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精选10篇)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1

1.当手术病人发生休克时,立即去枕取中凹卧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大血管或应用留置针),及时补充血容量。

3.迅速准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重复2遍无误后方可用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抗休克的原则是:扩容,纠酸,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手术室高频电刀灼伤的防范处理预案处理预案处理预案处理预案

防范预案:

使用高频电刀前应掌握电刀的型号、功能、功率及使用方法,正确连接各导联线,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正确放置电极板,评估病人身体是否带有金属物,必要时用双极电凝。处理预案: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81例, 女32例, 年龄17~59岁;平均38.6岁, 交通事故伤157例, 高处坠落伤39例。其中单发伤12例, 二处伤44例, 二处以上复合伤140例。以休克指数S[脉率/收缩压 (mm Hg) ]作为其休克程度的判断指标, 经计算得出S=1.0者4例, S>1.0者56例, S>1.5者58例, S>2.0者78例, 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 两组休克程度均分, 在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大量补液应急预案, 具体如下。

①迅速判断休克的程度及失血量。病人进入ICU, 护士立即根据休克指数S[脉率/收缩压 (mm Hg) ]迅速判断休克的程度和失血量, S=1.0为轻度休克, 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 (800 m L) 以下, S>1.0为休克, 失血量20%~30% (800~1 600 m L) , S>1.5为严重休克, 失血30-50%, S>2.0为重度休克时, 失血50%以上 (1 600 m L) 脉速而细弱或扪不清, 收缩压9.33 k Pa (70 mm Hg) 以下或测不到时[3], 立即迅速配合医生为患者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路、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在MODS发生之前尽早改善氧输送。

②执行限制性补液。对于活动性休克患者, 根据年龄、体质、既往病史等给予采用2条或3条静脉通路进行液体复苏, 执行限制性补液:伤后第1个30~60 min内给患者乳酸林格氏液750~1 500 m L, 当输入1 000~1 500 m L时, 另一通路补充高渗盐水4 m L/kg, 输入晶体液后, 再补充的胶体液有白蛋白液、右旋糖酐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血浆、聚明胶等, 当总液体量在2 500~2 750 m L左右时, 准备输血, 使患者收缩压维持在90 mm Hg以上, 根据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情况, 遵医嘱给予冷沉淀、血小板、全血、红细胞浓缩液、血浆等治疗。

③有创血压监测。持续低血压病人, 给予动脉穿剌置管, 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连续观察血压和即时变化, 维持最理想的平均动脉压50 mm Hg左右[4], 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进手术室止血处理。

④尿量、血糖、CVP监测。每小时记录尿量、监测血糖及CVP。当CVP<5 cm H2O、尿量<0.5 m L/ (kg·h) 、平均动脉压 (MAP) <60 mm Hg时, 应继续进行液体复苏。

⑤升压药的运用。在补充一定液体量后, 如患者血压上升不明显, 遵嘱给予升压药:多巴胺0.15~1 mg/kg、间羟胺0.12~0.15mg/kg。

⑥早期、定时留取各种标本, 抽血送检血乳酸、凝血6项、床旁血气分析等, 及时纠正酸碱平衡, 调节呼吸机参数。

⑦相关科室会诊。按医嘱及时电话通知相关科室急会诊, 做好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探查止血治疗术前准备, 开放性损伤并活动出血者, 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清创缝合, 或者加压包扎, 四肢骨折者, 暂时夹板、石膏固定等。

⑧如病人出现休克而无少尿的情况, 应警惕高血糖的渗透性利尿。监测血糖1次/h, 发现血糖异常,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⑨停止液体复苏标准。血乳酸值达正常水平时, 说明严重休克得到纠正, 给予停止复苏, 按正常治疗输液速度进行输液。

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体温<34℃时, 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脉搏氧饱合 (Sp O2) 低下, 可表现组织灌注不足;四肢远端灌注不足、氧输送能力下降或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时, Sp O2值会偏低或测不出, 可调节室温及适当增加盖被, 及时复温, 维持体温正常, 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瓶, 防止烫伤。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82例, 死亡16例, 救治成功率为83.67%;对照组抢救成功63例, 死亡35例, 救治成功率为64.2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8 P<0.01) , 见表1。

注:P<0.05。

3 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已成为威胁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补液治疗在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5]。创伤后患者有3个死亡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伤后即刻, 第2个高峰期为创伤发生后数小时内, 第3个高峰期为创伤后数天至数周[6], 第2、3个死亡高峰期的患者多入住ICU, 在此期间患者易出现致死性三联症, 即凝血障碍、酸中毒与体温不升, 死亡原因多为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因此, 急救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 该组病例中以重度休克、二处以上复合伤的患者居多, 且大多数以大型车祸伤后转入, 伤情急重, 来势凶险, 观察组中我们通过制定大量补液应急预案, 并在科会、晨会上总结该预案抢救经验, 使全科护士都熟练应用, 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默契, 在抢救中既要强调尽早、快速补液, 也注意补液时机、液体种类和液体量, 执行限制性补液, 同时, 我们采用休克指数公式指导补液速度[7], 以及多种监测措施来判断应继续进行液体复苏还是停止液体复苏的标准, 使创伤休克患者进入ICU即刻能获得争分夺秒的救治, 护士不用等医嘱就能快速反应地按照预案进行抢救准备, 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晓雄, 丁宁, 帅学军, 等.三种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 (9) :769-772.

[2]张玉明, 孙绪德, 尹文, 等.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于治疗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5) :684-686.

[3]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7-52.

[4]郑世成, 陈君长, 王坤正, 等.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0 (7) :652.

[5]尹成双, 徐晶, 金立民, 等.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31 (8) :1057-1058.

[6]刘新平, 谢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预测重症监护病房创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J].上海医学, 2011, 34 (10) :728-730.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3

【关键词】休克;麻醉治疗;容量复苏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37-1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134例,女性66例,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为12岁,大多为20-50岁的青壮年,病种包括上消化道出血3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103例,宫外孕26岁,四肢伤29例,外伤性血气胸11例。

1.2失血情况估计病人失血量最多为5000ml,最少800ml,大多在1000-1500ml,术中输血量最大为5400ml,最少为400ml,手术时间最长为4小时20分钟,最短为30分钟。

1.3麻醉方法本组患者局麻+强化15例,臂丛阻滞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30例,其余的均为全身麻醉,患者入手术室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尿量、血氧饱合度及中心静脉压。

1.4死亡病例朮中心脏贯通伤死亡一例,术后在病房中死于其它并发症的未计算在内。

2讨论

2.1失血性休克多因出血量大病情危重而急送手术室,故需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受伤部位、伤势、失血量及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迅速判断出病人的休克程度,积极地进行抗休克处理,增加呼吸循环的代偿能力是休克病人麻醉手术成功的关健因素。

2.2抗休克治疗失血性休克是由于血容易骤减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故及时控制出血,快速补足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关键。液体治疗按以下三步骤:首先是恢复患者的循环容量,其次是患者的血液携氧能力,第三是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1]。

2.2.1输液休克时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首先要大量液体快速输入,在第一时间内容量比液体的种类更重要,所以病人一旦进入手术室,应立即开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最好能开设深静脉,这样既可以加快输液速度,又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出现肺水肿。在液体的选择上,一般按晶体和胶体2-3:1的比例,先输平衡盐液再输贺斯等胶体,也可以高渗盐水进行抗休克治疗,(有作者报告用高渗盐水100ml,在15min内快速输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有文献报告,过多输入胶体液有可能促发呼吸窘迫综合症,先输全血的死亡率较高[2]。

2.2.2输血对大出血病人,在输入一定的晶体液后即进行输血,我们习惯在手术将出血部位结扎后输血,这样既可以保证血容量,又可以节约用血。这就需要在手术中能常规监测患者的血色素Hb及血球压积Hct。一般讲,Hct在20%以上,Hb7.0g/dc时对重要器官无明显影响,低于此数值时则应及时输血。如需大量输血者则最好能用一些新鲜全血,以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

2.2.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慎用血管活性药物,特别是在出血部位结扎以前,只要能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一定程度的低血压可以减少出血,有利于手术操作,在充分止血并充分扩容后,如果血压仍处于低水平,则可以考虑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

3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

失血性休克患者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既往心血管情况及病史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若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不当会加重其病理生理的变化,应以不抑制呼吸和循环为前提,以最小剂量分次给药为原则,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对呼吸循环干扰最小,适用于失血性休克病人,但应注意病人由于局麻药耐量相应降低,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局麻药中毒加重病情,椎管内麻醉对循环影响大,一般不用,但对病情较轻,术前经过治疗已使低血容量得以纠正的,低中平面的硬膜外可以考虑,但应谨慎从事,小量试探性给药,严格控制麻醉范围。本组30例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13例在置管后先局麻进腹,待出血部位处理后,血压开始回升方从导管注药。全身麻醉因对循环扰乱小,全身各脏器手术均适用,特别对于复合外伤情况不甚明了,需手术探查的患者更具优越性。在笔者这几年治疗的患者中有超过80%的患者选择全身麻醉,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咪唑安定r-oh、芬太尼、乙醚酯等对循环影响小的药物为主,再加用氟烷、氨氟醚等吸入麻醉药及本可松、万可松等肌松药,患者对疼痛反应迟钝,无须深麻醉,只须保持浅全麻状态即可。

失血性休克患者多为非空腹,24小时都有呕吐误吸的危险,对急诊患者一般按饱胃对待,本组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在手术前短时间内进食过,有作者报道,急诊手术全麻时返流误吸发生率较择期手术高1/3,麻醉中大量误吸时死亡率有时高达62%[3]。因此全麻时如何防止呕吐误吸是极重要的问题。常用方法是表面麻醉下清醒气管插管,有部分病例,笔者选择应急插管,即先吸纯氧5分钟以上,快速诱导而不吸氧出氮,直接插管效果也较好,当然这种方法首先预计患者要不存在插管困难,其次操作者需有较熟练的技术和完善的监测条件。

4早期防治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病人易并发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加强围术期的监测与管理,妥善处理各种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定时观察尿量、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明确肾功能、失血、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功能状态,及时补充纤维蛋白原和冰冻血浆及血小板等。

总之,对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合理有效的容量复苏,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为手术止血创造良好条件,是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35.

[2] 王洪梅,温雅娟,王玉春等.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液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6):65.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4

2、通过电话与相应检查科室联系,做好有关安排、避免轮候时间过长。

3、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痰多者必须先吸净痰液。

4、烦躁病人先镇静,并予约束带约束保护,防止拔除各种引流管,注意做好保暖及取合适体位。

5、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处于夹闭状态,清空尿袋,备充足输液。

6、病情危重病人请主管医生陪同,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如氧袋、呼吸囊、专门的外出检查箱。

精神科病人擅自离院应急处理预案 篇5

1、发现病人擅自离院后,在保证病房安全的同时立即安排好人力进行寻找,同时即刻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夜班或节假日要及时报告总值班。

2、如有陪床家属,应向家属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首先在医院附近寻找,并根据家属反映的情况分析病人可能去的地方。

3、如患者为封闭病房患者要立即查找患者家庭、单位地址、电话以及有关亲友的情况,分别以电话等方式快速通知病人外走的情况,组织人力多方查找。

4、如病人已返家,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平安返院。对特殊行为的病人,查找时要注意安全,可委托家属做好监护暂不返院,要以缓和的语气,灵活的技巧诱导,待病人情绪稳定。

5、拨打“110”报警电话并详细介绍病人的外貌特征及目前的精神状况,请“110”巡警协助寻找。

6、找到患者后择机护送患者返院,切不可严厉威胁、紧逼,以免造成病人心理恐慌而发生意外。

7、病人返院后不可斥责病人,要耐心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告诉病人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对于症状支配者,要加强药物治疗,及时控制症状。

8、不愿继续住院者,立即通知家属办理出院手续,两日内未办理者视自动出院办理出院手续。

9、未及时追回者(超过24小时),报告当地公安局,请求协助查找,同时印发“寻人启示”张贴,请媒体协助继续查找。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入选病例均为重度创伤性休克病人, 收缩压均低于70mm Hg,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四肢青冷, 脉搏细速甚至不清。心脏停跳7例。年龄13~61岁, 平均35.7±11.3岁。其中男104例, 女52例。其中两处复合伤病人为73例, 三处复合伤病人为51, 4处以上复合伤病人18例。外伤以腹部外伤居多, 依次为骨盆及四肢外伤, 脑外伤, 胸部外伤, 躯体软组织开放伤。

抢救方法。所有病人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中心静脉为主的多条通路, 进行容量复苏为主的救治的同时, 立即进行抢救性手术止血。

2 结果

122例术后存活。19例死于无法控制的出血。8例死于术后植物状态, 5例死于术后肺水肿, 2例死于术后肾衰。近两年后3项死因未出现。

3 体会

3.1 急诊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

急诊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外出血, 维持呼吸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 维持必要循环。抽好交叉陪血的血液, 及时做好血型鉴定, 通知血库做好血液准备。快速判断病情, 通知相关手术科室做好准备, 并备好皮肤。总之, 实行一切措施为黄金手术1小时创造条件。

3.2 容量复苏问题

由于病人的主要病因为血容量不足, 且休克时病人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 因此儿茶酚胺类升压药物作用不大甚至有害, 只可短时间应用。持续的低灌流量和持续低血压是不可逆性休克发病的两个重要的流变学事件[1]。因此尽快恢复组织灌注量和血压是防止休克进一步恶化的根本措施。在快速输注胶体液的同时, 静脉推注少量7.5%高渗氯化钠液 (50m L为一单位, 总量不超过200m L) , 可迅速提高血容量, 恢复组织灌注量和血压。由于胶体液在体内没有再分布, 因此胶体液比晶体液扩容效果更快更持久。胶体液以明胶类为主, 因其不对凝血系统影响, 不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蓄积, 无输入剂量限制。[2]在此基础上, 可部分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 (贺斯) , 或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 (万汶, 改良处理的贺斯) 。因其作用扩容效果更强更持久, 并有防止和堵塞毛细血管漏的作用, 可减少白蛋白渗漏, 减少组织水肿, 减少炎症介质产生。[3]高渗氯化钠液 (2400m Osm/L) 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 将组织间隙及细胞中的液体渗透入血中, 迅速提高血容量。高渗状态还可使肿胀的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疏通微循环, 改善组织灌流。[4]5%碳酸氢钠既能快速纠正酸中毒, 使扩张的毛细血管床恢复收缩, 增加回心血量, 又纠正酸中毒时心肌收缩无力, 增加心输出量, 同时又属高渗液 (1200m Osm/L) , 能起到高渗液的上述作用。重度休克时, 由于组织严重灌注不足, 往往存在酸中毒, 常规性静注5%碳酸氢钠100m L, 可迅速增加血容量, 增加心输出量。前期输注上述液体时应注意补充钾钙镁等电解质的补充。近期出现的胶体液的平衡盐液, 临床使用较为方便。当平均动脉压 (MAP) 升至60mm Hg以上时, 以输注平衡盐为主。平衡盐内电解质成分与血浆相近, 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且晶体液较胶体液更利于肾脏保护。[5]但有脑部及肺部疾患的病人应适当控制, 以免引起脑水肿和肺水肿。自1992年Stern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概念以来[6], 关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各种文章报道较多, 多数支持限制性液体复苏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重度创伤性休克血容量不足为主要矛盾, 也是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如何应用值得商榷。我们的做法是, 在未完全控制出血之前, 将病人的血压控制在控制性低血压要求的MAP在60~70mm Hg之间, 既满足了多数器官的灌注, 又不至于明显增加出血,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3 血液制品的应用与节约用血

由于病人大量失血, 因此尽早止血和尽早输注红细胞成为休克能否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由于血制品资源有限且有可能带来传染病等一些副作用, 因此节约用血也非常重要。当病人主要出血未控制, 可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0~70mm Hg之间, 以减少出血。避免长期低血压和血管长期过度收缩, 造成广泛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广泛渗血。应用肌松药纯氧机控呼吸, 适当麻醉可减少病人氧耗, 增加病人对缺血的耐受。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尽可能维持病人接近正常体温, 纠正酸中毒, 适当应用钙剂和止血药可增强病人凝血功能, 减少渗血量。当病人情况稳定, 可不以血红细胞压积低于30%为标准输注红细胞, 可延迟输血, 待止血完成后再输血, 以减少血制品输注。[7]但病人有心脑肺部疾患或为老年人及未成年人, 或病人情况危重, 血色素要维持较高水平。

3.4 气管插管及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

入室仅用肌松药插管或加小剂量氯胺酮麻醉插管, 以免麻醉药致使血压骤降, 造成心脏骤停。插管后纯氧控制呼吸以增加氧供和减少氧耗。当MAP升至60mm Hg以上时, 适当进行以丙泊酚为主全身麻醉, 以降低心、脑、肾等的耗氧量[8]和控制逐渐升高的血压。中心静脉管的置入, 不仅可以快速补液, 也可监测心功能状况。当中心静脉压超过15cm H2o, 纠正贫血和酸中毒后中心静脉压仍高, 动脉压仍较低时, 可适当应用强心药, 增强心脏功能。

3.5 手术止血注意事项

手术先重后轻, 能同时手术可分组同时手术。对于难以手术止血的颅底骨折, 盆腔骨折等不易彻底止血病人, 术后继续应用肌松药和浅全麻, 呼吸机控制呼吸, 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必要时补充血小板, 适当应用止血药, 以利病人自我止血。腹腔脏器无法手术彻底止血者, 塞止血纱布, 以便二次手术。本组有17例腹腔脏器无法手术彻底止血者, 塞止血纱布, 二次手术存活2例。

3.6 心跳停止及瞳孔散大者的处理

由于外伤休克病人多系青壮年, 并无心脏疾患, 心跳停止主要是严重容量不足所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并补血补液, 心跳多可恢复。本组7例心跳停止者, 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5例, 2例术后存活。病人瞳孔散大, 多因脑长期缺血缺氧发生脑水肿所致, 及时输注甘露醇打破脑水肿所致的恶性循环, 并维持正常的血压血色素, 瞳孔多可恢复。本组出现瞳孔散大的病人9例, 及时输注甘露醇6例, 均完全恢复。3例未输注甘露醇病人, 1例术后成为植物人, 另2例术后清醒时间较长且有1例出现智力明显下降。休克病人输注甘露醇以往多认为加重休克, 但最近研究表明甘露醇输注后, 由于其高渗透作用, 可将组织间隙内液体吸入血液, 增加血容量, 为休克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9]但避免大量应用造成肾损害。

3.7 其它药物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可减轻创伤后炎症反应。维生素C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损害。维生素K可加速凝血因子的制造, 有利于凝血机能的及早恢复。这些药物为常用药, 应用方便, 及时应用, 有利于病人的及早恢复。

参考文献

[1]赵克森.重症休克时的血液流变学事件[J].微循环学杂志, 2006, 16 (4) :7.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主编.临床用药须知[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85.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83.

[4]OiY, Anemam A, Eweit S, et al, Hypertonic saline dextraninproves intestinal Perfusion and survival in porcine endotoxshock[J].Crit Care Med, 2000, 28 (8) 2843-2850.

[5]吴孟超, 吴在德, 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02.

[6]Stern SA, Doronen SC, Wang X, et al.Multiple resuscitationreginens in a near-fatal procine aortic injury hemorrhagemodel.Acad Emerg Med, 1995, 2:89-97.

[7]石美鑫, 主编.实用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77.

[8]曹江北, 王恒林, 李云峰, 等.丙泊酚联合利血平对赛关注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 (4) :530.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篇7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及程序;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便于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4.应急设备与设施

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有关部门如企业、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与有关医疗机构(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的关系;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5.能力与资源

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评估小组的能力;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外援的专业人员。

6.保护措施程序

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对特殊设施和人群(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的安全保护措施;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入故现场的措施;宣布应急取消、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

9.培训与演练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年度培训、演练计划;对应急预案的定期检查;通讯系统检测的频度和程度;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及效果评价;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8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5月—2009年6月急诊入院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病人20例, 年龄20岁~35岁, 均为输卵管妊娠。均有停经史, 腹痛反复发作,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脉搏细快, 血压下降, 呈现失血性休克状态。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 盆腔积液。手术中见腹腔出血量1 200 mL~3 000 mL, 平均2 000 mL。

2 抢救和护理

2.1 术前抢救

首先把病人安置在抢救室, 立即通知医生。去枕平卧, 迅速扩容, 选择8号或9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因失血多血管难穿刺者, 配合医生立即行静脉切开术,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 做好配血、输血准备, 低流量给氧, 氧流量为1 L/min~2 L/min,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每15 min~30 min测量呼吸、血压、脉搏1次。认真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面色、温度、尿量的变化。配合医生做好后穹隆穿刺、尿孕妊实验、B超辅助检查, 以明确诊断。

2.3 术前准备

按剖腹探查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及清洁脐部, 更换手术衣, 抽血送化验室急查血常规、凝血四项、配血等。留置导尿管, 观察尿量、颜色及输液是否充足并详细记录。

2.4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安慰病人, 消除恐惧心理, 说明病情危险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并以亲切的态度和诚实的行为取得病人的信任。保持环境安静, 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协助病人接受手术方案, 尽快送病人去手术室。准备好麻醉床, 床旁备好输液架、麻醉护理单、心电监护、氧气、砂袋。

2.5 术后护理

2.5.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 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每30 min测1次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病情平稳后改4 h 1次,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 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 注意腹部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 保持伤口敷料干净, 伤口压砂袋8 h, 预防伤口出血[2,3]。

2.5.2 饮食、体征与活动

术后应去枕平卧6 h~8 h, 进食流质。12 h鼓励床上活动, 促进肠蠕动, 防止肠粘连。

2.5.3 留置尿管

保持尿管通畅, 观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正常24 h~48 h拔尿管, 每天用0.5%碘伏棉球擦洗阴部2次, 并保持外阴清洁, 减少泌尿管感染的机会。

2.5.4 胃肠道护理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胀气严重者可针灸封闭足三里治疗。

2.5.5 心理护理

术后病人因切口疼痛, 应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对未生育者, 因宫外孕后生育机会减少, 病人出现哭泣、自责、无助和恐惧等现象, 还有家属的紧张心情提出各种质疑和要求, 我们必须热情的对待, 耐心地解答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 向她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 解除病人的痛苦, 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赖, 使她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5.6 出院指导

出院后加强营养、卫生、休息, 避孕半年, 继续灌肠理疗, 防止盆腔粘连。每周抽血查β-HCG, 直到β-HCG正常, 防止持续性妊娠。

3 体会

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病人病情急、变化快, 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危及生命。我们在积极纠正休克的同时, 迅速准备进行手术抢救, 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及结合健康教育, 病人腹部伤口愈合好, 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本领, 在抢救工作中做到稳、准、快, 保持沉着冷静、稳重, 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 从而提高抢救效果。

关键词: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朱燕菲.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07 (11) :109-110.

[2]李晋红, 范秀玲, 范俊娟, 等.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 2007, 21 (Suppl.1) :128-129.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9

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病人为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常规都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 [1], 但是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 具有抗原性, 注射后能引起变态反应。我科遇到1例病人, 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的情况下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3 min出现过敏性休克, 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护理, 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24岁。6月15日下午, 因左膝部割伤来我院就诊, 门诊给予清创缝合后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皮试前询问该病人及家属有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 回答否定后给病人做皮试, 20 min后由两人同时观察结果, 病人无头晕、胸闷、皮肤瘙痒等不适, 皮丘<1 cm, 无局部发红, 无伪足, 局部皮试反应为阴性, 于15:45给予破伤风抗毒素1 500 U肌肉注射, 3 min后病人出现心悸、胸闷, 立即送入抢救室, 脉搏120/min, 呼吸30/min, 血压65/30 mmHg (1 mmHg=0.133 kPa) , 考虑是破伤风抗毒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出现, 迅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并给予地塞米松5 mg、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 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16:05给予建立颈内静脉置管, 给予快速补液扩容, 同时给予静脉微量泵注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升压。16:16给予甲强龙160 mg、磷酸肌酸钠5 g静脉注射, 病人血压仍偏低, 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预面罩吸氧8 L/min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0%左右。考虑出现肺水肿, 急请麻醉科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在插管前病人病情急剧恶化, 口鼻溢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考虑出现严重急性肺水肿。给予力月西、吗啡及维库溴铵静脉注射镇静肌松后, 16:33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6:38病人心电监护示心律呈交替性逸搏心律, 心率约40/min, 给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后效果不佳, 血压及心率无法上升, 继续给予反复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同时适当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辅助循环。16:47心电监护示心律呈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 , 给予心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 心率90/min, 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高呼气末正压 (PEEP) 支持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水平, 血压、呼吸、心率逐渐稳定, 送入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1周后病人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正确判断变态反应, 并给予应急处理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 在数分钟至几小时内即可死亡, 因此必须迅速做出诊断, 治疗必须马上进行[2]。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给予病人平卧位或休克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并保持静脉通畅, 注意给病人保暖。

2.3 病情观察

遵医嘱准确及时给予抗过敏等药物, 进行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4 心理护理

因过敏性休克发病突然, 病人无充分的思想准备, 会感到恐惧、焦虑不安、心情烦躁, 应先稳定病人的情绪, 给病人恰当地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 消除其思想顾虑, 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关心、安慰、体贴病人, 使病人有安全感, 很好地配合治疗。

3 变态反应的观察及防范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 仔细询问过敏史, 如有过敏史者尽量选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皮试剂应现配现用, 剂量要准确。在给病人做皮试前要向病人解释清楚皮试后观察30 min及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后观察30 min, 嘱病人不要离开注射室并说明其重要性, 必要时让病人签字, 以免引起医患纠纷。皮试结果需两人判断, 皮试阴性、病人主诉无不适方可注射。如果病人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强阳性或脱敏注射期间发生变态反应者, 应改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病人在皮试期间及注射后观察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 如果发现病人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不适或过敏性休克时, 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嘱病人回家后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 体会

急诊科是外伤病人多, 很多人在处理完外伤后对打破伤风针不太在意, 不观察, 打完针就走[3]。通过此病例, 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提示护理人员即使是在皮试结果阴性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变态反应。因此在使用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注射室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物品。护理人员应勤巡视,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判断, 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并通知医生, 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抢救, 使病人迅速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黄惠敏.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观察及防范[J].临床医学, 2011 (12) :63.

[2]海燕.1例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6) :92.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 篇10

1 病例介绍

患儿, 女, 11岁, 因发热、意识不清、无尿6 h入院。查体:体温38.8 ℃, 心率155/min, 呼吸34/min, 血压36/22 mmHg (1 mmHg=0.133 kPa) 。浅昏迷, 全身皮肤可见花纹, 面色苍白。心音低钝, 肢端凉, 脉细速, 右下肢根部肿胀明显, 四肢肌张力高。诊断: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重症肺部感染;右下肢软组织感染;右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右髋化脓性关节炎?原发性腹膜炎。入院后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胸部CT示双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双侧胸膜增厚、粘连;胸腔B型超声示双侧胸腔积液;血小板88.9×109/L, 凝血功能示纤维蛋白原 (FIB) 6.95 g/L,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1.46, 凝血酶原时间 (PT) 17.8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 69.7 s;DIC试验D-二聚体 (+) , 心电图示心肌损害。遵医嘱给予特级护理, 鼻导管给氧, 双管输液, 心电监护, 留置导尿, 记录24 h出入水量。治疗上给予扩容、升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多次输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提高渗透压, 低分子肝素抗凝, 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经过治疗护理, 患儿咳嗽减少, 肺部体征好转, 右下肢肿胀消失, 疼痛减轻, 病情好转, 15 d后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住重症监护病房, 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可用于有人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墙面、地面定时以0.05%过氧乙酸或含有效氯2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严格探视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加强医护人员洗手消毒制度, 操作前后严格的手消毒, 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1]。

2.2 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应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缺氧状况

本例患儿处于浅昏迷状态, 应避免误吸、窒息, 头偏向一侧, 防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有气道分泌物时及时清除。监测动脉血气。

2.4 药物治疗及护理

输液速度快慢所产生的作用明显不同, 直接影响到循环血量的补充效果。输入单纯的晶体液尽管可以补充血容量, 但晶体液快速转移到血管外, 不能有效维持血管内血容量。将晶体液和胶体液交替输入, 以保持血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本例患儿采取双管输液, 一管以微量泵泵入多巴胺以升压, 一管则快速输入晶体液, 同时预约同型血浆。开始用升压药或者更换升压药时血压常不稳定, 应5 min~10 min测量1次血压, 依据血压高低调节药物浓度。血压平稳和全身情况改善后, 改为15 min~30 min测量1次, 并按药物浓度和剂量计算输注速度。注意保持静脉管道通畅, 勿使药物外渗, 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感染性休克要及时使用有效而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且必须静脉给药, 应计划安排给药时间、液体类别、给药顺序。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本例病人遵医嘱给予万古霉素静脉输注, 6 h进行1次, 每次输注时间均大于1 h。使用肝素过程中, 尽量减少肌肉注射及各种穿刺检查, 必须进行时, 应局部指压5 min以上, 以免出血不止或形成血肿, 根据病情变化和凝血时间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和输注速度。若伴有用药后明显出血加重及凝血时间过度延长时, 应立即静脉注射适量鱼精蛋白相对抗。

2.5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口腔黏膜及皮肤颜色, 是否有发绀及出血点[2]。本例患儿意识由入院时的浅昏迷经治疗逐步转清醒。体温最高时达40.3 ℃, 经物理及药物降温, 体温降至38.5 ℃以下。在本例的高热护理中要注意由于DIC易发生皮下出血, 故不采取乙醇擦浴降温。入院时无尿, 血生化示轻度氮质血症, 经治疗护理后恢复正常。本病血液系统受累, 病人血小板急剧下降造成皮下出血, 注意密切观察预防DIC的发展。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 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观察出血症状, 可有广泛自发性出血, 如皮肤黏膜淤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等。

2.6 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清洁, 增进病人舒适。保持患儿面部清洁, 每日行口腔护理, 防止感染。每日行会阴部护理, 导尿管护理2次, 防止泌尿道感染。留置尿管期间, 妥善固定尿管及尿袋, 尿袋不得高于膀胱, 及时排放尿液。休克控制后2 h翻身1次, 防压疮。及时给予叩背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2.7 心理护理

病情控制后, 病人意识逐渐转清, 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康复。用温和的语言安慰、鼓励病人,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取得病人的信任而使之产生安全感, 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实施治疗, 特别是有创性操作时尽量多与病人交流、解释, 以取得合作。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血液灌注不足, 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以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尿量减少、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是当前重症监护病房内主要的死亡原因, 也是当代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焦点及难点, 病死率20%~63%[3]。其治疗是一个科学而有计划的综合治疗, 需要医护人员有效的协作和配合。一旦临床诊断感染性休克, 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 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 配备年资较高, 有经验的护士24 h特护, 良好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DIC是一组因多种病因所致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机制平衡的失调, 而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栓塞、溶血的临床综合征, 发病率在0.1%以下。临床上常见急性型或亚急性型, 慢性型罕见。急性型DIC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应迅速有效地防治可引起DIC的原发病因。在原发病因未能控制时, 注意血液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 及早进行肝素抗凝治疗, 不使DIC发展进入病死率极高的后期阶段。

参考文献

[1]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 2006, 16 (2) :140-142.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3.

上一篇:关于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费用的下一篇:2022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