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精选11篇)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篇1

2013-5-2 16:35:19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分享到:

对待工作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到岗的时间比别人晚上几分钟,开会的时候比别人多说几句闲话,上级交代的工作比别人晚两天完成……日复一日,微不足道的差距积少成多,就会和别人拉开决定性的差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差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

工作,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我们在为自己工作》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我在为谁而工作?”这一问题。

对待工作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到岗的时间比别人晚上几分钟,开会的时候比别人多说几句闲话,上级交代的工作比别人晚两天完成……日复一日,微不足道的差距积少成多,就会和别人拉开决定性的差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差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

李强老师教我们对待工作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态度,当你带着感恩的心情工作时,工作会更愉快,成绩会更显著。从事技术工作需要耐心的工作态度,面对站里各式各样的设备、各种各样的故障,需要足够的耐心一一进行排除,领导信任我,将我安排到这么重要的岗位,这份工作为我提供了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我担任的工作,回报对我寄予厚望的领导和同志们。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有人悲观,抱怨消沉;有人乐观,奋起努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是这重重困难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解决困难的能力。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遇到了绊脚石,应该乐观的去面对,把困难当做一次磨练的机会,当困难迎刃而解的时候,就是我们收获成果的时候,我们应该感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提高自己能力。

现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多少人失去工作岗位,多少人找不到工作,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没有工作的时候,渴望得到一份工作;费尽心力找到工作以后,又抱怨工作枯燥、繁琐。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特殊性,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我们珍惜工作岗位,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毕生的事业对待,就会取得成绩,就会从中获得快乐。

“为自己工作”一句多么动听的话,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有多少呢,什么才叫“为自己工作”,有人这样解释: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不为别人评价不公而减少,从那时起,你就开始为自己工作了。”道理再浅显不过,就是李强老师那个公式: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没用心,用心多与少,结果都会很不同。

你为自己工作 篇2

子间扔下一句话:“两个外国客户提前到

了,你去接一下。”市场部只有我和主管两

个人负责外联事务,我拿着手袋的肩膀停顿

在半空中,犹豫着争取改变的可能。“今天

有私事需要赶时间处理。”

早在半个多月前,我就约好房主谈房子

转让的事,房主给的价格不贵,我要赶紧把

买房的事定下来。

“客户没有人接待,你觉得他们能够接

受你的这个理由吗?”主管双手环抱在胸

前,挑了挑眉毛严肃地看着我。万般无奈之

下,我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临时交给我的

任务。其实跳槽到这家公司工作,加班早已

是家常便饭,心里很不爽,又没有办法拒

绝。

这样消极地过了三个多月,一次,我和

师姐余安一起吃饭。她说自己进公司后,一

开始就强调,自己不会随便加班。私底下,

大家都会纷纷议论,谁喜欢随便加班啊!说

得真逗。但是渐渐地他们就会发现,她真的

用行动改变了上司随意给她分配的加班任

务。

这天我和余安

约好一起逛街,她

谈完客户顺路赶到

公司接我下班。“蒋

怡,今天有个临时

工作。”主管习惯性

地将球抛给我。我

望了一眼余安,她

笑着做了一个“OK”的手势,没有多余的话。

当我埋头电脑前噼里啪啦工作时,余安

搭把手替我查阅资料。我像是不经意地问

她:“你不是不愿意加班吗?”余安头也没有

抬起来望了我一眼,继续专心地看着手上的

资料。“对啊,但是既然要做,就开心地做

嘛。”

“面对挑战,如果开心以对,有助于工

作表现;如果心生反感,不仅绩效低落更会

感到痛苦。态度决定了你的表现。”在一顿

顿有诚意的大餐的恳切请教下,余安和盘托

出自己的心得。她并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

那样,只有拒绝,她懂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到

最好,让人无可挑剔。所以上司才能接受她

的不轻易加班。

周末,原本主管没有提出让我加班,但

是我清楚那个客户只有我才能搞定,因为一

直都是我跟的,熟门熟路。我意识到工作的

重要性,对主管说:“虽然是周末,但是我愿

意接受这个工作,因为我重视它。”主管意

外地瞪着我,她习惯了我不情愿和被动地接

受。我笑着拿走了她手上的资料。

在职场上,要么你决定不做,决定做的

时候,就该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做好。“受

害者”的心态,既赔了工作的好心情,又折

了工作的表现。要学会告诉自己,选择工

作,就要表现好,重视它。你不是为别人而

工作,是为了你自己。想通这一点,你曾经

碌碌无为的表现就会有所改进,做得更好。

摘自《37°女人》

编辑/倪萌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篇3

作者:卢莉静

离开校园也有好一段时间,忽然要写观后感,实话还真有点不知如何着笔。我想,其千篇一律的复述演讲的内容,还不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说说观赏过后的反思吧。

还记得看李强的《为自己工作》分了两次看,前半部分一开始说,我们工作都是要有目的,或是为了名利,为了地位,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时我觉得自己其实是因为家里困难所以才工作的,因为父母生病需要钱需要人照顾,所以我选了离家很近的地方工作。虽然工资还不错,但常加班,我还是辞退了,找了现在这份工作。虽然工资很低,但是时间相对多,而且气氛也很好。工作一年,辛辛苦苦升了等级,慢慢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越来越浓厚,便就花钱读幼师专业,去考证,打算以后就做这一行了。现在想想,我似乎也开始从为家里工作转化成为自己工作了。“为自己工作”一句多么动听的话,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有多少呢?什么才叫“为自己工作”,最详细的解释是: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不为别人评价不公而减少,从那时起,你就开始为自己工作了。

不得不说前半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而是关于人脉。李强说人脉等于资源。我很认同这句话,人脉不仅等于资源,有时还等于机遇。就像我表姐,很多方面都并不是很出色,但就是认识很多人,找到一 1

份很不错的工作。我不是嫉妒,更没有怨天尤人。有时间决定成败的不仅仅在自身因素,所以扩充人脉很重要。而最贴切在我身边的实例也就是发生在前不久的同学聚会上。同学很多都结婚有小孩了,差不多1周岁,听说我现在在幼儿园工作,我热情介绍一番之后,他们都想以后来我们幼儿园读书的想法,还说会介绍人。虽然我不知道事能不能成,但至少我这样听到,心里感觉很好。多一个朋友总是好的。

人的生命很短,但若是碌碌无为的过,那就太漫长了。李强的《为自己工作》总是强调用心,认真。他说努力做事自能做完事,用心做事才能做好事。我一直自认为是用心做事的人,总是对很多事认真执着的态度,也出来很明显的效果,但我觉得还不够,而事实上,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力不从心。我想,要是想要达到一种极致,必须要放弃点什么,例如现在休息时间我都用来备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李强总是强调说,在某个领域里面,你的内存足够了,你的经验丰富了,你就能有发光的时候了。像李强自己,说的话多好听,讲的道理多简明易懂,就是在一个有一个的实践里,以及在丰富的词汇量的基础下。所以他就有本事说给我们听。而我,我想我也更要努力,用心的去做自己的工作。做好工作不仅仅需要努力,但光靠努力不用心思是盲目的,只有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得趋近完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现在找工作的压力十分大,我要好好珍惜所在的岗位。其次,要在工作时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努力把人买水渠挖好,水就一定会到。第三,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也许做一名幼师并不困难,可要做好,要从每一件小事做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篇4

是的,我们都在为自己工作!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成长。只有明白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个人价值、个人潜质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作为语言部的一个专业教师,我认为如果大家都把教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本分(而不是挣钱的资本、炫耀的武器),把自己的学生教好,看到他们的进步,那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那么他就真正领略到了工作的乐趣。一个人只有觉得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老板打工,他才会全力以赴,才会拥有更完美的明天!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如何提高个人品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呢?

李强老师提出,在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职业范围内不断的发奋,每一天进步一点点!大家可能都是同一个行业,如果要比别人更优秀,更突出,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充电,去请教专业人士,用知识充实我们的头脑,用智慧点燃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你不只是拥有了一技,而且拥有了一技之长!因此态度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心态决定一切!用心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我们工作更有激情,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工作做好了,那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因此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好的习惯,也就无形中具备了成功者的素质,成功的人永远是众人仰慕的对象。你想成为一名令人成功的仰慕者吗?当然想,那么从此刻开始,去养成好的习惯吧!

立即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可能大家都会有好的想法,但是未必都能真正付诸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如果你有拖拉的习惯,如果你有早上睡懒觉不想起床的习惯,那么想想李强老师的话,立即起床吧!奋斗吧!正因完美幸福的生活是属于勤奋的人,用心向上的人,勇于向生活挑战的人的!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篇5

终于,李强老师的这本书面试了,公司组织大家学习了《为自己工作》,李老师从我们工作的目的,工作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为我们个人实现职场飞跃,企业实现自主管理指明了一条成功之路。

以前,我认为工作就是我们用来生存的手段,仅仅是用来养家糊口,一直觉得自己很是被动的在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通过那次听课,让我明白了工作是为了自己,我调整好心态,通过工作,一步一步锻炼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与团队共同创造一些成绩,职位的提升也让我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一种成就感!

再看这本书,我感慨颇多,李老师总结的职场最重要的三点:

1、要有付出的心态,凡事要用心去做:的确,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先想到自己会收获什么,如果先考虑自己的得失,那么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患得患失,总会想到自己的收入,这样肯定影响自己的工作。我记得有位前辈说过:金钱是事业的副产物!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当你的事业达到某个层次时,你的收入自然会增加,但这得靠你自己的努力。

2、要有学习的心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很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特别是我们的思维,作为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虚心接受和消化这些东西,来帮助和提升我们自己,如果没有一个胸怀若谷的心胸,我们怎么能进步呢?

3、要有感恩的心态,懂得感恩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帮助你,成就你:你要知道团队对你的重要性,你要学会感谢任何人,你的上级,同事,朋友,客户,甚至是你的敌人,是他们随时让你保持上进,让你有危机感,让你得到你需要的帮助…。而这三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为自己工作,实质就是把公司和团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专业而高效地做好!

再深化下去,我觉得还要有归零心态,不能沉迷过去的成就和骄傲中。勇于超越自我,这是一种不断奋斗的精神,成就新的业绩,从零做起,归零心态,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虽说归零心态无人不晓,但在工作中,尤其是资历达到一定程度时,总会因为不能保持平和的归零心态,而常常在工作中磕磕碰碰,抱怨连篇,使自己的能力被心态缚束,纵使有再大的才华能耐,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施展。岂不知,阻碍自己进步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没有正确的工作心态。只有正确认识及具备了归零心态,才有可能突破自己,挖掘潜能,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篇6

火柴:请谈谈你的近况。也许这个问题有点笼统,呵呵,随便谈谈,可以谈谈你最近在想什么,忙什么,或者身体状况也可以......当然,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总是处在某个阶段,像四季一样......我认为你可以谈谈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我希望了解当下的你。

王建旗:我觉得按照惯例,一个写诗的人对自己或个人是没有什么好谈的,不是谦虚,而是现实。因为诗歌对一个写作的人是一个“消减”的过程,往往会让你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内容越来越贫乏,我甚至一直认为诗人的生活应该是“风流倜傥”、“风花雪月”反面的东西。因此,作为补偿我更愿意谈一点精神方面的内容。

我最近看了北岛他们编了一本叫《七十年代》的书,而我这一代人可能更愿意谈论“八十年代”。如果历史是一潭深水,八十年代就是水花泛起的年代,是一种解放。谈论七十年代,乃至六十、五十年代,只能在黑暗的深水里寻找潜流。八十年代充满了希望和欢乐,是一个启蒙和狂飙突进的过程。我很高兴我逢着这样一个在20世纪最好的十年(之一),这十年我们是在一种颠覆和建设中度过的,它确定了我生命和一生的基调。八九年之后,也可以说是九二年之后,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对八十年代是一种全覆盖式的遮蔽,启蒙的主题被置换了。在取代了政治的神话后,经济的神话掩盖着它的负面,泥沙俱下地挟裹着我们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几乎谁都没有抽身他适的可能性。如今,在有“中国特色”这样一个可以娱乐但缺少自由的“现代化”社会里,我们看到曾经是我们反抗意识形态同盟军的世俗和大众文化已经义无反顾地站到我们的对立面,它让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生命姿态。其实,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年。这是我生活的背景,也是我思考和写作的背景。

火柴:你第一首诗是什么时候创作的?能不能描述一下初次映入你的内心的最初的诗意?你是受了什么影响才写诗的?

王建旗:我在70年代中期开始不像样子的秘密写作。对我写作的直接影响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位“五七战士”,这使我很小的时候就沦为社会的异类。我的第一首至今留下文字的诗写在在1976年“四五”之后,名字叫《春天》:

春天,我不能把你看见,

但是我知道你离我并不遥远。

你死我就死了,

你活着我就活着,

我是生长在你怀抱的少年。

当然,这只能是一种自外于“主流诗歌”的地下写作,诗虽然是稚拙和粗糟的,但在意义和形式上一开始就具有了叛逆的性质。我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许多底稿,在精神困顿和懒散的时候我会阅读它们,它们与我现在的写作依然保持着一种秘密的连续性。正是这最初的、隐秘的写作,让我在一个特定的年代里领略到词语带给我的惊喜、战栗、希望和憧憬,这样的体会将使我终生铭记。

火柴:问一个关于诗的最初始的也是最终极的问题,诗是什么?

王建旗:我听西川在酒桌上讲过一个“笑话”,说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赴宴者,吃完后擦擦嘴就走了,后面必须有一个人来付账,诗人大概就类似于这类人。当然,这样的奖掖可能高了一点,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人类,一代人,乃至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和来去,其“账目”里确实是有许多难以搞清楚的地方。这就需要有一些“付账者”和“收银员”对此负责,当然这不是单单是指诗人,而应当是指一些自觉的人,觉悟的人。

如果这样讲还不能算是做出回答,那我说诗是一种让人进入自觉和觉悟的一种途径,是一种“善”,一种善待、完善生命和发现、丰富心灵的形式,就像寒夜里代代相传的“薪火”。同时,它还是语言的艺术,是对一个时代语言能量的考量。当然,说到语言,就要牵扯到更多的东西,它像诗一样是一个难以言尽的话题……

火柴:你怎么理解诗歌创作中的技术问题?你修改自己的诗吗?

王建旗:诗歌写作肯定是一个技术活,但是“技术”只是浮出水面的东西,下面有巨大的冰山在。语言哲学,结构主义对此有过足够的分析。就是说技术是由没有浮出水面的晦暗的内容所潜在地决定的。在这里面习惯、惯性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不遵从习惯,但必须努力克服惯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习惯性导致的理性束缚和线性思维。因为,语言与存在、实在之间就有着巨大的鸿沟,语言只能有次序地、线性地展现思维和事物,而任何一个物象,即使最微小的事物都是全方位存在的,任何企图接近真实的写作都是“不真”的。我觉得技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更接近真实地去进入事物、展示意象。但它又不能同时进入全部或更多的方位,它需要做出取舍。我认为,诗歌写作全过程地伴随着取什么和舍什么这样的技术问题。

从一个意象到另一个意象之间有着我们没法想象的关联和距离,这导致写作过程中的“取舍”必然带有很大的即兴性质,而诗歌写作最好的时候往往就在即兴式的“巅峰思维”状态。因此,在我的经验里一气呵成的诗歌往往更显得真气饱满,许多好的自己满意的诗歌大都是在写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涌现出来的,而不是靠深思熟虑“修改”出来的。

但我不是一个富有才情的写作者,我经常修改自己的习作。

火柴:支配你写诗的动力是什么?我忽然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值得一再被提出。

王建旗:对我个人来讲,这个问题的严肃和世俗的一面离得不远。我的青少年(交界)时期,正是20世纪中国最专制的年代。当时我已经失学,除了偷偷写一些日记式的文字已经没有任何一点可以被允许的幻想。所以,当时支撑我写作的动力主要来自本能的对时代的抗争,这阴差阳错地使我走上一条“正确”的写作道路。虽然我后来时常走着走着就走到它的反面,但是内在的主旨没有变。因为在我这里,抗争和批判已经悄悄由方法和形式上升为“主体”。尽管我近年来的写作更为注重它们的外延内容,力图进入对生命、时间、存在这样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的思考,但我力图用这个“主体”的线索把它们串起来。

不过,我也常常担忧这样的努力是失败的,因为它们用力和着力的方向是冲突的……所以我目前的写作是由着它们的性子,而不是由着我自己的性子来写,我想把它们自由的空间扩展得更大。我知道,我们之间终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但是起码我现在还看不透胜利的一方是谁。

当然,也可以简单地说:写诗的动力就是要把诗写得更好。

火柴:请谈谈你对传统的理解或传统对你的影响?比如,作为一个中国诗人,你无法避而不谈唐诗宋词......当然作为传统也不只这些......

王建旗: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不能讳言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传统。但是这样的传统与当代的诗歌写作实践存在很大的隔膜,唐诗宋词在方法上更倾向于“柳色黄金嫩,白雪梨花香”这样的“字和词”的结构,而现代诗歌的主要元素则是“句子和句群”。就写作而言,传统是以继承和应用为目的,所以我目前更在意对“句子和句群”式组合的学习。

不过换一个角度讲,我更喜欢琢磨唐宋之前中国诗词尚没有最终定型的文体形式,以及它们的变居不定。这些变化可能触及文化艺术的根本内容,我觉得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层面谈传统应该更有意义,它可能含有当代诗歌在形式和方法上实现创造和进步的启示。

总之,我喜欢在文化背景上向远处看,在写作方法上向近处看。

火柴:谈谈你的人生经历对你的创作倾向和风格的影响,比如童年或青春期,恩,当然,你的创作反过来是否也影响了你的人生?

王建旗:我其实在前边已经说及这个问题。我觉得落寞的童年,苍凉的青春期,易于让人回到内心,也易于让人自闭,甚至偏激。这有悖于信心、信仰、爱、善这样一种敞亮健康的成长教育,但这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代人所能选择的。这常常使我想到我们中国近代的人文教育,想到朱学勤先生“吃狼奶长大的一代”的说法,有太多的地方急需要反思和改造。眼下,这些人差不多都已经进入中年和老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异端、愤青、抗争、反叛之后,我一直急切地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有一个回归人文传统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个重建人文传统的过程。

近年来这样的想法,让我的诗歌写作慢慢从我过去紧紧揪住不松手的“尖端”位置上游离开来,变得更加关注普世的价值和生命意义,更倾向于对爱、善、同情、救助,以及它们是否可能、怎样可能进行探讨,即使对自我和个人而言。我在内心里感谢诗歌的写作使我在这样一些问题上稍稍恢复了许多应有的自觉和信心。

火柴:你乐意谈谈你对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吗?你认为这些因素和你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

王建旗:爱情和婚姻基本上属于道德和伦理的范畴,它们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一直觉得文学史上的“爱情诗”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它们与我的写作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倒是有许多这方面的小说和文论很值得一读,当然这样的文字往往是一些“掺沙子”的写法,起码是把爱情的主题上升为爱的主题了。

火柴:你对道德怎样理解?一个诗人诗歌的好坏与其道德水准人格高下有没有关系?

王建旗:道德在广义上是个中性的词汇,它有经有权,但往往是经少权多。狭义上的道德——比如诗歌的道德精神——往往需要与一个时代的基本走向结合起来才好评判。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的话:“在一个禁锢的时代要求解放和在一个“解放”的时代“禁锢”自我,这都是诗歌精神的基本操守。”当然,这首先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操守;这样的要求说低就低,说高就高。不过,具体到一个诗人的道德和诗歌的好与差,我觉得它们的可比性很小;在我的理想里它们应该是同步的,但实际上常常不同。比如有“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反无心”这样的情况,也有写作(作品)的落伍导致作者人格(道德)的堕落这样的现象。总之,我觉得对诗歌和诗人的评价不应当以道德律为前提;经常有道德的情结人往往在道德上更需要反省。

火柴:请谈谈你的金钱观。或者,诗人怎样协调自己与物欲世界的关系?

王建旗:在极权主义(官本位)与“市场经济”(钱本位)建立起牢固联盟的时代,正派的金钱(价值)观几近无从谈起。但我还是觉得诗人应当努力调整自己与这个时代的关系,尽量能够在体制外或体制的边缘谋得一份稍稍“体面”的收入,在最大程度上协调好“自己与物欲世界的不协调关系”。这样的现象既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性,又有普遍存在的世界性。

火柴:你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吗?请谈谈你对信仰的理解。

王建旗:像大多数同代人一样,我是一个过去没有信仰根基,如今找不到信仰载体的人。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百无禁忌的时代。在启蒙运动与科学主义完成对原教旨主义的清洗之后,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面对这个世纪性的困境。我记得哈布斯堡在他的经典著作《极端的年代》的卷首语中曾经写出过这样的话:“如果让我总结20世纪,我要说它升扬了人本所及的最大希望,它也摧毁了所有的理想与信仰”。这句话,对我们中国社会而言也许只是对了一半,不能把这个结论笼统地套在我们的头上,但我还是深深地被这句话所震撼。

其实多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在正统的儒家文化之外,还有许多民俗化的“准信仰”在维系着民间的精神生活,信仰玉皇大帝、西天如来、太上老君,乃至有门神、财神、关帝爷……我记得《钓金龟》里老太太教育不孝儿子时唱:为娘言语不相信,怕的是你头上有四位功曹,查看儿的身……现在回头看看,这种“头上三尺有神明”的朴素的禁忌观已经离我们太远了。经过几十年的革命,造反,不破不立……“无神论”的“现世主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信条。这是当今社会王钢解纽,钱权崇拜,物欲横流的道德基础……对此,虽然诗歌的功用似乎是微乎其微,但诗人不应该仅仅把诗歌当作自己的信仰。

火柴:请谈谈你对中国诗歌现状的总体感受,说出你满意或不满意的地方。顺便也请你谈谈你对当前国外诗歌的了解。并请指出你喜欢的至少一位当代诗人。

王建旗:中国现代诗在90年前由胡适一代人草创,那是负责任的一代。40年代前的诗歌还没有学会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就不幸中断。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诗歌影响性大于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黄金季节。90年代至今的诗歌在寂寞中走向成熟。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50、60和70年代初的张中晓、林昭、顾准这样一些人,不然我们的文学史无法向后人交代。

中国的现代诗是由20世纪的外国诗歌培养的,有太多的外国诗人们是我们的传统,实在太多了,没法一一例举;但是中国诗人差不多已经学完了他们的方法,他们也似乎很难再有什么来“教”我们;这是中国诗人和外国诗人共同面临的困境。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火柴:你认为荣誉和名声对一个诗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人们争着发出自己的声音,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认为在当代中国有诗歌大师或接近于大师的人物吗?

王建旗:中国是个权威主义的国家。因此,有许多有荣誉和名声的诗人往往写不出好诗或者干脆已经封笔不再写了。阿城的小说好像讲过这样的问题,很可笑,但意味深长。本来诗人也应该是追求荣誉和名声的,但它们却常常为不该有的人所拥有,荣誉和名声成了笑谈。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时代,诗人需要自觉放弃“荣誉”去工作。我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就像弗罗斯特在《林中路》所写的——树林中路分两条,我选择的那一条人迹罕希,千差万别由此而起……不然,往往会偏离严肃的诗歌写作应当追求的正鹄。

我觉得眼下很难谈“大师”和大诗人,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诗歌的繁荣,也可以体察它的困境,但是看不到诗歌的转向,好像还没有“另起一行”的迹象。不过在中国诗人,在我的同代,甚至比我年轻的一代诗人当中,有许多的诗人让我充满敬意。

火柴:在我们身边始终有这样的人,他们一生并不写诗也不读诗......你认为诗歌对人类来说有什么别样的意义么?

王建旗:诗歌是进入精神生活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不写诗,不读诗无所谓,没有精神生活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不过读诗,写诗未必就能让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变得高尚,因为诗是一种向善的方式,而善与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往往都附着在某种“乌托邦”式的信念力量之上。有时候从纯洁到邪恶就一步之遥。我的朋友张海源曾经说“20世纪著名的暴君大都有诗人的气质。”恶,在历史哲学当中属于精神的范畴,像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视万物如刍狗”。如果做一个比喻,我觉得善,有一点像恶的夜幕上闪闪烁烁的星星,但是它们应当是诗歌和诗人全力维护,引用,借以烛照自己的光明。

火柴:最后对你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推荐一本好读的书,一部好看的电影,或者你最近在听的音乐什么的。并说出推荐理由。最后,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

王建旗:有很多好的书和电影、音乐,但我在此想说我最近接触的、觉得有意思的。

刚刚读了杨绛先生的《洗澡》,其实是早买的,没有读。读后觉得实在有意思,写得是5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改造,当时叫“脱裤子,割尾巴”,既幽默诙谐,又悲天悯人。是反右、反胡风之前的事情,我觉得可以结合《往事并不如烟》一起读,能够进一步了解当时那些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路历程。杨绛可能没有钱钟书“聪明”,但一定比他率直……

看了电影(影碟)《三峡好人》,觉得贾樟柯把“中国特色”表现地恰到好处,然后觉得那么多的大片、献礼片、战争片都有些糟蹋纳税人钱财的嫌疑。

上个月听一位陕西朋友唱了一曲《东方红》和它的原歌《妹妹的脚》。后者的歌词是:妹妹的脚,窄又小,上面还绣着一对鸳鸯鸟。有心上去摸一把,忽儿嗨呦,又怕鸟飞妹妹恼……感到妙趣横生,可以让太多的解构主义者浮想联翩……

李强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篇7

看了李强老师培训的《为你自己工作》之后,心中很是震撼。为别人,也更是为自己能听到这么一场启迪人生,具有教育意义的课而感到庆幸。

是的,我们都在为自己工作!

当你拥有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体现你生命的价值,当你做好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使你的生命升值,只有懂得工作是为自己的人,才真正能懂得工作是多么的快乐,生命是多么的有意义。” “不要仅仅为薪水工作,你应该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为你未来的人生和成长而工作。”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成长。只有明白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个人价值、个人能力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李强老师提出,在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职业范围内不断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家可能都是同一个行业,如果要比别人更优秀,更突出,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充电,去请教专业人士,用知识充实我们的头脑,用智慧点燃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你不只是拥有了一技,而且拥有了一技之长!所以态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李强在演讲中谈一个人工作的目的(我想从企业得到什么)?当然谁都希望成功。而成功靠什么?按他的说法就是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换句话就是“成功靠别人加自己努力”。

不能否认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良好的人脉,就没有成功的希望。”没有良好的同事关系,即使你的本事大,没人给你说好话,甚至进谗言,你怎么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对于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的每个人而言,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可以说最终会四处碰壁。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因而会大大的增加成功的概率和可能。同时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也很重要,这个环境是否利于你发展,是否能提高你的能力,这就需要你自己的定位,你的目标。所谓“和高手下棋输都是赢,和庸手下棋赢都是输。”可以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就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良好的人脉不是一天半天就形成的,人脉是需要培养的,需要有人喜欢的性格,肯帮助别人的心。人说“吃苦是福”“吃亏人常在”,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

心态决定一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我们工作更有激情,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工作做好了,那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好的习惯,也就无形中具备了成功者的素质,成功的人永远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我们还要去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了朋友,生活中就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孤独!有了朋友,我们才不会在生活的风帆中失去方向!当然,我们在交朋友的同时,也一定要敞开胸怀,用一颗更宽容的心,更真诚的心去交朋友!那么你的生活中不会缺少朋友

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篇8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北校员工共同观看学习李强的《为你自己工作》视频讲座。看完他的讲座后,我感触很深。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给我以很大的启迪、很大的反思。主任说她看到其中的一段视频,那一瞬间想到了我,以下是自己在看过他的讲座之后的一些感受。

要想得到,必先付出,并且珍惜自己的工作。

今天,在我身边,有数以万计、刚刚走出校园艰难选择的大学生,真的,我很庆幸,可以在广州新东方这个学校,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为此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和自豪,正如视频上说的,我们应该对我们公司感恩,对我们领导感恩。

当今社会中,大多求职者都是为了高薪或是养老保险金或是其他种种原因而选择职业,选择企业,求职者只会想到:工资多少?有养老保险吗?有福利吗?有假期吗?有交通补助吗?有住房补助吗?等等。唯独没有想到的就是:我能为公司创造多少财富?试问,没有自己的付出又怎会有自己想要的收获!要想得到,必先付出!

工作心态要转变,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得份工资,还要为了自己的成长,多学习社会经验,强大自己。

人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作为一个员工,一定要了解公司的使命是什么,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这样工作起来才有真正的动力。当我们为使命,而非为工资工作的时候,我们除获得更多的工资外,还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不要仅仅为工资工作,你应该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为你未来的人生和成长而工作。金钱是永远赚不够的,因此不要再把金钱当作目标。领

工资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工资只能体现你努力工作了。心态决定一切。改变命运,首先要从改变思想开始!一个人如果能拥有为自己工作的观念,那么命运将会给出他巨大的回报。“你不是在为企业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这么一种观念。的确,每一位企业家和公司员工,通过学习这个视频,能够有效地调整自我的工作心态,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

在公司里,员工之间除了能力与智慧的竞争的同时,态度也在竞争。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因此,我也会端正我的工作态度,让其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只要你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干,心有责任感,无论小事大事都全力以赴的去工作,并且点燃自己工作的激情,和团队协调一致,端正工作态度,工作才会做的更好。看过这个讲座,我的感受很多,我们没有能力改变风的方向,却有能力改变帆的方向,不是企业淘汰人,而是自己

淘汰自己。《为自己工作》,让我在对待工作态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在以后工作中一定会更好工作,把自己的工作认真的做好,让领导能够认可我。说的再多也是空的,最重要的用行动来表示,为了把工作做到更好,我会更努力的!用行动来证明一切!

为父母负责,还是为自己负责? 篇9

李山2010年大学毕业,如今仍“宅”在家里,不肯出去找工作,甚至不肯下楼买早餐。李山的妈妈陶女士说,儿子是典型的“宅男”、“啃老族”。看着二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整天在家里晃来晃去,无所事事,还动不动发脾气,她受够了,可她拿儿子没办法。

李山在成都的一所大学里读的是自动化控制专业,成绩不算好,经常挂科,不过补考总能勉强通过。毕业时,他没有参加成都的招聘会,而是收拾行李回到上海。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毕业证重重地放在妈妈面前,什么也没说。陶女士明白,儿子这是在抗议。早在高二文理分科时,李山就闹着要学文科。上初中时,李山看过一部外国电影,主人公是一位机智勇敢的记者,独自深入虎穴,调查真相,突破重重阻力揭露阴谋,为民请命。李山想成为那样的人。对儿子的这个理想,陶女士和丈夫都认为太幼稚,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儿子打消这个念头,学理科,选一个将来好找工作的专业。僵持了一个月,最后李山屈服了。陶女士记得,当时李山口气坚定地对她说:“就这样吧,学理科!放心,我一定把理科大学毕业证给你们拿回来!”陶女士现在明白了,当年李山是在赌气,而且这一口气赌了6年之久。她认为李山心理出了问题,请我出面予以疏导。

我的青春爸妈做主

出乎我意料,第一次见面李山就表现得格外健谈,似乎在家憋了一年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他说他小的时候爸爸经常不在家,他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把他照顾得很周到,他也非常依赖妈妈。从小到大,他成长道路上的所有关键性选择几乎都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做出的。“说是帮助,其实就是她一手操办,一手遮天。”他说,语气中带着怨愤。上初中以后,他逆反心理很强,多次反抗妈妈,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结果屡屡受挫。这种时候,妈妈就会说:“你看,这就是不听妈妈话的后果。”有了几次这样的教训,他也就不再发表意见了。如果按照妈妈的意见办,达到了妈妈的要求,妈妈就会说:“好儿子,你是妈妈的骄傲!”久而久之,李山不得不服气,进而形成这样的认知:妈妈的话总是对的,自己的判断总是幼稚的。

高二文理分科时,李山想报文科,将来当一名记者,“像侦探那样目光犀利、做事干练,像侠客那样身手不凡、惩恶扬善,像作家那样文采飞扬、见多识广”。但是,爸爸妈妈给他的热情浇了一盆凉水,说他太幼稚、太理想化,还说学文科将来不好找工作,不如学理科。事关自己的未来职业,李山抗争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屈服了。“高二、高三两年,我过得很糟糕,简直可以说生不如死!”李山回忆说,“物理、化学两门课,我学得不好,好像不开窍,成绩自然很差,要考上大学根本没戏。没办法,我只好听从妈妈的安排,参加校外补习班。每天在学校紧张复习,放学后匆匆忙忙赶往补习学校,路上随便吃两口东西。每天晚上都要学到后半夜,睡眠不足6个小时。辛苦我不怕,同学们都这样,问题是我不喜欢物理和化学。我恨这两门课,我为什么要为这两门该死的课卖命呢?”

好不容易熬到高考,李山考得还算不错,过了“一本”录取分数线。报志愿时,李山要求报文理兼收的专业,理由是“好歹离物理、化学远一点”。这一次,爸爸妈妈压根儿就没有考虑他的愿望,因为他们认为事关重大,小孩子哪里懂得世事凶险,“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只有阅历丰富的父母才有发言权。最后,父母给李山填报了自动化控制专业,因为李山的父亲在交通部门工作,认定今后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要大力发展,学自动化控制专业一定好找工作。更重要的是,李山的父亲在该行业有不少熟人。“当时,爸爸竖起食指在我眼前晃,严肃地说:‘人脉,小子你懂吗?人脉是最重要的资源!’我哪里知道人脉的确切涵义,只知道自己的命脉攥在他们手里,我的青春不是我做主,而是爸妈做主。”

尽管厌恶所学专业,但到成都上大学李山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天高皇帝远,他不用再被父母掌控了。专业课他学得很吃力,每学期都有一两门挂科,但他不在乎,反正放假回来补考都能及格。大学四年,他经常跑到文科系去旁听,渐渐对历史有了兴趣,买来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记来读。在同学看来,他是一个不务正业,整天读闲书的人,是来大学混文凭的。“我在心里说,是的,我就是来混文凭的,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李山说。

李山大学毕业时,有一些企业到学校来招人。李山自作主张,没有制作应聘简历,拒绝填写学校发的就业意向表,也就失去了参加人才招聘会的机会。老师和同学都不理解,以为他一门心思回上海,守在父母身边。“其实我没想别的,就是回家把毕业证给父母,算是交差。我才不想在自动化控制专业上混一辈子!”李山说,“事实上,这一行也没得混了,学这专业的太多,早就过剩了,找工作谈何容易。像我这样的大学生,社会上多得是,没什么价值。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或许,这就叫造化弄人。”听得出,李山读历史读出了自己的渺小,满口颓废的腔调。

赋闲在家,李山说暂时没有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妈妈忍不住抱怨两句,他就说:“那您说怎么办?我幼稚,没想法,一切听凭你们安排吧。”然后回自己的房间继续看他的书。李山的爸爸为自己当初给儿子报专业时的“战略失误”懊悔不已,觉得对不起儿子,此时也不好说什么。陶女士也没了主意,想逼儿子出去找工作,又怕遭儿子奚落,就这样让儿子在家“啃老”吧,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只能在家唉声叹气。

表面顺从内心迷茫

我和李山见面后第二天,陶女士如约前来。她说昨天李山回到家,一切照旧,没有任何变化。我告诉她,我只是听李山讲了他的成长故事,没有发表意见。陶女士很奇怪,着急地问我为什么不立即实施心理辅导。我笑笑说:“我认为需要心理辅导的首先是您,其次才是您的儿子。”

陶女士更奇怪了,说:“在家‘啃老’的是他,不是我!”

我说:“孩子‘啃老’,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李山,我认为他现在的境况与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您不这么认为吗?”

陶女士欲言又止,看来她未必没有想到这一层,只是没有想明白。

我告诉她,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有“母以子贵”的说法,说出来没几个妈妈愿意承认,但心里是认可的。比如,儿子考出了好成绩,上了名牌大学,妈妈会感觉是自己的成功,说话爽朗了,腰杆也直了。这说明父母望子成龙,多少夹杂着自己的某种需求。从人性的角度看这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的成长被过度笼罩在家长的自我满足中,孩子便无法学会自由地思考,无法独立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可惜的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习惯以爱的名义,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愿望。而幼小的孩子正是在父母这种爱的迷惑下,一点一点失去自我,对父母百般依赖。

很显然,李山是个听话的孩子,他从小就很乖巧,令家长放心。然而,这种表面的顺从却是以压抑自我为代价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在父母高压控制下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内化了太多的自我能量,积存了许多原本应该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这种表面化的平和,给了父母一种假象,使父母误以为孩子的顺从是一种平衡发展的好现象,却没有发现孩子始终处于一种无需为自己负责的迷茫之中。在父母的高压控制下长大的孩子,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个人体验,无从知晓自我的真实状态是什么。当他遭遇挫折而父母无法施以援手时,才开始真正听从于自我。而一旦自我开始复活,孩子的内心压抑势必会有一次爆发性的释放。“所以,李山现在的颓废状态,其实是一种低调的反抗。”我说。

“没错,李山就是这种状态,凡事不知道为自己负责。”陶女士表示赞同,随即神情黯淡起来,“难道,真的是我管得太多,害了孩子?”

nlc202309022315

“是您爱孩子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我接着分析道,“父母的高压控制剥夺了李山的自我意识,也使得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换取父母的开心和满足。想想看,如果孩子所有的快乐都建立在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上,那么他对于快乐与幸福的认识怎么会不出现偏差?”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陶女士沉默良久,缓缓道:“您说的有道理,不过,我是妈妈,怎么会不爱儿子呢?儿子小,不懂事,难道我不能指导吗?”

为了让陶女士理解透彻,我举例说明。父母带孩子去动物园,通常有两种情形:第一种,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孩子只能随着父母的意愿,被动地看;第二种,父母随着孩子走,孩子对哪里表现出好奇心,只需要回头确认父母在身边,便可以自主地观赏。“显然,第一种父母喜欢控制孩子,认为孩子需要什么就让孩子看什么,而第二种父母则是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我说,“当然,父母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为什么不等孩子发问了再回答呢?如果父母用自以为是的引导压制了孩子的需求,这种所谓引导只能是对孩子自主能力的一次掠夺。”

其实,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很容易,比如,不去硬性安排孩子的假日,不在课业作业之后给孩子另外布置作业,不去左右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等等。所有这些只要做到了,孩子就会体验到被尊重的轻松感,就会逐渐习惯于主动去承担责任。“给孩子足够自由的关键,是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他具备自我成长的动力,相信他在遭遇挫折之后再发展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我认为父母最缺乏的是承受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因为不忍心看着孩子失败,所以才会用自己的经验去替代孩子的经历,因为不愿意看到孩子走弯路,所以才会用自己的判断去替代孩子的思考。其实,孩子的自我恢复能力比父母想象的要强得多。如果我们总是呵护孩子,不让他去经历失败,孩子永远不会收获经验。”我说。

“我明白了。请问,具体该怎样做呢?”陶女士问。

我告诉陶女士,父母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所谓无条件地爱孩子,通俗地说就是不要让孩子用好表现交换父母的爱,不要让孩子用听话索取父母的爱。爱不是交易。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世上最干净的爱,才是孩子内心安全、安静的保障。要做到无条件地爱孩子,首先要反省一个问题:我的行为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其次要忌说两句话:“你真给我丢脸。”“你要是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再次是忌做三件事:1.以剥夺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的方式作为不听话的惩罚;2.用情感上的冷漠应对孩子不好的表现;3.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时欣喜若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陶女士连连感谢,“不过,李山那边……”

“放心,我已经找到辅导他的突破口了。”我胸有成竹。

一周后,陶女士再次来访。她说李山这几天状态大为好转,开始晨练,还到报社去投递简历,尽管还没有回音,但他挺乐观的。“孩子变化这么大,您究竟是怎么辅导他的?”她问。

我笑笑说:“李山第二次来访,我问他在读什么书,他说在读《曾国藩日记》。我问他,曾国藩是学什么专业的?他愣住了,答不上来。我再问他,毛泽东连军校都没上过,怎么成了伟大的军事家?鲁迅是学医的,怎么就成了文学家?等等,都是他熟悉的历史人物。小伙子很聪明,这些年读人物传记没有白费,马上承认自己读书读呆了,陷在专业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我告诉他,不管你经历了什么,学的是什么专业,都不会浪费,但赌气不是人生,再不抖擞精神,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青春就真要虚度了。听了这些,他就咬着嘴唇离开了。我想,李山就像一个弹簧,被你压制了这么久,现在该反弹了。”

“但愿如此!但愿如此!”陶女士激动地说。

【编辑:陈彤】

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篇10

孝,不但要养怙恃之身,更要舒怙恃之心、护怙恃之志。“孝”字中,怙恃在上,子女在下,表达着怙恃疼爱保护子女的天分,与子女敬重戴德怙恃的小儿百姓之心。为我自己工作读后感

“孝”,是会心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个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说明老一代和子一代是融成一体的,便是孝。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地步:神秘的女老师读后感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平静。”统统善行皆从孝起。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统统德行之源,中华伦理持续生长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明之特征。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断的爱心,是构成个品德行之泉源,“道由孝生”,孝乃“德之本”。

从每一位员工都要反思的人生观来看――“你在为谁事情”这一命题着手。使我得到教育和开辟,我在为企业事情的同时也在为本身事情,要高兴事情来到达目的。

事情是一个施展才气的舞台,我辛费力苦的事情,我的应变本领、我的决断本领、我的适应本领以及我的交际本领将会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展现。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它简洁,但意蕴深长;它清静,却有着不容质疑的笃定。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这句话的认可和推崇,使得“孝道”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明财产,它渗入渗出进平凡人的生存中,无时无处不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为自己工作》优秀读后感 篇11

拜读了李强老师的《为自己工作》后,受益匪浅。李强老师说了,“文凭并不等于水平,学历也不等于能力。”“所有的规章制度永远是你生存的工具。”李强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忆犹新,都让我感同身受。“为自己工作”一句多么动听的话,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有多少呢,什么才叫“为自己工作”,有人这样解释: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不为别人评价不公而减少,从那时起,你就开始为自己工作了。”

李强老师教我们用感恩代替仇恨,因为正是鄙视你的人给了你奋斗的动力;用感恩代替抱怨,因为正是残酷的竞争提高了你的能力和实力;用感恩代替抱怨,因为正是重重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换个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是那么不一样:同样的境遇,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奋起努力有人抱怨消沉。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吧,想一想中学时代背得滚瓜烂熟的那段话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现实生活中,越是这微不足道的差距,就是考验我们的试金石,到岗的时间可能只比别人晚三五分钟,听课的时候可能只比比人多说了几句闲话,接话的时候可能只比别人多了一点点的浮躁,领导交代的工作可能只比别人晚完成了一两天……可日复一日,就和别人拉开了决定性差距;年复一年,我们就和别人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生活还是工作,用心与不用心“差之毫厘”,最后的结果就会“谬以千里”。道理再浅显不过,就是李强老师那个公式: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没用心,用心多与少,结果都会很不同。李强老师教我们把自己当做单位的主人,其实就是把工作当事业,“虚心学习,心态归零”,用主人翁心态和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的同时自己也就得到相应的发展。

用心把事做好,心在哪,你的收获就在哪。不需要别人的督促,自己督促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任,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为自己工作,忠诚是为自己;敬业是为自己;服从是为自己;信用依然是为自己。努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工资,同时也是为了成长,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快乐。心态决定一切,心态能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我们不是在为学校工作,而是在为自己,为家人工作。为自己工作,让我们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自得其乐,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篇二: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观看了李强老师的《为自己工作》后,受益匪浅。李强老师说了,“文凭并不等于水平,学历也不等于能力。”“所有的规章制度永远是你生存的工具。”李强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忆犹新,都让我感同身受。对自己的工作必须做一个深刻的理解,应该做什么、了解什么,都应该弄清楚、记明白,你的上司问起的时候才能对答如流,这又验证了后半句话。正所谓“说一句话不会死人,少说一句话就会死人,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为自己工作”一句多么动听的话,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有多少呢,什么才叫“为自己工作”,有人这样解释: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不为别人评价不公而减少,从那时起,你就开始为自己工作了。”

当我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时,我想的是怎样做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我时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就像进了考场一样紧张,是的人生处处是考场,时间长了、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了也就不会那么心惊胆战了,因为有了经验也就同时具备了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就算是真的进考场也不会紧张了。人生事事是考题,工作中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就像做考题一样用心,才能给自己的工作的考题打上高分。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正所谓人生人人是我师。只要是可取的我就要学,多给自己时间充电。

李强老师教我们用感恩代替仇恨,因为正是鄙视你的人给了你奋斗的动力;用感恩代替抱怨,因为正是残酷的竞争提高了你的能力和实力;用感恩代替抱怨,因为正是重重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换个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是那么不一样:同样的境遇,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奋起努力有人抱怨消沉。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吧,想一想中学时代背得滚瓜烂熟的那段话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现实生活中,越是这微不足道的差距,就是考验我们的试金石,到岗的时间可能只比别人晚三五分钟,听课的时候可能只比比人多说了几句闲话,接话的时候可能只比别人多了一点点的浮躁,领导交代的工作可能只比别人晚完成了一两天……可日复一日,就和别人拉开了决定性差距;年复一年,我们就和别人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生活还是工作,用心与不用心“差之毫厘”,最后的结果就会“谬以千里”。道理再浅显不过,就是李强老师那个公式: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没用心,用心多与少,结果都会很不同。李强老师教我们把自己当做单位的主人,其实就是把工作当事业,“虚心学习,心态归零”,用主人翁心态和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的同时自己也就得到相应的发展。

篇三: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人生如戏,有喜有悲;商场如战场,有胜有负。然而悲剧总让我们拥有,惨败总让我们承受。无数个日夜,我们不止一次的扪心自问;无数个日夜,我们不止一次的苦苦追寻。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是性格决定命运或是细节决定成败两者皆有,但都不是最终的答案。观念,观念决定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对比70年代前后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们伟大的邓大人提出了“改变思想,改变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冶国方针。国已如此,人亦甚之。这个世界上,平凡的人多,伟大的人少;伙计多,老板少。芸芸众生,我辈皆凡夫俗子,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逃避在公司上班的命运,在公司中我们是最佳员工吗我们在老板眼里是“重磅人才”吗不,我们绝大多数都不是,我们常常会让老板感觉到可有可无,我们常常会让同事感觉到碍手碍脚。这是老板的错吗这是同事的错吗不是,这是我们的错,这是我们的观念出了错。《为你自己工作》将从此改变数以万计、碌碌无为员工的命运。改变以前旧有的观念,为老板工作,为薪水工作;给你一个全新的观念,为自己工作,为梦想工作。

为自己工作,对工作充满热忱,尽最大的努力,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为自己工作,瞄准梦想,全力以赴,成就梦想。为老板工作、机械的完成工作,尽量少做,满足现状。为老板工作瞄准任务,只求完成,获得老板的薪水。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工作态度;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生价值。自己的人生自己计划,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做一个人主动出击的人,做一个自动自发的人,勤奋出色的工作,为了公司更为了自己。

一座大山,往往不会把你拌倒,但一个不经意的石块也许会让你倒下,永远站不起来。注意细节,以主人翁的精神关注公司的小事情,既使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要把事情做到完美极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次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可能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为自己工作,把公司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从零做起,从小做起,历练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位,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员工。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观点不止一次在《为你自己工作》一书中提到。今天,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所有的事情,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团结一致。为自己工作,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同时主动为别人减轻负担,帮助你周围的同事,这样你就拥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团队,你就无往不胜。

很多人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在公司这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么久还没有提拔,薪水也没有得到提升”老板喜欢能够自己同舟共济的员工,但更喜欢成绩斐然的员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有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地位,你将会被提拔,会被委以重任。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不**就是罪过”,“利润至上”是每个公司的原始推动力。如果最能为老板**,那么你也会成为公司最**的职员,为自己工作,从公司利益出发,为梦想努力,成为公司中的NO.1。

以上是我拜读完袁文龙先生的《为你自己工作》一书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共勉。当我们渡过一个漫漫长夜之后,明天的我们将迎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清晨,我们的人生也从那一刻与众不同。为自己工作,让我们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自得其乐,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篇四: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在刚才的培训过程中我们观看了李强的《为自己工作》这个视频,这要感谢黄花机场的领导给我们这次机会。作为一名刚进黄花机场的新员工,在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我总结了一下六点:

一、珍惜自己的工作。今天,在我身边,有数以万计、刚刚走出校园艰难择业的大学生,也有很多下岗的员工,而我很庆幸,拥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企业,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说句实话,我感到非常的幸运,不用穿梭在人才市场,忐忑不安、焦虑不堪的去应聘。李强老师说得对:我们应该对我们公司感恩,对我们领导感恩。在这里,我感谢井东煤业了我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给了我一个发展自己的平台。

二、工作心态的转变。以前我也和一般人想的一样,到公司就是为了好好的工作,努力的赚钱。是李强老师的“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这句话点醒了我。曾经听过一位教授讲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都说水到渠成,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渠道水成”。也就是说:只要努力工作,先把渠挖好,水自然就一定会到。推之及人,则是:来到公司,把心落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工作,自然自己也会成功。

三、做精做透才叫“长”。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黄金萍老师说:“黄金宝老师说你做事很细心”。我说:“我做的都是小事。”黄金萍老师就说:“把平常的小事都做好就是非常优秀”。当时我不是很理解,觉得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也不值得一说。听到李强老师讲的“把一件事情做精做透就叫‘长’”之后,我理解了:不能把平常做的小事情不当事,把这些小事情都做得完美了,那也会是我的“一技之长”。就和我们发简章一样,十几年都如此,也是我们的一个特长,因为我们“坚持”,这个没有任何人可以和我们相比。

四、我们的品牌不是靠老板,不是靠广告,而是靠公司每一位员工把螺丝拧紧,精益求精。虽然这句话是在一个案例的背景下说出来的,但是作为管理层,有义务把激励自己的员工、管理好自己的员工,服务好自己的员工,尽量把任何的事情都做的流程化,让员工严格按照流程来做事。

五、努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就像李强老师讲的那个三个石匠的案例,面对同样工作的三个石匠,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这不同的看法导致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而我要学习这第三个人,在艰苦的工作中锤炼自己的意志,与同事的紧密合作,服务好我们的员工,对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不能简单的为工作而工作,也不能为薪水而工作,做任何事情都用心,就像李总经常表扬常老师一样,他就是对工作非常的用心,很多事情都是想在我们的前面,我应该向他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工资背后蕴藏的巨大成长和锻炼机会。在工作中,我要把自己定位于成长和快乐,让自己保持快乐的工作。

六、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在公司里,员工之间除了能力与智慧的竞争的同时,态度也在竞争。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因此,我也会端正我的工作态度,让其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

李强老师讲:什么是优秀?优秀的人才,不就是比你多干一点,比你多发现一点,比你多钻研一点,比你多有心一点,比你不计较一点,这些看似平常的“一点”,组成了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所以不要埋怨没有人发现你的才能,只要你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干,心有责任感,无论小事大事都全力以赴的去工作,并且点燃自己工作的激情,和团队协调一致,端正工作态度,你的才华,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通过这次看了《为自己工作》,让我在对待工作态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在以后工作中一定会更好工作,把全队的安全工作搞好,达到自己与企业的双赢。

篇五: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尽管每个人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各自不同。

有些人的幸福来源于一辆漂亮的跑车,和车在一起时会找到征服世界的感觉:有些人的幸福来源于一幢装修豪华的大房子,在房子里可以遥望城市一年四季的绚丽春天:有些人把大把钞票作为幸福的目标,和钱在一起他们快乐无比。当你认真读过李强老师的<<为自己工作>>这本书后,你会把工作上的追求作为人生幸福的真谛。

在工作中,不管我们工作表现如何,影响最大的绝对不是上司或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自己成长步伐的快慢,只意味着你付出的多或少,工作的勤与惰而已。让我们为自己来工作吧,为自己而忙吧。

工作就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只有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师范院校毕业时,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他难以抉择是该当教师还是当歌唱家时,他的父亲对他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个歌唱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功了。我们也一样,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时常制定一个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也要坚持,当目标实现时就是我们苦尽甘来、自身能力提高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制定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如果我们每天进步1%,一年进步了多少,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如果公司每位员工都这样做,那么公司的整体实力也是难以想象的。

上一篇:永新村创建市级卫生村实施方案下一篇:沈阳昭陵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