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共8篇)
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前就觉得这节课的任务有点多,恐怕要拖堂。(这是我一贯的通病,每次作公开课,或是出于追求完美,或是为了制造亮点,总是设置过多的问题,最终经常拖堂。这一点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全力心改变的。)可是,左思右想,斟酌了再三,哪一个问题也舍得不砍,总觉得砍去了这节课就不够完美了。所以,一时侥幸地以为,如果课堂进行得顺利,时间应该能够。由于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得不够准确,教学中,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学生一时没有理清头绪,这一环节就耽误了时间。以致于下面的环节时间就紧张了,不知不觉语速也加快了。最终还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留作课后作业了。
本节课,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至少是课改以来,我所做的一次步伐最大的尝试,希望在两位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帮助下,以后,我会做得越来越好!
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描写的宫殿也很多。好多学生空间感较差,真正去过故宫游览的学生几乎没有,要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课文,能达到真正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我专门布置了一项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故宫建筑的简单平面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可是第二天检查作业发现,有几个同学根本就没画,还有一部分同学画的内容不完整,还有几个同学干脆从网上找来了故宫示意图,照搬上去,课文中没有介绍的也标出来了,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画的规范,完整。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带领大家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逐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故宫示意图。这次画的示意图比第一次的规范、完整多了。
这节课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规划、建筑特点和陈列的珍贵文物,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发布者: 冯美娜 发布时间: -10-17 12:08:48
这次公开课,是我在嵊州的第一次市级公开课,是和美术老师们认识的好机会。我知道先入为主的重要,这种感觉好像是“丑媳妇见公婆”,怕羞也怕丑了。尽管竺老师和师傅一再开导我说,上好上差都没有关系,脸皮厚点就行了,但是心理上还是背负了不少的压力。
从晓霞的优质课知道课题后我就一直在问自己,如果自己来上,该怎么去上。但我的想法完全是一般老师都能想到的传统思路,简要分析故宫建筑特色,主要重点在三幅绘画作品上。关键还不在这些上,在和晓霞备课的过程中,找了很多资料,发现最难理清的还是重难点和知识点,然后又是怎么把他们连在一起。还有就是怎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兴趣点。就这样,和晓霞一路上下来,我在学习中思路也一点点在清晰起来,同时也在固定着思维。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公开课还是这个题目,我很高兴,因为,在优质课前,我已经对课的内容和重难点有了理解和把握。困难的是,晓霞上过后,我就不可能完全按照她的去上了。问题出来了,怎么样来创新,怎么样把别人没有上好的上好,这是我需要去解决的。思前想后,最终也没有想出很好的创新的点子。许久,我又去问竺老师和师傅,怎么样去上好课,他们说,没有必要把心思都花在这个形式上的东西,而要把怎么样去解决知识点,怎么样去预设,去深入,怎么样去落实重难点作为你的目标。于是,我打算,还是在晓霞的思路上去改,毕竟,这是我和她一起经历的,比较有想法。
由于是初中欣赏课,设计时较难把握好深度。刚开始设计时只是想着怎样让欣赏课不显得枯燥,不只是让学生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些、热闹些。可是等上完课下来才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热闹了,画面中一些精彩的亮点却遗漏了!到底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兼顾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思考了很久。
导入-故宫特色(视频)-故宫藏品-小结作品特点(表格)-拓展(课后思考)
韩熙载夜宴图 清明上河图 千里江山图
(音频 出示画卷实物) (学生表演 视频 ) (简略)
还是从简单直入的问话导入然后是简要分析故宫的特色,那如何让学生对故宫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有大致的掌握呢(师傅的提示),我就想到了视频,是的,视频是直观的,还有声音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故宫有较多的认识。也可以缩短老师讲解故宫的 时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容易接受。当然在看视频前,我也提醒学生对故宫的建筑特色要仔细观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上能够达到我的预期。在这块知识点的设计上,我只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把故宫的特色拎了出来,从颜色上讲,从形状上讲,这是学生能回答出来的 ,是简单的,至于木结构建筑,学生未必能说的出来,是陌生的,所以,这是由我来直接告诉学生的一个知识。
三幅作品如何突出重点,突出每一幅作品的知识点,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是思考的另一大问题。在听晓霞的课的时候,老师讲解多于学生的思考,于是后来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于是我在 修改的时候 ,很刻意让学生来参与与回答,进行师生互动。可是在试教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问题设置太难,学生回答不了,课堂气氛不够,到最后被竺老师和王正老师批评说我是在打乒乓球,没有节奏感,还有就是老师引导不到位,也就是教师在预设问题上要让学生能够回答上来。到最后,我一次次琢磨他们给我提出来的话,一次次修改,比如第一幅作品是重点介绍的,我决定把顺序从原来的倒叙(先感官描述后感知评价最后了解背景故事) 改成先用音频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画的历史背景再来一起感知评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换成画家当探子的角度去看夜宴,学生去认识作品就比较有兴趣和头绪了。用真实的故事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对画面充满了好奇,从而积极参与下面教师的提问。 还有一个修改,是把原来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打乒乓球”式改成了以老师讲解为主,让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的形式。既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教给学生欣赏绘画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去欣赏,历史背景,艺术处理,价值意义何乐而不为?这样课的形式上也改进了很多,比如课的节奏,比如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为后面的作品欣赏作了铺垫,课就有了框架。
《清明上河图》以教材为主主要认识虹桥部分,由学生来介绍画面,由学生来寻找情景,由学生来表演画中人,试着让学生自己“走路”,这是由扶到放。为了让学生能见到全图并有较全面的认识,主要是采用了视频介绍,让学生分组寻找知识点的方式进行的,目的是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更好地充实学生的信息量。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也是有较全面的把握的。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出问题,是经过预设的,比如四个问题中“写生”是比较难回答的,于是我就问:是随便乱画的,还是边看边画的?比如“有什么重要的价值”?有了“写生”的回答后,问题也就好回答了。最难回答的是“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散点透视”,这是学生一定不能回答的,也是很重要的知识点,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到知识点,并举例(参观记录北直街景)让学生明白。这是整课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所以,我把它作为衔接的 点来连接《千里江山图》的介绍。这是问题顺序上的安排思考。
《千里江山图》主要让学生把握的是什么是青绿山水,画面的整个气势,也是由学生一一自己寻找理解,教师小结知识点的方式。我想,整个课从气息上已经差不多了,不能再多讲了。可是,最后一幅作品在学生看来就是有那么点草草了事,其实就解决了一个艺术处理和价值,没有背景故事,那么,为了让它看起来完美,我加了一句:有什么还要提问的?结束了欣赏的环节。有点点虚伪。
如果,有学生问,我就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因为,有学生预习过画的内容。
这段时间下来,虽然没有优质课的惊险、刺激,但是也挺磨人的,尤其在心理上,从充满信心到失去信心,甚至打退堂鼓,到上课前都没有底。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否定,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深刻地记得那天竺老师、王正老师和师傅来给我磨课,气氛是僵透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不是上课的料。我的状态,学生的回答,课堂的气氛都糟糕透了。之后,一直在思考他们给我提出的建议“跳一跳,摘到挑子”只有摘到桃子了学生才开心了,摘不到,学生也没有兴趣了。“问题要有目的性与指向性”“要循序渐进地深入”“如何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上” “把课备到心里”等等。
这节课我从设计到课堂教学有以下启示:
1、从画中人角色的扮演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天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配音表演真切体会到了9前人们城市生活的真实情景,了解了这幅作品的真正价值。(在起初,师傅和竺老师都在质疑这个环节有无设置的必要,是完全为了形式而设还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呢,现在我在竺老师师傅的帮助下,就用了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仿佛让我们回到了900年前汴京人们城市生活的真实情景”)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就是少了这种能力,能感觉就是表达不出来,为什么这么做。
2、怎么样叫“深入”:那是需要老师的层层预设和教学机智的。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回到我的教学目标,继续提问,就是深入。这是需要智慧与技巧的。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积累的。
3、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出发,去设置问题的难度,去巧妙评价学生的参与,了解学生的心理与需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4、教学机智:能够及时机智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出乎意料的状况。比如:我在提问学生北京故宫的特点的时候,提到颜色上去看,红色的是什么?有个学生说是“漆”,当时我就懵了一下,很快敷衍过去了,告诉学生红色的是墙。回头想想其实说漆的时候,应该作出反应,比如漆是漆在哪里的?那这个问题就又回到我原来的预期目标上了。这个是我在设置问题上目标不清晰的体现,应对临时状况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要时刻会进行变通,而不是只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5、细节也不能错过:在让学生画中人配音表演,我让学生选择5工人场景中的一个进行分角色配音。目的是能够有变化与选择的余地。在原来试教的时候,一般三组学生中会至少出现两种场景的表演,但凑巧的是,在正式上课那天,三组学生居然是同一种场景,有点过了。当我知道是同一个表演内容的时候,我就该即使地叫停进行下面环节了,整个显得冗长,不紧致,导致最后拖堂。这是我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做好预先工作的缘故。要上好课,这些细节也要做到位。
6、备课要备到心里:这个做到很难,因为要在书面备的东西的前提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巧妙地和学生沟通。以前备课上课,只会死板板地按照备课的教案去上,现在想起来,就是那么地不自然,课堂没有生成的东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以及具体说明。
3.增加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通过让学生担当导游的活动方式,了解本文按空间方位顺序,沿着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的说明特点。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
2.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学习说明文应首先抓住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因而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故宫的总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然后通过细读课文,担当导游这一形式,逐一介绍这些特点,从而对故宫博物院有整体而明晰的印象。【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提起故宫大家都不陌生,可如果让你作一名导游,去介绍故宫,你就不一定能胜任了,今天的你们都是导游班的实习导游员,故宫博物院就是你们的实习景点,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要面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下面让我们为今天的导游活动,开始准备吧。
二、第一步,初步了解故宫景点相关知识 1.整体了解故宫知识,质疑提问。
默读文章,整体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基本知识,用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学生看书,然后质疑提问。学生互答解决基本疑难。有个别难点可以放到后面学习中再讲。
2.再读文章,了解故宫主要特点。
细读课文,圈点重要的词句,概括故宫的主要特点?完成文后示意图。
学生看书依次概括。特点是: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第二步,明确参观路线以及参观重点
规模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占地72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这么答一个建筑群,我们改如何领着游客参观呢?
1.细读文章,填空完成文后示意图,了解故宫布局特点。学生完成示意图填空,然后总结布局特点。布局特点:(1)以紫禁城的中轴线为中心建筑宫殿。从故宫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紫禁城的中轴线即北京城的中轴线,从南面的午门到天安门一直延伸到北面的神武们。故宫的重要建筑物如前朝、内廷、御花园等都建筑在这条中轴线上。
(2)紫禁城分为两大部分。紫禁城以保和殿北面的小广场为界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
(3)故宫建筑是对称是布局。整个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呈对称建筑;宫城东西两侧的宫殿也是对称布局,东面有一个宫殿,西面也会建一座同样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如三大殿和后三宫遥相呼应。
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
2.依据布局特点,确定游览路线。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特点,我们今天的导游路线怎样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应该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方位顺序,依次带领游客参观故宫的主要建筑。
3.根据游览路线,确定参观的重点景点。
请根据我们的参观路线,确定你带队的重点参观景点。学生根据课文说明事物的详略。确定各自的参观重点。
好,下面,我们先请一位导游。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重要景点,以及路线。
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参观路线。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博物院,故宫在北京的中心,是一座城中之城。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后来清朝灭亡,就改称故宫,因为故宫中的收藏特别丰富,有九百多万件,所以又叫故宫博物院。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因时间有限,今天我们会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从午门出发,过金水桥,上台阶重点参观三大殿中的太和殿。过太和殿、中和殿到保和殿,进入乾清门内的内廷,即俗称的后宫。重点参观乾清宫和御花园。然后从神武们出故宫上景山再看故宫全景。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以及参观重点,希望我的介绍能让大家对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基本了解。谢谢。
四、第三步,熟悉重点景点,演练导游介绍
1.明确介绍三大殿顺序以及重点。
我们明确了参观路线以及重点景点之后,我们下面要重点了解主要景点的相关知识。请重点研读有关三大殿说明段落4—9段,思考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抓住三大殿特别是太和殿的哪些特点进行导游介绍。
学生研读课文,圈点批划关键词句。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可以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先总体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的特点,然后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介绍太和殿的外观以及内部装饰和位置功用,特别要突出建筑及装饰上突出皇权的特点。
2.导游介绍三大殿和太和殿。
了解了介绍顺序和重点后请同学们自由准备,模拟导游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要求:导游词能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楚的进行解说。
请学生自由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游介绍活动 1.导游接龙活动。
请学生模拟导游介绍。请一个同学介绍三大殿,另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再接下去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最后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位置和功用。
导游一的导游词可设计为: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三大殿。三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心,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各位游客请看,三大殿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阶上,台阶的三层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面刻有龙凤流云。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太和殿,下面就请另外一个导游领着大家继续参观太和殿。
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下面请导游继续领着我们参观太和殿。
导游二的导游词可设计为:各位游客我们此时已经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各位游客请看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它有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更是庄严富丽,就请我们的下一个导游领着大家进入太和殿继续参观吧。
导游三的导游词可设计为:进入太和殿内,我们会感受到其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大家请看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太和殿装饰最多的图案是龙,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对,皇帝自称是龙的化身,自命为真龙天子,因而用龙作装饰更显示出其特殊身份和地位。除了用龙作装饰显示皇权外,太和殿在位置安排上也独有匠心,究竟这里面有什么秘密请听下一个导游的介绍。导游四的导游词可设计为:游客们,你们好,你们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太和殿的位置正座落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而太和殿里皇帝坐的金漆雕龙宝座,也在这条中轴线上。你们知道为什么么?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都在这里接受朝贺。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因而它在设计方面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皇宫是全国的统制中心,皇帝是皇权的中心。
2.小结。
通过导游的介绍真让我们大开眼界,看到了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精美的建筑,宏大壮丽的规模,还了解了三大殿在布局上的独有特点。
3.了解内廷特点,比较异同。
参观完“前朝”之后,游客一行来到了“内廷”也就是俗称后宫的地方。请各位导游重点了解有关内廷介绍的文段,边看边比较,与“前朝”三大殿相比,“内廷”的建筑风格、装饰图案、以及功能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最后使其明确:“内廷”建筑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它的主要作用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布局相同,但装饰由龙变为凤,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御花园更是园林建筑风格,幽雅、清静、仿佛如同苏州园林。
二、第四步,出故宫,登景山,回望总结
在各位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游览完了故宫,请问导游这时候我们去哪呀?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的游览还没有最后结束,请大家跟着我出神武门上景山。到了,我们现在就在景山之上,请向南方看,故宫就在我们脚下。大家看,此时的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让我们惊叹呀!
一、创设情境导入
提起故宫大家都不陌生,可如果让你作一名导游,去介绍故宫,你就不一定能胜任了,今天的你们都是导游班的实习导游员,故宫博物院就是你们的实习景点,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要面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下面让我们为今天的导游活动,开始准备吧。
二、第一步,初步了解故宫景点相关知识 1.整体了解故宫知识,质疑提问。
默读文章,整体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基本知识,用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学生看书,然后质疑提问。学生互答解决基本疑难。有个别难点可以放到后面学习中再讲。2.再读文章,了解故宫主要特点。
细读课文,圈点重要的词句,概括故宫的主要特点?完成文后示意图。
学生看书依次概括。特点是: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第二步,明确参观路线以及参观重点
规模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占地72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这么答一个建筑群,我们改如何领着游客参观呢?
1.细读文章,填空完成文后示意图,了解故宫布局特点。学生完成示意图填空,然后总结布局特点。布局特点:
(1)以紫禁城的中轴线为中心建筑宫殿。从故宫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紫禁城的中轴线即北京城的中轴线,从南面的午门到天安门一直延伸到北面的神武们。故宫的重要建筑物如前朝、内廷、御花园等都建筑在这条中轴线上。
(2)紫禁城分为两大部分。紫禁城以保和殿北面的小广场为界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
(3)故宫建筑是对称是布局。整个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呈对称建筑;宫城东西两侧的宫殿也是对称布局,东面有一个宫殿,西面也会建一座同样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如三大殿和后三宫遥相呼应。
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2.依据布局特点,确定游览路线。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特点,我们今天的导游路线怎样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应该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方位顺序,依次带领游客参观故宫的主要建筑。3.根据游览路线,确定参观的重点景点。
请根据我们的参观路线,确定你带队的重点参观景点。学生根据课文说明事物的详略。确定各自的参观重点。
好,下面,我们先请一位导游。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重要景点,以及路线。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参观路线。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博物院,故宫在北京的中心,是一座城中之城。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后来清朝灭亡,就改称故宫,因为故宫中的收藏特别丰富,有九百多万件,所以又叫故宫博物院。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因时间有限,今天我们会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从午门出发,过金水桥,上台阶重点参观三大殿中的太和殿。过太和殿、中和殿到保和殿,进入乾清门内的内廷,即俗称的后宫。重点参观乾清宫和御花园。然后从神武们出故宫上景山再看故宫全景。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以及参观重点,希望我的介绍能让大家对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基本了解。谢谢。
四、第三步,熟悉重点景点,演练导游介绍
1.明确介绍三大殿顺序以及重点。
我们明确了参观路线以及重点景点之后,我们下面要重点了解主要景点的相关知识。请重点研读有关三大殿说明段落4—9段,思考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抓住三大殿特别是太和殿的哪些特点进行导游介绍。学生研读课文,圈点批划关键词句。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可以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先总体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的特点,然后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介绍太和殿的外观以及内部装饰和位置功用,特别要突出建筑及装饰上突出皇权的特点。2.导游介绍三大殿和太和殿。
了解了介绍顺序和重点后请同学们自由准备,模拟导游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要求:导游词能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楚的进行解说。请学生自由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游介绍活动 1.导游接龙活动。
请学生模拟导游介绍。请一个同学介绍三大殿,另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再接下去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最后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位置和功用。
导游一的导游词可设计为: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三大殿。三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心,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各位游客请看,三大殿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阶上,台阶的三层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面刻有龙凤流云。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太和殿,下面就请另外一个导游领着大家继续参观太和殿。
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下面请导游继续领着我们参观太和殿。
导游二的导游词可设计为:各位游客我们此时已经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各位游客请看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它有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更是庄严富丽,就请我们的下一个导游领着大家进入太和殿继续参观吧。
导游三的导游词可设计为:进入太和殿内,我们会感受到其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大家请看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太和殿装饰最多的图案是龙,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对,皇帝自称是龙的化身,自命为真龙天子,因而用龙作装饰更显示出其特殊身份和地位。除了用龙作装饰显示皇权外,太和殿在位置安排上也独有匠心,究竟这里面有什么秘密请听下一个导游的介绍。导游四的导游词可设计为:游客们,你们好,你们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太和殿的位置正座落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而太和殿里皇帝坐的金漆雕龙宝座,也在这条中轴线上。你们知道为什么么?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都在这里接受朝贺。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因而它在设计方面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皇宫是全国的统制中心,皇帝是皇权的中心。2.小结。
通过导游的介绍真让我们大开眼界,看到了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精美的建筑,宏大壮丽的规模,还了解了三大殿在布局上的独有特点。3.了解内廷特点,比较异同。
参观完“前朝”之后,游客一行来到了“内廷”也就是俗称后宫的地方。请各位导游重点了解有关内廷介绍的文段,边看边比较,与“前朝”三大殿相比,“内廷”的建筑风格、装饰图案、以及功能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最后使其明确:“内廷”建筑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它的主要作用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布局相同,但装饰由龙变为凤,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御花园更是园林建筑风格,幽雅、清静、仿佛如同苏州园林。
二、第四步,出故宫,登景山,回望总结
在各位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游览完了故宫,请问导游这时候我们去哪呀?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的游览还没有最后结束,请大家跟着我出神武门上景山。到了,我们现在就在景山之上,请向南方看,故宫就在我们脚下。大家看,此时的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让我们惊叹呀!
三、全文总结
各位导游辛苦了。今天在你们的带领下,我们从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我们看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我们看到了太和殿建筑的精美,我们看到了故宫整体布局的统一。在你们的介绍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感到自豪。今天,你们的实习活动是优秀的,希望你们记住今天实习的步骤,当一个优秀的导游员。
湛蓝:zhan 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又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一、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二、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特点a、宏大壮丽:“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b、建筑精美:“城墙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河上是五座精美的白玉石桥”。c、布局统一:“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总体特色。(2段)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
(4段)
太和殿 :◆外形
(5段)
◆内景
(6段)
◆位置
(7段)
◆用途
(8段)
中和殿: 概貌、用途
(9段)
保和殿:用途
(10段)
“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11段)
乾清宫:用途(12段)
后三宫
交泰殿:(13段)
坤宁宫:用途(13段)
(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
(14段)
御花园
(园林特色)(15段)
c.从景山俯视故宫
(16段)2.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
空间顺序。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前朝部分,后介绍内廷部分。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
“矗立”突出三大殿什么特点? 雄伟高大。
白石台基有“七米多高”,“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有什么作用? 暗示和渲染三大殿地位之尊祟,借以显示封建帝王的威严。
归纳: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写气势雄伟; 写色彩壮丽; 写位置; 写功用。
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先总说后分说。
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介绍太和殿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1)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2)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顺序:由外到内,由中间到四周。
太和殿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 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最具代表性。详写它,能突出重点.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前朝”和 “内廷”各包括哪些建筑?
前朝: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后三宫”指哪几个宫? 它和 “前三殿”有什么区别?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哪一句话概括了御花园的特色?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色?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写“内廷”采用了什么顺序? 由南向北,先总说,后分说。
写“后三宫”采用了什么顺序? 由南向北,先分说,后总说。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
因为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结尾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括上文的具体分说,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沿参观路线由南到北(属方位顺序)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介绍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
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阅读学习说明类文章,读懂当然是基本目的,但这个“懂”务必是语文课程范畴的“懂”,因此,本文的教学绝不能自觉不自觉地以了解、增进故宫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关于故宫的知识、资料图片可适当引介,但终究只是个“引子”而已)。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和对话指向DD绝非仅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本表达的资料(文本的原生价值),更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表达相应资料时所采用的言语手段(文本的教学价值),指向其言语形式。叶圣陶先生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务必坚决地站在语言文字立场之上展开。学习说明性的课文,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关注作者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科学的思想态度,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D9年级)中提出的相应要求,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资料”,“获取主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等。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当然就应教,就应渗透,但是怎样教、怎样教更好呢?“只要是学习一篇说明文,就必须要让学生弄清楚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这样一来,说明文的学习还有什么美感可言?”(《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2期《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学生在本单元前两篇经典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学习中,对说明文基本的文体知识已有较充分的把握和训练,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按照相关套路设计这篇课文的学习,难免有些枯乏,很可能滑向一种简浅的重复和浪费,既不合乎学情,也不贴合教材编者意图,更体现不出单元教学统摄下的篇目教学侧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教学活动DD
开展两大板块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较充分的预读。
一是“理读”,理清文章脉络。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二是交流预读时填写的故宫平面图并作解说,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作为现代好处的科技说明文,务必用西方好处上的理性分析的解读方式”(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而“这些课文要用什么方法阅读呢?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意思的路子,至少也能够作为阅读方法的一个选项”(王晓春《语文课什么是好》)。透过划分段落层次,学生不难看出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故宫平面图课本上虽有一幅简图,但显得太“小气”,填起来不方便不醒目,因此我另行设计刻印了一份平面图,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带给的脉络线索在预习期间完成,课上以导游身份进行解说。
这一方面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获取主要信息”的教学要求。
二是“细究”,揣摩言语手法。那里包括三个板块DD
其一,分析解说技法的把握,学习“分解说明层次清晰”:引介什么是“分解说明”技法,并举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其他典型语段作为例证;
其二,分析解说重点的把握,理解“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引导学生速读文章重点解说太和殿部分资料,概括各段段意,分析局部说明时采用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选材上详略取舍关系的处理;
其三,分析解说语词的把握,品评“双向锤炼优化表达”(语义、语音):透过比较分析三组语句,分析本文语义表达上的准确周密、得体贴切,语音传递上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
第二大方面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标准“理解、分析主要资料”、“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等教学要求。
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的特点渗透在以上资料的学习中。所有学习项目的设计力求“有真意、有新意、有深意”,教与学追求“真正的语文”。
最后视实际状况开展1D2项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为训练提高方面的小检测。
作业设计为“《故宫博物院》语言实践综合练习”,分必做和选做两类,着重考查和训练学生相应的语言实践潜力。
【教学目标】
○通读课文,透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意和填注、解说故宫平面图,提取文本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结构,理顺说明顺序。
○透过细读,分析、学习文本可资借鉴的三种言语取向DD
其一,分解说明层次清晰;
其二,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其三,锤炼语词优化表达(语义的准确周密、得体贴切;语音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研讨点拨等。
【教学用具】班班通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上课之前进行充分预读,完成“预读要求”项目、填注《故宫平面示意图》。)
一、导入,引入正题
■出示奥巴马访华游故宫的一组图片,导入正题。
■检查疏解重点的字词音义。
鳌()头湛()蓝蟠(龙额枋()藻()井矫()健
中轴()线金銮()殿迥()然不同
肃穆:严肃而恭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貌。
二、理读,梳理文脉
■速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注数字序号(如①),然后用“‖”将全文划分层次,概括每一层层意。(自读分析)
3.14《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因为本篇课文只用一课时讲解全文,因此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教学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书中刚刚接触到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作铺垫,但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故宫博物院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2.能力目标
(1)认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的特点。逐步培养相关能力。
(2)认识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养相关能力。3.德育目标
(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评),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赞美)。
4.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2)、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1.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2.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教学方法:
1.启发与自学相结合。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2.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3.知识内容延伸拓展,培养能力。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A.导语(1分钟)
1.唐朝诗人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2.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中国的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宫博物院” 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一下。3.板书课题
A.作者作品简介(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B.课文生字词(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C.题目解说(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D.整体感知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二《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教师在黑板的右边画《故宫博物院》简图(根据课后练习一)。
1、故宫博物院最大的特点是: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2、边读课文,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图表。
3、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游踪顺序。
E.学生当导游,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结构。
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三
(一)《故宫博物院》课文结构图。板书内容:
第一部分(1-2)总体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3-15)分说前朝和内廷。重点介绍太和殿,详写;其余略写
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宫,总述并再次强调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特点。
F.研读课文5——8段思考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同桌之间交流,选同学回答。)(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
(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概括板书: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文段结构:总说——分说结合。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2)、太和殿是“前朝”及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 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 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由上—后—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 由周围—下 G.课堂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H.作业 1.课堂拓展训练 2.课外作业:(1)生字词
(2)、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3.预习第15课《说“屏”》
备课资料补充:
1、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二十五分钟永载史册。
2、主要殿堂名字解释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tuan)传》中关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著述,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得到协调与调和。
(2)、中和殿,“中和”一词源于《周易》,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协调和顺,其意在于宣扬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3)、保和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保和”出典同太和殿殿名,意思是保持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关系。清代殿试考状元之地。
(4)、乾清宫—明清政务重地。该宫是后三宫的主题建筑。乾清二字见于唐韩愈《六合圣德诗》诗句“乾清坤夷”,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
(5)、养心殿—清王朝最高权力中心。慈禧两朝“垂帘听政”重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
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欣赏建筑艺术
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
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
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
(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艳丽色彩和殿顶的雕金盘龙图案来欣赏体会故宫建筑艺术之美。第6段主要介绍了太和殿的作用。结合教学课件并配以庄严浑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太和殿神圣、宏伟的气势,在朗读中体会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的读,把这种情感植到学生心中。
(3)、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8、9自然段,加深对故宫建筑艺术的赞叹。
(二)、赞叹奇珍异宝
朗读第10段了解故宫藏品之多之奇之贵种,并出示相关资料增加学生对故宫的了解。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五、小试牛刀拓展延伸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游故宫作文:难忘的故宫之旅06-07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导游词06-04
宏伟的北京故宫作文06-20
沈阳故宫分析06-08
故宫有感07-05
故宫阅读答案09-18
游故宫作文10-13
故宫介绍导游词05-31
游览故宫400字作文05-31
故宫教案及说课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