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精选6篇)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篇1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世博会,倾听人类文明进步的足音

每届世博会都留给我们非凡的惊喜。翻阅l50多年的世博史,犹如品读一本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人类文明进步的足音清晰传来……

150多年来,美国曾先后l3次举办世博会。‚举办世博会的过程,几乎就是美国实现工业化并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上海世博美国馆副总代表俞天睦表示,‚l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认为是‘改

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强国路。‛而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对于世界经济来

说,也具有历史意义,它被称为一届‚希望的盛会‛。从福特、克莱斯勒等灵活的筹资参展方式,到

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等众多国家争设独立展馆,无一不显示出‚越是艰难时刻,越显合作珍贵‛。回

望历史,俞天睦感慨地说:‚l876年的费城世博会,正是美国建国l00周年,那是世博会第一次在欧

洲之外举办。当时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今,世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无疑对未来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作为世博会的发源地,英国用一朵盛开的蒲公英,向世界诉说一个老工业国对未来、自然、城市的探寻。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曾给世界带来太多震撼,人们在‚水晶宫‛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各

种机器和工业品: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决定举办这一盛

事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按捺不住骄傲和自豪:‚每个人都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然而,陶醉于第一次世博会的人还远远不能想象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另一面。严重污染的河流、日渐减少的绿色让人们从对机器的狂热中清醒,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病。‚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转向

推崇可持续发展‛,世博带给英国的不仅是工业的突飞猛进,更是一场思想与理念的变革。

1970年3月15日,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亚洲,并且在日本大阪取得了空前成功。欧美尖端技术以及时髦的生活方式的披露,让进入‚小康‛时代的日本国民大开眼界,其中展出的便携式传呼机、无线电话、视像电话、电动轿车、磁悬浮列车以及罐头饮料、快速食品,迅速商业化和普及化,风靡日本。大阪世博会成功的举办成为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它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

织为历届之最,志愿者人数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

回望l59年的世博史,中国从‚参与者‛到成为‚东道主‛,从一个侧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l894年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办世博会的主张;1910年,出版家张元济在参观同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后对中国简陋的展厅陈设、偏僻的展位深表痛心。回国后,他‚掌舵‛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有关世博会的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世博梦想一步步走进现实:2002年,中国郑重申办世博会;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世博东道主之梦终于成真。当充满中国元素的‚东方之冠‛中国馆拔地而起时,也将一个中国的富强梦嵌入了世博会新纪元的扉页。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这个古老而焕发生机的国度,我们坚信:中国在世博历史上将续写新的传奇!(摘自《光明日报》2010年4月21日,有删改)

1、关于世博会的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世博会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从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B、世博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既展现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也包含着人类对思想与理念的变革。C、世博会对每一个举办国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举办国可以借此机会增强本国的实力。

D、世博会移至中国举办,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志愿者人数最多,园区面积最大,中国首次参加。

2、关于世博会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影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13次世博会在美国的成功举办,对美国由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B、伦敦世博会带给英国的不仅是工业的突飞猛进,更是一场思想与理念的变革,它让人们从对机器的狂热中清醒,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病。C、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日本国民进入了“小康”时代,它成为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D、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古老的中国将焕发出生机,并将逐步实现自己的富强之梦。

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1876的美国费城世博会启示我们,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无疑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B、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称为一届“希望的盛会”,它彰显了各国在艰难时刻合作精神的珍贵。C、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工业革命,l93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对当时的世界经济也具有历史意义。

D、早期的中国人曾有过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梦想才一步步走进现实。

二、(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

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天禧元年,始诏两省臵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1

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6分)

答: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D、尝以语.

太后语:话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鲁宗道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3分)()

①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②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③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④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⑤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⑥然则公当得罪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篇2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 宋代的家训, 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 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 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集成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题材, 又有发展, 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 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如司马光的《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 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 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 贫富无定势, 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 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 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 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 治生方面, 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 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 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 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 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 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 则主张尽力而为, 不要吝惜财产, 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 宜随力助之” (袁采《袁士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 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 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 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除了道德教育外, 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 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 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 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 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 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 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 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 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 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 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题材, 它汇集了宋及宋前历代的家训, 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B.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提倡辩证的节俭, 把简朴当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 则主张尽力而为, 不要吝惜财产。

C.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 倡导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 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等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D.宋代家训对子孙的训导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 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 家长便采取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等惩罚方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训发展史上, 宋代家训是个重要阶段, 其标志之一就是家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B.宋代选官以科举为主, 一些家族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 积极纂述家训, 这是宋代家训繁荣的重要原因。

C.为提高子孙素质, 宋代家训既对子孙加强道德教育, 又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的教育。

D.家训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 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因此, 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

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重视家庭治生, 这是宋人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及参加科举考试经济基础得到保证的重要原因。

B.在宋人家训的诸多教育原则中, 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C.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宋代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 还提倡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D.在礼法社会中, 家训与法律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在制订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又有所侧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秦武王三年, 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 以窥周室, 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 约以伐韩, 而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 谓向寿曰:“子归, 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 然愿王勿伐。’事成, 尽以为子功。”向寿归, 以告王, 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 王问其故。对曰:“宜阳, 大县也, 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 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 难。昔曾参之处费, 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 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 其母织自若也。顷之, 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投杼下机, 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 三人疑之, 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 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 疑臣者非特三人, 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 北开西河之外, 南取上庸, 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 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 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 主君之力也。今臣, 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之, 王必听之, 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

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 樗里子、公孙衍果争之。武王召甘茂, 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 使甘茂击之。

(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曰县, 其实郡也

其实:它实际上。

B.疑臣者非特三人

特:特别。

C.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谤书:攻击他人的文书。

D.樗里子、公孙衍果争之

争:通“诤”, 向……诤谏。

5.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体现甘茂“谋略”的一组是 (3分)

(1) 请之魏, 约以伐韩 (2) 王迎甘茂于息壤 (3) 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 难 (4) 其母投杼下机, 逾墙而走 (5) 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 (6) 甘茂曰:“息壤在彼。”

A. (1) (3) (6) B. (1) (4) (5)

C. (2) (5) (6) D. (2) (3) (4)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茂善通人意, 心思缜密。他听到秦武王想攻打周王朝, 便心领神会, 并要向寿同行, 以便向寿能和自己一同说服魏国去攻打韩国。

B.甘茂知己知彼, 处事慎重。秦武王问他为何先不攻打韩国, 他分析了当时宜阳的情况, 劝说秦武王不要轻率地远行千里去攻打宜阳。

C.甘茂巧于言辞, 善用比喻。他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后顾之忧, 而是借用“曾参杀人”的事例来说明秦武王可能对自己不信任的担忧。

D.甘茂洞察人性, 料事准确。他早就预料到秦武王会听从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反对他带兵攻打韩国的意见, 他的预见后来果然得到验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 三人疑之, 其母惧焉。 (5分)

译文:________

(2) 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 主君之力也。 (5分)

译文: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11分)

卜算子 (1)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 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 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 矰缴 (2) 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 谁听哀鸣急!

【注】 (1) 该诗系靖康元年金兵进逼洛阳时, 诗人于逃难途中而作。 (2) 矰: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细绳。

8. 词的上阕描绘了“旅雁”怎样的形象? (5分)

答:________

9. 该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

答: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 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__ , 金就砺则利, __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__ ,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__ 。 (杜甫《阁夜》)

(3) 饭疏食饮水, __ , 乐亦在其中矣。__ ,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我的叔父弗雷德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 只是由于我的叔父弗雷德, 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一个夏日的下午, 他从战场回到家里, 衣服上没有饰物, 唯一的财物是个白铁罐子。他拥抱我的母亲, 亲吻我的姐姐和我, 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他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 他个子很高, 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 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 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 并抱怨我们的祖父母, 因为这件珍贵的家具还是他们购置的;但他又觉得, 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

那时我14岁, 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 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 或换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 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 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 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

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 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 他的胃口使我非常不安, 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我母亲时, 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 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8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 他在上面还睡得挺香。

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 他一次也没有答应;他说, 那不值一提。

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4个星期以后, 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地打听和奔波, 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他把身体往后一靠, 给自己卷了根纸烟, 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 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在我们卧室的一个角落放着一个钉得严严实实的箱子, 我们迫不及待地用锤子和铁钳把它打开。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 一块金怀表, 上面满是灰尘, 但完好无损, 两副吊裤带, 几个笔记本, 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存折, 有1200多马克的存款。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 其他东西拿去变卖。

这样, 我们有4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 这种情况使我感到非常快慰, 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 欢迎入学, 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

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弗雷德叔叔在他回到家里整整8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夏末的一天早晨, 他从沙发上起身, 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 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 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很晚的时候, 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 和一般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来。酒味是从我叔叔的嘴里喷出的, 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听他说他已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 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 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 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 他在那里开张营业。我所见到的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我的叔父站立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 他用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这个时候, 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的生意的兴隆发达, 我就毋庸赘述了, 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4个星期以后, 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 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 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在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 花桶不断添置, 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 手推车也愈来愈多了。

不管怎样, 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 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 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 这对于加强我的道德观念大有裨益。现在, 我的叔父弗雷德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 他的分号还是那样生意兴隆, 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今天, 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 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 就觉得十分诧异, 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其好处是叙述亲切自然, 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感情。

B.“他的胃口使我非常不安”, 这句话表明“我”对弗雷德饭量很大的不满, 暗示了当时物质的匮乏和“我”的家庭生活的艰难。

C.“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和“……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明弗雷德托我办事并非真心, 其实当时他还不想出去做事。

D.小说刻画弗雷德形象除了正面描写, 还有侧面描写, 如母亲反对他做鲜花买卖, 城市许多角落出现花摊, 这些都很好地烘托了弗雷德的形象。

E.原文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 同时也流露出“我”对“我的叔父弗雷德”终于“开始行动”的欣慰之情。

(2) 依据小说相关内容, 概括“我的叔父弗雷德”的形象特点。 (6分)

答:________

(3) 简要概括“我”对叔父弗雷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5分)

答:________

(4)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9分)

答: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 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 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 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 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 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 许多考生望“题”兴叹, 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 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 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 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 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 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 物理只考了5分, 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 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 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 钱伟长拍案而起, 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 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 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 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 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 早起晚归, 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 一年后数理课成绩超过了70分, 四年后, 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 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 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 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 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 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 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 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 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 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 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 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 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

与此同时, 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 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28岁的钱伟长, 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 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 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 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 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 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 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 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 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 英国首相丘吉尔很着急, 向美国求援, 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 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 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 市中心却安然无恙。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 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 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让他渴望回国效力。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6岁的孩子为由, 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 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 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选自《钱伟长小传》, 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 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 是因为钱伟长有极高的天赋, 又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 是从小看着古书长大的。

B.“九·一八事变”之后, 钱伟长弃文从理, 读书极为用功, 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 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 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 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 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都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钱伟长在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 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在学习、科研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现了他不平常的成长历程, 塑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 文章主要回忆了钱伟长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分)

答:________

(3) 除了正面描写, 文章还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来表现钱伟长的形象, 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6分)

答:________

(4) 极具文史天赋的钱伟长后来弃文从理, 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9分)

答: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必须重视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倘若天天让他们接触低俗文化, 耳濡目染, 他们的素质怎能提高?

B.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 又怕生了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 文过饰非, 心存侥幸,

以致延误病情。

C.他是热心人, 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年下来, 他做的好事可谓擢发难数。

D.这位护士的技术非常高超, 给病人打针时往往能很快找到血管, 然后一针见血, 真令人佩服。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羽联为什么处罚运动员?原因是不想被国际奥委会就羽毛球“假打”之事抓住把柄, 从而有充足的理由把羽毛球从奥运会中驱逐出去。

B.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 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C.2013年1月起, 一批经济领域的新法规正式实施, 其中就包括取消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火车票价格将相应下调等内容。

D.相关官员表示, 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很复杂, 要考虑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 因此又不能影响到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是否只讲“三纲五常”呢?那又不然。__ ,__ ,__ ;__ ,__ 。__ ,断言“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 否则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2) 孔子维护君权, 但是不赞同个人独裁

(3) 宣称“苛政猛于虎”

(4) 以为国君不能“言莫予违”

(5) 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

(6) 更反对暴政

A. (5) (3) (4) (2) (6) (1)

B. (2) (4) (5) (1) (6) (3)

C. (5) (4) (2) (6) (1) (3)

D. (2) (4) (1) (6) (3) (5)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的两翼, 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 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 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 激发人们的智慧, (1)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 (2) 。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 (3) , 因此, 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 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答: (1) __ (2) __ (3) __

17.下面这幅图画是我国重阳节的纪念标志, 请你说明其构造特点和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不超过70个字。 (5分)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文化, 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家梁晓声说过“文化”可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其实, 我们的生活就需要这样的“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解题说明

一、

1.A (根据原文第1段“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可知, 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2.C (A根据原文第1段可知, 选项“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的表述属无中生有。B根据原文第2段“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可知, 选项“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的表述曲解原意。D根据原文第4段“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可知, 选项“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说法绝对)

3.A (根据原文第3段“宋人重视家庭治生……这也是……的经济基础”可知, 选项犯了因果倒置的毛病)

二、

4.B (特:只;仅)

5.A ( (2) 是指秦王迎接甘茂。 (4) 是指曾参母亲的行为。 (5) 是指秦王要跟甘茂盟誓)

6.A (“以便向寿……去攻打韩国”于文中找不到依据)

7. (1) 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 有三个人怀疑他, 还使他母亲害怕他真的杀了人。 (“以”、“贤”、“信”、“焉”各1分, 句意1分) (2) 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再”、“稽首”、否定判断句“此非臣之功也”、肯定判断句“主君之力也”各1分)

8.饥渴辛劳, 无力续飞, 孤宿寒汀。 (第一点1分, 其他每点2分)

9.托物言志。 (或“象征”) (2分) 作者借南飞失群的孤雁, (1分) 表达了对当时逃难途中过着孤苦无依、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生活的人民的同情。 (3分)

10. (1)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岁暮阴阳催短景;三峡星河影动摇 (3) 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三、

11. (1) D E (A“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为第三人称的好处。B“对弗雷德饭量很大的不满”理解欠妥, 但“暗示了……的艰难”理解正确。C“其实当时他还不想出去做事”理解有误, 根据下文可知, 其实他已有打算, “托我去办”是为了安慰“我”的母亲。答D得3分, 答E得2分, 答B得1分)

(2) (1) 高大强壮。 (或“强壮魁伟”) (2) 爱发牢骚。 (3) 重视亲情。 (4) 眼光独特, 善于捕捉商机。 (或“有经济头脑, 事业成功”) ( (1) (2) 每点1分, (3) (4) 点2分)

(3) 希望→失望 (或“大失所望”) →不安→快慰→诧异。 (每个1分)

(4) (1) 揭示了战争给当时人们带来的艰难和痛苦。 (2) 赞扬了亲人之间在困难中相互帮助的可贵精神。 (3) 表现了德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依然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每点3分)

12. (1) B E (A项原因概括不全面, 还应该包括在学校遇到了好老师。C项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D项“免遭德国导弹破坏”和原文内容不符。答B得3分, 答E得2分, 答A得1分)

(2) (1) 凭借作文和历史 (或文科) 优势进入清华大学。 (2) 弃文从理并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3) 留学加拿大并建立板壳理论。 (4) 在火箭、导弹落点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方面成绩突出。 (5) 克服困难回到祖国。 (每点1分)

(3) (1) 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 只能给满分, 突出描写了钱伟长的文采好。 (2) 历史考试许多考生望“题”兴叹, 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的记忆力好。 (3) 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板壳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的成绩。 (4) 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的感叹,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 (5)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的赞叹,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每点2分, 答出其中3点即可)

(4) (1) 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钱伟长弃文从理, 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 抵抗外族的侵略, 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克服重重困难, 走向成功。 (2) 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无论是转物理系后的学习, 还是留学期间的研究, 都是通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而取得的。 (3) 天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钱伟长在文史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 说明他是一个禀赋极高、记忆力很强的人, 这也是他后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3分)

五、

13.A (B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处应用“讳疾忌医”。C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 数也数不清。此处可用“数不胜数”。D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此处用法属望文生义)

14.C[A暗换主语, 可在“有充足的理由”前加上“让其 (国际奥委会) ”。B“抓住”缺宾语, 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D不合逻辑, “要考虑到……因此又不能……”因果关系不成立, 可把“因此”删去]

15.D (根据句意的逻辑顺序推断, 如“以为……, 否则就会……”, “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 断言……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16. (1) 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 (2) 但社会效应却是巨大的。 (3) 唤起责任心和强化文明感。 (大意相符即可) (每点2分)

17.左边是表示重阳节时间的“双9”图案, 其中间有一朵盛开的菊花;右边是繁体字“重阳节”三字及其拼音。寓意:寄寓了人们对老人长久长寿的美好祝愿。

六、

18.【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四句话就是四个立意角度。其中第一句侧重于待人处事的态度, 第二句侧重于自觉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三句侧重于有前提的随自己意志活动的个人权利, 第四句侧重于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

可从“面”上立意, 即结合上述四句话中的两句、三句甚至四句话综合立意;也可选“点”立意, 即从四句话中选用某句话立意。当然, 最好从中选择一句话立意, 否则, 面面俱到, 文章难以写得深刻透彻。

写作时可选用生活中的“文化楷模”为正面事例, 也可联系社会上一些“反文化”行为 (如不排队、随意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 制假贩假等, 无视法律约束滥用所谓的自由权利等) 作为反面事例。

【参考译文】

秦武王三年 (前308年) , 武王对甘茂说:“本人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 通过三川之地, 去看一看周朝都城, 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 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 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 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

甘茂到魏国后, 就对向寿说:“您回去, 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 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 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回到秦国, 把甘茂的话报告给武王, 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抵达息壤, 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 是个大县, 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 它实际上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 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 取胜有很大困难。从前, 曾参住在费邑, 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 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 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仍然神情不变地织布。不一会儿, 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扔下梭子, 走下织布机, 翻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 有三个人怀疑他, 还使他母亲害怕他真的杀了人。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 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信任曾参, 可是怀疑我的绝非只是三个人, 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样, 怀疑我啊。当初, 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 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 在南边夺取了上庸, 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 却因此认为大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 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 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 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 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 请让我跟您盟誓。”

终于让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 樗里子和公孙衍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 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 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有过盟誓。”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 让甘茂进攻宜阳。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今世界,远在天边也可以便捷交流,可谓“天涯若比邻”;而另一方面,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可谓“比邻若天涯”。

对这种“远”和“近”,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1) 明确观点,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3)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作文题让学生带着思辨的眼光去真实地看待现今的世界,看待熟人社会的远去和科技带来的人情变化。这样的命题对学生来说,既是身边的熟悉事,又是思考的陌生区,表达出来必然也是精彩的。

【写作立意】

审题时,关注题中的限定性关键词“当今世界”“远近”即可:在科技和地域、距离层面,远在天边也可以便捷交流;在人情文化层面,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

写作时要努力寻找可供思辨的点,并且拓展思辨空间,比如“远近”本身的思辨,当今社会和传统社会空间之间的比照思辨,最终要归结到论述人的距离和心的距离的关系、心灵的沟通和交流、现代人的孤独、熟人社会的逝去等话题上。

要注意的是,作文题中明确提出要“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所以文章必须呈现出论述类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成因—解决问题。

【评分标准】

观点非常明确,准确寻找精细的角度或载体,能够充分运用论述方法,深刻挖掘主题,可得50分以上。

观点明确,议论、叙述结合,有一定深度,得45—50分。

观点明确,不偏题,文章以论述为主,语言表达一般的,得41—44分。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篇4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多半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B.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工作

C.垃圾焚烧发电能实现“变废为宝” D.垃圾焚烧发电成本高且危害健康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 B.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

C.垃圾分类可以有限回收资源

D.拾荒大军对垃圾分类有贡献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转变为各种垃圾

D.解决了垃圾问题就解决了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根据“材料二”,解释“生态文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B.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形态

C.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批判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是对各个传统文明的回归

5.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废弃”理念的一项是(2分)

A.纽扣电池B.纯棉衣物C.共享单车D.塑料餐盒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臵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6.下列对三则材料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蒸汽:“汽”不可以写作“气” B.缓慢:“慢”的第二笔是“丶” C.矿藏:“藏”读“cáng”,取“储积”之义

D.毋庸置疑:可以写作“勿庸质疑”,“毋”读“wù”

7.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⒈。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秦王曰:„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负离次之典⒉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纒,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胄。”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取材于《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⒈郢:楚国都城 ⒉离次之典:也叫“鸡次之典”,是楚国统领各个领域的国家法律大典。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

恢:发扬

.B.于是赢粮潜行

赢:背负

.C.昼吟宵哭

吟:吟诵

.D.冯而能立

冯:同“凭”,凭借,依靠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禄勉

蒙谷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 ..B.将何谓也

水何澹澹 ..C.多与存国相若

若君王诚好贤 ..D.焉能有之耳

焉用亡郑以陪邻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

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

B.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把敌人)来交给我,那么国家也许就胜利了

C.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 如果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可做)吗

D.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

食物谁都想吃,但人们忍住了不吃;死亡谁都厌恶,但人们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11.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3分)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②(2分)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12.莫敖子华向楚威王讲述了五个“忧社稷”的臣子的故事,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他们的表现。(5分)

1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是一个有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这一典故的寓意,并自选一个角度谈谈看法。(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⒈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⒈“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16.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⒈,⒉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⒊,⒋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⒌,⒍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⒎,⒏。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母亲与小鱼

⒈那时这世界上还没有我,但已有那个人。那时十八岁的母亲总是悄悄注视着那个人。那些修长的手指,那个略驼的背,还有目空一切的默想的一双眼。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母亲那时包了歌剧团中所有的主角,风头足极了,一匹黑缎子样的长发,被她编成这样那样,什么佩饰都不用,却冠冕似的华丽。十八岁的母亲,眼睛骄傲天真,却有了一个人。

⒉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⒊一天,她忽然对他说:‚你有许多抄不完的稿子?‛

⒋他那时是歌剧团的副团长,也在乐队拉几弓小提琴,或画两笔舞台布景。有时来了外国人,他还凑合着做翻译。但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写书的小说家。他看着这个挺唐突的女子,脸红了,才想起这个女子是剧团的名角儿。

⒌在抄得工整的书稿中夹了张小纸签:‚我要嫁给你!‛她就真嫁给了他。

⒍我还是个小小姑娘时,发现妈妈爱父亲爱得像个小姑娘,胆怯,又有点拙劣。她把两岁的我抱着,用一个舞台化的姿势,在房里踱步。手势完全是戏剧中的,拍着我,荡气回肠地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唱得我睡意顿时云消雾散。我偷觑她已进入情绪的脸,眼神不在我身上,那时我还不明白她是在唱给父亲听。她无时无刻地不从父亲那里邀来注重、认同。她拿起小提琴开始拉‚哆、咪‛。她将左手拇指扣进调色板,右手拈一枝笔,穿一件斑点了色彩的大褂,在一张空白帆布前走近走远。要么,她大声朗读普希金,把泡在阅读中的父亲惊得全身一紧,抬头去找这个声音,然后在厌烦和压制厌烦的矛盾中,对她一笑。

⒎她拿这一笑,去维持后面的几天、几年,抑或半辈子的生活,维持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尊严的日子。父亲的薪水没了。妈妈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壮得飞快,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吱呀‛着它,一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鱼。小鱼在父亲有薪水的时候是我家猫吃的。她警告我们:所有的鱼都没有我和哥哥的份,都要托人送给在乡下劳动改造一年没音信的父亲。

⒏几条小鱼被串起来吊在屋檐下晾,最终小鱼干缩成一片枯柳叶。我和哥哥被哄得早早上床,她才来煎这些小鱼。煎鱼的腥气涨在房子里,我和哥哥被折磨得没觉了,起身站在厨房门口。

⒐‚小孩子大起来有得吃呢!‛她发现我们,难为情地红了脸,像个小姑娘偷递信物时被人捉了个准,‚爸爸现在好瘦好瘦。‛好像在征得我们原谅一样,喃喃的说。带信的人只说父亲黑瘦了些,她心里的丈夫便形同枯骨了。

⒑她一条小鱼也没请哥哥和我吃。我们明白那种酥、脆,连骨头都可口。然而我们只是嗅嗅、看看,咽下一泡又一泡的口水。

⑾父亲回来后只提过一回那些小鱼,说想不到这种猫食会好吃。后来他没再提过小鱼的事。看得出,妈妈很想再听他讲起它们。她诱导他讲到吃,父亲却没再讲出一个关于小鱼的字。几年中,成百上千条小鱼,使他仍然倜傥地存活下来。妈妈围绕着父亲,以她略带老态的粗壮身段在父亲面前竭尽活泼。这时,已长大的哥哥和我有些为这个还是小姑娘的母亲发窘。她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也没意识到父亲的变化。

⑿又有许多出版社邀他写作了。他又开始穿他的风衣、猎装、皮夹克,在某个大饭店占据一个房间。他也有了个像妈妈一样爱他的女人,只是比妈妈当年还美丽。

⒀一天,哥哥收到爸爸从北京寄来的信。他对我说:‚是写给咱俩的,他要和妈妈离婚。‛他让我和哥哥说服妈妈放弃他,成全他‚真正的爱情‛。他说,他一天也没有真正爱过妈妈。这点我们早就看出来了。他只是在熬到我们大起来,好有写这封信的一天。我们知道再无权请求他熬下去,而这个呕心沥血爱了大半辈子的妈妈呢?

⒁妈妈读完信,一点声音也没有地靠在沙发上。好像她辛辛苦苦爱他这么久,终于能歇口气了。她看看我们兄妹,看出我们决不会帮她死乞白赖地将父亲拖回来,她知道她是彻底孤立了。‚他怎么会吃好饭,住在那种大饭店里。‛几小时内,这是她唯一的话。

⒂这一夜,我们又听到了那只竹凳的‚吱呀‛声,听上去它要散架了。第二天一早,几串被剖净的小鱼坠在了屋檐下。初阳中,它们是纯银色。

⒃父亲从此没回家。

⒄一天妈妈对我说:‚我的探亲假到了。‛我问她去探谁。我知道父亲尽一切努力在躲她。‚去探你爸呀。‛她瞪我一眼,像说:这还用问?!

⒅又是一屋子煎小鱼的气味。我们都成年了,也都不再缺吃的,这气味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好闻。哥哥半夜跑到我房间,说‚叫她别弄了!现在谁还吃那玩意儿?‛我们却都忍不下心对她这么说,我还陪她上了‚探亲‛的路,提着那足有二十斤的小鱼。

⒆朦胧中听说父亲在杭州一个饭店写作。我们在一家廉价旅馆下榻。妈妈说就暂时凑合,等找到父亲……我心里作痛:难道父亲会请你去住他那个大饭店吗?

⒇四月,杭州雨特稠。头两天我们给憋在小旅馆里。等找到父亲住的那个饭店,他已离开了杭州,无处追踪。我对妈妈说:冒雨游一遍西湖,就乘火车回家。妈妈却说她一定要住满七天。看着我困惑并有些气恼的脸,妈妈惧怕似的闪开眼睛,小姑娘认错般地嘟哝:‚邻居、朋友都以为我见到你爸了,和他在一起呆了七天。‛她想造一个幻想,让自己让所有的邻居、朋友都相信:丈夫还是她的,起码眼下是的,她和他度过了这个一年一度仅有的七天探亲假,像所有分居两地的正常夫妻一样。她不愿让自己和别人认识到,她半途折回,或者是被冷遇逐回的。

(21)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馆住满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电影院一遍一遍看同一部电影,就是在对门的小饭馆吃一碗又一碗同样的馄饨,坚持过完了她臆想中与父亲相聚的七天。

(22)等上了火车,我发现行李中少了那个装小鱼的竹篓。我没有提醒妈妈,它该是个最痛的提醒。抑或,她有意将它遗失在那个角落。

(23)父亲再婚后很幸福。妈妈见到我就问:‚会做菜吧?‛我当然明白她指谁。我说:‚做得很好。爸爸也戒烟了。‛她赶紧垂下头走开,不敢再听。

(24)临回北京,我见她又把那竹凳搬到厨房。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还有一堆小鱼。我不阻止她,欣赏着她工匠般的操作。她将一条小鱼铺平在案上,拇指的指甲一推,去了鳞,再以小刀一剜,去掉内脏。她已架起老花眼镜来做这桩事了,竹凳叫疼一样的‚吱呀‛。她说:‚再有场劳改就好了,你爸又被罚到乡下,低人九等,就没有女人要他了,只有我要他。‛她不敢抬头看我,怕我看见她眼里还是那片无救的天真,还是小姑娘那张因非分之想而绯红的脸。

(25)我将一篓子烘熟的小鱼捎到爸爸那里。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满桌是继母的国宴手艺。我对爸爸使了个眼色,将他熟识的竹篓搁在一边。他瞪了它一会儿,似乎也愁苦了一会儿,又去和一桌朋友嘻天哈地。

(26)这天父亲醉倒,当着七八个客人的面,突然叫了几声母亲的名字。客人都问,叫的是谁啊。我自然吞声,继母善良美丽的眼里,全是理解……全是理解……

(取材于严歌苓同名小说)

1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突:冒犯,侵犯。

B.云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C.涨在房子里:“涨”读zhàng,充满,弥漫。

D.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⑥段,一个“紧”字表明母亲对爱的拙劣表达不仅让父亲非常恼怒而且厌烦不已。

B.第(21)段,同样的雨天、同一部电影、同样的馄饨,暗示母亲为人循规蹈矩了无趣味。

C.第(24)段,母亲盼望“再有场劳改就好了”,表明她对现在春风得意的父亲无比憎恶。

D.第(26)段,父亲酒醉后叫母亲名字,说明父亲即使不爱母亲也对母亲心怀一丝愧意。

20.文中第⑦⒂(24)三段中,都描写了“竹凳”的“吱呀”声,请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三处“吱呀”声的不同内涵。(6分)

2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母亲与小鱼”的含意与作用。(5分)

22.“爱情”是文学不变的主题。文中母亲与父亲的爱情,能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请从《红楼梦》《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组人物(如贾宝玉和林黛玉、江姐和彭松涛„„),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8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成人礼”是高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风景。某学校为确定一次“成人礼”的主题,在责任、感恩、梦想、拼搏„„等主题词中反复推敲,难以决断。请你帮助选定一个主题词,并阐述选择它的理由。

②提到吃,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深刻的记忆。请描写一个“吃”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

③在你读过的作家中,总有一个作家是自己心仪的,请以“致××”为题(如“致鲁迅”),给他(她)写一首小诗,或给他(她)写一段抒情文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母亲与小鱼》一文中写道,“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请以“忽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其实如何理解“赢”,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为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请以“我说‘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准2017.5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1.(3分)D

2.(3分)C(选D给1分)

3.(3分)D 4.(3分)D 5.(2分)B 6.(2分)D 7.(6分)

要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C(吟:悲叹)

9.(3分)D焉:副词,哪里,怎么(A以: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何:代词,什么;副词,多么;C若:动词,同,相当;连词,如果)

10.(3分)B(应为: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就不会灭亡了吧)

11.(5分)

①(3分)我如果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诸侯那里去求援。

②(2分)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一个志士,国家大概就危险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

12.(5分)

令尹子文: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安于清贫

叶公子高: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劳苦功高

莫敖大心: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赤胆忠心

棼冒勃苏: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忠肝义胆、赤血丹心

蒙谷:高识远见、远见卓识、淡泊名利

13.(5分)(寓意2分;分析3分)

寓意:处于上层和高位的人重视什么或有什么爱好,下面的人就一定会奉承、会喜欢,或重视得更强烈、更极端。

角度1: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谨慎,因为直接关系到下级执行的问题,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

角度2:讨好上级,投其所好,盲目跟风,其下场可悲;

角度3:个人易受权势的影响,故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尤为可贵。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4.(3分)A 15.(3分)A

16.(4分)(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

答案示例一:

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

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分)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⑦南阳诸葛庐

⑧西蜀子云亭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8.(2分)A(莽撞,冒失)

19.(3分)D(A“非常恼怒而且厌烦不已”理解有误;B“循规蹈矩了无趣味”理解有误;C“无比憎恶”理解有误)

20.(6分)(意思对即可)

第⑦段写竹凳的“吱呀”声,暗示生活艰辛,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甘心付出的爱;(2分)

第⒂段写竹凳的“吱呀”声,意指父母婚姻的破裂,传达出母亲面对父亲的无情打击,内心无比痛苦,但爱依然没变;(2分)第(24)段中竹凳的“吱呀”声,暗示母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写出了母亲对父亲恒久的爱,矢志不渝,令人心疼。(2分)

21.(5分)

含意:

“小鱼”本是猫食,却被母亲精心制作成酥脆可口的食物,送给父亲;“小鱼”是母亲热爱父亲的全部寄托,象征着母亲的爱的卑微、朴素。(2分)

作用:

(说明标题与小说内容的关系1分,揭示小说的主题1分,说明标题本身的特点1分)

答案示例:

以“母亲与小鱼”为题,贯穿起小说的全部内容;(1分)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爱情的反思;(1分)标题含蓄蕴藉,耐读,令人回味。(1分)

22.名著阅读(8分)

【评分参考】对爱情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2分;能结合名著故事情节分析,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12分)

【评分参考】①依据题目要求,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②超过字数不扣分。

24.(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一类卷

(42—50分)评分要求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类卷

(33—4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三类卷

(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评分说明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可得46分以上。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可得37分以上。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可得29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分以上。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四类卷

(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篇5

一.分值比例

必修一:选择题1、2(11分,题1的B涉及必修二);非选择题29、30(17分),共29分

必修二:选择题6(7分);非选择题31(12分),共19分

必修三:选择题3、4、5(18分);非选择题32(10分),共28分

选修一:微生物专题:15分

由分值比例分析,必修模块中,必修一和必修三分值比例较大,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选择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遗传进化

非选择题考查细胞代谢(29和30的实验题),遗传的基本规律(31题),生态(32题)

选修一微生物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重难点,在第一次市统测中就出现,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2.选择题知识考查细致,涵盖面广

选择题中,选项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知识细,考查学生基础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细心,有些选项错的就不那么明显,干扰性较强,学生读题不仔细就容易忽略

其中第二题的A选项,“两层磷脂双分子层”学生读题不仔细就容易出错。第六题的D选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课本中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其容易混淆。

3.非选择题部分,不光考查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和细心程度

(1)其中第29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对曲线的解读,纵坐标为“氧气变化的相对值”,学生必须理解什么叫做变化的相对值,对曲线中的曲线的折点必须有到位的理解才能去分析解答题目。

第31题难度也较大,题目中给出的实验结果是有角和无角的比例有性别差异,学生就可能理解为伴性(X)遗传,对于后面的解答就会全部错误,而如果学生认真仔细读题,“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就可以初步推断为常染色体遗传,只要做出第一问,后面的空就简单明了。

(2)考查学生实验设计中的分析和表述能力,第30题的实验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变量处理、观察指标、结果、结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清晰准确的表述。

(3)选修第(2)题,学生必须理解“选择培养基”的选择机制,才能对题目做出正确解答;第(4)题,第一个空,难度较大,学生要分析,研究有没有抑制其生长繁殖,要肉眼看得见就要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因此要添加琼脂,同时这个题目也告诉学生,下笔答题之前读完了再来答题。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题范文 篇6

(四)12.《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也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具有独特性

13.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事,“成由勤俭败由

奢”;施政,“秉公保民,清廉勤俭”。这告诉我们

A.倡导勤俭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B.倡导勤俭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倡导勤俭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D.勤俭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 14.古人的治学修身之道中常蕴涵着真诚的教诲和无穷的智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几则箴言中与此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B.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

C.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D.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15.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对收集起来的花瓶碎片进行研究发现,碎片按大小可以分成

四个类别,其重量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16倍。“碎花瓶理论” 在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研究方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发现启示 我们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②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

③人们通过自觉活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④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统一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慢慢的升起。”乡村 医生周月华左腿残疾无法正常行走,18年来,一直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爬”遍了方 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名村民服务。他们的事迹启迪我们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从“问钱”“问粮”到“问医”“问房”,从“问食品安全”到“问环境治理”。“专题询问”是对“询问”这种监督方式的进一步完善。下列属于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是

A.人大常委会审议财政决算报告 B.人大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定

C.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议案 D.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18.北京市2011年~2015年安排72.6亿元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2012年北京援藏建设项目包括产业支持、智力支持及20个工程建设类项目。这些举措是为了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B.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

C.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D.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从鸭绿江到曾母暗沙,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上,有一支“蓝色”的队 伍一直在默默守候着她。中国海监,就是这样一支履行这一神圣使命的海上综合执法队伍。中国海监的巡航体现了

A.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C.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我国坚决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013全国“两会”重大亮点之一一国务院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大部制。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至25个。撤销铁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这表明

①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②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机构整合③机构改革就是要加快推进大部制

④机构改革既要简政放权又要加强管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的局面。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此产生的结果可能是

①劳动力成本将上升 ②劳动力结构将更趋合理

③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④劳动力素质会显著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量创下65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4%。如,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水泥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公司、光明乳业收购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公司……这表明

A.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B.我国企业加快了“引进来”步伐

C.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D.我国规避了对外开放风险 38.(32分)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曲线(图10),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材料二 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有多种。据统计,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约占70%。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年增长7010,消费总量占世界消费量的40%以上。2012年,我国钢铁和水泥生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45%和69%.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7%。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1)读图10,描述倒U曲线反映的人均收入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提出促使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向倒U曲线右侧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建议。(14分)

(2)“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根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促使环境污染程度向倒U曲线右侧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10分)

材料三 我国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1月,北京厚重的雾霾数日挥之不去,城区PM2.5浓度值一度逼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PM2.5日均限值国家标准为每立方米75微克)。据分析,北京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煤炭燃烧、工地扬尘等。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北京。“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公民应该如何履行应有的责任。(8分)

39.(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动漫曾经“风光无限”。上世纪40年代,上海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1961 196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人物、动作、画面、声效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量奖项。如今却“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50年”。

目前我国有巧000家动漫公司,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四年制大学中超过1 300所设有动漫及相关专业,2011年的国产动画片制作达到26万分钟。“量上去了,但质却差得很远。”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漫画、新媒体动漫、动漫衍生品行业相对薄弱,上下游行业之间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仍处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我国动漫企业90%是小、散、弱、差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专业分散、研发能力弱、竟争能力差。“我们的产品自主品牌少,专有动漫技术更少,在动漫产业链中只能处于低水平劳动的低端。”

⑴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改变动漫的现状。(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创新对动漫的意义。(10分)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履行政治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2分)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分)履行文化建设职能,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2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环境。(2分)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四环节下一篇:2024年财政政策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