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保密制度(精选8篇)
第一条:为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维护公司的安全和利益,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公司依法对一切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公司一切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内部员工都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不向公司以外的任何经营实体(包括业内竞争对手以及其他非业务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公布与披露。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即本规定所称“保密信息”,包括项目开发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及设计、报件及审批程序、客户名单、营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具体为:
(1)公司关于开发项目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可行性报告、合同书等所有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通用技术文件与信息;
(2)公司对外签订的合同书的有关内容;(3)公司对外招投标的标书的全部内容;(4)公司的开发项目销售价格体系及销控情况;(5)公司省内外各类型客户资源信息;
(6)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具体涉及的财务数据、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信息等;
(7)公司项目纸质及电子版技术图纸、变更洽商、新技术、新工艺。(8)其他涉及到公司企业利益的信息资料。第五条:未经授权,公司员工向公司以外的人披露公司的商业秘密,或者协助其他经营者获取、使用公司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给予开除处分,并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
(1)因违反本规定,受到三次(及以上)处分的;
(2)本公司员工把本规定保密范围内的信息,私自销售、赠与、转让给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3)公司员工或兼职人员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在离职前,严禁复制、拷贝公司商业秘密;离职后,传播公司相关保密类信息的,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第七条:公司员工违反本规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将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键词:独立董事,内部监督制度,立法完善
现代公司, 作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典型企业组织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财产的原始提供者远离对公司运营的控制。“这种模式提高了公司的效率, 但同时也导致了产权分享的不一致:经营层拥有决策权, 股东承担决策的后果, 这就可能出现权力滥用问题。”鉴于此, 笔者提出可以借鉴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来进行经常性监督。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及缺陷
1. 现状
我国在《公司法》中规定了监事及监事会作为我国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 但是由于立法过于简略, 缺乏可操作性, 在制度上存在漏洞, 并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现有的这些立法规定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 因此, 我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不少公司的监事会还未进入角色, 绝大多数监事根本不会‘监事’”, 事实上, 在许多公司中, “主要由工会主席,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财务科长组成的监事会, 无法独立于董事会”, 因此, 期望其切实行使监督权力颇有些勉为其难。此外, 受知识、阅历所限, 有些监事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2. 缺陷原因分析
具体而言, 导致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出资者仍为国家或国有法人企业, 股东选出的监事多为国有资产或国有法人资产的代表, 监事会往往“成为安排行政人员的摆设”, 更有甚者, 一些公司的监事会“成了安排即将退休干部的老干部局”, 此外, 有些公司的监事会主席 (或监事长) 和监事长期从事政工或行政管理工作, 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 他们审计财务报告走过场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2) 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首先, 监事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大都来自同一单位, 仍残存一种上下级关系, 如职工监事、党委书记监事等, 使之不敢进行大胆的监督。其次, 监事会在组织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监事的任职均为兼职, 无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 监事会的日常监事职能根本无法正常发挥, 最后, 监事会行使监察权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在实践中受制于经营管理人员, 这也严重影响了监事行使职权的独立性。
(3) 监事或监事会的职权不全。我国《公司法》给了监事会“监督”的权力, 却把“怎么监督”留给公司章程去解决, 在我国现代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的情况下, 由股东大会制定的公司章程能否规定监事会完善的职权行使机制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这也在实践中造成了监事会无法行使其法定职权, 如临时股东大会的召集权就是一例。
(4) 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实践中, 公司的经营信息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手中, 监事会所得到的是经营管理层所提供的甚至是筛选后才提供的信息, 因此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独立董事制度的评析
独立董事制度发端于美国。所谓独立董事, 是指那些除了董事身份和董事会中的角色之外, 不在公司内承担其他职务, 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与公司、股东无产权关系或关联商务关系的董事。“他们通常是商界名人、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员, 他们与股东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因此被股东大会聘任为公司董事, 负责对内部董事业务和公司财务的监督”。近几年来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法学专家、学者建议、呼吁应借鉴国外公司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逐步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我国监管机构对此也非常重视, 早在1997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已规定“公司根据需要, 可以设立独立董事”。但该条为选择性条款。证监会又于2001年8月制定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立做出了硬性的规定。《指导意见》要求:“在2002年6月30日前, 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 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所以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乃是大势所趋。
三、我国引入独立董事会结构问题
1.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问题
在美国,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结构比较合理, 内部董事只占董事会成员的少数, 而独立董事则占董事会成员的多数。我国则正好相反:一是绝大多数的董事会是清一色的股东董事, 他们受股东委派, “屁股指挥脑袋”;二是公司董事会的运作通常被控股股东所控制, 而不是以集体决策为基础。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结构性的和普遍性的;三是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都兼任着经理,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制约就逻辑的演变成为自我监督。而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弱化乃至虚化, 结果控股股东几乎大权独揽, 为所欲为。于是股东董事代表股东利益——大股东董事控制董事会——董事会代表大股东的利益。
2.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美英国家的公司董事会是单层制, 其经营与监督集于一身, 故其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 以加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这与其公司治理结构是相容的, 有会产生制度职能的重叠与冲突。而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设有专司公司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制度。若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两者的监督权限如何划分, 值得研究。在我国, 独立董事必须要与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无缝”接入, 既要发挥独立董事的效用, 又要避免功能上的冲突和无人负责的尴尬。一方面, 由于《公司法》已就监事会制度进行了明文规定, 那么就应该着手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权;而另一方面将独立董事发挥效用集中在就内部董事的提名、内部董事经理人员的酬薪以及就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方面对监事会进行协作的作用上。
3. 独立董事的资源和市场问题
在英美国家, 其经理资源十分丰富, 选任市场也十分完善, 挑选的余地也很大。在我国, 目前出任独立董事的大多为一些专家学者。就独立董事个人来讲, 其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尤其要精通财务、法律、管理及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专门知识。并且出任独立董事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条件和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保障。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不能依赖于出任独立董事所能得到的报酬。所以在我国还必须下大气力培育独立董事人才及市场。目前不妨大胆从国外引进独立董事, 以解燃眉之急。
4. 独立董事的法定义务问题
在英美法系国家, 公司与董事的法律关系一般认为是信托关系和代理关系。公司董事必须承担信义义务, 包括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注意义务是指董事履行义务必须是诚信的, 行为方式必须是他合理的相信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并尽普通谨慎之人在类似的地位和情况下所应有的合理注意。忠实义务是指董事必须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 不得从事任何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在我国, 公司与董事之间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在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中, 投资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公司与董事的关系分属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国有投资主体选举的董事与公司表面上构成委托关系, 大陆法系国家着重强调董事的竞业禁止业务。我国也不例外。但对董事的注意义务, 我国则未作相应的规定。因此, 当董事由于疏忽而作出有损于公司利益的决议时, 公司据此主张董事个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欠缺公司法上的依据。所以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赋予独立董事权利时, 还必须对独立董事滥用权力和怠于行使权力所应承担的责任及追究其责任的程序作出相应的规定。
参考文献
[1]臧晓阳:论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的立法完善[J].山东法学, 1990.5
[2]林忠:现代公司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
[3]李石泉:国有股份分散论[J].财经研究, 1994.4
[4]殷少平:关于独立董事的思考[N].中国证券报, 2001.4.25
[5]毛亚敏:公司法比较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关键词:重要性;存在问题;建议
一、保险公司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保险公司由于其行业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显得尤为重要,也应当较其他行业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首先,保险公司不仅要实现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所共同追求的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更要实现对保单持有人履行保险责任的保障,履行为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服务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保险公司必须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防止保险经营的失败,以威胁到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保险公司必须保证保险交易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导、欺诈等行为,保险公司还必须保证经营管理的效率,切实提高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以上的各项“保证”无不来自于保险公司规范的经营管理,而规范的经营管理必然需要健全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
其次,保险公司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能力,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以及经营管理是否科学高效,决定了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强与弱。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最后,保險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管是保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之一, 目前保险外部监督可分为政府保险监督保险行业监督和保险信用评级几个层次,相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监督, 它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监督。从实现保险监督的目的来看,外部监督离不开内部监督,政府或社会的外部监督只有通过保险公司自身的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保证外部监督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和实现其监督目标的前提和有力保证。
二、目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理想
1.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模糊,事前防范意识不强
有人把内部控制建设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而没有把内部控制建设作为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以重视,把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混淆,有的甚至把内部控制建设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
2.职责不清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事中控制不力,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少,但仍存在职责不清,特别是某些公司的个别管理人员仍存在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的现象,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事实证明,一些基层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重大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多数是因为缺乏对领导的监督制约措施,以及管理人员违规越权造成的。
3.事后监督形式单一,权威性缺乏,连带责任追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
目前,公司的监督检查主要是依靠自查和各类工作的常规、专项检查,检查方法仍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印章、单证、会计凭证和账簿、核保、核赔等的检查上,未能做到适时地根据综合业务处理及其延伸的推广应用而相应改进检查方法。在检查方式上,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也相互脱节,加之碍于情面和“家丑不可外扬”思想的束缚,监督没有权威性,致使许多风险控制点成为“盲区”,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由于缺乏严格的违规处罚措施以及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因此最基本的通报也是“隔靴搔痒”,不能切准要害,甚至查出的问题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检查起不到监督和威慑的作用,留下风险隐患。
4.内控优先原则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新型业务开办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起风险控制制度,内部制约出现断层,往往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寻求控制措施。
(二)制度落实打折扣
1.重制度、轻落实,造成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有了规矩,不去落实,即使内控制度制定得再严密,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威慑力都会大打折扣。从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反映出,不是公司没有制定详细具体的规章制度,而是没有去认真执行和落实,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上传下达中各级管理者对制度理解的扭曲和打折扣,以及执行者的责任心、自觉性和落实力度不够。
2.重效益、轻制度,无意之中造成内控“盲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公司的根本目标,也是追求的最终结果,但利润的最大化离不开内部控制作保证,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如人力资源和岗位的合理配置、业务环节的流程和人力组合,操作环节和事后监督检查的投入等等,但由于强调高效益、减员增效紧缩人员,以及相互制约手段的滞后等因素,产生内控制度落实上的实际困难,从而为有效防范差错事故等管理风险留下了隐患。
3.重开拓、轻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开拓在先,内控列后。例如:为了抢占保险市场,新兴业务先办起来再说,管理制度不能及时配套跟上、制度滞后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三)对员工的内控制度教育相对薄弱
公司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完善内控管理,但基层公司相关人员差错事故、违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反思深究,内控环境不理想、制度落实不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相对薄弱,使相当一部分员工对内控制度的遵守和执行表现出“无所谓”的思想。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企业实现稳健经营、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加强和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已成为共识。作为经营管理中重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明确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整个业务、资金流动的全过程,又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是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或方式。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为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应与时俱进,有前瞻性。不仅把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自律行为始终规范业务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这种机制,发挥整体功能,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不断体现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并把内部控制作为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抓不懈,落到实处,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公司业务安全稳健运行,从而为确保业务持续、健康以及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三)内控工作要与时俱进
内部控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各项业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因此,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逐渐适应的过程、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推出,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适用所以,内控机制既要有宏观上的战略体系,又要有微观上的不断修正,以形成完善提高再完善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
应坚持业务开拓、内控先行的原则,凡是各专业部门新办的新兴业务操作规程、制度和办法均要通过内部控制部门审查会签后方可印发执行,以确保新业务安全、有序、稳步发展特别是新业务系统的应用与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管理部门要及时加强对内控管理环节的摸索和探讨,从制度上保证消除隐患死角和风险育区,确保业务和制度的更新同步进行。
(四)内控工作要健全组织
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建设,不仅要体现精简高效的要求,关键是要把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衡的原则落到实处,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上,应形成集中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为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防范风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加强法制与廉政教育,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在内部控制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正是其全员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把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实践证明,加强法制与廉政教育,对提高全体员工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自觉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应重点抓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廉政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遵章守纪,依法经营,自觉地把自己的责、权置于制度监督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员工起到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与廉政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系统运转有效,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优化依法合法稳健经营的运行秩序,建立和强化统一的内部控制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级经营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在职权范围内对其业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监管。
第一条 目的:为规范公司的文件、资料、档案及经营决策的知情权范围,维护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环境,保障公司的经营成果与持续发展的有效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公司成立之日起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全部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档案及经营管理决策。
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文件、资料、档案及经营管理决策;
1、项目来源信息;
2、项目开发、实施进度及其结果的信息;
3、项目销售服务信息;
4、项目客户信息;
5、管理经营的运行及决策信息;
6、财务信息;
7、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
8、与其它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的信息;
9、任何具有保密价值的信息。第三条 保密等级划分
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机密文件、秘密文件、公开性文件(宣传资料)。
一、机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财务分析报告;
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
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
4、涉及项目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
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
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
二、秘密文件:
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
2、技术资料、工程建设的重要图纸; 3、立项报告、业务进度分析报告;
4、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
5、公司管理人员信息及审批资料;
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秘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三、普通文件(宣传资料):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
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 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会议纪要、简报、情况反映等; 4、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总结、报告; 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 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定级等的文件; 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证。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第三条 管理权限:
1、机密文件由相关责任部门经办人、部门经理,主管副总以上级别人员知晓;
2、秘密文件由相关责任部门内部相关人员以上级别,主管副总以上级别人员知晓;
3、普通文件(宣传资料)公司全体人员知晓。宣传资料经公司领导审批可公开发布。
4、以上文件涉及财务信息资料的,财务部门有知情权。
5、以上资料原件需定期移交办公室存档。
第四条 关于文件、资料及档案的保密要求规定:
1、公司任何员工不得携带保密性文件、资料、档案进行出游、参观、访友等私人活动,若因参加工作或其它活动而必须携带时要妥善保管,并在带回公司后及时放回原存放处。
2、需要销毁保密性文件时,要由公司指派专人监督,并一律进行销毁,作废保留的保密文件、资料、档案加盖作废章后统一保管。
3、凡属保密性文件资料、档案的借阅、传阅、复印均应按规定程序办理,并由专人妥善登记保管。
4、凡属保密性的文件、资料、档案均不得使用传真机传递,不得私自将保密性文件、资料拷贝。
第五条 关于经营管理决策的保密规定:
1、对任何会议、活动、访谈或其它场合所形成的经营管理决策均应予以保密,需传达时经领导批示后再行传达。
2、公司任何员工均不得在公共场所及家属、亲友面前谈论未在公司范围内公开传达的经营管理决策,更不得在电话中涉及相关经营管理决策。
3、不得将会议、活动、访谈记录随意放置,应置于有利保密的地点妥善保管。
4、文件档案管理人员应有高度的保密意识,不得向任何人有意或无意的泄露公司机密,废旧文件不得随意丢弃,经公司认定作废的文件应定期销毁,违者视情节予以处罚。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电脑操作人员在打印、复印文件、资料时,应树立高度保密意识,不得随意将文件、资料流露他人。
6、财务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好账务,报表,资料,不得将公司财务秘密泄露他人。
7、员工的薪金、奖金、应予以保密,公司禁止员工自相打听他人的工资待遇,以免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障碍。
8、工程部人员应注意图纸、技术资料的妥善处理,不得擅自将公司设计图纸意图泄露他人。工程监理人员在接待来访的客人谈话中应由保密意识,在合同签订进度审核,预防过程中不得擅自将标底告诉对方,应严格保守公司的机密。
9、公司全体人员都有责任和权利保守公司机密,发现他人泄露机密,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保护公司机密,维护公司利益的员工,公司将给予奖励。
第六条 保密措施
1、各部门都应明确一名员工负责保密工作,并令专人负责秘密级以上的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
2、加强对秘密级以上文件、资料传递过程中的受理、控制。
3、属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标明“秘密”字样,由专人负责印制、收发、传阅、保管,非经批准不准复印、摘抄。
4、公司秘密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员工解除。接触员工不得向他人泄密,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公司秘密。
5、记载有公司秘密事项的工作笔记,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6、保密人员调动时,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及有关资料的交接工作,保密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必须要严守保密规定,谨防造成泄密现象。
7、逢重要节日,公司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部门保密工作责任人,应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节后应检查落实情况。
8、未经授权人员私下打听或散布信息,公司将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公司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8、员工入职需跟劳动合同一同签订保密协议。
第七条 附则
1、本制度制定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1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根据《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特制订本
制度,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2公司秘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经营与业务发展的战略策略、各类经营管理文件、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各类业务财务的账目、凭证、报表、业务渠道、客户信息与名单、客户价格、客户价格优惠幅度、各业务员辖区及营业厅的分布情况。3因工作需要接触和使用的本公司商业秘密以及信息资料,必须做到安全保管,书
面资料要入夹入柜,电子文件要加密。
4工作需要外出携带的商业资料(包括各类价格表、合同书等)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向他人泄露,外出洽谈业务,不得泄露公司秘密。
5不得向公司其他职员窥探、过问非本人工作职责内的公司秘密,各类秘密文件资料档案不得借用,如需借用,复印翻印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各类会议内容不得在外随意传播。严守客户商业秘密,快件处理过程中,严禁随便翻阅快件信息内容,不得私自抄录、向他人泄露收寄件人名址、单位、电话等快件信息。整理快件的工作场所,严禁闲杂人员擅自进入,公司职员严禁将快件私自带回与工作无关的任何场所。隐匿、毁弃、非法开拆、发现破损快件及时上报主管人员,严禁盗窃快件,如有发现,直接扭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9解除劳动合同时,要交回各类公司商业秘密文件及资料,删除所掌握的各类秘密离开公司后不得利用公司秘密或原先业务往来从事经营活动,三个月内不得在同行业单位内从事工作。
10不得利用公司的商业秘密,在工作之外私自谋取个人利益。
11参加过公司组织或委派培训的职员,违反保密制度,除赔偿泄密损失外还要双倍
赔偿公司培训费用。
12发现失密泄密现象,及时上报,情节较轻的给予50—200的扣薪处理,并给予行
政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500—5000扣薪处理以及辞退处理,同时根据实际损失追究相关责任。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司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率,做好各种保密管理工作,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所有职员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高级员工,例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后勤人员等对保守公司秘密负有特别的责任。
二、秘密分类和密级确定
第三条 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和利益遭受到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四条 公司秘级的确定:
(一)公司经营发展中,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上游供货体系、政策,未公开的销售方案等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为绝密级;
(二)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级;
(三)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职员工资性收人、尚未进人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
第五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据本制度第四条的规定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保密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一般与密级相对应,特殊情况外标明。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
第六条 接触到公司秘密的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保护公司的秘密。
三、保密措施
(1)行政部保密制度
1、行政部所有电脑必须设开机密码,并将密码更改记录报部门经理处备档;
2、各业务部的报货、客户资料、活动方案等重要信息必须设立密码,并且不得向其他业务部人员查询、打印、扫描非本业务部的任何信息;
3、行政部所有电脑不得让任何人使用;
4、参与标书的制作及打印绝不向任何人透露任何与招标相关内容(包括时间、单位、产品种类报价等等);
5、收到传真对传真信息严格保密,且只能将传真转给相应的人员;
6、不允许更改所有的资料(包括报货编号、数量、价格、方案等);
7、公司电脑不能以私人邮箱或者QQ发送与工作相关的内容;
8、如有违背以上条款,按公司保密协议规定处理。
(2)财务部保密规定
1、总规定
1.1财务人员实行电脑专人专用,必须将自己使用的电脑设置开机密码,重要文件设置文件保护密码,密码只能本人知道,另将密码交由财务部经理备案;未经本人允许,除主管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别人的电脑。
1.2财务部是公司保密重地,不允许任何闲杂人员入内(公司领导、工作检查人员、业务部人员除外),如发现违反规定,每次处予10-20元罚款。
1.3任何人不得在办公场所外与不相干的人谈论公司发货、销售、供货及其他商业情况。
1.4财务部的各种传真资料必须发送到指定的传真机上(供应传真机0371-63227269)。
1.5所有发货单、销售出库单、开票通知单等归财务部统一管理,不允许任何人查询与本区域无关的信息;
1.6各类竞标标书财务部需备案,未经总经理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借阅。
2、特殊规定
2.1对各种收付款原始单据、销售供货发票、记账凭证、账册报表、自制的和外来的各种单据的管理:财务人员不得乱丢、乱放更不得遗失单据、账册报表等财务资料;不得私自将收付款单据、账册报表等原件或复印件带出公司;未经公司领导同意不得给任何部门、任何人及行政事业单位查询、提供和复印财务数据和公司的各种单据、账册报表(除催收欠款的资料外)。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处予30-100元罚款或作辞退处理。
2.2不得通过任意方式有意或无意泄漏公司供货单位、销售单位、销售数量、销售品种等各种库房物资信息,不得通过任意方式泄漏公司经营情况、资金情况、税金情况、员工收入情况和公司一些商业行为。如发现有意泄漏上述信息者立即
予以辞退;如发现无意泄漏上述信息的行为则视后果的重要程度处予50-100元罚款。
2.3未经公司领导同意,不得通过电脑邮件或其他网上传递方式和移动拷贝盘外传公司财务数据、各种报表、公司各种规章制度和公司的各种商业行为等,否则除给予100-200元罚款外并作辞退处理。
2.4财务部的财务专用章由财务主管保管,除公司签字手续齐备后,开据的付款银行支票、正常的交税票据和销售发票领购、正常的应收款对账和催收单外,其他任何资料未经公司领导同意的,不得加盖公司财务专用章。否则给予罚款并撤消主管职务的处罚,情节严重者予以立即辞退。
2.5财务档案实行专人管理,每月月末结账以后,由档案管理人员将记账凭证、财务报表、税金申报表、购料发票抵扣联整理装订归档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证档案的完好性和安全性。除财务人员做账可随时查询以及税务人员的税收检查外,其他部门、人员或单位查询必须经公司领导批准。
2.6财务部不得利用公司财务数据和文件的再生纸张,打印公司部门和对外报送的各种资料。
2.7财务部门钥匙建立领用签字手续,每位钥匙领用人必须对领用的钥匙负责,不得随便配备钥匙给他人。如有丢失必须立即上报,并承担更换新锁的经济损 失。
(3)人力资源部
1、人力资源部所有电脑必须设开机密码,并将密码更改记录报部门经理处备档;
2、公司团队活动方案、档案、考勤、培训资料、员工个人信息、公司文件等重
要信息必须设立密码,未经本人或者人力资源部经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查看或者更改;
3、人力资源部所有电脑不得让任何人使用;
4、书写公司相关活动的策划方案时,不得向任何人透漏有关活动的相关信息,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5、人力资源部电脑不能以私人邮箱或者QQ发送与工作相关的内容;
第七条 对于密级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非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公司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二)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公司的管理制度,只能上墙,不能打印、复印、传输。
(四)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第八条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
第九条 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部门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二)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开会前签署保密公约;
(三)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
(四)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五)参会的人员都需对会议内容保密,公司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检查
第十条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公司秘密。
第十一条 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办公室;办公室接到报告,应立即作出处理。
第十二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并进行调岗:
(一)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二)已泄露公司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扣除其绩效工资:
(一)泄露公司机密,造成一定不好的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二)已泄露公司机密但未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十四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绝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违反本保密制度规定,为他人窃取、刺探、收买或违章提供公司绝密的;
(三)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
第十五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本公司行政部。
(1) 对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思想认识。
由于部分公司存在财务收支不平衡、支出较多的现象, 这就导致公司财务长期处于混乱的状态, 这时会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很难反映公司运作的真实情况, 这种现象也使财务考核的指标不能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认识, 从而导致会计工作和财务控制工作不能被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公司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当公司的内部控制处于不执行、无力度的情况时, 就会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使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2) 客观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公司制度和竞争压力下, 公司要想保证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就要根据市场的动向来适当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内部机构。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时, 要根据经营管理的范围和科技的发展来进行调整, 只有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整, 才能使效益提高, 也能使公司的内部控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控制管理制度形式化严重。
我国的大部分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由于内部控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 内部管理往往缺少相应的约束力, 在外部监控也缺少的情况下, 就会导致部分虚假的会计信息难以被发现, 从而使会计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 部分公司还会出现做假账的不良现象。在外部环境中, 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善, 从而导致公司的会计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但造成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2解决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主要措施
(1)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进行内部控制, 不仅仅是单一的程序和过程, 而是包括预算管理、激励、业绩评价和战略目标站内的一系列控制制度, 通过使用这些手段, 能够增加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强化控制机制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公司的制约力度, 并利用政府的权威性来保证外部监督的有效实行, 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 还需要利用和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武器来规范控制制度, 同时还要利用社会监督的力量来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的过程中, 还需要进行多层次控制。在明确个人控制权利和责任的条件下, 让各个岗位和员工都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控制工作的真正落实。
(2) 树立正确的成本费用控制观念。
只有减低公司的成本和投入, 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 公司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 首先就要控制好公司的成本。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 所以在进行内部控制时, 一定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时, 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 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在现代公司制度下, 一定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成本控制观念和管理方式, 利用最新的管理模式和控制方法来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控制, 并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为了更好的考察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估, 并加大对考核评估的力度, 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3) 明确设计主题, 制定控制目标。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主体是公司管理当局, 公司管理当局能够保证制度的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具有技术性和专业性特点, 这就要求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一定要对公司的经营情况、管理目标和业务性质等方面非常熟悉, 还应该了解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和设计原理, 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和分析能力。对于不具备设计条件的公司, 可以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根据会计监督和核算两个方面进行制定的, 所以在设计时, 一定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 并分析控制制度和控制原理是否吻合。
(4)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和预警机制。
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 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和相应的预警机制, 同时提高公司领导和员工的风险意识, 及时做好信用分析和资信管理工作, 提高公司对风险的控制能力。通过进行风险管理, 能够使公司的运行风险降低, 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公司的合理运作。
3总结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 不仅需要公司管理层的努力, 还需要公司员工的积极配合, 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 能够有效的控制公司的成本, 也能够减少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终保证企业在庞大的竞争压力下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 只有加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 才能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公司中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 也能对公司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从而减少了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公司制度下我国的公司内部控制仍然存在问题, 这就需要公司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内部控制, 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下针对现代公司制度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现代,公司制度,内部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毕明涛.现代公司制度下内部控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1) .
摘要:地域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41个国家的数据,针对Hofstede-Gray框架的会计保密性假设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一个地域的阳刚性越强,个人主义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会计保密性的倾向”,并通过对比中国的各行为习惯维度指数,得出“中国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的推论。会计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又应该保持一定的透明度。该研究发现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国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为国内地域行为习惯与会计行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文献积累和借鉴。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会计行为;Hofstede-Gray框架;会计保密性
一、 引言
La Porta等(1997)认为,包括法律、媒体、管制在内的正式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因素。杨瑞龙(1998)等验证了正式制度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各国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巨大差异,并且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国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非正式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韦伯(1958)、诺思(2008)认为,不同地域长期积累的宗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这些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影响到正式制度的运行效果,尤其在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隐性契约作用不可忽视,非正式制度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陈冬华等,2008)。
地域人口行为习惯等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成,既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影响微观企业会计行为(Hofstede,1980;Gray,1988)。然而,关于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的概念框架内Hofstede(1980)。本文试图利用The Hofstede Centre网站上公布的41个国家的数据,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研究地域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下理由:一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以及公司自有的经济动机对微观企业会计行为的解释已经相当丰富,我们在很难从这些方面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更多的、更深入的增量解释;二是包括法律、媒体、管制等正式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会计行为做出越来越多的解释,尤其是在中国这一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新兴资本市场。因此,本文试图从地域人口行为习惯这种非正式制度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这对于从宏观层面理解一个国家的企业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三是尝试为中国地域文化与企业行为的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初步的文献累计和理论铺垫。中国地域广袤、历史悠长,长时间的沉淀,不同地域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等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稳定性,但永恒不变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赵曙明,1997)。由于历史或者区位原因,可能不同地域的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更增加了现代中国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缓慢形成,具体表现于地方居民行为习惯的系统的变化,最终不同地域的人口会有系统化的行为差异,会计行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限于笔者的能力、研究数据以及知识储备的限制,很难完整清晰地刻画出中国的地域文化框架,只能通过简单的国际比较研究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研究抛砖引玉。
会计行为有诸多表现,如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会计透明度等等。本文之所以选择会计保密性作为研究对象,理由有三:一是会计保密性本来就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之一。除了一些可以公开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需要为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保密,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下更是如此;二是出于投资者保护的目的,以往文献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关注较多,却极少有文献关注会计保密性,忽略了会计的本质属性;三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我们只能获取到样本国家会计保密性的数据。
本文的研究贡献有三:一是对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将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从理论框架层面拓展到经过检验的实证研究。尽管概念框架中的六个变量我们仅发现两个变量显著,但这并不说明概念理论框架经不起实证检验。之所以如此,可能原因是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或者限于数据,我们没有控制其他国家的宏观环境变量。但该研究可以为在中国检验地域文化与会计行为提供必要的借鉴。二是我们利用回归数据验证了中国的会计保密性较高,这可以为进一步理解中国企业会计透明度提供实证参考。三是在Gray(1988)分析思路“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文化影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最终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往经典的文献主要从两个大的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以La Porta等(1997)系列文献为代表的正式制度;二是以韦伯(1958)、诺思(2008)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大量学者检验了正式制度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如杨瑞龙(1998)等。但对非正式制度与会计行为关系检验文献的却不多见。陈冬华等(2013)检验了宗教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影响,随后国内也有学者开始宗教与企业行为的相关研究。阮荣平等(2014)检验了宗教对创业的影响。在地域文化领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潘爱玲等(2012)系统地回顾了文化对会计行为的研究文献。从国际文献看真正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是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的提出。Gray(1988)基于Hofstede(1980)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借鉴Harrison and McKinnon(198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分析思路,提出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Hofstede(1980)将文化定义为“区别不同人类组织的集体心理模式”。由针对52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万名IBM员工的采访和调查问卷得出的大量数据,用统计方法归纳出地域文化与工作实践相关的四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与阴柔性。Gray由此提出会计亚文化四维度,即专业精神与法定控制、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与乐观、保密性与透明度,认为以地域人口行为习惯为表现的地域文化影响会计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会计行为,并提出了四个假设。但是Gray当时只是针对地域人口行为习惯对会计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理论假设,而没有进行实证分析,自此之后的大量研究分析都是围绕Hofstede-Gray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进行的实证分析,集中于三个领域(潘爱玲等,2012),分别是会计稳健性(Liliana et al.,2010)、财务披露(Haniffa & Cooke,2002)和国际会计准侧协调(Schultz & Lopez,2001)。可以说Gray的理论在解释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会计亚文化框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考思路,增强了会计学术界对文化这一因素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也为推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指明了方向。
近些年,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地域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赵书松(2013)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知识共享的动机结构问题。结果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知识共享动机主要由个人兴趣、集体情感与责任、规则服从、成就感知、关系建构五个部分构成。该论文尽管没有进行国际比较,却隐含着不同地域文化会影响员工行为的假设。赵龙凯等(2014)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特征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论文以来自35个国家共4 911个在中国注册的合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经检验发现,出资国文化特征中的和谐主义与不确定性规避会显著降低企业风险,而个人主义则显著增加企业风险。他们的研究扩展了国家文化特征对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为行为金融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尽管这些研究都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但并没有深入讨论一个国家内部的地域文化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这为以后的研究预留了创新和提升的机会。
三、 理论分析和假设发展
Gray(1988)提出会计亚文化的分析遵循“国家文化影响会计亚文化,进而影响会计行为”的思路。然而,笔者认为,国家文化和会计亚文化之间应该加入地域文化,尤其是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广袤地域和多民族的国度,研究间于国家文化和会计亚文化之间的地域文化更凸显其重要意义。撇除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也会因为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以及外族文化侵入程度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国家内部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性格和行为,而会计行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一个恰当的“文化—会计行为”分析思路应为“国家文化—地域文化—会计亚文化—会计行为”。
综合前人对地域文化的解释,笔者对地域文化的界定为: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的特定文化体系,是具有该地域内生产活动特征的人文心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可塑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会计行为客体受制于地域文化。可以说,会计行为客体的方方面面都受制于地域文化。凡是通过会计行为主体的行动,能用价值量表示的,凡被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的客观事物在会计薄记系统生成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从更广义的会计看,企业里凡是资金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比如投资、筹资、以及经营活动,凡是有人参与决策的经济活动,都会受到人的性格以及处事风格的影响。而人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地域文化所决定。所以有人参与决策的会计行为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媒介。地域文化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媒介主要是会计行为主体,即会计人员。地域文化是在一个地区长期积淀的,包含生活习惯、宗教传统等行为方式在内的系列元素的集合。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而影响人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会计行为。但细究之,地域文化在直接作用于会计人员的同时,还会通过管理层、股东、债权人和相关利益集团等间接影响会计行为,虽然这些非会计行为主体不直接参与会计行为,但是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会对会计行为主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通过会计行为主体对会计行为间接产生影响。
笔者将使用Hofstede的文化维度指数,主要针对Hofstede-Gray框架的保密性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和权力距离越大,个人主义和阳刚性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倾向”进行检验和补充。即表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越不喜欢模糊的事情,越是认为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越不被功名驱使,集体主义越高,其越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倾向。保密程度在各国的会计实践和财务披露中均有不同的体现,随着资本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和共享所有权的性质的变化,自愿提供披露信息的激励体制在得到不断加强,而联系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维度,跟保密最密切的应该就是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权利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维度。一个偏好保密的社会总是极力限制和维护信息的披露,以避免竞争和冲突,也就是高不确定性规避的体现。高权利距离的社会的特点就是信息的限制,以此来保护权利不平等得以维继。而保密性越高,往往会出现在集体程度较高的社会,这似乎意味着个人主义越小,该社会的保密程度会越高。同时,考虑可能对保密性产生次要影响的文化维度--阳刚性(Masculinity)、实用主义(Pragmatism)、放纵(Indulgence)。阳刚性维度,被用来衡量一个社会被竞争、成就、成功的驱动程度,由于一个社会被功名驱动程度越大,其竞争压力越大,为了维持其持续的竞争力,该社会往往趋于高保密性的特征,笔者的分析似乎与Gray的假设相违背,此处暂不做定论,有待后续的实证分析检验。另外,还有两个文化维度是Hofstede在后续的研究中陆续提出的,即实用主义维度和放纵维度,Gray在1988年限于当时Hofstede尚未提出这两个文化维度,故没有将这两个文化维度纳入其假设中。实用主义维度,被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务实程度,一个社会越务实,其透明性往往比较高,相对地,其保密性可能会比较低;放纵维度,被用来衡量人们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的程度,如果一个社会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被满足,其往往受外界的压力较大,保密性较低。因此,我们提出假设:
H1: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阳刚性越大,会计保密性程度越高;
H2: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放纵越小,会计保密性程度越高。
经过检验,本文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实证检验略。
四、 研究结论
我们利用The Hofstede Centre网站公布的41个国家的地域文化数据,对Hofstede-Gray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发现:“阳刚性越大,个人主义越小,越可能具有较高保密性的倾向”。即表明这个社会越是认为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越被成就功名驱使,越喜欢模糊的事情,集体主义越高,越不以务实为方向,越约束自己尽可能控制自己欲望的满足,其越具有较高的会计保密性倾向。实证结果表明,地域文化是影响会计行为的重要变量,至少,地域文化可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保密性。
参考文献:
[1] 陈冬华,胡晓莉,梁上坤,新夫.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2013,(9):71。
[2] 陈冬华,章铁生,李翔.法律环境,政府管制与隐形契约[J].经济研究,2008,(3):98。
[3] 诺思(Douglas C.North)著.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4] 潘爱玲,李彬,林亚囡,宿伟娜.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2012,(4):20.
[5] 阮荣平,郑风田和刘力.信仰的力量:宗教有利于创业吗?[J].经济研究2014,(3):171-184.
[6] 韦伯(Max Weber)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出版社,1958.
[7]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 54-62.
[8] 赵龙凯,岳衡,矫堃.出资国文化特征与合资企业风险关系探究[J].经济研究,2014,(1):70-82.
[9] 赵书松.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知识共享的动机模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5):26-37.
[10] Gray, S J.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ly[J].Abacus,1988,24(1):1-15.
[11] Haniffa, R.M., and T.E.Cooke.Cultu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in Malaysian corporations [J].A Journal of Accounting Finance and Business Studies, 2002,38(3):317-349.
[12] 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19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30203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4YJC63010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号:2014SJB1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14M560022)。
作者简介:沈永建(1978-),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李健(1988-),女,汉族,山东省武城县人,山东省财政厅科员,研究方向为企业会计信息;沈雨欣(1993-),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宋玉(1979-),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
【公司内部保密制度】推荐阅读:
公司内部沟通管理制度09-23
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制度10-24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报告评估制度10-03
某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06-21
公司内部食堂管理方案05-29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07-06
公司内部会议通知范文07-16
公司内部管理总结10-31
公司会计内部监察体系11-05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