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历史教学反思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期中考试历史教学反思(共15篇)

期中考试历史教学反思 篇1

赵 梅 芳2010年5月17日

期中考试历史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作为高二文科班和高一6,7, 8班的历史代课老师,看到这样的成绩,使我感想万分。针对这几年的历史教学确实是我成长了很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面对着纯真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原则,我认真地去备好每一节课,尽量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了解历史的真实,培养他们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思维和能力,尽我最大的能力去让学生喜欢以往他们都不重视的历史课。结果并不像我想想的那么的容易简单,虽然这次6班的成绩在整个年级还不错,但是整个年级的历史平均分都很低。这不得不是我们好好的去反思一下为什么?。首先作为老师我自己做一个深刻的反思。一,平时在教学方法还不是那么的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二,忽视了差生的对整体成绩的影响,对他们平时的督促不够。三,没有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比如作业太差,抄袭现象太严重。四,没有真正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还有待提高。五,听的课还很少,自己的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

第二,考试成绩好坏还和生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高一8班同学,我努力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兴趣,但对他们来说,怎样的教学都不起作用,因为他们的基础太

差,可以说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而且这是高一很多同学的现状,比如,五四运动是什么?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什么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等,太多的例子。最为关键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在学校只是混年龄或是来完成父母的愿望,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上课的时候提不起精神,睡觉成为习惯。抄作业成为普遍现象。成绩对他们无所谓。再者,对一般同学来说,历史基础也比较差,作为农村教育从小认为历史就是副科,不重要。以及现在的历史教材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类似于原来高三复习时的专题知识体系,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是难上加难。它的一个思想核心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历史的影子或者说在历史的学习中来感受现在的生活。

说句实在话,面对当前的教育我有一种无奈也有万分的感慨。无论上面如何去改革,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对我们的束缚,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极力去在教学中贯穿新的理念。虽然学文科的人太少,但是那是一门学科,首先,在高中来说历史不是副科,从我们大的教育方针来说我们的教育不是仅仅应对高考,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回首2008年奥运会,儒家文化,中国四大发明,等等。再之,我们要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从中国古代史中去寻找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从中国近代史中去寻找我们的耻辱与中国人的顽强毅力,从现代历史中去看看中国的强大与繁荣,从

世界史中去寻找东方腾飞的巨龙,再去看看现在中国在世界中的辉煌。我们的教学不只是要停留在考试上,和应对以后的升学工作,最主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得学生能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历史的学习除了要记住我们自己民族的发展历程外,更是要我们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培养世界公民意识、培养民主法制意识、培养创新向前意识,让我们的祖国在和平崛起的时候有思想准备。同时,历史的学习不像有些人所以为的就是过去事件的堆砌,毫无意义,枯燥。现在的历史学习还是强调政治、经济和思想,但是它把学生到引入历史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这种引入,学生会在现实的生活中发现课堂上的史实。举个例子,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在历史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同样是如此。所以文科的教学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些科目,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方法,争取给予学生最优的课堂。

期中考试历史教学反思 篇2

历史的价值有待我们更深地研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我发现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无不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善于借鉴历史,从历史当中采撷大量的精神财富。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人类发展的过程记录, 读史可以明人心智,可以让人吸取经验,可以让我们学习先人的高尚品格, 一个漠视历史的人,他会被无知笼罩,他的眼界会受到限制,他的思维不会有更多的发展,纵然此人才华横溢,天赋很高,但他的为人处事必然会遭受逆境。现在的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综合素质,能带给学生很大的启示,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类的社会的进程基本脉络,通过历史得以展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学习古代的文化遗产,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用科学的历史观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在漫漫人生路上,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思考社会宇宙和人生,学习高中历史,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真地学习历史,达到教学要求,培养健全的人格,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 兴趣是成功之母。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感觉到很幸福,人类历史就是故事,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故事,关键是我们怎样地表述教材,让学生在故事当中学到知识、掌握真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难,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历史有它的学科特点,了解青少年的学习心理,掌握他们的动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如果在课内课外不下大功夫,不去研究学生、不揣摩课堂、不深挖掘教材,忽视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发生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一个人一旦对某项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对它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会忘记了疲劳,会自觉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我们完全可以用以苦为乐来形容。在这方面,心理学已经用大量的事实的证明。孔子曾经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对兴趣的一个注解。兴趣促进他的精神会充分活跃,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地解决,这是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远远不是外界的推动能够高达到的,同时兴趣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追求探索性,古今中外,任何伟大的发明无不来源于兴趣,因为这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

2. 避免让学生感觉历史枯燥。大量的数据说明,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有人认为枯燥,有人认为学习的意义不大。仔细地研究教科书,发现确实存在着一些庞杂、笼统等缺憾,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问题,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活泼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让历史课堂生机勃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这样就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3.“活化”历史教材。照本宣科是最失败的教学。学生们从初中毕业, 进入了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况,他们对高中的历史课程的学法尚不了解,“活化”历史教材,把历史知识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教学内容带给学生们一片轻松。课堂上不拘泥,打破教材的顺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讲授教学内容。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之展示实际的物品、丰富多彩的图片、扣人心弦的影视片段。教师要应用自身知识广博的优势,信手拈来大量的历史典故,让同学们了解我们人类的过去。讲述历史必须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如教师能够做到口吐珠玑,巧妙地将历史教材的内容“活化”,让学生们感觉到无比的愉悦和轻松, 他们就能够对历史保持兴趣,对教师产生热情,对作业富有责任。利用学生们的年龄特点,给予他们大量的视觉冲击,讲述历史典故、让他们“接触” 大量的英雄豪杰,彻底改变死气沉沉的教学局面,让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和谐的春风。举例来说,讲《清朝政局的变动》,当时正值辛酉政变,怎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我如下讲解: 当时的情况是,北京城岌岌可危,很多人都认为咸丰皇帝必然是束手就擒,没想到的是,咸丰皇帝是个长跑健将,他从北京三下五除二就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同学们呐,看来这个体育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健康,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救一个人的性命( 笑声) ,不过,咸丰皇帝在运动之前没做好热身准备,可能是用力过猛,结果病死在那里,慈禧借机发动政变夺得满清政权……看来一个人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的准备呀( 学生们哄堂大笑) ! 整个课堂氛围积极愉快,哪里还有学习的疲劳和枯燥? 我趁热打铁向学生们提出问题: 由于发生了皇帝死亡的事件,清朝政府发生了一些变动,你们说是什么变动? 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教材的叙述是文字性的,有它的限制,有时候似乎是平淡呆板,我们教师的讲解就要避免这个不足,让同学们感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事情,学习过程始终在一个欢乐的氛围里,他们能够做到在兴趣中进步,在快乐中掌握新知,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实现就学的目的,达到教学要求。

三、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为了避免让他们产生畏难心理,学生们毕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所获得的材料的渠道有限,需要教师很好的引领,下面谈一谈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1.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前提是给他们设置一个很好的题目。 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画是否存在着美中不足?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究竟对谁更有益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等。

2. 引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思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新的观念介绍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引进一些史学研究新动态,让他们的视野得到充分的拓宽。

3.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历史有它的使命。历史曾经的过去,现在是以后的历史。因此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如讲1929 ~ 1933年的经济危机,我就向同学们提出,历史上都出现过几次经济危机? 我们现在有没有经济危机? 最近的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这场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使命感,学习是一种任务,将来有很多事情应该去承担,让他们的注意力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活跃程度。

综上所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改善, 就是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历史的真谛。

摘要: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人类发展的过程记录,读史可以明人心智,可以让人吸取经验。探讨了历史学科的巨大作用,并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细致地阐述,最后诠释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篇3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诊断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诊断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训练,我一定要在诊断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少有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和物理的题目巩固。通过诊断,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诊断,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诊断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你就先编着吧)。只怪自己买的练题目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诊断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诊断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诊断技巧贵在训练。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训练和复习,诊断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题目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期中诊断毕竟不是期末诊断,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诊断,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4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半学期过去了,2011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我担任一班,六班,九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想起这半学期的工作,我感受颇多。总结如下:

1.进一步端正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薄弱班级和学有困难的学生的工作,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基础”的作用。教师宜以严谨的作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中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反馈意识,摆正讲和练的关系,精讲精练,提高效率,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技能训练,使每个学生真正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去。

3.关注教改方向,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数学教学工作的首位,而且能力培养应落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4.课堂教学中要强化过程意识,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要展开思维,弄清楚其背景和来源。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做到结论和过程并重。

5.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5

从本次考试所反映的现状来看,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1、上学期因为刚接班,所以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学期,我从一开学就坚持听写单词,发现学生在词汇方面有所进步,课文背诵方面,我只是鼓励学生自觉背诵,可只有个别学生背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行动,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使得背课文这个习惯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明显的感觉到背诵课文的重要性。因此,我决定针对两个班学生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加强单词听写和课文背诵的落实工作,多关注课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专门设置一个背诵登记表,分层要求学生背诵或者熟读课文。达到80%的学生过关。

2、狠抓基础知识,加强写作训练。书面表达能客观地反映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且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前每次布置的作文,都有一大半学生是抄袭的,一到考试的作文就是白卷。针对此问题,我决定从八(8)班开始,利用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写作文。从简单的开始,先说后写。培养学生写的信心。

3、继续注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理解在我们的各种测试中所占分值越来越大,而且选材也更趋广泛化。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侧重“篇章”,强调“含义”,将语篇教学贯穿于课文教学和阅读理解教学中,利用语篇教学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强语感,丰富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兴趣培养,慎防两极分化。从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两极分化”现象。

本学期我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所减弱,除了学生对新老师的新鲜度过了以外,就是我个人在这学期注重知识讲授,缺乏与学生沟通,上课的激情有所减弱,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减弱了。在后半学期,要将那些对英语即将放弃的

学生找回课堂。让他们重新对英语感兴趣。

5、注重课堂“时效性”,在优化课堂组织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加大训练强度和密度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既要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好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注重知识的扩展和规律性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让好学生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6、加强听力训练,营造语言环境。后半学期,除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外,我打算在期末复习阶段对听力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听,掌握听的技巧。

浅谈历史开卷考试教学方法 篇6

一、与地理知识结合讲解分析历史问题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空间, 要使学生牢记重大历史事件, 把它放到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区讲, 比空洞的文字介绍要强得多。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课本中的地图, 结合地理知识讲解,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用好地图善用地图, 建立起空间概念, 使学生从图中得到课本上文字未介绍的信息, 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克服死记硬背。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 (川教版) 《清朝前期边疆的巩固》一课时, 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朝前期边疆的巩固:老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 阅读完后, 让学生在草稿纸画两幅地理方位坐标图, 将清朝前期对边疆的巩固措施和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围分别表示出来, 使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清朝前期边疆的巩固:西南地区,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北地区平定叛乱, 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东北地区, 两次打败沙俄的侵略, 签订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东南地区, 武力统一台湾, 设台湾府。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围:西至拍米尔高原, 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南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东到大海, 南达南海诸岛。这样教学, 使本课冗长的文字介绍浓缩为两幅地理坐标示意图, 使学生一目了然。还能使学生得出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在巩固国家边疆中采取了文治与武功相结合的有效方法;还使学生将古今中国的疆域进行对比, 加深了记忆。

二、与语文教学方法相结合

(一) 段落层次分析法。

如九年级历史上册 (川教版) 《日本大化改新》一栏目中, 让学生阅读该栏目, 并将其层次划分出来, 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我在上本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踊跃发言, 形成了两种划分观点:一种是分成3个层次, 其依据是按改革中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和历史作用来划分的;一种分成2层, 其依据是按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来划分的。这两种划分方法都正确。

(二) 借用说明文说明方法来讲历史。

历史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数字或者例子来说明某一个历史事件, 其实就是语文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语文中的说明文说明很多, 如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等, 证明在说明某事件是历史中的说明方法与语文中的说明方法是想通的。如九年级历史上册 (川教版) 为说明古罗马的奴隶制盛行一问题时, 就是采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来进行介绍的。其中列了3个数字:7.5万、15万、8万;举了3个例子:第一次布匿之战、撒丁尼之战、伊屁鲁斯之战。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古罗马奴隶数量之多, 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和战败国的居民。从而说明了古罗马的奴隶制盛行。

(三) 借鉴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来讲历史。

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是历史的生命性特点, 为证明某个历史观点的正确与否, 就必须拿出真实可靠的历史事实或者证据去证明。开卷考试中的历史简答题也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一大拦路虎。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方法大凡有三种, 即夹叙夹议或者先给出论点再用论据去证明, 或者先拿出论据层层论证, 得出论点。历史问题的论证方法常常采用后两种。

如九年级历史上册 (川教版)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一文, 为证明“英国在19世纪就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史结论, 就是采用的先讲出证据, 最后得出结论, 即分总式论证法。18世纪到19世纪, 英国在美洲抢占13个殖民地, 在非洲占领塞内加尔等地, 在亚洲占领印度, 即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亚欧非美世界各地, 太阳在英国的领地上永远不会落下去, 好称日不落帝国。

三、借鉴数学学科的某些教学方法

历史中的有些问题借助于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来讲解, 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反之老师难以讲解,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就更难以学以致用。如在讲历史年代尺时, 可以借鉴数学中的数轴知识, 因为学生对公元前的时间概念很难理解, 在计算一个为公元前X年的事件和公元后的Y年事件二者相差多少年, 学生很难理解, 经常做错, 我们不妨借鉴数学中的数轴知识来给学生讲解, 把公元前的时间看作负数, 公元后的时间看作正数, 相差多少年, 就是要计算这两个时间点所形成的线段的距离, 那么距离一定是个非负数, 把零年看作是数轴上的原点, 但历史上没有零年这个概念, 故在计算这段距离时还要减去1, 即|Y-X|-1.

另外, 为使学生适应历史开卷考试, 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 必定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历史开卷考试,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如九年级历史上册 (川教版) 在讲解“印度人民反英民族大起义”时, 课文中讲到:1857年—1859年印度发生了由章西女王领导的反英民族大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 但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若将此次历史事件放到当时整个国际上去看一下, 可以这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1857年—1859年印度发生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同时向学生讲述此间中国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在引导学生, 同时期中国和印度都在抗击英国的侵略或殖民统治, 对两国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得出英国被迫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 分散了兵力, 印度和中国相互形成支援, 相互减轻了作战的压力, 从而减缓了中国陷入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速度。老师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中外历史知识去分析总结。这样通过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学会思考, 达到举一反三, 得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推行新课改,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想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今天, 历史学科中考实行开卷考试, 其实质就是要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 转变为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活学活用能力, 学会思考, 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转变观念, 灵活应用多学科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 方能问鼎中考历史开卷考试。

摘要:历史开卷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综合分析能力, 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开卷考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八年级历史期中教学反思 篇7

覃颖

很快,这个学期又过去一半多了。回顾这半个学期来自己的历史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算太理想,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平时学习历史和解答历史试卷的问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部分学生复习历史没有方法,学习自觉性不够。今后采取的措施:

一、梳理知识,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以能力立意是新世纪考试的一面旗帜。历史学科能力中三大要素即历史思维、历史材料、历史语言,只要落实到应用层面,都离不开概括能力,可以说,概括能力是历史学科主观题考查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应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在历史复习中应以教材为中心,梳理并理解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重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对历史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二、注重知识升华,把握时代特征。

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且量大,但由考试特点所决定,不可能面面俱到,考查的重点往往是宏观系统性强的问题。因此,在完成首轮复习后,要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即把所学过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按线索、阶段加以整理,从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三、关注课改,提高历史运用能力。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期中语文考试教学反思 篇8

有一个女生,嘴里技嚼着口香糖,三反五次的抄袭,我用眼神示意了好几次,她就不收敛,仍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很生气,走到她身边,小声对她说,别抄了,多考几分,少考几分,都无所谓。

没想到,那女生挺牛的,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被他的话愣住了。

我们都有过学生时代,考过多少次试,已记不清,想当年为了多考几分,奋斗过,困扰过,对多一分少一分没多在意。现在,分数对于不上学的老师以有另一翻的意义,老师的评优晋级,依赖各种各样的量化分数。

处于围城中的央的学生能不被成绩左右着我,苦恼着,快乐着,不顾一切的抄袭者......

我的心里是痛的,是的,如果换了我,我不会在意吗?人总是要争取的,对学生来说,也就是争取分数,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也许为了免于同学的嘲笑,也许是为了免于老师的训斥,也许是为了所谓的尊严?

那同学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了你,你不在意吗?

我心里痛的,是的,换了是我,我不在意吗?哪个同学能轻松跃过那个坎?

那女生淑着另类的头发?涂着明亮的唇膏,嘴里嚼着口香糖,怎莫也算不上个爱学习的学生。但她作弊的颈头应该又是非常中视分数的。是呀,为了老师,为了父母,为了对她们交待。

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初探 篇9

1. 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 很多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性教学的氛围, 很多反思仅仅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尤其是历史这样的科目, 地位相对低下, 学生投入历史学习的精力有限打击了教师反思的热情。旧有的评价体制并未完全转变,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反思。

2. 反思性教学自身的弱点

第一, 教师对教学实践合理性没有全面的认识, 反思性教学的评价标准尚不完善, 这给合理评价与正确掌握反思性教学带来困难。第二, 反思性教学不否定操作性教学, 但其过多地依赖常规性, 没有创造出较多的独特的教学策略, 使得自己的风格没有全面展示出来。第三, 反思性教学更多的是“揭短”“纠偏”, 容易使一些教师产生畏难情绪。

3. 教师自身的因素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要求教师持之以恒。这对教师的意志、精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很多教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特别是历史教师的地位相对低下, 历史学科被打入“冷宫”打击了教师反思的热情。教师没有深入掌握反思性教学理论, 不能运用多样的反思方法, 也会影响反思性教学。教师之间由竞争引发的各自为政的状态也会影响教学反思的开展。

二、开展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建议

1. 改善教学环境

校园的文化环境对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起到重大作用, 在一个充满反思氛围的学校中, 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能有反思的意识和行为。要创设有利于反思的校园文化首先需要领导自身起带头作用, 善于反思、勤于反思, 起好榜样示范作用。其次要采取一些鼓励性的措施, 支持教师进行反思, 改变评价体系, 缓解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关系, 使同事之间能够加强交流, 通过同事来反思, 这是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2. 从实践出发明确问题

从历史教师本身来说, 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基本的素质之一, 在实践中要善于反思, 发现问题。例如, 在教授“民主”这个概念的时候, 有时学生无法真正理解, 尤其是无法弄清古代的民主和今天的民主有什么区别, 其他很多生涩的概念学生也难以理解, 例如: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政体有何区别?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又是什么含义?如果学生不理解的话, 就很难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所以如何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把握现代与历史异同, 成为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道德感。只有具备问题意识和道德感的教师才能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 从中发现问题, 并围绕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将“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结合起来, 向学者型教师迈进。

3. 在反思性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

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不应该仅仅是内隐的思维活动, 更应该是外显的实践活动。教学是具有实践性的, 只有在实践中采取反思性教学, 并不断地监控教学, 发现证实或证伪假设的材料, 使假设在各个环节中都得到检验;要仔细观察,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新情况, 并采取变通的措施, 才能促进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地开展。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很多, 而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上要注意不要出现松散跑题现象。要时刻关注学生, 对学生的注意力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控。一旦发现学生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可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 采取富有吸引力的手段, 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反思和调控课堂情况变化的同时, 根据变化及时地调整课时计划。

4. 反思性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 对前两个环节进行评价。主要反思以下问题: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原因何在?有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何在?有何失败之处?这样, 才能在教学中扬长避短。课后反思的方法很多, 可以请同事听课, 课后进行讨论指出优缺点;也可以通过录像, 课后回顾发现问题并直接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与同事探讨;或者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寻找答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帖子寻求更多帮助;可以通过同学生交流, 从他们的感受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与否来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刘志坚, 苏新友.试析反思性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2]谢慧.开展反思性教学提高历史教师素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

初中英语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0

转眼间来到育人已经将近三个月了,正式讲课也已经有两个月了。我很喜欢育人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以及严谨治学的育人理念。以下是我从期中考试成绩与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的自我反思。

207班在本次期中考试英语科目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一方面是作为新教师在教学方法、管理方法方面与重难点把握上缺乏经验,使得优生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失去拔高的机会;几名本可以及格的同学没有及格。另一方面原因是,一小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充分重视英语科目,所以造成成绩下滑,十分严重。

在本次考试中,刘子璇、梁萧凡、王明媛等几名同学是进步较大的,由月考的不及格努力到及格,甚至到80分以上,这些同学提高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提升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其中也有几名不稳定的同学,平时我会多注意关注,防止下滑。

此次考试中成绩下滑较大的有王梓兆、董建,孙昊宇、李子玉,这几名同学英语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个别同学英语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个别同学偏科严重。课下我会与他们共有单独分析试卷、成绩、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英语,端正学习态度,注意狠抓他们的背默。

目前班里英语能力较强的同学杨子涵、冉天玲、张佳雪、李斌凯等一些同学在考试中没有突破110分,发挥平稳。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注重多给这些同学拔高的机会,让优生更优,充分发挥英语优势,提高总成绩,并注重让这些优生带动身边能力稍差、不够主动的同学。

在我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上呢?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科学证明,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地高度集中,如果课堂乏味,很容易导致学生精力涣散。第二,老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参与的机会并不多,导致学生大多处于事不关己的淡漠心态之中。第三,老师没有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7班在英语课上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调动情绪很困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名同学。通过教学发现,学生们对音乐、视频感兴趣,所以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多采用歌曲导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吸引他们注意力,培养积极性。在今后教学中,还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用音频视频来吸引学生。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蔡局反馈给我的纸条上的建议:多听课,改进教法,调动学生,活跃课堂。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1

由主观题和客观题(题型就见下表)组成。答卷时间120分钟(比正常高考少了30分钟),卷面分值120分,客观题多了两道选择题,主观题少了一道仿句题。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与高考比少了5分,但题量没变;文言翻译分值少了2分,题量仍然没变;诗歌鉴赏8分,少了3分,题量同样没变;作文40分,比高考少了20分,但题量也同样没变。由此可见,试卷题量安排欠妥当。

二、分析试卷试题难度:

整套试卷,试题区分度不够明显。区分度小。

三、成绩分析和对策

(一) 客观题成绩分析(及格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校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显得好一些,但也存在不足,现总结如下;

(1)字上的失分太大,学生的课内字形书写还是要重视,以免日后作文错字太多而轻易丢分。

(2)语言方面的运用还是应该在平时加强渗透和训练,通过考试可以发现前一段时间的训练是有用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以往的打法,不能放松对语言运用的训练。

(3)文言文阅读学生的基础还是有待加强,考查课内知识应该是满分才行,平时对学生的文言基础还是要想办法加强。方法如下:文言文课文留抄写或翻译作业,通过抄写原文,翻译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消化课内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为日后的课外文言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古文阅读中最后一道大题学生答的不好,学生对荆轲的身份和刺秦的动机理解不准确,可能是课堂上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也可能是学生想当然理解问题,不动脑思考的结果。以后会在教学中设计类似的问题,引导训练。

(5)现代文阅读的这种选择方式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选最准确的,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能肤浅,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不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全面分析思考。平时在阅读训练中多加以侧重,并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

例谈初中历史反思探索教学 篇12

一、对学生回答提问、检测的表现进行反思的实践

问题:通过对初三 (6) 班学生的提问, 发现班级整体对教材熟悉程度不够, 基础知识不扎实, 对灵活变通的问题答题能力还欠缺。

反思:初三 (6) 班两极分化现象相对严重,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点略高, 没有注意到班级的整体水平, 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基础不扎实。平时上课很少提问, 导致学生被动听讲, 不积极思考。

整改:重视基础知识, 及时弥补, 勿求快, 一步一个脚印。加大提问的检查力度, 推动学生主动思考, 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研究历年历史中考试卷后的反思实践

实践教学反思案例:通过对扬州历年历史中考的研究, 笔者作了反思。中考历史特点是一直在稳中求新, 重教材重基础是核心, 考试范围严格按照中考要求。重能力考查而不是要为难学生。教师容易进入的误区:扬州历史科目自2006年参加中考以来, 作为经历10年中考的磨练的一些教师, 知识面广了, 研究深了, 想法也变多了, 自己成“教授”了就容易把初中生当研究生。加上对中考难度的错误估计, 容易造成严重脱离教材, 什么都讲什么都记, 过偏过难, 浪费师生精力, 还容易引起其他教师恐慌跟风。

反思后对自己的提醒:一是研究自己的学生水平, 研究中考实质, 重教材重基础重能力。二是科学制定四轮中考复习战略:一轮重系统重基础, 二轮重专题重联系, 三轮重热点重练习重方法, 最后一轮回归教材。

三、听其他教师上课后的反思实践

实践教学反思案例:听维扬中学两位教师以“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为专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评课的时候教师们都侧重于评价课上得怎么样, 作为听课教师的笔者却看懂了学生。虽然这些课教学风格不同, 但是教学效果相似:学生们大都不懂装懂, 因为专题设计不错, 有对比有联系, 但是对学生来讲太难。

反思:再次感悟到什么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重新审视我们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 重新调整专题教学模式, 认真板书, 语言要通俗易懂, 难度要降低, 要多举事例, 拉近师生间思维的距离。

四、引导和教会学生进行反思

实践教学反思案例:每次评讲完试卷之后, 笔者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为什么这道题会错, 考的分数和你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在哪,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距等等。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而教学反思是穿插其中的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 教学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反思和完善的地方。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可以从注重积累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水平, 抓好常规教学, 认真上好每堂课, 抓好学生知识点的过关检查, 及时反馈, 留意收集中考有关的信息资料, 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这些工作中做好反思。我们教师不要把写教学反思视为一种负担, 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习惯加以坚持,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者从学生的课堂测验的表现以及听其他同行的课来反思自己的历史教学, 并引导和教会学生进行反思。

三年级英语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3

——高晓辉

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内容1-3单元,试题形式与中考接轨,难度适中。较之上次月考,绝大部分学生均有明显提高。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记忆量少。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考虑不全面是失分的最主要的原因。试卷中的所有单选全是平时做过的或讲过的。学生平时缺乏课后去温故知新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此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2.缺乏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学习的主动性差。考前叫学生要先看听力题,再看笔试题。但考下来得知全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这样做,结果听力失分比较多。不少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匆忙答题。

3.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30分以下的有5名学生。这是今后补差工作的重点,需要家长、教师、学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4.尖子生不尖。主要是能力题上失分多。说明平时做课外阅读题较少。

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布置多种可选择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

(1)对于拼写差的学生,布置抄写和听写单词;

(2)对于语法差的学生布置语法练习;

(3)还可以给尖子生布置略有难度的作业。

2.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课堂上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应把更正对一道错题比作对一道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在不断发现错误和更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的,平时该出的错都出了,并及时找出错因和更正,这样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试时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因而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常说“错题是个宝,提高成绩少不了”就是这个道理。

3.尽最大努力做好补“差”。

这里的“差”不是指后进生。而是指在英语知识的某些方面学习有困惑的学生。让他们都能通过老师的帮助学有收获。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14

本次期中试卷以新课标为本,以教材为根,以课外为延伸,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命题体现出语文知识的基础性,集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等特点。

一、从试卷来看,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一些问题。

1、学生字词基础差。写词语中,错别字多。如:“玷污”、“告诫”,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纠正错字,学生也有改不出。在加标点中,学生对省略号、书名号不能正确运用。教师以后还要加强练习。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还不强。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中,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启示:

通过这次考试,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警醒,以后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还要进一步端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努力使他进步,耐心为他讲解,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

1、努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

2、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

3、注重课内外知识的整合。

4、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5、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篇15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 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 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 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 实现教学实践, 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 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 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 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 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 因此, 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 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 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 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吸取新的营养,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

因此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 并不是偶然,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 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 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 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 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 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不断反思,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 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 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 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 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 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 扬长避短, 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 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 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 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 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 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

第一, 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生能够端正态度, 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第二, 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 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 学才能真正致用, 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

第三, 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 提高学习效果。

3. 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 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 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 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

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引导, 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 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 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 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 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 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 必须具备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不能凭借原有的经验, 重复、机械地教学。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处理,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拓展教学思路, 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文章讨论了进行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白桦.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7) .

上一篇:销售员工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