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用11篇)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1

1.谈谈你对集团公司主要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认识,如何培育和践行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理念。

答:(1)理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和精髓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愿景、发展目标、管理方针等。通过理念文化建设,促进人才理念、客户服务意识、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安全理念、产品质量理念等员工价值观、企业发展观的更新和提升。

理念文化(企业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作为企业的世界观和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从企业使命(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风貌、经营战略)等方面,揭示企业的本质特征和整体素质。

(2)华清集团企业核心价值观即以人为本、爱岗敬业、文明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企业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依据。企业价值观按不同层面可分为员工个人价值观(如忠诚、奉献、责任、荣誉、自主等观念);群体价值观;企业整体价值观;企业经济价值观(如效益、市场、竞争、质量、创新、信息、信誉等观念);企业社会伦理观(包括以人为本观念、奉献、义务、责任、服务、忠诚、法纪等观念)。通过确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使之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行为准则。

(3)按照企业宗旨为社会创造价值,让员工实现梦想,树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即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理念和长期形成的风范,是现代意识和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和员工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和座右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最高境界的表现。企业精神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经营哲学;二是价值观念;三是道德观念;四是市场经济观念。

(4)树立企业风尚是企业规范员工行为的风气和习惯。全面落实科学高效、务实严谨、合作共赢的企业经营理念。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对经营运作中带有方向性、全面性、长期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包括经营目的、方针、规模、范围、过程、方法及重大的技术发展、产品开发、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重点战略问题经营理念的具体表现,为把华清集团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特色鲜明的现代企业集团而努力。

(5)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宣传手册》,是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保证,真正做到写出来的东西就要落实,不让别人做的首先自己不要做,以达到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

2.结合本单位实际,谈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答: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群众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物化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新形势下培育拥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和必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经营。具体而现实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传统文化和新思想交融,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的文化表现形式,既要保持企业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创新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增加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和文化模式,为企业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拓进取”的新疆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成功保证。因此,企业管理工作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此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人这一根本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敬业、爱业、守业、创业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掘出能激励企业员工以企业为家、企业兴我光荣、企业衰我耻辱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和谐氛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科技”、“员工素质”、“人才”、“技术力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认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发现拥有这些要素的企业却不一定发展起来,先进的科技也会落伍,技术会被淘汰,人才会流动,企业的优势最终可以会失去。一个企业的客观存在优势再多,却难以发挥出来,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优秀的企业文化克服了企业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使企业自身具备的优势发挥作用。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的“软件”—企业文化建设,改变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 通过了解企业近期和长期的工作规划、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等企业的具体内容,引导员工将个人的得失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形成上下同心协力的局面,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2

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如此, 特别是国有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使命, 经济发展与预防惩治腐败必须同时抓紧抓好。

一、加强教育, 建立防范机制, 提高企业每一个管理者自我抵御能力和是非识别能力

教育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对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即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消弱和淡化政治理论学习, 对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而出现理想信念淡薄, 法纪观念缺失,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心态失衡, 没有明确的是非理念。为此, 在国有企业加强对管理者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党纪党规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营造提高是非明辨能力和自我抵御能力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首先要明确两个重点: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一定人、财、物等业务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为教育的重点对象;加强理想信念、培养法制观念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前者时刻处于违法犯罪的风口浪尖, 复杂的经济形势往往使他们迷失航线, 构成了近年来国有企业违法犯罪的主体;后者的工作紧跟其上, 打消前者的“私心杂念”, 不能为他们违法犯罪留下丝毫的空隙, 也就是说通过理想信念、法纪法规的教育, 使前者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明确情、理、法的概念, 明白什么是犯罪, 什么事不能去做等浅显的道理。其次要把握教育的着力点, 即除了加强必要的理想信念、法纪法规常规性教育外, 还必须加强对企业各个阶层人员岗位规范教育、岗位职责教育。再次要讲究教育的实效。当前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多是停留在学习文件、念报纸、以会议形式传达会议精神, 雨过地皮湿, 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 企业的各个阶层人员对反腐倡廉的形势及重要性认识似是而非, 一知半解。所以, 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创新教育载体, 细化教育方式, 做到因人而宜, 因人施教, 使反腐倡廉教育及时、鲜活、具有生命力和杀伤力。国务院、国资委编写的《镜鉴》一书, 收集了国有企业近年来发生的各类腐败案件一百例, 涉及的既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又有企业关键岗位的重点人物, 可以说涵盖了国有企业不同层面的经济犯罪。此书罗列的犯罪形式多种多样,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犯罪嫌疑人在法庭的最后陈述及悔过书中都提到多年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 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从而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 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二、健全制度, 建立制约机制, 提高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回归岗位践行职责的能力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保证。制度不健全是当前国有企业腐败案件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集中的表现形式有:一是“三重一大”制度不健全, 议事规则不完善, 内部议事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规范, 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不畅, 职代会形同虚设, 厂务公开制度敷衍了事, 起不到实质作用;三是管理制度没有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方位, 为一些人违法违纪提供了可乘之机等等。

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根本,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筑起“不易腐败”的高墙。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管理制度, 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有效预防和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特别要建立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一定要进行问责和责任追究。其次要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畅通和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渠道和途径, 尤其是涉及企业“三重一大”的问题应当严格组织程序和办事程序, 完善内部议事规则, 强化参与式决策和决策过程透明化。三要健全职代会制度, 扩大职工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提高职工依法行使权利的含金量;四要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 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健全, 成为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的高发区, 如何用人、用什么人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个干部用不好就有可能葬送一个企业的命运。因此说, 干部人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是国有企业预防惩治腐败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相一致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二是要进一步拓展干部人事考核评价渠道, 加大民主成份, 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权衡利弊;三是要完善干部人事任用制度, 大力推进民主推荐、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管理程序, 形成环环相扣的工作格局, 使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重要岗位的干部始终处于组织监督、民主监督之中;四是要定期对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进行换防, 铲除一切可能产生腐败的土壤。

三、加大力度, 建立监督惩处机制, 提高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每一个企业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套或一整套规章制度, 可是为什么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呢?关键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出了问题, 尤其是监督机制不到位出了问题。加强监督, 推进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是减少腐败、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要建立符合企业的监督制约机制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 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处于被监督状态。在监督方式上要突出事前防范, 做到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各级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经常性地利用各种方式、各种途经加强对班子成员、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及主要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监督。目前, 不少国有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够, 正常的监督权难以行使, 正确的方法是党组织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维护不庇护, 行政领导要加强与党组织的经常性沟通, 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协助同级党委对所有的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廉政谈话或诫勉谈话, 改变目前不少国有企业的纪检组织战斗力不强, 不敢或不愿去得罪人的现象;各级工会组织依法保障职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和民主评议领导人员的权利, 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 全面推进厂务公开制度, 进一步明确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施监督。在监督对象上突出对各级领导人员及重要岗位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从目前发生的腐败案件来看, 企业任何岗位的管理者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所以, 对任何岗位的管理人员都必须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对有问题的单位、个人应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加以鞭策, 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 制止事态的蔓延。

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惩防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十分关键的屏障。惩防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 它涵盖的内容很多, 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实施监督是其重要的组织部分, 任何一个方面的组成部分都不能偏废, 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制度建设要不留真空, 监督制约要有效管用。加强教育是强化从业人员的思想信念, 构筑“不想腐败”的思想防线;健全制度是约束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 构筑“不敢腐败”的管理屏障;有效监督是规范从业人员的从业程序, 构筑“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只有这三种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纪委监察局主编.镜鉴-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7.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1.

[3]<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9.7.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3

【关键词】石化企业; 未来; 文化建设; 趋势; 认识 石化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形态,自从90年代兴起以来,企业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界领导者都非常重视。纵观那些管理成功或失败的企业组织,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成功的原因却是共同的,就是具有高素质的石化企业领导者、企业队伍及其营建的符合本石化企业组织特点的石化企业文化。可以说,石化企业文化仍然是当代乃至未来石化企业管理发展的主流。未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将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以人为本

传统的石化企业管理偏重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政命令、纪律规范为手段,强调从严管理企业。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把企业员工当作“机器人”,缺乏一种“人文关怀”和必要的精神支柱或动力,因而很难调动石化企业队伍的积极性。传统的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多侧重于正面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宣传说教,忽视对企业员工与石化企业组织及社会之间的物质利益、人际交往关系的协调。

2创新与变革

自强不息,革新进取,是中华民族精神贯彻古今的优良传统。它要求人们自强不息、自胜自立;也勉励人们穷则思变,改革图强,应时以变,以开创之势治国、平天下。这种精神不仅铸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而且激励着中华儿女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进。

3目标及目标教育

石化企业组织所确立的企业建设和工作战略目标,既是对企业员工的利益吸引,也是对全体企业员工的行为导向。石化企业系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组织成员工首先是对利益的认同,进而才对石化企业组织目标认同。因此,科学的目标教育是实现目标的保障。石化企业组织一方面要科学确立企业建设和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还要让全体企业员工了解这个目标是什么、怎样去实现等。无目标或者有目标不教育,是不可能形成凝聚力的。

4科学与民主

在传统的石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特别是油田企业队伍被当作部队看待,因而多采用严格的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这种主要以行政命令和纪律规范为手段的专断式管理,实际上把企业建设和工作发展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少数强有力的石化企业决策领导者身上,普通企业员工只不过是企业建设和工作决策的被动执行者,是服从和执行命令的机器人。

5组织素质的提高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组织的竞争。组织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走到一起,干大家共同想干的事。组织的战斗力依赖于组织的成员,组织的战斗力与其成员的总体素质直接相关。但是,一个人才基本的企业组织并不一定是具有最强战斗力的组织,即使一个石化企业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具有高学历,也不一定能保证石化企业管理成功和企业力增强。这是因为:个人的能力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而组织的战斗力和效率并不仅仅取决于各个成员的个人素质,更不等于个人素质的简单相加,而取决于经过协调整合的组织素质。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产生人才、使用人才的良性机制。现代组织就是要创造这种良性机制,使之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6团队建设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快。团队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地组合、解散、重组。团队适合需要多种技能和经验、创新性强、任务紧迫的工作需要。要使团队成为高成效的团队,每个企业员工必须感到自己是组织机构全局的一部分,有实现目标的强烈动机。市场经济和即将进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石化企业组织对外界必须作出快速的反應,团队建设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为保证企业政令畅通和纪律严明,防止 “小团体意识”,也是石化企业组织在进行团队管理时所不能忽视的。

7权变管理

石化企业管理者所面对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管理的风格也要变化。从对员工的管理来看,石化企业管理者究竟采用哪种方法,一般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下级的个性特点,比如他们的领悟能力、受教育程度、对成就的看法、对独立的要求、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等;二是环境因素,比如石化企业工作性质。石化企业权力结构等。如果工作任务模糊木清,企业员工无所适从,工作型管理方式更有效;如果是日常性工作,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都很明确,关系型管理方式可能更适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是一种情景艺术,尽管没有人人都适用的真理,但这并不会阻止你尽力成为最好的管理者。你不能企图去改变部下的个性特征,但你完全可以去帮助他提高素质。

8学习型石化企业组织

未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将企业组织塑造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伟大的学习团队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所以,彼德、圣吉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能称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9工作信息化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4

改革,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建国以来,我国退役士兵安置一直沿用指令性办法,由政府直接派遣岗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安置模式。随着社会深入发展,该模式的制度能量已经释放完毕,制度执行已经陷入重重困境。如何适应社会形势,破解困境实现妥善安置的目标,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2011年中央立足国情军情,兼顾现实与长远,实行了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使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迈入了新的春天。如何适应形势,扎实做好改革后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就要从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必要性出发,不断完善适应形势需要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

我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50年至1958年的复员军人安置阶段;1958年至1980年以退伍义务兵为主的安置阶段;1980年至1998年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的顺利阶段;1998年至2011年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阶段;2011年以后进入全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阶段。

从安置改革前的各个历史阶段来看,退役士兵安置始终 1 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城乡二元安置,二是城镇户籍士兵指令性岗位安置。这种二元结构是以“户籍”制度作为“先赋”,从公平的角度说存在着政策的歧视性。导致了退役士兵安置出现“一同当兵,两种待遇”的局面。城乡适龄青年同步入伍,在军营内享受无差别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但退役(复员)落户地方后,却迥然不同。从社会学意义讲是分层的,从政治学意义上讲,农业户籍士兵享受不到国民待遇。与此同时,对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在法律法规文本上始终规定指令性安置,采用的是岗位安置的办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政府安置部门大胆进行实践创新,出现了“自谋职业”政府给予货币补偿的安置办法,取代了多年一直沿用的指令性岗位安置办法。这主要是基于长期沿袭的系统统配的安置办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已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陷入重重困境。若换个角度,依就业规律分析,也有力地证明传统的安置办法难以为继。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系统统配就业方式遭遇法律困境和执行困境。一方面现行安置权威正在被三个层面的改革所肢解和淡化,即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所要求的法律保障均排斥了指令性安置所采取的直接派遣安置方式。另一方面,改革的取向之一是减员增效,使得政府掌控的岗位越来越少,与安置任务数存在越来越大的缺口;二是与指令性安置相适应的就业观不能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事物具有两面 性,计划经济时代安置岗位充分,指令性安置指令畅通无阻,使得安置对象寄希望于国家统配,由此产生了四种依赖性就业观念:①有的认为自己当过兵,对国家有贡献,对人民有贡献,是“特殊公民”,因而产生了“等、靠、懒”的思想;②有的认为自己是国家统配对象,理应安排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作,抱着只有国有部门安置才算安置的旧观念。这两部分人对改革抱着抵触情绪。③有的还抱着重国营、轻私营、鄙视个体职业等级就业观念,作为自己的就业期望值。④还有为数众多的一部分人,处于“体制内失业体制外就业”的状态,不愿意暴露自己已在非国有组织就业的事实,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等待政府补偿。这些观念与新时期就业规律格格不入,与理性择业相距甚远,与正在推行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培育社会组织改革的逻辑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其职业转换。早在1994年国务院就已明文规定(国发〔1994〕56号文),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还是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都有接收安置退伍士兵的义务。也就是说,安置在非公有企业就业是符合政策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公益性民办非企业等民间组织,势头迅猛,这些非国有组织的就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相当多地方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就具体企业而言,有的可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媲美,并且建立了与国 有企业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当一部分组织的职工收入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不如国有企业”的说法已经并正在被时代抛弃;三是安置对象作为劳动力,从战场进入市场不应由国家直接安排,而应尊重市场规律。众所周知,战场与市场的知识技能可融性差,对市场而言,退役士兵的知识技能结构具有特殊性,劳动力直接从战场进入市场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适应的。过去指令性安置方式在总体性社会的背景下,这种不适应被掩盖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劳动分工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了发挥个人才能为主的时代。①市场倾向选择人力资本含量高的劳动力,而安置对象作为劳动力,其人力资本含量低于职场期望,导致其就业困难。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少数退役士兵政治素质偏低造成社会上的“晕轮效应”。通过对退役士兵的调查,个别退役士兵因安置政策未落实等原因,导致闹访、缠访,有的甚至打架斗殴、与社会不良势力勾结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退役士兵的这些表现流传开后,不少用人单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对安置对象考核的准确性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危及该群体人才评价的可信度。其次是文化素质偏低,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退役士兵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达不到档案记载的学历水平,大多数是升不了学、找不到工作才去当兵的”。再次是专业技能欠缺。虽然退役士兵不乏一技之长,但总体上与市场需求不对应,上岗后与实际操 作要求相差甚远。往往因此原因,地方上有一些行业、部门宁愿花钱招收社会人员、关系户进行培训,而不愿接收退役士兵。这些与社会对人才要求很不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②市场选择的内在规律是发挥专长,而安置对象作为劳动力,其人力资本中最活跃、最核心的成分——个人专长可能受到制约、受到压抑。系统统配办法规定,士兵退役后只能进入其父母所在的工作系统,而不考虑该士兵作为劳动力在部队表现如何,有何特长,从而压抑了劳动力价值的创造,不利于劳动力要素的发挥,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③市场尊重劳动力自主选择,而系统统配办法规定,士兵退役后只能进入其父母所在的工作系统,人为限制了这种选择。④市场需要平等竞争的环境,退役士兵安置单位及其岗位的优劣取决于其家庭社会资本的厚度,也就是说现行安置制度强化了裙带关系(裙带关系是儒家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毒瘤”之一),一定程度上人为扭曲了就业规律;四是政府直接派遣岗位的安置方式成功与否,评判权在市场,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政府直接派遣岗位外,还有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包括非正规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三种形式)等多种形式。退役士兵回到地方存在“双隐现象”,即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一方面政府因陷入困境,提供的安置岗位杯水车薪,大量退役士兵 未得到安置,从政府而言,处于失业状态;但客观上这些退役士兵又以上述三种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就业,实际处于就业状态。“双隐现象”部分解释了政府安置缺位情形下,许多地区确未出现退役士兵上访等异常活动的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也有所启示,政府偏好的就业方式毕竟要经受市场考验,评判、抉择何种就业方式是个体行为,不是政府职责所在。政府要做的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就业方式,创造起点公平的环境,即发放普遍适用于各就业方式的就业补偿金以及搭建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综上所述,沿着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指令性安置老路走,越走越艰难,困境重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近20年,原体制安置模式的制度效能已经发挥怠尽。为解决这个难题,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进行着不懈探索,对安置政策调整做了一些尝试:围绕适应市场就业机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包底安置”;围绕拓宽安置渠道,采取安排工作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围绕解决就业难,出台扶持优惠政策等。但这些都是在原有法律法规框架内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安置矛盾。原有安置政策难以为继,推进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实行自主就业、政府安排工作、国家供养、退休以及继续完成学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有利于政府实现均等化的安置目标,从制度源头化解了系统统配指令性安置的困境。以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及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为标志,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进入了的新的历史阶段。

此次安置改革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实行了士兵退役金制度;二是调整了退役士兵安排工作范围。调整后,现役满12年以上的士官,获个人二等功、战时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兵,因战致残的五级至八级残疾士兵,烈士子女士兵退出现役后,可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也可选择领取退役金后自主就业;三是完善了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四是完善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五是调整了伤病残士官退休和供养范围;六是完善了退役士兵继续完成学业政策;七是调整了安置经费保障办法。此外,还完善了退役士兵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放宽了退役士兵安置落户条件,建立了对拒不履行安置任务用人单位的处罚机制。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是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制安置方式,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实现了由“城乡有别”到“城乡一体”,安置工作不再以户籍性质区分待遇,城乡退役士兵享有同等安置权利;二是建立和完善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完善了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为退役士兵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从法律角度规定 了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是每一个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结合新疆实际,笔者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改革后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把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安置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教育培训规划和再就业工程,统筹安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退役士兵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各级安置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教育部门,利用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资助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的具体办法,科学组织实施,确保有愿望的退役士兵都能够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参训率”。同时,要选择师资力量强、实训设施好、教学质量优、就业率高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确保参训退役士兵取得结业证书、技能资格证书。对没有条件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偏远区县,地州市要统筹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在实现培训广覆盖的基础上,还应积极采取“订单”、“定向”、“委培”、“校企合作”等培训模式,促进退役士兵就地培训、快速就业。

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为创业者解决开业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培育有能力创业的退役士兵成就大事业。

二、突出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安置工作。安置改革后,虽然符合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数量在减少,但由于这部分人员服役时间较长、对国防贡献较大,对安置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国家对重点对象安排工作的政策虽然保留了,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指令性安置的矛盾仍然存在。要使这些重点对象得到妥善安置,政府的主体责任仍然突出。由于重点安置对象的安置制度是通过立法进行强制实施,所以任何非政府机构都无法担当这一重任,政府自然成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独一无二的责任主体。因此,各级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强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责任,对拒不承担国防义务,拒绝或无故拖延执行安置计划、落实安置待遇的用人单位,通过政府强制力执行,确保重点安置对象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使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三、加大地方投入力度,确保安置改革各项资金得到保障。改革后的退役士兵安置,其主要方式就是将绝大多数退役士兵从指令性安置工作,转化为实行了货币化安置。因此,落实安置改革经费是关键。目前,安置政策明确了中央和地 方的责任。即:中央主要承担一次性退役金和职业技能培训补助经费,而地方承担的经费包括“义务兵优待金”、“地方经济补助”及各类教育培训等费用的兜底。经费落实的好坏,是关乎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地方政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顺利进行。

四、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改革后的安置工作,要求安置部门工作人员要尽管转变观念,从旧的樊篱中尽快解放出来,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计划安置,转移到组织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来、转移到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方面来、转移到为退役士兵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来,积极引导退役士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自谋职业、创业兴业,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提供便利和条件。与此同时,要求退役士兵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一定时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退役士兵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信心,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市场竞争、双向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空间和岗位,找准自己的人生着力点,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安置管理》、《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简况》

领题人:民政厅优抚安置局 白志军

执笔:民政厅优抚安置局 张建强

浅谈对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 篇5

摘要:建设监理要从控制、管理、协调等方面着手,走出监理业目前的困境,发展壮大监理业。结合本人曾经在监理单位工作几年的经验,浅谈对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关键词: 建设监理

控制管理协调 困境与前行

ABSTRA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control,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aspects, supervision of the industry out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growth supervision.I had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work of supervision units, of awareness of the work on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KEY WORD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Control、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predicament and forward

我国开展工程建设监理,至今已有20年。作为监理单位,要重视“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以确保工程建设预定目标的实现。结合本人曾经在监理单位工作几年的经验,浅谈对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

1对监理地位和角色的认识

1.1建设监理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制定了一些和建设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工程建设监理取费办法》、《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建设监理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2监理队伍及其承接范围

我国现有监理企业几千多家,全国监理从业人员几十万多人,经过包含全国统一培训人员,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注册执业人员。

监理涉及的范围有工民建、市政、地基基础、园林绿化、古建筑、家居装饰等专业,基本上覆盖了建设工程的各个领域。

实施监理的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普遍得到了保证。比较典型的名牌监理工程:如北京奥运场馆等 1.3监理工作逐步规范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颁布后,多数监理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实施监理。一些监理单位通过IS质量体系认证后,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操作。

2监理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2.1监理的质量控制

2.1.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2.1.2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2.1.2.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2.1.2.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1.2.3严把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以保证质量。

2.1.3 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2.1.3.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手勤,口勤,腿勤,脑勤。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准”、“细”、“实”。

2.1.3.2工程中抓重点。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重点管理的项目。

2.1.3.3现场巡视检查,以事实说话。

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巡视,以所测数据事实来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等级。

2.1.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2.2 监理的进度控制

2.2.1 监理应协助业主作好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对合同的标的要具体详细,对合同工期(的约定,工期延误及责任主体的认定,违约罚则等,都应有详细描述的条款。

2.2.2 认真审阅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要体现合同工期约定的全部要素内容。应采取网络图(最好采用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编制,主要节点工期。这些节点就是进度控制过程中主要的监控点。2.3监理的投资控制

2.3.1加强投资的宏观控制

针对不同的项目,尤其是单价承包的工程,监理工程师必须明确分标项目投资目标,从宏观上对投资进行控制。因此,监理工程师要编制执行概算。2.3.2 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

2.3.2.1认真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2.3.2.2依据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和合同报价,编制相应的投资计划。2.3.2.3将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2.3.3对影响投资控制因素的控制

在施工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因素很多,除料价上涨因素外,工程计量、变更、施工索赔是引起投资失控的主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以确保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2.4监理的安全管理

2.4.1规范安全管理工作。2.4.2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

2.4.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报告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把责任层层落实,对项目监理部的安全管理应作详细规定。

2.4.4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编制安全监理方案,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合理配备监理人员,明确相应职责。

2.4.5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协调。

只有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充分有效协调和密切配合,才可能控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2.4.6严格和规范安全管理资料的管理。

安全管理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能够反映出监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全貌,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规避监理的风险会起到作用。

2.5监理的信息管理

2.5.1建设监理信息的内容

2.5.1.1项目监理日志的主要内容:

监理日志一般可以记录(当日材料、构配件、设备、人员变化情况,施工程序执行情况分析和协调情况)等。

2.5.1.2监理例会会议纪要

监理例会是履约各方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协调处理、研究解决合同履行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的主要协调方式。2.5.1.3监理月报

监理月报就是本月监理工作小结。2.5.1.4监理工作总结

监理总结有工程竣工总结、专题总结、月报总结三类。2.5.2监理信息的作用

2.5.2.1信息是监理不可缺少的资源

信息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人、财、物、技术、设备等5项资源的投入过程,而要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信息工程实施任务,还必须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应用实现上述资源的规划和控制。信息监理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信息流的作用,最终实现IT监理的三大目标。

2.5.2.2信息是监理工程师实施目标控制的基础

控制是监理的主要手段。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将计划的执行情况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和预防产生差异的原因,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得以实现。2.5.2.3信息是有效进行合同管理的基础

合同管理是贯穿监理工作始终的一项中心任务,这需要监理工程师必须充分掌握合同信息,熟悉合同内容,掌握合同双方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2.5.2.4信息是监理工程师协调各有关单位之间关系的纽带

信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单位,这些单位都会给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使他们协调一致地工作,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就必须用信息将他们组织起来,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他们之间的活动。

2.6监理的协调

2.6.1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

首先协调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发现问题是前提。“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2.6.2 善于开发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潜能

充分调动了监理部成员的积极性,既要得到业主的支持又要得到承包人的理解,工程协调便得心应手。

2.6.3要有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协调沟通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别人接受,以达到预期的沟通协调效果,这是综合能力的表现。2.6.4协调之后抓落实,确保协调效果。

首要是执行力,其次是继续跟踪解决问题的力度。3.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3.1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不严格履行监理工作职责和监理职业守则,不严格遵守各项监理工作管理制度和监理工作纪律。

3.1.2不认真学习施工内容相关的技术文件及要求,对相关内容要“不懂不透”。3.1.3自身的素质、责任感、、协调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3.1.4以个人意见代替科学依据处理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问题。

3.1.5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监理人员不安排专职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理。

3.1.6安全帽、工作标示牌是监理工作的标志,也是代表监理工作的形象,但就是部分人员年视之为累赘,弃之不用。3.2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3.2.1思想素质

3.2.1.1受人尊敬的高尚人品,影响他人的魅力和感召力; 3.2.1.2诚实守信;

3.2.1.3对企业的感情和忠诚; 3.2.1.4对企业和业主的责任感;

3.2.1.5对事业的热爱,工作毅力,以及敬业和付出精神;

3.2.1.6对社会道德、职业操守、行业规矩、业主利益的尊重和协同。3.2.2知识素质

3.2.2.1必须懂与基本建设有关的基本法律、法规;

3.2.2.2必须掌握与监理项目相关的施工程序和工艺知识; 3.2.2.3必须了解施工操作面质量要求和技术参数;

3.2.2.4必须了解企业相关知识,包括企业历史、监理技术特点等等。

3.2.3能力素质

3.2.3.1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3.2.3.2分析判断、决断能力; 3.2.3.3灵活应变的能力 ;

3.2.3.4交往、沟通和协调能力。3.2.4身心素质

3.2.4.1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有活力,能吃苦,以适应外业工作的需要; 3.2.4.2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向上,善于应对挫折,现在监理高岗的待遇普遍比设计中低岗的待遇低,没有良好的心态做不好监理工作,没有不良嗜好;

3.2.4.3正常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有一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索赔和反索赔;

3.2.4.4与社会的融洽协调心理,随和,不偏激,关心别人,帮助别人。4监理业的现状困境与前行之路 4.1 监理业的现状困境

4.1.1市场定位远离制度设计预期,监理业的春天已经过去。4.1.2监理行业建设水平低,业内竞争趋于恶性循环。

4.1.3监理业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社会和法律责任,报酬却越来越低,地位越来越尴尬,成为建筑行业的弱势群体。4.2监理业的前行之路

4.2.1实行强强联合,向项目管理公司跨越

4.2.2监理企业要自我完善,发奋图强,打造监理名牌 4.2.3加强行业自律,监理自己救自己

4.2.4开展治理整顿,呵护监理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工程建设监理是一个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产业,它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也需要监理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自我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工程建设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6

东莞市的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市场经济自发的产物。自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此诞生之后,东莞逐渐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并且在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下,东莞民营企业在城市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东莞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562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003家。全市20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民营企业占总数的75%;18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总数的78%;全市306个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中,6成以上为民营企业所拥有。此外,在2010年,东莞有7家企业进入了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

近年来东莞经济发展逐渐开始面临着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水、电资源与人口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等问题。还有受到了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尤其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东莞从事“三来一补”为主的经济形式和外源性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于是,东莞市提出了要深入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有序推进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决定。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东莞民营企业遇到了四大难题。

一是政策环境。一些部门只停留在“转发”上级文件的层面,没有真正帮企业解读政策,更谈不上用活政策,这使得政策落地难,引导也不够。

二是审批障碍多。“审批多、效率低是民企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刘志庚说,个别部门人为设置前置审批环节,重处罚轻服务,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企业苦不堪言。而有些部门甚至将审批过程、初审权限“外包”或捆绑在某些中介机构,为自己谋私利,企业意见很大。

三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这是民营经济最突出的软肋。刘志庚介绍说,东莞民企主要集中在酒店、房地产等配套性产业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环境消型企业,其中纺织、服装、造纸、家具等产值比重前十名的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量的八成。刘志庚说,这反映了一些民企尚存在“思维模式守旧、从业模式相对落后、组织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

四是 “融资难,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老大难’问题。”民企拥有可抵押的资产比较少,而且多数企业土地、物业等资产都没有办证,加上管理不够规范,导致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放贷,必然制约其发展。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东莞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关人士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当前民营经济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来。重点从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着手。

1二、加强产业引导。要推进民营企业中的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引导民营企业向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等支柱产业发展,向产业集群化发展。要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嫁接,大力发展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网络的企业等。

三、大力引进人才。民营企业要升级转型,人才是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东莞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东莞,了解东莞,树立起东莞的城市品牌和良好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才来东莞创业。当前要重点抓好帮助企业搭建引才平台和加大对东莞的宣传力度两方面的工作。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7

一、劳动定员在集团公司发展过程

劳动定员工作历来受到集团公司的重视, 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 先后对劳动定员标准进行了3次大的修订, 已基本形成煤炭、煤化工、电解铝、机械制造等集团公司各行业范围内的全部覆盖, 对于各单位开展劳动定员工作, 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劳动定员工作实行公司宏观指导, 各单位具体贯彻执行的管理模式。目前, 集团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均已经按照劳动定员组织生产, 后勤服务单位也在逐步规范劳动定员管理。

二、劳动定员在济三煤矿的贯彻执行

济三煤矿自2000年建矿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配备专职劳动组织员1人, 具体负责劳动定员方案的制订和劳动定员日常管理工作。

1、编制劳动定员方案和劳动定员基础表。

根据生产经营实际, 编制年度劳动定员方案和实施意见, 对全年的劳动定员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编制劳动定员基础表, 对人员的技能、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和汇总, 作为领导进行人员调剂、补充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 根据公司相关规定, 对劳动定员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满足矿井生产发展需要。

2、以劳动定员为基础, 做好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人员配置方面, 根据矿井实际和职工的调动意向, 严格按照劳动定员测算结果, 科学控制人员流动, 做到不向定员饱和的区队调入人员。在薪酬分配方面, 年度工资分配方案中, 按照定员人数核定各区队的工资基数。做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 鼓励各区队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合理、精简、高效的使用人力资源。在技能培养方面, 能够依据劳动定员和岗位说明书要求, 确定各岗位人数, 并结合本单位各工种 (岗位) 的技能需求, 科学上报年度技能鉴定需求, 精心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要将组织技能鉴定培训与日常岗位培训相结合, 确保职业技能鉴定效果。

3、结合劳动定员, 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在安全生产上, 根据定员情况, 严格控制入井人数, 做好井下限员挂牌的管理工作;在职工培训方面, 根据人员的余缺情况, 合理安排各类培训, 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三、开展劳动定员工作遇到的几个问题

虽然劳动定员工作在济三煤矿贯彻执行较好, 但是, 就集团公司整体而言, 在开展具体劳动定员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各基层区队认识不到位。传统的“人多好办事”的思想根深蒂固, 定员定的越高越好, 现员配的越多越好, 造成了很多区队人员只进不出, 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比如某些矿井一个综采工作面的单班出勤达到50多人, 这种粗放式的管理, 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是现有的劳动组织机构不能适应标准的要求。目前各单位的劳动组织形式普遍落后, 导致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工人技术单一。各单位用现行的劳动组织和生产岗位套用定员标准, 对劳动组织改进不积极, 不敢突破现行的组织机构。

三是对劳动定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单位抓劳动定员工作时紧时松, 认为劳动定员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 开不开展都影响不到单位的效益, 开展起来对单位还是一种制约。个别单位不能正确贯彻定员标准, 劳动组织管理员不是按照定员标准去定员, 而是按照领导的意志, 随意套用标准, 造成定员人数失真。

四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对劳动定员工作的开展形成制约。各单位或多或少存在的因人设岗、因人设事、岗薪不符等现象, 造成了劳动定员形同虚设。由于某些问题的形成时间长, 原因复杂, 造成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存在畏难情绪, 影响到劳动定员整体工作的开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 都是造成劳动定员工作开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对于劳动定员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是严重的障碍。

四、对劳动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

要建设跨国的企业集团,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劳动定员管理工作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劳动定员工作。

一要创新劳动定员管理方式。要加大劳动定员由滞后测算到超前预测人员需求的转变, 强化劳动定员的科学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劳动定员工作的流程, 使定员工作真正发挥自身作用。能够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及时调整劳动组织和定员人数, 实现对员工的科学管理。

劳动定员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工作, 涉及到安全、生产、计划、经营等多个部门, 各部门必须共同配合, 加强协调, 才能推动定员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要加强对劳动定员工作的考核力度。公司对各单位, 各单位对区队, 都要实行严格的考核,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真正将劳动定员管理落到实处。一方面公司可采取按照定员人数核定各单位工资基数、与单位领导年薪制挂钩考核、评先创优考核等办法, 督促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各单位则应通过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 自觉的推进定员工作的开展。

三要加强人员配备。公司及各生产单位必须配备业务素质高、敢于坚持原则的专业人员从事劳动定员工作。公司可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定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并给他们提供交流业务的平台。

劳动定员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在工作上能够结合生产实际, 严格按照标准, 编制科学合理的定员方案;同时能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 提出优化人员岗位分布的合理意见, 协助区队做好员工管理。

四要修订部分标准。先进合理的定员标准是开展劳动定员工作的基础, 对于一些不能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的标准必须进行修订。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8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原则

企业的各个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从大局出发,坚持就地妥善处理的原则,不允许工区、车间还未处理上层就直接插手干预,也不允许往上推脱,对在客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认真细致的掌握好情况,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再报上级协调解决,做到有序可控。

(二)贯彻三级防范网络,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企业主管领导、各单位党支部书记、班组长对综合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班组长,他们是基层的领导者,每天都和职工生活在一起,职工发生纠纷等大多是在工作8小时之外,一旦发现事故苗头,班组长能分析原因,提出方案,及时调处,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各部门联动,全员综合治理

治安综合治理的含义是要求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并不是靠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很多工作都与治安综合治理有联系,如精神文明建设、班组建设等等,各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同考核、同布置、同安排,形成一盘棋的思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落实责任,严格奖惩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年年都在签,但是大多流于形式,真正认真落实的少。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就要落实好“一把手”责任,按照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重特大案(事)件查究制和“一票否决制”等措施,注重加强工作创新,不断完善检查考评标准,切实做到日常帮助指导与重点解决问题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结合,充分调动和依靠基层各级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形成强大合力,落实各项措施,认真做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

三、强化基础,做好法制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是法制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治本措施。对于企业来说,职工的法制观念增强,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发生治安事件就会减少。法制宣传的途径很多,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五五普法”宣传等形式多样,怎样使职工头脑里真正树立起遵纪守法意识还得认真引导。企业应该以普法宣传读本为重点,以身边典型事为材料进行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

四、落实好安全防范机制

(一)充分发挥各级“治保会”、“治保小组”作用,做到“守住自家门,管好自家人”

要把企业档案室、计划财务科档案室、劳动人事科档案室、微机房、食堂、招待所、单身宿舍、材料库房、工区工具房门窗作为重点来监管;加强各种材料的管理,及时回收到位。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平时有人管,节假日有人守。发现被盗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配合好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处置工作;事后要对事件认真进行剖析,吸取教训,加强和完善应对措施。

(二)加强消防管理工作

每一名职工都要达到“三懂三会”(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的要求。宿舍、库房、工具房等易燃易爆地点禁止烟火,电线不得裸露和私搭乱接;生产物料、生活用电、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按规定使用和摆放。发生火灾按照灭火应急预案处置,做好信息沟通。

五、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稳定工作,主动化解矛盾

加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认真做好接访、下访工作,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利用各种方式对深入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切实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排查出的不稳定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矛盾化解帮扶措施,成立专门关怀帮扶小组,落实关怀帮扶人员,确保矛盾化解和人员稳定,不发生违法违规上访事件。对推诿扯皮、拖延不办、失职渎职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突发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篇9

市场部:熊婷婷

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这个标题对于刚入职2个月的我来说,根据自己当下的能力很难写的太深或者说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有建设性的建议,可能更多的是充满敬畏感的心情如实的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很幸运赶上公司变革阶段加入公司,这几天参加了共识工作坊、组织系统启动宣讲、工作岗位分析、梦想工作坊等一些培训活动,对公司和高层领导的一些经营理念更为熟悉,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也一层又一层的在心中叠起。参加工作也有几年了,个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首先是由公司老板决定的。老板自身的为人以及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就决定了这家公司的走向,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和成长阶段决定性作用更大。决定一个员工是否入职,取决于面试官是否很好的展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决定一个员工是否继续在职,取决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真正落地,是否知行合一。企业需要文化就像一个个体需要信仰一样,是支撑生存和发展的信念和力量,企业文化对了,公司的发展也就对了。我对迈锐充满信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司高层非常爱学习,二是迈锐的文化中有一条“不回避问题”,这两点往往会自上而下的体现到每一个员工的所有工作细节上,也就必然会导向结果。

关于迈锐的愿景:技术驱动发展产品改变生活,细化下是以技术为驱动力,带来企业的快速发展;用产品做载体,推动生活的不断改善。关于迈锐的使命:使产品和服务,源源不断融入生活,为人们带来便捷和愉悦。迈锐是首先很明确致力于智能交通产业的,愿景和使命,让我们更加明晰迈锐想做什么样的企业,要做什么样的事儿。愿景和使命是很美好的有可能实现的愿望,但真正落地,还需要我们制定具体的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中短期目标,一个又一个的去突破完成,才有可能真正向我们的愿景一步又一步的靠近。所以最近公司员工尤其是各部门领导都非常的忙碌,讨论目标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和监督机制,并组织多次培训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虽然有很多形式和内容是需要我们去重新适应的,但至少也要先全盘接受,再去咀嚼,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变革总是要有这样一个过程的,好在有刘总的高度参与和鼓励,加上各领导的积极推动下,我们适应和消化的也还不错。企业文化,具体落实到实处,需要从制度和流程以及平时的软性沟通方面去体现,基于人性化的制度和流程都是围绕公司战略目标,为了便于达成目标所设定的最优化的管理措施,需要我们每一个员工去遵守和执行。在制度和流程的推动执行过程中,软性沟通无处不在,是制度和流程得以顺畅进行的润滑剂。在迈锐,软性沟通方面,我的体验都还是很不错的,制度和流程方面,公司现在要变革,今后可能会推出很多新的举措,对于普通员工的期望,我希望在薪酬激励机制和晋升平台方面可以有更多更明确的信息,在培训方面可以有更多不同岗位知识体系共享的机会,让助理级员工有多元化成长发展的机会。

关于迈锐的文化信仰:财务自由。我认为这个信仰不光是指物质,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往往都是先提供价值,最后顺便获得了金钱。我们追求财务自由没错,这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最本质的,一定是价值在前,钱在后;先值钱,后挣钱,将自己对社会有用的地方尽可能贡献出来,钱是会跟着你来的,终将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自由,成为真正的“贵族”!

公司的企业文化描绘的再好,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员工用实际行动做出来才能真正发挥它存在的价值的。这就需要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首先在招聘上,我需要准确的传递公司的企业文化,让候选人感受到因为选择我公司对他职业生涯所产生的价值,也尽可能提供客观信息让候选人作出合适的判断,筛选出适合我公司的人才特质,让符合公司企业文化的销售人才加入迈锐;在对接客户方面,我需要配合销售人员,认真、准确、高效的提供相关销售文件致客户,让客户感受到公司的专业及良好的服务质量;在服务内部员工和领导方面,我更需要热情、仔细,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事无巨细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为实现公司的愿景和使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空闲时间我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多总结多思考,以便能时时跟上迈锐不断成长的步伐。

浅谈对秘书工作的认识 篇10

通过这一年来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以及暑假的校内实习,我深深地认识到,秘书工作不单单是收发文件、起草通知、安排日程、打字复印等事务性的简单劳动。秘书工作具有它特殊的灵活性,它有它特有的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的要求。

一、专业认识

秘书即是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秘书的工作是需要很高的智商和情商的,要有洞察世事的能力,以及较高的人际交往水平。

二、工作认识

在科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急剧膨胀,社会竞争愈渐激烈,文秘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文秘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其工作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它在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秘专业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首先作为一名文秘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些基础不仅仅是文秘知识,还应该包括外语、经贸、法律以及对秘书工作有帮助的相关知识。同时,作为一名秘书也应该注意信息的收集,所谓信息的收集即为时事新闻、社会动态的收集。另外,秘书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抓住机会,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多向老师、同学学习,经常进行经验交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就要求我们的秘书人员熟练的掌握办公自动化知识,熟悉的操作电脑,借助科技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对秘书的基本要求。

对于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来说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说话做事,都应以企业利益为先,能够保守企业秘密,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秘书人员无权决定企业的任何事项,秘书只是信息接受、整理、传递和存储的人员。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收集尤为重要,特别是文秘人员。一个好的信息收集者能够及时的为领导收集到与公司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准确及时的掌握信息,公司才能灵活的运转,才能在众多企业中生存并取得好的发展。

其次就是秘书的协调沟通能力,秘书人员每天都要与上司、同事、来宾、部门等接触和打交道,因此必须具有良好地沟通协调能力,以优雅的举止、谈吐和高素质的涵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一方便来说,也就是要求秘书要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做一个出色的公关人员。特别是在和领导的相处中要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以及领导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尊重而不奉承吹捧,主动而不越位脱轨,服从而不盲从附和。

大一暑假我曾在学校院办进行专业课的实习,这次实习经历给我的感触很大,我主要的工作时进行档案的电子档归档管理,我和另一位同学两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档案,将纸上的信息输入电脑要求我们特别的仔细认真一字不差的输入。除了这份工作外我们还会帮助老师去进行会议服务,每次的会议服务,从会场布置到会后的清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就拿最简单的拖地来说吧,针对不同的地板我们要用不同的拖把,按照不同的方法和方向进行清理。在发文处理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清点份

数,收文单位要签字确认。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秘书人员都要仔仔细细的做,对于我来说,实习的每一天都是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巩固课本知识查漏补缺,另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至于这样才能在收获事业成功的时候收获真挚的友情。通过一暑假的实习让我深深地热爱上文秘这个专业,秘书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学好习基础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发展前景

秘书是一项很普及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会有这一职位,由此可见文秘专业的就业面非常的广泛,需求量大。但是,目前社会上对文秘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文秘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四、学习目标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要求,我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以下目标:

1、学好专业知识

2、提高速记的质量;

3、在学好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更

多的办公软件;

4、学好英语,达到能够简单运用的水平;

5、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秘书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尤其作为我们在校大学生,要想在日益

浅谈对少先队文化的几点认识 篇11

【关键词】少先队;文化;建设;活动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少先队组织,就像一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通过特有的组织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队员当家作主的民主的集体生活,让少年儿童从小接受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基础。少先队的活动阵地能使广大队员们增长本领、大显身手、当家作主,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能使队员们在活动中自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德育适应少年儿童心理规律、年龄特点及其成长的需要,也是构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文化的突出表现,笔者从事过多年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对少先队活动有较系统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少先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谈了几点对少先队文化的认识。

“什么是少先队文化?” 少先队文化是指少先队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物化果和所形成的氛围、作风、精神风貌等。少先队物化成果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少先队组织的发展过程,少先队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少年儿童自我教育和熏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少先队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根据少先队教育的需要和少先队自我完善的要求,遵循少先队文化构建的原则,借鉴少先队已有的积累和成果,少先队的文化体系内容如下:

一、少先队组织文化

长期以来,少先队组织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有其完整的组织形式、组织管理、组织制度、组织活动。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在于组织创新和组织完善,通过完善组织建设、规范制度管理、加强少先队干部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组织形式,从而推进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发展。

二、少先队精神文化

少先队精神文化是构建少先队文化体系的核心,是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寄望于全体少年儿童的意志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求的体现,是道德要求与行为习惯相一致的体现,其内容包含思想品德意识、行为道德规范、文明礼仪习惯、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创新意识、偶像理想信仰。少先队精神文化建设是通过少先队教育和训练、少先队活动和体验逐渐形成,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检查反馈中完善。

三、少先队教育文化

少先队教育是构建少先队精神文化的手段,少先队教育的内容体现精神文化的要求,其内容包括少先队组织教育、“五爱教育”、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技教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时事教育等。通过少先队教育文化的构建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更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过程,实现少先队课堂教学制度化、教育活动规范化、传统教育现代化、实验教育社会化、体验教育生活化、特色教育校本化。

四、少先队活动文化

没有活动就没有少先队,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载体,在少先队的发展历程中,少先队活动已形成的完整的活动体系,这是构建少先队活动文化的巨大财富。少先队活动文化的内容概括为少先队的传统活动、实践活动、环保活动、艺术活动、交友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等。

五、少先队绿色文化

近年来,环境保护提得越来越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少先队开展的环保活动已成为少先队教育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文化弘扬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追求天人合一,自主和谐,博取众长,宽容尚德的境界,建设少先队绿色文化是少先队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需要。

六、少先队地源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许多农村人口向城镇涌进,导致城镇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使学校生源产生了多元化,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给本地少先队带来了不同的地源文化。同时,每个地方,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和个体特色,少先队地源文化建设在于对本地教育文化资源的挖掘,发挥本地教育基地的作用,整合来自外地学生所带来的文化资源,形成独特的乡土特色文化,这些将大大地丰富少先队文化。

上一篇:我恨我的母亲小学作文下一篇:浅析企业执行力短缺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