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祭通讯稿(精选9篇)
11月20日中午11:00,“为公祭日添砖”活动在中央大道举行,建筑学院13-14级本科生党支部、12级本科生党支部以及011141班所有同学均参加了此次活动。同学们通过向路人介绍公祭日活动,号召路人扫描二维码“添砖”表达悼念。
今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制定该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的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并且表达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早在9月27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国家公祭·南京1213—— 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同时推出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跨界互动宣传产品“国家公祭·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虚拟城墙捐砖行动。全媒体互动有利于社会各界更方便地向遇难同胞表达悼念之情。这个创意来自南京城墙,每位参与者通过网络“捐砖”的方式,寓意“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表达中华民族 “众志成城”的意志。
本次活动组织负责老师为宣传参与者们讲解了活动内容与方式,分发了活动勋章与宣传册,并号召大家率先扫描二维码“添砖”,同时留下自己的姓名,表达缅怀的寄语。随后,最为重要的宣传“拉砖”环节开始了。参与成员们胸前贴着写有“珍爱和平勿忘历史”的.勋章,手持带有二维码的宣传册开始了行动。他们对路人热情微笑,并且详细地介绍活动的内容与目的,鼓励路人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为国家公祭日献上自己的一“砖”。
每每提到南京大屠杀,心情总是无比沉重,脑海里回荡的是课堂上那一幅幅触目惊心、毫无人性的画面,而躺在画面中的人们,不是别人,而是中华人民、华夏儿女。那年那日,是太多中华儿女心头的痛楚,南京城在呼喊,然而,留下的确是日本官兵惨无人性的杀戮!这是苦难的历史,这是悲惨的历史,是中华人民乃至于全世界人民都不可否认的历史。历史从来都不是教会人们学会记恨,历史从来都是教导人们不要重蹈覆辙。然而有些人却要刻意歪曲历史,这是中华人们所不能容忍的。历史需要被澄清,历史需要被记住,历史是不能任人更改的。中华人们是对的,我们为了守护历史,尊重历史,正式历史做出了我们应有的努力。国家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在提醒人们的同时也在警醒着人们。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确定,是既东京法庭和南京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审判、1985年建立纪念馆立碑编史后,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这无疑是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侵略中国时被日本官兵残害的人民。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举国上下将为之哀悼。而这无一不是在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中国备受耻辱,多少国土被蹂躏,多少同胞被残酷的日军所杀戮。如今的中国,再也不会让历史重演,中华人民必将奋力拼搏,凝聚力量,提高中国综合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本书记录了1937年日军侵略南京的历史,真实地叙述了一例例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呈现了一个个受尽屈辱、痛不欲生的鲜活生命;宣扬了一个个勇敢顽强的抗日英雄。其中约翰·拉贝---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德国人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拉贝在国际安全区不仅收留了近25万中国难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把美国摄影师马丁先生拍的日军侵华的证据----珍贵的照片,送去上海柯达公司并冲印出来。这是多么宝贵的照片啊!虽然现在的部分**人想杜撰这段自己丑恶嘴脸的历史,但,在铁的证据面前,那只是他们的小丑把戏!
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过后,在战时的德国发表了多次演说,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向希特勒递交了记录暴行的胶片,他被中国人称呼为“活菩萨”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像拉贝先生一样善良、正义的天使,正是这些天使们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捍卫了世界和平。
今天为了纪念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同胞们,我们成立了首个公祭日,缅怀那些可敬的同胞们并且告慰他们:我们会永远地铭记你们,你们的牺牲不会是无谓,中国人民一定会让**人尊重这段历史并向我们道歉。同胞们:愿你们安息吧!
★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国旗下讲话稿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现代诗歌
★ 国家公祭日口号
★ 国家公祭日寄语简短
★ 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
★ 国家公祭日五年级作文
★ 国家公祭日演讲主题发言稿
★ 国家公祭日的宣传口号
★ 纪念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报告
1937年,侵华日军野蛮侵入了南京,那是一场历史悲剧的开始。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年留给我们的血淋淋的教训,数十万同胞被残忍杀害,枪杀,活埋;无数个无辜的童年被残忍破坏;无数位少女被侮辱奸杀......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从1987年的1756人到的400多人,仅存100人,再到现在的不足百人......每当一位幸存者离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照片墙上,就会有一盏灯熄灭。
这不禁让人想到这样一部电影,它是关于日军侵华战争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名字很特别,叫《二十二》。这部电影的“前身”是一部短片,叫《三十二》。片名减少的“十”,并非为了片名更加顺口,而是这部电影所纪录的人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从纪录片筹备时的三十二人,到开拍时的二十二人,再到公映时仅剩的八个人......数字越来越冰冷,也越来越无奈。
令人心痛的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有的等到离世都没能等来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而日本却在一些国家大肆宣扬自己才是历史的受害者,将二战原子弹伤害的实物送往欧美各大二战纪念馆中陈列,将中小学历史课本删除近代侵略历史,这些百般狡辩的无耻姿态,不只是对历史的诋毁,更是对人性的侮辱和践踏。
我们无法知道那场大屠杀对于亲历者们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也无法体会他们面对那些残忍卑劣行径时心里是怎样的恐惧和愤怒,更无法体会他们即将面临自己死亡、看着亲人死亡有多么不舍和痛恨。
这场灾难在短短六周的时间里杀戮了30多万中国军民,中国永远不会忘记,南京永远不会忘记,这场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永远不能被遗忘,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没有遭受过那些暴行,所以我们也没有资格去代替那些惨死的遇难者同胞原谅侵略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历史,当施暴者矢口否认的时候站出来,告诉他们虽然时间会带走证人,但永远也带不走真相,历史终将是历史,没有人可以更改,也没有人有权利更改。
红领巾广播稿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播音员:周枳衡
张璐雯
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女:冯三镇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准时见面了。我是三一中队的主持人(张璐雯)。
男:我是三一中队的主持人(周枳衡)。
女:同学们,老师们,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一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
男:77年前的12月13日,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女:30万人!这数字让人几乎无法相信。3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估算,假若南京大屠中遇难的中国人手拉着手,队伍可以从南京排到杭州,有300多公里长;尸体可装满2500节以上的火车车厢。2500节火车车厢的悲惨和耻辱,在今天,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与思考?
男:是什么样的疯狂,才能让日本军队向着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下了这样的毒手?在母亲面前杀死孩子,在孩子面前杀死父母„„“杀光!烧光!抢光!”在这样的的口号下,日本军队如恶魔一样,残酷地对待着南京城内的百姓。女:日本军一路屠城杀向南京。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报道:一位英国记者于1938年1月14日亲赴松江考察后所发的电报∶“松江全城本来可以容纳10万人左右的居民,我却只看见五个年老的中国人,躲在法国教会的一幢宅子里,流着眼泪,他们已经断食,恳求我把他们带到上海。”
男:有中国威尼斯之称的苏州被日军第三师团于11月19日攻陷。据1938年上海《密勒氏评论》一篇文章报导:“美丽古雅的苏州城原有35万居民,日军占领该城后,只剩下500人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平时人口达90万人,1937年10月下旬以来几乎每日均遭日机轰炸。
女:同学们,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3亿多中国人在长达近15年的时间里蒙受着深重的灾难和刻骨的耻辱,伤亡了近3500万军民,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逝者如斯,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痛是永远的。
男: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还参拜着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的扩张!
男: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力。2014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红领巾广播稿。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要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女: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平静而富足,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生前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的强盗,死后却被作为日本的英雄而受到供奉!
男:同学们,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为祖国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女: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
1937年12月13日,古城沦丧、炼狱六周、生灵涂炭、血染秦淮、水赤长江、同胞罹难、山河泣血。
1937年12月,法西斯日军悍然侵入南京城,对城内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抢掠、强奸、无恶不作。这个曾为民国首都的繁华城市几天内变成了充满死寂和绝望的坟墓。
40多天的人间地狱,30多万的生灵哀鸣……无论死亡人数,还是行凶手段,南京大屠杀都堪称灭绝人性的绝对反人类暴行,成为法西斯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见证。
79年岁月流逝,在世者已经越来越少。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
如今,累累白骨尚在、血泪记忆犹存
蚀骨之痛经久难愈,民族之殇当祭之以国
每年今天,我们举国公祭
寄托民族的哀思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但仍有少数人试图抹杀、掩盖、歪曲这段历史,对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进行公然挑战。也让我们感谢那些为保存这段历史而奔走呼号的人们,是他们让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铁证如山。
我们悼念——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
我们感恩——79年前救助中国人的约翰拉贝、魏特琳等义士的善行大爱!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它已从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世界记忆!
我们自强——唯有自强,方有和平!唯有自强,方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慎终追远
以国之名行祭之礼
相信许多人都听到过“九一八,九一八”这首《松花江上》的歌曲。每当听到这样雄壮的歌曲,都会让我们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都会勾起中华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画面。时隔几十年后,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逝去的中国同胞!
对于我们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社会动荡、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没有经历过亲情分离、隐姓埋名的痛苦;没有经历过外来入侵、被人践踏的无奈……。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偶尔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电视剧或者影片当中看到过,大多数人或许也就一看而过,最多被感动抹两把泪。
朋友们,当你想到那种.种充满血腥味和火药味的场景。你还会因为自己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受点挫折而一蹶不振吗?你还觉得自己不够幸福、不够快乐吗?你还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吗?比起那个年代,我们这点困难、委屈、挫折都不算什么,我们少拿一点钱,不能大富大贵又能怎么样?
生在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夏儿女都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我们可以享受革命先烈打下的千秋基业,共享革命胜利的“果实”,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炎黄子孙都是幸福的。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一扫过去的“阴霾”,全国上下都在加油干,一项项伟大的工程不断推进,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路伸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时代在变,祖国更是在发生“剧变”。生在新时代的当代儿女更是甜蜜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物质条件、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改善。
现在的我们,面对过去的峥嵘岁月,仅仅能在教科书的课本里读到发人深省、警醒世人的文章;仅仅能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英雄的情节、感人的举动。我们无法体会敌人的屠刀向我们砍来时的恐惧,更不能体会敌人子弹射入我们胸膛的剧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下一代,警醒自己: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最后送上打油诗一首:《珍爱和平》
每一次硝烟弥漫都让我们无比坚强;每一次战火纷飞都让我们充满力量。
我们是民族的脊梁; 我们是和平的希望。
任何子弹都不能抵挡我们冲向胜利的前方;任何屠刀都不能抹杀我们向往和平的渴望。
我们热爱祖国,那里能实现和平的向往;我们热爱家乡,那里有期待和平的爹娘。
枪林弹雨的岁月已成过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就在前方。
1937年12月13日始,日军在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使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遭受了空前劫难。为了铭记历史,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今年的12月13日是我国规定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也是对全体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根据教育局的有关通知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拟定公祭日期间开展先烈祭奠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的了解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塍小学积极开展国家公祭日相关活动,缅怀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师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以“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2月1日——12月13日
四、活动内容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学校通过黑板报等阵地,发挥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网的作用,加大对国家公祭日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师生牢记历史、强化记忆,并通过学生影响和带动其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集中组织“虚拟城墙捐砖”活动
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或业余时间,通过电脑登录“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全媒体宣传互动平台,进入“众志成城”页面,依次点击参与加砖、献花、点烛活动,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并选择寄语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
(三)开展“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习列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晨读、班会团队课、社会实践活动等契机,通过举行国旗下讲话、观看影片、组织演讲比赛、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努力成才。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
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南京,这座十朝古都遭受了灭顶之灾,生灵涂炭,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了破坏,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77年的历史过去,掩盖不了侵华日军的罪恶,掩盖不了历史的真相,遭难者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名字,只有一小部分人名被记录在遭难者名单墙上。
在公祭仪式上,向遭难者进献了花圈,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之后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共同揭幕了国家公祭鼎,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缅怀先烈,悼念同胞。祭奠,以国家的名义!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和平是人类持久的愿望,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和平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之后,放飞了3000多只和平鸽,以此表达我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和平的向往。
【南京大屠杀公祭通讯稿】推荐阅读: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感12-13
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心得06-08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主持词(主持人用)10-12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心得11-04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11-20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12-14
观南京大屠杀有感09-27
朗诵纪念南京大屠杀01-18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介绍05-24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意义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