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会打招呼(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每天跟不同的熟人打招呼。
2.学习在打招呼时注视对方的眼睛并面带微笑。
教学准备:
1.课件、幼儿用书。
2.轻松欢快的音乐。
3.各种打招呼的图片,如挥手、微笑、拥抱等。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教师请事先排演好的两名幼儿上前表演小故事。教师:你们仔细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他们又说了什么?
(2)两名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3)教师:他们表演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4)幼儿回答。教师小结:他们表演了早上来幼儿园的情景,两个小朋友见面后互相说了“你早!你好!”(5)教师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模仿对话,并注意提醒幼儿在打招呼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面带微笑:
2.请幼儿看书。
(1)教师:小朋友请打开书,看看图上都有谁?她说了什么话?在说话的时候,她又是怎样做的?
(2)幼儿看书后回答。
(3)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幼儿用书中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3.学习儿歌“小可懂礼貌”。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名字叫“小可懂礼貌”,请大家仔细听。
(2)幼儿倾听教师的朗诵。
(3)教师针对儿歌中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提问。如小可喜欢的表情是什么?她都遇到了谁?和他们是怎样打招呼的?
(4)教师请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念儿歌。
4.玩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练习各种打招呼的方式。
(1)玩法:教师将一些打招呼的方式的图片排列在黑板上,并列上序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走步,等这段音乐结束时,迅速找一个朋友打招呼。依次的,等第二段音乐结束时,必须重新找一个朋友打招呼。有几张图片,音乐就重复放几次。
一、活动的背景
小班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进食点心和午餐后,在教师的提醒和帮助下,幼儿能去漱口, 但漱口不到位,即口腔中缺少漱的动作,只是把水含进口中即吐出来或咽下去,并常常借机玩水。《指南》 要求健康教育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漱口是幼儿餐后护齿的一个良好的卫生行为,会漱口也是幼儿应该具备的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幼儿园有必要设计和组织以“我会漱口”为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年级组设计并组织了这个教学活动,但试教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之中。我们通过研讨,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的设计对幼儿的经验把握不到位,如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应该帮助他们学习的新经验又是什么,怎样引导幼儿借助经验主动学习等。根据研讨意见,小班年级组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并再次试教,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活动的分析
1. 活动目标的对比
目标的变化:
(1)由关注知识的学习(牙齿、龋齿、漱口的知识)转变为关注幼儿探索的过程(第二次活动的目标2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2)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目标由教师期待幼儿愿意坚持漱口转变为幼儿的积极参与)。
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并对活动过程具有导向的功能,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
2. 活动过程的对比
过程的变化:
(1)活动组织由教授式学习(教师介绍漱口方法)转变为探索与分享式学习(同伴探索、教师协助总结漱口方法)。
(2)活动形式由个体学习(幼儿独立探索漱口方法)发展到群体共同学习(共同探索、讨论、交流与分享漱口的方法)。
(3)新经验的学习由教师的主导转变为幼儿的自主获得(观察、探索、讨论、交流与分享等)。
两次活动目标、过程和成效的不同,基于我们对幼儿经验认识的不同。第一次活动时,我们把幼儿的经验定位为“理性经验”,即“漱口”的学习必须依赖对牙齿的认识,其实,这样的经验离小班幼儿是很远的。设计和组织第二次活动时,我们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利用和迁移,如牙痛或拔龋齿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与学习漱口自然关联起来,激发幼儿学习漱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重视幼儿自主发现漱口后口腔依然不干净的问题,并自主探索能将口腔漱干净的漱口方法,引导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活动的感悟
“经验”是一个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
1. 激活经验——学习与发展的起点
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初入园的幼儿也对漱口有一定的经验,但并不了解为什么在进食后要漱口。 这就是“我会漱口”活动的起点。第二次活动,我们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漱口后吐出的水中有黑色的饼干屑(这是选择奥利奥饼干的原因),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漱口对清洁口腔的作用,为活动的展开开了一个好头。
程友伟
2. 迁移经验——体验漱口的意义
我们的调查发现,小班多数幼儿都有牙痛的经验,这是一种“伤痛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第二次活动,教师请患有龋齿的孩子谈自己牙痛或拔牙的经验,帮助大家深刻感知进食后清洁口腔的意义;通过组织幼儿吃饼干后漱口,漱口后照镜子发现口腔还是不够干净,激发幼儿探索漱口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建构新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激活经验,是帮助幼儿从容地站在学习与发展的起点;迁移经验,是帮助幼儿体验经验与学习的关系;建构新经验,则是幼儿探索解决问题,实现主动学习的过程。
(1)尝试探索,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
幼儿在尝试与探索中发现自己漱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漱口后口腔依旧留有饼干的碎屑,也是通过尝试与探索,发现要用水不断冲击口腔,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从而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这些都是建立在幼儿的自主操作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教授获得的。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探索性操作获得新经验——漱口的正确方法。
(2)同伴学习,帮助幼儿丰富经验。
同伴是幼儿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同伴学习是丰富幼儿经验的有效方式。第一次活动中虽然有幼儿尝试学习漱口的环节,但它是教师引导下的个体学习,幼儿的学习经验无法得到丰富和提升。第二次活动中,教师在两次幼儿自主漱口活动中均提供了同伴之间相互观察、学习、分享的机会,帮助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丰富经验,为建构新经验打下基础。
(3)主动建构,让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活动背景:小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了对他们关怀备至的家庭环境,处在适应集体生活的阶段,情绪情感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自主、自立、自信的品质需要初步培养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不会挽袖子、不会提裤子、活动完之后的玩具随意乱放、用餐后的餐具不知道主动放回等现象。并且现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在家里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在这样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动手及生活自理能力无形中就被扼杀了,由此我觉得应该设计一个社会领域活动让孩子们逐步开始具有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培养孩子们自立、自主的品质。
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自己翻袖子和简单地整理衣服
3..在整理衣服的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独立性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发展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收纳架子一个,幼儿衣服、鞋子、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1.故事情境引入
(1)通过故事情境的提出,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孩子们按老师的要求开始对物品进行整理。兔妈妈今天非常地忙碌,因为今天有这么多的衣服乱起八糟需要整理,有这么多的鞋子没有收进鞋盒里,这么多的玩具也没有放好,小兔子们你们愿意来帮帮我吗
(2)每只小兔子选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来帮助兔妈妈,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孩子们选择衣服、鞋子和玩具其中自己会做的一件进行整理。)完成的小兔子请你将整理好的放到架子上去,完成的小兔子可以坐在凳子上等等妈妈。(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对不太会做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3)好了,兔宝宝,我们来看一看,这么多的衣服、鞋子、玩具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你们真棒,谢谢你们,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孩子们将整理好的衣服、鞋子和玩具分类放好在架子上)
2.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自己做事情的图片及视频
(1)播放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自己卷袖子、洗手、接水喝、吃饭、擦嘴、穿鞋子、拉拉链、穿衣服等日常生活中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图片及视频,每放一个场景的同时也询问小朋友在图片及视频中的小朋友是在做什么,是否自己也会做。
妈妈今天呀,还带来了一部小电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我们看洪安分在干什么啊? 叠衣服
我们看洪安分发生了什么问题啊?他把衣服翻来翻去
(预)生:叠不好
折不好,为什么?
(预)因为他折反了
对,因为他发现袖子反了
引入第三个环节,教师拿出一件准备好的衣服
3.拿出准备好的衣服向学生展示翻袖子的过程 兔妈妈这里也有一件这样的衣服,袖子反了,怎么才能将袖子翻出来呢?哪只小兔子来帮帮我呢?把袖子反过来
请这只小兔子帮帮我。
(小朋友上来将衣服的袖子翻好)袖子怎么样?(预)生:翻好了
袖子翻好了,他刚才是怎么翻得呢,兔妈妈也跟他学了学,伸进袖子筒,抓住袖子口,袖子拽出来,袖子翻好了。
袖子翻好了,我们还需要把衣服拉拉平,抱一抱,叠叠好,放在这里的小桌上。4.教师将叠好的衣服向小朋友展示,奖励小朋友小星星,活动总结
兔妈妈今天还准备了小星星,送给完成翻袖子、叠衣服的兔宝宝,你们想来试一试吗?(预)生:想
如果你完成了,你将会在这里得到兔妈妈送给你的小星星(教师拿出个人星星展示卡)
这边有许多的衣服需要你的帮助,兔宝宝吗,愿意来帮忙吗,这里有许多的衣服需要整理,需要你的帮助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衣服)
小朋友分组在三个桌子上叠衣服,教师指导小朋友们
小朋友将叠好的衣服放在桌子上,教师给完成快的小朋友发小星星(教师尽量指导小朋友都完成)
兔宝宝们都得到了小星星,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建议,学会了翻袖子,还要到请你们到生活区练习一下怎么叠这样开衫的衣服。
兔宝宝们,兔妈妈再给你们看一件衣服,这是哪一个兔宝宝叠得,我们看一看这件衣服,再看一看这边的衣服,你们喜欢哪一件?(教师再挑选一件叠得比较整齐的衣服,拿给小朋友们做展示)。
活动延伸:在家庭生活中小朋友也能自己做翻袖子的事情,不要让家长帮忙来做,自己主动进行简单整理衣服的尝试。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学会了自己翻袖子,自己能够叠放衣服,整个活动过程及方法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通过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小朋友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合理地进行活动主题并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到幼儿的注意力。最后的实际操作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自己能够都实际的参与活动的操作。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个别地方幼儿的反应和操作和教师预期的反应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展示一件叠得比较好的衣服时,就出现了两位小朋友同时举手是自己叠的衣服的情况。
1、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得干净。
2、初步养成吃完东西漱口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漱口》挂图、自制大嘴头像、《刷牙歌》
活动过程:
一、大嘴的丁丁——今天,有一个小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我们看看他是谁?(出示大嘴头像)——他是大嘴丁丁,今天他吃了很多东西,吃得满嘴都是,我们看看有些什么?(白菜、萝卜、小鱼、糖、苹果)——丁丁又吃水果,又吃蔬菜,还吃了小鱼,是个不调试的好孩子。丁丁说:“吃完东西了,我要去睡觉了。”可是嘴里有这么多的东西,很不舒服,现在我们想个办法帮帮他吧!
二、我帮丁丁漱口——我们一起来帮丁丁漱口吧!漱口需要什么东西?
——播放音乐,教师帮丁丁漱口。上漱漱,下漱漱,左漱漱,右漱漱。
——漱完口后,我们看看丁丁的嘴里少了什么?
三、老师教我漱口——小朋友,我们看看自己的好朋友小嘴巴干净吗?
——现在老师来教你们漱口。(出示漱口他)——幼儿边念漱口儿歌,边做动作。
四、我会漱口——讲解漱口时应注意的地方——播放音乐,幼儿漱口
五、小结
活动前评析
清晨,当我站在幼儿园教室门口向每一位小朋友问好时,我总会发现一部份小朋友总是轻轻地哼出一句听不清的问好声。只有少数孩子能大方地对老师回敬一句:“早上好!”或是摆摆手,鞠个躬。通过我与孩子们的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之后,我发现孩子们不是不会说,而是缺乏在不同场合与对象交流和对话的经验,因此表现出不敢说的行为,甚至惧怕在许多人面前大胆地表达与交流,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扭捏与躲闪和跑开等现象。因此我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的参加活动,对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兴趣.2.尝试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电视机电脑<<天线宝宝>>碟片录音机<<找朋友>>音乐 图片若张
2.幼儿人手一个彩色眼罩
3.邀请部分家长和园内老师
活动过程实录
一.师生问好.鼓励小朋友大胆的介绍自己.1.鼓励幼儿有礼貌的和客人们集体打招呼.指导语:小朋友们好!“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们认识后面的这些客人吗?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鼓励幼儿大胆地单独向客人们介绍自己,并送上小星星以示奖励.指导语:客人们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做好朋友,可是他们不知到你们叫什么名字?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1.播放动画片<<天线宝宝>>.引导幼儿说说天线宝宝们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1)指导语:还有几位小客人看见你们都会大方地介绍自己,它们也想想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是谁?
(2)播放动画片<<天线宝宝>>.(3)交流讨论.指导语:天线宝宝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听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里怎样?
2.听音乐尝试与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种打招呼的方式.(1)幼儿初步尝试与同伴打招呼.指导语: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天线宝宝的样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讨论,利用图示梳理记忆.指导语:你们刚才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儿说,教师一边用图示表示,帮助幼儿记忆和整理.)
3.幼儿尝试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指导语:让我们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们一起来玩玩打招呼.三.游戏:蒙眼行走,体验寻找伙伴后的惊喜.1.出示彩色眼罩,帮幼儿戴上眼罩,体验蒙住眼睛后的一些紧张心理.指导语:这是什么?猜猜它可以做什么?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听音乐与同伴共同体验蒙眼合作游戏的乐趣.指导语:现在我们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来和朋友玩游戏“甜甜的招呼”.当你听着音乐蒙眼找到一个新朋友时,自己拉开眼罩,和他来一个甜甜的招呼.然后又蒙上眼罩.继续找新朋友.四.结束活动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别.附:《找朋友》音乐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一抱,亲一亲,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笑一笑,问声好,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优点,开始时采用观看视频导入活动,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实际的和其他老师、保健医、门卫爷爷等打招呼,可以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减少活动的枯燥。不足的地方有,一开始可以利用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想自己早上来幼儿园的情况和下午离开幼儿园时自己的表现,会更贴合实际,更有利于幼儿的发挥。让幼儿与不同的人打招呼时,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秩序有点混乱,有待加强这方面的能力。面对幼儿的积极参与,要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多表扬鼓励孩子,并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小朋友。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会打招呼】推荐阅读:
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01-08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会轻轻》含反思02-27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会轻轻》及教学反思04-08
小班主题活动我会咕噜咕噜滚教案02-21
小班健康我会洗手教案12-05
小班教案我会自己洗手02-04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