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推荐9篇)
1.加强理解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一、按版块整合知识, 构建网络, 建构重组
1. 依据课本框架,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能选择新的视野,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 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 同时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
2. 采取主体串联法,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体系。
比如《政治生活》主要主体。政府: (1) 性质、宗旨, (2) 职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 对人民负责原则——三条表现, (4) 依法行政, 科学民主决策——原因、意义、要求, (5) 自觉接受监督——意义、机制、体系, (6) 政府的权威。
公民: (1) 地位——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 (2) 政治权利和义务, (3)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珍惜选举权, (4) 民主决策——方式和意义, (5) 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6)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7) 有序的政治参与——三大原则, (8) 与政府的关系。
共产党: (1) 性质、宗旨、地位——原因, (2) 执政的实质——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 执政方式——具体内容, (4)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 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将当前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比如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就业问题、结构问题、公平问题、市场与市场经济问题、农村问题、金融问题、中日关系等形成相应的知识整合提纲。
质量问题: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3) 信誉和形象, 正当竞争, 经济效益。 (4)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 诚实信用原则。 (6)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安全权) 。 (7) 国家的宏观调控。
价格问题: (1) 市场形成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也影响供求。 (2) 价格的作用。 (积极、消极) (3) 市场经济的法制。 (4) 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 (5) 公平的原则,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 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中日关系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开放等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日本否认、歪曲历史, 置中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不顾, 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违背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势必给双方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中日之间国家利益的相悖决定了二者的摩擦;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日本单方面行为使中日关系紧张不利于中日经济发展, 违背了当今时代主题, 势必受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唾弃。 (3)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和有条件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日本政府的短视行为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发展的观点, 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4. 依据课本框架, 将相近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经济学常识》中相近的知识点整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必修1) ;自由贸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及其评价。
二、抓核心知识, 突破重点
高考政治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三、提升四种应试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什么)
获取信息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信息, 解读信息即是对上述信息的理解。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高考命题从种种能力考察的角度出发, 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 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 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证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 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1) 区分“角度”即审设问的角度: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2) 抓“题眼”即抓材料或设问中的关键词、图表的名称、年代、注解等可以反映试题灵魂的信息。
(3) 弄清“题旨”即弄清是考“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考“怎么办”, 明确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其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法、分层法。
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什么)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 能从多角度, 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调动知识:搜索知识的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 寻找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 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如何答——即表达能力)
(1) 描述: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是什么?怎么样?) 。描述事物的能力要求细致、全面、准确、简洁。
(2) 阐释: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为什么?怎么做?) 。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 要求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等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何答好)
一、明确复习思路
统计近五年所有理综试卷生物试题的分布、赋分,体会命题立意,把握命题角度,尤其研究新课程地区试题特点,把握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大胆取舍,少讲或略讲某些知识,制订详细的课时计划,形成有特色的专题课堂设计。
二、回归教材仍是二轮之本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从来都是教材大于考纲,即读什么课本,考什么课本。所以应对高考,就得研究现行教材。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回归教材,注重知识的广度,注重教材中新增知识、变化知识的梳理与分析。
重点复读以下几类知识:
1.生物的术语、名词概念
如酶、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等。
2.经典实验的探究方法
光合作用、生长素的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等实验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如酶概念的要素:活细胞、催化、有机物、降低、活化能。细胞分化的要素: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态结构稳定性差异,不可逆。再如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其要点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结合。
4.学科内知识一起读,形成知识网络
如蛋白质的有关知识:(1)结构、功能及计算。(2)细胞膜的结构、功能载体。(3)信息交流的糖蛋白。(4)生物膜的分泌蛋白。(5)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变化。(6)遗传变异蛋白质的合成过程。(7)免疫中抗体的知识等。使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解答问题时知识储备充分,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提取。
5.看图理解,以图解文
新课程教材有丰富图片,利用好这些图片对于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复习中对教材中的结构图、示意图、概念图、流程图等要充分理解,让学生能说出结构、方法、原理等,联想挖掘隐含知识,并从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出题点,提问方法等。
三、构建网络,提升能力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关键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要学生自己以重点、热点为中心,用联想的方法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各种资料上有大量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可以参考并自制一些重要的章节知识网络图,强化记忆,有利于记忆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实验题型训练与拓展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是对考纲中19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经典实验深入剖析,同时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1.在复习中对相关实验归纳总结
例如教材中多个学生实验均涉及到化学物质,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二苯胺、甲基绿吡罗红、健那绿、重铬酸钾、二氧化硅、碳酸钙、卡诺氏液、层析液、醋酸洋红、秋水仙素、聚乙二醇、不同浓度的酒精、盐酸、氯化钠等,以实验为线索进行整理组合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条件、结果。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吸水和失水、真核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等实验,复习显微镜的使用与临时装片制作。这样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归纳起来,是相关实验形成有机的整体。
2.变换实验相关内容,拓展新实验
如利用有机物的鉴定可以解决:鉴定生物组织器官中的有关成分,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鉴定某消化液中酶的化学本质,用于食品相关成分得鉴定,比较不同生物组织中的相关成分含量的高低,检测生物在不同的代谢条件下尿液成分的变化等。
总之在解答实验拓展题时,“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五、注重训练的有效性,重视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轮复习阶段的联系要量少质优内容精。在习题选择上,要做到不求新、不求难,但求活,要善于从多套练习题精选一套小卷,要勇于对多套相似或不同试题加工融合为一道知识涵盖面广的综合题。在训练中不要只求结果而贵在求过程,注意相同知识点的变式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练习和考试中要训练学生做到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即用语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语句的精练性、结论的科学性。
(九)“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选择题提速练
1.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三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2017年3月15日,的职责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全国人大代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维护人民利益,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②④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大代表的职责,没有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①不符合题意;人大和人大代表有国家的和地方的之分,只有全国人大代表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③说法错误。
4.(2017·天津南开区模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一系列政策讯息,直指民生关切。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A.行使决定权,对重大民生问题做出决策 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不同意见 C.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民生问题的议案 D.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法规约束政府行为
解析:选C A、D两项表述错误,立法权与决定权是全国人大的职权。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民生问题的议案,故C项入选。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近几年的“两会”上,“民意”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建议多一点,差距小一点„„老百姓最“闹心”的餐桌安全问题,更是代表、委员们提得最多的议案,许多热点问题都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稳一点,学费降一点,看病省一点,岗位多一点。据此回答5~6题。
5.百姓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A.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C.人民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D.对人民负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人大代表,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排除A项;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大代表的权利,故排除C项;百姓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体现了对人民负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D项符合题意。
6.全国政协委员们就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纷纷上交提案、建议,这说明人民政协()A.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B.是国家机构的监督机关
C.行使了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D.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解析:选A 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上交提案、建议说明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A项正确;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B项错误;政府行使了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D两项说法错误。
7.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系 ④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党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党内监督也不是法律监督,①不选;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②④正确;材料中的党内监督是党内部之间的监督,不是党对政府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与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项。
10.“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下列能体现这一过程传导路径的是()①国务院及各部委发挥行政职能作用 ②政协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③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指明方向 ④全国人大通过规划,行使最高权力 A.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解析:选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故“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过程是③→②→④→①,本题选D项。
11.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有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小宪法”之称的《民法总则(草案)》,围绕其中的内容,许多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材料体现出()①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协主体 ③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①不选。材料主要围绕人民政协这一主体,②与题意无关。政协参与讨论《民法总则(草案)》体现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③④正确,故选D项。
12.(2018届高三·江苏三市联考)在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就“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需要解决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言献策。这体现了人民政协()A.作为民主党派,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C.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D.参与对外事务管理,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机关
1、(2013年天津卷,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让学生辨别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一系列措施或带来的影响是否恰当。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措施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①入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重要措施,②入选;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带来的影响看,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必然要求,③正确;④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答案:A2、(2013年海南卷,4)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 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l。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化学
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练题的同时注意归纳总结,比如有机推断专题,钢铁的腐蚀、离子反应等专题。同时,训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多整理易错点、失分点,并进行强化练习。信息题则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下列举三点具体建议:
1.专题训练、归纳总结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以北京高考题为例,7道选择题中,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或者金属的防护和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实验题是常考题目,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专题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2.限时训练、综合训练
(1)限时训练
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北京卷7道,全国卷7题,考试时10-15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建议学生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劳,做题效率下降。
(2)综合训练
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45分钟时间虽然紧张,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阅读、审题能力;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3.跳出题海、突出方法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突出主干知识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注意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考和通读课本。
解题时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生物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二轮复习的重心要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
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经过一轮复习的沉淀,考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做题量。但是很明显,不同的考生的题目积累量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造成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非常重要。同学们都知道养成良好做题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下面就为同学们详细说明:
方法建议:三色笔做题法。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蓝、黑、红。在作业时,以蓝笔审题、黑笔做题、红笔改错。然后将所做的试卷分类整理收集起来,在复习后期,可以以错题作为再次复习回顾的重点。以这种方法做题,呈现出来的试卷,对题目的理解度、修改知识点、错误答案等等一目了然,不仅能将考生有漏洞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补缺,还能指出考生曾经做错题的原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物理
一、知识网络的体系和细化
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展起来。
(1)高中力学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
(2)高中电学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
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关联知识点,不知道如何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物理学科的真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研究现象(即物理意义)上。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研究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从这种角度去思考,对复习物理、解答物理是极其有帮助的。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① 基本规律和公式;
② 容易忘记的内容;
③ 解题方法与技巧;
④ 经常出错的问题;
重视物理学科方法:力学复习重点:受力分析(合外力)、状态及过程的判定(尤其注意始末状态)、单体整体分析、图形图表(读图与作图能力)
电学复习重点:磁力分析、电场磁场综合、电量、电容、线圈等概念、图形图表(读图与作图能力)
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
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
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
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
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只要你会分析,审题方向没有错误,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难点在审题与分析上。高考对物理的考查不以计算能力考查为主,而是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图形图表读图能力、模型转化能力为主。特别是高考中的物理大题部分,大多数难题都是图形化试题。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
1.审题能力应再提高
① 第一遍读题(通读),头脑中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② 第二遍读题(细读),头脑中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向。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③ 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排除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最终确认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如何进行物理过程分析
① 抓住关键状态分析:如题目中明显的转折提示,分开、一起、返回(回到)、恰好等词。
② 物理过程的界定和分析 即状态、过程的判定。
说明:物理力学是桥梁,非常容易和其他模块整合。因此物理复习先把力学过关。
3.如何选择规律
注意整理平时做题、模拟考试时的一些规律。
4.解题应再规范
平时做作业或模考时应养成规范的习惯,尽量表达清晰,即使不会做也要力所能及的把能够分析出的公式罗列出来,考试时即使不会做也能获取不少分数。
三、认识与理解典型物理过程,联系实际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要集中精力理解一个典型过程模型,充分利用典型的过程模型,挖掘典型过程在物理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有代表性的典型物理过程,它是由实际物理过程简化成的理想模型。课本例题、经典考题,尤其是多次考查到或接触到的题型,可以作为典型题。
要适当的联系实际,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方法。新课标高考命题很多都结合实际。但是考生平时也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物理现象,如果学校老师没有引导学生的话,多关注一下新的题型,尤其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考题。
四、错题错因分析
及时自我反馈和及时自我调整,做好错题分析,第一时间总结自己的薄弱环节,下表列出了各种出错原因,希望大家参考:
五、实验复习要与知识复习同步
实验考题“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 有极为充分体现。
近年的实验题,读题即能想到课本上的原实验。但却变化多端,难度深浅不一、面宽窄不一、装置各有所异,数据处理多样,越来越灵活。
六、要重视图像问题的复习和归纳
图像是数学应用的重点内容,每年必有,近年更繁,越考越新,越考面越广。
新课标中提倡加强探究或实验,这样就离不开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最佳方法是图像,图像具有判断与预测的功能。
考题中除课本图像之外,新图像很多,而且出现以复合物理量为坐标的、以物理量若干次冪为坐标的各种图像。
七、综合练习题的功能与命题
复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大量做综合题。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建议先把精力放在概念的理解、图形的分析上。
★ 理综复习方法
★ 文综复习方法
★ 高考理综有哪些答题技巧
★ 解读高考大纲:文综理综
★ 高考冲刺理综答题技巧
★ 高考理综复习技巧及答题技巧
★ 高考理综提分技巧
★ 高考《理综》二轮复习重点
★ 高考理综答题时间分配和技巧
一、认真研究课标、考试大纲和各省的《考试说明》
二轮复习的目的在于在一轮“模块加专题”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合理划分中外各个历史时期, 横向整合三个必修模块中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使之融会贯通, 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阶段通史知识体系, 进而揭示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出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加强对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分析和解读, 并加以利用, 在复习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考试说明》, 重点是研究高考历史考什么? 即“考试内容与范围”, 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历史高考的知识要点, 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由于近年来高校教师逐渐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主导者, 高考教师希望回归考试大纲及课标对高考相对笼统要求, 我们要研读考试大纲及课标, 适当拓展《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试题, 即“题型示例”。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如为什么要选这些样题;样题在题型与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样题在命题立意上有什么侧重;样题所涉及知识在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考试说明》的样题中, 各种解题技能都有所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样题, 了解这些样题重点考查的能力, 总结规律, 并通过适应性训练, 掌握解题技巧, 力求做到《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教材、课堂教学、练习相结合。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教材编写是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体例进行中外历史分编的, 导致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被人为割裂, 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 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 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 不利于学生形成立体完整的历史知识, 也不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而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则采用通史的思路及编排体例。
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 从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方面看, 从一元史观发展到多元史观, 即从革命史观发展到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能力来看, 能力要求很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 通篇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 知识依托进一步淡化, 新课标的能力要求特征进一步凸显。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编写及高考历史试卷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有效整合通史专题, 重新构建历史知识“通史”和“专题”体系, 使历史学习由“模块加专题”模式向“通史加专题”模式过渡。二轮复习要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 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 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 二者相互穿插、整合, 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 建立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二) 重视阶段特征归纳,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 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 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 建立通史基础上的专题知识体系。在明确中外历史划分的基础上, 按历史阶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阶段通史体系。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1) 通过复习掌握各个阶段的历史主干知识, 准确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 (2) 注意分析阶段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 加强同时期中外历史联系, 揭示中外历史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多元史观指导历史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都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 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不少。因此, 在复习指导时, 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开阔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文明史观, 即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 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现代化史观, 即以现代化史观认识归纳近代发展历程。全球史观, 即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社会生活史观, 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 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 (1) 运用不同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如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工业革命:从革命史观看, 导致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从现代史观看, 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从文明史观看, 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社会史观看, 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从全球史观看, 密切世界各地联系, 世界市场形成。这样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明确多种历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 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及走向未来的启示。 (2) 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叙述了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古代中华文明、西方工业文明等, 通过学习和总结, 我们知道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阶段性, 各种文明都具有同等价值, 无优劣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有矛盾和碰撞、冲突, 但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动是常态和主流;对待文明的态度有三种:积极接受各种挑战;被动应付各种挑战;闭关自守, 盲目排外。其结果也有三种:新的文明产生;同化其他文明的要素, 并使其融入自己的文明之中;阻碍其他文明的传入或入侵。这样通过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四、加强解题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讲练结合, 每天精选大约8~10道选择题和1道材料解析题。每天做到定时、定量完成练习, 并要求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先做完, 后对答案, 教师及时讲评、学生及时反思, 总结解题技巧、规律。对于客观题, 要让学生懂得分清材料型、陈述型、原因型、比较型、程度型、变换叙述型、评价型、理论型等题型, 对于主观题分清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看法启示类题型。介绍一些解题的技巧, 如解答选择题的排除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主观题要注意以下环节: (1) 先阅读问题的题目, 大体了解考查的内容。 (2)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3) 注意限制性关键词:在设问中, 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 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及时间、空间限制等。 (4) 注意第一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 一个材料解析题不是一个问题, 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的。 (5) 解答完整而有层次, 解答问题要注意答案的合理分配, 注意“问什么答什么”。 (6) 注意运用史观, 坚持论从史出。 (7) 答题要简明、直观, 争取做到“序号化、段落化、标题化、要点化”。
五、多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主导作用;以生为本;回归课本
众所周知,高考对于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尤为重要,而高考前的复习工作更为关键。高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第一轮单元复习是以复习资料、课本为主的全面复习,目标是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是专题复习阶段,一般是在第二学期开始,到四月中旬结束,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主要目标是突破高考解答题。第三轮主要是综合练习、讲评,进行查漏补缺,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突出重点,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因此,二轮复习除了要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外,还要着力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设置专题,帮助学生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2.教师要过题海关,替学生分担任务
题海虽然能提高学生成绩,但对学生能力没多大发展,还会使学生后继学习遇到障碍,使学生疲惫不堪,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若能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便可减轻学生负担:(1)在第二轮复习前教师应做完当年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三十多套。教师做了高考题,对高考所考数学知识的内容、思想、方法就有所感悟,选题就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思想性。(2)给学生印发的练习题,是自己亲自做过并精选的题目。教师给学生的练习题如果自己先做过,就知道每题的训练价值、练习时间,重复的题目、意义不大的题目,偏难、偏繁的题目就不会出现,就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同时给其他科目让出时间,从而提高各科的复习质量。
二、以生为本,注重实效
复习时,不能单纯关注解题数量,不能将复习提高的过程异化为解题多少的问题。而应将适度的解题训练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确立数学内在逻辑体系结合起来,保证解题的质量。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必须在题目的选取、解题的分析、解后的反思上多花力气,让题目为复习服务,切实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师在编选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这节课要复习哪些知识点,训练哪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考纲中对应部分要求考到什么程度,往年高考有何相关考查,我的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等。教师在示范解题和指导学生解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分析已知是什么,可以把条件等价转化成什么,欲求解的是什么,缺何条件,到达目标还差多远距离。这样训练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三、回归课本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原形”,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上,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
四、抓落实
数学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主要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做出来,并在做中悟出来的。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反映在数学教学内容里面,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高三备考是个系统工程,到了后期,可配给学生的资料有“考前知识点80问”“易错、易忘、易混问题备忘录”“应试技巧”等,同时还要配合班主任做好考前心理辅导,争取做到“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及措施才能使高考复习在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上卓见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
1.触屏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技术创新超越了传统手机和电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和娱乐享受,推动了产品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这表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②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归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④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2012年1月1日,上海启动“增值税扩围”试点,增值税改革后,税率在原有17%和13%的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不久的将来,浙江也会推行这一改革。那么增值税改革()①必然会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②可以直接增加税改企业员工的收入 ③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使物流价格下降 ④可能使消费者受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鼠标现象”说的是美国罗技公司WANDA牌无线鼠标生产链中的利益分配:一只售价40元的无线鼠标中有15元归于分销商和零售商,13元给零件供应商,3元给中国苏州的装配厂,剩下的留给自己。材料启示我们,在对外贸易中必须()
A.“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B.限制进口,扩大出口
C.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D.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4.2012年2月,某县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竹编文化、东坡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农桑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快推进精品旅游大环线建设。文化引领促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应该()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应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③就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④积极提交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提案,认真行使决定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2年4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制定后公布。校车安全的实现,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更需要严格执法和监督。对政府执行该《条例》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③各级监察部门和人民政协 ④审计部门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6.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挑战和考验,有“民生、举旗、民主、反腐”四大关键,这句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①把文化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坚持民主执政这种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④保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另外,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影迷的热烈追捧。虽然泰坦尼克号沉没已是100年前的事了,但电影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然感动着全世界的影迷。这说明()
A.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要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2011年9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郭明义、邰忠利、刘延宝、杨善洲等54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了()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全体社会成员都要自觉选择道德典范的最高价值取向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
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推动具体知识向前发展
11.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
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12.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在靠车头带的同时,普遍采用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简析题
13.材料一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2012年1月18日,天津市正式发布“天津精神”表述语——“爱国诚信 务实创新 开放包容”。2012年1月20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最终征集讨论,在全省铺开。“广东精神”的四组候选方案,在网上引起热议。“三字经”句式的表述语表达方式简洁、新颖、独特,特别是“纳百川”、“重实干”充分体现了广东岭南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独特品质。它是广东人长期发展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广东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广东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有人认为,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
材料二 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北京精神、天津精神、广东精神的表述语的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召开不同层面的讨论座谈会,充分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一个省份、一座城市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城市精神表述语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
三、探究题
14.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某校高三(2)班同学决定开展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关注、我参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增长,民众收入增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学
注: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时,居民的文化消费应占家庭消费的20%左右。
(1)请分析该市近几年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材料二2012年起,该市实施“文化惠民三年工程”,每年由市财政下拨1 000多万元为每个居(村)委会配送文化资源。配送文化资源流程图见下:
政府提供文化产品资源菜单→社区公示→ 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社区文化产品需求书→
政府交相关文化企业加以落实
(2)谈谈上述材料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3)请将你认为你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成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并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各选一个原理说明推荐的理由。
注:答案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
1.B 2.D 3.D4.A 5.A6.C 7.B8.A 9.C10.C 11.D12.C
13.(1)①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确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②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城市精神表述语是人民群众在各自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③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确定的过程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产物,体现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包容性的特征。
(2)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城市精神表述语的过程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城市精神表述语的过程中,立足体现城市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4.(1)变化趋势: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市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消费结构
改善。
问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原因:居民的消费观念不够科学,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生产决定消费,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市场不够规范;社会服务不到位。
(2)①该市实施“文化惠民三年工程”体现了该市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配送文化资源,体现了该市政府在了解民意的基 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居(村)民委员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了基层群众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②有利于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答案要求:
推荐的做法要符合校园文化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依据的原理切合推荐的 做法。
答案示例: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文化生活依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06-10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11-04
高考政治复习计划安排06-18
高考政治课堂复习建议07-01
高考政治答题思路及方法总结10-09
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07-09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要点09-13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10-06
高考政治五个常用的复习策略07-15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