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通用9篇)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篇1

曹永珍

一、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比以前成熟,线条也较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已经不具备儿童性的绘画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少童趣,没有想象力。由于五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审美品位逐步提高,需要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因此,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增加了内容,通过借鉴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学习艺术的表现方法,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与创想。

二、教材分析

本册中的课题内容丰富,由不同点切入美术教学,具体情况如下:强调生活经验的题材:《彩云衣》、《童年的影子》强调美术技法的题材:《同一幅画》、《书包》、《星光灿烂》强调综合性探索的题材:《图画文章》、《能干的帮手》、《飞天畅想》强调美术鉴赏的题材:《巨匠童心》、《水墨诗心》、《团扇》、《石壁上的九色鹿》。

三、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铅笔、钢笔、毛笔、水彩颜料等工具材料,表现喜欢的书包、文具、工程车以及风景等,传递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2、设计·应用: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服装,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创想意图。

3、欣赏·评述:了解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家,欣赏他们的美术作品,学会收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材料,辅助鉴赏。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表现方法,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体现学科内和跨学科综合,体会美术与文学、美术与摄影、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图案、泥塑和立体作品。学习习近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色有有规律变化,掌握渐变原理,画出形或色的作品。

(二)难点: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图案或其它作品。掌握渐变原理,抓住形或色的有规律变化,画出渐变作品

五、教学措施

这次是学生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将平时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的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本学期教学应注重意识性而不失精彩,实现现象探索与知识本质的关联。在活动方式与教学组织方面,应注重美术学习过程的情境创设与情趣营造,在具体情境中发挥本年级学生具体运用思维能力的优势,设置有启示意义的活动环节,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参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过程中获取准确的学习方法与美术思维方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巨匠童心》 第二、三周《同一幅画》 第四周《能干的帮手》 第五、六周《书包》 第七周《图画文章》 第八、九周《彩云衣》 第十、十一周《飞天畅想》 第十二周《星光灿烂》 第十三周《团扇》 第十四周《水墨诗心》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是第五组课文的延伸。第五组课文通过对蔺相如、诸葛亮、武松、孙悟空的描写,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学习第七组课文, 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是个教学的例子。学习这个例子是手段, 目的是要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语文水平, 获取语文能力, 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这些理念如何在教学中综合体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习作来反映。所以新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一块编排。当教师明白了这一编排意图后, 习作教学就会以课文提供的信息为“蓝本”,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梳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思路, 完成该项训练。

二、回顾已学课文

第七组共编入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一组人物描写, 是精读课文。编者选取了三部作品的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出自小说《小兵张嘎》。张嘎是个儿童英雄, 很受孩子们喜爱, 选入这一片段, 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调动儿童生活经验, 深入内化, 爱上课文。另外两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分别选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相对前一个片段来说, 后两个片段的内容离现实生活远了些。三个片段在人物描写上各有侧重。《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侧重于动作描写。第二自然段里有“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叉着腰”等动作描写。第三自然段里的“眼疾手快”、“一叉一搂”、“虎势儿一站”、“蹦来蹦去”、“塌着腰”、“鼓鼓着眼珠子”、“走马灯似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更是生动细腻地把摔跤写活了, 把场景写热闹了, 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若是把这些词语抽掉, 这个片段就平淡得没了看头。《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严监生至死也不忘减少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面孔。《“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对“凤辣子”这个人物, 作者从穿的写到戴的;从眼睛写到身体;从“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到“丹唇未启笑先闻”……本组第二篇和第三篇均为略读课文, 其中《刷子李》在选材上和《临死前的严监生》很相似, 仍然是以细节描写取胜, 《金钱的魅力》在刻画人物时, 以语言描写见长。第一篇 (3个片段) 似是这组课文的“总述”, 后两篇则是对总述的诠释。

“鸿爪回头细细看”, 回顾是为了运用, 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这个例子提供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因此, 相关知识点教师不必一一告诉学生, 可让学生重读课文, 调动印象积累, 思考学习收获, 也可以通过提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申补充, 还可以请学生翻看听课笔记, 熟悉课文中涉及的描写方法, 为习作做好“临战”前的准备。

三、习作指导

1. 明确要求。

当上一步骤完成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习作要求”了, “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本次习作要注意把人物写得特点鲜明;二是要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来;三是习作写成后, 同学之间要互评互改。教师可举出具体例子来引导。如, 写老师, 你要突出老师的哪一方面, 在这方面有哪些典型事例。假设是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学习有困难, 老师耐心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怕学生课间奔跑撞上书桌的棱角, 老师用废旧报纸做成角套将桌子棱角给套上;老师把自己阅读过的、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报纸捐赠给班上, 供同学们阅读;带上糖果去慰问生病的学生……在这些材料中进行比较取舍, 选择印象最深的, 最能感动自己的来写。这只是一个例子, 不要求都写老师。

2. 先说后写。

通过示范引导, 把学生思想激活,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构思。构思好后, 请学生练习说, 即口头习作, 进入口语交际, 老师同学做听众, 边听边参与进去, 既接受, 也分享。如某同学写得好, 语言描写方面值得自己借鉴, 另一同学材料选取典型, 人物特点鲜明, 值得自己学习, 又一名同学善于外貌描写, 还有的同学加入人物对话, 可以仿照……让学生充分地说说, 这样能在习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交流, 受到启发, 易于动笔。

口头习作完成后, 动笔习作紧跟上来。要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还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 需要多种语文能力的运用。口头表达在逻辑上存在松散欠严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习作中出现就不允许了。所以在谋篇、布局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严密组织, 准确表达, 把一些学过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运用进去, 随时提示检查。

3. 自改互改。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篇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打电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的过程,并找出最优方案,体会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能够运用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早上快7点半的时候,老师接到学校的一个紧急通知,要求我们班笛子队的15个同学全部带上笛子,并且穿好演出服,今天上午要参加一次演出。由于时间紧急,我必须尽快地打电话通知到这15个同学!假如每通知一个同学需要1分钟。你觉得老师需要几分钟?

生举手:15分。

师:哦,说说你的想法,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逐个通知”怎么样?(板书:逐个通知)还有没有更省时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打电话的最省时方案。(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方案

师:老师看到一些同学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下面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每个同学都各抒己见,然后研究出一套你们小组认为最省时的方案来,并写出所用的时间。完成方案设计单(课件出示方案设计单)。

三、小组成果展示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的非常优秀,每个小组都研究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案,哪个小组愿意首先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小组汇报,师适时进行评价点拨)

师:同学们设计了分组的方法,用了7分钟,和刚才我们逐个通知方案相比确实节省了一些时间,这是为什么?那怎么样才能更省时呢?对了,让所有接到通知的同学都帮老师打电话,那老师闲着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这种方案来打电话好吗?

四、探究最优方案,并发现规律

结合学生表述,教师动态出示最优方案示意图(课件出示)。

这种方案真的很省时啊,才用了4分钟,比我们刚才分组通知还节约3分钟。这个方案不但速度快,而且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呢!你发现了吗?

生说:……

师:这几个学生真的非常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出示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如果照这样推理,那么10分钟可以通知到多少个学生呢?

我们用这个最优方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知到这么多同学,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实际运用这个方案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是的,在具体实施中还要事先设计好打电话的流程图,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接到电话后,后面要怎样继续通知其他的队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五、实践运用

大家真了不起,把老师当年初中才学会的知识现在就弄懂了!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大家知道吗?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种寄生虫叫阿米巴原虫,据说这种寄生虫繁殖能力特别强,一只阿米巴原虫3分钟就能分裂繁殖为两只阿米巴原虫,按照这样的分裂繁殖方式,1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多少只阿米巴原蟲?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大家有信心做到吗?

【板书设计】

打电话

15人,每通知一人需要1分钟

逐个通知 分组通知 无空闲同时通知

费时 较省时 最省时

12

22×2

32×2×2

102×2×2×……×2(10个2)

n2×2×2×……×2(n个2)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4

1.培养想象力

2.学习在观察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并运用绘画的技巧表现。

重点:学会图案中形的重复变化。

难点:运用绘画的技巧表现重复的形。

教具:范画、范例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地上的瓷砖一块块排列,

屋顶的红瓦一片片连接,

衣服上的花儿朵朵相同,

图案里的纹样反复不断┄┄

这些都是重复的形。

二、板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对在生活里和画面上出现的重复的形有什么样的印象?

请你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在生活里和画面上,形成秩序感和节奏感。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三、出示范画

你想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的画吗?

你觉得怎样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那一定很有趣。

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四、作业选择:

1.观察、寻找生活中重复的形,选择一种有趣的重复的形画出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5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没有雕塑作品的挂图、幻灯片。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让学生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它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并引导学生说出说唱俑的特点。设问:作品表现了这位艺人什么动作?俑人的面部表情怎样?

2、赏析《艰苦岁月》,教师简述内容,设问:为什么红军战士在做什么?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史的雕塑。

①《虎门销烟》

②《收租院》

③《武昌起义》

4、欣赏现代雕塑

①《和平鸽》

②《水族姑娘》

5、欣赏古代雕塑作品

①《九龙壁》

②《卢舍那大佛》

③《云冈石窟佛像》

三、教师小结: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考核方案 篇6

2015.3 学生美术成绩基本以平时的作业累积进行总评,成绩的评定影响学生对其才能的认识,并对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劲头具有高度激励作用。为了检验学生绘画综合情况,反映学生技能、技巧,又反映出设计、创作的思维能力,又能反映其审美个性,根据美术指导纲要,每册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考核目标。考核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

1、工艺: 指对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的检测。以学生现场制作形式考核。(30%)

2、绘画: 指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的检测。用命题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学生现场绘画形式考核。(30%)

3、平时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主要查看美术本)(40%)

一、工艺(30%)

以命题为主,让学生发挥自我 等级:

优:主题突出,画面生动,形体写实,构图完整,色彩表现好。(90分以上)

良:主题突出,构图较丰满,形体较写实。(80分以上)中:基本体现主题画面。(65分-80分)

二、绘画(30%)用剪、折、拼、画、贴的方法,制作纸工为主的简单美术工艺品。等级:

优:所表现的物体漂亮大小合适,能适用、有创意。(90分以上)良:物体较漂亮,大小合适,能适用。(80分以上)

中:物体还算漂亮,大小不很合适,但基本可以适用。(65分-80分)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篇7

一、理读文路, 走入文本

所谓理读, 就是寻找式地读, 清理式地读, 整理式地读;就是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 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 把它们罗列出来, 以确定学习过程的“对话”思路。《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 极富韵味。但课文所蕴涵情味, 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因此, 我采用理读文中语言, 引导学生走入文本:1.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为了使学生读有方向、读有收获,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多读几遍课文, 并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 注意读准“咆哮、狞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生字新词, 并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为读通课文扫清障碍。2.读熟词语, 感知大意。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 先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洪水 (咆哮狞笑放肆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和老汉 (拥戴清瘦揪出沙哑 豹子) 等词语, 再分组朗读, 引导学生理清文路, 并选用这三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读懂句式, 认识人物。这篇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增强了表现力。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桥、洪水、人们、老汉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分类重组, 再细加指导朗读。如“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让学生边读边想, 把洪水形象化, 在脑子中形成表象, 感受洪水的凶猛;在读到“村庄惊醒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时, 我让学生用成语形容当时村民逃难的情形和心情, 体会人们的惊惶失措;之后, 通过对比朗读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 初步认识老汉镇定如山的形象。

一篇课文, 经过这样的理读, 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 增加了知识的厚度与深度, 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 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提炼课文的精髓, 同时也为品读课文找准了切入点和对准点。

二、品读文意, 深入文本

所谓品读, 就是在阅读中对课文着意揣摩、体味, 抓住文章的精髓, 读出深度, 读出韵味。语文课堂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 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桥》这课时,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 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领悟文本的思想蕴味, 体会文本的行文技巧, 并在言语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文本言语, 掌握一定的言语规律, 我以“老汉”为切入点, 以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意:1.自主朗读, 感知重点。让学生抓住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自主朗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读、思、找、画、议等一系列阅读活动, 大都能明白课文主要是写老汉的无私无畏、临危不惧、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风貌。2.赏析朗读, 理解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 我着力引导学生朗读、咀嚼、品味关键字词句段上, 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从“他像一座山”进行个性化朗读, 读出不同的理解。有时, 即使是同一个字, 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如课文的两个“吼”, 学生有的读出生气, 有的读出批评, 有的读出命令, 有的读出威严, 有的读出不容争辩……通过个性化的理解, 学生读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读出字里行间的感情色彩。3.配画朗读, 内化重点。即在抓好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 我渐次播放与以上重点语段相关的课件, 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指导学生通过读、听、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理解、快速内化。通过这样的设计, 不仅激活了语言文字, 还积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 使语文课达到了“享受语文”的目标。

三、悟读文境, 融入文本

所谓悟读, 就是解读文本时, 要潜心会文, 去抓住作者的思路, 体会作者的心境。具体表现在对文本一拍即合的呼应, 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 一种怦然心动的体验, 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悟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指导:首先, 创设情境, 为情感体验奠基———我让学生观看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的录相, 营造紧张氛围, 借此为学生潜心会文、表情达意奠定基础。其次, 重点引读, 为情感触发助力———第一次引读:“当人们惊慌失措时, 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学生动情接读:“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引导学生描述:这是一位 () 老汉。然后我通过说的训练, 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走近老汉, 从而使老汉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第二次引读:“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 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老汉突然冲上前……”学生深情地接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一位 () 的老汉。第三次引读:“最后, 只剩下了他和那个小伙子。小伙子……”学生接读:“推了老汉一把,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读后学生由衷地称赞:这是一位 () 的老汉。教师的导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功效, 学生在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以上读的训练, 学生情感激奋, 心融文本, 言出心声, 读出了真情, 读出了意境:那位老汉为了村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就如同一座生命之桥, 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最后, 反复诵读, 为情感升华添翼———课文结尾三句话, 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自然段, 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 是为了让读者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让读者为老太太难过, 从而更加敬仰老汉。这样的特点, 教师要点给学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高贵品质, 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精妙, 领悟作者为什么以“桥”为题, 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篇8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其中写道,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的“进化”是什么意思呢?

“进化”就是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宇宙在不断发展,任何生物都在进化,人类也在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酷的自然法则。因此,所有生物都在追求进化。比如第一次在房间里用蚊香,效果非常好。用了一段时间后,蚊子对这种蚊香就有了适应性。这说明蚊子“进化”了:它迅速地建立起抵抗这种蚊香的机制。

进化慢的生物群体必然会逐步遭淘汰。一个民族要在长远上成为最优秀的民族,就必须重视自身的进化。比如多用脑,可促进大脑的进化;多锻炼身体及摄入合理的营养,可促进人体的进化;多用手,可促进手的进化……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挫折,前人为后人铺路,后人踏在前人的身上“进化”。后人应感谢前人的铺垫,前人应感谢后人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晏子使楚》的“五笑”

《晏子使楚》一文中,出现了五次“笑”,含义各不相同。细细体味,很有特色。

楚王在与晏子斗智时,第一回合便被压住了气焰,觉得很丢面子。他就极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在第二回合中“冷笑”着发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似乎胸有成竹。不料晏子针锋相对,侃侃而谈,直逼得楚王无奈,只好“陪着笑”。从“冷笑”到“陪着笑”,生动地层现了楚王从挑起事端的高傲到被挫锋芒的尴尬。

再看晏子的笑。也是在第二回合斗智中,他面对楚王的挑衅,从容应对,讲完话以后还“故意笑了笑”。细细辨来,这里的“笑”表面上看是自嘲,实际上是绵里藏针,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在这一回合中,楚王的笑与晏子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第三回合中,楚王又是“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大臣们也都跟着“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似乎抓住把柄,有了嘲笑晏子的资本。但是晏子思维机敏,巧舌如簧,妙语连珠,以淮北淮南的柑橘之喻予以有力的驳斥,使楚王也“只好赔不是”。由此可见,这里的两个“笑”除了显示楚王和大臣们的无知以外,还对他们的扬扬自得之态予以了强烈的讽刺。

《晏子使楚》中的“五笑”寓意深刻,情趣盎然,实在耐人寻味。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再见了,亲人》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时,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并不很长,但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有三点:

1选材真实典型。《再见了,亲人》选取了“老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干粮、背伤员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小金花”机智勇敢救战士、妈妈牺牲不流泪的刚强形象,追忆了“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被炸伤双腿的动人真情。作者慧眼独具,匠心独运,精心摄取了这三个镜头,以老/j、中三代代表了所有送别的朝鲜亲人,典型地反映了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感人至深。

2对话别具一格。这篇文章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好像在面对面地和亲人话别:“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这里的对话形式别具一格,亲切自然,扣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描写形象具体。文章中,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喻中朝军民的情谊,用小金花得知妈妈牺牲的噩耗后“把脚一跺”(没有流泪),而在与志愿军分别的时刻,却“落泪了”这样的对比,来衬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依依不舍之情,用“再见了,亲人”的多次反复,来强调中朝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些描写都是非常生动具体的,感染力极强。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写的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姻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却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关心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三变”

《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其中有对周瑜的三处神情描写,在文章中具有画龙点睛之奇效。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就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但是,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因而得意忘形。由此可见,周瑜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人。

第二处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周瑜“迷惑不解”。竹子、翎毛、胶漆都是造箭不可缺少的材料,诸葛亮却不用这些材料。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

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去弄清事情的真相,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的计谋方无一失,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是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长叹一声”。这一叹既有由衷的惋惜,又有无奈的佩服。想自己久久谋划,深深算计,满以为滴水不漏,水到渠成。谁知道却未能如愿,全盘皆输,自然是非常惋惜;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他深知自己远不如对方,因此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我不如他!”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周瑜的三次神态变化,不仅表现了周瑜的性格特点,而且反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学习本文时,抓住上述“三变”,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景阳冈》的人物描写

《景阳冈》一文,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敢威武行为。其中对武松的人物形象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击节赞赏。

1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景阳冈》中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很富有特色。如写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但是,武松不听,一个劲地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根本不相信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景阳冈》中尉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但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写到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当武松施展神威,打死老虎之后,他仍想“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这是何等的雄心勃勃,但终因“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便想:“……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也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3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三闪”:“……大虫扑来,一闪,闪到大虫背后。”接着,当老虎把“腰胯一掀”时,他“一闪,又闪在一边”。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时,“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是“吝啬”还是“节俭”?

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教师让大家同桌讨论,畅所欲言,谈谈对严监生的看法。玲玲和莹莹又开始争论了。

玲玲:莹莹,这个严监生真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莹莹:是吗?

玲玲:当然是了。你看他在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是什么意思呢?难以捉摸的动作造成了悬念。最后,赵氏才把谜底揭出来。原来是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哈!真小气。这段细节描写非常精彩,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莹莹:我可不这样认为。

玲玲(笑笑):什么?你又有不同的看法了?

莹莹(坚定):是的!过去,大家都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为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的土财主。可是,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倒是应该肯定的。能用一根灯草,为什么要用两根灯草呢?当然,他做得是有点过分,但给他扣上“吝啬鬼”的帽子,我觉得不妥当。

玲玲:嘿!你这家伙真是鬼点子不少,竟然为严监生“翻案”了!

莹莹:为严监生“翻案”?你又给我扣帽子了!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评评严监生,怎么就是为他“翻案”呢?

莹莹的话让一旁巡回的教师听到了。教师露出了喜悦的神色,告诉他们:畅所欲言,就是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莹莹:玲玲,咱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么!

《刷子李》的绝妙之处

《刷子李》一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显示了他的大本领、大智慧。其绝妙之处在于:

1对比显艺。“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刷子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他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自豪。这样的对比描写,让人感受到他的技艺奇崛,一下子就吊起了胃口。

2侧面烘托。“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小徒弟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对如此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这就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3一波三折。徒弟开始是“半信半疑”,后来对师傅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接着却突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不禁产生了怀疑,最后又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这样一波三折的叙事,紧紧抓住了读者,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4蕴含哲理。“好好学本事吧!”“刷子李”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他告诉徒弟,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一定要好好学真本事。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貌似一般,但却有很深的含义。

《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特色

《威尼斯的小艇》栩栩如生地介绍了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交通工具——小艇。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篇点题。课题本身就题旨鲜明地表明了课文的内容,而开头一段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了小艇是水城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也是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的特点。

2比喻形象。比喻是神奇的魔棒,能把事物表现得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文章中描写威尼斯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

里用了三个比喻:将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和“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外形和特点,十分形象地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形态。

3总分有序。在写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时,文章先以一句总起:“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然后分别从几方面分写“行船的速度极快”,在很多的来往船只中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能“平稳地穿过”,“作急转弯”……这里通过一些动词,把船夫驾驭小艇的技术娴熟、得心应手写得井然有序,活灵活现。

4动静结合。本文通过动态、静态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让人如临其境。如前所述对船夫驾驶小艇的描述,就是动态描写,而“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等也是对水城威尼斯的动态描写。文中还有“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碑》中的“愣”

《丰碑》一文塑造了一位在长征途中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的形象。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到了将军的两次“愣”,从而使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一座晶莹的丰碑”非常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当将军听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他“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朝前走去”。他为什么“愣了一下”呢?因为他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他知道前面有人冻死了,心中很不好受。这里的“愣”进而引发了他的疑问: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心情非常沉痛、愤怒:革命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这严寒夺走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他认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下决心追究军需处长的责任。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想到掌管供给“大权”的军需处长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这时,将军的心情很复杂:沉重、崇敬、自豪……这不仅震撼了将军的心,也震撼了读者的心——军需处长在恶劣的条件下,想的只是别人,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呀!只见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身为军需处长,不肯浪费一根火柴,一件衣服,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寥寥数笔的描写,使军需处长一心为公、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将军的“愣”可以使我们想得很多很多……

文章通过将军的两次“愣”,深入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迈着“坚定的脚步”去夺取长征的胜利。红军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像一座晶莹丰碑,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 篇9

第1课 凝固的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 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 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走向世界》、《崛起》、《永恒的运转》、《抛铁饼者》、《挑战》、《接 力》、《中国女排》。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中国女排》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第2课 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仿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加乡的热爱。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雕塑、你想知道什么叫雕塑吗?

二、探究与表现 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 察)[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 1 个消失点。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 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

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 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 描图正确。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 2 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 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三、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 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第 3课 分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培育热爱祖国优秀 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本课的学习,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 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⑴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

⑵这些名山大川你到过吗?

2、引导学生看书,新授美术作业。学生欣赏图片;学生回答问题。

3、学生作业

4、小结

5、组织交流

6、拓展

7、作业展示评价。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作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成礼物送 给同学、朋友。

第 4课 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材料,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教学过程:

1、你到过哪些学校,这些学校都有什么独特之处。

2、小组讨论,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的? 小组汇报 课堂作业:

1、根据大家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 解校园的模型和草图设计。

2、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 神。

第5课 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 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栓手去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准备:有关居室环境设计的录象、图片,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⑴你认为自己的房间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⑵你准备怎样去改 进后设计自己的房间布置?

2、引导学生看书,新授美术作业。学生欣赏图片;学生回答问题。

3、学生作业

4、小结

5、组织交流

6、拓展 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试着设计自己家其他房间的环境。

第 6课能“变化”的蔬果

教材分析:

教材中选用常见的蔬果做生动活泼的立体造型。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将奇妙的 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削、切、挖、连接等的方法制作蔬果雕的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乐趣。教学重点:削、切、挖、连接等技法。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意。

教学用具:瓜果蔬菜、牙签、刀等。

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示范法。教学课时:2 课时 2 教学流程:

一、导课

老师拿出一个梨子。提问:你们觉得像什么?(生大胆想象。)

二、新授

1、启发联想: 不同的蔬菜瓜果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斑纹,它能引发同学的奇思妙想。利用它们的天然形态、颜色,通过一些方法制作蔬果雕,你一定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2、欣赏范作 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稍做插接,即变成一个可爱的“香蕉犬”。2)用菠萝和一只香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3)根据黄瓜清脆欲滴的颜色和特有的斑纹,经过切挖、插接组合等方法,制作成一只 漂亮的青蛙。4)利用土豆和葱须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一位淳朴慈祥的“土豆爷爷” 5)用一个橘子和剥得比较漂亮的橘子皮做尾巴粘在一起变成漂亮的小金鱼。

3、探索学习青蛙的制作方法。师示范削、切、挖、牙签插接重难点。

4、想一想 动动脑,看看你的蔬果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什么?大胆想象,想一想你准备 做什么?

5、做一做 小组合作做一到两件作品。看谁的作品更有想象力,谁的作品将蔬果的形状、颜色 等结合得最巧妙。

6、评一评 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做评价,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7、课后拓展 为家庭宴会设计一个蔬果拼盘。

三、小结 蔬果雕刻是一门高深的技艺,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

第 7课 有“生命”的金属

教材分析:

教材中呈现了多种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不同款式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让学 生领悟材料的选取以及奇特的构思是关键所在。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 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简单造型。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金属材料。教学方法: 示范法、练习法

教具:金属瓶、铁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奇妙的艺术品有的源于自然,有的出自想象,试着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去看、去 想那些呆在被遗忘的角落里的铁皮铜丝,就会发现它们也有生命,你也来试试。

二、授新课

1、欣赏 出示图片《笑脸》 提问:这件作品用什么材料制作? 学生讨论。(用费旧铁丝组合在一起创作。)出示图片《看书》 提问:看书是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学生分析。(用卡纸、铁丝、木头拼接。)出示《弹琴》 师:人物是利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讨论。

2、老师示范:(1)利用卡纸做头、手。(2)用线扭成人手臂、腿。(3)拼接。

3、学生练习制作。老师指导。作业要求:巧妙利用身边的废旧金属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造型。

4、讲评

三、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可以做造型,你们可以多收集。

第 8课 会传神的木头

教学分析:

满地凋落的枯树枝、枝叶、松果等,路过的人总是熟视无睹,然而他们有时对教师 给学生上美术课可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宝物。运用这些自然环保素材进行美术创作,加上丰富 的想象力,即可创作出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作品。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活动做动物。教学难点: 制作形象、生动。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形状多变的枯树枝纹理丰富,颜色多样的小木片。锯一锯、削一削,拼接、捆扎就 可以变成一件富有情趣的作品。

二、新授课

1、欣赏、分析 出示图《蜻蜓》 提问: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分析。

2、老师示范

1)在木塞上画小鹿的头部。2)用两个木塞粘成鹿的身体。3)切割木塞做四肢和尾巴。

4)用牙签连接成鹿的整个形象。

3、学生制作 老师指导。

4、讲评作业 展示作业

三、小结 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做一做其他动物形象。板书: 会传神的木头 方法: 锯、削、拼、接、绑、扎

第 九课 鲜花送英烈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做花篮、送花瓶,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的热爱之情和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创造作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的热爱之情和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炭笔、颜料、绘图铅笔等黑白灰材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组讨论你看过的那部战斗电视剧。

二、新课

1、教师简介革命影片、革命遗址、以及电视《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金色 的鱼钩》等。

2、指导纸花的制作。

3、欣赏纸花与真花的区别,利用不同的纸做出不同的花朵。

4、指导做花篮

5、小组比比,看谁送给英烈们的礼物最好。

三、总结

第 10课 点线面 黑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黑、白、灰的知识。

2、学习黑、白、灰的应用。

3、学会用黑、白、灰表现画 面。

4、感受黑、白、灰与彩色世界不同的美。

教学难点:学会用黑、白、灰表现画面。

教学重点:黑白灰表现的画面有层次感、韵律感。

教学准备:炭笔、颜料、绘图铅笔等黑白灰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对比着色彩上课)运用冷、暖色与极色——黑、白的反差引入主题。黑是厚重、坚实的色彩;白是纯洁、轻盈的色彩;灰,有各种各样的灰。浅灰高贵、优雅,深灰凝重、朴素。画面有了黑、白、灰,才显得富有层次,生活和艺术都离不开它。学生例举生活中的黑、白、灰。(通过课前的查找)

三、欣赏、讨论(生活中的黑、白、灰)黑白灰

1、花猫身上的皮毛显示的黑、白、灰。

2、汇丰银行的墙体与广告牌上所显示的黑白灰。

3、厨房颜色设计的黑白灰。

4、旅游鞋外观设计的黑白灰。

5、手表整体设计的黑白灰。

6、摩托车、建筑群设计的黑、白、灰。

学生作品、讨论,他们是如何表现黑白灰的?

四、示范 处 理(线条)-——(点、线、面)

五、学生作业 以黑、白、灰为主,画一幅画,形式不限。

六、巡回指导

第11课

色彩的和谐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 接着通过观 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

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施教时间:9 月 18-22 号 课后记 使用水粉进行邻近色的练习,色彩的比例和加入水分的多少都影响学生的作品效果。水 粉练习还应在今后加强。

第12课 春华秋实

教材分析:

本课牡丹花为例,介绍写意花卉的绘画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笔墨趣味,进一步了解 我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初步尝试写意花卉的表现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2、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3、了解中华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珍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写意花卉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牡丹花瓣的画法。

教学用具:国画颜料、毛笔、墨汁、调色盘等。教学方法:示范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

一、导课 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秋天,艳阳高照,天气清朗。串串硕果是绿色生命的结晶。让我们用笔墨来营造这 春华秋实的意境。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师的作品吧!

二、新课

1、欣赏 欣赏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大桃图扇》、《枇杷》 大师吴昌硕的《牡丹》。请同学说一说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触?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你知道吗?牡丹象征富贵,月季象征吉祥如意,和平美好,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枇 杷象征丰收圆满,桃子象征长寿。

2、了解国画 写意花卉是中国画的主要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的特征是简练,概括、强调 笔墨趣味,要求技巧与造型相结合,既有笔墨的情趣又有恰倒好处的造型,达到以形写神的 目的。

3、学习牡丹的画法。欣赏牡丹的国画作品,问:你们想不想学?请同学们小组探索学习牡丹的画法。师示范: 1)先用湿笔蘸稀释的白粉,再蘸淡曙红画花瓣。2)用笔蘸淡曙红后再蘸深曙红画浓花瓣。3)用白粉加藤黄画花心,用石绿调花青再加藤黄画叶和茎。趁半干时用重墨勾叶筋。

4、画一画。生活中一定有你喜欢的花和果,请用水墨画的画法画出来吧!学生实践练习,师巡视指 导。

5、作业展示评价。举办“春华秋实”国画展。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

第13课 鸟语花香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教具学具: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 己对画面的想象。(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 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 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 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第14课 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 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情造趣、交流导入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2、导入课题 1974 年 3 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 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 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讲述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 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 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三、尝试制作、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 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 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反馈、总结拓展

第15课 敦煌壁画

教材分析:

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 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教材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装饰等方面,再 现了壁画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学生欣赏时教师应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提示,从夸张、变 形的艺术手法欣赏“飞天”形象,从新颖的构图形式、平面性装饰美上欣赏九色鹿的故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领会敦煌壁画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 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 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 1 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 30 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 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 552 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 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 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 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 艺术。

2、欣赏图片(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3)羽人藻井 提问: 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 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

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 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书上展示了 5 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 等著名的壁画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 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 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 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 说什么?

第 16 课 爱心大行动

教材分析:

本课结合美术知识,融活动、感知、行动为一体。主题策划一次爱心大行动,将文化衫 的设计作为一个知识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并渗透品德意识,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课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 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 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二、新课

1、欣赏分析 你想看看小朋友做的卡片吗?你喜欢哪一张?能说一说理由吗?这些卡片都有哪些制 作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2、探索学习卡片制作步骤 基本制作方法 1)镂空法:在卡片封面镂空一个漂亮的形状,以透出下面的图案。2)剪贴法:用彩色卡纸剪出想要的图形拼贴在卡片上。3)绘画法:用彩笔画想要的图形。4)综合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

3、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地震,你想做一个什样 的礼物送给灾区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上一篇:庄子上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一篇:一组上半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