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共7篇)
一、统一思想,正确领会“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统
领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实现勇当沿海开发排头兵奋斗目标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好、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全面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有利于积极适应国际环境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世界经济结构正孕育着深刻转型。与以往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编制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面对国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格局,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球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妥善应对外需大幅萎缩对我市未来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难得机遇,深入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力争编制出一个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确立我市的经济地位。
二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有利于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日益加快,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水等资源更加稀缺,资源、生态、环境等对发展的瓶颈制约更加突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直以来依靠高投入、高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对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重点,探索有效途径,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序轨道。
三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有利于全面把握我市发展新机遇。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率先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小城市,即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主导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市向现代化建设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大跨越、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些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发展动力等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科学编制符合实际、助推发展的规划,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二、明确方向,认真研究“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问题
编制好全市“十二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国家和省“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工作要求,既要体现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规律,又要体现政府的施政意图和发展导向;既要贯彻当前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基本政策,更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要确立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编制规划的灵魂和核心,是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举措的导向和依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桥港时代新”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着重解决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我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要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探索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战略重点,为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和谐长安的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坚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既要对“十二五”期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市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又要以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为指导,研究提出一批事关全局、意义深远、带动有力的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努力使规划成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统筹兼顾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对影响我市全局性、战略性重大
问题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突出矛盾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四是坚持规范规划编制程序的原则。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按照前期工作、立项、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程序,建立完善规范化的公示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修订制度。
三要把握规划编制的战略重点。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必须着眼于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相应的政策方向和重大举措。
一是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市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人口素质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注重质量效益上来。要努力跟踪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要紧紧围绕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及其配件、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加大技改升级和整合力度,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对外竞争力。
二是要注重强化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新发展融入规划编制、实施的全过程。一要增强创新能力。认真分析全市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加快改进我市在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的问题,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要继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强化社会监督。三要扩大开放水平。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对外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是要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世界各国围绕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激烈的博弈和较量,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十二五”及今后国际、国内有关经济发展制度框架内对某个地区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避免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增长,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切实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扎实推进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是要注重改善民生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和谐发展。一要致力改善民生。要切实解决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二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把重点放在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要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的发展任务将越来越艰巨和繁重,体制机制上的矛盾也将越来越突出,对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来进行攻坚和突破。要紧紧围绕消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研究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尽快取得新突破。
六是要注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结合实际,在培育高技术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策划储备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要在江苏沿海开发大潮中,抢抓发展机遇,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体系,提升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要解决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上述这些问题是我们在编制总体规划中需要着重思考和解决的,在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编制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所需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各镇乡、园区、部门在编制过程中,既要基于全市的基本面,也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基本情况,精心组织、深入分析,确保按要求提交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举措
我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前期研究阶段,从现在起至今年3月底。主要任务是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全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第二个阶段为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从今年3月至5月。主要任务是,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的主题、主线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第三个阶段为规划纲要框架完善阶段,从今年6月至8月。主要任务是,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对“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的建议意见,并向市四套班子领导作专题汇报。第四个阶段为规划纲要形成和审议阶段,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第五个阶段为规划发布宣传阶段。“十二五”规划纲要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
为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有效性。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调查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成败。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和重点问题,我们拟定了发展环境分析、沿海开发思路、沪崇苏大通道对经济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13个重点课题。这些课题的质量都比较高,但在题目、内涵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充实完善,既要吃透上情,将国家和省里的大政方针政策研究透;又要摸透下情,将区域发展和产业重点研究透。各镇乡、园区和有关部门要组织最精干力量、整合最优势资源、花最大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确保今年3月底前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并形成成果提交会议讨论。
二是立足规划统领,做优总体规划。在研究重点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要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一要科学确定总体思路。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了解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作措施等等。二要合理制定指标体系。提出指标数据时,要进行详细科学地测算,所提的指标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在编制我市“十二五”规划时,要围绕“勇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这一战略目标,走出南通、放眼全省,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
三是立足细化落实,做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分工、落实的,要切实增强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市结合实际情况,拟组织编制农业和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沿海开发、外向型经济、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等35个专项规划,这3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分别牵头完成。各镇乡、园区也都要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务必高度重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专项规划要进行衔接论证,一方面规划之间要做好衔接,特别是与已有的中长期规划、上位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在空间布局、约束性指标方面避免相互冲突;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另一方面规划自身要搞好论证,要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高层领导为我们的规划“把关、号脉”,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四、强化领导,切实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组织程度
“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必须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加快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以发改委为主,组建规划编制小组,并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加快形成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参与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镇乡、园区、有关部门都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全面统筹、亲自过问、狠抓落实,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矛盾,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要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在前期调查、中期编制和后期论证中,市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要提出“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查职责,积极与上级部门搞好沟通衔接。各镇乡、园区、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尤其是要认真抓好13个重点调研课题和35个重点专项规划的落实,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和衔接,做到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有机融合。
三要加强沟通,集思广益。各镇乡、园区、部门要特别重视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一方面,要组建专家咨询小组,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市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离退休老干部等组成咨询小组,开展经常性地咨询、论证工作,为高起点编制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开辟渠道、搭建平台,保障全市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要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建议意见,吸取各方面好的建议,群策群力、广纳良言,努力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四要加强考核,狠抓落实。规划编制进度安排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各镇乡、部门的主要职责也已经有了明确分工,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对规划编制实行奖优罚劣。市新闻媒体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编制开辟专题和专栏,深入开展讨论。各镇乡、园区、部门要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和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力量定期督查,及时通报,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今天的环保再动员会议开得很好。刚才,银喜秘书长通报了四大班子领导对环境治理、通道建设检查的情况,**秘书长宣读了《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副市长作了再动员报告,*市长针对搞好我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局面,准确估价前一
段工作的成效,正确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并做好下一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二月十九日环保工作会议之后,全市的环境整治工作掀起了一个小的高潮。总的来讲,各有关部门、单位都有所安排,有所动作,也有所成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力度还不够,成效还不大,差距还不小。刚才,**秘书长在通报中已经讲到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实不少。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经过“六五”关停集中行动,经过近一段时间的突击整治,我们在环保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不小的,这应当肯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很突出,这也是毋容置疑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我看除了历史的原因外,主要还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比如在打击取缔土小企业方面还不够彻底,对“一控双达标”成果还巩固不力,在环境综合治理上拉下了步子,环境建设工作还没有跟上来。这就需要我们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痛下决心狠抓环境综合整治。这次会议,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已经进行了明确部署,关键是要按照《实施意见》和任务安排,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见到成效。
关于抓落实的问题,各位领导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着重强调三点。
一、认识要进一步提高
关于认识问题,过去我们也讲了不少,但是不是我们每个同志都真正认识到了?还很难说。有些同志对环保工作仍然只停留在口头上讲讲而已,并没有在头脑里牢固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并没有把环境保护上升到全局的高度。因而在抓工作上,总是时紧时松,不能一以贯之。所以,必须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从全局的高度来看,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方针。胡锦涛曾强调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环境工作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做得不得力,很可能导致我们既定的目标不能如期实现。因此,这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工作必须始终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这充分说明了环境保护对于全局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全国来讲是如此,对我们**市来讲,尤其如此。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三晋环保行”即将来我市进行检查,这既是对我市环境治理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我市环保工作的一次整体促进。我们要把迎接“三晋环保行”的检查,作为展示我市环保成果,展示我市良好形象的一次机会,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果我们的工作上不去,做不好,就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必然会带来社会政治面的负面影响,损害到我市的形象和声誉,这将会使全市的整体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教训已经有过,不能不深刻汲取,引以为戒。就我市的城市形象而言,虽然我们有过“**精神”的辉煌,但多年来给外界的印象却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借这次“三晋环保行”的东风,广泛宣传我市目前的变化,展示古交的新形象、新风貌,努力改变我市在外界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这一得一失之间,取舍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能否把环境整治工作真正做好。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环境保护工作能不能做好,直接关系到当前和今后我市的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彻底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质量、低产出的土小企业和落后工艺,大力发展高、新、精、尖、特产业和产品,是我市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我们只有下决心堵死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努力解决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才能带动全市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走出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因而,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事关全局;做好环保工作,不仅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而且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全市上下务必要高度重视,着眼长远,狠抓当前,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今天的再动员大会,主要是为了有效促进当前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巩固和扩大全市“一控双达标”成果,整体上使我市的环境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改观,环境质量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对于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有关单位要立即付诸行动,抓紧落到实处。决不能会议开过之后仍然不紧不慢,四平八稳,甚至无动于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市要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圆满完成。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开展便民服务。我市于2003年在全省县(市)中率先建成了市行政服务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受理各种行政服务事项34.06万件,办结33.89万件,办结率达99.52%,收费1.8亿元,特别是今年元至9月份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93899件,办结93890件,日均办件474件,办结率达99.99%,办件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2062件,增长率51.8%。目前,我市行政服务工作以起步较早、进驻事项较多、业务比较规范走在了××*市乃至××*省县(市)的前列,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级领导都对我市行政服务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近期,我市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同时还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级政务公开示范点,行政服务中心功不可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行政服务还存在着覆盖面不够宽广、网络不够健全、服务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和不足。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拓展行政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建立广泛的便民服务网络。今年以来,省、市已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4月24日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长王琉章同志在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会议上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延伸和完善行政服务网络,将行政服务中心向乡级延伸,全省年内要完成60%,明年全面完成;××*市将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列入了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年底进行考核验收;9月21日,××市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建设的意见》(郑政办文〔2007〕107号),进一步明确了三级便民服务建设的任务,要求年内完成60%。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站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切实增强构建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建(来源:好范文 http:///)立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室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革乡(镇)及村级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乡(镇)、村务公开的有效载体,是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服务体制,改进农村服务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作为一项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强基工程”,摆上应有的高度,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搞好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是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拓展全程代办、优化经济环境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围绕打造“以市级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级行政服务站为主体,以村级便民服务室为补充”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要”。
一是要摸清底子。各乡(镇)区、办事处要紧密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确定与广大企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摸清建立便民服务站的底子,确定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行政村名称。市直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尽可能向乡级授权,认真澄清本单位派驻乡(镇)区站所所承担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并根据业务量大小,按照派驻便民服务中心人员的有关要求,确定
派驻便民服务中心人员,形成进驻方案。
二是要配齐硬件。硬件设施是我们建立便民服务网络、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各乡(镇)区、办事处一定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整合办公资源,统筹规划建设,尽快建成柜台式、一站式集中办公的便民服务办公场所;要配备电话、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机具,确保办公设施齐全,为开展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等便民服务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满足使用要求。
三是要选强人员。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保障便民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各乡(镇)区、办事处要按照岗位需要,精挑细选,从现有正式人员中选配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熟的人员入驻便民服务站,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相关单位派驻便民服务站的人员,也要严格把关,优中选优,从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中选配,人员选配必须符合在职正式工作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8周岁以下等硬性条件,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村便民服务代办员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无私奉献、乐于为民办事”的原则,由村“两委”推荐,经乡(镇)区、办事处党委集体研究后向群众公布,原则上由村秘书或计生专干担任。
四是要运行规范。要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和办法,切实简化审批环节,彻底清理服务项目,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申报材料、压缩办结时限。要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结,在业务上要与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持通畅衔接,上报事项实行全程代理服务。要实行“六公开”服务,即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要实行分类办理,实行集中办理和分类审查相结合,采取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答复件等五种类型办理。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取得实效
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面大,工作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工作,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市、乡、村三级便民网络是我市优化环境、政务公开的重点工作,各级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站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把加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各乡(镇)区也要抓紧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尽快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好落实,从机构设置、人员定岗、项目进驻、办公场地等方面予以保障。
二是要明确工作职责。市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领导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扎实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各乡镇工作经验,并加以推广,全面推进我市三级网络建设。各乡(镇)区作为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主力军,要对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实做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市直职能委局,特别是业务垂直部门,要根据工作领导组的安排,明确基层站所进入乡(镇)便民服务站的项目以及办理程序,其他部门也要主动支持配合,下放项目和审批权力,指导相关业务的进驻及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各乡(镇)行政服务站及便民服务室进行业务指导和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构建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建立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的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特别是要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引导群众了解便民服务站和服务室的工作方式、方法、内容,了解便民服务网络是为群众、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意图,掌握代办服务的办事程序和条件。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对工作积极、行动迅速的单位要大力宣扬,对进展缓慢、措施不力的单位要进行媒体曝光,切实营造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同志们,构建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是一项凝聚人心、取信于民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市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按时完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讲话精神
“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26日下午,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举行,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抓人才是上海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选择和最优路径,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要求,持之以恒厚植上海发展的人才优势,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李强指出,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人才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上海人才工作寄予深切厚望。我们要学深悟透,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全过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上海的发展,从来都是靠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未来。上海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必须有引才聚才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出“动真格”的举措,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李强强调,要牢牢把握厚植人才优势的基本导向。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错失人才要有切肤之痛。坚持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坚持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让人才的评价、流动、激励都按市场规则办,真正把权和利放到人才和市场主体手中。坚持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大力引进国际人才,大力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坚持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甘当服务人才的“店小二”,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李强强调,要努力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重视抓好引领性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打造“人才梦之队”。在基础研究领域,集聚一批能够引领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具有全球号召力的科学家;在应用研究领域,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才;在重大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和通晓国际规则的投资家。
要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上海的发展既需要金领、白领,也需要蓝领;既需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经济发展类专业人才,也需要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类专业人才;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上海工匠”是提升“上海服务”品质、擦亮“上海制造”品牌、提高“上海购物”美誉、促进“上海文化”传承的关键。要实施重点领域技能提升计划,造就一批世界级工匠和标志性服务大使,为打响四大品牌提供人才支撑。
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要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积极集聚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青年人才多一点关心和支持,不搞论资排辈,摒弃门户之见,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总结表彰大
会上的讲话
2010年*月 *日
同志们:
今年对@@市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主汛期间,我市连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方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党政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取得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重大成果。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就是要总结这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表彰奖励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共克时艰,进一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创造@@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积极投身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人民解放军、民兵预备役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水利、医疗卫生、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向所有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市抗洪抢险、为灾区提供无私援助的中央和省直部门、兄弟城市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7月20日以来,由于气候异常,我市中南部频繁出现100毫米以上大暴雨,特别是7月27日至28日,局部出现25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降雨强度突破历史极值。多座水库水量超过汛限库容,多条河流同时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多处堤防出现严重险情,一些城镇、村屯和农田遭受洪水袭击。全市87万多人受灾,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倒塌和损坏房屋近6万间,因灾遇难和失踪100多人,停产工矿企业168户,农作物绝收面积2万多公顷,部分城镇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遭到重创,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亿元。可以说,今年的特大洪水,突发性、破坏性、致灾性极强,是我市有水文、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面对异常严峻的汛情险情和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急行动,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在保护生命财产、处臵突发事件、安臵灾民生活、启动恢复重建等方面,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其中一段段力挽狂澜的抗洪历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奋战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市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极为关切,实施了强有力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专程到我市视察灾情和防洪工程,慰问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对做好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政才书记、儒林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我市视察指导工作,要求我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省里确定10位省级领导包保@@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单位也对我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积极帮助,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增强了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场复杂艰巨的斗争中,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加强领导,牢牢把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针对年初以来异常的天气情况,要求全市上下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进入主汛期后,针对严重的汛情和灾情,连续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启动了应急机制,成立了总指挥部,加强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在紧要关头和危急时刻,市领导分兵把口,靠前指挥,昼夜奋战在抗洪一线,并迅速组织市直部门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投入抢险救援。及时总结推广蛟河市成功经验,指导全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迅速开展抗灾自救,多渠道妥善安臵灾民,调运生活必需品,加强环境消杀和医疗救治,保证灾民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被,有病及时医治;积极进行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防范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大力组织清淤和水毁工程应急抢修,开展赈灾募捐活动,为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条件;适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重建和推动发展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举措,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开展部门包保和对口支援,动员万名党员干部深入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组织支撑。这些重大决策和措施,保证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在这场险象环生的斗争中,受灾县(市)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恪尽职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面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严峻形势,各级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抢险救灾,动员群众重建家园;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在一线,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和宣传员;广大共产党员奋不顾身、全力抢险。惊涛骇浪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道堤坝;肆虐洪水中,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臶。蛟河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合理调度水情、机关干部包保到位、及时转移疏散人口等主要环节上狠抓落实,做到了不垮坝、不溃堤、不死人;桦甸市永吉街道北台子村党支部迅速组成四个抢险小分队,被困村民全部转移。类似的先进党组织还有很多,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身作则的党员干部也有很多,蛟河市委书记张恩波、桦甸市红石镇党委书记王立忠、丰满区旺起镇四方村村委会主任侯鑫等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发作为,积极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为降低洪灾的损失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斗争中,驻吉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和公安政法干警,英勇无畏,浴血奋战,充分发挥了抢险突击队作用。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视险情如命令,把灾区当战场,从抗御洪水侵袭到抢修出险堤防,从解救被困群众到抢运救灾物资,从修复水毁设施到维护灾区秩序,哪里最紧急、最艰苦、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牢不可破的坚强大堤,表现出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关喜志、李守信、刘磊就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功勋长在,精神永存。永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刘晓利,丰满公安分局旺起派出所民警辛德臣等许多同志,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有的干警自己家里也受了灾,却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的主战场。英勇善战的军警,以崇高的使命、坚强的意志甚至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新时期拥政爱民和警民团结的动人篇章。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斗争中,社会各界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洪水肆虐、大灾当头的危急时刻,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患难与共,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斗争中来,涌现出于洪江、苗雨树、赵权等一大批抗洪抢险“平民英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全市各条战线、各部门都把抗洪抢险救灾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提供大力支持。水利、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切实加强监测预报,有效提供技术保障;通讯、电力、铁路、交通部门紧急抢修水毁设施;商务、物价、工商、城管部门及时调集物资、稳定物价、保障供应、加大监管;医疗卫生部门深入抗洪一线和受灾地区防疫治病;民政、财政部门及时核查灾情,下拨救灾物资和款项;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有效组织赈灾义演,筹集善款;各类院校、企业和广大市民情系灾区、踊跃捐助、奉献爱心,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提供了必要支援,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全市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
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中,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部队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承担了急难险重任务,不愧为人民卫士称号;广大群众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全市党政军民合力谱写了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抗洪壮歌,共同诠释了同舟共济、激流勇进的城市精神,大力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百倍珍惜,永远保持下去。
总结取得的业绩,褒奖涌现的先进,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具有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和结论,用以指导做好今后的工作。
这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告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国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我市近年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风险明显加大,必须高度重视,居安思危,着力应对。天灾不可抗拒,危害则可消减;有备才能无患,防灾才能减灾。在防汛抗灾上我们做到了未雨绸缪,准确预判,超前部署,充分准备,有效降低了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我们要继续发扬成绩,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威胁和影响,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坚持发扬科学、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把各项预案做实做细,把应对措施安排周全、把包保责任落实到位,真正防患于未然,化险于危难,决胜于实战。同时,要着眼长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下决心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的设防水平,实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这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三大法宝”之一。事实反复表明,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党组织、看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表现是过硬的,体现出强势的战斗力和鲜明的先进性。我市有830多个党委、党组,1万多个基层党支部,近23万名共产党员,占全市总人口的5.1%,这是我市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害。这就是我们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原因所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抓这个关键,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实际,把“五创”活动抓出成效,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切实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市振兴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这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历史表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实现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民生,广泛集中民智,创造了改革攻坚和总量翻番等诸多辉煌业绩。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救灾和重建家园中,全市广大群众显示出同甘共苦、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再一次证明蕴藏在群众中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既可爱、可亲,又可信、可靠。这次洪灾使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我们要对群众怀着深厚感情,真心关爱他们,全力帮助他们尽快从灾害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在今后的征程中,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顺应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更好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力开创率先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这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基础,以凝聚力和文明度为代表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大灾需要大投入,如果没有经过长期努力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基础,我们很难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重大成果;面对数千户倒塌房屋,我们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提出合理、合情、适度的住房补助政策,也基于近年来我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时,如果没有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要打赢这场硬仗也是难以想象的;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还需要继续发扬抗洪抢险的那么一股工作劲头,那么一种奋斗精神。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扩充总量,夯实经济基础,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双拥模范城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地方的软实力,大力弘扬“以人为本、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尊重科学、无私奉献、勇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为加快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结这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我们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归结起来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必须坚持“四个坚定不移”不动摇。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完全符合我市实际,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把经济总量搞上去,我们才会拥有办好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好,我们才会巩固立市之本;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富裕百姓,我们就会赢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坚定不移地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就会具备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因此,必须真正把握和深入落实“四个坚定不移”,将其贯穿于推动率先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整个过程。
当前,抗洪救灾工作处在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近一时期提出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使我市尽快全面恢复到灾前水平。
在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目前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确定重建的房屋已全部开工、陆续竣工,其他方面的恢复重建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要再接再厉,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灾区孩子有学上,确保入冬前所有受灾群众都有房住、温暖过冬,确保入冬前农村倒塌房屋完成重建、损毁房屋完成修复,确保水毁基础设施加快恢复重建,确保灾后工农业生产尽快恢复的要求,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实现计划目标。要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扎实有效地做好部门包保和“一对一”帮扶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类预算资金、专项资金及政策性贷款,确保争取资金的数量达到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大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灾后重建。坚持把灾区新房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好进度关、质量关,做到工程款不拖欠、给受灾群众的补助资金不拖欠。加快启动一批灾后重建项目,抓好灾毁水利工程、道路桥梁、教育和卫生服务设施等的修复和重建。要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群众饮水和饮食安全。帮助灾区制定和落实恢复生产的补救措施,组织发动企业和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在国内外复杂环境及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下,我市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势头良好,但保持全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加大。我们要把主要精力迅速投放到经济建设上来,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坚决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指标。一是全力抓好经济运行。继续加大生产要素组织协调和产需衔接力度,确保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促进建成项目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消费市场的活跃度,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挖掘税收潜力,加快税收收入进度。二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把影响的洽谈接下去,把耽误的项目进度抢回来,尤其要抓好第六届东博会签约项目的跟踪对接落实。要抓住入冬前这段宝贵时间,推进一批项目集中开工。要立足优势资源,围绕产业协作配套,依托特色园区载体,加强项目谋划与储备,确保项目接续,为明年做好准备。三是全面完成涉及民生的十个方面任务。广开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加快棚户区、危旧楼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全面完成“暖房子”和“六路安居”工作任务。继续加大对事关民生的社会事业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四是继续做好稳定工作。加大对灾区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抓好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工作。五是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特色城镇化、实施富民工程等政策意见,主动调整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各方面潜力,超前做好明年计划。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排除各种干扰,精简会议和文件,走出去洽谈项目争取资金,沉下去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要主动作为,认真履行职能,积极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广大机关干部要讲政治,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恪尽职守,敬业奉献,为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贡献力量。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第二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学习借鉴阿坝州抓旅游的先进经验,动员部署加快我市旅游发展的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个大打旅游翻身仗的工作部署会,也是全面壮大我市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大市的一个动员大会、誓师大会。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是XX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金沙江滚动开发进程的加快,XX旅游产业发展正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XX战略地位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成渝经济圈次区域中心的确立,必然呼唤我市能源、制造业、饮料食品业及现代物流和社会服务业的强势崛起,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加快崛起,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旅游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旅游产业以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为支撑,又具有多重象性,完全有条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进而带动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这个产业及其带动作用并不亚于能源、制造业等传统冒烟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调整我市的经济结构。阿坝州就是在天然林采伐后,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旅游产业如日中天,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对于有资源禀赋的地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关键是要抓住它,下决心发展它。今年国庆“十一”黄金周,全市共实现旅游收入7560万元,同比增长37%;接待游客48万人次,同比增长26%。但我市旅游发展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这次申办2005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没有取得成功,就突出说明了我市旅游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看待周边环境,知耻而后勇,按照搣大旅游、大产业、大服务、大市场攠的要求,进一步坚定把旅游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推进发展的决心,加大工作力度,整合XX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到没有成功申办旅发大会,但要成功发展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力争“拼命两年、领先十年”,努力实现旅游业从搣接待事业型攠到搣经济产业型攠再到搣支柱产业型攠的升级转变,真正在超越自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
这次会议将讨论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大市的决定》,XX、XX同志将作重要讲话,XX同志也将作重要指导,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跳出旅游抓旅游,把XX打造成为西部旅游的黄金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集吸引要素、服务要素、环境要素为一体,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跳出旅游抓旅游,从大环境、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从我市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抓旅游,把我市打造成为西部旅游的黄金目的地。
(一)要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水平。打造旅游目的地,首先是要加快XX中心城市建设,完善旅游城市功能。为此,要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要求,确保明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要对照创优标准,突出阶段重点,找差距抓整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真正做到“软件不丢分,硬件分分争”,确保“创优”一举成功,并为申办2006年全省旅发大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申办旅发大会,专家们、省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XX提出的宝贵意见,其中关键是要加快建设和管理好城市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坚持“以城市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最近召开的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使城市建设管理明年明显改观,后年脱胎换骨,形成与空间战略位置、产业构成及热力四射的社会群体和旅游业强势崛起相适应的城市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面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二)要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游客中转口岸。把XX建成游客集散地和旅游中转口岸,必须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大交通通达,小交通顺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此,要积极争取省上加快川南旅游环线的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宜乐、宜泸高速公路,争取峨宜、宜遵铁路的早日立项建设,积极发展与黄金水道相适应的水运交通,构建以高等级公路、航空、铁路为主体的快速旅游通道,形成快捷、安全、高效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真正与省内外、海内外市场联接起来;要加快市内旅游环线特别是宜长路、宜珙路的建设,打造半小时核心圈、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启动城市各组团间路网建设,构建旅游目的地城市与主要景区、景点的交通网络,解决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的问题。
(三)要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开拓多元化市场。打造旅游目的地,必须通过区域合作,全力拓宽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徕更多的游客。当前,要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市内旅游的联合与合作,尽快实现市内无障碍旅游,并推出市内“一日游”、“二日游”,促使各区县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合;要加强与省内特别是与乐峨、九黄等川内旅游的合作,积极规划并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要加强与大西南的合作与开放,使市内景点与川滇黔渝藏旅游串起来;要加强与东部沿海特别是港、澳的旅游合作,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契机,把市场开拓的主攻方向放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境外。入境旅游一直是我市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在拓展东南亚市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之,不仅要把XX建成创业之都,还要建成休闲度假基地及旅游圣地,使人们既争相早日进来,又来了不想离开。
(四)要进一步做好整体形象设计,加强宣传促销。旅游经济是“概念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搞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促销,对于提高我市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借鉴九寨“人间天堂”的宣传包装设计,从不同的视觉出发,围绕建设“活力XX、魅力XX”的总体目标,找出最能反映XX城市风貌、最能体现XX旅游精髓,突出“总XX、最XX”进行总体设计和谋划,如“灵山秀水总XX、酒都风情最XX”或“宜天下之宾、醉四海之客”等对旅游进行定位,并对XX的旅游特色、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歌曲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打造XX整体旅游品牌,不断提高XX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要加强全市旅游业统一营销,通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等,创新旅游促销手段,特别是采取营销网络全球化和营销手段国际化,拓宽促销渠道,建立健全整体对外、各有侧重的品牌宣传促销机制。要强化对旅游产品的企业化包装,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加强旅游资源及产品推介,把XX旅游推向国内外市场。
二、突出特色,打造旅游精品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成为精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始终注重把旅游资源的异质性作为旅游吸引力的源泉,把打造品牌、培育精品、体现特色作为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提升XX旅游业品位。
(一)实施世界级旅游精品战略,构建旅游支柱产业的支撑点。这是XX旅游的搣名片攠、入境旅游的标志性产品,也是联接世界的桥梁和窗口。要以中国石海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为新的起点,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发掘僰苗文化,真正让石海活起来,形成“石海洞乡文化游”线路;要进一步挖掘蜀南竹海的人文内涵,并与回归、升华、创新为主题的三江湖世外桃源、智慧村建设有机结合,使人们在天然氧吧尽情地观光休闲和洗眼、洗脑、洗心、洗肺、洗胃等,并迸发灵感、擦出智慧的水花,让竹海动起来,形成“蜀南竹海生态游”线路;要充分发挥五粮液作为我市工业旅游龙头的作用,发掘五粮液所蕴含的文化、形象,把五粮液的规模、神韵、现代气息及饮食文化、酒文化展示给游人,让酒都香起来,形成“十里酒城产业游”线路;要超前策划、精心包装向家坝库区“高峡出平湖”旅游,并在向家坝建起来之前,展示建设模型,显示移民风范与民居民俗,配套屏山新城建设及旅游景点,在适当时候推出“向家坝库区游”线路;要打造中心旅游区,使XX市区成为与国际接轨、设施优良、服务一流、环境优美、形象鲜明的旅游母港和世界级精品旅游区便捷的中转口岸,真正使XX靓起来,形成“万里长江名城游”线路,并通过“万里长江名城游”把XX各景区和川内外旅游串起来,整体展示XX旅游形象。
(二)依托和发掘区域品牌,打造特色旅游。我市旅游资源具有名城、名酒、名景、名人的特点,要深度挖掘我市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拥有的三江环绕(金沙江、岷江、长江)、三塔耸峙(白塔、黑塔、旧州塔)、四园荟萃(翠屏公园、流杯池公园、人民公园、天池公园)、五山簇拥(翠屏山、真武山、催科山、白塔山和七星山)及合江门、大观楼、云南会馆等“名城”资源,以五粮液集团厂区、三千多年的酿酒史、六百年老窖史为代表的“名酒”资源,以世界级旅游精品及众多品位极高的景区、景点为代表的“名景”资源,以革命先驱李硕勋、赵一曼及被誉为“东方康德”的哲学大师唐君毅等为代表的“名人”资源,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
(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要更加注重旅游的文化内涵,以真武山古庙群、翠屏山哪吒行宫、千佛岩和屏山龙华世界第一立佛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及酒文化、僰苗文化、竹文化等,突出李庄古镇最人文、最厚重的“情”字以及作为“中国抗战文化中心”、“土木建筑圣地”的地位,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及国立剧专、夕佳山川南民居民俗文化,打造一批既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精神,丰富多彩、品味高雅的旅游产品,在发展旅游中弘扬和传承我市特色文化。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蜀南竹海要在生态旅游上大展拳脚、独领风骚,同时,要保持和维护好国家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山公园,屏山老君山、筠连大雪山原始森林的安全和完整,大力开发生态休闲型、观光型旅游产品,让游客获得“行如画中游、居有竹簇拥、食有酒香伴”的亲身体验,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要打造体验经济旅游品牌,积极开展工业、农业等产业旅游,把我市在全国知名的企业推向旅游市场,并积极开发健康保健旅游、美食旅游、探险旅游等各种专项旅游和特种旅游。同时,要改变接待旅游,并由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
三、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一个景点可以繁荣一个地区、一片山水可以富裕一方群众。现代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群体,其范围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家万户。为此,要把旅游业作为统筹产业发展的联动器,抓好综合配套,推动一产业,带动二产业,拉动三产业。
(一)要在发展一二产业上搞好配套服务。要以旅游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我市区域板块经济,尤其是翠屏区、长宁、江安、兴文等生态旅游区域。要紧紧围绕旅游业的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按照最适生、最适销原则,大力发展具有XX特色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并大力推进包括农家乐在内的农业旅游。要依托旅游项目,突出地方特色,有步骤、有重点地搞好旅游产品开发,特别是要让五粮液、竹根雕等小型化,通过以小巧取胜,适应旅客轻松洒脱的需要。要培育发展一大批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推出一系列创意新颖、做工精美、功能实用、便于携带的精美纪念商品、手工艺品、风味土特产品,以小商品创出大品牌,占领大市场,成为大产业,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基地。
(二)要在要素整合上搞好配套服务。要以扩大旅游线路为重点,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核心,以增加旅游收入为目标,引导区县企业等市场主体强化配套意识,围绕旅游诸要素搞好服务功能开发,促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调配套、均衡发展,让游客行得安全、住得舒坦、吃得满意、游得痛快、购得称心、玩得高兴。要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合理开发游览线路,有计划地开辟几条市内搣一日游攠、搣两日游攠等线路。要在加强五粮液系列酒、竹海“全竹筵”、石磨芝麻油、XX芽菜等知名旅游产品开发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XX饮食文化的内涵,增强XX旅游的吸引力。要大力调整全市宾馆的布局和档次结构,继续加强旅游宾馆建设,既强调“量”的发展,更注重“质”的提高,不断增强我市旅游接待能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杂技团、川剧团、歌舞团要围绕旅游业发展,向藏羌文化、康巴文化、摩梭文化等学习,努力创出一批既有鲜明特色,又受八方游客喜爱的精品娱乐项目。
(三)要在综合整治上搞好配套服务。要加大旅游沿线村镇、居民区环境整治的力度,学习韩国新乡村运动的做法,突出川南民居特色,推动农村新的建房风尚和生活方式,把公路沿线的视觉污染变为视觉享受;要对旅游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对有碍XX形象的标语、标牌、广告要全部取缔,实行中英文旅游标牌,体现人性化的要求,给人以亲和感;要加快实行城区路桥收费年票制、次票制,还城市以通畅;要限期关闭污染企业,有计划地搬迁中心城区和景区周边的部分工矿企业,净化、美化、绿化旅游环境。
四、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持续产出的产业,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设旅游大市,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必须走改革之路,行开放之策,像经营城市那样经营旅游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活力。
(一)创新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指导、行业管理、企业经营、同业协调的新体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理顺管理体制,特别是要抓住两头,即规划和监管,放开中间,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办事,防止出现搣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产品攠的状况。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抵制重形不重神、重量不重质、重眼前不重长远的开发和管理思想,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要创新管理方式,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创新机制,增强旅游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要继续探索推行“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机制和模式,走景区开发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改革之路,特别是要改变蜀南竹海等景区由政府包、政府投、政府办的做法,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要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改革,加强与外地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并推进其包装上市。要大力创新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以XX市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的组建为契机,改革政府旅游投入的方式,使旅游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和重点,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
(三)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旅游经济。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产业,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内对外开放,搞好外引内联,特别是要克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以及民间资金参与我市旅游业开发,加快建立全方位的大开放体系,不断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
五、加强领导,优化环境,不断开创我市旅游工作新局面
发展旅游,不仅要有优势突出的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更要有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为此,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等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旅游管理工作在管理科学化、行为规范化基础上依法、合理、有序地运行。要按照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诚信建设。要大力加强旅游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旅游安全工作监管网络,探索建立旅游危机管理机制,做好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队伍,保证游客安全。旅游景观的美感,需要导游人员穿针引线,为此,要加强各类旅游人才尤其是导游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要大力推进我市旅游信息化进程,运用旅游网上商务预定、网络旅游频道点播、旅游信息查询、景点景区虚拟漫游、旅游车卫星定位等各种新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把“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XX形象大使”的要求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重塑城市形象,重塑市民形象。
(2006年6月日)
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今天起就启动了。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开头,常言说“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在座的各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支持配合规划编制工作,多为规划编制工作出谋划策,努力实现好现代旅游业这一产业定位的内
在要求。刚才宣读了方案,达沃斯同志见了意见,讲的都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就如何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已经蓬勃兴起。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现代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中的四大产业定位之一提出来,强调要制定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旅游业是潜力巨大,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去年,我市人均GDP已经达到2486美元(19894元人民币),进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阶段。
(二)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看,旅游业是受资源、能源制约的程度最低的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运输、投资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资源消耗为主的发展模式。
(三)从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看,旅游业是增加地方财力的重要产业。据有关方面分析,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旅游业(主税种是营业税)形成的税收约70留存在地方财政,而其他产业只留30。而且,旅游业中的多数行业具有创业易、创新活、创优快等天然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
(四)从改善民生看,旅游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提高居民的收入最快的产业。目前,服务业从业人员,发达国家城市高达70—80,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都在50以上。旅游业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在富民、强市中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振兴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对于我市是一个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是能否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关键,没有规划的旅游工作都是盲目的,规划不仅是蓝图,也是我们做好旅游工作的抓手,我认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有以下五点重要意义:
(一)旅游规划“运筹于帷幄,防患于未然”,是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观的体现。
(二)旅游规划是贯彻政府“发展现代旅游业,培育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意图并努力具体体现的重要渠道;
(三)旅游规划是系统深入盘点我市旅游资源、分析我市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明确我市旅游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的关键。
(四)旅游规划是实现我市旅游发展具体操作的行动指南:通过规划,我们可以分析我市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可以提出我市旅游形象标识、旅游主题口号和发展战略;可以明确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提出我市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可以规划出未来我市的旅游产业要素、产业链和我市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五)旅游规划是整合我市各方面资源的重要依据、指导全市旅游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市旅游局开展旅游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编制规划必须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编制规划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市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推销城市,提高我市知名度,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加快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对规划设计单位提几点要求:
(一)要广泛的征求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旅游是广义上的旅游,是文化行为,要融入文化概念。
(二)考察、研究和提炼,要注重内容和质量。我看了达沃斯设计院提供的规划编制专家组名单,实力雄厚、规格很高,各位专家、顾问一定要严格要求质量,亲自把关。
(三)不能用固定的思路和模式,要将差异化的概念融入到旅游规划中去,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把规划做的个性鲜明。
(四)规划要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在共性的基础上,要挖掘一些独特的东西:指导思想,要独具我市特色,创新发展理念;形象定位,要特色鲜明,便于记忆,让人有美的享受;目标定位,要有近期、中远期发展目标,重点是近期。
四、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规划编制工作是我市目前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各乡镇(区、办)、市直相关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各乡镇(区、办)及市直相关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协调、配合好各项工作。为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成立组织。会后,各位立即将会议内容向一把手汇报,并从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本部门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资料收集、上报,做好接待工作。
(二)搜集资料要详
实、齐全。我市旅游发展规划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北京达沃斯旅游规划设计院的实力,更取决于你们资料收集是否及时、详实、完备。不要认为只有名山、大川才是旅游资源。我们的地热、传统农业、乐器、家具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古寺、古祠、古民居、古战道等都是旅游资源,我看我们不是旅游资源少,而是很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工作做深、做细,是否充分挖掘了我们的资源。
(三)确保信息、资料及时畅通。在编制工作方案中,有各部门详细的分工,会后一定要按照要求将规划编制所需资料及时、全面的报送政府办公室。同时,将各部门成立的工作小组人名单、联系方式一同上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市委书记在政协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09-11
市委书记在市政协第十四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06-28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07-04
市委书记在开班讲话10-03
市委书记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