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练习及答案

2025-04-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精选8篇)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 篇1

1.水准仪的()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视准(A)轴

十字丝

(B)横丝 圆水准

(C)器轴 管水准

(D)器轴

参考答案:(C)

2.A点的高斯坐标为

112240m,19343800m,则A点所在6°投影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11带,66(A)11带,63(B)

19带,117(C)

19带,111(D)参考答案:(D)

3.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地理(A)坐标

平面直

(B)角坐标 坐标和

(C)高程 高程和

(D)高差

参考答案:(C)

4.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检定时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用其丈量了一段23.586m的距离,则尺长改正数应为()。

?0.012m(A)0.012m(B)?0.009m(C)0.009m(D)参考答案:(D)

5.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

水准(A)点

(B)点 土质松软的(C)水准点上 需要立尺

(D)的所有点

参考答案:(B)

6.水平角的范围是()。

0°~90°(A)0°~180°(B)

-900°~90°(C)0°~360°

(D)参考答案:(D)

7.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相对高程(A)

高程(B)高差(C)轴子午线(D)参考答案:(B)

8.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3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左右。

0°(A)60°(B)90°

(C)120°(D)参考答案:(D)

9.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时,屏幕显示的水平距离差为()。

设计平距减实(A)测平距

实测平距减设(B)

计平距

设计平距减实(C)

测斜距

实测斜距减设(D)

计平距

参考答案:(B)

10.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误差影响。

视准轴(A)

横轴(B)指标差(C)度盘分划

(D)参考答案:(D)

11.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

=112°50′,它所在的6°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110°(A)111°(B)120°(C)121°(D)参考答案:(B)

12.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A)与(B)与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C)与(D)与

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参考答案:(B)

13.由于直线定向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

偏大(A)偏小(B)无一定规律(C)

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D)参考答案:(A)

14.用陀螺经纬仪测得的真北方位角为,则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得

点的子午线收敛角(A)(B)(C)(D)

参考答案:(B)

15.竖直角绝对值的最大值为()。

90°(A)180°(B)270°(C)360°(D)参考答案:(A)

16.水平角观测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如何旋转照准部?()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方向(A)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方向(B)总是顺时针方向(C)总是逆时针方向(D)

参考答案:(A)

17.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AB的坐标方位角应为()。,磁偏角为,子午线收敛角为,则直线(A)(B)(C)(D)

参考答案:(B)

18.在()为半径的范围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的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100km(A)

50km(B)25km(C)10km(D)参考答案:(D)

19.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也可以用()的象限角表示。

(A)(B)(C)(D)

参考答案:(C)

20.光学经纬仪水平盘与读数指标的关系是()。

水平盘随照准部转动,读数指标不动(A)水平盘与读数指标都随照准部转动(B)水平盘不动,读数指标随照准部转动(C)水平盘与读数指标都不随照准部转动

(D)参考答案:(C)

21.高斯投影,其平面直角坐标系()。

x轴是赤道的投影,y轴是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A)x轴是测区的中央经线,y轴是垂直于x轴的直线(B)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C)

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的投影。(D)

参考答案:(D)

22.已知直线AB的真方位角为()。,A点的磁偏角为,AB的磁方位角为(A)(B)(C)(D)

参考答案:(D)

23.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3°投影带的第几带?()28(A)29(B)27(C)30(D)参考答案:(B)

24.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882m(A)

2.345m(B)3.456m(C)1.870m(D)参考答案:(A)

25.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看清近(A)处目标

看清远

(B)处目标 看清十

(C)字丝 消除

(D)视差

参考答案:(B)

26.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内圆弧的半径(A)大

其灵

敏度(B)低

气泡整

(C)平困难

整平精度(D)

参考答案:(B)

27.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纵坐标北端起(A)逆时针

横坐标东端起(B)

逆时针

纵坐标北端起(C)

顺时针

横坐标东端起(D)

顺时针

参考答案:(C)

28.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DS3水准仪。

高于(A)

接近于(B)低于(C)等于

(D)参考答案:(A)

29.某钢尺名义长度30米,经鉴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

使距离长了(A)0.05m

使距离短了(B)

0.05m

使距离长了(C)

0.5m

使距离短了(D)

0.5m 参考答案:(A)30.设15.032m,14.729m,()m。

-29.761(A)

-0.303(B)0.303(C)29.761(D)参考答案:(B)

31.观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58°36′00″,则指标差为()。

24″(A)-12″(B)-24″(C)12″(D)参考答案:(B)

32.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

GPS(A)

GIS(B)GGS(C)RS(D)参考答案:(A)

33.参考椭球面就是()。

地球椭球体面,与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A)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为各国处理测量数据而提出的统一的地球椭球面(B)各国为处理本国测量数据而采用与本国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的椭球体(C)大地水准面(D)

参考答案:(C)

34.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四个标志,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以C为零方向,则盘左的观测顺序为()。

C?D?A?B?C(A)

C?A?D?B?C(B)C?B?A?D?C(C)C?D?A?B?C(D)参考答案:(A)

35.高斯投影属于()。

等面积(A)投影

等距离

(B)投影 等角

(C)投影 等长度

(D)投影

参考答案:(C)

36.水准测量中,调整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视准轴水(B)

十字丝横丝水(C)平

十字丝竖丝竖(D)直

竖轴(A)竖直

参考答案:(B)

37.经纬仪对中误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与测站点到目标点的距离()。

成反(A)比

成正

(B)比 没有

(C)关系 有关系,但影

(D)响很小

参考答案:(A)

38.在高斯投影中,每一个投影带中变形最大的区域位于()。(A)两极地区(B)投影带的中心位置(C)赤道

(D)投影带边缘与赤道的交汇处

参考答案:(D)

39.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符号()。

恒恒上坡为正,(A)为(B)为(C)负

下坡为负 参考答案:(A)

40.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A)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B)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C)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D)不能代替

参考答案:(D)

41.地理坐标分为()。

天文坐天文坐参考坐(A)标和大(B)

标和参(C)

标和大地坐标

考坐标

地坐标参考答案:(A)

根据高差

(D)符号来定三维坐(D)

标和二维坐标

42.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应与()平行。

竖轴(A)

圆水准器轴(B)视准轴(C)横轴

(D)参考答案:(C)

43.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恒大于零,将轴自中央子午线()。

西移(A)500km

东移

(B)500km 南移

(C)500km 西移

(D)50km 参考答案:(A)

44.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A)轴,向东为正(B)轴,向东为正(C)轴,向北为正(D)轴,向北为正

参考答案:(C)

(二)多选题

1.经纬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水平(E)度

盘 基(A)座

望远(B)

照准(C)部

水准(D)器

参考答案:(ACE)2.测量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

丈量(A)

测定(B)标定(C)测设

(D)参考答案:(BD)

3.工程测量应用于工程建设的那些阶段()。

勘规施测

竣(A)阶(B)设

(C)阶

(D)工段

参考答案:(ABCDE)

4.钢尺精密量距时,应加()改正。

尺长改 距离改

温度改(A)正

(B)正(C)正 参考答案:(ACD)

5.全站仪与PC机通讯时,需要设置的通讯参数内容一般为()。

波特(A)率

字符协

(B)议

通讯协

(C)议

参考答案:(ABD)

6.距离测量方法有()。

钢尺量 视距测

电磁波(A)距

(B)量(C)测距

参考答案:(ABCD)

7.我国使用的高程系标准名称是()。

运营

(E)监

倾斜改

(D)正

都不

(D)是

GPS测

(D)量

1956黄海高(A)

1956年黄海高(B)

1985年国家高(C)

1985国家高程(D)程系

程系

参考答案:(BD)

8.下面哪些是高程测量方法()。

水准

三角高(A)测量(B)程测量 参考答案:(ABCD)

9.3S技术是指下面那些技术()。

(A)GPS(B)GIS 参考答案:(ABD)

10.水准仪的轴系应满足以下条件()。

(A)

(B)

(C)十字丝横丝竖轴(D)十字丝横丝竖丝

参考答案:(ABC)

11.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

真北方

磁北方(A)向(B)向 参考答案:(ABD)

程基准

基准

物理高

GPS测

(C)程测量(D)量

ES(D)RS(E)

MS 地球北

坐标北

(C)极(D)方向

(C)12.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前,应先进行测站设置,其内容包括()。

测站坐标和后(A)视点坐标

后视点

坐标与(B)

棱镜高

测站坐标与仪(C)

器高

仪器高与(D)棱镜

参考答案:(BC)

13.竖直角的作用是()。

将平距化为斜(A)距

将斜距

化为平(B)距

三角高

(C)程测量 不能

(D)为零

参考答案:(BC)

14.测量学包括()。

摄大地测(A)量学

影测量

(B)与

遥感学

工程测(C)

海洋测(D)绘

普通测(E)量

参考答案:(ABCDE)

15.在视距测量中,瞄准视距尺,应读取()读数。

水平(A)盘角

上、下丝

(B)读数 中丝

(C)读数 竖盘

(D)读数

参考答案:(BCD)

16.电子经纬仪的特点是()。

读数自(A)动显示

自动

(B)记录 自动

(C)安平自动传

(D)输数据 参考答案:(ABCD)

17.水准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水平

(E)度

盘 基(A)座

望远(B)

照准(C)部

水准(D)器

参考答案:(ABD)

18.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测量两次高差。

变动仪高法(A)

塔尺法(B)双面尺法(C)参考答案:(AC)

19.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

1954北京坐标(A)系

1954年北京坐(B)

标系

1980西安坐标(C)系

1980年西安坐(D)

标系

参考答案:(AC)

20.用经纬仪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可以消除()对水平角的影响。

视准轴(A)误差

横轴

(B)误差 度盘偏

(C)心差 竖盘指

(D)标差

参考答案:(ABC)

21.5S技术是指那些技术()。

全球(A)定位

地理

(B)信

专家

(C)系

(D)感

数字

(E)摄

计算

(F)机

系系统

系统

测量系统

参考答案:(ABCDE)

22.钢尺量距方法有()。

平量(A)法

视距

(B)法 斜量

(C)法 任何方法均

(D)可

参考答案:(AC)

23.全站仪的三轴是指()。

视准(A)轴

测距发射

(B)光轴 横

(C)轴 测距接收

(D)光轴

参考答案:(ABD)

24.测绘学是()和()的统称。

测量(A)学

地图

(B)学

摄影测

(C)量

机械制

(D)图

参考答案:(AB)

(三)判断题

1.DS1中,数字1代表每公里的测距中误差。

对(A)

(B)参考答案:(B)

2.水准测量采用中间法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产生交角的误差。对(A)

(B)参考答案:(A)

3.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对(A)

(B)参考答案:(B)

4.当钢尺的实际长度小于名义长度时,丈量结果偏小。

对(A)

(B)参考答案:(B)

5.测定是将地面上的物体,通过测量的手段,将其测成数据或图形。

对(A)

(B)参考答案:(A)

6.经纬仪与水准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平距。

对(A)

(B)参考答案:(B)

7.大地坐标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对(A)

(B)参考答案:(A)8.测设是改造自然的过程。

对(A)

(B)参考答案:(A)

9.大地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对(A)

(B)参考答案:(B)

10.粗略整平是通过调节仪器的脚螺旋实现的。

对(A)

(B)参考答案:(B)

11.天文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对(A)

(B)参考答案:(A)

12.高差法适合于设置一站测量一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视线高法适合于设置一站测量若干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

对(A)

(B)参考答案:(A)

13.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对(A)

(B)参考答案:(B)

14.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 90°。

对(A)

(B)参考答案:(A)

15.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上半测回与下半测回的限差为40″。

对(A)

(B)参考答案:(B)

16.钢尺量距时,如定线不准,则所量结果偏小。

对(A)

(B)参考答案:(B)

17.测设与测定是相逆的过程。

对(A)

(B)参考答案:(A)

18.有两条直线,AB的丈量相对误差为1/2100,CD的相对误差为1/3400,则AB的丈量精度比CD的丈量精度高。

对(A)

(B)参考答案:(B)19.测定是认识自然的过程。

对(A)

(B)参考答案:(A)

20.高程测量时,测区位于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对(A)

(B)参考答案:(B)

21.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A)

(B)参考答案:(A)

22.由坐标纵轴北端起顺时针转到直线的水平夹角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对(A)

(B)参考答案:(A)

2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同于笛卡尔坐标系。

对(A)

(B)参考答案:(B)

24.水准管是用来衡量水准管轴是否水平的装置。

对(A)

(B)参考答案:(B)

25.水平角主要目的是用于求算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对(A)

(B)参考答案:(A)

26.气泡的移动规律是与左手大拇指的移动方向一致。

对(A)

(B)参考答案:(A)

27.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对(A)

(B)参考答案:(A)

28.天文坐标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对(A)

(B)参考答案:(B)

29.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仪器中心与测站点在一条铅垂线上。

对(A)

(B)参考答案:(A)

30.衡量距离丈量精度的标准是相对误差。对(A)

(B)参考答案:(A)

31.DJ6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设备大多采用分微尺测微器。

对(A)

(B)参考答案:(A)

32.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180度。

对(A)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 篇2

物理学是一门测量科学.[1]物理学家们首先创造出合适的物理量作为研究工具,然后通过对物理量的测量去找出规律或与事先假定的物理理论所预测的值去比较.这是物理学最核心的内容,也是物理学的本质.[2]

2015 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第22 题(以下简称浙江卷第22 题) 的图2 给学生展示了四只电表所显示的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所得到的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见图1),要求学生根据这四个示数来计算小灯泡在滑动变阻器调节前后的电阻值.这题贴近实际(表的示数是根据实际拍摄的),考查学生在测量中所表现出来的操作能力(读数和计算),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可是,在所给出的权威性参考答案中,[3]笔者认为其在测量和误差理论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以此答案为评分标准,势必会导致阅卷中的差错和不公平,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使人们对测量原理和物理学的本质产生误解.

为此,本文将从信息、测量和误差的基本理论着手,通过对浙江卷第22 题的参考答案的分析,来阐述物理学作为一门测量科学的本质,从而引起物理课程标准的制订者、物理教材编写者和广大物理教师对测量教学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关注.

二、测量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根据信息学的原理,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信息源获取一定量的信息. 信息源所含的符号越多,人们每得到一个符号所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多.因此,在信息学中,信息量的单位1 比特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具有两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每发射一个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为1 比特. 比如,交通信号灯(红-绿灯) 是一个含有两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当我们接收到其中一个符号时,比如绿灯亮时,我们就获得了1 比特的信息量.同理,一个具有4 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每发射一个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为2 比特.以此类推,一个具有Z种不同符号的信息源每发射一个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H为:

比如,常用汉字有近2000 个,每个汉字所携带的信息量为:

当我们测量某个物理量时,我们就从测量工具那里得到了一定量的信息.比如,一台厨房用的台秤最多可称2 千克的质量,它的最小读数是10 克.因而,关于“物体的质量有多大”的问题,这台台秤可以做出200 种不同的回答.那么,相应的符号数为200,与答案相应的信息量约为8 比特.再比如,一般的温度计的精确度为1℃. 如果它的测量范围是-30℃到90℃,则相应的符号数为120 个.当我们测得一个温度值时,我们就接收到了7 比特的信息.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越高,测得一个值时所接收的信息量就越多.粗略地说,一个测量值所对应的信息量大约为10 比特.[4]

现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没有涉及信息学的知识,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向学生讲清测量的这一信息学本质.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5]和现行普通高中物理教材[6]中,教师和学生只能笼统地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他们不会关注到物理实验的本质是测量,而测量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有些师生甚至对物理学形成这样的印象:物理定律是数学推导的结果,物理学家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像做习题一样的一种数学演算.为此,我们强烈建议,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应适当引入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加深对物理学本质的理解.

三、测量值总是一个区间

在解释为什么需要测量时,我们通常抱有这样的观念:在测量前这个值是未知的,在测量后这个值是已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首先,在测量前我们对物理量的值并不是一点也不知道.其次,在测量后我们并不知道物理量的真实值.测量值总是一个区间(图2).在用仪器测量前,我们知道这个值是某一较大的区间. 在用仪器测量后,我们仍只知道这个值是某一区间,但这个区间比用仪器测量前的要小了.如果用仪器测量后这个区间明显地缩小了,我们说这是一个好的测量;如果这个区间只缩小了一点点,我们说这是一个不好的测量,或不精密的测量.

人本身也是一个测量工具,人通过感官来“估计”也是一种测量,也能获得信息.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定量科学,但它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物理学家并不能确定某个物理量的真实值,而只能借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根据他们的判断能力来缩小物理量的测量值的区间,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根据这一考虑,我们可以来定义一个表征对量X测量的好坏的数,这个数就是测量前后的两个区间的比值,即

式中b表示测量前(before),a表示测量后(after).我们把上式的二进制对数(binary logarithm)定义为一个量H:[7]

由于H表示在测量中所获得的信息量,所以它的单位为信息量的单位.这个量告诉我们,在测量中,物理量的值的信息量增加了多少比特(bit).比如,在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假定在用仪器测量前我们用肉眼测出这支笔的长度不会小于10cm,也不会大于20cm.用尺子测量后我们知道这支笔的长度在10.5cm和10.6cm之间. 我们来计算在用尺子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中所获得的信息量:

在这次测量中,这个测量工具提供了6.6bit的信息.

根据浙江卷第22 题所给出的电表示数和它们的最小刻度值(电流表为0.01A,电压表为0.05V),我们可以分别读出相应的测量值的区间为:

或写成:

而在权威发布的参考答案中所给出的不是一个区间,而是四个值:0.10A、0.24A、0.27V和2.00V.显然,如果学生的答案落在上述区间内,我们应认为其答案是对的.尤其是对于第4 只表的读数(即U1的测量值),参考答案给出了“0.27V”.如果学生读出0.25V、0.26V或0.28V是否会被认为是错的呢?

四、误差传播是有规律的

在现行教材中,普遍把测量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作误差(error).[6]根据前面所述,真实值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测得的总是一个区间.误差包括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偶然误差(random error),而系统误差又包括仪器误差、理论(方法)误差和个人误差.在某次直接测量中,我们可以根据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知道此仪器所导致的仪器误差.比如,在用上面所提到的四只表测量时,仅由这些表所产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δI1=δI2=0.01A,δU1=δU2=0.05V.

这里所指的绝对误差,其实就是某一测量值的不确定范围的一半(uncertainty).它不同于对同一物理量的两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discrepancy)(图3).因此,对某个量多次测量后,可以用其平均值来代表所有测量值.测量次数越多,这个平均值与任何一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会越小.然而,不管测量次数有多少,最后只能用一个值(平均值)来代表这个量的测量值.

根据相应的公式通过对直接测量值的计算得到某一物理量的值,这一过程叫作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值的误差会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传播,并产生新的误差,这一过程叫作误差传播(error propagation).对于不同的计算公式,误差传播的规律是不同的.下面是几个常用的误差传播公式:

式中,x和y是直接测量值,xe和ye分别表示x和y的最佳估计值(best estimate),δx、δy和 δz分别表示x、y和z的绝对误差.

在浙江卷第22 题中,在计算由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值时,必定会导致误差传播.下面我们根据上面的误差传播公式来计算这两个值.

即R1的测量值为区间[1.75Ω,3.25Ω].

即R2的测量值为区间[7.77Ω,8.89Ω].

而参考答案中所给出的R1和R2的值分别为(2.7±0.1)Ω 和(8.3±0.1)Ω.显然,参考答案的作者没有用误差传播公式来计算这两个间接测量值,而随意地在±号后面定了0.1 这个数.这将给考生带来一定的不公正性.尽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并不要求给学生讲误差传播知识,但作为参考答案中的间接测量值,还是要根据误差传播公式来计算的.

五、结束语

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3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 篇4

绪论

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问答题:

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 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

第二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问答题:

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 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运动系统

问答题:

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

第四章 神经系统

问答题:

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 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

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

第五章 感觉器官

问答题:

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6.什么是三原色学说? 7.简述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

8.什么是行波学说?耳蜗如何分析音频? 9.简述椭圆囊和球囊在维持身体平衡上的作用。10.简述半规管功能。11.何谓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12.按功能划分,感受器由那些主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3.为什么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会引起夜盲症?

第五章 血液

问答题:

1.血液对机体稳态的保持具有那些重要作用? 2.白细胞由那些主要类型?试述其主要功能。4.试输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5.机体中的抗凝血和凝血系统是怎样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的? 6.试述输血的基本原则。

7.为何高原地区生活的人比平原地区生活的人的红细胞数量多?

第六章 循环系统

问答题:

1.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2.简述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那些特点?

4.心脏为什么会自动跳动?心肌为何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5.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6.在一个心动周期,心脏如何完成一次泵血过程? 7.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由哪些?如何影响? 8.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于其影响因素。9.支配心血管的神经有哪些,各有和作用? 10.动脉血压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1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有和影响? 12.试述自主神经系统对运动中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七章 呼吸系统

问答题:

1.呼吸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3.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 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5.比较深而浅和浅而快的呼吸,哪一种呼吸效率高,为什么? 6.无效腔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

7.体内O2,CO2增多,酸中毒时,对呼吸有何影响? 8.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 9.吸烟对呼吸系统有何危害?

第八章 消化系统

问答题: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层次结构?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征?

5.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和吸收部位? 6.肝内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何?胆汁的产生排放途径如何? 7.试述胃肠道的运动形式和生理意义。

14.根据消化系统整体功能,试述平时饮食卫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 营养、代谢与体温调节

问答题: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叫能量代谢?简述体内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3.如何用间接侧热法测定基础代谢率? 4.人体的体温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5.试述人体产热和散热的途径。

第十章 泌尿系统

问答题:

1.简述肾脏的生理功能。

2.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什么?有和生理意义? 3.尿是怎样生成的?简述其基本过程。4.影响肾小球滤过滤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有哪些?

6.大量饮水后和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7.什么是渗透性利尿?

8.试述抗例尿素和醛固铜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9.尿是如何被浓缩的稀释的。

10.正常人尿液中为什么没有氨基酸和葡萄糖?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问答题:

1.试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试述氮类激素和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3.下丘脑产生哪些主要激素?

4.垂体几级部分?各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如何?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问答题:

1.何谓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功能? 2.睾丸是怎样产生精子的,生精过程有何特点? 3.睾丸支持细胞在生精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4.男性附性器官有何生理作用?

5.雄激素主要来自那种细胞,其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6.睾丸功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 7.雌激素和孕激素各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8.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卵巢、垂体和下丘脑激素浓度相应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问答题:

1.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3.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护功能。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4.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生收缩的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3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5.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有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期支持、营养、联系的作用。

问答题:

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全身的骨通过骨连接结构成人体骨骼,全身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连接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椎骨又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他们通过骨连接构成脊柱。胸椎、胸骨和肋骨通过骨连接构成胸廓。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分别可分为上(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上、下肢带骨分别把上、下肢骨与躯干骨相连结。全身骨的结构特点是与人类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适应的,如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等,骨盆和足弓也有相应的形态特征与之相适应。

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

全身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全身肌肉的配布与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密切相关。为适应直立姿势和劳动,颈后、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面的肌特别发达;上肢为适应劳动,屈肌比伸肌发达,运动手指的肌也比较其他动物分化的程度高;下肢肌粗壮。为适应表达感情和语言,口周围肌和表情肌发达。

3.骨骼肌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特征如何?

骨骼肌的收缩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其机械变化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等。肌肉收缩时也发生一系列的能量代谢,包括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形式。持久的活动可引起肌肉的疲劳。

问答题:

1.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兴奋通过神经元的环状联系,则由于这些神经元的性质不同,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如果环式结构内各个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在时间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这是一种正反馈作用;如果环式结构内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同其返回联系的胞体形成抑制性突触,则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信号被减弱或停止,这是一种负反馈作用。

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被激活。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4.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可兴奋组织受到两次以上的阈下刺激时,能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阈下总和,给予细胞一次阈刺激,细胞兴奋后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绝对不应期内,细胞对第二次刺激将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兴奋组织不应期的存在表明,单位时间内组织只能产生一定次数的兴奋。

5.试述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可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后者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与突触后膜与特殊受体想结合,由此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因Na+进入较多而膜电位减少,出现局部的去极化,这种短暂的局部去极化可呈电紧张扩布,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它通过总和作用可使膜电位减少至阈电位,从而在轴突始段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沿神经轴突传导,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如下: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后者经过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从而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提高,膜电位增大而出现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它可降低后膜的兴奋性,阻止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扩布性兴奋,因而呈现抑制效应。

6.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

神经传向肌肉并引起肌肉的收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电—化学—电的相互转换,同时伴随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起全部过程的主要事件总结如下:

(1)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末,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Ca2+从细胞外进入突触前膜中。

(2)在Ca2+的促发作用下,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完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

(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启动肌膜上Na+、K+通道开放,Na+、K+沿肌膜离子通道流动,产生终板电位,完成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4)当终板电位达到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时,引发肌膜产生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并沿肌膜迅速向整个肌细胞扩布;

(5)肌动作电位传入肌内膜系统,引起肌膜系统终池中的Ca2+进入肌丝处;(6)Ca2+与肌钙蛋白复合体结合,使横桥与肌动蛋白的作用点结合,粗细肌丝相对滑动,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肌膜上的电信号,转换成肌肉的机械收缩。

7.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肌肉收缩时在形态上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和整条肌肉长度的缩短。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终板膜离子通道对Na+和K+的开放,产生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肌阈电位值时,触发产生一个沿肌膜向外扩布的肌膜动作电位。肌膜动作电位通过肌纤维的内膜系统进入肌细胞内,引发一次迅速的肌肉收缩事件。在此过程中,首先是肌细胞膜上的电信号引起贮存在肌内膜系统终池中的Ca2+的释放,并引发了横桥循环,肌肉缩短。

8.试述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离子通道具有识别、选择和通透离子的功能。膜上的离子通道有的是通过化学分子控制的,这类通道称为化学门控通道;另一种为跨膜电压控制的,如我们在动作电位一节中介绍的,为电压门控通道。事实上,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一种门控通道也能对另一种通道施加一定的影响。它的结构特点为:其受体本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个组成部分。

9.试述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组成所有这类受体的多肽链均是7次跨膜,形成蛇状的跨膜受体;另一个特征是它与一种G蛋白相偶联。这一类受体的种类极多,它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蛋白质超家族。与G蛋白偶联系统由3部分组成:受体、G蛋白和效应器。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由五部分组成:

(1)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2)传入神经:由传入神经元的突起所构成。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与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3)神经中枢: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一个简单的和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所涉及的中枢范围是不同的,需要这些部位的神经元群共同协调才能完成正常的呼吸调节活动。

(4)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如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把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

(5)效应器: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位置

起始

主要功能

薄束/楔束:

后索

脊神经节细胞

传导本体性感觉及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外侧束

后觉细胞

传导本体性感觉

脊髓丘脑束:

外侧束

后觉细胞

传导温、痛、触、压等浅感觉 皮质脊髓侧束:

外侧束

大脑皮质运动区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大脑皮质运动区

大脑皮质运动区 红核脊髓束:

外侧束

红核

调节屈肌紧张 前庭脊髓束:

前束

前庭神经外侧核

调节伸肌紧张 网状脊髓柱:

前、侧索

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或抑制脊髓反射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 名称

核的位置

分布及功能 嗅神经

大脑半球

鼻腔上部黏膜,嗅觉 视神经

间脑

视网膜,视觉

动眼神经

中脑

眼的上下、内直肌和下斜肌调节眼球运动;提上睑肌;

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以及睫状肌调节晶状凸度

滑车神经

中脑

眼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方

浅感觉、舌前2/3一般感觉。

外展神经

脑桥

眼外直肌使眼球外转

面神经

脑桥

面部表情肌运动;舌前2/3黏膜的味觉;泪腺、颌下

腺、舌下腺的分泌

位听神经

延髓、脑桥

内耳蜗管柯蒂氏器的听觉;椭圆囊,球囊斑及3个半

规管壶腹嵴的平衡功能。

舌咽神经

延髓

咽肌运动;咽部感觉、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颈动脉窦的压力感觉器和颈动脉体的化学器的感觉。

迷走神经

延髓

咽喉肌运动和咽喉部感觉;心脏活动;支气管平滑肌;三叉神经

脑桥

咀嚼肌运动;脸部皮肤、上颌黏膜、牙龈、角膜等的横结肠以上的消化管平滑肌的运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

副神经

延髓

胸锁乳突肌使头转向对侧,斜方肌提肩 舌下神经

延髓

舌肌的运动

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

由于骨骼肌受重力牵拉而反射性收缩造成的。由于全身每块骨骼肌的张力不同而又互相协调配合,从而得以维持身体的姿势。当部分肌肉的张力发生改变时,姿势也随着改变。肌紧张不表现出明显的动作,所以又称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中,由于同一块肌肉中的肌纤维交替进行收缩,因而能持久地维持而不易疲劳。

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径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分布到皮肤和黏膜内,其末梢形成感受器。中枢突经由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在脊髓灰质后角内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的轴突越至对侧,在脊髓白质的前外侧部即前外侧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束。后者历经延髓、脑桥、中脑至丘脑外侧核,在此更换为第三级神经元,再发生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的躯干、四肢感觉区。

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头面部的痛、温和粗略触觉的传导通路也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分布到头面部的皮肤和黏膜内,其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主核,在此更换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行,经脑干各部至丘脑外侧核,更换第三级神经元,后者发出轴突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到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15.试述大脑皮质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分区。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分布在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大脑外侧沟、顶枕裂、矩状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分区:(1)(2)(3)(4)(5)体表感觉区 肌肉本体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 嗅觉和味觉区

16.试述大脑皮质支配身体各部的感觉和运动代表区的特点。中央后回的投射具有如下特点:

(1)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皮质的投射具有交叉的性质

(2)总的空间投射是倒置的,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的顶部,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部代表区在底部。

(3)投射区域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的面积不成比例,而是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以及感受器的密集程度和传导这些感受器冲动的传入纤维数量有关。

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运动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呈交叉支配,即一侧运动区主要调节和控制对侧躯体运动。

(2)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3)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而不与肌肉的大小想适应。运动越精细、越复杂的部位,其代表区越大。

(4)以适当强度的电流刺激运动代表区的某一点,只会一起个别肌肉收缩,或某块肌肉收缩,而不是肌肉群的协同收缩。

(5)运动区的神经细胞与感觉区一样,呈柱状纵向排列,称运动柱。一个运动柱可以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而同一块肌肉又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各种感觉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的共同上行通路。特异性感觉纤维经过脑干时,都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通过其短突触多次更换神经元后,抵达丘脑的皮质下联系核,再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由于上行过程中经过脑干网状结构神经元的错综复杂的换元传递,因而失去了特异感觉的特异性和严格的定位区分,上行纤维广泛终止于大脑皮层的各层细胞,不引起特定的感觉,所以称非特异投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锥体系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与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锥体系的皮层起源主要为4区,其纤维中仅有10%~20%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锥体系既可直接抵达神经元以发动肌肉运动,抵达神经元以调整肌索敏感性,也可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改变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对抗平衡,保持运动的协调。

锥外体系是指直接或间接经皮层下某些核团并通过锥体外系和旁锥体系三部分。锥体外系以多次突除联系,控制双侧脊髓活动,它主要调节肌紧张、肌群协调运动。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脊髓的牵张反射首先受到脑干网状结构的调控。刺激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能使四肢牵张反射加强,称为易化作用。相反,刺激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则四肢的牵张反射抑制,肌紧张降低,称为抑制作用。网状结构易化区的范围较大,并向上延伸到间脑腹侧的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范围较小,局限于延髓上部网状结构内侧区。脑干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易化和抑制作用保持着相对平衡,若脑的一些部位受到损伤,这种平衡将被破坏。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与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垂体具有密切的联系。

(1)体温调节

下丘脑内存在着对温度敏感的神经元,血液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使它们的电活动发生变化,进而通过调节身体的散热或产热机制,将体温调定于一定水平。

(2)摄食行为调节

下丘脑是处理和调制饥饿、饱胀信息的主要中枢。下丘脑的腹内侧区还分布着葡萄糖感受器,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导致饱中枢兴奋,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3)水平衡调节

电刺激该区,经短时间的潜伏期,动物开始大量饮水;破坏此区,则动物饮水明显减少。此外,下丘脑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血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而通过控制饮水行为或激素分泌,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4)对内分泌腺的调节

他们通过控制垂体的激素分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影响各种内脏功能。

(5)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与昼夜节律有关。破坏该核团,导致动物原有的一些昼夜周期节律性活动,如饮水、排尿等节律紊乱或丧失。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1)内脏的双重神经支配:绝大部分内脏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经,又接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仅有少数内脏和组织只受交感神经的支配。正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不同作用和双重支配,内脏器官的功能才能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机体整体对环境的适应。

(2)自主神经中枢的紧张性:交感、副交感神经及其神经节仅仅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它们的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中枢经常有冲动的发放,称为紧张性发放。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则与中枢神经组织内CO2浓度密切有关。

(3)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的交互抑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作用不仅表现在外周,在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之间,也存在交互抑制关系,即交感中枢紧张性增强时,副交感中枢紧张性就减弱,反之亦然。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其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一根节前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后神经元联系,所以一根节前纤维的兴奋可同时引起广泛的节后纤维兴奋。

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神经节不构成神经链,而是分散地位于它们所支配的器官附近,节后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就近的器官,因此节后纤维一般很短。此外,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仅和少数节后纤维发生联系,因而刺激副交感神经引起的反映较为局限。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小脑半球与随意运动的协调密切相关。小脑半球和大脑皮质之间具有往返纤维联系,形成复杂的反馈环路。小脑半球受损后,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速度和范围都会失控,同时肌张力也减退,行走时摇晃不定成蹒跚状,不能进行肌轮换的快速运动,不能完成精细的动作。这说明小脑半球对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小脑半球损伤后的运动协调障碍,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在头皮的不同部位,脑电图的幅度不同,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波形也有很大的差别.。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慢波睡眠阶段,脑电图特征呈高振幅同步化慢波。生理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腱反射减弱,以及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代谢率降低、体温下降、发汗增多、胃液分泌增多和唾液分泌减少等一系列的自主性神经功能的变化。异相睡眠为睡眠过程中周期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脑电图与觉醒时相似,呈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异相睡眠是神经细胞活动增强时期,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新突触的建立以及记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在整个睡眠期间交替进行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条件反射是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因此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消退抑制:是内抑制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不用非条件刺激

强化,则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乃至对条件刺激完全不发生反映。这是由于原来引起兴奋性反映的条件刺激,转化成为引起抑制性反应的条件刺激所致。

分化抑制:如果以后只在条件刺激出现时给予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予强化,结果只有得到强化的条件刺激仍保持阳性效应,那些得不到强化的近似刺激就不在引起反映,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这样引起的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延缓抑制:在条件反射实验中,一般条件刺激出现20s左右以非条件刺激强化。如果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时间间隔延长,例如,最后达3min,则将形成延缓条件反射。是由于此时皮质内发生了抑制过程,称为延缓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在发育过程中,人类左、右半球功能发生分化,对大多数以右手劳动者来说,左侧半球语词活动功能占优势;右侧半球非词语性认识功能占优势。这种优势又是相对的,因为左半球亦有一定的非词语性认识功能,右半球也有一定简单的词语功能。

问答题:

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光量子被视紫红质吸收后引起视蛋白分子变构,视蛋白分子的变构激活视盘膜中的一种G—蛋白,进而激活磷酸二酯酶,使外段胞浆中的CAMP大量分解,而胞浆中的CAMP大量分解,使未受光刺激时适合于外段膜的CAMP也解离而被分解,从而使膜上的化学门控式Na+通道关闭,形成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6.什么是三原色学说?

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3种感光色素,不同波长的光线可对与敏感波长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或感光色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从而引起不同颜色的感觉——即丰富的色彩。在人的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因而具有相应的视觉空间分辨特性。

7.简述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

鼓膜振动推动附着在鼓膜上的锤骨柄,带动整个听骨链。所以,鼓膜振动经3块听小骨传递,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镫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前庭窗膜所构成的声能量传递系统,发挥了很好的增压减振的生理效应。

8.什么是行波学说。

基底膜的振动不像所假设的那样以一种驻波的形式震动,而是以一种行波方式由蜗底较窄的基底膜部分向蜗顶端较宽部分移动,这就是所谓的行波学说。

9.简述椭圆囊和球囊在维持身体平衡上的作用。

椭圆囊和球囊是感受线性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由于毛细胞的纤毛埋在含有碳酸钙结晶的耳石或耳沙膜中,而耳石又给耳石膜以质量,当头向左或右倾时,重力使耳石膜产生压力量变造成纤毛弯曲。如头向左倾时,左耳石器官毛细胞上的纤毛受牵拉而使毛细胞则超级化;反之则亦然。毛细胞去极化兴奋前庭神经纤维,冲动传导至脑,产生头部位置感觉,并引起肌紧张反射性改变以维持机体姿势平衡。

10.简述半规管功能。

半规管是感受正、负旋转加速度刺激的感受器,各自的平面相互接近互相垂直。这种排列使头部在空间作空间作旋转或弧形变速运动时,由于与旋转平面一致的水平半规管内每个毛细胞的纤毛都处于特定位置,动纤毛离鼻或头前最近,而最小纤毛或静纤毛离头最近。当半规管对刺激过度敏感或受到过强厘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自主性功能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眩晕、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等现象。

11.何谓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在头向左旋转时,内淋巴液的惯性使纤毛从左向右移动,液体的相对运动引起脑左边的毛细胞纤毛向动纤毛方向移动并去极化,而脑右边毛细胞的纤毛向静纤毛方向移动并超级化,相应地脑左边的前庭神经增加他们的动作电位发放率,而脑右边的前庭神经则降低它们的动作电位发放率。于是这种信息被传递到脑,被翻译成头正在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半规

管对刺激过度敏感或受到过强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自主性功能反映。

12.按功能划分,感受器由那些主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化学物质浓度刺激。

痛感受器或伤害性感受器:只要感受组织损伤刺激。在组织受到如过强的机械、热或化学能损伤性刺激时,可激活这类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对高于体温的温度变化起反应,冷感受器对低于体温的温度变化起反应。

本体感受器或机械感受器:对机械力或引起感受器变形的刺激敏感。

问答题:

1.血液对机体稳态的保持具有那些重要作用?

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外也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血液对于维持肌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全部物质和代谢产物都需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循环完成交换和排出体外。血液中存在于血液酸碱平衡、血液凝固、免疫防御、运送氧和二氧化碳有关的各种细胞、蛋白和因子。

2.白细胞由那些主要类型?试述其主要功能。

根据白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颗粒白细胞,简称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另一类称为无颗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由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组成了机体对入侵异物和体内畸变细胞防御的全部内容。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血凝反应。许多因子的活化都需在血小板的磷脂表面进行,因而为凝血因子的激活提供了条件。凝血过程中血小板能释放许多与血凝有关的因子。

3.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怎样发挥其免疫功能的?

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反应。在细胞免疫反应中,T细胞并不分泌抗体,而是通过合成和释放一些特殊细胞因子来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B细胞激活后形成浆细胞,可分泌大量抗体,抗体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直接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4.试输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血液凝固反应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血液凝固可人为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首先由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然后由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最后导致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形成不容性的纤维蛋白。血凝是一个逐级放大的级联正反馈过程。机体存在血凝和抗凝两个系统,互相颉颃的、两个作用相反系统的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5.机体中的抗凝血和凝血系统是怎样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的?

正常血管中,少量、轻度的血凝会经常发生,如果所形成的血凝块不能及时清除,将使血管阻塞,引起严重后果。然而,正是由于血将中存在纤溶酶,他可使血凝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被溶解,清除不必要的血栓,使血管变得通畅。同时,血浆中还存在对抗纤溶酶,两者对抗的结果,可以使纤溶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如果纤溶过弱,可能导致血栓生成或纤维蛋白沉积过多等现象;纤溶过强,可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消耗过多,产生出血倾向。纤溶

系统对于限制血凝范围的扩展和保持血液流畅具有重要意义。

6.试述输血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输血的安全,必须遵循输血的原则。在准备输血时,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形相符;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和受血者的Rh血型相符,以避免受血者被致敏后产生抗Rh的抗体。

问答题:

1.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体循环:左心室搏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汇入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循环称体循环。由于左心室的血液来自于肺部,经气体交换,是含氧较多的、鲜红的动脉血,在全身毛细血管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搏出的血液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循环称肺循环。由于右心室的血来自于由全身返回心脏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成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2.简述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

心脏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后上部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两者间以房中隔分开;前下部为左心室何有信使,两者间以室中隔分开。房室口边缘有房室瓣,左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房室之间为三尖瓣。右心房有上下腔静脉口及冠状窦口。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右四个静脉口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在肺动脉和主动脉起始部的内面,都有3半月瓣,分别称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那些特点?

复极化时间长,有2期平台。其动作电位分为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离子基础是:0期为Na+内流;1期为K+外流;2期为Ca2+缓慢持久内流与K+外流;3期为K+迅速外流;4期为静息期,此时离子泵增强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

4.心脏为什么会自动跳动?窦房结为什么能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心脏使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的泵血功能与心脏的结构特点各生理特性有关。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并将兴奋经特殊传导系统传到整个心脏,保证了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分别称为两个功能合胞体。心室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由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心室内压的变化,通过瓣膜有序的开放与关闭,导致血液的射出与回流,使血液周而复始的沿一个方向流动。

5.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正常心脏是按窦房节发出的兴奋进行节律性收缩活动的。在心肌正常节律的有效不应期后,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其他部位兴奋,使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

当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以前,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以内,因而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6.在一个心动周期,心脏如何完成一次泵血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有次序的收缩和舒张,造成心腔内容积和压力有规律的变化。压力变化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心腔内压力的变化,伴随着心内瓣膜有规律的开放和关闭,这就决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心房压力升高,将血液挤压入心室。

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时,心室压力增高,当室内压大于房内压时,使房室瓣关闭。当室内压大于动脉压时,动脉瓣开放,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

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室内压下降,动脉瓣关闭,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心房血流入心室。

7.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由哪些?如何影响?

(1)心肌初长—异长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本身长度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力的改变,致每搏排出量发生变化,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2)动脉血压:当动脉血压升高即后荷加大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射血期可因等容收缩期延长而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心肌初长改变无关,仅以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改变增加收缩力的调节,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4)心率

8.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于其影响因素。

心脏收缩的产生的动力和血流阻力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主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小动脉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心室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液不可能全部通过小动脉,不少血液停留在动脉中,充满和压迫动脉管壁,形成收缩压。同时,由于大动脉管壁具有很大弹性,随着心脏射血,动脉压力升高而弹性扩张,形成了一定的势能贮备。心室舒张时,扩张的动脉血管壁产生弹性回缩,其压力继续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并随着血量逐渐较少而下降,到下次心缩以前达到最低,这时动脉管壁所受到的血压测压力即为舒张压。

9.支配心血管的神经有哪些,各有和作用?

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节后神经纤维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心肌细胞膜生的受体为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当去甲肾上腺素与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腺苷酸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继而激活了细胞内蛋白激酶,使蛋白磷酸化,心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激活,Ca2+内流增加,提高了心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还能加快肌浆网钙泵的转运,从而加快了新技术张速度。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强4期内向电流,使自动除极速度加快,自律性提高。通过提高Ca2+内流,使房室结细胞动作电位幅度增大,房室传导加快。因此,交感神经能使心脏出现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心迷走神经起源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出的节前神经纤维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肌浆网释放Ca2+减少。乙酰胆碱还可抑制钙通道,减少Ca2+内流;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产生NO,通过胞内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使细胞内cAMP增多,降低钙通道开放的概率,减少Ca2+内流。由于Ca2+内流减少,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房室交届慢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最低,传导速度减慢。在窦房结细胞,乙酰胆碱与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经Gk蛋白促进K+外流,抑制4期以Na+为主的递增性内向流,从而降低自律性,心律减慢。

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心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可分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在全身血管广泛分布,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而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则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较与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强,故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兴奋时引起缩血管效应。

交感舒血管神经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这类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M型胆碱能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副交感输血管神经只有少数器官分布。10.动脉血压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当血压升高时,动脉扩张程度增大,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至孤束核,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分别到达延髓头端副外侧部和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下降,心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和交感缩血管中枢传至心脏的冲动减少。同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心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于是心律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次反射称“减压反射”。

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减弱,血压回升。1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有和影响?

肾上腺素核区甲肾上腺素均能使心律加快,心脏活动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但两者最终作用的结果取决于靶细胞上的受体类型及与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可使某些器官的血管收缩,而另一些器官的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抑制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加强效应。故心律减慢。

问答题:

1.呼吸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德国层称为呼吸。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都来自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氧化过程所需的氧必须从外界摄取,而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向外界排出。氧必的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机体内代谢的正常进行河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当婴儿出生后第一次呼吸,气体入肺后,肺被动扩张,具有回缩倾向的肺随之产生回缩力,使胸膜腔内开始产生负压。以后,在发育过程中,胸廓发育的速度大于肺发育的速度,肺被牵拉得更大,回缩力也更大,使胸内负压也随之增加。

3.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

呼吸肌的收缩、舒张造成胸廓扩大和缩小,牵动肺扩大与缩小,造成肺内压下降与升高。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压力差的驱动下,气体进出肺,产生吸气与呼气过程。

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处分压外,还有呼吸膜厚度核扩散面积,气体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5.比较深而浅和浅而快的呼吸,哪一种呼吸效率高,为什么?

只有进入肺泡内的气体才能进行气体交换达到呼吸的目的。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对每分同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保持肺泡及小气道呈扩张状态;②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不同。当潮气量加倍和呼吸频率减半或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时,每分通气量不变,即深而慢的呼吸或浅而快的呼吸对每分通气量影响不大,而对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则不一。

6.无效腔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

呼吸是存在于呼吸道内的气量,并不参与肺泡与血流之间的气体交换,故称之为无效腔。每次吸入,首先进入肺泡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存留于呼吸道内的肺泡气,然后,才是新吸入的气体;每次呼气时,首先呼出的是上次吸气之未充盈与呼吸道内的吸入气,然后才是肺泡气。无效腔增大,呼吸运动加深变慢。

7.体内O2,CO2增多,酸中毒时,对呼吸有何影响?

血液中CO2,H+浓度的改变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性改变途径有:直接作用于化学中枢感受器;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

在正常情况下,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分压变化的敏感性比外周的化学感受器强,所以中枢化学感受器在维持CO2分压稳定方面气重要作用。但当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受到抑制时,呼吸中枢对于由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传来的冲动仍能发出加强呼吸的反应。CO2浓度过高,将直接麻痹呼吸中枢,所以不仅不能使呼吸加强,反而使其减弱甚至停止呼吸。

动脉血中CO2分压和 H+浓度增加时,也对外周化学感受气起刺激作用,兴奋后发出的冲动沿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到延髓,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

缺O2对呼吸的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切断动物的窦神经或切除颈动脉体后,缺O2就不再引起呼吸加强,缺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

8.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

当延髓吸气中枢兴奋时,它一方面向下发出冲动,到达脊髓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引起吸气运动;另一方面又向上发出冲动,到达桥脑上部的呼吸调整中枢使其兴奋。当呼吸调整中枢兴奋时,它可抑制长吸中枢及吸气中枢的活动,使延髓吸气中枢的活动转入抑制,引起被动呼气。此后,由于延髓吸气中枢的活动转入抑制,上传导呼吸调整中枢的冲动减少,呼吸调整中枢的兴奋减弱,则对长吸中枢以及延髓吸气中枢的抑制也减弱,延髓吸气中枢又重新兴奋,继而又发生吸气动作。这样就形成力吸气与呼气交替的节律性呼吸运动。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活动被高位呼吸中枢下传的抑制性冲动周期性的切断造成的。

9.吸烟对呼吸系统有何危害?

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以及能够降低肌体排出异物能力的纤毛毒物质。这些毒物附在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彼此强化,结果又大大加强了致癌作用。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人,肺癌死亡率要比不吸烟者高2.5倍。肺癌患者的90%以及各种病症的1/3是吸烟引起的。此外,吸烟还会引起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吸烟会使心血管病加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成血栓,造成心律不齐,甚至突然死亡。有研究者发现,吸烟者由冠心病引起的猝死率比不吸烟者高4倍以上。吸烟会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经常吸烟的人长年咳嗽、咳痰,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吸烟者容易患胃溃疡病,因为烟雾中的烟碱能破坏消化道中的酸碱平衡。

第八章 消化系统

问答题:

1.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什么叫消化、吸收?人体有哪些消化方式?

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小肠自上而下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肝、食管腺、胃腺、肠腺等。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管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也充分混合,同时将其向消化管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层次结构?

除口腔、咽外,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粘膜位于腔面,有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除口腔、咽、食管上锻和肛门除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部分均为平滑及。

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端,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分布于大、小肠。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征?

兴奋性:消化管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平滑肌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核舒张期所展示间都比骨骼肌长。

伸展性:消化管平滑肌由很大伸展性,可比原来长度伸长2~3倍。

紧张性: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一种微弱的收缩状态,使消化管保持一定的张力或紧张性。

自动节律性;消化管平滑肌离体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仍能进行节律性收缩,但收缩的节律不如心脏规则,且收缩缓慢。

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消化管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核化学刺激较敏感,对生物组织代谢物刺激特别敏感。

4.试述胃和肝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为上口称贲门,接食管,下口称幽门,接十二指肠。上方为胃小弯,下方为胃大弯。为可分为4部。即进贲门的贲门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出的胃底;胃中部的胃体;角切迹至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

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结构构成。食物在胃内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何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右叶大,下面凹陷不平,中间的横沟称肝门。

肝外着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将肝组织分隔成肝小叶。在肝小叶中央贯穿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有发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从立体结构看,肝细胞排列成肝板,肝板和肝细胞索之间有肝血窦。

肝功能:(1)分泌胆汁。

(2)代谢功能: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类合成与分解都在肝内进行,并贮存于肝细胞内。当身体需要时,可将这些物质释放入血。

(3)防御和解毒功能:肝血窦内肝巨嗜细胞对人体有防御功能。肝中各种酶可将有毒物质转变成无毒物质。

5.试述小肠壁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壁分4层。

环状壁:是由小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的横行皱壁,皱壁在小肠上段发达。粘膜上皮:为单层主庄上皮,主要有吸收细胞和杯型细胞两种。肠绒毛表面有明显的纹状缘。扩大吸收面积。杯型细胞分泌粘液,有润滑作用。

小肠绒毛:是位于环状壁表面细小的指状突起。是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向肠腔表面突出形成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较高而且密集,回肠绒毛稀疏并逐渐变低。在绒毛中轴有中央乳糜管,主要吸收脂肪。绒毛中轴平滑肌的舒缩,使绒毛不断伸缩以推动淋巴与血液运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肠腺:是由小肠上皮下限入固有层中所形成的管状腺。腺管开口于相邻绒毛根部之间。组成肠腺的细胞有5种:吸收细胞,内含多种酶,与消化有关;杯型细胞,分泌粘液;paneth细胞,内含溶菌酶和肽酶,有杀菌和消化作用;未分化细胞,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修复和再生;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激素。

6.肝内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何?胆汁的产生排放途径如何?

进入肝的血管有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故肝的血液丰富。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分别成为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两者继续分支一并通入肝血窦。再由肝血窦流入中央静脉,出肝小叶汇入小叶下静脉,经肝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胆囊位于肝门右前方的胆囊窝内,胆囊借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通。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首先进入胆小管,经小叶间胆管汇入左、右肝管,出肝门汇入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共同开口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出有肝胰壶腹扩约肌环绕。平时该扩约肌收缩,胆汁经肝管、胆囊管入胆囊贮存。进食后,胆囊收缩和扩约肌舒张,使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7.试述胃肠道的运动形式和生理意义。胃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对咽和食管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为容量增大,称为容受性舒张。它适应于摄入大量食物,而胃内压变化不大。

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性收缩,称为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位置和形态,并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有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以及协助运送食物入十二指肠。

蠕动:胃蠕动是朝幽门方向进行的环形收缩波,平均每分钟3次。胃的反复蠕动可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

小肠的运动

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性收缩,称为紧张性收缩。当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易于扩张,肠内容物的混合和转运减慢;相反,紧张性升高,小肠的转运作用加快。

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管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分节运动可使消化液和食糜充分混合,并能增加与肠壁的接触,有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此外,它还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蠕动:是环形肌和纵形肌都参与的一种波形活动。小肠蠕动始于十二指肠,向大肠方向运行。肠内容物借此向前推送。但运行速度较慢,每分钟约1~2cm。

8.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如何?

唾液中水占99%,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球蛋白和少量无机盐。唾液作用:湿润和溶解食物,并引起味觉;清除口腔中食物残渣,冲淡和中和进入口腔

中的有害物质,对口腔其清洁和保护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有杀菌作用;粘蛋白可中何谓酸,并在胃酸作用下发生沉淀,附着与胃粘膜上,形成保护性屏障,以增强胃粘膜对抗胃酸的腐蚀作用;淀粉酶可分解麦芽糖。

胃液PH值0.9~1.5。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有机物如粘蛋白和消化酶。

盐酸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变性蛋白质,易于水解;抑制和杀灭细菌;引起胰泌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后,可分解蛋白质产生示和胨和少量的多肽及氨基酸。黏液可润滑食物,碳酸氢盐可中和胃酸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内因子是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促进维生素B12吸收。胰液PH值7.8~8.4。含有碳酸氢盐和多种消化酶。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胃麦芽糖。

胰脂肪酶,在胆汁协同作用下,将脂肪分解胃甘油和脂肪酸。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酸和胰蛋白酶本身也能激活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在胰蛋白酶作用下可被激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示和胨。

胆汁主要成分为胆盐、胆色素等。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汁的消化作用主要通过胆盐实现。胆盐作用:加强胰脂肪脉活性;和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乳化脂肪使脂肪变成微滴,增加与酶的接触面积,便于脂肪分解。

小肠也是由小肠的肠腺及十二指肠腺所分泌的。PH值7.6。含多种消化酶,如肠致活酶、肠肽酶、肠淀粉酶、肠蔗糖酶、肠麦芽糖酶等。由小肠分泌入肠腔的只有肠致活酶,它可激活胰蛋白酶原,其他消化酶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或细胞内,对一些进入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起消化作用。

9.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食物经咀嚼被切碎,并于唾液混合。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胰、肝、胆囊等器官活动加强。

食物入胃5min左右,胃蠕动开始。并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胃内食糜经胃排空排入十二指肠。在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极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吸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残渣中水分、无机盐有大肠吸收。

10.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是在哪些部位被吸收的?怎样吸收的?

单糖是糖类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主动转运而吸收的。糖被吸收后,主要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在肝内贮存或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小肠吸收。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主动转运而吸收的。糖被吸收后,主要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在肝内贮存或进入血液循环。

在小肠内,脂肪的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等,很快与胆盐形成混合成微胶粒。携带脂肪的消化产物通过覆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非流动性水层到达微绒毛。并释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透过细胞膜进入粘膜上皮细胞。

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细胞内合成乳糜微粒,并以胞吐形式释出胞外,经细胞间隙,进入小肠绒毛中的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中、短链的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经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再经门静脉进入肝。

11.植物性神经对消化管活动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

大部分消化器官(除口腔、食管上段及肛门扩约肌外)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而

副交感神经最为主要。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促进胃肠的运动,使其紧张性增强,蠕动加快,因而胃排空和肠内容物推进加速;能使胆囊收缩,胆汁排放;能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以及少量小肠液的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时,能抑制胃肠的运动,使其紧张性降低,蠕动减弱或停止,因而胃排空延缓,肠内容物推进减慢;对胆囊运动起抑制作用;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量少,而粘蛋白增多,对胃腺仅能使粘液细胞分泌。因而胃液减少。消化力减弱。

消化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他们对某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互结颃的。但在机体内,两者又是相互协调的,这种协调需要各及中枢的配合。

12.试述胃肠激素的概念及主要作用。

胃肠激素是胃肠道粘膜上一些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多种特殊化学物质总称。

胃泌素又称促胃液素,是位于胃窦和小肠上段粘膜中内分泌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迷走神经的冲动以及对内分泌细胞的化学刺激,均可引起胃泌素的释放。主要作用是促进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多,而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的作用较弱。还能促进胃窦运动。

胰泌素又称促胰液素,是由位于小肠上段粘膜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在盐酸和食糜作用下,可刺激内分泌细胞释放胰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水及碳酸氢盐,使胰液大量增加,而酶的含量不高。

胆囊收缩素是由小肠粘膜中内分泌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作用于小肠时,引起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主要作用是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排出,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

肠抑胃素由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释放。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和抑制胃肠运动。13.以胃肠分泌为例,说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过程。胃肠道的消化腺的分泌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

非条件反射:食物对胃的刺激可引起胃、肠的运动和分泌。此外,消化管上部器官的活动可影响下部器官的活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刺激了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引起胃的容受性舒张,以及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食物入胃后,也能引起小肠和结肠运动增强。

条件反射:人在进食时,进食前,食物的颜色、形状、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和有关语言,都可以引起胃肠运动和消化腺分泌。巴甫洛夫在1889年,设计了假饲实验,结果发现,狗吞入食物,通过口、咽、食管流出体外,但也能引起胃为液分泌。只让狗观看食物,不让它吃食物,也会引起胃液分泌。这是由于食物的颜色、形状、气味作用于视觉和嗅觉,引起调件性反射。如果在胃以上切断双测迷走神经,假饲时没有胃液分泌。由此可见,迷走神经中含又可以促使胃液分泌的神经纤维。

消化腺的分泌也受体液调节。体液因素包括胃肠道激素和组织胺等。

胃肠激素是胃肠道粘膜上一些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多种特殊化学物质总称。

胃泌素又称促胃液素,是位于胃窦和小肠上段粘膜中内分泌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迷走神经的冲动以及对内分泌细胞的化学刺激,均可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胰泌素又称促胰液素,是由位于小肠上段粘膜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在盐酸和食糜作用下,可刺激内分泌细胞释放胰激素。

胆囊收缩素是由小肠粘膜中内分泌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作用于小肠时,引起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肠抑胃素由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释放。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和抑制胃肠运动。14.根据消化系统整体功能,试述平时饮食卫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消化器官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整个消化过程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消化管各段之间,消化腺之间,消化管和消化腺之间腺呼影响,相互制约,彼此协作,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生理功能。根据以上关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是有重要意义的。如咀嚼不够的食物入胃后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胃肠道消化障碍。消化器官的活动是有规律进行的,若吃饭不按时,久之,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果长期早餐过少,营养成分缺乏,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有影响。注意合理营养,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

问答题: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剧烈运动是产生热量可超过安静状态使许多倍。

精神活动:当人体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代谢率比安静时明显增多。这一方面是因为精神紧张会使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加耗热量和产热量增加;另一方面精神紧张时会引起激素类物质分泌量增加,如肾上腺分泌活动加强,也会增加代谢率。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在进食后一段时间,产热量比进食前多。食物能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底,对人体的代谢率和产热量均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低,会反射性增加肌紧张和发生寒战,结果增加产热量。环境温度高,代谢率升高。

2.什么叫能量代谢?简述体内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ATP为体内直接贮能物质,肌肉组织中的磷酸肌酸也可贮存能量。二者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贮存于释放。能量在体内的转变是很复杂的,除肌肉收缩完成一定量的机械功外,其余形式的能量最后也都变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散发到体外。

3.如何用间接侧热法测定基础代谢率?

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物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基本规律也适用于人体内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反应,是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根据每种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即每消耗1升氧氧化营养物质能产生的能量或1g某营养物质氧化的产热量),以及3种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各自氧化的数量,然后根据公式可求出单位时间聂机体的产热量。

4.人体的体温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体温恒定是通过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处于动态平衡。调定点学说认为,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设定了一个温度调定点,规定体温数值(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设定的温度时,经温度敏感神经元将信息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产热和散热装置活动的变化,最终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5.试述人体产热和散热的途径。

体内的热量是由3大营养物质在各组织器官中进行分解代谢时产生的。因此,体内一切组织活动都产生热,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和骨骼肌。

人体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经皮肤散到外界;小部分经呼吸道通过呼气发散;由粪、尿带走的热量更少。

问答题:

1.简述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的重要器官之一。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中产物和多余的水及各种电解质,只要以尿的形式由肾排出。肾对维持机体水平衡和酸碱平衡,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它们与集合小管共同完成泌尿机能。

2.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什么?有和生理意义?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血管粗,因此肾的血流量大,平均每分钟1200ml血流经双肾,这有利于肾小体的有效率过率。肾动脉入肾门后,在肾窦内分支;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内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成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然后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分布于皮质和髓质内的肾小管附近,供应肾小管营养和进行重吸收作用。经过两次毛细血网,然后汇集成静脉,由小叶间静脉→弓状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介于皮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而髓质肾小管附近的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3.尿是怎样生成的?简述其基本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3个环节: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与排泄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重吸收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而分泌是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的转运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水的重吸收率的多少不仅决定着尿量的多少,而且决定着尿的渗透浓度。

4.影响肾小球滤过滤的因素有哪些?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尿液的成分改变和尿量减少。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或囊内压升高时,可使有效滤国压降低,尿量减少。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5.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有哪些?

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液的过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质浓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则尿量增多。②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滤过率的65%—70%。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④激素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大量饮水后和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肾内入球小

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激活了牵张感受器,使肾素释放增加。

7.什么是渗透性利尿?

因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是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故尿量减少。

8.试述抗例尿素和醛固铜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抗利尿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循环血量的改变也能刺激感受器而反射性地影响抗利尿素的释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是肾小球近球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它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使小动脉收缩,动脉血压升高,同时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9.尿是如何被浓缩的稀释的。

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的。尿液的浓缩则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仍滞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重吸收作用的变化对尿量的影响特别显著。

问答题:

1.试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特异性:激素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选择性的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信息传递作用:激素作为“信使”,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只调节靶细胞固有的功能活动或物质代谢反应的强度与速度。

高效生物放大作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粗放大作用,逐级放大,形成一个高效生物放大器。

激素间相互作用: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膜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和颉颃作用。这对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2.试述氮类激素和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氮类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Sutherland 学派1965年提出的。认为激素是第一信使,当激素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激活了与之偶连的G蛋白,通过G蛋白再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促进蛋白激酶的活化,影响细胞内许多重要酶的功能蛋白质的活性,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

类固醇类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入胞后,有的激素(糖皮质激素)先与胞浆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受体蛋白发生构性变化,从而是激素——受体复合物获得进入核的能力,由胞浆转移至核内,再与核受体结合,从而调控DNA的转录过程。生成mRNA,mRNA透出核膜并诱导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另有些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穿过核膜,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3.下丘脑产生哪些主要激素?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和下丘脑调节肽。

4.垂体分几部分?各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如何? 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结构功能: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核嫌色细胞。嗜酸性细胞有两种,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有3种,促甲状腺激

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神经垂体结构功能:主要由大量的神经纤维、垂体细胞、丰富的突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贮存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胞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并释放入血。

5.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1)生长激素: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动员和利用,抑制体内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

(2)催乳素:促使发育完全而又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开始分泌乳汁,并维持泌乳。(3)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实现甲状腺激素的各种生理功能。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5)促卵泡激素:促进女子卵泡生长发育,并在少量黄体生成素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卵泡分泌雄激素。

6.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1)升压素:在生理浓度时起抗利尿作用。可与肾集合管管周膜上V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使官腔膜蛋白酶磷酸化而改变膜的构型。

(2)催产素:①可使乳腺腺泡周围肌上皮细胞收缩,引起射乳;还可维持乳腺继续泌乳。②可促进子宫收缩,对非孕子宫作用较小,而妊娠子宫较敏感,雌激素可提高子宫对其的敏感性,孕激素作用相反。

7.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是怎样联系的?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是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胞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流动运送至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贮存。在由各种刺激下,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发生兴奋,神经冲动延神经纤维传至末梢,引起神经末梢内贮存的激素释放入血。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途径是垂体门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内分泌核团,产生的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激素属于多肽类化合物。促进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肽,称为“释放激素”或“释放因子”。相反,抑制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肽,称为“释放抑制激素”或“释放抑制因子”。垂体调节肽对垂体的分泌具有特异性雌及作用或抑制作用。

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下丘脑调节肽,沿结节垂体束,经轴浆顺向流动,运送至位于中央隆起的神经末梢,并释放出来,弥散入垂体门脉系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沿门微静脉运送至腺垂体的次级毛细血管网,在此弥散至腺垂体的分泌细胞,促进或抑制该处细胞的分泌活动。

8.腺垂体的分泌是怎样调节的?

下丘脑可促进腺垂体的分泌,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促进靶腺激素的分泌;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分泌也有影响。

负反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激素促进靶腺的分泌,但当血液中的靶腺激素增多时,能反过来抑制下丘脑——腺垂体激素的分泌。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正反馈作用:当血液中的靶腺激素增多时,对下丘脑——腺垂体起兴奋作用。如性腺激素。

9.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的过程?

甲状腺激素包括四碘甲腺原氨酸,即甲状腺素,以及少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的形成经过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等生理过程。滤泡上皮细胞摄取酪氨

酸等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运至睾尔基复合体加上糖的部分,并浓缩成分泌颗粒,以胞吐的方式排入滤泡腔内贮存。滤泡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上有碘泵,可将碘离子逆浓度差摄入细胞内,在国氧化物酶的作用下活化,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滤泡腔,与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贮存于滤泡腔内。

在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滤泡上皮细胞以胞饮方式将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重吸收入胞质内,吞饮小泡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可分解甲状腺球蛋白,形成T4和T3。T4和T3释放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靶组织。

10.甲状腺激素有何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过程,提高生经系统的兴奋性。

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能量和物质代谢。可加速许多组织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加耗氧量和产热量。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11.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各有什么生理作用?

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促进骨内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组织溶解,释放磷酸钙入血。

作用于肾,促进肾小管对钙的吸收。作用于肠道,促进肠对钙的吸收

降钙素:促进钙盐沉积于骨的基质形成新骨,并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活动,较少骨质溶解,使血钙降低。

1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各有什么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调节体内糖、蛋白和脂肪代谢,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一种重要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促进葡萄糖变成脂肪酸,并抑制糖异生,降低血糖。

对脂肪代谢的作用:促进肝脏合成脂肪。抑制脂肪酶活性,较少脂肪分解。

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促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进入细胞;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合成。

1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素各有什么生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眼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盐皮质激素生理作用:眼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的作用最强。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纳、水和排出钾。

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作用:促进糖异生,抑制葡萄氧化,是血糖升高。促进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转移至肝,生成肝糖原。促进脂肪分解。

(2)在应激反应种的作用:增强应激功能。在应激反应中,有害刺激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而引起糖皮质激素增多,改变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抵抗有害刺激。

其他功能:可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血管的张力和维持血压。

肾上腺髓质激素生理作用: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理作用相似。髓质激素与交感神经系统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其生理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应急反应。当机体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如畏惧、焦虑、局痛等,交感——肾上腺系统立即被调动起来,髓质激素分泌大量增加,他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

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心跳增加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大,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全身血液重新分配;肝糖原及脂肪分解,适应能量需求。

问答题:

1.何谓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由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组成。内生殖器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附属性腺,外生殖器有阴茎和阴囊。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精密调节下,这些器官协调工作以产生有功能的精子,并将这些精子输送到雌性生殖道内。

男性生殖功能:睾丸得生精作用及内分泌作用。

精子发生:精原干系胞增殖更新,精母细胞经过一次复制和两次连续成熟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在经变态形成精子。

正常生精过程还有赖于睾丸间质细胞合成雄性激素。而雄激素释放受下丘脑和垂体调控。支持细胞除支持、营养生殖细胞外,还能分泌抑制素和雄激素结合蛋白。雄激素主要维持、促进生精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男性副性征的出现。

2.睾丸是怎样产生精子的,生精过程有何特点?

精原干系胞增殖更新,精母细胞经过一次复制和两次连续成熟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在经变态形成精子。这个过程有着严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睾丸支持细胞在生精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支持细胞防止精子自身抗原与机体免疫功能系统接触及避免有害因子进入曲细精管,以维持一个有利于精子发生的适宜的为环境,还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支持细胞具有参与精子发生的各种受体。在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支持细胞可合成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雄激素结合蛋白与睾酮结合以维持曲细精管局部高浓度的睾酮环境,从而促进生精过程,而抑制素通过影响促卵泡激素分泌来调节整个酶分泌系统。此外,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作用。支持细胞还能够鉴别并吞噬受损的生精细胞,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参与睾丸的调节作用。

4.男性附性器官有何生理作用?

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共同构成附性腺。他们参与维持精子的生命活力,并保障其成功的运送到雌性生殖系统内,最终与卵子受精。

5.雄激素主要来自那种细胞,其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主要成分为睾酮。支持细胞除支持、营养生殖细胞外,还能分泌抑制素和凶激素结合蛋白。雄激素主要维持、促进生精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男性副性征的出现。

6.睾丸功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

支持细胞参与构成血睾屏障。支持细胞防止精子自身抗原与机体免疫功能系统接触及避免有害因子进入曲细精管,以维持一个有利于精子发生的适宜的为环境,还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支持细胞具有参与精子发生的各种受体。在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支持细胞可合成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雄激素结合蛋白与睾酮结合以维持曲细精管局部高浓度的睾酮环境,从而促进生精过程,而抑制素通过影响促卵泡激素分泌来调节整个酶分泌系统。此外,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作用。支持细胞还能够鉴别并吞噬受损的生精细胞,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参与睾丸的调节作用。

睾丸间质细胞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合成分泌雄激素。

睾丸具有自身调节功能。睾丸的各种主要细胞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受促性腺激素调节,另一方面它们有合成、分泌多种激素和因子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同时睾丸的各种细胞又有极为复杂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

睾丸的反馈调节主要体现在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双氢睾酮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及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和激活素对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分别产生负反馈和正反馈作用。

7.雌激素和孕激素各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雌、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官和生殖激素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同时也存在反馈调节。

8.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卵巢、垂体和下丘脑激素浓度相应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月经周期开始时,血中雌、孕激素水平低下,对下丘脑负反馈作用弱,GnRH分泌增加,刺激腺垂体分泌FSH和LH。FSH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应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排卵前一天左右,高浓度的雌激素增强GnRH和FSH、LH分泌。LH使成熟卵泡排卵,并维持黄体功能,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排卵后,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反馈抑制GnRH和FSH、LH分泌,使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浓度随即下降,子宫内膜剥落流血。下一个月经周期又开始。

9.何谓雌激素分泌的双细胞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动物试验表明雌二醇的生成需两种细胞,即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具有黄体生成素受体,在黄体生成素刺激下产生C-9产物,即雄激素包括雄烯二铜及睾酮,分泌到血液,或经基底膜到颗粒细胞。颗粒细胞上有促卵泡激素受体,促卵泡激素活化芳香化酶系统,是雄激素转化为E2,并使颗粒细胞增值。

10.何谓受精和着床,其发生部位、过程及影响因素如何?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精子的生命周期相当短,必须迅速运送到输卵管壶腹部受精。

着床是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它涉及到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子宫。11.妇女妊娠期间内分泌有何变化?胎盘有何功能?

胎盘是重要内分泌器官。在妊娠早期,台喷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效延长了卵巢的黄体功能。在妊娠晚期,胎盘分泌的孕酮和雌激素替代了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的结构能长时间维持,以适应胚胎发育的需要。

12.何谓分娩,分娩是如何发生的?

练习及答案 篇5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隅:角落。

明月珠:一种特别大的宝珠。捋:手握东西,顺着移动。髭:嘴唇上的胡子。

但坐:只因为。但,只,只是。坐,因为。踟蹰:徘徊不前。宁可:愿意,同意。

东方:指丈夫做官的地方。千余骑:形容丈夫的随从众多。

居上头:在前列。这里的意思是地位高,受人重视。大夫:指高级文官。

为人:指人的身材相貌或性格特征。

盈盈:形容举止从容舒缓的样子。下文“冉冉”义同。殊:不一般,这里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乐府诗集》

“乐府”这一名称起源甚早,但是作为官府的一个专职收集民间杂歌谣辞的附属机构,当是自汉武帝时起。延传至今,曲调当然已经不知所闻了,但歌词却流传下来,便是如今所谓的“乐府诗”。

“汉乐府”主要收集的是两汉时期的民间歌谣,现存的五六十首汉乐府民歌,大多数都是五言体的,其文辞都比较成熟,应该属于东汉时期采集的民间歌谣,然后又经过文人的修饰和整理,比如《上山采蘼芜》、《陌上桑》、《孤儿行》之类的。也有一些杂体诗,四言、五言、七言不等,比如《东门行》、《西门行》、《孤儿行》等等。也有几首西汉时收集的民间谣曲,如《战城南》,以为是汉武帝时的歌谣。有些诗辞由于演唱上的缘故,在诗结尾处加了类似于敦煌曲子词中衬字的句子,比如《临高台》最后一句“收中吾”,完全没有意义,只是增加了演唱时的韵味。

汉乐府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也非常卓越,它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来表现,而不仅是单纯的作平板的叙述。其语言生动朴质,简洁有力,往往三两句话就能塑造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明胡应麟称其为“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同时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也能运用各种修饰方法,令观者拍案叫绝。比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美貌的描述,在《孤儿行》中对孤儿悲惨生活的描述等。

我国诗歌一贯以来就是抒情诗多于叙事诗,个人的舒怀多于对现实的描绘。汉乐府开了现实主义的先河,所流传下来的汉乐府诗中,表现的内容非常广博,是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其中《孔雀东南飞》便是一篇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千载之下,依然感动着它的每一个读者。其他短篇叙事诗有《孤儿行》、《陌上桑》、《东门行》、《十五从军征》等,都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余冠英先生在他的《乐府诗选序》中言:“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虽然早就表现在《诗经》中,但是发展成为一个延续不断的,更丰富、更有力的现实主义传统,却不能不归功于汉乐府。”此言不虚。它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诗人作者。比如建安时期的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唐代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体,都继承了“汉乐府”的风格。

2、关于《陌上桑》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喜剧性的叙事诗。它写一个名叫秦罗敷的美女在城南隅采桑,人们见了她都爱慕不已,正逢一个“使君”经过,问罗敷愿否跟他同去,罗敷断然拒绝,并将自己的丈夫夸耀了一通。《陌上桑》的母题渊源甚远。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树,养蚕业也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采摘桑叶,《诗经·魏风》的《十亩之间》,对其情景有生动的表现。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所以,其地也往往成为男女恋爱的场所,《诗经》中所吟咏的“桑间濮上”之地,便是如此。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有关采桑女的传说故事,其中的一个主要母题,就是一过路男子向一采桑女子求爱。上古的大禹涂山女传说,春秋的解居父传说,鲁国的秋胡妻传说等等,都是具有这种母题的故事。《陌上桑》则是这一母题在汉代的变奏(辛延年的《羽林郎》其实也是这一母题的变奏)。不过,和前此的具有这一母题的传说故事相比,《陌上桑》更富于浪漫性和诙谐性,体现了汉代文学的长足进步。《陌上桑》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诗歌前半部对于罗敷美丽的描写方面。秦罗敷似是汉代美女的通称,比如在稍后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母要为儿子再娶的,就是“可怜体无比”的“东家贤女”秦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当然不会是同一个人。《陌上桑》中写秦罗敷的漂亮非同一般: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对罗敷的美丽,作者没有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描写人们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现的,这和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通过描写那些特洛伊长老们见了海伦以后的惊奇与低语来表现海伦的绝世之美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罗敷的美丽,既使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们惊羡不已,也使路过的使君立马踟蹰,这似乎会引向一个邂逅的浪漫故事(如《诗经》里所经常表现的那样)。但此诗作者却无意于如此表现,毋宁说,他是希望用伦理爱来否定浪漫爱的。因此,在罗敷断然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为由拒绝使君的求爱以后,诗歌转入了罗敷对于丈夫的夸耀: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间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罗敷从丈夫的打扮之豪华讲到身份之高贵,从相貌之英俊讲到风度之翩翩,极尽夸张之能事。作者的意图,在于让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可以想象,当一心以为艳遇之将至的使君不仅受到罗敷“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严词拒绝,而且还听到罗敷的夫婿在财产、地位、容貌、风度等各方面都胜过自己时,他该是如何的狼狈!这篇作品既满足一般人喜爱美丽女子和浪漫故事的心理,又不在这方面过分展开,以顺合社会的正统道德观;同时,在以夫妻关系的伦理爱否定邂逅的浪漫爱时,又避免了枯燥无趣的道德说教,和破坏和谐气氛的严重结果(如“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妻的愤而自杀)。它以浪漫性的描写开始,以诙谐性的喜剧结束,所以得到人们普遍的欣赏。《陌上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大诗人如曹植、陆机、杜甫、白居易等都莫不为之醉心倾倒,不少人写过对此诗的模拟之作。【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首汉乐府民歌,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二、文章脉络 罗敷美貌,众人倾慕(侧面)„„„„„„美丽勤劳 使君觊觎,无耻要挟(正面)„„„„„„机智勇敢 拒绝使君,盛夸丈夫(正面)„„„„„„爱憎分明

三、重难点导析

⑴《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歌揭露了上层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丑恶面目,同时刻画了一个不仅外表美丽,而且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秦罗敷形象。诗的第一段描述了罗敷的居住环境、勤劳、服饰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倾慕,突出罗敷的容貌之美;诗的第二段写使君垂涎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了“宁可共载不”的无理要求,表现了使君的无耻;诗的第三段写罗敷夸夫以压倒对方,巧妙拒绝使君,突出了女主人公机智幽默、不畏强暴的性格。全诗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⑵本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因为运用了合理的表现方法。在第四单元学习小说文体时,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时,可以正面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烘托,或借助他人的反应、与他人的对比等,来衬托、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侧面描写。诗歌为了表现罗敷的美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诗歌第一段中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忘形失态,近乎傻、痴的种种滑稽可笑的举动的描写,更突出了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三两段,用使君的无耻作反面对比,又突出了罗敷的心灵之美。诗歌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鲜明特点,也更好地表达了思想内容。

四、参考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类文品读】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宋人或得玉()②尔以玉为宝()③稽首而告曰()④使玉人为之攻之()2.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述下列语句的含义。①纳此以请死也。

②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3.补出“以示玉人”这一句的省略成分。

4.“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什么?

5.本文赞扬的是什么?

6.读此短文后,谈谈你的想法。

7.这则短文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①有个②你③叩④雕琢 2.①献上它是请求免于一死。②子罕把他安置在自己乡里,让玉工为他雕琢美玉,使他富有了,然后让他离去。3.(我)以(之)示(于)玉人。4.于罕以不贪为宝。5.廉洁不贪。6.人各有志,不可勉强。7.略)【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骊驹()冉()洁白晰()

2、《陌上桑》是 中的一首著名叙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

3、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⑴罗敷善蚕桑(蚕桑:)⑵耕者忘其犁(犁:)⑶来归相怨怒(来归:)⑷宁可共载不(宁可:)⑸使君一何愚(一何:)⑹东方千余骑(骑:)⑺白马从骊驹(从:)⑻四十专城居(专:)⑼十五府小吏(府:)⑽皆言夫婿殊(殊:)

4、下列句子中“坐”的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D、坐此解职

5、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的?

6、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7、罗敷为什么夸耀她的丈夫?

8、填空:

⑴读诗的前半部分:

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 的手法,目的是。⑵读诗的后半部分:

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的好处,一是,二是。

9、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

10、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⑴系: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⑵下:缃绮为下裙()下担捋髭须()⑶居:夫婿居上头()四十专城居()

11、译句:

⑴青线为笼系,桂枝为笼钩。⑵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⑶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⑷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⑸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⑹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二、同步解读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少年见尹敷。,;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2.这篇课文选自《 》,是 代 编写的。1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14.翻译下面句子:

①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②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5.文中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16.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请你简要说明文中是怎样刻画罗敷的美。

17.假如罗敷长得很丑,那么对情节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三、美文赏读

乞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了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却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8、解释下列句词语的意义。①中山人予之猫(予:)②善捕鼠及鸡(善:)③盍去诸(盍:)

④去饥寒犹远(犹:)

19、辨析下列各组词的意义。①去

A、盍去诸()B、去饥寒犹远()

C、睨之,久而不去()②患

A、赵人患鼠()B、其子患之()C、吾之患在鼠()

20、翻译“是非若所知也”。

21、赵父认为“吾之患在鼠”的理由是:。(用原文填空)

22、你认为赵氏父子在对待猫的去留问题上谁对谁错?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略

2、汉代乐府诗中;一个叫罗敷的女子,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

3、⑴养蚕采桑⑵犁田⑶归来之后⑷愿意⑸怎么这样⑹骑马的人⑺跟随⑻独占⑼太守府⑽出色,与众不同

4、C

5、直接写其容貌美、间接写其人格美

6、C

7、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沉着勇敢和机警智慧。

8、⑴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的美貌。⑵略

9、略

10、⑴络绳;拴,动词⑵下面,方位名词;放下,动词⑶处在,动词;长官,名词

11、⑴用青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系带,用桂树枝做桑篮上的提钩。⑵回到家里又互相埋怨,耽误了活计,只因贪看了罗敷。⑶太守让人问罗敷:“可否与我太守同车共载?”⑷用什么来识别我的丈夫呢?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黑马的那个人就是我的丈夫。⑸举步轻缓,从容大方,在府中走来走去。⑹在座的即使有上千人,也都会说我的丈夫人才出众。12.13.14.15.16.17.

18、①给②擅长③何不④还

19、①A赶走B距离C离开②A以„„为祸患B担忧C祸害 20、这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21、“夫有鼠„„吾将饥寒焉。”

修改病句练习及答案 篇6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摆满”改为“坐满”。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病句类型:用词不当、语义重复。“生满”改为“开满”;去掉“白的、红的、黄的等”。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病句类型:用词不当。“练习”改为“锻炼”。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心里”改为“脸上”。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病句类型:用词不当。“猛烈”改为“踊跃”。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改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明确”改为“端正”。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小学生学习报》”。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富强”改为“富裕”。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改为:我觉得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学习态度”前添加“端正”。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必须”。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态度”改为“要求”。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心情”改为“表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病句类型:用词不当。“陆续”改为“连续”。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情景”改为“风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基本上”。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刚刚”。

2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大概要”。

2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必须”后面增加 “养成”。

23、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河水”和“云朵”互换位置。

24、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香山的秋天”改为“秋天的香山”。

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答案

1、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病句类型:次序颠倒。“弄脏了泥土”改为“被泥土弄脏了”。

2、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我”改为“我们”。

3、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几乎”。

4、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月季、”。

5、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标点错误。“积木”后的“,”改为“、”;去掉“、足球”。

6、星期日,我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和食品”。

7、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改为“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雪白的衬衣”。

8、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上午”。

9、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数量”改为“质量”或把“提高”改为“增加”。

1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左右”。

11、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病句类型:语义重复、搭配不当。去掉“数不清”,“人群”改为“人”。

1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病句类型:成分残缺。“上课”前添加“养成”。

13、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人口”调整到“最多”的前面。

14、“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病句类型:归类不当。“文娱节目和大合唱”改为“大合唱等文娱节目”。

15、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增加”改为“提高”。

16、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中倾泻下来。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乌云和”。

17、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去掉“墨绿的”。

18、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19.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普遍”调整到“提高”前面。20、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不但”改为“虽然”;“而且”改为“但是”。

21、我们在学习上应当有不怕困苦的精神。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困苦”改为“困难”。

22、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的劳动任务是扫地,擦窗和搞卫生。病句类型:归类不当。“扫地,擦窗和搞卫生”改为“扫地、擦窗”。

23、《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写的。病句类型:不合事理。去掉“写的”。

24、猫头鹰、燕子、蝙蝠、喜鹊都是益鸟。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蝙蝠、”。

25、红军长征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时代”改为“时期”。

26、在同学们地帮助下,使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去掉“使”。

27、会场上想起一片热情的掌声。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想”改为“响”;“热情”改为“热烈”。

28、昨天中午,刮了一阵狂风暴雨。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暴雨”。

29、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语句都很通顺。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内容和”;去掉“都”。

30、只有你平时注意观察事物,积累素材,作文时就会有内容写。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就”改为“才”。

31、每一个有志气的同学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将来”调整到“成为”前面。

32、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把“改正了错误”和“接受了大家的批评”调换位置。

33、如果我们班受到老师的表扬,也不要骄傲。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如果”改为“即使”。

34、少年宫展览室里展出了创作的描绘同学们春天的图画。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把“同学们”放到“创作”的前面。

35、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长城。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在“世界上”后面增加“其它国家”。

36、上课的时候,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讲。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坐”前加“我”。

37、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而热情地帮助我。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去掉“虚心而”。

38、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心情”改为“笑容”。

39、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情景”改为“风景”。40、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基本上”。

41、昨天晚上,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改为“除了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外”。

42、李宁非常好学,经常受到老师的夸耀。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夸耀”改为“夸奖”。

43、我一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缺点。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改进”改为“改正”。

44、因为你经常锻练,身体就会健壮起来。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因为”改为“只要”。

45、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贯彻”改为“响应”。

46、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句首加“我”。

47、这道题最后终于被解答出来了。

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最后”或“终于”。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 篇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我教学完“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三个例题后,在第三课时练习课时,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情境创设的策略,合理的设计练习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教学效果较好。

课例片断

1. 创设情境一(教科书第67页第8题)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科技节,这次科技节要带大家到少年宫参观。考考大家:华城小学到少年宫的路线图如下:(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导语:如果再增加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

反馈信息。

2. 创设情境二(第66页第5题)

导语:祝贺大家顺利通过了第一关。科学老师决定带领大家乘36路绿色环保车到少年宫去。在车上科学老师又出了一道题想难倒大家:

你会把36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吗?

小组试说,注意怎样写才会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小组代表说一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数学故事:陈景润、王元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明了1+2;王元证明了2+3

3. 创设情境三

导语:老师真佩服你们敢于向科学顶峰攀登的勇气和决心。坚持这份勇气和毅力,相信我们中间会出现陈景润式的数学家、袁隆平式的科学家。

大家下了车来到了少年宫,一进大门,大家看到少年宫的各个场馆的示意图:(课件出示)

导语:你想参观哪里呢?大部分学生选择到实验室,好,我们先到实验室去看一看。实验室里有许多实验器具,科学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第66页第6题)

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列举。

展示学生作业纸上不同的列举方法。

小结:一一列举并不是一定要列表,有时也可以用文字、符号、字母等进行列举,只要在列举时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就可以了。

4. 创设情境四(第67页第9题)

导语:下面你想到哪里参观?好,那就去象棋室)。

象棋室里有五位同学小明、小华、小力、小强和小海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盘。现在,小明已赛了4盘,小华赛了3盘,小力赛了2盘,小强赛了1盘。小海已经赛了几盘?分别是和谁赛的?自己用线连连看,再分组讨论,检验你的答案对不对?

学生回报交流,相机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在解决题目时,有时用到几种策略。就像这道题目,不仅用到了连线列举的策略,还用到了推理的策略。所以我们要学会灵活的选择解题的策略。

5. 创设情境五(第67页第7题)

导语:最后大家来到了手工室。有一道这样的题: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拼一拼,算出结果填在表中。

(1)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的方法。

(2)学生自己填写表格。

(3)汇报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4)同桌讨论:从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5)与例1进行比较,寻找异同之处。

小结:在解决类似的题目时,我们应该先找到不变的量,抓住不变的量进行思考。

6. 创设情境六(拓展提升)

导语:参观完了少年宫,同学们要返回学校了,科学老师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7. 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完这节课后你觉得自己

设计思考:

1.创设练习情境,灵活地使用教科书。

本节课整合了教材资源,以学校出发前往少年宫参观为主线,将教材中的练习活动巧妙地串为一体,呈现了一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如:从学校去少年宫的路线有几种走法,内容要求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种到几种。学生练习时,适当做到扶放结合,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练习结束时,让学生自我评价,了解练习活动的目的,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待日后改进。

2.合理设计活动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需求。

本节课以“从学校出发前往少年宫参观为主线”:将去少年宫(有几种路线)——坐36路车(把36分成素数)——到少年宫参观(实验室里算砝码的质量、象棋室里下了几盘棋、手工室里拼长方形)——返回学校(又有几种路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产生探求的需求,并借助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应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体感觉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本节课教师适度开发和改变教材内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究、验证,不断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知识,形成生活经验。

让学生能够综合地使用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篇8

1. C 2. C

3. (1) 49;

(2) 1681.

4. (1) 0.936;(2) 0.648.

5. (1) p=0.2;(2) P(B)=179495.

《由一个抽奖活动探究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1. A 2. 59

3. (1) 23;

(2) 35.

4. (1) 设事件A为“第一次取到白球”,事件B为“第二次取到黄球”,则“第二次才取到黄球”的概率为P(AB)=P(A)P(B|A)=410×69=415.

(2) 设事件D为“其中一个是黄球”,事件E为“两个都是黄球”,则“已知其中一个是黄球,则另一个也是黄球”的概率为P(E|D)=610×59÷610×49+410×69+610×59=513.

《随机变量的那些事儿》

1. 325

2. 6,0.4

3. (1) 233=827.

(2) 233+C2323313+

C24233132

=6481.

(3) 3827+127+4827+227+51681+881=10727.

《复合函数单调性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例析》

1. 4 2. 2 3. B 4. B 5. C

《解题步步高》

1. A

2. 略.

3. f′(x)=(2x+a-4)ex-1+[x2+(a-4)x-2a+5]ex-1=[x2+(a-2)x-a+1]ex-1=[x+(a-1)](x-1)ex-1.

令f′(x)=0,得x=1-a≤0或x=1.

故x∈[0,1)时,f′(x)<0,所以f(x)在[0,1]上单调递减;x∈(1,2]时,f′(x)>0,所以f(x)在[1,2]上单调递增.所以f(x)的最小值为f(1)=2-a.

又f(0)=(5-2a)e-1,f(2)=e,而(5-2a)e-1≤3e-1<e,所以f(x)的最大值为e.

《介绍几种常见抽象函数的具体模型》

1. f(x)=x.

2. 存在,f(x)=2x.

3. 8<x≤9.

4. f(0)=1,f(x)为偶函数.

“概率(随机变量)”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 15 2. 0.04X+10 3. 712 4. 0.8 5. 310

6. P(X=-2)=29,P(X=0)=13,P(X=2)=49

7. 13 8. n-12,n2-112 9. 9599 10. 9,0.4

11. 477 12. X~H(3,3,40),故P(X=0)=C337C340=777988,P(X=1)=C237C13C340=9994 940,P(X=2)=C137C23C340=1119 880,P(X=3)=C33C340=19 880.

13. (1) PX=1n+PX=2n+PX+3n+…+PX=nn=1,

即a+2a+3a+…+na=1a=2n(n+1).

(2) 若n=2 006,则a=22 006×2 007,

故P2 0022 006<X<2 0062 006=PX=2 0032 006+PX=2 0042 006+PX=2 0052 006=a(2 003+2 004+2 005)=12 0242 006×2 007=668223 669.

14. (1) X的概率分布表为:

X0123

P18383818

所以E(X)=0×18+1×38+2×38+3×18=15(或E(X)=3×12=1.5).

(2) 乙至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1-C33233=1927.

(3) 设“甲恰好比乙多击中目标2次”为事件B,“甲恰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击中目标0次”为事件B1,“甲恰击中目标3次且乙恰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B2,则B=B1+B2,且B1,B2为互斥事件,

于是P(B)=P(B1)+P(B2)=C23123×133+123×C1323132=124.

15. (1) 至少有3次发芽成功,即有3次,4次或5次发芽成功,所以所求概率

P=C35125+C45125+C55125=12.

(2) X的概率分布表为:

X12345

P121418116116

所以E(X)=1×12+2×14+3×18+4×116+5×116=3116.

综合练习(四)参考答案

1. 1 2. 1 3. 27 4. 12 5. n2 6. (1,+∞)

7. 70 8. (-1,0)

9. y=-x±2 10. (2,0)

11. 0,12 12. 49 13. 35,73

14. 33

15. (Ⅰ) 所需的比赛场数ξ是随机变量,其可能的取值为4,5,6,7.

{ξ=k}(k=4,5,6,7)表示获胜队在第k场获胜后比赛结束,显然获胜队在前面k-1场中获胜3场,从而P(ξ=k)=C3k-112k-1,k=4,5,6,7.

ξ4567

p1814516516

(Ⅱ) 所需的比赛场数的数学期望E(ξ)=4×18+5×14+6×516+7×516=9316,故组织者的收益的数学期望为9316×2 000=11 625万美元.

16. (Ⅰ) 由1+m2=4且m>0,得m=3.

因此由x′+y′i=(1-3i)•(x+yi)=x+3y+(3x-y)i,得关系式x′=x+3y,y′=3x-y.

(Ⅱ) 因为点P(x,y)在直线y=x+1上,所以其经过该变换后得到的点Q(x′,y′)满足:

x′=(1+3)x+3,y′=(3-1)x-1.

消去x,得y′=(2-3)x′-23+2,故点Q的轨迹方程为y=(2-3)x-23+2.

17. (Ⅰ) 取AC的中点O,连结OS,OB.

因为SA=SC,BA=BC,

所以AC⊥SO且AC⊥BO.

因为平面SAC⊥平面ABC,平面SAC∩平面ABC=AC,所以SO⊥平面ABC,所以SO⊥BO.

故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2,0,0),B(0,23,0),C(-2,0,0),S(0,0,2),M(1,3,0),N(0,3,1),

所以CM=(3,3,0),MN=(-1,0,1).

设n=(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则n•CM=3x+3y=0,n•MN=-x+z=0,

所以可取n=(-1,3,-1).

又OS=(0,0,2)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而cos〈n,OS〉=n•OS|n||OS|=-55,

所以二面角NCMB的余弦值为55.

(Ⅱ) 由(Ⅰ)得CB=(2,23,0),又n=(-1,3,-1)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d=|n•CB||n|=455.

18. (Ⅰ) 因为7777-15=(4×19+1)77-15

=[C017(4×19)77+C177(4×19)76+…+C7677(4×19)+1]-15

=19(C077•477•1976+C177•476•1975+…+C7677•4)-14,

所以m=5.

(2) 由11-2n≤5n,2n-2≤11-3n,得117≤n≤135.

又因为n∈N*,所以n=2,

所以a1=C710-A25=100.

而52x-253x25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4,得公差d=-4.

所以等差数列通项an=-4n+104.

由an=104-4n≥0,an+1=104-4(n+1)≤0,得n=25或n=26,所以此等差数列的前25项或前26项和最大,最大值为S25=S26=1 300.

19. (Ⅰ) 由已知,得点O和B关于直线l对称.

直线l:y=3x-23,①

过原点O且垂直于l的直线OB:y=-33x,②

由①②,得x=32,y=-32.

因为椭圆C的中心O(0,0),所以点B(3,-3).

因为点B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所以a2c=3.③

因为直线l过椭圆C的焦点,所以该焦点为(2,0),所以c=2.④

由③④,可得a2=6,b2=2.

故椭圆C的方程为x26+y22=1.

(Ⅱ) 若直线MN平行于y轴,则y1+y2=0,不合题意.

若直线MN不平行于y轴,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b.

由2x2+6y2=12,y=kx+b,得(3k2+1)x2+6kbx+3b2-6=0.

则Δ=36k2b2-4(3k2+1)(3b2-6)>0,即(2+6k2)-b2>0.⑤

设M(x1,y1),N(x2,y2),则x1+x2=-6kb3k2+1,x1x2=3b2-63k2+1,故y1+y2=k(x1+x2)+2b=2b3k2+1.

由已知,得2b3k2+1=1,故3k2+1=2b.

代入⑤,得4b-b2>0,即0<b<4.

由已知,得u=3b2-62b=32b-3b.

由u′=32+3b2>0,得u在(0,4)上是增函数.

所以u<32×4-34=214.

故存在最小的常数m=214,使u≤m成立.

20. 因为f(x)-2x>0的解集为(-1,3),

故f(x)-2x=a(x+1)(x-3),且a<0,

因而f(x)=a(x+1)(x-3)+2x=ax2+2(1-a)x-3a,a<0.

(Ⅰ) g(x)=xf(x)=ax3+2(1-a)x2-3ax.

因为g(x)在区间-∞,a3内单调减,故g′(x)=3ax2+4(1-a)x-3a≤0在区间-∞,a3上恒成立(且“=”不连续成立).

由于a<0,2(a-1)3a>0,故只需g′a3=a33+43a(1-a)-3a≤0.

注意到a<0,所以a2+4(1-a)-9≥0,得a≤-1或a≥5(舍去).

故a的取值范围是(-∞,-1].

(Ⅱ) 要证a=-1时,方程f(x)=2x3-1仅有一个实数根,即证方程2x3+x2-4x-4=0仅有一个实数根.

令h(x)=2x3+x2-4x-4,由h′(x)=6x2+2x-4=0,得x1=-1,x2=23,易知h(x)在(-∞,-1),23,+∞上递增,在-1,23上递减,于是h(x)的极大值为h(-1)=-1<0,

故函数h(x)的图像与x轴仅有一个交点,

所以a=-1时,方程f(x)=2x3-1仅有一个实数根.

(Ⅲ) 设r(x)=f(x)+(2a-1)x+3a+1=ax2+x+1,则r(0)=1∈[-3,3],且其图像的对称轴为x=-12a>0.

故-12a≥1,r(1)=a+2≤3或

0<-12a<1,r-12a=1-14a≤3,r(1)=a+2≥-3,

解得-5≤a<0.

故不等式|f(x)+(2a-1)x+3a+1|≤3成立的充要条件是-5≤a<0.

上期“一种扑克牌玩法背后的

数学原理”参考答案

出现同花顺子的概率是402 598 960≈0.000 015 39,

出现四条的概率是6242 598 960≈0.000 240 1,

出现同花的概率是5 1482 598 960≈0.001 981,

上一篇:加油加气站防火下一篇:社区活动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