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篇1

今年省作协举行换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创作研究部积极参与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文件起草、会议宣传、会议服务等工作。

二、精心组织创作研讨活动

组织举办和参与创作研讨活动,是创研部的重要职能之一。3月2日,由省作协主办,创研部承办的“纪念马加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沈阳召开。、做了相关报道,林建法、张颖就马加同志的创作写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分别在和发表。3月18日,由创研部和营口文联联合举办的“第六届XX文学奖·辽河散文奖”颁奖活动在营口召开。12月份,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XX市文联联合举办晓寒长篇小说研讨会。此外还以杂志的名义与有关部门合作,召开了陈思和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艾伟长篇新作研讨会、女真作品研讨会、高晖散文研讨会。

12月5日,受省委宣传部委托,杂志承办了“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评论家雷达、陈晓明、南帆等,就“当下文学批评症候分析”、“文学批评与主流价值观建构”、“如何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新华社、等媒体给予关注和报道。此外,我们还多次派人参加省内外组织的多次文学研讨活动,以自身的研究成果参与XX文学建设,扩大创作研究部和杂志的影响,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三、评奖工作有序进行

以公正、公平、权威性的评奖工作促进省内文学创作一直是我们的宗旨。20xx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评奖规则,实行了评委资格审核制度,评委回避制度等,保持评奖活动的公正、公平和权威性的导向,全年共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四项省级规范化文学评奖奖工作。分别是第六届XX文学奖的文学评论奖、文学翻译奖和青年作家奖,以及第十一届XX曹雪芹长篇小说奖。其中文学评论奖评出丁宗皓的论文、张学昕的专著、孙玉华等的专著、赵凌河的专著获奖。文学翻译奖评出王春、杨晶译的、李冬梅译的、高海涛译的获奖。青年作家奖评出两位青年作家张鲁镭、沙爽获奖。第十一届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空缺,周建新的,于晓威的获得提名。本四项奖的评选,初审细致扎实,终评标准严格,获奖数额都没有达到评奖规则篇目的上限,既显示了我们评奖工作的严肃认真,也表明我省的文学创作还有巨大的潜力。尤其在长篇小说领域,希望通过我们严肃认真的工作,通过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的公正评选,真正能够对我省的长篇小说创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我省长篇小说创作冲击茅盾文学奖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

四、向全国推荐作品及时有力

20xx年是中国作协评奖大年,分别进行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和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征集、初评、终评工作。创研部及时向有关部门发送通知、征集作品,共向中国作协推荐作品五十余篇,我省作家共有8部作品入围终评,最后有三位作者的两部作品分别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文学评论奖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他们是:高楠、王纯菲的理论著作和薛涛的长篇儿童小说。

此外我们还向中国作协推荐了两部四十岁以下青年作家的作品集竞争中国作协二十一世界新星丛书,目前推荐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保持水准,办刊成效显著

20xx年,坚持办刊宗旨,密切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与国内著名作家、批评家、学者保持沟通与联系,保证所设栏目和所发文章的质量,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xx月份,20xx年已发表文章,在国家级重要报刊及重要选本全文转载介绍43篇,其中多篇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和理论批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xx年继续为推动XX文学创作、文学研究而努力。具有特色的“XX文学评论”专栏,全年发表25篇有关XX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重点推介XX青年作家作品,包括梁静秋、李丽萍、李轻松、王妍丁、素素、高晖、鲍尔吉·原野、王立春等人的创作。仍持续关注老一代作家的创作,发表了对王充闾散文创作的评论2篇,以及纪念人民作家马加诞辰一百周年的文章。

在20xx年继续被评为XX省一级期刊。由该刊推荐的两篇文章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同时评出20xx奖,共6位批评家的文章获奖。

六、创作、研究、编辑成果

20xx年,创作研究部专业作家、研究和编辑人员创作成绩显著。专业作家刘元举出版报告文学,该书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并在北京举行了研讨会。专业作家刁斗在杂志刊发长篇小说,其长篇小说获得由香港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提名奖。林建法的论文在发表,并获上海第二届“春申原创文学奖·文学编辑成就奖”。张颖出版长篇小说,另在等报刊发表小说,中篇小说获“完美中国”作品奖。李保平的评论文章获钟惦棐电影评论奖。宁珍志、李霞、王晓宁、李桂玲等在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作品。高海涛在和大学学报发表和等文章,散文获20xx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一等奖,译作获第六届XX文学奖文学翻译奖。在20xx年XX省新闻出版局、XX省期刊协会主办的“期刊优秀栏目”评选活动中,由林建法责任编辑的“重返八十年代”栏目获得一等奖,由李桂玲责任编辑的“文学谈话录”栏目获得二等奖。此外,李桂玲还获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新闻出版知识竞赛”二等奖。

七、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以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不足。主要是对XX作家的研究还缺乏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比起其他省市的专业作家队伍,我们还有差距。

八、20xx年工作设想

1、创作研究部最基本的职能是创作、研究。我们将继续加强专业作家管理,专业作家除完成岗位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创作,还要参加创研部及作家协会的有关活动。担任其他职务的同志在创作研究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有进一步提高。尤其要加大对省内作家创作、文学现象的研究与批评。

2、20xx年是评奖大年,我们将开展第七届XX文学奖五个单项: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及辽河散文奖的评奖工作;开展第八届XX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奖工作。结合评奖,抓好评介等工作。

3、继续做好向中国作协等有关部门的评奖活动推荐XX作家、作品的工作。

4、加强创作研讨,要精心组织,力求实效。特别要突出我省特色,围绕创作重点,对工业题材、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要作出规划,加强版前研讨。力求把创作研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特邀评论家工作,要结合我省文学发展实际,团结队伍,突出重点,努力做好特邀评论家聘任和管理工作,主要是加强调研,加强选题指导,精心组织活动。按照宣传部的指示精神,努力推出具有倡导意义的文艺评论文章。

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篇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各种用途、型号、品种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由于有些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进货材料和出厂产品质量把关不严, 也给国家和消费者带来损失, 使近年来的消费争议、消费争端不断发生。

目前, 我省乃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比较关注食品、药品等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的安全整治, 加强了对企业生产条件是否符合发证要求、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相比较而言对电子信息企业的监督力度有所不足,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弥补这一不足, 加强行业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和指导。针对如何加强管理和监督的方式方法, 我们作了深入调研和分析, 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分类指导和质量监督:

1.对于大型企业 (如海尔、海信、浪潮等知名品牌企业) 及有影响的中大型企业, 均建有相当规模的实验室, 具有固定的检验场地、检测人员和较完善的检验仪器设备, 能按标准要求进行必要的试验。对这类企业, 主要从行业监督角度来加强质量管理, 如采用每半年或每年度由行业的监督抽样计划进行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测。

2.对于中小型企业, 一般未设专门的试验室, 或者设试验室但所检项目较少。由于实验室投资高, 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往往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特别目前有的企业实验室疏于管理, 执行标准陈旧, 仪器设备严重老化, 已不适应检验、试验工作的要求。对这类企业, 重点是要抓好实验室建设, 把实验室作为入厂材料的验收、部品认定和出厂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关口。为此建议省工业管理部门省经信委组织对全省电子信息企业进行实验室大检查, 从行业质量监督管理的角度, 重点检查企业的实验室建设状况、产品周期检验或例行试验开展情况, 以及必须经第三方出具的产品周期检验/例行试验报告情况。

3.对于有些企业, 特别小型企业, 没有实验室, 对出厂产品仅做常温的某些电性能参数的测试, 不按标准要求进行环境试验或周期检验/例行试验、MTBF试验, 必要时, 如购买方需要报告才不得不委托第三方做一次, 带来的后果必然是不掌握每批次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可靠性。试验收费问题是影响这些企业不能按时做周期检验的主要原因。

电子信息产品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 除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外, 大部分利润很低, 特别电子元器件产品, 只能以规模来获取利润, 一次周期检验的费用会是不小的成本, 不收费或仅收成本费会提高企业按标准要求做周期检验的积极性, 但质检机构怎样生存发展?能力建设又如何投入?建议主管部门应进行资金补贴支持监督检验工作的开展。

电子信息产品的监督检验机构, 目前普遍存在着能力建设问题, 检验仪器设备价格高, 更新换代快是一大特点, 特别是差额补贴事业单位, 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以及日常工作的经费只能通过事业性检验收费来解决, 但如何既使企业有开展周期检验/例行试验的积极性, 又使质检机构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从目前情况看, 为了加强行业的管理力度, 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监督检验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 设专项资金用于监督检查机构的发展, 同时要求监督检验机构用低收费或不收费来调动电子信息企业按标准要求做试验的积极性。

行业监督检验机构具有对本行业企业熟悉, 专业人才集中和对产品功能性能了解深入的特点, 在开展监督检验工作的同时, 能够帮助企业针对产品的缺陷提出产品改进建议, 前段时间我院在行业质检工作中较为突出的两个实例:

一, 在“彩电下乡”活动中, 为配合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保障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 承接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监督抽查”任务, 对企业准备投标的产品进行认真的质量检查试验, 发现了有的机型有电源设计缺陷和工艺安装质量问题, 指导企业马上进行了整改, 并在彩电下乡投标中顺利中标。对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 企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 对某企业LED大屏幕模组的检测中, 在亮度不均匀性和防尘防水性能上, 我们都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使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资金的投入上都采取了理性的思考, 提高了产品质量, 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为此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

纵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面对世界范围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突飞猛进、跨国公司影响力日益增大, 我们更要增强提高产品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产品质量是社会财富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证, 通过质量振兴来激励、支撑并给产业持续增长注入活力, 既是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高效创新机制的需要, 也是电子信息企业把握发展机遇, 创造有效市场需求的需要, 要重视加强行业科技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促进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全部抓起和掌控的, 应该分部门、分行业、分层次有条理的去抓产品的质量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是产品质量的综合质量监管部门, 但行业质检有着对产品质量状况把握不能轻视缺少的重要功能和程序。前段时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也证明了只搞产品的最终国家监督抽查, 而缺少行业质检和监督管理, 不能从根本上抓好产品质量, 所以我们建议:

1.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应注重从行业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和指导入手, 出台如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 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和监督检验机构服务质量和意识, 这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对监督检验机构的发展和能力建设均是大有益处的。

中小企业制度建设的工作设想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制度;标准化

一、认识以制度管理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制度管理是公司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等,包括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制度及流程。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海尔)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二、制度管理现状

以某油田气化工科技公司目前的现状来说明,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目前,公司正处在注册的转折期,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处在被动反应之中,对新问题的出现,往往依据领导的会议发言或其他方式的口头表示或默许,就事论事,没有系统的制定程序、会签流程和跟踪检查的程序,没有对应的执行措施,使职工茫然不知所措,形成自由主义的懒散状态;二是垂直覆盖制度(上级的管理制度)所涉及的管理关系复杂,存在执行的难度。制度往往涉及组织内部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在目前的三级组织管理结构下,有些问题可依据上级单位的制度约束,在没有厘清上下垂直的管理关系下,公司上级部室对公司执能部门间传递的信息不对称,使纵向管理理存在很大问题,遇事有扯皮现象,制约了制度的执行;三是制度管理处在无序状态。一部分制度的制订由各部门自行拟定,制订部门只是站在本部门立场或照搬主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拟订好后推广运行,不经制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组装”。无法律审核,无备案,没有形成统一的归口管理,是形成制度在各个部门自行管理主要原因;四是对适行的制度不宣贯。注重制度的制定,制度的理解仅限于制订部门,忽视就制度内容对职工的培训,得不到全体的认知,造成执行有困难,失去制度需要大家的维护。

因此,需要对企业过去的经历、经验、习惯等加以回顾与分析,规划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一个企业愿景,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适合企业发展阶段、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企业制度和流程,为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素质、增强员工士气创造条件。

三、开展制度建设的思路

(一)明确制度编制的原则。其一制度建设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公司各项规定的制定原则。就是内容必须合法,主体必须合法,程序必须合法,不能与国家、油田公司的法规及管理办法相违背、相冲突。其二制度建设必须坚持认真调查研究,符合公司实情的原则。每一项制度起草前需要做深入的调查分析,了解各块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现有企业的实情。其三制度建设必须做到目的非常明确,具有系统性的原则。制度制订不是因任务而制订,而是因需要而制订,通过一个制度达到什么要求必须心里有数。同时,职能部门要有全局观,善于登高望远,跳出部门的小局来看问题,使制度体现公司整体效能的发挥。其四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制度建设是为了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但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制度内容的编制。在制度制订前必须有一个愿景,是一个能够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凝聚人心的核心制度(形如企业宗旨),比如油田公司的《管理制度纲要求》,再以此核心制度为中心,制订其辐射全局的各项制度、工作流程、生产操作标准,使所有制度都围绕这个核心制度去编制、执行、维护。

(1)确定的核心制度架构。包括总则、生产与运行、计划与投资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模块进行组织。(2)规范统一的的标准制度内容格式。使制度紧紧围绕即做什么(制度或流程)、为什么做(总则)、具体做法(细则)、补充说明(附则)进行描述,而在具体做法中,又围绕谁来做(流程责任人)、怎么做(标准、检查监督、奖惩)、怎么反馈(回路)进行描述。在制度内容的文字上应做到语言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练、通俗易懂。(3)编制文件时应注意的细节。企业制度必须以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并保持稳定。在制度文件编写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角度去思考,不能仅仅从不同部门的立场出发。在涉及多个部门时,制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建设负责部门应与各个共同商讨,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必须明确各层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制定职务说明书,避免三个和尚抬水喝。也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各种表单的核准流程的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作业程序方法与流程才得以合理化、畅通化,标准作业流程才可以完善的建立。

(三)制度的宣贯。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执行。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只管埋头发制度,下发之后就不闻不问,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宣贯、沟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更好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让员工先“知法”。保障员工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因此,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宣贯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组织企业职工进行培训,通过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中,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确保学习达到员工掌握的目的。使新员工通过制度的学习,也可以能很快适应企业,进入工作状态。

四、实施制度建设工作的后期运行

(一)预期的效果评价。通过经制订规范的《制度汇编》,能使各项制度处在同一管理平台,相关人员责权对等,避免了有权无责、有责无权、越级管理等现象的发生,做到了制度流程清晰,流程间交叉部分的内容明晰;制度执行上达到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体现在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层要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并且带头执行,领导只有以身作则,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果断不搞特殊化,这样的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治理才能真正的提高,以形成上行下效的效果。使员工透过各项规章制度这个标准统一平台,更好地了解企业,让员工更快地找对自己的位置,可以明确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更有利于自我培训和集体培训,使工作更顺畅,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使整个企业制度建设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二)制度建设的调试。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制度建设负责应对各项制度进行维护,并成立督查小组,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进行调研制度的合理性、时宜性,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使规章制度更加现实性、客观性和人性化,使各项制度执行上落到实处,使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形成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企业工作环境,逐步实现企业的减亏经营目标。

总之,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需要经历申请立项、需求分析、起草、审核、颁布、实施、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任何制度都要经历一个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營的变化而不断废止和更新,因此做好制度建设的这个PDCA,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 孙明强,制度胜于一切[M],新华出版社,2007

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篇4

围绕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开展文学创联工作

2011年07月19日16:39 中国作家网

四川省作协创联部主任 殷世江

自2008年5〃12大地震以来,四川灾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港澳台乃至全球华人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帮助下,灾区已经大变了,昔日的灾区变成了幸福的乐园,发展速度靠前20——50年。

5〃12在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也收到中国作协和全国很多兄弟省市作协无私援助,在此代表四川作协和四川文学界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川发生5〃12大地震后,摆在我们作家协会和广大作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做好灾后精神家园重建。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国防大学有一个报告:“从悲壮走向豪迈”,可能在坐很多同志都看过的。这过去的三年,四川的确是在悲壮中走向豪迈。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是对十八个援建省市提出来的,中央、国务院定了这个目标,各省市援建速度加快、力度加大,达到了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第三年,四川人民继续重建,援建省市人走了,但设备、项目、规划、物质没走,资金 也没有走,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全国之力救四川大灾、成就辉煌、业绩惊人、精神撼世、举世同赞。最近中国作协组织的80后青年作家团看灾后重建,他们都惊叹国家的力量,党的力量,他们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认识。

大灾之后,四川作协创作联络工作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抗震救灾文学作品创作。

灾后的四川文学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5〃12后的三个月之内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以诗歌和散文打主力,特别是诗歌,当时有一首诗叫《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者是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名叫叶浪。此诗一出来,在网络、手机上广为传播,后来央视的抗震救灾专场节目中也把此诗作为串诗,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强烈的反映,也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那时,在四川简直成了诗的海洋,所有的刊物、报纸、大大小小的出版物、电视台、电台都在发抗震诗,据我们有关人员估算,前三月的抗震诗仅在四川见诸媒体的就可能有3万首左右,全国各地的报纸也有很多转载四川诗歌的,一时间,四川成了诗的海洋,仿佛连街上的行人、出租司机、居民老太婆都成了诗人,可见文学的力量。

第二阶段,大约三个月以后至今,诗的激情慢慢减退,逐步进入了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创作阶段。中国作协给予了大力扶持,把母碧芳的《百年母土》、伍松乔的《羌之红〃北川重生羊皮书》列为重点扶持作品。四川省作协自己组织的出版物就有10部之多,其中《四川回答世界》、《向生命致敬》、《大爱同行》、《国家行动——十八省市援建记》等,都大量地阐释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丰功伟绩,为抗大灾、救大难、大灾后重建积累丰富的信息和经验,具有存史之重。此外,各市州作协出版的这方面的书籍不计其数,几乎每个市州委宣传部和作协都出了一套反映抗震救灾的书,例如成都市,今年“5〃12”三周年前,他们请李鸣生专程去写报告文学,出稿酬20万,成书近20万字,书名叫《绝地重生》,主要写成都灾后重建的情况,出书之后,在都江堰搞了一个首发式和新闻发布会。这几年省作协审批会员时,也不时读到写抗震救灾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总之,这三年中,四川文学创作重点围绕精神家园重建这个大主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或叫“服务文学”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上1000部。

二、围绕精神家园重建开展文学活动。

“5〃12”大地震以来,四川作协接待了四批中国作协组织的地震灾区采访团,总计近100人,第一次是2008年5月19日,采访团19日到达成都后,当时遇到强烈余震,作家们只好到大 3 厅打地铺。我和作协吕书记给中国作协打电话,电话刚说了两句话,强烈的余震来了,我们放下电话就跑,等余震停了又去打电话,在随中国作家团采访期间,我们四川作协也派一些作家既当工作人员,也同时向名家们学习,各市州的灾区作协也把授受采访的机会当成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除此之外,接待过多次外省市作家来川采访,特别是十八个省市援建期间,各省都分别派过本省作家来采写他们援建队伍的先进事迹和人物,我们都把这些机会当成很好的学习机会。

更多的活动就是对市州县作协文学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比如重灾区广元市的青川县,当时我们带团去采访宁波援建工作,到了县城青川,县作协听说我们去了,一定要给我们汇报工作,团员中有梁上泉、张新泉。当地作者很仰慕,我同意了,会上一听,我惊呀!我发现青川作家群体和其他地方不同,他们在灾后孜孜不倦、悄悄的搞创作,居然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写出了十大部作品,有近一半直接写抗震救灾的,我当即在会上提出:我要回省作协给党组汇报,把青川作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典型,争取由省作协出钱,给你们开一次高规格的创作研讨会。我的发言引起了青川作家的兴奋,也得到了青川县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不久,我已作了汇报,他们也组织了一个汇报小组,专程到省作协给党组汇报情况。终于,由省作协组织的,有何开四等名家出场的“青川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文学创作研讨会”召开了,4 四川的各大报、媒体都作了报到,在全省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此事给我们省作协的工作开了巧,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作制高点,省作协在灾后重建中不是没事可做,而是大有作为。于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专门找了省作协一些名家座谈,如何写好“四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这个大文章,各市州作协也得到了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要求他们围绕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做好文学创作、文学组织、文学活动等工作。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创联部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到处跑,各市州的文学活动、文学作品研讨会应接不暇,如今年4月19日我在广元市出席《东河口绝恋》、《青川涅磐》两部抗灾作品研讨会,由省作协出牌子召开的,20日我又要带团去达州市开江县采访新农村、现代农业建设,一南一北、中间相距6、7百公里,真是忙不过来。

这三年来,我们省作协在围绕灾后精神家园重建这个主题上,先后开展了大大小小的文学活动(包括采访、笔会、会员、片区会、作品研讨会、文学创作调研会等)50多次,与市县甚至还有乡镇,企业开展不同形势的文学活动。形成了创作带活动,活动促创作的局面。

最后,我介绍一下四川作协的会员情况,四川总人口9千万,现有省作协会员2788人,有中国作协会员290人(部队和公安等会员在外)。包括今年刚审批入会的15人。

围绕中心工作 打造文学品牌

2011年07月19日16:59 中国作家网

湖北作协创联部主任 吴小斌

这些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湖北经济发展大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以多出精品、多出优秀人才为目标,切实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积极打造文学品牌,加强省际和中外文学交流,在文学活动中发现和培养新人,促进更多精品力作的产生,从而推动湖北文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为此,我向大家汇报三项工作

一、以“荆楚作家走乡村”活动为抓手,打造文学活动品牌

自2007年开始,我们以“荆楚作家走乡村”为主题开展作家系列采风活动,计划以十年为期,以“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本书”的形式,既为广大作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提供了机遇,为基层业余作者发表作品搭建了平台,又以文学方式记录了荆楚乡村的伟大变革,服务了湖北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大局。而通过这系列主题采风活动的扎实有效推进,“荆楚作家走乡村”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的文学活动品牌。

2007年9月,我们在恩施自治州贫困县咸丰举行了荆楚作家走乡村扶贫采风活动启动仪式,标志着荆楚作家走乡村系列文学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启动仪式结束后,作家们纷纷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听民声、民盼,了解群众冷暖,把握“三农”脉搏,方方、陈应松、刘益善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爱好者进交流、座谈。作家采风成果后来结集出版为《托起明天的太阳》(2007卷)。首次扶贫行采风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文学品牌活动,“荆楚作家走乡村”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成功组织200多名作家就农村扶贫、新农村建设、旅游名村、环保、基层党建等话题深入乡村采风采访,先后创作出版了《托起明天的太阳》(2007卷)、《名村风流》(2008卷)、《能摸着月亮脸的地方》(2009)、《碧水蓝天畅想曲》(2010卷)。今年我们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把走乡村活动主题定为组织作家采写基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典型,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大地之子》,献礼党的90华诞。《大地之子》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一批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凸现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

这些报告文学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我省新农村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好地服务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 7 局。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亲自为该书作序并指出“百名作家走进乡村热土,深入田间地头,广交农民朋友,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用热忱的心灵感触农民的思想脉搏,用灵动的笔墨再现农民风采、农业亮点、农村新事,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凝聚成了一篇篇充满田野芬芳的文学佳作”,勉励作家们不断在“行走”中感受乡村变迁。省委三任常委分别为该书作序或担任编委会主任,这充分说明省委领导对作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活动从开展到现在,一直得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给予了大篇幅的报导,《文艺报》曾在延座讲话发表68周年之际,在头版头条刊发长文,详细报导了我省荆楚作家走乡村系列文学活动。对我会近几年“荆楚作家走乡村系列文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项活动注重持续性,不搞走马观花,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本书,是一项值得坚特的文学创新活动,称其“以文学的方式记录荆楚乡村的伟大变革意义非凡”,“它将不仅体现湖北作家的文学能力责任,也将成为荆楚大地的文化史、发展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风貌的美丽的文学结晶”。

二、以文学创作生活基地为平台,激发文学创作活力

我们都知道,创作联络部的功能是联络、服务、协调,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文学采风、笔会活动,加强与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作协的联系,发现和推出文学新人,催生更多的文学精品。8 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创办文学创作生活基地,旨在以此为平台,加强作家、评论家、编辑相互之间的交流,为作家创作提供条件,培养文学新人,从而激发文学创作活力。

2002年我们尝试在湖北长阳启动了长篇小说文学创作生活基地揭牌仪式暨长篇小说笔会,笔会邀请了作家出版社、群众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参加,给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作家和当地的业余作者看稿、改稿、授课,使他们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时参加活动的业余作者现在都已成为我们的一线作家。

自2002年在长阳创办了首个创作生活基地之后,我们又相继在其它地方根据当地地域特点按体裁创建了儿童文学、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旅游、宗教生态、环保等10个文学创作生活基地。

去年,针对基地的现状和新的要求,我们在咸宁金桂湖专门召开了文学创作生活基地秘书长工作会议,就如何更好地加强基地建设、管理和利用,发挥基地作用展开讨论。会议学习了《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管理办法》(讨论稿),并参照制定了适合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的管理办法,提出了“谋划想到基地,工作抓到基地,活动用到基地”的工作思路,文学创作生活基地建设是实现文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推出作品和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文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我会党组书记黄 运全在基地秘书长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巩固与发展并举,在进一步擦亮现有基地“牌子”的同时,按照工作有需要、地方有要求、客观有条件的原则,积极稳步创建新的文学基地;二是在活动中增强活力。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活动计划要落实实处,活动效果要切实保证;三是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做到与挂牌所在单位形象建设、与同有关部门联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重大活动相结合,寻求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四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机制、进入退出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五是充分发挥好秘书长作用。基地要办好,基地秘书长是关键。各基地秘书长要增强义务意识,加强各基地之间的交流、借鉴,尽心尽力做好有关协调、服务工作。

三、以《湖北作家》为窗口,加强文学交流

《湖北作家》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内部文学信息刊物,具体编辑工作由创联部负责。1991年创刊;2002年改版,由不定期改为季刊;2007年省作协换届后,新一届党组、主席团提出了将《湖北作家》打造成“湖北文学信息第一刊”的办刊要求,成立了以省作协主席方方、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运全为主任的编委会,确定了由一名拥有中文硕士学历的专人负责编辑,并对办刊经费予以保障,同时对刊物实施全面改版,由32K 10 变为异形16K,装帧和印刷质量有了大幅改观,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目前已编辑出版了38期。

《湖北作家》不仅是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会刊,更是省作协与广大会员、湖北各行政阶层之间,湖北文学界与其他省市文学界、中国文坛之间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的一扇重要窗口。

《湖北作家》定位于“湖北文学信息第一刊”,及时反映各级作协工作动态和作家会员创作出版近况,大容量提供文学信息;同时设有“首页作家”、“批评视野”、“作家速写”、“会员茶座”、“新作快读”等栏目,既有名家手笔,也有会员新作,既有实力作家的展现,也有文学新人的推介,鲜活多样地反映出湖北作家和湖北文坛的心得气象;围绕省作协工作主题,对每季度的重大文学活动以专辑、专刊形式重点报道,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突出会刊特色,鼓励会员交流,充分发挥刊物在作协与会员、会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除了在“文坛要闻”、“文坛备忘”、“新书秀”等栏目发布会员文学活动信息之外,还特别以“会员茶座”、“新作快读”、“作家速写”等栏目,鼓励会员发表观点,交流创作经验与体会。刊物也因此变得更加鲜活、可感、亲切,信息性与文学性兼具,加上8个版面的彩页,图文并茂地介绍一些重大文学活动,增加了刊物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湖北作家》还有着广泛密织的发行网络。不但向全省2000多名会员发放,还向中国作协主席团、全国兄弟省市区、省内各 行政机构和新闻媒体广泛赠阅,使不能亲自参与或没有机会参加文学活动的人手捧一书即可知晓文坛动态、作家信息,刊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了“纽带”和“窗口”作用。

今后,《湖北作家》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湖北文学信息第一刊”的名片效应,致力于推作家、推作品,重导向、重品质,在栏目设臵、约稿对象、稿件质量、与湖北作家网有效联接等方面多多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最大化整合和利用资源,增加刊物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在扩大湖北作家作品的影响力、扩大全省文学工作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探索培养青年创作人才的新途径

2011年07月19日17:09 中国作家网

上海作协创联部主任 于建明

一、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青年作家531培养工程”规划。

“531”培养规划,即用5年时间,建立年龄结构合理、创作门类均衡、创作状态良好、实行动态管理的青年作家人才库,包括“一线队”、“二线队”和“后备队三个层次,人数规模在100名左右。该计划已执行两年半。

(一)一线队:通过5年的时间,扶持和培养出3-5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创作实力和影响力处于全国同龄作家前列的青年作家。一线队主要为上海作协专业作家队伍提供人力资源。目前已经向上海专业作家队伍输送滕肖澜、薛舒两位优秀青年作家。

(二)二线队:每年扶持和培养4-6位年龄在30岁左右的青年作家,5年内达到25人左右,使他们的创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文坛产生较大影响。二线队主要为上海作协签约作家队伍提供人力资源。目前已有路内、小白、周嘉宁、苏德、小饭、孙未、张怡微、君天、蔡骏、那多、楚惜刀、走走、王若虚等近20位具有实力的青年作家涌现。

(三)后备队:主要面对90后的文学青年,年龄在20岁以下,通过5年的扶持和培养,使他们的创作取得较大成绩并在国内文坛崭露头角。到2013年,后备队人数达到60-80名。后备队主要为上海文学事业储备人才,为上海作家队伍提供新生力量。主要由文学百校行办公室负责,目前该类写作后备人数已突破60名。

对于一、二线的青年作家,我们更多的是在创作出版研讨和宣传推介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对于三线的文学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工作,我们搭建了文学百校行活动的平台,用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探索并加以推进。

二、为校园文学青年搭建文学创作平台

为了发掘培养大、中学生中的文学写作者,不断壮大沪上文学后备队伍,扩大文学影响和文学人口,由我会创联室负责成立文学百校行活动办公室,积极开展校园文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1、设立理事单位,形成校园文学联系网络

加强校园文学建设,联系文学社团是一个重要抓手。“文学百校行”办公室首先联络本市五十余所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依靠校领导,多层次地组织文学社团的指导老师和学生负责人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增进对发展校园文学,促进素质教育的共识。截止2010年底,活动理事单位已从中学扩大到一些大学,从上海扩大到外省市一批学校,共103所各类学校加入到“文学百校行”的活动中来。

2、创办新创作网,着重打造立体创作平台

“文学百校行”办公室创办了“新创作网(www.xczw.net)”,为大中学各文学社团和当代文学青年提供了一个原创文学平台。目前,该网站已形成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有序的管理机制。网站发表了大中学生近四千篇文学原创作品,其中包括一批很有质量的中、长篇。迄今为止,“新创作网”的点击人次已突破1400万。对网站出现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积极与文学刊物开 14 展合作,编辑出版了三辑作品集,同时在《上海诗人》杂志上推荐发表了数十首诗作专辑。

3、创办电子杂志《ZER零》,尝试数字化出版

在“新创作网”建设的同时,“文学百校行”活动又推出了《zer零》电子刊物,并成立电子刊物编辑部,实行学生自主编辑的办刊方针,共发表校园文学学生原创小说、散文和诗歌百余篇。同时努力将数字特点融入杂志的制作中,杂志反响不错,已经连续制作完成16期,总下载量已突破40万余人次。中国作家网还以专题介绍了这个杂志。

4、创立创作会,重点跟踪优秀青年写作者

对于在学习、创作活动中涌现的校园文学新苗,“文学百校行”及时开展了跟踪培养工作。我们从全国范围内,与我们保持联系的数千位青年文学爱好者中,选择发展了120位具有极大创作热情和一定创作潜质的青年写作者为我们的创作会员。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写作特点和风格,邀请了成熟作家与他们结对子,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写作培训。从中涌现了王若虚、徐筱雅、刘小禄等创作成绩突出的青年写作者。其中王若虚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马贼》、《尾巴》,《限速20》也由《收获》长篇小说专号发表。为了逐渐扩大这些写作者的创作影响,日前已与出版社洽商出版事宜。

5、出版主题书《小说酱》,探索写作经纪代理新模式

为了给文学百校行活动中涌现出的写作青年人才一个更好的平台,充分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新创作网(www.xczw.net)策划编辑了的《ZER零》系列主题书,第一季《小说酱》已经出版。《小说酱》共收录7篇小说,多为 90后写作者的作品。新创作网推出“零书系”,重点面对热爱写作、从零开始,坚持校园创作,有一定创作潜质的文学青年。“零书系”倡导一种理念:对初涉写作的新人而言,小说写作经验是可说的,写作基础技巧是可学的,小说创作需要基础训练。一个有生活体验、有故事的人,如果经过足够的写作基础训练,他就可以写小说,就有向优秀小说家迈进的可能。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新运行机制,将青年文学人才的发掘培养工作与创作发表出版推介等的运作相结合的新方法、新模式。

杨承志:在全国创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07月19日15:24 中国作家网

(2011年6月23日)

杨承志

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美丽的北戴河创作之家与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及产业、系统作协的创联部主任一起座谈,总结交流作 协创联工作经验,探讨思考重点工作的思路举措。首先,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与会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特邀嘉宾—中直工委宣传部的王磊处长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作协将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在这样令人振奋的时刻,召开作协创联工作会议,相信对繁荣文学事业推动作协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这次会议的具体安排,要我在会议开始时简单讲几句。我想,这是难得的学习研究创联工作的机会,在座的很多同志多年从事创联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积累,我作为第一个发言,也没有来得及与德全主任和创联部的同志商量,讲三点认识与思考,只能是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交流讨论。

一、作协创联工作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新进展新成效。

上一次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创联工作会议距今已近十年。这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个伟大进程中,中国作家协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形成了文学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喜人局面。

这些年,我们的文学创作硕果累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作协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引导和组织广大作家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文学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文学的进步,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用摇曳多姿的笔触描绘绚丽斑斓的伟大时代,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我国举办的各项重要活动中,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中,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总能看到作家们激情投入的身影:无论是抗击“非典”、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南方冰雪灾害,还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还有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等重要活动,作家们总是深入到第一线,与时代和人民同行,创作了一大批感天动地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战胜灾害的信心,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201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荣誉称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学界获得的最高荣誉,在这一系列沉甸甸的成果和荣誉中,饱含着创联组织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这些年,我们的文学队伍不断壮大,使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有了坚强的人才保证。我们不断完善和探索会员发展的新办法,积极吸收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入会,注意扶持少数民族作家,加强与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作家广泛联系,恢复吸收 港澳作家入会,加强与港澳文学界的联系,首次吸收台湾地区作家入会,还商请中直机关工委、国家机关工委建立了中直和国直系统中国作协会员联谊会制度,扭转在京部分作家联系比较松散的状况。这些措施的实施,不只意味着我们服务范围的扩大,更标志着文学创作队伍基础的进一步壮大,使我们的文学事业能够在网络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努力创造新的更大的繁荣。这方面凝聚着创联组织工作者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

这些年,我们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积极为文学创作研究营造良好氛围。李冰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真切地知道作家们的需求。对需求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才能通过回应和满足作家的需求而提高作协的凝聚力、吸引力。才能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文学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在新的形势下,作家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作协在认真做好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注意研究作家的新需求,特别是加大了帮助作家维权的力度。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在作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新进展。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对会员发展、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作家权益保障等工作都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新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 19 些探索是富有成效的,对新形势下作协职能的充分发挥和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些新进展的取得,创联组织工作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显蓍成绩。

中国作协的基本职能就是联络、协调、服务,以上这些成绩,无论哪一方面都与这三项职能的发挥密不可分。而作协这三项职能的发挥,无论哪一项,都需要创联工作去具体落实。可以说,在作协的整体工作中,创联工作直接面向文学界,是基础、是窗口、是纽带,创联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成效,直接关系着作家协会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作家协会的形象,直接关乎中国文学事业的大局。自2002年中国作协召开全国创联工作会议以来,各团体会员重视创联工作对作家的联络、协调与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细致。在创联工作实践中,不断规范会员发展及审批程序,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会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为文学创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多渠道多方式的文学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得以建立,如不断推进作家签约制度,积极吸收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入会,举办各种作家培训班、读书班、文学讲习班等;建立重点作品扶持机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作家采访采风、深入生活;办好各地作协的内部刊物,使之成为基层作家交流和联系的平台,等等。这次会上,中国作协创联部的孙德全主任将作详实的工作报告,还有10位团体会员代表介绍他们的新经验新思考,在这里我就不详述了。借此机会,我要向带着对作家对文学事业的满腔热爱与真情,数年如一日地 倾情奉献于创联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作协创联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握机遇,回应时代的新要求和文学界的新期待。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期。中央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十二五”规划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这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作协创联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全国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文学写作者大量涌现,这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和做好作协创联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这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和做好作协创联工作开辟了新的载体;同时,通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创联工作队伍得到了锻 21 炼,积累了经验,提升了素质,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创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遇面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创联工作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新课题。我们的文学队伍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有专业作家,还有兼职业余作家、自由撰稿人职业作家、网络作家、海外华人作家等,这些新作家群体的崛起和文坛边界的扩张,作家眼中“小作协”如何服务“大文坛”的现实,为会员发展、会员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传统的电话和邮寄的联络方式不相适应,如何建立更便捷、畅通、有效的联络渠道,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创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作家们渴望能够维护文学作品合法权益的新期待新需求,作协如何加大维权工作的力度,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创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事创联工作的队伍肯吃苦,肯动脑,有激情,有干劲,但依然存在人手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以上情况表明,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既是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战略性课题。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的姿态、科学的方法、扎实的作风,尽心竭力做好创联工作,为作协和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作协创联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联络渠道,增强协调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五年前在全国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提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起好桥梁纽带作用”。“各级文联、作协要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广泛团结各方面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把文联、作协办成文艺工作者之家”。围绕这个现实的重大课题和新任务,我与中国作协创联部的同志商量,从调查研究入手,从我们能做的事情做起。我们仔细研究拟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去年7、8月份开始,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我们在四川、上海、广东、甘肃及北京等地组织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同时,向44个团体会员及40岁以下的400多位青年会员寄发调研提纲,进行了书面函询调研,我认真听取了所有调研座谈会的发言,看了所有报来的调研材料。这次专题调研尽管还不够深入,但所见所闻,让我很感动很受教育,真是实践出真知,创造在一线。调研是我们的基础工作,我们将不断听取文学界各方面人士对作协创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和汲取全国各团体会员的创联工作经验。这里,我想对需要作协系统创联部门上下联手,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的几项重点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1、建立作协创联工作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形成有效沟通的文学组织工作机制。第一,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把握正确导向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传达党和政府对作家的关怀和期望;一方面,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作家的合理诉求与心声,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决策参考。更重要的是,作协要根据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据作家的新期待新要求,更有针对性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与作家之间的沟通渠道要更加便捷、畅通。第二,中国作协是“作家之家”,应掌握最准确最新的作家及其创作动态与成果的信息。第三,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建立优质高效共建共享的作协创联工作信息网络平台。从调研材料中,我看到,天津市作协实行各级协会会员网络化管理,建立会员数据库,作家及会员本人可在管理授权下对个人信息自助更新管理。浙江省作协建立了会员电子信息资料库和全体会员通讯录。重庆市作协开发了会员管理系统软件,进行会员档案电子化管理。我想,这次会议之后,是不是可以着手建立全国作协系统创联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建立44个团体会员专人负责定期通报信息制度,加强各级作协创联部门的对口联系,建立比较系统的创联工作规范。建立《中国作家通讯》联络员和作协系统工作内刊联席会议制度,建好通讯报道队伍,强化信息传播工作。加大与各重要期刊、媒体、网络等载体的文学工作者、24 文学编辑的联络沟通。加强不同地区间的作家之间的交流,继续探索各种方式方法,创新完善文学组织工作机制。

2、拓宽发现和凝聚文学人才渠道,创新完善会员发展机制。

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各级作协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作为根本职责。我们去年制定印发了中国作协人才发展规划,把研究新形势下文学人才成长成才规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希望各团体会员联手举荐文学人才,为优秀文学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在创联工作中都很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工作。面对新文学媒体和新作家群体的崛起,很多作协积极吸收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入会,扩大了会员覆盖面。当前,要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青年作家联系制度,拓展有效载体,举办相应活动,加强与青年作家的联系交流。上海市作协注重“文学应该从娃娃抓起”,从2004年开始开展“文学百校行”活动,从文学的幼苗开始发现、扶持,上海市作协创造性地实施青年作家“531”工程,梯度培养文学后备力量。一些团体会员推行多种形式的作家签约制,江苏省作协实施区分不同层次和梯度的作家签约制,如非驻会专业作家签约制,以作品带人才的重点文学项目签约制,还实行了青年作家 导师制,探索拜师结对一对一指导。湖南、省广东等省作协在关注网络作家成长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作协成立了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推荐、吸收优秀网络作家入会或者使之成为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协还坚持每年举办全国“三名”笔会,并举办多种文学新实力推广活动,不断推出文学新秀。各地作协充分发挥各类文学刊物的平台优势,发现、引导、凝聚了一大批作家。

在会员发展管理上,上海市作协正着手探索一种注册作家制度,利用网络媒介探索一种不受户籍限制、较为宽松的俱乐部式的作家联系、交流和服务模式。中国作协创联部也在尝试探索,发展会员除了原申报推荐渠道外,增加主动听取重点文学报、刊、社和网站的推荐意见,扩宽文学人才发现视野。这次会上印发了中国作协会员发展程序和入会条件讨论稿,进一步听取大家意见。对于户籍非本地而长期在地区内工作生活的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能否在本地入会等问题,各地正处于探索之中,有的省作家入会已不受户籍限制,有的对外地会员自愿登记、统一代管。这些新举措新思路都将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逐步成熟。面对各领域各方面多种体制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借助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创新联络手段,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建设文学人才库,合力营造文学人才辈出和人才梯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与良好环境。

3、拓展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领域和方式,探索完善作家体验生活的工作机制。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是作家协会也是创联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何能够组织作家深入到时代的深处,同人民群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创联工作的重点课题。在这方面中国作协创联部和各团体会员创联部门作出了积极努力,创造积累了工作经验。目前,各级作协比较多的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方式,一是组织作家专题采访采风,二是组织作家到文学创作基地深入生活、三是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四是组织作家挂职深入生活等。这些方式,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拓展。

组织作家专题采访采风,一方面要继续增强多样性、延伸到多领域,让作家们参与到改革开放前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沿、全国重点工程、大型国企及多类建设领域,根据重大主题组织采访采风活动、组织对突发和灾难事件的及时采访等;另一方面,是不是可以积极探索作家具体创作需求与社会生活呼唤双向选择、择优结合的新机制,使之“珠连壁合”。创联部可以具体牵线搭桥,双向发布信息,让更多有创作需求与优势的作家,回应社会生活的呼唤,深入生活进行跟踪深度采访创作,这样可以更好地遵循文学创作规律,也可以有效回应社会生活的需求与呼唤。

组织作家到文学创作基地深入生活,要与时俱进,争取使文学创作基地这一传统的深入生活方式在新形势下有效运行,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上提供了加强和改进中国作协文学创作基地几点意见,重在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文学创作基地的应有作用,请大家献计献策。

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要进一步拓展深化。定点深入生活制度是在中宣部支持和李冰书记亲自指导下启动的,得到了各省市作协和广大作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次会上,我们把中国作协的《暂行办法》和去年、今年两批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组织工作情况印发给各位,请大家提建议进一步完善,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定位、特点与要求,更好地组织和支持这项工作,使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真正沉下去、有收益。更希望各团体会员联动推进。

与此同时,陕西、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市开展的作家挂职深入生活的方式,广东、浙江、海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的异地签约写作方式,云南开展的主题性作家挂职深入生活基地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希望各团体会员创联部门,每年将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情况定期反馈给中国作协创联部,以便汇总上报党组,扩大交流宣传,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的导向作用。

4、强化维权服务职责,创新作家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和平台。

维护作家以著作权为重点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作家协会的重要职能,也是作协与时俱进服务会员和促进原创文学繁荣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2009年,按照中国作协党组的部署,我和权权保办的同志进行了关于推进作协维权工作的专题调研,在调研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作协维权工作。当作家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中国作协旗臶鲜明地站出来,利用法律和组织的力量,采取了几个有影响的维权行动,受到作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这次会上,将向大家通报中国作协目前推进维权工作的五项重点措施。行业维权服务特别需要全国作协系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作协维权工作的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各团体会员积极行动,我们携手共同建立一个作协系统维权工作网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五项重点维权工作,共创机享一个务实高效的维权工作机制平台。这方面,中国作协将竭诚为各团体会员服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维权工作的力度,探索依法维护作家权益的新路子。充分运用中国作协与北京高级法院全面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国作协著作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调解机制,丰富调解手段,积极主动地介入侵权的典型案例,积极参与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从立法源头上维护作家权益。向作家们加强维权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维权自觉意识与能力,推进集体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维权工作效能。

5、优化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具体到作协的创联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要在思想上尊重作家,感情上贴近作家,加强与多种体制的文学工作者的联系,加强与作家的联络沟通,增进感情和友谊。要着力解决作家最关心的问题,不断拓展服务渠道,不断提服务水平,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力求各项服务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优化服务中探索创联工作的科学管理,提高创联工作水平,使作协创联部成为有凝聚力亲和力的“作家之家”,为团结凝聚广大作家,促进多优秀作品、优秀人才,推动文学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次作代会是在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中国文学界的盛会。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认真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共谋文学发展大计,广泛团结文学工作者,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其中几项重点工作都与创联工作密切相关。一是起草好工作报告。这需要大家共同回顾思考,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未来,积极建言献策。二是修改好协会章程。章程中许多内容都与创联工作直接相关,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力求使章程体现文学工作规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这次会上印发了《章程》修改征求意见稿,请大家提修改意见。三是组织好代表的推选工作。这是创联部门的重要任务。要在核准会 员名单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按程序办事,细致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四是做好大会及各代表团的会务组织工作,还有会前会中会后的宣传工作。各团体会员都要组团,都要有宣传板块,创联部门联系面广、文学界情况熟悉,要投入很多精力,提前研究,早作准备。

最后,让我们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推动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祝同志们会议有新收获,包括收获工作和思想的新成果,也包括增进友谊和身心健康的大丰收!

孙德全:全国创联工作会议报告

2011年07月19日15:27 中国作家网

(2011年6月24日)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 孙德全

朋友们、同志们: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召开新一届全国创联工作会议,欢迎各位的到来。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作协创联部向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全国创联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31 催生优秀作品、优秀人才,我们召开全国创联工作会议,与各团体会员充分交流工作经验,听取各方意见,共同推进全国创联工作更上一层楼。

七代会以来,创联部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国作协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创联部“联络、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在会员发展,会员服务与管理,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作家权益的保障与维护,《作家通讯》的编辑出版,19个文学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程的建立,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中直、影视各专业文学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及颁奖工作,青创会的组织与筹备工作以及其它重大文学活动的组织与筹备等诸多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高度。在抗震救灾、走进红色岁月、走进大型国企、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一系列重主题的文学活动中,以真诚态度通过各种形式服务作家,为文学发挥应有的力量作出了贡献。中国作协创联部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中国作协44个团体会员以及中直、国直工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这里,再次向大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我下面的发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和回顾过去五年的中国作协创联工作。第二部分是结合中国作协创联工作实践,谈几点工作经验。希望大家能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主要文学工作的回顾

一、新形势下,中国作协会员发展工作的调整与突破

中国作协的会员发展工作一直着眼于加强作家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发现、扶持文学新人,壮大作家队伍,加强作家与作协之间的联系、沟通和了解,扩大中国作协在广大文学工作者中的影响。五年来,中国作协创联部多次召开座谈会,展开书面调研、征求文学界各方面人士意见,从入会申请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整工作程序,建立咨询专家库,积极探索吸收优秀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人口较少民族青年作家入会,恢复吸收港澳作家入会并开始吸收台湾作家入会。会员发展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五年中国作协共发展会员1967人,中国作协会员总数超过9千人,共计9226人。

1、在吸收港澳台作家、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入会上有所突破

港澳回归后,一些港澳作家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入会愿望,2009年李冰书记来创联部调研时提出考虑适时恢复吸收港澳作家入会工作,经过赴港澳调研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中国作协2009年初开始恢复吸收港澳作家入会,2010年开始吸收台湾作 33 家入会,金庸、陈映真、梁凤仪等一批著名作家相继加入中国作协。这项工作在海内外作家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得到了广大作家的支持与拥护,使会员结构更加完整,作协工作更加有影响。另外一个“突破”则是全国56个民族都有了中国作协会员。从2009年起,按照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此项工作提出的要求,创联部多次与新疆、青海、云南、福建等省份负责创联工作的同志联系,了解情况,交流信息,促请其推荐创作成熟的人口较少数民族作者入会,同时利用开会、调研等机会,向一些长期关注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家学者了解有关民族作者的创作情况。在各团体会员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此项工作进展顺利,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中国作协会员,56个民族的作家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实现了大团圆。少数民族作家尤其是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和翻译作者,在中国作协会员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额外关注和适度的倾斜支持。

2、会员发展工作程序不断完善

从2007年开始,创联部先后制订了《会员发展工作条例》,修订了《申请入会的具体办法》和《中国作家协会入会申请表》,从2009年开始,申请入会的具体办法和申请表格实行网络下载,并实行审批会员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从2010年开始,创联部对申报材料中2004年以后出版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的CIP数据中心(图书在编目录数据库)逐一进行核实,确认 34 其合法性。从2011年开始,中国作协机关纪委全程参与各门类专家咨询评议工作,对专家组审读作品、交流评议、投票计票等环节进行监督。发展会员工作力求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对申请表格、申报时间、审批程序、专家咨询等各环节做了更为规范化、人性化的调整,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吸引具有创作实力的作者入会。

3、认真组织专家审读评议环节

2007年创联部建立了包含200余人的中国作协会员发展专家库。2011年按党组书记处要求对咨询专家库进行调整,85位新任咨询专家由中国作协70岁以下资深编辑、评论家,在京高校、研究院所、文学报刊及出版社的知名专家组成。从2009年开始,中国作协创联部在专家审读评议环节延长了专家阅读作品的时间,让专家们更加充分的了解情况和交流意见。并将原来的咨询组从11个合并为5个,分别是诗歌组,散文、报告文学组,小说组,少数民族作者组和综合组(含原儿童文学组、影视戏剧组、外国文学组、理论批评组、文学编辑、组织工作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专家审读有较为宏观和宽阔的视野。

从2010年开始,会员发展在专家咨询组审读作品时,创联部提请专家重点关注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或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关注全国主要原创文学网站上发表的原创作品,这一点得到了咨询专家们一致认可和好评。2011年度,为使专

家能充分了解情况,有效履行职责,在每组专家咨询开始时,我们将新修订的入会参照标准印发各位,强调坚持质量,公正择优。

二、逐步建立人性化、科学化的会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机制

五年来,创联部本着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的原则,在会员个人信息的整理发布、创作之家疗养安排、《作家通讯》的编辑出版、作家权益保障与维护等诸多方面,富有情感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逐步探索建立科学化、人性化的会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机制。

1、建立会员信息定期公报制度、人性化的会员服务与管理机制

过去五年,创联部逐步建立了会员信息定期公报制度,对会员逝世等情况进行了核实,刊发讣告。对会员违纪、退会等情况及时向书记处通报,作出处理,并以公报形式公布。建立了会员地址、工作单位变更等情况定期收集、整理公布的制度。加强了与44个团体会员的联系、协调。与中直、国直两工委联系,协商建立了新的联系与管理方式,在中直、国直宣传部大力支持下对中直、国直系统1000余名作协会员资料进行了整理、核对。跟西藏、青海、上海、江苏等多个省份联系,帮助东西部作协“结对子”,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此外协助作协其他职能部门,组织作协全委会会议,联系全委变更事宜,组织召开中国作协产业团体会员工作会议及多项主题调研座谈会等。严谨、热情、尽可能周到地处理大量日常性或临时性的会员服务与管理工作。

五年来,创联部与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协调配合,妥善做好北戴河、杭州及雾灵山创作之家接待工作,共计安排4000余人次的会员疗养。在各省作协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按时为70余位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名誉委员祝贺生日送上鲜花蛋糕。2009年在文艺报、中国作家网公布了七代会以来逝世的194名会员名单,向他们表示哀思,并开始为逝世会员刊登讣告,至今已经刊发53位会员去世信息。此外创联部每年向全国9000余会员寄发新年贺卡,参与筹备2000余人在京会员迎新春联欢会活动,春节走访百家活动等。

2、《作家通讯》的不断进步与提升

过去五年,《作家通讯》围绕中国作协的工作重点,积极组织稿源,认真编辑,细心校对,完成了近30期刊物的编校工作,《作家通讯》刊物的内容注意贴近作协工作,不断创新开拓,新增设了“作家书画”、“书边札记”等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栏目。在约稿中注重关注、推介有潜质的中、青年作家,使刊物涵盖的内容、信息量更加丰富,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五年来,编辑出版了“抗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关注网络作家”,“火炬传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主题专刊或者专版,其中“抗震救灾”是一本特刊,及时、真实地反映中国作家在巨大灾难面前握笔如枪的英勇姿态和思想,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

3、加强了中国作协所属文学社团的联系与管理

创联部加强了中国作协所属文学社团的管理工作,增强了中国作协与文学社团的联系和了解。2010年组织召开了中国作协业务上主管的19家文学社团负责人工作协调会,就文学社团履行登记手续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按时进行换届等情况建立了相关协调管理机制。协助中国作协纪委做好文学社团“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核实“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国当代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中国小作家协会”的合法性问题,协助民政部完成了文学社团的年度检查工作。

三、积极探索帮助作家深入生活的新渠道、新方式

组织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是中国作协服务作家、繁荣创作的主要内容,创联部作为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的职能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摸索出了一些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传统。七代会以来,创联部多次组织作家到改革开放前沿、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重点工程和大型国企、军营、警营等地采访采风,与基层群众进行广泛接触,让更多的作家亲身感受广阔的时代生活,增强作家们关注国家发展、百姓命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次组织作家深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逐步摸索出一条使作家真正深入农村、体验基层生活的路子。

近年来,创联部根据形势的变化,在鼓励、引导、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确立了三种模式:一是组

织作家深入到国家重点工程、改革开放前沿、重大社会事件现场采访,主题明确,增强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充分利用文学创作基地组织作家采风、疗养、创作,扩大作家视野,加强沟通交流。三是组织作家真正沉下去,到文学创作最需要的农村、企业、边防等基层定点深入生活。

1、深入到全国重点工程、大型国企、改革开放前沿、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地采访采风

五年来,创联部共组织57批作家采访采风活动,累计参加的作家共约1190人次。有关国家重点工程方面,创联部先后组织了多批次作家深入全国六大林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水利工程、攀枝花钢铁集团、华能电力、古井集团、中国人寿、云南烟草等国家重点工程或大型国企采访采风。组织多批次作家深入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采访采风,从2007年开始坚持每年组织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到东南沿海地区开阔视野、增进学习和交流。从2006年开始组织了“百名作家农村行”活动,先后组织多批次作家深入山东章丘、荷泽、潍坊、四川广安、甘孜藏族牧区、河南开封、周口、江西赣州、安徽凤阳等到新农村采访采风,走进新农村采风活动几年延续下来,规模逐步扩大,参加采风的作家也持续地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关注。

2、充分发挥文学创作基地的作用,组织作家到创作基地采风、疗养、创作

十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文学创作基地在让作家走出去,贴近现实,开阔眼界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广大作家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好作品问世。中国作协文学创作基地,是在充分论证,大胆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而来。从1997年开始,创联部陆续开始在全国建立了多家文学创作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组派作家采风团前去采风、开展文学活动。十余年间,中国作协建立并签约在册的文学创作基地共计45家,有意建立但还未挂牌的共11家。十几年来文学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均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作协创联部随着这种变化,不断调整立文学创作基地工作的思路与方式。2009年在北戴河全国文学创作基地会议上,我们对文学创作基地按照注重实效,不求数量的原则,重新进行了梳理,并重新签约,签约有效期为三年,并提出今后文学创作基地的建立必需要遵循互惠双赢、突出文化特色、重视文化经济互促共生的原则。

五年来,创联部建立四川建川博物馆文学创作基地、四川甘孜文学创作基地、吉林松原文学创作基地、安徽古井文学创作基地、河南周口文学创作基地等,并组织了多批次的中国作协文学创作基地的采风或者笔会活动。近两年,广东东莞文学创作基地以疗养型基地的模式每年接待老作家及家属30余人次。

3、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为作家深入生活摸索出一条新路

在中宣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作协开始实施“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制度,该制度作为中国作协在新的形势下,对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新形式的一种探索,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2009年9月,创联部制定了《关于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工作方案》,刘云山同志给这种新的深入生活方式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参加深入生活的作家“真正下得去,蹲得住,有收益”。创联部根据作家的创作需要和本人意愿,设立了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成立作家定点深入生活资格评审委员会,完成了定点深入生活方式的机构体系建设。各团体会员单位动员作家积极参加申报。评审委员会通过分组审阅、集体讨论评议等程序,经过严格筛选,最后确定19名作家入选名单。经过几个月的筹备联系,创联部根据作家的创作需要和本人意愿,集中联系和安排了19位作家到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定点深入生活三至六个月。年底在召开了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作家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程序。

2011年度经过了专家论证评审会推荐、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考察筛选、党组书记处评议批准三道程序,中国作协最终确定24位作家入选2011年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名单。推荐作家的知名度比2010年有较大提升,拟定点深入生活的地点 41 都源自所报创作选题的需要,均为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涵盖了农村、农场、山区、牧区、民族自治区域、工矿企业等。入选作家计划创作的选题题材丰富,包括历史、文化、生态、民族文化、农村生活、红色历史题材等多个方面,既体现了弘扬主旋律、积极向上的基调,又确保了题材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部分:几条工作经验的总结

一、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多年来,创联部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日常工作进行了多项优化和革新。会员发展健全了审批程序、建立公示、监督机制,会员个人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建立了定点深入生活制度、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程制度等,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回顾创联工作中多有涉及,不再赘述。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中国作协开展几项具有创新色彩的重大文学主题活动如“放歌60年”、“盛世民族情”、“党旗礼赞”征文、“走进红色岁月”主题采风采访等活动。这些重要主题的文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探索和创新意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源自深入的调查研究,源自对新形势的深入探讨和大胆实践。

1、精心策划组织了“放歌60年”、“盛世民族情”、“党旗礼赞”等主题征文活动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初中国作协组织策划了与人民日报合作的“放歌60年”大型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来稿3万多件,人民日报共刊登出195篇稿件。11月份,又与人民日报社共同策划、联合主办 “盛世民族情”大型征文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来稿1万多件,人民日报共刊登出包括28个民族的100余位作家的125篇稿件。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中国作协再次与人民日报社合作,创联部组织筹划了“党旗礼赞”大型征文活动,从3月份开始,人民日报陆续刊登了不少重要作家的作品。这几次应征作品分别以独特的视角,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这是一种从文学工作实际出发的全新探索与创新,唱响了主旋律,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催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作家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

2、开展“走进红色岁月”等大型红色主题采风、采访、创作活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创联部根据作协党组书记处要求,组织开展了“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活动。中宣部刘云山同志批示“要精心组织,真正沉得下去,争取有丰硕的成果”。这是近年来中国作协组织的规模最大、参与作家创作门类最全、涉及地域最广、组织工作最为复杂的一次采访采风活动,活动进 43 行了精心筹备,多方联系,征询意见,请诸多文学期刊帮助推荐活跃的、能出作品的作家。共组建6个采访采风团,参加采风的作家近一百位,同时出发分赴河北西柏坡、江西井冈山、江西瑞金、湖南韶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地采访采风。近百位作家寻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足迹。“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活动,是新形势下深入生活的一次创新探索。这次采访采风活动采取的是先集中后分散的办法,在集体采风结束后,作家们根据各自创作计划再安排深入采访。拟创作的作品中有34部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这是一次难得的精神升华之旅,作家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感受那段历史,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学的方式书写革命老区,反应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和美好要求,表现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的新人物。、面对重大社会事件,第一时间组织中国作家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多个抗震救灾采访团

2008年年初,南方发生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创联部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与广东、贵州、安徽等灾害较为严重的10个省区作协和电力等产业作协电话联系,组织河北、山西、广东等10省市作家和电力、公安、煤炭等系统作家赴抗灾一线采访。组织中国作协采访小分队赴黔东南地区采访。共派出和组织赴抗灾一线采访的作家、记者共45人,创作纪实、诗歌文学作品50余万字。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创联部迅速给地 44 震灾害严重的四川、陕西、甘肃等作协联系,表示慰问并了解受灾情况,并给200余位驻灾区的会员发慰问信息,表达中国作协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随后组织多个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近百位作家、诗人、记者赴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地震灾害一线采访,创作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作品上百万字,并编辑出版了《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品集》。玉树地震后又迅速组织了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赶赴玉树灾区采访。编辑出版了反映全国各族群众抗震救灾伟大事迹的纪实文学集《玉树大营救》和诗集《废墟上的花朵》。并被中央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荣誉称号。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时,积极组织作家到事件现场、社会生活现场的最前沿、第一线采访,用自己的笔记录时代的脉动,发出作家的声音。这是创联工作在近几年的各个突发事件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有益经验,这些一线采访,拓展了创联工作的宽度,提升了创联工作的高度,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4、开展多项调查研究工作、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多年来,创联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从作品实际出发,从作家实际出发,开展对文学组织工作的发现、研究,对创联部工作的规律的分析总结。五年来,中国作协创联部召开了会员发展座谈调研会、规范中国作协文学创作基地管理调研座谈会以及 45 研究探讨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方式与方法的座谈会。2009,2010年创联部就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创联工作、做好会员发展及管理工作,如何更有效的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如何更好的开展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等题目对44个团体会员及40岁以下会员400余人进行了书面调研,并利用出差、开会等机会在四川、上海、广东、甘肃及北京等5个省市召开调研座谈会,分了解各方面人士对创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正在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形成了筹备建立全国创联工作网络化信息交流平台、建立44个团体会员专人负责定期通报制度、建立新的会费缴纳、管理与使用制度、建立新的会员转会制度、建立有效的青年作家联系制度等多个工作设想与规划。通过系列调研,创联部详细、直观的了解了作家们的对作协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寻找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去行政化、富有情感地开展创联工作

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是中国作协展开一切文学工作的原则和宗旨。如何更好地为作家服务,为文学创作服务,是中国作协创联部永恒的研究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去行政化、富有情感地开展工作,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是中国作协创联部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的感悟和体会,衙门化、行政化只能带来我们与广大作家、与社会越来越深的隔膜和误解,因 46 此,多年来,创联部与作家交朋友,为他们真诚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帮助,并扎实细致做好各项日常基础性工作。处处注重细节,时时强调为作家服务,努力营造作协为“作家之家”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效果。中国作协创联部近些年在青年作家的发现、扶持方面,以青年作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开展工作,并收到良好效果。

1、鲁迅文学院作为会员推荐单位,扩大优秀青年人才推荐平台

自2002年鲁迅文学院举办高研班以来,在发现、培养青年作家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成为中国作协团结、培养、引导青年作家的重要基地。创联部按照党组指示精神,就鲁院高研班学员的入会问题多次到鲁迅文学院与院领导和学员见面,积极探讨磋商行之有效的方式。从2009年开始,鲁迅文学院为中国作协会员发展的一个重要推荐平台。加大了对高研班中青年作家的重点推荐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与全国有影响的文学期刊、出版社及文学网站的联系与合作,发挥文学期刊、出版社及文学网站密切联系优秀青年文学创作人才的优势,扩大优秀青年文学创作人才推荐平台。建立青年作家与作协、重要期刊、媒体、网络等机构的联系沟通机制。

2、探索建立青年作家联系制度、积极组织青年作家深入生活

青创会以来,我们有意识把青年作家纳入到作协的各项深入生活的活动当中,并注重青年作家和中老年作家在活动中的交流和互动。从2007年以来,我们组织了千余人次作家参加采风活动,青年作家占总数的30%左右,为青年作家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联部连续三年组织青年作家重访四川地震灾区,参加活动的作家多为70后与80后作家,地震灾区的重建与恢复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在文学界及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3、积极营造尊重文学、尊重作家、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中国创联部作为中国作协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部门,五年间,围绕中国作协中心工作完成了300多项大的文学组织工作,发展来了近2000余名新会员,组织安排了4000余人次的疗养,1000多人的采风活动以每年都为1000多名会员变更寄发《文艺报》、《作家通讯》的通讯地址,数以万计的来电来信咨询、征文来稿、释疑解惑、解决日常纠纷等等。创联部的同志们,带着感情跟广大作家交朋友,饱有情感地开展工作,这使得工作呈现出浓郁的人情味儿,富有人文色彩,并常常使创联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联部一直有尊重文学、尊重作家、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多年来,创联部与会员的联系、沟通更为密切,与团体会员建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和互信关系。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对灾区作者入会实行特事特办,简化申报程序,取得良好效果。多年坚持组织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赴改革开放前沿地区采风,并且形成制度,在少数民族作者当中反响良好。在维护作家权益方面,尽力为会员、非会员作家们提供贴心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是否反映广大作家的心声,是否受到作家朋友的欢迎,应当并且一直应该成为衡量和评价我们创联工作的根本尺度。

以上是我们近几年的一些工作和体会。我们意在此次全国创联工作会议上与来自全国各作协创联部的同志们交流,总结,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做好创联工作,为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积极开展文学培训 促进青年文学人才不断涌现

2011年07月19日16:42 中国作家网

江苏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朔

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辈出是文学事业繁荣兴旺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多年来,江苏省作协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实施一系列人才 49 培养工程,加大对文学创作、评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江苏省作协已经逐步形成驻会专业作家、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签约制作家、业余作家等多种梯次结构的文学创作队伍,省作协会员已从五年前的不足1600人发展到2400人,中国作协会员的人数由原来的284人增加到379人,7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进入中坚行列,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迅速成长,9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脱颖而出。这支由老、中、青、少组成的文学队伍,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等各个领域辛勤笔耕,不断超越自己,表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我们培养青年作家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激励机制,扶持青年作家

为了加大青年文学人才培养力度,我们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广大青年作者多出精品力作。

吟诵团工作设想与总结 篇5

第一章近期工作总结

诗歌诵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件无价的瑰宝。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并与时代相结合,给新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一个认识、了解、欣赏和锻炼诵读艺术的机会和平台,我们教科院吟诵团应运而生。

在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团成员的不断努力中,教科院吟诵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就这一学期来说,我们团代表教科院参加了校团委举办的校廉洁诗词原创作品大赛暨廉洁诗词吟咏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赢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比赛时间准备时间短促,题材也是大学生比较少见的廉洁主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在团长贾昕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两名参赛选手(张宜成、桑倩)迅速掌握了吟咏的相关要领,最终在比赛中发挥出色。院里对比赛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承担了相应的服装费用。

为了锻炼新人,这次比赛选拔了两位大一的同学参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荣誉,但不可忽视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同学们诵读技巧和知识都明显不足;除了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同学们在临场表现和心态上也要加强修炼,要努力克服紧张等情绪。

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篇6

2011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2011年,我司纪检监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国资委及上级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防治商业贿赂制度、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载体,把纪检监察工作与贯彻集团工作会议结合起来,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推动我司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为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企业”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坚持公司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公司领导班子严格按照与集团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在公司经营的各项工作中,坚持原则,不搞权钱交易。今年我司没有发生违纪情况。

(二)抓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党风廉政教育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风廉政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纪律意识以及廉洁从业意识,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道德基础,打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

1、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同志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贺国强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汪洋同志在省纪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黄华华同志在省政府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在省纪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省纪委编写的《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10)》等学习教育材料。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先后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反腐败教育片《国企之殇》、《清正为民写忠诚》,以典型案例教育全体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洁意识,做到警钟长鸣,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党员干部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远离贪欲。

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利用公司的板报,分期刊登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领导贯彻落实“三重一

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和反腐倡廉为主题内容的板报,加强宣传,营造学习气氛,促使廉洁自律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大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惩防体系构建工作

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同时,突出抓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工作。

1、做好廉政档案的管理。根据集团要求,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及《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领导干部有关情况报告表》的各项内容,按规定上报,并由办公室做好归档工作,随时可以查询到班子成员的有关情况。

2、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公司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建设工作,坚持不懈地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继续推进规范管理。今年结合我司工作实际制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今年组织了一次针对公司工作用车专项治理以及工作作风、保密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并对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了一次自查。

通过建立制度、强调规范,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真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2011年,公司各类合同均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签署,没有发生违反纪律行为。

(四)抓好监督检查,廉洁从业,促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

按照“党组织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工

作格局,对重要性、敏感性强的工作,实行“事前介入,全程参与”,促进了各项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

1、加强财务监督。一是继续规范各类收费。管理费、停车费均按省、市物价局批复的收费标准收费,并挂牌公示。停车费的收取引入“羊城通”收费系统,有效防止员工腐败现象的滋生。二是发票的使用严格按《发票使用规定》执行,做好领用登记及核销手续。三是费用的支出严格按《费用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各部门私设“小金库”,从而规范了我司的财务审批制度。

2、加强对物品采购的监督力度。凡大宗物品的采购建立了“货比三家、集体决策、决策与采购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增加透明度,保证廉政制度的落实。

3、加强干部人事制度监督,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领导干部的任用推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公示制度。

(五)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自查工作

对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内容,结合我司的经营管理范围,重点在对不正当交易行为、商业贿赂等方面进行了自检。在自检工作中,我们严格区分了商业正常往来与商业贿赂的界线,既维护了正常的商业行为,又防止不正当交易行为、商业贿赂的情况出现。对企业的经营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上报审批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司没有不正当的交易行为。各部门能坚持原则,按依照《实施纲要》、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的要求开展各项

工作。

一年来,我司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工作标准仍需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不够强;廉政教育和监督工作还需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大功夫等。2012年我司将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建设幸福企业。

二、2012年工作设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司纪检监察工作将在上级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坚决维护党的纪律,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继续加强廉政教育,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1、认真开展党规党纪教育。

2、认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3、认真开展正反两个方面典型教育。

(二)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切实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积极推行责任事故追究制。

4、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5、加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

(三)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1、做好党务厂务公开工作的监督。

2、加大对制度执行力度的监督。

3、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纪检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2、强化纪检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

3、扎实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恪尽职守。

作协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篇7

关键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设想

李建军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逐步确立, 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及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不断推进, 财政支出节奏日益平衡, 国库库存资金快速增长且变动日趋完善, 为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创造了较好的软硬件环境。

一、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可行性

第一, 国库现金的高位滞留, 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 随着地区经济的较快增长, 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导致地方财政库款不断增加, 为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宽余的操作空间。

第二, 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有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加强国库现金管理, 对国库资金余额进行投资, 使其保值增值是一种国际趋势, 发达国家近年来一直在积极进行国库现金管理并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管理方法。目前世界上国库现金管理较为成熟的四个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从分析预测现金流、控制现金流、国库现金余额的投资和余缺的调剂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等方面都有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作法, 虽然管理模式不同, 但异曲同工, 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国库现金使用效益, 实现了为公共利益最大化服务。2006年6月, 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发布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 拉开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帷幕, 也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三, 发达地区国库现金管理已成为政府和财政部门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国库现金管理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 国库现金管理和集中支付是预算管理两大不可或缺手段。国库现金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背景。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的加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治稳定、经济实力雄厚、

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能。加之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对国库现金余额有强烈的投资冲动, 来实现财政利益最大化, 更好服务于公共利益。因此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是当前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内在的必然要求, 是今后一个时期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国库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 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通过国库现金管理运作, 可进一步改进财政部与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运行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进而提高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完整性和灵活有效性, 如国库收支分析预测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信贷政策, 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库现金管理使中央银行能全面掌握国库现金流量和存量情况, 通过对现金流入、流出的调控维持合理的库存余额, 可避免国库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直接注入金融市场而影响社会资金流量及资金供求状况, 从而减缓国库现金运作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二、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相应对策

第一, 建立健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 结合实际摸索积累经验, 尽早制定宁夏地方现金管理办法, 明确地方现金管理的总原则、组织管理方式、主要工作内容、操作方式和风险控制等内容, 使工作有法可依, 避免盲从盲动。

第二, 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的推广速度和推广范围。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集中国库现金流量, 有助于为地方现金管理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这是实现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要前提。

第三, 强化国库资金动态分析, 建立科学的国库收支预测机制。国库库存资金是属于政府性质的资金, 主要来源于政府税收, 资金管理须统筹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随着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系统的推广运用, 各地方国库也加强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 提高了国库现金预测能力。在此过程中, 国库现金的变化规律逐渐被熟悉和掌握, 这为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能。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应成立的国库资金运行分析小组, 专门研究分析国库资金流入、流出的时间、进度, 影响库存资金变化的因素、市场上资金变化情况等, 从而为政府财政部门正确地确定国库资金投资的数量、期限、种类提供依据。

第四, 加大培训调研力度, 提高人员分析预测水平。通过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国库现金管理培训, 破解预测难点, 促进现有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 提高人员分析预测水平。

作协的魂儿丢了 篇8

刘晓庆出过书,她的书也畅销过。至于坊间怀疑其书不是出自本人之手,这是悬案,我们也没有必要劳神去考证。有讨论价值的话题不是刘晓庆有没有资格加入中国作协,而是中国作协这个清水衙门为什么风波不断。

重庆市作协主席介绍了中国作协入会的标准,出版过两本书以上,其中一本书是文艺类作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没有抄袭即可加入。入会后,只要自己不退出,并且每年按时交纳会费,即便不进行创作,会员身份也不会改变。

如此低的门槛,只要不拒绝交费,就可以享受终身制会员待遇实在让人惊讶。如果只要有钱出书,便可成为“中国作协会员”,这个作协哪还会有什么精神追求,哪还有自己的独特灵魂可言?清朝那个写诗数量最多的皇帝,按照今天作协的入会标准,岂不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了吗?难怪有人尖锐地批评道:“作协已没什么权威,猫鼠混杂。”可不是嘛,十几亿人的国度里,能满足中国作协入会标准的人不计其数。如此作协,沦落为收费机构,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有没有作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好的作品。今天,偌大个中国,作协机构遍地开花,作家会员接近天文数字,可有几本拿得出手的书,能够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作为中国作家的俱乐部,作协不该是收费机构,不该是名人俱乐部,不该是官气十足的衙门,而应该是一个有追求、高门槛的组织。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作协成了一个荣誉机构,没有了自己的灵魂,这样,如何能有光明的未来?

上一篇:工程材料设备造价控制下一篇:法律原则司法适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