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精选8篇)
1、红色旅游的含义: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
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A综合性 B地域性 C不可转移性和垄断性 D不可再生性E观赏性 F时限性
3、从200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把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计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4、:A、概查 B、普查 C、详查 D、专业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1)自然地理条件:A、地质地貌 B、水体类型 C、气景、气候D、动植物景
观(2)社会经济:A、当地社会经济简况 B、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名胜古迹、宗教文化、革命纪念地、风情风俗)C、历史沿革 D、旅游开发现状 E、基础设施
6、旅游资源调查步骤:A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收集第二手资料、制订调查计划和制作调查表格)B
调查阶段C研究阶段D总结阶段(调查区旅游资源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现状分布图、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7、各调查区编写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篇目如下: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旅游资源分布图”和“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布图”
8、“六字”七标准评价: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特有的、唯我独有的或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具有应用价值
9、(P25需要知道)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旅游资源分为5级,从高到低分别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90分以上;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为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 30—44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10、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1、旅游规划的性质:A.综合性 B.依赖性 C.地域性 D.系统性 E.软硬性 F.动态性
12、(P31-33)旅游规划类型分为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空间规划,其中旅游产业规划是指旅游发展规划,旅
游空间规划包括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其成果要求为:A、规划文本B、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地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规划图等C、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D、图纸比例;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了近期建设需要而编制的,其成果要求是:A、规划文本B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C、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D、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针对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而编制的,其成果要求是:A、规划设计说明书B、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C、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13:A任务确定阶段B前期准备阶段C规划编制阶段D征求意见阶段
14、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15、(P50)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GIS 技术、RS技术、GPS技术、VR技术
16、旅游市场细分:是根据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差异或特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旅游者归类并组成若干
不同的细分市场,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标准:地理标准、人口标准、心理标准、行为标准。
17、(P55)分析即内外部环境分析,就是确定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
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SW 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怎么用??
18、(P56),R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表明x、y之间的关系越密切,预测的可靠性越大。
(掌握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及R的平方代表什么)
19、目标市场选择策略:A无差异市场策略(无差异覆盖策略)B差异化市场策略(差别覆盖策略)C密
集性市场策略(集中覆盖策略)
20、旅游地形象的三要素:知名度、美誉度、形象定位
21、:是指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区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
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
22、,简称为TIS(Tourism Identity System),是指对一个地区或城市,通过塑造具有典
型个性和特色的形象,使社会公众对其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知名度,从而达到树立良好旅游形象、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战略。
23、旅游地可识别系统(tourist destination identity)与旅游地形象(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的关系:过程与
结果的关系。
24、旅游地形象的特征: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25、:资源分析—形象资源的取舍—形象定位—形象包装—形象推介
26、旅游地形象可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P71图7-5)
27、旅游地形象定位策略:A领先定位 B比附定位 C逆向定位 D空隙定位 E重新定位
28、旅游功能分区:是指依据规划区域地理空间的内部差异,对旅游规划范围内的各种土地分区制定目标
来进行使用和管理的过程。
29、区域空间布局的原则:A突出特色原则 B产品互补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30、区域空间布局的常见模式 :A社区—吸引物综合体布局B 三区结构布局C双核布局 D核式环布局 E环自然风景点布局F 换旅馆布局G 野营地势布局 H同心圆空间布局 I 草原旅游布局 J山岳旅游区布局 K 海滨旅游区布局
31、(P87):132、旅游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指为决定旅游项目是否合理,能否行得通,而在实施前对旅游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
33、旅游项目创意的定义:
34、节庆,是指有主题的节日庆典和公众集会。节庆旅游:是以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地主题性强的旅游产品。
35、旅游节庆的重要意义:A节庆活动可迅速塑造旅游地的形象 B 节庆活动最终将塑造旅游地的精神,使旅游地具体文化使命感 C 节庆活动可增强竞争实力
36、旅游设施体系规划:A 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规划 B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C旅游交通系统规划
37、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指旅游线路、旅游交通运输集聚、交织的场地,这里能为游客提供通向各个景
点的便利交通条件,让游客了解更广泛内容的旅游信息,从而完成旅游目标的转换。
38、旅游体验路径的优化配置:A旅游交通系统的主题配合B旅游交通系统的场景设制 C旅游交通系统的活动安排
39、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以下四个步骤:A评价当前旅游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B预测
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人数和各级职位对人员质量的要求 C 评价未来人力资源情况D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以保证合格人力资源的供给
40、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A 对水体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B 对大气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C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D 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41、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即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上海佘山、无锡马山(太
湖)、苏州胥口(太湖)、杭州之江、福建的武夷山和湄洲岛、广州南湖、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昆明滇池
42、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原则:A 体现休憩功能 B客源市场决定选址和规模 C 服务设施围绕休闲综合配套 D鲜明的形象,突出的个性 E 优化空间布局 F 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规划 G 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43、(P148)高尔夫 网球 游泳和游艇是度假中基本而主要的项目44、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 创造了迪斯尼乐园;1989 年深圳锦绣中华现代主题公园的诞生
45、主题公园的概念:是一种特有的有特定的主题,以实体环境塑造运营管理构式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46、主题公园开发的六要素:准确的主题定位、恰当的园址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主题文化内涵、灵活的营销策略以及深度的主题产品开发。
47、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因素:A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D 空间积聚和竞争E决策者的行为
48、主题公园区位选择: 市场因素、投资环境、自然因素、文化因素49、1983年 赫克特首次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50、:保护性、专业性、普及性
51、(关注)生态旅游特色的规划设计内容:A生态服装 B生态饭店C生态旅馆 D生态商店 E生态交
通 F生态旅游项目52、1999年,国家通过筛选,确定四川九寨沟 云南迪庆 湖北神农架 长江三峡 甘新丝绸之路 内蒙古呼
伦贝尔大草原为生态旅游精品旅游点。
53、是指以乡村旅游为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乡间农,林,牧,副,渔,手
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抗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54、乡村旅游的内涵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 吃农家饭 干农家活 享农家乐”的民俗特
色。
55、:A 村落民居旅游模式B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C生态旅游模式 D现代农业旅游模式 E
综合旅游模式
56、: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瓶颈法)
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面积法:面积较大的一些宏观旅游区域、自然区域(森林环境之地);史迹文化区(纪念地)线路法:游路沿途设置的景点景区;以游路串联的旅游区;河流类的现状旅游形式瓶颈法:瓶颈处(主景区承载力),结合前两者基础上使用。
采用的指标是:
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平方米每人
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其中:
主景景点:50~100平方米每人(景点面积)
一般景点:100~400平方米每人(景点面积)
浴场海域:10~20平方米每人(海拔0~-2米以内水面)
浴场沙滩:5~10平方米每人(海拔0~+2米以内沙滩)
卡口法: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关键词:桂西,红色旅游,开发保护
1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
1.1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 通过对桂西各县的红色旅游资源调查,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个主类、7个亚类共9个基本类型, 3个主类分别是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遗址遗迹三类;7个亚类分别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居住地与社区、交通建筑、人事记录、景观建筑与附属建筑。桂西共拥有红色旅游单体景点143个, 其中百色62个, 河池81个, 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开发价值较大。
1.2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较多, 几乎每个县都有单体红色旅游景点。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较多, 广泛分布在全市的8个县 (区) , 百色境内各类重要旧址、遗址、陵园、纪念碑有近百处, 与百色起义有关的历史遗存有40多处。在空间上以百色市区为中心, 以右江区为起点, 向北延伸到凌云和乐业, 往东南延伸到田阳、田东和平果, 往西南经德保延伸到靖西, 大部分资源点集中在城镇内或城镇附近。因此, 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总体上形成了以右江区为核心, 以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等县为轴线, 以乐业县、凌云县和靖西县、德保县为两翼的合理分布格局。河池市在空间上则以东兰、巴马、凤山及金城江为中心, 向北延伸到天峨、南丹, 向东延伸到环江、宜州, 向东南延伸到都安及大化。因此桂西基本上形成了以百色市右江区及东、巴、凤为核心, 向四面八方分散的格局。
2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2.1 政府主导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是指政府正确发挥对旅游市场的干预作用, 以政策措施、投资导向和强大的规划、协调能力, 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环节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挥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多、分布广, 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域, 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齐, 如果政府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将很难做到资源的统一规划、统筹利用。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营, 就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和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第二, 根据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宣传和促销工作必须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靠旅游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以政府的力量组织旅游企业促销, 形成联合促销的局面, 并且要加大促销宣传的力度才可以提高桂西红色旅游资源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2.2 分期分批重点开发战略
桂西是革命老区, 山区面积大、耕地所占比重少、区域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综合经济实力仍然较弱,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应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 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 对条件允许的重点旅游项目、见效快的旅游项目先行开发, 如先开发百色市及东、巴、凤和金城江区已经有些知名度的景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 再对其他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
2.3 红色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开发战略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应先对已经有知名度的景点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如百色起义纪念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革命历史, 模拟战争场面, 并且通过一定的音效、施放烟雾、场面再现让游客有如身临其境;在东、巴、凤或金城江区可开辟一块模拟战场, 让游客穿上“红军服”套上粗布鞋、手持五星红旗、高唱红色歌曲、玩战斗游戏、军事迷宫等;还可在面积比较大的红色景区开展拓展训练场, 以提高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及团队精神。
2.4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
桂西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景区位于风景优美的山区, 一些重点红色旅游线路之间, 也常常夹杂其他类别的旅游资源, 如澄碧湖、珍珠岩至金城江、古龙河至白龙洞三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因而需要把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起来, 把桂西建设成为以百色起义为红色旅游品牌, 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 包括绿色生态、民族风情等旅游产品的重点红色旅游区, 增强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百色是中国红色旅游12大景区中心之一, 与其他红色景区进行了“合纵连横”, 准备将“红色之旅”做大、延伸。
2.5 区域合作开发战略
桂西的红色旅游资源很丰富, 但是只靠单一的红色旅游资源显然吸引力不足, 就要在区域联合上下功夫。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 进行宏观调控, 实现区域内、区域间的联合营销和宣传, 旅游营销人员要经常培训交流、进行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等。如广西和广东签署了《两广红色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书》, 协议书提出, 两省 (区) 将组织媒体及旅行社互相推介对方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区域合作首先应考虑桂西境内各县区的合作, 在广西境内, 桂南、桂北、桂东也都有自己的红色旅游路线, 应先搞好这些区域的合作;其次是与临近省份的合作, 通过区域联动, 实现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利益共谋, 使红色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带动交通、商业、农产品和地方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保护桂西红色旅游资源, 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在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不要只顾及眼前的利益, 应做到桂西旅游资源开发一项, 保护一项, 使桂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为桂西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也为到桂西的旅游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空间。游客前来红色景点就是来感受革命精神, 了解革命历史的, 如果人满为患不仅对景区造成破坏, 游客也达不到学习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3.2 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就先后通过并发布实施了多种法律法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如《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但实际保护工作仍不尽如人意。有关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 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 也是一种行为约束。桂西地区旅游局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些法规, 可以让想破坏环境和旅游资源者在做出决定前有所顾虑。如乱扔垃圾、乱刻画罚款100元, 或留其在景区义务劳动或宣传保护环境一天, 对不同的破坏程度要做不同的处罚, 破坏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旦开发不当遭受破坏, 轻则造成红色旅游资源质量下降, 削弱和影响红色旅游点对游客的吸引力;重则导致红色旅游资源遭受巨大损坏, 难以恢复或无法恢复。即使能进行恢复, 也无法再恢复到原有状态下的价值, 使红色旅游失去发展的基础与机会。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仅仅只靠政府、开发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参与, 这就需要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3.4 搞好布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乱开发
在以往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 桂西缺乏全局性旅游资源开发统筹规划, 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 把目光只放在本地, 强调本地的资源优势, 盲目开发, 很少从全局、全自治区甚至全国考虑, 各地资源重复开发、低档次开发等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 发挥各地优势, 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桂西应该主动和区旅游局及当地各市县旅游局搞好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规划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开发方向, 又要从微观上具有可操作性, 真正做到合理开发利用, 避免重复建设和乱开发, 如不要在红色景区内建设索道及现代化的建筑等, 以免影响整个景区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雯雯, 吴忠军.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0 (1) :78~83.
[2]张先智, 刘旺.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 (5) :125~127.
关键词:生态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19-03
1、生态旅游资源潜力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开展生態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球屋脊的喜马拉雅到原生态的青藏高原,还有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从绚丽的帕米尔高原到三亚的碧海蓝天,无不充满自然的神奇,令人向往,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天然基础,所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文化历史名城、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旅游度假休闲区以及特色各具动物园、植物园、四川大熊猫繁殖中心、海南野生植物保存基地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和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1.1自然保护区
中国地域辽阔,纬向跨越近50°,经向跨越超过60°,地域特征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西靠世界欧亚大陆、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很大程度上受世界大洋气流的影响,形成了世界最复杂多样变异的气候特征,因此也为我国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自然景观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生态条件。
我国有960多万陆地国土和300多万海洋国土。在广袤的大地上繁育着占世界12%以上的动植物区系,动植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的。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其中裸子植物300多种,被子植物25000多种,蕨类植物2600多种,苔藓植物2100多种。动物资源中,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有2100多种,鱼类约2100多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则种类更多,由于我们认识世界还非常有限,还有绝大部分尚未被人类所认识,估计尚有多大几万种之多,为深度探索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了广阔前景。
我国对生态自然的保护也是一波三折,建国以来对自然保护的认识逐步深化,虽然建立了一套自然保护法规,也参加了一些国际公约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以及“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等,但限于人财物投入有限,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不足,如何有机的把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是我们值得深思熟虑的命题。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生态旅游,推行以“游”养“保”应被视为自然保护区得以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
1.2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某种海洋保护对象划定的海域、岸段和海岛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国务院于1990年批准设置5个海洋自然保护区,至1995年底,共设置15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具体设立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南麂列岛,以及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古森林两个海洋自然保护区。
1.3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虽然生态系统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可是忽视了人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促进人类作用的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1年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MAB强调运用跨学科方法综合研究生态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强化科研人员、决策领导、基层管理人员及当地居民的参与,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生物圈保护区是一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陆地和海岸带或海洋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环境受保护的区域。鼓励科研人员、决策领导、规划设计人员和当地人民之间的创新性合作模式,共同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的建立首先要使当地广泛的人民共同受益,并保存传承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生物圈保护区之间已经组成了国际保护网络。
我国非常重视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达到26个。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卧龙生物圈保护区,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生物圈保护区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温带荒漠区博格达峰北麓生物圈保护区,盐城沿海滩涂珍禽生物圈保护区,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茂兰生物圈保护区,丰林生物圈保护区,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南麂列岛海洋生物圈保护区,山口红树林生态生物圈保护区,白水江生物圈保护区,高黎贡山生物圈保护区,黄龙寺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赛罕乌拉生物圈保护区,达赉湖生物圈保护区,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亚丁生物圈保护区,佛坪生物圈保护区,珠穆朗玛峰生物圈保护区,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
1993年7月成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制定了行动计划及章程,建立了网络,开展培训,进行交流,创办了出版物。
1.4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完善的动植物资源库、基因库、土地涵养水库,是山脉、水土及植物、动物的完美组合。其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诱人,空气清新,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休闲度假的场所;旅游者通过饱览森林生态系统奇异的物种形态、山川的群落结构,吐纳清新空气、畅饮洁净的泉水,从而体验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了解森林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善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森林中的每棵植物、每个动物、每条流淌的小溪,都是极具说服力的环保“活”教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最广泛与最佳场所之一。
中国森林公园从总体上说来,森林公园数量还是少,省市间不平衡,整体品质不高,相关法制不健全,没有建立森林公园统一的管理模式。
1.5国家风景名胜区
我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也就是中国的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观资
源,是通过几亿年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形成的自然遗产,而且是世代不断增值的遗产。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208处,其中22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省级风景名胜区达698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一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一都江堰、三江并流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其中有16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甘肃敦煌、湖北武当山、安徽黄山、西藏布达拉宫、河北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山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四川九寨沟、黄龙、峨眉一乐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湖南武陵源等。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最具美感特质的国土资源,最优美优雅的自然景观与最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荟萃之地,有很高品赏价值、文化内涵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国家风景名胜区类型奇多,自然景观多姿多态,文化内涵深远,历史价值弥足珍贵,是开展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从事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的理想的圣地。
2、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但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如何和谐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方式有手段。现在不仅是游客的生态意识浅薄,并且无论是旅游经营企业,政府开发部门还是旅游管理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目光短浅的经济行为,生态旅游项目的评估、开发及规划无科学论证,超限度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漠视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再生,导致环境不可逆转严重污染、旅游资源破坏性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相当多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近功近利,没有深入的全面调查研究和积极认真的论证、评估,规划部门以领导意见为宗旨,项目匆忙开发。这种粗鲁地进行探索式开发,必然是重开发、轻保护,必然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如:
(1)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缺乏因有管理,职能部门执法而不作为,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以野生动物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2)我国对生态旅游还是无计划状态。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洞天,就开山铺路盲目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天景物老化。
(3)多数旅游地往往是贪大求快,经济目标第一,去年游客200万,明年300万,若干年后突破500万,而不是真正科学地基于生态承载量制定经济目标和限制游客数量,没有一个游客容量的上限。游客大量涌入对保护区的过量践踏、排放的生活垃圾及污物,都在改变并侵蚀着保护区的原貌。由此产生的“商机”引发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的建设更是给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划上了大量有形或无形的伤痕。
2.2游客生态意识淡薄、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们文化素质的逐渐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为基础的。旅游者应该觉醒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自发地宣传普及生態知识,自觉地参与环保,使得生态旅游发展成为较高层次的旅游。目前尚有不少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对生态旅游缺少真正理解,有的仅是为到山林里走一趟,赶一回时髦;有的直奔山珍野味而来,不到口誓不罢休:有的在享受大自然之余,破坏大自然,乱涂乱丢,惊得鸟也飞,兽也走,他们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者。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驰名世界的黄山景区、庐山景区垃圾星星点点,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管理部门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现已开发的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不完全资料表明:目前已有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2.3旅游景点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年来,生态景区的过度人工化、过度商业化、过度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人为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铺路,自以为是的规划而砍树毁林,使得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游客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喧宾夺主,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和谐,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整体性。
有的景区不顾生态环境、既有条件,建寺立庙,修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区、古迹文物处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伤害。
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管理过程中被逐步深化认识,但尚未取得一致认同。
旅游资源三大要点:①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②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③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的争论,一是物质与精神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有形的。二是自然与开发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
2、旅游资源富有旅游吸引力(价值功能)
首先,旅游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基本属性。其次,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范围。第三,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效益。
3、旅游资源具有中和效益性(价值功能)
如果旅游资源被有效地开发利用,那么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
4、旅游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存在形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发展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功能特征——吸引性
2、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固定性
3、时间特征——节律性、动态性
4、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5、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利用的永续性
6、文化特征——美学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天然性(形成)
2、生态性(状态)
3、地带性(分布)
4、变化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人为性(形成)
2、民族性、地域性(分布)
3、时代性(时间)
4、精神性(内涵)
5、阶级性、阶层性(层次)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旅游休闲需求(休闲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动机或需要)→旅游消费活动(旅游者)→旅游开发活动(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经济
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旅游持续发展的目标:
1、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对自然、文化、人类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2、在发展中维护公平,保证人与人之间对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保证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3、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4、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
5、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可持续:使旅游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
社会文化可持续:保持、维护、增强、提高旅游地与种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区特点 旅游经济可持续:旅游发展既要有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要能有效地管理管理还资源与环境,造福子孙利益
二、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供方便。分类原则: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2)对应性原则
(3)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4)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5)简明实用原则
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遍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性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入不同的类型。(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以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三、地质旅游资源:由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蕴藏着地质作用信息的三度空间岩石以及矿床实体成为地质体,而具有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等旅游吸引功能的地质体以及自然灾变遗迹形成的旅游资源称为地质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类型:
1、综合自然旅游地(1)山岳型旅游地
(2)谷地型旅游地(金沙江、雅鲁藏布大峡谷)(3)砂砾石旅游地
(4)奇异的自然现象(鸟吊山、极光)
2、沉积与构造
(1)褶皱、断层景观(2)标准地层剖面(3)钙华和泉华(黄龙)(4)生物化石点
3、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①孤峰(井冈山)、峰林、峰丛、石林②奇特与象形山石③丹霞④雅丹⑤岩石洞与岩穴⑥岸滩
4、自然变动遗迹(1)地震遗迹(2)火山与熔岩
(3)冰川堆积体和冰川侵蚀遗迹
5、岛礁
①岛屿②岩礁
地文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1、地文景观具有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价值 ①雄美②奇美③险美④幽美⑤旷美⑥野美
2、具有开展科学考察、探险旅游活动价值
3、具有可开展康乐性旅游活动、休闲度假价值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1)理顺管理体制(2)科学规划(3)加强保护(4)强化合作
四、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特征:①美学性②变化性③灵气性 水域风光与旅游的关系:
(1)水域风光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2)水域风光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
(3)水域风光是最能满足游客参与要求的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康乐功能③保健功能
水域风光的旅游开发方向:①旅游观光项目②亲水休闲项目③康体保健项目④水上体育娱乐项目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①防止污染②保护水源③保护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环境
五、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我们把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特征:①美学性②可再生性③脆弱性④奇特性 生物景观与旅游的关系:
(1)生物景观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2)生物景观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系统。(3)生物景观为人们提供旅游活动的重要环境空间和场所。(4)生物景观影响甚至决定人们旅游活动的方式。
(5)人类利用、改造生物景观为自己的旅游活动服务。
(6)人类旅游活动影响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生理过程和地理分布。生物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1)从生物景观资源的属性讲,本质是生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
(2)从人类保护生物资源的方面看,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使人们直观地、真实地认识到生物对于自然环境形成、演变、改善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从旅游开发的主体来看,生物景观资源成为旅游投资商、旅游开发商、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旅游产品生产设计者、旅游服务提供者等主体的重要对象。
(4)从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方面看,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旅游者对于旅游活动所寄予的所有期望,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生物景观的旅游开发方向:
(1)对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3)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样化。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
(1)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国际社会有关生物、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2)旅游经营中,切实进行环境容量预测与控制,减少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3)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开发,除了对生物资源本身进行保护外,根本的是要对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进行保护、优化、改造。
六、天象与气候景观: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候则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为了统一表达,我们通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天象与气候景观的特征:
1、时间变化规律(①昼夜节律②季节节律)
2、水平空间变化规律
3、垂直空间变化规律
天象与气候景观同旅游的关系:
直接关系:气象、气候可以直接造景、育景,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旅游方式。
间接关系:由于气候的变化,影响到地貌、水文、生物及各种人文旅游资源的变化。
1、对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影响(①影响出游时间②影响旅游地点、线路和交通工具的选择③影响出游物品的准备④影响旅游活动项目和内容的选择⑤影响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⑥影响旅游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2、对旅游经营者的影响(①对旅游项目设计的影响②对旅游商品组织和供应的影响③对兴建旅游接待设施的影响④对旅游经营方式和效益的影响)
3、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①资源结构②行业结构③投资结构④收益结构⑤区域旅游业发展速度和水平)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1、景观生态价值
2、美学价值
3、其他价值(①社会学价值—人生哲学②休闲学价值—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
1、注意保护好气候景观旅游资源及其景观形成发育的环境条件。
2、遵循大多数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可以重复利用的特点,挖掘资源的潜力。
3、充分发挥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生态学功能。
4、利用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七、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固定性(空间)②历史性(时间)文物古迹与旅游的关系:
1、文物古迹的价值(①历史文化价值②科学艺术价值③观赏游憩价值)
2、文物古迹对旅游的作用(①成为文化旅游产品、文化购物商品的原料②营造旅游与休闲文化环境③旅游区域文化品牌和旅游企业文化品牌的素材)
文化遗址:主要指固定的遗址遗迹,是人类历史活动痕迹的遗留地和历史文物的遗留地、发掘地,有别于非固定的历史文物,属于广义历史文物范畴,是文物学研究的对象。文物遗址的旅游价值:①纪念价值②教育价值③体验价值
文物遗址的旅游开发方向:①以文化遗址为对象或原料②以文化遗址为素材③以区域文化遗址为文脉
历史文物:又叫文化遗物,是指人类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能够反映过去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物。
八、建筑:利用自然界的材料,经过设计施工而修成的供人类生产、生活使用,并具有一定形体的地面或地下物体。
设施:为了某一目的而设置的一定物体,属于基础性的建筑,或建筑群体构成的场所场馆。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固定性(空间)②实体性(成分)③艺术性(审美)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2、整齐而灵活的平面布局。
3、优美的艺术造型。
4、丰富的雕刻装饰。
5、绚丽与淡雅相结合的色彩。
6、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蕴涵 古代陵墓的特点:
①鲜明的社会等级②强烈的宗法观念③“事死如生”的表现形式④“堪舆学说”影响至深。
九、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动态性②互动性③参与体验性
文艺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游览,进而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文艺作品
文艺旅游资源的特征:①精神性、依附性(存在方式)②思想性、艺术性(内容形式)
③审美性、消闲性(价值功能)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并能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民俗风情资源,是民俗旅游的对象、民俗娱乐的素材与民俗商品的原料。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①集体性与模式性②传承性与播布性③稳定性与变异性 ④民族性与地方性⑤原始性与神秘性
节庆旅游资源的特点:①周期性、暂时性(时间)②民族性、地域性(空间)
③主题性(宗旨)④群众性(参与人员)⑤复合性(活动项目)
十、地方特色商品的特征:①地域性②民族性③品牌性④艺术性⑤纪念性⑥实用性 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的关系:
1、地方特色商品与区域旅游吸引力
2、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购物
3、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活动
4、地方特色商品与商业文化、旅游文化环境
地方特色商品的旅游价值:①实用价值②商业与旅游价值
地方特色商品的旅游开发方向:
一、填空、选择题
1、旅游业的构成要素是: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这三个构成部分又被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旅游业的五部分构成的观点,即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点和旅游管理部门。
3、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从规划的发展角度来说,城市规划的发展年代较旅游规划产生的年代早。
4、任何一个规划的编制都不可能是一次性成功的,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时候邀请一些城市规划的专家参与,考虑旅游规划的内容是否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冲突;适当地指出城市规划中不合理、不适宜旅游业发展的地方。
5、城市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是统一的,只不过城市规划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而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方面。
6、旅游规划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规划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是一种宏观和中、微观的对应关系。
7、旅游规划与开发应包括以下三大结构体系: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目标体系、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8、在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概括性原则;B、可达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时效性原则。
9、政策和法规的支撑系统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众多支撑中最直接的一个支撑。
10、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取决于该地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即旅游资源数量的多寡、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特色的独特性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组合的合理程度。此外,旅游业发展的状况还取决于人们对当地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取决于人们对待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态度。
11、旅游资源的概念应从其开发性、吸引性、效益性及其形态等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12、旅游资源的可变性是指如下情况:在旅游的发展中一些原本不是旅游资源的元素变成了旅游资源;一些旅游资源由于市场或其他原因变成了非旅游资源;一种旅游资源转变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13、旅游资源同其他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具有美学特征。
14、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与它吸引旅游者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成正比。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1)优先开发那些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旅游者前往的旅游资源,以使其较快地产生效益;(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其利用率;(3)密切关注供求关系,循序渐进地开发。开发中还要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15、旅游资源投资开发的效益评价,表现在开发需要的投资、资金的来源、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程度的评价上,这四个方面一般可用投资回收年限这一综合指标来衡量。回收年限短,说明供求对口,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就好。
16、旅游规划的特点主题性要求:(1)尽可能是“原始的”,即自然的、历史形成的;(2)利用特殊资源,形成自己特有的面貌;(3)各种景观要互相适应、协调,最好不要形成多个主题,同时要求能反映当地特色;(4)各种设施尽可能使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各地均有各自的小主题。
17、旅游规划的目的,追求的是对旅游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和对未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最优结构与最优发展方向的合理安排。
18、把握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是旅游规划的核心。战略性反映了旅游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19、旅游规划的综合性表现为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多部门的特点。
20、就空间范围与规模而言,旅游规划可分为国际协调规划、国家全面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等。
21、就时间阶段和内容而言,旅游规划可分为旅游开发战略规划(即远期规划)和旅游地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中期和近期规划)。
22、旅游项目的.创意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它最能体现规划者的水平,但也是最费心血的。
23、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
24、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一般依靠原有的交通条件,故不是规划的重点,但应保证游客在景区能够“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25、区内交通系统规划包括游览线路布局和交通方式。景区的游览线路应尽量避免平直、走垂直路线。
26、旅游中心地必定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因为这两个条件是旅游地成为区域旅游中心的先决因素。
27、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有上限和下限之分。
28、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它的市场范围即吸引力进行的。一般来说,高级旅游中心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档次高、功能多、品种全、质量好,价格相对低廉,而低级的旅游中心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相对单一。
29、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等级的旅游中心地。
邵阳市旅游资源类型与旅游经济开发
文章分类概述了邵阳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提出了邵阳市域旅游经济开发的构想,即搞好整体规划,突出开发重点,发展交通,开辟旅游线路,加速培育人才,广开投资门路.
作 者:廖荣华 Liao Ronghua 作者单位:邵阳师范专科学校,湖南,邵阳,422000刊 名:地域研究与开发 PKU CSSCI英文刊名: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年,卷(期):17(1)分类号:F59关键词:邵阳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开发
1. 山地类型繁多, 具有开发价值。
四川的山地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及川西高原。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 (现属重庆市) , 被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壮丽多姿, 是中国的山水画廊。南缘山脉指宜宾到重庆所辖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 主要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 多为岩溶地貌。西缘山脉以龙门山、邛崃山为主。北部的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 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 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川西高原的大凉山, 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 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 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州和凉山州西部, 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也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 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 为横断山系主峰之一, 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位于川西北部的岷山山脉中高山湖泊甚多。
2. 山区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如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就有普贤遗船、圣寺晚钟、双桥清音、大峨神水、象池夜月等;而道教名山青城山的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呼应亭;乐山的巨型睡佛, 山是一座佛, 佛是一座山,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 令人赞叹不已。
四川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山地内, 这里是汉、藏、羌、彝、回等民族文化的交汇带。各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服饰、饮食文化更是各具特色, 这些民族文化与当地自然风光结合起来, 必然会吸引大批体育旅游者。
川西山区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红军在这个地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 留下众多令人向往的革命历史遗迹, 以这些革命圣地为基础开展的红色旅游, 必将成为体育旅游业中的特色优势项目。
3. 冰川规模壮观, 峡谷独具特色。
川西高原的山地有许多高于雪线以上的山峰, 严寒的气候及不断的降雪, 经过较长时间的物理变化而发育为现代冰川, 随着人们对冰川了解的增多, 冰川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必将越来越大, 贡嘎山海螺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游客可以看冰川的风景区, 这里雪峰林立, 冰川逶迤, 以其独有的魅力迎来一个欣赏雪峰、冰川的新时代。峡谷作为一种自然资源, 常常以雄伟、险秀、寂静、隐蔽、神奇的特色为旅游者所向往。川西高原南部属横断山区北段, 高山峡谷, 岭谷相间, 由西往东有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山、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等, 岭谷高差向南逐渐增大, 江水奔腾咆哮, 十分壮观, 峡谷两旁的座座雪山, 常年悬挂着现代高山冰川, 春夏之交, 部分积雪融化, 冰川倾泻而下, 白练凝谷, 蔚为壮观。此外银厂沟、碧峰峡、金沙江峡谷等也在省内外享有盛名。这些独特资源给体育旅游者以强烈的新奇感。
二、制约四川山区体育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
1. 山区旅游资源持续性和易损性的矛盾。科学合理的旅游开
发将是山区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 如果以纯经济利益为目的、恶意开发, 山区资源和环境就很容易被破坏, 而且很难恢复, 这会对山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带来阻碍。
2. 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进入成本高。
四川山区除盆地边缘以峨眉、青城为代表的传统名山外, 大多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国内外旅游者可进入性差或进入成本较高, 特别是川西高原山地, 虽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体育健身旅游价值, 但由于距中心城市或客源市场较远, 行程时间过长, 交通费用太高, 这些因素势必影响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3. 旅游产业结构单一。
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 除少数名山外, 大多数山地景点仅限于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开展较少, 还没有充分挖掘出四川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的特色。
4. 体育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随着自助游、冒险游的兴盛, 四川山地对国内外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这些人有着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对旅游基地设施的依赖非常小, 而需要一些为攀岩、攀冰和远足的特殊服务。由于当地导游缺乏熟练的攀岩、攀冰技术及远足所需的设备, 他们的服务满足不了体育旅游者的需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地体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四川山区体育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1. 开发主题体育旅游。
根据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以开发体育参与型、体能训练型、科考型、探险型等专项山地生态体育旅游。
2. 根据山区的实际自然条件、景观特征、季节变化, 进行人
工景观培育, 发展不同季节的旅游产品, 消除山地旅游明显的淡旺季现象。如峨眉山自从推出冬季峨眉以来, 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冬季已成为峨眉旅游的另一个旺季。
3. 合理规划, 有序开发, 完善旅游资源的结构层次。
在对资源保护的前提下, 以市场为导向的山地开发, 要妥善协调自然、人文、环境的发展, 顺应人们对旅游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景区的形象策划上协调文化生态环境。
4. 加强山区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营销工作。
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 结合目标市场的价格需求, 充分考虑产品成本和市场竞争者状况, 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旅游产品价格及价格策略, 并根据消费者心理可承受价位开发相应档次的产品。
5. 加大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集发展建设资金。
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建立起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促使四川山区体育旅游产业投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6. 积极培育山区体育旅游人力资源。
大力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 加紧培养具有体育和旅游复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体育旅游高级专门人才。
摘要:分析了四川山区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和开发体育旅游的主要制约因素, 提出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四川主题体育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为四川体育旅游科学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资源,体育旅游,规划,开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庆安会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Abstrax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has increasingly can't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rket demand and cultural heritage as a human resources in tourism, as long as it can develop, others a very difficult to take a khanh an inn. as the ningbo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is unique for tourists with a strong appeal, the ningbo khanh an association of travel resources of the type, structure and quality in my view, the resources and market for its tourism.
[Keywords] qing'an huiguan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resources
庆安会馆(天后宫),地处奉化江、余姚江、甬江汇合的三江口东岸,江东北路南段口,其南为常关弄,北为荷池路,与甬江大桥相毗邻,又名“甬(宁波简称)东天后宫”、“北号会馆”,其名称意义为“海不杨波,庆兮安澜”。
目前,庆安会馆是我国八大天后宫、七大会馆之一,其整个建筑的文物价值,主要体现在宁波传统工艺的“三金”(泥金彩漆、朱金木雕、金银彩绣)、“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技术,结合了行业会馆、祭祀妈祖的双功能特点,既有敬神又有娱乐的双戏台特殊平面布局,南北舶商经营贸易的船运和船形的分界点,实为国内所罕见,其建筑集中地反映了宁波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水平与特色,成为宁波地方特色建筑的典范。
一、庆安会馆旅游资源的现状
(一)保存现状
庆安会馆从建立至今,经过历年维修,特别是2001年的全面维修,现已基本保存全貌。由西向东,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厢房、前戏台、大殿、后厢房、后戏台、后殿及耳房。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同时配有广场、停车场及绿化。但根据原有的建筑结构,庆安会馆还配有接水亭、照壁,现由于种种原因,这二处建筑已与主体建筑脱离,而且修复的风格也完全不同。(为其他部门所修复。)
庆安会馆采用宁波传统的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工艺进行建筑上的装饰,特别是砖雕和石雕,分布在门楼、马头墙上和大殿上的一对蟠龙石柱和一对凤凰牡丹石柱上,充分体现了清代浙东地区雕刻艺术的至高水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为研究我国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但随着年代的久远,风吹雨打及其它的自然因素,部分雕刻件已出现风化的现象,有些砖雕上的图案已模糊,甚至脱落。
庆安会馆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东南面为商场,写字楼及居民住宅,特别是高达28层的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金融大厦)和在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行的左前侧,由宁波中华置地房产有限公司开发建造的高达52层的“凌江名庭”商住大楼与庆安会馆仅一路之隔,虽然是在建设控制地带以外,但在整体视觉上对庆安会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对庆安会馆长远保护带来负面影响。
(二)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
1. 地理区位面临着某些保护上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加快,地处繁华地段的庆安会馆面临着某些保护上的困难。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在1996年划定的,现在的庆安会馆四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面有高达28层、52层的金融大厦和“凌江名庭”商住大楼,东面原为居民住宅,现已准备拆迁,具体项目未定。因此随着城市改造的加快,有必要重新对其旅游资源进行梳理,编制保护规划,使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 保护好、利用好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庆安会馆是研究妈祖文化和我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实物例证,是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同时在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会馆类者,唯独庆安会馆是天后宫与会馆合一的,是妈祖文化信仰传播的载体。保护好、利用好这份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乃至推进整个妈祖文化和古建筑及江南雕刻艺术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庆安会馆旅游资源的深入分析和梳理,全面系统地保护建筑文化与妈祖文化,建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海事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3. 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十九处遗存之一
庆安会馆是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十九处遗存之一。2006年12月宁波申遗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对庆安会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申遗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将庆安会馆保护开发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庆安会馆今后的发展更具有操作性和有章可循。
二、庆安会馆旅游资源分析
(一)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经过规划组实地调查,共遴选出主要旅游资源单体82处。本文对旅游资源的等级评定如表所示:
表1:旅游资源单体表
说明:(1)国标中对旅游资源单体的定义为:“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上表中的砖雕、石雕、朱金木雕都属于“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而这几个集合型单体中价值中又包含着一些价值较高的独立型单体,因此也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为了资源单体。(2)庆安会馆的旅游资源单体其实远不止这82处,此表只列出了庆安会馆旅游价值较高的资源单体。
根据庆安会馆旅游资源分类统计信息,分别对这82个资源单体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表2:旅游资源单体丰度统计表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庆安会馆旅游资源不算丰富,品种也不齐全,类型比较单一。82个资源单体涵盖了3大主类15个基本类型。其中,建筑与设施类最为丰富。以人文类旅游资源为主,占总数的90%。
(二)旅游资源品质结构分析
对表1中资源单体的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可得出资源等级表3:
表3:庆安会馆旅游资源等级评价表
从表3可以分析出庆安会馆旅游资源品质特点:
1.人文旅游资源偏重,旅游资源单体价值较高,总体品质较好。
庆安会馆共有优良级单体48个,占资源单体的58.5%,资源单体的整体品质比较好。这充分说明了庆安会馆遗址保存现状较好,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好,不愧为全国七大会馆之一。
2.妈祖文化和砖雕、石雕及朱金木雕三大集合型单体特色鲜明,是庆安会馆最值得推崇的旅游品牌。
天后宫独特的建筑与造型,深厚的宗教文化,影响深远的“妈祖”品牌是庆安会馆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应该成为庆安会馆旅游品牌的最大的亮点。
同时,庆安会馆建筑上的1000多件朱金木雕和200多件砖、石雕艺术品,正是起到了满足愉悦人们特定美感的要求,拓展了建筑的意境,使建筑物置于令人空灵遐思的佳处。庆安会馆的这些建筑构件,采用宁波传统的雕刻工艺,历经百余年寒暑仍不失奇妙光彩,充分体现了清代浙东地区雕刻艺术的至高水平,显示了宁波工匠非凡的聪明才智和超群秩众的雕刻技艺,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我国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妈祖文化和建筑文化合于一体,而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地处宁波市中心核心地块,可谓是现代都市中的旅游精品,因此可以将妈祖文化做大做深,并将建筑文化融入进去,使之成为庆安会馆旅游宣传的品牌。
3.建筑构造别具特色、建筑色调别出心裁,建筑形制前所未闻。
庆安会馆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三年(1853)落成。整座建筑为宁波近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平面呈纵长方形,坐东朝西,中轴线上建筑依次有照壁、接使亭、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庆安会馆建筑的色调运用,可谓别出心裁。整个建筑群,以朱、金、灰三种颜色构成色彩基调,木构件敷以红色,大量的木雕部分用金箔贴面,磨砖墙面、石板地面、屋面成灰色,充分体现了庙宇建筑肃穆、庄严与高贵的格调。庆安会馆内的前后双戏台建筑形制,为国内前所未闻,其分别为祭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敬神演戏之用,同时,后殿作为会馆日常办公、重要议事之处,充分体现了天后宫与行业会馆的双壁齐辉的功能。
庆安会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组合得体的精美艺术品,加上建筑构件的珠连壁合、雕刻内容的丰富多彩、美仑美奂的精湛技艺,形成了庆安会馆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给人们带来难以穷尽的艺术享受。
4.“宫馆合一、古建瑰宝”文化主题形象鲜明,“原真性、场景式”展示模式突出。
庆安会馆是商贾、民众祭祀航海保护神天后妈祖的神殿和行业日常办公议事聚会的场所,是目前我国仅存的宫馆合一、南北号交会的建筑精辟。为此,庆安会馆的陈列,以庆安会馆建筑为载体,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为线索,通过原真性、场景式展示,形象生动的反应浙东地区的妈祖信仰、海事民俗、会馆商贸活动以及其建筑艺术特色,塑造“宫馆合一、古建瑰宝”文化主题形象,从而挖掘妈祖文化内涵,揭示海事商贸特征,凸显低于建筑特色,提炼浙东海事民俗文化精髓,向公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庆安会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旅游资源开发优劣分析
首先,从资源和市场两个旅游发展的依托性因素,时(历史文脉)空(区位交通)交错的重要影响性因素以及旅游开发现状和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等,分析庆安会馆旅游开发的优劣势;最后利用SWOT策略,找出庆安会馆旅游开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优势分析
1.资源特色比较突出
拥有重要旅游资源数量多处(82个单体)、单体规模相对较大,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资源品质和等级较高,在国内较为罕见,有一定的稀缺性;而且空间上布局较为紧凑,(以东西为主要走向,建筑结构宏伟),有利于资源的保护。但是,也存在着人文资源规模偏小,旅游空间有限,旅游活动的承载力不强,开发难度大等问题。
2.市场潜力较大
庆安会馆地处宁波市商业中心,座落在三江口东岸,周边分布着集商业、娱乐、休闲、住宿等众多便利设施,且交通联系便捷,可进入性非常好;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城市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宁波市民香客众多,宗教朝拜旅游市场潜力较大。
3.历史文脉源远流长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宁波被英国侵略军占据。战后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的航海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各地船商云集,港口贸易繁荣。于是甬埠九家北号船商捐资建造了庆安会馆。而南号船商在其比邻兴建了安澜会馆。作为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见证,庆安会馆保存了妈祖信仰的仪式和内容,成为浙东地区乃至江南一带最具有影响的妈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和九月九升天日,会馆都要举办隆重的仪式祭祀天后,其热闹的庙会为甬上大观。
4.交通区位突出
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坐拥高品位的复合型旅游资源,依托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及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东连普陀、西接杭州、南通雁荡、北倚上海,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以“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空、水立体并进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旅游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陆桥连岛工程、甬舟港口一体化等大项目的推进,将使宁波成为区域网络枢纽中心。
庆安会馆位于宁波市中心,地处三江口东岸,交通便捷,距宁波栎社机场15公里,宁波火车南站3公里,宁波港客运码头1公里,长途汽车南路距景区3 公里,可直达上海、杭州等主要大城市。有杭甬高速公路进出口二处,距景区距离平均3 公里。景区抵达高速公路、省道、国道、客运码头的道路畅通,路况良好。景区邻近市内主要道路:江东北路、中山西路、姚隘路。市内交通方便,有公交车2、821、夜515、518、8、503、等10条线路能到达景区。
(二)劣势分析
1.范围限制,项目发展空间有限
会馆坐东朝西,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及偏房等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景区的主体主要由这些建筑群落构成。由于资源性质和单体规模所限,制约着庆安会馆发展的“瓶颈”因素愈发凸显――区块面积狭小、旅游环境容量有限,景区人文生态环境的限制制约了景区的多方位发展。
2.逗留时间短,参与、游购、休闲项目缺乏
由于建筑规模和景区面积的制约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单一,导致现状游客在庆安会馆的游览逗留时间非常短,参与活动程度不高;游客基本上在20分钟--30分钟内就可全部游览结束,一些参与性的活动、旅游购物活动以及更多有关会馆文化、妈祖文化的文化内涵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3.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缺乏
由于受范围限制,会馆内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比较缺乏,区块内无法安排更大规模的停车场和游乐、休憩、接待等设施。所以,建议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项目做更好的布局与适度开发,增加庆安会馆的旅游接待容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完备和完善的服务。
4.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庆安会馆属于国家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属于政府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有其特殊性,并不能满足旅游管理的要求。所以,目前会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当前,会馆内没有专职导游,仅有兼职导游5人,尚没有一支专业的旅游接待队伍和管理团队。随着会馆发展和旅游项目的增多,需要引进一系列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会馆形象和管理水平。
(三)结论
在以上优劣势专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诊断出庆安会馆旅游开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SO策略:使用强势,利用机会
以庆安会馆优良资源和区位为依托,抓住宁波旅游业良好的宏观形势,发挥主题优势,强化庆安会馆特色旅游;
2)合理定位庆安会馆旅游在宁波、浙江省和长三角旅游带中的地位。
2.ST策略:使用强势,避免威胁
分析资源与市场,开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正确利用区位优势,寻求差异化发展和联合发展。
3.WO策略:克服弱势,利用机会
克服庆安会馆旅游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借助宁波联合营销、组合营销、城市营销的机会,赢得庆安会馆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
4.WT策略:减少弱势,避免威胁
借用外力克服庆安会馆自身弱势,减少威胁发生的风险。见庆安会馆旅游开发SWOT分析表:
表4: 庆安会馆旅游开发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学导论[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何丽芳.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3]宁波旅游网.http://www.zjningbo.com
作者简介:
【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推荐阅读:
旅游规划与开发06-05
《旅游开发与规划设计》07-16
论城市河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11-10
溧阳旅游资源现状与规划05-26
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11-03
资源保护利用与规划09-21
人才与人力资源规划11-13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与人力资源年度规划20106-22
假日经济与发展琅琊山旅游资源的对策09-1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