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强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精选11篇)

强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到位。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低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确保清理工作按时高质圆满完成。

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安排部署。3月17日召开了全镇农村低保清理工作会,22个村负责人及经办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要求。会后各村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严格程序,强化审核监督。在低保清理工作中,严格清理程序,镇低保清理领导小组加强监督,同时向社会公布了两部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我镇共取消了79人原享受农村低保资格,低保清理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陈延)

强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践,问题,成因,对策

作为保障贫困农民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农户享受到了国家惠农政策的福利,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农村低保实践中出现了“走样”、“不公”等许多漏洞,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为此,笔者专门组织学生对农村低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广泛调查。调查涉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共计18个省市、54个市县、168个村。共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4份,有效问卷率为86.85%。我们将调查对象归纳为低保户、一般群众、村组以上干部三种类型。同时,调查中还对村民、低保户、村组干部、乡镇民政所和县民政局干部等进行了访谈,力争在大量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把握农村低保问题的关键所在,透析农村低保“走样”的成因,并为纠正农村低保实践偏差,推进农村低保实践规范化进程献计献策。

一、农村低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一)农村低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对低保的认知度较低。

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居民生存权益保障的庄严承诺,按理说广大群众应该有着较为充分的认知。但调查发现,农民群众对事关切身利益的低保制度却知之甚少。一般群众在回答“你是否了解农村低保政策”这一问题时,有4.9%的人选择“非常了解”,40%的人选择“基本了解”,有45.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9.6%的人选择“完全不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两项合计起来占到55.1%。因此,有72%的群众表示有必要加强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

2.“搭便车”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一般群众中认为农村假冒低保现象“严重”、“比较严重”的分别占18.4%、44.7%,两项合计起来高达63.1%。同时,低保户中也有49.3%的人认为这种现象存在。另外,32.3%的被调查者认为谁能享受低保大多是村组干部说了算,根本没有经过实际调查。这反映出一些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拿国家政策来做人情”,严重偏离了农村低保政策的初衷。

3.低保保障水平还不高。

调查数据表明:只有39.4%的低保户、39.2%的一般群众和29.2%的村组以上干部,选择了给付标准“比较合适”;而选择“不太合适”和“不合适”的两项合计起来,低保户、一般群众、村组以上干部分别占到了50.7%、46.0%、49.3%。尤其是在低保户中,认为低保补助标准“不太合适”和“不合适”的分别占到了28.2%和22.5%。这也充分说明农村低保的给付标准还比较低,农村低保保障水平还不够高。

4.欠发达地区资金缺乏。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3.2%的被调查者认为低保政策实施面临的困难是“资金不足,覆盖范围小”,50.6%的认为是“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差”,49.5%的认为是“缺乏专职管理人员”,45.3%的认为“农村低保对象的界定困难”。

5.假冒者行为被漠视。

对假冒者行为,低保户中,有22.9%的人选择的是“忍气吞声”,有38.4%的人选择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项合计起来高达61.3%;一般群众中,有36.1%的人选择的是“忍气吞声”,有29.6%的人选择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项合计起来高达65.7%;村组以上干部中,有24.2%的人选择的是“忍气吞声”,有25.8%的人选择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项合计起来也高达50%。由此可见,无论是低保户、一般群众,还是村组以上干部,均有超过50%以上的人持“漠视”态度。

6.监督管理不到位。

有42.9%的被调查者见过公示,有37.9%的被调查者“未关注”过村委会公布低保名单,表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社会对低保的监督。

(二)农村低保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

1.影响重大民生政策的刚性落实。

通过调查发现,因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办低保”,还因为有些地方的村组以上干部“近水楼台先得月”,使农村低保“变味”了,严重妨碍着农村低保这一重大民生政策的刚性落实。农村低保“变味”的“传导效应”,又可能会“波及”其他社会福利保障。

2.影响人民群众对政府相关政策的信任度。

部分农村还在实行不规范、不统一、带有很大随意性的传统办法,缺乏规范统一的操作规程,管理上缺乏制约机制,有的地方出现占用、挪用救助资金现象,有的村干部甚至在村选举中把办理低保作为了拉选票的交换条件,群众所能看到的多是“不正之风”,因此不少村民对相关制度产生怀疑,不仅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严重影响村民对政府相关政策的信任度。

3.影响农村干群关系。

调查得知,有61.8%的人认为假冒者主要是“本村干部的亲戚朋友”,42.7%的人认为是本村一些“有头脸有路子的人”。而一些确实贫困的家庭却被排斥在国家的惠民政策之外,这一事实在群众中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直接造成群众对基层干部公信力的怀疑。

4.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农村低保实践有着明显的“马太效应”。即那些家庭条件较好、不该吃低保的却吃了低保,生活水平随着低保标准不断提高,这一阶层越来越多的人觊觎于这种“福利依赖”;而其他一些处在“贫困边缘”“权力边缘”的村民,却因得不到应有的低保补助,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窘迫,怨气、怨言越来越多。

5.影响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据调查,农村低保实践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在一般群众中,有13.8%人感到“不满意”,有50.4%的人感到“不太满意”,“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合计起来占到了64.2%。群众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存在如“搭便车”现象严重、不能“应保尽保”、宣传力度不足等多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给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低保实践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农村低保实践存在问题的表象原因

1.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

广大群众对低保政策认知度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村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少农民素质偏低,无论怎样宣传低保政策,或者怎么跟他们解释,他们都难以听懂。

2.“特权者”以权谋私。

农村低保常常会引发“设租”和“寻租”行为。最常见的现象是部分村组干部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想出种种花样来为自己谋私利。调查发现,有些村干部的亲属在其他村,这些村干部就以两村之间的低保户名额互换,以达到各自亲属拿到低保名额的目的;有些干部为了讨好上级,为自己升迁铺平道路,就主动为上级的亲属办理低保;有些村干部甚至把低保作为笼络、收买人心的手段,把低保指标给了那些平时配合自己工作的村民等。农村低保假冒者现象严重的原因,从调查结果看,选择“以权谋私”的占了最大的比例,达27.7%。而低保假冒者中本村干部的亲戚朋友占了最大的比例,高达61.8%。

3.物价大幅上涨降低了保障水平。

近几年来,各地的低保标准虽然有所提高,但物价上涨也很快。对低保户而言,物价上涨致使他们虽然领取了同样或者数量增加的低保金,但跟原来相比,实际利用价值却大幅缩水了,能够买到的东西甚至更少了,使本来贫困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4.低保资金承担比例上轻下重。

现实的实际做法,本来应该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却通过政府权威转移事权交由地方政府提供,采取了“上轻下重”的分担方式。这样一来,难免会导致农村低保这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现实需求。

5.监督主体不给力。

调查中,在被问及“当您了解到本村存在一些低保假冒者时您个人采取的态度”时,采取“忍气吞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分别占了31.9%、30.4%,只有29.6%的人选择了向有关部门反映。很显然,仅仅依靠群众作为监督的主体,监督作用显然不大。以至于部分村委会由于缺乏监管,乃至嬗变成了“人情保”、“关系保”的温床。

6.机构和人员不能胜任工作需要。

对于大多数乡(镇)民政办(所)来说,工作人员只有三四个人员编制,却要负责上千人的低保工作。对于绝大多数村委会来说,一般由某位村干部(一般是村委会的会计)代管,也没有专职人员。农村低保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极其繁重,多数乡镇和村委会没有关于农村低保的专门工作机构和编制,不仅人员少,而且素质低,难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更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二)农村低保实践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1.行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

调查发现,低保户与乡镇以上干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致使乡镇以上干部没有足够信息辨别真正的需求者;村组干部和乡镇以上干部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如果村组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如实向乡镇以上干部汇报,即使其行为是不妥的和不当的,也难以被乡镇以上干部及时发觉和纠正,也就难以避免“鱼龙混珠”现象的发生。

2.乡村社会“权力异化”。

乡村社会权力异化会导致乡村政权环境的变异,“熟人社会”下的农村低保实践,往往成了权力变质下的资源。村组干部有可能通过控制低保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建立或巩固私人关系网,并从中扮演“赢利型经纪人”的角色。

3.尚未建立补助水平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

没有建立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与物价波动挂钩的联动机制,地方政府未按照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困难群众无法在物价波动时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救助,生活水平降低。甚至,很多地方的实际补助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配套政策不完善。

在现阶段,许多地区没有在农村低保制度的基础上,把各项救助配套政策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无法构建起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5.缺乏约束机制。

就村组以上干部而言,即使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亲戚朋友违规办低保,也不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厉惩处,致使村组以上干部行为失范所付出的成本与所获得的收益极不对等,一方面违规、违法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成本太低,另一方面他们所获取的经济和政治收益又太大。

6.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在被调查者中,有59.6%的人认为低保实施面临的困难是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完善。比如: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核实低保对象收入的标准,使得界定低保对象的难度加大,易造成“应保未保”的局面;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流于形式;退出机制不完善,动态管理形式化;缺乏相应的惩戒机制,给那些违规操作的乡村干部以可乘之机。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无法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村低保政策的刚性落实。

三、解决农村低保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努力运筹制度的规划和实施

1.树立统筹谋划硬理念。

应从制度的长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科学决策,缜密规划,从宏观规划方面牢牢把握“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从实施细则方面及时提高低保标准,扩大覆盖面。

2.纳入全国性保障范围。

之所以要将农村低保纳入全国性社会保障,主要由中央政府从社会保障预算中支付,是因为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越多的地区,其经济越不发达,财政往往入不敷出,仅靠地方政府自身难以做到对所有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提供保障。

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可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也可从福利彩票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社会捐资以及国家扶贫开发资金中切出一块等方式增加低保资金来源。

(二)尽力彰显施行的严谨和严明

1.保护奖励群众举报。

要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民众揭发、举报低保“假冒者”,激发民众举报、监督的热情。同时,要建立相应的保密机制,确保揭发、举报群众的人身安全,防止他们遭到打击、报复。

2.强化新闻舆论监督。

要加强新闻媒体的责任感,引导新闻工作者及时曝光“人情保”、“关系保”等“假冒者”现象,对那些利用低保政策谋取非法利益的人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慑、抑制作用。

3.加大追偿追惩力度。

对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低保资格的假冒者,或违法行使职权的村组及其以上干部,既要追究经济责任,又要追究刑事责任。对违反条例的行政工作人员,还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三)推进政法的创新和完善

1.采用“参与式贫富排序法”。

在农村低保实践中采用“参与式贫富排序法”的实际操作中,政府有关部门可参照地方农民生活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乡村中所有住户按贫富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谁是乡村最贫困者,科学划定低保范围。如对某个村3%的贫困户实施低保,即可根据该村的贫富排序表从低到高划出3%的农户进行差额救助。

2.建立农村低保听证制度。

可考虑设立农村低保听证委员会,为贫困群众提供另外一条有利的救济渠道。对村民委员会所做出的初审不予通过的行为不服的,对乡镇人民政府所做出的不予审核、审批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对民政部门所做出的不予最后审批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都可以向农村低保听证委员会申请低保听证。

3.立法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鉴于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只有专门立法,乃至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低保制度的权威性和连续性,才能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步入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社会救助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农村低保政策真正成为一项保障困难群众的“贴心工程”。

(四)加强操作的严谨和规制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可借鉴英国福利国家型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强化国家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借鉴德国自保公助型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拓宽低保资金的来源渠道;借鉴美国宽泛供给型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借鉴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的评定机制,进一步科学界定农村低保标准及对象;借助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综合体系建设。

2.推行实施“分类施保”。

为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难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可对农村低保对象实施“分类施保”。“分类施保”是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特殊困难家庭,在已核定补助数额的基础上,根据其困难程度适当增加补助金额,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分类施保”的对象,主要是因老、幼、病、残等原因导致日常消费支出过大、明显影响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农村低保家庭,具体包括家中有重大疾病患者、需要常年用药治疗的,家中有重度残疾人员、无自理能力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未入住社会福利院的农村“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对象的人员,需要独立赡养一个无收入80岁以上高龄老人或两个以上无收入7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由一方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老幼家庭,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等。

3.探索耦合的监管方式。

所谓耦合的监管方式,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监管方式相互联动和紧密配合,形成既协同又配合的监管方式。复合型监管就是要调动所有监管能力,让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能参与到监管中来的农村低保实践监管模式。全程式监管是指将低保实施过程中的申请、审批、资金发放都纳入监督视野,实行全过程监管,不漏掉全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复合型监管与全程式监管相互叠加,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监管模式,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低保的有效实施。

(五)进一步完善相关对策和措施

1.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要明确规定农村低保工作的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同时定期组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切实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保证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执行。

2.落实配合协同举措。

农村低保人群中因老、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占大多数,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就要积极探索对困难农户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救助制度,帮助他们缴纳其他个人负担费用。比如:可考虑使用合作医疗求助资金,帮助低保对象先垫付医疗费;可强化脱贫技能培训等综合扶贫措施,变消费式投入为开发式多渠道扶持;可建立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救济制度,切实防止因灾致贫。

3.促成长效机制集成。

段村乡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报告 篇3

县民政局:

根据县有关会议精神和渑纪字[2011]42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乡党委政府对这次专项检查工作高度重视,于8月5日下午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结合本乡实际及早着手,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积极开展低保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

段村乡属省级贫困乡,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农村低保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体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乡领导高度重视,把农村低保工作当做关系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乡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主管民政的副乡长为副组长、纪检、党政办、民政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部署自查自纠各阶段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明确责任

为加强本次工作的舆论监督,根据渑纪字[2011]42号文件精神,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和村政务公开栏进一步加强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设立了举报箱和投诉电话,凡是涉及到低保工作的,做到即访即查,查实即纠,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三、认真自查,及时纠正

我乡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按照评审程序化、公示规范化、发放社会化、监督多元化、建档标准化和管理动态化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实行以户为单位的银行存折“一折通”社会发放,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农村低保政策的顺利实施,自开始发放以来没有保障对象反映资金未拿到手的问题。2009年我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85户,455人,2010年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86户,492人。2011年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79户,476人。通过乡村全面自查,我乡几年来低保对象除几个特殊群体(21基地、自卫反击战、艾滋病患者)的个别户外,其他低保户完全符合条件,审批程序经过入户核查审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非常严格,不存在拆户保、合户保、人情保现象。

四、存在问题

1、部分特困户入户调查时隐瞒了隐形收入给低保户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部分低保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生产自救意识,养成了他们的懒汉作风。

农村低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爱民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低保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计划安排,5月中旬,人大常委会派出了调查组,在黄志勇副主任的带领下,到了县民政局,听取了局领导班子及有关股室的工作汇报,还分别在太保镇、禾洞镇、永和镇、小三江镇、福堂镇、吉田镇召开了人大、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民政办和部分村委会干部、县人大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和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基础扎实,成绩突出。

1、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明显。近年来,县政府对农村低保工作非常重视,自始至终把此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民心工程来抓。一是成立机构。县、镇分别成立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做到“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低保工作格局;二是狠抓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建设实施方法》,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确定我县农村低保标准,对一些特困户还给予适当的倾斜,保障了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三是强化管理。我县农村低保1997年4月正式实施,经过13年的不断完善,农村低保总数达到3892户10296人,基本达到了应补尽补的工作要求;四是确保资金投入。为着力解决低保对象关注的实际问题,今年低保对象比去年2081户8330人增加了1811户1966人,人数增幅大,县政府在自有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解决了按县级30%配套资金240多万元,确保低保金按时发放给低保对象。大大加快了农村低保工作的进展。

2、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具体负责农村低保工作的民政局,各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民政部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在抓好低保工作规范,业务指导,多元救助等方面做好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认真落实责任,抓好政策宣传;集中人力、物力做好调查摸底审报、低保金发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村委会干部也积极配合,掌握好第一手资料,由于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确保了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宣传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到位。县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村低保工作极为重视,但仍有少数干部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低保是县政府的事,在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对政策宣传,正面引导不够到位,部分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争着要低保,特别是在每年9月份调整低保期,一些低保对象怨气连天,不愿脱保,有的埋怨村干部有人情保,到镇、县部门上访,给低保工作带来不小压力。

2、收入核定难,动态管理难以到位。近年来,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法》,做到严格把握政策,规范审批程序,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低保对象得到了实惠。但由于农户外出务工或临时性收入难以确定,增加收入不稳定,实际收入难以跟踪测算,加上许多群众不积极配合,高收低报,造成调查情况有些失真,核实收入失准;二是低保成份复杂,人户分离情况较多。家庭隐性收入难以调查和掌握,加上又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给家庭经济收入测算带来困难,低保对象难确定。三是边缘人群难以区分。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保障标准附近的农户,往往把握不准,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低保工作有效开展。

3、低保农户收入渠道不宽,农户返贫现象突出。实行农村低保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改革传统的社会制度,保障贫困农民基本生活,减轻贫困农民的生活危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但由于受目前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保障水平比较低,农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扶持扶助政策不够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农村低保户虽然一时基本解决生活困难,但又可能因病,因子女上学或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重新返贫,加上我县属少数民族贫困县,农村低保对象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进入低保行列的低保户也越来越多,我县财力有困难,所需配套资金增幅大,明显产生资金保障与人数增加失衡情况,无法达到应补尽补。

三、几点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资金落实是关键,完善制度是保障,规范管理是根本,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农村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使党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让更多的群众积极走出低保,切实把党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关怀落到实处,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县、镇、村各级的共同努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努力把这项德政善举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是要准确界定家庭收入,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信息,合理确定对象;三是认真落实政策,严格把关,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的发生。

农村低保自查自纠报告报告 篇5

报告

农村低保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是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开展农村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是打造“阳光民政”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救助工作规范管理年”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党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的迫切要求,对于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保障困难群众切身利益,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市中共xxx州市纪委文件(xxx纪[2011]13号关于《全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乡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开展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各类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低保相关资金的拨付、发放、管理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低收入群体)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推进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乡领导历来高度重视低保金这项惠民惠农资金落实工作,把农村低保工作当作关系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次专项检查工作,乡里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xxx乡长负总责,分管副乡长xxx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部署自查自纠各阶段工作任务,确保惠民惠农资金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加强宣传,制定方案

为加强农村低保资金的舆论监督,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宣传,把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政策向群众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深入人心。同时设立了举报投诉电话,凡是涉及低保金问题的,做到即访即查,查实即纠,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同时根据(xxx纪[2011]13号关于《全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低保金落实和农村低保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在各行政村再次公示低保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为开展好自查自纠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认真自查,及时纠正

(一)资金发放基本情况

我乡农村低保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按照评审程序化、公示规范化、发放社会化、监督多元化、建档标准化和管理动态化的要求,坚持“三公开、二公示”制度(公开低保对象、人数、金额,上报前公示和审批后公示),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实行以户为单位的银行存折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我乡是省定贫困乡,截止2011年6月底,我乡总人口

xxx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xx户,xxx人,年发放低保金xxxx元,月人均补xxx元。

2009年我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xxx人,发放低保金xxx

万元,月人均补xx元。

2010年我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xxx人,发放低保金xxx万元,月人均补xx元。

(二)认真组织自查

我乡组织财政、纪检等部门深入各村对低保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工作,主要自查低保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有无挤占、挪用、套取等现象;资金发放是否公开;是否实行“一折通”,低保对象是否能按时足额领取到低保金。

(三)存在问题

低保金虽能及时发放。但有个别村自然减员低保对象没能及时上报。

(四)及时纠正

通过本次自查自纠,共发现低保自然减员对象xxx人,现已全部取消。

四、下一步计划

根据《平顶山市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和分类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按照平民[2011]31号文件精神,严格规范准入条件;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搞好宣传;进一步搞好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动态管理使城乡低保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xxx民政所

2014年农村低保的申请报告 篇6

你们好!

我叫xxx,是萧山区xxx镇xxx村第x组人,出生于xx年xx月,现年xx岁,身份证号为xxxxxxxxxx,是一位普普通通农村妇女,也是一位农村的弱女子,无正当职业。

早在xxx年与丈夫离婚,前夫已被判刑,也不给予生活上的补贴,现家中有三口人,靠我一个无收入的女子来维系生活,家庭每月收入还不到千元,两个女孩一个在读初二,一个读小学二年级,平时需要照顾,我又不可以去外工作,家中经济十分拮据,严重透支,现在生活举步维艰。

本人特提出申请低保,请求政府给我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我相信领导会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强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7

我县位于**北麓,南与重庆市接壤,北与汉滨、西与紫阳县、东与平利县相邻,总面积185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全县辖33个乡镇198个行政村,4.4万户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境内以山地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乡境内拥有小水电站32座,农业

及旅游业为全县支柱产业,全县森林覆盖率67%,被誉为陕西的后花园。全县境内拥有机动车1.3万辆,驾驶员1.3万余人,全县共有五个客运公司,其中中型普通客车33台,微型客运车138台。公路总里程共计1419.8公里,其中省道78.3公里,县乡公路406.6公里,城区道路十公里,农村道路924.9公里。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68.8公里,其中207省道贯穿6个乡镇。98%的村通村级公路,岚成,岚紫公路的贯通,形成了东通平利,西到紫阳,南接重庆的公路交通网络。

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山大路窄,临库临崖,道路曲折蜿蜒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1、摩托车日益增多,行驶速度快,事故隐患多。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购买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不但加大了乡村道路的交通流量,也加大了事故隐患,不少摩托车驾驶员缺乏交通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摩托车是不考虑来往车辆,许多是因躲避不及而造成的事故,还有村民平时不懂驾驶技术,一买摩托车就上路行驶,造成车毁人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近几年来,全县水泥路面公路从乡镇到村组不断延伸,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路面好了,车辆行驶的速度也加快了,每当发生交通事故,后果都比较严重。其直接因素司机车速快或行人违规等因素引起,主观还是人为因素造成。

2、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大部分乡镇都在山区,无论乡道还是村道,其地势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或依山傍深谷,车辆在行驶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翻车,其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道路修建投资有限,绝大多数乡村道路都是在原沙石路面的基础上用水泥硬化的,路面宽3.5米,道路狭窄,会车困难。而原来的沙石路在修建是因考虑人力,财力等问题都是绕山脚而修,形成弯道多,视线差,车辆转弯时往往要战线行驶才能通行,如司机疏忽,容易与对方来车碰撞而引起事故。

3、基层警力不足,经费短缺,交通管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大队下设5个中队,管辖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共有正式民警26人,其中50岁以上的10人,协管员18人,人均管辖道路54.6公里,面临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大。编制严重不足。大队自建队以来在编14人,2006年增加到17人,近几年来道路里程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增加,警力严重不足,使道路与警力严重失衡。财政预算不足,经费非常困难。县政每年只预算正式干警工资,办公经费从罚款收入和事业性收费中按比例返还,而全年罚款收入不到40万元。仅协警工资一年需支出近20余万元,加上车辆油耗,维修,办公经费,水电费等和其他必需支出的项目外,工作正常运转非常困难。随着有些收费项目的取消,收费标准的降低,规费收入大幅度下降,甚至许多业务还需要大队贴钱去办{如:驾驶员申请表和体检表)。由于经费短缺,交通设施路面监控、宣传、增设标志等不能得到保障。

4、村民交通安全观念差,自我保护意识低。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经济文化落后,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更是知之甚少,无交通安全意识;二近几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加速增长,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机动车也纷纷进入到了农民家中,确实为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机动车的增长在给村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多村民交通意识淡薄,没有办理上户和申请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些村民随意乘坐农用车,或带“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5、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失管,漏管问题。一方面由于警力不足,经费不足导致了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另一方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单靠交警一家难以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难题。根据有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管辖规定,乡村道路由基层派出所管理,但由于基层派出所同样面临警力不足,经费困难的实际问题,加上“三基”工程建设,农村警务室建设任务较重,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监管问题。再之,有关乡镇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缺乏工作主动性和配合性。

6、农村道路维护不及时。一是农村道路交通新开通道路在逐年增加,交通安全防护措施严重滞后,没有维修和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二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对乡村公路没有专项经费进行维护和治理,“

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仅仅限于路面工程,后续的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无法筹措,由于路面狭在,混合式交通,人,车,路矛盾突出,也必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自然灾害损毁,许多临山临沟道路因水毁而损坏,导致通行能力降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解决警

力编制。根据地理位置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增加警力编制,合理布建基层交警中队,解决边远乡镇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结合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对基层中队的建设,明确对新建交警中队的管理,规划。争取项目经费,弥补经费短缺。今年开展了许多专项整治活动,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起了重大的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认同,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打好经费开支的算盘,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认真收集交通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分析存在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得到支持,大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将协警工资,专项整治活动经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强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8

关于汉川市百二沼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

(材料化工学院10级理科实验班王振)

一. 调查目的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保障的是低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是保障特困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近几年的低保扩面,大部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这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为充分了解我国低保方面的成果、在低保方面投入的力度、以及在低保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我们小组分别以市、县、镇、村作为调查对象对我国低保情况作了比较充分全面的调查,其中本人调查的是本村的农村低保情况。二. 调查对象

汉川市沉湖镇百二沼村村委,主要咨询王书记。

三. 调查内容:针对当前情形下的低保制度,我向本村王书记提出了如下十个问题,王书记耐心的一一为我解答。其具体问答内容如下: 1.当地什么时候开始低保救助的?

答:具体本村从2002年开始 2.当地有多少人在依靠低保救助?

答:全村共有3693人,其中105人享受低保救助,占全村总人数的2.84%

3.当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有低保?

答:参照国家政策文件,按照本地区生活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目前本村低保制度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以家庭人均收入状况为标准确定救助对象。

本村低保户大致分为三类:大病致贫、鳏寡老人和父母双亡的孤儿。其中大病致贫的占多数。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4.在当前低保体制下,低保户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本村低保户按国家标准每月享有相应的救助,另外低保家庭免费享有农村合作医疗,在九年义务教育内的儿童免学费等。义务:低保户必须配合村里每年对低保资格的审核调查。5.不同条件的低保享有哪些不同的救助?

答:更具家庭条件的不同,我村低保体制分一、二、三类,一类每人每月105,二类每人每月85,3类每人每月55,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6.低保户申请低保的申请程序

① 个人申请

② 村委开会审议并申报 ③ 镇民政审核后交市民政审核 ④ 张榜公示

本村的低保申请到审定完全按国家要求程序严格执行,争取做到需要低保救助的家庭都可以得到救助,有条件的绝对不浪费国家资源,也就是不漏掉一个,不错过一个。7.申请之后政府部门怎么审核是否属实?

答:本村不大,并且基本上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所以村委对每一个家庭的大致情况都比较了解,在低保申请者申请的时候就差不多知道 其是否有资格享受低保救助,但是为避免出现审定出现偏差,本村还是按照规定办事村委将会组织开会,对其家庭状况进行讨论,然后组织人去其家里访问,同时也向其左邻右舍咨询,已保信息的准确性。8.低保救助具体怎么实施?

答:本村按照国家的政策执行,实行个体银行专户,然后每季度领取,对于不会使用银行卡的老人,村委负责帮老人取钱。社会化发放。9.对于经过一段救助后有些居民已经自力更生了,不满足低保条件了,可是还在占用低保资源,低保局是怎样复查他们是否还需要低保救助的?

答:为确保国家低保救助资金都用在刀口上,不浪费国家资源,2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本村每年至少对低保家庭的情况重新审定一到两次,对不再满足低保条件的家庭,取消其享受低保救助的资格,并对其进行讲解和劝说。10.近几年国家对低保方面的投入力度怎么样?

答:近年来,国家对低保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由每人每季度30元上升到每人每季度120元

四. 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法。

因为王书记负责管理本村所有的低保工作,了解本村低保工作的所有信息,故拜访了王书记,为加深了解和数据的准确性,王书记也拿出了本村关于低保的一些文件以及资料信息。五. 调查时间:

2011.08 六. 调查结果

这次调查使我对本村的低保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农村作为生产力,消费水平都比较低下的地方,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相对落后,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改革开放的成果早已普及到农村,这里也基本上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对于一些特困家庭,生活还是十分艰难。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低保的投入,也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村低保体系比较完善,生活艰难的都享有了国家低保的救助,低保户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这几年国家对低保的不断投入,人们对低保的不断了解和重视,我村的低保制度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家的各项要求。七. 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深入社会基层,接触社会,努力实践,对社会很多问题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制度等,这些方面在近几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很多交流上的不足,以及礼仪知识的欠缺,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加强自己交流方面的能力,这将使我受益终身,同时,也会关注国家 3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时事政治,心系祖国发展。

辞谢: 感谢王书记百忙中抽空耐心的接受我的采访,给我提供这么多的有效信息,谢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

农村低保工作流程 篇9

一.个人申请:户主提出申请,提交如下材料:①申请书②户口本复印件③户主身份证复印件④患重病的提交县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⑤是残疾人的提交残疾人证明⑥民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村委会核算评议:

1、村委会成立3-5人的核算小组,对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逐户核算收入,填写《农村困难家庭财产及收入状况调查核实登记表》,调查人员签字,户主确认。

2、调查结果由评议小组评议,确定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并对评议结果形成书面材料。评议小组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5-10人组成。

3、将评议结果在村委会张榜公示,公示期5天。

4、对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农村低保待遇申请审批表》,村委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连同其他材料一起报街道办事处审核;对经评议、公示不合格的由村委会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街道办事处审核上报: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应对村委会上报的家庭收入调查表进行逐一调查、核实,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报县民政局审批。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街道申报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核、重点调查和审批工作。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 篇10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方面

对城区道路、桥梁、排水、检查井等基础设施及时排查、养护维修;严格道路开挖审查批准手续,严把道路开挖、恢复的质量关。积极开展小街巷的硬化和排水管网的维修改造,共硬化小街巷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网公里,建设加压泵站座,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园林绿化建设方面

完成了海渤湾城区和滨河新区大学路、世纪大道,海南区东风街等条街路的街道绿化,大学广场、光明路等处公共绿地的建设以及桌子山街、千里山街的树木移植,进行了青少年生态园、植物园、城市育苗基地及海南区人民公园等大型绿地建设。全市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为了美化了城区环境,园林部门还培育装饰盆花万盆,在部分街路和公共场所摆放。

(四)房地产业建设管理方面

共实施拆迁改造项目个,拆迁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住宅小区个,开工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加强了住房登记及二级市场交易管理,办理初始登记件,发证面积万平方米;抵押登记件,登记面积万平方米;转移登记件,面积万平方米;现房抵押件,登记面积万平方米,受理了市区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强化了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管理,归集公积金万元,发放公积金贷款万元。开展了房地产市场规范整顿,对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家物业管理企业,家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了资质年检和市场检查,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严格商品房预售管理,共办理预售许可证件,预售面积万平方米。加强了物业管理,提请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提出具体要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的通知》,加强前期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维修基金制度,累计归集万元。积极开展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创建,有两家住宅小区分别被自治区评为示范小区、优秀小区。

(五)建设工程管理方面

出台了《乌海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开标、定标规则》(试行),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全年共有项工程进场交易,交易额亿元,招投标率%。推行了招投标代理制度,有项工程实行了代理招标。严格履行建设工程法定程序,全面推行工程项目报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两项制度,共办理建设工程项目报建项,工程规模万平方米,办理施工许可项,工程规模万平方米。推行了建设工程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押证施工制度,全市个工程的施工项目在押各类证书个,保证了工程建设依法实施。认真落实施工图审查备案和竣工验收制度,全年共有项工程进行备案审查,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件。对项建设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制和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全年未发生建筑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落实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民工工资制度,继续加大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维护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

加大了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力度,规范了城建档案的收缴程序和归档内容,提高了归档质量,具备了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单位部门提供档案查对、咨询等服务的功能。

(六)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个基层党组织,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先进性教育,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建设事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并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员目标管理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七一前夕,委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对系统名特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元;倡议系统全体党员,为乌海市特困党员基金会捐款元;今明两年,由我委每年提供扶贫资金万元,积极帮助对口扶贫点巴音陶亥乡红墩村脱贫致富。

加强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与监督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集中调整了名后备干部,选派了名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名后备干部到市委党校学习。并根据工作需要,选拔任用了名干部,内部交流干部名,使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和素质得到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工作取得“大丰收”。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积极配合开展星级文明城市竞赛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机关作风“三优、一满意”活动及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的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房屋产权交易登记中心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园林处被评为“××年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系统有两名同志参加了“乌海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市建委系统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军区联合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圆满办结了市人大建议件,市政协提案件,被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评为五届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工会工作围绕制度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参训人员达多人次。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双增双节活动,创造和节约价值万元,合理化建议创造价值万元。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被市计生委评为先进单位。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通过征求意见、座谈等形式充分发挥老干部为建设事业出谋划策的作用,被市老干局评为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围绕创建“平安乌海”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真正起到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顺利通过市区综治委的考核验收。

农村阳光低保工作措施方案 篇11

农村阳光低保工作措施方案

8月3日,XX省推进农村阳光低保现场会在我市临西县成功召开。为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XX县MM局推出促进阳光低保工作新举措:

(1)严格程序,扩大农村低保保障面。该县计划从10月份开始到年底,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全县299个村对原低保户和新申请户进行全面听证,对已超过保障标准的低保户通过听证的形式予以取消,重新纳入新的低保户,体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原则。

(2)加大低保公示的检查力度,巩固已取得的公示成果。全省推进农村阳光低保现场会前,全县299个村都建了长久制式公开栏,各村要明确专人对公开栏进行维护,充分发挥公开栏的长效性。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定期对公开栏的内容、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全县通报。

(3)完善阳光审批程序,扩大社会监督范围。为进一步加大低保审批的透明度,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在严格坚持集体研究、低保直通车、书面告知和定期评议制度的基础上,邀请更多的.基层党员、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作为低保工作的监督员,对低保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使低保审批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4)加强低保核查中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进一步加强低保核查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低保政策,熟练掌握入户调查的各项信息,更加准确、科学地测算家庭收支状况,为低保评定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完善低保核查中心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高效运转。三是进一步完善办公设施。为低保核查中心配齐电脑、档案橱、下乡核查车辆等必要的办公用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上一篇:劳动起诉书下一篇:项目申报员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