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作文(通用12篇)
小草在这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它应该知道什么叫生命的意义,知道什么叫人生。很多次我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寻找自己的诠释。
我想人生在于执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真善美的执著,像求生一样,不要去想太多无谓的东西。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我们美丽的国家,学会微笑着生活。
我想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要养活自己,更要自信,自强!还要为更多的人创造机会、带去希望。所以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心灵老去,不能被现实的坎坷打败。要超越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生活的某时某点、某个人、某件事。
生命的意义在于坚强。路边一颗无人过问的小草。偶尔停下来仔细观看,才得知小草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小草在这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它应该知道什么叫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责任。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生的价值是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生命既然存在了,就要释放出他的能量,挥洒出他的光芒;就要奋力拚搏,奉献自己;就要用他的行动来证明他的存在、他的意义。
试想:不会打球的人能当球类教练吗?不会跳水的人能当跳水运动员的教练吗?显然,不会写作的教师是不能很好地胜任语文教学的。
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和美术老师范画、音乐老师范唱一样,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的:“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写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己就是一位写作能手,他创作的小说、童话、散文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欢。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掌握作文规律,要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必须“操千曲而后晓声”,要教好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亲自动手写作,亲尝写作甘苦,为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心理学角度看,要完成写作教学任务,需要师生双方思想感情的共鸣和沟通。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能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掌握学生写作的一般规律,体会作文的各种甘苦。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用自己的写作经验来指导学生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教师写“下水”作文还能发现作文指导中不易察觉的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由“我出题,你写作”变成“我出题,我们一起写作”,激友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写“下水”作文比书本上的范文更能打动学生,有利于他们从中汲取“营养”;而教师经常练笔,也能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获得教与学的双丰收。因此,写作教学必须彻底改变教师以往“述而不作”、“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下水示范,热爱写作,善于写作,实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为此,应把提高教师写作水平视为当前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我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示范写作实践提出如下几点,供参考。
一、热爱。
作文教师要培养自己热爱的情感。大而言之,要热爱生活,马克思曾经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因素,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情感必然是丰富多彩而强烈的,反之,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对世间万事万物感受力也差一些。作文是一种极富情感的创造性劳动。列宁认为:“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他非常注重情感作用,强调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就是“既是用感情的方式又能用理智的方式来行事的人。”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发生的一切都有敏锐的感受力,并能对有强烈情感的人事进行理智的思考,加以整理,有表达的欲望,所以写作是情感与理智结合的产物。
小而言之,则要热爱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热爱学生,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渴望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较好的教育成就。只有教师的热情才能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
二、大胆。
有了兴趣,还要自信和大胆,敢说敢写。一般说,语文教师在学生时代都是语文学习的佼佼者,写作能力也较好。一旦当上语文教师,写作的担子就交给学生了,俨然以督工监管的身份命令学生写作,自己却袖手旁观,不再亲尝写作的甘苦,这是十分有害的。久而久之,自己在学生时学到的作文老底掏空了,源泉枯竭,唉声叹气也无济于事,于是只得怨学生懒,恨学生差,殊不知根本原因在自己身上。“学高为师”,在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的同时,教师自己也不妨写写放胆文。有的教师怕自己写不好,怕学生见笑不敢表达,有的却与课文作家比,或眼高手低或自惭形秽,不敢动笔。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三个冒失青年小伙子,到郭沫若那里请教写作秘诀,郭沫若告诉他们只要大胆写就行了,结果他们均成为作家。我们的语文教师天天与优秀作家的范文打交道,接触的都是最易学习的习作例文。在教学生学习写作的同时,自己也应解除一切思想顾虑大胆地写。要知道,教师的示范写作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作文氛围。在写作中也存在共鸣现象,或者说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有写作欲望,学生受影响也会有写作欲望;教师有作品发表,学生也会积极投稿争取发表作品。教师经常写作,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羡慕、崇拜、模仿的心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写作热情和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读书。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直接源泉,那么读书就可以说是写作的间接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应读哪些书呢?本人以为至少有三类:一是语文教育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著作;二是专业书籍,有关语文教学的,如写作理论、报刊杂志等;三是其他文史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既积累丰厚广博的知识,又积累丰富深刻的情感,使自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学生既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又能用通畅的文字进行书面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在读书时应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养成勤于动笔,善于做笔记的习惯。众所周知,叶圣陶因为他研究的课题之多,涉及的方面之广,经验之丰富而立论深刻的教育著作被誉为“学校活动的百科全书”。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教育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的脑勤手勤。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教育日记,每晚小结,每个周日总结。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必须做到勤读书、勤做笔记。读书笔记真可谓是写作素材和思想的仓库,否则从生活中、书本上得到的及自己感悟到的许多生动精美的材料就会白白流失,到需要时就会一片空白或过于零碎不堪收拾。正如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的:“札记之功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如雨珠落大海矣。”教师除教学外,应有大量的阅读,边读边做笔记,边备课边指导学生读写,边教学边及时总结,边学习教育理论边进行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如痴如醉,全力以赴,投入读书、教学工作。这样,我们的上课就不致成为单调乏味的义务,而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写作水平会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指导和示范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
不过,语文教师示范时还得注意“下水”时机。
一、在作文指导前写“下水”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搭好“从仿到作”的桥梁,为作文指导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根据教学目标,从每次作文的重难点出发,让自己在作文指导之前经历一番作文的甘苦,写就“下水”作文。我觉得这样做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篇活生生的“范文”,而且还能使自己的作文指导更加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避免以往那种课堂上反复强调“要写具体写生动”而没有具体指导措施出台的“架空”指导。
二、在作文指导时”写“下水”作文,可以让学生突破作文难点,克服畏惧情绪,帮助他们调动已有的语言储备,灵活地加以运用,经历作文的全过程。我体会到,在作文指导时写“下水”作文,能够起到“言传”无法达到的“身教”作用,它不但能满足学生“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师生在同作过程中的互相启发有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触洽关系,从而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
三、在作文指导后写“下水”作文,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肯定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已的不足,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初稿时,注意发现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长处,即使是中下学生的作文,也要从中找出一两个“闪光点”。积累了上述素材之后,我有目的地把它们荟萃成一篇与学生相同题目,相同内容,相同重点,相同要求的“下水”作文,在讲评时用赞许的口吻把它朗读给学生听。我告诉学生,老师的这篇“下水”作文从内容到形式全部采用了他们的“材料”。学生听这样的“下水”作文,尤其是他们听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内容时,那种愉悦的感受是无法言表的。在朗读中,我还特别说明这一句是谁写的,好在哪里;那个词是谁写的,为什么那么生动。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欢乐,从而大大激发了作文的积极性。
如何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意义学习,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学生信息选择——引起有效注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作文要言之有物,必须凭借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否则,学生的作文就空洞无物,成为海市蜃楼。而知识只有经过学习者主动加工后才能成为知识,不然只是信息。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养成积累的习惯,促进学生信息的选择,积极进行知识储备。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要优化教学流程、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益,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首要的关键。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心理水平、认知能力,牢牢把握学生课堂认知过程中的兴奋点,激趣促学,以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能顺利完成。
1、搜集信息,引导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信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级段及实际去推荐课外读物,或者采用学生自学、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读物。同时还可推荐跟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学习《猴王出世》,让学生回去读《西游记》等;或者让学生课外去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了《观潮》一文后去寻找资料或图片,看看我国还有哪些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景观……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资料卡,养成搜集信息的好习惯。
2、突出重点,提示有效注意。学生的注意具有“指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突出教学重点,提示学生有效注意,定能使四十分钟有质量,学生有收获,课堂有效的教学效率得以实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促进学生信息组织——表明逻辑关系
尽管学生的大脑仓库里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了许多的作文素材、好词佳句,但缺乏组织,只能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我们淹没在信息中,但是却渴求知识。”为什么当各类信息象洪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时,我们仍然缺乏所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化中,“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在教学时,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调用各种工具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探究,主动建构意义,促进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提高。
1、抓关键词。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五组习作内容是缩写。为了顺利完成课堂的缩写任务, 我在指导《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提示学生可以用关键词,说理由等方式理清自己选择的文本词语、句子要表达的内在含义,读懂内容,抓住要点。这样就为学生缩写理顺了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2、列出提纲。教学五下語文第六组《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习作内容时,在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怎样把研究的成果写成一则报告。先让学生从两篇材料中自选一篇感兴趣的读一读,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学生自主探究,列出提纲,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再班级交流,老师适时板书。
作文教学中信息组织能力的培养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在大脑资源库中杂乱无章的信息有序化、系统化,增强信息的逻辑性。为了表明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有这些教学方式也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标出主题词、写小标题、画示意图等。
三、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建立新旧联系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学习者需要从相对无序的信息中找寻符合心理意义的有用信息,然后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加以顺应或同化,这样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才是有意义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选择信息,并利用原有信息积极尝试组织整合信息(组织语言文字、修饰定稿)的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尤为重要。
教学《夸家乡》这一篇作文时,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师生合作朗读感悟文章有层次的表达,《口语交际》的练习,不管写一处景物或写家乡的特产,“言之有序”对学生来说不是真正的问题。困难的是怎样运用恰当的词句把家乡的美写具体,这真正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也预想利用学生学习课文积累的关键词句的铺垫,作为辅助,能在后面的仿写中主动使用上一些精彩词句。但是事与愿违,有些孩子对我的用意并不能明了,甚至将整段课文都抄了下来。没有准确的信息提取,就无法完成后面的信息组织与有效的整合。
于是,我选择比较典型的优、差各一篇作文,进行讲评,通过对比(具体写出讲评、对比的方法或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恰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它们进行整合,来介绍家乡的美景或特产。然后,学生自己修改,小组讨论互改,这样虽然粗糙但是却很真实,真正是来自学生起点的东西。这堂课依据新课程新理念,实施有意义学习,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
对于语、数、英三科,我觉得三科都要拿到一百分以上。语文分数的奢求,看起来遥不可及,我也曾改变过多种学习方法,虽然次次失败,但最终发现,考场中的作文是我的致命弱点,所以,我要向这个方向改进,向一些写得好的人学习,我可能会输,但我不会放弃!
至于物、生、地、历、政,我会尽全力争取都拿到九十分以上,具体行动如下:
首先,如物理老师所说:“熟能生巧方可分数高”,我打算把提高物理成绩的决心落实在多背、多看、多想、多做这四个方面,不要让决心成为一纸空谈。
其次,生物地理还可待其提高,毕竟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遇到了正确的老师,自然容易许多,但这并不是我骄傲的理由,我希望,这两科还得要更上一层楼。
之后,历史的复习巩固必不可少,然而,历史也是我最害怕的一道石碑,为什么呢?因为我既没有一目十行的那种能力,也没有四五遍就能记熟的毅力,我还得从根本背起,从一点一滴积累,这样一来,大概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我现在就要为历史做打算。
再其次,政治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我也希望,周围的同学能多帮帮我,督促我。
我不相信“笨鸟先飞”,我认为那只是暂时的,只有磨砺成一只雄鹰,才能够战胜平凡的命运!在这个要点上,我对时间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逐步培养时间观念,将会是我未来的一大指标。
我以前不爱学习,虽成绩突出,但总是贪玩,我很骄傲,总是贪玩。
直至小学四年级,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完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心里震撼了一下。老师上完这篇文章,我心里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领悟。
鲁迅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我的影响升大,之后,我懂得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新中国的繁荣时代掌握在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手里。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为新中国开展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我转学到了另一个学校,发现里面还多人的成绩都比我好很多,曾经的我认为,我就是好厉害的,可是,我发现比我厉害的人很多,我想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来我一直是坐井观天的青蛙。
第一个学期下来了,我的成绩没有达到像以前一样年级第一,而是排到了年级第三,我好难过,趴在桌子上大哭,我的姐姐冲过来拉起我:“哭什么哭!你就那么弱不禁风吗?你以前的锐气,以前的骄傲去哪里了?他们比你厉害,你不会比他们更上一层楼吗?你不会比他们更努力吗?”我突然不哭了,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了。
开学以后,别人在玩耍,我在做功课,别人在聊天,我在学习,别人晚上在美梦,我在熬夜做功课。终于,我坚持了一个学期,成绩出来后,我考到了年级第一,和第二名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我很开心,抱住姐姐欢呼,姐姐抚摸着我说:“加油!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哦!”
现在大学毕业了,我怀念以前,现在我的成就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姐姐,如果不是她,我就不会坐在高楼大厦里。
那因为也没什么关系,他应该也就是想试探一下你的三观。那比如说像妈宝男怎么看待这种问题,可能从他的角度就是想得到一个比较大概的结论啊,这种并不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事例。女生聊天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推门。通常就建议尽量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只要他自己的三观比出现什么问题就好了,如果真的是故意的,那么可以无意间的呢,那就属于。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有密切联系的,一些看起来很怪异的行为,往往会有深层的心理因素。
没安全感,哄就是了。看看沟通一下,有什么事情能让她觉得有安全感。出门的时候给他发定位,发照片汇报。
作文在高考中是天字第一号的分值“巨无霸”。指导作文备考时, 语文老师几乎无一例外地把要求学生多读时文作为应对考场写作、提升作文品质的不二法门, 尤其是考前的突击式疯狂阅读, 其意义更被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它已远远超出了平日阅读以滋养灵魂、培养语感的层面, 而具有了现趸现卖以求赚取高分的特殊心理期待。作为权宜之计, 原本无可厚非。但时文毕竟是时文, 不是所有的时文都精致到要让我们不折不扣地奉为高考范文之圭臬的地步。有时, 一篇看来不错的时文, 在某些方面也许正是一种误导, 或是文体特征不明, 或是材料处理欠妥。这些瑕疵, 极有可能在无形中强化或助长中学生写作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意识, 而随着学生对时文的热衷, 这样的负面影响会逐渐被放大, 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因而对待一些时文, 我们不妨用“第三只眼”来观照打量, 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取其精华, 学会借鉴, 才能从中汲取更优质的养料。
下面这篇题为《节制是心灵的闸》的时文, 是发表于《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5期且先后被多家中学生教辅类报刊转载的文章。
【原文呈现】
节制是心灵的闸
寒青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 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 我们常常打败别人, 却很难战胜自己, 也就是说, 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 “我”也就不复存在, 成了形同虚设、行尸走肉。
那么, 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 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 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 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 才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 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 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 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 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 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 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 发愤提高自己, 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 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记得高中班主任常说四个字:我命在我。进一步说, 就是我命在心, 一颗设置了闸的心。
没有节制, 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 荀息建议用他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 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 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 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君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 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 大喜之余, 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 车子也依靠护木, 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 那么虢国早上灭亡, 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 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 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 虞君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 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但是, 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自己, 就像一棵失去了根的树, 那树干、枝叶迟早会干枯、烂掉。我们常说根深叶茂, 诚如斯言, 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本, 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属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生命都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必须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努力,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天, 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 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 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 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 没想到他居然开心地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他却笑着说:“我当然知道, 我前面不吃, 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 得忌口, 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 把那‘配额’留给最爱。”许多人, 因为懂得节制自己, 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 才有所作为, 甚至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浅水大鱼不游, 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 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 只有具有这些条件, 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 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 装满人间美好。
【亮点解密】
若将本文视为以“节制”为话题的话题作文, 想来不会有什么异议。在“三自”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的限制与开放之内, 文章始终围绕“节制”走笔, 命意积极, 文体纯正, 题目别致, 内容紧凑集中, 属于话题作文中的上品。
若按常规议论文的要求, 本文的典型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表现在:
第一, 论点鲜明突出。题目即为论点, 十分醒目。文中“节制”一词7次“现身”, “闸”字4次“露面”, 散见于各部分, 观点不断得到强化和突出。
第二, 论据丰富新颖。主体部分由古今正反3个具体事例支撑。就千字文章而言, 3个事例足以使内容丰满, 文意饱满, 且事例大多数读者未必知晓, 其新颖性显而易见。
第三, 结构严谨周密。采用议论文惯常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1~2段为引论, 第3~6段是本论, 最后一段是结论, 全文总分总式展开;本论部分呈横式结构, 事例两反一正, 对比鲜明。文章章法谨严, 逻辑性强。
若按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等项要求, 该文完全达标;即使依照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来衡量, 也有不俗的表现, 尤其是它的丰富 (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和有文采 (文中共有8处形象的比喻) , 足以在发展等级中获得一个不低的分数。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诸特点, 编辑才对它青眼相向。
但是, 只要稍加留意推敲, 就不难发现该文存在的明显瑕疵。
【洗垢求瘢】
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1.叙例过详, 以叙代议。最明显的表现是第4段和第6段的两个例子。叙述假道伐虢一事, 共269字, 而分析的文字仅27个, 在叙与议的关系上, 主次轻重严重失调;且叙例过分注重了与论点“节制”并无多大关系的细节 (比如晋献公君臣如何商议) , 没能把虞公的贪图大礼不知节制作为重心。叙述梁实秋的事例, 虽突出了“节制”, 但内容过详、细节过冗, 神态、对话, 一应俱全, 类于情景再现, 而真正就事例所发的议论一句也没有, 属典型的“裸事例”。而这, 正是当前不少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时普遍存在的字数不够、事例来凑的痼疾。
2.分析偏移, 重心游离。这主要是针对事例一而言, 本段以议为主, 叙为议服务, 叙与议的比例关系处理较好, 遗憾的是, 分析时出现了两个偏离:一是偏离了中心论点, 二是偏离了分论点, 也就是说, 既未扣到“节制”上去, 而是偏向于阐发忌妒之心, 亦未论及导致的“噩运”究竟是什么, 因而材料与总论点及句首的分论点属于油水分离的两张皮, 貌似相关, 实则乖违。
3.衔接不当, 语流不畅。比如第1段的“也就是说”, 意味着前后是同一的解说关系, 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前面说的是我们总是难以战胜自己, 而后面讲的是“心丢了”的表现及危害, 二者不存在谁解说谁。第2段首句的“积极、进取、乐观”之说, 因前文并无与之对应的“消极、退缩、悲观”, 因无来由而显得突兀, 出现“踏空”, 且与观点无任何关联, 纯属节外生枝的文字。再如第5段, “就像一棵……”一句是从反面的情况设喻的, 而它的前一句则是从正面 (“不能丢了自己”) 立论的, 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不然”或“否则”之类的关联词衔接, 才不会生硬。第6段句首如果加上一个表明分论点的句子, 不论是主体结构的完善还是段落表意的自足, 都会更顺畅自然。
“篇之彪炳, 章无疵也;章之明靡, 句无玷也;句之清英, 字不妄也。”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正是因为该文的句子衔接多有不周, 才出现了语脉前后不畅的缺憾。
总之, 这是一篇大体不错而具体欠缺的时文, 既有值得学习的优点, 也有无法回避的弊病。下面是笔者试作的修改:
【旧貌换新】
节制是心灵的闸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 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生活中, 我们常常打败别人, 却很难战胜自己, 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 “我”也就不复存在, 成了行尸走肉。
那么, 该怎样管好自己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 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 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 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 才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 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 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 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 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 发愤提高自己, 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 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可是李醯却没有节制自我, 屈从了邪恶的嫉妒之心, 落下一世骂名, 也让杏林失去了扁鹊这位伟大的人物。
没有节制, 常常会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 就派荀息带着良马和宝玉去贿赂虞国君主, 面对如此大礼, 虞公难抵诱惑无法自持, 不听大臣宫之奇的劝谏, 假道于晋, 结果晋击败了虢之后, 又发兵灭了虞国。虞君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 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实在让人惋惜。
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自己, 不然, 就像一棵失去了根的树, 那树干、枝叶迟早会干枯、烂掉。我们常说根深叶茂, 诚如斯言, 一个人的心就是他的根, 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本, 才能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懂得节制, 才能尽享生活的美味。一天, 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当熏鱼、冰糖肘子、什锦炒饭依次端上来时, 他都没动筷子, 最后八宝饭端来时, 他很开心, 朋友不解, 他说自己血糖高, 得忌口, 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 把那“配额”留给最爱。正是这种节制, 让梁实秋尝到了自己喜欢的美味。许多人, 因为懂得节制自己, 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 才有所作为, 甚至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浅水大鱼不游, 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 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 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 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 装满人间美好。
【启示点睛】
议论文是大多数考生考场的首选, 决定议论文成功的因素很多, 但关键环节需要特别用心经营。通过对上文的分析修改, 如下两点值得记取:
1.叙例应简约。议论文的品质在于分析说理的品位, 而分析说理的品位不在于事例的堆砌, 而在于对例子的加工、“压榨”, “挤”出事中之理。因此, 例子永远都只是一个说理的抓手, 是为避免说理空洞的一个凭借, 它本应居于宾位, 也因此, 对例子的叙述只能以极简括的语言概之, 而不必也不能有过多过详的描述性文字。通常, 叙所占的比例不得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 否则就会有文体特征不明之嫌。观点加事例, 是议论文写作中的简单化做法, 应尽力规避。
2.分析宜定向。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析要指向例子, 是对例子的自然延伸, 而不能跟例子若即若离, 更不能是旁逸而出的别的道理;二是指向中心论点, 服务并服从于论点, 论点就是圆心, 不论圆的半径有多大, 都始终不能出现离心运动, 上文第一例之后的分析即存在散逸之弊。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作文;教学意义
一、小学作文的地位和教学方法
1.小学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对于识字不多的小学生来说,是令其掌握汉字、理解汉语意义以及培养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写作综合考查了一个人的词汇知识、认知能力、理解分析以及概括能力,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体现,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讲,它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有句话叫做“得作文者得天下”,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一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小学作文占语文总分的30%左右,初中、高中占到50%左右。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只有在小学时候有了过硬的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2.目前小学语文作文的教育状态
作文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独立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行的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课本中获取知识。目前的作文写作指导主要是积累的方式。但是写作源于生活,源于情感,但是作为生活在各种保护中的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有大量的生活实践。这样小学作文教学就只能来自于课本和老师的教导。没有活力的方法很可能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作文写作提供良好的题材。
二、影视资源的特性及其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1.影视资源的特性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特点,色彩缤纷的插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插图也有很大缺陷,它是静止的,只能表现一瞬间的状态,想要了解插图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对小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影视资源的优势能够减少简单的图片给教学带来的弊端。
影视内容有表现内容和手段的丰富性、及时性、形象生动性等特点,成為反映生活、折射生活的一面镜子。影视资源具有生动性和综合表现性的特征。影视资源对生活和事件宏大场面的完整再现能够给人近于真实的感受。这种动态的、完整的、综合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即使是作为二手资料,同样能给社会经验很少的小学生一种震撼、深刻的印象。这能够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触。
2.影视资源对小学生写作文的贡献和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A.C.马卡连柯说过:“在我们的时代,电影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相较于课本,影视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像的动态化。利用学生对这一特点的感知和敏锐性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将学习内容以生动、全景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词句的运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课本为主,老师讲解,让学生多读别人的作文以培养语感、积累词汇使用方法。这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是也容易禁锢思想,使得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语言的风格。
培养学生的情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才思泉涌的触发点。韩剧是给眼泪准备的,美剧是给激情准备的。韩剧多数是情感类剧情,总是能催发人的眼泪;而美剧一般都是大场面,比较能触动人的兴奋点。这个说法足以见得影片对人的情感的影响。而对心智还不足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影片中的情感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情感爆发的过程中,他们有所感悟,对自己的情感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够调动自己的情感,能够更完整地描述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更能流露出真情实感,写出好文章。
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影视资源是一个既廉价又实用的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影视资源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材料上的帮助,还能够对小学生作文的构思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郑少颜.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我们一起晒太阳;在烈日下反复重复训练动作;默默忍受,一声不吭;在微风中享受难得的闲暇。我们把自己整合成了三家公司六排,我们在口号声中忘记了自己,我们在一次次的成功面前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我们不再是满足于享乐的小皇帝,但在我们的训练中,我们似乎是真正的士兵。
第一次以军人姿势站立后,我也能感觉到腿部的疼痛;训练后的疲劳我还能记得;我也能第一时间想象蓝天的清澈;晚上还能尝到思念亲人的感觉。与过去不同,我熬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我不抱怨,我不想退缩,每一次痛苦都能让我的心越来越强大。军训的意义是什么?一开始我以为是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听话遵守纪律,给我们军训。或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再者,让我们随时严于律己,有良好的自律精神。
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理由。
军训能带给我一种内心的成熟和精神的成长,让我们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即使前方是黑暗和迷宫。
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是圆润而不油腻的声音,是不需要看别人的平静感,是最终停止向周围抱怨的氛围,是无视尘嚣的微笑,是洗刷极端的冷漠,是不需要拉伸的厚度,是不陡峭的高度。
我觉得军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成熟。一些说不出的感情慢慢在我胸中沉淀,悄然开花结果。这种感觉带给我的收获永远不会消失。即使有一天我忘记了一些细节或者一些画面,那些感觉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感情从未离开过我。
每天晚上,当我全身疼痛难忍,又饿又累的时候,我会轻声告诉自己“上天要对斯里兰卡人民负起责任,他首先要苦于自己的心智,疲劳自己的筋骨,缺乏自己的身体,做事要紊乱,这样才能有耐心,才能收获自己做不到的东西。“
在回家的路上,我打开了音乐。高亢的旋律,激昂的歌声,让我的身体为之一振,思绪万千。我想起了军训前的第一步,教官最后转过来的笑容,教官和老师晚上训话的时间,还有我一步一步坚持的过程。
也许,这就是军训的意义,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也是我所欠缺的。而这只是开始。
我曾经听过一件让人心痛万分的故事。有一个从我校毕业的男孩,有十几岁了,可惜他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有一次,他与父母吵了架,吵架后,不单止没有反省自己的不足,还独自很生气,然后就跳楼自杀了。就这样,一条花季般的生命就消失了。
生命是无比宝贵的,可惜,他却不懂珍惜。他那无知、鲁莽的行为,不只是扼杀了自己的生命,也将他父母十几年来培育他的心血都付之一炬,并在父母的心上狠狠的刺了一刀,也给家庭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可惜呀,生命绝不应是如此来对待的!
还有一次,我去少年宫上课,在路上,我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两旁的花草树木。突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一块有点绿的砖头上,那是一棵没几毫米的小草苗,就在砖头底下生长出来。以前我走过都没见过它,但这时,却发现它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顽强的生长,从砖头下终于长出来,探出了头,见到了那明媚的阳光和滋润它生命的露水!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马上拿出相机,把它拍了下来,记录了这的瞬间。
啊!生命属于你的只有一次,而有的人却视如草芥,无知的糟蹋和浪费;而那弱小的小草,却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不屈的向上,顽强的生长,我坚信,它一定会茁壮成长,活得精彩!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种类或贫富的不同,而在于你如何让她活出意义。
生命的大海因为波澜才恢弘壮阔,人生之路因为坎坷不平才更多姿多彩。我们别给困难吓倒,用我们的坚强和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绚丽多彩,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珍惜她,牢记责任,活出精彩,活得有意义。
一、微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对“微写作”式高中作文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目前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受我国传统教学方式和高考标准的影响,高中语文写作形式与基本内容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既定的准则和要求进行创作,多数情况下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致使高中作文内容与写作结构过于单一,缺少基本的文学内涵。据不完全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之间,全国高考作文平均分为42.8,以广东省为例进行说明,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后发现,2015年广东省高考零分作文将近680篇,与前几年相比高考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单独的作文平均分仍旧处于40分以下,就总体效果来说还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标准[1]。
二、微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注重基础内容的教授
高中语文作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相关写作要求写800字左右的文章,从目前高中学生写作现状看,完成800字的写作内容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文章内容的逻辑性和相应辞藻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相同的写作环境下和相同规定要求下,不同学生写出的文章质量不同,班级内部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差距较大。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就应该注重写作基础内容的教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让学生进行“微写作”创作,不限制学生的思路和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进而让学生在大量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写作基础知识和技巧,形成稳定有序的写作思维模式,最后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语言应用的流畅性和精妙性[2]。
(二)注重写作环境的营造
“微写作”理念的基本是自由的思想和洒脱的文笔特征,良好的写作环境能够给作者带来不一样的灵感和写作体验,针对“微写作”理念的特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作文题目要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好文章流动起来,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以及学生应用写作技巧的熟练度,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应对命题作文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微写作”作品的质量,要加强道德思想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按照自身喜好随意发挥的同时,把握好个人意见表达的程度,避免写作变成不负责的恋爱告白,或者成为学生不满思想的发泄途径,提升学生个人的道德素养,进而在进行“微写作”创作时,形成隐性的规章制度[3]。
(三)充分发挥微写作特点
“微写作”可以说是文学创造上的传播革命,突破了传统写作创作的规定束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吸取“微写作”式理念的特点,并将其应用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添加全新的生命力,进而解决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抱着严肃的态度看待“微写作”,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微写作”的实质性内涵,继而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魅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的感情丰富度[4]。
结论:综上所述,“微写作”式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特点,“微写作”理念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水平,以及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的感情维度,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高中语文写作内容过于形式化的问题,促进当下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满足现代社会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春林.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初探[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125.
[2]张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9:73.
[3]陈杰.基于学生写作动机与情感态度的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总目录(上旬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99-116.
一、漠视生命意义:作文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天神叫阿喀琉斯, 他出生后, 其母亲为了让他刀枪不入, 便提着他的脚踝将身体浸泡于冥河之中, 后来这位天神果然异常强大, 但幼时没有被浸泡到冥河水的脚跟却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最终被敌人利用这一致命之处而击败。
从孔子《论语》“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开始, 到曹丕把文章与“经国”、“不朽”相提并论, 古人认识到文章不仅具有“美教化、美人伦”、“言志”、“尚用”的功能, 而且具有治国安邦的作用。在这对文章理性的阐发中, 无疑看到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然而, 自从隋朝开科取士以来, 文章和金榜题名连在一起, 文章又多了一重升官晋爵的作用。“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无论是读文章, 读圣贤书, 还是写文章, 阐发圣贤思想, 都是为着“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来的, 文章的作用被扭曲了, 打上了功名利禄的烙印。那些身受文章之利的人总结说:“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世上功名兼将相, 人间身价是文章”, “立言”与“立德”、“立功”并视为人生之“三不朽”。古人的作文价值观, 有合理的思想, 也有太市侩的庸俗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 作文教育在曲折中获得发展。但是, 作文教育中人文分离的不良倾向仍然显行, 甚至越演越烈。在极“左”政治思潮的严重干扰下, 从“十七年”到“文革”时期, 作文教育愈来愈偏离其固有规律和个性而最终丧失了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尤其是“文革”十年, 伪崇高和伪神圣的文风泛滥成灾, 以立意和行文的假大空为基本特征的作文充斥课堂, 进入新时代后拨乱反正, 但将本应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作文日益变成机械干枯的应试训练, 以“唯理性教学模式”为内核的应试主义倾向严酷地主宰着基础教育:作文教育不幸陷入了另一种人文分离的极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扭曲了学生的真实个性。应试教育使学生写作的目的也变得十分功利起来, 他们千方百计揣摩教师的意图, 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于是学生的写作只有亦步亦趋的紧张劳神, 没有创造的乐趣, 失去强烈真诚的情感冲动和思辨冲动, 失去了本真的情思和心灵的自由, 扭曲了真实的个性。
其次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考试只讲求结果, 不讲求形式, 寻求并掌握各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模式”, 以求顺利通过考试难关, 自然成为学生向往的终南捷径, 更有甚者, 不少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以备考试之需。这种依赖模式、贪图捷径的习惯会从最初的应付考试的技巧逐渐内化成对思维的禁锢, 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是由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作文教学热切地追逐着作文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 津津乐道于培养了多少擅于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 我们是否发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伤痕累累了, 他们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了, 他们的人格个性已经折损了。千百个不同的脑袋, 却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 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由作文的虚伪最终滑向人格的虚伪, 从言不由衷的同一的话语滑向双重人格。
“人皆有灵魂, 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当读到周国平先生《灵魂的在场》中这句话时, 我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句话不正是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一些怪现象的最好概括吗?文章本该皆有灵魂, 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人若缺乏灵魂, 就是行尸走肉;文若缺乏灵魂, 就是劣质的文字建筑。
在教育已被作为制度化而存在的今天, 我们不难察觉其工具性特征的日益凸现, 其功利性目的的日益提升, 受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倾向也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 把追求人性的完整舒张与生命潜能的开掘为最高鹄的教育, 悄然间似乎已经将自己原本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神圣职责永远地固化为迷人但不可及的“乌托邦”。
应试教育对人的异化, 生命意义在作文教育中的丧失, 并没有消解人们对作文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尊重生命, 实现对人的生命意义的重构, 是作文教育踏上救赎之途的首要前提。
二、重构生命意义:作文教育的救赎之途
(一) 回归本真放飞思想
写作是一种生命实践形式的写作, 是思想的生产过程。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象牙塔———写作, 真正的价值更在于思想。叔本华说过:“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复制品。”中学生写作的本质, 和作家的写作一样, 同样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 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
思想的生产源自对宇宙本原、生命奥义, 即天道、物道、人道的觉知。然而人世间的种种“道”又不是赤裸裸地显现出来的, 往往借助一定的人、事、物来反映。“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老子·二十一章》) 。人们要于恍惚窈冥的物象中搏见道之精义, 必须化身为物, 委身与事, 与物事同构, 以促成本体意义的观察, 伴随着宇宙的运动, 生命的流转, 在物彰事显之中, 觉妙奥, 知幽微。这一过程是以生命耗损为代价的, 思想的形成诚如春蚕吐丝结茧, 由生命化解而来, 伴随生命实践而实现。因此,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实践形式, 而不能仅仅理解成动笔写的过程。
要让学生自陈心曲, 为时、为事、为情而作文, 就必须是给予学生写作自由, 包括题材的自由、写作形式的自由, 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自由。冰心说过:“心里有什么, 笔下写什么, 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 自由奔放, 从脑中流到指上, 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 深愁也好。洒洒落落, 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让学生回归本真, 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 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 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这些又必然是千人千面、异彩纷呈的。学生的情感历程越细腻越纯真, 学生的生活感悟越独特越耐人寻味, 学生的审美情趣越率真越健康, 其作品就越个性独特而充满阅读冲击力。
作文应该是用“我”的自由之笔, 抒“我”的自然之情, 写“我”的自得之见。因此,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放飞学生的思想。
(二) 涵养品格荡涤心灵
叶圣陶说:“作文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写作可以达到涵养品格荡涤心灵的目的。培养学生做一个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人, 就是致力于人性的形成、扩展和人性境界的提升, 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什么品格的人做出什么事情、有什么生活, 在一个又一个或似偶然中, 有其必然。所谓“性格即命运”, 思想品行很大程度上框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正如每个人都有生活重心, 写作讲究立意或主题。而立意或主题的确定, 有个大众所认同的标准, 那就是应当高远, 能够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启示, 要做到这一点, 就首先要求作者应具备积极向上道德品行, 要有分辨善恶、弃恶向善的基本素养.我们常说, 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圣人”, 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好人”, 写作的结果———作品, 肩负着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 那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坏人”或不坏的人从作品中得到拉动力, 最终成为“好人”。要达到这个目的, 要完成作品的这个社会使命, 作者思想道德的修养, 应当始终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 应当以自身的道德力量来踏出一条供人们前行的行动规范之路。从这一点来讲, 写作过程, 也就成了提升自身修养, 培养自身思想道德的过程。
西南联大时, 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 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 学生不理解。刘文典解释说:“观, 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 就是明白世故人情;音, 就是要讲究音韵;菩萨, 就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学生听后, 无不叫好。
今天的学生并不缺乏勤奋, 但他们往往只希望像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上去, 而不懂得如果没有巨人那种崇高的情感和心灵, 即使站上去, 也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而已。爱心无价, 人格的其它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与拓展。天底下最辽阔的是天空和海洋, 比之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拥有一颗大爱之心, 就意味着能感恩地关怀人生、社会和世界。
一个具有大爱之心的人, 必然会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 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一个具有大爱之心的人必然会有民族的责任感, 必然会和时代的脉搏连在一起, 作文的过程就成为了求真、向善、立美的过程, 他们会用手中的自由之笔抒写体恤、善良、仁慈、同情、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这些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往往会为农村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忡忡;为山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丧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高呼。学生会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 冶炼人生, 于是作文就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
(三) 陶冶情操开启智慧
写作可以陶冶情操, 开启智慧。正如曹丕所说:“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陶冶性情的东西, 性情是写好各类文体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 文必出自情, 正如王充所言:“情, 接于物而然者也。”袁枚也曾提到, “诗人者, 不知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的“赤子”, 就是要有一颗不加掩饰的心, 以赤诚来面对生活, 以本真来感情情趣, 素面朝天, 自得其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生活情趣的浓淡, 已经成为一个作者作品质量高下的关键因素, 正如黑格尔对“文”与“情”的理解那样:“一纵即逝的情调, 内心的欢呼, 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谑浪笑傲, 惆怅, 愁怨和哀叹, 总之, 情感生活的全部浓淡色调, 瞬息万变的动态, 或是由极不同的对象所引起的零星的飘忽感想, 都可以被抒情诗凝定下来, 通过表现而变成耐久的艺术品。”阅读优秀的作品, 可以赏心悦目, 游骋情怀, 那么写出优秀的作品呢?就不仅是惠及读者的事情, 其实受惠最大的, 还是作者。面对纸笔, 静神凝气,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情愫一一涌上心端, 你会由衷地感叹生活如此多娇, 自然也会加倍地珍惜和品味接下来的风貌生活, 写作过程无意中就提高了生活品味, 在过于喧嚣的当今世界, 其价值就更是弥足珍贵。更为主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是一个梳理头脑、整理思绪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不仅仅是写作能力, 还应包括言行技巧和处理事务的智慧。
一个美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写20页关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论文, 分章列条, 根据搜索的大量信息从多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是特例, 而是极广泛的现象, 它体现了美国教育者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鼓励和认同。这种对学生早期智慧的开启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
智慧正是学生们奔向理想的一盏明灯, 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更从容地面对和应对生活, 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豁然开朗, 让棘手的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四) 超越自我升华生命
写作的过程是超越的过程, 是学生生命自我提升的过程。每一次写作都是生命瞬间的生成。每一次写作都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致力于生命世界的整体生成。如果说“瞬间生成性”是从时间方面揭示了超越的可能性, 那么“拓展性”则从空间上揭示了写作超越的内涵。就如同学生生活在空间上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一样, 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学生的写作是朝着不同方向伸展。张华说“对立的人、自然、社会三大‘界’骤然透明如翼、水乳交融、难分彼此, 由此生成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交融一体的人———新主体。”
每一次写作都赋予了学生生命自我提升的无限可能性。虽然每一次写作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瞬间的充满, 使他的自我生命得以实现, 但每一次都不是终结, 都会在肯定中给予否定。学生生命的自我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螺旋发展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每一次提升都为后继提升提供源泉和动力, 不间断的生命自我提升, 使学生向着自我生命提升的更高境界迈进。
【意义作文】推荐阅读:
帮助的意义作文05-24
《人生的意义》作文07-13
中考作文:生命的意义05-30
人生的意义作文800字07-24
考试的意义五年级作文10-07
人生意义的优秀作文11-03
感恩节意义初一作文11-10
军训的意义中学生作文06-24
生命的意义高一作文450字10-17
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励志作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