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同案例分析(精选8篇)
前言主要是说明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名称及营业地址,以及订立合同的背景目的。其中“鉴于”条款对与签订合同有关的背景情况作出说明,通常包括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缔约意图、目标、被许可技术的法律性质,以及其他不宜放在合同条款中叙述的内容。对于专有技术而言,首先需表述的是专有技术的所有权。在涉及到第三方拥有所有权的情况下,就必须明确其所有权及分许可权等。
(二)定义条款
专有技术,又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是指具有一定价值的、可以利用的、为有限范围专家知道的、未在任何地方公开过其完整形式和_____工业产权取得任何形式保护的技术知识、经验、数据、方法或者以上对象的组合。具有实用性、机密性、历史性和可传授性或可转让性的特点。由于专有技术具有专利技术等其他工业产权不能具备的保密性的优点,所以在当前的国际技术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
而因为国际技术贸易历史尚不悠久,各国立法也不相同,所以对有些技术术语各国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在国际技术合同中定义条款必不可少。专有技术许可合同也不例外地利用定义条款事对一些关键的,容易发生歧义的常用术语加以界定、解释。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关键术语加以解释,可繁可简。一般说来,专有技术许可合同中通常需加以定义的术语有:“合同产品”、“许可区域”、“技术资料”、“技术服务”、“技术改进”、“合同生效日期”等等。
(三)合同的内容和范围
(四)价格条款
专有技术的计价方式与有形商品的计价方式不相同。实践中技术的价格一般是按照利润分成原理计算的,如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公认的作价原则是“lslp原则”(售证方在受证方利润中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售证方得到的费用支付
lslp(%)利润分成率=-----------_________100%
受证方的利润
亦即:技术部价=受证方利润_________lslp(%)
(五)支付条款
支付条款规定价金的支付条件和方式,包括支付货币、支付工具、支付银行、支付次数和时间等。
由于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特点,其支付方式也有许多方式,国际上常用的主要有三种:1)一次总付(这种方式受证方风险太大)。2)按提成费支付(这种方式售证方受益较慢)。3)入门费与提成费结合支付方式(这种方式双方都可以接受,所以在当今国际技术贸易中也较为普遍)。而对于采用提成方式的,要注意在合同中约定提成期及支付提成费的期限。
(六)技术资料的交付
交付技术资料是售证方的主要合同义务之一。这一条款通常有以下内容:1.技术资料的内容;2.技术资料交付的时间、地点、方式;3.技术资料的风险转移;4.技术资料短缺或未能交付的处理办法,由于技术资料能否交付关系到合同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双方当事人尤其是受证方一定要注意明确这一条款。
(七)改进与发展
这一条款的订立旨在规定所转让/许可的技术的任何一方所作出的改进的归属及互相许可使用。一般来说,技术的改进方自然拥有此技术的改进部分,否则就有不公平之嫌。而对于双方交换使用改进后的技术,也应以对等为原则。只有做如此合理及公平之规定,才能使双方都能致力于改变现有技术,使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水平,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
(八)保密条款
专有技术的泄密,不仅对售证方不利,对受证方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损失。一般来说,保密的义务方原是针对受证方的,当然,售证方也有一定义务,尤其在独占许可的情况下,规定售证方的保密义务就很必要。
订立保密条款主要包括保密义务的范围,保密的期限(我国法律规定,技术引进合同受方的保密义务一般不得超过合同期限),保密的方法和泄露技术内容的责任几个方面。
(九)限制性条款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条款,又称“限制性商业惯例”,是指作为技术贸易的供方利用其技术或市场优势,强迫受让方在合同中接受一些不公平,或歧视性的内容的做法。为了避免技术贸易中双方当事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各国一般都通过立法来禁止限制性条款。如发达国家多通过反垄断立法来制裁限制性条款,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对技术引进的专门立法来对抗限制性条款。因此在订立专有技术许可合同时,当事人尤其是我方需要了解有关国家的关于限制性条款的立法,以避免谈判中交易地位过分悬殊导致出现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
我方当事人以及合同的外方当事人都要了解我国法律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规定。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对此有专门规定,并且采取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态度。一方面列举了限制性条款是不合理的,一般不应订入合同,另一方面承认引进限制性条款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合理性,审批机关引以通过特殊批准给予认可。
总之,我方当事人要注意运用法律来增强自己的谈判地位,做到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
(十)考核验收
本条款应对考核的技术或产品考核的标准、方法、时间、地点、考核的人员组成、费用负担,以及结果的认定及处理等作出规定。在起草这一条款时要注意这一条款在合同签订之前确定下来,而不应留到合同生效后再定。
(十一)税收条款
技术交易对于产业发展具备正向的促进作用, 通过技术交易市场现状分析, 可以反映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状况, 从而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德国的“工业4.0”战略, 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等, 都让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国面临激烈竞争, 我国政府也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 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因此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分析具备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技术输送、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角度, 对分析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技术交易中的技术输入输出情况, 以及具体输送的合同类型进行深入透析, 对于北京地区产业整体技术输送状况以及输送类型分布做了典型的分析介绍, 有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及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数据依托北京市技术交易管理办公室, 在“精机工程”基础上, 对近五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数据进行提炼整理;同时, 对七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中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 得到一手资料, 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一、基于技术输送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1. 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 技术发展不均衡
无论是合同项数还是技术交易额, 海淀区技术输入都是首屈一指, 遥遥领先, 如下图。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 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 交易额为42.7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60.97%。海淀区得天独厚的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 如清华、北航、中科院等在此领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科研院所, 另外也包括一些高新企业园区的规划和落地, 为技术储备形成了巨大优势。其次为朝阳区, 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 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 交易额为9.9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14.12%, 朝阳区虽然在教育领域无法与海淀区相匹敌, 但是经济发展, 也就是企业发展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 依托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高新技术储备, 但是总体上还是和海淀区有很大差距。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 占总项数的78.71%, 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75.09%。2011年到2015年总体情况与2015年情况类似。
数据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发展状况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 这是产业发展向高度融合方向进行的标志, 也符合当前的政策号召。工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规模效益, 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并且能够带动经济发展, 成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平台。而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 问题在于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 技术发展不均衡。究其原因在于背景地区产业规划、资源分布与配置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2. 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 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
技术输出方向上, 从2015年交易项数上来看, 吸纳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最多的是北京市, 为696项, 远远超过第二位的江苏省, 161项, 而在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省市中, 以南方省市居多, 如广东、浙江、上海等, 这些省市也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比较有优势的, 对相关技术需求也比较大, 另外, 河北省吸纳北京高端装备技术项数也比较多, 在京津冀整体规划与产业合理布局的大背景下, 河北省也积极地吸纳北京市对应相关技术, 为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做准备。
从2015年技术交易额上看, 北京市对国外输出技术交易额相当高, 达到3735042288.32元, 远远拉开对国内各省市的技术交易额, 这也符合当前国内外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状况, 国外毕竟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 对技术的需求也以高端技术居多, 而国内的相关技术整体发展不均衡, 北京市在厚积薄发下不断创新, 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 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能够出售到国外, 而这样的技术自然交易额也很高。国内而言, 技术交易额较高的是:北京, 江苏, 四川, 河北, 山东等省市, 其中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几个省市并没有很高的技术交易额, 这些将体现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
从2015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上看, 排名第一的当属拥有超高交易额和较少交易项数的国外, 数额达到128794561.67元, 唯一的一个亿元级别, 国内相对来说少的多, 从梯队角度上看, 第一梯队是四川省, 4834560.37元, 第二梯队, 江西省3990824.00元, 云南省3830199.94元, 山东省3003359.96元, 而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省市, 如上海、浙江等, 只达到百万级别, 在交易项数和交易额上都比较领先的河北省, 是2230326.52元。国内中西部省市对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需求比较多样, 与各省市的重点布局状况相关, 所引进技术相对当地水平来讲属于比较先进技术, 而南方省市在这一领域的引进技术以渐进式创新性技术为主, 所以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呈现为当前情况。2011年到2015年情况与2015年状况类似, 发展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 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与国外相比, 毕竟我国相关技术发展起步较晚, 在基础技术积累、创新机制、龙头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省市间技术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导向, 以及地缘优势差别、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
二、基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根据下表数据,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总交易项数为1799项, 比2014年下降158项, 交易额为70.1亿元, 比2014年下降2.1亿元, 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0.03894283亿元, 比2014年提高0.02065939亿元, 总体上来看, 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合同数据保持平稳, 数量上波动不大, 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技术的“质量”, 这一数值提高表明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 如下表, 合同项数呈上升趋势, 而合同的交易额情况相对复杂, 总体下降趋势, 2013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后2014年回落到趋势线上, 在与多家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 但是并没有企业表示2013年出现比较特殊的情况, 这一情况可能是某个或者某几个企业的较大数额技术交易的特殊情况造成的, 并非年度整体情况有特殊变化。因此在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的分析中, 排除2013年的特殊情况, 整体上, 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很平稳, 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 近年来,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创新性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数据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1. 技术服务受企业偏爱, 在各项合同指标数据中领先
根据上表数据,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 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 交易额达到43.2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61.63%, 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55885969亿元, 是四种合同类型中最高的。从2011年到2015年, 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上, 技术服务每年占比都接近或超过50%, 在交易额上, 技术服务的占比要更加突出, 也就是说技术服务的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相对更高。这也正是企业技术服务领域交易频繁的原因, 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 北京的高端装备企业当前处于技术攻关期, 很多企业虽然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 但是还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一套关键技术和产品链, 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 于是在不同的市场方向上进行着布局和尝试, 技术服务就是一块较多企业在尝试的方式, 通过提供有着较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摸索道路
2. 技术开发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院所合作开发是最常见方式
从上表数据看,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 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 交易额为21.6亿元, 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 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29276903亿元, 从2011年到2015年, 技术开发在技术市场中无论是合同项数、交易额, 还是平均单项交易额, 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技术开发通常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 是技术转向产品的关键环节, 从数据上来看, 北京市高端装备企业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应用十分重要,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产品才能更好的成为企业的“现金牛”, 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利润。调研发现, 当前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开发大多是企业与院所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发, 院所高校有技术, 企业了解市场, 合作开发具备双赢效果。
3. 技术转让交易偏少, 产业角度上不利于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 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 占总交易项数的9.45%, 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6.85%, 平均单项交易额为0.028445206亿元, 与技术开发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当。从2011年到2015年以来, 这三个指标的数字整体平稳, 变化并不是很大。而整体上技术转让在四种合同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 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 这不是“利好”, 技术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衡量指标, 技术转让指标较低, 说明当前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 或者技术产出率本身并不是很高, 不过从四种技术合同整体来看, 也有可能是在签订合同时, 甲方乙方将一些技术转移的合同签成了其他的类型, 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 这是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发现的, 当前相关单位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技术交易的大方向上, 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4. 技术咨询往往作为作为交易附属角色, 发挥补充作用
2015年,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 占总合同项数的6.5%, 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 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 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03307522亿元, 和其他类型合同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和技术咨询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咨询毕竟不是技术开发或者技术转让直接以技术为对象, 而是辅助性技术活动, 所以相对来说平均交易额没那么高, 另外, 技术咨询的交易额相对之下所占比例也很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点也和咨询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 在对典型企业的访谈中, 有企业指出, 其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 由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所以一些技术咨询活动等都是免费支持, 咨询活动的性质决定它在这样的情境下更适合这样的方式去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1. 统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域技术交易状况, 技术均衡发展
从技术输入上来看, 海淀区, 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 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 交易额为42.7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60.97%。其次为朝阳区, 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 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 交易额为9.9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14.12%。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 占总项数的78.71%, 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75.09%, 而北京现在共16区, 在技术交易上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状况。根据北京市2005年制定的区县功能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功能拓展区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 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只有海淀和朝阳的装备制造技术突出是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要注重产业规划,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制定相关的标准,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成果, 协调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合作, 加强人才、技术等资源培育, 推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
2. 加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准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 结合对典型企业进行的访谈、调查, 整体上,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为平稳, 并没有较大数额的提升, 从合同类型来看, 分别为0.075108759, 0.046629287, 0.620823557, 0.036876891, 0.03894283亿元, 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质量”, 也就是创新性上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北京市来讲, 要加强优势领域的技术创新, 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 把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到国际领先地位;并且, 积极向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的区域, 如中西部地区等, 输出较为先进的技术, 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其他地区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水平。创新驱动当前势在必行,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特点是, 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转变为企业, 因此, 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 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机构, 重视构建产业内的金融风险体系, 完善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降低风投等各创业资本准入门槛, 优化区域创新机制。
3. 对北京技术转让交易加强政策引导, 推动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 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 交易额达到43.2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61.63%;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 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 交易额为21.6亿元, 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 占总交易项数的9.45%, 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 占总交易额的6.85%;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 占总合同项数的6.5%, 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 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根据数据来看, 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 技术开发, 尤其是技术服务, 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很少。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产业化、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等, 这一类型的交易合同偏少, 不利于产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为了产业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 需要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 如税收减免、产业发展知识培训等, 推动技术的转移, 是技术成果等能够得到更高效的普及。
4.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交易, 促进北京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调研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 尤其是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易合作。从企业的角度看, 保护企业核心技术的措施, 谨慎交易等, 是必要的, 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 并不是特别有利, 如何均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利益, 是一个关键问题。当然调研中发现,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作为老牌的科研企业, 保留了从前作为科研院所的一些特性, 其技术交易额收入占到公司年销售总收入的将近20%。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 如北京市科委, 可以考虑如何更好的建立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 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以更好地均衡多方利益, 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数据与资料, 从技术输送和交易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视角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现状及相关问题, 发现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展均衡性、技术成果转让程度、技术创新水平、技术交易发达程度等方面,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有助于提升其发展竞争力。本文出于两个典型视角分析, 进一步展望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行透视研究, 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对应产业发展状况, 进行对比分析, 以更深入研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并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铁球.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J].求索, 2015 (12) :10-14.
[2]张铁山, 刘骐宁, 肖皓文.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 2016 (22) .
[3]魏兵.技术交易市场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8) .
[4]张伟.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0.
资格培训咨询热线:021-64515526
E-mail:yanxiong@tic.stn.sh.cn
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要与其他人发生技术交易或进行技术合作,如将自己的技术转让给他人,或者以技术、技能作价入股与他人共同创业,或者受他人的委托开发一项新技术,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发一项新产品等等,这些都涉及到技术合同。如果没有签订技术合同,或者技术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清楚,很容易产生纠纷。
某建材公司为甲方,机电厂为乙方,双方签订了由甲方将其发明的浮雕系列产品技术转让给乙方生产的联合生产浮雕系列专利产品合同书约定:甲方将浮雕系列专利产品技术传授给乙方生产;该项专利技术价值人民币18万元,作为甲方与乙方联合办厂的投资;乙方每年向甲方交定额分成费,第一年2万元,第二年2.5万元,第三年3万元,期满后重新修订,交费时间为每年6月交一半,12月交清当年全款;乙方在接受该项技术前,应向甲方支付技术培训费、培训材料费、技术使用费4万元;乙方长期在甲方处购买模具,所购模具只限自用,如出售,按泄露条款处罚;甲方在收到4万元后,为乙方安排培训学员1至3名,让学员能够独立操作,学会为止,并提供技术资料。
合同签订后,机电厂按约定支付了4万元费用,建材公司依约向机电厂提供了浮雕产品生产技术资料,并对机电厂的学员进行了培训、指导和产品生产示范。机电厂进行了试生产,并将部分产品出售。建材公司还向机电厂提供了价值16270元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机电厂尚未付款。
此后不久,机电厂以建材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被告未按合同履行其义务,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培训不负责任,对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致使被迫停产,造成了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要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技术培训费4万,赔偿损失2万元,给付违约金1万元,并解除双方的联合生产合同关系。
建材厂答辩称原告生产出浮雕产品并销售,证明我方提供的技术不是假的。原告的主要目的是想拒付已经到期的分成款及16000余元的模具款。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付清所欠的分成款及模具款,解除双方的合同,原告不得再生产该产品及类似产品。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发明专利,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原告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损害了国家利益,认定该合同无效,判建材公司败诉。建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定该合同为有效合同,且培训、指导义务已经完成,判决撤销一审法院判决,联合生产合同终止履行,机电厂支付建材公司定额分成费用1万元、模具款16 270元,返还建材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并负有保密义务。
1、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可以免税,全免增值税(营业税),技术转让合同还可免500万以内的所得税;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不能免税;如果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业务想免税,服务内容必须合并到技术开发合同中。
2、技术合同认定审核成功前,由于没有合同登记编号,开出发票的金额不能免税;审核成功并到税务局备案后再开发票可免税;
3、超出合同有效期限,开出发票的金额不能免税;因此,在签合同时,合同有效期限要比合同履行期限长一些,给开票留出时间;
4、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可以免税;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免税;
5、免税金额并不是认定技术合同中填写的金额,而是在技术合同认定后,按实际开票额免税。并且开票金额类型、开票时间都在一定的条件之内。
二、技术合同认定
1、技术合同认定由乙方(研发方或收款方)申报;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合同也需要申报,到区级审核即可,无需市级审核;
3、技术合同最后一页盖章,说明区级审过,可以做加计扣除;如下图:
三、技术合同填报实务
1、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与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的本质区别?
技术开发合同有新成果产生、技术转让合同有成果转让;是否有成果的产生与转让,是技术开发、转让合同与技术服务、咨询合同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技术含量的高低和合同金额的大小。
2、合同有效期限与合同履行期限说明 ① 合同有效期限:指合同的有效期,开发票的时间必须在合同有效期内才能免费;填写位置在合同首页,如下图所示: ② 合同履行期限:指乙方做项目研发、交付甲方进行验收需要的时间期限。如下图所示:
收后开票留出足够的时间。
3、技术开发合同的界定(怎么确定合同是研发合同)① 技术创新内容符合以下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
② 填报时,一定要突出研发,关于研发所处的阶段,如小试、中试等字眼一定要写上;没有关于研发的详细描述,不能确定为研发合同。关于研发的详细描述主要体现在合同的第一、二项中,如下图所示:
4、验收时样品、样机的数量
验收时乙方提供的样品、样机的数量必须是1-2套,不能大于2;大于2界定为销售合同,不能免税。
5、能在主合同中说清楚的,不要见附件
研发细节尽量在主合同中说清楚,使审核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确认;如果在附件中,附件一定要上传。
6、经费免税,报酬不免税
在研发经费、报酬及其支付方式项中,填写的经费可以免税,报酬不能免税。如下图:
7、研发经费购置设备的归属
如果财产权归甲方,则这部分不能免税;归乙方则可以免税。
8、仲裁委员会的填写
全国所有仲裁委员会都不加“市”,如“上海仲裁委员会”,不是“上海市仲裁委员会”。原因仲裁委员会是民间机构,不能加市,比如企业也是民间机构,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能是“上海市**……”;政府机构必须加市,如“上海市民政局”。如下图:
9、条款增加
2003版技术合同,大项条款是固定的,如果需要添加,可以随时添加。
10、甲已双方签字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规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二条规定,关于营业税。
(一)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技术开发是指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
(二)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开发的营业额为:
1.以图纸、资料等为载体提供已有技术或开发成果的,其免税营业额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2.以样品、样机、设备等货物为载体提供已有技术或开发成果的,其免税营业额不包括货物的价值。对样品、样机、设备等货物,应当按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转让方(或受托方)应分别反映货物的价值与技术转让、开发的价值,如果货物部分价格明显偏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6条的规定,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计税价格。
3.提供生物技术时附带提供的微生物菌种母本和动、植物新品种,应包括在免征营业税的营业额内。但批量销售的微生物菌种,应当征收增值税。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技术合同认定规则〉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第十九条规定,申请认定登记的 技术合同,当事人约定提交有关技术成果的载体,不得超出合理的数量范围。
技术成果载体数量的合理范围,按以下原则认定:
(一)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方案、产品和工艺设计、工程设计图纸、试验报告及其他文字性技术资料),以通常掌握该技术和必要存档所需份数为限;
(二)磁盘、光盘等软件性技术载体、动植物(包括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微生物菌种,以及样品、样机等产品技术和硬件性技术载体,以当事人进行必要试验和掌握、使用该技术所需数量为限;
(三)成套技术设备和试验装置一般限于1-2套。
第五十一条规定,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应当对申请认定登记合同的交易总额和技术交易额进行审查,核定技术性收入。
申请认定登记的合同,应当载明合同交易总额、技术交易额。申请认定登记时不能确定合同交易总额、技术交易额的,或者在履行合同中金额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在办理减免税或提取奖酬金手续前予以补正。不予补正并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规定,本规则第五十一条用语的含义是:
(一)合同交易总额是指技术合同成交项目的总金额;
(二)技术交易额是指从合同交易总额中扣除购置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的剩余金额。但合理数量标的物的直接成本不计入非技术性费用;
(三)技术性收入是指履行合同后所获得的价款、使用费、报酬的金额。
根据上述规定,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开发的营业额为:按财税字〔1997〕273号文件第二条第(二)项确定的免税营业额。通常为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核定的技术性交易额,即从合同交易金额中扣除购置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的剩余金额。但合理数量标的物的直接成本可计入技术交易额,具体数量按科学技术部《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第十九条执行。
2、关于免税的审批程序。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规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规定,纳税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业务申请免征营业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再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报当地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审批”后有关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825号)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二条第三款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包括外资企业、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业务申请免征营业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再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报当地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予以取消。
技术保密合同
甲方:
乙方:
本公司聘任乙方为本公司员工,现就乙方在本公司工作离职后的技术保密问题达如下协议:
1、为了保证乙方在公司工作期间正常工作,公司将对乙方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包括公司自有技术的基础培训。未经公司许可,乙方不得将培训内容(含培训资料)外泄给其它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
2、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经过公司内部授权的相关领导审批后,可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包括公司自有技术的相关资料)。未经公司许可,乙方不得将技术资料向外界提供,或口头传述技术资料的内容。
3、乙方在本公司工作期间不得同时在与本公司经营相似的企业、团体及与本企业业务关联的企业、团体兼职。
4、乙方在本公司任职所完成的所有技术成果(包括任职所编写的技术资料)其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乙方未经许可,不得向外界宣传、报道相关的技术内容,乙方向社会发表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必须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发布。
5、乙方必须对本公司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核心模块构件的选用、设计方法及细节等给予保密,未经公司许可,不得向外界提供。
6、离开本公司后,1年内不得在同行业的公司任职、兼职或给同行业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离开本公司后,在其它公司任职不得采用本公司自有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方案、程序流程、协议、通信方式、关键核心模块构件的选用、设计方法等)。
7、无论是在本公司任职还是离职以后,均不得将本公司的供应商资料、客户资料、合作配套单位资料及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向外界提供或作口头传述。
8、如乙方违反上述1至7项保密协议,本公司有权向乙方追究经济、法律责任。
甲方:
甲方代表:
日期:
乙方:
关键词:高校,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
1 引言
高等院校 (简称高校) 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智库, 应集聚高校创新资源, 创造竞争新优势, 带动经济新发展, 鼓励高校与企业以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利润分成等形式, 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 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高校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技术合同是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 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越来越突显, 高校技术合同呈逐年增长趋势, 数量不断增多。因此, 合同交易额越来越大, 合同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 如何规范和加强技术合同管理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技术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分类存放不科学等, 本文结合管理学的精确化管理模式, 提出技术合同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为高校技术合同管理提供一种方法思路, 为完善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2 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技术合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少高校缺乏对技术合同的有效管理, 存在技术合同知识产权的归属权不明确, 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等问题, 在知识产权奖励分配中忽视了科研人员利益, 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职务成果流失。项目负责人缺乏保护意识, 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未做好保密工作, 无意中造成职务成果的流失, 造成技术合同标的报酬和研究开发费谈判的劣势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合同法》) 中关于技术合同的很多条例属于指导性规定, 实际发生纠纷时按约定处理, 许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时, 未严格约定各方的责、权、利, 知识产权归属含糊不清, 有些企业利用条款漏洞侵占高校科研成果, 损害了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
2.2 流程管理粗放
从技术合同签订、履行到终止的全程管理和监督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未真正意义的落实和执行, 技术合同流程管理不规范。
(1) 签订技术合同时, 项目负责人未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 合同类型的选择错误或缺省条款可能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存在一定风险。项目负责人认为与委托单位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且无违约情况发生, 签订合同时删除了违约条款或违约约定不明确,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时学校合法权益将得不到有效保护;合同条款约定不严密, 如成果归属、经费支付方式及期限、成果验收, 导致违约的发生, 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 履行技术合同时, 资金到位不及时, 导致研究停滞、延误、失败,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资金使用不规范, 未参照经费预算表执行与财务管理办法履行, 导致研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技术合同执行的审查制度较薄弱, 特别对合同经费大、任务多的合同, 很多高校未建立定期和 (或) 不定期检查的验收机制, 未建立技术合同预警制度, 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学校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3) 技术合同任务完成后, 交付技术成果时, 项目负责人未依照合同约定的验收标准和方式将技术成果提交给委托方, 委托方未出具任务认可书确认合同执行完毕;合作企业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未履行通知、保密义务, 给学校权益带来损失;技术成果交付后, 因未尽到相应义务导致技术产品质量不合格。
2.3 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合同档案包括协议或合同以及合同认定证明, 技术合同执行中各种原始记录 (包括技术咨询和服务类的录音、录像) 、实验记录和进展报告、图纸、关键工艺文件, 项目总结报告、合同标的材料、项目经费决算、委托方生产或使用情况以及合同委托方标的认可证明等材料。高校对技术合同档案未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 存放档案较粗放, 未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和规定进行管理, 未将技术合同档案及时完整归档保存, 造成后续查询困难、成果统计汇总不完善。
3 高校技术合同管理模式现状
3.1 常规化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目前, 高校技术合同多采用常规管理, 根据《合同法》规定, 对技术合同进行指导性管理, 反映出粗放式的管理特点, 没有针对不同技术合同类型、学科门类、地域、成果转化阶段的管理规范或管理制度。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影响高校技术成果转化, 束缚高校服务社会功能, 造成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2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精细化管理是克服粗放式管理缺陷的一种针对性的手段, 是以“精细、细致、深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科学周密。但精细化管理是矫枉过正的一项措施, 存在过于强调精细管理所带来的弊端, 例如管理手段繁琐, 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升高。精细化管理对数量不多的技术合同管理的效果明显, 能细致地了解技术合同的全面情况, 但随着合同数量的日益增加、交易额不断增加, 精细化管理存在其局限性, 需引进更加科学的精确化管理模式。
3.3 精确化管理的理论理念与实践
精确化管理运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 结合西方科学管理理念和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新式管理模式, 能有效防范各种管理风险, 高效地管理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的精髓是让技术合同管理成为可操作的、具体的、信息化的、可传播的, 让技术合同当事人、管理工作人员易于掌握, 使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运用于实践。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着技术合同的大量信息 (如委托与受托方、交易额) , 随时跟踪执行情况, 能够及时生成各种账册和统计表。精确化管理模式能够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 高效地实现技术合同管理。事实上很多高校已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技术合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如引进科研管理系统, 使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人员能有效地管理技术合同。《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结合精确化管理理念, 高校应同步采用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4 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的措施
全面落实技术合同精确化管理, 不断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水平, 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实现高校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结合精确化管理模式, 科学分析高校技术合同管理的缺陷, 弥补管理的不足, 防范科技成果各种流失风险, 有效规避和分析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维护高校、科研人员权益的必要举措, 也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保证。保护知识产权应精确到技术合同签订、履行、终止的整个过程。签订技术合同时, 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特别是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权) 、交付技术资料时间、双方的保密义务, 特别是技术秘密转让, 应约定保密范围、保密期限、使用范围、保密责任, 防止人为泄露技术秘密;履行过程中, 科研人员应做好技术成果开发的保密工作, 防止外来人员利用学术交流、参观访学等机会, 以考察技术名义, 剽窃技术成果;技术合同终止时, 合作各方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确保高校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在知识产权奖励分配时要考虑科技人员个人的正当利益, 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防止知识产权的非职务转移。
4.2 加强流程精确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是技术合同流程化精确管理的重要保证。签订技术合同时, 选择正确合同类型 (采用科学技术部提供的“制式合同”) , 准确明晰地约定各方权利义务, 院系、学校科研管理者和法律事务人员对技术合同进行联合审核, 保证合同条款完整性, 对各条款进行精确审查, 充分保证合法权益。履行过程中, 进行不定期检查或阶段性验收, 跟踪关注技术合同的执行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搜集和保存好证据, 充分利用法律和合同赋予自身的权利保护相关利益;合同变更、转让或解除时, 按照法律规定的履行程序;根据不断变动的现实条件, 审查技术合同是否能继续履行, 明确合同法律效力。技术合同终止时, 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约定的验收标准和方式向合作方交付技术资料等技术成果, 委托方需出具任务认可书, 确认技术合同执行完毕, 双方应尽到保密和协助义务, 做好技术合同备案, 备案资料是发生合同争议和纠纷时仲裁或诉讼的重要证据。
4.3 完善技术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技术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各部门查阅和跟踪合同履行情况。为提高管理效率, 结合纸质技术合同和信息系统, 有效跟进技术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从技术合同签订之日起, 合同档案就应纸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双管齐下, 合同案卷上注明立卷时间, 立卷当事人, 便于后续查询、整理汇总和科技统计等事宜。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能对不同合同类型、学科门类、成果转化阶段进行有效跟踪和控制, 避免粗放管理的疏漏和精细化管理的繁琐, 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5 结语
被告:四川省某建材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案情
甲方发明了一种生产仿古、仿欧浮雕系列产品的技术,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3115**14号,但至诉讼结束时未被授予专利权。1999年9月26日,四川省绵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过鉴定,授予甲方该项技术为“绵阳市1999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乙方得知此消息后,为了使用该项技术生产此种浮雕系列产品,曾多次派出厂长、技术员和法律顾问对甲方生产的浮雕产品及其技术,以及该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3个多月的考察、论证,并和甲方草签了两次合同。至1999年11月18日,双方在绵阳市签订了由甲方将其发明的浮雕系列产品技术转让给乙方生产的联合生产浮雕系列专利产品合同书(以下简称联合生产合同书)。
该合同书约定:甲方将浮雕系列专利产品技术传授给乙方生产;该项专利技术价值人民币18万元,作为甲方与乙方联合办厂的投资;乙方每年向甲方交定额分成费,第一年2万元,第二年2.5万元,第三年3万元,期满后重新修订,交费时间为每年6月交一半,12月交清当年全款;乙方在接受该项技术前,应向甲方支付技术培训费、培训材料费、技术使用费4万元;乙方长期在甲方处购买模具,所购模具只限自用,如出售,按泄密条款处罚;甲方在收到4万元后,为乙方安排培训学员1至3名,让学员能够独立操作学会为止,并提供技术资料;合同履行期限从200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该合同还对违约责任作了规定。
合同签订后,乙方于2000年11月24日向星河建材公司支付了合同约定的4万元费用,甲方向乙方提供了专利申请号为93115**14号的浮雕产品生产技术资料,并于同月28日起到12月下旬,两次派出技术厂长对乙方的学员进行了培训、指导,还作了产品生产示范。此后,甲方应乙方的请求,于12月29日又派出两名技术人员到乙方操作指导生产20天左右。乙方从2001年1月至5月间进行了试生产,并将部份产品出售,其中部份产品返销给了甲方,甲方为此多付出434元的货款。在此期间内,甲方向乙方提供了价值16270元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
从合同签订后至提起诉讼时,乙方除支付培训费4万元外,7.5万余元,产品销售收入5853.15元,还未使用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价值8100元,现库存积压产品6.8万余元。
2001年6月13日,乙方以甲方为被告,向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双方合同签订后,向被告甲方支付了4万元的费用,但甲方未按合同履行其义务,培训不负责任,对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置之不理,致使乙方于2001年4月23日被迫停产。此后,乙方派人前往被告甲方处主动协商解决,被告甲方借口技改工作忙而不谈此事。5月23日,乙方为减少损失,再次函告被告甲方要求提供一种模具,被告回信称未付清款项之前无法提供。
被告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足一个月便收回,以后再未提供,而且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被告的严重违约行为给乙方造成了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要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技术培训费4万元,赔偿损失2万元,给付违约金1万元,并解除双方的联合生产合同关系。
甲方答辩称:从合同签订时起至2001年5月23日,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原告的浮雕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怎能说甲方提供的技术是假的和骗人的呢?乙方接到技术资料后,很快掌握了生产技术,还曾带着修改后的技术资料到甲方进行技术反培训。甲方未曾收回过交给乙方的技术资料,乙方还在5月份又从甲方领回一份新技术资料。
2001年1月9日,乙方将其生产的100张浮雕门板产品送给甲方,验收合格的就有69张。乙方的主要目的是想拒付已经到期的分成款及16000余元的模具款。因此,请求驳回乙方的诉讼请求,付清所欠的模具款及多收乙方的货款,乙方不得再生产该产品及类似产品。
审判
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实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该合同虽是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的,但被告甲方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科技发明专利,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原告乙方,并以18万元的价值作投资,与原告乙方联合生产,被告甲方的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故该合同无效。对此,被告甲方应承担主要责任。原告乙方对该转让技术未认真审查,即盲目投资生产,以致造成损失,也负有一定责任。原告乙方要求解除合同的理由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七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院于2001年8月19日判决如下:
一、双方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无效。
二、被告甲方退还原告乙方已支付的4万元培训费。
三、被告甲方赔偿原告乙方经济损失74291.38元(含扣除被告多付原告的货款434元),原告乙方将未使用的和不合格的模具退还被告甲方。
宣判后,甲方不服,向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判决错误,本案合同应为有效合同。乙方应向我方支付模具款、超付的货款和到期应交纳的分成费。
乙方答辩称: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且该技术是假冒的专利技术,故合同应当无效,一审判决正确。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甲方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非专利技术成果,与乙方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达成的,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先后派人去原告厂进行指导,协助生产,乙方将所生产的产品予以销售,说明乙方已掌握了该项技术,甲方培训、指导义务已经完成,而乙方却未按约履行其支付费用的义务。由于乙方的违约行为,故该合同应当终止履行。乙方应向合同约定向甲方支付到期的分成费和甲方提供的模具款,并退还甲方多付的购货款。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处理不当,甲方上诉理由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于2001年11月至6月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法院判决。
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终止履行。
三、乙方支付甲方2001年1月至6月的定额分成费1万元。
四、乙方支付甲方模具款16270元,返还多收的甲方货款434元。
五、乙方返还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得再擅自使用、转让该项非专利技术成果,并负有保密义务。
评析
本案一、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一致,而且也均认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实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但处理结果却截然相反。一审法院认为,甲方是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科技发明技术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乙方,此行为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故该合同应为无效。二审法院认为,甲方以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非专利技术与乙方签订的合同,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合同。此间的分歧,应在对一方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名为专利实施许可的合同,是属欺诈行为,还是属合法行为的认定上。
从认定合同效力的要件来看,根据《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关于“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了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合同,则该合同无效。然而,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不属以非专利技术冒充专利技术的行为。在此种情况下,技术转让方提交的是专利申请号,而不是专利证书,因此,对方当事人应知这属尚在审查过程中的专利申请,而不属已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技术转让方的这种行为如实反映了转让技术的真实法律状态,就不能说是欺诈。也正因为如此,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2日,(2001)6号《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4条第(5)项规定,在按照《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及《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审查确认技术合同的效力时,不得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理由确认技术合同无效。本案的情况正好符合该规定的条件,因此,不能确认甲方对乙方实施了欺诈行为,从而确认合同无效。该合同是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协商过程,受让方对该项技术经过了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后,双方自愿签订的,这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据此,二审法院的认定是正确的。
【技术合同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技术转让合同特点与合同06-03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实施07-03
安全技术服务合同07-08
软件技术开发合同09-18
正规技术咨询合同09-19
聘请技术顾问合同范本05-27
app技术委托开发合同05-31
专有技术转让合同一09-23
技术专家顾问聘用合同10-10
技术开发合同书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