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共10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篇1

一、文言文阅读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二、现代文阅读

同学们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即读完文章首先要作出一个文体判断,然后按文体调动考点知识储备,千万不可混淆。

先来谈记叙文阅读:

8.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概括段意。“整体阅读”与“粗知大意”不是同一概念“粗知大意”一般是指阅读流程中的第一流程,即大至了解文章意思。而“整体感知”是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整体感知”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感知本文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情感(或见解),产生阅读者自己的感受;二是敏锐地感觉到体现主要内容,主要感情(或见解)的有关语句,三是发现上述语句的内在联系并落实自己的感受。

9.解释词意应联系文章内容来具体结合某个词的词意。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往往不是它本来的意思,必须根据前后文去理解它的含义。

10.修辞是选择最适合表达需要的语言手段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修辞的范围很广,初中阶段要求识别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七种修辞方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

11.阅读现代文要理解句、段、篇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一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根据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12.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要重点掌握插叙的作用。做题时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用倒叙、为什么要用插叙,其实这都与中心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就没必要倒一倒或插入一段。

13.记叙文里的人、事、景、物都是记叙所用的材料。记叙文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它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叫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处理中心和材料两者间的关系上,先看材料。

1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是文章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最复杂也最重要。描写有两大类:人物描写(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和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15.语言的表达能力,记叙文的语言有着它鲜明的个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

再来谈说明文阅读:

16.说明文阅读对理性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要养成边读边问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至少有六问:

(1)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归纳)

(3)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列图表)

(5)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准确。

(6)文章揭示了说明对象的那些特征?捕捉有效语言信息。捕捉有助于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语言,有效语言信息的具体体现:

中心句,即能揭示文章和各段大意的句子。(往往段首句或段尾句是中心句)

过渡句,承上启下;能揭示事物特征的重要语句;对既有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接下来谈议论文阅读:

17.议论文中的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论点的表述形式一般是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陈述句。

18.论据为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一切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为人们所认识的真理),论据的作用和补充论据是常见题型。

19.论证的基本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20.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比)

21.阅读综合性文章的时候,应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文体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所表达的见解、主张、写作意图等,把握文章的思路,一般地说,综合性的文体包括杂文、随笔(笔记)、评论文章、散文(不是纯记事、写景的)、科技小品等。(包括文章的结构和感情展开的过程),能从语言形式入手分析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来感悟语言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三、写作

22.调动以往积累,系统总结自己作文中的经验教训。

对以往写过的作文,要来一个系统的梳理,挑选其中写得较好的几篇文章,进行认真修改,编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临场应考无论碰到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容易心中有底,思考有路,这比猜题碰运气好多了。

23.归类整理自己作文中的错字病句。

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篇2

一、促使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文知识却很零碎, 许多内容都需要记忆积累, 诸如字词的读音意义、作家作品、名言名句等, 这就注定了语文学习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积累是关键。只有博览群书, 多积累知识, 才能说话引经据典, 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顺手拈来, 洋洋洒洒。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广泛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梳理的平台

我仿照“百家讲坛”, 在班上组织过学生讲坛,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某方面学习积累的知识, 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词类活用”“写景的方法”“古今异议”“通假字”等, 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就会是演员, 给他一个凳子, 他只能是观众。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指导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是这样指导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 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 让学生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最简单的读, 通过多次诵读将所读内容记入大脑的信息库, 所读的内容可以是古今名句, 也可以是唐诗宋词, 还可以是优秀的散文。

二是让学生做笔记, 将平日里阅读到的好词好句随手记下来, 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是报纸上的文章, 就可以做成简报, 这种方法既有用又有趣味性。

三是写读书笔记, 学生课外如果阅读了感受颇深的书, 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便于记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以后学生再看这本书时可以对比原先的想法。

五、专门进行专题讨论

就一个大家接触过的话题,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 这样学生调动知识储备, 互通有无, 使知识更全面, 更系统化。这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 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想表达哪些情感? ”, 学生要举例, 就涉及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方式等, 最后明确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再如对于经典字词, 在组织学生学习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怎么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的, 贾岛的“推”好还是“敲”好, 这样的正面案例, 可以使学生自己体会怎么炼字、怎么推敲、怎么锤炼;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积累一些典型的、用错的、用得不好的案例, 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梳理。考试时, 自然就心中有词, 下笔神助。

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注重归纳方法, 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 不能泛而无序, 乱而无章, 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 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 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 经过筛选、分析、整理, 编制成学案, 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 学生要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 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学习处理信息, 交流领悟, 力求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进而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领悟。把上述学习的过程, 独立整理成书面材料, 制成一份学案。学案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平台, 它扩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 记载了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和长久思考的轨迹, 保留了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这些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七、积累要有愚公精神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 要博览群书, 博闻强志。一个语文教师即使有十年八年的刻苦学习, 在语文学科也只能算是一个茅庐初出者, 可见学习语文积累多么重要。

总之,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养成需要积累的习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 不断丰富阅历, 不断丰富知识。这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在积累中获得知识的过程,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在加强语文积累的同时, 注重对所积累知识的梳理, 让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归属地。要想学好语文, 积累与梳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积累和梳理, 学生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提高语文素养, 学会为知识分类。

中考古诗词知识梳理(二) 篇3

1[整体解读]

本诗首联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颈联用“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尾联点明酬赠题意,以自勉自励结束。

2[关键字词]

(1)酬:以诗相答;(2)乐天:指白居易;(3)长:振作。

3[情感基调]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全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4[典故运用]

(1)“闻笛赋”表现诗人对友人去世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2)“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5[中考链接]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七、《过零丁洋》

1[关键字词]

(1)一经:儒家经典;(2)寥落:荒凉冷落;(3)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4)汗青:特指史册。

2[意境描述]

颔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名句品析]

尾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及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4[疑难阐释]

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中考链接]

结合我同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八、《渔家傲·秋思》

1[整体解凑]

本词上阕侧重描写边塞秋色,下阕侧重抒发思乡之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疑难阐释]

(1)霜满地:借边塞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既有守边辛苦、思念家乡之情,也有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3[风格特色]

本词笔力雄健,感情沉郁;意境开阔,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4[词眼点释]

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的表现有三:雁去将士留;秋风边声起;落日孤城闭。

5[典故运用]

燕然未勒归无计:此处用典,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6[名句品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战士思家与报国的矛盾展示得淋漓尽致。“家万里”与“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士戍边的无奈和对家乡思念的情感。

7[中考链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

1[整体解读]

本词上阙描写了出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杀敌卫国、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语言风格]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最能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

3[典故运用]

(1)看孙郎: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3)射天狼: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词眼点释]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字,突出词人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3)“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坚信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

5[意境描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随从守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疑难阐释]

(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词人以孙权比喻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抱负不凡。

7[中考链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整体解读]

本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写出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雄壮场面;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结语“可怜白发生”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语言风格]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从词句及气氛可看出本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悲壮。

3[关键字词]

(1)八百里:指牛;(2)麾下:指军营里;(3)翻:奏;(4)沙场:战场;(5)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6)天下事: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4[意境描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凰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5[名句品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6[疑难阐释]

(1)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后九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可怜白发生”一句。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挑灯看剑”和“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中考链接]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中考链接参考答案]

六、示例:(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2)哲理: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七、示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八、示例: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九、示例: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中考内容 篇4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大概是战国末年秦汉间人将各国史料收集起来编纂而成的。这部史书后经汉代的刘向重新编校,得33篇,定名为《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言论活动,以及他们进行政治外交是的奇计、良策、佳言、善行,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各类人物的精神面貌。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A 词语:

一词多义:

①孰:谁,我孰与徐公美;仔细,孰视之。

②美:以…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朝:早晨,朝服衣冠,窥镜;朝见,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古今异义:

①讽:古: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用含蓄的话对人或物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讽刺)

②修:古:长。(邹忌修八尺有余)

今:(学问、品行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进修)

③服:古:穿戴。(朝服衣冠)

今:衣服,衣裳。(运动服)

④地方:古:土地方圆。(今齐地方千里)

今:某一区域,空间的某一部位;部分。

⑤闻:古:使……听到。(闻寡人之耳者)

今:用鼻子嗅。

词语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作动词,以…为美。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①原文:皆以美于徐公。(“以”后边省去了“我”)

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②原文: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人)对皇上没请求的。

③原文: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篇5

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②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

③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④夏水襄陵(上)

⑤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⑥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⑦不以疾也(快)

⑧素湍绿潭(急流)

⑨绝

⑩飞漱其间(冲荡)

良多趣味(确实,实在)

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空谷传响(回声)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空缺)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

③疾不以疾也(快)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④至至于夏水襄陵(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件事)每至晴初霜旦(到)

古今异义

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另外

②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表选择关系

③属引凄异 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④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⑤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中考物理压强知识点梳理 篇6

压强

压强相关判断是初中力学的难点和重点,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主要为根据物体的状态或图片判断液体压强及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大小变化。

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F=G=mg)和(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中考地理备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篇7

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2)青藏地区: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3)西北地区: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长江流域 西北、华北地区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 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新疆轮南 上海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语音 篇8

汉语拼音是中考语文命题必须关注的一个考点。汉语拼音不仅是一个人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更是一个人识字认字的一项基本技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后同)对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语文教材也相应地作了具体安排。从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对汉语拼音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①能给词语、成语或句子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②能根据词语、成语或句子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③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④能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错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字和多音字,试题载体则不限于学生所学教材中的词语、句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题型分析:

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语音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或选出所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②填写题:或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在语段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③改错题:改正所列词语中不正确的读音。

解题方略:

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按照课标要求,掌握常用的3500个汉字,尤其是所学教材中的注音字、多音字。典型例题透视:

例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hàn()了整个中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去,一座座美丽的城市顷刻变成废xū()。但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pǔ()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钢铁精神。(2008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

答案:撼 墟 谱

透视:这是一道填写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语段具体语境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的能力。试题材料选自课外。汶川大地震是震惊世界的巨大灾难,在灾难面前,十三亿中国人共同抗震救灾,考生对此情境应该很熟悉;撼、墟、谱三个汉字是考生课内所学,又是2008年5月以来各大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字,考生对此自然也是耳熟能详。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把试题读一遍,弄清试题要求;其次是要与平时对汶川大地震中的有关事件及报道联系起来,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填写与拼音相对应的汉字。常见失误分析:

例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A.攒(zuǎn)动 称(chèn)职愧怍(zuò)随声附和(hè)

B.憎恶(wù)骊(lí)歌 襁(qiáng)褓强聒(guō)不舍

C.倔(jué)强 峰峦(luán)荫(yìn)庇忍俊不禁(jīn)

D.哂(shǔn)笑 荣膺(yīng)干涸(hé)踉踉跄(qiàng)跄(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为C。考核的16个词语均选自考生所学教材,都是教材注释或“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干扰项每项都有一个词语注音有误。A项“攒动”的“攒”正确读音为cuán,有两处错误:一是将声母c错成z,二是声调阳

平错成了上声;B项“襁褓”中的“襁”正确读音为qiǎng,声调上声错成了阳平;D项“哂笑”中的“哂”正确读音为shěn,误将韵母en错成了un。大多数考生错把B项作为正确选项,而把C项看成了干扰项。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将“襁”字的正确读音与变读规则混淆,认为“襁”字的注音是阳平,“荫”读作去声是错的。解误方略是熟记课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字和课后词语中容易读错的字。能力提升练习:

Ⅰ中考试题精编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A.扒窃(pá)取缔(tì)

迥乎不同(jiǒnɡ)

B.嗤笑(chī)呵责(hē)

寻章摘句(zāi)

C.窥伺(cì)迸射(bènɡ)顶礼膜拜(mó)

D.瘠薄(jí)推崇(chónɡ)风雪载途(zài)

(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è)琴弦(xuán)锐不可当(dāng)鞠躬尽瘁(cuì)

B.诘责(jié)阔绰(chuò)功亏一篑(kuì)锲而不舍(qì)

C.攒动(cuán)颓唐(tuí)叱咤风云(zhà)相形见绌(chù)

D.慰藉(jiè)鸟瞰(kàn)蓦然回首(mù)广袤无垠(mào)

(2008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3.选出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炫耀 中流底柱 卖弄(lòng)惟妙惟肖(xiào)

B.执拗 未雨绸缪 拮据(jū)鲜为人知(xiǎn)C.凛洌 获益匪浅 奔丧(sāng)苦心孤诣(yì)D.归省 锲而不舍 娴熟(xián)怒不可遏(hè)(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

A.咫尺(zhǐ)炽痛(zhì)抽噎(yì)囊萤映雪(náng)

B.讪笑(xiān)绯红(fēi)造旨(yì)颔首低眉(hàn)

C.禀告(bǐng)璀璨(cuǐ)煞白(shà)迥乎不同(jiǒng)

D.缄默(xián)收敛(jiǎn)祈祷(qí)不言而瑜(yù)

(2008年广东深圳市中考试题)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塑造/追溯 教诲/悔恨 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B.泛滥/门槛 云霄/元宵 鲜为人知/屡见不鲜

C.绮丽/畸形 粗犷/空旷 随声附和/心平气和

D.取缔/真谛 急躁/燥热鞠躬尽瘁/出类拔萃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6.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大自然是多情的。南归的燕子带来春的柔情,翻滚的麦浪携()来夏的炽烈,飒飒的清风送来秋的爽朗,纷飞的白雪飘来冬的欢畅。于是,草长()莺飞间,鸟啼虫鸣间,山luán()苍松间,我们用心聆听天lài()。

A.xícháng 栾 籁

B.xiézhǎng 峦 籁

C.xícháng 峦 赖

D.xiézhǎng 栾 赖

(2008年云南省中考试题)

7.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注音和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juān()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yù()。

A.qiàn 镌 huī郁 B.qiàn 隽 huī郁

C.jiàn 镌 fěi 郁 D.jiàn 隽 fěi 郁

(200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试题)

8.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美味佳肴(yáo)寻觅(mì)迸(bèng)溅

B.小心翼翼(yì)和煦(xù)心扉(fēi)

C.棱(léng)角分明 蹒(mǎn)跚 堕(zhuì)落

D.骇(hài)人听闻 孕(yùn)育 凛冽(liè)

(2008年福建福州市中考试题)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纤细的游丝拂(fú)着桥身坚硬的石块,令画家消魂。

B.池沼(zhǎo)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曲直任其自然。

C.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gù)见石更清冽了。

D.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xiá)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wùwù)穷年,沥尽心血。B.北燕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uò)迹。C.我听见有人啜(chuò)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D.愿你撷(xié)取一片绿意,让那盎然的春意永驻心田。

(2008年青海省中考试题)

1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陶

(yě)②

(yùn)育③异

(qǔ)同工 ④闲情逸

(zhì)(2008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

12.查字典,给下边文句中两个划线的“落”字分别注音。

只顾低头采撷落(1)叶的人,脚步就会落(2)在季节的后面。(1)

(2)

(2008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试题)

1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地鸡鸣,人类的(chuī)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

(péng)勃,土地丰(rá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

(dǎo):大地,早上好!(2008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试题)

1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用阳光取火的方式成功点rán

①,源于太阳神的奥运圣火寄托着对光明和温暖的向往,níng

②聚着无畏的奋争的力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dàn

③生以来,奥运圣火一次又一次地唤起各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2008年浙江湖州市中考试题)

15.读下面文段括号中的拼音,然后在括号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chāi)使也交卸了,正是(huò)不单行的日子。我从

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sānɡ)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2008年广东梅州市中考试题)

()

16.请将下面诗句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分别写在后边的横线上。

(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zhuó你的自私心。

(2)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jiè的幻梦。

(1)zhuó

(2)jiè

(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试题)

17.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括号内。

圣火传递,汶川地震,震hàn着世界,也猛烈撞击着青年人的灵魂。中国以国家之大、fú员之广,在发展和jué起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重要的guǎi点。这些重大事件的曲折起伏,大多牵涉民族感情、国家尊严或外交关系,使年轻人迅速选择自己的立场,确立自身的观点,从而在更长远的gé局意义上,形成一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姿态。(摘自《参考消息·汶川,世界和你在一起》2008年5月27日)(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试题)

()

18.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sāng

,饱受mónàn,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éshǒu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

19.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yǎn

(1)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辉煌才更令人敬yǎng

(2)、向往和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shè

(3)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diān

(4)。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2008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

20.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满载(zài)而归 排忧解难(nàn)人迹罕(hǎn)至

惟妙惟肖(xiào)中流砥(dǐ)柱 好(hào)事多磨

锲(qì)而不舍 赏(shǎng)心悦目不屈不挠(náo)赤(chì)子之心

改为

改为

(2008年山西省中考试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栖息(qī)奢侈(chǐ)惩戒(chéng)谆谆教导(zhēn)

B.瞠目结舌(táng)驰骋(chěng)鞭笞(chī)伺候(cì)

C.璀璨(chuǐ)刹那(chà)哺育(bǔ)迸发(bèng)

D.濒临(bīn)忖度(cǔn)炽热(chì)踱步(duó)

2.找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

A.聒噪(guō)豁达(huò)和稀泥(huò)污秽(huì)

B.凄怆(chuàng)差遣(chāi)徜徉(cháng)提防(dī)

C.同仇敌忾(qì)龟裂(jūn)咀嚼(jué)蛊惑(gǔ)

D.皈依(guī)桎梏(gù)粗犷(guǎng)瑰丽(guī)

3.下面划线字注音都符合拼音规则的一项是()

A.草菅人命(jiān)青云(yuén)

B.角斗(jué)猖獗(júe)C.缄默(jiān)阔绰(chuò)D.赘言(zhuèi)寂寥(liáo)

4.下列形近字中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聘请/驰骋 无垠/限制 炙烤/针灸 增添/舔嘴

B.狼藉/籍贯 遗憾/撼动 和蔼/暮霭 雕像/凋谢

C.阔绰/悼念 通缉/作揖 暴躁/洗澡 炫耀/眩目

D.骚动/搔痒 笨拙/相形见绌 沙滩/摊开更迭/跌落

5.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静谧()扪()心自问 寂寥()趔趄()

6.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án不知耻()一pù十寒()

断瓦残yuán()shì犊之情()

7.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宁死不屈(níng)蒙头转向(mēng)丢三落四(là)

长吁短叹(yū)潸然泪下(shān)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8.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当我们享受一缕清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大自然(fù)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旭日东升,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cuò)折的勇气……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一起来感谢自然,感谢时光,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吧!

缕()fù()旭()泞()cuò()

9.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yùnnià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hè()着。(拟题/牟亚鸣)参考答案:

Ⅰ中考试题精编

1.D2.C3.B4.C5.D6.B7.A8.C9.C10.B11.①冶②孕 ③曲 ④致 12.(1)luò(2)là13.炊蓬饶祷 14.①燃②凝 ③诞 15.差 祸 丧 藉 16.(1)濯(2)藉17.撼幅崛拐格 18.沧桑 磨难 携手 19.(1)掩(2)仰(3)涉(4)巅 20.hào改为hǎo qì改为qiè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篇9

重难点精讲

考点一Liu Ying is not as good at sports as her sister.刘英不像她姐姐一样擅长体育。(P33)

【用法归纳】辨析be good at或to或for(2013年陕西60题考查)

这些都是含good的短语,所跟的介词不一样,短语的意思就不同,这三个短语的意思容易混淆,用法归纳如下:

◆be good at 意为“擅长什么”,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形式。如:

I am good at playing chess.我擅长下象棋。

◆be good to意为“对某人友好”。如:

My friend was good to me when I was ill.我生病时我的朋友对我关怀备至。

◆be good for意为 “对什么有好处”。如:

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多吃蔬菜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考点二My friend is the same as me.We are both quiet.我朋友和我一样,我们都很安静。(P33)

【用法归纳】辨析both与all(2013年陕西25题考查)

这两个词在陕西中考中已经出现过,都表示“都”,但在范围与数量上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两者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代词,表示“全;都”之意,其区别如下:

◆both 表示“两者都”,其反义词为neither,意为“两者都不”。both...and...连接两个并列主语、谓语、宾语等,谓语用复数形式,表示“两个(者)„„都,不但什么而且什么”。both of加名词或代词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用复数形式,表示“两个(者)„„都”。如: Both Jim and Jack are doctors.吉姆和杰克都是医生。

◆all指“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物”。它修饰不可数名词时,表示“全;总”;修饰可数名词复数时,表示“全部的;所有的”。其反义词为none, 意为“全不”。all也可与of连用,即all of加名词或代词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用相应的复数形式。如:

All these mails must be answered.这些信全部都必须回复。

All the food has gone.食物全吃光了。

All of them have been invited.所有人都被邀请了。

考点三Call English Study Center at 4435667 for more information.拔打英语学习角的电话4435567可以得到更多信息。(P35)

【用法归纳】辨析information,message与news

这三个都是名词,但是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在具体的词义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 ◆information不可数名词,一般指信息;消息;情报;资料;资讯。如:

Please send me th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company.请把你公司的信息发送给我。

◆message可数名词,一般指(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消息、音信。如:

There were no messages for me.没有消息给我。

相关短语:take a message for somebody为某人捎口信;leave a message留口信。◆news不可数名词,一般指新闻、消息。如:

Is there any good news today?今天有什么好消息吗?

八年级上 Units 7到8

重难点精讲

考点一Turn on the blender.打开果汁机。(P41)

【用法归纳】辨析turn on, turn off, turn up与turn down

这四个短语中 turn on与turn off互为反义词,turn up与turn down互为反义词。区别在词

义和具体的对象上,归纳如下:

◆turn on表示“打开”;turn off表示“关掉”。如:

◆turn down表示“关小,调低(音量)”; turn up表示“开大,调高(音量)”。Miss Wang walked into the room and turned on the light.王小姐走进房间, 打开了灯。He turned on the computer and got online.他打开电脑上网。

turn on 打开(开关类物品),反:turn off 关闭

open 打开(门窗、包装等),反:close 关上

注意:on, off, up, down这四个词都是副词,在使用过程中,当宾语为代词时,只能置于动词和副词之间;当宾语为名词时,既可置于动词和副词之间,也可置于副词之后。如: Turn it on.打开它。

Turn the gas off.把煤气关了。

考点二Toby won a prize.托比赢了一个奖品。(P48)

【用法归纳】辨析win与beat

win和beat都可表示“赢”,但后面跟的宾语完全不同,总结如下:

◆win(won或won)一般后接比赛、奖品或奖项作宾语,也可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赢”的结果。

◆beat(beat或beaten)“击败,战胜”,一般接对手作宾语,还可译为“心脏跳动”或“击打”。

win加事物,如a game,a war,a prize。

beat加对手,如a team,a nation,an opponent。

考点三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science teacher wa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ass monitor cleaned the bus after the trip.那天结束时,科学老师很高兴。因为旅游结束后,班长清扫了公交车。(P49)

【用法归纳】辨析at the end of, in the end与by the end of

这三个短语都是由end构成的意义不同的短语,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词意上,归纳如下: ◆at the end of 接表地点的名词时,意为“在什么的尽头”;接表时间的名词时,意为“在什么的末或底”;其后接bed, table等名词时,意为“在什么的头或末端”。如:

Go along this road, and you’ll see the park at the end of this road.沿着这条路走,你会在路的尽头看到那个公园。

◆in the end多用作副词,等于at last或finally,表示“最后”。如:

I’m sure he will succeed in the end.我确信他最终会成功的。

◆by the end of其后常接时间短语,意为“到什么为止”。如: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10

1、认真写好钢笔字,认真写好毛笔字。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红领巾”指:少先队员;

2、“太阳”指:党和人民;

3、“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4、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党和人民。

5、诗歌共三段:第一段:风景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段:喜悦的心情;

第三段: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6、这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似读音。

2、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在生活中的解释。

3、“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无字词典”指:生活里的学问。

4、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5、学好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中学,第三课《古诗两首》(会默写)

《山行》

1、作者杜牧。作者把枫叶和红花作比较,写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停车的原因是“停车坐爱枫林晚”。写的是深秋景色,表达了杜牧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2、这是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图。

3、坐:因为; 于:比。

《枫桥夜泊》

1、作者张继。写了古城苏州:寒山寺和枫桥两大景点。同样描写深秋景色,但表达了张继孤独,忧愁的心情。

2、所见: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

所闻:乌啼、钟声。

3、泊:停船靠岸;啼:啼叫;对:相伴;愁:忧愁;到:传到。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告诉我们做人要像叶子一样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2、叶子外在美:①形态各异,②变化多端:春天的时候,嫩绿;夏天的时候,肥美;秋叶变

黄;冬日飘零。

内在美: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3、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2、你能再找几个“银灰、血红、橘黄、金黄”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3、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4、作者从(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三方面写北大荒。

5、北大荒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而且物产丰富(从大豆摇铃千里金看出),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六课《西湖》

1、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2、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黄蝴蝶飘落下来。

2)中秋节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3、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则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5、白堤与诗人白居易有关,苏堤与文学家苏轼有关。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有“日光城”的美称,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别称:拉萨:日光城(全年五雾,阳光充足)重庆:山城(因为建在山上)

昆明:春城(因为四季如春)哈尔滨:冰城(冬天很冷,冰层很厚)

广州:羊城(五羊衔着谷的传说)济南:泉城(因为那里有很多泉水)

第八课《蒲公英》

1、童话故事。

2、蒲公英不能落在沙漠里,也不能落在湖泊里,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他们生

根长叶的地方。

3、告诫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

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②要听长辈的正确指导。

4、本文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第九课《三袋麦子》

1、童话故事。

2、小猪:憨厚可爱,做成各种各样食品吃光;

小牛:勤劳节俭,保存起来慢慢吃;

小猴:聪明能干,种下地;

土地爷爷:智慧亲切。

3、我喜欢小猴的做法,因为它善于计划。

4、学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善于计划。

5、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第十课《哪吒闹海》

1、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

2、机灵勇敢的小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神通广大;兴风作浪的龙王;胡作非为的三太子;凶神恶煞的夜叉。

第十一课《第八次》

1、布鲁斯王子: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英勇顽强。

2、第八次成功的原因:①受到蜘蛛结网时不怕困难的启发。

②不灰心,坚持不懈地努力。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灰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4、想到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

第十二课《卧薪尝胆》

1、薪:柴草;胆:苦胆。

2、原意是: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现在形容人发奋图强,刻苦自励。

3、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坚持不懈、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骄傲自满的吴王夫差。

4、会用“建议”造句。①作动词:妈妈建议我出门带把雨伞。

②作名词:我接受了妈妈让我多吃点水果的建议。

③合起来,爸爸建议我多吃点水果,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5、名言:胜不骄,败不馁。有志者,事竟成。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有责任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雷奈克,诞生于法国。

2、听诊器的样子:两端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2、总分总。

3、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4、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第十五课《小露珠》

1、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因为:外表美丽;植物们喜欢小露珠,因为它滋润了植物奉献了自己。

2、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第十六课《石榴》

1、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2果肉:酸溜溜、甜津津。

3、比喻句、拟人句。

第十七课《石头书》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和磊磊。

2、探究自然、热爱科学。

3、字:雨痕、波痕、矿物

画: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4、刨根问底:追根究底,寻求根源。

5、刨到的学问。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科学童话。

2、遇险:杂草强营养;脱险: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帮助小稻秧。

3、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科普童话。

2、航天飞机:外形和本领。各有所长。

3、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4、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第二十课《军神》

1、刘伯承:意志如钢,坚强不屈,镇定自若。军神。

第二十一课《掌声》

1、二次掌声:第一次,鼓励小英;第二次,称赞小英,2、小英由自卑忧郁到自信开朗。

3、告诉我们道理:珍惜别人的掌声,奉献自己的掌声,自己给自己鼓掌。第二十二课《金子》

1、彼得:坚持不懈、追求梦想、辛勤劳动。

2、彼得梦想:获得财富。

3、真金:①财富;②获得财富的方法。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1、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重阳节:九月初九。

3、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

4、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5、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

1、敢于反抗的孙中山。

2、陋习的意思是:不文明的习俗。陋习是指:缠足。

3、首先废除是因为: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

上一篇:汽车4s店营销策划方案模板下一篇:基层政法委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