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共12篇)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1

(2012年8月1日)

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全县有21个乡镇(办)、251个行政村、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7%,属国贫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后,我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共享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县的重要抓手,扎扎实实地组织全县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先后投资630多万元,在曲子等20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870多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51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230个,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现将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环县支中心于2009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设备总投资70万元。其中:建成电子阅览室40平方米,多媒体室35平方米,主控机房15平方米,综合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共设坐席60个。2010年3月,与县电信局协商,专线以每月2000元月租,通过10M光纤接入互联网,100余台计算机都可浏览共享工程的信息,现已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支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图书馆基础建设,实现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2009年至2011年,1

分批在我县曲子镇等20个乡镇文化站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级服务点,在曲子双城等25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其中有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点23个,卫星模式终端接收点227个,23个电信模式接收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一套设备,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227个卫星模式接收点由县文广局负责设备配发,县图书馆负责指导设备的调试、运行、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工作,目前各基层服务点设备运行良好。

二、开展活动情况

在省中心、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各站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文化共享,为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我县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城建成了环江文化广场、道情皮影博物馆、体育场等设施,并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800多万元,县乡投入16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2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50个,覆盖乡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实施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遗址、灵武台公园、兴隆山古建筑群等项目,使全县文化基础条件有了改善,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搭起了平台。二是加强乡镇、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治理制度,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治理。通过招考、聘用等形式为全县21个乡(镇)配备文化站长21名、文化专干46名,社区文化专干17名,村文化管理员251名。明确了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设施设备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三是构建遍布全县的基层服务网络,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各村、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县图书馆向服务点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作为基层服务点,示教合一,现场指导。并为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奇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

(二)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 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县城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炭。为了使群众对农业新科技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县委、政府组织文化、农牧、卫生等部门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去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通过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一是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农牧、林业、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等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受益。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各乡镇集中向农民赠予、或以成本价向群众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并现场接受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免费赠予给种养植户或种养植集中连片的村组及文化中心户,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图书馆已为农民群众下载家禽饲养、农作物栽培和法律知识等相关信息达3万多字,印发宣传资料 4

2000多份,制作宣传光碟6种300份。办视频讲座培训16场(次),受益群众4000多人(次)。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对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坚持创新,突出重点,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引向深入。

针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效能风暴”行动,及时收集整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创新成果,广泛开展图书音像资料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一是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突出政策理论教育。在县城北关、南关两个社区,进行了专题展播10余场次,共接待观众2000余人。二是面向中老年人,突出思想健康教育。为县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资源共享服务,根据老年人平时生活的诸多习惯特点,上网下载了《营养与健康》、《科学保健》、《晚年的幸福生活》等系列视频资料和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名著欣赏讲座、中国京剧音配像等为老年人们放映。同时,开展“夕阳红”电脑培训班3期,使他们获得了精神的强健与先进文化的关爱。二是面向 5

广大青少年,突出思想道德教育。与县教体局联合,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活动。为环城小学、南关小学、一中、四中等4所学校,利用图书馆的投影仪到教室播放优秀影片和礼仪知识讲座10场(次),受教育学生2700人(次)。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县财力薄弱,每年只能列支2万元运行经费,县中心电子阅览室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尚无多功能展映厅。乡镇、农村基层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上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共享工程实用效果。

二是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目前尚未建立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网络,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

三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打算

一是进一步扩充文化设施网点,以县图书馆、乡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为实施主体。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是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尤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以先进文化教 6

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县直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共享工程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各位领导,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足的文化信息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2

1. 立项背景

本项目实施之前, 辽宁地区的文化共享工程先后尝试了多种方式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传播网络, 也建设了一部分乡镇、村的试点。但经过几年实践后发现, 要想达到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目标, 必须结合辽宁实际, 注重实效, 找到一条成本低、覆盖广、推广方便的新路子。

2008年底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下, 经过多次充分的实验、论证, 最后确立辽宁模式的文化共享工程平台是以有线电视网传输为主, 辅以直播星传输的“广电模式”——就是用已覆盖辽宁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 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 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里用电视机就能收听收看到文化共享工程的节目。该模式的确立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2. 项目主要内容

1) 平台架构

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信息制作管理系统、信息播出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终端接收系统构成。

2) 平台功能

(1) 文化前端的信息制作系统和广电前端的信息播出系统同时具备信息采集、制作、存储等功能。

(2) 信息传输系统由SDH光缆传输网络构成, 分为南北两个环路, 具备业务自动保护功能, 为信息传输提供可靠保障。

(3) 信息终端接收系统具有两种接收方式:在农户家中直接通过电视收看文化信息和在农户家中通过机顶盒接收文化信息。

3. 项目实施情况

模拟频道已经于2008年12月28日开播, 覆盖全省62个涉农县区226万农户。

PUSH VOD系统于2009年1月19日正式播出, 全省已完成11万户。

通过VOD、NVOD等其它多种方式覆盖全省近200万户。

4. 主要技术创新点

本项目实现了技术模式和规模效应的两大突破。

技术上, 在全国广播电视单向网络中首次采取PUSH VOD推送技术, 安装推送式机顶盒, 实现信息的点播收看。

规模上, 在全国首次大范围采用基于数字电视的推送点播技术实现农村文化信息共享服务, 解决了大规模部署的技术问题及实施问题。

5. 效益分析

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与广播电视村村通相结合、与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相结合、与全省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39-01

在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基层惠民文化建设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本文将以云南地区为例,试图就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作论述。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3年初,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指出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纲要特意指出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工作,建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中心,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组织协调下,开展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的征集、整合、译制及服务工作,建设一批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反映少数民族特色、帮助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生产致富的数字文化资源。逐步丰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种类。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云南是偏远的边疆省份,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2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涉及民族的土司宗教文化、服饰礼仪文化、歌舞戏剧文化、美术工艺文化、民俗节日文化、饮食起居文化、特色语言文化等,这是人类文明难得的瑰宝,也是民族地区取之不尽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在人类文明传播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云南特色文化资源。

(三)民族地区基层网点的覆盖面拓宽。随着云南省“数字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的陆续展开完成建设,民族地区网络体系建设普及度逐步的提高。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数字资源初具规模,技术平台日趋成熟。网络信息工程建设的实施为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共享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政府经济投入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差太远。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期间,云南多数州市财力困难,州市中心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无法发挥州市支中心应有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也加大了省级中心的工作量。某些县级图书馆舍破旧、狭小或新建,造成“安不了”的现状。

(二)民族地区文化管理人才缺乏。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深入和继续开展,大量加大了文化资源管理的工作量。而相反的是,适用于民族地区文化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云南省某欠发达的州市图书馆人员仅20人,县级图书馆平均仅6人左右。另外,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同大众文化差异较大,而且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也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族文化管理人员在数量和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不能满足现如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共享资源缺乏。现有资源对读者缺乏吸引力,造成“用不上”的现状。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期间,虽拷入大量资源,但是资源内容缺乏针对性。适合本地区群众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极度缺乏。同时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采集、制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自有特色资源量明显不足。问形成专业化更强、品牌化的特色数字化资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已从共建进入到全面共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三个重要转变,即工作重点从侧重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本文建议从一下几点入手:

(一)争取财政持续加大投入,逐步实现服务功能转变。地方财政要按照规划任务,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投入力度。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对共享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予以奖励,调动各地做好共享工程工作的积极性。实行“黄牌警告制”,简历专业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级支中心、网培学校进行抽查,对管理和服务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支中心、网培学校予以“黄牌警告”。

(二)完善培训制度、健全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分级培训制度,形成梯次结构得当、层次健全完整的共享工程人员培训体系,由省分中心负责州市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州市支中心负责县级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县级支中心负责网培学校(分校)人员的培训,做到层层抓培训。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机构建设,建立文化共享工程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理念,又能熟练运用数字文化服务技能的人才队伍。

(三)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省级分中心在资源建设上的示范作用,重点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体系完整、质量上乘、特色突出的数字资源库,着力打造《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云南农业信息多媒体资源库》等精品资源。在资源建设中,要着重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抢救、保存与传承,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资源的比例。

总之,通过各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人,完善培训制度,健全人才队伍,健全特色数字化资源库,实现设施、管理、服务、队伍、资源、技术方面的共享, 努力构建完善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N].中国文化报,2007(20).

平屯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篇4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我社区也在有限的条件下,打破限制,突破范围,力争从实际情况出发,顺利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就是发展,信息就是生命。它关乎一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一个县城文明建设的步伐,关乎一个名族的生死存亡,因此首先要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平屯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就是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社区内认真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首先,是通过集体学习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居民学习座谈会、周一学习会等,在居委会党员活动室、发科屯文化室和锦石坪文化室等地方召集群众进行集体学习,已达到资源共享,居民文化素质提高的良好效果。

其次,通过个人教育、榜样带头等方式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针对社区内部出现的个别思想落后的群众,居委会人员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到居民家中与其聊天拉家常,传播一些文化信息,影响一片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同时,社区还通过表彰、宣传一些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好的榜样,以带动群众。

第三,社区通过宣传栏、读书会等载体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定期在宣传栏上张贴居民文明守则、精神文明建设、生产生活知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社区党员还

经常举行“读书会”等活动,由几个先进知识分子带头学习,到现在已经带动了社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参与其中,社会文化氛围推向了高潮。

第四,社区发科屯文艺队、锦石坪文艺队还经常以文艺演出的形式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左脚舞、小品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表演,使居民在娱乐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文化信息,取得了很好的资源共享效果。

平屯社区居委会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5

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作者:未知 发布日期:2011-5-11 点击率: 96 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远通联发[2006]1号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发[2007]14号)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际,就建立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合作共建机制,大力提高两项工程的建设速度、建成效益,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层党务工作与文化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点建设、资源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各自优势,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扩大适合农牧民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传播,逐步缩小区内城乡之间

和与内地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满足全区各族党员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村级(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全面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结合。按照中央关于“文化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行政村服务站点建设同步推进”的要求,到2008年底共同完成全区所有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使其成为党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科技普及、信息交流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

三、共建重点

(一)基层站点建设方面。各级文化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组织部门沟通,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要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筹措资金,紧紧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切实做到“一站两牌、一站多能”,综合利用,共建共享。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我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自治区文化厅与自治区远程办密切协作,用两年的时间(2007年-2008年)共同完成我区9636个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

(二)资源建设方面。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把握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大量的思想先进、内容丰富的文化教学课件,做到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学以致用,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真正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实惠。在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开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栏目,定时播出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信息精品资源。同时文化共享工程要积极主动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加大乡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制定文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积极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乡土文化教学资源,不断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积极探索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材的制作和译制,作为文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建立健全制作部门、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文化教学资源的总体质量和政治安全。

(三)管理服务方面。地州、县市、乡镇(场)文化部门要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职管理人员,建制村、农牧场村队可单独或依托远程教育管理员、操作员设置文化共享工程专(兼)职信息员。同时,本着“宜专则专、宜兼则兼、专兼结合”的原则,抓好教学管理、站点操作、技术服务和文化服务辅导四支骨干队伍建设。各地州市、县市文化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学用辅导组,到村队进行实地辅导;与远程教育工作相结合,共同制定学用计划,根据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要,做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合理安排收看学用时间,为基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好节目预告,每周公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计划,并结合资源内容,利用农闲、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四、建设任务

结合《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行捆绑,2007年共同完成5076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剩余4560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按照“共同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终端接收站建设的基础上,由文化部门为每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增加和完善远程教育设施,使其具备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

五、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公益性文化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经费、大力推进工程的实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网络建设和资源加工整合。各级文化部门要与远程教育部门密切联系,切实加强领导和工

作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建设规划。要把文化共享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目标考核体系和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必要的评估条件,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好牵头作用。上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文化部门工作的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级文化部门工作责任制,分级负责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文化厅负责对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宏观指导,协助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方案,编制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规划,开发文化特色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提供文化资源,负责对地州市、县市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各地州市、县市区文化部门,协助当地远程教育部门,负责本地州市、县市区文化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乡土文化教材”的开发制作、乡村两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当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提供文化教学资源;乡镇(场)文化站负责文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督促检查。建制村、国有农牧场村(队)文化信息员重点做好播放收看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及信息反馈工作。

(三)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经费到位。资金投入总的原则是以中央投入为主,自治区适当给予补贴。主要办法是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多部门、多单位共建。自治区文化厅负责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统筹规划,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地州市、县市区文化部门要积极向当地财政争取资金,用于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和村级文化信息员(管理员或操作员)的工作补贴。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6

县委、县政府: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验收标准》的要求。县级支中心建设硬件设备所需经费68万元,中央和地方各分担50%,中央分担34万元,省分担20万元,县分担14万元。县14万元用作共享工程部分设备安装启动资金,由省中心验收合格,再配发所需54万元设备,验收合格后,免费开展服务,每年要有保障运行经费3-5万元。云梦县图书馆支中心已纳入2009年下半年建设任务,为了规范和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要求,按照分配标准落实我县启动资金14万元和保障每年运行经费3-5万元,特请求县委、县政府落实专项资金14万元和每年运行经费3-5万元。特此报告,请批示!

云梦县图书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7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重庆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自2003年建设以来,到2008年,已初步建成重庆市分中心1个,市少儿支中心1个,区县(自治县)级支中心18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84个,街道基层服务点1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63个,社区基层服务点6个,其他基层服务点10个。正在逐步形成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通过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好的资源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共享工程资源库的建设也应着重其特色资源的建设。现试论述如下:

1 重庆市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现状

1.1 资源建设

截至2009年,重庆市分中心在已经存储国家中心资源近8000GB的基础上,自建重庆特色资源总量达到2800GB,其中民国文献资源2300GB、抗战文化和巴渝文化、三峡移民文化资源500GB。目前,一共建成“农村科普宣传库、地方文艺库、重庆美食库、三峡文化库、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库”5个特色资源库共计资源总量达到500GB,其中各类视频954部、文字近10万字、图片1500幅。农村科普宣传库包含视频48部,地方文艺库包含视频117部,重庆美食库包含视频712部,三峡文化库包含视频5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包含视频72部。

1.2 特色资源建设

对部分特色资源采取制作与使用相分离的办法。重庆市共享工程分中心采用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作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资源,重庆电视台的各类文艺节目,重庆出版社的地方资源,重庆市教委的教学资源,重庆市农业局的农业资源等。同时,还尽量使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所提供的资源,以提高资源使用的质量。

2 重庆市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

2.1 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较少

市一级的歌舞、戏曲节目占有一定比例,而区县一级更具地方特色的歌舞、戏曲、民间艺术、书画精品、文物特藏等信息却较少,从而使文化信息多样性方面略显不足,使共享工程在普及乡土文化、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2.2 资源加工方面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专业人才、资金设备、信息来源及版权等问题是目前影响文化信息资源加工进度的几个主要因素。由于共享工程相关机构没有专门的数字加工人员编制,要进行大批量的数字加工,特别是文本格式的数据输入,必然受到人力不足的制约;其次,经费不足,设备配置不到位,资源加工不能顺利进行。

2.3 由于经费短缺,文献资源的版权问题也困扰着资源加工的进展,文化系统自有版权的资源数量有限,社会上有版权作品的协调解决尚不顺利。

3 重庆市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构想

3.1 信息资源传输的时效性特点

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经过加工整理及时走进群众,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但前文所述共享工程存在的信息资源数量较少、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利用目的的最终实现。但就目前情形而论,上述问题,除资金、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原因之外,还有知识产权的付费问题。因而,只有对症下药,切实寻求攻克以上难关的良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资源传输内容的新颖丰富,并具时效性特点。

3.2 信息资源建设的地域特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对于共享工程受众而言,多样性的节目固然受大众欢迎,而地域特点鲜明的节目则更为广大受众所青睐。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其功能不仅仅在于满足人们对乡土信息的需求,它还可以成为远程乡土文化普及支持服务体系,在扮演搜集、保存文化信息的传统角色之余,同时也肩负着弘扬地方文化和积极创造新文化的重任。重庆市共享工程应发挥重庆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数量大、价值高,以及结合重庆具有抗战文化、巴渝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的特点,抓住这个特色资源建设。重庆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上,实行“整体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制播分离”的原则,力争做到不重复、不浪费,有特色、有价值、有针对性、有吸引力,达到资源的专业性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的目的。于2003年,重庆开始着手规划《重庆市特色资源建设方案》,该方案2005年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完善后实施。几年来,重庆市共享工程紧紧依靠规划方案,建设了一批针对性强、广大读者喜爱的特色文化资源。

3.3 资源组织模式的多元化

建议在共享工程网站上开辟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专版,将自建、已解决版权的数字资源以及外购的数字资源放在该专版内。通过共享中心的平台向共享工程各基层点提供服务并可以为各级共享支中心、基层点提供远程服务。积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多元化模式。建议利用图书馆服务平台,整合各支中心的特色资源,为共享工程服务。

重庆在特色资源的加工上,为了达到制作高水平、使用高效率的目的,在重庆市分中心自己加工的基础上,重庆充分利用农村科普宣传库包含的计划生育、农村法律常识等农村科普知识视频,三峡文化库展示的壮丽三峡景色以及特有的人文风情,地方文艺库收纳的戏曲、文艺晚会、小品、音乐会等众多优秀地方文艺作品,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库收录的重庆地区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美食库收录的众多美食制作方法、养生之道、重庆美食探寻等视频,以及民国数字化文献,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重庆自己建设的特色资源,在重庆图书馆网站上设置了“共享工程”专栏进行发布;截至目前,文字和图片部分已对所有“因特网”用户开放,视频部分仅针对重庆图书馆内读者开放,丰富的特色资源受到读者的好评,从2007年12月开放至今,“共享工程”专栏点击率已达1.5万余次。

重庆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但也为重庆文化事业和图书馆事业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既要珍惜更要把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国家的要求齐心合力加快发展把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推向的新阶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又快又好的文化服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资源建设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现状进行讨论分析,进而提出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应有模式,并对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永护.关于“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构想

[2]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论析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8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学生支部,现有党员93人,其中正式党员43人,预备党员50人,学生党员88人,教师党员5人。

自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成立以来,在院党委、院关工委和分院党总支的领导下,面向分院一千八百余名大学生,全面部署,重点突出,扎实推进,从严要求,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在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学生党员、建设学生党支部上狠下功夫,切实改进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坚持过去在党员培养、发展、管理方面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加强中改进,在继承中创新,通过创新,把党员培养、发展、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地把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顺利贯彻执行和党的未来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了强有力的素质保证。

一、立足理论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对于党员来说,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一个党员体现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首先得益于理论上的清醒坚定。针对于此,我院学生党支部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开拓性地开展了党员理论学习活动,在全体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中掀起学习党章党史的活动,并推动学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年来,我们在思想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

1、注重政治学习,坚持以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支部委员会全体认真学习孟二冬同志寸阴

十金铸师魂的先进事迹;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召开了关于教师师风师德的专题讨论,通过这些政治学习,理清了工作思路,放宽了工作的眼界。

2、在政治学习的同时,支委成员还不忘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支委成员三名老师都踊跃参加各种学习,钟丽娜同志和刘斌同志都报名参加了硕士学位的攻读,通过学习,希望使全体支委成员成为又红又专的党务干部。

3、积极支持学生支部开展活动,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进了解、加强学习,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曾多次邀请学院关工委、分院党总支、老党员举办讲座;而且每学期我院学生党支部都要开展两次校外教育活动,如祭扫烈士陵园,如“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的特色教育,到农村了解新农村经济发展等。

二、全面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我院学生党支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党章及中央下发的各项条例,在院党委和院关工委的指导下,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制定了《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员推优细则》和《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支部工作细则》等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以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1、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高,熟悉学院学生情况,业务能力强,群众信任,热心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同志选出来担任支部委员。同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并在生活区设立了以学生党员先锋指数考核情况为依据评比的“学生党员示范岗”,做到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效果,督促检查。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我院学生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提高了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用党章规范支部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学习制度等。党支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 制度,经常组织我支部党员学习党的方正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并利用此制度先后组织党章学习小组,学习了党内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等理论文章,如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论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同时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定期讨论支部工作,发扬党内民主,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保证了我院学生党支部的健康发展。

3、细划“推优”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公寓辅导员、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各班团组织的作用,做好“推优”考察工作。同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制度,做好发展党员的基础工作。我院已形成“学生党员之家”及各班党章学习小组,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确立“制定发展计划 严格发展标准” 制度,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我院学生党支部每年都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制定出下一的发展计划,及时上报院党总支、校组织部,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制度化发展党员的同时,我院学生党支部

还充分发挥了原有基层党建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如已介绍的学习制度,学生党员联系“四个一”,“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成立“党员之家”等等。通过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近2年来我院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一直处于一个健康、有序、规范、良性的发展状态。2006年6月我院学生党支部有学生党员11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1%; 到2007年6月我院学生党支部将有学生党员12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0%。

4、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与分院的各项管理。2006年9月试行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制度,在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和管理下,有11名学生党员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了新生班的各项工作,并在其工作岗位上凸显成绩。于2006年9月,在党总支的指导下,我支部成立了“学生党员之家”,其主要目标是“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广大同学”同时学生党员之家遵循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原则,实行重视学生党员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起好学生党员、群众与学院党政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学院党政中心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全面成才,有了“学生党员之家”这个平台,使我支部的更能积极开展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学生党员之家”下设了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红色服务站”,该站职责是做好分院新生接待和运动会期间的服务工作。

三、充分认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支部的作风和分院的学风建设

党风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作为党员中一支特殊的群体——在校大学生党员,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的骨干,因此,我院学生党支部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把发展学生党员同培养和造就接班人的战略任务结合起来,从小事抓起,从日常学习生活抓起,培养学生党员服务于同学,做同学表率的意识,从而能以自身优秀的品质,带动其他同学,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院风。目前,我分院学生党支部07届共有学生党员74人,其中省级优秀毕业生9人,院级优秀毕业生23人,三好学生14人,优秀学生干部10人,学生干部56人;非毕业班年级(05级和06级)党小组共有党员14人,其中学生干部11人。我院学生党支部的88名学生党员,一年来获得省、市表彰的共有10人次,其中王小丽和林君两名党员同志被我院党委评为“优秀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学生党支部支委会和广大学生党员的努力下,学生党支部曾于2006年6月被评为“宁波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党费管理上,我院学生党支部的全体党员,能够自觉、主动、按时、足额上交党费,做到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及时上交学院财务

处并向校组织部汇报上交情况。

学生党支部成立以来,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上级党组织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支部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晶。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学院的学生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9

基层服务点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欢迎和感谢省市领导来我们新沂检查指导文化工作。为了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城乡基层文化网点和群众身边,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搭建新平台,使其成为一项党得民心、民得实惠的文化工程。根据省文化厅及XX市局的统一部署,于去年7至9月在我市各镇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省厅还专门拨付扶持资金18.56万元,给予我市16个镇重点扶持。接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在XX市局及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财政局领导有力支持下,通过各镇政府及文广中心领导的有力配合,我们积极筹备,狠抓落实,快速推进,于去年9月10日前完成了我市15个镇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工作。其中新安镇、唐店镇、阿湖镇为增强型服务点,其它各镇均为基本型。9月中下旬进行了网络调试,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运行基本正常。去年9月10日,由于我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到位,采购、安装工作落实快,质量好,XX市局在我市XX镇召开了现场会,在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市局领导及各县市同行的好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1-

设,体现了省市领导对我们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及厚爱,在此我代表我们XX局向省市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资金落实情况。相关硬件设备的采购,我们按照市配置要求,全部采取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统一采购。省厅拨付资金185600元,我们购置设备及安装总费用支出215536元,全部用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上。专款专用,没有挪用一分钱,并且还贴付了一部分资金。具体有账目可查。

运行情况。为了保证各基层服务点的正常运行,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好文化共享工程,一是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文化共享查询室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公物损坏赔偿制度,文化共享播放室管理制度、安全制度,还有管理人员学习制度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这些制度、各镇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的开放时间和电话号码等,为更好地做好管理和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的运行工作纳入乡镇文化站年度考核内容,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总体打分,建立长效机制。三是加强了技术保障。市图书馆技术部安排专职人员下到各镇进行技术指导及运行督导,保证了各基层服务点运行正常。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目前各镇基层服务点网络连接正常,基本上能正常运行。

困难及问题:一是各镇文化站设备数量太少,形成不了规模;二是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大多都是文广中心主任兼职;三是运行经费各镇大多难以保障等。这些因素给基层服务点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有部分乡镇很难保证此项工作能正常运行开放。

为此渴望省市领导,以后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基层服务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使此项惠民工程建设得更好,更加有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10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

1.档案信息资源的文化价值。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地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报告《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中指出:“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 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 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在现代社会, 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在文化积淀和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本身凝结着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结晶, 更体现在它对人类社会历史、社会以及科学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2.开发利用工作的文化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要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蕴藏于档案中有价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挖掘出来, 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利用者服务, 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的一种知识信息整序和传递过程。档案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蕴藏在档案中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挖掘出来, 使其成为有序的知识体系, 档案的利用工作则是将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信息资源向公众传播, 引导其关注和重视, 这一工作过程无疑具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

二、以文化的视角创新开发利用工作

1.在工作中引入“文化”的思想。档案的收集无疑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工作中引入“文化”的思想, 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文化意识同样至关重要。档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 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文化属性, 特别是对于反映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档案资料, 档案人员在收集、整理、编研过程中就更应树立文化意识, 保证档案资料的连贯完整, 充分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成果。档案机构要注重营造文化氛围, 打造开放、优美和具有较高品位的档案文化环境。及时引入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查档阅档服务, 拓展自身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 让公众在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 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2.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符合公共的文化需求。开发利用工作立足于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 档案信息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此不能只追求数量上的增加, 更应该改变传统的收集方式, 关注公共文化需求, 收集能够反映社会各个层面活动与文化的档案资源。如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公众的文化需求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特点。第一, 由于社会公众的贫富差距、受教育水平不均衡等因素, 文化需求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第二, 需求永远是无止境的, 只有有限的资源, 没有停滞的需求, 因此公众的文化需求存在着无限性和潜在性特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以针对公众文化需求的特点, 确定工作重心。一方面, 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开发符合其自身社会阶层、教育背景、文化特点的档案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工作中要不断创新, 开发出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产品, 引导公众主动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3.加强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合作。21世纪是信息共享的时代, 也是协作共赢的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只是档案部门的个人行为, 更应该转变成一种社会行为。为丰富馆藏, 掌握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 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部门应努力寻求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合作, 取长补短, 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 共同做好开发利用工作。社会化的合作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部门的沟通, 可以合作开发一些项目, 资源共享, 充分挖掘档案中的各种信息、知识;其次, 尝试与网络公司、电视台、平面媒体、出版社等文化产业机构合作, 通过各种形式, 共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并将其传播出去。

4.开发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产品。要有效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就必须站在文化的视角透视档案, 积极开展档案文化实践活动, 发掘档案文化的内涵, 汲取历史记忆中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乃至民风民俗民情等方面的精华, 并以之为原形、素材、背景、线索, 用文学、艺术等手段, 形成具有社会学、史学、美学意义的文化产品, 使公众更多地接触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深刻体会到档案的文化价值。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主要集中在编研、举办档案展览等方面, 形式较为单一, 内容上相对注重政治性、史料性以及学术性, 服务对象略为局限,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 应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和探索, 最大限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供多种利用形式。比如, 可以尝试出版一些文化性较强的档案资料汇编, 反映地方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新时期出现的网络文化、娱乐文化等, 力求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状况, 扩大档案受众面。另外还可以对重大事件、时事热点、公众人物的资料进行收集汇编, 展现事物的完整面貌、人物的生活历程, 给公众以熏陶和启迪。同时也可以尝试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的发布。除了以往的纸质资料外, 照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更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 档案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载体, 传播渠道, 开发出更多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档案产品, 这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途径。

三、以开发利用工作推动文化的发展

档案作为文化载体, 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推动文化的发展。

1.传承历史文化。档案中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 人们对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 主要来源于史书、档案文献和文物等。因此档案部门应该积极开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所利用。档案部门可以加强和大众传媒以及新媒体的活动共建, 举办历史文化展览、讲座, 出版历史文化读物以及举办各种形式的学史读史活动, 例如兴趣小组、学习班等。也可以经常和学校这类文化性较强的部门合作开展活动, 增加档案服务的多样性, 同时还能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弘扬民族文化。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是民族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档案信息资源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档案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档案馆藏和档案信息资源, 利用丰实的档案馆藏和档案文化资源, 将反映我国近现代优秀文化成果的档案资料、我党我军革命斗争的档案史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辉煌成就等档案资料挖掘整理出来, 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提供生动的历史教材, 这样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具体的实践形式可以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也可以不定期开展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提升社会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 开展宣传教育、传承社会文明也逐渐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档案部门在档案的收集方面应该注意关注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料, 比如反映地区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文献资料, 也可以是反映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群体特征的资料, 比如新兴的网络文化、微博文化、80后怀旧文化等与时俱进的档案资料, 让公众更能够了解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引发思考和讨论等。同时, 社会档案意识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档案部门可以借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 比如开展相关讲座、培训, 多做档案方面的宣传等, 让公众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 深化对档案工作和档案部门的认识, 加强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同样, 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也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进展。

4.服务科学文化。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档案部门应该充分发掘科学文化类的档案信息资源, 将其系统整理出来, 以供广大学者研究利用。涉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以科技档案为主, 档案部门可以和相关的研究所、企业、高校等部门进行合作, 共同出版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档案文献资料, 为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做贡献。

综上所述,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可以在工作过程中立足“文化”的角度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等。同时,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化”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到各行各业, 档案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性。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文化

参考文献

[1]潘连根.文件与档案研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

[2]修紫阳.浅淡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8 (7) .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11

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乡党委、政府将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等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将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1至7月份,我乡共上报人口出生73人,其中补报1人,区间出生72人,性别比为87.18。区间出生的72人中,有61人通过卫生部门信息共享得来,有11人来自计生专干孕情跟踪得来(已和卫生部门共享,有7人已上报,有4人未报出),卫生部门信息共享的61人出生全部与全员人口信息库匹配,有59个产妇有身份证个案信息。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严把上门服务环节。计生服务所计生专干和村计生专干对当年生育对象孕前、孕中和产后四次上门访视,建立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孕情、生育、节育动向,确保生育对象不漏登、不错报。

二是严把录入登记环节。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凭户口簿或身份证和乡、镇人民政府介绍等有效证件,实施计生技术服务和分娩,严格按照确认身份、造册登记、审核通报的程序进行“实名制”录入登记,确保出生人口准确记录。同时,严把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环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在首发和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时,据实填写父母和新生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详细时间和户籍所在地址、尤其是在填写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时,要与分娩登记档案和新生儿父母本人认真核对,并按公历日期填发《出生医学证明》,确保计划生育档案资料与发放的《出生医学证明》完全吻合。

三是严把信息反馈环节。把县人口计生部门将县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认真进行分类整理。

四是严把新生儿入户环节。乡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新生儿入户登记手续时,严格查验申请人的生育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及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五是严把统筹协调环节。乡、镇人民政府对县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进行认真核查。同时,协调并按月与公安、卫生部门核对生育、节育、入户等信息。经核查生育、节育、迁移信息属实的,及时指导村健全相关统计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乡成立了由乡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乡计生服务所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此项工作的实施。落实乡卫生院、派出所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 管理工作的职责,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夯实工作责任。计生服务所、卫生院和派出所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定专人负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强督查考核。乡镇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全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实效。

(四)实行责任追究。各定点医疗助产机构的助产医务人员、乡计生站的统计人员必须如实登记、上报出生人口情况,确保出生人口登记情况真实有效。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提供虚假身份证件、出具假医学证明、授意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篇12

一、基本情况

x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并连续多年获评x县域旅游十强称号,打造了x两家4A级旅游景区,x四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x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1处省级旅游特色村、x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x处省级精品采摘园和星级农家乐。培育发展了x家四星级标准旅游饭店,x家旅行社和营业部。自20xx年起,连续举办了x届文化旅游节,“中国佛都京杭水脊”旅游品牌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20xx年,x县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组建成立x开元集团,x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x集团四大国有子公司之一。20xx年,x县实施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组建为文化和旅游局,实现了诗和远方的结合,推进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5月,x开元集团正式入股x文旅集团,划转资产x万元,股权占比x%,x寺景区融入全市文化旅游大格局,进入了跨越性发展阶段。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明晰发展布局。我县先后编制完成了中都佛苑景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寺景区总体提升策划、x湖湿地建设规划以及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开发规划等。20xx年,聘请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制了《x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县政府已批准实施,为x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以文化为魂,促进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战略,积极拓宽旅游发展空间,重点实施“旅游+N”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教育、水利、交通的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旅游+文化”,成功策划了第x届x县文化旅游节,举办了开幕庆典、慈善捐赠、文化展演、全国书画邀请展、研学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达x万人次。发挥“旅游+教育”拓展文庙建设规模和层次,扶持文庙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完善了“成人礼”、“开笔礼”、“谢师礼”等参与性项目。x运河考古遗址公园不断开发文化体验、遗址观光、考古研学、科普教育等活动,累计接待研学团队共x万人次,文庙儒家文化和x运河文化已经成为全县干部政德教育的两张亮丽名片。实施“旅游+水利”,联合水利部门开发中都水库水上休闲、垂钓等水上娱乐产品项目。实施“旅游+交通”,联合交通等部门建设了济北旅游大道、泉河景观廊道等旅游要道,指导x湖湿地开发了自行车比赛、自驾车营地、休闲旅游慢道等,构建了环x游憩带。

三是以项目为引擎,推动地域联动。通过多年持续开发建设,先后建成了x寺景区,x湖湿地、中都民俗馆、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x宫旅游综合体项目累计投资x亿元,全面完成了外立面装饰装修工程。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初步形成规模,新的提升规划即将实施。全县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指示牌和旅游干道不断健全,较好地提高了文化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县城和景区周边镇村改造升级,面貌更新,开启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

四是以乡村振兴为助力,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x湖湿地新上旋转木马、碰碰车、自控飞机、森林探险等娱乐项目,种植了荷花、牡丹、玉兰、连翘、迎春花等各类乔灌木和果树,将湿地打造成儿童的乐园、花的海洋。x镇古城村以“x国故都x故里”文化品牌为引领,以丰富乡村文化旅游业态为目标,建设了仿古街道、古x国博物馆、采摘大棚、药材基地,打造了x国遗址、x故里等x处景观,新上了x家农家乐、x家民宿,x处草莓采摘,成为x县首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庄。x镇投资x余万元打造x山风景旅游区,建设了x等景观,完成了景区绿化、上山游览石阶、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联合周边村庄打造了茶园、梅园、核桃观光园、百合花观光园等,成功举办核桃丰收节、亲子挖土豆、百合园赏花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每年吸引游客x万余人。

二、存在问题

经过反复调研座谈和分析论证,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如下:文化旅游资源集聚效益不够明显,游客滞留时间短,综合收入提升慢;旅游景区公司化运作、旅游项目市场化合作进展较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参与体验项目较少,缺乏演艺类、修学类旅游产品;资源整合不够、景区关联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小等问题,没有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下步思路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新旧动能转换,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品牌效应,深化公司运作,积极融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廊,真正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到20xx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x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x亿元,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x%以上,打造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省级乡村旅游品牌、新业态产品等。

一是坚持多规合一,科学描绘文旅产业发展蓝图。加强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努力构建全域打造、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x运河古镇建设》,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凸显x枢纽位置及作用。指导x、x等乡镇做好x山旅游风景区和古x田园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储备打造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推动x宫旅游综合体建设。合理规划x寺景区西片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将其打造成为x地区高品位、独特性的研学空间。推进文庙儒学研学基地开发建设,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全面打造政德教育基地和研学旅游基地。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x运河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覆盖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网络。

三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x县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注重文化特色,引导乡村旅游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持续打造x湖田园综合体、x山旅游风景区、x河生态旅游度假带、x古城田园等乡村旅游项目,集中培育“x—x—x”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培育旅游特色村、精品民宿和后备箱工程基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x古x田园景区提档升级。

四是开展精准营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大宣传资金投入,持续在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品牌宣传,在高铁站、高速路等交通平台推广县域旅游形象。大力开发x祈福、文庙研学旅游产品,树立x研学旅游品牌形象。提升x文化旅游节举办层次,继续策划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加强政策奖励扶持,大力开发周边200—300公里基础客源市场,重点加强x、x、x等地组团旅行社的对接合作。同步推进网络营销与市场开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合力共赢,大力提升“中国佛都”品牌的知名度。

上一篇:销售工作者自我评价下一篇:我的好朋友优秀写人物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