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精选12篇)

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 篇1

在《网页设计》的学习中,老师开展了动态思维训练教学方式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我们的学习自觉性。老师的认真负责、充满激情,令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学习方式的灵活多变,让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下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掌握和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网页设计》的教学都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老师很详细的讲每一个知识点,而且在讲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举实际例子来加深我们对那个知识点的印象,如果我们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师会耐心的将我们不懂的再讲,直到都明白为止。在每次的理论后,我们都会上一次机来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在上机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的,老师都会耐心仔细的给我们讲,在讲的同时会告诉我们一些制作的技巧。每次实训完后,我们都会把自己做的放在服务器上。

老师专门为《网页设计》这门课程开了一个后台服务器,让我们可以把每次做的网页上传到服务器上,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服务器看到我们制作的情况,然后针对我们出现的问题作耐心指导或在原本内容上更深次的讲解,直到我们明白为止。

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 篇2

一、培养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每一课程的学习, 都必须先有兴趣, 才能有动力将其学好。对此, 笔者培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多看各个风景园林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 因为风景园林大师们的设计作品都比其他普通的作品更有特点, 更有艺术, 更吸引人, 由此可以增强自己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兴趣。

二、《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学习的内容也很多, 该课程不仅要求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 并且要求有较强的绘图能力, 以便较好地将设计理念表现在图纸上。《风景园林设计》的学习可以分为风景园林设计知识理论的积累学习和风景园林设计表达能力的学习。风景园林设计知识理论的积累学习, 主要是学习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风景园林设计表达能力的学习主要是加强手绘功底和电脑制图的能力, 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较强的手绘和电脑制图能力, 可以绘制出更为合理和美观的设计方案, 让人耳目一新。因此掌握设计理论知识是学好《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 而手绘和电脑表现能力则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1.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知识的积累。

风景园林设计知识理论的积累学习有很多的途径, 当然主要的学习途径是课堂上老师的教授。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 我们自己还要在课余时间多积累风景园林设计的知识。主要的学习方法有:学习国内外的风景园林大师设计案例;“边走边读, 走万里路”;学习同学的优秀设计作品;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 (1) 学习国内外的风景园林大师设计案例,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思维开阔的课程, 其要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 开阔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来学习。风景园林大师们一般总是走在学科的前头, 领衔着学科的发展, 所以他们的园林设计作品都是十分标新立异的。学习国内外风景园林大师的设计案例, 不仅提高了我们对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的欣赏能力, 而且学到了如何能更好更美地进行合理地设计。例如, 彼得·沃克设计的哈佛大学“泰纳”喷泉。沃克设计的喷泉十分简单, 就是运用159块石头排成一个直径18m的圆形石阵, 雾状的喷泉设在石阵的中央, 喷出的细水珠形成漂浮在石间的雾霭, 透着史前的神秘感。泰纳喷泉是一个充满极简主义精神的作品, 这种艺术很适合于表达校园中大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存疑及哈佛大学对智慧的探索。从这个设计案例中, 我们受到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启发, 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 不一定是很复杂, 花重心思去营造的, 只有合理的运用, 才会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景观。 (2) 边走边读, 走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古训, 我们耳熟能详, 意思就是只是学习书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 要在实践中学习, 得来的收获和体会才更深刻。学习《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也是一样, 在实地考察中学到的知识比在课本中学到的要深刻, 在学习该课程中, 我们应该多抽空,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多去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到实地进行考察, 感受特定的风景园林景观给游人的感觉, 并在实地学习中加深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解, 辩证地看待风景园林设计的好与坏。 (3) 学习同学的优秀设计作品,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同学彼此之间的学习也是一种提高自己设计能力的方法。同一个设计作业, 各方面要求一样, 评改的标准也都完全一样, 那么别人的优秀作品就是一面镜子, 它反映出自己设计作品的优缺点, 通过对比, 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设计能力, 因此也更好地定位自己, 找出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并“对症下药”, 找到提高自己设计能力的方法。 (4) 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 “一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反省自己, 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改正。学习更是如此, 要学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就必须善于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 找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学习—反思—改进—创新”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学习模式。只有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改进, 在改进中创新, 才能达到更高的设计高度。同时, 反思会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设计的个性, 有助于慢慢培养自己独特的设计观。

2. 风景园林设计表达能力的学习。

风景园林设计表达能力的学习主要包括手绘制图和电脑制图两个方面的学习,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有影响。 (1) 手绘制图的学习, 手绘是最基本的一种设计表现方式, 可以最直观最快地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灵活地显现在图纸上, 所以手绘功底的加强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因此有较好的手绘功底, 是学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手绘学习的方法很多, 不过要想拥有好的手绘能力, 平时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手绘的学习无非是多练多画, 多看多思。要勤动笔, 多练习, 要多到实际的场地中进行写生。此外要学会思考, 多观察要画的景物, 在提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将景物画得出神。 (2) 电脑制图的学习,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需要运用的最基本的电脑绘图软件有三种:Auto CAD, 3D MAX (或Sketch Up) 和Photoshop。灵活运用这些软件有助于更好的把自己的设计意图表现出来。这些软件的基本运用, 我们都开有必修课程来学习, 所以只要平时多加运用练习, 就能灵活运用。电脑制图的优点就是能更加精确而又美观地把设计方案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是表现的速度没有手绘的快, 不够灵活。

我的数学学习心得 篇3

同舟共济栏目主要刊登同学们自己的稿件。把你在数学学习、复习或解题中的经验、心得或体会与大家分享吧,文体不限,形式自由,甚至可以是笔记、错题集等,字数限2000字以内,欢迎同学们踊跃来稿,稿酬从优,手写稿请按版权页上的地址寄,电子稿请按版权页或本页上的邮箱投。

吴敌,江苏省粱丰高级中学2009届毕业生,高考总分443分,数学单科194分;高中阶段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江苏省一等奖;现被清华大学金融专业录取。

这年头,数学成绩对高考总成绩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说明了,坊间,对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众说纷纭,作为一个学生,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数学考试考查的无非是三个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平时的训练也是由此展开的,

审题是前提,考试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算过几张纸并得到一个奇形怪状的答案后,发现原来自己看错题目了,有的题目本身没有难度,但是“穿了件马甲”之后,你可能就认不出来了,这时就需要将题意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以简化条件,

分析是关键,将条件和结论转化为数学符号后,就要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两边同时变形,就像走迷宫,对于复杂一点的迷宫,可以同时从人口和出口开始画路线,使两条线相交就成功了,

但是在数学考试中,光找到“路线”则还没有成功,实际运算过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有的同学在考试时,将条件列一列、式子变一变,再加上一个“解得”或者“显然”,然后就直接写结论了,这要是在计算题里或许还能得几分;证明题的话就危险了,批卷老师不但不给分,而且还要咬牙切齿:“小样,敢蒙我!”既简洁又完整的运算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也不是一个“解得”或“显然”可以代替的,

平时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两块内容:上课和练习,上课时我几乎不记笔记,只听老师“唱戏”,偶尔动笔计算,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怕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老师一发现我们低下头,就以为我们在做作业,然后就大喊大叫,不过养成习惯以后,这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许多老师都积累着不少书上没有的解题心得和小技巧,这对拓宽你的思路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比一本像美工作品一样画得花花绿绿的笔记实惠得多,当然,适当地记些笔记还是必要的,实际上,后来我也遗忘了不少内容,也只好借别人的笔记来看,不过我还是觉得,与其上课记笔记,下课补课。倒不如上课听课,下课补笔记,

基本上是学生就会对作业怀有本能的厌恶,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们也知道,作业并不是老师心灵阴暗地拿出来折腾学生的工具,每天做一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不信你可以自己做个试验(后果自负),一个星期不做题,看看你还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套卷子,就算基本完成,恐怕也是漏洞百出吧,做练习也要难易结合,做基础题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和速度,适当地做一些难题对数学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就算做不出来,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可贵的过程,有时也是一个有趣的经历。

此外,我希望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在题海中“杀红了眼”,及时整理做过的题目,总结常见的题型,反思考试时的失误,弥补发现的漏洞,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情,数学题目变化多端,不断地翻新花样,但不会脱离固有“框架”的支撑,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数学工具就是它最粗的“框架”,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就是联系“框架”和目标的“绳索”。

在我们身边,平时努力,考试失利的事时有发生,实际上,这除了运气因素以外,还和应试技巧有很大关系,好的应试技巧可以让你发挥120%的“战斗力”。

首先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数学考试时最忌烦躁,烦躁的心理是失败的一半,但完全放松又会使你“一脚踩进陷阱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见到的最普遍的成功经验,建议浏览试卷时估测一下试卷难度,难的话就放松些,简单的话就要紧张起来,千万不要养成拿到试卷就做的习惯。

审题时要仔细,一旦下手做时则要又快又准,对小题目,要不择手段,只求结果,不管是用特殊值代入,还是找规律,能得到答案就是好方法,对大题目的前面几问,尽量用正统解法,否则必须尽量将步骤写详细,以免你的奇思妙想被“错杀”,当然,不是说用正统解法就可以草草书写,你不给老师看关键步骤,老师就不给你分,别自作聪明地随便跳步。

必要时应懂得取舍,特别是对最后两题的最后一问,许多同学都视之为鸡肋,经常面临两难的选择,大家还是应该在把握好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去定夺,如果时间不多了,前面又做得不顺手,就先去检查前面的题目;如果确定要做了,就多看几遍题目,写写条件,推点简单的结论,这样就算没做出来,也有个阵势,批卷老师未必不会赏点分。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希望同学们继续探寻数学的奥妙,走出自己的路,既然你不能避免这个过程,那么就去享受它吧,

学习ui设计的心得经验 篇4

我是2014年从一所普通大学传媒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让我觉得可以在平面设计行业一展手脚了。可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理想总是很骨感。当初经过三个月才找到一家广告公司,进去后无非做些排版的工作,根本没有创意,没有设计。于是我觉得这个与自已当初的想法差距太多,我选择了辞职。

没有工作的日子,开支也大,又不能问父母要钱了,我想改变,我想从事有前景的设计行业。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设计相关的行业,觉得UI设计前景很好,又是互联网行业。UI设计的薪水从网上调查来看居于高位。可我不会UI啊?怎么办?如果是自学没有一年左右也入不了门,毕竟UI除了视觉设计还有用户体验,用户心理的研究,完全超出我以前的所学。还是找地方培训吧,可以费用又贵,针对我目前的情况压力相当大。网上找了几家做了比较觉得苏州金动力的UI性价比最高,我决定先去了解下。

经过现场了解和咨询,我觉得还是挺适合我的情况,学费还能分期还。就开始了UI的全日制学习。经过4个月从早到晚的上课及练习,我毕业了,当然学习期间很辛苦是真的。但黄天不负有心人,毕业即到园区找到了一份UI设计助理的工作,月薪起步就是5500,小有得意。然后工作到目前一年多了,工资12000多,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那么不少的曾经学过平面的朋友都想在继续学习ui设计,这时候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在问怎么样才能学好ui设计啊,有没有什么简单快速的方法?有没有一些多年的经验可以分享的呢?大家今天走运了,我就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UI设计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想做一个好的UI设计师除了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要了解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因为目前国内的软件行业还不能对UI设计形成应有的重视程度,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你要能作出夺人眼球的东西,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因为一般的软件公司的UI设计师只有一个或者几个也都是孤军奋战,而且经常会碰见没有经验的team leader,不懂得协调你和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所以你还要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来获得设计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要有耐心有好脾气„„ UI设计在我们这叫美工(咋听上去象“民工”),所以做界面设计的工具一般有

photoshorp、Illustrator/FreeHand/CorelDraw/c4d/3dmax(至少一个)、Dreamweaver、Flash、Html;编程方面最好能跟程序员同步,懂一点ASP、JSP等软件开发语言、还有开发环境、服务器种类„„ 还要耐的住寂寞,漫长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你的工作可能只是前期,到了后面可能会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用来学习充电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学习ui设计是一个比较漫长枯燥的阶段,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如果你缺少耐心的话可能这个知识你怎么都学不到手,在学些的过程中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与学习主动性。

学习的机会很多,无论是在生活里,你结识一个朋友、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浏览一个网站、看一则广告,随处都暗藏着学习的机会,虽然不一定能学到具体的技能,但至少可以领略到一些精神和获得一些专业上的灵感。

第二、一定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设计、编程在我眼里都是需要动手才能练就出来的本事,只看书满脑子理论完全不行。设计基本功:你可以有计划的练习手绘,提高painting能力我认为对做设计,包括ui设计,是有好处的。从临摹开始:可以先临摹一些教材上的范例,现有的优秀界面,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时不时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情感,搞点原创。总之,“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要坚持练习,多动手,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多经验!

第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不能忽视

许多设计都有着自己的规范与知识点,这些你可以自己找书看,各种设计专业的书籍可以具体从构图、排版、色彩、图形等方面入手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然后学习UI设计常用的软件,Adobe系列的 Photoshop、Illiustrator算常用的了,如果对web感兴趣还可以玩玩Flash,Dreamweaver甚至是html5 等等

第四、前期创作建议从不断模仿做起

怎样才能学好UI设计?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从不断模仿学起,孰能生巧,通过不断得积累,最终你会学到UI的精髓。当然,你的模仿对象要有水准,要选择那些经典的作品。

第五、多洞察别人的作品,多阅读,多思考

互联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我们建议学员,在日后的界面设计工作中,不可盲目的追赶潮流,要知道,设计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达到一个新高度。多洞察别人的作品,多阅读,多思考,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UI交互设计师。

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 篇5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

对于英语这门学科,对于课文中的内容要有吃透的习惯,便于正确理解教材,便于课堂灵活运用。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因材施教,这个是现在教学的主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一定要学会抓住适当的时机全面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学生。才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目标的确应该面向所有同学,不然就不能全面实施教学及全面掌握班级。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有兴趣的对话,尽量与生活相接近。学生熟悉的方式去演绎。提供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实施语言精练、生动

尽量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表达,外加我们的肢体语言。生动了,形象了,也具体了。

(二)、熟练运用板书

1.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

2.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有条件完全可以充分运用!通过多媒体可以拓展我们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喜欢英语。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这是一门技术活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和学生的应变能力都有益处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1).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和鼓励。2).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三.教学评价能力方面的两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

评价的方法不应单

一、可视实际情况而定,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同学们的评价能起到让他们有所进步的作用。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能够用2+2评价方法,评课。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 篇6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设计素描注重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在学生个有一定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对物理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各种观察研究。加上大量的变化练习。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并给事物一美感。设计素描的表现力很强。提高表现力的方法就是多观察自然,多理解事物,多做速写练习。提到表现力就不得不说构图重要。经常构图练习的习惯也需要培养。创意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多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懂得用各种工具。局限住的设计师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来的。

从学习画画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年头,但是在设计素描上感觉自己还是像个初学者,好多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素描是“再造”,是通过计划和想象而进行的审美创造。绘画素描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要求大脑对客观对象进行判断、分析以达到对象与表现结果的一致性。设计素描则强调将收集、贮存的“局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组合成新的整体的造型活动。绘画素描着重于对所绘内容的表现效果以传达对现实的感受,过多地投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展示情怀;设计素描是以绘画素描为基础利用其绘画规律并借助于其表现手段来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设计意图,着重于对物形及设计思想的结合来使“观众”产生新的感受。设计素描的画面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依据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不同的理念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依据画面自身构成因素与作者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设计素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有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都是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式方法及制作手段的拓展来进行的。让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作时不墨守陈规自由创作出新颖独特、美观的作品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素描基础较为扎实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意训练时,能够较好地、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设计意图;而素描基础不是太扎实地学生就不能很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说明传统绘画素描的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思维方法,手与脑的协调性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侧重于全方位的观察,包括平面形观察、立体观察、横断面(剖面)观察以及运动观察,并且强调从结构到材质,借助理性思维能力创造新造型的技能表达。传统素描提倡“看”,设计素描强调“用”。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这里的“观察”就传统艺术来讲是一种“分辨差异”。但对于设计艺术范畴来讲是“发现、分解和提炼”。例如观察一辆自行车,就要将车把、车架、轮盘、车座、脚蹬等进行分解然后研究其组装的结合方式。再就是将其不同部位概括提炼成不同的形状,以形体的认知来感觉我们看到的一切,使学生通过发现形式形态,分解组合结构并提炼概括以获得敏锐的捕捉能力和感知能力。

“看”是一种行为,而观察是一种思考,设计素描要求的观察是深入地剖析,剖析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将隐蔽的、含蓄的、若隐若现的形体结构明白无误地显现出来。不能浮光掠影式的被动“抄摹”。并且将这种观察思考方式逐步演化成为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观察有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画面的观察,生活是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形象的创造必须有生活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专业有关的事物,同时也要在画面上进行努力的学习和掌握表现的方法。另外,有很多时候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观察的含义和正确的观察方法,长期处于懵懂状态即使作画也是看一眼画十笔的“编造”。

正确地观察方式是进行艺术活动首要解决的任务,也直接决定了艺术水平高低、强弱、进步的程度。能够迅速进入绘画的状态和明了的进行表达与思考。不正确的观察方式或常态的观察方式会导致低级、平庸的现象不利于进步与提高,而且相对片面地违背了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削弱了对视觉对象直观与敏感的发现、想象、创造能力。

我们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在设计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间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础的训练和认识不足。

空间感是素描造型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问题;“形”是造型的第一位,“整体变形”

——透视是造型的终结。客观形状通过视觉变形产生“透视”,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整体的透视变化是完成造型训练的标志,否则就是门外汉。设计者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其作品必然是平板的,不可能具有深度感和运动感。我们目前的状况正是这样,专业学生或者说专业教师对素描和所谓“平面设计”有误解,他们只热忠于从事相对简单的平面变形,很少能创作出具有空间难度的设计作品,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没有真正解决素描的透视问题。

作品缺乏空间意识的现象很普遍,看看我们身边的楼房、服装、商标标志,同国外同类作品的差别是明显的,或许可以把这些差距归结到文化意识和工业化程度上面,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争辩的,那就是没有空间感的素描,怎会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设计?也许有人会说:国外不是已经不搞写实了吗?这种把素描理解成简单的基础和把基础与应用对立起来的观点正是造成设计简单化、平面化的问题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在艺术创作上提倡民族化、中国化,简单的把民族化理解成平面化并与外国的空间化相对立,形成了一股顽固的意识。前一段时间,美术界针对造型上的问题,提出我国美术缺乏一个“理性阶段”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讨论,美术教学和创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的艺术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目前的设计教学和创作却还在民族化的借口下,重复着夜郎的故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则,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没有满足规则的前提下搞出符合规则的设计作品。其实我们的书法和大写意国画是非常具有空间感的艺术作品,这些本应成为提高我们设计水平和能力的宝贵财富都被一笔划到“平面”的民族化里去了。也许我们的设计界也存在一个“理性阶段”问题。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要懂得变以前画画的以“像”为标准为以“不像”为标准,画面整体要完整,主体物要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可以让观众明确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体与立意。在某一个物体的表达上,我们必须要从六面体的角度去观察,去想象,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想象成一个六面体,从而表现出它的立体感,表现出它正确的几何透视关系。

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心得体会 篇7

第一, 他要求广大的青年一定要正确的认识五四青年运动。号召青年们要团结一致, 中国革命一定要在抗日过程中取得胜利。

第二, 他阐述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具体讲述了中国革命的革命对象、革命主体、革命动力、革命性质等。他还指出, 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 这是谁都不能改变的定律。但目前的阶段不是实行社会主义, 而是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 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 全国的青年必须为此而努力。

第三, 他总结中国过去几十年革命的经验教训, 告诫全国的青年要好生研究, 只有动员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 才能战胜帝国主义, 才能战胜封建主义。

第四, 他讲到了青年运动。毛泽东对青年运动的任务、方向和道路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论述, 使青年运动在促进中国历史进步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青年是革命的先锋和开路者。毛泽东经历了“五四”运动、领导过党内多次爱国学生运动, 因而非常清楚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在这篇讲演中, 他对青年在中国革命的作用作了非常明确的肯定, 自“五四”以来, “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 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毛泽东要求全国青年要充分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指出延安的抗大, 陕北公学等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抗日先锋队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 要他们领导群众组织群众, 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毛泽东把青年及青年运动的任务分为一般任务和特殊任务。1938年, 毛泽东在延安与世界学联代表团谈话时就讲到:中国青年们的任务, 可分为一般的与特殊的。一般的任务, 这是中国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民之共同的任务, 没有什么分别的。有分别的, 是其特殊任务。中国青年们的特殊任务是什么?就是争取自身的特殊利益。毛泽东把坚持统一战线, 坚持持久战,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建立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国当作青年的一般任务;又把改良教育和学习, 组织学生和青年团体及救亡团体, 争取青年的民主权利等方面, 当作青年的特殊任务, 使青年和青年运动在革命进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毛泽东对青年的历史使命作了深刻分析, 使青年运动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青年运动方向和道路问题上, 毛泽东认为, 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青年运动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 是青年成长、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和基本道路;青年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特别是知识青年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 能够从中吸取思想和政治的营养, 能够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青年运动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 是青年运动坚持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的唯一道路。

毛泽东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 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 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 是革命的, 否则就是不革命的, 或者是反革命的。历史事实证明, 青年运动凡是和人民革命运动结合得好的, 都在人民革命运动中起了先导或者中坚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进一步论述和发展关于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相结合、青年运动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的思想, 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强调广大知识青年只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所作为;青年运动只有同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相结合, 才能蓬勃发展。

要青年向工农群众学习, 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向工农群众学习,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一直是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教育观点。在1939年,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 就十分强调地指出:“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 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 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虚心向实践学习。”在同年5月, 他在《五四运动》一文中, 进一步阐述道:“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 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认为这是判别青年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准。

第五, 讲青年在抗日战争中时负有重大的责任的。青年运动的不统一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号召青年应该继续要求统一, 因为统一才有力量。要使全国青年知道现在的形势, 实行团结, 抗日到底。

第六, 说到了延安的青年运动。

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当时延安青年运动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他说: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 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因此, 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要向延安青年学习,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盛赞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 是抗日救国的先锋, 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 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延安青年的“开荒种地”, 认为这件事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这说明, 毛泽东注重指导革命理论学习的同时, 更重视实践和工农结合。所以, 毛泽东要求青年坚持不断学习:一要自我学习;二要向工农大众学习, 鼓励青年深入生产、生活实际, 获得劳动技能与科学方法, 最终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看到, 积极、健康、向上是青年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但是当代青年极富个性, 思想开放, 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心理倾向, 他们也面对着各种需要克服的困难, 因此, 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也隐藏着一些矛盾与困惑。当代青年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使自己逐步地走向成熟呢?我们应当继承五四传统, 走向社会, 走向群众, 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 在现实面前深入思考, 在社会实践中激发自己的爱国热忱, 认知自己负担的历史使命, 使自己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冲突迸发的思考——赴澳学习心得 篇8

关键词:冲突 任务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为期一个月的澳洲英语学习之旅结束了,此次学习的课程既包涵了基础的英语语言知识,西方语言文化的简要介绍,又涵盖了英语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在这一个月中,我不仅感受到南半球不同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经历了某些文化冲突,也体会到西方教育不同的方式,对其中的利弊有了一定的认识。

就西方教育来说,他们的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较之国内的教育,他们削弱了科学文化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数理化课程比较简单,而强调了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内容。人文学科方面的分类也比较细化,就拿音乐来说,所设的课程并非音乐这类大课,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声乐、各类器乐、音乐创作等课程,类似于我们的培训班。这种学科设计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保持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比如我房东的四个孙子,其中老二就很适合这种教育方式。他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因此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也是足球队的主力,还是个非常优秀的萨克斯乐手。但这种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并非所有的孩子都爱好广泛,学习努力。对于不够刻苦的学生,由于教育体制的要求比较低,有放任自流的趋势。在澳洲也不乏不学无术、生活懒撒的“啃老族”。正如给我们上课的澳洲教师所说,他们的教育体制在时间的历练下也显现出不少问题,他们也在努力修正这些方面,他们也希望能够借鉴我们的教育模式中的很多方面。如何保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削弱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我们的教育,我们还需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就英语课程来说,我感受最深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他们对学习目的的阐述。国内的英语教育因为有四六级作为标杆,大多数学校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就是漂亮的过级率。作为教师,我很清楚这种提法的现实意义,只是对学生来说,这种英语教学目的会给他们无形的压力,触发他们的逆反心,降低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有技巧地阐述教学目的。围绕实用性,我们可以提出英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多个国家的母语和第一官方语言,英文包容了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内容,亦是我们获取最新资讯、与外籍友人交流、接受国外最新信息和思维模式的重要工具。学好英语对学生以后的就业,甚至对玩好电游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学术方面,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论文写作也需要英语的支撑。很多论文的新素材、新观念、新方法第一时间都是以英文形式发表的,所以熟练掌握英语能帮助学生搜集论文资料,也能使论文的英文摘要更通顺、切题。四六级考试从一定层面上检测了学生的英文能力,却并非他们学习英文的目的。

其次,教学法课上提出的“Task based learning”(任务教学法)也给我很大的启发。中国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周边充斥着各种形式的信息,其承载媒介已大大超出音频的范围,有大量图片、视频以及互动形式的知识输入。这种趋势在学生身上反映得特别明显,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无法满足于“你讲我听”的课堂形式,越来越渴望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越来越期待展示自我的平台。而我在澳洲学到的任务教学法正响应了时代的号召,符合现在学生的特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边体验边学习。这种教学法对英语这类实践型学科应是尤为适用的。

最后,国外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让我感触颇深。曾经读过一种理论,幼小的孩子过多接触视觉媒介会降低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我在教学中也感觉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不太重视多媒体教学。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如能正确地应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多媒体不应只运用于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应用在课下。如在课程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某些在网上可以找到的文章或各种资料(如视频、新闻等),让学生选取查阅,而在课堂中抽出一些时间对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检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掌握一定的相关信息,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适用性。

总之,数字时代伴随的一系列的软件、硬件的升级已经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带来了冲击,作为较先接受这种冲击的澳洲,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改革。我们这次的学习也感受到这些革新所带来的成果。当然,这种改革也并不成熟,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在澳洲所学到的丰富知识,掌握的大量资讯平台和我的课程都能很好地融合。接受其中能够借鉴,有利于教学的方面,在实施过程中,继续探索更适合我们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这次旅程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今后,我在教学中因为结合学到的方法,会时刻铭记这段美好的记忆,以促使我产生新的思考!

课程设计学习心得 篇9

其次,认真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设计一开始就应建立自己的设计思想,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再新建各种文件。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大量的公共变量,这些公共变量应在各个功能模块的一开始就加以声明,以便于今后对公共变量的管理。

第四,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勤动手,才能发现问题,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 篇10

在最初的认识中,我以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简单地把图形导入打印机,然后打印出来实体。但真正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才知道3d打印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与轻松,设计一个很简单的物体也要使用多个工具才能完成。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在设计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我与同组的同学在把图片设计在平面上时使用了“浮雕”工具。但进行偏移的时候,由于图片尺寸大小不匹配,导致了设计出来的效果不美观。后来,我们按照设计草图的大小更改了图片的尺寸,但图片更改后却显得十分模糊。经过老师的提示,我们把分辨率从1改为0.1,图像立刻就变清晰了。这时我们兴奋不已。看到3d打印机竟可以打印出不同颜色的各种实体,我觉得太神奇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心中对3d打印的兴趣更加浓厚。这也促使我学会了更多的相关知识,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一个学期对3d打印技术的学习,我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提升,还把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学习3d打印的过程充分地锻炼了我的空间感,让我可以更好地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对学习立体几何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在意志品质方面我也得到了锻炼。虽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我们都怀着面临困难也依旧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制作出化学元素周期表、有机物及其衍生物的球棍模型、中国地图等教具。3d打印今后也必然会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因此我更要努力学习。

学习网页设计的心得 篇11

关键词: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作文作为我们高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在高考语文中占有着非常大的比例,我们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着我们各科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且还会影响着我们的未来生活和成长发展,我想有很多高中生和我一样,因为不能快速有效的提升自身写作能力而烦恼。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用手机下载各种电子图书,随时随地利用课余时间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运用网络收集各种写作资料和事例,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阅读各种优秀的作文作品,培养自身的写作思维。

一、语文写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写作是学生各门学习成绩、日常思想品德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等的综合体现。”作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解答文科试题时,如果我们具有好的文笔,就可以轻松地抓住和理解文字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并且在解答问题时就能够运用条理性和概括性强的文字,将正确答案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1]。我们在日常学习和做题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好的文笔就相当于答题者的脸面,让语言表达具有艺术性,这样会给批卷者带来一种美的感受,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分数的提高。而在解答理科试卷时,也需要我们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只有透彻的分析出试题的题干,理清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解答思路。因此,我们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不管是对文科成绩还是理科成绩都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善于运用网络学习,培养写作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语文写作内容的时候,老师大多都是以黑板板书和口述的方法来讲授写作方法,长此以往,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对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写作。所以,我们要想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培养自身的写作兴趣,这样我们才会有作文创作的动力。我们要善于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从中搜索一些带有图片、视频、音频等题材内容,学习写作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同时还能调动我们的学习兴趣[2]。而且网络上的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训练信息,提升自身对作文写作内容掌握的全面性。

(二)欣赏网絡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养分

高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非常繁重,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让我们在课余时间里既得到了精神上的放松,又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的语文写作兴趣和能力。当前,网络的不断发展成熟,为作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写作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优秀的、著名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往往带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可以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提升文章的阅读水平。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文章中的优美句子、修辞手法以及名言警句等记录下来,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积累,积累写作素材。此外,我们在阅读中也会充实自己的内心,从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为写作能力提升做好充足准备。

(三)阅读大量的满分作文,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海量化的特点,从中筛选出各种优秀的满分作文,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从中总结写作经验和方法[3]。我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将作文进行分类,如描写类文章、叙事类文章、分析类文章、评论性文章等几种类型,我们可以针对写作类型在网络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满分作文,并且进行复制做好专题文档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阅读作文,将每一种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思路总结和记录下来,形成良好的写作框架,这样我们在答题时就可以根据作文题材类型,快速的确定写作框架、方法和思路,并且运用网络文学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句词、名言警句等进行写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文章思路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写作文采,有利于获得高分。

三、结论

总而言之,作文写作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正确利用网络这一学习工具,从中搜索大量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素材,培养自身对写作的兴趣;欣赏网络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养分,积累写作素材;阅读大量的满分作文,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提升自身写作水平,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施宏伟.对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唐淑贞.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13.

浅谈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的帮扶心得 篇12

如何帮扶学困生, 是广大一线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怎么提高教学质量?怎样让学困生自觉学习?帮扶的办法各不相同, 其帮扶效果也不一样。其实, 不是学困生的智力有问题, 而是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 久而久之, 他们便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 最终学习成绩达不到小学数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成为学困生。

前两年学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本人感触颇深, 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帮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有了对学困生帮扶方法更深的思考和更大的动力。在此所谈的学困生仅指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从多年的教学中, 本人对此类学生的帮扶方面有了一些心得,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在课堂上真正关注他们

1. 关注他们的座位

在课堂上关注他们, 首先应了解其基本情况, 如性格、学习情况等。如果遇到的是性格外向、好动、坐不住、爱说话、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学生, 应该如何做呢?这样的学生不能因为他好动, 会影响其他学生, 而把其安置在最后或最边上, 为的仅是让他安静些, 课堂秩序好些。但往往时间一长, 他却被班级“丢”了。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安置在最前排最中间的座位。这样, 老师可以常常关注他, 用声音、用眼神、用动作引导他学会听课。

2. 关注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到兴趣, 每个孩子的兴趣从细微处说都是不同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多次提到“数学与生活”的字眼, 也就是数学不能与生活脱离。在数学课堂中, 老师应注意数学教学避免枯燥, 不要怕浪费时间, 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谈话、引导。如教学“分数混合运算”, 这一知识似乎和学生生活没多大的联系, 更谈不上什么兴趣了。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第56页有这样的例题:“我们气象小组有12人, 我们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我们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可根据学困生的兴趣改为 (农村学生对气象与航模活动较为陌生) “经调查我们班课后兴趣活动多种多样, 爱打篮球的有12人, 爱绘画的人数是打篮球人数的1/3, 玩游戏的人数是绘画人数的3/4, 玩游戏的有多少人?”小小的改动也许对优生没什么感觉, 但对于学困生来说, 却有了可接受的内容, 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3. 关注他们的练习

课堂中的练习是少不了的, 如何设计学困生的练习呢?一是在学前的铺垫练习中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 引导他们练习, 展示他们的练习, 发现他们的优点, 如:书写、哪一步的计算正确了等;二是在新课教学后的练习中, 也可以让他们做与例题极为相似的练习, 加强他们的模仿, 树立他们练习中的自信心。

二、做到个别帮扶时耐心和气

作为老师都知道, 作业最能反映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多数老师都会关注作业中的问题, 并在练习课中着力评讲。对于学困生来说, 他们也许在老师的辛苦评讲后, 仍然茫然不知。这时候一对一的帮扶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首先,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困生进行帮扶, 在这里本人要介绍一下平时批改作业的做法。本人每天批改作业后, 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我是这么做的, 每个学生的座位号都写在本子上, 批改之后, 在相应的座位号上 (自己备一本学生座位号本) 做上记号。

其次, 老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不批评、不大声、不严肃、不责怪, 而是要鼓励, 可以说“看到你我很高兴”“很欢迎你”“嗯, 你今天表现不错”……在态度方面, 多数老师因为教的次数多了, 反复多了, 仍然不怎么见效而发脾气。当老师发火之后, 学生怕的情绪多了, 此时多数学生状态是蒙的, 即没有思维。老师的评讲他们又没听进去, 老师白讲评了。

最后, 老师给学困生提供“梯子”。从简单的计算开始订正, 从书写格式开始努力, 从手把手开始示范, 不求多, 求的是有一点儿进步, 有一点儿兴趣, 有一点儿自信心。如:教学方程, 1/3x+2/3x=50, 不会解怎么办, 可以从教学3x+2x=15进行引导。有的意义理解了, 但计算不会, 可以先进行1/3+1/2的计算帮扶。数学学习是需要“梯子”的, 老师可以为他们找到最有效的“梯子”。

三、化批评为表扬

“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心灵。所谓走进心灵, 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 有所醒悟;在孩子犯错误时, 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话, 很让我感动。我想, 如果只教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 枯燥还是免不了的, 为什么不让孩子感动呢?

第一, 让学困生喜欢数学老师。数学不能是枯燥数字的代名词, 数学老师要学会讲故事, 学会幽默, 学会一点学生玩的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把故事、幽默、游戏名词穿插在课堂中, 让学困生期待数学课堂、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丰富自己, 真的很重要。

第二, 把生气化为幽默。因为知识缺漏, 课堂上学困生听不懂或听不进去, 是常有的事。如果长时间听不进去, 就会走神或是与周边的同学说话, 影响了课堂秩序。很生气!是的, 会生气!因为一课堂课的任务完不成了。本人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来点幽默, 或者用声调、体态语言引起学困生的注意, 让他们重新回到学习的状态中来。

第三, 先看到优点再说点该努力的。了解学困生的心思, 作为老师, 我们在和他们谈心的时候应该换个方式如“你能坚持交作业, 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你真的进步很大!”“这次作业的字比上次在书写方面有点进步了, 老师看到了你的字变得好看多了。”换个方式说话,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 化批评为表扬, 也是帮扶学困生的一种良方。

四、与家长沟通, 督促与鼓励并重

“没有合格的家长, 就没有完整优质的教育”。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努力, 让家长也学会欣赏孩子。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 不要过多地说孩子学习上的不足, 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点, 从而能配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本人常年在教学第一线, 通过教学实践, 在帮扶学困生方面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关注学困生的自身因素, 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对待;在课堂中加以关注, 提高听课效率;课后作业一对一指导。这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激发了学习兴趣。几点浅显的心得, 我在学困生的帮扶方面做得自信满满, 不求让每个学困生都达到与其他同学一样的数学成绩, 仅希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有自己本应拥有的最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明, 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9.

上一篇:藏文教研下一篇: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