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精选14篇)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六级六班,实施营养餐学生299人;教职工20人。于2013年八月重建学生食堂,食堂餐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从业人员4人都已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餐饮服务证、卫生许可证都在有效期内,自2013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添置蒸饭车、切菜机、切肉机、餐桌50张、消毒柜2台、冰柜2台等314件,总投入62118元,基本保证学生食堂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二、具体做法

1、按照每生3元的补助标准足额向学生提供营养午餐。具体是每 天午餐时免费向学生提给烹饪熟的、安全营养的、价值3元的肉类商品。平均发给每位学生,直到打完为止。

2、严把食品采购关,学生每天的营养午餐主要以鸡肉、猪肉、蛋为主。全部为本地没有喂过饲料的、没有病的家禽。

3、严把食品购入数量关,防止克斤扣两,杜绝资金流失,弄虚作假,中饱私囊。在烹饪营养餐前,由分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 表、学生代表亲自参与核准和登记进货的数量,学生代表亲自参与核准和登记进货的数量,并负责列好每日进货清单、建好供餐台账。

4、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每天做好厨房、餐厅、餐具的消毒工作。每日都有食品留样,及时杀灭蚊蝇蟑螂等,杜绝饮食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5、每天领导小组成员都检查炊事员饭菜的洗涤、搭配、卫生安全等。

6、学校专门建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专账,监督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每生3元足额使用,专款专用,一律杜绝克扣及挪作他用。

7、严把食品存储关,做到定期检查,分类储存,标识清楚,杜绝霉烂变质、过期食品出仓。

8、严把教师就餐值班关,确保学生就餐秩序,杜绝混乱就餐,随意就餐。

9、严把人员管理关,学校定期组织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食品卫生安全、营养知识等培训,并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学期及工作考核,均与绩效工资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10、学生营养午餐管理情况。我校严格按照“麻城市营养午餐工作流程”从采购、入库、出库、午餐加工、试尝、留样、分配就餐、成本核算每个环节严格把关。

三、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我校能确保专款专用;实行实名制签领,每天发放营养餐前由班主任现场监督学生做好签字手续。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补助资金能够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学校定期将营养餐供给及学生签字情况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存在问题

1、校本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2、从业人员不够稳定。

3、学校资金紧张,炊勤人员工资缺口较大。

4、编制紧,监管人员、分管领导均有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其他兼职工作,导致有时的监管未完全落到实处。

五、今后打算

1、进一步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监管人员、校本培训力度,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使监管落到实处

2、尽可能安排营养午餐专职管理员。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2

一是学生一日三餐的比例升高。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3顿饭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10.4%下降到2013年度的7.1%。其中, 中部地区的比例为3.4%, 西部地区的比例为9.7%。

二是学生餐的质量有所提高。早餐、午餐或晚餐“总吃不饱”的比例有所下降, 从2012年度的3.8%~7.0%, 下降到2013年度的3.3%~6.6%。上午第3~4节课“每天都感觉饿”的比例也有所降低, 小学生从2012年的10.8%下降到2013年的6.1%, 中学生从13.0%下降到5.4%。

三是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缺课率下降。2013年度1~6年级小学生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在70.9~78.5分之间, 初中1~3年级学生平均成绩为62.2~70.2分。与2012年度相比, 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0.8分和1.1分。其中, 西部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提高了4.6分和4.5分, 中部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0.4~4.5分。营养改善计划促进了学生到校学习, 2013年度学生缺课率为26.7/万人·日, 略低于2012年度的35.9/万人·日。

四是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学生身高体重有所增长, 贫血率有所下降。6~15岁男女生在各年龄段平均 身高比2012年度分别 增加0.4cm和0.6cm, 男女生体重均增加了0.3kg。2013年度男女生的贫血率比2012年度的16.8%和17.2%分别下降了2.4和1.8个百分点, 西部小学男女生下降最为明显, 分别为3.3和3.9个百分点, 初中男女生也下降1.9~2.6个百分点。

五是厨房建设初现成效。2013年度, 中西部试点地区的中小学有60.8%的监测学校建有食堂, 比2012年的60.6%有所提高。西部中小学有食堂 (74.5%) 的比例高于中部 (45.7%) , 初中学校 (87.3%) 高于小学 (54.2%) 。其中, 2013年度有42.4%的监测学校的食堂配备餐厅, 略高于2012年度的36.5%。

云南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 篇3

鲁昕指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做到三个“专”: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各省和各市县级政府要成立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专项制度,强化工作落实,建立主任办公室制度、月通报制度、简报制度、工作调度制度和分省包干督察制度;设立专家组,加强业务指导,因地制宜帮助研究制定营养配餐指南和食谱。

针对2012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鲁昕强调,要落实政府责任,抓紧建设责任体系,政府层面统筹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学校层面把责任体系建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与有关供餐企业(个人)之间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好监督检查,建立實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制度,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另据悉,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确定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云南省有85个县列入试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试点,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将国家试点外的44个县(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与国家标准一致,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资金600元),所需资金由省与州市共同分担。

《云南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草案)》举行听证

本刊讯(记者 矣 勇) 2月20日,省教育厅举行《云南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草案)》听证会,来自全省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学校和法律界等方面的15名听证代表围绕《办法(草案)》的规范性、可行性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办法(草案)》共12章40条。在入学招生方面,明确了按照学生实际居住地就近或相对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制度,改变了以户籍为主导的学籍管理弊端;明确了适龄儿童入学的法定年龄及其界定日期;明确了非户籍地学生入学的基本要求。在政府行为方面,规定了实行入学通知书发放和义务教育证书颁发制度,从“入口”和“出口”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体现政府责任,强制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有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在管理手段方面,规定了从学生注册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网络管理,确保管理工作方便、快捷、精确、高效。在管理行为方面,取消了留级制度,禁止开除学生的行为,规定了学生缓学、转学、休学、复学、跳级以及学生学籍注销的具体情形和办法。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和办法,明确了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培养学生;明确了“奖励为主、处分从轻”的奖惩制度,提出了处分不得计入学生学籍档案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对学校处分学生进行申请复议的制度。

听证代表认为,《办法(草案)》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法、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对加强和完善全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充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班额现象,有的代表提出,《办法(草案)》应对班额进行相应规定,以遏制大班额问题,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办法(草案)》第四章对云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转学手续办理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有代表建议,希望对跨省转学的程序也作相应规定。另外,学生的处分、跳级以及民办学校的招生等,也是听证代表关注较多的问题。

截至2011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达629.34万人,占在学人数的70%。为规范和加强义务教育学籍管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省教育厅从去年初开始进行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的制定,《办法(草案)》的制定经历了调研学习、征求意见、论证修订3个阶段。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4

[2014]23号文件,结合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际,为确保“计划”工作顺利实施,供餐各环节工作符合县,中心校营养“计划”办的规定和要求,真正做到食品、资金安全,学生吃到可口、等值的午餐,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特将我校的营养改善供餐整改如下:

1、学校对食堂的的采购工作全员参与,真正做到每样都有人抓,每样都有人管,做到层层责任落实到人。

①、学校拟定了猪肉采购合同,由学校校长:张愿军。副校长:王军、邓健康、郭登友。采购组组长:顾珍富等参与制订。②、本学期林口中学食堂猪肉的供给由四个供客户供,所有证件全部齐备。分别为:李贤超、龚声俊、张清伟、胡建鲜四人供3月、4月、5月、6月的猪肉。

③、猪肉价格以每月市场的最低价,3月的猪肉价为11.5元/斤。质量以合同为准。

④、大批采购的由学校校长、监督组长、营养办主任、采购组长、会计一共采购。

⑤、平时采购由采购组长(顾珍富)和副组长(王世文)一同采购。并严禁制作野生菌、木薯、苦膳、四季豆、河豚鱼、猪甲状腺和发芽进食堂。并不购买和使用未经相关部门检验的大桶油。⑥、采购组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从不让学生在一个星期重复吃上三次一样的食品,真正做到食谱多样化。

⑦、相应的各种流程公开,索票索证齐备,入库出库规范,相关库存物资做到日清月结。

2、我校陪餐教师只有学校值班人员(星期一:邓健康、朱绍

柱;星期二:张波、刘恩祥;星期三:郭登友、王世文;星期四:顾珍富、张勇;星期五:杨忠全、李中枢)和食堂管理人员(龚声相、陇贡斌),每次陪餐都是同学生同吃,从不会另外开炉灶,并每次都交了3元陪餐费。

3、由于原食堂人员的变更,食堂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更换:陇贡斌任申庆松的职务,建立食品采购、入库台帐,切实完成各环节筹集资金手续,及管理生产等工作。

4、龚声相任王旭的职务。执行公示每天原辅材料及当日食堂业务操作。管理好食堂卫生、食堂设施设备定期检查和相应的食品安全工作。

5、林口中学营养改善调动了以罗永开(林口村党总支书)为组长,胡建团(林口村主任)为副组长,杨思贤为成员等有声望的膳食委员会到我校轮流陪餐,确保了我校营养改善供餐的过程中受到当地群众的监督。

6、我校食堂在本学期严格招收食堂从业人员,并有担保人书、安全责任书、聘任合同、身份证,健康证 部齐备后,根据思想品德良好等条件过关后,才能到食堂从业。

总之,林口中学的营养改善供餐落到了实处,有营养2014的营养改善实施方案、有营养改善供餐的暂行规定、陪餐教师制度、有第四节课教师对营养餐学生就餐的相应规定等,做到层层有人管;机构齐全,采购组,监督组,宣传组等;做到物品价格在全乡是最低的,质量是最好的,真正做到供餐无缩水现象,数量和质量都达到充足,达到3元等值等价要求。

林口中学

2014年3月26日

镇雄县林口中学营养改善对照整改报告

林口中学

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 篇5

一、层层落实,管理到位。

完整午餐和课间餐,学校校长亲自抓,总务副校长分管,建立组织机构,完整午餐和课间餐安排专人具体实施,按时按质按量完整到位,并成立由家长和学生组成的监督专班,监督和评估,各个环节监督,督察到位。有记录有举报电话公示。

二、严格实施好营养餐和课间餐。

为了强化管理,我们制订了完整午餐和营养课间管理,管理机构,建立了进出货台账,实物验收保管制度,发放时间,一周菜普,公示等等,每日发放课间餐和每日供应的完整午餐都有学生签字记录,财务由学校专人管理,每月进行一次清算,不截留,不挪用专项资金,做到日清月结,零利润服务学生,同时建立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台账管理制度,餐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留样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明确了人员分工,各其职,各负其责,促使职工爱岗敬业,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乐于服务,乐于奉献,切实把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到位。

三、严格把好管理关。

每年度我们申请办理了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各类食品蔬菜的供应商索取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签订供货协议及食品安全责任状,邀请卫生监督局来校指导工作。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有传染,疾病的人员不准上岗,确保饮食安全,师生身体健康,食堂餐饮许可证,食堂人员健康证挂在墙上公示,让领导师生监督,每年八月对食堂及食品管理人员进行一次签聘合同,聘期一年,工资按月发放,不存在给聘用职工购买何险及其他后顾之忧,工作不求进步,态度不好的第二年不予以聘用。分管领导每天下食堂不少于二次,主管领导每周下食堂不少于6次,并同师生用餐不少于5次,时刻关注食堂服务态度,饮食质量安全等等。

四、严格食品采购制度。

食堂安全是食堂的头等大事,食堂采购是安全的关键。我们每学期开学前由分管校长和总务主任对市场进行调查,选择正规商店,正直的商人进行交易,商谈价格服务项目。“米、面、油副食店”蔬菜配送店,“肉店”都选择专营的正规店,并向学校方提供,“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个人健康证”与学校总务处签订供货协议。采购时通知乙方供货数量、价格、乙方提供送货单,总务处验收,食物保管员验收签字,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已订购的货物,食堂不再从其它渠道进货,供货商提供的货物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负一切后果责任。

五、严格食品加工流程管理。

食品加工程序:我们的作法是,第一新到食品首先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数量质量以及合理的价格并确保食品,无腐烂,过期,食品有QS标志,确保食品安全。第二,分鱼肉蔬菜三个池子清洗,把检查贯穿到制作的全过程,食品制成后盖上网罩,防止异物和飞虫侵蚀食品,事事处处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师生吃上放心,安全食品,健康成长。

六、严格好食品消毒关。

消毒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生了疾病,使用的餐具进行消毒处理,其它食堂用餐餐具每餐都进行一次消毒处理,每天下班前把所有操作工具及学生使用的碗筷,进行蒸煮后入消毒柜,第二天使用,历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操作,没出现过半点问题。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调研报告 篇6

(一)全市学校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79所,其中:小学242所,教学点155个,普通中学8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3所。现有在校生246324人,其中:小学123981人(其中教学点3697人);普通中学122061人(其中:初中75097人,高中48802人),特殊教育学校282人,幼儿学前教育13171人。

(二)国家试点旗县学校基本情况

化德县属国家贫困县,又被国家划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9所,受惠学生727人。

兴和县着手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早餐“蛋奶工程”。工程实施范围为20所农村中小学,32个教学点,共计3411名中小学生。

商都县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32个,在校学生1652人,住宿生1083人。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7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营养。自2010年秋季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即“两免一补”中“一补”的标准进行了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到了每生每天3块钱,初中生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块钱,每年小学生可以得到750块钱的补助,中学生可以得到1000块钱的补助。

其次,加大了对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改造力度。2007年以后,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将学生食堂作为重要建设内容,120亿中央投入资金中,1/4用来改造食堂。各地围绕改善学生营养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陕西实施了“蛋奶工程”等。

续梅表示,各地对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续梅指出,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对农村学生的营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饮食卫生习惯等原因,现有的“一补”政策落实不够理想,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工作还面临严峻形势。

续梅称,目前,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指导和推动各地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心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合力。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8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观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膳食补助。这是一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关怀。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操作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镇中心学校的调研情况,了解此项计划实施前后学生用餐情况的变化,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几点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57-02

一、营养改善计划在我校的落实情况

青少年是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与他们个人的成长发育以及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儿童健康况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如果只是盲目将各地区各学校都进行统一是不可取的,它需要建立在各级农村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和和各校学生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实施不同的营养方案。要做到每天不重复;每天的餐配比例以及营养搭配要合理可口,以保障学生的均衡营养。但据了解,我所在小学以及所在乡镇内的其他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小学平时供餐并没有所谓的营养方案,更做不到每天菜样不重复,甚至每周不重复都没办法做到。每餐搭配只是根据食堂师傅或是主管人员的主观意愿,有什么菜就煮什么菜;菜品单一,基本上一个星期内提供的菜每天都一样。餐配严重不合理,它只能勉强保证学生饱腹,餐配的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每天的饭几乎是没吃几口就会倒掉,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至于要求的合理可口、均衡营养也未达标。

以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明德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食堂每日按照如下食谱进行配餐供应:

1. 主食类:馒头、稀饭、米饭,每天重复如此。

2. 鸡蛋: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3. 鸡腿(鸡翅):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4. 汤类:鸡蛋番茄瘦肉汤、海带排骨汤、土豆排骨汤、冬瓜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等,每天一种。

5. 牛奶类:学生奶,每两个星期一次,一次一瓶。

用餐形式: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食堂打好午餐,由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自主用餐。保证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杜绝浪费。通过一两年时间的运行,学生、家长普遍都表示满意。

但学校食堂规模小、人员不足,为图方便省事,每天的早餐就只供应馒头稀饭,学生们有时馒头吃了一半后就到处乱扔,造成了很多浪费;中餐的菜品里荤素搭配不合理,青菜里都是肥肉,让学生难以下咽,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把菜里的肉挑出来丢了或是直接不吃就倒掉;每次午餐的鸡蛋、鸡腿一配发就是两个,学生们吃了这些后基本上就吃不下米饭了。每次午饭后学校各处的卫生状况就特别令人担忧。这种配餐供应形式明显违背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初衷,使营养改善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还要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作长远考虑,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到实处。

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营养餐补助资金缩水严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上涨,仅2014年就比去年上涨了2.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经费来源单一,除财政拨款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下拨的每天3元(2015年3月将其调整为每天4元)的营养餐补助也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以前很便宜就能买到的粮食蔬菜,现在却需要花“大价钱”购买,财政下拨的营养餐补助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营养供给食物的稳定性。

2. 学校缺少后勤保障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短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建符合条件的厨房,只能用其他公房来临时充当,设备较为简陋,卫生条件差。我校在红安县乡镇学校里硬件设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但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学校食堂不宽敞,食堂内没有能供学生坐着吃饭的桌椅,天晴还没有问题,一旦遇上下雨,孩子们就各种不方便。再者食堂工作人员往往是附近工作的农民,没有读过书,缺乏营养搭配知识,做出的饭菜口味单一,营养价值不高,另外,尽管有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有的食堂工作人员会将蔬菜和肉类放在一起,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穿工作服,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可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3. 营养餐补助款发放不及时和使用的不规范

在营养改善计划中,存在着拨款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后,会导致学校因资金不到位,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无法落实。2014年秋,我校就因为营养补助资金不及时导致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面临“无米下锅”的困难局面,使学校一系列后勤工作一度难以开展,也给学校其他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4. 补助款发放范围不是特别合理

国家规定的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不含县城)开展试点,但由于国家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使很多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被撤并,农村乡镇地区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转到县城陪读。这部分孩子本应该是营养餐补助款的目标受益群体,但由于他们不在农村就读,因此便失去了享受补助款的资格。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几点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善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特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 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的实施者,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让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对于物价上涨、学校后勤人员短缺等问题,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学校统一采购质优价廉的食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补助的标准,保证学生吃得到实实在在的营养全面的食物。

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

尽管各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各试点地区的政府应该从长远出发,看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试点学校招聘一些合格的后勤人员,使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有序实施。聘请的食堂后勤工作人员应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并对他们组织相关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营养搭配的有关知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隐患,请有关专家传授一些食品采购、加工、保存方面的相关知识,严把安全关,消除安全隐患。

3. 规范财政的拨款流程

针对营养改善计划拨款延长的时间长,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各试点地区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让学校坐等、自己先想办法垫付。市、县财政要高度重视国家对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在第一时间把有关资金拨付到位。为减少财政拨款中的发放和使用不规范现象,县财政和教育部门应该安排专人负责,把资金的发放速度以及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以此制定相关的惩奖制度,以确保营养餐补助款准按时发放,不延时、不拖欠。

4.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推广国内先进模式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惠民政策,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仅靠政府力量肯定还远远不够,应该寻求多方帮助。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推广国内的先进模式。例如国内的“九阳希望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等公益项目在促进和落实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各试点地区可以积极探索和借鉴,学习其相关经验,为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更大更多的助力。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精神,我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5月21起正式实施。针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

通过走访师生、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目前实施现状如下: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村主任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安排2名教师担任营养改善计划联络员,具体负责营养奶的保管、发放工作。建立了学生饮用奶收发室,健全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制度,制定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发放宣传资料和《告家长书》各600余份。切实普及营养改善的有关知识,让营养改善计划家喻户晓,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情况。

2、基本模式。按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我校以统一购置学生饮用奶在课间分发给学生加餐。尚无家庭托餐、餐饮单位配送等其他模式,无直接将3元钱发放给学生的情况,也无截留挪用等其他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主要问题是供餐模式和内容单一。单纯地依靠课间分发营养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初衷。据部分学生家长反应,课间加餐后,孩子到中餐时无食欲,不符合科学营养改善要求。同时,由于我校地处边远山区,人居分散,村级小学和校点较多,距离中心校路程又比较远,部分校点交通又不方便,营养奶主要依靠教师自己人力搬运,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1、均衡营养配搭。一是要加强正确的营养观的教育。大力普及营养知识,形成合理膳食的思想观念,切实纠正学生厌食、偏食、挑食的现象。二是设计均衡营养搭配的标准化配餐,按照青少年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均衡膳食。做到膳食结构多样化,合理化、科学化。

2、供餐模式多样化。因地制宜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统一集中配送等供餐模式和与之相适应地配套设施设备。集中财力物力建好标准化的学校食堂和配送中心。对于营养餐配送车辆及食堂卫生安全要紧盯不放,确保学生食品质量安全。要及时公布营养计划,明确营养标准,让家长和学生对其一目了然,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到实效。

鲁中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自查报告 篇10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于2013年3月20日至27日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7--9年级共有7个教学班,学生219人,全部享受免费的营养早餐。我校的营养餐完全按照安定区教体局统一招标配送,认真落实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早餐食谱为:星期一、三、五牛奶一包,面包两个;星期二、四牛奶一包,火腿肠一根。经摸底,我校没有对牛奶、蛋黄派及火腿肠过敏的学生。

二、管理机制方面

1.我校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指定史永泰老师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相关负责人、班主任等签订了相关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了管理责任。成立了由领导班子、家长、学生、在职教师等为成员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膳食委员会,定期公示了监督经费账目、配餐标准、食品数量和价格,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并向家长、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2.学校严格依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我校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符合我校实际,并具有操作性。落实了预案的学习、演练等工作,师生熟悉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办法等。

3.我校坚决按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妥善管理、合理使用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做到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三、规范操作方面

1.学校营养餐的配送严格执行区教体局招标第二轮供餐,早餐为袋装牛奶、面包或蛋黄派、火腿肠。本校食堂再不承担营养餐的供餐。认真落实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早餐食谱为:星期一、三、五牛奶一包,面包两个;星期二、四牛奶一包,火腿肠一根。2.食品接收:认真清点数量,检查质量,严格把关,签字落实责任,主要查验数量、有效期及出厂日期,检验产品是否合格。

3.食品储存:储存室做到了防盗、防鼠、防污染,干净整洁,食品摆放离地离墙,确保蛋奶不变质、不污染,定期对储藏室进行清扫消毒。

4.食品发放:

(1)各班主任带领两名学生在指储藏室按本班人数领取相应数量的食品,班主任签字登记。

(2)各班学生在本班教室领取,并做好发放领取签字。

(3)各项签字登记表,每周五交史永泰老师汇总保存,建立专项档案。

5.专管领导要做好全程监管,确保每个实施环节的卫生安全标准,保障营养计划工程顺利高质量高标准实施。

6.重视食品留样工作。学校有食品留样设施设备。留样食品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存放48小时以上。有留样记录,详细记录了留样食品的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

四、硬件设施方面

我校按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标准,加强了学校食堂的建设,食堂规范、整洁、卫生。建立了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存场所,配备了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贮存、加工等场所配备了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

五、存在的问题

1.管理责任书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食品留样数量还不达要求。

4.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营养餐贮藏室规模小、房屋陈旧简陋。

5.营养餐供货商供应不及时,致使学生不能按时就餐。

6.供货商提供的营养餐存在质量问题,如上学期庄园奶、夏进奶曾出现过质量问题。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11

关键词:饮料,农村人口,学生,费用和收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的组成部分之一。饮料是高能量、低营养素密度的食品,经常饮用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近年的研究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行为较为普遍且呈上升趋势[2]。2011年,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699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3],旨在改善贫困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本次调查分析2013年度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饮料消费情况,从而为正确引导儿童少年合理消费饮料,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 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类型,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当某种供餐模式不足2所小学或2所初中时,则抽取该供餐模式下所有学校作为重点监测学校。在每个学校按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 ~ 2个班,确保每个年级40人左右,要求男、女生基本各半。共抽取学生29 317名,其中男生14 811名,女生14 506名;小学生16 730名,初中生12 587名;寄宿生12 810名,非寄宿生16 507名。

1. 2方法

1. 2. 1问卷调查调查使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以下简称“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饮料消费情况。该调查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设计,并经专家研讨会讨论及预调查后修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详细介绍该问卷的填写方法后,学生当场完成并收回。

1. 2. 2质量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负责对各监测省和重点监测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各省对所有监测县调查员进行二级培训,所有调查员均经培训合格后进行正式调查。问卷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核查,如发现填写错误或漏填等立即让调查对象补充。

1. 3数据处理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进行录入和上报,上报数据采用SAS 9. 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率值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 05为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

2 结果

2. 1饮料消费情况48. 9% 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的饮料,其中小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饮料的比例为48. 7% ,初中生为49. 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饮料前3位依次为碳酸饮料 (42. 9% )、含乳饮料(36. 7% )、茶饮料(36. 0% );其中初中生和小学生选择饮料第一位种类相同,第二、三位顺序不同,小学生依次为含乳饮料(38. 5% )、茶饮料(36. 2),初中生依次为茶饮料(35. 6% ) 和含乳饮料(34. 4% )。除茶饮料外,初中生和小学生通常喝各种饮料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 01)。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 为秩和检验。部分调查项目结果存在缺项。

2. 2不同供餐模式的饮料消费情况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及混合供餐学生平均每天喝饮料的数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平均每天至少喝1杯饮料的比例分别为51. 1% ,44. 0% 及51. 7% 。采用3种供餐模式的学生主要选择饮料顺序相同,除果蔬饮料外,不同供餐模式通常喝各种饮料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 01)。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 为秩和检验。部分调查项目结果存在缺项。

2. 3寄宿生、非寄宿生饮料消费情况寄宿生、非寄宿生平均每天喝1杯以上饮料的比例分别为48. 2% ,50. 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主要选择饮料的品种无差别,通常喝各种饮料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 01)。见表3。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 为秩和检验。部分调查项目结果存在缺项。

3 讨论

饮食行为在儿童少年时期形成并能持续影响一生[4]。健康的饮食行为不仅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成年期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5,6,7]。而饮用饮料是儿童少年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国外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适量饮用饮料并无明显危害,但如果过量饮用则会出现肥胖、龋齿、儿童多动症,甚至影响生长发育等一系列健康问题[8,9]。目前,饮料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含糖饮料的消费是肥胖及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0]。

本次调查发现,喝饮料已成为贫困地区学生一种普遍的饮食行 为。碳酸饮料 (42. 9% )、含乳饮料(36. 7% )、茶饮料(36. 0% ) 是其常选择饮料的前3位,其中碳酸饮料最受欢迎。与段一凡等[10]2009年对我国7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研究一致,且小学生(44. 7% )和初中生(40. 6% ) 选择碳酸饮料的比例接近城市水平(63. 5% ,53. 8% ),也与西方国家如美国的碳酸饮料消费逐年上升情况类似[11]。其原因可能是碳酸饮料等软饮料有其独特的口味和包装、以及广告媒体的宣传,己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所过度嗜好[12]。

本次调查还发现,有近50% 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的饮料,小学生与初中生相当。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喝的饮料大都由父母准备,而初中生则主要通过自己购买[10],并且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少年饮用碳酸饮料的比例越低[13]。本次调查发现,有50. 2% 的非寄宿生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与他们每天上下学经过路边摊买饮料的机会高有关。因此要改变学生不健康的饮料消费行为,需要对学生及其父母同时进行营养宣教。研究同时还发现,吃学校食堂供餐学生喝饮料的比例最高。因此,建议通过在学校校园、食堂张贴营养科普宣传画,培训食堂从业人员等方式,加强对老师以及相关人员的营养宣教。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12

查报告

我学区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对照省、市、县政府、教育局、卫生局文件的要求,对全学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和给学校提供早餐的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检查,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给学校提供早餐的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自查情况

我学区接受企业提供早餐的学生1307人。学区把食品安全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一)、就餐制度

1、严格按学校规定的就餐时间准时准时吃早餐,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推迟。

2、要礼貌待人,不得使用粗暴语言。(二)、验收制度

1、每天凡是送来的食物,必须经验收后方可使用。要验质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变质,是否有齐全的生产厂家、商标、生产日期等标志,是否过保质期,有无产品合格证等;验数量。能称重量的,必须过称,以件计的,是否符合数量标准。

2、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在接收单上签名,不合格的,及时向送餐人员反馈,严禁不合格食物进入学校。

3、未经验收的食物严禁进入学校,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必须严格认真.(三)、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接收人每天都要存一份食品,放入冰箱内,保存48小时。

2、班主任要让学生每天如实签名,班主任签好登记表,签好后上交到总务处出保存、归档。

3、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每天早餐后,将塑料袋、鸡蛋皮等垃圾及时清理掉。

(四)、食堂食品安全

1、供餐企业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无过期、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等行为。

2、,业主有健康证与培训证明,其他员工无健康证与培训证明。在岗人员的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3、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有通风和排烟装置。

4、食品贮存符合要求。采购的食品及原料有票证。食品添加剂符合要求。

(五)、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管账员要建立健全收支流水帐和转入、支出明细账,每月向校委会汇报一次当月的收入、支出明细账。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食堂、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营养早餐难以满足每个人的口味。

2、学区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力度太小。

3、从业人员(除业主外)没有健康证与培训证明。

四、整改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安排专人负责向社会、家长进行营养早餐计划的宣传。

2、尽力与营养早餐提供商商量,随季节、时令的变化,多变化早餐的样式。

3、积极争取项目,尽快修建一所食堂。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13

为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我校学生午间餐工作管理,确保学生午间餐安全、平稳、扎实推进,我校按照x教科[xxx]xx号文件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了营养餐工作管理的自查工作,现就我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根据我校实况进一步完善了原来制定的营养餐实施方案,完善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

1、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营养餐”工作,从不有过丝毫的放松。从一开始,学校就认真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一校长为组长的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营养餐工作每个环节的实施和管理,负责每天的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工落实到具体人头。

2、每周对营养餐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和学生的蛋奶领取和食用情况开展自查核对,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高度重视蛋奶验收入库和仓库保管工作,严格鸡蛋加工程序,确保学生吃到绝对安全放心的蛋奶。

二、强化了学生午间餐的具体操作过程管理。

由校长直接领导负责,由专人管理建立了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蛋奶安全检查制度、鸡蛋加工制度、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营养餐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健全

了营养餐出入库、规范了营养餐操作、加工、分发食用过程。

三、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足额发放的相关规定,每周向学生公示一周发放的营养餐品种、数量和学生领食用人次。做到专帐管理,每天对营养餐实行实名制发放,并由学生签字,每周汇集成册入档,真正做到日清,月结,配合做好上级的检查、审计工作和校务公开。

四、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校长为营养餐安全第一责任人,会同营养餐领导小组成员一道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特别是负责蛋奶验收入库和保管以及分发的老师,一丝不苟地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绝对杜绝过期、变质蛋奶入库。

五、采取的措施。

1、重视对师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2、加强对学生的用餐管理,确保每个学生按要求享受营养餐,同时严禁对营养餐的浪费。

3、重视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用餐后的垃圾回收处理工作,杜绝造成校园环境污染。

总之,我校自始至今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午间餐安全管理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操作流程。今后,我们还将不

断加强相关工作,确保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开展,更好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xxx学校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 篇14

根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为了作为祖国未来一代莘莘学子特别是西南偏远地区的中小孩童的教育和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9月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来促进教育的公平以及提高全中国未来一代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个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计划,中央成立了专项资金来支持这个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利国利民的阳光计划。这项专项资金结合地方财政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了200多亿的补助。据调查统计,2011至2014年,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投入专项资金472.3亿元。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效果现 状及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效果现状

自从2011年秋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国库每年拨款高达170亿元,至今为止启动710个贫困县 (市)作为试点计划并提供了资金支持,惠及这些地区所有贫困农村地区处于义务教育2600万名在校中小学生,占整个中西部农村学生人数的近41%。此外全国还有13个省份由省财政资金支持,选取289个县(市)作为重点加入试点计划,省级财政为2万多所学校和这些地区的700多万民众提供财力支持。统计,截止2014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惠及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在内的699个国家试点县,95%的县开始提供营养餐,这项工程已经为10万所中小学校和2800多万民众带来福音。

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边远地区开展试点, 国库按照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提供最基本的营养膳食营养补助和支持。此外,财政部联合教育部从2011年秋季起,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的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施行使得家庭贫困的小学生每天可获得7元补助, 初中生可获得8元补助,基本能满足这些贫困边远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需要并保证有一定营养。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存在问题

(1)资金未及时到位,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资金未及时到位或者根本没有到位的凸出问题。首先是拨款不到位。2012年的四月份,有国主流媒体记者走访西南某一个省多地,发现资金从省政府到达县政府时间跨度达到一个月,然后其中一个教育县因为领导责任心不强和春节放假的外在原因使用于修缮食堂的营养改善资金到达贫苦地区学校花了两个月,达到学校一级, 学校领导没有把钱及时投入到学生营养的改善,没有积极的改造食堂和膳食条件。此外资金还存在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存在镇中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小学享受的补贴高于真正需要支持的偏远中小学的问题。这些资金未及时到位的问题拖累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对整个资金项目的效果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

(2)存在套利,云南大理下属的一个农村小学的采购主利用采购的这一便利条件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位采购经常去与自己有利益来往的商店以高于市场平均价采购膳食原材料。采购的鸡蛋高于市场价格两成,食用油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批发价30%。学生早餐营养奶———“蒙牛”直接高于市场价一块左右。然后采购的成本和账单也不会定期对学生和家长公布,社会各界不能进行合理的监督。这些套利行为对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存在资金未达到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行的问题,不少学校重复申报建设食堂项目。一部分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利用以前年度初中校舍改造等专项资金建设完工并已交付使用,以前就申报了校舍改造基金,然后重新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然而报送计划时又重新被列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建设项目计划,借此争取到中央的专项资金来谋取私利。资金未全额投入食堂建设项目,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审计调查发现,有不少学校顶着建设食堂的幌子来申请资金然后用于建设具有食堂、会议厅、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综合楼项目;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学校把专项资金直接用于家属楼、宿舍和归还以前工程欠款等。这严重脱离了中央这项计划专项资金的良好的出发点和美好愿景。

(4)未办理竣工验收就交付师生使用。在审计调查也发现有的学校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营养食堂供餐的任务,食堂建设项目未办理竣工验收已交付使用,师生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行为不符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也违背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的出发点和基本的落脚点。竣工后的学校食堂工程没有经过验收程就交付师生这也违背了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利益。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管理的 对策及其建议

1、政府应积极加快资金快速到位,稳步推进食堂供餐

教育主导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希望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可以减少我国因为青少年营养不良而造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损失。开始选取试点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偏远地区,地方财政配合中央财政严格按照每个学生每天三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提供膳食补助计划。国家对全国各地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以及红色地区进行适合本地化实际的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财政对各地区工作开展取得不错成绩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财政配额和补助,以鼓励为义务教育作出的贡献。 中央财政结合地方财政多扩宽融资财道,为这项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

2、资金用途透明公开,全面建立资金监管制度进行全 程监控

各试点学校可以自己公布一名老师或者家长作为检查员,每周或者每个月定期公布学校食堂的一切开支,可以通过现代的网络即时向社会公布资金动向,这样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继续完善和支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寄宿生提供必要的补助,继续提供计费支持完善教育发展机制,各级地方财政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补助的金额和范围,为继续增进资金的透明公开而做出灵活性的努力。

义务教育营养改善专项资金拨付后,必须加紧对其使用的全部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有条件的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项审计人员,实行事前、 事中、事后审计。结合专项资金转款专用管理制度,加快已确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快速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给与严肃处理,保证项目资金的完整、安全和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流失。

3、全面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综合考评制度

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负责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努力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工作,不定期组织对资金项目进行跟踪检查。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各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即时管理和同级财政、审计、教育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中央设立的专项资金项目应严格以项目的质量、项目的完成进度、资金的到位情况、项目的运行情况、财务状况的优良等多项指标来进行综合考评。 然后由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同意协调,最后分级管理。

4、严格要求寄宿食堂建设使用面积符合规定资金数目 要求

根据按着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等相关规定,非寄宿制学校的食堂面积相对寄宿制食堂面积申请的资金可以相对多申请一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专项资金应该按着规定合理要求正确使用,有的学校寄宿食堂建设面积未能达标不能下放资金,使得专项资金达到合理的使用目的和要求。对已完工的建设项目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认真及时地对计划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及资金结余的情况进行核对,向相关部门进行申报调整食堂建设规划,使资金真正用于簿弱学校的食堂建设项目。各地要积极联合农村学校改造长效机制和资金运用机制,将学生食堂建设列为重要内容, 要求达到餐饮服务的标准。

四、结论

为了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孩童的营养不良造成的成长问题和教育不公问题,中央财政结合地方财政,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设立专项资金优先予以支持。为这些就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提供了食堂改造的相关设备以及资金支持,为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了物质支持。启动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具重要意义和需要巨大资源投入的系统性工程。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不同程度地被这个国家的未来一代所影响,然而这个国家的未来一代的现在就是出于少年一代,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提供基本的膳食营养,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国务院自从2011年就制定和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的32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划拨到全国众多个贫困县(市)的农村小学,为农村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该文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现状和专项资金的运行状况为基础,建议政府在实施营养健康改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需要专项资金的管理进行科学系统优化补贴资源的分配,使中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最大化的有利于民族的下一代。

上一篇:传统节日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下一篇:五年级下语文暑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