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精选16篇)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1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概念

开放式教学, 源于科恩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 还源于斯皮罗 (Spiro) 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 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教师不再是把精力全部局限在所教的内容上, 更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变化。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进而培养健康快乐的学生。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1)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塞或灌输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支撑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众, 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 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且, 教师与学生之间确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2) 组织教学过程的原则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组织一系列 (如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反思等) 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满足与快乐。

(3) 联系现实的原则

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教师应该组织一系列的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把从现实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再重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让他们学以致用, 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

(4) 交流合作性原则

交流与合作是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单单凭借个人的智慧是不可能被充分学习与认知的。所以, 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进而获取知识, 这对于学生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实例分析

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步骤主要可分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导探究、交流互动、感知体验、深化总结、内化吸收以及拓展延伸等。下面以“测量铅球的体积”一课为例, 谈一下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创设情境

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中,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与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体积相关的一些知识。

(2) 引导探究、交流互动

教师拿出一个铅球,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 (同学们可能会陷入一时的茫然之中, 教师可以接着引导)

师:这个问题无法从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 但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体、长方体甚至圆柱、圆锥的体积, 相信只要你们开动脑筋, 办法一定会有的。

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每组都分别提出自己的测量解决方法。

讨论结束,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供全班同学共同思考。

生:可以把铅球熔化以后重新铸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 然后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了。

师:这个方法很棒!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现在无法进行实验。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可以像曹冲称象一样, 把铅球放置在天平的一端, 再用一些体积是一立方厘米的小铅球放置在天平的另一端, 等天平两端平衡了, 数一数小铅球的个数, 就行了。

生:可是我们没有这么多标准的小铅块啊!

生:可以将铅球放置在标有刻度并且盛有一定数量水的圆柱体容器中, 看水上升了多少, 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 就得出了铅球的体积。

师:好。让我们试试吧!

(3) 感知体验

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测出这个铅球的体积。

(4) 深化总结、内化吸收

在刚才的讨论中, 同学们的方法虽然各种各样, 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 那就是你们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把铅球的体积转化成其他我们认识的物体的体积, 从而得出铅球的体积。你们真棒!现在, 你会求铅球的体积了吗?

(5) 拓展延伸

如何测量一些不规整的物体的体积呢?把你的方法和步骤写下来。

参考文献

[1]袁芳琴.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析[J].考试周刊, 2014 (40) :73.

[2]顾小静.基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 (教育理论) , 2013 (2) .

[3]项莎莎.基于开放式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读与写, 2015 (4) .

[4]连桂霞.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1) .

[5]庄凤梅.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J].考试周刊, 2015 (21) .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2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现代教育若依然故步自封,坚持陈旧的教学理念,那么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会异常困难。在这个创新即为机遇的时代,各国都需要创新能力极强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在中学和大学时代,而是在小学时代。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开拓时期,小学教师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开放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从教学方式、设计以及评价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小学数学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导。

一、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目标

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开放性。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原有知识、情感以及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另外加入其他目标。例如,在教学目标达成之余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小组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等。在课堂教学的原有目标之上提出新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现代社会基本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时候,让学生找出圆,我们不能够使学生将找圆的意识只停留在普通的圆形事物上,而是需要学生将动态形成的圆找出来,并能够自己进行圆模型制作,如:用铅笔和一头开有小洞的直尺进行动态圆的制作,将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思维的发散,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的教学内容

开放式教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开放性。随着目前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学教材已经不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唯一内容,尤其是现在教育部要求全国统一开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课程一起进行。这种教学行为能够让符合小学生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发挥巨大作用,这种类型的教材对开放式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将学生的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开放性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练习能够让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并下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自主与现实生活联系。例如,教学生四则运算后,可以利用学校多余的出入账登记册,让学生对实际情况下的简单出入账进行实践计算,依次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对自家最近一周的家庭开支在父母的配合下进行记录,其中计算部分需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周后让学生向教师提交有学生家长签字的生活开支账目。这一方式的实际效果极好,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行业,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学生和家长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这一项目还是一个学生出自己的习题,让其进行自我练习,若账目练习中存在错误,家长和老师会帮助其改正。

三、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评价

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评价需要具有开放性。开放式教学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给予重视,还需要对其技能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给予关注,这对学生日后情感、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关注,并对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和发展给予关注,了解各种变化的原因,以此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要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评价过程需要强调学生个体的改变,将其过去与目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关注学生成绩和素质的提升以及提升程度,避免对学生成绩进行简单分级排序。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并让其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认真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在互相评价中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并能够与人合作和交流,在互相评价中学会赞赏别人的优点,并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复思考,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总而言之,教师要更新自身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表扬,鼓励其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育观念的开放性、教育时空的开放性以及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并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注重师生角色的开放性,同时拓展学习方式的开放范围,对课堂练习以及作业形式进行多样化布置。

开放式教学无论是在哪个教育阶段,其实际应用都非常艰难。需要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依然存在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教师需要经常开展具体的开放式教学活动,并就如何对课堂开放性尺度进行控制和处理,学校的课程编排需要加入哪些知识,如何排序等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罗海燕.有关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4,16(28):181.

[2]詹慧丽.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26):67.

[3]李淑玲.浅析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教研版,2012,18(08):48.

[4]陈刘银.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4,23(51):38.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3

l.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

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等。例如在教学?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设桃树的课数为X棵而不设杏树呢?我们今天用的检验方法与过去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学生提问:“约数与倍数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呢?为什么我们以后研究约数和倍数时不包括0呢?今天学的‘倍数’与过去的‘几倍’一样吗?”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提出的12个问题中,多数都是关于单位“l”的问题,这正说明学生首次认识单位“l”,最想知道单位“l”的含义。同时单位“l”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

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也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要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4.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

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辞不及防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例如,有学生在回答“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关系”时这样说:“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类种关系。”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的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同学的意思,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明白一些。

5.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实事求是,课外引申。

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要认为是学生在有意刁难老师。二要民主,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他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想找机会验证一下。有的可能是他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三要谦虚,学生的问题,有时教师也讲不清楚或一时答不上来,不妨明确表态,课后再寻找答案。

在这方面,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怕”,即学生怕提出来的问题受到责难,老师怕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自己解答不了,从而失去“威信”。这恐怕就是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难以真正实现的根本原因吧?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人格魅力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人格魅力”是一种比较意向的事物,它代表的是一种价值、性格甚至尊严层次上的力量,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强烈人格魅力的人更容易吸引别人的关注和注意力。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影响身边周围的许多事物,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刚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发现的事物都有新鲜感,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因此,体育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将人格魅力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1.1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小学生的活动性和机动性都比较强,户外体育活动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探求和学习的动力。在体育课上,学生表现得更加自由灵活,体育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灵活运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在人格魅力的运用上,体育老师应该注意随机应变,不能恪守死板教条,根据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让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1.2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强烈的示范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应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示范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基础就是教师本身就有良好的行为品德,在体育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将这种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从而不断加深印象,并逐渐成为行为习惯。可能在很多小学学校中体育并不是一门相对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要知道,不管学科多么弱势,教学时间多么有限,都应该尽全力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思想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力。小学生对于责任等一些比较意相的品格可能难以理解,但是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这些人格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为今后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人格魅力是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2.1人格魅力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人格魅力的体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本身对于人格魅力的感知比较强烈,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对小学生的品质塑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性格养成和行为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老师的好感,从而激发浓厚兴趣,不断寻找与老师相关的事物,学科积极性会极大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发掘潜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人格魅力能促进师生感情与交流

有人格魅力的体育老师能够更快地融入学生的圈子中,与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良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勤奋,而且能让老师清晰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以体育课堂上田径跑步这一学习内容为例,一些学生因为训练过程太累而不注意学习,老师就可以将这一项目游戏模拟化,将漫长的跑道距离减压成小段持续性锻炼,进行问题回答和比较竞争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魅力,从而学习热情高涨,促进师生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3.结语

体育本身就是一门多形式的学科,它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和融合性,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己人格魅力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老师要根据日常课程进行情景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行为教育,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控制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开放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篇5

《开放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读了《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郑毓信作为一名哲学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墨守成规,迷信盲从,而应坚持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思想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去进行新的探索,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失的。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素养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可能性》一课中,摸球是常用的一个环节。常规的设计是先摸球再根据摸到的`两种球的数量比较,得出:口袋里那种颜色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而郑教授认为,在摸球之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粉球和黄球,其中一个黄球较多,另一个粉球较多,但两者的总数是一样的。而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有关于“情境设置的标准”不应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沟通“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

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是李正太老师的观点,一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质量,一句话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提高课堂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中处处有“哲学”。

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应盲目的去追随潮流,或是满足于在任何时候总能充当学习的样板“;”最大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数学不止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课堂上在相应的活动或情境背后关于数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才是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发掘的。只有关注到了,挖掘出来了,数学课堂才有”数学味"。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的浅薄,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改进,才会不断的提高。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6

一、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含义

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教学方式,根据学校指定的教学目标,把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巧妙地相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的。它是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具体情况入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把数学知识内容传授于学生,还要教会他们享受思考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

二、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重要性的体现

(一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由于高中生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阶段,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尚未成熟。即使在单纯的与人交往过程中有些许经验,但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面对集体生活时,由于年轻气盛,还是会互相引发或多或少的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它不仅可以巧妙地化解学生在相处交流上的一些冲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能让学生清晰地明白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亲身体验团队协作带来的满足感和优越感。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同学们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使成员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了解,观点互补,培养集体观念,同时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 )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 而思维逻辑良好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很轻松。而数学开放式教学, 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情景设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保持大脑高速运转,让他们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目的。这样的教学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具有主流性的特点

受新课改影响,数学开放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它也成为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要点。因此数学开放式教学是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方式的相应对策

(一 )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要想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就是营造积极、活跃的数学教学氛围。所以在进行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其优点和特征, 感染周围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起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调节教学气氛的作用,还要根据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

(二 )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首要位置

与传统教学相比,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特点, 它将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精妙地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不断进行互动沟通,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发现他们的问题,及时进行强化和教育。

(三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运用有趣的因素设置情境演绎,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融入到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中。

(四 )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整个过程的主体,只有当他们积极投入并参与到教学中时, 教学任务才算圆满完成。而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以教学资料为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自身体验、参与的满足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发现解题的乐趣,发现数学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知识的渴望,就能让他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器材也是理所应当, 它不仅可以将教学现场变得更形象生动,让学生更易接受教学相关知识,对数学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解决传统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虽然多媒体对于教学的有利影响不少, 但也存在弊端, 过度地利用和滥用,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做到与教材紧密结合,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教育教学各项基本模式都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而高中数学开放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出发,它们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积极融入到教学中,在发展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求知潜能,达到教学的最优效果。而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作为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广大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开放式的重要含义与意义,并积极实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数学开放式教学作为在新课改过程中必然会被选择的教学方式,怎样将其优点体现出来呢?又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实施呢?文章结合我国多年数学教学历程变化和经验,通过对开放式教学重要性的叙述,针对性地就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改革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上。在素质教育大潮的推动和驱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随之应运而生出几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包括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以及其他几种竞争性质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和革新,都是开放式教学的体现,下面我就开放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内容上的开放式教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系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带领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这对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教材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支柱性的作用,而教师不仅要学会应用教材还要知道如何合理运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式教学体现在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适当丰富数学知识点和数学实例等。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使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式教学

我们所要说的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课堂之初,要尽量使用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生活情境导入等新颖的导入法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学,在新课开始时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其次,在上课中期,这时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高峰时期,如果教师讲课不讲究教学方法,一味采取“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只会造成上课效率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后果。要想在讲课中期还抓住学生的听课神经,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这时小组合作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方法是将学生按照性格特点及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分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汇报总结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把长达40分钟的课堂连接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直至下课都会对课堂教学恋恋不舍。

三、课后练习中的开放式教学

课后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家庭练习,一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备受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就是“课后练习第几页到第几页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或者是“模拟试卷几”做完明天上交检查,这种定式的作业模式不仅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做题兴趣,就连新时期的家长也不赞同让孩子在如此繁重且没有教学效果的作业上浪费时间。作业作为一种教学反馈并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后练习上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呢?首先,作业数量要严格控制,因为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减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其次,作业的质量要高,教师不能图省事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排查式练习,而是应该对课后习题进行归纳归类,选择一些质量高的题目类型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高效地练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而开放式教学正为这种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创新实践理念。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的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黄维忠.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8

5月20日上午,有幸能够听到农安县红旗小学优秀教师的课,活动中的几节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领略了县里优秀教师的风采。

回到学校我对整个听课的感受进行了一次梳理,让我最受触动的是,作为一次全县开放课活动,作课的老师们,丝毫没有“花拳绣腿”的架子,没有丝毫的作秀,而是给我们一个课堂的本面目,让我看到了纯粹的数学课堂。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可以用两个安概括,那就是“实在”,虽然各位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注重数学来源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论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他们的课堂上应用的活录活现。但不足的是四年级这节课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激励性评价太少。通过听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注意创设情境,从身边熟悉的问题开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教学很自然,很亲切。

2、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

3、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数学的信息,发挥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9

扶余县三岔河镇中心小学张寿康

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广大教师和教学专业人员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呢?

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教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去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把握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

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四、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分析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老师在对学生授课的时候,要使用一些辅助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在思维、分析、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老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习的方法、规律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将开放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强调了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融入了生活的元素,给学生创建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既激发了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在现实的思维模式中建立清晰的学习模式,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激活了课堂,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

开放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堂活动完成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工具,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觉,体现学习的乐趣。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的播放、动态的视频等会制作音效响应,开阔学生的思维。例如,老师在讲解《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时候,老师制作多媒体动画——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老师一边带领学生观看动画片,一边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大鱼有多少条,小鱼有多少条,然后再写下正确的数字。通过这种真实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增强了课堂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开放式教学方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课堂的互动性,通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培养了学生主动钻研数学的奥秘,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通过课堂有效的互动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百分数应用》一课的时候,事先准备一些教学道具,蛋糕、苹果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将蛋糕平均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个蛋糕的一半,就是1/2,将蛋糕平均切成四份,其中一份就是1/4,那么,如果将蛋糕看作是100,1/4份怎么表示呢?”

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答案。通过这种互动方法,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三)有效地进行总结,扩展数学教学

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总结能力,有效地扩展了数学知识的内容。开放式教学方法并不是止步在课堂活动中,而是通过课堂活动进一步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增强了学生的活跃思维与发散性。

例如,在讲解《厘米与米》一课的时候,授课结束以后,老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有的学生答“厘米与米都是表示长度的单位”“厘米与米都是用于测量的”等等。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新的问题“表示长度的单位,除了厘米与米之外,还有哪些?”留给学生课后进行研究。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又扩展了数学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课堂,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环境。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因此说,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在思维、分析、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勇.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30.

[2]朱丽贤.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23.

[3]马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分析[J].才智,2016(1):59.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11

一、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见, 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存在, 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究.

例如, 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领学生到水果店里买水果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今天过生日, 小明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橙子, 为妈妈做橙汁, 恰好水果店正在做打折促销, 广告牌上写着:三元钱可以买3个橙子, 小明身上有9元钱, 请问:他可以买多少个橙子呢?有的学生采用归一法, 先计算出一元钱可以买几个橙子, 再计算出小明可以买多少个橙子, 还有的学生采用倍比法, 先求出9元钱里有几个3元钱, 然后计算出小明可以买的橙子的个数.最后, 我又让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自己编出一道道应用题, 给其他学生当练习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有的说父亲节快到了, 想送给父亲一个礼物, 自己两天能存1元钱, 而买那个礼物还差22元钱, 那么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存够钱买礼物呢.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生活悄悄带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境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呈现枯燥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无疑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实效.

二、情境问题化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产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并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生活中的光盘、盘子、月饼等都被学生们一一列举了出来, 然后, 我提问: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太多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用什么方法可以来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呢?同学们私下纷纷讨论着, 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 用事先准备好的光盘、碗盘和玩具球让他们进行测量.学生用软尺测量出了光盘、碗盘的周长, 把玩具球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了周长.我接着说: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测出了圆的周长, 但是比较费力, 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带着这个疑问, 我又拿着在其中一头已经系上一小段粉笔的一根细绳, 用力甩动一周, 问学生:刚才粉笔所画过的痕迹也是圆, 这样摸不着的虚拟圆如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学生们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意识到之前采用的测圆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 我因势导入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入迫切想要探个究竟的情绪中, 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情境操作化

俗话说:“眼见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为辅,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 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得出结论, 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一比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的小组每个人画了一个不同的三角形, 再用量角器量出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再加一加, 并列出了一张表格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有的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进而也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小组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 从正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 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是180°;还有的小组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从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 为180°通过创设操作情境,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自主探索, 牢牢记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感受到了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 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23.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 篇12

一、引导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去做,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感悟数学。例如,可让学生对所在的教室进行面积计算,让学生利用米尺来对教室进行实际的测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并要求学生将所得的实际面积用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图中标出实际的距离和图上距离,教师也可进一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现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测、画、算,在实践中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领悟数学,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以旧带新

以旧知识带领新知识,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巧妙地以旧带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为新知识进行铺垫,让新旧知识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某班共有40人,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5,对于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可对小学生进行提问:(1)本班男生人数是多少?(2)女生占本班总人数的比例?(3)女生人数是多少?根据这三个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前两个问题涉及已学过的内容,相对较简单,而第三个问题是教师为新知识的学习引入的问题,为新知识的讲解做铺垫,这样既能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同时又能与新知识有一个衔接,更好地形成了新旧知识的和谐统一。

三、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与生活进行实际的联系

数学虽然具有抽象性,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进行讲解。在实际的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系的例子随处可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结合生活对小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够统帅事实和现象。”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创造条件

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数学知识难理解,很多数学题捉摸不透,还有就是开始学习时,没有打好数学基础。C索洛维契克曾说过:“凡是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就喜欢它;凡是我们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喜欢它。”很显然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如果学不好就不会喜欢,更不会产生兴趣。成功的喜悦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小学生也不例外,成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会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其次,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学会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工作,教给学生操作的.方式、讨论的方法等。最后,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当学生问题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应耐心地讲解,为其进行搭桥铺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答案。这样会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自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其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从而增加自信心。

3.给予积极的评价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13

小学生往往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接受知识并有探索精神,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阐述了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苏教版教材探讨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现阶段一部分老师进行课程教学仅仅为了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学生是配合教师而非主动学习。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及明显的教师中心化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不当

在安排课程进度、设计教学过程时,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师对课程进度进行安排,并为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学生只需被动地听课,很少需要思考,仅仅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学习。

(三)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根据课程的改革积极更新,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例如,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违反了课程改革后“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理念,很难培养出主动思考、乐于探索的学生。

(四)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吃透教材,抓不住教学的重点,看起来课堂的讨论很激烈,但进行细致分析会发现教学偏离了目标要求。例如教学“认识物体”课程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物体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即可,然而部分教师却注重让学生“归纳物体特征”,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准确把握,确保教学重点与大纲要求相符。

(五)课堂教学脱离实际

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很少将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很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怎样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对此节课程的内容有较为初步的了解,在预习时遇到的各类问题很多能在课堂上解决。在课堂上可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展示,除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能对其他同学产生激励作用。针对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用心听课、理解和思考,还可能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疑问,引导同学讨论解决。因此,提前预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营造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

在进行数学课程教育时课堂是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果。而小学生除了有着爱玩的天性,还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且喜爱探究知识,因此要想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需要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只有将师生之问的心理距离拉近,让课堂气氛更活泼、有趣,让师生间关系更加友善,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互动式教学

互动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带余数的除法”问题时,我通过课件中的问题来与学生互动:将32盏彩灯按照红、黄、紫、绿、蓝的顺序进行排列,请问最后一盏灯的颜色是什么?很多学生开始迟疑,笔者却很快说出了灯的颜色,接着再让学生将彩灯总数随机换掉,无论同学们怎么换,我均快速报出了灯的颜色。这样的互动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我便顺势将“带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引入。实施教学互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四)积极培养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数学往往重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数学课程时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并利用学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中很多内容与数学关系密切,例如教学与人民币有关的课程时,笔者便鼓励学生在家人购物的时候帮忙计算物品价格;在教学长度单位相关课程时,笔者鼓励学生丈量自己的学习桌、床等的长度,让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更贴近生活的认识。将学到的知识点与生活紧密结合能让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五)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很多数学思想均在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及概念的引入中得到呈现,要想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就要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教学四年级“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程,课前笔者让学生准备剪刀及两个一模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裁剪、移动、拼接,再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独立归纳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归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学生在推导公式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14

一、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l.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 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

3.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 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4.巩固练习。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5.看书小结。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 课堂检测。它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l.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 等。

2. 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 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就要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4. 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的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学生的意思,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更明白一些。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篇15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初步掌握基本计算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基础知识体系,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问题的求解、数学问题步骤的讲解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开放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开放式教学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2.增强教学质量

进行开放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开放式教学中“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教会学生进行“十位数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之后,学生在进行“小红从一文具店买了3支铅笔,老师又给了她8支铅笔,现在她一共拥有多少支铅笔?”这种应用题的计算时就变得简单了,因此可以节省学生进行选择题、填空题等的计算时间。加强对口算教学对策的探讨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形成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初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有效对策探讨,能够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的思路教学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故事教学等。在这里主要举几个实例进行简要分析:

1.开放式故事教学

适当引入故事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小学教育人士的重视。故事教学是一个有效手段,因为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文学形式之一,更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在故事中掌握相关口算教学内容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因此,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口算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故事教学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全面发育,并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口算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进行减法教学时,我编了一个小故事帮助学生进行减法口算的学习:“小兔子种了20棵胡萝卜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可是有一天被狡猾的狐狸偷走了几棵,小兔子再去看的时候院子里只剩下12棵胡萝卜了,请问狐狸偷走了几棵胡萝卜呢?”之后引入减法口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故事教学方式较为创新,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2.师生互动开放式教学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项有效的开放式教学思路,从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理念转变,能有效地促进开放式数学教学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常用的一些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的性质等。在进行乘法交换律一课的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自己看书熟悉运算律,并请学生回答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简述:“就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的结果,等于另一个数与这个数相乘。”我给予了该名学生一定的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为了巩固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掌握,我写了几道题目进行考查:“2×11×5=?”“4×8×5=?”这些题目如果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口算会更加简单,口算得出的答案也会相对准确。于是我引导学生:“如果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交换律要怎样进行口算呢?”一名学生很快告诉我答案:“将5和11交换,可以计算出110;第二题将5和8交换,可以计算出答案是160。”我表扬了这名学生,并奖励了他一块橡皮,这种方式提高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口算公示的记诵。这种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思路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即根据运算数字的特点,能够迅速地联想到相应的运算定律,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开放式教学思路的实践渗透,在课本的基础上运用开放式教学思维进行知识拓展,联系数学理念进行课本知识补充,将学生的视野通过开放式教学进一步开拓,从而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理解,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进行自我思考,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韩薇.浅谈数学学习在实际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模式 篇16

小学数学概念虽然是数学概念的一部分,但与纯粹的数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以建构一级概念为主,除了具有数学概念的特征外,还往往具有某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概念痕迹,常常以实例或以描述的方式予以呈现,如自然数、计数单位、加法、分数、圆等,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视其发生、发展过程。

现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的时序推进角度观查,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提出一种线性渐进的模式: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感品质的过程。

一 实施有效操作,感知概念还原

数学操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可看成是概念的还原过程,将概念还原到它的最初状态、本质状态,让学生亲历发现并彻底感知概念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活动,达到内外合一,最终获得概念的内化。

例如,“角的大小” 这一概念的教学,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边长的硬纸条做成的可以活动的角,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有大小:请大家展示一个直角,再展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再展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通过操作感知角的大小本质特征:四人小组大家展示一个同样大小的角。再分别展示一个角,要求边短的展示的角反而大,行吗?通过刚才操作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生:角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进一步内化概念:根据角的定义你能解释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吗?生: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的。„„

数学操作在概念学习中不存在单独的外部操作或单独的内部操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杜绝各种脱离学生内部操作的虚假操作现象:学生表面上动口,动手,热热闹闹参与活动,实质上这些外部操作根本没有为新的内化作准备。

二 正确加工提取,建立概念表象 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桥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比较-感知辨认-加工提取-建立表象。

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感知实物,如英语练习本上的横线,双杠的两根直杆等,然后剔除非本质特征:两条线的长短、位置、距离等,分析本质特征,建立清晰表象:两条直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用双杠的一条直杆和与他不相交的一条横杆来说明这两条杆所在的直线永不相交,但不是平行线,关键在于它们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三 抽象升华定义,实现概念提炼

概念定义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与凝聚,是概念习得的高级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操作与表象,仓促进入定义,学生只能得到形式的定义语言叙述而已。同样只进行操作与表象的建立,而不适时的进行抽象升华,进入概念定义阶段,也难以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表象、定义,可以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教学阶段形成一定认识,逐步充实,千万不能用凝固的观点,把一些数学概念教死。例如,把两个数的差说成大数减小数,这就把概念讲死了,因为两个数的差还可以是相同的数相减的结果,或小数减大数所得的结果。还有小学数学概念多数是通过语言描述的,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也要力求准确简洁,比如“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样讲就不准确,应该说“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15dm不读作15厘米而读作15 d m(d m用英文读)”。

四 不断再现运用,理解概念本质

不断再现、不断运用概念的价值不仅仅为了巩固概念,最为重要的是理解概念,通过对概念本质属性和规律的辨别选择,通过与更多概念联系、比较分辨,才能激活概念各种抽象属性,让学生真正获得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概念再现与运用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扎实、透彻理解概念本质。如“垂线”概念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出现从上往下垂的非本质特征,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斜线上方一点,斜线下方一点,斜线左边一点,斜线右边一点,分别向斜线作垂线,学生动脑筋画了以后,就能全方位的认识垂线,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让学生作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作锐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让学生对所学概念不断再现、运用,得到了拓展、理解。

五 沟通激活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没有孤立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总是处于某一联系的知识网络中,在某一数学概念得到运用时,总是从相连的概念出发,进行沟通、激活,从而形成不同的动态的概念体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概念可通过下图整理。

上一篇: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下一篇:年度优秀员工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