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课程教学反思(通用11篇)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正负数》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读写法等内容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不仅学会了查找资料的方法,还体验了尝试探究,合作学习。正、负数是两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正负数》教学反思》。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在教学时,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计量入手,先让学生对温度进行分类,零上温度分为一类,零下温度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它们分别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这样,学生在学习正、负数的概念之前就已经对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负数<0<正数,并且为后面学习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做好了铺垫。在认识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时,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图例和练习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让学生表述日常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事物时,一开始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我给学生举了两个例子“妈妈买来的苹果用正数表示,吃掉的苹果用负数表示;朝杯里倒牛奶用正数表示,喝掉的牛奶用负数表示”,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寻找正、负数。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放手不够,引导太多,给予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够,很多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归纳的知识点都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由此也造成了前半节课节奏紧张,速度太快,学生适应时间不够,而后半节课富余时间又太多。
《1.1 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节的内容, 是在小学学了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 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 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 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看,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转折期, 因此, 我们选择其身边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素材;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 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数的基础, 但负数与他们从具体的事物数量中得来的观念并没有共同点, 这是具体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 因此,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其积累大量的经验后逐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正数和0是怎样产生的,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 感受分类思想, 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数产生的历史, 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 享受学习的乐趣, 培养数感与符号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配有多媒体网络的教室, 计算机、手机等媒体工具, 以及QQ、微信、贴吧、论坛等社交平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1) 观察图1, 回顾小学学过了哪些数?
(2) 观看动画 (如下页图2) , 飞机在海平面以上80m, 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50m, 怎么记录海平面以上80m、海平面以下50m呢?可以把海平面以上80m记为+80, 海平面以下50m记为-50, 其中, +80还可以省略“+”, 写为80。
制作要点:本微课程的设计是基于概念教学为主导的新授课, 微视频借助Smooth Draw软件进行图片呈现, 呈现生活、生产中的事件随数发展的情境, 飞机与潜水艇的Flash动画采用Camtasia Studio后期制作画中画来完成。
设计意图:用一张图片概括出数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自然数、0、分数等, 并回顾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 再通过飞机与潜水艇的Flash动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感知负数的存在与必要, 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2.建构活动, 渗透负数
(1) 观察图3, 温度计上的零上与零下, 把零上33.5℃记为————, 把零下2℃记为__________。
(2) 观察图4, 存折上的收入与支出, 把收入50元记为————, 把支出1012元记为__________。
(3) 观察图5, 产量的增加与减少, 把产量增加3.7%记为———, 把减少5.7%记为__________。
制作要点:微视频借助Smooth Draw软件图层呈现图片, 借助数位板, 手写出各个数的表示方法, 使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和必要性。
设计意图:微课程设计选取了温度计的零上与零下、存折的收入与支出、产量的增长与减少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存在性和必要性。根据数的性质符号进行分类, 从而引入负数的概念, 拓展学生对数的认识, 同时兼顾到概念建构、内化和简单应用的过程。
3.数学概念, 内化认识
像+80、80、+33.5、+50、3.7%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50、-2、-1012、-5.7%这样正数前加“-”的数叫做负数。
制作要点:微视频借助Smooth Draw软件、数位板, 手写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微课程设计时, 我们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利用数位板边讲解边书写, 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动态的显示效果能引导学生感受分类思想, 拓展对数的认识。
4.例题讲解, 数的分类
师: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7、-9、、-4.5、998、、0。
生:+7、、998是正数;-9、-4.5、是负数。
其中, 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制作要点:微视频结合数位板, 借助Smooth Draw软件的操作, 将例题直接以图层形式呈现, 将简要的分析用符号语言和图形标注提示出来, 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
设计意图:在微课程设计时, 例题主要巩固对正数、负数的分类, 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内化, 规范解题的过程。教师使用数位板边讲解边书写, 用动态的显示效果强化数学解题的严谨性, 以巩固概念。
5.小结思考, 形成检测
小结: (1) 正数、负数的概念。 (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正数和负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温度的零上与零下、存折的收入与支出、产量的增长与减少等。
请学生完成形成性检测。
评价与反馈: (1) 扫描二维码, 完成自我检测, 将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QQ、微信、学校网站平台等方式反馈给教师。 (2) 将学生的错题、困难与疑惑等反馈在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中。
制作要点:微视频结合数位板板书梳理小结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 小结既要兼顾知识的形成性讲解, 也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 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之后的形成性检测更要注重学生的反馈与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完成课堂小结, 让学生慢慢积累经验, 留给他们接受知识的时间, 自主观看微视频完成形成性测试题来巩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利用扫描二维码来完成自我学习评价, 以达到自我检测的目的。
教学反思
负数的引入是具体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 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次提炼过程, 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抽象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之后, 有几点值得我们反思。
1.创设问题, 是微课程的重中之重
从设计思路来看, 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家M·戴维·梅瑞尔为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视教学效能的弊端, 提出了五星教学原理, 这表明只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 微课程设计把创设问题作为重点, 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 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但在设计这节微课时, 问题的创设略显不足。从数学科学思维训练价值角度来看, 数学教学要带领学生“再创造”, 即要求数学教师灵活运用教材, 通过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将其间的冰冷气氛美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因此, 微课程即便课微, 也不应失去数学教学的本质, 如何以问题引导教学是微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探究互动, 是微课程的改进之点
微课程相对于直白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有着便捷、精准、聚焦、到位的优势, 但其探究环节逊色不少。因为在微视频中, 程序已定, 只能通过讲解落实教学目标, 它更大程度地表现为教师预设思路的一种播放。相对于课堂而言, 微课程缺了现场互动, 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情感的交流难以展开。因此, 改善微课程的弊端一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只有将微课程真正服务于课堂, 服务于学生, 才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 发展并提升他们的思维。
3.丰富语言, 是微课程的调味之剂
从语言来看, 微课程教学只运用口头语言和屏幕语言来完成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 它缺失了板书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辅助。在这节课中, 学生切实感受到微视频中教师与自己的对话互动, 教师也适当穿插了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做对了吗”等。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力求幽默、风趣、灵活多样, 甚至可以借鉴相应年龄段的儿童语言、适当的网络语言等, 适当地通过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 通过音视频效果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 教师要有对话交流意识, 要有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设计亮点
1.微课程设计, 彰显数学本质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 不是单一的视频, 而是整个教学资源包。因此, 制作微课程设计文稿、微课程实施方案和微视频三个内容能帮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正数和负数,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设计始终围绕数学的本质, 一方面从微视频到形成性检测, 再回到课堂, 另一方面从生活到数学,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数感、符号感等数学素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要实现真正的数学教育, 必须从根本上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否则是不可能的。”
2.视频制作, 凸显技术整合
微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微视频的制作, 我们摒弃了一般的PPT加配音的方式, 借助数位板、Smooth Draw软件, 利用计算机、耳麦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的微视频, 再现教师的讲解和板书过程,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使重点更加突出。同时, 将题目分析用符号语言和图形标注出来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利用数位板、结合Smooth Draw软件记录手写痕迹, 用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来完成微视频, 可以再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 将整个画面停留在一个画面中, 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数学微视频的录制, 能较好地改变部分学生听课跟不上的被动局面。
3.评价反馈, 激励改进教学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重难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应用负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生活中有的数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请大家用正负数记录以下数量:
(1)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吐鲁番低于海平面155米。(2)李叔叔的服装店九月份亏损3000元,十月份盈利5000元。(3)小李向西走5m,小王向东走5m。我们用正负数来表示以上这些量,每一题中的两个量大家发现有什么特点没有?(意义相反的量)板书
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生活游戏中探究正1与负1的抵消问题
在剪刀石头布比赛中,胜负也是相反的量,可以指定怎样的规则来表示输赢? 1.出示表一
在一方男生、另一方女生的比赛中,成绩按照刚才的规则可以这样来记录。老师在实物投影中及时板书结果。2.你能从表中了解哪些比赛信息?
在三场比赛中男生的胜负情况是:-------------;三局的得分是:--------------同理分析女生的得分情况。
(有序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汇报。3.师:在三场比赛中,他们谁胜利了?生1:谁胜两局输一局。生2:谁得分是+1分,谁的是-1分
4.师引导学生讨论:男同学要想获得胜利,至少还需要再赛几场?为什么? 生回答,师注意几个问题(怎样抵消?+2和-1或-2和+1抵消后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再打一场,男生胜了,他们两个班的得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再打一局,男生胜了,应该计1 分,则和现在的-1分抵消了,那么得分就会变成0分;而女生就是负一局,应该计-1分,则和现在的得分1 抵消了,那么得分也会变成0 分;所以两个班的得分都变成了0分。教师:如果打四局下来,两个人的得分都是0分,说明了什么?(所以四局下来两个人打成平手。)(刚才已经分析过,如果男生再胜一局,他们的得分就会都变成0 分,从而打成平手;如果男生要赢女生,还要再胜一局,才能使男生的得分变成1分,而女生的得分变成-1分,这样男生的得分才能超过女生的,所以如果男生要赢女生,至少还要胜2局。)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汇报。5.小结: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
三、活动二:较大正负数的和:用正1和负1做计数单位来抵消
1.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看看超市里卖的味精,是否符合生产标准。出示图和表:一袋味精的净含量是100克,由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所测味精的质量分别比标准少2克、多2克、少5克、多3克、少4克,即分别是(100—2)克,(100+2)克,(100—5)克,(100+3)克,(100—4)克。(2)2.问题:第1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第3袋与第4袋呢?[注意运用互相抵消的思想进行计算: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2与100+2的和,—2与+2抵消了,则一共是200克,或者—2与+2抵消,则100+100=200(克);第3袋与第4袋的总质量是100—5与100+3的和,从—5中拿出—3与+3抵消后还有—2,则总质量是100+100—2=198(克)。] 3.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总质量是494克。)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强调-6是以谁作标准-6?列出学生的算法,注意算式的记录。
四、活动三:求正负数的差 两种思路:数线段、算正负两段和。
太空人的活动:注意读题。
五、练习:书上的作业
六、思维训练:知识竞赛中抢答环节里 我们的评分规则是怎样的,回忆一下 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加—10分。抢答题的竞赛结果为: 六(1)班答对8题,得()分,答错2题,得()分,最后得分()分;
六(2)班最后得分70分,他们可能答对()题,答错()题。师:如果抢答题共10题,你认为哪几种答案是符合的? 板书:90-20 70 0 80-10
七、总结:本课学到了什么?
作者:曲溪中心小学 吴德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原本的设想是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但是从问了几个学生后发现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在温度计上看数据的认识与读出正确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我想首先在教学课件与教材的不统一,特别是不同学生书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摄氏度,半格与一格的区分比较模糊。
我发现需要自己对将开始的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带来了影响整个过程中的连贯性的。首先来源于自己对教材认识的不同见解。第一的不同:教学引入的不同,一开始是应在学生回家认识温度计的前提下进行,(出示:温度计)让学生介绍一番对温度计,以此引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引导设疑:那你知道在我国是用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摄氏度表示的温度。并与学生一起来认识一大格表示10℃,每一小格表示2℃,举例巩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例一的过程。这样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分散了教学实际的难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安排,学生反应的效果比较好,学生的表现是乐于于此,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学引入,想以北师大(四年级下)中的“生活中的负数”为开头,首先从词语入手,理解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的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引出教学例1的过程,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体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行简洁的表示。但学生的反应没有自己预设的出彩,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加强以及学生的常规练习。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来学习新课,并且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用两个班的比赛作为例子,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用正负数计分,根据生活经验得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这样的安排,更自然,更真实,更开放。
4、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学生举例”、“抽查味精的质量问题”、“太空游戏”、“温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还有许多不成功的地方:对学生“放手”不够,应该多留给学生自己和小组研讨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今后,我将大胆尝试,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获取知识,让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学完“正负数(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感受很多:本课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充分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解决问题。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今天上了“正负数”,感受很多:
亮点: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借助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的得分情况知道正负数可以抵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认识负数》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创设学生熟悉天气预报这个情景,记录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自然而然把负数引入到课堂。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为了让学生体会+4和—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1
“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举例说出已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引入今天学习的新的内容:正数和负数。但在导入这个环节中,举例说数的过程太长、长多了,应稍微回忆举例就行了,而真正的负数的起源和在生活中的举例和练习比较少。一句话就是:概念说得不够清楚。需要在下节课补充完整的:
1、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
2、在以前学过的数(除0外)前加上“-”号,就是负数。
3、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第3点是需要重点补充,要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完成。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2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基础上,通过“想简洁清楚的表示”实际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引入负数后,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通过练习去具体认识正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曾碰到这样的学困生的答案“若前进60米记为+60米,那么—30米表示什么意义?”——“表示向左走30米”“表示后进30米”“表示减少了30米”,显然他们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上存在一定的理解不清。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对实际背景的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并准确表达的能力。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3
今天改完学生的作业,感觉特累。学生的作业怎么这么不理想呀?原因在哪呢?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正负数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现在是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在课堂当中,我认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掌握得挺好的了,但是作业为什么会这样?如题:海拉尔某日的气温是-12℃——-3℃,求温差。我班学生好多错的呀!有拿12+3的,有拿-12-3的,有拿-3+12的……错误答案让人咋舌!现在仔细想象,在上课的时候,“温差”这一概念似乎过得太快,学生没有明确温差是“最高温度减最低温度”,而-12和-3谁大谁小?可能学生也有所忘却。对于用“最高温度减最低温度”更是无从下手了。而教材中也提到,在这里让学生掌握的是“正负抵消”,而不是让学生会正负数运算,学生只要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简单整数加法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我想我能做的只有让学生借助自身经验,以及借助线段图和温度计去得出结论了。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4
《负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新增加的学习内容。它是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在教学新课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温度引入负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记录及交流记录方式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负数解释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突破教与学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因此在对0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体情境来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三、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渗透。
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数学观念,是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我请学生观察交流中出现的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又渗透了分类思想是认识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又和学生一起阅读《九章算术》中正数和负数的记载,了解古今中外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负数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中国在负数发展上做出的卓越贡献,再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四、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
如:可能是给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还不够多,学生对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还不够深刻.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5
上课开始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正负号”的有关知识,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这样一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需要掌握的一种数学知识,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的不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我带孩子们走进了我国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到了我国地势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又到了我们比较喜欢吃的葡萄干的生产地“葡萄沟”,最后带孩子们去了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欣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听着我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的知识,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当了,我已经把自己要讲的知识灌输到他们的脑子中了,孩子们的记忆里真的很超人,当我问到吐鲁番的地势怎样时?孩子们马上回答比海平面低155米。我夸奖他们真棒,顺便说出低于海平面我们数学上用“-155米”来表示,那么高于海平呢,我们怎样表示?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用+155米”来表示。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是超出寻常的。我又让孩子们想你还能想到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正数与负数来表示的事情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结果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详细,比我在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要讲解的只是全部都说出来了,就连我准备的练习题都被他们一扫而空了,真的省了我很大功夫。本以为他们有可能不懂,还要大费口舌的,结果孩子们从电视到网上,从生活中到家用电器上,从夏天到冬天温度情况啊,还有我们杨琦龙突然灵感一发想到了楼层与地下车库(要不是及时制止,估计他们会说的没完没了,)······
总之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他们的发挥是超人想象的。在这节课上我也有不足之处,只是沉浸在了孩子们的回答发挥的喜悦之中了,我没有及时给予孩子们鼓励与评价,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改正。教学真的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追求更求真务实的课堂。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6
《正数与负数》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2—4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⑵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⑶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⑵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实现教学中的两大变化。
1、教师的变化。
教师由原来的教科书被动执行者转变成新课程的塑造者。由于以往教材编排的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闭性,教师只能是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拓展新课程的内涵。在课堂上,我努力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拥有者转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2、学生的变化。
国际教育界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听了,你可能会忘记;看了,你可以把它记住;做了,你才能真正理解。”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数学最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和教学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纯粹的负数对学生来说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设计《正数与负数》时,我以学生的已有的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用课程理念来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节课从“负数的产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认识正、负数——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三个环节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从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认知,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三组数据。要求记录时做到准确、简捷、快速”这样开放性的活动,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存折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设计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上海(零上4摄氏度)和北京(零下4摄氏度)的温度相同吗”“—5℃、—20℃比较谁低,谁高”“+5℃、—5℃之间相差多少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正数与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所以,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让学生感悟到:“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教师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分类时学生就把0放在了“说不清”这样一个位置上,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后启示:
1、在概念课的教学上,如果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些就更好了。
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在观察温度计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为认识数轴提前渗透。
2、可以多多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像表示收入和支出金额、什么正数和负数是同桌,0是“三八线”;正数和负数是朋友等等,学生们的想象一下子得到了升华。
3、另外,还要让同学们知道的是,0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正负数里不例外:
(1)“0”并非简单的数字,其实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2)“0”有时表示“没有”,但有时并不表示“没有”,“0”和“没有”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例如,温度表上的“0”度,不能说没有温度,而“0”度是区别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一个标志性温度。
(3)在记数中,不能没有“0”.当一个数的某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时,就要用“0”来占这个空位。如20xx这个数,就要用“0”来占“十位”和“百位”这两个空位。
(4)“0”最公正无私,它既是正数和负数的“分水岭”,又是冰和水的“界碑”。“0”是整数,但它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而是唯一的中性数。因此,我们称它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公证人”。
学生对于正负数以及0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了理性,我想他们会终身难忘。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可以多举一些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关又经常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加深他们的印象,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7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值得思考的是要不要进行拓展呢?如潜水艇甲所在高度为海拔为—50米,潜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比甲高出20米,则潜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是多少米?这要用到正负数的加减法。要不要进行教学呢?学生会接受吗?我想了想,还是教一教吧?让有能力的同学去掌握。没能力的凭借数轴来掌握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8
我是以“负数的产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认识正、负数——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这四个环节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的温度作为切入点。
1、“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学生视频导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我恰当的将这个小游戏与本课正负数的意义相结合,学生很形象、深刻地明白了正数和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读写法等内容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体验了尝试探究,合作学习。
3、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在教学时,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计量入手,先让学生对温度进行分类,零上温度分为一类,零下温度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它们分别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这样,学生在学习正、负数的概念之前就已经对正、负数与零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负数<0<正数,并且为后面学习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做好了铺垫。
4、恰如其分地运用“+”号、“-”号。在一道判断题中,我想让孩子们在电脑上做。可是难题来了,“√”和“×”只有在电脑菜单栏的插入里面才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用起来就比较困难,怎么办呢?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不是正在学正数和负数吗?于是我让孩子们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既解决了难题,又进一步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并体验到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5、拓展练习:根据老师对本册教材《线与角》的作业批改标准,认识+2°表示的意义,为六年级上册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埋下伏笔。
6、课堂上的分组评价让正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抽象的知识正负数,“哪个组能得到奖品”这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相信在他们计算别个组的“合计成绩”时会更加谨慎、关注。
7、小游戏“阴阳魔”球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概念教学的课堂沉闷一扫而空。这个游戏也进行了正、负数大小比较的教学。正、负数大小比较属于超纲内容,但是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也乐于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放手不够,引导太多,给予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够,很多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归纳的知识点都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由此也造成了前半节课节奏紧张,速度太快,学生适应时间不够,而后半节课富余时间又太多。并且,我在处理练习时,也不够清晰、准确,有的细节没有讲解透彻,应注重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基础上,通过“想简洁清楚的表示”实际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引入负数后,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通过练习去具体认识正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曾碰到这样的学困生的答案“若前进60米记为+60米,那么—30米表示什么意义?”——“表示向左走30米”“表示后进30米”“表示减少了30米”,显然他们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上存在一定的理解不清。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对实际背景的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并准确表达的能力。
负数的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它是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阿姨说的是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怎么变成了—6℃呢?这一认知冲突引起新课的学习。
二、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出发、降低学习难度。从问题入手,气温在零下6摄氏度怎么表示为—6℃,产生思维碰撞,要统一符号的思想油然而生。于是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负数写法、读法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继而在负数的深入学习中,借助温度计,感知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了解负数比0小。
二、自读自悟,建构新知
对于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海拔”的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围绕问题,自读自悟,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比如对于“温度”的表示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应该能总结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可能学生说的不是很好,但他们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再通过互动交流加以完善。
本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在教师精炼的语言引导和巧妙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知识都掌握得十分扎实。
2、 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课堂是灵动的。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就如泉水般灵动,再加上教师亲切的教态和语言,给人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有几个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 学生举的正、负数的例子还是偏向于整数。
我呈现给学生的数据可能多数偏向于整数,学生思维的定势也可能喜欢举整数的例子,最好是能够多引导学生举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识更完善一点。
2、 如何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性似乎还做得不够。
比如在温度中,只是让个别学生上来拨一拨,如果能让学生每人都在纸温度计上先标一标,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么标的,再反馈,可能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3、但是对于个别学生的不同意见没有进行及时的分析辩证,导致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关注自己的想法。
以后要注意做到以学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占主体地位的学生,自己以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一)一节教案
槐芽镇中校于腊娥
一、教学建议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对意义的量,正负可以相互抵消,教材创设了计分看胜负的情境,而比赛的输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2、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教学时可从小学数学多媒体资源库(北师大教材DVD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光盘上下载图片,制好课件通过课件播放,为学生创设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时应强调胜一局记1分,负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比赛的画面。
二、教学案例
1、教材背景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再次认识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知道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由于本班人数较多,学生知识底子悬殊,教学竟可能直观化,如图示法、观察多媒体课件等。
2、整合思路
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生活中最喜欢的球赛话情景,直观展现教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3、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和直观展现六①班和六②班比赛胜负情况,再通过积分计算进一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3、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负数的意义及负数的应用
(三)设备分析
本节设计在模式一环境下进行教学,改变了老师单一说教的教学方式。观察球赛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础,善于动手操作,课堂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球赛,建立正负数的概念,解决正负数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前进2步,后退2步,走多远?前进、后退的步数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回到起点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感知,+2和-2可以相互抵消。
2.揭示完全抵消的概念,让学生举出能够完全抵消的正负数的例子。
3、我们也懂得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现在由两名同学来进行这一场五局三胜制的游戏,先来定个规则:
胜一局记:+1分
输一局记:-1分
平局的记:0分
计算一下两名同学各得多少分?
4、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六一班和六二班进行一次象棋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记分规则如下:
胜一局,记1分;
平一局,记0分;
负一局,记-1分。
1、观察比赛结果
六(1)班六(2)班
第一局1-1
第二局-11
第三局-11 2、提问:A三局六一班,六二班各得多少分?你能说出理由吗?
B六一班要赢六二班至少要胜几场?
3、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4、老师总结:
根据记分规则三局比赛结束积分为:
六一班(1-1-1)-1
六二班(-1 11)1
六一班六二班
...
-1 01
由积分结果在数轴分析可知,六一班要赢六二班还需要胜2局.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p74(课件)
试一试p75(课件)
试一试
下图,1月1日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北京的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的温度)是多少?其他城市呢?
四、课堂总结
作业P75页1、2
但愿人长久邓丽君15周年纪念集
歌手:邓丽君
唱片:雷鬼
别离的予感(时空对唱新版)星愿心中喜欢就说爱难忘的爱人梦向何处寻星(邓丽君演唱会1982 Live)东山飘雨西山晴心酸孤单女一个小心愿采槟榔(邓丽君演唱会1982 Live)几多愁水上人谁来爱我娘心往事如昨红豆(Life)我一见你就笑(邓丽君演唱会1982 Live)卖肉粽泪的小雨叹十声、天涯歌女、四季歌(邓丽君演唱会1982 Live)
【《正负数》课程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负数的教学反思09-28
《认识负数二》教学反思06-27
正负数一教案07-27
正数与负数的教学反思10-31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7-25
负数说课稿07-26
认识负数教案人教版06-16
人教版小学负数教案07-06
1.1正数和负数教案07-12
拓展课程教学反思06-08