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事故心得体会(共8篇)
4月22日,由运行四班工长杨建平、国梁俩位工长组织班组职工针对“5.11泸州桃子沟煤矿瓦斯爆炸”与“吉林省通化八宝煤矿3.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和4.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警示教育片进行探讨学习,每一位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会场一片寂静。
当我看到这三起事故,我再一次感触很深,受到教育很多。正是这样的惨痛事故,让多少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家境一度深陷困境,我的思想再次发生转变,内心尤为沉痛,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该视频介绍了两个煤矿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主要问题,及最后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罚。其中,桃子沟煤矿事故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违法违规生产、通风管理乱、现场管理也一样、职工培训不到位以及安全监管不到位。以及在观看八宝煤矿事故视频中,让我记忆深刻一点就是两次职工现场汇报,一次是现场突发情况汇报,一次是瓦斯爆炸后的汇报。从中发现个问题,第二次汇报中提到—416采区又响了,这把(瓦斯爆炸)更厉害言语中,可以知道,发生瓦斯爆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而职工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危害认识不够,不到位。爆炸之后,仍参与现场施救工作,职工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造成事故的发生。在前后不到4天的时间里竟发生六次大大小小的事故,真叫人寒心。
总之,作为一名煤矿员工,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到第一位,杜绝“三违”现象,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没有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牢牢记住“违章”是安全的大敌,是事故的源泉,只有我们何时、何地都按章操作,事故就会远离我们。
运行四班崔龙
1 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1.1 避免瓦斯积聚
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瓦斯积聚的地点是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处, 避免瓦斯积聚,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应完善通风系统, 保护好通风设施;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防范无计划停风;实行分区通风, 不使用《规程》不允许的串联通风;防止出现任何形式的盲巷, 长期不用的巷道要及时封闭。及时处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积聚。采用的方法一般有风障引流、移动泵站采空区抽放、尾巷排放、增加风量、密实工作面上、下隅角以减少向采空区漏风、充填等, 也可用改变工作面的通风方式消除瓦斯积聚。处理好掘进工作面的局部瓦斯积聚。掘进工作面或巷道的瓦斯积聚, 一般出现在一些冒落空洞或裂隙发育、涌出量较大的地点, 处理方法一般有充填法、引风法、风筒分支排放法、钻孔抽放法及用黄泥抹缝等。避免刮板输送机底槽瓦斯积聚。应保持底槽畅通并经常运转, 或用压风排除底槽积聚的瓦斯。
1.2 避免出现点火源
1) 避免明火;在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和瓦斯泵站周围20m内严禁使用明火、吸烟及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井下严禁使用电炉和使用灯泡取暖;避免煤炭自燃, 火区复燃等。2) 避免出现电火花。矿井一定要采用矿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口和井下设备一定设有防雷电和防短路保护装置, 电缆接头不准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不准带电作业;严防在井下拆开、敲打、撞击矿灯的灯头和灯盒等。3) 避免出现炮火。不准使用变质或不合格的炸药, 要按规定使用与矿井瓦斯等级相适应的安全炸药;爆破作业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应使用水泡泥, 炮眼封泥应装满填实, 禁止打筒;裸露爆破;使用明接头或裸露的爆破母线等。4) 避免撞击摩擦火花。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机械设备之间的撞击、截齿与坚硬岩石之间的摩擦、坚硬顶板冒落时的撞击、金属表面的摩擦等;均有突然出现火花点爆瓦斯。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措施, 如利用合金工具、喷水降温等, 避免撞击火花产生瓦斯爆炸事故。5) 避免其他火源出现。要防范地面的闪电或其他突发的电流可能通过管道传到井下而引爆瓦斯, 出现静电火花等。
2 避免瓦斯事故势态扩大的措施
矿井发生瓦斯爆炸后, 为避免灾情的扩大, 把灾区控制在尽可能小的区域和避免二次灾害或小灾害转为大灾害, 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煤矿每年要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报上级审批。在每季度末,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制订补充, 由矿长负责贯彻执行。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2) 煤矿一定要有反映煤矿当前实际情况的以下图纸: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图、通风系统图、井下运输系统图、安全监测控制装备布置图、管路系统 (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 图、井下通讯系统图、地面与井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以及井下防治灾路线等各种图纸。3) 矿井出现重大事故时, 救护队及相关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 矿长负责指挥处理事故。4) 实行分区通风, 生产水平和采区, 要布置单独的回风道,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要采用独立通风, 在开采有瓦斯喷出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 严防两个工作面间串联通风。5) 通风系统要力求简单。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道之间的每个联络巷道中, 一定要砌永久挡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 要安设两道正向和两道反向的风门, 避免在反风时风流短路, 采空区要及时封闭。6) 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口, 要安装防爆门, 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一定要装反风设施。7) 在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两翼、相邻的采区、煤层和工作面, 都必须用岩粉棚或水棚隔开。在各个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中要撒布岩粉。
3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爆源的确定方法
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中破坏力最强、造成损失最惨重的一类事故。为严肃事故查处, 总结事故教训, 一定要查清事故经过, 找出爆炸原因。
3.1 对瓦斯积聚地点的分析
瓦斯积聚是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因井下瓦斯积聚的地点可能不只一处, 根据瓦斯积聚的地点判断爆源点是不充分的, 可信度较低。而通过对瓦斯积聚地点的分析, 能给出需要重点考虑的地点或地段, 减少现场勘查的盲目性。对瓦斯来源的分析除了进行调查矿井生产与通风系统、井下工作安排情况、瓦斯检查员的瓦斯检查记录、事故时井下通风状况, 还应根据煤层地质变化情况, 分析是否存在瓦斯异常涌出、喷出或煤与瓦斯的突出。对掘进巷道、盲巷、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老空区等处的瓦斯情况应重点进行分析。若通过动力现象分析出的爆炸可疑点存在瓦斯积聚和超限的可能, 该地点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就大, 若再能找出引爆火源, 就可以判断该点为爆源点。
3.2 对引爆火源的分析
瓦斯爆炸的引爆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爆破过程中出现火花或明火;机电设备失爆出现火花;摩擦、撞击等出现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出现明火;吸烟及其他违章行为出现的火源。
可见引爆火源是瞬间出现的, 而像烟头之类的东西, 也可能是事故前早已熄灭了的, 寻找引爆火源往往需要通过对动力现象和瓦斯积聚地点的分析, 在可疑点的基础上进行, 在判断为爆炸可疑点的小范围内寻找。结合现场的人证物证, 运用排除法逐渐缩小范围, 需要时可采用实验手段, 经过科学分析确定引爆火源。
3.3 瓦斯来源确定方法
瓦斯来源的确定应根据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以及瓦斯检查员检查的瓦斯浓度数据分析寻找瓦斯来源;循环通风往往带来高浓度瓦斯, 停风或弱风区容易积聚高浓度瓦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与采空区连接处容易积聚瓦斯;发生瓦斯喷出或煤与瓦斯突出的地点容易积聚大量瓦斯;抽出式通风的出口端以及移动瓦斯抽放泵排气正压端管路的出口端或管道破裂地点容易积聚瓦斯;矿山压力作用煤岩体突然破碎、冒顶、巷道垮塌处, 难冒顶板采空区周期来压时的采煤工作面以及采掘或钻孔突然沟通宏观裂隙、溶洞、断层面等地点容易积聚瓦斯;爆破煤岩、采煤机截割煤层、掘进机截割煤层等地点容易积聚瓦斯。
3.4 火源确定
煤矿井下火源主要有明火, 煤层自然发火, 电气设备故障火花, 静电摩擦火花, 金属与金属撞击、摩擦 (如钢丝绳与托辊摩擦时) 或岩石与金属撞击 (如采掘机械截割岩石时) 出现的火花, 胶带与托辊间摩擦产生的火花, 火药爆炸和爆破作业产生的火花, 电缆绝缘破坏引起短路、电源接头裸露或搭接不良处产生的火花等。
摘要: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的事故, 也是造成社会影响最大的事故。有效避免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避免瓦斯事故势态扩大的措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爆源的确定方法等问题。
瓦斯是煤形成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性,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瓦斯爆炸事故主要与以下五种因素相关:
(1)瓦斯固有危险源,如瓦斯涌出量。
(2)存在引燃瓦斯的点火源(瓦斯最低点火温度650~750℃)或火花(瓦斯最低点火能 0.28mJ)。
(3)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大于12%。
(4)瓦斯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5%~16%。
(5)管理缺陷。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救援人员应按照“紧急救灾、妥善避难、安全撤退、救人优先”的原则抢险救灾。
(1)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必须做到有巷必入,本着“先活者后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救险。
(2)在进入灾区侦察时要带有干粉灭火器,发现火源及时扑灭。确认灾区没有火源不再引起再次爆炸时,即可对灾区巷道进行通风。应尽快恢复原有的通风系统,加大风量,排除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迅速排除这些气体,既有利于抢救遇难人员,减轻遇难人员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对井下其他人员的威胁。
(3)消除巷道堵塞物,以便于教人。
(4)寻找火源,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5)做好灾区侦察、寻找爆炸点、灾区封闭等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主要由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以及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主要由通风、机电、安监等部门的人员以及总工程师组成。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应参照综合预案的指挥机构设置,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和其他领导必须立即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来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具体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矿井调度室,主任由总经理兼任或由总经理授权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任,副主任由相关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有关副总式程师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矿山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企业应急救授指挥部报告。
(2)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联系,传达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
(3)调动矿山应急救援力量,调配矿山应急救援资源。
(4)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组参加救援工[作,协调矿山医疗救护工作。(5)调用矿山应急救援基础资料与信息,(6)瓦斯爆炸事故灾难扩大或专业领域救援力量、资源不足时,协调相关救援力量及设备增援。
(7)完成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结合瓦斯爆炸的实际情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可设五个救灾小组:
(1)通信供电主扇组
①熟悉井下各条供电线路,并绘制各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图。
②确保井下通信畅通,一日发生瓦斯爆炸时.能保持正常联系。
③根据矿长命令,必要时对主扇进行反风:
(2)通风组
① 负责日常的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② 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组织瓦斯排放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③ 完善必要的局部反风没施,确保重点地段能进行局部反风。
(3)安全撤退组
① 负责按指挥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汇总人数等工作,并及时汇报:
② 要求各单位撤退前将动力、主副风机馈电开关打到零位开闭锁,同时关闭供水阀门。
(4)后勤保障组
① 供应所需物资、设备,并且保质保量到位。
② 负责救援人员的食宿安排工作。
(5)安全保卫组
① 参加抢险救灾的全过程,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调配检查人员,对作战计划的各环节、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作战计划安全顺利完成,发现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井提出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及时向企业应急救授指挥部汇报,听取指令。
② 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保证井口附近无火源。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认真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切实把防治瓦斯的各项管理规定及瓦斯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一通三防”现代化水平,努力提高抗御瓦斯灾害的能力,防治瓦斯爆炸事故。防止瓦斯积聚可采取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1)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实行分区通风。矿井、采区应有足够的风量,采掘工作面配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消除采掘工作面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加强巷道贯通后的通风管理和局部通风管理工作.杜绝巷道出现无风、微风和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现象。
(2)严格落实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停送电的安全措施。因临时停电或其他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瓦斯检查,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否则,必须制定瓦斯排放措施。
(3)排放瓦斯前必须制定专门的瓦斯排放措施,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报批,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4)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巡回检查人员要按规定时间、线路进行检查。
(5)矿井按规定配齐便携式瓦斯报警仪。下井人员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佩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6)煤与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瓦斯涌出异常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员跟班检查瓦斯。
(7)加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保证系统完好正常运行。各采掘工作面和机电峒室等要按要求上齐、上全监测探头,瓦斯断电功能做到数据准确、灵敏可靠。
(8)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布矿井安全监测信息,各矿井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规定安全监测信息发布流程;配齐安全监测机房值班人员,保证安全监测机房24小时有人值班,并应确保监测主机超限声响报警功能正常。当瓦斯超限时,应立即停产,迅速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将瓦斯超限的原因、处理情况、防范措施等反馈给企业总调度室。
(9)建立完善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矿井采掘抽关系要合理,积极探索适合本矿井的瓦斯抽放技术、抽放工艺、抽放方法,抽放效果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方可布置工作面回采。要合理布置钻场和钻孔,提高矿井瓦斯抽放率,减小风排瓦斯压力。
(10)加强掘进于作面瓦斯管理,消灭掘进头瓦斯事故。高瓦斯矿井必须完善“二专两 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4.2 预警行动
煤矿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甲烷,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有:
(1)甲烷积聚超限且浓度达到5%~16%。
(2)空气中氧含量大于12%。
(3)引燃引爆热源必须大于甲烷最小点燃温度650~750℃。
在一般的矿井条件下,氧浓度是满足的,只要积聚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范围,同时具有引燃热源,就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因此,矿井须加强对瓦斯积聚程度的监测,一旦发现超标,就要发布事故预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5信息报告程序
矿井调度室接到瓦斯爆炸事故汇报后,立即将事故概况向值班矿长汇报,并根据值班矿长的指示向矿山救护队、矿长、矿技术负责人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等。
6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调度室接到瓦斯爆炸事故汇报后,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通知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立即到调度室集合,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以及启动哪一级别应急预案。
(1)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时,事故后30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为I级响应。
(2)发生特大伤亡事故时,事故后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为Ⅱ级响应。
(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即事故后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9人死亡,为Ⅲ级响应。
(4)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时,即事故后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围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下死亡,为Ⅳ级响应。
6.2 响应程序
矿井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矿井调度室为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当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汇报后,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和停止灾区供电,按矿井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召集矿山救护大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派救护队员进入灾区侦察灾情、救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救护队进行救灾工作直至灾情消除、恢复正常生产。
6.3 处置措施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煤矿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瓦斯排放措施,防止封闭区瓦斯聚集。一般高瓦斯煤矿工作面都有瓦斯抽放系统,工作面因火被迫封闭后,应继续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直至确认封闭区不再有爆炸危险性,以防封闭区瓦斯浓度再次聚集而发生爆炸。
(2)采取从地面注惰气、注氮等方法降低封闭区氧浓度。封闭时,发火区温度、CO浓度都很高,所以不能在火区附近工作。此时可以从地面向火区注氮,降低火源点附近氧浓度和煤温,保证工作面安全。
(3)消灭火源高温点。采取向发火区注凝胶等方法,使高温点温度降低到可引起瓦斯爆炸的下限温度以下。
(4)用水封闭火区,如果发火区两端比较低,可以在撤离人员的情况下,向发火区所在巷道两端送水,直至用水封闭火区。火区用水封闭,能够保证密闭无漏风,而且一旦封闭区内发生爆炸,两端的水密封能有效地消除爆炸引起的冲击波,防止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
同时,在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问清事故性质、原因、发生地点及出现的情况。
(2)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
(3)进入灾区时须首先认真检查各气体成分,待不再有爆炸危险时再进入灾区作业。
(4)侦察时发现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时,应立即扑灭,以防二次爆炸。
(5)有明火存在时,救护队员的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发生煤尘爆炸。
(6)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应急保障
7.1 应急物资保障
企业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要求,建立健全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库,储备局部通风机、水泵、风筒、水管、灭火器材、施工材料(如料石、红砖、水泥、黄沙)等必要的救灾装备、物资等。
7.2 应急装备保障
矿山救护和医疗救护装备配备专用警灯、警笛,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请求地方政府及时协调对事故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赢得抢险救灾时间。
矿山救护显作用
——阳泉矿务局四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处理
摘要
1952年1月8日23时50分,阳泉矿务局四矿丈八煤层东北大巷十东顺风桥在施工时发生了一起恶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4名矿工遇难,风桥附近千余米巷道遭到严重破坏,重伤18人,轻伤22人,经济损失达4.8万元。事故发生后,由于当时阳泉矿务局矿山救护队还没有正式成立,正在筹建期间,事故处理是召集各个矿上的辅助救护队员来进行的。经过七天连续的奋战,抬出了14名遇难矿工尸体,打造闭墙10多座,构筑风桥、风门10多个,维护巷道1000多米,抢救出遇险受伤人员46名,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帮助矿井恢复了通风和正常生产。
关键词
瓦斯爆炸事故
辅助救护队
抢险救灾
一、矿井概况
四矿是解放前已采的老矿区,是1950年阳泉矿务局建立时,下辖的两矿之一,也是当时矿务局最大的矿井。井田面积4.07平方公里,储量612.9万吨。有1对生产矿井,开采丈八煤层,称作丈八煤井。矿井有3个井口组成,即东斜井、西斜井、和本坑出风立井。东斜井斜长1280米,坡度2度,断面11平方米,井筒石料拱形砌碹,入风主井。西斜井斜长800米,坡度1度,断面和支护形式与东斜井相同,用于行人和入风副井。本坑出风立井内径3.2米,垂深63米,井筒石料砌碹,安装使用日本制造的200马力离心式抽风机。1951年8月,在燃料工业部华北煤矿管理总局的帮助下,在丈八煤井一号立井安装了1部150马力的离心式抽风机,两部风机运转,采用独立的分区通风系统。等级孔达2.5平方米,总回风量为每分钟4.3千立方米。该矿属高沼气矿井,采煤方法为长壁式炮采法。1951年,该矿井年产量达76.4万吨,是山西省当时生产能力最大的矿井。
二、事故发生经过
1952年1月8日为解决30l及302同时回采的通风问题,矿长、副矿长和通风股长决定,1月5日修理风桥,原风桥断面而小,且封闭,中班维护班长,先将风桥东端封闭打开,当时未测瓦斯浓度和风量。5日夜班组长接班后感到闷气,但瓦斯员未到,没检查瓦斯。6日早班组长到后半班时,将风桥西面密封墙挖了一个小洞,风流增大,仍无人检查瓦斯,夜班人员到风桥上感到风大,没有检查瓦斯。7日早班,13、14顺槽之间的风门修好后,将风桥西面风墙全部打开,中班、夜班均未检查瓦斯。
8日早班时,保安员进行检查,瓦斯浓度风桥上2.5~3%,风桥西口5%以上,后因头灯熄灭出井换灯后又入井。13时40分时,该保安员竞将瓦斯区的瓦斯管塞拔开,至中班保安员和杂工等四人前往工作时,在风门3~4米处,瓦斯浓度为2.5~3%,西8、9西顺均在5%以上,其中一保安员发现管被打开,向外喷瓦斯,随将其堵上,并告诉修桥工暂停打石头和回棚工作,并将西13顺风门半开,同时在井下办公室向通风股打电话汇报,说瓦斯已排除,浓度已降到O.5%(实际是假报告)。通风股长指示,继续工作。23时30分,技术员到风桥东口检查瓦斯,浓度在2.5%以上,并未停止工作,也未向上级汇报。披术员在风桥附近遇到保安员,让他去检查瓦斯,但其到了风桥东口,感到风量很大,认为无瓦斯也就没测,随同技术员向东北大巷走出来十几分钟,就发生了瓦斯爆炸。
事故发生后,由于当时阳泉矿务局矿山救护队还没有正式成立,正在筹建期间,事故处理是召集各个矿上的兼职救护队员来进行的。经过连续七天的奋战,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帮助矿井恢复了正常生产。
三、事故处理经过
1.成立抢救指挥部,先期自救急进行。事故发生后,事故矿井立即向矿务局领导和调度室进行了汇报,9日零点30分,矿务局领导率领通风处、机电等相关人员立即赶到了四矿井口,组织事故矿井的矿长、总工程师、通风股长等人员,成立了以局长白猷之为总指挥的抢险指挥部,研究制定抢险救护方案。指挥部当即决定,立即组织以本矿辅助救护队伍为主,职工为辅的自救队伍,先期进行抢险救灾,同时责成专人快速召集组织裕公矿(1952年10月改称三矿)和二矿的辅助救护队员。
9日凌晨1点40分,本矿井组织的10多名辅助救护队伍分成两组,从东斜井进入,对东北大巷十东顺风桥事故地点进行侦察和抢救。由于事故矿井通风系统正在从新构建时期,全矿井通风路线全长1万多米,漏风严重,有效风量不足,考虑到救护人员的安全,井下基地设立在在右大巷进风,基地由矿长负责指挥,并规定,在基地的自救矿工负责接应从灾区引救出来的遇险人员,没有指挥部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入灾区。
9日2点30分,四矿辅助救护队在侦察行进途中发现遇险人员,并将2名遇险的重伤人员抬运到基地。东北大巷十东顺风桥以里300多米处,由于爆炸造成巷道冒落严重,无法前进被迫返回基地,侦察结果是:无明火,发现六名矿工已经死亡。
2.组织辅助救护队,火速救护到矿井。
9日2点50分,从裕公矿(1952年10月改称三矿)和二矿召集的20多名辅助救护队员到达井下基地。指挥部命令,第二批到达的辅助救护队员分成三组,进入抢救。
3.救活矿工四十六,抬出遇难十四人。
经过1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对灾区进行了全面的侦察,侦察结果是,东北大巷十东顺风桥附近近千余米的巷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0多处冒落严重,有两处风桥被摧毁,五处闭墙被破坏,东北大巷十东顺风桥附近的六名遇难矿工烧焦严重,指挥部据此认真分析,认为此次瓦斯爆炸的爆点就在东北大巷十东顺风桥附近。
到10日13点,救护人员抢救出遇险人员40多人。从灾区将14名遇难矿工抬运到基地,然后,由矿上的工人抬运出井。指挥部命令救援人员上井进行短暂休息。同时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下一步恢复矿井生产的具体措施。
4.恢复设施打密闭,救护抢险保矿井。10日20点,指挥部决定: 1)、由辅助救护队一组对两座破坏的风桥进行恢复,完毕后,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对建造密闭墙的地点,由辅助救护队进行检查,确认无危险后,由矿方职工配合救护队进行建造密闭墙。
2)、此项工作按照“三八制”进行,施工密闭期间,每个班由指挥部确立一名指挥长,实行现场指挥长跟班负责制,每个班每隔两小时向指挥部汇报一次瓦斯检查和工作进度情况,建造密闭地点的瓦斯检查工作由辅助救护队指定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瓦斯检查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经过辅助救护队连续7天的奋战,维护、清巷1000多米,建造密闭墙7座,恢复风桥2座。至1月16日,帮助矿井恢复了生产,至此,抢险救护工作圆满结束。
四、事故原因
1、假报瓦斯,草率决定风桥工程,违反规程,冒险施工,措施不当。决定修理这个风桥事先没有请示,也没有周密的计划和布置,甚至在开工时,又没有测定瓦斯。
2、领导存在麻痹大意,饶幸思想,单纯的任务观点,作风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工程开工长达三天之久没有进行一次瓦斯和风量测定,也无人过问,发生事故当日虽进行了检查,但瓦斯浓度已达3%,仍未停止工作。
3、管理混乱,责任制不明确,矿长无值班制度,发生事故后,矿长和通风股长远在宿舍睡觉。
五、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人岗位责任制,克服官僚主义,深入现场、遵章指挥。
2、在高沼气矿井中,要全部实行分区通风,要设专人实测实报瓦斯浓度和风量,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使每个职工掌握防、救灾常识,以搞好自救互救工作。
4月21日零时30分左右,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造成14名矿工遇难。目前,红土田煤矿的投资人、矿长、副矿长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记者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政府了解到,21日凌晨发生的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最后一名被困井下人员已经找到,经确认已经遇难。截至目前,红土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增至14人。
1.1 由瓦斯引发爆炸事故的可能性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 各工作面和各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均不能超过。根据附表2中的监测数据统计各工作面和各回风巷瓦斯浓度超标次数, 为25次, 即由瓦斯引起的出现不安全事件的频数为25, 该频数与总监测次数 (540) 之比为。
1.2 由煤尘引发爆炸事故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煤尘的爆炸浓度为, 而当矿井空气中瓦斯浓度增加时, 会使煤尘爆炸下限降低。瓦斯浓度低于时, 煤尘爆炸下限浓度见表1:
利用表1及Matlab插值, 可得瓦斯浓度从0开始每增大0.01所对应的煤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值。筛选各观测点瓦斯浓度的上限和下限, 利用插值求出相应的煤尘爆炸下限浓度, 见表2:
对比表2各观测点的煤尘浓度与相应的煤尘爆炸下限浓度可得, 煤尘浓度远远小于其爆炸下限浓度, 故该矿井的煤尘不会引发爆炸事故。
2 确定煤矿所需要的最佳通风量
根据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的实际要求, 确定煤矿所需要的最佳 (总) 通风量, 以及两个采煤工作面所需要的风量和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量 (所谓最佳通风量是指在保证各工作面和回风巷瓦斯浓度与煤尘浓度都不超标的情况下, 寻求矿井的最小通风量, 形成一个优化问题, 目标是总的通风量最小)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设为总进风巷的风速, 为采煤工作面Ⅱ进风巷的风速, 为通往采煤工作面Ⅰ进风巷及掘进巷的风速, 为采煤工作面Ⅰ进风巷的风速, 为掘进巷 (的一个分支) 的风速, 为局部通风机的风速。主巷道断面大约为, 其他各采煤区的进风巷、回风巷和掘进巷的断面大约为, 掘进巷道中的风筒直径为。针对上述变量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 具体建立过程如下:
(1) 设定函数:要想求出最佳总进风量, 只需要在满足各项限制条件的前提下, 求出总进风量的最小值即可。
(2) 风量守恒原则:煤矿利用两个可控风门调节各采煤工作面的风量, 通过一个局部通风机和风筒实现掘进巷的通风。
(3) 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量范围:掘进巷需要安装局部通风机, 其额定风量一般为。由此可得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速为。
(4) 各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不超过第一问已鉴别出该矿属于“高瓦斯矿井”, 再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 该矿各矿井的瓦斯体积百分比均应小于。设分别为采煤工作面Ⅱ、采煤工作面Ⅰ和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
3 优化与改进
本文运用插值、拟合等数学方法成功地建立了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观测风速的变化, 得到煤矿瓦斯和煤尘的浓度变化, 从而对煤矿的安全情况做出合理的监控和预测, 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对于煤矿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1 但由于题中所给数据有限, 易使模型出现以下缺点
(1) 当温度, 压强, 含氧量波动范围较大时, 该模型不再适用。导致该模型在更大范围内适用性较差。
(2) 在本文建立的模型中风速是影响瓦斯和煤尘浓度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处理风速时在一定范围视其为定值, 而在实际生产中风速是不断变化的。
(3) 实际中, 井巷可能会出现漏风现象, 本文为了便于建模, 忽略了这一点。
3.2 模型改进
(1) 在本文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除瓦斯和煤尘浓度之外的其它因素对矿井安全影响的模型, 实现煤矿安全综合分析, 从而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预测性。
(2) 考虑到巷道可能出现漏风的情况, 实际通风量应比模型求出的通风量要大, 提高安全性。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做好井下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做好煤矿井下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浓度
参考文献
[1]孔令标, 侯运炳.基于Arc/Info的矿井风网解算方法研究[J].矿冶工程, 2003, (3) .
2000年9月5日9时55分,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定庄矿12#层414盘区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1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根据国务院第75号令、国务院国办发(1999)第104号文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安监字(2000)第10号文件、《山西省实施<矿山安全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山西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大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经过井下现场勘察、技术分析鉴定、社会调查取证等工作,已查明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一、矿井概况及基本情况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永定庄矿位于大同煤田东南部,距大同市23.5公里。1949年建矿,1960年、1976年分别进行了技术改造。矿井井田东以口泉山脉煤层露头线为界,南与同家梁矿相邻,西接四台沟矿和大头沟矿,北邻煤峪口矿。井田面积19.8平方公里,工业储量19465.6万吨,可采储量13579.3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1997年核定生产能力200万吨/年,1999年实际生产原煤115.2万吨,全矿现有职工6511人。
该矿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单水平多煤层分区前进式开拓方式。矿井提升有主斜井、材料斜井、副立井、西三立井,大巷运输以915皮带集中巷为主运输,985轨道巷为辅助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与中央并列混合式全负压抽出式通风,主井、副井、材料斜井、西三立井为进风井,西二风井、西四风井为回风井,其中西四风井安装两台2K60/4-NO2.8型(650KW)主扇风机,总回风量8100立方米/分钟,负压120mmH 2 O。
该矿现开采侏罗纪煤系9#、11#、12#、14#煤层,煤种为2#弱粘结煤,为低瓦斯高二氧化碳矿井。现有三个生产盘区(即11#层412盘区、14#层410盘区、14#层414盘区)、一个准备盘区,即12#层414盘区。这起事故就发生在12#层414盘区。
12#层414盘区位于永定庄矿井田西部,东临412盘区,南至985大巷,西、北分别至井田边界。盘区走向长860米至1110米,倾向长1080米,面积1.1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67.4万吨,可采储量357万吨,设计生产能力40万吨/年,煤尘爆炸指数28.12%,自燃发火期6个月,相对瓦斯涌出量2.9m 3/t•d。该盘区采用大巷盘区条带布置方式,有三条盘区巷道:414-1轨道巷,长880米,安装有JD-11.4KW绞车;414皮带巷,长880米,安装有DSP-663/1000皮带输送机一部;414-2回风巷,长970米。现已掘出81414高档工作面和81408综采工作面切眼,其中,在81408综采工作面51408轨道顺槽掘校蛴龆喜愎乖欤缶龆ǚ聪蚓蚪?1408-1顺槽另布置高档工作面,掘进8101切眼、8102切眼布置仓房式炮采工作面。51408-1顺槽采用综掘机掘进,安装有MRH-S100-41型综掘机、DP160型转载机和JS-800型皮带输送机,采用金属树脂锚杆砼托板支护,并装有KJ66型瓦斯监测探头;8102切眼现安排出浮煤、起底,采用打眼放炮破底、JD-11.4KW绞车牵引爬斗装煤、SJW-40T刮板输送机运输;切眼遇断层带后,瓦斯涌出异常。盘区通风为负压抽出式,由西三风井进风,经985大巷、西四材料暗斜井、12#层414和414-1盘区巷、21408和51410顺槽到各用风地点;回风经51408顺槽、12#层414-2盘区巷、12#、11#回风斜井到西四风井回风;51408-1掘进头由一台11KW局部扇风机供风,局扇安装在21408顺槽距8103切眼巷口约10米处;8101、8102切眼掘进头共由一台28KW局部扇风机供风(裤衩供风),局扇安装在51410顺槽距8103切眼联络横峒巷口约10米处。盘区运输经盘区皮带、9#煤仓、915集中皮带到主煤仓,由集中暗斜井皮带运出。盘区由辛村变电站3534(6KV)线路供电,经西三风井908#配电盘,送至西三井底变电所9#高压开关,再到12#层414盘区变电所,供给各用电地点。
2000年7月,该矿所有队组已全部转入西四区域,矿通风区对全矿井通风能力进行了核定。核定表明:该矿有采掘工作面26个(含公司三产4个面),按应配风量核定,全矿亏欠风量3866立方米/分钟;按414盘区现采掘布置,盘区应配风量1683立方米/分钟,根据8月27日测风报表,盘区实际总回风1353立方米/分钟,亏欠风量330立方米/分钟。8月下旬,矿党政会议决定由矿服务公司(现名:大同市永兴实业公司,下同)二队进行414盘区81408工作面(8101、8102切眼)回采前的准备工作。8月23日,矿服务公司(代表人:二队队长牛万斌)以工程包干方式将81408工作面的准备工作包给了承包人刘晋,并签订了《合同书》。8月25日,承包人刘晋组织人员开始井下作业。
9月4日早班约11时,工掘区技措队起底放炮时将21410巷风桥盖板震坏五至六块,形成约1.3平方米的洞,技措队队长王润锁约11时50分电话告知通风队队长王有,王有答应次日安排修补。另外,在51408顺槽,盘区进风巷与回风巷间只有单风门隔离。
二、事故经过
9月5日早班,414盘区有通风区、机掘队、皮带区、工掘区、燕子山工程处、矿服务公司队组等计131人作业。通风区通风队队长王有安排甄现明、李满、高成龙、孟顺弟、王东红等5人在414盘区21410巷回风绕道安设调节风门,通风工孙金仁、王瑞成2人在机
二、机四工作面巷道挂风筒,组长唐丰玉查看414盘区风桥漏风情况并修补;监测队班长安回禄安排瓦检员陈朴负责检查51408、21410、81408工作面(8103切眼)等三处的瓦斯,瓦检员薛应堂负责检查21408、51410和8102切眼等三处的瓦斯。另外,机掘二队二组有16人在51408-1掘进头检修设备、延伸皮带、运送木料;皮带区皮带队有15人检修顺槽皮带和盘区巷道皮带;工掘区技措队有9人在414斜井水仓砌水槽墙、吊挂电缆;机掘二队一组有9人在21410巷检修设备;机电科有1人看守变电所,有5人检修移动变电站;燕子山工程处六队、七队有38人分别在51416、21416顺槽做准备工作;工程二队有6人在414直腰横峒补支护和做收尾工作;运输二区有9人清理414斜井底,2人在21414顺槽吊挂电缆。8时至8时30分,井下作业人员陆续到达作业地点开始作业,矿服务公司包工队负责人刘晋等人也下了井。
在414盘区21410巷回风绕道安设调节风门的甄现明、高成龙、孟顺弟等3人去100米处的旧回风绕道取以前的旧调节风门,往回返走到21410巷风桥时见组长唐丰玉正在风桥上。因风桥有1.3平方米的洞没有盖板,唐丰玉让甄现明等人把铁道撬起来,准备用水泥盖板补洞,然后让甄现明等人去安设风门,留下孟顺弟帮他修补风桥。
瓦检员薛应堂在井下接班时,夜班瓦检员张兴交代说:风机拉循环风,注意点。9时许,薛应堂第二次测瓦斯时,测出8102切眼瓦斯浓度1.5%,21408顺槽距8102切眼20米处瓦斯浓度1.5%,51410巷密闭处瓦斯浓度2.5%。薛应堂便往外走,遇见矿服务公司包工队负责人刘晋等人抬着一台11KW风机去工作面,得知包工队准备把8101、8102切眼的28KW风机换成11KW,便和刘晋一同到了变电所,电话汇报通风区监测队长辛佩顺换风机一事。辛佩顺请示区技术主管王江后答复不让换。打完电话,刘晋便进了工作面。瓦检员陈朴测出51408顺槽局部瓦斯浓度达2%后,在变电所电话汇报通风区调度值班人员辛佩顺,辛佩顺让陈朴重测一下。当陈朴准备返回核实情况走到21410回风绕道处时,只听见“轰”的一声,一股黑风从414盘区顺槽冲出。陈朴被爆炸冲击波推出2米至3米,清醒后,到变电所打电话报告了事故。
矿调度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矿值班领导和矿主要领导,随即报告集团公司调度和通知矿通风区救护队下井救人。集团公司救护大队11时33分立即派四台中队二小队、平旺中队五小队同时紧急出动赶赴永定庄矿抢险救援。至9月8日,救护队先后出动15小队次113人次,抢险工作基本结束。
这起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16人受伤。
三、事故原因分析
1.414盘区21410巷风桥破损,进、回风流短路,工作微风作业,局扇拉循环风,导致51408-1掘进头瓦斯积聚;作业人员检修设备时,金属间撞击产生火花,引爆瓦斯,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矿井瓦斯、通风管理混乱,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超限不按规定及时撤人,瓦斯监测装置形同虚设,盲巷密闭管理差,瓦斯涌出异常区管理不善;盘区供风量不足,进风巷与回风巷单风门隔离,漏风严重,不能严格“以风定产”,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安全管理不严格,对现场监督检查不力,督促落实不到位;职工培训教育不够,安全素质不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严格,岗位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防范措施
1.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要认真吸取这起事故的沉痛教训,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深刻反思,查不安全隐患,查管理漏洞,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从讲政治、保安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要进一步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矿井、采区必须有合理、完善的通风系统,各工作地点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风量,严格以风定产;必须狠抓现场管理,对通风、瓦斯、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落实到人头;要加强测风和瓦斯管理,对风量不足的工作地点必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对瓦斯浓度超限的地点,必须依照《规程》要求停止作业或停电撤人。凡通风系统不合理的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通风能力不足、采掘工作面供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矿井,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时常超限又未采取有效措施的矿井,采掘工作面、主要运输巷道未设置防尘或洒水降尘设施的采区,必须责令停产整顿。
3.必须彻底整顿大矿井内“多经三产”队组。在国有大矿井下进行生产的“多经三产”采煤队,要全部撤出;矿办小井要纳入大矿管理,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要坚决关闭。要坚决取缔矿井生产中“以包代管”的现象,必须按照“谁受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良性发展。
4.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业务保安,促进隐患治理。安全例行检查要严格把关,做到深入、细致、到位,不得走过场。要进一步加强岗位安全责任制管理,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处理;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报告,逐项落实。要建立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对把关不严的检查人员,因检查疏漏发生重大事故的,也要负连带责任。要坚决杜绝安全生产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现象。
5.要进一步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所伤害。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等各项工作都不得流于形式。
1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四矿“9·8”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有关责任人处理情况
一、已被采取司法措施的人员(43人)
公安机关采取措施19人:
1.张培举,新华区四矿投资人。2009年11月1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2.李新军,新华区四矿矿长。2009年10月15日因涉嫌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被批准逮捕。
3.韩二军,新华区四矿技术副矿长。2009年10月15日因涉嫌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被批准逮捕。
4.侯民,新华区四矿安全副矿长。2009年10月3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5.邓树军,新华区四矿生产副矿长。2009年10月3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6.王宗民,新华区四矿机电副矿长。2009年10月3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7.王常伟,新华区四矿安检科科长。2009年10月3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8.王二平,新华区四矿生产科科长。2009年10月3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9.袁应周,新华区四矿生产矿长助理。2009年9月30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10.李迎彬,新华区四矿调度室主任。2009年10月9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在逃)。
11.沙永道,新华区四矿调度室副主任。2009年12月15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
准逮捕。
12.康民,新华区四矿瓦斯检查员。2009年10月9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13.贺运国,新华区四矿瓦斯检查员。2009年10月9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14.袁要恩,新华区四矿瓦斯检查员。2009年10月9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15.申安民,新华区四矿瓦斯检查员。2009年10月9日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16.李新玉,新华区四矿司磅员。2009年12月15日因涉嫌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被批准逮捕。
17.杜娥,农民。2009年11月5日因涉嫌包庇罪被批准逮捕。
18.陈建设,新华区四矿出纳。2009年10月23日因涉嫌变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被批准逮捕。
19.白次会,刻章个体户。2009年10月23日因涉嫌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被批准逮捕。检察机关采取措施人员24人:
1.温子龙,新华区煤炭工业局委派驻矿安监员。2009年11月2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2.宋建中,新华区煤炭工业局委派驻矿安监员。2009年11月2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3.高超,焦店镇计生办委派驻矿安监员。2009年11月2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4.姬小贵,焦店镇人民政府武装部部长、镇党委秘书。2009年11月2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5.黄云洲,焦店镇人民政府安监办副主任。2010年4月9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6.吕志业,焦店镇人民政府安监办主任。2009年11月2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7.范志伟,新华区煤炭工业局第一煤管站副站长。2010年8月1日因犯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
8.李定,新华区煤炭工业局技术科科长。2010年4月9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9.王增善,新华区煤炭工业局第一煤管站站长。2010年8月1日因犯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10.宁国玉,新华区煤炭工业局安监科科长。2010年4月9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11.任保记,新华区煤炭工业局执法队队长。2010年4月9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12.郭文军,新华区煤炭工业局总工程师。2010年1月18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13.郭春平,新华区煤炭工业局副局长。2010年8月1日因犯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
14.康双义,新华区煤炭工业局局长。2010年8月1日因犯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15.柴东旺,新华区民政局局长(原区煤炭工业局局长)。2010年2月4日因涉嫌受贿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16.齐同燕,新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2010年8月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17.黄国军,中平能化集团天安公司地质测量处处长。2010年5月10日因涉嫌受贿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18.徐奉章,中平能化集团哈密矿业公司副调研员。2010年7月14日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19.刘勇,新华区地质矿产局干部。2010年8月16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移送起诉。
20.张瑞洲,新华区地质矿产局局长。2010年8月4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21.柳玉君,新华区区委书记。2010年8月7日因涉嫌受贿罪被起诉,等待判决。
22.闻二伟,新华区地质矿产局稽查队队长。2010年8月16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移送起诉。
23.任增勋,新华区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分管稽查队。2010年8月16日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移送起诉。
24.李广,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2010年6月7日因涉嫌受贿罪被刑事拘留。此外,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和儒因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已于2009年11月被河南省纪委立案调查,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给予党纪、行政处分人员(21人)
1.刘春民,中共党员,平顶山市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科科长,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刘臣,平顶山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分管行业管理科,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3.张举峰,平顶山市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2009年5月前担任市煤炭工业局局长职务),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沈天良,中共党员,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煤管办副主任,给予记大过处分。
5.陈党义,中共党员,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兼煤管办主任,给予记过处分。
6.田晓辉,新华区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7.史卫民,中共党员,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开发管理科科长,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8.段松泉,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9.孔大刚,中共党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发处处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10.郭公民,中共党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11.娄志刚,中共党员,平顶山市公安局新华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12.谢全成,中共党员,平顶山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大队工作,给予记过处分。
13.陈锴,中共党员,新华区安全监管局综合监管一科科长,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4.单金全,新华区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5.董亚伟,新华区安全监管局局长、党组副书记,2009年9月8日兼任新华区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给予记大过处分。
16.苗发林,平顶山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给予记过处分。
17.熊早忠,焦店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人大主席,2008年12月分包新华区四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责令其辞去镇人大代表职务,依法终止其镇人大主席职务。
18.陈少杰,焦店镇人民政府镇长、党委副书记,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9.王亮,焦店镇党委书记,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0.程志强,新华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委副书记,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瓦斯爆炸事故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观看《三起瓦斯爆炸事故》心得体会12-26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07-26
瓦斯爆炸事故演练评10-02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01-07
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07-10
爆炸事故应急演练方案10-19
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06-29
煤矿瓦斯事故调查报告11-29
一号煤矿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13年06-01
爆炸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