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充满情趣(精选8篇)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朱晓萍
理想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学生的学、思、做都是一种主动而积极状态下的有情有趣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孩子的智商、情商共同发展。那么如何使孩子学得情趣盎然,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几点想法。
一、用语言激发朗读的情趣
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效果迥异。所谓“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课文第一小节,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槐花之美、槐花之香。我由文本语言直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五月,洋槐开花啦。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美轮美奂的语言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熏陶,先让孩子心向往之。接着我相机呈现相对应的图片,无限欣喜地对学生说:“看——”学生看着美图,心中或多或少都有感触,这时,我趁热打铁饱含激励地说:“你也来读一读,相信你的感受比老师还要美妙!”多数孩子喜欢挑战,如此激发起他们读的欲望,他们才能读得有滋有味。学生的读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总会不失时机地与孩子们分享。有的孩子读得很轻快我就说:“这么多、这么白的槐花带给了你快乐!”有的孩子语速稍慢,我又说:“你已经陶醉 1
在一片白茫茫中了。”有的同学读得有点平淡,我便引导:“闭上眼睛想一想: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别将你的感受隐藏起来,再读一遍!” “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在一次次诵读中孩子的体会越来越贴近文本甚至超越文本。可是如果就单调地要求孩子读数遍,我想他们很快就没有了乐趣。教者在倾听过程中适时给予导向性的评价,学生亦会读得乐此不疲。关于评价语的魅力2014第四期《教师论坛》有一篇文章做了专门的论述。文中说到:准确真诚的评价能激点带面;充满激励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巧妙机智的评价能柳暗花明;幽默风趣的评价能一石数鸟;目中有人的评价,能促进发展等。的确如此,精妙的评价语如同春雨点点滋润学生心田,扣启学生智慧之门。我们应该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有温度,充满情趣。
二、用活动推进体验的情趣
如果我们的生活仅止于生活本身,那肯定了无情趣。孩子喜欢在游戏中愉悦,在玩耍中恣情,在故事中陶醉,在表演中满足。是的,多一种体验,就多一种人生。阅读、思考、想象使我们变换了若干的角色,体验了多样的人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的情感得以丰富,认知逐渐成熟。教者在研读教材时如果有意识地寻找文本趣味点,课堂上创造孩子“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能入情入境,必能陶冶情操、滋养情趣。
《槐乡五月》的第二小节写了槐乡孩子的好客、淳朴,其中有一句“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句式工整,妙趣横生。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语言的韵味呢?我
给学生创造了“演一演”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好客的槐乡孩子会怎样招待客人又会怎样无比自豪地介绍家乡特产——槐花饭呢?同学们可想身临其境,试一试?”此言一出,好看戏好演戏的孩子必然兴致高涨。但如果不走进文本,那这样的演一演又背离了“语用”的目的。于是我呈现“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说:“想看好戏演好戏的先试试这两句,谁来读。注意控制好,别流口水呀!”指名几名学生读后,让孩子们同桌合作演一演。充分的准备使孩子有了更多的体会,然后上台表演对文本的演绎也更加丰富了。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感受到文中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能体会到热情、淳朴的槐乡孩子的快乐。趣味盎然啊!
这篇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很美的句子:如“嗡嗡嗡 „„啪啪啪„„ ”这里我又是通过想象,给孩子们创造体验的平台,在想象中他们感受到花香的浓郁、槐乡孩子的快乐。有了丰富的体验,孩子们“读出来”也便水到渠成了。
三、用尊重保护思维的情趣
《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他们分析问题的结论自然也不是一个层面的。老师不应以一个标准答案去衡量他们思维成功与否,应鼓励他们的求异思维。如低年级课文《云房子》最后一段描写了碧空如洗的天空画面,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这样美丽的天空。他们会带着愉悦之情朗读这段文字。可有个别同学却读得很伤感,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了云
房子小鸟就没有地方玩耍了。他们替小鸟悲伤,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多么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个性在自己的求异思维中闪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激发他们思维的兴趣。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想象,当小骆驼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再遇到小红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大胆想象编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小露珠》这一课,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知道了动物们夸小露珠的原因,而第二部分写了小露珠对植物的作用。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成各种各样的植物也去夸夸小露珠,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想象过程中体验了思维的快乐。
《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活动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在思维过程中才会暴露各种疑问、困难;才会展示他们的独特个性及创新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许并不能如已所愿,得出一个标准的结论,但他们的思维会碰撞,会因此争论,甚至面红耳赤。这种过程是激烈而精彩的,它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老师对这一过程加以肯定、赞赏,学生更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维活动中。
我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针对文中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式和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知识能力展开思维,虽然到最后他们也没有形成共识,但学
生在思维、讨论过程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又从别人的见解中有所悟。此时,结论还重要吗?谁又能说他们无所获呢?
每个人的不同个性,导致思维活动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有的喜欢冥思苦想,有的喜欢用语言来表达,有的则用笔尖流露,还有的热衷于画笔描绘等等。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同样,学生在汇报自己学习体会时,老师也应该允许他们用不同形式展示。我在教学古诗《绝句》时,遇到这一情况:学生们认真自学着,突然,有一生举手反映某同学正在绘画,我走过去一看:小鸟、翠柳、蓝天、白云,还有未完成的小船。这不正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吗?我顿感欣喜,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实践思维过程,老师怎能挫伤他的积极性呢?于是,我当场表扬了他的与众不同。学生们兴奋不已,思维更加活跃。在小组汇报中真是满堂生花,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有逐字逐句的分析,有读后真切的体会,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们体验着思维的快乐,这不正是《课程标准》所期盼的吗?
一巧妙启发, 激发灵感
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 观察粗浅、理解能力较弱, 做事也容易马虎, 反映在绘画中也是如此, 所以给他们上课应巧妙设计, 用带有启发性的、生动形象的语言, 指导学生展开联想, 发挥想象来唤起学生的情感, 激起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内容的兴趣, 这样才能画出他们这个年龄的好画来。
如教授谁画的鱼最大, 在教会学生用多种形状画鱼后, 我又深入启发学生:鱼在什么地方游?怎么游?鱼身上的纹路都是什么样子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说鱼会成群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有的说鱼的花纹各种各样、美丽漂亮;有的说鱼有妈妈, 也有孩子;有的说鱼在游动时样子很多, 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像一个个“会游的花朵”。于是我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画。这“会游的花朵”的比喻意义和真实性, 在天真的孩子世界得到了具体充分的体现, 把他们带进了多姿多彩的奇妙世界。更令人欣慰的是, 学生还表现出了各种鱼的动态和在画中的大小和疏密。
二以情动情, 以情促思
用一颗爱心去教学生。当学生在绘画中出现了歪歪扭扭的线条和形象时, 教师不能急躁地说:“真难看”;当他们在绘画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时, 教师要及时抓住, 进行“智力开发”;当他们的画中流露出委屈、孤独的情绪时, 我们要去找原因, 抚慰他们的心灵。如在画大树的故事时, 有个学生在树上只画了一只鸟, 便停手静坐了。我问她为什么不画下去呢?她很难过地说:“我画的是只有一只小鸟的家。”我没批评她故意偷懒, 而是细心地与她交谈, 才知她的父母离异后她跟着爷爷过。她是由小鸟的一家想到了自己的一家, 我把她的作业拿过来, 在上面添画了一只大鸟, 告诉她:“这是你的老师, 愿意与你在一起;你还有许多同学, 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 对吗?”听了这些话, 孩子会心地笑了。她不停地画开了, 告诉我, 这只鸟是爷爷, 那只鸟是她的同桌……最后画了一大群鸟和一些其他的小动物, 孩子仰着小脸对我说:“我要保护它们!”多好的学生!学生们如果发现可敬的老师竟也是他们抒发情感的“知音”, 他们就会更大胆、更充分地用自己的语言及绘画语言与老师交流, 这时的我, 便忘我地和学生一起去感受绘画中的真、善、美。
三加入游戏, 玩中长智
小学生学习绘画, 如同做游戏, 在绘画游戏中, 使学生于身心愉悦中培养和提高动手动脑、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在美术课上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游戏、比赛, 时时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教授谁画的鱼最大时, 我没有按老套子让学生在本上画, 而是把学生和黑板各分四组, 把每块黑板想象成一个大海, 让学生挨个在自己的“海”里“养”上鱼, 比比哪个大海里养的鱼最大最美丽。学生兴趣盎然:有圆形的鱼、有三角形的鱼、有大的、有小的, 还有的画上贝壳和海藻……这种绘画接龙比赛, 使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激发了学生扩充思维想象的能力和构图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小组同学互相合作以及团队精神的教育。
四具体演示, 激发想象
小学生是以直观思维获取知识进而产生想象的。要提高课堂效率, 只有根据授课内容, 多给学生实物范画及画法演示, 使其感到生动有趣, 唯此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如教授茂密的花这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 画出各种各样漂亮的花, 以及表现花苞、花朵、花茎、花叶、花根等, 我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漂亮的花, 还带来了各种鲜花, 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学生心领神会, 画笔下的花自然就多姿多彩、风格各异了。
特别是手工制作, 教师不仅要有清楚地讲解, 还要多进行方法演示, 使学生眼观耳听, 迅速接受。这样, 边学习边创造美的内容,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及时表扬, 增强信心
小学生天真稚气、好胜心强, 他们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与点拨。因此, 我在教学中, 首先肯定学生充满激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及时表扬他们“画得好”, 鼓励他们用笔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学生愉快的身心是妙笔横生的发源地。若教师一味地指责, 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甚至对绘画产生厌烦情绪。
学生的好胜心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与调动。全班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 而且在教师讲评中, 学生的反应往往是互不服气, 都有个“比”劲。表扬某个学生的画, 其他同学会力争画得更好。若常把学生作业公开放在一起比、展示、讲评, 就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并且不用教师讲解, 他们也会互相取长补短。当然, 讲评应以表扬为主, 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英语课堂;情趣;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若一味教师讲、学生听,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他们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让课堂充满活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下面浅谈一下教学过程中英语情趣课堂的打造。
一、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从教育学角度上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支持、鼓励、扶植,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认为这样学习本身是欢乐、愉快、幸福之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语言要生动,适当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语句可使课堂如浴春风,气氛活跃。”为此,教师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以自身的修养、良好的英语素质,如语音纯正、声音洪亮清晰、态度和蔼可亲、言谈风趣幽默来调动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对学生必须要满腔热情,把問题讲清楚,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因势利导地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我表现意识,产生开口表达的主动性。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要随时体现在和学生的对话中。“Good / Very good/ Interesting/ That’s a good idea / I’m glad to hear that/ That’s what I thought...”等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要随时挂在嘴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有时课堂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这都有益于风趣、幽默与轻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提高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乐中学,学中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果是教句子,那么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然后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比赛等等,比方说男女同学间的比赛,各宿舍间的比赛,教室左中右排之间的比赛。上述活动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教课文,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得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四、鼓励学生扩大词汇量、拓展知识面
学习英语就像建造高楼大厦,语法知识是高楼的框架,而英语单词就是一块块方砖,只有方砖足够多才能在既定的框架下建造出高耸入云的大厦。学英语和汉语相似,由单词组成句子,由句子组成段落,由段落组成文章。因此,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读懂短文,才能够应付高考中的阅读理解。记忆单词,除死记硬背外,还可利用构造法中的缀合法、合成法、派生法等来扩大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涉及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多看一些课外知识,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提高英语文化素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讲述给大家,同学们必定印象深刻,兴趣大增。我想说的是如果同学们在词汇和英语知识积累方面做好了,那么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学习英语。
五、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鼓励评价活跃情境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应及时捕捉学生在会话、发音、写作、书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一面,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是英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所谓“放大优点,忽视不足,紧紧抓住中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点,不断地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创设愉快教学的学习环境,轻松的课堂节奏,融洽的师生关系,饶有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着“寓教于乐”的愉快的教学气氛,还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定会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生的成功。
[摘要]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状态是对话式、互动式的,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只有在问题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问题情景为手段,并以学生实际为依托,面向全体,考虑问题的启发性、适度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原则,教师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数学课堂也才能充满浓浓的探究情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应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也启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内驱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好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有效问题设计,是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有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误区的情况,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优化问题设计就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换思路,要明白这些问题是为谁设计的,是为了谁的“知识与能力”,谁的“过程与方法”,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培养自主而真实的人。例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那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随即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学、相互讨论中寻找答案,从而认识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尽管教学展开的是线索、是知识,但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融在知识之中,在同一阶段的教学中,三个维度的内容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分主次的。教师要让学生逐渐领会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独立分析,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二、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特点,这是设计有效问题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新旧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的冲突,便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生活现象、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去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问题中的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 鸡兔同笼,数头有50,数脚有160,问笼中有鸡、兔各有几只?学生对此问题感觉很新鲜、好奇。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或努力思考,或动笔计算,我便把握住时机,把问题到新课上来。又如:在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家泰勒用一根棍棒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同时指出,其实给你们一根棍棒,你们也同样可以量出金字塔以及学校的旗杆、最高的建筑物的高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顿生,急着想知道怎样测量?我因势诱导,很自然地转入到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课中。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多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讲课时才能问题自如,得心应手。如教学圆周率时,可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教学概率--可能性时,可讲大将军施琅率领水军出征收复台湾,用康熙皇帝赐予的200枚铜钱占卜战争胜负的故事;讲解黄金分割点时,也可先讲一些有关审美的事例等。这些事例,既有趣味性,又与所学内容相关,还可以从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兴趣勃勃地去钻研,去探求,变苦学为乐学,为后续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和动力。
三、注意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2]问题情境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认识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教师问题设计情境化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
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教师应通过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来强化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特征,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问题情境化有多种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科学事实、科学史实、演示实验、生活现象等方式展示,并在其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例如“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让学生观察并猜猜“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猜得各不相同,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形如何分类?这种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主动地猜想、分析、讨论,使得知识衔接自然,并为下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类型及分类方法埋下伏笔。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中,我模拟创设了让每个学生进“超市购物”的情景,由学生轮流当顾客和收银员,在购物与收银员结算钱物带有游戏性的社会实践中,每个学生都亲自接触到了货币中的“元、角、分”实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课堂气氛和谐、民主。
又如:在教学《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我就上网收集了“十月黄金周”期间,北京、广州、成都站的客流量,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学生真切感觉到出行人数多,数目大,且读起来很不方便,产生了需要一种简洁、方便读法的愿望,此时引出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学生的思绪一下子集中于新知的探究中。这样结合教材,联系现实的情境设计,不仅学生倍感熟悉,自觉接纳,增强对新知的理解,而且学生也更深地体会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注意问题设计的原则性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说得就是一种问题设计的艺术。要达到这一艺术,数学的问题设计必须坚持启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意在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再思、再问。当学生的思想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感到厌倦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犹如盲人手中的引路棍,能顺利地将学生导向学海之路。具体地讲,教师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设问;可以在运用不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争议点”上发问;可以在不同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连接点”上设疑;可以在同一数学问题变式演变过程的“发散点”上借题发挥„„如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一开始就提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猜猜四边形的内角和呢?”学生回答:“360度。”教师接着问:“请用实例说明你的想法?”这一问,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测量四个角的度数之和,有的说直接借助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有的用分割四边形成两个三角形等方法。)教师继续追问:“五边形、六边形?”学生思维更积极,也有意注意选择最优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适度性原则
问题的适度性即问题的广度、深度与难度的适宜水平。广度即思考范围或问题空间。广度小可以突出问题的重点,突破难点,迅速激发学生思维,以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但广度过小会产生束缚影响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副作用。很多教师往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总是“对不对?”“懂不懂?”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深度即规定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发展几个层次。广度与深度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之间的距离就体现出问题的难度,无距离就无难度可言。广度与深度是问题固有的,难度是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记忆型的问题对学生要求不高,只要能够准确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便能正确作答。理解型问题则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所学知识有解释、概括能力,能对所学知识形式加以变化使用。如,“正比例的知识”教学之后,教师提出:“时间一定,路程是有速度决定的。请思考这句话的正确性。”应用型问题则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这类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尽快形成自动化的知识序并用于新的问题解决。例如,在周期规律的教学之后,教师提问:“全班同学中至少有几个人是同月出生的?”这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
(三)层次性原则
所谓问题的层次性就是教师在突破学习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也就是把需要解决的主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通过做、观察、摸你了解到圆锥有哪些特点。(2)圆锥的高在哪里,与圆柱的高有什么不同?(3)什么叫等底等高?(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5)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6)既然有了公式,那你能不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关于圆锥的问题呢?学生就会在这几个子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操作学会新的知识,掌握圆锥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
又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对“„„今年比去年增产25%„„”我设计出了几个逐层梯进的问题。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把什么数量看作100%的?为什么?⑧把去年的产量看作100%,那么今年的产量是百分之几呢?这几个问题符合儿童思维形式和规律,一环又一环紧密联系的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搞清了今年和去年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开放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问题答案不要太唯
一、太小;二是提问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时,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分析、操作、找出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当教师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设计,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当然,有效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一定的言语策略,使问题准确、科学又简洁明了。教师还要善于使用等候策略,在提问前、提问与回答之间、回答与评价之间,教师要有意识地停顿,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对激活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课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EB/OL],(2009,1,2)[2]周青,科学课程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小学数学教师》(2007,4,5,6)
情趣飞扬
-----在儿童视野下,阅读的情趣教学的策略
尧都区五一东路小学
黄娟
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逐渐降低,这是事实。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尽量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情趣,是我们的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情趣就是情感和兴趣。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之一是情趣。情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只有在儿童视野下进行语文教学,我们要从关心语文教学,转到关心儿童的心理和需要。从太关心自己的教法,转到关心学生的学法,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学习情趣飞扬。我试着在阅读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吸引学生兴趣
《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老师必须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潜在的情趣因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情、学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制作适宜学生的课件,以最好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进行体验,从而达到较佳的阅读教学效果。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知道学生对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的中心的把握可能会有疑问,于是在开始上课时,我就娓娓动听地给学生介绍了老舍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作品,毛主席称他为“人民的艺术家”。让学生对老舍先生产生兴趣,对老舍先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思想感情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再让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后,我又引入了老舍的《猫》和《种花》,让学生再次感受爱的教育,让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地。
二、善用独特的话语,激发学生情趣
在儿童视野下,学生们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阅读教学正是利用他们心灵上这种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感的纽带、驱使作用,激发学生情趣。
语文的文本向学生揭示世界的秘密,并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文本——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文本中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发现、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就可以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1、妙用质疑性话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问题的迫切需要。例如上《一枚金币》一文时,学生初读文本后,我设疑文中有几句“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便会有目的地去阅读体验,最终找到答案。
2、巧用幽默话语。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赢得学生轻松愉快的笑声,一是能打破课堂上的尴尬,二是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三是给学生感悟文本的机会,并受到鼓励。在上《月迹》时,我请了我班最胆小的一位男生读一段话,男生涨红了脸轻声地读完了那段话,我风趣的说,谁说他声音小,老师站在这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如果声音再大点效果会更好。那位男生笑了,同学们也笑了,课堂的情趣来了,他朗读文本有了自信。从此以后后她回答问题也大方了,积极了。
3、善用立体的话语。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立体的语言描述,笔者把文本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惟妙惟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文本对象上。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需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认知活动。如在上《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在激昂的音乐声中,我满怀激情地朗诵起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学生体会到了红军的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触及了学生的心灵,达到情感的交融,红军的精神将永远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三、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情趣
1、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对故事非常有趣,一说听故事,就坐得端端正正,他们对故事天生就有兴趣。如在上《囚歌》时,我先给学生讲叶挺将军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断提问,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弄懂了本文本的时代背景,并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学习的情趣,参与度很高,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关心儿童的心理和需要。
2、创设生活情境。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而感觉器官参加得越多,认识也就越鲜明、确切。我们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使用各种课件等教具教学。在教学《美丽的集邮册》时,我让学生寻找、观看各种各样的邮票,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也有利于理解、记忆,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收集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创设游戏情境。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欢乐。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字谜”、“开火车”、“摘果子”、“小老师”、“偏旁找朋友”等生动有趣的游戏竞赛形式,学习生字、读文本、背文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学得有滋有味。
4、创设表演情境。表演能不仅唤起学生的新异感、好奇心,还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担任文本中的角色。学生对文本中的角色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很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根据不同文本可以进行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例如《一枚金币》、《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毽子里的铜钱
5、创设实践情境。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而学生对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充满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实践的成败,从而悟出文本所揭示的真谛。如在教《桥之思》这课时,我亲自用纸、粉笔搭桥,学生情趣盎然,作文也写得细致动人。再让学生用纸、粉笔造桥,学生也情趣高昂,乐此不疲。
6、创设音乐情境。音乐极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把音乐与文本结合起来,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老师在教《爱我中华》时,师出示《爱我中华》歌词,读歌词,音乐赏析,介绍歌曲时代背景。音乐激昂轻快,学生朗读着歌词,轻轻地跟唱,学生感受爱的人文熏陶。音乐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爱我中华,建设祖国的主题在音乐中升华。再如老师在教《月光曲》时,为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情境,渐入佳境,需要营造了一种氛围,使学生走进文中那个时空,体验皮鞋匠和妹妹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老师边放音乐,边让学生听老师的范读,学生闭上眼仿佛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文本,感受真切。再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写皮鞋匠和妹妹听到音乐的联想,学生就能感受到贝多芬美好的心灵。
四、注意学法传授,巩固学生情趣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是巧妇,有“米”他也做不出“佳肴”,学生没有掌握学法,或是知之甚少,无法理解无法感悟。看到文本,也是狗咬乌龟,无从下口。因此,学法的传授,学法的过手,在儿童视野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现举例一二。
1、理解词语法。对学生来说,是进入文本,理解文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法有四:﹙1﹚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2﹚运用综合分析法理解,先弄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起来弄清整个词语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汉语里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不尽相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会理解准确些。﹙4﹚找一个词语的同义词或它的反义词前加 “不、没有”等否定词。
2、边读边勾画边批注的阅读法。
第一步是“初读标记”。在读第一遍时,以读为主,同时用一套自己爱用的符号勾画出要点、难点、疑点。第二步是“重读整理”。读完全文后,通过重读整理初读时画的符号,并依据符号复习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由于读全文本后可以融会贯通地理解,很可能感到先前勾画的难点、疑点已不复存在。经过重读整理,更改符号,便能明显地感到文本由难变易,知识已熟记于心。勾画标记要有各种区别意义的符号,用之不更改,逐步形成自己惯用的符号系统。惯常采用的勾画标记有:一要点“----” ;二难点“﹏﹏”;三疑点“??”;四重点层次“‖”;五重点段落“()”;六谬误×××; 七重要语病 “﹖”;八待摘录的资料“#”等。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哪些段落读懂的?批注在旁边。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还有哪些没读懂?做好简单的批注笔记等等。
五、走入生活,发展学生情趣
将富有情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积极的自我发展,使他们在情趣中长知识、增才干。他们就会受益匪浅,在实践中体味情趣,感悟人生。我们的生活是五光十色的。生活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情趣,熏陶情感,完善人格,释放个性,是情趣教学追求的更高目标。这是陶行知的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教师是在儿童视野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尊重儿童的需要。
我们学了《金钱》这一单元后,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生活,用手中的纸笔记录下采访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金钱的看法,回到班上进行交流和分析、感悟。于是,学生对金钱就会有深刻的认识和感知,对他们今后正确的金钱观的形成很有帮助。
再如,教材中有峻青的《瑞雪图》一文。文中的雪是粉妆玉砌、五光十色、形态万千的,而且富于变化,光文本的描述还是肤浅的。所以我们大可以让学生在下雪时,走出教室,到户外去观察真实而美丽的雪花,并与文本相对应。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观察仔细认真,而且对解读文本也会具体深刻得多,也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此外,学生爱看电视、上网,于是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广告和最讨厌的广告,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辨别是非的审美能力。其实,教师的自身魅力也非常重要,作知识渊博的人,成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带上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的关注,快乐学生的快乐,幸福学生的幸福,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要使之得到充分发挥,必定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提高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邮市临泽初中
沙芳
江苏
高邮 225621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进程成为快乐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的做法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场景,巧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使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
情趣化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进程成为快乐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的做法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场景,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使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教师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这一内容之前,可以先做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即教师在两个透明容器中分别装上水和水与酒精的混合液,把一个小木块和小铁块依次置入水中,将一块石腊置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要求学生观察其浸没情况,并提出下列问题:“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好了铺垫。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九章《压强与浮力》中的“大气压强”相关内容时,可以先做一个“小魔术”,即将一只易拉罐放在热水之中,排出其内的一部分气体之后,立即将易拉罐密封后放在讲台上,只听得随着响亮的“劈啪”声,易拉罐“莫名其妙”地“面目全非”,以此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做小实验或 “小魔术”以导入新课,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方式导入新课。比如,教师在讲授第十章《力与运动》中的“惯性”内容时,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智胜张飞”这一段评书:“……关羽能将整整一捆稻草远远地扔过了河,而张飞竟然连一根稻草都扔不远……”从而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在笑声中陷入了思考。教师通过别开生面的导课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让中学生热爱物理,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那么,即使课堂导入环节很成功,学生在课堂上仍然会“开小差”,或者当学到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知识时产生畏难绪绪而丧失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在整个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启发和保持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水准、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活泼幽默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比喻、工整漂亮的板书、随手拈来的“旁征博引”等表现出来的综合教学魅力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供了保证。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富有情趣的连续性的教学情景,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透镜”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连贯性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得出最后结论。即教师先安排第一个实验:“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凹、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其方向是怎样的。得出答案后,教师再安排第二个实验:“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凹、凸)透镜。”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而得出其结果。然后,教师安排第三个实验:“非平行光线射入(凹、凸)透镜。”诱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得出其结果。最后,教师通过这几个实验的结果,引导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和总结,并适时地给予必要的点拨,从而使得学生提高了对于“透镜”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趣化的教学氛围,注重物理知识的由浅入深的规律性和逻辑性,确保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适当使用多媒体
学龙网是龙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强大的互联网技术,配合龙芯计算机教室在各地学校的应用,构建教育云服务平台的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贴近日常教育需求的辅助资源及服务,在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龙芯电脑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还可以使传统教学方式下所无法呈现的教学内容等直观而简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电站的运转过程,展现长江黄河的气势磅礴及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以及新中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伟大成就等,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多媒体所呈现的声、光、色俱全的生动画面的同时,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理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人文素养,有效地达成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或单元复习时,可以将原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全展示的大量文字或表格内容等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辅助设备,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当,不要喧宾夺主而造成华而不实的后果。
一、让课堂成为个性飞扬、尽展风采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的天地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天地就有多宽广;生活是鲜活的,是自由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一个自由世界。初中语文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特征的、具有生命激情的少年,他们正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最渴望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得到交流,才智得到表现。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个性飞扬、尽展风采的舞台。但是,至今语文课还在被“功利”教育、“实用”教育绑架着,许多老师依然采用的是程式化的解读,单一的授受方式,枯燥的习题训练,使学生缺乏自由的心灵空间,成了精神的囚徒。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她所教学生书面考试成绩并不差,但学生大多讨厌语文课。据向学生调查,这位老师把语文课完全上成了一门知识课,而且完全是陈述性知识,外显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讲解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词语解释、句段理解,全部通过幻灯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瓢画葫芦地照抄下来,背诵记忆。试想这样的语文课,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语文吗?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语文课不仅无法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而且工具性目标也难以落实。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的只是用来应付考试的知识,真正对于生命成长和终身发展有价值的知识很少。我们并不反对语文课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注,而是反对围绕考试知识点施教,毫无人文气息,缺乏情趣,令人窒息的语文课。语文老师要真正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那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实质上是在压抑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课上要帮助学生冲破各种人为的束缚,引领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个性生命去感悟文本,走进作者心灵,体验其中的情感世界;要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引领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个体积极参与师生平等互动,生生平等互动,大胆发表个性化见解,展现个性。
二、让课堂成为诗意流淌、审美愉悦的乐园
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范文本身具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地方和引人的内在魅力。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领学生携带诗意去学习,用审美的眼光和心境去挖掘课文的内在魅力,把课文教得妙趣横生,充满情趣。优秀的语文教师能把课堂成为诗意流淌、审美愉悦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一场特殊的精神生命旅程。诗意的语文课堂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文内在的魅力。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诗意魅力,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教学内容,抓住其特色,进行审美鉴赏。一般来说议论文或说理严密善于雄辩,或分析透辟入情入理;记叙文或具体生动形象鲜明,或平淡朴质讲究自然;说明文或平实简洁而突出实用,或寓科学介绍于诙谐之中。同样体裁,同一主题的课文,由于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也会各具特色。作家的语言风格,有的豪放、激越,有的阴柔、婉约,有的质朴、通俗,有的华丽、典雅,有的清新、明快,有的沉郁、含蓄,有的潇洒、旷达,有的舒缓、平和,有的急骤、猛烈,有的活泼、幽默,有的细腻、隽永。这种色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风格,就是教材中一种潜在的诗意魅力。语文老师善于挖掘这种潜在的魅力,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稍加渲染,就可以大大增强课堂的教学情趣。如朱自清的《春》,其特有的魅力集中表现在语言美上。《春》的语言清丽流畅,清新活泼,细腻传神,节奏明快,词短意丰。教学这样的课文,教师无需费力讲解,只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审美情境中美读课文就可以了。让学生通过对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的不同处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味诗人对春天的欣喜,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喜爱和人们在春天里“各做各的一份事”的赞同,与作者一起去感受如“刚落地的娃娃”一样充满希望,如“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样美好,如“健壮的青年”一样充满活力的春的赞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充满情趣的语文课,是让人获得精神享受的语文课。
三、让课堂成为激活思维、开启智慧的殿堂
语文课堂不仅有诗意流淌,而且有智慧的创生。为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在引领学生解读课文时,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七年级《女娲造人》课文时,我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以激活学生思维:“世界上第一个人是怎样来的?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依靠自己想象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这样的问题导入,产生了一定的内驱力,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资料,告诉学生这都是人们想象的,如果让你来想象女娲是怎样造人的,你会怎样描述?这样在问题情境的驱使下,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感悟和体验神话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又让学生感悟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激活思维,催生智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个性化的解读;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思考。尤其要注意从问题切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读思结合。如在《驿路梨花》的阅读教学时,课前教师就可以出示几个预设的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性阅读。如“谁是小屋的主人?”“谁是梨花?”等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思路。当学生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就可以提出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这篇小说是怎样设置悬念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彻底解开悬念的?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索心和求知欲就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摘要:构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就是要让课堂成为个性飞扬、尽展风采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诗意流淌、审美愉悦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激活思维, 开启智慧的殿堂。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趣教学;愿学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02-01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该采取新教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让课堂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一种幸福的人生过程。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辩论,学会创造。在共同的氛围里创意的经营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欢乐,充满幸福。我们师生就会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教学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这是我们需要的,每一个教育者所向往的。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运用巧妙地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是老师巧妙地质疑激发出来的。比如在讲《再别康桥》一课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首先是以读传情,让学生自己读诗,自己感受,自己展示。老师在关键的时候点播一下。记得那句“那河畔的金柳在我的心头荡漾”,先让学生仔细理解“荡漾”的含义,明确诗歌的感情节奏。老师一边说,一边还形象的表演。学生们终于明白:“荡漾”应该缓慢的拉长了音调读出来。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边表演,一边体验朗读。课堂上的读书声顿时荡漾起来了,整个听课的气氛也荡漾起来。其次是以疑激趣。在探讨每一个诗节的含义时,我没有具体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们去“猜”。“为什么叫‘金柳”?“为什么由金柳想到了新娘呢?”“你甘心做一条水草吗?”“你喜欢一个人划船还是两个人划船?”……一连串的问题看似随意而发,实在是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他们在寻根究底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妙情景。在语文课堂上可以享受精妙地朗读,也可以享受会心的微笑与激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幸福,需要老师真情投入,需要勤奋地钻研与深厚积累。
二、教师把幽默引入课堂让学生轻松乐观的学习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应把幽默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轻松乐观地氛围中学习。不仅可以化解课堂中的意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在《核舟记》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入了佛印和苏轼的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忍俊不禁。一日,苏东坡正修养静坐,见好友高僧佛印来访,便笑道:“近日参悟,颇有心得。你看我现在修行的境界如何啊?”佛印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答道:“神清气爽,满面红光,乃一尊佛也。”苏东坡听了得意非凡。这时佛印又道:“大居士看我怎样?”东坡一听心下暗喜,数次被他捉弄,这次机会可来了。便缓缓答道:“我看——,你是——,你是一——堆——粪!”说罢哈哈大笑。佛印但笑不语,临行时却留下一幅字。见了苏小妹,东坡谈及此事乐不可支。小妹听后若有所思,待看到佛印那幅“心中有佛”四个字时,便笑道:“兄长,这次你又上当了!”“啊?!”“佛印看你是佛,那是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佛印是粪,那是说你心中有粪啊!”在欢笑中,文言文课堂上充满了生气。
三、教师鼓励大家把阅读心得说出来让学生体验幸福
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不断地激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这将是很好的阅读指导方式。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也许说得简单说得肤浅,但是,班级里大家都能这样把阅读心得说出来,互相之间就会等到碰撞,等到启发,从而使得对文章阅读理解的“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实,从而,对文章的理解广阔了,深刻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班级里那么多机灵活泼的孩子难道不会出现奇迹?只要你给他机会给他舞台。作为教师此时该做些什么呢?教师也就是学生中的一员,是一个教师身份的学生角色,与学生一起说一起聊,但是,别忘了对学生的肯定、鼓励与适时的点评点拨。我相信,这种以学生你说我说他说为主要方式的学习,一定会胜于教师所谓的刻意精致的教学设计的。 就比如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样的文章还用得着我们老师去煞费苦心地设计创意吗?文章所写的就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是初中小孩刚刚经历的生活,他们都属于“过来之人”。我们要相信学生。让他们想,让他们说。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进步,在由衷的赞扬中更加热情、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这个问题你回答得真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学生,总是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今天表现真棒,让我们为他鼓掌!”……这些鼓励性评价不仅让个别学生受益,而且还具有传染性,让整个课堂充满自信,充满活力。在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上课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与感情。一种快乐幸福的上课体验。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渲染学习气氛。
【课堂充满情趣】推荐阅读:
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09-15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05-31
有效对话: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09-08
让课堂充满花香《一路花香》的教学反思09-07
诵读让文言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10-05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教学设计10-21
让教育充满爱07-02
充满能量的励志短语06-01
充满生活哲理的话06-02
充满智慧的老师作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