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文章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文章(精选13篇)

时间的文章 篇1

时间像沙漏,从指缝中溜走

只有是时时刻刻的保持向上学习的活力,才可以让自己像一团熊熊烈火一样,久久照亮这个世间那么的迷茫和无奈。

时光如梭,有没有发现不经意间,曾经你以为很遥远的未来都已经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你面前。

只是我们还有很多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曾经的计划没有落实,时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捉弄了的容颜,纵容了懒惰,留下无奈的灵魂。

时刻保持觉知,时间会像沙漏一样,悄悄从指缝中溜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专注于当下的每一秒做好每一件事,专心爱好身边的人。

不必悲观,不管你开心或者难过,时间都会恒久不变的向前。我们的一生,只要活得有价值,此刻觉醒为时未晚。

2

生命愿景,做想做的事,别留待将来后悔

是不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做什么,空虚迷茫?其实就是懒,找个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列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

别考虑现在能不能做到,把你想做的事认真写出来,然后一件一件去实现。人生就要这般精彩而不是苟且偷生。

想去爬珠穆朗玛峰傲视天下,想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梦幻世界,想要建立无数希望小学贡献价值,想要站在舞台激情到最后一刻!这些想做就去实现,懦夫才会说,我没有条件,我被现实打败了。

人生就是用来超越的,只要敢想才会有行动,才会有结果。短短一生,时间会带走一切,唯独带不走灵魂的梦想。这一生一定要轰轰烈烈才有意思,否则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又如何对得起生而为人的骄傲灵魂!

热血的一生,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记得住这种热血的气概,为振兴中华民族而不断努力。时间会在你追逐梦想拼搏的汗水中消失,也会在你课堂上瞌睡,网吧里通宵游戏的消磨中消失。

不同的是,时间就像渔网,撒到哪都会收获,也许收获的是企业的成功,收获的是舞台上的绽放,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也许收获的是空洞的思想,无趣的灵魂,后悔的眼泪!

3

有的人死了就像活着,有的人活着就像死了

其实这个宇宙还有太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一切,我们生存在三维世界,而在我们无法触及的四维世界,时间只是一个维度。也许根本就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此生我们就是在不断修炼灵魂,最后留下一种精神能量,激励子孙后代。

有的人虽然已经被时间带走肉体,但我们永远都记得,比如我们黄帝,比如老子,比如孔子,比如释迦摩尼,死了就像活着。有的人虽然活着,灵魂已经沉睡,活着就像死了。

有没有那么一个明天,重头活一遍,让我再次感受曾被挥霍的昨天,无论生存还是生活我都不浪费,不让故事这么的后悔。这是多少曾经挥霍时间的人,内心的独白。

今天的我们必须猛醒,生命随时都在倒计时,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和力量才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

作者:东方雪狼微信610960387

时间的文章 篇2

在我看来,科普性的东西更应该做得趣味十足,引人入胜。对于我这种喜欢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人而言,还是能够静下心来看的。但对于一些年轻读者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这可能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吧。

纵览杂志开设了“图说”这样的以图为的主栏目,可谓是为了缓解文字对受众眼睛造成的疲劳感,进而精心安排的一道“点心”。不得不说,这道“点心”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让《旅游纵览》杂志的栏目内容更多样化,并且加强了阅读上的节奏感。可见,编辑还是人性化的,能够照顾到读者的感受。当然,编辑也是聪明的,因为多种口味能够适应《旅游纵览》多元发展的需求。

有一种叫“好文章”的文章 篇3

很多时候,我们被“信息碎片化”这样的词吓怕了,以至于我们相信读者只愿意看很短的文章—我承认这可能确实是一个趋势。但就像李翔在这篇有关宋柯与唱片业的文章中所传递的那样,即便一张唱片碎片化为一支支单曲,但它不会碎片化为一段旋律,好的歌曲、音乐永生。同样,我也相信还有一种叫“好文章”的文章,它从来不会在喧嚣中被埋没。

所以我们这一期也尝试用一种可能算是“不友好”的版式来处理这篇文章,我希望这种设计能让我们回归阅读。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是通过手机,它不是一个好的阅读载体,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一口气读完了它。这篇文章的很多观点和信息在我们事先商量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一个好文章作为载体的价值:它可以让你以更舒服的方式,接受曾出现的但已碎片化的—信息。

传统媒体这些年一直仿如惊弓之鸟,以至于有的时候我会怀疑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被高估了。在事实、信息这个领域里,Google更有优势和价值;但进入到知识和完整的价值观传递方面,问题可能就不那么简单;而对于那些优美的文字、那些愉悦的阅读体验,杂志可能还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什么是一组形式各异的文章,为什么有图片有排版,这里凝结的劳动,就是我们的价值。

当然,挑战是随时都在的,甚至困惑也无时不在。有一次我拿刘德华的单曲和他的演唱会对比,不久,有读者来信提议为什么不可以单独卖某篇文章,以微支付的方式未必不会带来收入。我的回复是,这可能会毁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是通过创造好的内容、创造一个庞大的读者群,然后把读者群销售给广告客户的盈利模式。但我得老实承认这一点:我用商业模式来为我们的选择做辩解,是拿结果来解释结果。

就像《丑陋与美好,宋柯的音乐世界》这篇文章中所说,全球唱片业失败在于商业模式被新的传播方式所摧毁。而于我们有借鉴意义的则在于,同样是面对渠道,我们和宋柯一样毫无谈判能力,我们被广为诟病影响我们用户体验的投递质量问题,至今也难以根本解决,其根源也在于我们对渠道的话语权缺失—我们比唱片业幸运之处可能就在于媒体的渠道没有苹果的iTunes,没有运营商的强势介入,没有大资本入场。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如果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让产品本身更有价值是根本。李翔是新加入我们团队的总主笔,他的眼界、文笔和介入商业世界的天分会提升我们的价值。

在上周,我们的特约记者雷婧姝出现在奥兰多,她为我们带来了林书豪和围绕他的商业世界的现场采访。

从现在开始,我们驻纽约、伦敦和香港的特派记者和主笔们也继硅谷之后相继到位。

时间的价值励志文章[模版] 篇4

做事先先理清条理,收拾先后,合理支配,抓住重点,这样才干够事半功倍,效力也大有进步。

时间是有限的,同样也是无穷的,有限的是每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时,但他周而复始的在流逝,人生促不外几十个年龄,直止老去的那天,时间仍是那样,每一分每一秒的在走,像是无限的一样,但它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那么我们怎么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发明人生最高价值?怎么活得更有意义?那么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施展本人最大的努力。公道部署自己的时间,计划好去应用:有的人一天到晚忙繁忙碌,毫无目标的去做事,有的人做事抓不住重点,有头无尾,有的人则毕生在吃、喝、嫖、赌中度过,有的人终日起早贪黑,虚度年华,没有目的,这样的人生是不意义的。

就要有目标,干一翻大张旗鼓的事业,就算没有,回过火来细心想想看,至少自己努力去做过,没有浪费时间,更没有虚度光阴。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时间”,钱是一分一分挣来的,糟蹋了多少时间就即是是浪费了多少金钱。所以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很有价值。

有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是组成生命的资料,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件,都必须认认真真,不要浪费自己的一分一秒,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时间是不会停留的,经典语录,是不能珍藏的,更不可能用金钱能够拉拢的,对那些成功人士,有长进心的人来说,时间过得快,必需争分夺秒,而对于那些好逸恶劳,不求上进的人来说,时间过的慢且单调无味。我们天天实在要挥霍良多时间(比方刷牙、洗脸、吃饭、打电话、看电视等),真正用来创造价值的时间已经很少了。那我们要怎样捉住所剩无多少的时间呢?

那么友人们!我们就趁当初年青,分秒必争,当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为胜利打好基本,让时间过的更加空虚。

人生是由时间一分一秒组成的,而性命也是在一分一秒中渡过的,社会的发展也是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步人寿年丰的。这些,时光都意思性的见证了这所有,昨天已成从前,今天咱们应加倍尽力,来日将充斥盼望。

世界上浪费时间的东西励志文章 篇5

而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不公平的小事情,我们便会向周围所有的人抱怨了个遍。其实,抱怨并不能够改变什么,它或许能够让你感到心情舒爽一点,但是你付出的代价是,在抱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被偷走了宝贵的时间。与其花时间在不断抱怨之中,不如学会反省和自我增值。

时间的文章 篇6

如此充实地足以把时间填满,原来发呆的时间现在变成了打游戏,原来思考的时间现在用来看网上视频。忙啊,看上去真的什么时间都用上了。就连上厕所,也不忘拿上手机看看网上的新鲜事。这抓紧一切时间的结果,肯定是工作效率上去了,我们吸收的信息量不断迅速增长咯,可是有很多人的感觉是忙但却无聊,觉得这一天忙下来,不仅很多事情没有完成,而且似乎总想休息,玩也没玩够的感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制造意外事件可以让自己感觉充实

我有个咨客,他总抱怨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自己预先制定的工作内容。于是,我们就从他一天的实际工作内容开始挖掘,找原因。我发现,他本来制定当天要完成一个报告的写作,但是总有很多其他意外事件夹杂其中,最后把本应该完成的工作彻底挤掉。

但很显然的是,那些意外事件并不一定非要他本人来完成,别人可以替代;或者也不是非要在这个时间立刻完成的,可以放在以后完成。相反是咨客自己主动将意外事件设定成了最高需求。言外之意,这不是意外,是蓄谋。是我们内心,不想立即做那件预先安排的`工作而自己给自己导的一场戏。

这样做的好处是,看起来很合理。我没完成计划,并不是自己去偷偷休息去了,而是我忙了一天没时间做。这样内心就不会有太多愧疚,而又可以成功拖延不愿意做的工作。现在你一定已经能够识破这个借口了吧。

想的时间长,做的次数少

如果你想延长生命,只要你提高效率就能达到。抓紧每天要做的事情,去完成,而不是只在大脑里想想,然后搁置一旁。在浮躁的社会下,我们习惯去选择一些更简单、更省事、少挫折、少过程的方法去处理事情。比如,现在不少心理咨询者头一次咨询完立刻就觉得有效果问题解决了,我总会提醒,这是不可能的,十年积压的问题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解决的。咨客说,自己确实都想明白了,感觉很好,相信自己回去就能好的,这难道还有错吗?我说,要去做,用你感悟到的新方法去完成才叫真好。恐怕还需要多次练习,我给你布置一个作业先完成个简单的练习咨客一定没听进去我的作业,过了一个月又再次找我重新咨询老问题,很显然如果不去做一做练习,是不可能通过想一想就解决的。

仔细想想,咨客说他每天脑子里都在想我说的话,而且觉得自己明白了。可是,一到具体事情来了,过去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没有本质的变化。他不明白,已经有效的思路为什么就是用不出来呢?我说为什么不按我说的从简单的尝试先做做呢?他表示麻烦,不愿花时间,既然想明白了,干嘛还要去练,那多浪费时间。

想是我们的意识层,而处理某些突发事件不是用意识而是用无意识。(励志文章 www.veryok.net)无意识从哪里来呢,从习惯。比如在射击比赛中,我们打得准不是靠意识我想打准就能打准,而是靠你对于射击这项运动的熟悉,熟悉到不管在何种环境,自己什么状态,只要一开始比赛,就能自动调配到最佳状态而且把平时训练的成果如期展示出来。这就是习惯。

习惯,是从意识到无意识的演变。既然是演变就不是单凭想想能一下实现的,当然每天练习想也同样无法实现。那是一种条件反射,是来自于融入身体内在感觉的条件反射。所以,只有练习,无他法。

表面上,练习要时间,还会经历些不愉快的挫折,但是这并不浪费时间。因为,经练习掌握的技术,就会成为你自己所拥有的,谁也拿不走,包括时间的流逝也不会轻易让你遗忘。相反,表面上想想很省事,不用按部就班,确实节省时间,但是不仅不牢靠,而且即便是偶尔撞上成功,由于并不具备成功的因素,下次绝不会总那么幸运。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回到原点。之所以觉得浪费时间,是你把着眼点仅仅放在了当下,图一时之快。

很充实却很浪费

好比,我有个朋友,学习能力很强,他考大学的时候觉得计算机专业很好,于是报了计算机。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是没上一年就感觉无聊想调换专业去了环境工程。继续再熬了三年,读完本科,毕业后他还是不满意自己的专业,于是又继续考研,换成法律专业。等他研究生毕业,拿着律师证进了企业,很快就觉得自己不喜欢,于是又去考会计师。等到他拿着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又跳到另一个新公司,这个时候已经有家、有孩子的他依然对会计工作很快丧失兴趣,但是他不敢再像前几年随便再跳槽换行业,有了家庭的压力。有人问他到底喜欢什么?他说还不确定,可能还要继续找。但是大学跟他一起学计算机或者学法律的同学早就在自己的职业领域成为了有经验的专家。

由此看来,如果只看眼下,相信这哥们确实很抓紧时间学习,可是他从来也都没搞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学了很多,可是最后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活得确实很充实,可是他却在浪费时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做了我们想做的事情。所以,先想办法落实自己想要的,再下手其实反倒最节省时间。

充实的前提首先要有目标,否则就是浪费

如何划分时间是被充实了,还是被浪费了呢?看结果,看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如果想完成一件工作,按着既定目标完成了,这肯定会让自己有一种满足的充实感;同样,如果想休息,不管是发呆、睡觉或做其他娱乐,投入地放松,最终实现了放松的目标,这也是充实。

时间的文章 篇7

一、《体坛周报》及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

1988年创刊的《体坛周报》历经近28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份4开4本的小报发展成为今天的4开24版。截至2016年,体坛周报已经发行了3019期,曾经以每周三期发行量超过500万而成为全国体育专业类报纸的旗舰,如今也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媒介融合的机遇、传统媒体转型的阵痛。《体坛周报》于2008年开始进行多渠道发布信息,多平台联合作战。2008年,《体坛周报》推出体坛网,2010年《体坛周报》手机客户端上线,2011年《体坛周报》注册了腾讯微博。2013年4月,《体坛周报》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体坛周报》都形成了传统媒体加新媒体的格局。媒介载体在变化,依托技术革新的内容是否也在变化是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面前所需探讨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指数通过计算微信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WCI值,对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其中WCI是指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传播度、覆盖度及账号的成熟度和影响力,来反映其整体热度和发展走势。WCI的指标体系包括阅读指数和点赞指数两方面,阅读指数又通过对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和最高阅读数来计算,点赞阅读数则通过点赞总数、平均点赞数、最高点赞数以及点赞率来计算。通过测量WCI值来评估微信公众号是目前较为科学的方法。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指数2015年12月28日公布了新媒体影响力年度榜,其中公布的体育运动类微信公众号入围的100强中,并未出现《体坛周报》的身影,其中入围的传统体育类专业报纸有《足球报》《篮球先锋报》《东方体育日报》和《足球周刊》等。中商情报网整理推荐的2015年十大体育类微信公众号,不仅没有《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的身影,甚至传统媒体入围的微信公众号只有CCTV5,其他的大部分微信公众号为自媒体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尽管这两个数据统计的公信力还值得商榷,但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并不像它的纸质版报纸一样受青睐。通过比较《体坛周报》纸质版的文章和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或许能找到一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体坛周报》刊载文章与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相同点

(一)推送文章与报纸母体文章差异不大

《体坛周报》纸质版通常是每周一、三、五出版,遇到特殊、特大赛事有时会加刊出版。《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是每天16:00~18:00进行新闻推送,推送的新闻条数在3~5条之间,以每天推送4条新闻居多。依托《体坛周报》纸质版延伸出的《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与母体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相同点是,《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大部分是《体坛周报》刊载的文章。如果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的时间与体坛周报发行的时间是同一天,且推送新闻当天体育新闻领域无重大事件发生,则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新闻基本与《体坛周报》刊载的新闻一致,且尽可能地将报纸上刊载的精彩的新闻进行推送。若《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的时间与《体坛周刊》发行的时间不一样,那么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新闻会依据当天的新闻事件的重要及显著性进行自我造血推送新闻,但是还是会对《体坛周报》已经刊载过的新闻进行推送。

(二)稿件来自一套采编班底

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除了推送的新文章,即推送《体坛周报》纸质版上所没有的新闻时,其稿件来源仍是《体坛周报》的记者。也就是说给《体坛周报》纸质版的记者与《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的作者是一套班底,有时《体坛周报》的记者会将自己采写的新闻用于除《体坛周报》纸质版之外的其他媒介终端,体坛网、APP、《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既然《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无论是内容还是采写记者都与母体《体坛周报》一样,那么《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的风格、定位读者人群应与《体坛周报》无异。内容、风格的严重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对《体坛周报》纸质版读者造成分流,并影响已阅读《体坛周报》纸质版的读者对《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关注,这也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渠道上处于劣势的常见原因。

三、《体坛周报》刊载文章与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不同点

(一)推送文章标题别出心裁

《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标题别出心裁,《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在标题当中显示栏目名称,用户可以通过标题识别文章的属性。例如,【人物】王者归来,里贝里的这269天!这篇文章就属于体育人物报道类文章;【专栏】张斌:365天跑370个马拉松,这哥们是怎么做到的?这篇文章就属于记者专栏类文章。《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栏目多样,有以比赛名称分类命名的,如【西甲】、【欧冠】、【NBA】、【亚冠】等,还有上述所说的按照一般新闻网站的分类名称命名的,如【人物】、【专栏】、【八卦】、【观点】等。《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的标题一般比《体坛周报》纸质版的标题字数多一些,但多出的字数一般会产生引导阅读的效果。例如,【八卦】瓜帅用纸真如神,扒一扒德国足坛的纸条不败定律,同样的文章报纸的标题只有前半句话瓜帅用纸真如神。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标题加长后,表达事实的同时也会抛出一个疑问、关键点来吸引读者点击阅读。而且《体坛周报》的微信标题较报纸标题语言使用更网络化,具有活泼、口语化的特点。

(二)添加适合微信阅读的导读段

《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的开头都会有一段导读段,如果报纸刊载文章有导语则通常这一导读段与原文导语相同,如果报纸刊载文章中无导语段,则微信编辑会自行进行导读段的编辑。导读段的精彩与否会影响用户是否会坚持读完文章,但在《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有一些导读段落是直接照搬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直接将文章的第一段当作导读段来使用,没能精心做导读段也会影响用户对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点击阅读。

(三)段落上呈现短段落、多段落的特点

在内容的编排上,《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会将《体坛周报》刊载文章中较长的段落进行再分段,使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形成短段落和多段落的特点,这样的做法明显更适合手机屏幕的阅读。还有最明显的不同点是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的承载上容量要远远多于报纸的容量,所以《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通常是报纸当中多篇文章的综合。例如,《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在2015年12月14日推送的第一篇文章【复盘】佩兰先生土炮是这么用的!斯科拉里:我要超越里皮,这一篇文章分别综合了报纸中的《斯科拉里:想赢巴萨大胆地踢球吧》《红色13分钟》《记者手记》《郑龙攻入中国球员征战世俱杯第一球——“值得一辈子的纪念……”》《暴力鸟自解绝杀秘诀》和《屡献神级扑救,李帅自评9分》共6篇文章。《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所提供的大容量,最突出的是使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文章即使与报纸中刊载的是同一篇文章,但其中所使用的图片却远远超过报纸文章中的图片,许多精美的图片给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添色了许多。

(四)加入原创的数据图解新闻

《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有一些自创内容,除了记者供稿的文章外,还有【图解】这样的专栏,以数据+图片说明的形式进行推送,这类文章全部由《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原创。这类数据新闻的推送,也是《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紧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所产生的数据新闻的脚步。【图解】专栏中推送的、适合刊登于网络的文章,也成为《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内容独特的一点。

从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生产上天然依靠它强大的母体——《体坛周报》,同时在文章的编排形式上又进行了适合微信公众号推送需求的调整。在强调传统媒体转型、媒介融合的今天,传统媒体抢占技术平台固然重要,但是在技术平台上发布什么样的信息,推送给什么样的人群,从内容到形式是否均需要调整,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关键点。《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依靠母体,形式进行变革,但并没有使其在微信公众号领域再次成为旗舰,说明《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仍需要一些变革。

四、《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变革建议

《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依靠纸质版《体坛周报》,这使得《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天然存在资源优势,推送文章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且在文章形式上《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使文章更加适合在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上进行传播。但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更具有幽默和新颖的特点,而且受众更喜欢新的制作技术所加工的内容产品。因此,《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的编辑也需要做一些受微信公众号平台受众所喜爱的原创内容。

(一)推送文章中应加入体育漫画类文章

《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应推送一些漫画类文章。在中国,体育漫画和体育新闻兴起基本是同步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漫画家就开始运用漫画来反映体育比赛当中的一些著名运动员和体育事件,体育漫画一直是纸质类报纸所关注和刊载的一部分重要内容。Web2.0时代也被认为是“读图时代”,而体育新闻传播是“读图时代”首当其冲的应对者。受众除了喜欢精彩的体育摄影图片,还喜欢具有谐趣、评议和美学等特点的体育漫画插图或体育漫画故事。在“表情包”等搞笑类表情的风行之下,一些具有诙谐、夸张和赞扬的漫画类文章更容易引起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点击,漫画类文章也容易在朋友圈引来转载。

(二)推送文章中应适当插入GIF等格式的动态图

《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在文章内容当中应注意制作并插入GIF等格式的动态图。GIF动态图片一直风靡在互联网当中,其相对静态图片来说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在体育比赛中一个连续流畅的上篮动作,一段配合良好的射球得分,都适合用GIF动图来展现这一过程。而且GIF动态图加文字也容易产生极为诙谐的作品,也容易被读者保存为微信聊天时的聊天表情,扩大了原有的传播效果,也更容易让读者津津乐道、点赞分享。

(三)推送文章中尝试制作HTML5的体育动态新闻

《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应紧随新技术的步伐,制作HTML5的体育动态新闻。2015年,HTML5网页专题刷爆了朋友圈。HTML5是HTML语言的更新版,可以产生类似FLASH动画的效果,并能够在手机等终端的浏览器上进行阅读,被业内公认为是近10年来Web标准最大的飞跃,将成为下一代的Web语言。时政类新闻和科技类新闻先开始尝试运用HTML5制作,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网易新闻制作的《带你体验真实版“星际穿越”》《习近平和奥巴马是这样夜游中南海的,你感受一下》这两个HTML5的网页专题一经微信公众号发布,都在朋友圈进行了热转。体育新闻当中,新浪新闻公众号依靠手机新浪网H5专题这一优势,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送HTML5的专题网页动态新闻推送。《体坛周报》的微信公众号也应紧跟这一新技术的步伐在其微信公众号当中尝试HTML5的体育动态新闻的制作。

参考文献

[1]周蓓.体坛传媒伦敦奥运会报道战略的研究——以《体坛周报》、体坛网、体坛微博为例[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1913:15-17.

谈谈文章的结尾 篇8

常见的结尾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结尾时,把文章的内容加以总结,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总印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从感情(喜、忧、笑、泪)、成果(花、果、香、色)、意义(劳动、见识)三个方面总结了养花的高尚情趣,也反映出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抒发感情,增强感染

这种结尾一般都是以抒情的形式结尾,它会使读者受到极大的感染。如《草原》一文的结尾:“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个结尾是作者的感想和体会,语言简练,句式整齐,表达出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又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结尾:“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用在结尾,使作者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更加真挚、强烈、深沉。

三、前后联系,照应开头

这样的结尾,前后呼应,能给读者完整、深刻的印象。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是这样写的:“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而结尾是“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日是四月二十八。’然后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个结尾就是与开头相呼应,着重强调了时间“四月二十八”,表达了作者对敌人欠下的血债永远不能忘记的意思。

四、含蓄深刻,发人深思

这样的结尾,作者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文字的表面意思,而且还启发读者想得更深更远。如契诃夫的《凡卡》一文是这样结尾的:“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熟睡了。他在梦里看到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寄出了一封没有地址的信,然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并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凡卡得到了安慰。这个梦境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余地:甜蜜的希望只不过是一个幻想,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是得不到实现的,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就更加激发起读者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痛恨。

中学生珍惜时间文章 篇9

中学生珍惜时间文章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而每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么他所拥有的时间也即将宣告结束。

大千世界中,最伟大、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生活中最平凡又最珍贵的还是时间。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亦是如此,一步一步,一节一节,永不停留,如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稍纵即逝。

因此,我们应珍惜属与自己的时间。古人说的“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是告戒我们:生命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是光阴虚掷,而要趁着青春的大好时光多学点知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争取赶一反大事业。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

珍惜时间就是爱护生命。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他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探索去研究,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大文豪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罢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却不好好的珍惜时间,他们有的抱怨时间太慢,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的感慨时间的稍纵即逝,却不付诸行动去把握时间。要知道,时间是公正的,他回报勤劳者以硕果,回抱懒惰者只有“香如故”的坦然,抱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豪情。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生命的凋谢也意味着生命的重塑。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是在短暂和局限之中不断追求的完美,是正视上名的挫折和轮回。

时间的文章 篇10

或许曾经某人对你说过要陪你到永远,后来却各自离去。不要怪谁,你们谁都没错,只因你们当时还年轻,不懂什么叫诺言…

记住,爱情只是你人生当中的一部分,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轻易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告诉自己,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面对他,战胜困难的前提就是要战胜自己。所以永远布要对自己说NO。

告诉你一个故事吧。泥土为树叶的发芽和成长提供养分,而虫子却啃噬树叶的茂盛,然后丢下衰败的树叶,走向下一片树叶,而泥土最终还是吸纳了枯黄的树叶。树叶的成长就像男人事业的奋斗过程,而泥土和虫子则是这个过程中陪伴男人的两种女人。只因目的不同,才造就不同的人生。所以得学会辨别什么是泥土什么是树叶,合理选择。

看看身边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单纯的、善良的,这也不能怪谁,只因中国的社会就这样,到处都充满了尔虞我诈,所以你的学会适应。

你的人生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人生没有什么工不公平可言,选择怎样的人生就看你自己,没有什么可不可能,只有你愿不愿意去奋斗。

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够不够自信,相信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也许昨天你还在为身边的人背叛你而伤心,但记住,今天,就是你伤心的最后一天。无谓的伤心,我称之为愚昧。

你看看身边貌似单纯的人们,纯真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不言而喻。所以不要再为你没有很多朋友而伤心,朋友有几个知心的就够了。

谈谈文章的立意 篇11

一、合理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通常说的立意要准,不跑题。一般说来应做好以下两点。

1.把握好话题材料中的暗示

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择非常宽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备受学生青睐;然而话题作文并非没有限制,出题人在所给话题材料中总安排一些暗示,以免信马游缰,不着边际。

[题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葱笼,充满了无限生机。迎着“不寒的杨柳风”,凝望着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倾听着淙淙的三月桃花水,感受着春意融融,畅想着春光永驻,春天总是与美好在一起的。

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是河南洛阳市2003年二模的作文题。有些学生谈到今年春天爆发的美伊战争,批判美政府的霸权主义;有的谈到近几年在北方春天肆虐的沙尘暴,提出环境保护。其实这些同学没有把握住话题中的暗示,整个话题中无一处不体现春天的美好之处,而且话题结尾还着重指出“春天总是与美好在一起的”,同学们没有注意到这些暗示,所以写了以上那些不美的内容,使立意偏颇。

2.确保立意与话题材料的内在联系

立意必须是在话题材料上的自然引申,必须保证相互间紧密的内在联系,否则立意再好,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话题材料有深入的分析,选准立意。

[题例]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的世纪,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教育促进了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逐渐为国人接受。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它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延伸和发展。

请以“未来的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分析]审题时要理出话题的中心即“未来教育”,同时话题围绕“当今教育”谈了两个内容,一是“科技进步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二是“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所接受。”话题针对“未来教育”指出,它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延伸和发展。可见围绕未来教育的命题,只要符合现实的发展规律,就不会偏颇和跑题。

二、要深刻

超脱平庸,深刻有力是每个学生在立意方面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工、挖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用联想法深化主题

高明的作者,通过联想开掘主题,表达强烈感情。例如《包身工》一文中,在记叙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后,作者写道:“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的事了。和乌鸦很相似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上轻轻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捕鱼,卖鱼的钱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这里通过联想船户养墨鸭,说明包身工就像墨鸭一样,甚至还不如墨鸭,加深了人们对包身工的同情,也更激起了人们对资本家的憎恶。

2.透过现象看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林林总总的话题材料,立意的高低关键在于谁能由平凡小事看到大道理,谁能由司空见惯的生活揭示出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大主题,谁能看得深,谁能看到本质。

有时间就会有奇迹励志文章 篇12

我高中时的母校是所刚刚成立的私立中学,我是它的第一届学生,由于这个缘故,我们的成绩普遍很差,尽管我已是其中的佼佼者,充其量也只能考上个一般本科。更为致命的是,我们还大都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反正是没有希望了,混日子过吧!然而就在距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我们的校长,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老知识分子,给我们开了一次特别的校会,也就是自那次校会过后,我的人生起了转折。

他打字的速度很快,我的眼睛随着字体的跳动在不停地闪烁。

老校长在会上说的就是这句话,还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77年我国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考期间,主人公是一个因卷入白卷英雄洪流而荒芜了学业的红卫兵,当红卫兵得知各大高校重新招生的消息时距考试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红卫兵开始拼了命的复习,三个月过后,他人瘦了一圈,但也考上了他所属省份的最好的一所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的那个红卫兵就是我们的老校长,我们听后都猛然气血贲张,三个月就可以这样,我们距高考还有半年哪!那岂不是大有可为了?结果我就考上了人民大学,学校升学率也一举夺得地区之冠,怎么,你不相信吗?这一切在你看来或许根本就是个奇迹,是的,它是奇迹,但它也是真实的。

“我信,我信……”我的激动使我慌乱,以至于颤抖的双手在敲击键盘时不停地打出了这两个字,你要知道,我距高考也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我是多么地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啊!况且,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怀疑这一伟大的真理呢?

青年的励志文章唯美文章 篇13

一直喜欢一句诗:

有约不来过夜半,

敲棋子落灯花。

有道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失约让诗人略显沮丧,但这随即便被他的闲情逸致所冲散。聚会下棋本是消磨时光,没什么功利与目的,来与不来本就无碍。于是,他开始闲敲棋子,自己玩味起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自在怡然。

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敬佩。

其实,宋朝诗词里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表现出宋人对生活纤细入微的体验与开掘,愈简愈美,愈淡愈真。内心里生出喜乐与趣味,才会“画屏闲展吴山翠”,而内心通透圆润,才会“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样看来,闲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与平和。

想来现实生活中的“闲”,多是忙里偷闲。是否能化为澄澈或隽永,只在一念之间。

《闲情记趣》里也有一段很喜欢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里记叙的是作者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将茶叶放在荷花心以泉水烹,虽没有《红楼梦》里妙玉的文雅别致,却是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乐趣。平凡而和谐,则家长里短,亦是绮丽流光。

庆山在新书里有句话:若能在万事小物中得到诸般乐趣,又何必再远游呢。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彼此的这份天长日久。

北京小暑过后,异常炎热,对于我这个在海边避暑小城长大的人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那周末去郊区山里吧,看山看水看星星。”他说。

就这样,周六他真的带我开了一路车到了山脚下,傍晚坐在小凳上吹着小凉风吃着烧烤,别提多惬意舒心。第二天,我们一早就进山,一路上层峦叠嶂,鸟语花香。

正应了那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幽幽树林,山鸟时鸣深涧,清泉石上流。让人不禁感叹:不出来走走,真的体会不到大自然的乐趣。

感谢炎热的天气,让我们可以发现另一处清凉的天地。

回想留学的那几年,美东都遭遇了暴雪,可有一次,我抱着一堆资料来到图书馆后,邮箱里突然收到了学校群发的一封邮件,大意如下:今天下雪封校一天,临时举行堆雪人大赛,奖金300刀美金,在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请出门享受下雪的乐趣吧!

那一刻,我才想到学校“Study Hard,Play Hard”(努力学习,尽情嬉戏)的校训是多么动人。我和其他人几乎是同时放下手中的书本,回家穿好衣服出门玩雪。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几个工科生居然在草坪上还原出了城堡式的活动中心,那精致又宏大的雪中城堡,在冬日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下午我们竞相在游园赏雪拍照,虽然天气寒冷,却是兴奋异常。

有时候,恶劣的天气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消息,以一颗玩味的心去对待,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还有一次,下午本来约好和几个朋友去山上野餐。清新的桌布已铺好正准备摆食物开启饮料时,突降大雨,我们赶忙开始收拾,四个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了最近的一座教学楼里避雨。

大约过了半小时,雨停了。不过草地太湿,继续回去野餐已不太现实。这时,一个朋友提议:“眼看天快黑了,山上刚下完雨,空气也湿润,说不定会有萤火虫!”

一听萤火虫,我和另一个女生一下子开心起来,完全忘了刚才的一场狼狈。

就这样,我们约好先下山各自拿相机和设备,再一起上山拍萤火虫。那个傍晚,我们看到了绚丽的晚霞和火烧云,萤火虫易发现但不易捕捉,我们两两一组,边打着手电筒吸引边用相机拍照,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我们却越玩越进入状态。

突然,我们察觉到远处有车辆越来越近,还闪着红光。待到近处一看,是一辆校警的车,他们在山上巡逻发现了我们,便特意上来询问,我笑着把相机里的成果给他们看,其中一个叔叔还夸奖我们拍得好。

本是一次没有实现的野餐,却转化成了一场流萤飞舞的精彩。

那天,偶然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歌里有句短诗,听一遍就记住了:

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

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第一感觉,这就是爷爷奶奶生活的写照。

听奶奶说他们前不久在门前的小院子里找人栽了两棵紫薇树,一棵是她,一棵是爷爷。现在爷爷树上的花骨朵多些,但她的树型耐看,听着听着,我突然很感动。头发花白之时,至少依然有人陪你看门前亭亭如盖与满树花开。

其实,珍贵的东西一直都在,从未远离。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找个能与你一起玩味与欣赏的人,生活才会有乐趣。

这样看来,闲敲棋子落灯花,并不是明月清风在前,鲜花美酒在侧时你懂得利用与欣赏,而是,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

就像张岱,明明是富贵公子,却称自己“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为死老魅也已矣”。下雪了,就去湖心亭看雪,友人没来,就自己赏完景安然归去,依然心存欣喜。就这样,他将自己的小品文侍弄到风华绝代,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

也像《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至于到底有没有趣,多为外人的评价,不足为据。只要对自己而言,深得其趣足矣。

所以,在庸常的生活中,做个力所能及的享乐主义者,没什么不好。

励志文章2: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

大学毕业那会儿,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接受我父亲的安排去一家事业单位;另一条路是我自己揣着毕业证和会计证,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经辅导员推荐,我有幸去一家工厂实习,厂子的效益好到没话说。一时间,我春风得意。我染了头发,买了时装,涂了口红,做了指甲,俨然一副“白领女性”的派头,在偌大的办公室里,冲泡着廉价的速溶咖啡,和同事们愉快地聊着天。

两个月之后,我被主管叫到了办公室,她说:“很抱歉通知你,我觉得你不适合在我们工厂工作,看你工作的状态,我觉得你还是去干点别的吧。”

闹铃准时在六点半把我叫醒,我躺在床上突然意识到我被炒鱿鱼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受挫,我很沮丧,并且一度怀疑我自己。

父亲火冒三丈,他说:“你早该听我的,没那个能耐还不让我安排,现在居然还丢了这份工作,我都丢不起这个脸!”我和家里的关系闹得很僵,我迫切需要找到一份工作,免得父母成天唉声叹气。

就在我重整旗鼓决定重新找工作的时候,我错过了校园招聘的黄金季。和我同一寝室的 H,应聘到了一家银行上班;大学时和我玩得最好的 F,找到了广州一家知名企业;甚至隔壁班财政学的 W,也签了中石油。我投了好多简历,很多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这才发现前面的路并没有那么宽。

冰箱厂有回应了,说你来吧,不过前提是需要在车间实习至少三个月,什么时候转正看实习期表现。我答应了。有活干,总比闲在家里被父母念叨强。

生产旺季来临的时候,我们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时候也就这么撑过来了。我拿着微薄的收入,一年下来,我从冰箱厂跳到了一家包装厂,工资也只有 1200 元一个月。

我从家里搬了出来,在厂附近租了间房子住。什么都要钱,房租、水电、吃饭穿衣、化妆品等等,每个月的钱紧紧巴巴。那时候有个外地的同学出差路过合肥,想和我聚聚,我摸摸兜里的钱,还是找个理由拒绝了。我头一次意识到自己活得很拮据,我想做些兼职,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补贴。我想到了摆地摊。

一个周末,我揣着 200 元钱去城隍庙批发了一批发夹,跟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一起,就在一个小区的门口摆起了地摊。好容易来了个小伙子,看起来应该是想给他女朋友买发夹来着,对着两只五元钱的发夹挑来拣去,看样子是有选择困难症。多亏跟我一起的那个同事耐心,足足磨了半个多小时的嘴皮,总算成交了。这年头想挣点钱真难。

刚成交一笔,又有个大妈过来了,还没说两句,突然看到很多摆摊的人慌忙收摊,一问才知道——城管来了。

后来有个土豪买下了我所有的发夹,这位土豪不是别人,是公司的销售部主管。这件事很快在公司炸开了锅。我们部门老大更是脸色铁青,她说:“你真的差这几百元钱吗?有这工夫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怎么也比摆地摊强。怎么样,现在知道摆地摊的艰辛了吧?”

我真心体会到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家门口那家卖包子的,八年了,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开门,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关门;菜市场后面那个卖凉皮、米线的老头,整整六年了,每年五月到十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配的汤味道非常好,每次买的人都排了很长的队;还有巷子里那家重庆小面馆,十来年了,每天晚上十点多才打烊。

专注、特色以及坚持,几乎是平凡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下过车间,摆过地摊,工作当中的那些苦那些累对我而言突然就变得没那么沉重了。每件事情我都尽十二分的力去做好,我知道自己天资不足,在尝过了生存的艰辛后,发现有一技之长居然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

后来,我正好有个机会去一家电子厂做财务经理,我的经济状况才渐渐有所好转。

我时常会想起以前。我很难说哪条路就是对的或者就是错的,偶尔我也会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当时我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去了事业单位,那么今天的我又会怎样?

我有个朋友在海关,是个公务员,每天为繁杂的事务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伤透了脑筋;我那个在银行的同学,后来我去拜访过她,因为银行效益下滑,她从财务岗位转到了业务岗位,过着外人眼里羡慕的稳定生活,但她说自己很清楚,如果离开了这个单位,自己几乎没有立身之本;还有一位在地税局上班的朋友,最近也常常找我吐槽。

就像一位朋友曾经感慨的那样,或许,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有的顺畅一些,有的就充满坎坷,在看不见希望的漫漫长夜里,你的父母包括你自己都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你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质疑自己的努力,但如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请一定要再坚持一下。

是的,再坚持一下。

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放在我面前的依然是当初的两个选择,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今天的路。

其实这世间本就没有最好的选择,无非是你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了之后,为了证明当初的选择,你会拼尽全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励志文章3:小事尊重理智,大事遵从内心

01

周末遇到过去的同事,说起最近武汉的房价。

“你买第一套房的时候,不到八百块钱一个平方吧?翻十倍不止,财商真高。”朋友说。

财商这事儿跟我真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清晰记得当时买房的情形。

当年我供职的单位是家大企业,虽然取消福利分房,大家还是有福利房可住。每个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窝。但那窝是什么样的呢?上世纪60年代的红砖楼筒子楼,家家户户把煤气炉安在走廊上,卫生间也是公用的。

这样的房子是起步,随着工作年限、级别的上升,住房条件会慢慢改善,最终,住进两居室,三居室。不过熬到那时候的,都是中年人了。

有个同事比我早毕业几年,刚生了孩子,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挤着他们一家三口,还有来照顾孩子的丈母娘。我去的时候,丈母娘正坐在沙发上准备洗脚,灯光昏暗,我进去一脚踹翻了她的洗脚盆,水洒的满地都是。

那一刻,我心里有个声音喊,这不是我的生活,我不要。

买房的时候,很多人劝我。住上单位的两居室只是时间问题,花这个冤枉钱,多傻啊。

我没有什么道理能说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没有厨房厕所的房子里。

当天看房就下了定金,房子唯一的优点是离单位近。

后来房价上涨,人人都当房奴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聪明,有眼光,我倒觉得,我可能比他们傻一些。

一个理由就可以支撑我做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很多人,喜欢左右权衡,喜欢万无一失,考虑再三,还是会放弃。因为世界上哪有什么万无一失,怕失败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

02

我还在著名的杂志社工作过,两年就辞职了。那间杂志社因为待遇好,很多人做十年二十年,尽管每天都在抱怨,还是不愿意走。

导致我辞职的也是一件很小的事。

与老总在北京出差,我陪她去买护肤品,她买了两套,发票开的是她家先生的单位。导购小姐按规矩给了她一些试用装,她却软磨硬泡想多要一些。

“你看,这小姑娘帮我拎东西,总得给人家一套试用装吧。”她指着我说。

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尴尬时刻。

导购只好又给了她一些,嘴角带笑,眼睛里却藏不住鄙夷。她伸出手指头,从里面挑出最小的一盒,递给我。我连忙扔回她的手提袋。

那一刻,我就决定,绝不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无论她的业务能力多强,办的杂志多么畅销。

朋友觉得我太冲动了,实在不行可以换个部门啊。

那位老总在这间杂志社做了,从接热线电话的编辑做到高管,我相信这样一个人的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间公司的气质。

03

如今杂志社江河日下,跟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夸我当初有远见,如今他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其实并不是我预见了杂志社的今天,而是我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我爸经常指责我,你是公主病,别人都能忍,你就不能忍。

可是,我凭什么要忍。

虽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不要委曲求全,整日抱怨,我不要看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努力上进,却过着不快乐的生活,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04

有些人觉得人生的重大的选择,应该有浩大的理由,我却觉得,越是重大的选择,理由越是简单直接粗暴。

要不要过这样的生活,每个人心里原本都有答案,是理性的分析,慢慢磨损了那个正确的答案,使我们变得与大多数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忍耐,为了生存而低头,其实你不忍耐也死不了,抬起头也可以活得好。

一个女生,觉得男朋友不适合她,在一起不快乐,本来应该转身就走,她却开始理智分析,一分析问题就来了——单身女生这么多,离开他万一找不到别人怎么办;据说中国90%的婚姻都是凑合的,我与其再找个人凑合,不如跟他凑合……

人脑中有一个区域是专门负责“解释”的,所谓理智的分析,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

我一直是个大事冲动的人。一切让我觉得沮丧、没有尊严、突破底线的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逃离。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候,会问一个问题:你不想要这种生活,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抱歉,我答不出来。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特别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无论你描画出什么样的未来,旁人几个反问就可以轻意灭了你的热情,于是你被扣上幼稚、不成熟、异想天开的帽子。

其实我干嘛要知道未来是不是比现在好,如果当下的生活是一种忍耐,我要解决的就是不再忍受,而不是一定要知道明天会更好。

未来更好还是更糟,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去实现才知道。

不要相信现在不开心,忍到最后就会开心。忍到最后只会心死,不再介意什么叫开心,什么叫梦想,什么叫热血。

05

有一句西谚是,小的选择靠经验,大的决定靠感觉。

小事尊重自己的理智。买哪件衣服、去哪里吃饭、看什么样的书,研究时装杂志、上大众点评、看豆瓣评分,做足功课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选择失误。

大事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不喜欢的事情而含辛茹苦,为不喜欢的人而强颜欢笑。这样的经历,出现在我们18岁以前,是磨练意志,18岁以后就是苟且偷生。

我们要在生活中尽最大可能保存的,不是一张饭票,一段关系,一种稳定,而是自己的热爱、热血、激情与尊严。

励志文章4: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似乎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凸显你的不合群。

当某一件事情触犯了你所坚守的原则底线或是道德认知时,你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却能云淡风轻一笑而过,或敷衍附和,或笑而不语。

最后的结果是你灰头土脸,他却左右逢源。

这些就是所谓深喑圆滑之道的“高情商”人士。而这类人似乎总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肯定,且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圆滑更是早已成了人际交往里的万金油。

其实人生在世,我们总是在深情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会伤害一部分人,这是很自然、也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太过于刻意在博弈的双方之间维持一种平衡,讲究所谓的圆滑,难免就成了一种阳奉阴违。

在愚钝的人面前表演,或许可以左右逢源,尽享利好。可落在聪明人眼里,其实就成了一种多余的狡黠。平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客套寒暄自然甚欢,可若真到了关键时刻,博弈的双方立马都会敬而远之。

曾经有一位同事,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见人说人话,遇鬼搭鬼腔,平时总给人一种混得很开的假象。可一遇到进行一些重要决策,或者项目分组的时候,大家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排斥他。

后来我与一位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谈起,他一语道破其中原因:因为大家都有所提防。

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立场模糊,原则性也不强,旁人对他自然就有些敬而远之。在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时,大家都必须同心同德,谁都不愿意团队里有让人捉摸不透的存在。而如果是进行一些竞争性或者保密性极强的重要项目,那么对此类人有所提防更是在所难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圆滑与情商挂钩,其实这更多的只是一种不知羞耻的粉饰,扯开情商那一层明亮的遮羞布,圆滑其实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从道德与品行上来说,也是极不可取。

即便抛开道德因素不谈,圆滑也只是一种乱中求存的技能,但绝不是长久的处世之道。历史更是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一旦尘埃落定,墙头草通常就会成为第一个肃清的对象。

那么,有原则有立场,是否就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似乎也不对。

曾有人问我:不愿意圆滑,是不是情商低的表现?

我思考了很久,却迟迟不知该如何回答。

主观上来说,我很想给他一个否定的答复。但结合自身的情况,又总觉得有一些误导。

后来我把这个问题抛到了朋友圈。

绝大部分人都注意到了“不愿意”三个字,虽然表达各有不同,但回复的意思基本一致:不愿意圆滑,而非不懂得圆滑。所以,情商非但不低,而且很高。

部分观点与我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我自己便是一个不愿意圆滑的人,自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情商低。但我也绝不敢说不愿意圆滑就是情商高,因为我非但没有因此而在生活中获得某些便利,相反,我时常会因为过于原则而陷入一些本与自身无关的漩涡里,得罪人的事情更是没少干。

所以,这些答案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直到后来,大学时候的一位老师回复了我。

不愿圆滑是没错,但同时也必须懂得世故。

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读博的时候,导师给他和另一个同学各分配了几个研究生,做两种不同假设的项目对比。

最后两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可当以后再次进行项目分组报名的时候,师弟师妹们都希望分配到另一位师兄那里,这让老师在内心觉得很受伤,也很疑惑。后来经一位师弟明言暗示,老师这才恍然大悟。

项目中总会有许多细节问题,如果一一顾及,就会极大增加项目的工程量。有些师弟师妹为了偷懒,通常会走一些捷径,利用项目的容许差错范围取巧。一般来说,只要负责人能够圆滑地处理,睁一眼闭一眼,对于交差是绝对没有问题,导师也不会真去仔细核查。

可这是导师坚决反对的,也是行业内的大忌。

老师原则性与执行力都很强,那些行为自然都遭到他的严厉斥责,女生被骂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所以难免给人苛刻之感。

而另外一位负责人,对待项目虽然也很严厉,但与老师不同,他在其它时候会将那些矛盾主动疏导,比如请他们吃夜宵;送女生们一些小东西:和他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这就是根源所在。

两人在对待原则问题时立场都很坚定,处理问题也不敷衍,不圆滑。但不同的是,另一位负责人还懂得人情世故,在原则与世故之间有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圆滑是一种坚守原则、不屈从于外界的自我捍卫,也可简单理解为仅是不愿委屈自己的感受。而过于注重自身感受,其实与过于在意别人看法一样,都是一种心理上的褊狭。

一个心灵边界宽广的人,在满足自身感受的前提下,绝对也懂得去照顾他人的情绪,将原则与和善巧妙地糅合在生活里。

古人讲究外圆内方,意思就是做人要像钱币一样,外表圆润,但内心方正。更通俗点来说就是凡事都应讲究与人为善,精通世故,但更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心中自存尺度。

黄炎培就曾写信勉励儿子:“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其实就是倡导一种世故而不圆滑的处世之道。

外表圆润懂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

前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进退有度,不因死板而显得毫无生趣,更不因棱角过于锋利而四处树敌;而后者则让自己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不摒弃初心,不曲意迎合,心存善念,恪守原则。

在表浅距离越来越近,实质却愈发疏离的群居时代,许多人开始在生活中不知所措。其实生活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懂世故与不圆滑两者不能混淆一谈,但却可以保持一种进退有度的微妙平衡。

上一篇: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计划下一篇:三问三思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