尺寸呢?让学生自学下一节内容——组合体尺寸标注,并对本堂课草图上的尺寸标注进行检测和修正。

六、结论

本次课程教学以具体的生产实例为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线索,并配以“记分储蓄法”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Flash、多媒体、实物的辅助,使学生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团队合作、互相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作图速度和作图质量。同时,通过多元评价,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评价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课的重点是测绘并用CAD软件绘制组合体三视图,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同学;如何兼顾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今后要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加入适当的铺垫和点拨环节,同时做好课前学案的设计,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环节,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分析上的训练,使学生能养成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实践的良好习惯。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ZHANG Zi-juan

(Jiangsu Nant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graphics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s, image identification and graphics will be integrated in the teaching. To combine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mechanical draw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 is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undertook the whole design for the section of "Drawing techniques for the view of combined objects" and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cheme, in the hope of enlightening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9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草图,(识读)透视效果图图和绘制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3)了解三视图的技术语言特性;(4)了解三视图的一般绘图规则。2.能力目标:

(1)能绘制(识读)简单的三视图;(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了解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2)了解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4、教学难点:

(1)选择摆放位置确定主视方向;(2)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模型,泡沫塑料,肥皂,小刀,印框绘图纸,绘图板,铅笔,三角尺,圆规等。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本节安排1课时。

1、通过学生对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进行回顾和复习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正投影与三视图

一、投影法的概念

二、投影法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是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是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分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图样是根据正投影法的原理所绘制而成。正投影共有三种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四、物体的三视图 1.工程上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在工程设计时,使用的投影图必须能够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为此,人们采用增加投影面的方法,来达到完全确定物体形状的目的。

2.位置与主视方向? 3.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它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正立投影面,简称正立面,用“V”标记;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立面,用“W”标记;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标记; 4.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形成

圆柱、圆锥、球体、六棱柱 5.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主视图反映它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它的宽和高。因此,物体的三视图之间具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6.绘制三视图的步骤。

自习

1、填 空

2、对照立体图,在三视图中填空物体的方位

3、对照立体图,将对应的俯视图、左视图号填入表中

马上行动P119绘制三视图 小结:

1.工程上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2.位置与主视方向? 3.三视图的三投影面体系 4.三视图的形成

圆柱、圆锥、球体、六棱柱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6.绘制三视图的步骤。

一、形体分析,二、制图,1、选择绘图比例

2、选择图纸

3、绘制主左视图的基准线

4、画出主视图

5、画出45°角的辅助线

6、分别画出左视图、俯视图

7、检查,加深图线

8、标注尺寸、代号、完成全图

马上行动P123切制实物模型 课后作业

1.预习形体的标注尺寸 2.完成P129的第二题

上一篇:脾气作文600字下一篇:我的梦,中国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