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精选8篇)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篇1

2016年9月8日至13日,我参加了冶金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在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组织的“不忘初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在学习期间,不但了解了井冈山革命那段艰苦岁月,增长了知识,而且心灵也受到了洗涤。

在井冈山学习期间,通过学院老师讲解《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组织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参观旧居、博物馆等活动,为大家勾勒出一段用鲜血书写的誓死捍卫理想和信念的激情岁月。1927年4月,因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派背信弃义,大批共产党员、仁人志士被杀害,大革命遭到了惨重失败。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革命队伍为探索出一条反帝反封救中国的道路,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以牺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同志的惨痛代价,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不忘初心,从不放弃,从而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不断走向胜利。秋收起义队伍在遭受严重挫折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为保留革命火种,部队向罗霄山中部的井冈山转移。通过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在部队中的绝对领导权,标志着工农革命军的新生,制定了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队伍的策略。自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间井冈山的这段历史,是红军由弱转强的重大转折阶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成为新型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从而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井冈山精神诞生于井冈山根据地,它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秋收起义的队伍从五千多的革命军队伍到死伤逃后只剩下七百名战士。虽然前途未卜,面对食物匮乏,物质条件十分简陋,但七百名革命战士都立场坚定。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越坚定,就越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就越能将其化为内心的坚定信念和情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如果信仰动摇,理想信念就会随之倒塌。革命先辈们参加革命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权,不是为了名,而是要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去铺就一条人民解放的道路。他们深知这条路很漫长,很崎岖,要以牺牲舒适的生活、亲情、友情、乃至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出现新型人民军队的雏形,是革命队伍由普通革命队伍转变成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官兵关系的人民军队,从而由弱转强的决定性一步,也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可靠保证。

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从井冈山开始,搞好群众基础,发挥人民的力量,增强无形实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党的一贯政策。时至今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是革命的根据地,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革命事业不是教条、僵化或从什么国家生搬硬套就能获得成功的,而是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斗争实践,制定出符合中国实情的方针策略。这在我们现今和平时期的各项经济建设活动中同样适用。

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人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这在当地群众中传为佳话。艰苦奋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能吃苦、肯实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说就是提倡吃苦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吃苦精神同样不能丢。吃苦精神一丢,就会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就会颐指气使、独断专行,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和衙门作风;就会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不愿意再 去出力流汗、攻坚克难;就会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知道节约能源资源、珍惜劳动成果。一句话,吃苦精神一丢,就会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滋长蔓延。必须看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必须不断强化吃苦精神,继续实干苦干。

9月10日,通过与红军后代进行座谈,让我们走进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不幸被错杀。他们的后代没有因此改变对党的信任,即使自己在十年**期间被冤屈,也始终如一地服从共产党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做应有的贡献。曾志同志自1926年参加共产党,面对自己的骨肉分离,战友牺牲,始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胜利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经磨难,置安危于不顾,坚持和陶铸同志一起与“四人帮”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66岁恢复工作的她,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自己的晚年,理应享受优厚的待遇,和子孙绕膝的幸福生活。但她高风亮节,当她面对自己找寻多年失散的儿子和自己的孙辈时,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帮他们谋得一官半职,而甘心忍耐远隔万里的苦苦思念。她深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直至逝世,曾志同志仍然愿意像普通人一样,不打搅任何人,安静地将骨灰撒在自己死难的战友们身旁,为自 己的革命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还有江满凤等等老红军的后代,他们没有依靠父辈的功劳,没有贪图安逸,而是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篇2

一、坚定不渝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理想信念, 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信念, 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倘若没有了理想信念, 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坚持和对党的信任正是这种坚定不渝的理想信念的具体化, 是当年红军能够红旗不倒, 最后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力量源泉, 而这种信念深深植根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探索。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 一代又一代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几经失败、迷茫与彷徨, 尤其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带给中国先进分子的截然不同的感受和鲜明对比中,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 国民党新军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 成千上万共产党人鲜血淌流成河, 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社会如此黑暗, 局势如此严酷, 党靠什么重整旗鼓、凝聚人心, 靠什么来点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执著追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正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灵魂所在:为革命而舍弃爱情的红军青年将领陈毅安, 被敌人割去舌头后用脚趾沾着自己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的刘仁堪, “若要我低头, 除非赣江水倒流!”的伍若兰,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马奕夫, 把流出体外的肠子塞进腹内、用绑带裹腰扎紧继续冲锋战斗的肖劲……他们铸就了井冈山上一座座理想信念的丰碑。

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失败, 尤其是八七会议前后以“攻城”为目标的百余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警示着党: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远远解决不了国家民族的出路问题, “城市中心”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 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 于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进军井冈山, 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同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和右倾错误思潮的斗争中,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的现实面前, 在朱德、陈毅、彭德怀、邓在远率领余部走上井冈山的步伐里,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日益凸显。然而, 面对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疯狂扫荡和经济封锁, 面对井冈山地区物资“有时真是到了极度”的匮乏, 党内部分军民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和退却思想。鉴于此, 毛泽东于1928年10月至1930年l月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三篇文章,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三篇文章不仅回答了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而且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条件, 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毛泽东的这些理论著作, 以其科学的理论依据, 像红日破雾那样化解了部分军民心中的迷惘, 为他们指明了红军奋斗下去必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光辉前景, 极大地坚定了井冈山军民革命必胜的信念。

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井冈山的斗争中逐步树立起党的威信, 这种威信的确立不仅来自党领导武装斗争的胜利, 而且源于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所形成的一整套体现党和人民军队政治本质的价值理念, 一系列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实现政治目标的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 以及锻造党和人民军队政治操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 。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过程中, 井冈山军民见证了革命先烈们忠诚、奉献、求实、民主、为民等一系列的政治价值取向。“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党代表”制度、“三大纪律, 六项注意”等这些井冈山斗争时期创制的比较重要的制度和规范, 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理念,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已经被广泛践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工作作风, 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结下的鱼水之情, 官兵平等、艰苦奋斗、共渡难关的平民本色使井冈山军民切身感受到党和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 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的斗争。

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

应当承认,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多数学生认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是改造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可以帮助自己加强世界观的改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他们高度关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国内外大事件, 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们关心改革开放, 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但是, 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茫、困惑和认识上的偏差。

在对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上, 少数大学生持完全否定态度,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悲观失望, 信心不足, 努力为其实现而奋斗的决心不够。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离现实过于遥远, 就像海市蜃楼一样, 与其为这样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奋斗, 不如实实在在享受当下的生活, 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弱化、淡化、边缘化马克思主义。而且, 在对理想层次的认识上,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明显低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的信念, 对个人理想的关注高于社会理想。这种现象表明, 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层次比较低, 他们比较实际, 重过程而不追逐结果。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虽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忽视社会理想的追求会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不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

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上, 也存在着肤浅的理解和模糊的认识。一些大学生充分认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绩, 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方向不坚定或持怀疑态度, 认为有变相走资本主义之嫌;喜欢拿西方式的民主模式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较, 由此对现行的某些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度提出质疑;加之当前民生存在一定问题, 党内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某些怀疑, 对我们正为之奋斗的“和谐社会”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抱担忧和疑虑态度, 对社会主义原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 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 但在具体实践中, 一些大学生却更加注重个人的切身利益, 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对理想追求定位偏低。

三、弘扬井冈山精神,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然而, 目前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状况,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期望存有一定差距, 故对他们的理想信念进行引导与关照就显得尤为必要。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将这种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 然后外化为他们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自觉行动, 才是真正地弘扬井冈山精神, 才是切实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坚定信念并外化为自觉行动, 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果说井冈山斗争时期, 是由于全体军民树立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才使星火燎原, 从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话, 那么,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井冈山时期广大军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集中体现在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里, 体现在一曲曲“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胜利凯歌中。1928年12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共产主义须知》明确提出, 共产主义者就当“不畏难, 不怕死, 为主义而牺牲”。在井冈山行洲村, 至今保存着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 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红军指战员在颈脖子上都系有红带子, 取名“牺牲带”, 表明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决心。在井冈山斗争中, 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5万人。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 掩埋着130多个红军烈士的忠骨, 可至今知道名字的只有十多个。井冈山博物馆珍藏的近两千件革命文物, 遍布五百里井冈的革命旧址、旧居, 铭刻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是教育和激励后来人继承先辈遗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生动教材, 是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优质物质载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专题报告会、专题展览会、赴井冈山社会实践等这些平台将这些优质物质资源载体展现给当代大学生, 可以给他们强烈的震撼, 引发他们思考产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 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 我们依然要信仰、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 思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践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等等。

(二)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和秋收起义遭受重大挫折的形势下,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概, 进军井冈山, 经过艰苦的探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就是人们坚定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并以自己的行动而取得的。今天,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 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部分大学生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共产主义特征的阐述对照, 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与之有出入, 甚至认为我们是对社会主义搞变通, 因此, 对我国是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产生疑问。信念动摇的根源就在于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在于没有领会今天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哪些东西,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话抑或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于没有把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列宁说:“它 (马克思的理论) 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 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来说, 在英国不同于法国, 在法国不同于德国, 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告诉我们, 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 应结合各国不同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结合的成果。在此, 井冈山军民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信任, 对坚定当代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参照和示范作用。大学生应当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潮流中, 方能利于个人价值和个人理想的实现。

(三) 弘扬井冈山精神, 增强对党政府的信任。

党和政府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像井冈山时期军民那样坚定对党的信任, 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要弘扬井冈山精神,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就要客观理性地评价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不可否认, 当前民生问题的日益凸显正在挑战着党政治地位的合法性, 腐败问题亦成为党和政府声誉的腐蚀剂, 但我们也应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对于关系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正着手解决, 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官员的大多数是好的, 腐化堕落的毕竟只是少数, 党和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惩治、遏制腐败现象。客观理性地评价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 而不是仅仅盯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会让我们感觉头顶另有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刘孚威主编.论井冈山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

[2]罗学渭主编.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3]列宁.列宁选集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张颢.论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1.

[5]文尚卿.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构.世纪桥, 2006, (10) .

[6]宋朝普, 张颢.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水运, 2007, (12) .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篇3

关键词:党的建设;共产党员;精神追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143-02

新时期新阶段对每名共产党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思想信念,决定的是党具备什么样的政治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确提出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就是要坚持“三个抓好”。解决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问题,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

一、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我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时,首次提出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从那时起,思想理论建设一直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在武装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不断推进理论建设的深化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是找不到中国发展建设的现成模式的,唯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找到强国富民的道路。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毛泽东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必须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做到能够辨别哪些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哪些是伪科学。其次,要善于把握新时期的新变化、新特点,注重在解决当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中进行理论创新。再次,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依托国民教育机构,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敢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人才。

2.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首先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并把学习成果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会利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掀起各类党组织的学习热潮,引领出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风气。其次,要加强各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特别要发挥好党校、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优势,不断丰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确保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3.不断推进全体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统一,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的合力

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毛泽东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邓小平强调“加强集中统一。而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统一。”江泽民强调,“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是全党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和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胡锦涛强调,“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全党思想上统一,首先要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应当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要归功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透过历史,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必定能够使我们对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再次,要增加党内事务处理的透明度。党在处理内部事务,特别是敏感事件时,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要向全体党员讲清楚来龙去脉,表明党的坚定立场。

二、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着力确保党员干部在任何时期都不变质

加强新时期的党性教育,有利于增强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改造,提高抵制歪风邪气的免疫力,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我们当前的党性教育应当牢牢把握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1.注重以史为鉴,充分认识党史的教育警示作用

我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革命洗礼、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艰难波折,内外部的思想潮流也从未终止过斗争,“左倾路线”“右倾路线”也曾在我党内部占过主流。回顾党的历史,学习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看到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每次的正确提出,都是许许多多革命伟人对真理不断追求与探索的结果,都是无数共产党员换以生命的代价,正如同接受思想上的洗礼,精神上也得到了升华。在当今社会,党员在思想上存在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已经相当尖锐。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方法,只是一味地单方面讲些抽象、空洞的大道理,必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党的历史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它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必然是党性教育中的经典素材和资政育人的重要资源。

2.依靠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在组织教育中的堡垒作用

党的建设的欣欣向荣离不开每名党员的共同努力,而每名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也离不开党组织的环境和配置,离开了组织的源泉,教育如同无源之水,没有了动力;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依靠。所以,党性教育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来进行,才能通过党组织中党员权利和义务作用的发挥找到党性教育的土壤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党组织的内部出现了一些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甚至党内的职位有“内定”、直接任命的情况,这是对党员基本权利的严重损害。只有全党千千万万个基层党组织尊重和保护好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激发出每名党员的党性,使他们自觉提高个人党性修养,自觉加强党性教育。

3.拓展教育视野,把握党性教育与党的建设本质上的一致性

党性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内容,它与党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确保一个纯洁高效的党员队伍,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如果把党性教育孤立起来,就容易走形式主义,把党性教育当成短期培训、几天出成效的任务来完成。要使党性教育能够经常化、持久化,就要把党性教育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与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与改革党内制度、严明党的纪律结合起来,将党性教育融入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党的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不断深化党性教育的成果。

三、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努力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能够影响到国家各项事务的正常运作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好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党员的道德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党员队伍中的道德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升自我修养,培养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前,在党员队伍中,有少数共产党员放松了自己的道德要求,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吏无吏德”“官无官责”的消极现象。共产党员要提升自我修养,一要摆正心态,实事求是。党的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显得高深莫测,讲起话来老练而圆滑。其实,这种貌似的群众威信大大削弱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极容易陷入弄虚作假的怪圈。二要修身养性、淡泊名利。我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名党员心里想的应该是人民的利益,手里办的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对待名利得失、岗位调整能够淡然置之、安然处之。三要立足本职,实践锻炼。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工作实践是思想行为的磨刀石,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个人的思想品质才能得到升华。

2.贯彻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共产党员道德新风尚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有的党员道德尺度低下,迎合低级趣味。重点要解决共产党员是非鉴别力不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缺失的问题,一要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新形势的创新内容,它要求党员自觉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二要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不断深化。这一纲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提高全民的道德建设,不仅是响应党的号召,也是每名共产党员应尽义务和责任。

3.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违法乱纪行为,要形成便于纠正错误,发扬优点的环境,就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一要有科学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党、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对党员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制定党员道德素质评价指标。二要有评价标准的多视角。既要从正面的思想反映、工作实际去考察,也要从侧面的亲朋了解、群众反映中去深入,既要从各级组织和部门领导的认知中去参考,也要从下级、同事的角度去研究。多角度相结合进行测评,确保测评的真实性、完整性。三要有惩恶扬善的尺度。对党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评判,做到奖罚分明,使思想高尚的党员获得应有的社会回报,但同时也要防止道德评价与物质利益的直接对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毛泽东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篇4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中,延安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是我们不断走向胜利的政治瑰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将继续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既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又彰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既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宗旨意识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有着重要而长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延安,我们党组织了第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历时三年、覆盖全党、影响深远。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了党的宣传路线问题。延安整风,是我们党开展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的先进性和战斗性,为我们建党治党管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坚持任人唯贤、五湖四海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方针,都是在延安整风中孕育、创造和形成的,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坚强基石。

延安给我们最深刻的启迪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年,我们党在延安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业绩,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尽管我们的先辈们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一定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第一位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理想信念在哪里滑坡,哪里就要出问题;理想信念偏差有多远,出现的问题就有多重。特别是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杠杆,在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带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多样多变,容易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动摇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党同志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使得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面临“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比任何时候都现实直接,更加需要加强理想信念的经常性灌注和培育。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是根本。习主席指出:“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信仰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形。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认同认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这个方向前进,就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秉持的抱负和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是核心。现实条件下,我们讲忠诚于党,不能当成一句口号,不能空泛地表态,要用党性来证明、用行动来回答。对党的感情要无比深厚,真正知党恩、报党情,一辈子铁心跟党走;对党的事业要忠贞不渝,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党的纲领要坚决拥护,执行党的意志和主张不打折扣,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做好表率;对党的任务要勇于担当,能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多做贡献;对党的纪律要严格遵守,真正把党纪国法作为行为准则,自觉接受法纪约束和组织与群众的监督。

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改造是基础。用“吾日三省”等方法,洗洗澡、治治病,不断校正人生追求,提高思想境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常思大局之重培育忘我心,常修为官之德培育公仆心,常念权力之责培育敬畏心,常戒贪欲之害培育清廉心,真正做到趋大势、明大义、守大节,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坚定理想信念,躬身践行是关键。理想的花朵只有盛开在现实的沃土,才会生机盎然、绚丽多彩。古人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要认真负责地守好每个岗位,脚踏实地地做好每项工作,为理想的大厦添砖加瓦,在实现强国强军梦、进而迈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付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尽到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鲜明体现,也是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要在调查研究上下苦功。像习主席要求的那样,调查研究要务求“深、实、细、准、效”,深入一线、蹲连住班,面对面、心贴心,和官兵交朋友,贴近他们的脉搏,读懂他们的心,了解掌握他们最关心、最困惑、最需要帮助的问题,这样才能对基层、对官兵亲知深知真知,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在真抓实干上下苦功。鼓励实践、参与实践、重在实践,在实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发展的路径,哪怕只是向前走一小步,也比原地踏步强。当然,创新肯定是有风险的,也会遭到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泯灭创新的激情,停止创新的步伐。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一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要有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要有一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韧劲,能够像“愚公移山”那样干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群众路线。人心向背,决定政党兴亡和政权盛衰。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就失去了生存土壤和发展根基。当年在延安,毛主席送岸英同志到农村劳动,提出要“拜人民为师”。我们要深刻领会这句至理名言,实实在在拿出自己的行动。党中央作出重大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为民务实清廉上带好头,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真心诚意为基层服务。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篇5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名族品格的集中展示,为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感受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青年大学生在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建功立业。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二、活动形式

各班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依托主题班会活动、专家讲座、观看长征相关电影、主题征文比赛、座谈会等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各班级亦可视学院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组织安排,亦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活动更加鲜活。

三、活动时间:XX年10月8日——10月31日

四、活动要求

1、突出思想内涵。通过主题教育,激励学生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发同学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要运用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创新活动方式。要创新工作理念,创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用事实说话、用史实说话。要多运用青年大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主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参与度,使青年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五、材料报送

各班级应加强主题教育的网上网下宣传,提升主题教育的效果;11月1日下午5点前,各班级根据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就最后进行总体展示(班会新闻+3张照片),电子版发至邮箱:2。

xx大学师范学院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精神追求 篇6

——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根据2013年市委工作会议要求,我对参加这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了认真准

备。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简

要汇报如下:

一、对自己的评价:

1、能立足本职。较好地履行职责。

2、能较好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能求实效,弘扬务实求真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基

层、讲实话、谋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并在实践中不断提

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够深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些理论的学习未能做到深刻领会,没有掌握其精髓、灵魂,没有做到时时、事事用这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对涉及自己工作所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熟悉,导致自己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第三,没有充分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导致自己的工作水平

提高缓慢。

2、思想观念守旧,安于现状。长期的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唯书唯上、照抄照搬,不能打破老框框,不能探索新路子,工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由于没能创新思维开展工作,导致出现工作守摊度日,裹足不前,坐失发展机遇的现象。在改革中怕风险,发展新措施不多或不力,致使工作期间新面貌出

现不多。

3、工作缺乏较强的内动力,存在工作乏力现象。面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和社会风气不正的现实,自己思想上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的不良思想,管理不到位。主要问题表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愿意去多做事、多管事,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有督促检查不严的表现,有怕得罪人的想法,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较强的内动力。

4、作风不够深入。具体表现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机会少,调查研究较少,对基层情况掌握不细,掌握不深,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得不深

不细,交心谈心的时间较

少,造成了极少数群众对自己有一些误解。

5、存在纪律松懈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自己。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学习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学风,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内容上,首先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前提;其次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挑战,力求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学习态度上,做到变不自觉为自觉学。在学习方法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把所学科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本单位本地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要求,开展好我镇的各项工作。再就是要把学习知识的提高作为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增强的基础,积极面对和参与竞争社会的强烈竞争,以竞争意识的增强促使学习的紧迫 感、压力感不断升华。

2、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消除不思进取,内动力不强的不良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树立创新思想才能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推陈出新,工作才会有起色。为此,自己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做到要组织要求我做为我要主动做,变外力驱使自己认真工作为自己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好,为实现党委政

府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加强纪律,切实改变作风不实的面貌。针对自己工作不深入的表现。通过学习,认识要大大提高,彻底改进自己工作和思想不相适应的环节,切实加强自己的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给广大干部职工做好榜样,以务实的姿态迎接新的工作挑战。多宣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执行好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纪律,强化自我约束,始终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模范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和

群众监督,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街道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篇7

毛玉蓉

内容摘要:我们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就要继续弘扬这两次起义的革命斗争精神,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作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地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认真落实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三大战略、六大实破”决策。

关键词;百色起义精神 共产主义信念 坚定不移

一、百色起义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领导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创建了了右江革命根据地,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尝试,是他独当一面领导一个地区的开始,也是其思想触发的重要阶段,他此时的实践和主张对后来其它时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体现了邓小平早期的建党思想与实践。邓小平肩负重任,在军阀混战中,当机力断,举行南宁兵变,挺进右江,“打起红旗”,旗帜鲜明,路子正确,方向对头。百色起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胜利。

二是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是理想的魅力、信念的力量。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的2000多党员和上万名红七军将士及数万名赤卫队员、革命志士,都是怀揣着理想、信念,投身革命的。

三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精髓。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灵活的革命策略思想,善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广西斗争实际结合起来,果断到把我党掌握的正规部队和农民革命武装结合起来,建立了新型的人民军队;邓小平所领导的红七军前委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右江地区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把右江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建成组织严密,思想统一,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团结战斗的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右江革命根据地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所有这些,在实践上则是一个创举,这正是百色起义精神的核心所在。

可以看出,百色起义精神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高举旗帜,永跟党走”是灵魂,是人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理想和信念;“敢于创新,实事求是”是核心,是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升华;“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行为准则,是人民军队不朽的军魂;“为民谋利,团结平等”是原则,是党的宗旨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体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是思想境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会。

二、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早期思想,弘扬百色起义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

快的开展

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百色起义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她发扬光大,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源泉和智力支持,把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弘扬百色起义起义精神,就是要学习和和研究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的成功经验和早期建党思想,进一步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建设,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扬“高举旗帜,永跟党走”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走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就是要学习邓小平早期思想中所反映出来的为人民谋利益、与人民“同乐”的思想观念,就是要像百色起义先辈那样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民谋利、团结平等“的情怀,就是要学习和发扬百色起义与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共产党员、革命战士“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计于民,还利于民,关注民生,搞好民生工程,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邓小平在百色龙州起义中的统战思想及其实践

百色、龙州起义期间,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和卓越的智慧,对当时主攻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等国民党左派将领、下级军官、工农群众、少数民族群众、工商业者以及当地土匪队伍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保证了百色、龙州两大武装起义的胜利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统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进统战工作。通过大量工作,推动

国民党将领接受建议,释放“四一二清党”中被捕党团员,使之

成为恢复和重建广西各级党团组织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改造

各级组织,恢复和健全各级县委和支部。增强了党的组织性、纪

律性和凝聚力、战斗力,打下了坚实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努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三)重视基层各种组织建设,建立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军官和士兵

开展整顿改造,大力支持右江农民运动,建立健全各种群众组织。

(四)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把少数民族人民团结到党的旗帜下。如何把

少数民族群众的革命热情调动起来,并团结到党的旗帜下,这是

起义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邓小平在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践

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六大关于民族平等的正确方针,根据右江

民族地区的特点,制定正确的民族方针和政策,从而取得了少数

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保证了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的顺利进

行。

历史的清风,划过时空的隧道,扬起一片感叹的飞沙,见证永恒;浩瀚的长江,载着历史和诉说从时间中流过,笑看风云荣辱不惊。回首伟大祖国的历史足迹,我们发现始终闪烁着一面鲜明的旗帜,那是用青春、理想树立起来的旗帜,这面旗帜凝结着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付出的血和汗,这面旗帜就是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90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用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人民服务”,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也让中国人们得出了永远跟党走的结论。

信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前景的理想和理念,是一种向往、追求和信仰,也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主动能动性的意念。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共产党人对

共产主义的信仰、追求和理念。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就是共产党员必须追求的理想和理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的信心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现阶段的共同任务,也是我们广大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更是广大大学生的共同信念。

百色起义的革命党人和当地各族群众,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用宝贵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铸就了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精神是百色等革命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宝贵精神财富,百色起义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面对多么大的艰难险阻,都毫不动摇,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推动百色经济社会发展。百色起义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把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对明天的美好期盼,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时刻跟随广大先烈的步伐,传承邓小平同志的统战思想,坚定党的信念,弘扬伟大的百色起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少康:光照千秋——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2、庚新顺:继承和发扬先烈伟大精神

3、杨勇:试论邓小平百色起义时期的统战思想及其特点

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篇8

“做人的工作”“筑牢精神之基”“坚定理想信念”等重要观点和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真理性、规律性和战略性,对于促进全党和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定信仰,唱响主旋律

“精神之基”与“理想信念”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不是对“经验”的简单照搬,而是存在于不断的理性探索之中;不是“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是“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我们穿越哲学家们这些形而上的艰深话语,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难发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以及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甚至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管在哪个阶段,之所以能取得不断的胜利,无不因为坚持了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中获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只有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免疫力和精神抵抗力,奋斗在前进的路上。

精诚团结,增强凝聚力

回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每逢人民精诚团结、进取精神不断勃发的历史时刻,我们就能创造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每当人们精神萎靡、思想涣散,我们往往会面临危机与磨难。

然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艰难而不衰,之所以能千锤百炼而勇敢,根本原因就在于贯穿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历程的一条主线,是人心凝聚、信念坚强、精神挺拔。

今天,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如何解开思想困惑,扫除认知误区,如何凝聚人心和共识,如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都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既要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要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既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党的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党和人民精诚团结的良好氛围,把中华民族亘古以来业已形成的创造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全党和全体人民坚定的精神追求。

不断奋斗,积聚正能量

精神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精神的承担者是人,“精神”转化为“物质”的途径是实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积聚正能量。

忙碌在各自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作敢为,善作善为,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精神力量。

广大劳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必须以中国领导阶级的高瞻远瞩、主人翁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挺起宽厚的肩膀,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带头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用辛勤劳动追求梦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广大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必须以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忠诚与情怀,在“绿水青山”中,发现和创造“金山银山”,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火热实践,始终保持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扎根沃土、热爱农村农业,学习适用技术、熟悉经营管理,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

广大拼搏在社会主义市场大潮中的企业家,必须发扬企业家精神,坚守实业报国、实业兴国的崇高追求,立足主业、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始终敬畏契约和信用,勇于承担肩头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争做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敢闯敢试、勇搏激流、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发展的时代新锐。

广大埋头在创新攻关中的科研人员,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人民情怀,牢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托,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树立大志向、甘坐冷板凳,瞄准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潜心钻研、孜孜求索、精诚协作,勇攀科技新高峰,建功立业新时代。

广大凭窗苦读憧憬未来的青年学生,必须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珍惜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始终保持年少锐气、青春朝气,以时代新人的姿态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矢志不渝、不断奋斗、永远奋斗。只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以此筑牢时代精神之基,我们就能在任何风险考验面前,不为所动、不为所困、不为所扰、不为所惑,就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成果,就会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

【思想宣传范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传播矩阵。在构建这一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关键、机制是根本的观念,既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干劲足的宣传工作队伍,又要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管理规范,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事务协调与检查监督,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完善的机制保障。

不断创新和丰富传播内容。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实践需要新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提供坚强保证。要让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为人们所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在传播内容、话题选择和议程设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与要求,密切关注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和排忧解惑。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或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来加以分析说明,切忌空谈或者套用过时的理论。

注重传播方式的发展变革。强化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以往一直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形式,通过发布文件、集中学习、开会宣讲、座谈讲解等方式进行,现在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注重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常见而且有效的社会活动,主要采用访问、面谈、书信、电话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既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又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改善公共传播。要积极拓展和不断完善公共传播的有效平台,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图书馆、文博馆和红色文化基地等的传播与教育功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更加广阔。

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大力拓展媒介渠道,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借助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展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实现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的有机整合,建构起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常是单向直线式,往往忽略普通群众的反馈意见,难以实现交流互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与政府机关、媒体单位等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观点、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必须尽快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拓展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并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使党的路线方针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在以媒介融合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大力建构科学高效的传播体系,不断加强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指明了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我们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顾历史,我们理所应当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而言,要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强起来”的实质内涵,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数量之强与质量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将蛋糕做大的数量之强,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之强。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础之上。

经济之强与生态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必须补生态文明建设之课,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真正能够“强起来”,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更应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和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文化兴则国运兴,精神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亟须通过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与涵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精神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奠定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内之强与国际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眼光向内,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成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在注重国内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将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种负责任大国,绝不是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权主义,而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强起来”的阶段,既是我们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山巅,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因素也将增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越大。

我们曾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中国近代走过的艰难历程,而在当下,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沉渣泛起。为此,我们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全民族清醒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韧劲,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继续融入国际潮流,使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四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加深理解、准确把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为了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更好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长期的工作布局、发展规划,谋划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运筹谋划、科学决策,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有利于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多方面诉求等因素,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科学立法工作,完善立法规划,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约束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才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兴则国家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必将在我国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

【思想宣传范文】五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无疑是一项重大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这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为调整所有制结构打开了突破口。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私有制;同样道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公有制完全取代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为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实际,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原来“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鼓励和引导国内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又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来我国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被传统体制束缚的生产力,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此,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一开始只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与发展,到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再到鼓励外资的引进与发展;从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实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在理论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从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供给、满足需要、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搞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上,还需要突破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说明了当时的国情:我国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还存在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不少文盲半文盲。与基本国情相联系,进一步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需要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里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其次,它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三,它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它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积极因素;第五,它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

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中,既有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上一篇:《小猪画画》说课稿下一篇: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