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精选14篇)
《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这意味着,快递员拒绝送货上门属于违反规定。《条例》明确,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鼓励和引导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械化装卸设备、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快递电子运单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身份信息不实无法寄快递
在寄件方面,《条例》进一步明确,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快递实名制已经于2015年底正式推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有很多罔顾实名制的情况。《快递暂行条例》对实名制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新规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不过,这里面也明确,不得在快递运单上记录除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外的用户身份信息。泄漏用户信息最高罚10万元
快递实名制在保障快递包裹安全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信息泄漏的担忧。对此,新规规定,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件。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若违反相关规定,处罚如下:
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快递损坏这样索赔
新规强化了快件处理操作规范,指引企业在操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快件安全,要求“不着地、不抛件”,防范“野蛮操作”。
同时要求企业与寄件人按照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要求企业在寄件人填写运单前告知保价规则,允许企业要求寄件人对贵重物品保价。
关键词:农业保险条例,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策
《农业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正式实施已经一整年了。其正式实施对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排在全球第二名次, 比美国略低。我国正成为全球前景广阔、市场待开发空间极大的一个农业保险市场。但新颁布的《条例》对农业保险工作中涉及到的某些热点、难点未能涉及或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1]同时, 笔者对全国经济发达的省、市以及一些农业大省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走访, 访谈基层干部、农业保险公司和广大农户近千人次, 并查阅大量网络资料, 了解到基层农业保险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在以上两点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条例》需要不断完善之处, 并提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之策。
1 国内农业保险基本情况回顾
我国是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占国民总人口65%, 而美国却不足2%, 日本仅5%。由于我国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过高, 因此, 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 农民的生产水平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而农业的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近年来平均每年大约3亿亩农作物受灾, 受灾面积比发达国家高出十至二十个百分点。受灾后我国各级政府及时对农民进行救援, 但救援资金非常有限, 远远不能满足灾后重建的基本需要, 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灾后救助手段, 而许多农村组织因未能投保而错失良机, 受灾农田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下一季的农业生产。
2004年, 国家首次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2005年提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2006年提出“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2007年起, 国家开始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进行试点, 保费由中央、地方和农民一起承担, 2011年保监会发文要求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试点品种和覆盖面, 2012~2013年, 国务院颁布并开始实施《条例》。
“十一五”时期, 我国累计承保能繁母猪、生猪2亿头, 承保森林7.6亿亩, 承保农作物29亿亩, 为农业提供保险保障11279亿元, 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40亿元。
2《条例》颁布实施的意义
2.1《条例》指出农业保险将作为我国当前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 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花园、楼房随处可见, 无土栽培、嫁接、机械化插秧等大批技术得以推广, 但农业风险管理手段没有很大变化。《条例》指出农业保险将作为我国当前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条例》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2《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意味着农业保险已经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保险工作作了许多指示, 发了许多文件, 但真正具有法律意义的当属《条例》。它弥补了农业保险领域的法律空白, 是对农业法和保险法的有力补充, 它的正式颁布实施意味着农业保险已经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2.3《条例》在许多方面创新了农业保险体系
《条例》规定了农业保险的定义、监管、国家支持体系、合同管理、经营规则、违规责任等多方面内容, 在保险费率拟订、互助保险、自主确定经营模式、保险机构资质、处罚标准等方面实现了创新。
2.4《条例》助推农业保险事业科学发展、蓬勃发展
发展农业保险是促进农业稳产、增产, 积极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美好乡村, 有效抵御各种旱、涝及其它自然灾害的现实选择。农业发达, 则国家昌盛。因此, 《条例》的颁布实施, 有利于规范农业保险市场, 科学地指导全国各地的农险工作, 助推农业保险事业科学发展、蓬勃发展, 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其条例本身问题
两年来, 笔者走访了国内多个地区, 查阅了很多网络资料, 现将各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条例自身问题共同归纳如下:
3.1 客观存在的问题
3.1.1 个别地方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 发现导致个别地方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 有如下原因:
(1) 多年来, 我国农业保险仅保一部分物化成本, 而不能保全部的物化成本, 更不能保产量和收入。
(2) 有的地方测产, 保险公司说了算, 怎么选点怎么测农民不知晓, 赔偿缺少透明性, 甚至出现个别保险公司用假良种代替赔偿款, 赔款不规范现象。
(3) 受灾后农民要第一时间报案, 保险公司要来人拍照、采样, 需要农民提供像气象证明等各种证明材料, 还需办理银行卡, 理赔程序繁杂。
(4) 有的地方, 对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 致使当地农民不了解具体的赔偿标准。
(5) 有基层干部呼吁, 投保应有不同档次, 供农民选择;尽快消除保险公司的霸王条款;应打破一家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 只有企业间开展公平竞争, 保险市场才富有活力。[2]
3.1.2保险公司下基层推广农业保险, 与农民对接“难”
(1) 保险公司下基层推广农业保险, 与农民对接“难”, 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 收费难;其二, 理赔难。
农业保险的理赔, 是以农作物受损30%为起赔点, 但如何界定30%很难, 多少属31%, 多少属29%, 往往很难确定。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和农技、气象人员的技术支撑, 单纯由保险公司很难完成。
(2) 保险公司和农民对接“难”主要原因为:
其一, 由于农民居住分散, 同一村的居民相距很远, 加之很多人外出打工, 所以, 保险公司需四处打听, 还不太好找到每一家一户, 整日走街串巷, 翻山越岭, 这大大加大了保险公司的劳务成本。
其二, 很多农民风调雨顺时不愿意投保, 保险公司虽经多方宣传, 嗓子喊哑, 收费依然艰难。一旦农作物生长期间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 由于事先未投保, 而得不到应有的保险补偿, 后悔晚矣。
其三, 农业生产不像工业生产那样, 全年均衡生产, 而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需根据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管理。保险公司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投保的各项手续, 时间紧, 任务重。
其四, 保险公司业务员下乡推销保单, 因他们不是当地人, 农民与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戒备与隔阂, 因此, 广大农民更相信当地人, 对保险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3]
3.1.3 保险新产品推广难
很多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比如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推出水稻天气指数保险。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推出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推出马铃薯产值保险。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天气指数保险因未能得到政府补贴, 而最终未能有效推广。而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做的很成功, 是因为上海市政府给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 保险新产品的研发、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 仅靠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是远不够的, 还须政府给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3.1.4 巨灾风险对保险公司的打击很大
20世纪以来, 全球50多个重大自然灾害有9个发生在我国, 其中以地震、洪涝及其它极端气候给国内受灾地区带来的损失最重。在一些地方, 如淮河流域, 很多保险公司试点洪水 (巨灾) 保险, 但多数亏损严重, 巨灾风险对它们打击很大。
《条例》第11条规定, 我国中央政府将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积极鼓励各省市探索具有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有了《条例》的支持, 今后在巨灾风险应对方面将有新的起色。
3.2 条例本身问题
3.2.1 对地方政府、村干部、农户的违规行为, 《条例》在罚则未作出具体规定
通过走访大量基层干部、群众, 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 有的农民故意荒废农田, 骗取国家和保险公司的保险补贴。
(2) 有的村干部虚报土地亩数, 骗取国家和保险公司的保险补贴。
(3) 有的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联手瓜分国家保险补贴。农业保险成为一些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的“盛宴”。
《条例》对以上行为提出警示并对保险公司的“违规”做出具体惩罚规定。但要不折不扣执行, 还要一个过程, 绝非一朝一夕即能做到。
上文提到的“盛宴”, 还表现为“封顶赔付”和“协议赔付”。封顶赔付是指有些省份以保费总收入的一定倍数作为赔付的上限, 比如河南是保费收入的3倍为上限, 浙江则是5倍, 这样实际上是保障了保险公司的利益, 农户没得到多少实惠。协议赔付是指个别基层政府就保险补贴与保险公司串通, 从中渔利。对于基层政府的违规行为, 以及村干部、农户的“违规”行为, 《条例》应制定限制性条款, 在罚则里应作出具体规定。
3.2.2 对于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条例》未具体规定
(1) 关于市场准入问题
保费制定面临定价失灵这一问题。地方政府试图降低费率, 以减少财政压力, 而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希望提高保费。
由于《条例》对市场准入未规定具体标准, 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单方面制定费率、条款, 从而挫伤了保险公司开拓保险市场的积极性。
(2) 关于市场退出问题
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之年, 各保险机构一哄而入;突遇自然灾害, 企业无利可图便急流勇退。这将不利于农业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制止这种行为。
对于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条例》均未具体规定。以后修订《条例》时, 必须设置合理的市场准入细则, 还要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 以规范保险市场, 促进农业保险有序运行。
3.2.3《条例》未对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提出具体要求
进行科学、有效地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石。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天气、气象、种植技术等千差万别, 农业风险损失亦不同, 若采用统一的费率显然不妥。必须进行科学、有效地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 以促进保险事业稳步推进。
《条例》的第19条第1款规定保险机构应当科学地拟订农业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问题。
3.2.4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我国农业保险工作涉及到国家不同的部门, 如立法、制订政策、资金拨付分别涉及到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财政部等。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牵头单位, 因此, 各部门的利益有时无法协调。
地方政府在农业保险工作中的定位应当是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而不是发挥主导作用。虽然各地都成立了农业保险联席会议机构, 领导当地农业保险工作, 协调保监局、农业厅、财政厅、农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 但实际上, 主导权仍掌控在地方政府手中。
对于国家各部门在农业保险工作中的定位, 《条例》是这样规定的:保监会负责监管;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制定保费补贴和税收政策, 并组织实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业部、林业部等负责农业保险的宣传、推进和资源共享工作。
对于地方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定位, 《条例》是这样表述的:各省、市政府根据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应积极地引导、宣传和组织。
但在农业保险工作中, 如何具体协调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如何具体协调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条例》并未做出具体规定。
4 对策
刚创办政策性农业保险时, 全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受灾后保险公司能赔多少, 政府能补贴多少, 而经历“农业保险的黄金五年”后, 大家趋向理性与成熟, 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条例》, 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4]
4.1 进一步调动农户参保的积极性
(1) 《条例》应逐步将人工成本纳入农业保险保障范围, 并提高物化成本补贴标准。降低市 (县) 财政保费补贴配套要求。
(2) 农作物受灾后, 保险公司应成立灾后赔偿小组, 受理赔偿事宜, 该小组应吸纳普通农户代表参与其中, 让普通群众有话语权。
(3) 简化保险流程, 方便群众投保, 规范赔款行为, 杜绝以实物代替现金赔款的现象。
(4) 充分利用地方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乡村广播站、墙报来宣传国家农业保险政策, 同时, 将农业保险通过戏曲、快板、知识竞赛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村进行广泛宣传, 使国家这一惠农政策家喻户晓。
(5) 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创新保险模式, 采取不同投保档次, 供农户根据自家实力进行挑选, 同时, 允许2家以上公司在同一地区经营农业保险业务, 让农户自主选择保险公司。
4.2 保险公司与农民应做到无缝“对接”
(1) 可从当地农村挑选优秀的农民加入到保险业务员队伍, 他们贴近群众, 与之感情深厚, 便于开展保险工作。
(2) 农业赔偿应公开透明, 张榜公布, 以理服人, 不能暗箱操作。
(3) 农业保险应实行强制投保与自愿投保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 如水稻、小麦应实行强制保险, 而对于地方特色产品如设施蔬菜、水产等可实行自愿投保原则。因此, 建议《条例》以后在修订时可考虑将“自主自愿”变为“强制投保与自愿投保相结合”。
(4) 吸纳农技、气象等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做农业保险工作的智囊, 以达“为农业科学理赔提供理论支撑”之目的;吸纳当地乡镇、村委干部协助开展保险工作, 以达“为农业保险事业保驾护航”之目的;吸纳优秀本科、高职大学毕业生加入到保险队伍, 因为他们将是保险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
4.3 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和保监会文件, 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新产品
去年, 保监会发布通知, 鼓励各农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天气指数、价格指数、产量、收入、农产品质量等各种新型农业保险产品。
保险新产品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比如, 天气指数保险, 第一, 它简化了保险流程。第二, 它解决了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第三, 大大降低了保险成本。在我国, 运用该产品空间巨大。国外, 美国、加拿大等在广泛应用, 国内, 上海、安徽等省市正在积极开展。
笔者建议, 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和保监会文件, 积极给新型产品以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只有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 才能做大做强农业保险。
4.4 按照《条例》要求, 尽早筹建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 并在今后《条例》修改时增加“对农业再保险市场给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内容
(1) 建议尽早筹建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
目前世界上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巨灾保险基金, 它们一般由政府牵头, 由国家再保险公司负责实施。
由于我国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 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化解。因此, 我们建议, 国家要以《条例》规定为依据, 尽早出台大灾风险分散的具体规定。
(2) 《条例》关于农业再保险未具体描述, 以后应增加这一部分
一百五十年前, 德国等许多国家都组建了再保险公司, 由政府牵头。而我国, 至今还没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前年,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以再保险为纽带, 在多方面开展合作。再保险依靠市场来运作, 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笔者认为《条例》关于农业再保险未进行具体描述, 以后在修订时应增加这一部分, 并明确“国家给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这一根本点。
4.5 不仅要对保险公司经营中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 而且对地方政府、村干部及农户均应监管
《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对保险机构的违规操作做出具体的惩罚规定。《条例》将保险机构的违法行为分为三种:没有依法取得农业保险经营资格的处罚;违反《条例》经营规则、监管规则的处罚;骗取保费补贴、挪用、截留保险金行为的处罚。
笔者认为, 不仅要对保险公司经营中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 而且对地方政府、村干部及农户均应监管, 《条例》以后修订时应增加有关内容。同时, 应发动群众, 检举、揭发各单位在农业保险工作中一些人的违规行为, 应坚决给以打击, 以净化农业保险市场。
4.6 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1) 保险条款和费率确定是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按照《条例》要求, 制订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应由保险公司完成, 而不是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当然, 保险公司应事先认真听取省市政府及农民代表的意见。
(2) 《条例》对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单位其经营资质作了定性规定, 但还应规定具体的准入标准。
(3) 经营农业保险的业务一旦确定, 应至少经营三年, 不得随意退出。
(4) 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经营农业保险的单位进行量化考核, 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绩效较差、管理混乱、违规操作单位, 应限期要求其整改。
4.7《条例》应对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问题进行规定
目前, 我国很多省、市还没有进行风险分区工作, 个别开展的还仅局限于省级区划。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环境千差万别, 为此, 建议应将县级区划作为一个新课题来开展研究, 一旦形成成果, 便迅速在广大农村推广。
在进行了县级区划之后, 再确定相应的费率, 这样, 以县级区划为基础厘定的保险费率将更公平合理。由于《条例》未能对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工作进行规定, 因此, 笔者建议, 以后修订《条例》时应增加相应内容。
4.8 建议建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协调机构——农业保险委员会
1996年, 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创建了独立的农业风险管理局来监管联邦农业保险。建议我国尽早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协调机构——农业保险委员会, 协调涉农险的国家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监管全国农业保险工作, 使之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该委员会受国务院领导, 与农业部等部委属平行单位, 下设各个部门,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这应是认真落实《条例》, 以更好协调中央及地方各相关部门关系的良策。
参考文献
[1]曹军新.实施快一年的农业保险条例遭遇了什么?[EB/OL].http://www.p5w.net/news/xwpl/201312/t20131226_429301.htm, 2013-12-26.
[2]管建涛, 周勉, 陈刚.基层建言完善农业保险条例[EB/OL].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Agriculture/Practi ce/201206/t20120621_145002.htm, 2012-06-21.
[3]白田田, 李唐宁, 周勉, 等.农业保险三大症结待破[EB/OL].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2-11/05/content_51776.htm?div=-1, 2012-11-05.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去年11月起,一些新国标将开始正式实施。
多种标准密集推出
中央空调节能国标《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国标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据了解,我国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规范历时三年才编制完成,是我国首个空调内产品的技術标准。
数字电视新国标,多项地面数字电视接收修订端系列国家标准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据国家工信部官员表示,此次的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端系列国家标准中,融合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AVS、音频DRA等信源编解码国家标准。
2011年11月,安全储热式电热暖手器新国标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硬壳暖手器和柔性暖手器各自的安全重点都分别予以规范。
其中硬壳暖手器重点关注外壳机械强度,并特意增加了跌落试验。此外,硬壳暖手器和柔性暖手器在使用中都会直接接触人体,所以标准中对温度控制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家电标准化的进程在加快
家电技术日新月异,新品也是层出不穷。但很多消费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在选购时常感到无所适从。而且面对新品,还经常遭遇到维权的麻烦。于是,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相关国家标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量完善家电标准、指导消费。
正是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各种家电标准竞相出台。但在这些标准中,除了像能效标准等少部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外,大多数都是推荐性标准,如保鲜冰箱标准、微波炉蒸功夫标准、健康家电标准、家电延保标准等等。这些标准的公布,加快了我国家电标准化的进程,同时也为消费者的家电消费和维权提供了便利的依据。
国务院法制办昨日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门立法,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统一后,将会防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行政类事业单位可直接并入机关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直接转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对此,新规定适用于分类改革后的事业单位。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三道关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表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问题,是事业单位各项问题中最突出的一部分,其在人员“入口关”“使用关”等环节能不能做好对事业单位影响重大。
入口关:竞聘上岗促“能上能下”
征求意见稿明确,事业单位职工将进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对于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
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产生岗位人选,竞聘上岗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方法。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竞聘上岗的方式方法。
使用关: “德能勤绩廉”纳入考核
针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征求意见稿提出,事业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必要时可以增加聘期考核。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实行单位内部评议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取个人总结、绩效分析、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符合单位和岗位特点的方法。
此外,年度考核结果记入工作人员档案,作为调整岗位、工资依据。聘期考核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
分配关:工资福利兼顾社会公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工资构成,需执行国家的统一政策。”征求意见稿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问题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2收入:工资津贴执行统一制度
条例摘录: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工作人员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解读:此前,国办亦明确要求全面清查事业单位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范围外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
舆论认为,名目众多的津贴补贴是造成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国办此前提出,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除国务院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特殊岗位津贴补贴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和提高标准。
对于国家建立统一的工资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认为可能会造成实施的困难,中国上百万的事业单位,有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情况极为复杂,现在事业单位的多元薪酬制度,能否大一统值得立法部门研究。
北京一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认为,绩效工资应该类似于奖金,因此其改革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对现有岗位设置的进一步细化,需要进行很多细致工作。
此外,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国办此前发布的意见也明确,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相应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实现工资水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
3招人:新进人员一律公开招聘
条例摘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
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式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
解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已经实施数年,此次征求意见稿是以立法的形式给予制度明确。
此前,两办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上述要求在征求意见稿中均有体现,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岗位人选。
文跃然认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有利于搞活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形成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解决一些事业单位机关化的用人模式。4合同订立:试用期可延长至12个月
条例摘录:事业单位可以与新进人员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新进人员属初次就业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解读:试用期最长12个月确是对新人的一种保障,但不排除有的单位随意将6个月延长到12个月,却不用做出解释。中国劳动法务网首席顾问左祥琦“实际上,试用期的标准是低于劳动法的。劳动法中,试用期的高限是6个月。”劳动法还规定,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第三次就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俗称长期合同。意见稿中,只有连续工作10年且离退休不到10年的职工,合同期才能一直签到退休,这个附加条件显然比劳动法苛刻得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文跃然表示,事业单位的特点是知识型,一次订立较长的合同期,有利于事业单位人员的稳定,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5合同解除:考研成功允许离职
条例摘录:凡是考入普通高校或科研院所全日制学习,被录用、调任或聘任到国家机关,依法服兵役的职工,在书面通知单位后可解除合同。
解读:劳动法中职工有“单方解除合同权”,即提前30天通知单位就能解除合同。但意见稿中没有这项权利,只是对考研成功等人群开了“绿灯”。那些坚持要离开单位的职工,一般还得等上6个月。6社会保险:养老问题依然无突破
条例摘录: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退职条件的,应当退休、退职。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后,享受相应的待遇。”
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解读:2008年初,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五省市开展试点。然而,因担心养老待遇降低,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纷纷提前退休,改革遭遇巨大阻力。
在去年10月颁行的《社会保险法》中,则再次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交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举再招致异议。
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和单位共缴保险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期间不需缴纳保险费,退休后的待遇比前者相对高很多。对此,公众针对“养老双轨制”的改革呼声愈加强烈。
“这部分规定相当笼统,还是暂时回避了养老保险的问题。”汪玉凯认为,目前引起最大争议的一部分就是事业单位人员老了该怎么办,然而征求意见稿仍模糊处理此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仇雨临认为,这些规定比较粗糙,就连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保险方面的基本权利、义务都没说清楚,只是笼统地叙述原则,这在争议较大的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问题上没有突破。7社保改革依然路漫漫 切勿“一刀切”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乃是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目录下的一项子改革。不过,这项改革涉及利益重大,改革之路不会平坦。
历史地看,事业单位职工被纳入社保体系,这一改革的步伐近年来在不断加快。2006年,相关中央文件已经将“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今年3月颁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又作出了新的部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毋庸置疑,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到了必须继续深化的阶段。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但须承认,目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种种问题的存在,倒逼着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
事业单位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的理由:
其一,是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如在“养老双轨制”运行下,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日益加大,改革诉求也越来越大;
其二,因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制度等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随着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必要性的凸显,这些制度的内在缺陷无法在既有体制框架内得到修补,越来越难以维持;
其三,各级财政实际上已经不堪重负,也促使事业单位必须进行社保制度的改革,至于改革的进度,只是一个时间安排的问题。
按照既定的安排,事业单位的社保制度改革,将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同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并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无疑,这样的改革安排是较为合理的。改革的本质是要调整利益关系,尤其是这种涉及万千职工的重大改革,断不可激进为之。这里需要注意的,一是应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待遇水平上的平稳衔接,二是要斟酌把握推动改革的时机。也就是说,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8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程
程
2003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2008年3月 原人事部会同中央组织部起草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批。
2011年3月 中办国办发出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1年7月 国办为落实两办改革意见,出台了9个配套改革规定。
为了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促进恐龙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了《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并于今天(3月6日)正式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
今日,河源首部实体法地方性法规《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每年3月6日为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日。
目前,河源已抢救发掘恐龙蛋化石约1.6万枚,恐龙骨骼化石13具,发现恐龙脚印化石8组168个。河源也因此成为全球目前唯一同时拥有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恐龙地质遗迹的地区。为进一步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促进恐龙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我市制定出台了《条例》。
《条例》坚持保护为主的理念,重点规范了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的适用范围、应当遵循的原则,对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的机制、发掘收藏、合理利用、执法主体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鼓励依法利用恐龙地质遗迹开展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文化交流和宣传教育等活动。《条例》的施行,意味着我市对恐龙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正式进入法制化、规范化新阶段。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条例》的宣传,强化全社会对《条例》的认识和了解,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同时,规范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与管理,加强对各县区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的监督与指导。
以下是条例全文:
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促进恐龙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恐龙地质遗迹,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与恐龙相关的地质自然遗产。具体包括:
(一)恐龙化石(含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
(三)需要保护的其他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
第四条恐龙地质遗迹保护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为主、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将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情况。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本区域范围内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具体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本区域的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第六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恐龙地质遗迹所在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河源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工作。
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恐龙博物馆以及藏有恐龙地质遗迹的博物馆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财政、工商、旅游、城乡规划、城市管理、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河源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河源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建立恐龙地质遗迹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关于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的下列重大事项:
(一)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目标、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二)恐龙地质遗迹所在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三)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设和监督管理;
(四)国有恐龙地质遗迹收藏单位的建设和监督管理;
(五)需要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为制定恐龙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和恐龙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方针政策及技术措施提出建议;
(二)为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三)为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涉及恐龙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和博物馆等建设和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四)参与推广先进的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管理适用技术,开展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的专业培训,普及恐龙地质遗迹科学知识;
(五)对发现后的恐龙地质遗迹进行初步评估;
(六)其他需要专家委员会负责的工作。
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专家委员会应当接受国家、省级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指导。
第十条每年3月6日为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日。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意识。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破坏恐龙地质遗迹的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一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设立社会基金、捐赠、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参与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在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和破坏恐龙化石。
第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恐龙化石的,应当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所在地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当地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十二小时内赶赴现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立即报请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五日内组织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到现场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对非法贩卖、盗挖、哄抢、破坏恐龙化石等行为进行制止、举报和控告。
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等,明确受理范围和职责。
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核查处理举报事项,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在处理完毕后五个工作日内回复举报人,并对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的恐龙化石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逐级上报至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或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因科学研究、教学需要零星采集恐龙化石标本的,不需要申请批准。但是,应当在采集活动开始前将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数量等情况书面告知市和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关于零星采集活动报告后,应当组织人员到现场巡查有关情况,并在零星采集活动结束后做好记录。
本条例所称零星采集,是指使用手持非机械工具在地表挖掘极少量恐龙化石,同时不对地表和其他资源造成影响的活动。
第十七条能够独立存在和展示的恐龙化石,收藏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合法收藏:
(一)依法发掘;
(二)依法转让、交换、赠与;
(三)接受委托保管、展示;
(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收藏;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藏违法获得或者不能证明合法来源的恐龙化石。
第十八条收藏单位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件,保障所收藏的恐龙化石的安全,建立本单位收藏的恐龙化石档案,如实对本单位收藏的恐龙化石作出描述与标注,并根据收藏情况变化及时对档案作出变更。收藏单位对本单位的恐龙化石档案的真实性负责,并将收藏的重点保护恐龙化石档案报所在地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有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推进“两美”浙江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筑绿屋、谋发展
浙江走在前列
在《条例》中,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符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按技术应用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
位于杭州滨江区的杭州低碳科技馆是一座以倡导绿色生活为使命的公共建筑。这是中国第一座获得国家绿色三星认证的科技馆,也是浙江绿色建筑的示范建筑之一。
为保证参观者的舒适,科技馆在设计之初,就有意设置了通风廊道,引导自然通风,同时墙体采用“三明治”保温结构,玻璃幕墙也是保温隔热的中空玻璃,最大限度减少空调能耗。空调系统因为无需冷却塔,每天可节水193吨。比如采光,这里安装了40多套采集自然光照明的导光筒,全年节电近2万千瓦时。再比如用水,馆外的人工湿地景观,也是收集雨水的水质处理池,这里的水用于景观、绿化和冲厕。
经测算,相对于传统建筑,目前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65%,而建造成本只增加1%左右,还能改善建筑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同时,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而且节约使用成本。有人算过一笔账:以一栋建筑使用寿命50年计算,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长期使用的能源费用可以节约4.5万元至9.2万元。
但是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只体现在建筑物上。“这是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从规划设计一直到建设、使用,直至最后的拆除。”杭州低碳科技馆馆长吉京杭说。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实施绿色建筑5782项,建筑面积2.7亿平方米,约占全国绿色建筑实施总量的20%,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和规模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保民生、促环保
《条例》亮点不少
《条例》从绿色建筑的规划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应用、引导与激励等方面作出规定。
《条例》中的一大民生亮点,是建立全装修成品住宅推广机制。《条例》明确,新建保障性住房应当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进行建设,并鼓励其他居住建筑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进行建设,推行以菜单式装修等方式一次装修到位,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亮点之二是建立了分类递进与分区递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实施机制。一方面,《条例》明确了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普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又对其中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提出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授权市、县政府通过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等级。
“按照强制性标准推进,浙江是全国首个这样做的省份。”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
亮点之三是建立了既有建筑能耗监管与改造制度。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了浙江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平台,实现了556幢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和实时上传,还组织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了国家节约型校园用能监管平台建设。
根据《条例》,省经信等有关部门已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县级以上政府的能源监察机构,还将重点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节能监察。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公共建筑实行惩罚性电价政策,实现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既有高耗能公共建筑进行绿色改造的目的。
亮点之四是《条例》规定了一批扶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包括因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和不动产登记的建筑面积;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能的建设单位,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申请项目资金补助;居住建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的,供暖制冷系统用电可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规定,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
新引擎、绿动能
促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6.1%,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已达12%。
在欧美国家纷纷将绿色建筑作为新一轮科技创新主要方向的大背景下,浙江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推动相关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引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建筑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条例》要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全省总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住宅全装修的实施范围要逐年扩大,到‘十三五’末全省城镇新建多、高层住宅基本实现全装修。”省建设厅负责人说。
对于新建建筑工程中节能标准的落实, 《条例》规定, 除区域总体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外, 具体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方案要经过节能审查, 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 不得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施工过程中, 也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监理。
(摘自新浪地产网) 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浦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区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
第一届专业作品设计大赛实施办法
为引导和激励学生实施求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一批在学术、创新思维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我院组织举办首届“专业作品设计大赛”。
大赛宗旨:“创意、创新、创业”。
参赛形式:参赛者以作品参加竞赛,2011结题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科研课题项目”、2011年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项目”、2011开展了大作业教学的班级为竞赛主体,鼓励其他的学生科技发明制作等具有创意、创新项目积极参赛。参赛作品可以引用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但主要观点和成果不得涉嫌抄袭。
大赛时间: 4月10日截止报名,4月20日前完成初评,决赛预计在4月下旬举行。参赛者需填写大赛报名表一式二份及作品相关成果支撑材料一份于4月10日前交到净庐A栋425学生工作办公室。
大赛评奖:学院组织专家进行初赛评选,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决赛采用集中现场进行方式,入闱决赛的参赛者以项目为单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每个作品阐述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院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价打分,分出决赛获奖等级。
奖励办法:本次竞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和竞赛成功奖,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一等奖每个作品奖励400元、二等奖奖励200元、三等奖奖励100元。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已经参赛者成绩无效,并给予纪律处分。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公示期内收到8190件意见
网约车司机仍需本市户籍
今年10月20日至26日,《实施意见》(出租车)和《实施细则》(网约车)两个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综合评估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和商讨,本市对两个文件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本次修改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关于巡游车驾驶员从事网约车营运活动的,除需持有《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外还必须符合网约车驾驶员准入条件;
关于网约车车辆准入条件,因《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对客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接入道路运输管理机
构监管平台已有明确规定,故不再重复表述;
关于网约车驾驶员准入条件,从加强信用管理出发,增加“无依法认定的严重失信行为记录”要求;
关于过渡期,考虑到车辆办证、人员考试都需要一定的周期,为了让存量“专车”平稳有序地实现“非法”向“合法”的转变,设置4个月过渡期;
另外对网约车平台公司投诉处理等作了要求。
从最终结果来看,苏州从事网约车的司机,依然必须具备“本市户籍或持有本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居住证”,同时车辆必须为“本市号牌”、“车辆初次注册登记时的实际购置价格及车辆购置税总计不低于12万元;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不低于250千米”。
网约车有4个月时间过渡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将依法查处
苏州市《实施细则》已从昨天起正式实施,一方面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需要办理证件,包括完成线上能力认证和线下许可两个手续;另一方面是车辆需要办理网约车运输证,包括变更使用性质等一系列手续。此外,驾驶员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需要先进行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
网约车车辆运输证和人员驾驶员证实行网上预受理模式。具体办理方式可登录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查阅。
从交通部门了解到,考虑到平台、车辆、人员的办理流程均需要一定周期方可完成,我市将设置过渡期4个月,即过渡期至4月30日止,让存量“专车”平稳有序地实现“非法”向“合法”的转变。
如果在过渡期内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车辆,执法部门将坚决依法查处;对符合规定条件但未及时办理营运证件的车辆,责令其改正(或停止营运行为),并督促其办理相关营运证件;对拒不改正的(或仍违法营运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罚。
过渡期内,对违反规定仍继续利用技术手段为没有营运证件的车辆提供接入营运服务的平台公司,将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出租车运价动态调整完全告别经营权使用费
针对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昨天也同步实施。
《实施意见》主要针对出租汽车行业的定位,对经营权无偿有期限管理、运价形成机制、利益分配制度、加行业转型升级、网约车发展、私人小客车合乘等提出了相关目标措施。
记者了解到,此次苏州市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首要原则是“乘客为本”,包括:合理增加出租汽车行业市场供给,切实缓解城市“打车难”;规范网约车发展,明确各方权责,守住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满足乘客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出行需求等。
例如,苏州明确增量与存量巡游车经营权全部实行无偿使用和期限制,明确完善巡游车运价形成机制,巡游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建立运价动态调整机制,发挥价格调节供需的作用。
日前,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并于2016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
工信部针对部署修订后的《条例》宣贯工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上,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巍表示, 《条例》修订是加强无线电管理的基本法治保障, 是深化无线电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 是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 是工信部成立以来出台的第一部工信领域行政法规, 对于丰富工业和信息化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 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内早已望眼欲穿
《条例》的修订可谓是众望所归。近年来无线电事业迅猛发展, 随着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 延用20多年的原有《条例》早已不再适用。
一方面, 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对频谱资源使用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推进, 以及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亟需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对频谱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管理, 减少闲置和浪费, 并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另一方面, 无线电台数量急剧增加、违规使用频率、非法设中继台的现象层出不穷, 原有《条例》相应处罚力度较低, 不足以形成威慑, 这也促使原有《条例》必须进行完善。
日前, 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存在《条例》媒体通气会上介绍, 新《条例》关于频谱资源管理的规定, 紧紧围绕有效开发利用频谱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
《条例》一是确立了指派、招标、拍卖共存的制度;二是进一步规范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制度;三是规定频率回收制度;四是新增卫星无线电频率管理制度。通过对多个行业的无线电频率使用, 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定, 新《条例》在确保相关领域安全的前提下, 促进了稀缺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同时, 新《条例》还通过指派、招标、拍卖的多种方式, 保障未来新兴信息技术对无线电频谱的合理使用, 有助于各类信息技术产业跨越技术障碍, 快速进入发展期。
此外, 新修订《条例》还规定了频率回收制度。《条例》规定无线电管理机构有权对取得无线电频率许可超过两年不使用, 或者使用率达不到许可证规定要求的撤销其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 收回无线电频率。这将有效遏制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
“拍卖”或成5G频谱资源打开方式
以往, 我国频率分配更多的是依靠行政环节, 通过行政审批方式进行。而《条例》修订后, 这种局面或将被打破。
《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许可, 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
谢存公开表示, 目前, 5G国际标准尚未最后确定, 中国何时发放5G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时间表尚未确定, 当然, 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届时也将是一种选项。如此一来, 尚未商用的5G, 其频谱资源的出让方式很有可能将发生变化。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依照新《条例》的规定, 在迎接5G商用频谱时, 运营商可以通过竞标等方式, 如期获得频谱资源, 这将确保5G于2020年顺利商用, 并会对之后的车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和产业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纵观国内外各大通信厂商, 对于5G的研发可谓如火如荼, 5G频谱自然牵动千万人的心。无线电管理研究专家何廷润表示, 我国5G频谱战略推进迟缓, 应尽快推出“频谱路线图”, 并进行立法保障。他指出, 可在已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基础上, 对“频谱路线图”所涉及的5G拟规划频谱配置以文件形式予以法律阐释, 奠定其法律地位。尽早进行5G频谱规划, 有利于提高中国在5G方面的话语权, 这几乎成为业内共识。
“黑广播”、“伪基站”遇“重典”
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底, 我国无线电台 (站) 达到了384万个, 较2010年增长了43%。与此同时, 频谱资源日趋紧张, 无线电干扰也日益增多, 私设电台特别是“伪基站”、“黑广播”等问题突出。“十二五”期间, 无线电管理机构共查处了6500余起无线电干扰、3951起“伪基站”案件、3301件“黑广播”案件。
目前, “伪基站”电信诈骗已成我国信息安全重灾区。据公安部门、三大运营商以及多家互联网公司的不完全统计, 去年我国遭受“伪基站”通讯信息诈骗而遭受财物损失的受害者超过10万人, 诈骗金额超过1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 如今非法设台行为已严重扰乱了空中秩序, 破坏了正常的电磁环境, 侵犯了合法用户的权益, 特别是对航空通信、水上通信、铁路通信调度等安全业务的干扰, 直接威胁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公共通信系统的干扰, 严重影响和破坏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秩序。
针对不法分子利用“黑广播”、“伪基站”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修订后的《条例》规定, 对这些非法的无线电发射活动, 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暂扣无线电发射设备或者查封无线电台 (站) , 必要时可以采取技术性阻断措施;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无线电监测、检查工作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 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并配合调查处理。
对于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 (站) 从事诈骗等违法活动,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 在没收从事违法活动的设备和违法所得的基础上加重处罚, 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罚款的增多, 使得违法成本提高,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事件的发生频次。
《条例》充分落地才是王道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范斌所说, “法律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条例》实施后, 还需配套措施使其真正落地。首先, 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做好培训、专家解读、媒体宣传等工作, 帮助广大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好条例。
其次, 抓好配套规章制度建设, 《条例》对无线电管理的重要制度做出基本规定。其中, 使用许可、电台设置使用许可、边境频率协调、发射设备情况核准制度, 需要通过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进行细化。现有的无线电频率划分、电台执照管理等制度根据新条例以及无线电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后, 加强无线电行政执法。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是条例的执法主体, 要加强交流和培训, 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对条例赋予的行政审批、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等权力,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 加大监督力度, 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无线电管理条例》摘录
第十七条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许可, 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
无线电管理机构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 应当作出许可的决定, 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国际电信联盟依照国际规则规划给我国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 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统一分配给使用单位。
申请使用国际电信联盟非规划的卫星无线电频率, 应当通过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统一提出申请。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必要的国内协调, 并依照国际规则开展国际申报、协调、登记工作。
第二十五条建设卫星工程, 应当在项目规划阶段对拟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进行可行性论证;建设须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卫星工程, 应当在项目规划阶段与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协商确定拟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
第二十六条除因不可抗力外, 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后超过2年不使用或者使用率达不到许可证规定要求的, 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有权撤销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 收回无线电频率。
第六十七条对非法的无线电发射活动, 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暂扣无线电发射设备或者查封无线电台 (站) , 必要时可以采取技术性阻断措施;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无线电监测、检查工作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 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并配合调查处理。
文 号:发文日期:2011-08-0
1名 称: 《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收费管理办法》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关 键 词: 物业收费办法
《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收费管理办法》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
施
■ 发布时间:2011-08-01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经市政府批准,《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收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针对当前社会反应强烈的物业收费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推出了新举措,体现了新特点。将更加有利于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缓解物业服务收费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在统一中降低标准。近年来,价格水平上涨较快,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群众生活负担。此次新修订的《办法》,将公共能耗统一纳入物业综合管理范围,通过调研和成本测算,多层、高层一级物业综合服务费,修订后维持原标准,二至四级物业综合服务费提高0.10元/平方米。从实质上讲,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减少了群众生活开支。
二、坚持“还权于民”,在指导中规范行为。《办法》对物业服务
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不是最终定价。根据物业服务行业社会平均成本、规定的利润率,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而具体的收费标准则由业主大会或授权的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根据小区物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标准等,在政府指导价范围以内确定,并在物业服务合同中予以约定。价格主管部门则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的收费标准实行备案管理。是真正“还权于民”的举措。
三、坚持“一费缴纳”,在创新中强化管理。《办法》实施物业收费“一费制”,把原小区共用电梯、照明等公共设施设备运行收取的公摊费用纳入物业综合服务费中一并收取,解决收费项目杂乱、繁多的情况。一方面简化了收费方式,增加了收费透明度;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深挖潜、降能耗、促效益。同时,“一费制”也有助于提高物业服务费收缴率,减少物业服务收费纠纷。
四、坚持“杠杆调节”,在细化中缓解矛盾。《办法》对小区停车收费进行了细化统一,根据小区地下车库规划及配比情况,以优先地下停车的原则,分别确定统一的最高收费标准。一方面,确定地下停车最高收费标准180元/月/辆,大幅降低之前开发企业、物业公司确定的200-400元/月/辆地下停车收费标准,解决原先标准不
一、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通过地面和地下停车收费标准的比价关系,鼓励车主选择地下停车,优化小区停车环境,缓解停车收费矛盾。
五、坚持“市场运作”,在探索中完善措施。《办法》区别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针对非住宅、别墅和实行酬金制的住宅小区,对
2011年12月01日09:41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记者刘天思)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今天正式实施,那么,这一办法规定了哪些人群可以申请公租房?外地人是否可以申请?有哪些条件呢?
据了解,这个规定包含了三类可申请人群。第一类就是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轮候家庭。第二类申请人是具有北京市城镇户籍,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以下;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4口及以上家庭年收入13万元以下的家庭。
另外,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家庭收入符合上款规定标准,能够提供同期暂住证明、缴纳住房公积金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在北京市均无住房的人员。谈到非京籍人员可申请公租房这一点,这次市里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具体申请办法由各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为了提高渔业无线电管理运转效能, 进一步增强渔业安全通信网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市渔政处将“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短波网”配备了通信录音系统, 现经过2个月的试运行已全部调试完毕, 开始正式运行。
市渔政处对该项建设非常重视, 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进行方案设计和技术攻关。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市渔政处值班室所有电话和无线电设备的通话录音, 录音数据话质清晰、稳定性好, 并可在录音服务器上进行回听、查询、复制等操作, 所有录音数据可保存30天, 重要录音数据可永久保存。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赵超)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19日召开会议,部署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加强协调,科学遴选,扎实推进,务求实效”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组织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更好地支持国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我国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计划,8月1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由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总体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开发体系。对入选对象,在有关部门和单位原有支持的基础上,国家将从经费、政策、服务以及荣誉鼓励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
李源潮指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特殊重点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着眼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提升我国科技和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着眼于提升我国未来科技和人才竞争力,加强统筹协调,齐心协力实施这项计划。要建立科学遴选机制,严格遴选程序、遴选标准、评价方式和专家选择,接受公开监督,保证入选者业内公认、同行服气。要加强对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把制度创新贯穿实施计划全过程,逐步形成培养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为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新《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推荐阅读:
无线电管理宣传月总结10-30
007号令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06-17
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设备管理制度07-20
无线网络使用管理方法07-05
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管理10-22
无线电基础知识要点05-24
无线电调试工考试试题05-27
无线电宣传月工作总结09-27
无线门铃实习报告05-26
具体体验无线路由连接设置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