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精选9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点击课件看图填写:
( )的银杏树叶 ( )的桑树叶 ( )的枫树叶
2、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就有不同颜色的树叶点击出示,填出“绿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这种树叶是谁画的呢?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听清楚生字的读音,画出新的词语。
2、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正音,指名领读。
3、分组读,边读边看实物识字:铅笔盒子课桌美术,做动作识字:吞吞吐吐、皱眉头。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教。
5、比较形近字:术、木、注、住削、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反馈:刚才看到的绿树叶和蓝树叶是谁画的,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
2、找到课文中林园园和李丽画树叶的句子,读一读。
(1)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2)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3、绿树叶这么惹人爱,为什么李丽不画?林园园怎么会脸红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吧。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由、术、吐、注、课、铅”
2、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4、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得工整、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自制绿叶卡片中的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他。
3、谁画了蓝树叶?为什么林园园的脸红了呢?学生反馈,教师引领:那就让我们去看看,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经过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第2、3、4自然段。用笔画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1)指导第一次对话。
①课件出示: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②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从这些词语里面你看出了林园园是怎么想的?
(2)第二次对话。
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
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齐读第一自然段。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3)课件出示。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
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她借绿铅笔的话也是有条件的。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从这个“皱着眉头”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3、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指名朗读。
(1)你仿佛看到了李丽一边画着蓝树叶,一边脸上有了怎样的表情?
(2)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3)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指导写字。
教师:周迅菊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这个故事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且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思维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用图片、做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品读感悟,体会双方各自的心理。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品读,体会双方各自的心理。教学难点:
理解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七、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篇课文,我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一)教法
1、图片激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走迷宫和爬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二)学法
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巩固识字——教师朗读,理解大意——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以“树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并拿出蓝色的树叶图,问她们见过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她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
2、巩固识字
在教学中我力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在教学中我采用走迷宫和爬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听教师朗读,理解大意。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通过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4、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自由读2—4自然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她们有几次对话?分别是怎么说的?”
(1)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直接读第一自然段,让他们仔细听,并顺势提出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自然段。
(2)研读第一次对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理解对话内容,从“小声”得出李丽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通过“吞吞吐吐”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
(3)研读第二次对话
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回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探索李丽在等借;通过“怕”字再次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
(4)李丽表示用时小心一点儿,林园园才拿出铅笔,又提出许多要求,听说李丽要画小草,皱起了眉头;
(5)李丽看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着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并不想把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铅笔。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关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林园园脸红了是因为感到羞愧,开始认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从此以后,林园园会改正缺点,热心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八、说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借绿铅笔
李丽林园园 画 树叶 不想借 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王蒙
【教材分析】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情分析】二(1)班的小朋友活泼、可爱、热情并且乐于帮助同学、老师,因此对于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互相帮助这个道理应该不算太难。老师应教会他们要一直坚持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本班学生识字量大,因此课文中一些简单的新字对他们来说并不难认。因此,要将识字写字的重点放在易错字和多音字上,另外班里面在识字方面以及课文朗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的学生(如:钱致瑞、王翰铭、叶非洋、陈汉霖、罗嘉祺、楼易如等)也要充分考虑到。最近在写字指导上也需加强,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并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每个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做到正确、端正、整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下限目标:
1.认识“术、铅、惹”三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教”,会写“由、铅”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上限目标:了解课文故事大致内容,明白李丽画出蓝色树叶的原因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学会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树叶),小朋友们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片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师: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板书课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目的地朗读课文,正字音、记字形
〃学会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课作》习题了解课文内容
师:想知道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到第19课,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课件出示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两幅插图,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检查奖励)
师:课文都读好了,谁来给大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李丽,最后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的事.(板书:李丽 借绿铅笔 林园园 舍不得)
师:课文读得真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作》第38页,给第5题中的句子排排队吧!顺序排正确的小朋友就能知道课文的大致内容喽,谁来将句子的正确顺序告诉大家?
生:美术课上,同学们都在画风景。忽然,李丽发现自己找不到绿铅笔。于是,李丽就问林园园借,可林园园不乐意借。李丽就用用蓝铅笔画树叶。看着那些蓝树叶,林园园脸红了。师:真聪明,奖你一颗星。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部分内容 〃学会长句子的停顿,复习学过的知识 〃随文识记生字“术”、“铅”、“惹”和多音字“教”
师: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会怎样呢?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生:她会非常着急
生:遇到过.有一次要上语文课了,我发现我的语文课本没带来,当时我都快急哭了,幸亏爸爸及时把语文书给我送来了,我的心才放下来.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师生齐读)
注意长句的停顿: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师:这一自然段中有三个生字是我们需要认识和注意的,(出示“术、铅、教”,了解“不学无术”的意思;由“铅”字联系之前学过的“沿”字;学习在不同的情况下读准“教”字的读音。
教 [jiào] 指导,训诲:教师、教导。使,令:风能教船走。指“宗教”:教堂。姓。
教 [jiāo] 传授:教课。你不会扫地?我来教你吧。师:用“景”组词。生:景(景色)(布景)(光景)师:说出有“景”的一句诗句。生:“一年好景君须记” 师:“树、房子和小山”之间用一个顿号和“和”连接起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老师出示几个范例:
①我今天早餐很丰盛,有面包、牛奶和鸡蛋。②我们的铅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和尺子。师:找出一对反义词。生:近——远 师:着急的李丽此时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发现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那她是怎样和林园园说的呢?林园园有没有借给她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识记“惹”字,翘舌音。招引,挑逗之意。)
四、指导书写
〃师巡回检查,借助投影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指导学生将字写规范好看,书写姿势适时的纠正
师:请同学们打开生字抄写本,我们一起来写写本课的生字。谁能说说在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什么?
生:吐、注、课、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生:“笔”在写竹子头时,不能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它是金字旁。生:“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合手”才能拿住。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下限目标:
1.认识“吐、桌、盒、注、削、皱”六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吐、削”,注意“桌、注、皱”的翘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中的四次对话。
上限目标: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教学重点】学习多音字“吐、削”,注意“桌、注、皱”的翘舌音;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并能一直保持这种美好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质疑 导入课文 〃回想课文已学内容
〃学习“边读边划”课文重要内容的方法
师:着急的李丽此时准备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那她是怎样和林园园说的呢?她借到绿铅笔了吗?请小朋友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出文中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用—划出李丽说的话,用﹏划出林园园说的话,然后再读一读,看看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林园园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句子,然后同桌说说出所划出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会用正确的语气朗读文中的四次对话,随文识记生字 〃结合课后“读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①师:(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我还没画完呢。)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师:你从她们的对话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李丽说话时声音很小,她怕影响了同学们画画。
生:我体会到了李丽很有礼貌,她借绿铅笔时是用商量的语气跟林园园说的。(板书:小声借、有礼貌)
师:从哪里可以体会出?你能照样子说一句话吗?
生:从“行吗?”可以体会出,你能把书借给我看一看行吗?
师:真能干,现在请你们把刚才说出的这句话填写在课本第91页上“读读说说”上。生:我体会到了林园园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体会出来的。(板书:吞吞吐吐)师:“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要吞吞吐吐地说?谁能用吞吞吐吐的语气来读一下林园园的话?
生:“吞吞吐吐”是话说的不流利的意思。因为林园园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所以就吞吞吐吐地说。(然后用“吞吞吐吐”的语气读一遍)师:“吐”是多音字,还有“tù”的读音,谁来扮演李丽和林园园,来读一读她们的对话吗?其他小朋友仔细听,评价他们读得如何? 师:(指名读,评价)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很好,因为他们读出了李丽小声、商量的语气,还读出了林园园不想借绿色铅笔时吞吞吐吐的语气。
生:我觉得他们不仅读得好,而且××同学还做出了不愿借的表情。师:我也觉得他们读得很不错,奖给你们每人一颗星。我们来合作读一读。
师:我们先一起读叙述部分的话,然后李丽的话由女生读,林园园的话就由男生读(师生合作读)
②师:读得真好,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她们的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好趴在桌子上等林园园画完了她再借。
生:我知道了李丽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当林园园画完的时候,她是用一种请求、商量的语气跟林园园借的。(板书:等、商量)
生:我知道了林园园很担心李丽把绿铅笔的笔尖弄断,还是舍不得借给她。(板书:舍不得)师:你能用像李丽那样请求商量的语气说一句话吗?再把这句话填写在课本第91页上“读读说说”上。请小朋友们同桌之间,用商量、舍不得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她们两人的对话。生:(同位相互合作分角色朗读.)③师:(课件出示第三次对话:李:我小心一点。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林园园还是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不放心,怕李丽画的时候用力,又画得太多,所以舍不得借。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她很不放心,舍不得借的? 生:我是从"要...不要...不要...不要..."等词语看出来的。师:那李丽有何表现呢? 生: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李丽很诚恳、小心谨慎。
师:谁愿意再来扮演李丽和林园园,读一读她们的第三次对话?(指两名同学),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要读出林园园不放心、不愿借的语气。还要读出李丽诚恳、小心谨慎的语气。师: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读一读吧。(指名的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师: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很好,不仅读出了林园园不放心、不愿借绿铅笔的语气,还读出了李丽诚恳、小心谨慎的语气。
师:你们也想像他们这样读吗?那你们就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吧。(这段对话中,我们要读准“注”的翘舌音,“削”是多音字,也是形声字。另一个读音是“xuē”,“肖”意为“变小、变细”。“肖”与“刀”合起来表示“用刀将物体切割去外围,使之变小、变细”。)
④师:(课件出示第四次对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林:还要画小草?)让我们一起来看她们的最后一次对话,一起读一读,说说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李丽很着急想要绿铅笔
生:我体会到了林园园嫌李丽画得太多,有点不想借给她了。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我从李丽连忙说和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体会出来的。师:“皱着眉头”是一幅什么样的表情?谁能做做这样的表情?再读读这句话?“皱”为翘舌音。
生“皱着眉头”是一幅不高兴的样子,然后,皱着眉头读:“还要画小草?”(板书:连忙 皱着眉 还要)
师:那李丽为什么只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
生:因为李丽看着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看出了林园园其实不想把绿铅笔借给她,所以她就没有接她的绿铅笔。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让我们一齐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观察插图,说出园园脸红原因 〃发挥想象,你想对她们说什么
师:真棒!李丽没有接林园园手中的绿铅笔,那她是怎么做的呢?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师:(课件出示插图2)看一看,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生:画蓝色树叶的是李丽,脸红的是林园园。师:咦,林园园的脸为什么会红呢?
生:因为她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看到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把树叶画成了蓝色的,她认识到了自己做的不对,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脸就红了。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李丽和林园园的身旁,你会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对李丽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林园园说:“林园园,你这样是不对的,老师常告诉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今天李丽有困难,你为什么不帮助她呢?”我还想对李丽说:“李丽,你今后上课一定要准备好你的学习用具,不要再出现今天这样的事情了,蓝色的树叶多不好看呀!” 师:说得多好呀,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想对林园园说:“林园园,你太小气了,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以后你遇到了困难,同学们也不会帮你的,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的人。”我想对李丽说:“李丽,你今后上课一定要检查你的学习用具准备齐全了没有.就算今天林园园没借给你绿铅笔,你还可以找别的同学借呀,为什么要用蓝铅笔画呢,多难看呀!” 师:(指着图画)瞧,经同学们这么一说,林园园的脸更红了,我想林园园此时此刻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了,相信她今后一定会改正缺点,做一个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同学。假如在下一次美术课上,又有一个同学又忘了带彩纸,你们想想林园园知道了会怎么做? 生:会连忙把自己的彩纸借给别人用。
四、总结课文 深化理解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做到互相帮助
师:小朋友们,我们再来把课文齐读一遍,边读边想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学了这篇课文,我得到启示是: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关心、帮助别人,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同学!
生:当同学要借我字典用的时候我会主动借给她,我会主动帮助老师发作业〃〃〃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希望你们以后一直能互帮互助,热爱生活哦!(板书:互帮互助)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生字抄写本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连忙 只画 皱着眉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幅图。
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二、复习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5.分角色表演课文。
(1)课文原文。(2)乐于助人。
6.看完两组不同的做法让生谈有什么感受
五 课外延伸,听故事。
师:老师这有一则助人为乐的小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这是关于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助人为乐的故事。听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毛主席帮助了谁?
助人为乐的毛泽东
毛泽东小时候上私塾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家里贫穷,常常不带午饭。毛泽东知道后,本来回家吃饭的他,就要求母亲为他准备饭菜带到学堂去。他悄悄地将饭菜匀一半给那位同学,宁可自己吃不饱饿肚子。还有一次,秋收时节,下起了大雨,毛泽东放牛回家,看见邻居毛四阿婆在吃力地收拾晾晒的谷子。他顾不上回家收自家晾晒的谷子,很快帮阿婆将谷子堆起来盖好,当父亲责备他时,他说:“阿婆是个佃户,本来谷子就少,还要交租,我们是应该多帮帮她的。”
师: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因为毛泽东从小就有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也就成就了他这一生的辉煌,所以咱们小朋友也要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师:谁来说一说你做过那些帮助过别人的好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也可以说你见过的或你听过的好人好事.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那请小朋友今天在你的日记里写一写你助人为乐的小故事。六 扩展练习
读读说说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熊妈妈生日那天,胖胖熊一早就出门了。他边走边想:我要用这块硬币,给妈妈买的生日礼物。
胖胖熊走在松软的草地上。他想:我要给妈妈买双软拖鞋,让妈妈穿上它,就像走在草地上一样舒服!
胖胖熊走过弯弯的小木桥,白花花的太阳照得他睁不开眼。他想:我要给妈妈买把花伞,为妈妈遮阳挡雨,一定很好!
当胖胖熊望见小镇一座座冒着炊烟的房子时,他又想:我还是给妈妈买条大围裙吧,让妈妈做饭时又干净又漂亮!
胖胖熊带着一块硬币和美好的愿望,走进了商店。他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看去:哇!大围裙五志硬币,花雨伞八块硬币,软拖鞋要十块硬币。
一块硬币能买什么呢?胖胖熊在商店里转来转去,终于用一块硬币买了一件礼物。虽然不是软拖鞋、花雨伞,也不是大围裙,但胖胖熊还是小心地拿着礼物,往家里走去。
熊妈妈打开小纸包。呀,是一枚天蓝色的大纽扣,像蓝宝石一样漂亮!“妈妈,对不起,我本来想买更好的礼物,可我只有一块硬币,只能买这颗纽扣。”胖胖熊说。
“真是太棒了!你瞧,我的蓝外套要是钉上这枚大纽扣,会更加漂亮。”熊妈妈边说边拿起放在床上的蓝外套。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21-22第四单元第2课。《一片树叶》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讲小黄牛载下了一棵小椿树,第二部分(2-8自然段)讲每一个从小树旁路过的小动物都纷纷被小椿树吸引并摘下了小椿树叶。第三部分(9自然段)讲小黄牛发现小椿树的叶子一片也不剩了。文章通过小兔子、小猴子、小熊等小动物破坏小树,最后小椿树变得光秃秃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文字词部分在第一课时已经得到解决,二年级学生通过读文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本文“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还没有深入理解。通过本课品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引读等形式,孩子们深入感受文章。通过角色表演感受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最终明白爱护花草树木要从小事做起,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生字词,理解“掐”、“摘”、“揪”等动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应该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教学重点】
学会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懂得要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剪的椿树叶子、小兔子、小熊、小猴子、小山羊、小猪头像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春天的图片,感受春天的到来。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天,那你感受到春天都有哪些变化呢?(学生答)看来啊春天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可就在这时,有一棵小树却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片树叶”(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我们学过的办法来熟记生字词。
2.看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树叶宝宝要送给大家,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课件出示生词)
(1)老师随机出示,全班齐读。(2)男女同学比赛读(男同学的声音真宏亮,相信女孩子一定不甘示弱)
3.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字宝宝也着急了想要考考大家,看看我们还认识它们吗?
(1)开火车一字一词一拼音,几列学生接龙读。(2)讲解蓝色字“摘”“掐”“揪”。
提问:这三个字都有(提手)旁,他们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3)学生带动作学习摘、掐、揪。
教师总结:用小手指去“摘”,用小指尖去“掐”,用手抓住或扭住是“揪”(为后文表演做铺垫)
三、课文新授
(一)初步感知 1.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这样好,相信理解课文一定会更加容易,想一想课文中有一个小动物拥有了一棵小树苗,他是谁呢?——小黄牛(贴小黄牛头像及画小椿树图片)。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这棵小椿树(叶子很漂亮,树叶在微风中欢快地舞动着——读出小椿树的可爱,为后面体验小椿树变得光秃秃而难过打下伏笔)。小黄牛爱护小树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小黄牛“栽”小树,立木牌,体会小黄牛保护小树的良苦用心)
2.这么美丽的小椿树你们喜欢吗?(喜欢)老师告诉你们,不仅你们喜欢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喜欢它,请默读第2—8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呢?(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3.(汇报:小兔、小猴、小熊、小山羊、小猪并贴动物头像)
(二)品读全文,以读代讲
(1)学习小兔子(采用教读的方法)
①指名读小兔子说的话。师点评(你真是一只会欣赏的小兔子,用它做的书签一定很漂亮)
②教师指导读,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兔子见到小椿树时的心情(赞叹)
③理解“赞叹”: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让你赞叹呢?(生答瀑布、日出、彩虹、大海等)谁能给“赞叹”换个词,而表达的意思不变呢?(赞美、连连称赞、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等)④同桌互读:现在请你用赞叹的语气来给同桌读读小兔子说的话,如果同桌读的好,请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夸夸他,并用你的语言“赞美”他吧。
⑤指名读、全班读:老师刚才发现有只小兔子在读“哟,一颗多么漂亮的小树!”是笑着读的,它特高兴。谁来当当这只会赞美的小兔子吧(生1/2,并全班齐读)
(2)学习小猴子(采用引读的方法)
①师:小兔子看到小椿树的反应是“赞叹”,那小猴子是什么反应呢?(欢呼)
②理解“欢呼”:我们什么时候会欢呼呢?(特别兴奋的时候,取得胜利的时候……)是啊!当你考试得了第一名,你会因为心中喜悦而抑制不住自己声音,激动地欢呼起来,(ppt出示运动会孩子们欢呼、兴奋、激动的图片,学生回顾感受,体会情感)
③引导学生朗读。师读: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生接读)“多么秀丽的… … 我要做攀登技巧表演。”同学们读的真棒,你们的激情都已经感染了我,我也想拥有这样一棵小椿树,哪怕是一片叶子也行啊,那还有谁也是这样想的呢?(小熊)
(3)学习小熊(采用自读的方法)
①师:小熊又说了什么?它是如何说的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②学生反馈关键词“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咂着嘴说”。③指名带着动作读一读(你真是一只贪吃的小熊,请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都来带动作读一读)
(4)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三个小动物的话(消化吸收读文的方法,自己练习)
(三)投入表演,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看来大家都非常喜爱这棵小椿树,这三个小动物这么喜爱小椿树,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的在文章中找一找。
1.汇报: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小猴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小熊揪下一片叶子。(师:为什么要小心地、仔细地摘呢?他们都很喜欢小椿树,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认为摘一片树叶算不了什么)2.重点出示“摘”、“掐”、“揪”,带着之前学过的动作再来读一读他们的做法(回顾生字部分,联系课文表演读)
3.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这样想的呢?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紧接着小山羊来了,小猪也来了……)他们见了小椿树又会是什么反应呢?试着编一编。
4.指导学生续编的方法,它们见到小椿树先是怎么说的?再是怎么想的?最后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仿照小兔、小猴、小熊的思路、语言和样子进行续编,5.学生上台边说边表演,师生进行评议。
(四)情感爆发,总结升华
1.感受小椿树的变化,体会小黄牛的心情:指着光秃秃的小椿树说,就这样,凡是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我们的小椿树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此时,小黄牛再来给小椿树浇水时。它会是什么反应呢(“惊得目瞪口呆”,理解目瞪口呆,做一做表情),谁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你是小黄牛,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表达出难过,悲伤,愤怒,惋惜的感情)老师点评(如:我感受到了你的悲伤,我听出了你很生气,我也为小椿树惋惜等等)
2.体会小动物的心情,回来看到这样可怜的小椿树,小动物们会怎么想呢?(很后悔,很震惊,很伤心)手中拿着小椿树叶的同学,看到这样光秃秃的小树,你想说些什么呢?(生答内容不限)这些小动物认为自己只是摘走了一片树叶,对小树没有多大伤害,可当大家都这么做呢?(那事情就大了,小树的叶子都被拔光了)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爱护花草树木,从点滴做起)
3.孩子们,坏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然而每一个善意的举动累积起来,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课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自身做起,从爱护每一片树叶做起,做一个爱护树木,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行吗?(行)
4.那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说一说你身边的例子(学生回答的很精彩,如:要改掉自己身上的小毛病,才不会犯大错误。要节约每一滴水,写字画画的时候要节约用纸,吃饭的时候要节约粮食,爱护身边的公物环境等等,处处要从小事做起!真正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四、作业布置 1.表演《一片树叶》
2.写一写小山羊和小猪看见小椿树时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小兔子 摘 小 熊 揪 小猴子 掐 小黄牛头像 小椿树图片 勿以恶小而为之 【教学反思】
全文从小树拥有漂亮的树叶变为光秃秃的树干为情感线索,我以此基础串联整篇文章进行设计,通过设立 “小动物们喜爱小椿树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椿树为什么一片叶子也不剩了?”等核心问题,使学生思维连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二年级学生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体会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在读文时,我注重和引导学生读的方法,在设计读文时,我通过“教师指导读—小兔子的话”“教师引读—小猴子的话”以及“让学生自己读—小熊的话”。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也能体会到自己学习的快乐和不断进步的喜悦。除了朗读以外,在学文过程中我注意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我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把游戏、比赛、表演、展示生活照片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学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想象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表演、体验,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讲授“摘”“掐”“揪”“咂着嘴”“目瞪口呆”“赞叹”“欢呼”等关键词时让孩子们模仿,这些有效的表演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感受学习的乐趣。
最后在体验情感方面,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感受体会,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他们最后体会小黄牛以及小动物们的心理变化,从而明白应该怎样爱护小树,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同时,学生能将这样的道理融入生活之中,明白了在生活中处处要从小事做起,要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粒粮食,改掉生活中的小毛病等等。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氛围欠佳,只有几个爱思考的学生积极发言,大部分孩子不爱动脑思考,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2.在让学生“编一编”小山羊、小猪路过小椿树的反应时,我应该设计一个“同桌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有时间准备发言的内容。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蓝色的树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圆圆借绿铅笔,而林圆圆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的事。文中的林圆圆,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圆圆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圆圆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不能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这个故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本文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不应是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目标。
3、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是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
(四)说学法
根据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同桌朗读,同桌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
二、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课件展示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是蓝色的,咦,树叶怎么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
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用笔划划圈圈,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并指明学生口述。
二是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在这一步中,我主要采取的是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标对二年级阅读的要求,借助读物,在读中学习词句,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用问句说话。(相机出示灯片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自主练习对话,随文学习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因为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此环节教学中,以李丽和林园园的四组对话为重点,进行了充分的朗读训练.(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真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
三、说板书设计。
认为板书设计贵在精而不在多,从我的板书设计里你不难看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1、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互相帮助)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2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习旧知,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习,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习,最后在我的“我们平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习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 “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3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近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以下步骤完成:1、听辨质疑导入 ;2、指导朗读,适度拓展,并进行情感渗透 ;3、再读课文,说话练习;4、总结升华。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习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习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习,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互相帮助)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4一、说教材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的读音,知道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如: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教师要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在每段的前面写上序号。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结合问题: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人的对话,特别是抓住林园园的话和表现来回答问题。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要点:1、林园园本来把树画好了,却“吞吞吐吐”地说“还没画完”;2、李丽再借,林园园没有把笔拿出来,而是说“怕你把笔尖弄断了”;3、李丽表示用时小心一点儿,林园园才拿出铅笔,又提出许多要求,听说李丽要画小草,皱起了眉头;4、李丽看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着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并不想把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铅笔。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林园园脸红了是因为感到羞愧,开始认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从此以后,林园园会改正缺点,热心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读课文时,要多读几遍,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板书如下: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5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结合远程,说应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觉到树叶的不同,从而心里面也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特点,即孩子已初步具备的识字能力的特点,我放手让孩子运用“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给生字编儿歌”等方法自主识字,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写字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再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按笔顺一笔一画教学生认真地写下来,并且同时提醒学生写字时注意姿势,做到足安、肩平、身正和三个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6一、说教材
《蓝树叶》这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这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
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重点目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1、图文结合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倘若学生能够观察细致,就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迁移
结合课文内容,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画,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画上的树叶是蓝色?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读中感悟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三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这样:“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是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五、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7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蓝色的树叶》。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 说资源 课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习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8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手段,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发情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习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纪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提问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自由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习主人,指点生习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习,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9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选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口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个故事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国惜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口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o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日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且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思维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用图片、做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n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谍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H)知识与技能目标L学会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n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憧礼貌的孩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u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谍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H)教学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口
七、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篇课文,我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n
(一)教法
图片戴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白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n
八、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初读课文,初通大意一趣味识字,日主学习一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自由读课文,回味欣赏D L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以“树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口并拿出蓝色的树叶图,问她们见过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她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口2。初读课文,初通大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通过示范读,让学生认识生宇q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她们有几次对话?分别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口在教学中我力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口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臼己认识生字,不认识的生字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忙。并且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d 4。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研读第一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出示一幅没有上色彩的树叶图,让她们观察,并顺势提出三个问题来引等学生。@这幅画缺少什么?@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画“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当时心情怎样?”学生在这样的引导卜′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日然段口
(2)研读第一次对话“书读百遍,其义闭现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理解对话内容,从“小声”得出李丽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通过“吞吞吐吐”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并顺势提出“吐”的写法,加深她们对这个字的认识o
(3)研读第二次对话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凹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o从旦闭由读课文,凹味欣赏余下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回想学过的内容o再一个环节就是两人为一小组,朗读、交流对话内容,帮助她们理解课文中的后两次对话,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九、说板书设计
舰蓝色的树叶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0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选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口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个故事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国惜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口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o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日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且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思维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用图片、做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n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谍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L学会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憧礼貌的孩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u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谍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口
七、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篇课文,我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n
(一)教法
图片戴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白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
八、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初读课文,初通大意一趣味识字,日主学习一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自由读课文,回味欣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以“树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口并拿出蓝色的树叶图,问她们见过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她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口
2.初读课文,初通大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通过示范读,让学生认识生宇q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她们有几次对话?分别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口在教学中我力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
3.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臼己认识生字,不认识的生字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忙。并且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研读第一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出示一幅没有上色彩的树叶图,让她们观察,并顺势提出三个问题来引等学生。
(1)这幅画缺少什么?
(2)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
(3)画“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当时心情怎样?”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卜′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日然段口
(2)研读第一次对话“书读百遍,其义闭现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理解对话内容,从“小声”得出李丽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通过“吞吞吐吐”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并顺势提出“吐”的写法,加深她们对这个字的认识
(3)研读第二次对话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凹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旦闭由读课文,凹味欣赏余下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回想学过的内容,再一个环节就是两人为一小组,朗读、交流对话内容,帮助她们理解课文中的后两次对话,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九、说板书设计
舰蓝色的树叶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1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习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突破
对本课的拓展式学习,不必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评和说教上,而要结合具体实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助人为乐的英雄事迹或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用实际的生活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学生逐段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七)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八)呼应拓展,开放学习
趁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习,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3.课后交流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文最后一段“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突破重点和难点后,根据学习小伙伴提出的问题,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2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板书题目 一棵蓝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 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地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第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难点目标。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带讲,整体感之,揣摩体会,以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孩子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实物板书,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题目上的树叶是蓝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以读带讲,读思结合,题为“蓝色的树叶”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画画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下,我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的训练。主要采取情景朗读教学法。接着,我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
1、(出示第一次对话)抓住“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朗读“把绿色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我还没画完呢。”进行引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用问句谈话,学生会说出:我可以跟你一起走吗?
把雨伞借我用一用行吗?……
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掌握了第一次对话的训练方法,第二、三、四次的对话,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自读,小组读,在分角色朗读,加强人物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园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像小白兔和小灰兔那样,主动帮助老山羊才对的。”也可能会说“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实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3一、说教材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1、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三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三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说话的迁移。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让学生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激起学生的好奇。
2、圈点勾划法
五、说教学过程(见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借
画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
(应该互相帮助)
七、说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
在认真分析了教参之后,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结合李丽林园园的几次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从而升华到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
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几名学生在读林园园和李丽的话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读出林园园的不乐意、舍不得,抓住文中的吞吞吐吐、皱着眉头、三个不要等词语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李丽的话学生也没有完全读出味来。有一部分学生读出了李丽的礼貌、请求,但是没有读出李凡的无奈以及委屈来。在今后学习类似的课文时,还要多加指导。
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字词理解脱离了具体的语境。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4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已经把文章好好地读了几遍,有些同学也能说出课文里的故事了,可是老师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呢?树叶都是绿色的,可它是谁造出来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在把握课堂基本内容之后开始深入了解课题。学会读文章先从质疑课题开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让学生体会叙事文章的开头可以交代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丽正在需要帮助,从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1)、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预设)林园园明明画好了,为什么说‘我还没有画好呢?
(活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生成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学生体会新词又通过联系生活来体会,并表达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做法的对错会有所判断。)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整体感悟三次对话,感受心情小组讨论并发言。并回顾全文,你是重点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出来之后,回到全文中去总结重点词句,锻炼阅读能力)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们在李丽的身边聆听了这个对话的全过程,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说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也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们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题目是结果)—————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原因)————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经过)
教师配上板书(学生概括的语句)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学习语言不光是为了识字认词,熏陶我们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时候学时为了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紧紧扣住“三维”来进行学习,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地培养是我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板书:19蓝色的树叶(结果)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推荐阅读:
蓝色的树叶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09-29
小学二年级语文《医生的心思》教案07-08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11-25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6-28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07-27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10-04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07-24
二年级语文上册风教案07-10
二年级语文教案15010-31
小学二年级语文《夏天》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