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推荐8篇)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1

一、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即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美国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第一类优质抵押贷款,第二类次优抵押贷款,第三类则为次级抵押贷款,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贷危机的发生,一方面是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另一方面是随着利率水平升高,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房贷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只能选择违约,使得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从而引燃危机。应该对此次危机负责的人可以归纳为如下:次级贷款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的信贷员、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

《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写到:“如果你签了一张本票,心里却想着‘我承诺支付’的声明不过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强制要求,那么,你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次级贷款借款人。”次贷借款人是想买房而买不起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还款额与收入比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超过了85%。

为了骗取贷款,经纪商通常隐瞒借款人的重要资料,比如隐瞒债务数据,夸大房产估值。通过经纪商,最初贷款不够格的借款人获得了资格,信用不足的人获得了良好信用,贷款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逆向选择。

篡改信用是专门的信用修复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将信用报告改头换面,也可以选择信用强化——通过向信用优良的人支付一定费用,从而取得信用优良的人的授信账户。

贷款公司用尽一切可用之法,来增加对借款人的贷款额。信贷员通过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如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而这种蒙骗实质上是自掘坟墓。

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次级贷款,然后把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证券进行销售,形成了次级贷款二级市场,这又促进了一级市场的发展。这种证券化还将危机发生产生的后果放大,一旦借款

人违约,多米诺骨牌效应连带多个利益相关者出现支付问题。

为了让投资者购买银行打包的证券,完全依赖评级机构。评级机构将这些证券评估为投资级,推动了证券的销售。

没有评级机构的客观分析,投资机构就无法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真正的风险,全世界很多金融机构乃至政府都参与了次级贷款打包证券的购买。

整个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如《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所说“经纪商操纵贷款,贷款公司向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投资银行打包高风险抵押贷款,评级机构为这些证券化产品成为投资级产品盖章放行,所有行为加在一起引发了这场‘完美风暴’。”

危机的发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从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美国的房价比过去上涨了近1倍。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业绩,大力鼓励人们买房,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购买力不足的现象时,便把没有支付买房能力的人也牵扯进来。房地产市场出现购买力不足,说明房屋已经供大于求,按经济学原理房价应该下跌。然而一旦房价下跌,就会危及到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开发商为了追逐利益,维持高房价,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下手,从15%的首付到零首付,再到两年后付,信贷员用了很多营销手段来混淆和误导借款人。于是,大批的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借款买了房子。银行手里拿着这么多级别很差的贷款,他们明白其中的风险,于是便把这些贷款设计成金融债券。由于这个债券风险很大,基本卖不出去,银行找到了投资银行,投行胆大妄为,买回了那些金融债券,这样使本该下跌的美国房市继续高涨。然后投行又想出了赚钱的好方法——资产证券化,金钱的诱惑下,在美国房市高涨的行情下,不少投资者知情或不知情地买入。刚开始两年是贷款公司帮次贷借款人还贷的,两年之后没有支付能力的人还是没有支付能力,根本还不起房贷,银行也没有办法偿还投行买下的金融债券,投行买的次级房贷债券最多,证券化后的资产又卖给全世界的保险公司、各种基金、银行,使得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波及了全球。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特点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不仅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而且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社会对劳动力 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此外,次贷危机加大了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美元大幅贬值,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此次次贷危机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首先,政策导向性。《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的作者理查德•比特纳在书中举例说:原本通不过贷款审批的卡特夫妇,属于高度次贷级别——几乎没有什么信用,信用记录不良、是大额待偿债务账户并且只有普通水平的收入,这一切意味着贷款风险非常大。2005年,因为有了更宽松的贷款审批标准,次贷行业通过了对卡特夫妇的贷款申请。理查德•比特纳查看了投资者指导文件,想要找出错误所在。结果让他很吃惊,没有任何环节出错,贷款不存在任何人为操控或欺诈嫌疑——从收入证明到资产评估,所有步骤都很到位,但是最终仍然无法还贷。由此理查德•比特纳就认为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出现了问题,在没有人为操控或欺诈嫌疑的情况下,次级房贷都存在问题,所以到后来出现大量人为操控或欺诈的情况下,问题便更加严重地显现了。

其次,高度欺骗性。整个贷款过程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经纪商、借款人、卖家全都会假报信息,理查德•比特纳说到“贷款申请欺诈、虚假评估、伪造就业证明,如此种种。”“所有经纪商提交进行审批的贷款文件里,有超过70%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带有欺骗性。”高达70%的欺骗性,金融行业的诚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值。

第三,错综复杂性。次级贷款行业的危机是由多种不当因素错综交织的结果。通过金融创新,把这个行业所涉及的次贷借款人、经纪商、信用修复公司、贷款公司、投资银行、证券评级机构、投资机构等各个环节捆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结构复杂、设计精巧。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说“这些投资工具让人迷惑的天性意味着,买下它们的基金经理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买什么。正因为如此,评级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着攸关生死的作用。没有评级机构的客观分析,投资机构就无法了解到购买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结果是,各利益相关者都没有获益,可谓多败俱伤。

第四,严重破坏性。美国次贷危机破坏了整个美国金融业的秩序,波及范围相当广,影响到了全世界,使全球对美国的金融产品的信用发生了质疑。这次次贷危机使金融界最注重的诚实、守信、公开、公平、公正等基本道德遭到了肆意践踏。全球经济不得不从虚拟经济向实体

经济回归,金融形势恶化。

三、次贷危机的直接因素

从危机的发生过程、影响、特点可以看出,金融行业参与者的欺骗“功不可没”,当然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也是引发因素之一。而导致金融监管缺失的,是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旨在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此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法案,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家庭的高杠杆只是一个方面,银行的高杠杆也在这次危机中备受诟病。银行吸收了资产的几十倍资金,高杠杆率在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对银行系统带来了高度的系统不稳定性。当房地产泡沫破碎时,银行的损失比真实经济中更加惨重,高杠杆实际上放大了危机的影响规模。

四、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危机的本质原因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他人生产的商品,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由于生产超过了社会有支付能力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活动紊乱,这里的社会需要不是绝对意义的需要,而是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因此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可能形成债务链,一旦债务链某个环节中断,会使一系列商品流通中断。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将导致生产中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从而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当这种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社会范围内的危机。

所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说,是相对过剩的危机,起源于生产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不平衡。在房地产购买能力下降时,房价就应该走低,使需求与生产自然平衡。但美国的金融家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造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有迷惑性的金融衍生品,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说“如果说次级贷款行业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当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为华尔街的金融业带来高额的利润率时,整个行业失去了理性,变得疯狂,使得这些对抵押贷款产品的需求欲望火上加油。房地产的狂热取代了所有的理性思维,在金钱的诱惑下,人人都像着魔了一样。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的本性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政论家登宁的话中曾说过:“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残酷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但是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是构成了危机的可能性,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使这种可能性变为了现实。当前的经济危机并非偶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基本矛盾不断深化、集中爆发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新阶段。一方面生产社会化突飞猛进,各部门联系加强。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建立,金融资本在全球织起了关系网。另一方面,垄断资本的利益进一步加强,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这些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仅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有所缓和,反而变得更加尖锐。无论何种条件下,经济危机的本质并无不同,总是生产过剩危机,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生产链条上的有效需求不足,为了维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透支消费”便成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人们被鼓励用各式各样的信用卡透支消费,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时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透支消费只是将当前的危机推到了未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危机。

从危机发生中可以看到,为了维持房价的虚假繁荣,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和金融家们不

择手段,无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造了一场金融闹剧,其资本的贪婪本性暴露无疑。

五、浅析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崇儒家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核心是“仁”。对解决危机最有裨益的当属“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家国天下”的整体观。

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飞不远了”。只有提倡重义轻利,人类才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的确,当人们被一己私利所限,只以小我的欲望为考虑时,必然会对他人的福利和权益造成侵犯,如果整个社会都是如此,那么矛盾、问题必然层出不穷,次贷危机中人性的贪婪就是这种问题最为突出的体现。当然,“重义轻利”也不是压抑人的正当利益追求、越穷越光荣,而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和关注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不侵犯他人、不违反社会,也就是心怀“家国天下”的担当,始终把个人的利益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惟其如此,个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才是福不是祸,整个人类文明才能更加和谐地进步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私人所有的制度必然导致人的自私本能——最大化自己的所得和利润。因而要想解决由逐利本能带来的邪恶和灾难,改变和颠覆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才是最彻底的办法,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将建立起社会公有制,原本被社会实际掌握的生产资料,将交给社会真正占有,一旦社会拥有了生产资料,它将按照一个统一的科学计划来调配生产资料,商品的交换关系也就成为了阻碍,在日益扩大甚至国际化的生产规模下它也已经成为阻碍,成为了不必要的,它就被消灭了;货币将失去其职能,仅仅成为劳动者获取一定消费品的凭证;货币交换关系一被消灭,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生产资料再也无法转换成资本,资本就被消灭。

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将大大地限制人的逐利本能,从而彻底地解决金融危机,同时社会主义还将承担起其他的大规模的社会改造的任务:比如将人的思想从资本、宗教、国家下彻底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接受思想和科技的优秀成果,使人的人格日益完善,智力日益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六、结语

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周期性,违反了此规律势必要付出惨痛代价。正如白雪秋老师在课上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对现有生产力的破坏,但在破坏的同时又在刺激新的生产力产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地破坏原有生产力,产生新生产力的周期性循环中前进。”

因此在有资本运作的地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社会平衡、和谐地发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认清资本的本性,发挥资本积极性的一面,遏制资本过度投机、贪婪的一面,让社会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2

关键词:风险,信用,监管,储蓄率

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简介

2007年4月2日,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帷幕。6月份,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 危机进一步深化。8月份, 为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 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次贷危机造成全球性影响。

二、次贷危机产生原因几种观点

2.1、次级贷款本身存在的缺点:

次级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等级低、收入不高、负债较重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率一般高出优惠利率2%-3%, 属于短期低息、长期高息的贷款品种。有人认为, 次级贷款的这种特点也决定了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风险, 主要体现在:首先, 由于它的贷款对象是信用记录较差和无法出具收入证明的借款人, 使贷款机构在还款第一来源和第二来源的认定问题上混淆立场。其次, 在贷款的担保设定上, 不重视借款人的信用而只考虑了将所购房屋作为抵押。最后, 被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蒙蔽了双眼, 房产看似是最安全的抵押, 而实质上它是将贷款收益建立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上, 忽视了市场波动性。

2.2、次级贷款的扩张及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2001年, 美国网络新经济泡沫破灭, 并在同年遭遇“9·11”事件的冲击, 经济严重受挫并走向衰退。为使美国的经济忙复苏, 美国政府开始实行降息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 欧洲为了刺激欧元的增长, 日本为走出经济泥潭, 均开始实行降息的政策, 这就使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严重过剩, 在资金充实和资本流动成本低的条件下, 全球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 美国的房地产一度成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不断上涨的房价刺激了美国人对住房的投资, 次级贷款者疯狂地利用次级贷款资信要求不高的缝隙, 囤积房源。获利的房贷机构不断降低放贷标准, 从而刺激了盲目扩大消费贷款规模的循环, 美国房地产泡沫逐渐膨胀, 次级房贷也迅速扩张。由于各主要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 美国房地产市场在这样的趋势中发展近6年多时间。然而随着2006年房价升值速度放缓, 借款人利用房价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 一些次级房贷迅速恶化。在此之前的2004年6月, 美国已经开始进行升息阶段。到2007年, 利率的上升和房价持续下降使房贷市场上借款的还贷压力不断增大, 正处于还贷中后期的借款人由于无法承受利率提高的巨大负担, 只能选择违约, 进而引起抵押贷款公司的破产。

大多数人认为2001-2006年的升息以及2006年后开始的利率提高和房价下跌是导致此次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人做了反驳。首先, “楼价的下跌是引起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欠佳。因为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的住房价格指数说明, 2006年以后美国的房价没有下跌而只是增速减慢。从理论上讲, 市场对这种变化是可以接受的。其次, “利率上涨”这一说法也是缺乏依据的。美国抵押贷款机构使用的是抵押贷款利率, 有自身特殊的运行轨迹。通过收集美国10年期可转换抵押贷款的利率并进行分析得出, 尽管2005年以后美国的抵押贷款利率有一定的回升, 但不足以造成抵押贷款市场的剧烈动荡。

2.3、现代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扩散:

资产证券化, 即以打包后的贷款抵押资产为标的物发行债券向投资者出售, 它一方面促进了贷款机构将流动性较低的贷款资产以现金流的形式回收, 另一方面, 使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在次级贷款的发展过程中, 资产证券化切实起到了延长资金链的作用, 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会从资产证券化中获得利润。表面上看, 资产证券化在每个环节都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然而实质上却是在金融市场整体上扩大了风险, 一旦后一个环节出现亏损, 就会引起前环节一连串的亏损甚至破产。尤其是以次级房贷为标的物的次级债券, 过长的链条已经使虚拟经济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 一旦房贷按揭户出现违约不能还款, 危机就产生了。

在上述基础上, 多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是资产证券化的直接产物, 然而也有人认为, 次贷危机并不是资产证券化的必然结果, 而是一些贷款机构错误地使用了资产证券化。比如, 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披露信息;其次, 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用评级只是凭着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最后,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证券化的监管流于形式。造成次贷危机的根源是次贷内在的高信用风险, 即使这些次贷不证券化, 它也会在一定条件下显现并带来严重损失, 只是那里的危机表现形式是贷款机构巨额的不良资产。

2.4、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产品的过高评级:

在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 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离, 使投资者在投资时只能依靠资产评级机构对金融资产做出的评级进行判断。如果对于次级贷款机构资产证券化的次级债产品, 穆迪或标普给予了较低评级, 那么要求有稳定收益率的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政府基金等美国大型投资机构根本就会涉足对其投资。但是如果这些产品经过投资银行的“提炼”与包装后使穆迪、标普动摇了, 比如20世纪末新兴的结构金融产品——抵押债务权益 (CDO) 。在CDO中, 通过一种按照风险进行分层的过程之后, 高风险的次贷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买家了。出于多方面考虑, 穆迪和标普最终给予了这些产品高评级。这样, 经过包装后的高风险的次级债纳入了大型投资基金以及外国投资机构的视野, 这也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的根本原因。

2.5、美国政府对房贷市场一定程度的放松监管:

有些人认为, 次贷危机的产生与美国对房贷市场一定程度的放松监管有联系。如前所述, 在2001年美联储不断的降息政策后, 美国的房地产业成为美国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重要支撑, 因此美国当局宏观过于注重支持经济增长、忽视次贷风险的政策导向, 金融监管机构对房地产金融业采取了短期内支持和纵容的态度, 房贷机构或审查不严或降低房贷门槛向大量还贷能力差的人群提供房贷, 最终形成了房贷泡沫。

三、现实思考

笔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 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低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 它的经济以其自由化的特点换来了高速的发展, 因此美国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很超前。数据显示, 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从1980年开始不断下滑, 到2005、2006年, 美国的个人储蓄率连续两年出现负值。低储蓄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美国人生活的高消费水平, 使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不断下降, 二是美国人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其它各种投资。没有足够多的储蓄, 使金融体系在预防由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缓冲不确定性的冲击方面存在缺陷, 以至此次危机中的贷款者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力抵御哪怕是非常温和的风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 之所以利率提高和房价下降会引起次贷危机, 是以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为基础的。

其次, 美国房贷市场次级贷款的周期性。最近几年为了吸引民众进行房贷, 美国住房抵押机构通常采用调息抵押的贷款形式, 即利率在贷款初期是固定的, 通常低于定息抵押利率1-3个百分点;后期利率则相应调高。根据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Fitch Ratings) 的研究, 次级债违约一般发生在债务期的第7个月, 在28-42个月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 在120个月大约结束。如果此研究正确, 就可以解释此次危机的发生。因为2001-2006年是美国联邦政府的降息时期, 也是美国房贷市场开始膨胀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 尤其是2004年开始, 美国民众的次级房贷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惠誉的研究, 2007年正好是次贷风险发生的时间 (与此次危机相符, ) 并且在2008年会有好转。因此笔者认为次级债本身的性质与危机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3

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是由于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问题。作为世界金融的领头羊,美国的风险规避和金融创新都是被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而这次却败走麦城,说明在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背后,还隐藏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而这些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监管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证券化 金融创新

1 美国次贷危机概述

本世纪初,由于美国网络股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逐渐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在2001年到2004年连续17次降息,使利率从6.5%降至1%。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而刺激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由于优质贷款的市场已经饱和,所以次级抵押贷款开始逐渐扩张。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一般抵押贷款而言的,是针对信用评级低、还款能力较弱的借款人,一般情况下,这些人难以从主要抵押贷款机构申请到贷款。因此相对于主要抵押贷款利率,他们将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还款利率,但是首付款额度较低。

虽然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很高,但是它对于发放这种贷款的金融机构诱惑却很大。首先,次级抵押贷款的收益率很高。其次,虽然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很高,但是在房地产价格价值一直上升的背景下,发放这种贷款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没收贷款者的房地产,并拍卖出去来收回贷款本金。再次,金融机构可以把这些次级抵押贷款打包[1],发行债券,使之证券化,来规避风险,把一部分风险转给资本市场。所以在21世纪,次级贷款市场飞速发展。2001年美国次级贷款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比率为5.6%,到了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2]。

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很高,并且大多数的次级贷款是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即贷款的头几年(一般是两年)按照固定的利率偿还贷款,这几年过后则是按照一定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来偿还贷款。这就意味着贷款者后期偿还贷款的压力很大。但是投资者依然兴趣很大。首先,通过次级抵押贷款,很多低收入者或是信用不高的投资者成为了有产阶级。其次,即使是以后不能偿还利息,投资者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房地产继续作为抵押品来贷款或是变卖出抵押品,来偿还贷款本金。在房地产价值上升的背景下,投资者还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从中赚取一定的差额。再次,一些投机者看到了次级抵押贷款宽松的发放条件和审核程序,便通过这种途径进入房地产市场。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给供给者和需求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所以在短短几年里就成为了金融机构竞相发展的项目。并且由于机构投资者也看到了次级抵押贷款的收益高,虽然有风险,但是还是可以通过没收房地产来收回本金,所以这些机构投资者也很乐意购买刺激抵押贷款打包后的证券。根据有关材料,大约60%的住房抵押贷款已经实施了证券化,其中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大约占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14%。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美联储迫于国内通胀的压力,从2004年6月到2006年的两年时间了,连续17次上调联邦利率,从1%上调到5.23%。基准利率的上升使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最终在2007年第二季度的整体房价创下了美国20年的最大跌幅。基准利率的上升使得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相应上升,这样就使得一些想要通过贷款的购房者望而止步,使得房地产的需求下降。同时,2004年至2005年的新增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合同进入了可调动利率阶段,借款者的压力突然加大,违约率大大增加。

次级的押贷款的违约率的上升使得发行这种贷款的金融机构的违约成本大量增加,导致大量次级贷款供应商纷纷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紧接着那些购买了次级贷款债券的机构投资也因为这些资产的大幅度缩水而损失严重。一旦机构投资者遭受损失,他们的合理反应就是出售一部分非流动资产来提高自己资产组合的流动性,以应付未来的风险和收回压力。但是一旦资产市场上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抛售非流动资产时,就会使得固定资产的收益、产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并且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趋紧,造成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这样就形成了不良循环。由于在之前许多国际性大型金融机构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在次级贷款大量缩水的同时,这些全球的大金融金钩也不免受到损失。这样美国次贷危机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

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归结起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大规模推行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可以满足借款人希望拥有地产的愿望,满足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获得高收益、扩大市场份额等愿望,也满足投机者投机的欲望。尤其是在美国这种金融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地方,很多小型贷款机构为了与大型金融机构争夺客户采用低息战略,导致市场定价机制扭曲[3],并且大肆推行高风险金融产品。这种只注意高利益,忽视高风险的行为,造成了金融机构负债沉重,为以后的危机留下了隐患。

2.2 发放条件和审核程序太过宽松 次级抵押贷款是面向信用较差、收入较低、负债率和违约率较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这样我们看出次级抵押贷款的目标客户原本是在放贷过程中需要严格审查的人群。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各大小金融机构为了在优质贷款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抢占市场,便尽可能的发放贷前的调查,并争相降低申请贷款的门槛。在以往的贷款业务中,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都会对调查借款人的收入和房地产的价值。然而在次级抵押贷款过程中,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基本不承担任何贷前审查工作,而是由抵押贷款中介、房屋估值公司和评级机构代理。这样就在无形当中放松了发放条件和审核条件。这样看来,以后出现了危机就不足为奇了。

2.3 对风险转移过分依赖 虽然经营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便通过资产证券化,但是这种风险的转移只是将风险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虽然降低了风险,但是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使风险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加载到资本市场。正是由于美国一直采用证券化的方式规避风险,并且很少出问题,使得大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自己的资金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中运行,一旦进行了风险规避和转移,就会认为自己的风险已经转嫁出去了,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资金的运行是整个次级债券系统中的一环,一旦次级债券系统中的一环出现了问题或断裂,就会使系统内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承受风险带来的冲击,最后导致整个系统的覆灭。

3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发生,说明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一味追求的高利益高风险的金融创新是不可取的。

3.1 加强贷款前审查 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没有坚持严格的贷前审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前要认真对审核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房地产的价值。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者实行严格区分,从各个方面考察借款人。并且这些工作要由商业银行自己做,不要盲目委托其他的机构,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防微杜渐,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2 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次贷危机的产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风险反映不迅速的状况。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监督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各种金融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信息,让借款者充分的了解产品的还款方式和潜在风险。并且告知借款者必须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4]。由于房地产行业容易出现泡沫,因此,监管部门还应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借款人和投资机构的防风险的能力。

3.3 防止过度使用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虽然在理论上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进行了分解,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参与者承担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看似好象每个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已经转移出去。但是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所谓的转移只不过是从金融市场的一个环节转移到另外一个环节,而整个市场的风险没有减少。过度的使用风险转移只不过是把风险以更复杂的方式来转嫁给更多的人,风险依旧存在,并最终酿成系统性风险。这对发展和使用我国金融风险转移工具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杂志.2007.(20):62-63.

[2]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9):12-16.

[3]周纪恩.从次贷危机根源和实质看宏观金融风险监管[J].金融风险管理.2008.(6):23-26.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4

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

1)美国的信用过度膨胀则是造成严重货币信用危机的客观条件。1923~1929年,美国的贷款业务增长了37%,有价证券的发行增加了1.5倍,股票价格上涨了2倍,而在此期间,工业生产却只增长了18%。因此,经济危机一爆发,货币信用突然紧缩,便导致货币信用危机接踵而至。

2)在美国经济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原有的市场机制已经无法承受、容纳和驾驭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了,而与此同时,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尚未确立,政府干预趋于停止,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愈益弱化,这就导致了经济运行过程的严重失控和经济秩序的极度紊乱。

3)贫富差距与美国经济一起增长,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和两极分化,导致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贫困与货币购买力的停滞和下降,由此出现的市场需求不足,与基于对未来前景的盲目看好而迅速膨胀起来的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恰成鲜明对比;始于人为减税、任意放纵银行滥发贷款的经济过热所形成的供求之间愈益加剧的失衡,终于导致了虚假经济繁荣的彻底毁灭 美国这场金融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大面积的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爆发。(见附图一)

总结: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市场缺乏政府调控,过度的市场投机性形成的,现在的金融危机是由于次级抵押房屋贷款所导致的。

二,两次危机的影响比较:

1)股市暴跌,但跌幅不一样。1929年10月,道琼斯指数一天下降12%,拉开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序幕,随后在3年的时间里,股指跌幅达到85%,由于股票贬值,全美国损失840亿美元,超过了1928年81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总额。

今天的美国股市,道琼斯 开盘价:8519.77 最高价:8795.99 最低价:8243.55 52周最高价:13990.6 跌了39%(2008年10月24日数据)。

2)经济放缓,但程度不同。国民生产总值从l031亿美元下降到742亿美元。进口总值从45亿美元降为13亿美元,出口总值从53亿美元降为17亿美元,有13万家工商企业和5000家银行破产:,工业生产下降了45%;重工业主要部门生产下降的情况是:采煤下降65.6%,生铁下降86.7%,炼钢下降84.7%,汽车下降92.1%,机床制造下降96.3%,美国的失业率从1929年的3.2%一直增长到1933年最高的24.9%,全国失业人数达120 0一1300万人,经济几乎瘫痪。

现在的危机,有十几家金融机构相继宣布破产,多件机构被国有化,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企业的破产,宣布次级债危机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据美国商务部2008年10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美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0.3%,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

总结:1929年危机是经济大萧条,而这次的美国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对美国的金融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比不上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三,美国政府应对两次经济危机的措施: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而只有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消灭灾难。正因为如此,罗斯福采取的一系列有力的行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恢复金融体系,为经济的全面复苏奠定基础。

在这方面,罗斯福的基本措施是:(1)清理银行。适时地淘汰一部分经营不善和管理混乱的银行,同时,通过国家贷款,资助对全国经济举足轻重而又一时陷于困境的大银行。(2)存款保险。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加强对银行活动的管理来稳定美国金融制度。首先是公布存款保险法,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防止新的挤兑和银行倒闭风潮的发生。1935年,又公布新的银行法,加强了联邦储备银行对其会员银行的管理以及对各银行的监督;建立联邦储备委员会以管理各储备银行的贴现串、利息串、准备金比率以及公开市场活动。

2)紧缩投资,削减生产,消除生产的过度膨胀和过快增长。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全同产业复兴法”,并建立了全国复兴局;由此,国家干预了业的活动便全面开始。根据这个法案,在各行业中都要制定“公平竞争法典90,明文规定本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以及雇用工人的条件等。通过这类类似于强制卡特尔化的办法,紧缩投资,防止盲目竞争和盲目生产,减少生产过剩。此外,1933年银行法使商业银行完全与其附属的投资公司分离,从而消灭了商业银行用存户存款或联储资金来从事投机活动的可能性。在农业方面,国会于1933年5月通过了农业调整法,由政府奖励和津贴农民来缩减农业耕地面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的收入。

3)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在从供给方而采取抑制措施的同时,还从需求方面通过提高社会购买力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具体措施是:规定在业工人的最低工资;举办公共工程。这一方面是以扩大政府开文采填补私人投资下降后出现的空缺,另方而则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总之,是从投资和泊费两个方面来提高整个社会的购买力;通过直接社会福利开支,援助不能自食其力者,以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消费能力,4)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提高商品物价,鼓励出口和减轻债务人负担。

据统计,由于通货膨胀,债务人的负担减轻了40%。货币的贬值,还相对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改善了农民的境况,并提高了美国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

5)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保证经济的稳定。

罗斯福始终遵循着平衡预算的思想,他认为庞大的赤字是经济不健全的一种表现,因而在税收立法中提高了对个人收入和财产的附加税率,并且规定公司所得税率为累进制,以增加政府收入从而减少财政赤字。罗斯福并没有为追求帐面上的平衡而破坏实际经济中的平衡。在1936年的一次讲话中,罗斯福说虽然联邦政府今年有30亿美元的赤字,但是国民收入已从1932年的350亿美元增加到1936年的650亿美元,因此,不能简单地为平衡预算而平衡预算。美国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1)向金融系统注资,自今年8月9日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032.5亿美元,以稳定金融系统。

2)接管金融机构,如房地美和房利美,美财政部长保尔森在美国东部时间 9月7日下午,宣布美国政府计划向房利美与房地美两家联邦房贷公司提供多达2000亿美元资金的计划,并替换两家公司的高管,由联邦住房金融署(FHFA)履行具体管理职能,承诺为保证两家公司流动性将不限注资额,美国政府正式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以稳定房贷市场。

3)多次下调基准利率,截至今天11日5日,美联储已经将基准利率下调到四年来的低位,其目的在于减轻贷款成本,振兴楼市和经济。

4)启动一系列刺激经济方案,1月24日电经过连续数天的紧张协商,美国白宫和国会24日就布什总统提出的总额约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达成一致,白宫希望该方案能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1.17亿个家庭将从这一经济刺激方案中受益。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下的纳税人将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纳税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过15万美元,每个家庭将得到1200美元的退税;有儿童的家庭每个儿童将得到300美元的额外退税。此外,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纳税人或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家庭,也将获得部分退税。同时,小企业还可获得总额为500亿美元的退税。

四,这次金融危机是否很快过去?美国这场危机会变成1929的大萧条那样吗?

最近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纷纷出手应对,向市场注资的总金额以万亿美元计,全球多家中央银行更罕见地联手减息。在欧美政府大手笔拯救银行后,全球信贷市场暂时出现缓解。然而信贷紧缩已难避免,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恢复更非一朝一夕。美国统计学家约翰·威廉斯甚至表示,全球正在面临7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实际上,近日市场常把目前熊市与1929年大萧条相提并论。那么,这场金融海啸果真会导致萧条重演吗?对这一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答案是“不会”。

回顾当年大萧条期间,美国GDP在4年内下跌33%,失业率飙升至25%,通缩高达10%,德、法、日、加拿大、瑞典等国同期GDP跌幅也超过10%。

而根据IMF10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全球增长将由去年的5%减慢至今年的3.9%,明年为3%。尽管这是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但相信绝不会步入“大萧条”。

1929年出现大萧条与政府政策性失误有很大关系。当时美国央行收紧银根,令经济泡沫突然破裂,随后政府为平衡预算,不肯大洒金钱刺激经济。同时各国出于保护主义心态设置各种贸易障碍,令经济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5

溧阳监狱 陈建富

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从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且由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实体,季度经济增长先后出现负增长,全球经济严重低迷。中国经济不能置身事外,中国经济躲得过金融危机,免不了经济下滑。九月份以来,GDP、进出口、财政收入增幅开始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门倒闭,大量民工返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造成的影响还将逐步显现出来,其他行业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

一、正确认识美国次贷危机对监狱经济的冲击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监狱经济已经受到冲击,只是行业不同,受冲击的程度不一,对机械行业影响较为明显,造成销售下滑,价格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劳务加工部分项目也出现定单大幅减少现象。

随着监狱布局调整,监狱经济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不利于罪犯改造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水泥生产,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以劳务加工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两翼的格局。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能够帮助监狱经济较好地抵御次贷危机的冲击,因为劳务加工作为监狱的主体产业,未受到重大影响。但对这次危机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要认识到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要做好打一个经济保卫战的准备,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正确评估这次危机对监狱经济造成的冲击,要研究部署应对危机措施,做好全员发动,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二、正确分析评估监狱经济的现状

从受危机冲击的监狱经济面分析,从行业类型上,首先是机械行业和小部分劳务加工;从产品类型上,主要集中在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低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品。一句话就是市场适应能力差的企业或产品首先受冲击。机械制造业先是受到原材料价格暴涨,能源、用工成本大幅增加、人民币急剧升值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等不利影响,后又受到

进行规模生产,以低价格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致使市场竞争过度。在投资方向上要以数控机床为主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定位瞄准中高端市场,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产品选型上要根据国家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的政策导向,抓紧市场调研,明确产品生产方向,要争取从国家扶持的产业政策中受益。劳务加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生产装备水平,承揽业务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项目延伸,淘汰落后的加工项目。

2、优化生产组织,提高专业化程度

必须彻底改革“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多品种、小批量、所有组件自己生产,只能增加生产组织难度,拉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抑制自己的优势。要加强调研,发挥自身特长,找准市场定位,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提升生产专业化水平。社渚轴承有100多个品种规格,赚钱不赚钱的都生产,四大组件基本自己生产,没有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除了品种较齐全外,无任何优势可言。这种生产模式只能造成资金占用高,生产成本高。劳务加工以车间为生产单位,每个车间同时生产多个品种、多道工序,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生产作业流水程度低。同时,监区既要组织生产管理,又要去市场找米下锅,人力资源整合优势没有充分挖掘,管理平台没有建立发挥作用,影响了效益。

3、创新营销理念,开发新的市场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6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2007年3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引起的,又通过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把其他金融机构卷入了这次危机,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整个世界。中国应当在次贷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类似的风险。?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传导;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40-02??1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4.5%,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1.3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68.9%。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5.25%,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2 美国次贷危机扩大的原因?2.1 投资者难以把握金融创新产品? CDO除了一些传统的品种以外,投资银行家还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品,例如“合成CDO”以及“CDO平方”、“CDO立方”等新产品。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4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衍生品结构趋向复杂化,加上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真正把握产品的定价,更无法理性判断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出现过于悲观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 2.2 银行收紧房贷标准,导致流动性不足? 本次危机的特征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违约率上升导致信用危机的普遍蔓延,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拼命收缩信贷和流动性。英国部分房屋按揭服务公司也开始收紧信贷审批,提高相关贷款利率,甚至停止发放贷款;美林旗下按揭部门表示,将提高其按揭利率。次贷危机造成曾经一度广为蔓延的流动性过剩在旦夕之间蜕变为信贷紧缩。银行在信贷危机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流动性不足使借助高杠杆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受到较大的影响。? 2.3 部分金融机构倒闭,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欧美主要次级债的房贷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受到冲击。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告濒临破产,次级债危机被引爆。到目前为止,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高盛、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美林、和贝尔斯登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均损失惨重。受到金融机构倒闭消息的影响,股票市场不断下跌,使投资者信心受损,恐慌性抛售金融类股票,甚至并未卷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或者卷入不多的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3 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的传导?3.1 购买美国次级债的国外投资者? 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得较为成熟,它们资金实力雄厚,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因为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它们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持有较大比例的美国资产,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级贷款抵押发行的衍生品。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直接给这些机构投资者带来损失,另外,美国资产价格下挫也使得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其他美国金融资产遭受损失。从2007年4月至12月,日木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银行也宣布,由于在信贷资产上冲减了5.89亿欧元(约合8.71亿美元),2007年四季度盈利下降42 %。到2007年11月份,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损失约为36亿美元,英国汇丰集团第二季度在美国的次贷相关业务损失达34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第二季度损失约为27亿美元。? 3.2 信用评级机构对风险的重新评估? 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可以说是起到了放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在房地产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给予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信用评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可以顺利发行。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收益很高,而风险并不大,争相追捧;但是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暴露时,则迅速调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级,使得投资者争相抛售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此次次贷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马上下调了次级债的信用等级,因为金融资产是按风险来定价的,因此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各国金融市场是紧密相关联的,对次级债评级下调导致全球市场其他一些类似资产的评级相应下调,风险重估,因此,欧洲、日本等市场投资者持有与次级债类似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风险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 3.3 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在金融层面,但如果危机继续深化使美国实体经济受损的话终将会拖累世界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消费缩减,因为美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而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消费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借贷,次贷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紧缩信贷,减少消费放款。因此,次贷危机将使美国消费缩减和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与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美国消费缩减和经济衰退将减少从外部进口商品,从而使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多数人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期,因此,心里预期效应可能提前发挥出作用。次贷危机也使得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一些用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石油价格持续上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高油价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对经济前景看淡,减少投资和消费,经济下滑。?4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4.1 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前景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而现代金融活动中资本的杠杆率高、信用链长,因此房贷的风险常常会波及到诸多信贷交易主体。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全面研究,理性对待金融创新产品? 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中,无论是零首付贷款、负摊还贷款还是具有“诱惑”利率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都属于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产品。这些新产品之所以处于高风险状态是因为其本质都属于过度授信,由于授信额度超过了借款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为贷款发放机构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甚至导致其破产,同时也对很多无辜的借款人构成了伤害。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要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本着为客户切实负责的态度,审慎研发推广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创新产品避免过度授信。? 4.3 强化外汇资金境外运营的风险分析,加快发展海外投?资市场,完善海外业务管理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其对次债的经营和对危机的反应来看,与国际金融业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强化对国际业务的资源配置,加快国际业务发展,进一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深入调研,注意控制风险,提取足够的风险损失准备金。同时在对外投资时不应过于看重评级,不要被评级所误导;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也应该预料到情况变化时,评级可能会大幅下调,造成资本撤离,必须事前就考虑到这样一个不利的影响。? 4.4 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和期货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现代金融体系各市场的相关性日益紧密,风险的跨市场传递也更复杂、更快捷。此次次级债危机就是由信贷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又反过来对信贷市场造成重大打击的。所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构成威胁。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应谨慎处理混业经营和信贷资金入市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业务透明度,高度关注信贷资金入市所引发的信贷风险,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参考文献? [1]?饶雨平.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防范房贷金融风险的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2).? [2]?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5).? [3]?林启光.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1).? [4]?马宇,张广现,申亮.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国际传递机理及其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 [5]?金俐.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的利弊[J].中国市场,2008,(22).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7

一、高杠杆与流动性危机

对冲基金通常使用杠杆, 利用借来的资金以提升资本回报率, 但杠杆也会放大损失。例如假设某基金存在100美元的资产和85美元的债务, 放贷机构要求其资本金比率为15% (保证金为15%) 。对冲基金杠杆比率一般是5至10, 这意味着资产是所有者权益的5至10倍。

现在假设证券价格下跌5%, 资产价值变为95美元, 其债务为85美元, 其所有者权益为10美元。所有者权益占资产的比例下降至11%, 远低于保证金要求。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该基金如果无法筹集更多的资本金, 就必须降低资产价值至67美元, 以满足15%的保证金要求, 债务降至57美元。为满足保证金要求而进行的资产出售强化了先前的资产价格下跌趋势, 如果资产价格下降15%以上, 对冲基金将被清盘。这是贝尔斯登两个对冲基金所发生的故事, 2007年7月这两个对冲基金被迫关闭。

若作为抵押品的资产价格下跌, 贷款人将要求借款人追加抵押品, 若借款人无力筹措新的资本, 就不得不出售资产以满足贷款人对保证金的要求。由于被迫出售资产, 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 资产价格持续下跌使潜在投资者也开始变得紧张而不敢购入新的资产, 造成资产的流动性更加缺乏。缺乏流动性迫使资产价格进一步降低, 再降低, 其结果是陷入了“流动性恶性螺旋” (liquidity spiral) , 资产价格下跌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相互加强。在市场缺乏流动性时, 若借款人必须通过售卖较具流动性的资产以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 这种动态的恶性螺旋机制可以波及到整个市场, 流动性恶性螺旋可以迅速导致金融机构破产, 因为资产价格下跌使其资本金迅速缩水。

二、资产估值的不确定性加剧市场动荡

如果投资级产品被评级机构降级, 那么很多只能持有投资级资产的基金必须卖出这些已不再是投资级等级的资产, 同时以这些资产为抵押进行融资的借款人会收到追加保证金的要求,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卖家, 但缺少接盘的买家, 资产的流动性出现问题。

由于无法获得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 因而必须使用模型对这些资产进行估值, 但利用模型进行估值比较主观, 可靠性较差, 尤其是对次贷关联证券的价值估计。估值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由于这些产品的现金流分配方式以及各种类型的触发条件设计得非常复杂。其次是对抵押资产池的估价存在困难。对于次级MBS, 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对有着不同的交易条款和各种各样特点的几千个次级抵押贷款进行估价。对于CDOs, 这意味着需要对几千个MBS进行估值。此外, 有些CDOs资产池还包括了MBS的信用违约互换, 因此还需要对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估价。第三, 现金流的分配往往取决于抵押品的未来价值, 或信用评级机构未来对抵押品的评级等级。这为结构性产品又增添了一层复杂性:为了估计今天的价值, 有必要估计未来或预测未来担保品的信用评级。

资产估值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市场动荡进一步加剧。贷款人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 但市场的动荡使借贷双方对抵押品的估值产生了分歧。这可能迫使借款人出售资产, 使市场动荡愈演愈烈。对冲基金以资产为抵押在商业票据市场借入资金, 通常这些资产与次级抵押贷款有关。鉴于对次贷关联证券估值不确定性增加, 贷款人拒绝延展信贷, 这造成了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的混乱。

金融机构在利用模型对资产进行估值时, 估价方法和输入的相关参数一般都存在差异, 金融机构通常会挑选输入的参数以确保其结果是合意的。因此, 投资者知道, 即使季度业绩报告已经公布, 但关于资产估值结果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抵押品估值困难以及由此引发的流动性和融资问题, 使许多SIV和对冲基金深受影响。

三、缺乏透明度促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首先, SIV投资的资产类型披露不透明, 投资者很少获得诸如CDOs、CDOs平方、优质、Alt-A和次级抵押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占比这一类型的基本信息, 这就产生了柠檬市场问题, 所以非专业投资者不愿相信基金没有投资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2007年9月3日, Synapse突然关闭了其中一个高等级基金 (high grade funds) , 原因是市场严重缺乏流动性。该公司表示, 该基金并没有投资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

其次, 金融机构承诺的规模以及承诺的种类不透明。为了提高SIVs的信用评级, 便于其发行ABCP, 银行通常对SIVs有融资承诺, 这是一种或有负债;SIVs的财务杠杆很高, 且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 一旦资产贬值, 自有资本很快就会丧失殆尽, 从而给银行带来实际损失。金融机构还为公司提供信贷额度, 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使用该信贷额度。履行这些承诺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严重影响, 这些承诺不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表内, 事前看不出, 事后才能得知。这也是次贷危机不断扩大的一个原因。

再次, 信用违约互换 (CDSs) 市场不透明。与期货交易所里的逐日盯市结算规则不同, 信用违约互换CDSs合约在柜台市场交易, 结算是合约双方的事情, 交易不受任何证券交易所监管, 也就是说在最初成交CDS时, 并没有任何监督机制来保证合约卖方有足够的储备资本, 这就容易产生交易对手风险问题。如果担保人违约, 被担保的投资组合必须作出减记以反映所承受的信贷风险, 这使被保险人的破产风险加大, 进而威胁到被保险人的债权人和交易对手。但CDSs的交易非常不透明, 除了合约的卖方知道买方是谁外, 市场上的其它投资者并不知情。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以及MBS价值下跌, 使CDSs合约不能履行的可能性 (交易对手风险) 加大, 由于投资者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这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和市场参与者对流动性资产的囤积, 促使流动性危机进一步恶化。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次贷危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次典型的金融化危机。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 由于实体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停滞状态, 已无法吸纳寻求投资机会的生产剩余资金, 但膨胀的金融阻止了这一情况变得更糟, 经济变得越来越依赖金融化作为增长的关键手段。但金融化本身又是极其脆弱的。我国也存在着类似的结构性问题, 内需不足只能靠依赖大量出口以消化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内需不足还使得一些以内地市场为服务对象的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由于对利润的追逐使这些本该投资在产业领域的资金开始转移到至房市、股市, 造成了房市、股市泡沫。与美国一样, 资产价格不可能涨上天, 我国的股市、房市泡沫开始破灭。美国这次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提供新产品与服务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动力源泉, 我国要摆脱困境必须提振内需。

内需不足的原因是:没有消费能力与不敢消费。美国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垄断阶级之手, 穷人没有能力消费, 生产领域的剩余资金为了追求高回报通过金融之手将其借给穷人。一旦宏观经济发生不利变化, 这些穷人就不能偿还贷款, 但次贷违约率的上升受损的并非只是穷人, 投资者的财富也遭到严重损失。因此政府应该帮助弱势群体给他们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 这样, 整个社会所创造的财富才会得以保值。现在我国面临的宏观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 需要对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大力提高农民收入, 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缩小城乡差距, 这样才能保住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http://www.rcif.cn/ReadNews.asp?NewsID=536.

[2]交通银行研究部.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其对策.金融时报, 2008-4-15.

[3]拍卖利率证券.MBA智库百科.

[4]王庆.“去杠杆化”五阶段.财经网.2009-02-05.

[5]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财经科学, 2007, (10) .

[6]Demyanyk, Van Hemert.Understanding the SubprimeMortgage Crisis.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020396.

[7]Gregory A.Krohn, William R.Gruver,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Financial Turmoil of 2007 and 2008, October7, 2008, http://ssrn.com/abstract=1282250.

[8]Getter, Darryl, Mark Jickling, Marc Labonte, andEdward Murphy.“Financial Crisis?The LiquidityCrunch of August 2007.”Congressional ResearchService, September 21, 2007.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篇8

【关键词】军校学员;心理危机;原因

军校学员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一个生理上已经进入生长稳定期而心理上却处于还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的心理冲突在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相对剥夺、应对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社会的影响、环境的约束、家庭的变故、个人的发展都可能随时引发心理危机。

一、军校学员心理健康调查

对于学员来说什么是心理健康?他们是如何对待和处理心理问题的?为了了解学员的想法和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我们对大三的113名学员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抽样调查。

在对“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的回答中,有57.52%的学员认为是“处世乐观,热情诚恳”,其次是“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20.35%)。这样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员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倾向于性格开朗、诚实宽容。在选择“你觉得下列哪项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时,有55.75%的学员认为是“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23.90%的学员认为是“后天家庭教育的影响”,还有15.93%的学员认为和自身的先天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家庭教育、先天心理素质和周围学习生活环境是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学员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呢?通过调查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业的压力(25.66%)、人际关系的影响(19.47%)、自我认知失调和自我存在感的缺失(18.58)。可见,对于大三的学员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价值和未来奋斗的目标,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协调环境能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军校学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家庭问题

主要包括家庭经济问题、父母关系和谐程度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方式、与亲人的关系程度等方面。由于家庭教育是学员的第一课堂,學员最初的是非意识都是通过对家长和亲人的模仿学习而来的,这些意识是耳濡目染的,从小就刻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长期以来,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强烈期望下,在只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下,家长在教育学员的过程中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学员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不懂得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上采用一些自认为很正确的错误观点来误导孩子,在教育方式上也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落后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2.学业问题

大学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和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时,每天上课内容很少,而且老师总是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充分利用自习等时间给学生讲习题,每天任务安排得很满,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大学课程很多,教员上课进度很快,和学员交流的时间有限,平时作业和考试都非常少,自习课的时间大都留给学员自由支配,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计划、如何进行进度控制,都由学员自己安排。部分学员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劲头不足,利用这些自由的时间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等,最后导致上课倦怠、没有激情、厌学、考试作弊、考试不及格等问题的出现,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还有一些学员有较强的进取心,但对考试成绩排名、奖学金评定等表现在学业上的激烈竞争准备不足,稍遇困难和挫折,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一撅不振,缺乏应有的自信心与耐挫力,表现出一种在学业上的严重危机感。另外还有一些学员求知欲较强,危机意识浓厚,为自己制定了较高的学习目标,除了拼命学好专业课程外,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外语、计算机、第二专业课程,或者长时间的准备考研等,从而使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一旦目标没有实现,便产生严重的心理挫折和失败感。

3.人际关系紧张所带来的交往危机

随着心理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员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相互交换情感体验、倾诉内心秘密的要求,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但有的学员由于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或由于自身修养比较差,自以为是,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而在群体中不受欢迎;有的学员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较差,得不到教员的认可、关怀和鼓励,师生关系紧张;有的因为家庭矛盾或亲子关系紧张而导致性格孤僻,冷漠,不愿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与沟通。凡此种种人际关系的不协调都会造成学员的挫折心理、甚至有可能直接引发心理危机。就如心理医生曾经提出,当某些学员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时,不仅不能与周围的同学进行情感交流,还会使原本就有的自卑、抑郁、封闭、怪异的性格更加根深蒂固,进而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

4.环境适应不良的影响

军校与地方大学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军校在管理制度上较为严格,学员必须无条件的遵守和执行学员条令条例的相关规定,课余时间大都由学院、系部和学员队统一安排、规划,学员不得擅自外出,这就使得学员能够自由活动、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一部分学员对比地方大学的同学,感觉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没有自由,从而产生一种厌烦、倦怠的思想。二是在军校,学员的公差、勤务相对比较多,这对于习惯了用大量完整的时间去进行学习的学员来说,适应相对比较困难。有部分学员因学习计划经常被打乱,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了厌烦、抑郁的情绪,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都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三是军校对学员的体能较为重视,体能训练是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部分学员由于体能较差,担心考核不合格,害怕拖班级后腿,从而产生了自怨、自卑的不良情绪,导致性格趋向敏感、孤僻,严重时会引发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除了这些主要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工作分配的压力、情感问题等,都会对学员的心理问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主持稿---动员大会下一篇:语言表达?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