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本课是一篇游记,与前边几篇游记不同的是,这篇游记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滴水。独特的写作视角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部分。
通过上课以及之后的评课,我总结出本课还需以下改进: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丽江且想象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二,在总结概括三幅画卷时,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如果没有资料书的辅助,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进行概括。第三,课堂上的朗读较少,品析美句时,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朗读。第四,赏析美句时,从全文中搜索范围较大,可以考虑将赏析美句环节与画卷概括环节融合。最后,时间把握上,本课原本想一课时结束,但通过试讲,发现时间非常紧张,进行两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本堂课的可取之处:首先,基础知识扎实,尤其针对基础较薄弱的生情,打好字词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法指导比较到位。如梳理游踪时发现学生梳理起来有困难,及时提示应注意表示地点的词语。第三,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品析这滴水结束丽江之旅奔向大海的情节时,能够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树立阶段性目标的引导。第四,尽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同一句话,鼓励从不同角度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板书设计新颖。我利用三幅画卷,结合作者对丽江的热爱、赞美之情,构筑了一个心形,既新颖,又结合了情感。最后,注意学生的学以致用。课堂最后,趁热打铁进行从不同视角进行写作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写出《一朵云飘过八十五中》、《一只鸟飞过郑州》等片段。
《圆的周长》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因此它的学习具有典型意义。圆的周长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认识圆周率π,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课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运用范例教学,让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深入数学学科本质,提升数学能力。
一、设计吸引学生的问题
1. 通过例题主题图的说明和演示认识周长
让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说说知道了什么。(知道了三个车轮直径的长度是66、60、55厘米)启发学生,如果把这三个自行车车轮各滚动一周,想一想,哪一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演示滚动过程)通过追问认识圆的周长,车轮滚动一周行驶的路程是车轮什么的长度?车轮的周长是什么图形的周长?(圆一周的长度,是圆的周长)
2.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66厘米的车轮周长为什么会长一些?比较这3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追问学生,圆的直径长,周长也长,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当学生在观察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并提出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问题,那么学生将会被这个问题所吸引,并将全神贯注于研究之中。
二、经历推理和探究的过程
出示并说明例题,在图中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六边形。引导学生,先观察三个图形,思考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再比较正方形周长、六边形周长和圆的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想一想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
整理并说明,正方形周长应该是圆的直径的几倍?六边形呢?说说你怎样比较的。这样比较,能估计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吗?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周长是直径的4倍,六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那圆的周长就应该是直径的3倍多。
学生通过数学推理,根据三个图形的周长关系,顺理成章地得出“圆的周长是该圆直径的3倍多”的结论。
三、实践操作验证结论
1. 启发思考
要解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做呢?(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
2. 实验操作
讨论出测量周长和直径长度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现在我们就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倍数关系。同学们按要求分小组实验,得出数据。
3. 交流发现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测量、计算结果。教师相机调整、引导后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交流,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指出,我们现在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事实上,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在计算时,一般取它的近似值3.14。(结合说明,逐步完成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
当学生被数学情境所吸引,自发性地进入到探究结论的操作过程中,此时此刻学生将被思维引领着自己去创造概念。数学概念就是这样从它的根源发生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始逐步形成。这正是范例教学的追求。
四、抽象概括形成公式
1. 抽象概括公式
启发学生概括,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想一想:圆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那么周长C跟直径d有怎样的关系?跟圆的半径r又有什么关系呢?(板书:C=πd,C=2πr)
2. 回顾学习过程
引导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出这样一个计算公式的,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先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为了验证这样的想法,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根据这样的倍数关系,我们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五、在应用中提高数学能力
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操练是范例教学的内在要求。在练习应用环节,我作了三点安排,一是利用原有例题的材料,让学生去求周长,以达到课前比较的最终要求;二是通过不同的条件让学生去求圆的周长,并归纳求圆的周长的其他公式,从而让范例教学发挥从个别中寻求整体的作用;三是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性。
1. 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试着计算例题中三个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再比较一下三个车轮周长的长短。
2. 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已知圆的直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练习。交流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这里用的是哪一个公式?为什么用这个公式?最后师生共同明确:计算圆的周长,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选择公式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
“已知一辆汽车车轮的直径是60厘米,求它转一周前进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时回答,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求的是车轮的周长?
通过范例教学圆的周长,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测量、计算和交流、归纳等活动过程,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积累了推导计算公式的学习经验,发展了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通过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我从东非而来,向西亚而去。
途经一座被人们叫做迪拜的城市。高楼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和我的家人走散,我迷失在了这城市迷宫中。
从迪拜河向东飞,密集的“铁柱群”直插云霄,为了飞过这片“铁林”我只能提升飞行高度。
我在355米高的空中被一座双子塔挡住了去路,他们是马奎斯JW万豪酒店,它像一座城堡,螺旋上升。飞过塔尖,我看到了在同一高度的另外两座塔,是普里沃尔大厦、吉沃拉酒店,我振动翅膀飞了过去。接下来还有七步,我就可以与我的兄弟们相遇了。
阿尔玛斯大厦矗立在了我的眼前,他的避雷针指引我飞向360米高的林荫大道100层,我从一旁绕过去,企图剩下一点力气。
我终于来到了迪拜市中心,我能在鳞次梓比之间依稀看见兄弟姐妹们留下身影了。
380米高的精英住宅和392米高的玛丽娜23号使出浑身懈数妄想让我放弃飞翔,但我不敢放弃,我竭力高飞,成功又飞到了400米的.蔚蓝天空。
我听说公主塔是世界上最高的住宅楼。带着极大的好奇,下降了一点高度,我在380米高的100层,贴在玻璃旁绕了一圈:身着白色长袍的富豪酋长戴着有手指那么粗的金项链,正在和数位身着西服的政界精英攀谈着什么。再往上飞,我便能看见周围如烟如雾的云、摩肩接踵的摩天大楼。
迪拜马上就要离开你了。
我在413米高的公主塔上稍作停留之后,便飞向了迷途的最后一程--哈利法塔。
848米高的哈利法塔巍然矗立在了迪拜的腹地。这座耗资15亿美元修建的巨楼震撼了我。我跟着电梯一路来到了第164层,与云雾融为一体,俯身往下看,群楼如蝼蚁一般被我尽收眼底。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02-28
《从一滴水说起》教学设计10-07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5-29
一个人一滴水01-06
一滴水排比句05-28
高考零分作文:一滴水01-20
安徒生童话《一滴水》06-30
最后一滴水作文500字09-24
珍惜每一滴水日记03-13
我是一滴水600字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